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連日留守,晚生體力不支,身心皆疲,現在小休一會,順道動一動筆桿做一些簡單的文宣工作,也順道幫自己的觀察留一個底。每一個subtopic都可以另花千字再文,尤其說到中共的金融統戰理論,更是晚生專長,只可惜人力有時而窮,詳細的推論我暫時力不從心,只能把這些雜亂想法當成一個註腳,也由於晚生是金融人,希望給金融界一點反思空間。
跟金融人上一堂簡單的政治課
晚生有一班做金融朋友,當中不乏高層,今次都站了出來。有身體力行留守,也有簡單說句難得的人話。金融的屬性是拜金、資本至上,運動令不少從業員覺醒,我很欣然,但遺憾的是,我相信當中只是一小群。晚生耳中還是聽到「學生被操控」、「外國勢力界入」等論述。這些論述既無恥也無的放矢,是犬儒的麥卡錫主義論調,也是偽中立和無理失實。現在金融界的高層都是出生於baby boom後期,又或乘著當代經濟起飛的浪頭,缺乏政治覺悟、公民權利的自覺。孔曰:「老而不死是為賊也」,當中「老而不」的當代新譯就是譴責這班死而不僵,自以為看通一切的既得利益中產階級。胡適之也說:「凡在變態的社會與國家內,政治太腐敗,而無代表民意機關存在;那末,幹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這是年青人和老年人、覺醒的人和裝睡的人之間的分道揚鑣。金融是organic的機器運作,當中精密仔細。如果受過高等教育的從業員能將操作金融的mindset結合一點基礎政治理論,那已經足夠看通社會和荒謬政府布局有餘,所以不要再坐井觀天,吸收已被統戰的傳媒和五毛的虛假資訊。借好友梅偉琛所提的數據和分析來說:
「臺灣的反服貿學生佔領立法院長達23日期間(3月18日至4月10日),臺灣股市(臺灣加權指數)不跌反升,由首天的8732點起,之後幾乎有升無跌,到運動最後一日企上8948點,累升近3%(反而在學生撤出翌日,臺股跌了40點)。
2010年曼谷紅衫軍示威,由3月12日開始集會,直到5月19日軍警清場,為期達69天,造成逾80人死亡,期間包括政府部門、警署及銀行都被佔領或縱火,絕對癱瘓了曼谷的政治及經濟運作。但跟臺灣反服貿事件一樣,期內泰國股市不跌反升約5%。
2011年英國黑莓花大騷亂,主要於8月5日至15日在倫敦等大城市發生,11天期間有5人死亡,是英國逾20年來最嚴重的騷亂。事件並衍生謀殺及搶掠商店和銀行櫃員機等罪行,不少公司暫停營業,倫敦地鐵及全國鐵路亦局部停駛。對英國整體經濟雖談不上癱瘓,但影響難免,期內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近5%,跑輸MSCI全球股市指數近6個百分點,反映了投資市場的憂慮。
上述三宗事件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自事件起計一年之後(臺灣反服貿事件至今未夠一年,截至上周五),股市「埋單計數」均為呈向上,升幅介乎4%至43%,似乎顯示這些事件帶來的「癱瘓」雖不算短暫,中線而言對股市影響有限。」
抗爭基礎和組織者退場
坦言,由始至終我對佔中三子、十死士、支持運動民主買辦代理都不信任,本土派有對應的論述,我基本同意,所以不補充。文人起義,三年未成。由文人、士階層主導的中國式起義活動一直不敢看得太正面,而的確由戴教授提出佔中agenda之後,就是無聊無極限的商討,並無實際行動,這是frustrating的。我受過經濟學的學術訓練,但不會好像香港的賊廝經濟學者般膚淺,只看佔中如何破壞經濟利益。以我粗淺的歷史知識,凡有大型抗爭,除了有政治原因,當中必有若幹的經濟誘因。法國大革命的經濟誘因是旱災失收,路易十四掃金如土;六四的則是價格雙軌做成資源不均,貪汙過盛。今次的罷課政改運動卻沒有明顯的經濟誘因,香港失業率達全民就業水平,金融地產活動平穩,就算有資源不均,但也未上升到成為運動其中一個議題。因此運動是全賴道德力量維持和公民覺醒。
