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股神還會賺 巴菲特接班人現身

2011-10-03  TCW




九月十二日,《華爾街日 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財星》(Fortune)雜誌、《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三大國際財經媒體,斗大的新聞標題上,居然同時出現韋斯勒(Ted Weschler)這個大眾全然陌生的名字。

他創立的基金十一年報酬率一二三六%

這一天前,韋斯勒只是個擁有高額財富的基金經理人,唯一特殊的事蹟,是他以匿名方式,在二○一○和二○一一年,連續兩年標下了著名的慈善活動「巴菲特 (Warren Buffett)午餐」,兩次得標價總計高達五百二十萬美元,等於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

但現在,韋斯勒擁有了眾人欽羨的新身分。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九月十二日正式發出新聞稿,指定他為巴菲特的接班人選。在高齡八十一歲的巴菲特退休之後,韋斯勒將與另外一至兩位投資經理人,共同 管理波克夏高達六百一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兆九千億元的股票投資部位。

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何其多,為何,股神選上韋斯勒?

多年協助巴菲特撰寫波克夏公司股東信,也是《財星》雜誌資深主筆的盧米斯(Carol J. Loomis)指出,假設投資人在二○○○年,也就是韋斯勒創立半島資本顧問公司(Peninsula Capital Advisor)的第一年,就投資此基金,到今年第一季,十一年來獲得的總報酬率竟高達一二三六%,也就是每投資一元,可以多拿到十二元!

而波克夏公司,在約當二○○○年到二○一○年底,整體報酬率是一五一%,雖然仍大幅打敗幾乎零報酬的美股大盤,但相較於韋斯勒一二三六%,整整八倍的驚人 報酬率,仍舊黯然失色。

這樣突出的績效,當然讓股神另眼相看。

但,韋斯勒不僅是投資績效優異,事實上,他在投資策略和個人風格上,也和巴菲特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投資的原則一旦進場平均持股逾三年

根據各基金公司每季向美國證監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申報資料,韋斯勒基金目前約十九億六千萬美元的持股總額中,只投資包括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直接電視公司(DirecTV)、 一九五三年於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老牌化學原料公司格雷斯(W. R. Grace & Co.)等九檔股票。平均在一檔股票上,就投資超過兩億美元,也就是新台幣六十億元。

不僅如此,這九檔持股中,居然有兩檔已經連續持有超過八年,其他也持有平均三到五年的時間。

在過去十年變動快速、當紅產業不斷更替的投資市場中,這樣「以靜制動」的做法,看似不合常理,但卻與巴菲特曾描述自己「近乎怠惰的按兵不動」投資風格,完 美配對。

若說,長期抱股,是股神與接班人的第一個共通處。不眷戀繁華的紐約大都市,選擇在小城裡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則是兩人第二個相同點。

巴菲特在紐約哥倫比亞商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一開始在投資名人葛拉漢(Benjamin Graham)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兩年後,年逾六十的葛拉漢決定退休,而二十六歲的巴菲特,也決定回到美國中部的家鄉奧馬哈(Omaha),開始自 己的投資事業。

在一九五○年代,選擇紐約以外的地方展開投資事業,其實是冒險舉動。連巴菲特的投資成績剛開始受到世人矚目時,《富比世》(Forbes)雜誌都以「奧馬 哈如何打敗華爾街」為標題大作文章,兩地差異可見一斑。

而韋斯勒在二十八歲時,也就是一九八九年,首次創立自己的基金投資公司。當時網際網路也不如現今發達,但韋斯勒卻選擇在距離紐約五百公里,維吉尼亞州一個 人口不到五萬人,相當於新北市中和地區八分之一人口的小城,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開始他的投資生涯。而且一住就是二十二年, 直到現在,韋斯勒的驚人績效,都是在這小城裡創造出來。

此外,巴菲特對報業經營,也有著特殊感情。他在十九歲念大學時,就在家鄉的《林肯日報》擔任小主管,管理送報生,一九六九年更買下家鄉報紙《奧馬哈太陽 報》。在巴菲特的傳記書中,就曾提及,假如巴菲特不從事投資,那最有可能從事的就是新聞工作。

而早在十年前,韋斯勒除基金操盤外,就與友人共同創辦夏洛特斯維爾的一份當地報紙,做為私人投資。除了參加每季會議,也在報社的財務議題上,給予建議。

在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兩人第二次「巴菲特午餐」約會時,巴菲特主動對韋斯勒提出到波克夏任職的邀請。股神對媒體表示,其實自己對於韋斯勒是否接受提議「並 沒有多大把握」,因「他已在自己的基金中,賺到很多錢了,你可以從他的投標金額中看出。」

但以韋斯勒在短短一週內,就接受這份邀請看來,股神的魅力,凡人的確無法擋。

【延伸閱讀】前4大持股就占逾8成 ——韋斯勒基金持股與績效

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 直接電視(DirecTV)26%報酬率比大盤高10個百分點

基礎化學原料老牌業者 格雷斯(W.R. Grace & Co.)25.1% 報酬率比大盤高3個百分點

美國第二大洗腎中心 達維塔(DaVita)19%報酬率比大盤高7個百分點

全球知名媒體巨人 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11.8%報酬率比大盤高13個百分點

其他18.1%

註1.報酬率指今年以來該股相對大盤(道瓊工業指數)表現,統計至2011年9月24日註2.其他包括微拉西斯(7.7%)、高信通訊(3.5%)、辛辛 那堤(3.4%)、WSFS金融(3.1%)、光塔(0.4%)資料來源:美國證監會網站、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8

富邦家族私人帳房現身

2012-8-27  TCW




台灣最有錢的金控家族,富邦蔡家要分家了嗎?

