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独家】仰融的造车计划是个乌托邦


http://www.cnemag.com.cn/fenxplun/newsfx/2010-02-24/18586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3

從富士康到烏托邦潘毅

2011-3-10  NM




今年一月,一名廿五歲富士康女工程師跳樓身亡,是有紀錄以來第十九跳,該廠慘劇,是現在進行式。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潘毅,連同中、港、台幾家大學的學者、學生,調查富士康工人血淚史,近日出版《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

潘教授四十一歲,個子小小,言談雅馴,看不出竟一身是膽,早年捲起衣袖當打工妹,將經歷寫成《中國女工》,一時蜚聲海內外;今次再下一城,揭露富士康有加班無補水,工傷私了免問責,指示工人歌頌總裁郭台銘為「爺爺」。

她期望當面大罵郭爺爺,「這班研究人員有個好強烈願望,跟郭台銘對話,自費都去!你寫多幾句吧,令他不出來對話就好樣衰!」

潘毅不求降魔伏妖見血封喉,只望拯救中國二億三千萬農民工,甚至締造烏托邦,「中國現在走市場經濟,以前走計劃經濟,現在中國發展模式吸納兩個制度最壞的 地方:資本主義最原始的資本累積,講白一點就是剝削勞工,我們又覺得社會主義比較專制,我希望將兩個制度最好的地方放在一起。」

工人自殺,究其原因,絕望,「工人雖然一個月賺了二千元,但出去買部手機也要二千多元,而他們每日製造很多手機,覺得自己有份製造財富,但這些財富不屬於他們。」

潘毅口袋裡的手機,可是富士康生產的iPhone?「我沒有用iPhone,但我用Samsung,都是富士康造的。你說杯葛哪個品牌,我覺得意義不大,它壟斷了廿幾個品牌,總有一款是它製造,總有一部喺左近。」

工人跳樓,你我手上都有鮮血,「當然,我覺得大家都有鮮血,大家都給壓力富士康的話,調整機會是有的;如果大家都不覺得自己是犯罪一分子,改變的可能性便小。」

不能避免沾血,只能贖罪,「你用四、五千元買一部iPhone,難道沒有權要求富士康改善工人待遇?為何要我用跳樓機?」相信喬布斯也想不到iPhone 又名跳樓機,「工人叫iPhone做跳樓機,不是我說的。這對品牌也有小小影響,蘋果會擔心:『消費者說我的是跳樓機!』」

蘋果曾派專家團到富士康調查,專家團則向潘毅招手,每日報酬一千美元,可是要簽保密協議,不能公開資料,「當時我已經做緊研究,我真係要『隊佢』,要出報告,所以reject咗。」

新書這才得以面世,裡面羅列富士康罪行,本文不抄書,記者只想知道潘毅的感受。一天她在太原廠房外遇上幾名學生工,問他們工作是否愉快,「他們鄙視的眼光 令我好難受,像說:『白癡問題!』」如此感受何不寫在書裡?「我要準備富士康找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質疑我,所以書裡不放感情,變成學術報告。」

烏托邦

潘毅隊還隊,須知鮮血不能洗去鮮血,「我並非特別憎恨哪一品牌、企業——我憎富士康,但它不是我唯一令我憎的,迪士尼一樣令我憤怒。」○五年她的學生捧着 浴血的米奇老鼠,抗議迪士尼的代工廠房年生過百宗意外,傷者個個斷指,迪士尼隨即更換機器,「我因為這種經濟活動模式而憤怒,眾多工人創造出來的財富,應 該有更好的分配方法。」

那就是資本、社會主義crossover,「留用資本主義的有效率管理,通過社會主義的分配方法,財富分給工人,不讓郭台銘拿去買私人飛機。」她要締造烏托邦,「我覺得這個烏托邦不是遙不可及。」

港人熟悉的公平貿易,或者聖雅各福群會的「時分券」,就是烏托邦的入門標準,繼而發展成合作社,機構有多名老闆,兼任員工,多勞多得,中山崖口村正是這樣 生產,印度Sewa更有百多個合作社,西班牙蒙德拉貢(Mondragon)規模更大,「他們在中國有廠,你可以上去看看。你寫這個例子最好,第三世界就 話無人肯學,西班牙屬於歐洲,較多人肯學。」

記者最關心的傳媒行業,也有得諗,「幾個像你這樣的人走在一起,搞本雜誌,不一定叫《壹週刊》,叫《貳週刊》吧,開始時銷量幾百,愈做愈大,幾千、幾萬,吸納更多人經營,編輯、記者、讀者之間比較互動。」

澳洲某地區報紙停刊,編採人員不捨,接手營運,退休教授、退休校長、老師紛紛義務加入,讀者變記者,「他們帶了敏感度入來,他們知道退休人士愛看什麼,老師知道學生年輕人愛看什麼。他們成立了合作社,run得成功。」

專制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九三年深圳一場大火燒死八十多名工人,那時候潘毅在港大唸社會學碩士,跟隨國是學會北上探望,只見生還者除了面部全身燒傷,「當時一下子接觸(資本主義)比較黑暗的一面,我便想,可有一種經濟行為不需要多人犧牲?如無死傷,可能我不會問這些問題。」

大時代造就奇女子,記者只擔心她被自由經濟主義者視為異教妖女,綁在十字架上燒死,「如果你罵社會主義專制,我問你,富士康不專制麼?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管理模式專制一些,還是當年人民公社、國營企業專制一些?如果你有研究,會發現當時工人自由得多。」

潘毅父母當過大陸幹部,擔任集體企業管理層,「如你比較哪個制度更加專制,社會主義沒有處理政治民主問題,資本主義沒有處理經濟民主問題,而經濟民主問題每日牽涉你和我的生活,政治民主講緊幾年一次的選舉,我覺得離我更遠。」

今年初出版《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我在《大工地上》講得好清楚,現在工人待遇比解放前還要差,當年建築工人是師傅徒弟制,徒弟捱得好辛苦,但三、 四年後變師傅,身為工匠,在社會上有地位;現在包工頭制,你話工人有何社會地位?你問我,我說現在其社會地位是有史以來最低。」

她說,大家對兩種制度都認識不深,「尤其抹殺社會主義的好處,又當資本主義好自由,富士康工人如何自由?你告訴我,香港大家樂員工如何自由?」

學術遊戲

潘毅在倫敦大學唸人類學博士時,跑到深圳港資電子廠打工八個月,寫成畢業論文《中國女工》,○五年贏得C. Wright Mills大獎,她只感奇怪:「《中國女工》你不用讀畢,揭一、兩章夠了,你會發現高度學術化。要攞獎,理論要創新,不能單靠議題本身,那麼精力都用來搞 理論,服務理論,不是服務人民。」

這個學者較入世,「《富士康》寫得淺白,故事為主,無甚學術框架、理論,一定拿不到獎,但我覺得《富士康》、《大工地上》影響較大。」早前香港最低工資立法,由於學術上難有突破,沒有學者說話,「你不能說香港學者沒良心,只是學術遊戲正在壓迫他們。」

潘毅曾在科大任教,為了終身聘用,也玩遊戲,「不能不玩,我寫了大量英文著作,待會給CV你看。不是我想要(終身聘用),在科大你拿不到,會炒魷魚。結果 拿到後,我炒它魷魚。」何苦?「咁講好似好驕傲,我搵工唔係咁大困難。」當時北大、理大合辦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是她杯茶,○七年先到北大研究,○八年 再到理大,任教至今。

潘毅有個大狀弟弟潘熙,如果香港有維權律師,非他莫屬,曾代表盧少蘭婆婆對抗房委會,觀乎後來領匯的惡行,那場官司可謂聖戰。目前馬尼拉慘劇死因聆訊,遇害領隊謝廷駿的家屬便聘用他。

一門雙傑不出奇,難得都是有心人,「社會公義事件,我倆看法靠近。」互相影響,「在思想上,中國問題看法,我影響他;我弟弟喜歡照顧人,所以雖然我比他年長兩歲,但我是被照顧的人,不是我照顧他,有少少逆向。

「生活上他很照顧我,擔心我沒地方住,沒有飯吃,點解我咁瘦,食唔飽呀?我係好瘦,不足一百磅,但我不是沒飯吃,只是他覺得我太投入工作。」獨身的她說:「但我不覺得我不會照顧自己,唔餓死就得啦!」

後記

潘毅問記者:「你是否真的覺得《壹週刊》可以講咁多這方面(社會主義)?我擔心你,也擔心我自己。」

《壹週刊》崇尚市場經濟,今次訪問的確離經叛道,但我們很尊重個人不同意見,記者反而擔心她。清華大學教授汪暉早前發表類似論點,國內主流傳媒對他狂轟猛炸大半年,只怕他朝君體也相同。

社會主義已成過去,潘毅強調一定不走回頭路,更不擁抱共產主義,「不用將所有資產也拿來共分,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不管你付出幾多;社會主義是按勞分配。」

她解釋:「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在於無法解決當前勞資矛盾,尤其近年出現富士康工人自殺;建築工人工傷、職業病,得不到賠償;女工即使沒傷,但工資太低,雖然一代一代努力,仍無法在城市生活。」

最後,「我俾人揼,你會支持我嗎?」她問泥菩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

[转载]“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mv9.html

“我们是上帝的乌托邦!”
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
刘军宁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老子《道德经》

 

    有个人站在一条狗旁边。一个陌生人走近他问道:“你的狗咬人吗?” 这个人说:“不咬。”那个陌生人伸出手想拍拍那条狗,结果反而被那条狗咬了一口。受惊的陌生人质问道:“你说过你的狗不咬人!”这个人答到:“这不是我的狗。”

Robert P. Miles

 

保守主义:从人性论到投资者的能力圈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投资哲学是追求投资智慧的学问。投资是一种智力密集的活动,准确地说是智慧密集的活动。智慧短缺,投资不可能成功。最重要的智慧往 往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律令)出现的。守住你的能力圈(不要逾越你的能力圈)就是公认的最重要的投资智慧之一。而最大的投资智慧,就是在于如何知道什么对象 是你不该投资的。
 
   保守主义强调,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其内在的局限性。人性和人的基本况境是不变的。按照保守主义的看法,人在本性是有限的存在,人是理性 的,但是其能力是有限的。与上帝不同,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对人而言,无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合理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全知,他不就成了上帝 了吗?这是不可以的。无知对每个个体来说,是无法完全克服的。一个人知道的越多,知道自己的无知也就越多。比如说,我知道投资哲学里有很多东西我都知道。 而对不知道投资哲学的人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投资哲学是他的未知之域。每个人的知识都有无知与有知的界分,能力圈就是在这个界分上出现的。因此,每个人的 能力都局限在特定的范围之内,每个人都有其难以逾越的能力圈。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保守主义认为,理性能力是人为了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选择正确手段的能力,是人类用智力理解和应付现实的有限能力。换句话说,理性是行动者在其知识和智慧范 围内掌握最有效的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理性的人对事物所作的评判,并不是基于他本人那种不经分析的冲动、成见和癖性,而是基于他对所有能有助于形成深 思熟虑的判决的证据所作的审慎的判断。保守的投资者者正是这样一种人。
 
