📖 ZKIZ Archives


不相信價值投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20.html
這裡的blog友都會知道止凡對價值投資的熱誠,每時每刻都在增進這方面的財務知識。然而不時都會有一些心灰的blog友,或許他們有一段輸錢經歷,令他們的人生增添了一份滄桑感,否定價值投資等操作。早前就有位blog友在這裡留言,值得大家深思。


Manfred留言:

絶對同意(指留言的文章本身),倒不如想想在工作上怎樣突破較好。至於財務知識,你一定學不完,亦未必令你投資有很大進步,現在的中國銀行股價雖便宜,但中國樓價尚未爆破,就算有7厘息亦不代表有價值,但價值投資的師兄大都以10年以上為目標,就算股價下跌五、六成也不會動容,如果沒有這份能耐,倒不如不投資好,我以前公司的老板大部份非常保守,除了買樓收租(他們都是full pay的),連匯豐、公用股等都不會買,所以連股市都不會去看。




止凡回應:

多謝你的意見,不過我又認為學習財務知識將會對投資有很大幫助,每每只顧工作,不就還原到「老鼠圏」內跑嗎?


看你的文字,好像對投資沒多大信心,有經驗可以分享一下嗎?


Manfred回應:

我並不否定財務知識的重要,但我是隨機漫步的支持者,即無論技術分析或價值投資雖然可以短線幫助投資,只要放長一點看,還是會跑輸大市,既然是這樣,倒不如只投資指數基金,用自己的時間放在工作或家人或個人興趣上。我並非看淡投資,只是覺得以往花了太多時間在這方面而已,我的投資過去10年賺了2成(同其他師兄每每話自己10年賺幾倍完全算是小巫),將來也可能「原銀奉還」大市也說不定。止凡兄樂於研究價值投資,但止凡兄的實際操作如何實在從過去的文章中看不出來,可能還是沒有細閲每一篇吧!


止凡回應:

我總在想,拿一個blog主的投資回報來分享是沒多大意義的,難道人家告訴我他的投資成績就能說服我去接受他的知識嗎?即某blog主賺10倍就跟他做,蝕本的就看也不去看,這樣的想法對我來說太過現實,限制了吸納知識的機會。亦因為不少人是這樣,blog主多傾向自吹自擂來吸引blog友,不少blog友又會試圖challenge其記錄,多無謂呢。
我反而會傾向追求合理的財務知識,這個世界富豪及股神級的實在不少,他們總有一些共通點,試圖以自己的有限智慧去了解他們跟大部份人的分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

不同人都可以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操作,你認為基金投資適合你的話,這是好事來的,不過我建議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價值投資這東西,在你心中好像這都是買買賣賣得個「吉」的操作,但如果你花點時間看看股神的投資決定及了解他的投資回報,你可能會對價值投資有所改觀。

有關我的投資回報,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投資是一個計劃,計劃財務自由,出來工作不夠就計算過一個計劃目標,直至今天,我的收入、支出、投資回報、現金流之類,都比我原先計劃的要好,所以相信原定的財務自由日子將會比預期快,然而這些計劃都沒有影響我享受生活。你也不妨從這角度去想想,有些篇章講述「投資是一個計劃」的概念,投資其實不是只談數字、回報之類,這可能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

無論你認同與否,都很多謝你來訪及交流。 


Manfred回應:

止凡兄不要太介懷我的個人看法,我過去實在太agressive了,亦都是時間放慢一下。格拉漢同巴菲特的書以前看過一些,自己能力有限,只明白了一些,現在的市場先生正正在用格拉漢的方式買一些大折讓的「悶」股,只要守著它10年8年後定能大賺。至於巴菲特的投資,有膽量跟他做的人仍然很少。 


止凡回應:

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及投資模式是好事,學習巴菲特投資方法的價值投資者其實很多。


後記:

很有趣吧,正如一開始所言,Manfred就是這種好像有很多慘痛經歷後大徹大悟的那種,在他的字裡行間流露著對價值投資失去信心的感覺。先說明一點,我一向的做法都不會太挑戰blog友的想法,就算不認同也好,都不希望在這裡有無謂的筆戰,大家拿這個平台作分享交流,互相啟發,各取所需,自然能成多贏局面。

在這篇文章,在節錄出來的留言中,大家可能都會感受到我不太認同Manfred的說法,但我也不打算作一場辯論之類,只想拿一些重點作啟發點,刺激一下大家的思維。當心中有一個信念,可以留意一下為何有這樣的一個信念呢?亦可以從其他角度作點思考。

留言中提到過國內樓房尚未爆破,我會想想,國內樓房為何必定會爆破呢?這類報導已經足足十年了,為何還沒有爆破呢?今天身邊人都還害怕內銀(這跟Manfred的認知有相當出入),正是這個原因,這樣世界級的巨無霸才會有這樣的P/E及股息率。

留言中又提到隨機漫步,長線來說誰都不能超越指數,我又會想想,這現象是在說大多數人,還是所有人呢?這又是否大學教授所做的研究結果呢?研究是針對哪一群人所作出的呢?有沒有可能比大部份人有更好的回報呢?

留言中又提到前老板都full pay物業,亦完全不會買股票,非常保守,我又會立即想,這是否一個值得學習的財務操作呢?我會想可能做生意本身的風險,而令老板們都不想有額外的風險,或者可能借貸紀錄對生意人的影響又是一大問題。

每個人的際遇都不一樣,而每個人看見同一件事情的反應也不一樣,所以得出來的經驗都會有很大分別。有些人可以憑經驗去操作而得到成功,但又有些人會被經驗所限制,使人生失色不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訪問,訪問一個中產家庭,他們的意見是「今世不買樓」,原來皆因他們曾在香港樓市高峰期買樓中招,在訪問中還怨氣十足,對現今業主們語帶譏諷似的,好像看看這班在比「97價」還高的時候買樓的業主後果如何。然而,靠物業投資而致富的人多的是,你可能幻想一下他們看完這個訪問之後的感覺是怎樣的。

在我看來,Manfred對價值投資的概念確實有不少誤解與迷思,我沒有資格去教大家任何知識,亦從來不會,我只能做的就是盡量多作分享,希望blog友有所啟發。只要個大腦「開了制」,財務知識就會湧進。

所以在這樣是希望作出提醒,Manfred拿著這個概念及思維,把價值投資這些東西都定了一個格,用否定的眼光去看這類文章,最後損失的還是自己。就好像一個禪師的故事,要載一杯水,杯子定必要有空間,已滿載水的杯子是載不了再多的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734

7個讓我們相信$Novogen(NVGN)$ 股價將會暴漲的原因 風雲資本

http://xueqiu.com/4292930805/29508795
重點:

-Novogen將在今年下半年為兩種藥提交IND,並且它們有很大幾率通過

-癌症治療技術已經數十年沒有進步,Novogen的突破性技術可能會為根治癌症提供新的方向

-Novogen被很多大的機構投資者青睞,近期利好消息也不斷


如果說你閱讀本文需要15分鐘的話,在你閱讀的這段時間裡,全球將有8位女性被檢測出患有卵巢癌,7個人被測出患有腦癌,285人將死於癌症,486人將被檢測出患有足以威脅生命的癌症。癌症,現在已經成為了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威脅,據統計,50%的男性和33%的女性將會在他們一生中患癌,而其中40%的人將在被確診為癌症後活不過5年。