這則傳聞,近來在金融圈流傳,原因是,富邦集團內出現了一位比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小了快八、九歲,但卻深得今年已經高齡八十三歲的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信任的富邦家族私人大帳房。

這個人,叫作汪弘鈞,半年前被蔡萬才從高盛私人銀行部門挖角而來,出任蔡萬才的私人財務管家。

委以重任!掌管家族投資,要讓蔡家富過三代

根據《富比世》(Forbes)今年五月的台灣四十大富豪排行榜,蔡萬才以六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六十億元)身價,名列台灣第三大富豪。

《富比世》在富豪排行的評語這麼寫著,「當他的姪子仍為了國泰金的方向爭執不休時,蔡萬才和兒子Daniel(蔡明忠)及Richard(蔡明興)卻透過金控成長來建立財富。」一句「爭執不休」,點出了國內家族企業的痛。

過去,台灣的首富家族是蔡萬才的三哥國泰集團蔡萬霖。蔡萬霖當年把蔡政達、蔡宏圖和蔡鎮宇三兄弟的股權,用投資公司交叉持股的方式,牢牢綁在一起,就是希 望能做到「兄弟不分家」。沒想到,蔡萬霖去世不過六年,國泰蔡家還是分了,留下蔡宏圖肩上扛著將近七百億負債。去年底,更傳出國泰金因為股價太低,蔡宏圖 恐被斷頭催繳的消息。

一位熟悉富邦蔡家的人士透露,「蔡萬才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資產分配,連分給孫子的財產都想好了。」

只是分配財產歸分配,要如何讓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檔,甚至第三代都能在富邦家業下發展,甚至做到「分工不分家」?

汪弘鈞就是蔡萬才希望做到富邦蔡家能夠富過三代,而委以重任的關鍵角色。

手法特殊!成立家族辦公室,讓財富分而不離

汪弘鈞在美國長大,據了解是現任富邦金顧問張果軍在高盛證券工作期間,面試進高盛的台灣小留學生。年紀比張果軍小約五、六歲,等於比蔡明忠小了近九歲。過 去,蔡萬才就是高盛客戶,一直由他服務,深得蔡萬才的賞識。他因而成為掌管富邦蔡家財富的核心人物,也因此,蔡明忠、蔡明興兩兄弟更是對汪弘鈞禮遇有加。

汪弘鈞約半年前到富邦集團任職,他的工作,就是操盤以蔡萬才英文名字縮寫為名的投資公司WTT Investment(Wan-Tsai, Tsai)公司,仿效國外富豪的「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觀念,替富邦運籌家族資產和持股。

一位熟識富邦蔡家的友人解釋,未來這個辦公室,不僅僅會統一處理富邦集團手上,橫跨金融、電信、媒體的股權,更包括替蔡家處理眾多不動產和海外投資。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Rockefeller)在一八八二年設立家族辦公室。一九三四年,更設立家族信託基金,把財富牢牢鎖死在這個信託基金中,家族成員也因此被綁緊在一起,目前已傳承到第四代。

而洛克斐勒的家族辦公室,就負責眾多信託基金的投資、管理。讓家族成員們即使各自擁有一部分的「財富」,卻無法領取,這種分而不離的方法,讓家族財富持續累積。

經過超過百年的演變,這個家族辦公室甚至已經成為專業投資公司洛克斐勒金融(Rockefeller Financial),除了服務家族一百八十多位成員,更服務其他富裕家庭,旗下管理資產達三百四十億美元。

一位擁有二十五年操盤經驗的比利時籍家族辦公室經營者偉特(Francois de Visscher)就分析,家族辦公室的存在,等於是在家族事業體和家族成員間,塗上一層黏著劑,「藉著一個家族成員可以據此團結的組織結構,家族辦公室 讓家族成員們可以根據事業和財務需要來做決定,而非只是根據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說,家族辦公室等於是除了現在台灣常見的設立交叉持股的投資公司以及基金會掌握股權外,又在其上架構了一個更高的中央管理單位,建立家族成員間溝通平台,又有專業第三人進行折衝,等於是富過三代的雙重保障。

一位歐系私人銀行家指出,家族辦公室在國外是常態,但卻不是家族不分家的保證。因為,富邦蔡家能否真的富過三代,關鍵仍在蔡明忠、蔡明興兩人身上。

最大挑戰!傳言蔡明忠兄弟對分工版圖有歧見

現在的問題,就出在富邦蔡家兄弟的「分工版圖」規畫中。蔡明忠掌管富邦集團的金控核心事業,蔡明興掌管台灣大哥大、凱擘多媒體等電信、媒體事業,但這卻與蔡家兄弟兩人的個性與喜好,完全不同。

一位熟悉富邦蔡家兩兄弟的人士分析,蔡明興最主要的興趣是在投資,目前富邦人壽的投資部位,多半由他一手打理,而蔡明忠則擅長企業管理,以專注細節著稱。 蔡明興所掌管的電信、媒體事業,正是蔡明忠一手擘畫出來的轉投資事業版圖,只是由於金管會規定,金控董事長不得兼任其他事業董事長,蔡明忠最有興趣的媒體 和電信,反而名義上由蔡明興擔任董事長。

而蔡明興最有興趣的富邦建設、富邦人壽等負責投資的事業體,卻是劃在蔡明忠的富邦金控底下,也因為這個原因,富邦內部傳出兄弟兩人暗潮洶湧也越來越嚴重。

據了解,蔡萬才希望蔡家兄弟兩人分工不分家,但在分工的過程中,蔡明興現在所掌管的版圖,並非他個人最有興趣的事業體,而希望能在富邦金版圖裡,擁有更多的著墨空間與發言權,傳聞兩兄弟在檯面下角力動作不斷,才會讓富邦蔡家分家的風聲傳出金融界。

現在富邦蔡家內部,出現了汪弘鈞這個角色,及家族辦公室的安排,意味著台灣最有錢的金控家族,現在面對家族事業該如何分工與分家的現實。蔡明忠、蔡明興兩兄弟,對富邦集團事業體分工如何解決?將牽動未來富邦蔡家是否真能富過三代的關鍵。

【延伸閱讀】索羅斯也把旗下對沖基金,轉成「家族辦公室」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這個概念,對台灣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但在美國,至少存在超過三千個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超過一兆二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六兆元),是台 灣一年全體國民生產毛額的二‧五倍之多!