   保守主义者看来,人类所有的知识并不构成一个整体。所以,知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总和。对人类来说,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未知的领域永远存在,知识是扩 展和演化的。我们知识的局限性不是科学和理性所能克服的,它们的作用恰恰在于使我们认清这种局限。没有人能够、而且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和掌握全部的知识,人 所能掌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人的真正智慧,不仅在于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多少,而且更在于意识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性。   
 
   与动物不一样,人被认为是有理性能力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禀赋的动物,因此他会力求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有时甚至会为自 己不合理的行为也找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人性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如果投资时理性占了上风,投资者就会尽可能地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如果情绪 占了上风,或者不够理性,投资者就会忘掉或无视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非理性的投资也由此发生。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的忠告是:投资应该是一种最理性的行为,如 果超出了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就不要投资,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
 
   被称为二十世纪英国最有思想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指出:“保守就是宁要熟悉的东西不要未知的东西,宁要试过的东西不要未试的东西,宁要有限的东西 不要无限的东西,宁要切近的东西不要遥远的东西。”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家提出了投资者的能力圈理论。《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的作者菲利普·费舍在《寻常的 公司与不寻常的利润》一书中指出:智力、知识与经验联合起来构成投资者的常识和判断力。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其能力圈都是有边界范围的,不可能无边无 际。这是保守主义投资家提出来的。能力圈的概念也由此产生。费舍创造了这个理论,巴菲特推广了这个理论。
 
   能力圈是人的理性化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很情绪化的动物。按能力去投资是理性化的投资。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超出能力圈的便是非理性化的投资。
 
   不论一个人多么聪明,他都应该守在其能力圈之内。在这个能力圈,投资者享有专门的知识和特长。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投资者应该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 是不是价值投资的第一原则还有很多争论,不论是不是第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边际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在采取何种手段控制风险前,投资者先要确定 自己的能力圈。能力圈的作用在于锁定正确的投资对象,安全边际的作用在于避免为正确的投资对象支付高价。能力圈与安全边际是保守投资者的左膀右臂!

 

你怎么知道你知道?

   

   虽然关于能力圈的理论简单明确,但是要确定并恪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确定自己的能力圈就十分困难。没有一个人在人生的一开始 就有能力圈。每个人的能力圈都是在从后来的生活经验、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爱好中逐步形成,而且会随着个体的经历、经验、知识、爱好的变化而有所变 化。况且,一个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很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最大的智慧就是在于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大多数的投资错误,都是以为自己知道,认为该 投资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实际却不然。所以保守主义投资哲学不仅要求投资者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行事,而且在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应该非常保守,宁可划小些,不可 盲目乐观激进妄为,绝不能抱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极端自负心态。所以,自己对自己的所知,要格外诚实,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和勘探,要非常保守,而 不是激进。
 
   投资大师常常告诉我们:所谓“能力圈”,就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永远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投资,不管你的能力圈有多小。坚持自己 能够理解的范围,只做自己理解的企业。在投资外扩展你的能力圈,在投资中守住你的能力圈。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你有两个选择:学会了解,或者回避投资。 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处在学习过程中,也请不要涉足。
 
   一些介绍能力圈理论的投资书也常常说,如果你理解一个公司,理解其业务、其产品及其所属的行业,那么这个公司就能你的能力圈之内。然而,什么叫理解?在现 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公司和行业,都熟知一些商品,我们就能自认为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内吗?答案恐怕不是那么肯定。我们最多可 以说,略有了解、熟悉该品牌或产品的性能。即便是能看懂企业的商务模式,看懂财报、了解企业战略都还不足以称得上是理解。投资意义上的“理解”所要求的比 这些多得多。作为能力圈意义上的理解,我同意这样一种界定:所谓的理解是,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其十到二十年的未来。如果投资者有 十足的把握和证据表明他能看得清该企业在十到二十年之后的未来,那就可以说,该投资者理解其所可能投资的公司。因而,该公司也在其能力圈范围之内。比如, 我完全不知道苹果公司在十到二十年之后畅销的产品是什么。所以,不论我现在对iPad、iPhone和Mac Pro多熟悉,不论苹果公司多卓越,其产品多优异,苹果公司仍然在我的能力圈之外。看懂一个企业的现在,预测未来一两年的收益或者增长,与看清楚未来十年 企业的状况,完全是不同的视角和眼光。那时的公司不仅应该活的很好,其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会让你非常满意。不要说一般的外部投资者,即便是行业内的专家、企 业家大多也是看不清楚十年后的情况。保守的投资者通常在其能力圈的范围内选择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与行业。
 
   所以,看懂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看清其发展战略,读懂其财务报表,这些都不足以表明该公司在你的能力圈之内,“能力圈”是投资者建立在自己的专长、经验和 智慧基础上的洞察力的作用范围,这种洞察力能够帮助投资者准确判断出潜在投资对象是否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能力圈的边界,就是这种洞察力的“有效射程”。如 果在有效射程内,没有合适的猎物出现,保守的投资者通常选择耐心地等待,而不是向有效射程之外的目标开火!
 
   能力圈原则的副产品是减少了投资的次数,也就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像巴菲特欣赏的棒球手泰德·威廉那样,通过只击能力圈内的球来击出更多的好球。坚守能力 圈的原则需要有纪律与耐心的品格。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当有人对你说,某某时的资本市场遍地是金子的时 候,你更要小心,因为许多金子落在的能力圈之外。要能够克制自己不去捡能力圈之外的钱,哪怕它散落得遍地都是。守住能力圈还有一个隐蔽的好处,就是能够有 效地避免成为见钱就捡的机会主义者。而机会主义是保守主义价值投资的大敌。投资就像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那个逗狗的故事。在逗狗之前,要确定你是否真的了解这 条狗,否则就不要动手。这是本文一开始那位不明真相的逗狗人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他以为他理解了这只狗,其实他并未弄懂这条狗。
 
   人在本性上不仅有其有限的一面,每个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无限的一面。这是也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对知识与财富的追求,对权力与利益的追 求,甚至对卓越与不朽的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梦想与欲望也是没有止境的。如有可能,人们甚至想目睹产生宇宙的那个大爆炸的现场。人性中追求无限的一面 则意味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圈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就是说,超越能力圈的事是注定要经常发生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类的通病。有成就的投资者更容易犯这种错误。然而,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动物,而且这种超越性正是存在于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对现有 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资者身上不可遏制的冲动。在投资领域,每个人都终将面临这样一种难题:他的能力越强、能力圈越大,边界就相应地越模糊。越有能力 圈,就越想冲出能力圈,逾越能力圈可能性就越大。伟大的投资者就是不断地与这种冲动作斗争,并常常落败。投资大师们越告诫别人要守住能力圈,他自己就越想 突破。神对凡人充满期望,期待投资者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每个人都守住自己能力圈的世界,是上帝期待出现的理想国。从这种意义上讲,诚如德国作家安德雷斯 (Stefan Andres )所言:我们都是上帝的乌托邦!(We are God's Utopia!)

 

 

Sohu Finance Syndicat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85

「烏托邦裡也有快樂」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924

國內最早的字幕組叫「行星」,專注於翻譯動漫方面的字幕,2000年行星解散後分流的人組成了漫遊字幕組,那時還沒有成型的日劇和 美劇字幕組,我是漫遊的創始人之一,當時一共有5個人,其中一位是知名的時間軸軟件POPSUB的發明者。漫遊成立後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又出了個叫動漫花 園的論壇,他們隨後也成立了字幕組。

成立字幕組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做字幕給別人看,讓別人和自己一起分享看到好作品時的感受。如果我們不翻譯,會有更蹩腳的人翻譯,特別是那些無良盜版商,這是我們最無法容忍的。此外還有一些人想借此提高外語水平,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現在大多數字幕組都有自己的論壇網站,尤其以美劇為主,而且效率和水平都很高。而行星當年作為動漫字幕組,連專職的日語翻譯都沒有,只是根據老外翻的英文字幕進行二次翻譯。

字幕組本身不可能賺錢,論壇可以通過字幕組聚集人氣,然後賺點廣告費之類的零花錢,不過一般這還不夠塞牙縫。中國字幕組99%的「從業人員」都還是比較單純的,沒什麼利益瓜葛,是一群很烏托邦的人。

字幕組充其量只是個宣傳和選拔人才的地方,個別人通過字幕組獲得了一定知名度和口碑,可以實現一點盈利,但惠及不到大多數。

漫遊字幕組至今運行了11年,組織形式比較鬆散,現在常參與製作的大概也就二十來號人,鼎盛時有過一百來號人。大家不僅沒有工錢,有時還要為服務器託管籌錢,組裡有一位老成員捐款2.3萬元,是出錢最多的。大家如果有歸屬感,就會自願捐錢,幾百塊也是一份心意。

我就前前後後捐了兩千多塊錢,付出更多的是時間、精力和感情。日本每年都會有幾部「年番」,也就是播放一年的片子,比如《高達SEED》,接一部這 樣的片子,這一年間每週的固定時間,比如週日晚上5點,就必須坐在電腦前翻譯,哪怕是除夕,也照常工作。如果你一年接了兩部年番,花的時間會更多。堅持三 個月不算什麼,但堅持一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當前中國大陸的字幕組,與十年前台灣地區字幕社的情形有些相似,都處於鼎盛期。台灣人的版權意識比較好,隨著正版字幕作品的引進,字幕社十年前就逐漸被代理商「招安」了,最有名的幾個人到台灣最大的日本動漫代理商那裡做翻譯。

現在中國大陸也有越來越多的正版字幕流入,也就是視頻版權方授權的字幕翻譯,這些視頻再授權給諸如奇藝網這樣的視頻網站播放。

視頻版權方自帶中文字幕,會讓很多字幕組人放棄了再做字幕的念頭,只不過現階段官方自帶的字幕往往不如網上優秀字幕組的翻譯,所以還有人在做。現在已經有一些字幕組,在和版權方合作,他們要比各地一些譯制廠盡心盡職。

與台灣地區有所不同的是,雖然我們說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境外電視劇包括日本動漫也有所開放,但是個人覺得主管部門不大可能允許私人代理引進動漫片;我們的管制太多太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17

豬,生態烏托邦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439.html
【i黑馬導讀】中國人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出現於越來越多的品類,大米、牛奶、蔬菜,我們最喜歡的、佔中國肉類消費63%的豬肉。商業機會似乎來了,生態豬養殖在各地廣泛興起。在山西,前煤老闆楊天真和他的朋友發起了一場小規模的返祖運動,讓家豬和野豬雜交,生產「有機豬肉」。在中條山韓家嶺的養殖場裡,他們完成了這一創舉。