卵巢癌是因癌症導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美國大約有14000名女性死於卵巢癌。全球範圍內,每年新增卵巢癌患者數目高達270000,這僅僅是經過醫生診斷、有相關記錄得出的數據。卵巢癌的病死率一直位居婦科癌症之首,其主要原因是卵巢癌早期無明顯的病症。等到病人有意識去做檢查時,疾病大多已經發展至後期甚至是晚期,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一旦癌症細胞從卵巢擴散至腹腔,醫生基本上不可能通過手術方式將其完全去除,因為癌症細胞可以躲藏在紛繁錯雜的腹腔器官周圍。接下來的發展將會是癌症細胞通過血液進一步擴散至其它器官,例如肝臟和肺臟。著名電影明星安吉麗娜茱莉的母親就死於卵巢癌。目前,對卵巢癌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外科切除儘可能多的癌變組織,當然這也同樣適用其它所有癌症。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卵巢癌的診斷往往是在其發病後期,這時外科手術已經無法完全切除癌變組織。因此,對於無法去除的癌症細胞醫生只能通過化療或放療的手段進行根除。令人失望的是,在過去的30年中,全球範圍內沒有任何一種特效藥能夠顯著改變卵巢癌的病死率。這樣的情況讓卵巢癌登上美國「頑固性癌症研究法案」的名單,由此可見卵巢癌藥物研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外一種疾病,成神經膠質細胞瘤,也在美國「頑固性癌症研究法案」的名單上。這種腫瘤通常是極其惡性的,原因在於大腦中豐富的血管為細胞的快速增殖提供了條件。這也使得成神經膠質細胞瘤成為最為常見也最為具有侵略性的腦瘤。每年全球大約有240000人被診斷出患有成神經膠質細胞瘤。由於成神經膠質細胞瘤發生於大腦這個特殊的器官,通過外科手術對其進行治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使是在早期就被發現。這種病的症狀會令病人十分痛苦,包括癲癇、噁心、頭痛以及性格變化和神經功能缺損。據統計,目前這種疾病發病後5年的生存幾率為4.8%,屬於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成神經膠質細胞瘤的另外一個治療難點在於這種腫瘤內包含有多種細胞類型。其中一些細胞對治療的反應很快,並能夠被有效控制,而另一些細胞卻沒有反應。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通常選擇多種療法並用的方式。成神經膠質細胞瘤作為一種疾病雖然非常致命,但是其在美國影響的人數相對有限(少於200000人),因此被FDA歸類為「罕見疾病」的一種。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針對這種疾病藥物研發進展緩慢的原因,市場需求不夠大。Novogen作為一家研製癌症藥物的公司,目前正在針對5種癌症進行研發。而Novogen今年即將提交IND的兩個新藥: Trx-1以及Trilexium便是針對這兩種癌症的藥物。我們相信,Novogen是目前市場中少有的股價被大幅度低估的公司之一。我們認為今年將會是Novogen股價開始上漲的起點,下面我們會從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家公司: Novogen處於一個潛力巨大的行業中

從Decision Resources的研究分析來看,癌症藥物的市場增長速度巨大,預期將在2015年時將會達到510億美元,而在2008年時,這個市場為250億美元。另外,分析指出,在2008年的時候,癌症藥物市場主要由Roche/Genentech, Novartis以及Bristol-MyersSquibb幾家領頭公司瓜分。但是近年來這個市場的競爭變得愈加激烈,更多的公司以及產品躋身搶佔一席之地。Clinical Pipeline的分析師指出,目前有142家公司正在研發癌症藥物。更詳細的來說,單單卵巢癌市場將在2022年達到16億美元。

Novogen被眾多機構性投資者青睞

散戶對NVGN存在的比較大的顧慮除了她較小的市值和不確定的前景外,非常重要的一點NVGN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實驗室,似乎沒有機構性買家為他護盤。在雅虎財經上顯示NVGN機構持有率不到2%。其實不然。首先,我們團隊相信公司本身是在意股價的,並不一味的只是研究藥品,因為公司歷史上都是通過股市融資的,並且數目相當龐大。另外,NVGN並不缺乏著名的機構性買家投資。在最新公佈的SEC文件13D中,公司就公佈了著名的Oppenheimer基金持有了6.11%的股份。另外著名的股東包括了Josiah T. Austin, El Coronado Holdings,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和AndrewHeaton博士。這些投資者這都是在醫藥領域資深的投資者。這對NVGN的散戶投資者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更有趣的是,NVGN還有大量在資產表之外的融資。最有名的可能是去年資深資金HudsonBay Capital Management全部在未來2年內給NVGN投資5百萬美金的可轉換債券,按照現在公司24.55M的市值算當Hudson Bay全部轉換成公司股票後,將持有20%左右的公司份額。
查看原图

上圖為三月底最新更新的Hudson Bay最大的6個投資品,可以看出第一,5M對Hudson來說已經並不是小數目隨便賭賭;第二,Hudson總體來說還是挑選以大市值低估值的企業。重金押寶NVGN實在是能看出基金對公司的信心。


除此以外,負責NVGN的Trx-1研發的Gil Mor教授也因為他在卵巢癌研究方面的貢獻,得到了美國聯邦政府50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贊助。這在大學的實驗室級別來說是天文級數字。要知道,美國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Institute)在2013年總共給出的研究資助預算是5billions,而這些將會用到十多種不同癌症的研究上,比如2012年,如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全美最普遍的十種癌症中,甲狀腺癌的研發12年僅僅收到16.5Millions美金資助,而卵巢癌不在前十之列,Gil Mor教授的研究室卻得到了5millions的資助,我們可以得出結論,Gil Mor的卵巢癌研究在全美來講肯定是頂尖的。而Novogen作為一家澳洲企業能夠得到其研究室的幫助來研製藥物,更能說明其研究實力以及耶魯大學對於這個合作項目的十足信心。
查看原图
Novogen的新藥將十分有可能通過IND經過18年的研發,Novogen的苯並吡喃藥物技術已經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最新一代的苯並吡喃藥物被稱為「超級苯並吡喃」,它們同屬一個化合物家族,作用於細胞膜上不正常的質子移動。超級苯並吡喃的作用效果通常情況下達到上一代藥物的20到50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藥物對癌症幹細胞及癌症體細胞的殺傷具有同等效力,因此為癌症藥物研發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復發。一般情況下癌症細胞對初期治療非常敏感,經過一到兩輪的放療或化療之後便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很多癌症在治療停止以後又不可避免的復發。醫學界對此的普遍解釋為放療和化療不能殺死癌症幹細胞,而癌症幹細胞是癌症復發的最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治療不但不能殺死癌症細胞,反而對具有抗藥性的癌症細胞起到了選擇的作用。因此復發的癌症通常更具有侵略性並對後續治療產生極強的抗性。這也使得醫學界認為治療癌症的關鍵在於殺死癌症幹細胞。

癌症治療的另外一個重大挑戰是病人基因型的多樣性。科學研究發現,同一種類的癌症很多時候是由不同的基因突變引發的。在這種情況下,用於治療某一種癌症的藥物對不同的病人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效果。遺憾的是,目前市場上的抗癌藥物都無法識別個體病人的基因型,導致無效治療甚至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因此,研發出可以識別個體病人基因型,並對癌症細胞進行殺傷的藥物將會使癌症治療更加精準有效。這也是「個體醫療」概念的核心所在。

Novogen公司「超級苯並吡喃」家族的兩個新星藥物Trilexium和Trx-1為癌症治療重燃希望。科學家在前期實驗研究中發現,這兩種藥物能有效殺死各種級別的癌症細胞,包括癌症幹細胞和癌症體細胞。這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類具有同時抗擊癌症幹細胞及體細胞效用的藥物。科學研究顯示,卵巢癌幹細胞和成神經膠質細胞瘤幹細胞對Trilexium和Trx-1的處理及其敏感,而它們對市場上現有的標準抗癌藥物如Paclitaxel和Carboplatin卻沒有反應。Novogen公司首席執行官在最近的一次研究進展更新中提到,Trx-1在一個非常嚴格的動物實驗中顯示出了良好的效果。這個實驗由耶魯大學醫學院的Mor教授設計,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從卵巢癌病人體內提取癌症細胞,然後將其注射進實驗動物的腹腔。經過簡單培養後,再用Trx-1和對照藥物治療實驗動物。結果顯示,Trx-1成功地抑制了癌症細胞的生長,而其它對照藥物沒有任何效果。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結果!因為很少有藥物在研發初期的實驗室測試中就能展現出比市場同類藥物高得多的效力。

除此之外,Trilexium和Trx-1還顯示出能夠識別個體疾病基因突變類型的能力。還原型輔酶(NADH)的一個突變體tNOX僅僅發現於癌症細胞中,而研究發現Trilexium和Trx-1可以有效的識別它。對這個突變體的作用會導致癌症細胞程序性死亡,而對正常細胞沒有任何影響。這使得Novogen公司可以通過改變「超級苯並吡喃」家族藥物的結構從而識別更多的基因突變體,讓特定突變導致的癌症有特定的藥物進行治療。Novogen公司的這項技術也許會對個體癌症治療產生革命性影響。