近年來,美國更因為法令的改變,形成了一股小型家族辦公室熱潮。美國過去法令規定,客戶人數不達十五人的小型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皆可不必 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登記。但金融海嘯後,美國的金改法案(Dodd-Frank Act)出爐,規定十五人以下的小型基金都得登記,以利管理。

因此,現在就只剩下「家族辦公室」保留可以不必登記的「神隱」地位,也造就了一波「家族辦公室」熱潮,像索羅斯(George Soros)這樣的超級富豪,因此在這一、兩年把旗下對沖基金轉型成家族辦公室。一般來說,一個單獨存在的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至少達一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三十億元),每年管理成本約一百萬美元。

【延伸閱讀】兩兄弟真能分工不分家?--富邦集團投資版圖家族投資公司WTT以蔡萬才英文名縮寫命名的投資公司,替富邦運籌家族資產和持股。董事長:蔡萬才 操盤人:汪弘鈞1》儒記投資2》道記投資

3》大富媒體4》福記投資投資→台灣大哥大+凱擘

5》道盈實業6》明東實業7》忠興開發8》紅福投資投資→富邦金控

註:財務數字來自集團合併報表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司年報、經濟部商業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1

市建局公審「頂心鋪」業主現身

2013-1-03  NM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在聖誕節送了一份「大禮」給大角咀橡樹街一個地鋪業主。他公開指該業主不肯接受收購出價,影響了附近三百個居民日後的美好生活。相關業主迅即被描繪成「釘子戶」、「貪得無厭」。居於該地鋪樓上的住戶就最憂心,事關這棟舊樓側邊早已重建,物業就如處於夾縫中,只能透過今次機會逃出生天;面對「頂心頂肺」的鋪主,傳聞四周住戶打算號召圍攻該鋪。受着千夫所指,業主無奈接受賠償方案。這名備受公審的業主,原來是行內的「螺絲大王」周啟厚,身家至少八千萬元,近日他再現身開工,不敢向記者埋怨半句。

張震遠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公開指大角咀橡樹街八十七號地鋪業主周啟厚,不肯接受市建局的重建方案,影響附近三百名居民,甚至可能因此將整個重建計劃擱置,市場嘩然。短短三日後,該業主突然又願意接受市建局方案賣鋪,張震遠風騷形容為「聖誕奇跡」。周啟厚家住紅磡黃埔花園,本刊上週四、五在其住所樓下等候。但由早上八時到下午三時,仍未見周啟厚現身。記者想上樓,管理員指:「周生吩咐落,任何人都要經佢同意先可以上樓探訪。」更甚的是記者想放下咭片都被管理員拒收。記者轉而到周啟厚經營、位於橡樹街的中泉五金鋪等待,直至收鋪仍未見到其蹤影。鋪內一名女收銀員更指:「佢出咗埠呀!」並否認周妻在鋪內工作。

螺絲大王身家千萬

周啟厚一直想避風頭,到本週一早上八時,終見他與老婆到了鋪頭附近的茶餐廳食早餐,他倆邊食邊細閱報紙。記者甫趨前表露身份及來意,他老婆即黑面,三秒後再變笑笑口道:「你食咗早餐未呀?我請你食吖!」記者問到周啟厚賣鋪前後的心情,以及是否因受壓而賣鋪,他都一一禮貌地回答:「我依家唔方便透露。」他更表示,無論賣鋪前後都心情輕鬆:「我哋唔係啲咁嘅人(意指獅子開大口的釘子戶)。」周太見狀幫口道:「你咁問我仲驚啊!」之後就急急埋單離開。街坊都異口同聲指,周啟厚夫婦一向平易近人,而且相當勤力慳儉。周啟厚是隸屬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轄下的香港螺絲業協會理事,經營中泉五金鋪已經逾二十年。該五金鋪獨沽一味批發及零售螺絲,並以多用於工業、金屬機件裝配的高強度螺絲為主;鋪面約八百呎,放滿各類型螺絲,公司在惠州亦有設廠。這些價格一個幾毫的螺絲,原來足以發大達。周啟厚在大角咀擁有多間地鋪,也有商用單位旺角華比銀行大廈及住宅屯門邁亞美海灣等收租,估計他目前手持的物業值八千多萬,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富豪。

出價每呎逾萬

他手上持有、於一○年以六百三十萬元購入的橡樹街八十七號地鋪,成為今次重建風波的關鍵。整個重建範圍,牽涉杉樹街十三至三十一號共十棟相連物業,及橡樹街八十七號一棟舊樓;而橡樹街八十七號的地鋪,正好佔該物業的兩成八業權。只要周啟厚反對收購,該部分同意收購的業權份數便不足八成,無法符合該收購計劃所規定的門檻。市場傳言,周啟厚該四百多呎地鋪,周開價二千萬,但市建局只肯出價千多萬。這時樓上的住戶,一定最着急!事關該物業一邊是樓齡二十年的單棟樓明德閣,另一邊是九層的舊樓,一併重建的機會極低,難有發展商吼中;而夾在當中的橡樹街八十七號,只有五層高,地盤極細,只有連着身後的杉樹街舊樓一併重建,才有「逃出生天」的機會。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被該物業內的業主黃太睇中。根據土地註冊處記錄,住在三樓的黃送有及妻子,在八八年以二十九萬元購入該單位,一直自住。有指黃太眼見物業日久失修,於是主動找民建聯,幫忙拉攏身後的杉樹街業主,主動向市建局提出要求重建。而市建局的出價,為每呎約七千元,另加每呎三千五百元的特惠津貼,黃太這類單位,便獲賠四百五十多萬元。故此傳聞在得知周啟厚不肯賣鋪後,附近街坊街里急得號召圍攻該鋪。到周啟厚肯賣鋪,黃太在上週五突然致電港台及接受有線電視訪問,聲言虧欠周啟厚。她聲稱自己與同座其他住宅業主,一直未有將申請重建的消息通知地鋪業主,最終令周啟厚受壓,實在是心存歉疚。不過記者上門造訪,黃太已拒絕接受訪問。