中國人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出現於越來越多的品類,大米、牛奶、蔬菜,我們最喜歡的、佔中國肉類消費63%的豬肉。

商業機會似乎來了,生態豬養殖在各地廣泛興起。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在山西,前煤老闆楊天真和他的朋友發起了一場小規模的返祖運動,讓家豬和野豬雜交,生產「有機豬肉」。在中條山韓家嶺的養殖場裡,他們完成了這一創舉。

不能說楊天真是在製造噱頭。他誠懇地相信,深山老林很純淨,野豬也很純淨。在他的推動下,野豬象徵性地站在了豬肉市場的制高點上。

讓家豬倣傚野豬的生活方式看來是可行的。中國有大量的林地資源,給生產生態豬肉帶來了廣闊想像。在河南,上市公司雛鷹農牧為此推出了一個投資41億元的龐大項目。

但這真的是個機會嗎?價格昂貴的生態豬肉超出普通人消費能力並非問題的核心。在我們這個缺乏監管和自律、幾乎沒有底線的商業生態裡,已經消失的信任不會因為「野豬」而重建,即便它是真的。

重返大山

5月上旬的一個晴天,中條山腹地的韓家嶺下,50多頭豬氣勢洶洶地衝進了山坡上茂密的毛栗和山核桃林子。

五六個小時後,護林員韓群福和他的三個同伴吹著哨子,揮舞樹枝,費了老大的勁,才把它們挨個找到,收攏在四五里外一處叫東溝的窪地裡。

「這麼長時間,應該有十多頭配上了。」韓群福對《創業家》記者說。這個面色黝黑、清瘦的男人今年53歲了,他是土生土長的中條山人,在韓家嶺當了30年護林員。「看看樹下的蹄印子,就知道是野豬、狍子還是獾。」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比劃著。

在他看來,在充滿野性的中條山,一群家養母豬要找上那些尖吻獠牙的公野豬,一點也不難。這一輪速配意味著,大約四五個月後,母豬們將誕下上百頭有一半野性血統的「野豬二代」。

韓群福的僱主,山下秦岔溝養殖場(後改名「建新養殖合作社」)的老闆叫楊天真,山西運城人,五六年前來到這裡的時候,他在河南三門峽火車站的煤炭代銷生意剛剛結束。

在中國,做煤生意是最著名的職業之一,只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煤老闆都開路虎,娶明星,有很多套北京的房子。在做煤炭生意的十多年裡,楊天真經歷了2003年到2005年煤炭行情最好的時候,但一個月上百個車皮的轉手生意,並不足以讓他成為超級富翁。當然,對於這個來自運城鄉下的前鐵路職工來說,那些年他已經「很有錢了」。

在酒肉方面的精益求精是老闆們需求高端化的第一步。楊天真和他的朋友們覺得,飯店裡的豬肉太難吃了,遠沒有老家的豬肉香。剛好,一個叫陳建新的朋友不失時機地帶來了山中美味。那是一種產自秦岔溝的豬肉,吃山上的毛栗、山核桃長大的。

在和記者的交談中,楊天真反覆強調了秦岔溝豬優良的食譜。「樹下到處是九節菖蒲、黃芪、淫羊藿、野百合,還有靈芝、何首烏。」也就是說,除了奢侈的毛栗和山核桃野餐,昂貴的「藥膳」也是它們的家常便飯,「有營養,還防病。」

不過,楊天真之所以成為養豬場老闆,完全是因為讓他無可奈何的債務關係。在2007年創辦養殖場之初,陳建新向他借了5萬元錢,但隨後,這筆錢不僅沒還,陳還希望能再借一筆錢。「他邀請我到養殖場考察。」楊天真說。

2007年年底的這次「考察」讓楊天真大開眼界,一望無際的林地裡,那些黑、白、花色的豬漫山遍野、自由自在地覓食,除了養殖場的辦公建築還只有陳建新創業之初的那處土瓦房,秦岔溝簡直是豬的天堂。楊天真相信,在這個地方搞「有機豬」項目大有前途。

於是他決定繼續投錢,和陳建新合夥干。一個老資歷的煤老闆,就這樣天真地轉型了。

接下來的事情,首先便是擴大規模。從引進的第一批40多頭母豬開始,隨著野豬後代的出生,楊天真又陸續引進了近300頭母豬。如此一來,一年後連母豬一起,養殖的大豬小豬增加到了1400多頭。「母豬一般是四五千塊一頭,我買的是6000多塊的。」楊天真說,按兩人的協定,他管市場,陳管基地。

但在山上放養的實際效果把楊天真嚇了一跳。「他把豬全放在山上,說是到冬天再收回來就行了。結果到年底一算,連母豬和小豬一起,放出去的1400多頭損失了400多頭。有的被村民偷走賣了,有的興許就死在山上。」楊天真對陳建新的管理水平很失望,兩人發生不和。「他把養殖場,連土房子、冰箱折價20多萬賣給了我。」楊天真說。

楊天真需要拯救他的企業。他設計的第一步是建豬舍,在秦岔溝的山溪兩邊劃出了十幾畝地,投資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豬舍和1000多平方米辦公區,並在周圍的村子裡聘請了七八個沒出去打工的中年人參與管理。放養的方式也不再是聽任豬群在山上晝夜遊蕩,而是定時放養,「每天早上8點左右把豬放出去,11點多回來;下午兩點再放一次,四五點回來。」

在秦岔溝,記者觀摩了一次放養的全過程。四五百頭豬在四五個吹著哨子的中老年豬倌的驅趕下,浩浩蕩蕩地沿著山溪往山坡上走去。一路上,它們有的嚎叫著打鬧,有的在溪水裡打滾,還有一些試圖爬上山坳兩旁的高坡。楊天真指著其中幾頭格外活躍的豬說:「它們的爺爺就是野豬」。他還說,有一頭被單獨關在鐵籠裡的二代豬沒敢放出來,「太野了,它要是想跑,十個人都攆不回來。」

夏天並不是豬群最好的覓食季節,「到農曆九、十月份,山核桃、毛栗子都熟了,豬每天在山上吃野果,在它們身上一抹,一手的油。」

楊天真認為,眼下,即便是沒有山核桃和栗子,繼承自野豬前輩的運動能力和爬山鍛鍊的良好習慣,對於它們形成芳香、緊致的肉質也至關重要,「鍛鍊調節了內分泌,瘦肉率也提高了。」

的確,這些野豬後代有足夠的理由鄙視那些靠激素催肥的純家豬糟糕的體質,「山上的野豬三年都長不到200斤,二代豬一年半也只有160斤左右,那些普通豬三個月就能長到200多斤。」楊天真說,二代豬肉臊味還挺重,真正適合推向市場的是生長期為10到12個月的三、四代豬。

楊天真和我們見面時就說,他的豬是吃山核桃和栗子長大的,明顯有些誇大了。從春天到初秋,它們的食物除了野草,還要靠飼料來補充,至於冬天,就更要靠飼料了。不過,飼料也是「有機」的,「我們的飼料是自己種的玉米和麥麩,用粉碎機打碎,連煮都不用。」

高端豬肉

秦岔溝樹木蔥鬱,空氣清新,泉水清冽,群山中野獸出沒。楊天真相信,大山是純淨的,野豬也是純淨的。充分的運動、原生態的食物,他的豬因此「繼承了野豬的健康基因」。

他的見解和和動物學常識頗有出入。常識認為,被馴服的豬和遠祖野豬的基因是一樣的,只不過諸如長鬃毛、獠牙等基因未被表達出來而已。

在和記者相處的兩天裡,除了談及他的原生態豬時會興奮不已,楊天真大多處於一種焦慮狀態,說話急,邏輯也不是很清晰。他說,在和陳建新合作的一年多時間裡,「企業是後退的」,直到現在也徘徊不前。「投資有七八百萬了,可是我一直在虧錢。」楊天真說,連工資在內,基地每個月的支出要兩三萬元,這還不包括銷售成本,「賣豬肉得的錢很少。」

第一年的養豬成果是慘痛的記憶,上百頭長成的二代豬實際上是按毛重以四五塊錢的普通豬肉價格賣給肉販子的。「我們一斤豬肉的成本超過40塊,可那時候『有機食品』證書還沒辦下來呢。」一茬茬養足了月份的豬,催促著楊天真趕緊把它們推銷出去。

楊天真走出去的第一站是太原,「朋友介紹我找省裡的人,我拉了兩頭豬,在某個酒店請了很多領導品嚐。」這一輪公關的顯著成果是,到2009年底,有機食品證書辦下來了。2010年春節,他把標價60塊錢一斤的豬肉擺進了運城的一家農特產市場。但在運城銷售的效果很不理想,「一年下來,也就賣掉了二三百斤,這種肉不是給普通老百姓吃的。」他意識到,必須把肉賣到大城市去。

2010年5月,搭著山西省晉商協會的便車,楊天真把豬肉帶到了上海世博會展廳。在那裡,他主要是把煮熟的肉給觀眾吃,並沒有產生真正的銷售。但晉商的網絡是強大的,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一個在上海搞房地產的老闆,這個老闆想把肉給集團公司旗下的遠洋貨輪上的船員吃,只可惜生意後來黃了。

在北京,楊天真的生意有了些起色,他遇見了他的貴人「汪總」。「汪總有房地產、飯店、高爾夫球場,還有幾十輛奔馳、寶馬。她那裡用量比較大,隨時下單,隨時發貨,一年發過去近5噸豬肉。」但這個生意也沒有持續下去,一年後,「汪總」出國了。

最有持續性的是和北京蜀漢堂的合作,這家由四川省西充縣政府支持的公司,下設有一家西充有機生活館。放在生活館寄賣的「天真豬肉」,在2011年賣出了近3000斤。但第二年就走下坡路了,只收了2000斤左右,「我的產品在那裡主要不是給酒店,而是配送到領導家裡。可現在禮不敢送了,北京的單位也不敢買去發福利。」

除了以高端客戶為目標,楊天真游擊式營銷也時有創新。在北京,他把基地的副總經理「老郭頭」叫去了,一身鄉土打扮參加了「農博會」,讓農民現身說法。效果是有的,「我們見了很多外國人。」楊天真說,入駐天津的空客公司的老外對他的豬肉很感興趣,於是他請了一個翻譯出面。遺憾的是,這個翻譯被外國人關於質量的諸多問題弄得暈頭轉向,根本無法深入洽談。

在採訪中,楊天真頻頻提及他天南海北的「朋友」,某領導、某老闆、某地產商。這些昔日生意上的朋友都在他的贈送名單之列。比如,他每年都會把六七箱真空包裝的豬肉發貨到郴州火車站,送給當地一位號稱「生鐵大王」的何老闆。