Novogen公司對2014年設定的目標是向FDA提交Trilexium和Trx-1的IND(新藥研發)申請。這兩種藥物分別針對卵巢癌和成神經膠質細胞瘤。公司的最新更新顯示Trx-7這種藥對黑素瘤和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殺傷效果,因此Trx-7也可能被提交IND申請。我們對這幾種藥物通過FDA的IND申請非常樂觀。首先,這些藥物作為「超級苯並吡喃」家族的成員,和市場上現有抗癌藥物的作用機理不同,會給30年無進展的抗癌藥物市場帶來新的生氣。另外,這些化合物是目前僅有的對癌症幹細胞有殺傷效力的藥物,這有可能讓癌症治療發生根本上的改變。

現在買Novogen是最好的時機

          從上文可以瞭解,FDA十分有可能會批准Novogen的IND申請,並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作為藥物剛進入臨床階段的公司,股價的反應會十分的迅猛。從很多其他醫藥公司上我們可以證明這一點。

·              FDA 在2012年8月7日批准了TherapeuticsMD,INC(NYSE:TXMD)的IND申請,股價受此消息影響從2.21最高上漲至9.01,400%的漲幅。

·              FDA在2013年10月7日接受了LigandPharma (Nasdaq: LGND)對於2類糖尿病藥品的IND申請,股價從49.98上漲至最高80.42,64.2%的漲幅。

·              今年2月13日,FDA批准了Regado Biosciences, INC (Nasdaq: RGDO)的GEF2藥物IND申請,股價上漲140%。從5.88最高上漲至14.10。

因此臨近的IND批准很有可能會成為Novogen近期股價飆漲的催化劑。



Novogen很可能會成為其他大公司收購或合作的對象

Novogen強大的科研能力和在這個領域的專注度使得近期兩個候選藥品Trilexium和Trx-1通過IND的概率十分高。公司目前運行十分輕鬆,擁有有足夠的能力去研發這些藥物,它在擁有5百萬美金左右充沛的現金流的同時沒有任何債務。然而,重視長期發展而沒那麼在意短期股價表現的Novogen因此的市值十分小,只有2千4百萬美金。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Novogen的藥品通過IND,Novogen在這種估值下,很有可能會成為其他大公司收購或者合作的對象。很多大公司會收購這些在有發展空間的醫藥公司(不論大小)用來豐富自己公司的產品線。Novogen同時也很可能會有很多潛在合作夥伴願意與其一起發展這個領域的產品。在過去,有很多如Novogen這種重點研發卵巢癌藥品的醫藥公司被以很高的溢價併購或者進行合作。

比如醫藥行業的巨頭輝瑞製藥一直在尋找卵巢癌製藥公司等能夠潛在併購的對象,當然收購對象的規模從小到大都有。比如最近,輝瑞製藥在試圖收購英國的製藥公司阿斯利康,一家側重於肺癌和卵巢癌製藥的公司。儘管輝瑞開出的106B 美金的收購(10%的溢價)要約目前還沒有被接受,但是從中可以看出製藥巨頭對於卵巢癌製藥領域的關注,那麼如果Novogen的產品進入IND並且證明足夠優秀,Novogen的價格對於醫藥巨頭來說是九牛一毛。

阿斯利康是一家十分成熟的公司,因此收購他給出的溢價空間並不值得參考。一些中小板塊的公司經常能夠得到更高的溢價空間。正在研發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藥品的美國公司Astex Pharmaceuticals(Nasdaq:ASTX)被日本製藥公司Otsuka Holdings Co以9億美金,48%的溢價收購。很多大公司面臨著專利過期等情況,因此他們需要收購小的醫藥公司尋找新的利潤來源。再比如,為了增加產品線,另一家日本製藥公司Eisai以3億美金收購了製藥公司Morphotek,一家處於研究卵巢癌Phase 2階段的公司。這些研發卵巢癌,也就是Novogen目前在著力開發的領域的公司都被以相對較高的溢價收購,這不僅給股東帶來了很高的回報,並且給公司藥品帶來了持續開發的生命力。

當然,Novogen也很有可能會有商業合作夥伴幫助其藥品進入市場,這對於其股價會起到很重要的催化作用。比如默克公司以十億美金收購了Endocyte(Nasdaq: ECYT)公司治療晚期卵巢癌藥物的全球經營權,1.2億美元的預付款,並承諾在得到里程碑式成功後支付剩下的8.8億美元。該公司可以同時在美國推銷並且分享美國銷售的利潤提成。受到這個消息影響,公司股價從7.62美元最高漲到了28.17美元。但是,由於該藥最後trial沒有通過FDA,股價暴跌回到了7美元左右。值得關注的是,默克公司的合作資金大大超過了Endocyte當時的2億美金左右的市值,儘管當時公司還在藥物研發階段。因此,Novogen的藥物在通過IND後很有可能得到市場關注,並且合作夥伴可能給出很好的條件與其進行合作,這對於股價也會有十分高的促進作用。

以Novogen目前的情況和市值,公司的藥通過IND後,無論是被以高溢價被其他製藥公司收購,或者得到更多合作夥伴的支持,概率是十分高的。那麼,無論是以高溢價被收購,或者是得到優秀的合作夥伴,對於股東來說,都會有很高的投資回報。

另外,Novogen對它推出的這些藥物都有完全的知識產權。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現有的大多數治療卵巢癌和腦癌的藥物都已經失去專利保護。那麼,作為一種全新概念治療癌症的藥物,Novogen產品的成功研發和投放,將會對現有癌症藥物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另外,腦癌(GBM)作為一種orphandisease, 針對其藥物的研發也受到FDA政策上的照顧。目前最吸引人的政策則是,一旦藥物被FDA批准,其在市場上的銷售將得到完全保護,這樣的無競爭狀態會持續7年之久。而且,支持藥物研發的企業也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稅收優惠(taxbreaks)。這對Novogen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Novogen擁有業內最優秀的團隊

CEO Dr. Graham Edmund Kelly是Novogen公司的創始人也是現在的CEO,他本人在癌症領域做了超過30年的研究工作,經過他指導研究並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超過了30種,可以說是極具經驗。在Dr.Kelly領導下,Novogen的市值曾一度達到5億美金。2007年,Dr. Kelly帶領兩位高管離開了Novogen並創立了Triaxial Pharmaceutical,原因是為了更專心的抗癌並研究有突破性的技術。在2012年, Dr. Kelly帶著全新的技術回歸併擔任CEO一職,而Triaxial的技術平台也成為現今Novogen主要研究的方向。在他帶領下,相信Novogen會達到並超越原來市值的巔峰。值得一提的是,DrKelly本人患有前列腺癌,而Novogen主推的藥物之一就是治療前列腺癌的,DrKelly曾說: 我曾經進行過化療等治療手段,而現在我通過服用Novogen自己的藥物來治療我的疾病,我的病正在好轉("I had radiology and chemotherapyand then I took it upon myself to treat myself with some of my own drugs. I'min remission.")(加鏈接)可以看出Dr. Kelly對自己公司的藥物十足信任,而這一點是我們認為Novogen比其他公司更能成功的原因,Dr. Kelly對藥物成功的期待不僅僅因為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以及這將是一個有劃時代性的藥物,更有著他對患癌痛苦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Dr. Andrew Heaton (VP, Novogen 北美區CEO) 和 Dr. David Brown (CSO) 都是跟隨了Dr.Kelly超過20年,共同創立了兩個公司並在對藥物研發有著深厚經驗的癌症專家。

在Novogen的director中,Prof Peter Gunning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位。他目前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癌症研究部門的主管,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醫學院也位居全球前30。他在癌症中專攻兒童癌症這一方面,兒童癌症是Novogen主要研究的五個方向之一。他已經研究出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的方法,並且預計在18個月內會進行臨床試驗,這也將成為繼腦癌,卵巢癌進行臨床試驗之後的下一個NVGN股價的催化劑。目前,ProfPeter的治療方法通過試驗已經證明可以很有效的殺死目前最為普遍也是最為危險的一種兒童癌症—神經母細胞瘤。Prof Peter的豐富工作經驗也足以讓我們相信他是在這個領域最為權威和有經驗的人選,他曾leadershiproles as Chair of the Division of Research at The Children's Hospital atWestmead, Chair of the Westmead Research Hub Executive and Chair, Board ofBio-Link, a company established by the NSW Government to supportcommercialization of biomedical intellectual property。值得一提的是,Novogen是他唯一效力的盈利性藥物研究公司,可以看出他對Novogen以及藥物的信心十分大。