走得甩抹一把汗

本刊找到民建聯大角咀辦事處的李先生,他承認這個收購計劃前後與杉樹街業主開了三、四次會,甚至幫街坊下載申請表,派發予業主簽名,並由各法團主席集齊,由他遞交到市建局。「其間橡樹街業主黃太同我講,佢同杉樹街部分業主傾好一齊申請重建,咁我咪信佢,將橡樹街的申請連同杉樹街一併交去市建局。」市建局人士向本刊透露,「橡樹街八十七號的位置很細,未來重建亦不可能在該地段上起樓,只可以做公園等開放空間。」黃太等八十七號住宅業主「走得甩」,可謂抹一把汗。其中杉樹街二十九及三十一號的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梁廣基還坦言:「好在今次過到咋,如果唔係我真係去打嗰條友(民建聯李生)呀!」姑勿論如何,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在今次「欺凌」事件上,實在難辭其咎。一向以來,市建局出價都「鐵價不二」,小業主無權反價,只有接受與拉倒兩個選擇,絕無如今次般,市建局未曾在收購結果完結前,作出「為大局着想」的呼籲,最終將小業主擺上枱。其後市建局補鑊,並將責任推到傳媒身上,指張震遠只是回應記者提問,才「破例公開呼籲」,希望有關業主可考慮,「是否施壓,見仁見智」。市建局成立十一年,但外界對其運作仍一知半解,而自「梁粉」張震遠○七年五月上任以來,市建局便常獻新猷,時而搞舊區活化,時而推動文物保育,在一一年二月公布新修訂《市區重建策略》後,更先後推出「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協助小業主自行重建的「促進者」及今次出事的「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去年拿下啟德一塊興建一千伙中小型單位的地皮,還推出「樓換樓」計劃予舊樓小業主揀。

收87號 全棟$4千萬

注:此為橡樹街87號資料;地鋪成交文件尚未上載到土地註冊處,差餉物業估價署亦無其實用面積資料,地鋪資料屬估計。*資料來源: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來源:土地註冊處#假設一至五樓均為自住,可獲每呎約$3,500特惠津貼;地鋪則為收購價之百分之十。

配合CY政策

身兼六份公職的張震遠,對市建局甚為上心,上任六年以來,市建局共四十九次董事會會議,他僅於去年及前年因為替梁振英助選而各缺席一次,將於今年四月底屆滿的他更有傳因市建局行政總監羅義坤鐵定於二月退休,而分分鐘會破例延任多兩年。作為梁振英的忠實粉絲,又是行政會議成員的張震遠,若再於市建局留任,肯定會全力配合政府大量增加樓宇供應的措施,而地產業界對市建局近年角色轉變,及其僵化制度早有微言,「但邊個夠膽出聲,佢有政府撐腰,直接去搶私樓嘅重建市場,我哋可以點?佢仲惡過啲發展商,好似今次個所謂『鋪王』咁,身家得幾多個億呀,但市建局用三百個居民嚟大佢,呢啲咪大石責死蟹囉,邊個敢同佢鬥。」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測量師說,行家都怕得罪市建局會無生意,敢怒而不敢言。

市建局賠償點樣計?

市建局收購的物業,除會向業主發放市值收購價外,還會有不同的補助津貼,這些津貼動輒幾十至逾百萬元,計算方法相當複雜。住宅市建局會聘請七間測量師行,就物業大細、樓層、地積比率、重建後價值等各因素,為物業估價,剔除當中最高及最低者,計算出單位的收購價。而補助津貼,就是該收購價減去同區七年樓齡的物業平均價,作為資助業主搬遷的費用。以今次收購的杉樹街及橡樹街項目為例,津貼的平均呎價為約三千五百元,呎價乘各單位之實用面積,即是津貼額。自住單位可得百分百的津貼額,出租及空置單位則減半。住宅租戶可獲應課差餉租值的三倍補償,一人家庭最少可獲七萬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則由八萬元起。商鋪計法完全不同,市建局只在兩家測量師行估值中以高者為出價。自用的商鋪可獲該出價的百分之三十五作為特惠津貼;出租的業主亦可獲該出價一成作為溢價津貼。商鋪租戶的補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應課差餉租值三倍之金額,另一部分則是以營商年期、商譽等資料作評估,惟此部分的補償金額只由七萬至最高五十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62

「哪來時間被打」 明星分析師現身闢謠

2013-05-06  TWM
 
 

 

過去十多天來,外資圈傳得沸沸揚揚的一則八卦,莫過於「半導體明星分析師陸行之在街頭被打」的傳言,內容指出陸行之可能因為投資糾紛,被打後「低調就診一家小診所」,流言幾乎傳遍了整個外資法人圈,許多人都信以為真。

就在流言越傳越盛之際,陸行之終於首度露面,在本刊鏡頭前侃侃而談近期對半導體業的景氣看法;為了破除流言,一掃困擾,他甚至願意捲起袖子、提出出入境證明,來證實他絕對沒有受傷,一切都只是無聊的傳言。

