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沖基金奇才》中的兩個勵志故事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kd35.html
  第一個勵志故事發生在史蒂芬·克拉克身上。克拉克出生於工人家庭,17歲時就離開了學校,沒有讀過大學。當一個做交易員助理的朋友讓他去應聘交易員時,他當時干的工作只是安裝音響、搬東西及開貨車。最初,他連什麼是交易員都不知道,只是一心想去城裡工作。克拉克投過許多簡歷,總是得到同樣的答案,「沒有學歷,沒有面試。」或者,「沒有工作經驗,沒有面試。」1986年,某個金融公司後台缺人,他得到了作為臨時檔案管理員的工作,接著又做了幾分不同的臨時工作。做了幾個月的臨時工作後,人品爆發,竟然獲得了兩份永久工作:一個是在美林做後台工作,另一個是沃伯格證券的交易員。開始的成為交易員的時候,克拉克的工作就是買茶、咖啡和三明治,遞送交易書,接電話,沒有人願意回答他的問題或者教他任何事情。靠著自己,克拉克幸運地轉移到了歐洲的交易平台,在那兒,終於有人願意教他一些事情了。一年後,克拉克可以自己當做市商交易,可是不幸交易第一天就碰上了1987年10月19日得大崩盤,虧了一筆錢。在沃伯格證券待了兩年半後,他離開公司去了雷曼,之後又去了國民西敏寺銀行。1994年克拉克獨自成立對沖基金,有人願意資助500萬,但是那人在當年的債券市場輸掉了大部分資產,沒有辦法,克拉克只好用自己的30萬美元啟動自己的對沖基金。基金運行了幾個月,虧了點,加上規模太小無以為續。克拉克又去了野村證券,但是後來由於不願意配合做假賬被野村證券開除了,他還花了三年的時間同野村證券打官司試圖要回屬於自己的報酬。2001年成立了現在的基金,運行截止至2011年,年均回報率19.4%。 
  如果說克拉克告訴了我們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那麼托馬斯·克勞格斯的故事則更適合廣大上班業餘投資者。 
  克勞格斯擁有化學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一家名為羅門-哈斯的化學公司。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投資,他將收入的三分之二用於投資,三分之一用於維持生活。工作兩年後克勞格斯考上了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後又回到了原公司。跟絕大多數人一樣,最支持自己的永遠是自己的家人。他曾有段時間損失了很多資金所以不得不向自己的母親借錢來追加保證金,而母親是唯一一位科研借錢給他的人。1987年,大約是克勞格斯為公司工作了15年後,他才第一次發現在股市上賺到的錢超過了工作的年薪酬,從那之後,他每年在股市賺到的錢都超過了薪酬。1990年,靠著自己、朋友和家裡籌來的300萬美元克勞格斯創辦了一隻對沖基金,不過一年後關閉了它,估計還承受不了管別人錢的壓力。之後又回到了老東家,任亞洲區經理,不過期間不幸的了抑鬱症。1993年克勞格斯重新成立了新的對沖基金,終於找回自我,在過去的9年裡,實現了17%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資產管理規模達到50億美元。 
  在我看來,克勞格斯的故事更加激勵我,他先是憑著近20年不斷將薪金進行投資的堅持,才最終進入他最喜歡的行業——對沖基金。這份執著非常值得我學習。有一點我比較羨慕他倆的是貌似國外成立一個對沖基金的門檻並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64

影視是個好行業嗎?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keou.html
雖說電影行業歷年都起碼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看看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年年小於利潤,甚至經常為負。錢都被存貨和預付款給佔用了,沒有辦法電影電視得先投錢去拍吧,而電影院電視台都得先收到錢才延期支付給它們,因此,只要想繼續成長,經營性現金流就不會好看。華誼上市沒幾年,募集資金就用光了,還借了挺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視風險還不低,現在市場份額越來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來越高,連續幾部票房毒藥就可將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國外影視巨頭無不被收編到巨型傳媒集團裡,估計就是想用多元化來平衡影視的高波動性。在中國,想搞影視衍生品,知識產權又薄弱,所以華誼搞來搞去又變成搞文化旅遊地產了,投入還大,回收期還長,投資性現金流也在不斷流出。迪斯尼的米老鼠一百年來形象經典不衰才正是迪斯尼樂園運營的保障,而現在國內拍得的這些片子過個十年八年還會被下一代的觀眾所記住嗎?現在華誼和光線交易市淨率都在7倍以上,基本都按能夠持續拍出賣座電影假設,連續的票房毒藥來臨時呢?小心雙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6

華誼兄弟困局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4212578
作者:502的牛 發表於2013年25期《證券市場週刊》
    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從2002年的10億左右起步,突飛猛進到2012年的171億,一直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幅,而近來《泰囧》、《西遊降魔篇》等國產電影輕鬆突破單片10億票房,更是引爆了資本市場對相關個股的關注。華誼兄弟作為行業內最早登陸創業板的公司,產業鏈運營最為齊備,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然而,華誼兄弟可能並未如預期當中的美好。

     華誼兄弟以「提供優質娛樂內容」為核心,致力完善從「渠道」到「衍生」產業鏈佈局,旗下業務囊括: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音樂、影院、時尚、遊戲、娛樂營銷、文化旅遊、新媒體。電影和電視劇構成了華誼兄弟所稱的「內容」板塊,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板塊,但是這兩項業務真的賺到了「錢」嗎?