運動遍地開花,市民自發遊擊是全賴組織者的退場,包括學民、學聯、政治代理。學民因假訊息,誤以為28號晚上會有槍械式清場,而勸喻市民撒退和自行退場是一大成功關鍵。結果證實,學生組織錯判形勢,不怕死和憤怒的市民不怕警方鎮壓,走上街頭,形成unconstrained的,以市民主導的運動,當晚沒有政黨敢界入騎劫。民主派的政治資本不是來自蛇齋餅等經濟小恩惠,而是來自搶佔道德高地,所以他們永遠不敢把社會運動亂升級或進一步激進。他們第一怕的是因激進而押註太大做成反饋,這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投機,大家會輕手小註玩「即日鮮」、卻不敢做較「長線」的投資。第二怕,是怕別人的道德高地搶得比他們高和多,這是源於道德感本是conceptual和public goods的本質。現在道德高地在市民手中,必須嚴防這些自以為是的政治代理圖奪運動話語權。同時,也由於缺乏主體,以往警賊「擒賊先擒王」的做法失效,唯有要怕的是敵方滲透,趁機製造混亂以圖抹黑活動,以及「嘉年華」化的結集令民氣鬆懈。
宏觀的北京、香港建制形勢
自習近平上場,整個中共內部形勢大變,打著打貪旗號肅清內敵,目前江系頭目的內部混亂,北京的治局形勢不下於香港。香港沒有軍權,我們要渾水摸魚拿利益和改善政制,只能透過中共自身權鬥下乘虛而入。由於示威和平,警察錯誤部署(包括不公平對待學運領袖和過早使用武力),西方大報傳媒也趁中國國際形勢麻麻時搶先頭版報導,各地港人聲緩不斷,所以北京投鼠忌器、同時也自顧不瑕,只好壯士斷臂,讓港共、梁振英政府自行拆彈。例證是,梁振英近幾次講話,都不停強調沒有要求解放軍介入,以圖為北京護航。同時,羅範為求自保,把責任推了去警察手上,這也反映梁班子自身的斷裂矛盾,所以梁只好平警憤,不停褒獎警力。這時,土共左派、公務員系統也知進退,沒人敢出聲幫口,也袖手看梁死活。只剩下張融、葉劉等爛頭卒投誠,就算是張融,之前那種囂張口吻也不見了。
說少少經濟統戰,回歸十數年,也勉強多謝地產霸權,北京在香港的經濟統戰才沒有相像中快,還在萌芽階段。由兩年前開始,內房龍頭不停買殼、萬科B轉H、中海外投中港人港地,我相信地產的統戰大約開始了兩年;至於金融方面,我相信港交所已受控,近期的券商殼股也賣了不少給紅色資本。至於華潤一直是香港最大型的紅色綜合企業,但卻因宋林大受打擊,就算和黃退場,讓空間給中信集團落戶,也只是統戰的早期部署。由於紅色資本在香港尚算脆弱,港府只能見步行步。
這種權力真空對運動非常正面。
警權的契約論和後續部署
先假設一個簡單、原始的社會、族群構成。這個狀態下,民眾有最簡單的私產意識,但私產的保障卻是來自自身的,源生於自私的天性。然而,這個狀態是發展不了經濟,因為會出現資源爭奪,包括武力搶奪和保護資產,形成內耗。基於這個狀態下,就衍生出保護「市民生命財產」的機構,或警權力,以減低社會運作的交易費用。簡單社會契約下,市民放棄「自身保護資產」的自然權利授予警察可以「使用武力保護大眾生命財產」的合法權力。同時,這種契約的訂立也讓市民釋放應有勞動力和經濟能力,市民經濟活動的得益則用來支付警察的勞動力。由警察對群眾使用武力開始,包括催淚氣體和暴力對待,這已經破壞市民和警察間的契約,這結果是catastrophic,因為警民不信任是變相鼓勵市民重奪原生的自然權利。市民的經濟發展權和警察的武力權也是不對等的,後者是具侵略性,而且警察的訓練是機器操作式,講求絕對服從,民主的界外效應就是reinforce警民間的契約和約束過份武力使用。
正如我上面所提的論據,另加建制的羅範當面摑了警察一把,林鄭被動的官腔支持,其他建制派都噤聲,支持警察只剩下人氣極劣的梁振英和葉劉,警察內部應該出現小混亂,至少前線的警務人員開始對自己的角色感到矛盾。這種內部混亂對運動是有利,甚至有軟化的跡象。警察退兵保存實力、又主動提談判。有報導指有汽車直接衝進旺角街頭,警察的反應是暖昧的,因為他主動追蹤車主,而控告的罪名卻是「危險駕駛」,這說明了一點道理,大家可以參透。另外,市民的遊擊戰術、戰略性佔領旺角等半住半商地區也令警察不敢輕舉妄動,將暴力升級。