「這幾年我虧損在什麼地方?就是以前做生意的關係戶都還在維持。我這裡別的沒有,就是有豬肉送給他們品嚐。」被他列入贈送名單的朋友加起來有三四十個。

在楊天真看來,很多朋友都是潛在的經銷商,「市場體系沒有做好,這些關係也就沒有用起來。以後體系做好了,我再跟他們探討銷售問題,就有意義了。」

總的來說,他的豬肉在這些朋友中贏得了廣泛好評。

楊天真的基地一年大約出產豬肉20多噸。去年的情況是,按高端豬肉價格銷售的大約有五六噸,用來送禮大約有一兩噸,剩下只能按普通豬肉平價推向當地市場。楊天真因此糾結不已,「多養了,可能賣不動,少養了,明年客戶要貨可能又供不上,我不是沒有信心,只是市場太不穩定了。

雛鷹模式

楊天真的「企業」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它叫「夏縣建新養殖專業合作社」,是2011年由他聯合十多個當地農民成立的,由他的妻子王敏桃擔任法人代表。合作社和秦岔溝的村委會簽定了合同,承包了韓家嶺一帶的4.5萬畝山地,承包期25年。按照合同條款,合作社的權益是可以利用林下資源放牧。

承包林地這個看似龐大的項目,實際上投資甚微,只花了六萬多塊錢。廉價的林地資源為他提供了規模化的想像,「在這個區域裡養五萬頭、十萬頭都沒問題。」現在,基地裡還只養了1000頭左右。

楊天真反覆強調他創新的「養豬模式」,但客觀說來,他的養殖場充其量只是發明了一種養豬方法,並沒有形成清晰的模式,他的產銷鏈條並不完整。真正將山地養豬模式化了的是楊天真多次提到的雛鷹農牧。

這是一家以生態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號稱「中國養豬第一股」。楊天真說,他最近一年一直忙著找雛鷹農牧洽談合作事宜。「從去年下半年起,雛鷹農牧到我們這兒考察了四五次。」楊天真熱切盼望雛鷹農牧「控股」他的基地,他太缺錢了,「需要修路、建豬舍、各種水電工程,還要採購大量母豬。」此外,市場銷售終端、物流等也需要大量的錢。

「聽說雛鷹農牧總裁李花在董事會裡反對這個項目,原因是雛鷹這兩年擴張太快了。」儘管如此,楊天真仍然相信,雛鷹農牧董事長侯建芳會是他的救星,「如果他沒有意向,就不會來考察那麼多次,而且現在還和我溝通。」

生態養殖是雛鷹農牧近兩年向資本市場拋出的重點題材。從2011年開始,雛鷹農牧在河南三門峽的廣闊山地裡啟動了龐大的生態豬養殖項目,試圖領跑國內生態豬市場。

按雛鷹農牧2011年9月編制的《年出欄30萬頭生態豬養殖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雛鷹擬投資約12億元,在橫跨澠池縣6個鄉鎮的山地裡,以「小區式」散養的方式養殖30萬頭豬。事實上,這只是雛鷹農牧生態豬養殖計劃的一部分。雛鷹農牧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雛鷹農牧計劃在三門峽總共投資41億元,建成40萬畝全球最大生態豬養殖基地,年出欄生態豬100萬頭。養殖基地分別位於陝縣、澠池、盧氏三個縣,項目選址涉及17個鄉鎮。迄今為止,這個建設週期為5年的項目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陝縣的西李村鄉、澠池縣的段村鄉、盧氏縣的官道口鎮的項目區已經投產。

5月上旬的一個消費者開放日,記者探訪了陝縣的西李村鄉基地。

離開三門峽市區,汽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往上開,一路上人煙稀少。兩小時後,車開到一個湖邊,這裡有雛鷹設立的一個農家院風格的招待所,午餐很豐盛,食材都是取自當地,河蝦和魚都來自旁邊的湖中。再次出發,二十分鐘後,來到了養殖基地。汽車緩緩駛過消毒池,經過工作人員的噴霧消毒後進入了基地,繼續向前行駛。出現在眼前的,是常見於高速公路上的嶄新的綠色圍欄,不時有印著「雛鷹安保」字樣的白色警用式摩托車停靠在路邊,旁邊站著穿著樸素的工作人員。一輛消毒車不停地向道路兩側噴灑消毒劑。

隨著幾頭豬出現在遠處半山腰上,車內一陣騷動。接著,成群的藍頂白壁小房子出現在眼前,回望身後荒涼的山野,彷彿一場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在此憑空而生。

這些藍頂白璧的房子就是豬舍。豬舍前的土地被切得整整齊齊,一半區域種植著苜蓿、青菜等飼料作物,一半區域供豬活動。這就是雛鷹農牧所謂的「小區」養殖模式。雛鷹農牧董事長侯建芳告訴記者,一個豬舍及周圍的種植和放養區域就構成一個佔地60畝的小區,基本上是每個山頭一個小區,每個小區內放養約200頭豬。

雛鷹的豬沒有和野豬雜交繁殖。侯建芳說,雛鷹從全國76個土豬資源中,選擇了五六個優良品種雜交,雜交父本選擇的是引進品種中肉質最好的巴克夏豬和杜洛克豬,培育成的新品種已命名為「雛鷹黑豬」。

讓土豬部分地回歸野性生活是小區輪養的精髓。「雛鷹黑豬每天有12小時的散步時間,吃得也是小區內種植的青綠飼料。」侯建芳說,這種養殖法養殖的豬能長到300斤,每頭的投資在4000元以上,比普通商品豬整整高一倍。

雛鷹的運營模式是「公司+農戶+工廠」,由雛鷹統一租地、供苗、供料、技術管理、疫病防治,及統一屠宰、銷售。農戶在其中的角色是代養一個小區內的豬群,豬長成後交給公司,在不承擔風險的前提下獲得代養費收入。

記者探訪基地的那天,老農李恆果站在中央電視台的鏡頭前說:「我們家裡兩口人,養了400頭豬,每頭賺了125元,每年收入5萬元。」在記者得到的一份雛鷹項目計劃書中寫到:「一個農戶每批可以飼養180~200頭肉豬,一年可養3.3批,平均每頭豬可獲利50~60元,農戶的保底年收入是2萬元,養得好一年可收入5萬元以上。」

什麼是好豬肉

侯建芳說,由於每頭雛鷹黑豬的生長期長達10個月以上,是普通商品豬的兩倍,公司的資金周轉率也相應減少了50%,但好處在於,每頭生態豬的平均利潤相當於4頭普通商品豬。

為實現這一理論上的利潤率,雛鷹的生態豬採取了連鎖專賣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也是搞游擊式營銷的楊天真夢寐以求的。

2012年9月,雛鷹旗下的50家「雛牧香」專賣店在河南同時開業。在三門峽的一家「雛牧香」專賣店裡,記者看到,店裡除了賣生態豬肉,也賣普通肉、蔬菜、禽蛋和其他特產。盒上的價簽顯示,一斤雛鷹生態豬肉餡的價格是35元,一斤裡脊41元,一斤肋排65元,比同店銷售的普通豬肉貴了整整一倍。店員告訴記者,這樣的豬肉每天能銷售100盒左右。

如果以這樣的銷售業績,在過去11個月裡,雛牧香門店裡售出的生態豬肉,樂觀地估計應該在8000萬元左右,和雛鷹10億級的投資尚不成比例。根據2012年年報,雛鷹農牧當年15.83億元的營收中,2864 噸生鮮凍品創造的營收為4641萬元,只佔全年營收的 2.93%。

雛牧香門店銷售的「生鮮凍品」並不僅是生態豬肉。我們很難查實,雛鷹出產的生態豬肉到底賣出去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遭遇了楊天真式的銷售難題。安全的豬肉是如今中國社會普遍的心理訴求,雛牧香的店員告訴記者,生態豬肉的包裝盒上有二維碼,顧客可以查到每塊豬肉的「產品履歷」,包括品種、飼養週期、飼養人等信息。

只不過,這份履歷是否有效,取決於雛鷹農牧的誠信程度。到目前為止,我們可接受的僅僅是雛鷹農牧關於生態豬肉安全性的理論分析。雛鷹的報告坦承,養殖業最大的風險是疫病,—旦疫情爆發,傳染速度驚人。

實施100萬頭生態豬項目,雛鷹要做國內生態豬行業的領跑者,同時也是標準的制訂者,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在今年4月份,雛鷹生態豬就被媒體曝光,報導稱「天價生態豬肉與普通豬肉沒有區別」,而防疫混亂、環境破壞嚴重、豬吃的不是有機飼料等等,均在曝光之列。生態豬肉事件成了繼瘦肉精事件、病死豬肉事件、肉餡事件等一連串豬肉黑幕的續集。

作為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和消費國,豬肉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是無可替代的。5月26日,在鄭州舉辦的畜牧產業創意文化節上,雛鷹農牧搞了一個規模盛大的「全豬宴」,幾十名廚師用生態豬做出了5000道菜,創下了吉尼斯紀錄。花樣如此繁多的豬肉菜單是消費傳統的見證。而生態豬肉能否承載這一傳統呢?

即便拋開安全問題不談,生態豬肉對於普通消費者也實在太貴了。作為一個新的消費概念,它事實上加深了我們對普通豬肉的不信任。現實情形似乎成了這個樣子:如果是普通商品豬,那濫用抗生素和生長激素,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即使是在美國,有機肉類的佔比也只有15%。中國將來也一樣,和整個肉類市場的龐大規模相比,有機肉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九鼎投資的劉貴進對記者說,生態養殖需要高昂的土地成本,在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中國,大面積推廣的空間不大。

中國的豬肉供應不可能靠發展生態豬另起爐灶。改進的餘地本來是有的,如果不是被濫用,抗生素和激素並不必然地導致壞豬肉。「瘦肉精在美國也是可以添加的,關鍵看在什麼階段添加。如果在離出欄還有3個多月的育肥階段,瘦肉精是可以分解的,但國內的養殖戶急功近利,多在臨出欄時添加,因此會有殘留。」

目前投資農牧業的PE很多,但幾乎沒有哪家願意投資養殖階段。劉貴進說,九鼎在湖南、湖北投資的兩家公司都是種豬企業。在他看來,投資養豬企業最大的風險,除了疫情,就是因缺乏行業自律導致的經營風險。

而一個常識是,行業缺乏自律,是因為這麼做幾乎無需代價。更重要的,缺乏自律的並不僅僅是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90

豆瓣,一個「烏托邦」怎麼賺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097

豆瓣苦熬八年,有人氣,無盈利。從書影音市場到社區化,再到電商,豆瓣探索商業化,小心翼翼,卻步步艱難。

豆瓣埋頭八年打造一個「烏托邦」,卻突然做起了電商。這被很多粉絲質疑為急功近利,而對豆瓣來說,商業化是個遲早要突破的瓶頸。

2013年10月,豆瓣上線了「東西」頻道。獲得分享商品權限的豆瓣用戶,可以在豆瓣上分享某個電商網站或店舖的商品,如果有人購買,豆瓣能分到一筆錢。

因為這個動作,很多朋友向龍宇發問:為什麼豆瓣要做電商?有盈利壓力?