孱弱的經營性現金流

    由表1可見,華誼兄弟的經營性現金流歷年均小於淨利潤,甚至常為負數。通過對資產負債表的審閱,日益膨脹的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及存貨佔用了公司經營的大部分資金。而這些科目就是由公司目前最主要的電影和電視劇業務產生。
查看原圖

    事實上,除了華誼兄弟,包括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在內的所有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普遍不佳,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影視行業獨特的生產和銷售流程。電影和電視劇的必須先投入大筆資金進行製作,在此期間內,拍攝中的作品無法取得現金流入。一般而言,電影拍攝工作需持續 3-5 個月,再加上一定的後期製作時間,等到影片公映後,由影院售票賣錢,票款一般在影片上映後3 個月左右才結算完畢。電視劇同樣如此,而且製作發行週期甚至可能長達一年以上,需先由電視台或者廣告公司取得廣告收入後才與製片方結算,銷售回款期也更長,通常為一年以內。這樣就造成了電影製作方在產業鏈上最先付錢,形成存貨和預付製片款,又最後收錢,形成了應收賬款。加上公司成長的要求,資金佔用壓力更大。

    從上述流程也可看出製片業天生具有不穩定性,自一開始,就處於投入和票房不對稱的矛盾中,投入是一定的,但是收入是未知的。為了吸引觀眾,高投入的、製作精良的大作則必不可少,此外,還需要龐大的營銷支出。而從影視產品本身來看,由於屬於文化創意產品,內容的多樣性必然帶來不穩定,消費者偏好永遠在變化,製作人無法一直準確預測,這就造成了影視項目的波動性。自然,這一規律在華誼兄弟身上也得到體現。

波動的「內容」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歷年都會有30%的增長,但華誼過去五年的電影收入數據(表3)顯然沒有跟上市場整體的增長,而是不斷起伏。這不奇怪,電影市場裡一直會存在熱點,但並不代表著公司一直能抓住熱點,從而取得票房收入。而且電影板塊的毛利率也毫不穩定,最高到了51.47%,最低有33.06%。即便某些年份票房收入很高,但如果投資成本更高,公司也無法能獲取較大收益。總之,市場整體的增長,不代表公司收入的增長,公司收入的增長也不等同效益的增長。
查看原圖
    電視劇業務收入數據(表4)相比電影業務則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不過近年來增速放緩,同樣的是毛利率也是巨幅波動。

    影視業務的波動性一直是國內外公司所頭痛的問題,波動性的兩面則是高風險和高回報,經驗數據表明,80%電影投資是虧錢的。由於影片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幾部影片將公司送上天堂或打下地獄的例子並不少見。2002年,米高梅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05年被索尼收購,但後來一直沒有推出成功的影片,又積欠了40億美元的債務,2010年米高梅宣佈破產。2005 年,夢工廠公司的《紅眼航班》和《逃出克隆島》票房慘淡,立刻陷入資金困境,後被派拉蒙收購。國外的現實狀況是影視巨頭無不被收編到巨型傳媒集團裡,哥倫比亞歸屬了索尼;華納變成了時代華納;新聞集團擁有著20世紀福克斯;維亞康姆收購派拉蒙;通用電氣掌握著環球,正是多元化的傳媒集團提供的穩定充足的資金平衡了影視業務的高波動性。

     觀眾偏好的不斷變化已令影視公司的收入難以預測了,再出於商業機密的考慮,上市公司很少披露關於影視作品的投資成本、投資比例、合作方式、分成方式等條款。即便披露了上述信息,由於影視作品的成本是按照當期確認收入佔公司自身預計總收入的比例來結轉,這樣為公司調節業績提供了一定空間。因此,投資者想要準確預測影視公司業績成了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失血的「渠道」

    正是意識到了「內容」板塊的高波動性,華誼兄弟才致力完善從「渠道」到「衍生」產業鏈佈局,而投資影院是「渠道」板塊重要的項目。如果電影不被觀眾喜歡,那麼影院就會迅速下架換上更賣座的電影,這樣看來影院收入會相對穩定許多。華誼兄弟旗下影院從2010年開始運營,至2012年已有13家開業,影院收入也上升至1.28億,但是由於每年新開的影院都有2年左右的市場培育期,影院板塊一直是虧損的。經統計華誼各地影院公司利潤總和,2010年至2012年,影院業務利潤情況分別為-696萬、-794萬、-2255萬,隨著擴張的加快,虧損情況也在加重。

    公司2011年報就提到2012年計劃開業影院為15家,實際為13家,而2012年報提到計劃2013年開業影院數量仍為15家,影院擴張速度已經放緩,以等待盈利的提升。

    近年來,新建影院數量激增,服務又較為同質化,短期過剩風險依舊存在。星美國際和橙天嘉禾是兩家以影院業務為主的香港上市公司,其影院也集中於中國大陸地區。星美國際和橙天嘉禾的影院數量均比華誼兄弟多,2012年分別為52家和70家,但盈利能力也並不理想,星美國際過去三年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5.6%,而橙天嘉禾該數據為6.3%,這也使得兩者在港股市場的交易市淨率僅在0.5~0.6倍的水平。

折戟的「衍生」

    在國外電影衍生品佔據了收入的大部分,遠超電影本身票房收入,但是由於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留給影視公司做衍生品的空間較小,而網絡遊戲是當中較好的運營模式。

    2010年華誼兄弟使用超募資金5725萬元向上海征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華誼巨人51%的股權,並使用1275萬元對華誼巨人增資。華誼巨人主要經營網絡遊戲業務,華誼兄弟期望借助華誼巨人善公司產業鏈,充分利用電影品牌及影響力,進入盈利能力較強的娛樂內容領域。當時對華誼巨人2011年至2013年的淨利潤預測是1125萬、1380萬、1819萬,但實際的運營情況是2011年淨利潤411萬,截止2012年10月淨利潤-375萬。華誼兄弟在2012年10月就以原收購價將股權賣回給了上海征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甚至連增資都沒有履行。