黑勢力和抗爭新形勢
對於黑幫勢力一說,我不全然悲觀。事實上,由清朝反政治組織延至本地三合會組織是香港最成熟、最有經驗對付警察的組織和武裝力量,而且有強的動員能力。在香港股票市場,搵食的黑勢力哪裡少了,見識他們的組織、策劃能力,在細價股中呼風喚雨就不會看輕他們。我相信,梁班子割裂政商界對他們搵食也有影響。這班頭兒雖說不上會主動幫手,但至少不會下令禁止手下幫手搞事,我相信他們現在也是觀望態度,因此雖要和他們保持距離,但不必以敵我矛盾去對待這群人。這群人集結在旺角,當中環、金鐘地區尚在用人力、人頭做佔領,他們已經懂得在各十字路口等戰略要點用車子,部署快、狠、準。
這幾日無疑是香港的抗爭歷史是重要一頁,這不是六十年代左派暴動,沒有商戶破窗、汽車著火、更沒林彬慘案和炸彈攻擊,因此無知的人不要再信胡言,以兩事相比。事實上,這種和平、勇武表現是西方國家所驚訝讚嘆。第一次聽見有催淚彈很怕,如做愛一樣,試過就體驗到不怎麼樣。也有別於以前的行動,這一些長時間、佔馬路、戰略性進退、遊擊布防、民眾接力、物資補給的部署都是寶貴的經驗,下次社運必會用得著。
渾水
今次,小弟想借一隻我贏8倍的股票做例分析一種莊家操作。同時,也為這個特例做分析留底,順道當作自己的炒股手劄,方便日後重溫。
這隻股票是時尚環球(8309),我現在已經沽到一股不剩。此股貨源極疏落,花了我一星期的時間去沽貨,價錢大約在$2.8-$2.9。由於我滿足這個升幅,同時也質疑幕後人的實力,怕他自己會無故炒爆被斬孖展,所以我沽清了。也如我前文所説,我在struggle另一隻股票嘛,只好轉倉。這隻股票的未來走勢也和我不相幹,現價是否值博我也説不盡,看倌自行決定。
先講述這隻股票升的遠因。這隻股票質地不錯,我判斷是屬於種殻類的股票,它的業務簡單,做時裝的,業務集中在他國,客源也集中,大家心裡有數。除此之外,一種殻應有的特質它都有,包括市值(未爆升前)相對創業板殼價有折讓。保薦人也是身經百戰,所以我keep an eye。全配售上市,第一日成交不多,反映貨未大幅散走,再查看披露易就知。股價在第一日後開始橫行,而我就在半年後慢慢收集。
不過今次我想講一個左手交右手的財技。
我一直留意股票的持倉變化,在今年6月9之前,小變是有,但大變則沒有,而且由上市到6月9前都無大新聞大動作,反映幕後人士還未做野。
先看6月8的持倉:
再看6月9的持倉:
這一日,金英證券的持貨大幅上升,同時金利豐證券的持貨有幅減少,有理由相信批貨是由金利豐轉去金英,轉換的數額都幾大,近2千萬股。
由於股份的成交在大升8倍前,一直不算多。再計埋T+2結算和假期因素後,我相信批貨是在6月5日在市場做交收。由於持倉變化近2千萬股,這日的單日成交也有約2千萬股,所以估計這手貨是市場直接交收。我估計這批貨轉手是負責炒起股價,在6月5日後,股價果然馬上就炒到飛天。事後回看,炒起和6月5日這一日的交易有一點關係,再看看6月5日前數日,成交開始多,也有大陽燭,不排除是有春江鴨收到風提早買入。
這類操作其實應該隱秘地進行,為什麼要在市場交收,讓我這些觀察力較強的人捉到路呢?事實上,如果幕後是以實物交收轉名,基本上也較難發現,這才是正路。用市場交收的好處是較快,實物轉名很費時,所以我估計幕後人想速戰速決,這也是我見價巖就走,不再長hold的理由。呢排好多細價股容易炒爆自己個孖展倉,令股價人踩人咁大跌,每持貨多一刻就要承擔多一刻這類風險,所以見好就收,才是王道。
渾水
天合化工(1619)被Anonymous Analytics 指做假數。我真是哈哈笑了出來。在香港上市的民企、國企做假數難道少了嗎?內地稅多、複雜、又好多政治風險,唔做數,真係唔知點上市?只差在做得多定少。而且,香港股市又好玩,對不?