龍宇是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董事總經理、豆瓣的投資人。3年前,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聯合摯信資本和紅杉資本一起投資豆瓣5000萬美元。這是目前豆瓣最大一筆融資,此前兩輪融資豆瓣拿到了1200萬美元。

「我們肯定沒有著急讓豆瓣去賺錢。豆瓣是中國唯一一家在國際上找不到對標的公司。我們對投資豆瓣有耐心。」龍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對標」是投資圈的一個專業術語,「找不到對標」,說的是在國外找不到豆瓣同樣模式的公司。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所有稍有名氣的公司,商業模式基本都複製自國外。大到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巨頭,小到優酷土豆以及人人網等二線網站,無一不是照搬國外賺錢模式,而且也最終確實賺到了錢。

唯獨豆瓣,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堅持著「精神文明建設」,把豆瓣打造成了龍宇眼中「中國新興中產階級所有媒體消費和非物質層面的精神討論平台」。8年來,豆瓣對賺錢這樣的「物質文明建設」很少涉足。但從2012年開始,豆瓣的商業化突然加速,並在2013年出人意料地介入電商導購這個跟豆瓣「氣味」不太相符的領域。

從「書影音」出發

2004年12月,北京朝陽門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幾乎每天下午,30歲出頭的陝西人楊勃都會拎著一台已經掉漆的PowerBook(蘋果歷史最悠久的筆記本電腦),埋頭編程幾個小時。

那時的楊勃是一家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企業的首席技術官。當時他在這個公司已經待了4年,算是公司的創業元老之一。

編程並非楊勃的本行,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攻讀物理學博士。1998年加入IBM擔任顧問科學家,從事的是下一代磁記錄設備的計算模型工作。

有一天,他將一台新服務器命名為「佛羅多」(Frodo),為佛羅多開發了一個程序,起名叫「夏爾」(Shire)。這兩個名字是電影《指環王》裡的角色,後來豆瓣的很多項目都以這部電影裡的人名或地名命名,指環王文化也成為豆瓣的公司文化。

就這樣,楊勃一個人,花費了3個月時間,在2005年3月6日開發出了「豆瓣」。當時被稱為「豆瓣評論」。

楊勃開始寫豆瓣第一行代碼的時候,目的是想幫人們發現生活。

作為書迷和電影迷,楊勃的辦公室裡有一牆碟、兩牆書。所以,豆瓣一開始主要功能是讀書和討論電影。讀書頻道最早上線。當時豆瓣提出的口號是「以書會友,以友會書」。豆瓣上線時最早的用戶是一群喜歡書、喜歡新鮮事的年輕的老網蟲。

「最早一批豆瓣用戶就像是坐著五月花號來到一個精神的烏托邦。」馬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是個70後,有著體面的收入和職業,號稱自己是豆瓣第一月用戶,即豆瓣誕生後就來註冊了。

豆瓣的確有著很獨特的精神氣質。與其他基於熟人關係的社交媒體不同,豆瓣是非實名制的生人網絡,用戶之間是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進而發生關注。豆瓣還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了避免給用戶「分類」,豆瓣一直堅持不用積分、會員等級等流行的社區工具。

豆瓣採取的是「自治」的理念。於是,大量的豆瓣用戶後來變成了豆瓣的員工。它還有一套社區指導原則來作為城邦的「憲法」。比如,要寬容和理性地對待不同的看法、喜好和意見;不歡迎針對種族、國家、民族、宗教、性別、年齡、地緣、性取向、生理特徵的歧視和仇恨言論;更不歡迎色情、激進時政、意識形態方面的話題。

初期只有書影音三大業務時的豆瓣,商業模式十分單一,主要是靠圖書頻道賺錢。通過在每本書的頁面上附有此書在不同網站上的銷售鏈接,從而與合作的網上書店進行銷售分成。這種盈利模式,一直持續至今。

為了服務好書影音用戶,豆瓣開發出了豆瓣小組,供這些人交流。豆瓣最早的小組之一是余華讀者小組。豆瓣提供的數據是,目前豆瓣38萬個小組裡,跟購物有關的小組有2萬個。這也是豆瓣涉足電商的主要動因。

豆瓣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豆瓣擁有7200萬左右「常住人口」(註冊用戶)的用戶,以及每個月2億左右的「流動」人口(訪問用戶)。86%的用戶年齡在18-35歲。

豆瓣公司一位中層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這些人不是喜歡iPhone、iPad的人,而是玩膠片相機、拍立得、寶麗來、黑膠唱機,甚至是限量明信片的人。

失敗的社區化試驗

一位接近豆瓣的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豆瓣很早就意識到,書影音所對應的市場很小,豆瓣必須尋找新的產品。社區最早進入豆瓣視野。

有了書影音後,豆瓣在2005年先後上馬了當時比較火的互聯網產品——博客和同城交友。當時火熱的C2C模式,豆瓣也嘗試過——2005年10月,豆瓣開通了二手書碟交換的功能。

這些嘗試給豆瓣帶來了第一個用戶增長潮。2006年初,豆瓣全職團隊加上楊勃才兩人,沒有辦公室,也沒有註冊公司,但卻擁有11萬的用戶。靠這些用戶,豆瓣獲得了聯創策源2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這之後,豆瓣才註冊了公司,並在北京798藝術區找了個辦公室。

這之後,豆瓣在社交和社區的方向上做了一次擴張。

2007年的1月,九點正式上線,口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主要是給豆瓣用戶提供訂閱博客的服務。10個月之後,豆瓣的註冊用戶突破了100萬。

此後,豆瓣加碼社區化。2008年豆瓣推出了「豆瓣廣場」等產品。2009年6月,豆瓣推出電台業務。

豆瓣的用戶量進一步暴增,吸引了新一輪融資。2009年下半年摯信資本和聯創策源投資豆瓣1000萬美元。

高度活躍的社區對書影音的用戶帶來了干擾。豆瓣方面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社區內的人際衝突波及評論和條目內容,影響到幾千萬非社區用戶。為此,2010年初,豆瓣拆分,把內容重新組合成豆瓣讀書、豆瓣電影、豆瓣音樂和豆瓣社區。

幾個月後的2010年9月,豆瓣獲得第三輪融資。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投資豆瓣5000萬美元。

新融資到位後,豆瓣再次加碼社區化。這一次,豆瓣選擇搭建一個專門針對豆瓣高端用戶的社區。2011年9月,豆瓣阿爾法城上線。

阿爾法城是為豆瓣上的高端用戶(藝術家、手工藝人、音樂人、作家等)服務的社區。在這個虛擬的城市,你可以自由選擇街道居住,和氣味相投的人廝混,發現各種有意思的人和事。

最早一批到阿爾法城的是LGBT(或GLBT)群體——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這些人在阿爾法城市註冊了一條街。

豆瓣的社區化引發了豆瓣老用戶的強烈反對。一位讀書頻道的用戶在豆瓣上給楊勃留言說,建議豆瓣取消阿爾法城。楊勃回覆說,阿爾法城沒有獨立出來在首頁導航裡,不影響你的用戶體驗。

但實際上,豆瓣的社區化並不成功。豆瓣廣場等產品已經銷聲匿跡。豆瓣九點和阿爾法城等產品,則「隱藏」在主頁的「更多」功能按鈕裡面。

豆瓣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豆瓣的月訪問用戶超過2億,其中小組的月訪問用戶最大,超過7000萬,電影月訪問用戶超過5000萬,豆瓣FM月訪問用戶為2200萬,此外,讀書和音樂月訪問用戶在數千萬級別。計算下來,九點和阿爾法的訪問用戶數寥寥無幾。

社區化受阻的豆瓣,面臨的一個新問題是圖書等發家產品開始萎縮。

一方面,豆瓣是靠從噹噹這樣專門賣書的網站來獲得分成收入,但這幾年噹噹尚且要靠多元化品類來扭虧。另一方面,很多人不再願意花錢買紙質書,購買電子書成為習慣。豆瓣涉足這塊業務時間很晚,還沒有形成收入,況且整個電子書行業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盈利。

更重要的是,各種返利網站對豆瓣網的盈利造成了影響,許多用戶在豆瓣網看完書籍推薦後,繞開豆瓣,通過返利網站進入網上書城購買。

這就逼著豆瓣加速商業化步伐。電商進入了豆瓣的視野。豆瓣方面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東西」讓豆瓣從百億元的圖書電影音樂市場進入到了萬億元的電商市場。

但在愛東東網創始人馬金男看來,豆瓣的做法有點捨近求遠。「豆瓣真正值錢的是這幾年積累的數據。那麼多優質用戶的評論數據,商業化價值要比做導購大得多。」馬金男說。

小心翼翼商業化

2011年,豆瓣廣告平台上線。截至2013年8月,已經有超過200個品牌客戶在豆瓣投放過廣告。為了保持豆瓣的「血統」,豆瓣對廣告主採取有選擇性地合作,主要接受一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牌。比如頂級奢侈品巨頭。

而且豆瓣力圖把這些廣告做出可看性。豆瓣上播出的廣告甚至能獲得廣告大獎。比如豆瓣與雀巢、路虎、大眾和英國航空等合作品牌的廣告,獲得過中國國際廣告長城獎。

在這之前,楊勃做過一個調查,豆瓣所有的功能裡面,你最喜歡哪些東西?其中排在前幾名的居然是廣告。這堅定了豆瓣做廣告的決心。

豆瓣方面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豆瓣最大的營收來源是品牌廣告,此外還包括基於產品特色的商業化輸入(豆瓣閱讀數字作品、豆瓣FM PRO、豆瓣電影在線選座購票等)、基於電商的收入分成、影片廣告等。

這些商業化項目基本都是在2012年啟動的。

2012年1月,豆瓣發佈了豆瓣閱讀器產品,豆瓣用戶可以在豆瓣閱讀頻道,申請成為作者,你的作品可以定價銷售,跟豆瓣分成。分成比例是3(豆瓣閱讀)︰7(作者)。這是複製亞馬遜的做法。美國的亞馬遜從傳統出版行業挖來眾多好手,繞過出版社直接簽約作者,自行編輯並出版數字內容。

2012年5月,用戶可以在豆瓣電影上直接購票,支付成功後,影院可實時收入票款,用戶只需憑取票確認碼即可在影院自助取票機或櫃檯領取紙質票。具體合作上,採用影院自主定價的方式,相當於豆瓣是影院的自主銷售平台,最終售出的價格中影院給豆瓣一定的服務費。