現在我們來看下Novogen在14年即將開始向FDA遞交IND以及人體試驗的兩種藥,Trx-1和Trilexium的研究實力以及負責人。上面我們也已經提及了IND通過的幾率非常巨大,這將是NVGN股價將在今年飛漲的兩大催化劑。

Trx-1的治療對象是卵巢癌患者,Novogen目前與耶魯大學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共同合作開發此藥物,而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Gil Mor以及他的實驗室則成為了研發藥物的基地。GilMor教授是在研究卵巢癌方面的權威,他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把卵巢癌癌症幹細胞隔離出來的人,他堅持希望找出殺死癌症幹細胞從而根治癌症的方法,他的研究成功使得這種設想變得可能。Gil Mor的卵巢癌研究在全美來講是頂尖的。而Novogen作為一家澳洲企業能夠得到其研究室的幫助來研製藥物,更能說明其研究實力以及耶魯大學對於這個合作項目的十足信心。

Trilexium是Novogen今年准備提交IND的將會用於治療腦癌的一種新藥。而Novogen在13年12月20號向外宣佈,將會以類似與耶魯合作的形式與康奈爾大學Weill醫學院合作來進行藥物的研究。Weill醫學院大腦與脊柱中心的主席,創始人以及教授—全球著名的神經病學專家Dr. Philip Stieg恰好是研究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GBM)的專家之一,Dr. Stieg曾連續13年被Castle Connolly評為全美最優秀的醫生之一,他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另外兩位專家Theodore H. Schwartz, M.D.以及Dr.Susan Pannullo也是專精於研究腦瘤並且在業內十分有名的醫生。他們的實驗室將會很好的幫助Novogen藥物進一步研發,以及進行臨床試驗。Weill醫學院的病人涵蓋所有人種,能夠最好的使得Novogen的藥物能夠得到全面測試。

我們相信,在與這兩家常青藤醫學院的精英合作之後,Novogen的藥物研發項目將會如虎添翼。如果有藥物能夠將這些癌症根治的話,我們相信藥物將會出自Novogen之手。

Novogen的股價被嚴重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NVGN有非常靚麗的資產負債表。這對投資者來說可謂一顆定心丸,因為太多的醫藥公司是在缺少運營現金這個問題上腰斬。根據CEOKelly博士最新在紐約的演講顯示,現在NVGN擁有五百萬美金(超過市值的1/5),同時沒有任何債務。再加上之前提過的隨時可以調用的HudsonBay在三年裡給NVGN直接準備的五百萬。根據最新的10k顯示,NVGN的capex是2013年250萬, 2012年540萬 以及2011年390萬澳元。考慮到公司穩定的收入和花銷。NVGN有足夠的空間去進一步開發研究。

首先,用行業的p/fcf估值,我們得出公司的終值大概在10億美元左右。折算到今天就是1.37億,或24.77每股,這也是我們給Novogen目前的目標價。

另外,我們來看一下對於Novogen的估值,因為NVGN是一家醫藥公司,常規的總收入增長以及經營收入增長模型不能試用。所以當我們嘗試預測公司的未來收入時,我們需要首先看看市場有多大。

根據粗略統計,每年大概有15萬女性被診斷出卵巢癌,而在這15萬人之中,大概有22000來自美國,7000到8000來自英國,以及60000來自中國。

當今和癌症有關藥物的價格大概在每年5萬到12萬美金之間,我們的模型假設公司年收入在7億5千萬美金,而這個數字是公司的終值。

另外計算自由現金流折算率的時候,我們用的是計算出來的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作為前五年的折算率,從第六年開始到第十年折算率逐漸趨向一般的公司(無風險利率+4.5%)
查看原图
關於運營利潤率和再投資率,對應的我們用的是醫藥股行業的20%和1.13。在我們的假設下,自由現金流折算估值模型給出的公司的股權價值大概在15.92億美元。

另外因為從IND到FDA通過大概需要10年時間,所以我們的估值是10年以後的價值。那麼當把其股權價值折算到今天,NVGN在我們的模型下應該值106.87。

以上估值僅限於對於Trx-1,因為根據我們研究Trx-1更有可能通過FDA驗證。如果加上Trilexium 的市場價值,NVGN的估值會更高。

據上所述,在美國大概有20萬病人患有成神經膠質細胞瘤,我們保守估計只有10%的病人有能力支付藥物費用,又因為治療癌症每年花費大概在7萬到15萬美元, Trilexium能給公司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假設這20億分佈在從今年開始10年以後的10年時間裡面,那就是2億美元一年。在折算之後,我們得出Trilexium會給公司整體增加434.8萬的價值,讓其股價到達114.73塊。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Novogen的價值被大幅度低估,在通過IND並且進入臨床試驗之後,在Kelly博士的領導下,Novogen將會再創輝煌,而接下來更多的新藥以及進入Phase1之後將會給出的臨床數據也會使得Novogen接下來的股價催化劑不斷。相信目前投資Novogen會是最好的時候,也有著最好的風險回報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63

你相信公司盈利嗎? 艾薩Isaac Sofaer

2014-09-04  NM
 
 

 

當股票急跌,決定買入或賣出的,是公司的盈利數據。看看利豐(494)及子公司利標(787)上半年的業績。

利標在七月初上市,13年上半年虧損4,900萬美元,14年上半年虧損擴大至9,800萬美元。利豐13年上半年純利達1.45億美元,14年上半年純利上升至2.1億美元。若將兩間公司一併計算,集團13年上半年的純利達9,600萬美元,14年上半年的純利則是1.12億美元。我不明白為什麼利標仍在虧損時候,利豐會分拆它上市。分拆對於利豐,是明顯有利,因為撇除利標的虧損後,它的盈利數據會更亮麗。但利標的股東無疑承受損失且被牢套,這做法公平嗎?

分拆只為粉飾數字

我們小心比較整個集團及利豐自身的財務數據。我的做法是,先把兩項一次性及非核心業務的數據撇除,第一項是因重估應付收購代價,而取得的9,800萬美元收入;第二項是1,300萬美元的重組開支。撇除後,集團在14年上半年的純利只有2,700萬美元,而非1.12億美元,比13年上半年的9,600萬美元還要低。利豐調整後的上半年純利是1.25億美元,而非2.1億美元,也是比13年同期的1.45億美元低。利標的實質虧損則如業績所指,14年上半年是9,800萬美元,13年上半年是4,900萬美元。由於純利相對於營業額小得多,因此加入或排除某數據,足以令盈虧數字有很大的出入。

商譽過高收購價不合理

14年上半年,利豐在分拆利標前,無形資產共77億美元,當時的盈利中約有4,000萬美元,用作攤銷部分無形資產。當以高於資產淨值的價格,去收購一項資產,當中的溢價,就構成無形資產,亦即是商譽。這項未知或無法量化的資產,價值高達77億美元,幾乎是利豐分拆前資產值的兩倍,每年只是攤銷8,000萬美元,佔總值的1%,換言之,要經歷100年或三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攤銷,這合理嗎?一個品牌或商標能有這麼長的壽命嗎?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就算是蘋果公司,也不確保自己的品牌能有這麼長的壽命吧?為何上述情況與利豐息息相關?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不論攤銷期超過20年、25年還是100年,攤銷費都對盈利或損失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第二,以單一項目計算,無形資產的數值頗大,幾乎是利豐和利標總資產的兩倍。不論放在哪一份財務報表中,都會影響股東權益和資產負債比。不論是什麼公司,我實在無法理解當它的市值接近1,000億港元時,為何它每年只能賺取30億港元。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48

【獨家】你一定不能相信,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將出臺!! 天蠍座小狐貍

來源: http://xueqiu.com/1465921878/31761184

$協鑫新能源(00451)$ $隆基股份(SH601012)$ $卡姆丹克太陽能(00712)$ $林洋電子(SH601222)$ $愛康科技(SZ002610)$ $陽光電源(SZ300274)$ $晶科能源(JKS)$ $明陽風電(MY)$

【獨家】你一定不能相信,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將出臺!!