    應當說這筆交易,華誼兄弟的股東還是幸運的,畢竟把不達預期的公司原價賣掉了,但是華誼音樂的交易就沒那麼走運了。影視作品中均配有音樂或歌曲,為了能使公司旗下影片與歌曲相互帶動,相得益彰,2010年華誼兄弟先後兩次使用超募資金6,365.40萬元收購華誼音樂公司全部股權,當時華誼音樂淨資產僅為686萬,09年淨利潤為-926萬。由於收購當中有部分股權來自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和王忠磊,屬於關聯交易,因此公司實際控制人承諾華誼音樂在2011 年和2012 年平均每個年度經審計的稅後淨利潤如未達到人民幣660萬元,經公司經董事會批準可將所持華誼音樂以原價轉讓給實際控制人。以該承諾的業績看,交易市盈率為10倍左右,收購並不算貴,但實際的運營情況是華誼音樂2011年淨利潤132萬,2012年淨利潤197萬,遠未到達業績承諾。華誼音樂的過去兩年的收入也止步不前,均為2300萬左右,較收購當年的2955萬出現了下滑。或許因此,華誼兄弟2012年報不再將音樂版塊收入單獨列示而是合併到增長同樣放緩的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裡,從而使藝人經紀版塊收入勉強增長了10%。所謂的業績承諾等同於沒有承諾,因為需要董事會批准才可以將華誼音樂股權原價轉讓給實際控制人,但是以董事會成員和大股東關係的密切,再將華誼兄弟轉讓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乎華誼兄弟的股東花了大價錢買了大股東手中的資產。
查看原圖
    其實的「衍生」板塊的重頭戲在於旅遊地產。華誼兄弟利用已有豐富的影片資源,通過建設影視基地或者電影主題公園來吸引消費者重複消費影視作品。目前華誼兄弟宣佈的文化旅遊項目已達4個(表5),每個的投資規模都以數十億計,以華誼現有資產規模衡量,無異於天文數字。由於涉及部門多,建設週期長,影響因素複雜,這些項目未必都能實施,即便建成,回收週期很長,效益究竟如何也不得而知。

    以影視基地為例,多地類似項目早已上馬,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立項並通過審批的影視基地已達110多座,30多座規劃建設的影視旅遊基地正在施工和招商之中。而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的影視城中,有80%虧損,15%溫飽,只有5%可以盈利。

    國內各種類型的主題公園盈利同樣不樂觀,華誼兄弟的電影主題公園學習的是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但是在中國投資高達141億元的香港迪士尼樂園自2005年開業七年後才迎來首度盈利1.09億港元,收回投資成本更不知猴年馬月。迪斯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形象近百年來經典不衰還算是迪斯尼樂園運營的保障,而以目前國內影片的製作水準,過個十年還能否被下一代的觀眾所記住嗎?當然,做旅遊地產不一定侷限於旅遊收入,其實質可能變成地產銷售,可如此華誼兄弟應該當成地產股來估值嗎?

掙快錢的PE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0萬元投資參股掌趣科技,後者主要經營手機遊戲,於2012年A股上市,今年以來股價上漲超過200%,交易市盈率超過100倍,華誼兄弟獲利超過十倍。2012年11月,華誼兄弟又以2091.6萬美元投資參股GDC技術公司,GDC技術公司為數字影院服務器供應商,近日在美國納斯達克進行IPO,或許美國市場比較成熟,華誼兄弟似乎並沒賺到多少發行溢價。由此,華誼兄弟變得越來越像一個文化娛樂方面的PE,通過投資的公司上市獲得投資收益。掌趣科技的投資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會起到怎樣的激勵效果?一個Pre-IPO投資短短兩三年賺到的錢頂過辛苦十幾年拍攝幾十部電影所賺到的錢,創業板估值過高無疑會繼續誘導公司將人員、資金、精力等資源向Pre-IPO投資配置。

    由於在全產業鏈的投資,華誼兄弟08至12年投資性現金流分別-0.44億、-0.26億、-2.33億、-3.16億、-3.97億,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再加上經營性現金流狀況不佳,有息負債迅速攀升,從10年的0元,增長到11年的3億,再增長到12年的11.93億。如此下去,可以想像華誼兄弟將由原先的高經營風險變成了高經營風險加高財務風險。

     華誼兄弟募集資金2011年已基本使用完畢,11年、12年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計算的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10.73%與7.27%。2013年一季度由《十二生肖》的跨年票房及《西遊降魔篇》的熱賣,攤薄淨資產收益率處於較高的6.21%。目前華誼兄弟交易市淨率為7倍左右,根據筆者的估計,這個估值水平隱含著市場預計華誼每季度均能推出類似《西遊降魔篇》的熱賣大片,將淨資產收益率推升至20%以上,再加上未來幾年每年都須有20%~30%的增長速度。最近,華誼兄弟幾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而二級市場股價卻一漲再漲,哪方最終會更精明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7

Live For Dignity 熊市中那頭懵懂的牛

http://xueqiu.com/4246792644/24311104
今天一篇關於財務自由的帖子引發熱議,由於涉及「有尊嚴的生活」這一值得探討的話題,讓我想起了自己7年多前的一篇拙作。我平時不大愛寫東西,尤其不愛寫長文,但凡寫一些稍長的文字,都是有感而發,感觸至深,引發思索,故寫下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思緒,不發表,不與人分享,壓在箱底,僅供自己多年後回顧,看看自己的思想有什麼變化。黑暗時代的那個帖子及其熱議,又觸動了我的神經,故借此把多年前的那篇小作捉文另起此帖拿出來表一表,算是參與一下對這個話題的議論,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下面這篇文章寫於2006年1月,doc文件記錄的最後修改時間是2006年2月1日下午1點20分。引發此文的感觸源自之前我與一位同事的一段聊天以及不久的後來我看到的兩部法國紀錄片。下面將全文照原樣貼在下面,由於未經清掃,字面上滿是灰塵,故請各位閱讀時不要湊得太近,以免嗆著您。

===============原文粘貼==============
Live for Dignity

有尊嚴的生活


一日傍晚忙完工作後,一邊收拾業餘投資的股票一邊與來自香港的一位同事(我們是一家外企的工薪仔)聊起退休後如何生活,頗有感慨。同事在公司的香港分部工作多年,想必積蓄頗豐,業餘時間還投資黃金。但說起退休生活,還是略顯底氣不足:要想退休後過有尊嚴的生活,單靠現在的工資積蓄和將來的養老金,恐怕是難以為繼的;除非從現在開始投資,將來才能靠投資收益保障生活的尊嚴。