豆瓣電影不動聲色的廣告植入越來越多。例如,豆瓣的電影條目頁面設有「預告片和圖片」板塊,網友可以上傳電影海報和劇照。在《了不起的蓋茨比》眾多圖片之中,出現了一個名為《劇中人物佩戴珠寶——蒂芙尼》的相冊,依舊是電影截圖,只不過每一張都有珠寶出鏡。這個相冊不支持網友自由上傳,每一張圖片都是品牌商精心的選擇。

這些嘗試讓豆瓣在2012年的某一些月份實現過盈利。

2013年,豆瓣的商業化繼續提速。2013年1月,豆瓣上線了付費版的豆瓣FM,付費版提供更高音質以及去除廣告這兩項服務,定價為10元/月,半杯咖啡的價格。同時,還提供50元/半年的價格。2013年9月,豆瓣上線了電商頻道「豆瓣東西」。

但商業化加速後的豆瓣,公信力正在減弱。比如電影影評。八年的豆瓣用戶馬酷說,很多看完後感覺很爛的片子,在豆瓣上的評分甚至高過《教父》這樣的奧斯卡經典,以至於這個豆瓣老用戶懷疑水軍是不是已經佈滿了豆瓣。

豆瓣就像一個閉關鎖國好多年的城堡,當宣佈要「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淘金者來了。商業化之後的豆瓣用戶量激增,2012年月度覆蓋用戶數才1億,到現在已經是2億了。

其實,豆瓣對於商業化,已經是慎之又慎、小心翼翼,甚至有點「潔癖」。

比如,豆瓣東西頻道,為了維繫口碑和用戶體驗,不變成一個廣告大本營。豆瓣對用戶上傳的商品作了嚴格的審查。對於影響用戶體驗的動態圖、Flash甚至彈出等三維廣告,豆瓣也一直抗拒。

對於豆瓣上出現的關於廣告主的負面言論,豆瓣也不建議品牌或其公關公司使用「刪帖」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去剝奪用戶的話語權。

「豆瓣未來的商業化肯定不是簡單的導流量,一定會是非傳統的變現模式。」龍宇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豆瓣做電商並不奇怪,今後豆瓣還可能推出藝術品交易等功能,圍繞非基本必需品的概念做一些商業化嘗試。

只不過,時間和資金是否能讓豆瓣等到賺錢的那一天,還很難說。

應被訪者要求,馬酷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49

【每日一黑馬】綠野戶外:從烏托邦到“戶外淘寶”的商業化進擊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44.html

前期用戶聚集

綠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始人。剛開始綠野就是一個烏托邦、一個民間組織。

1998年有個女孩註冊了一個域名,戶外民間愛好者通過這個網站進行約伴、戶外活動、爬山等,99年她離開北京,另一撥人把它接手過來,申請了另一個域名,變為lvye.org。那時綠野已經有了挺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在大學各大戶外社團有很強的號召力,在年輕人圈發展挺大,每個人都是志願者、都是提意見的人。

論壇隨著人數的增加民主不下去了。其中有幾個人決定成立一個公司來做這件事兒,但當時大家都是憑著興趣做事,還有其他的本職工作。2006年長工和另外一個人就辭職專門來做這件事,開始商業化運作。

i黑馬也採訪了綠野副總裁長工,他是綠野創始人之一,見證了綠野一路的成長。他說在成立公司前期,他並沒有想明白綠野的商業化模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團隊那會兒想把綠野變成一個戶外愛好者的交流平台,正好又處於互聯網泡沫期,所以就通過社區組織活動的方式,把用戶群迅速做大,把社區人氣變得更旺。)

除了通過運營社區組織活動的方式,綠野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幾次大的嘗試,打響了綠野的名氣,並聚集了大量忠實用戶

1、2007年創立綠野救援隊,汶川地震第一時間趕去災區,因此被中央電視台採訪,起到了挺有效的作用,這讓綠野的名氣大大提升。

2、2008年綠野和AIG公司一起做了戶外保險,這算是開拓性的一件事情。原來出行保險不保海拔3500米以上的,根本沒有這險種。AIG看中了這項業務的長遠發展,願意做這個險種,綠野也願意建立這個標準,所以做了「綠野自由人」,受到了用戶的認可,甚至直到現在窮游、螞蜂窩仍在售賣「綠野自由人」。

3、在這個過程中綠野通過帶隊做活動、代理滑雪場門票、景區門票、公關展會等做了很多嘗試,這讓綠野在戶外影響力逐漸變大,打造了別人不可輕易踰越的競爭壁壘。

商業模式的建立:「戶外活動淘寶」

我是2012年7月份加入的綠野,之前只是綠野的用戶。2002年我大學畢業後去電信工作,1年半後辭職了,加入一個創業公司, 2008年由於公司拆分上市的原因我帶了一個團隊出來創業,做了六隻腳App,是一款記錄出門旅行軌跡和照片的應用。

六隻腳做了1年半,之前的錢快花完了,就開始寫商業計劃書,談融資。當時綠野也在找融資,我和長工見了一面,長工做業務是好手,但綠野的團隊不穩定,技術合夥人總在變來變去,產品老在改。綠野當時需要一個懂點技術、能夠讓綠野走過的彎路不會再發生的人,所以我們倆一拍即合,我帶領團隊加入綠野,並成為綠野的CEO。

之前綠野的盈利是靠保險+網站硬廣,綠野論壇是基於插件的模式讓大家直接實現活動報名、結算,我們並不參與其中的交易。現在綠野獨立成類似於淘寶前期的交易平台,直接讓用戶完成從交易、支付、評價、擔保、結算、出行、分享這一系列完整的過程。盈利模式很簡單,大家都能發免費發活動,相當於淘寶直通車,但你要是想排前邊,或者給你大圖片宣傳,你要交推廣費,大家競拍,誰出的錢多誰排前邊。我認為這個模式的形成是必然的,有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戶外出行市場是旅遊大市場的細分。 2020年中國旅遊市場佔10萬億,假設現在戶外佔整個市場的2%,那我相信到2020年,比例會提高到5%到10%,市場在變大,我們的比例也在變大,而我們切的這一小塊,要比傳統旅遊市場還快。

第二、戶外圈領隊的模式跟04、05年中國小商戶遍地起的當時的那個商業形態很接近。綠野已經把這條路已經出蹚出來了,綠野之前通過多年積累聚集了4000多個領隊,只是缺少一個信息化的平台。

第三、這也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之前戶外活動接近於AA,比較純潔。後來領隊靠自己興趣撐不下去了,開始職業化,職業化之後就要吃飯、要盈利。他們就開始要給我們錢,希望能讓自己的活動得到更多的推薦。開始我們還堅守自己,但後來掏錢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開始從這個商業化過程中分享果實,這個模式就逐步形成了。

(i黑馬註:長工在採訪中說,綠野和領隊的關係就好像淘寶和店主的關係。綠野會對領隊進行一些培訓和信用評估,合作是沒有強迫性的,領隊承擔自己的責任,用戶可以對領隊進行評價去決定領隊的信譽,綠野也會為用戶推薦好評率比較高的領隊,以讓用戶獲得更有保障的出行。)

在競拍時,我們提前一個月會把網站競拍的位置通知出來,並對內容進行分類篩選,以避免價格、產品同質化。然後大家通過跟帖、QQ群、微信群這幾種形式進行出價,我們會派人在裡面維持秩序並進行統計,競拍成功後,有效期是1個月。每個月都會重新競拍。之後競拍系統會逐漸完善,讓競拍可以直接在網站上完成。

其實用淘寶比喻不一定完全恰當,我們現在將綠野定義為戶外活動的平台,服務於中小戶外玩家,希望他們通過綠野這個平台能在這個產業裡能生存、能賺錢、能致富。現在綠野的活動收入在逐年提升,保險持續以前的水平,廣告收入則逐年下降。

拿到探路者融資後,我們主要會加大信息化產品建設、戶外產品的質量提高和產品運營這兩塊的投入。未來我們還會和經銷商進行合作,通過為用戶提供中高端的個性化服務定製來抽取佣金,從而最終能打出差異化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22

無人駕駛汽車的“烏托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8122
哲學家和政治家都擅長於為人們描繪一幅美妙的烏托邦遠景,但他們很少指明具體時間,這也許是出於謹慎,更多的應是缺乏自信,因為「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遙」,對虛無縹緲的未來做出肯定的預測,無疑是危險的。

如今,摩根士丹利則大膽的對自動駕駛汽車作出詳盡的預測,還指出了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各個階段與具體的時間節點。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走向100%無人駕駛的烏托邦社會階段只需要再過20年,確切的說應該是19年;目前,我還依然處在第一階段:「積極自動駕駛」階段,之後經過「受限的駕駛替代」和「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兩個階段之後,就可以進入「烏托邦時代」了,這幾個階段有相互重疊的地方。

摩根士丹利對第四階段「烏托邦駕駛」階段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完全的自主行駛能力:每一輛汽車都有完全自主行駛的能力(包括改造過的舊汽車),能夠在零人工干預下,實現兩個地點之間的巡航。

改變人們的生活:設想有一個四口之家想從紐約去芝加哥旅行,他們在家吃完晚飯之後,大概21點爬進汽車,一路上「吃著火鍋唱著歌」,無聊了看看車裡的全息影像屏幕,纍纍就倒頭呼呼大睡,一覺醒來,芝加哥到了!