文/能源觀察原創
轉載註明出處

今天說點兒讓能源圈振奮的事兒。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幾經修訂,出臺在即。這項被稱為最難產的能源政策,目前正在征求各方建議,方案再次修訂後將上報國務院審定。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方案出臺後,國家將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電網企業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通過強制性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這對於風電、太陽能等產業而言是絕佳的利好。

能源觀察獲悉,由國家能源局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8月份已經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並原則通過。

發改委主任辦公會主要提出三點意見:一是東部地區應承擔更多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責任,提高東部地區配額指標;二是強化電網企業承擔完成配額的責任;三是配額指標分基本指標和先進指標兩級進行考核。

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能源局將修訂後的文件再向財政部、環保部、國資委等部委,各省政府及發改委、各電網企業和主要發電企業征求意見。

根據方案,計入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包括:

1、本地區生產並消費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2、從區域外輸入電量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3、本地區可計量的自發自用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

特別註意的是:向其他區域輸送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計入受端地區,不再計入送端地區。

根據《考核辦法》,國家將為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確定可再生能源配額,並對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考核。對於未完成配額指標的省份,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將暫停或減少當地化石能源發電項目規模;電網企業不能完成指標的,向國務院作出專門報告。




※———————————————※

中國領先的能源自媒體平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能源記者王秀強運營

新媒體合作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能源觀察群(QQ:376678449)

回複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認證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17

驢媽媽融資3億破“露怯”傳言,洪清華內部郵件:簡單相信傻傻堅持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5/146782.html

i黑馬:此前,曾因一次促銷活動,“僅限非上海戶籍”這一宣傳語把驢媽媽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更有少數媒體揣測驢媽媽存在資金短板“露怯”了。自從攜程入股同程後,門票市場的“三國殺”瞬間變為了驢媽媽獨自對抗“雙程”的新格局。攜程聯手同程,驢媽媽在業內人士看來,資金的充沛程度遠不及“雙程”。因此,一次常規的蘇、杭地區1元門票促銷活動,卻遭來驢媽媽資金告急的輿論猜測。今天,洪清華發布一封內部郵件,稱融資的第一筆3億元錢已到賬。這樣此前的“資金露怯”猜測不攻自破。
 
\以下為內部郵件內容

全體景域人: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驢媽媽最近幾個月一邊在埋頭發展業務,一邊在跟資本接觸,最近融資的第一筆3億元錢已到賬。本來想低調處理不專門寫信給大家,因為在資本有點狂熱的今天,融資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激烈競爭的市場,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光有錢也不是萬能的。傻大粗地花錢,對企業也許是災難的開始,只有圍繞企業願景和根本目標去花錢,才會最終實現我們的夢想。這筆錢我們將全部投入到產品創新、用戶體驗改善上,通過手機移動端來實現。我們堅信旅遊一定會回歸商業的本質,為用戶和遊客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的公司一定會得到最好的回報。目前狂熱的價格戰、黑公關只是旅遊快速發展階段中的噪音。我們要緊抓旅遊轉型、快速發展趨勢帶來的巨大機遇,大家在研究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時,一定要擦亮你的眼睛識別真趨勢和大噪音,很多看似客觀、公正的旅遊報道和行業數據研究背後也許會有某些企業的指使和手腳,包括有些知名媒體、自媒體發布的文章背後都有某些企業深度介入和運作的痕跡,還不用說那些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報道。唯有用戶和遊客的聲音是真實可靠的。我們要將所有精力花在我們的用戶和客人身上。所以我們要做一家有人愛的企業,不僅有用戶和客戶的愛,更要有員工的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僅僅做用戶滿意的產品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給用戶創造驚喜和感動,任何企業沒有用戶的愛就沒有未來。驢媽媽的“驚雷”行動已經全面啟動,我也親自參與其中,期待真正能為市場帶來正能量和踐行“以用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精神。

 

對於景域集團的目標,我們始終不忘初心。從2004年1月份我們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就立下目標:此生要做一家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旅遊運營集團,以運營提升中國旅遊業競爭力。直到今天,我們整整花了10年多時間,景域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旅遊產業鏈O2O一站式運營集團,從景區規劃設計、景區運營管理、景區品牌設計和網絡營銷、電子商務、智慧景區、帳篷客特色酒店等六個方面為景區端和遊客端提供一條龍服務。

 

近幾年,景域所面臨的競爭格局越來越複雜,但景域人始終相信每家企業的基因決定未來發展方向,景域一定要堅持驢媽媽線上為遊客服務的能力與線下景區設計運營能力的互動,打造最具創新力的旅遊O2O企業的夢想。我們正處在中國從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邁進的關鍵時刻,在線旅遊有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競爭也空前激烈,我們的未來一定會在這個戰場上披荊斬棘,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僅驢媽媽會堅持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確的夢想和目標——做門票和自助遊第一品牌,而且整個景域集團會在市場規模遠大於OTA市場的旅遊O2O產業中確立領軍企業的地位。

 

在今天的時代,景域每個公司板塊業務都要成為所在領域的翹楚,否則就難以生存。接下來十年,中國旅遊產業上遊資源價值將重新崛起,截殺渠道者也許僅僅是一個“刺客”,占據源頭者才是“革命者”。互聯網對旅遊最大的價值不是自己產生的新東西,而是對傳統旅遊企業、產品和資源的挖掘與提升。景域集團將通過旗下六大板塊的O2O一條龍服務使我們能更多擁有線下稀缺景區的經營管理權或開發權,利用這些獨特資源,並最大程度地通過資本或業務合作聯動擁有線下優質景區資源的企業,為驢媽媽用戶打包設計讓他們產生尖叫的品牌產品,使遊客價值、資源價值、全體景域人的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實現全面豐收。

 

簡單相信,傻傻堅持!誠信、激情、創新、多贏是景域從創辦第一天起就堅持的價值觀。我們一直崇尚創新,創新是一條很艱難的道路,在路上不僅有開辟新市場的太多挑戰,同時會受到很多質疑,從我第一次創業(在北京聯合創辦北京第一家民營旅遊規劃設計公司)開始,到後來我回到上海跟兄弟們一起創辦上海第一家民營旅遊規劃設計公司,都被很多人懷疑過;2008年我們創辦驢媽媽時,很多人認為門票產業不可能有大的作為,當時作為全國第一家景區門票分銷電子商務平臺,我們要面對很多質疑的眼光,而且很多景區觀望並不願意合作,但我們從未猶豫和放棄,支撐我們的就是“簡單相信未來趨勢,傻傻堅持心中夢想”的信念。創辦帳篷客風情度假連鎖酒店時,很多人認為我們是瘋子,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酒店,但我們心中始終裝著用戶和遊客的需求——他們希望旅遊就要住在最美的風景區中。目前,“帳篷客”剛一面市就受到了大量遊客的喜愛和追捧。所有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景域人的“相信”和“堅持”是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

 

景域的第二個十年一定能從紛繁的競爭格局中殺出一條血路,打造成最具創新力的旅遊O2O一站式運營集團。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各位景域人,風物長宜放眼量,莫為浮雲遮望眼!讓我們一起努力,用互聯網思維和力量提升線下景區、目的地運營效率和價值,擁抱中國旅遊業線上線下創新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機遇!

 

這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再過20年,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定非常羨慕我們這個年代。

 

我們生逢其時。

 

洪清華

2014/1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60

花旗:亞洲客戶不敢相信我們對美股如此保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63

citi-fails-fed-stress-test-stock-tanks

花旗的首席美股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和他的團隊近期在亞洲與客戶見面。客戶們最大的問題是:你為什麽不更看好美國股市?