其實,以我們在外企的薪資水平和退休前尚可苟延殘喘的年頭而言,加之按規定可以獲得的社會保障,養老應當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倒是同事所說的「有尊嚴的生活」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問道:你所期望的有尊嚴的生活是怎樣的。同事答道,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1、生活起居不必豪宅殿堂但也不能寒舍陋室,日常飲食不必山珍海味但也不能粗茶淡飯,娛樂活動必要即可(比如看個電影或演唱會什麼的);2、在基本健康的狀態下醫得起普通疾病(災難性的大病多少錢也保不起,只能聽天由命);3、每年可以出去旅遊一兩次。我笑道:你所憧憬的退休生活在其他很多人看來幾乎可以說是奢侈的,前兩個方面倒還不算非分,每年的旅遊絕對算是奢侈的,除非平時儘量省吃節用,或者是像許多老外青年那樣的長征式旅遊。不過我倒也基本認同他對有尊嚴的生活所下的定義。

有尊嚴地拾荒

前不久在法國電影回顧展上看了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的兩部紀錄片:《拾荒者》及其續篇《兩年後》,著實顛覆了我對有「尊嚴的生活」的認識。2000年拍攝的《拾荒者》是受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啟發而「揀拾」來的:從前在麥田裡躬身揀拾收穫後掉落的麥穗的農家婦女,成了今天在土豆地裡揀拾土豆加工廠傾倒扔棄的土豆的各色人等,然後是各種靠揀拾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為生的人們。

自動收割機挖的土豆被自動裝車運到加工廠。在那裡,長相規矩個頭整齊的土豆被篩選出來,清洗包裝後送上超市的貨架,而那些長相不規矩個頭超常的則被裝上大翻斗車成噸地傾倒回土豆田裡扔棄,於是就有了拾荒者。在那些奇形怪狀的土豆中,有一種是從一個主體分叉長出兩個子體的,看上去像個心。導演正是利用了這種心形土豆作為愛的符號,成功地喚起了世人對飢餓問題和對拾荒者的廣泛關注,使這部影片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享名載譽,導演也收到了無數觀眾來信。(我真奇怪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好影片當初為什麼沒有引進中國公映。)

拾荒者各有各的拾荒原因和目的,有因失業而餬口的,有因反對浪費而喜歡拾荒的,還有純粹為藝術而拾荒的;揀拾的東西也五花八門,從農田裡的土豆到果園菜地裡的果蔬,從超市丟棄在垃圾箱裡或垃圾收集地上的過期或殘次食品到人們在政府指定的街頭地點遺棄的家具電器。拾荒者們靠這些垃圾搭建起自己的「家」,維持著沒有收入來源的生活。他們當中的一位引起了導演因而也引起了觀眾的特別注意,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位小夥子看上去三十左右或者還不到,是大學生物學系畢業的,曾在一家研究所當研究助理。失業後在電影院門口賣雜誌,但也難以維持生計。鏡頭中的他總是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一家超市丟棄商品等待清運的場地,著一身普通而整潔的夾克外套,戴一幅深度眼睛,背著一個乾淨的藍色手提式旅行袋(大概裝著販賣的雜誌),完全不像人們想像中衣杉襤褸邋裡邋遢的揀垃圾者。他一隻手提著一個塑料袋,一隻手在垃圾堆裡揀著各種食品,不時彎下腰一邊揀一邊吃,或者放進塑料袋裡帶回去。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總是在不停地吃,就這麼一路揀著一路吃著,就像是在自助餐廳裡邊挑選食物邊吃,旁若無人。面對攝影機鏡頭,他一臉坦然,欣然回答導演提出的各種問題(邊揀邊吃邊答),介紹自己揀食食品的選擇標準,絲毫沒有因為揀食垃圾而低人一格的感覺。比如他特別喜歡揀香菜和綠花椰菜吃,因為富含維生素A,還有其他各種蔬菜瓜果、面包熟食等等,說是為了保持均衡的健康飲食,儼然一副營養學家的生活水準。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中,他每天晚上都要去一幢非洲移民聚居的大樓,教那些移民(很多也是無業者)學習文化知識,從法語識字教起。這完全是他自發的自願行為,沒有報酬。他認為這些移民既然來了,就必須掌握基本語言和必要的知識才能在新的國家生存下去,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識理應用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兩年後》,導演又去回訪他,談起了這兩年生活有什麼變化。《拾荒者》這部電影使他出了名,當地的好多人都認識了他,更友善地對待他。影院的老闆在影院裡為他安排了一些跟觀眾的交流活動,討論飢餓和貧困等社會問題,觀眾們也希望影院老闆能給他一份工作。但他還是在影院門口賣他的雜誌,只是由於更多人的善意而雜誌賣得更好了;在固定的時間,他還是會出現在那個超市的丟棄商品堆放地,一路揀著一路不停地吃著,只是身背的藍色旅行袋變成紅色的了(肯定也是揀來的);晚上他還是去那幢大樓為非裔移民當義務教師。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是他報名參加市裡舉辦的市民馬拉松賽活動的情景。他穿著一雙從垃圾箱裡揀來的很合腳的半新銳步跑鞋,一路跑著一路吃著,一直跑到了終點,……

這些拾荒者讓人目瞪口呆,另人難以忘懷。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們許多拿著工資的人一點也不比他生活得更有尊嚴,至少他們贏得了我和那些關心他們的觀眾的尊重和欽佩。

==============原文畢============

上面文中提到的兩部法國紀錄片是2005年在北京舉辦的法國電影週期間展映影片中的兩部。我是個電影藝術愛好者,這類影展我一般都不會錯過。北京有很多真正的電影藝術愛好者,每逢這類學術性影展都會爆滿可容數百人的電影資料館放映大廳。我記得當年的法國電影周上有3部影片影片結束時遭到觀眾情不自禁的猛烈掌聲,其中兩部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這兩部紀錄片,那場景讓人想起《天堂影院》。不知道網上能否搜到這兩部片子,有興趣的人應該看一看。

一年後,也就是2007年初,我又因感而發,寫了一篇對稱的短文,標題是:Die For Dignity,作為前文的姊妹篇,與這裡探討的話題無關,就不獻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23