陸行之在外資圈的地位早已不需多言,在整個亞太區半導體業幾乎是喊水會結凍,更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召開的法說會上,經常點名提問的明星分析師;通常只要陸行之的報告一出,所有法人、媒體記者必定爭相一讀。

尤其去年的漢微科技,上櫃前法人圈幾乎人手一份陸行之的報告,看好漢微科的基本面,如今漢微科一路攻上股王,更讓人佩服陸行之的功力。

但這一次,無來由地惹一身腥,讓陸行之整天關切電話接不停;陸行之因此拿出密密麻麻的行程表,說明自己每天從早忙到晚,「哪來時間被打?」他無奈地說,只希望傳言盡早散去,一切雨過天青。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80

空頭現身,翻看東方園林老賬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lkj3.html

   東方園林喜歡披露大訂單,以前每每披露大訂單,股價往往會漲停,我一直覺得資本市場有時是個大傻帽,不考慮這些大單完成時間是多久、是否能完成、完成的程度如何、錢能否收回,反正股價就是漲,現金流貼現玩多了吧!這不東方園林上市已經三年多了吧,回去翻翻這些大單的老賬。

項目名稱協議金額實際累計收入實際累計收款簽署日期工程期限工程狀態
株洲神農城景觀項目4.32億52,868.19萬31,621.82萬2009年12月31日兩年完工
大同文瀛湖項目12億96,360.77萬37,832萬2010年5月7日兩年完工
鞍山市城市景觀項目16億1,420.69萬 2010年5月21日 停工
衡水滏陽河項目4.46億8,788.02萬4,788.69萬2010年8月5日 完工
本溪沈溪新城項目12億10,114.71萬1979.2萬2010年9月6日 停工
淄博臨淄區景觀工程項目6.6億8,694.84萬元3600.06萬2010年12月6日  
山西寧武景觀工程項目2.075億4,145.31萬2,200萬2011年3月14日 履行完畢
海寧城市景觀項目6億002011年4月18日 規劃未批

   

   以上數據來自2012年報,只收錄了東方園林上市至2011上半年度簽的大單,到現在執行的應該也七七八八了吧,之後簽的單履行情況咋樣咱現在也無法判斷。
   看到了吧,8個大單,只有第一的收入大於簽單的金額,其他的壓根沒履行到那麼多錢,都是合同金額的零頭,還有2個停工的,1個連工都沒有開。就這些履行的收錢還收不了全款。
先施工後追債,東方園林的現金流難看得很!

單位:億元20122011201020092008
  淨利潤6.884.52.580.840.59
  經營性現金流-2.51-3.96-2.59-1.140.24
  投資性現金流-1.2-0.49-0.10.020.03
應收賬款17.312.64.891.961.14
存貨35.616.28.513.261.57
  主營收入39.3829.114.545.844.16
收入除上年存貨2.43 3.42 4.46 3.72  

    

   錢主要都堆到存貨上了,如果說施工一年的存貨下年能變成收入,那以收入除以上年存貨衡量周轉速度,可以看到也是變得越來越慢!
   這不缺錢了,短期有息負債飈到13億了,然後又宣佈了16億元的增發。
   東方園林本質在我看來和其他工程施工沒啥區別,而那些建築、工程施工給多少估值?東方園林最多因為增長空間大多給一點,而市場都給到7、8倍市淨率了,種個樹而已,有比搞摩天大樓、橋樑隧道難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010

搭載阿里TV操作系統的天貓魔盒現身,準備開始內部大規模公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155.html

從阿里最新的內部郵件顯示,由阿里推出的天貓魔盒已經準備開始內部公測,至於產品本身更多的參數信息還沒有發佈。在此之前,首款搭載阿里 TV 系統的華數彩虹 BOX 電視盒子已上市,創維也公佈旗下首批搭載阿里TV系統的智能電視。而此次天貓魔盒的公測,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一系統。

66e8f898gw1e8v691yf4zj20p90cymz7

據悉,阿里智能 TV 系統將提供智能電視平台上的網絡支付解決方案,並且向電視行業的各方免費提供。目前阿里 TV 系統目前已接入了聚划算平台。用戶可以用遙控器登陸淘寶賬號或支付寶賬號,智能手機還可直接用二維碼掃瞄,將手機裡的帳號同步登陸到電視上。接下來的網購流程與在電腦上完全一樣,選擇商品和型號,確定收貨地址,最後用支付寶完成網絡支付。

除了購物外,阿里 TV 系統還提供了水、電、煤繳費等生活服務,只要在電視上登陸支付寶,動動手指頭就能搞定。另外,阿里 TV 系統還提供了云空間存儲服務。用戶可以在電視平台上,同步聯繫人、信息、通話記錄、圖片、便簽、瀏覽器書籤等數據。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表示,「盒子只是一小塊,手機、電視、PC 都是智能生活的載體,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整合這些終端,打通電商、支付、水電煤繳費等各個與生活相關的環節,打造一個無處不在的智能生活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85

羅智先的中國新「駙馬幫」現身!

2013-09-23  TCW
  
 

 

統一企業中國控股的速食麵事業,上半年出現人民幣六千多萬元虧損,甚至有外資調降統一評等 。對此,統一企業總經理、統一中控主席羅智先卻老神在在表示:「虧錢只是數字。」為什麼他不在意?因為他更關心人才問題。

三年多前,有次他到上海開會,發現幹部們全都講台語,「就覺得奇怪,這樣跟我們在永康(編按:統一企業總公司位於台南市永康)有什麼不一樣?這樣怎麼會對中國市場有辦法?」他認為,要更貼近市場,讓幹部融入當地,甚至直接用當地人。