目前,Levkovich預計美股在年內上漲空間有限,並將2015年年底標普500指數的目標位設在2200點。

不過,花旗的亞洲客戶們認為這個目標過於有限和保守。

在未來的13-14個月10%的總回報被許多客戶認為過於保守,這令Levkovich感到驚訝。

有趣的是,幾個客戶表示,我們的前景預估遠低於其他人的預期。然而事實上,我們的預期符合華爾街的共識。

Levkovich認為,外國投資者對美股的狂熱主要是因為其國內經濟面臨更多挑戰,以及今年標普500指數出現意想不到的強勁上漲。

根據美國財經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調查,在今年年初,只有一個華爾街策略師認為美股今年能上漲超過2030點。

針對花旗亞洲客戶的樂觀情緒,Levkovich寫道,有證據表明人們正在追漲。

此外,全球經濟的局面也幫助解釋了外國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的狂熱。世界各地都處在低利率中,而經濟增長也十分勉強,美國股市可能成為目前的最佳選擇。

Levkovich還發現,亞洲的基金經理非常看好生物制藥行業。關於生物技術行業的估值,Levkovich指出,從這個行業的往績市盈率等估值指標來看,這個行業的增長潛力有待觀察。

今年,生物科技股票遭到拋售。所以,外國投資者對該板塊、對美股如此看好,實在令人驚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77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任澤平國君宏觀

來源: http://xueqiu.com/4286133092/34212955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石油戰爭與保衛盧布--宏觀研判之十二

本報告導讀:
原油大跌最終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原油繼續下跌是否促使危機連連?
摘要:
 石油戰爭,供給先行。1)美元走強和全球需求放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下滑10-20%,但原油價格暴跌50%,說明主要因素在於供給沖擊。2)頁巖油平均成本75美元,邊際成本35美元將沖擊中長期原油供給面。3)海灣產油國發動石油戰爭,意圖擠出俄羅斯等高采油成本國家以及打擊頁巖油發展。4)美國給俄羅斯傷口撒鹽,落井下石。
 短期原油價格超跌,未來有望回升。1)美元走強、全球需求下滑及頁巖油遠景壓低原油長期均衡價格,原油大幅回升無望。2)目前原油超跌,海灣產油國的財政和國際收支平衡點位最低是60-80美元,原油超跌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非長久之計。3)長期遠期原油期貨價格顯示原油已超跌,未來有望回調。
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原油下跌是把雙刃劍。1)原油暴跌下冰火兩重天,石油消費國如中美歐日均受益,石油生產國則受損,全球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原油下跌之前處在第一階段,原油下跌導致股市上行。2)原油暴跌大幅拉低通脹水平,全球經濟增大了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全球流動性有望提升。3)原油持續下跌可能進入第二階段,原油生產國貨幣大幅貶值,資本流出。俄羅斯首當其沖,危機魅影隱現,非產油國匯率也開始急劇貶值,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進而拖累全球經濟。
 俄羅斯等產油國能否企穩取決於油價。目前盧布貶值的勢頭停止要等到原油企穩。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乃至采取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最終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金融危機不太可能發生,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連累歐洲經濟。
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1)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2)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不必過於擔憂。

目 錄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3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7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9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9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9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10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10
3.5. 冰將滅火階段 11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12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12

1. 石油戰爭炮火紛飛為哪般
自2014年七月份以來,石油價格一路下跌,幅度超過50%,由石油價格下跌引發的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經濟衰退,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問題引人關註。

回顧此次原油暴跌的始末,我們認為,供給沖擊和產油國博弈是最為主要的原因。一般的經濟學分析主要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另外,由於原油是美元計價,美元走強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還有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廠商行為,特別的,原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這一點需要特別註意。

全球需求放緩和美元走強是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商品所共同面對的外部環境。但是在同一時期內,其他大商品的價格跌幅是10-20%,而原油是50%。因此我們認為需求面和美元走強可以解釋原油下跌的10-20%,但是更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供給沖擊以及產油國的博弈。供給沖擊主要是頁巖油的快速發展帶來的遠景預期,產油國博弈主要指的是海灣產油國在應對供給沖擊下對其他產油國的擠兌,還有就是美國對俄羅斯的擠壓。

頁巖油技術革新,地緣政治緩解,原油供給增加。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巖油巖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美日。美國頁巖油的繁榮改變了世界石油供給格局,美國作為全球能源主要消費國家之一,從原油消費國逐漸向原油出口國的身份轉變。頁巖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目前頁巖油生產商的平均生產成本在65-80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維持當前的原油價格上,大部分頁巖油生產商將無利可圖。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大約為30美元左右,依然小於當前的原油價格,是頁巖油生產商還能維持生產的主要原因。但長期來看,當前的原油價格將不足以維持頁巖油廠商的持續性生產活動。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證發放數量銳減近40%,可見當前油價對原油生產商的打擊。

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複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萬桶,高於每日產油上限。因此,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

沙特博弈搶占市場,美國“陰謀”排擠俄羅斯。除了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原油價格下跌也是產油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結果。頁巖油的繁榮以及拉美等新興產油國家的興起,使得OPEC原油生產占全球市場的比例受到威脅,OPEC國家通過“不減產”的決議,繼續保持原油的高供給,壓低原油價格,其目的一是可以打擊頁巖油生產商,壓迫其破產;二是率先擊垮生產成本較高的原油生產國家,從而重新搶占市場份額,奪回市場定價權。可以看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原油國家,原油生產成本大約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達20美元。與OPEC這些低成本產業國相對的,是墨西哥、巴西、俄羅斯、美國等高成本的產油國,在當前的油價下,無一例外將承受巨大的虧損。沙特方面,屢次發表不減產的聲明所釋放的信號強烈,其通過石油價格戰爭來打擊高成本生產商的目的也越發明顯。

另一方面,美國坐看原油價格下跌而無動於衷,一方面是因為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經濟可以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未嘗沒有“借刀殺人”打擊俄羅斯的考慮。受原油價格下跌和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盧布大幅貶值,內憂外困之下,美國依然不忘傷口撒鹽,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對烏克蘭的援助。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紛爭可謂由來已久,烏克蘭爭端將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矛盾更加明顯,如果此次陷入危機的是其他國家,美國“火上澆油”的態度未必會如此積極。

2. 展望未來,油價走勢何去何從
海灣國家承受財政和貿易平衡壓力,低油價難以持續。雖然OPEC主要產油國家的生產成本較低,但除了沙特以外,大部分仍然保持在了40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左右。而更重要的是,OPEC國家的財政和貿易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原油價格下降,對國內的財政收入和貿易平衡將帶來不小的沖擊。在當前油價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爾兩個國家可以保持財政收支和貿易收支的平衡,俄羅斯、伊拉克等國家將面臨財政收入大幅縮減,貿易收支逆差嚴重的影響,而即便是生產成本只要20美元的沙特,也只有在80美元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原油價格只有維持在60-80左右的區間,才能滿足大部分原油國家的財政需求。低油價時代的博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長此以往,海灣國家也難以長久的支撐低油價。

美元走強幾成定局,美元計價商品價格壓力仍在。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以及大商品價格下行帶來的促進作用,美元走強是大概率事件,那麽相應的美元計價商品的價格也會存在下行壓力。

全球經濟放緩的預期可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未來可能不會有大幅度的調整。這意味著對於原油的需求未來不會有太大增長,對未來原油價格的預期主要取決於未來供給層面的變化和原油生產國的應對。

技術革新帶來的頁巖油發展。頁巖油生產的邊際成本是30-40美元之間,也就是說在不進行資產擴張的情況下,頁巖油企業在較低的油價下依然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生產。當前頁巖油主要集中在美國開采。而從全球頁巖油儲備來看,頁巖油氣在俄羅斯和中國都有相當的儲備資源,未來頁巖油氣的開采空間很大,這也有可能加速頁巖油的供應,繼續改變全球能源供給格局。

因此,我們判斷,原油價格可能將維持在60-70元左右的水平,這樣海灣國家既不會因為低油價而忍受財政和貿易收支萎縮的痛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打擊頁巖油和其它高成本產油國的目的。但即使未來油價維持在60-70左右,而沒有繼續下跌,對於俄羅斯等這種采油成本較高的國家仍然是個噩夢,俄羅斯經濟將進入衰退,盧布貶值的勢頭短期內要想遏制還需要原油價格的穩定來配合。因此我們預計俄羅斯仍然會加大對沖的力度,特別是最後將祭出資本管制等行政手段的後招,遏制資本的急劇外逃,但是資本外逃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俄羅斯再次爆發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俄羅斯經濟將受重創,並很有可能連累歐洲經濟。從市場預期來看,當前的石油價格是超跌的,市場預期未來油價也將回升到65-70美元之間。