中國小散太可怕了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1yu.html
     公司在6月初發放了2012年度的現金股息,按照新的紅利所得稅制度,當時先統一按5%扣掉紅利所得稅,然後再在之後的每個月月初根據上月股東實際出售股票情況,補交稅款。
      如果持股超過1年的股東,不需要補交稅款,,持股在1個月到1年的股東,需要補交5%的紅利稅,也就是實際一共交10%,而持股在1個月的股東,需要補交15%的紅利稅,實際一共交20%。
      7月初,我收到了結算公司上個月應該補交的稅款的明細單,看了嚇了我一跳,公司才發完現金股利1個月,就有超過1萬名的股東進行了減持,我們公司一共也就2~3萬名股東吧。如果不算前幾大股東的股份,那麼在市場交易的股票1個月內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股票進行了換手。而顯然這些減持的股東大多交的紅利稅是按最高檔的交的,我粗略算了下平均稅率有15%吧。
       公司現金分紅比例還是蠻高的,遠超過市場普遍水準,無疑上市公司發再多也沒用,都會被小散拿去交交易手續費和紅利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82

選專業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blr.html
這兩天,高考一本錄取結果紛紛出來,我身邊的小表妹和我領導的女兒便在其中。
 
   我的小表妹被中南大學錄取,但將要學習的是號稱就業最難的法學。她報的第一志願是漢語言文學,這是因為家人都覺得當老師是份不錯的職業,加之她又有點文藝女風範。其實原先她最想報的是新聞專業,想當記者,不知是否跟她當過校記者的經歷相關,不過家人都說當記者辛苦,勸她選老師專業,她也不知道該選什麼,就隨了父母心願。不過分數比不上比人,於是乎去了個理工科優勢的學校學法學。我表妹生性樂觀,個性開朗,交友廣泛,她應該不會太鬱悶,但我領導可就鬱悶了。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我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領導本身又是企業管理人員,加之女兒沒有什麼特別偏好,就讓女兒選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作為第一志願,好事是被錄取了,可壞事是去了環境工程專業。作為畢業生的我表示都沒聽說過我們學校還有這專業。領導一臉鬱悶,表示願打算去財大學過經濟或者管理類的專業,竟然變成去文科類院校學了個工科。好在財大還有點人性,實在不濟,可以選個雙學位來學,領導就怕女兒太辛苦了。
    關於這兩個專業,如果放在國外,我估計應該還比較有前途,但是在中國就未必了。一個是中國法制狀況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離法制還有一大堆距離。而環境保護在只重GDP的背景下,那就更不用提了。當然樂觀來看,按照炒股人士一貫的思維,那就是雖然現在很爛,但未來有很大空間。
    現在的學校且不說教學質量如何,開設的專業是越來越龐雜,能上優勢專業的同學不得不說是幸運,上了其他旁支專業應該更是大多數同學共同的命運。開設這麼多其他專業,我想主要受益的還是一些垃圾老師的就業以及拉動了當地的消費,至於學生的就業真的沒有管太多。
    而現在的小朋友們不知道什麼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各種專業都沒表現出強烈的偏好,我估計這是國內現存教育體制下,學校和家長一起導致學生興趣太窄,接觸少,見識太少,從而他們也沒有自己的選擇主見。
    我的一向觀點是選專業而不是選學校。如果從現實角度出發,選擇那些具有家族優勢的專業,例如家庭成員或者親戚都是干這行的,那你就選這行。從理性角度出發,那就選自己強烈感興趣的專業吧。八年前我報財大的金融專業,是以該專業本省最高分錄取的,那時候金融還沒那麼火,如果現在來報,我得再考高50分。當時我媽是醫生勸我讀醫,我爸炒股虧得一塌糊塗,他和我身為銀行管理層的叔叔一致主張報金融。我親戚還有勸報海事的、電力的,因為他們都從事那些專業。我覺得我還是個愛思考的人,就報經濟類專業吧,後來事實證明我是選對的,我還是很喜歡金融,準確來說是證券投資專業的。雖然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我學了金融都沒能在金融行業裡干,薪水也沒學醫、學海事、學電力的高,但我還是認為這個世界上全部的智慧都能在金融裡找到,而我就是知道這個奧秘的人[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017

空頭現身,翻看東方園林老賬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kj3.html

   東方園林喜歡披露大訂單,以前每每披露大訂單,股價往往會漲停,我一直覺得資本市場有時是個大傻帽,不考慮這些大單完成時間是多久、是否能完成、完成的程度如何、錢能否收回,反正股價就是漲,現金流貼現玩多了吧!這不東方園林上市已經三年多了吧,回去翻翻這些大單的老賬。

項目名稱協議金額實際累計收入實際累計收款簽署日期工程期限工程狀態
株洲神農城景觀項目4.32億52,868.19萬31,621.82萬2009年12月31日兩年完工
大同文瀛湖項目12億96,360.77萬37,832萬2010年5月7日兩年完工
鞍山市城市景觀項目16億1,420.69萬 2010年5月21日 停工
衡水滏陽河項目4.46億8,788.02萬4,788.69萬2010年8月5日 完工
本溪沈溪新城項目12億10,114.71萬1979.2萬2010年9月6日 停工
淄博臨淄區景觀工程項目6.6億8,694.84萬元3600.06萬2010年12月6日  
山西寧武景觀工程項目2.075億4,145.31萬2,200萬2011年3月14日 履行完畢
海寧城市景觀項目6億002011年4月18日 規劃未批

   

   以上數據來自2012年報,只收錄了東方園林上市至2011上半年度簽的大單,到現在執行的應該也七七八八了吧,之後簽的單履行情況咋樣咱現在也無法判斷。
   看到了吧,8個大單,只有第一的收入大於簽單的金額,其他的壓根沒履行到那麼多錢,都是合同金額的零頭,還有2個停工的,1個連工都沒有開。就這些履行的收錢還收不了全款。
先施工後追債,東方園林的現金流難看得很!

