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油麻地情】老闆賣樓開閣仔 望重現消失的老灣仔

1 : GS(14)@2016-10-29 13:23:22

一套三份的《蔴地旅遊指南》分別以文化、古董和飲食為主題,帶大家細看被人遺忘的小店和油麻地歷史。



住在油麻地的設計系女生梁加盈(Sally)最近手繪了一套三份的《蔴地旅遊指南》,讓人認識這區的的歷史和老舖,亦有介紹新進駐的新店,包括位於堀頭巷、連名字都沒有的隱世咖啡店和「德昌閣仔」。咖啡小店它位於德昌里三號,有客人預約才開門;另一舖位在德昌里十三號閣樓,所以叫「德昌閣仔」。



這個有書看、有歌聽,旁邊有自由定價的二手衣物和各樣手作,有時搞茶座吹水,有時搞電影放映會,甚至有負責人「麒麟球」親自教你批八字,完全沒有章法。改花名也一樣,不願透露本尊真姓大名的他解釋,「麒麟球」即「求L其」調過來讀,寄語香港人放輕鬆,「香港的生活過於緊張,很多時候只顧着上班、工作和賺錢,忘記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就想有個地方可以讓大家放鬆,思考自己想做甚麼。」雨傘運動後覺醒的他,去年賣了未供斷的私人樓,亦放下自己做了多年的多媒體公司,把心思時間放在這空間,希望成為油麻地人的公共空間,大家一起思考可以為這個香港或油麻地。本身住在灣仔的他表示:「我很喜歡灣仔這舊區,不過囍匯出現後,整個舊區就沒了。油麻地或許有多點空間,既然有這麼多前車可鑒,香港人可能會守住油麻地,可以保持着老街坊的情懷。」於是他租下了位於德昌里的蚊型地舖,多幾個人都冇位坐,於是又租下不遠處的閣仔。



除了傳統小店,Sally亦歡迎進駐油麻地的新街坊「德昌里三號」和「德昌閣仔」,更在區報的採訪工作中認識負責人「麒麟球」。

麒麟球認為香港生活過於緊張,最初只是希望有個地方可以讓大家放鬆,思考自己想做甚麼,重回兒時夢想。

「德昌閣仔」的格仔採用自由定價,亦可以物易物。使用格仔的人士亦會輪流主持逢星期日舉行的茶座,代替交租。

不過他說:「這空間最初跟油麻地也沒有特別關係,因為咖啡店實在是在橫街小巷。到後來在門外放置了社區雪櫃才慢慢認識了很多街坊。」他說的社區雪櫃24小時開放,街坊可以把剩餘食物放在裏面給有需要人士領取。在油麻地長大的街坊慧惠試過把茶果放進雪櫃,翌日早上已發現被人拿走,「我覺得幾好啊,有需要的人就可以拿去食。」她又說:「平時區內的街坊都沒甚麼娛樂,我平時放假會出去不同地方。沒有想過可以有個這樣的地方聚腳和聊天,都幾開心!」



咖啡店外的社區雪櫃是油麻地第一個社區雪櫃,街坊可以把剩餘食物放在裏面給有需要人士領取,亦成為了這個公共空間跟社區進一步建立起關係。

逢星期日舉行的茶座開放予公眾人士參加,平日亦會不時舉行不同的活動,例如電影放映會、興趣班和聚餐。

麒麟球為導賞團的小朋友介紹社區雪櫃的理念。

「德昌閣仔」大部份活動自由定價,使用格仔就不是付租金,而是要在星期日茶座招呼街坊當交租,還吸引到其他區的人來玩。住在紅磡的塔羅師Kenson透過朋友認識德昌閣仔,會在這裏玩塔羅,更成為常客,「在這裏認識到很多人,不同人都希望在油麻地做點事,又會聊聊理想中的香港是怎樣的,希望多聊這些事。」隨着物價飛升,麒麟球說有很多年輕人搬到物價較低的油麻地住劏房,舊街坊住了這麼久也捨不得搬走,很多新舊的衝擊在這裏出現。大家不妨跟住《蔴地旅遊指南》去發掘這些新舊碰撞時產生的火花。



塔羅師Kenson透過朋友認識德昌閣仔,會在這裏跟客人玩塔羅牌,更成為茶座管理員。

街坊插畫家慧惠說德昌閣仔吸引了不少跨區人士過來,沒想過油麻地可以有這麼多元化。

《蔴地旅遊指南》價錢:$80(一套三份)售賣點:油麻地ReStore、網上購買
facebook:莎莉蛋糕 SallyCake記者:列淑華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9/19815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24

摸魚手札:續談年青人置業的老問題

1 : GS(14)@2017-04-09 10:43:05

間中會拜讀欄友利世民的專欄,因為大家的基礎知識和理念都很相約,本科讀經濟出身,深信所謂自由經濟的理念,他是香港運轉自由經濟邏輯比較圓潤、比較全面的專欄作家。呢期佢很喜歡呃like,寫了幾篇關於樓市的大熱文章,我有一點體會。講樓,不一定要講樓價高低,那是財演之流的分析,因為財演着重資產價格的升跌。當然,講樓也可以從公共政策層面去講,不過那就是think tank政策研究的層面,大家鬥拋理論同數據,理論有假設,數據也可有不同解讀,這類東西很惡頂。更重要係,買樓的心態。利世民兄講的係一個重點係很簡單、貼地,就是不要讓磚頭變成宗教。宗教講的係精神依賴,一個形而上的理念,而不着重講現實科學邏輯。世民兄眼中的宗教是更貼近一個盲信買樓就是上流出路的精神鴉片。呢一種精神鴉片,毒害了我哋呢一代人。上一代對買樓的睇法,既是滿足了住屋需求,也是投資品。行過書店睇財經書,也常常見到呢一類的原教旨聖經,講的都係同一套語言,例如買樓就是財務自由的出路、買樓就可以生活無憂等。現代這一代講的只是卑微的住屋需求,我們買樓是走不到財務自由的路。如果?家我哋買完層樓,也不會再食到那個十幾年的樓市大升趨勢,樓唔會大升,咁就談不上財務自由了。金融服務界的張華峰離地上太空,指摘年輕人不努力。喂!大佬,你二、三十年前買的樓,?家升了幾多先?客觀的宏觀環境不配合,這一代人做乜都出不到頭來。最近又有少年股神指摘八十後、九十後掛住旅行,去消費而不儲錢買樓。這個指摘對八十後可能係啱,但九十後最後生都只係27歲,大學畢業生的人均工資有數得計,就算唔食唔住都唔夠錢儲首期啦,呢個係非常科學和合乎邏輯的數學問題。社會太盲,因為鬧後生仔係無成本,所以議員會鬧、少年股神會鬧,那些「不醒人事」的人事顧問,都係盲鬧。?家我哋呢一代買樓,大多數都無能力full pay到,層樓買完還是要供。只要一供,就被份工困住十幾年,唔好話追理想,可能轉工都會怕。要達成財務自由之代價就是要犧牲十幾年的工作自由,是否值得就是價值問題了。講年輕人置業,好多都係價值判斷,唯獨有一點是必然正確,就是有意幫年輕人的政策是不停被人鑽空子,本末倒置了。好像長實樓神咁,自己也不買長實樓,寧用首置買豪宅。中聯辦首置買樓,瀟洒講一句「So what?」一些幫年輕人上車的政策被濫用,呢個問題,長遠點都要解決。呢個方向,點都係政治正確的。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1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