3.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3.1. 冰火兩重天,冰可滅火
原油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下降,利好發達國家和部分凈進口原油的發展中國家,GDP有望提升。對於石油生產國而言,是利空,尤其石油出口收入占GDP較高的國家。如果石油繼續下跌,不排除黑天鵝出現。從全球總體看,原油價格下降導致的通縮將加大全球經濟寬松的空間,政策利好。
3.2. 大買家和大賣家間的吞吐量
俄羅斯凈出口石油額為4700億美元,占其GDP的比重25%。沙特凈出口石油額為34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高達50%。而歐盟是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進口570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為3%。美國凈進口石油2600億美元,占GDP的2%。

3.3. 石油消費國受益
原油價格下跌,降低生產成本,利好相關行業的實體經濟,GDP有望增加。同時,原油價格的下跌還將帶來輸入性的通貨緊縮,會寬松貨幣政策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3.4. 石油生產國受損
石油價格下跌,將造成石油生產國收入下降,GDP增速要減慢。石油價格下跌,利空這些國家,其匯率將大幅貶值。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出等,謹防黑天鵝的出現。

3.5. 冰將滅火階段
在第一階段,原油價格下跌導致美國股市上漲。但在俄羅斯危機後,美國股市下跌,非產油國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貶值,可能到了新的階段,該變化更需要警惕。

3.6 警惕產油國風險的擴散
俄羅斯危機可能使油價下跌進入一個新階段,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資金加速回流到發達國家。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大幅度下降,資金從股市和商品流到債市和黃金等避險工具。

4. 中國能否漁翁得利?
這一輪原油下跌疊加金融動蕩對中國的影響如下:

1)實體經濟方面是有利的。中國原油依存度達到60%,原油暴跌有利於實體經濟。具體的,原油進口大概在每年2000多億美元,原油價格跌一半能夠省去1000億美元以上,占GDP的1%以上。

2)具體到行業層面,與原油生產相關的行業以及原油替代的新能源行業將受挫,使用原油的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產業將向好。

3)原油下跌使通縮加劇,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更緊迫並有更大的空間。具體的,我們判斷近期就會降準。

4)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推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後續出口堪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現在就比較高,如果美國繼續走強,人民幣盯住美元,將導致中國貨幣條件惡化,不排除央行進行主動的貶值操作。

5)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流出壓力加大,但這方面影響不必過於擔憂。全球新興市場資金明顯回流發達經濟體特別是美國。但是由於中國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因此有可能成為流向新興市場國家資金的避風港。

請關註微信公號【澤平宏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16

央行都能食言 以後還能相信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35

瑞士央行周四的意外舉動對整個資本市場造成的沖擊並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散。作為金融體系的最高端,央行的出爾反爾讓市場擔憂“信譽”已經成為一種奢侈品。

瑞士央行最被人詬病的地方顯然是在於他反複強調將“維持歐元對瑞郎1.20的下限”。包括12月的利率決議以及三天前央行副行長Jean-Pierre Danthine的發言都讓市場相信瑞郎將會永遠和歐元亦步亦趨。(事實上,瑞士央行行長喬丹自己就曾多次發表過類似的表態)

前IMF經濟學家、現任Safra Sarasin AG經濟學家Karsten Junius表示,

瑞士央行的信譽將因此大受打擊,誰還會相信所謂的“最大決心”(utmost determination)?市場對於央行未來的任何聲明和表態都會更為謹慎。所謂的口頭幹預效果也將大打折扣。

前對沖基金經理Bruce Krasting認為,

我們親眼見證了一家主要央行的出爾反爾。無論是瑞士央行、歐洲央行還是美聯儲或者日本央行,他們都反複傳遞將維護市場穩定的訊息。雖然我並不相信這種“承諾”,但是很多人還是覺得央行可以信賴。

這次事件之後,下一個焦點將是歐洲央行。徳拉吉曾說過要竭盡所能捍衛歐元。如果你現在還相信這種說法,那你就有點傻了。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atoli Annenkov則表示,

市場顯然對瑞士央行的決定大感意外。大多數央行都會選擇通過逐漸溝通和傳遞信息來緩解市場的恐慌情緒。不過對於瑞士央行而言,他們可能沒有其他選擇。市場本身已經過度投機。

心直口快的前大摩明星策略師Gerard Minack周一在接受theage采訪時的驚天言論“如今市場最大的泡沫是央行信用”看起來一點也沒說錯。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也受到過類似的指責。一名英國立法者將卡尼描述為“不可靠的男孩”,因卡尼在傳遞英國央行加息時間節點的問題上反複無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10

為什麼外國人不相信中國?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fnl.html

我最近讀了一本英文書,"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作者 Eswar S.Prasad 是康乃爾大學教授,曾經在IMF(國際貨幣基金)駐中國表處和研究部工作。書中涉及中國的地方很多。

斷斷續續幾個月,我終於讀完了它。一來,這本書令人壓抑。二來,雖然鄙人吃了三十多年的經濟學的飯,但是,最近十幾年,我的宗教信仰有點動搖:我對經濟學的"似是而非"有了厭倦感。我更喜歡讀企業家和(嚴謹的)記者們寫的書。

但是,《美元陷阱》是一本很有水平的書。它的中心思想是:

       美國的問題非常多。但是,別國不爭氣,不自信,所以,大家還是打破腦袋擁戴美國。美元是世界貨幣轉盤得以運轉的連接器和"漿糊"(glue)。美元是美國霸主地位的核心代表。美元是一種永續的稅,美國政府征收本國人,也征收外國人。越有動蕩,美元越是受到追捧。美國的債務可以用更多的美元來歸還。

在談作者給出的四個經典例子之前,容我舉一個最新的例子。這個例子是他的書出版以後的事情。幾年前(2001-03年),諸多窮國的官員(巴西,智利,印度,中國等)紛紛抗議,"美國的QE是一個陰謀,目的是把美元壓低,刺激美國出口。世界貨幣戰爭一觸即發",雲雲。

但是,你看看兩年後的今天: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又是美元。而窮國的貨幣,甚至歐元和日元都跌得一塌糊塗。那些哇哇叫的發展中國家閉上嘴巴,不說話了。最近,有些國家又在叫囂:"美國6-9月份退出QE,對新興市場是個巨大的風險。咱們窮國的貨幣會遭到拋售,因為資本會大量流到利率上升的美國去"。比如,印度儲備銀行行長 Ranjin 多次抱怨美國聯儲制定政策時,"不考慮別國"。老實講,我聽不懂他的話。Ranjin 曾是芝加哥大學教授。我買了他2010年的書,Fault Line, 希望弄懂他。但是抱歉,我沒有讀下去:我讀不動。當然,我沒有放棄,還將嘗試沖一下。

回到《美元陷阱》中列舉的四個例子,說明美國差勁兒,但別國不爭氣+不自信。美元和美債反而成了安全島:

(1)2007-08年,美國次貸危機,天幾乎要塌下來了。美國很多銀行倒閉或者垂死掙紮。理所當然,美元應該大貶,美債應該大跌。很多聰明人(包括,羅傑斯)也這樣認為,並且拋空美元。但是,美元大漲,美債價格也大漲。拋空者斷胳膊,而退。

(2)2009-10年,希臘危機。美元美債也大漲。

(3)2011年,奧巴馬政府與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就預算赤字進行較量,差點導致政府癱瘓。標準普爾(S&P)破天荒調低美國政府債務評級。但是,美債和美元照樣上揚。

(4)2012年底,美國政府與國會再搭擂臺,出現"財政懸崖"(fiscal cliff)。但是,世界人民再次用錢投票,投美國的擁戴票。

作者在多處反複談人民幣為什麽只占世界貨幣交易中如此渺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份額(雖然是第二大經濟體)。鄙人讀了非常難受,但是這又都是事實。他說,因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任不夠。

在書中,作者專門就一個多年來的現象進行分析:為什麽資本從窮國流向富國?窮國為什麽補貼富國?學者們多年來並沒有讓人信服。他們給出的原因無非:窮國沒有財產保護,實體經濟用不掉那麽多資金,窮國的資本市場混亂和不可靠,等等。

此書有一章專門講作者在IMF的中國代表處工作時跟中國人民銀行打交道的故事。我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讀。

此書有不少好的分析。不過,有一處我很不滿意。他說,流通中的美鈔(和美幣)在2013年3月份大約為1.18萬億美元。三分之二在美國以外。如果美國通脹每年2%,等於美國政府向外國人每年征收了150億美元的稅收。