單位:億元20122011201020092008
  淨利潤6.884.52.580.840.59
  經營性現金流-2.51-3.96-2.59-1.140.24
  投資性現金流-1.2-0.49-0.10.020.03
應收賬款17.312.64.891.961.14
存貨35.616.28.513.261.57
  主營收入39.3829.114.545.844.16
收入除上年存貨2.43 3.42 4.46 3.72  

    

   錢主要都堆到存貨上了,如果說施工一年的存貨下年能變成收入,那以收入除以上年存貨衡量周轉速度,可以看到也是變得越來越慢!
   這不缺錢了,短期有息負債飈到13億了,然後又宣佈了16億元的增發。
   東方園林本質在我看來和其他工程施工沒啥區別,而那些建築、工程施工給多少估值?東方園林最多因為增長空間大多給一點,而市場都給到7、8倍市淨率了,種個樹而已,有比搞摩天大樓、橋樑隧道難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010

新生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s0r.html
26年前,我在省人民醫院出生,26年後,我的兒子同樣在省人民醫院出生,如此巧合,生命在冥冥之中得到延續。

   如今,我沒幫上什麼忙照顧兒子,最多也就是只在白天倒個開水、沖個奶粉以及做些很簡單的活,就已經感覺疲憊不堪。而26年前,父親卻不在母親身邊,真不知她是怎麼熬過那段艱辛的日子。好不容易養大了我,母親又迎來了孫子,一向睡眠就很差的她又不得不連續整夜地照顧嬰兒和產婦。

   至於老婆同樣不容易,十月懷胎,我就經常見到她大汗淋漓,到了生產,那份揪心的疼痛,我卻無法替她分擔。好在8月8日晚8點55分,兒子順利誕生,目前來看,情況都比較正常。

   對於這個新生兒,作為父親,我自然有些期許。首先,希望他能夠健健康康。其次,希望他能夠快樂成長。第三,希望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最後,再貪心一點,但願他能夠找到自己一生都感到興趣的事業,熱愛並且有所成就!所以擬給他取名「明湛」,含義有兩層,一是希望他能夠像晴朗、湛藍的天空一樣,做個開陽光、清澈的人,第二層含義,希望他精湛於某些方面,有所建樹。而我將他的小名喚作小騰。

   呵呵,為啥叫他小名為小騰?每個人都有他生長的時代背景。我的爺爺是50年代的大學生,精通英語,可惜時運不濟碰上文化大革命,因為不肯跳秧歌舞還有其他什麼的原因,在人生最美好的二三十歲的時候就被抓進大牢,出來後甚至阻止我爸唸書,認為讀書無用。而我爸一生換過四五份工作,他做過教師、公司秘書、報關員、甚至去過環衛隊,每一次工作變動其實就是市場經濟改革浪潮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具體的案例。至於我,趕上了大學擴招、就業難、房價高企和金融海嘯,投資股票多年也未見良好回報。小騰和我就一起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

   2008年8月8日,北京舉辦奧運會,世界彷彿見到了一個正在偉大復興的中國,然而5年過去,我兒子都出生了,中國經濟卻是增長乏力,傳統行業產能過剩,新興行業作為不大,內需消費依舊萎靡,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股市也徘徊在2000多點多年。其實,股市算是我的第一個兒子,我傾注了太多的熱情、心血和精力,不過它卻不怎麼爭氣,現在我又有了一個兒子,分散投資了。小騰,是我對他倆共同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42

中國泰豐床品:蹊蹺的行業第七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mpit.html

發表於2013年53期《證券市場週刊》特約作者  502的牛/

中國泰豐床品(00873.HK)於20106月香港聯交所上市,主要經營「泰豐」品牌床品及棉紗製造,其中床品業務近年來貢獻了約60%的營業收入及近85%的利潤。

上市以來,公司的現金分紅率保持在30%左右,過去5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達27%,淨利率年均複合增長達49%,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每年基本都大於淨利潤,資本支出還較低。然而,資本市場卻給了如此績優的公司0.54倍市淨率和2.4倍市盈率,原因何在?仔細分析,中國泰豐床品確實存在著種種異象,市場先生的認識可能是正確的。

低調的行業第七

泰豐床品的業務其實是2006年從當時的關聯方泰豐紡織集團收購得來,2007年品牌床品營業收入僅為0.14億元,但2年後就突飛猛進至5.2億元。根據當時Euromonitor進行的市場調查,公司自稱是中國第八大床品製造商。巧合的是在2010年前後,A股有三家家紡公司上市,分別為羅萊家紡(002293.SZ)、富安娜(002327.SZ)和夢潔家紡(002397.SZ),而這三家均認為自己是家紡行業的前三,並在各自的招股書中將其他兩家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而且都沒提到泰豐。2009年泰豐床品收入已經達到5.2億元,接近行業第三的夢潔家紡的6.3億元,如果泰豐真為行業第八,那麼在此之間的其他公司的營收相比前三相距應該不大,可是羅萊家紡等三家招股書都確認自己和其他兩家為第一領導集團。

 上市家紡公司營業收入            單位:億元

營業收入

2013Q2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羅萊家紡

10.8 

27.2 

23.8 

18.2 

11.5 

9.0 

富安娜

8.2 

17.8 

14.5 

10.7 

7.9 

6.8 

夢潔家紡

6.6 

12.0 

12.5 

8.6 

6.3 

6.2 

泰豐

7.2 

13.9 

11.2 

7.5 

5.2 

2.1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從公開數據上看,如表1所示,2012年泰豐品牌床品的營收已經超過了行業第三的夢潔家紡,但是在當年的年報上公司僅認為自己全國排名第七,不知是否公司太低調?