過去,外界總愛拿統一與康師傅相比,兩家皆為台資食品業,且產品重疊度高。而最常聽到的比較就是:「一個老闆坐鎮在大陸,一個老闆遠在台灣遙控,經營起來當然有差!」

羅智先正企圖扭轉這個局勢。雖然他一個月僅約一週待在上海,但他已建立起自己的經營團隊,靠著這群「駙馬幫」及接班團隊,替他在中國打天下。

重戰績,革除論資排輩

羅智先掌權以後,展開一連串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將過去重情面的企業文化,調整成讓數字說話、業績導向的管理模式。例如,一改過去固定的年資計薪制,現在統一不論年資,一律依職務和表現給薪。

不僅業務體系人員,甚至行政職的薪水,也視績效表現而定。所以,在中國出現年紀不到五十歲的總經理,並讓陸籍幹部掌管速食麵業務的大位,這在過去皆不曾發生。

統一在中國現有近四萬名員工,羅智先之下的第一人,就是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他在統一中國有十五年資歷,兩年前,羅拔擢他升任總經理。一位內部資深主管觀察,現年四十九歲的侯榮隆,行事作風與羅智先頗為相像。

不同於其他老統一的主管,在媒體前多半不敢多發言,侯榮隆首次公開面對台灣媒體,說話邏輯清楚、直接,也頗為敢言。例如,被問及速食麵虧損原因,侯榮隆坦言市場已是惡性競爭,明星商品老壇酸菜麵被跟風模仿,「現在所有廠家都叫老壇酸菜……老實說,我們的對手不能叫老壇,因為他根本沒有那個壇子!」

除了拔擢長居中國的台籍幹部為左右手外,羅智先也大膽進用陸幹擔任要職。如,統一中國食品事業群總經理劉新華是四川本地人,老壇酸菜麵就是在他手上從一款地方性商品,躍升為全國熱銷品。劉新華說:「不管台幹、陸幹,老闆要的是『能幹』。」

侯榮隆也說,不像台灣傳統產業用人通常都是論資排輩,現在的統一不看年資、性別、地方,一切以能力掛帥。

去台味,提拔年輕陸幹

統一中國光是在各省的銷售子公司總經理,就有一百六十多位,大陸人超過九成。事實上,統一三年前就展開大規模本土化的用人策略,如今,台籍幹部已從近三百人,降低至約八十人,讓經營更加本土化。

但這當中也經歷陣痛期,「你講的話他聽不懂,他講的話你聽不懂,」羅智先說,兩邊的思考還是有落差,尤其,以前把大陸人當成「兵」時,問題不大;變成幹部,有了發言權,更易產生摩擦。「我們的工作就是喬人事,因人的問題最大,要讓這人做得開心,私底下再曉以大義……」羅智先透露。

為了進一步培養可用人才,羅智先也在中國招募新鮮人,集訓成儲備幹部,甚至親自批閱這群儲幹的工作報告,連錯字都挑出來,還會寫下評語。

最讓羅智先印象深刻的是,他半夜十一、二點看完他們的電子工作報告,寄回給對方時,居然在五分鐘內得到回覆,「表示他們白天在外面打打殺殺,奮鬥一整天,晚上還有力氣寫報告。」這讓他意識到,用人還要年輕化,「在中國,體力很關鍵,你沒辦法在市場跑來跑去,就……(會跟不上)。」

羅智先估計,因應統一這幾年在中國加速發展,未來至少需要七百位可以獨當一面的總經理。目前公司人才庫中,已有六百位口袋名單,其中大陸人的比率也超過九成。

這些名單除來自於人資單位利用管理刻度評量外,羅智先自有獨特識人手法。如,他規定幹部每次來開會時,都帶一位旗下優秀的部屬來替該幹部報告,他會從此人的儀態、說話、報告流暢度來觀察,表現佳的就會立刻請人資留下紀錄。

現在,這六百多位人選當中,甚至已經出現八○後,可以管理一家七、八十位員工的銷售子公司。羅智先認為,真正在做事的就是三十到四十多歲這一批人,所以不如就放手讓他們去做,「至少他們闖禍了,我們還在。多看他個十年,可以更安心。」「他們越能幹,我們越好混!」他笑說。

面對中國市場,羅智先認為雖競爭激烈,但沒有飽和問題,他積極培養接班團隊,要把過去落後對手的,再追回來。

【延伸閱讀】搞複製,台灣也有人才庫

羅智先在中國培訓六百多位接班團隊,視為儲備主管的重要人才庫,三年前開始實施,「像一個籃子在那邊,需要用人時,可以從這裡抓,不用茫茫大海去找。」後來也在台灣沿用。

二○一一年開始在台啟動的儲備總經理專案,分別針對統一企業和統一超商內部,從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部級主管中遴選,並要得到該事業負責人或總經理推薦,如此過濾出百人名單。

被選上後,還有為期一年以上的培訓課程,並接受外部管顧公司做的評量測驗,這些人將來便有機會成為旗下事業體總經理。如現在的無印良品總經理梁益嘉、二十一世紀風味館總經理仲崇經,都是從該專案挑出來的人選,他們也都在去年集團的人事異動中,拿下總經理一職。(文‧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0

馬雲現身大反擊

2013-10-03  NM
 
 

 

呢頭騰訊嘅馬化騰高調接受部分傳媒訪問,話股價升到四百蚊只係一個數字,嗰頭佢老友馬雲仲未上到市,相當頭痕。阿里巴巴上市呢壇嘢,搞到一鑊粥,港交所固之然失去咗嚿千億肥豬肉,馬雲亦跌咗眼鏡,轉手啟動美國上市程序。本週日,馬雲突來港現身灣仔萬麗海景酒店,出席私人活動。小宗上前同佢傾談,佢全程笑笑口而不語。今次來港,佢有個目的,就係搵人傾吓點反擊。何解?唔服氣囉!