我對這個計算很不滿意。首先,全部的美鈔(和美幣)其實都是美國政府稅收收入,而不光是每年2%的貶值部分。為什麽?整個流通中的美鈔(美幣)都是永遠不需要歸還的。它無限滾動,直到永遠。

其次,現代經濟中,鑄幣稅不光只對現金。其實整個貨幣供應量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都是一樣的。現金和存款並沒有實質區別。如果你計算外國人持有的整個債權(包括存款),那麽外國人繳納給美國的稅收就更大了。

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來就有爭議。北大教授 Michael Pettis 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也有人(包括鄙人)認為是好大事。我認為,本國貨幣成為國際計量貨幣和儲備貨幣的過程就是逼迫一個國家實行開放,透明,和法制的過程。如果你做不到開放,透明和法制,你求別國使用你的貨幣,別國也不敢。反過來,只要你做到了這幾點,你的貨幣必然是一個國際計量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81

相信就會成真?勵志書沒說的真相

2015-05-18  TCW

一個人要能真正相信自己,不是靠每天幻想、催眠、激勵自己,而是必須奠基於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自己扎實的努力,才能產生「相信的力量」,這是一種對自己穩固強大的「信心」。

真相一:老天不會白白幫你你必須努力,直到感動自己

記得當年我在準備律師考試時,因為父親生病的關係,如果要讓他親眼見到我考取律師證照,我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要在一年之內將所有律師考試的科目教科書、法院實務見解、法條等全部念完、背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大家才會說「應屆」考取律師非常非常困難。

但我沒有選擇,只能夜以繼日用盡全力瘋狂念書。記得我每天六點起床念書,八點出門到台大法學院圖書館,準時九點開門進去讀書,一直到晚上十點關門後,回家繼續念到凌晨一點。

經過一整年的準備,我真的把所有該讀的內容全部「吃」進腦袋裡,腦子容量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超載感」「爆炸感」,這真的已經耗盡我所有意志力。但說句內心話,當我要踏入考場的那一瞬間,心裡一點把握都沒有!

因為律師考試跟一般考試不同,當年的律師考試沒有選擇題,全是申論題,要從早寫到晚,足足寫滿三天!你還記得從小寫的任何一篇「作文」考卷,交出去前自己有把握拿到高分嗎?律師考試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作文」比賽。在交卷前,誰也沒把握教授是否會「青睞」我們的答題內容、法學文字、論述角度等。所以那種不確定感、不踏實感是所有考生都有的。

可是,當時我告訴自己,經過一整年的拚命,我真的已經用盡所有的能量來準備,我對得起自己的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我不敢絲毫鬆懈,更不敢抱持任何僥倖,我真的真的很努力!

我相信,當我努力到連自己都感動時,老天會在關鍵時刻幫我一把。

我九十四年六月大學畢業,八月參加律師考試,真的,老天在十一月放榜時幫了我關鍵的一把,我考上了!我完成應屆考取律師證照的艱難目標!

「相信自己」這句話要能真正產生驚人力量,必須要靠自己努力到極致狀態後才能擁有。

沒有人不想成功,但許多人總是「想著要成功」,卻始終無法付出實踐或者無法堅持下去。這種連自己都無法被說服的努力程度,如何「相信自己」?如何產生力量?這是無論聽過多少場激勵演講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在我看來,很多人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無法成功,實際上是自己決定不要成功!

真相二:改變未必能成真沒持續,一覺醒來你還是你

想改變,卻老是走原路?

當你思考想要成功這件事,代表現在的你仍未達到成功階段,如果你要改變現狀朝更好的方向前進,毫無疑問,你必須改變現在的生活習慣。然而,當我們談到改變這件事時,大家嘴上都大聲喊著:「我要成功,我願意改變!」但往往都是「昨夜想著千條路、萬條路,隔天早上起床後走原路」。

改變,代表你必須犧牲目前所擁有的「享樂」,要戒掉晚睡晚起、每天一直滑手機、聊天打屁、狂歡跑趴等習慣。這是痛苦的,也是艱難的。所以,雖然每個人都想成功,也都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努力的代價,但人性卻又往往不想付出實際的努力。最後只能找些藉口、理由,說服自己接受目前的狀態,縱使希望改變現狀,但還是覺得維持生活原狀比較沒有壓力。

真的,道理你都懂,但缺乏的是改變、實踐、堅持的勇氣!

許多孩子曾經問過我,什麼是「努力」的定義?他們都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何還沒有成功?

我曾經為了檢視自己的努力程度,做過一個練習。我將自己每一天的時間精準切割為每三十分鐘一個單位,一天四十八個單位,一週三百三十六個單位,然後將自己每三十分鐘所做的事情嚴謹的記錄下來,從中去檢討、省思自己是否真的夠努力?是否浪費時間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是否還可以擠出更多的念書時間?

剛開始記錄時,就有驚人的發現。原來每天我浪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在滑手機、聊天、上網、看電視、發呆等,原來我還有這麼多的努力空間,原來我還可以更強大!

這也是所有偉大運動員的思維,縱使他們已經努力到贏得世界球王的寶座,隔天依舊持續努力,甚至加重訓練的分量,繼續往下一個冠軍、榮耀邁進!

努力,沒有極限。你必須看得起每一天努力的自己。

有一次我在誠品逛書店時,遇到三個年輕人,他們向我表明是我的讀者。

他們有個讀書會,每月指定一本書閱讀、分享,希望我可以推薦他們一本書。

真相三:多數人窮忙一輩子靠努力不夠,要學富人思考

聽到讀書會,我好奇了起來。

我問:「你們組讀書會的目的是……」

他們回答說:「希望透過讀書會,讓大家可以在這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賺更多錢,過更好的生活。」

「那你們讀書會的成員是?組成時間多久了?」「我們是大學同學,大約十個人。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快三年了。」「那你們有變有錢嗎?」「嗯……沒有,還是二十幾K,但我們學到很多。」「學到很多?」我笑了。「我可以大膽預告你們這個讀書會再開三年,你們還是不會有錢的??」「為什麼呢?」他們三人都露出極為驚訝的表情。

很多新聞報導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談到的一句話:「三十五歲你還窮,活該你窮!」馬雲提到的觀點是你的野心不夠,所以你窮。

我認為「野心」是一種「思維」,思維決定命運,當然,也就決定你是富有還是貧窮。

真正富有的人,不只是擁有很多金錢。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個「有錢」的腦袋和思維。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多年累積的商業知識、經驗,加上別人的時間、別人的金錢等「槓桿」建立企業、進行投資,創造令人稱羨的財富。

我,曾經提到一點點「自我想像的限制」的概念,這裡,我準備和大家深入談一下這個觀念。因為這對年輕人擺脫窮忙太重要了。

如果你讓一個年輕人去賺一百萬元,他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多拿幾張證照,去讀個研究所,或者利用晚上或假日兼差等,用單純的勞力換取「薪資」。但如果由一位身家數十億的企業家來談同樣的問題,他會利用極為簡單、輕鬆、老辣的「商業模式」,在極短的時間內賺到一百萬的「利潤」。

這中間的關鍵差異是什麼?就是創造財富的「自我想像的限制」!

舉例來說,當別人談到利用道路用地進行「容積移轉」創造財富時,你可能根本聽不懂這個名詞,更不懂詳細操作過程。聽到人家利用這個方法將沒用的、不能建築的「道路用地」透過容積移轉的「煉金術」創造幾千萬、幾億的鉅額財富時,更是只能羨慕、嫉妒。

當你聽到別人利用某種方式賺大錢,你也想要掌握這個機會,卻完全不知道如何辦到時,這時候就代表你的財富思維來到極限,你的「自我財富想像限制」出現了。

這時,你面對這個自我想像限制的「態度」,才是真正決定你命運的關鍵時刻。很多人認為投資有風險,但我認為無知才是最大的風險。

學習的代價很貴,但無知的代價更貴。

賺錢沒有想像中難,但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卻非常困難!

人都不想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不願意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願意挑戰自己的極限,但卻每天夢想不要「窮忙」一輩子,這不是在搞笑嗎?

一輩子都做你有把握的事,怎麼能知道自己的能耐到哪?這樣會有出息嗎?(本文摘自第一、二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