重新定義汽車:完全自主駕駛是指在行駛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汽車設計將重點考慮乘客的生活方式與娛樂需求,人工駕駛系統將作為汽車的備用系統得到保留,汽車的外觀會與現在的汽車大不相同,遠程控制將成為標準功能配置。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能夠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還能降低家庭的交通費用,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如今,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車,但是這些汽車大部分處於閒置狀態。作為具有資本屬性的耐用消費品,高閒置時間說明資本的利用效率低下。相反,到了「烏托邦駕駛時代」,在有足夠市場容量的都市,人們不再需要自己購買汽車,他們可以租車,高峰定價和智能交通配置系統將保證交通工具將會保證汽車隨叫隨到,汽車閒置率過高的問題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假設在美國購置一輛新車的平均成本是3萬美元,一個擁有兩輛汽車的典型家庭在汽車上的資本投入為6萬美元。假設一輛汽車每天使用4個小時,其他20個小時裡汽車均處於狀態,也就是說在你擁有一輛汽車的幾年裡,83%的時間汽車處於閒置狀態。

與其花6萬美元100%擁有兩輛汽車,倒不如就直接向租車公司租用那16%時間的使用權,假定車輛的使用成本相近,花同樣的6萬美元可以享受到35萬美元的豪華車。或者,家庭使用同樣汽車服務的成本將會下降五分之一。

自動駕駛汽車還能夠與各國大力推廣的電動汽車實現技術上的互補。電動車的主要問題是電池儲電能力有限,增大電池容量會增加汽車的初始投入和運營成本,如果「烏托邦駕駛」能夠實現,人們使用完汽車之後可以讓汽車自動返回充電站進行充電,以備再次使用。

上面提到的僅僅是無人駕駛汽車給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實惠,而無人駕駛汽車最大的好處會在商業運輸中體現出來,運輸車隊可以迅速擴張好幾倍,自主駕駛汽車不會受到人體物理極限的限制,汽車運輸的空間和時間將大大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57

“騰百萬”做電商:“玩淘寶”還是“烏托邦”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089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註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進軍電商市場。 (CFP/圖)

騰訊有人,百度把這些人引到萬達的線下商鋪里去消費,這是萬達、騰訊和百度這三個失手電商者眼下共同的算盤。這被外界稱為“反阿里聯盟”,不過馬雲評價說他們不是WTB(玩淘寶),而是WTB(烏托邦),甚至是BTW(by the way,打醬油)。

三個在電商領域都打過敗仗的當紅企業家,聯合起來再戰電商江湖。

2014年8月29日,萬達、百度、騰訊在深圳宣布共同出資在香港註冊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萬達持有70%股權,百度、騰訊各持15%股權。萬達電商計劃在三年內投資人民幣50億元,發力O2O業務。

O2O的英文全稱是Online To Offline,是指通過互聯網結合線上線下的商業活動。

跟阿里巴巴和京東等賣實物和虛擬商品的電商模式不同,萬達電商要做的O2O是一種只賣服務不賣商品的電商模式。

萬達官網信息稱,萬達在全國開業85座萬達廣場、54家酒店(其中51家五星級酒店)、6200塊電影銀幕、75家百貨店、81家量販KTV。超過1萬家合作商家。2013年有12.2億人次的顧客進入萬達廣場購物消費。

如此龐大的一個線下商業帝國,卻跟PC和移動互聯網基本處於絕緣狀態。盡管從2012年開始,萬達啟動了電商業務,但成績卻是高管團隊紛紛離職,市場動作乏善可陳,旗下萬匯網和萬匯APP被消費者批評為“垃圾產品”。

兩年後的今天,萬達放棄自力更生,轉而通過尋求外援的辦法來做電商。

7月17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014年集團半年工作會議上提到,要用3年左右時間讓萬達電商找到盈利模式,即使不盈利,也要看到盈利方向。如果十年八年都不能盈利,萬達可能就放棄電商業務了。

王健林1954年生,四川人,父親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紅軍,官至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王健林1970年入伍,1986年從部隊轉業,進入大連市西崗區政府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

他對電商寄予厚望,希望把萬達電商打造成萬達地產、酒店、百貨和旅遊之外的第五大支柱產業,讓萬達電商成為O2O的代名詞。

已經在電商領域失敗過一次的萬達,這次能依靠百度和騰訊打一場翻身仗嗎?

三個電商失意者聯手

王健林、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和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這三位在各自公司主業上均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家,在電商江湖都吃過敗仗。

百度先是2007年自建電商平臺“有啊”,然後2010年跟日本最大的電商公司樂天組建合資公司(百度占股49%),成立電商網站樂酷天。但到2012年,百度宣布放棄電商業務。

騰訊雖然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但在電商業務上的軌跡和成績卻跟百度一樣,自建了拍拍和QQ網購等電商平臺,還參股了好樂買,控股了易訊等電商公司,最終還是在今年3月把這些電商資產打包賣給了京東。

馬化騰在萬達電商成立發布會上說,他跟李彥宏一起去拜訪萬達,結果“大開眼界”。他們發現萬達在線下的一些領域優勢明顯,比如娛樂市場。而騰訊正好在線上娛樂市場做得很好,但這兩個娛樂市場目前是截然分離的,所以兩家公司的互補性很強。

百度一位要求匿名的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百度與萬達合作中主要提供百度地圖和百度糯米這兩個平臺,它們是目前百度最重要的兩個本地生活O2O入口。

類似的合作模式百度已經和萬科開展過。今年6月,百度和萬科合作,將萬科位於北京昌平的金隅萬科廣場打造成萬科旗下首個智能購物中心,解決萬科廣場停車場智能化和商鋪導航問題。

2013年12月11日,王健林做客2013央視財經論壇時說,到2015年,保守計算一年將有超過20億人次進萬達廣場,大概會有上百萬臺車進去。但是這些人是什麽人,哪些年齡段的人,他們的消費習慣是什麽,消費數據是什麽,萬達並不清楚。

對於這些問題,百度大數據能給出答案。上述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的大數據技術將提供給萬達。比如可以利用數據,幫助萬達影院進行影片受眾群體分析、票房預估,進而讓電影排期更加科學合理。

O2O戰略也是近年騰訊和百度的核心戰略之一。

但兩家公司的O2O業務都沒有形成規模足夠大的閉環和生態,這是因為O2O業務繞不開線下零售商。雖然百度有流量入口,騰訊有用戶群優勢,但都缺乏線下的商家資源,而這點正是萬達的強項。騰訊有人,百度能把這些人引到萬達的線下商鋪里去。

“最大蛋糕”好看不好吃

這幾年萬達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隨著電商的發展,中國商業地產和百貨業受到強烈沖擊。

萬達的年報顯示,2013年收入1866.4億元,連續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發展。但一些業務發展頹勢已現。比如,萬達百貨2013年完成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長39%,但凈利潤虧損增加7%。這是萬達百貨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完成利潤計劃。

“萬達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突破自己。就像當年在大家都不懂商業地產的時候做了布局一樣,萬達在大家都沒有做好O2O的時候開始布局。而且做電商,萬達有錢有資源有決心。”萬達電商業務的第一任負責人龔義濤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2年4月,當時還在負責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平臺速賣通的龔義濤,接到獵頭的電話去跟王健林談,得知萬達想做電商,但怎麽做,不知道。加盟後,龔用三個月時間制定了一個萬達電商的方案,即做O2O。

“之所以選擇O2O來做電商,一是萬達的資源在線下,二是消費者需求大部分也在線下,所以必須是線下為核心的電商模式,那麽只能是O2O。”龔義濤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方案制定後,萬達內部爭議很大,有人主張建立一個電商網站自己賣東西。但最終龔義濤花費了三個月時間讓O2O的方向得到了王健林的認可。

按照王健林的說法:“萬達有豐富的零售資源,不做電子商務太可惜了。”當年12月,王健林和馬雲打了一個賭,約定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王健林將給馬雲一億元,否則馬雲給王健林一億元。

但王健林並不打算在電商領域與馬雲直接競爭。他將馬雲的生意形容為“提袋類”消費的線上市場,這個市場銷售的是服飾等商品。而他要深耕的市場是“體驗式”消費市場,主要是電影和餐飲娛樂,這些要在線上售賣,需要借助O2O,將線下和線上進行融合。王健林認為這個市場要比提袋類消費市場大得多,是電商的最大蛋糕。

2013年底,萬達電商的產品發布,一個是萬匯網,一個是手機客戶端“萬匯”。顧客可以在萬匯網上選擇某個萬達廣場,然後下載一些餐飲公司提供的代金券或優惠券,也可以尋找到免費的WI-FI,還可以通過折扣價買到海底撈這樣的餐飲企業的充值卡。

但這兩個產品的體驗並不好,在互聯網圈內屢遭差評。一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O2O服務,比如在線訂座後線下取票等,在萬匯網上無法使用,只能在萬匯APP上用。而且,並不是任何一個萬達廣場都參與,比如萬達在北京最有名的萬達廣場CBD店就沒有出現在萬匯網。

這些服務,早有人能提供,美團等專門的團購網站早就可以電影在線訂座線下取票,而且電影票的價格往往是半價甚至兩三折。但南方周末記者註意到,在萬匯APP上,萬達的電影基本沒有折扣。萬達影院雖然也參與到貓眼等專門的電影訂座客戶端,但跟其他影院不同,萬達電影票也基本沒有折扣。

“互聯網應該是開放的,用戶下載一個APP,希望它是通用的,而非只限於某個商場或者某個公司,就跟電影團購一樣,如果只能團購一家電影院的票,而且票價還不打折,這個APP就沒什麽存在的價值。”一位要求匿名的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這樣評論。

(CFP/圖)

“反阿里聯盟”與“烏托邦”

2014年初,萬達改變做電商的策略,從自己為主變成尋找合作者。龔義濤解釋,O2O是個全新的東西,萬達很快意識到必須找到線上的戰略合作者。萬達先後跟阿里巴巴、大眾點評網、百度和騰訊都談過合作。其中阿里巴巴由於跟銀泰百貨有合作而拒絕了萬達,大眾點評網則不願意接受萬達控股的要求。最終,萬達和百度、騰訊達成一致。

龔義濤參與了萬達電商外部投資者招募工作。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投資者的尋找至少花費了半年時間,2014年他離開萬達的時候,跟百度和騰訊的合作意向基本敲定。

隨後,奢侈品電商佳品網的COO(首席運營官)董策接任萬達CEO(首席執行官)。董策也是目前萬達跟百度和騰訊成立的新萬達電商公司的CEO。此前,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被認為是新公司CEO的熱門候選人。 今年6月27日,王思聰發了條新浪微博抱怨,在京東上買了個200元的電腦桌遲遲沒有收到貨,打電話過去也不給解釋。這條微博很快收獲了數萬條轉發和評論,圈內紛紛猜測這是王思聰在給萬達電商做宣傳。當時還有微博用戶在王思聰的這條微博後面跟帖說,萬達做電商鬥不過阿里巴巴。

有趣的是,馬雲的淘寶上很快出現“王思聰同款電腦桌”的商品。這一細節足以說明馬雲和阿里巴巴在電商市場的影響力。王健林要想通過O2O從馬雲嘴里虎口奪食,將是件艱難的事。

在IT圈,素有BAT一說,分別是行業里最主流的三家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這一次,萬達、騰訊和百度的聯合,在圈內被稱為“WTB”,也有人戲稱三家組合是“反阿里聯盟”。

不過,馬雲似乎對萬達聯手自己最強勁的兩個對手搶奪電商蛋糕一事不太擔心。據太極禪電商聯合創始人鐘濤的新浪微博消息,馬雲9月2日在淘寶城演講時說,萬達、騰訊、百度的合作是WTB(烏托邦),而不是WTB(玩淘寶),甚至可能是BTW(by the way,意思是打醬油)。

已經離開萬達電商的龔義濤依然看好老東家萬達挑戰老東家阿里巴巴。“都說萬達的企業文化里缺乏互聯網的基因,但很少人知道萬達已經是一個很開放的國際化企業。萬達的老外不比阿里巴巴少,每年年會都要使用同聲傳譯設備。”龔義濤說。