據接近馬雲的消息人士話,馬雲認為外間對佢提出嘅合夥人制度有誤解,強調絕非以小控大,而是想保留阿里巴巴的獨有文化,「馬雲構思嘅合夥人制度,唔係想推舉董事局內所有董事,而係想推舉九個董事中嘅四個,並非想全控董事局。其中CEO一定要由合夥人選出,維持公司文化。」現時阿里巴巴的合夥人,由二十多個老臣子組成,有啲入職前只係做過bellboy等工作,但俾馬雲提拔而上位,足見阿里巴巴獨特嘅文化咁話。馬雲仲同友人講:「幾方人爭拗嘅,根本唔到point!」呢個方案,馬雲同港交所口頭講,form都未遞,就被人猛烈攻擊;佢向美國招手,對方即時「歡迎歡迎」!估值仲高啲,一定過千億美金,點揀唔使講啦!不過馬雲仍抱一絲希望,佢對香港點都有情意結。一來方便大陸同胞買股;二來美國要求好高透明度,內地有啲嘢,始終唔方便公開啩。馬雲準備嘅反擊,包括想開一個「聽證會」,邀請李小加等人出席;兩個咁「牛」嘅人辯論,實激戰連場。

貪大紫荊夠墜手

寶哥哥之東亞破肥龍產,連帶揭露四間金融機構夾埋借咗成七千萬俾佢(其中六千萬來自東亞),條數一啲都唔細。不過,佢借落嘅錢其實遠超此數。除咗東亞、渣打、創興及新地旗下的忠誠財務,佢仲同成二十幾間金融機構借錢。只不過啲數冇上述呢四間咁大,啲人未得閒或者費事請律師去追而已。橫豎都追唔番,請律師去追,你估貪律師費平乎?啤梨張都話有檔生意呀,肥龍乜都冇,竟然又會有二十幾間機構借錢俾佢。呢個窿冇任何抵押,佢靠乜咁有把炮呢?批窿之時,啲賓架又諗緊乜呢,又?唔知純屬巧合抑或咩嘢,批咗個窿冇耐,煲呔就俾咗個大紫荊過寶哥哥啦。契媽老早已經幫寶哥哥封蛇,以級數計,唔使講爵士都馨香過大紫荊多多聲,咁蛇大衞仲要個大紫荊做乜呢?唔通世間上冇功能遞減呢一回事?唔會o架。

國慶「送大禮」

本週二《明報》網站朝早一則報導,令好多人開心咗兩粒鐘,以為阿爺十一送大禮。事緣《明報》網站八點十分發放有關三任特首出席十一升旗儀式嘅消息,文末赫然出現「特首稍後將辭職」。報導隨即喺網上瘋傳,好多人心諗:「唔通梁振英大徹大悟,想俾香港人一條生路?」《明報》網站相隔近兩小時後,即係十點零四分靜靜雞為呢則報導作出修正,將「辭職」改為「致職」,錯完再錯;兩分鐘後再發出更正啟事同道歉聲明,將「辭職」改為「致辭」,聲明形容文章早前版本「出現重大錯誤」。小宗向《明報》友好查詢,佢哋話可能係早班同事一時手民之誤,唔係要同梁振英過唔去,但有人話:「大家心聲啫,十一希望嘛!」梁振英辭職變番致辭,有人喺明報網站留言:「明報,你實在太殘忍,令香港人空歡喜一場!」

Give me a break新盤試用「新牌仔」

家陣啲新樓,喺新界大西北嘅都要過萬蚊一呎,想買家俾得心悅誠服,用料當然要有番咁上下,唔可以再攞啲豐澤牌同美的空調來奉客吧!是故近年好多樓盤都用德國牌子,例如有Miele、Gaggenau、Poggenpohl、Siemens等,貪德國啲鋼水好噃。嫌太熟口熟面,發展商最近亦好積極發掘「新嘢」,好似來自中歐斯洛文尼亞(Slovenija)的Gorenje,就好多發展商都buy,新地、恒基、嘉里、新世界都有用佢哋嘅出品,賣緊嘅元朗盤溱柏,都隨樓附送佢哋嘅抽油煙機。唔講唔知,原來呢個牌子有約六十年歷史,响歐洲係設計頒獎禮常客,德國Red Dot Design Award、Plus X Award等都見佢身影。佢哋愛玩創意,其中有aqua-clean蒸氣清潔功能嘅焗爐,可用蒸氣溶解油脂;而負離子乾衣機則可抗敏感。另外將蒸氣同焗爐二合一嘅蒸爐,遲吓亦會有新盤用到。除咗中歐貨,新盤仲有用皇室貨,有三百幾年歷史的De Dietrich,原來係首個被法國皇室認可的御用商業品牌,近年亦成為咗新盤常客,天賦海灣、現崇山、上林、壹環等都用佢。咦,連市建局有份嘅壹環都用,唔怪之得市建局俾人話華而不實啦!

金牙大狀講嘢無人駕駛減車費

港鐵司機開緊車剪指甲,有片為證,全城嘩然。片中見埋個樣,位司機仁兄被迫自首。查實個司機坐正喺車頭,有乜事,佢首當其衝,咁點解佢仲咁散漫?佢並非唔怕死,只不過由第一日起,地鐵列車已經可以不經人手全自動操作,故此啲司機至咁老定。列車不經人手全自動操作並非乜嘢新鮮事物。大家喺機場坐火車仔,幾時見過車頭有司機?先前波音公司更公布改裝F16戰鬥機,再唔使用飛機師。美國亦已有部分州開始俾無人駕駛嘅汽車通街行走。於此可見,地鐵老早就可以慳番一大筆司機人工。班尊貴的議員唔叫地鐵追上科技潮流無人駕駛,製造減價空間,反而要地鐵加強監督司機,莫非咁就叫為民發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71

庫克現身中移動營業廳 但“僅有十幾名顧客買iphone”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47