 

高毛利率與低銷售費用

雖然泰豐自認為行業第七,但是2012年度泰豐淨利潤為5.18億元,即便其中有15%~20%的利潤由棉紗製造業務貢獻,利潤水平也遠超行業前三,同期羅萊家紡的淨利潤為3.82億元,富安娜為2.6億元,夢潔家紡為0.58億元。造成這一現象很大程度是因為泰豐高於行業的毛利率水平及遠低於行業的銷售費用率。

  上市家紡公司毛利率

毛利率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羅萊家紡

42.2%

42.2%

37.8%

39.1%

37.1%

富安娜

48.5%

47.0%

46.1%

43.0%

45.0%

夢潔家紡

43.4%

44.4%

40.6%

36.3%

33.1%

泰豐

57.0%

58.8%

59.2%

57.1%

35.8%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由表2可見,泰豐的品牌床品毛利率約為58%,高出第二名富安娜近10個百分點,這或許是由於泰豐較高的直營銷售比例。2012年度泰豐直營終端與加盟終端比例約為3.3:1,而富安娜該比例為1:3,夢潔家紡為1:4.2,羅萊可能達到1:6。泰豐主要發展直營,而其他三家主要走加盟路線。或許由於少了加盟商的分成,泰豐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能獲得更高的毛利率水平。

但是泰豐的銷售費用遠遠小於其他三家就顯得比較奇怪了,見表3所示。作為行業的後進入者,泰豐的市場知名度較低,更應花費較多的銷售費打開市場,而且由於泰豐主要發展直營,銷售人員的工資、店舖的開支等銷售費用應該比其他家的比例更高才對。可是泰豐僅用了夢潔家紡三分之一的銷售費用就把行業第三的地位搶走了。其他三家銷售費用都遠高於利潤水平,只有泰豐利潤遠高於銷售費用,如此看來,泰豐的銷售效率遠超同行。不過2011年公司卻聘請了曾在羅萊家紡擔任高級管理層張文升來擔任家紡事業部總經理負責家紡內銷營運管理。按道理,泰豐的銷售效率已經是業界第一,還有必要聘請不如它的其他公司的人員嗎?

令人驚訝的還有2013年上半年泰豐銷售費用為0.59億元,比2012年同期的0.89億元削減近30%,就這樣,仍然實現了品牌床品收入5%的增長,這對於其他三家都是做不到的。

    上市家紡公司銷售費用            單位:億元

銷售費用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羅萊家紡

5.7

4.4

3.4

2.0

1.4

富安娜

4.1

3.4

2.7

1.9

1.7

夢潔家紡

3.8

3.6

2.0

1.2

1.1

泰豐

1.4

1.3

0.6

0.2

0.1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超大客戶支持

為什麼泰豐品牌床品收入能在短短幾年之間增長迅猛且花費又低?原因或許能用高度集中的大客戶銷售來解釋。

公司2012年報附註顯示,床品業務前四大客戶居然為公司創造了13.4億元的銷售額,佔床品業務收入14.2億元的94.6%2011年床品業務前四大客戶銷售額佔床品銷售額的85.5%2010年前兩大客戶貢獻床品銷售收入的50%2009年前三大客戶的該指標為85.8%。而同行業的情況是,羅萊家紡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總銷售比例從2009年的10.1%不斷下降到2012年的6.9%,富安娜同期該指標從7.7%下降到6.6%,夢潔家紡同期該指標從8%下降到3.7%。三大家紡的這一現象是符合常識的,因為總收入隨著加盟商增加及同店銷售額的增長會不斷變大,自然單一經銷商佔比會越來越低,而且加盟商來自天南海北,客戶集中度應該是不高的。2012年年報顯示泰豐有經銷商254個,由經銷商經營的專店和專櫃有257家,按說根本不會有經銷商獨大的情況,怎麼會出現由四家經銷商幾乎把持公司銷售的情況?更令人費解的是之前提到過泰豐走的是直營路線,2012年直營專賣店及專櫃數量已經達到865家,簡單按店舖數量算,直營收入應貢獻床品收入的七成以上,而直營面對的是更加分散的消費者客戶,更不會出現高度的客戶集中情況。

除了床品業務有大客戶支持外,棉紗業務也有一個大客戶,即泰豐紡織集團。泰豐紡織集團20122011年分別為泰豐棉紗業務貢獻了2.5億元和1.9億元的銷售額,佔當年棉紗銷售額的25%20%。泰豐紡織集團和中國泰豐床品此前擁有共同的股東和董事,他們之間共事多年,上市前夕中國泰豐床品的七名股東將泰豐紡織集團的的股權轉讓給其餘七名泰豐紡織集團的股東,從而使得泰豐紡織集團不再是中國泰豐床品的關聯方。

中國泰豐床品得到了泰豐紡織集團的大量幫助,首先棉紗及床品業務均收購於泰豐紡織集團,其次,在中國泰豐床品上市前,泰豐紡織集團既是其最大的客戶,佔銷售額比例從16%~38%不等,又是其最大的供應商,佔原材料採購額比例從29%~39%不等。上市後,泰豐紡織集團扮演的角色同樣重要,仍然是中國泰豐床品前幾大的客戶及供應商。雖然兩家現在已沒有法律意義上的關聯關係,但是事實上關係依舊密切,至於其他的大客戶與中國泰豐床品的關係是否也是如此,不得而知。

 

行為與戰略相反

在上市前的20082009年,泰豐品牌床品收入暴增靠的就是來自經銷商的收入,泰豐也在上市文件中提到要在2011年底開設500家銷售終端,其中300家由經銷商經營。可見最初泰豐和其他家紡策略是一樣的,甚至在2012年年報中仍然提到2013年的目標是加大加盟商比例,適當降低直營市場的管理比例。然而直到2013年上半年300家加盟終端仍然沒能夠完成,反倒是直營終端越開越多,直營與加盟終端比例是越來越高,見表4

加盟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加盟商的經驗和社會資源,渠道建設速度快,有利於企業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家紡企業在發展起步階段一般都會採用這種經營模式,泰豐的原計劃也是這樣的,但行動卻是截然相反。而直營模式一般式在進入穩定發展階段才會加強這種經營模式的建設,生產商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渠道,更加有效地貫徹公司的發展戰略。泰豐加盟比例過低或許也說明了品牌號召力較低,泰豐只好自建終端,自己的品牌只有自家認了。