投資圈也很關註萬達殺入O2O市場,圈內開玩笑說這是中國排名二三四的富豪,聯手對抗排名第一的馬雲。

在一位要求匿名的某國際風投公司合夥人看來,萬達聯手百度和騰訊,將對阿里巴巴的O2O業務形成一定沖擊,但這個沖擊力有多大很難說,畢竟阿里巴巴在線上的優勢和地位,要比萬達在線下的影響力大得多。

“萬達電商的優勢是線下服務,很多O2O必須依靠線下,比如手表維修不可能在網上做。劣勢是商家資源比不上阿里巴巴。”該合夥人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目前O2O市場的風險投資主要流入到一些落地性更明顯的公司去,比如做汽車售後市場和小區配送市場的O2O公司拿到了不少投資。

“逛萬達和 逛淘寶不一樣”

萬達集團微信公號發布了王健林最近在萬達一次內部級別很高的研討會上的講話,他透露,萬達電商的運營模式將是建立大會員、大數據體系,用現代的移動終端的先進技術,把會員消費的次數、額度、喜好等信息建立起來,然後做出分析。根據這些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階段的招商和調整商家布局。

一位萬達公關部的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萬達電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打造智能的廣場。

不過,相比萬達廣場,像朝陽大悅城這樣年輕時尚類消費者為主導的新商城,已經在商場的智能化方面走在萬達之前。比如朝陽大悅城里鋪設了很多終端機器,在上面可以打印出各種優惠券,而且店鋪導航、排號提醒和智能尋車等智能服務也是一應俱全。

按照王健林的設想,萬達旗下百貨零售也要搞O2O,萬達可以開發一套軟件,人往那里一站就知道你的三圍和各種尺寸,自動為你選擇款式和大小。

但這樣的用戶體驗並不一定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今年27歲的北京女白領常菁(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樣的設想是典型的男士購物習慣。

“大家逛萬達和逛淘寶不一樣,淘寶的衣服普遍便宜,款式喜歡的話很容易下決定購買,但萬達一些品牌的價格都在幾百上千元,就得在現場試穿,親自摸摸布料的材質,這些在手機上沒法完成。”常菁說,女人們逛萬達,很多時候都是在線下看好款式和品牌,然後回家上淘寶輕松找到低折扣的產品。更何況,和“閨蜜”逛商場的體驗,是手機永遠無法提供的。

李彥宏在萬達電商成立發布會上提到了“所見即所得”:在大街上看到某個女孩穿了一款漂亮衣服,用手機拍照能搜到在萬達某個店鋪里買到。

但現實情況很可能是,這件衣服在萬達沒有賣,卻能在淘寶和天貓上找到。在圖片搜索領域,馬雲早就做了O2O的布局卡位。前述風投公司合夥人透露,阿里巴巴聯合德同資本早在2011年就投資了一家叫做“淘淘搜”的O2O圖片搜索公司。

實際上,提升商家資源在消費者眼里的吸引力,這是百度和騰訊幫不上忙的,也恰恰是萬達O2O成敗的關鍵。就算百度和騰訊的加入,讓萬達廣場更加智能,人更多,但如果大家不喜歡里面的商品,對商家不滿意,這樣的O2O也只是空中樓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27

不想讓女兒只知道明星 商人李亞鵬和藝術烏托邦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98

“COART藝術現場”每年在麗江的束河古鎮舉辦兩次,演出全部免費。古鎮內,隨處可以看見現場音樂、戲劇、影像放映和展覽。李亞鵬是活動的發起人和投資者。 (COART藝術現場供圖/圖)

露天空地上扯出一張塗滿顏料的巨幅白布,荒誕話劇《審判烏布王》熱鬧開場。

“那不是李亞鵬嗎?”一個村民發現。《審判烏布王》講述波蘭大臣烏布反抗專制暴政,卻淪為另一個暴君的故事。李亞鵬客串。沒幾個人能看懂這部劇,但不妨礙人群聚集。

11月12日,“COART藝術現場”2014年秋季活動在麗江束河古鎮舉行。連續五天,隨時可以偶遇現場音樂、戲劇、影像、展覽。藝術節的發起人和投資者都是李亞鵬。

李亞鵬露了六次面,幾乎都有王學兵陪伴。他們是1990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新疆班的同學,大部分露面都為了關於新疆的公益活動。每次李亞鵬出現,看熱鬧的人就湧上來。

2013年11月,王菲為藝術現場錄制了主題曲《Let's COART》。那年她與李亞鵬離婚,李亞鵬的經紀團隊拒絕了所有采訪。一年後,李亞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愛情、婚姻和家庭,我在態度上沒有任何變化。現實有變化,但它不會影響我的人生態度。我對婚姻或曾經的情感非常肯定,對未來也充滿憧憬。”

李亞鵬說自己並不享受明星的身份,他感到壓力。“有時在古鎮上走,一堆人追著你拍照,我不覺得特別好。”這成為他創辦這個沒多少明星、大牌參演的藝術現場的初衷,“讓更多普通公眾在參與活動時找到自己跟藝術的關系,而不是尋找一個耀眼明星。”

“你有沒有發現沒人走呢?”

“COART藝術現場”項目負責人宋婕曾是麗江雪山音樂節的活動總監。2010年雪山音樂節,除了雪山下的主舞臺,宋婕在束河古鎮搭了四個小型音樂舞臺,同時在青年旅社、酒吧安排戲劇演出、獨立影片展映。

李亞鵬也在麗江做過“試驗”。2008年,他和好友宋柯、導演張楊等人投資,把納西族愛情史詩《黑白之戰》和《魯般魯饒》改編成大型露天音樂舞劇《魯般魯饒》。舞劇原計劃在麗江長期駐演,但票房不佳,演過一年就停了。

宋婕和李亞鵬早就相識,他們聊起音樂節,覺得應該找到與生活更相關的藝術形式。李亞鵬對宋婕嘗試的分散劇場、多元演出有興趣,決定出資。

2012年4月,第一屆“COART藝術現場”開幕。此後每年4月、11月,在麗江辦兩次,演出全免費。

藝術節上多是些小眾樂隊和藝術形式。“知子羅教堂唱詩班”表演四聲部無伴奏混聲唱詩;雲南的“牧羊人樂隊”則將雷鬼、電子、搖滾和少數民族神秘舞蹈進行混搭;“實驗音樂家”梁奕源的作品涉及另類民謠、電子、噪音、民族樂、氛圍等多種類型。

“一首經典歌唱了好多年,再到這演一場,我們不太願意。”宋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譚維維來了,就讓她跟當代舞者即興合作演歌劇、跟網絡歌手MC石頭同臺演出。MC石頭以鄉土範兒的迪斯科“喊麥”在網上走紅。

藝術現場有駐地項目,邀請專業機構教小孩子拍照和畫畫。有一回,攝影師教孩子拍自己的家庭。“一張照片里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200個孩子拍的照片里就有800個束河人。”宋婕說。展覽受到當地人的歡迎——第一次,他們自己成了展覽的主角。

“COART藝術現場”最後一晚,所有藝人同臺演出。2014年秋季的這一場,打擊樂藝術家在一邊把弄各式樂器,一對戲劇演員在另一邊表演男女身體的欲望,開場20分鐘,還有不少觀眾誤以為是在彩排。

李亞鵬並不擔心。“你有沒有發現沒有人走呢?”他反問。“COART藝術現場”演過一次貝克特話劇《等待戈多》,這部他上大學時差點看睡著的話劇,在束河演出時,“人群越聚越多,大概兩三百人,沒人離開。圍觀的可能99%從來沒看過話劇。他們就是我們的目標,他們如果受到一點激發,或單純覺得有意思就可以了。”

女兒李嫣也來過。李亞鵬希望她在這接觸多樣的藝術,“生長在這麽一個家庭,我不想讓她只知道明星,讓這些取代了她對藝術的了解或認定。”

策展人呂賓也帶著“鄉村之眼”來到束河。這個計劃教一些少數民族拿起攝像機記錄家鄉。其中15部影像作品在藝術現場展映。呂賓覺得有些水土不服,“藝術節有點鬧騰,大家來看個熱鬧,不能進行特別深入的交流。”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李亞鵬在“COART藝術現場”2014年秋季活動露了六次面,每次都能引來圍觀。麗江市政府希望的是,借李亞鵬的名氣,為當地吸引更多人前來。 (COART藝術現場供圖/圖)

文藝烏托邦還是文化地產?

每屆“COART藝術現場”,投資三四百萬。明星參與都是“友情支持”。李亞鵬要求宋婕三年不考慮盈利。在宋婕看來,李亞鵬是在“實現文藝烏托邦夢想”。

在“COART藝術現場”亮相後,李亞鵬徑直走進“雪山藝術小鎮”售樓中心,對著沙盤指指點點。由李亞鵬中書控股公司投資的這個占地408畝的商業地產項目與束河古鎮一街之隔,距古鎮中心四方街步行八分鐘。售樓小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古鎮內的土地產權屬於束河當地人,鋪面只能租賃不能買賣,古鎮內一套院子的頂手費最高可以到800萬,還沒產權,而雪山藝術小鎮的商業院落可以自由買賣。

這些簇新的建築,和束河風格並不搭。李亞鵬說,他的目標就是“再造一個小鎮”,“讓人得到更開放、非本地的文化藝術感受。”

“COART藝術現場”部分演出就設在雪山藝術小鎮。商業院落和酒店公寓對外銷售,社區里的影院、藝術中心和小劇場等,由中書控股自持。影院除了院線大片,會更多放映獨立電影。社區內還設計了30個藝術家工作室,號稱“超越798”,背後對應著一個國際藝術家交換駐地計劃。李亞鵬還計劃在這里做亞洲最大的創意市集。

對麗江市政府來說,他們希望借李亞鵬的名人效應,把“COART藝術現場”辦成一個文化旅遊項目。把雪山藝術小鎮所在區域定位成“高端的休閑度假中心”。麗江五年內將興建14家五星級酒店,其中11家落戶雪山藝術小鎮周圍。

李亞鵬說,已經有五十多個房產企業前來考察,想複制這樣的地產形態。“不考慮盈利”的藝術現場舉辦期間,一位售樓小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山西買房團剛買走了一整棟樓。等整個項目落成,商家入駐,他們還會讓這里成為旅行車必停景點。

李亞鵬還構想了“布爾什維克青年營計劃”。到這個藝術社區的任何遊客都能報名,依據特長“分配工作”,為客棧、酒吧寫文案、完成墻面藝術創作,也可以街頭演出。勞動換來“COART幣”,社區內通用,可以換咖啡、電影票,或一晚住宿。

“我希望商業上能更成功,這樣,我們的文化理想會實現得更多。”李亞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