對於一家沒有盈利增長公司的股票來說,最重要的是講故事的能力,特別是對於創業初期的高科技公司,如果目前或近期沒有收入,那麽唯一重要的是有增長潛力。不幸的是成熟期的公司也不得不玩同樣的把戲,比如蘋果公司,他們失去了創新天才喬布斯,公司的收入開始下滑,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轉入講故事模式。近期,蘋果與中國移動簽約合作之後,可以將帶給蘋果手機7.5億用戶市場,人們由此想象,蘋果的收入會劇增。 雖然蘋果開啟故事模式之後,股價開始快速上漲,市場普遍預期與中國移動簽約合作之後,中國移動擁有7.5億用戶能夠使得蘋果的在華銷售量大漲。蘋果公司也一直希望與中國移動簽訂這項等待已久的協議,以便扭轉其在中國的命運,中國移動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運營商。然而首日銷售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與過去蘋果產品在中國和其他國家開賣時人們沿街排長隊的盛況不同,這次只有十幾個消費者來到北京一家新開張的商店買iPhone,盡管有一位特殊的客人、蘋果的首席執行官蒂莫西·庫克(Timothy D. Cook)來到了現場。紐約時報的記者表示,在他停留在店內的大約一個多小時時間里,除了那十位特邀用戶外,只出現了十幾位iPhone的購買者。幾乎不用排隊,更無須預約,立等可取。 蘋果現已落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市場主導者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後面,也面臨中國廉價手機的激烈競爭。蘋果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了個位數。 市場研究公司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常務董事雷小山 (Shaun Rein)說,“蘋果過去曾是所有中國富人和中產階級消費者的必備、或渴望得到的品牌。但是在過去一年中,蘋果的品牌地位一直在下降。”雷小山是《廉價中國的終結》一書的作者。 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在定價上並沒有像一些分析人士預期的那樣聲勢浩大。中國移動出售的沒有補貼、無鎖的iPhone 5S的價格是5288元人民幣,與蘋果在其中國專賣店里的售價相同。中國移動的用戶可以免費得到手機,但需要簽訂一個為期兩年的合同,每月需支付588元人民幣。 現在,除了與蘋果簽訂協議之外,中國移動與其他兩家競爭對手相比還有另一大優勢:它擁有所謂4G技術的高速新網。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仍依賴速度較慢的上一代技術。但是這對蘋果來說喜憂參半,因為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移動的一部分iPhone手機銷售將來自那些從中國聯通或中國電信轉過來的客戶。這樣一來,與中國移動合作所能帶來的利益可能被誇大了。 蘋果公司發言人Carolyn Wu說,公司不打算公布第一天的銷售數據。之前,中國移動曾宣布,達成協議以來,通過其網絡預購手機的訂單有100多萬。但是,Wedge Partners的張軍說,這種在線預訂一般只有三分之一成為真正的購買,這也就是說,移動版蘋果的首發日銷售量預計在40萬部左右。 張軍說,總的來看,包括考慮到從競爭對手網絡中轉過來的客戶這一因素,他預計協議將讓蘋果每月300萬部的基礎上多售出100多萬部手機,。 這樣的銷量在有著十億手機用戶的中國不算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52

比特幣之父現身 手中或有4億美元虛擬資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696

2009年,一位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設計出了一種數字貨幣,即比特幣,風風火火的比特幣市場起了又落,而其創始人“中本聰”的身份一直都是個謎,直到昨天其真實身份可能已被發現。 美國自由撰稿人莉亞·麥格拉斯·古德曼(Leah McGrath Goodman)周四在《新聞周刊》(Newsweek)網站發表文章稱,她已經找到了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並與他進行了面談。據稱,該人隱居在洛杉磯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山腳下的一座房子里。 然而,這名日裔美國人周四否認他與比特幣有任何關系。中本聰對記者說,“我已經跟比特幣沒關系了,我也不能再討論比特幣的事情。其他人在掌管比特幣,我已不再與它有任何瓜葛了。”   中本聰本人在互聯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尤其是近幾年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因此其身世也變成了一個迷。與外界揣測其可能是個虛構的名字不同,“中本聰”是個真實的名字,他是一名64歲的日裔美國人,他喜歡收集火車模型,曾供職大企業和美國軍方,從事機密工作。 在過去的40年中,中本聰從不在生活中用他的真名。根據美國洛杉磯地方法院1973年的檔案,在他23歲從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畢業時,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多利安·普倫蒂斯·中本聰(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從那時起,他不再使用“聰”這個名字,而用多利安·中本S(Dorian S. Nakamoto)作為簽名。 中本聰的家人將他描述為一個極端聰明、情緒化、很看重個人隱私的男人。他沈默寡言,習慣於打電話時擋住屏幕,發郵件時匿去名字,一輩子癡迷於兩件事:錢和秘密——這恰好也是最能描述比特幣的兩個詞語。 作為武士的後裔,中本聰出生於1949年7月的日本別府,母親詮子是個佛教徒,把他辛苦拉扯大,過得很貧窮。1959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並帶著三個兒子移民到加州。現在已經93歲的她和中本聰一起住在Temple City。他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曾有過兩次婚姻,前後總共有六個孩子,目前他是單身。他現在開的是一輛銀色豐田Corolla CE汽車。 古德曼在報道中稱,通過創造這種虛擬貨幣,中本聰已經積累了龐大的數字財富,其價值為4億美元左右。但中本聰的家人表示不清楚有這筆錢的存在,也從未碰過這筆錢。 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首席科學家Gavin Andresen表示,中本聰可能因為害怕因拋售比特幣而暴露身份才一直沒有動作。 近幾周,隨著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Gox和比特幣銀行Flexcoin的相繼關閉,比特幣已處於風口浪尖。Mt.Gox的破產嚴重動搖了用戶對比特幣的信心。此前,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這種貨幣有利於減少全球金融交易中的障礙。而反對者認為,這種加密貨幣風險很大且缺乏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