        銷售終端數量

2013Q2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自營終端

933

865

518

196

82

4

加盟終端

269

257

184

81

45

37

比例

3.47 

3.37 

2.82 

2.42 

1.82 

0.11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巨額的應收賬款

除了上述行業地位、利潤表及運營數據的異常,中國泰豐床品在資產負債表及實際銷售情況上也存在著異象。

比如,泰豐的大客戶支持不是沒有條件的,代價之一就是巨額的應收賬款,由表5可見。相比而言,其他三大家紡的應收賬款均比較小,這是因為它們基本都採用先款後貨的交易模式。而泰豐的應收賬款顯著高於其他三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08年的31天不斷增長到2012年的76天。2013年上半年泰豐應收賬款激增到了8.36億元,再加上預付款暴漲,直接導致了泰豐2013年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2.4億元。2013半年報一經披露,股價就大跌近10%。根據2012年年報顯示,泰豐前10大客戶就佔了應收賬款的95%,應收賬款大戶也出現了泰豐紡織集團的身影,過度依賴大客戶的惡果正在逐步顯現。

                       上市家紡應收賬款                單位:億元

應收賬款

2013Q2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羅萊家紡

1.41 

1.59 

1.54 

0.99 

0.66 

0.39 

富安娜

0.59 

0.65 

0.58 

0.22 

0.22 

0.25 

夢潔家紡

2.07 

0.99 

1.22 

0.54 

0.32 

0.35 

泰豐

8.36 

5.09 

4.94 

3.61 

1.84 

1.13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暴漲的預付款

泰豐的預付款從2012年開始激增,當年有3.54億元預付款,到了2013年上半年增加到5.69億元,而其他三大家紡預付款也就在幾千萬元之間。2012年報提及其中2.19億元為向泰豐紡織集團預付的採購棉花款,而這些原料將在20132月至8月交付。棉花不是什麼緊俏商品,公司應該沒有必要預付大額的貨款給供應商,至於2013年上半年5.69億元預付款用向何處,公司半年報沒有提及。

事實上,泰豐床品也存在依賴少數供應商的情況,20112012年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佔公司採購總額的72.5%76.1%,供應商集中度遠高於三大家紡。

 

減少的存貨

一般而言,家紡公司為了滿足銷售需要,避免產品出現脫銷,都會準備一定數量的庫存商品,而且隨著銷售額的增加,準備的庫存商品理應隨之增長。羅萊等三大家紡的庫存商品也是如此,三大家紡的庫存商品一般能滿足為兩個月左右的銷售量。相比而言,泰豐的庫存商品簡直是三大家紡的零頭,見表6。泰豐庫存商品過去幾年基本沒有增長,2007年床品業務佔比非常小,庫存商品0.45億元絕大部分可以被認為由棉紗業務產生,到了2012年床品業務已增長了十多億,庫存商品居然還減少了0.1億元,難道床品業務是零庫存?但是泰豐又是以直營為主,直營需要的庫存商品會更多。因為在加盟模式下,貨物銷售給加盟商就成了收入,但是直營模式下,貨物需要等待消費者購買才成為收入,存貨週期更長,隨著直營數量的不斷增加,引致的鋪貨、備貨需求更大。或許沒有增長的存貨才反映了泰豐床品業務的真實情況。

 上市家紡公司庫存商品           單位:億元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羅萊家紡

4.15 

3.26 

2.70 

1.46 

1.28 

富安娜

2.40 

2.46 

1.82 

0.99 

1.22 

夢潔家紡

4.23 

3.03 

2.71 

1.34 

0.97 

泰豐

0.35 

0.57 

0.44 

0.24 

0.62 

                                                 數據來源:各公司財報

關門的官方旗艦店

與突飛猛進的品牌床品收入相比,泰豐實際銷售情況顯得異常冷清。以知名的電商平台淘寶網觀察,截至923日,泰豐床品在淘寶網能搜索到在售賣的商品數隻有221件,僅有9家網店售賣其產品。行業排名第一的羅萊家紡則有15.5萬件商品在淘寶網出售,5954家網店。第二名的富安娜有7.7萬件商品,3204家網店。第三名的夢潔家紡有5.6萬件商品,1397家網店。上述三家公司的銷售情況與財報所披露的營收排名是相符的。並非泰豐自身不注重網絡銷售,泰豐在財報中也多次提到要提升電商銷售市場份額,2011年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品牌泰豐康秀,在淘寶商城開設了官方旗艦店,但是根據筆者的觀察,前段時間該旗艦店已經關門,商品下架,過去半年購買人數僅為10人。而過去半年羅萊天貓旗艦店有7.3萬人次購買,富安娜旗艦店有9.8萬人次購買,夢潔家紡則有3.6萬人次購買。泰豐家紡與三大家紡的銷售情況差距懸殊。

種種蹊蹺現象表明泰豐並非那麼出色,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者會看得更加明白。

(作者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51

育兒經之一:慢慢喂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mpe6.html
凌晨2點,老婆起床給兒子喂奶,把我叫上了。可是怎麼喂,兒子似乎都不怎麼想吃,還把頭反覆左右轉,就是不讓奶瓶好好呆在嘴巴裡。我倆這時都睏意十足,想睡覺,為了趕快讓兒子喝下,,就不停地撓他的小腳、小手還有耳朵,讓他清醒喝奶。哪想,他更不干了,扭來扭去,動靜更大了。老婆實在撐不住了,把兒子甩給我喂了,這時我也清醒了許多,收拾好心情,準備慢慢喂他。我本來也是個慢性子,幹活都比較慢,兒子嘴巴扭到哪邊,我的奶嘴也立刻跟上,漸漸地兒子不扭了,肯吸奶嘴了,不過仍然處於半睡狀態,吸允的速度很慢。老婆嘲笑我要喂到猴年馬月,我說,快就是慢,慢就是快,你越催促他喝,他越不舒服越不喝,要在慢中領悟到事物的奧妙,兒子,別理你媽。後來,兒子睡睡吸吸,終於把我沖的奶給喝完了,安然睡去。
      看來養兒和投資有異曲同工之妙,兒子需要慢慢養,而股票雖然一眼可快速瀏覽財務指標,但真實的公司情況卻是要在日積月累和一點一點中才看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