基本上,做假數的股份我不抗拒,甚至渾水本身個倉都有一堆懷疑做假數的股份。假馬比真馬易賭,這是真理。而且,殼價高企,有好多公司都扭盡六壬、或合法或非法地谷靚盤數,以達到啤殼上市的目的。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期很多公司一上市,炒高了但馬上出盈警。港交所也吹佢唔脹,一上到市就是過左海,便是神仙;你要將神仙再打落凡間,難矣。
我睇假數有幾個法門,有機會再多說。不過,我想評論一下那些公司被踢爆做假數後的做法。如果好像中國家居(692)那隻無實業的「假」,第一步當然是要做靚個舖面,擺返啲傢俬等等。第二,就是管理層邀傳媒解話。第三,就是增持了,這也是一貫常用的做法。
增持的目的在於穩定「股民」心,以示管理層的決心,所以增持的數量也是舉足輕重的。然而,有一招可以留意,就是管理層是可以利用「公司錢」去收回增持的成本。
也抽離少少看看整隻股票的基本佈局,上市前向股東派付特別股息合共人民幣810,000,000元。上市後,成為公司股東的投資者並不享有該等股息。另外,公司也有現金及銀行結餘人民幣22.7億。董事曾經分別以$1.417買入165,000,000股和$1.6941買入62,620,000股,成本共339,889,542元。大股東持貨72.12%。這隻股票上市時市值大,也找一些正路的ibanks做保薦上市,而不是一些比較「賊」的證券行。我推算這股票的橋段是想做基金股,引入大型的投資者、私人銀行客、大基金等等;如果客觀環境許可,當然想做埋指數股(不只恒指)。
本質上,公司上市前派了一次息給股東,董事再用這筆錢增持,這和用公司錢回購沒分別。但在公眾觀感上,董事可以給予人感覺是用「自己錢」去增持,有穩定股民信心的用途。而且,公司尚有很多現金,可以有「後著」,因為是基金股,所以要穩定派息才能引基金下海;再者,「行動一致人士」又持有七成貨,派息本質上大部分都是派比自己,再用這些錢去增持,是另類的左右互換。咦,大劉最近派息又好似係大同小異喎。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除了全民媒體外,渾水在另一個實體報章媒體寫過天合化工的一些巧妙操作和套路,我已經刻意在實體報紙寫得隱晦一點,在網媒才寫得明顯一些,詳情請看《做假數後的門面補救》。結果,還是栽了,天合化工公關有微言,投訴了我。這件事麻煩了全民博客和對我有知遇之恩的白戶則道兄,白戶兄幫我擋了不少刀,為此我要向白戶兄道個靚歉以及多個靚謝,這一餐飯我欠了你的。
這說明了一點,就是我可能看對了一些佈局。從此,我開始明白一些潛規則,就是在公開評臺寫股票,最好讚,好過彈。因此,語不驚人死不休和經常得罪人的渾水今次要「盛讚」天化合工這隻股票,幫它說幾句「好」話,作為自己的救贖。
看這隻股票的布局,一定要知道現金是怎樣運用的,所以我只好不厭其煩再quote一次:
上市前向股東派付特別股息合共人民幣810,000,000元。上市後,成為公司股東的投資者並不享有該等股息。另外,公司也有現金及銀行結餘人民幣22.7億。董事曾經分別以$1.417買入165,000,000股和$1.6941買入62,620,000股,成本共339,889,542元。大股東持貨72.12%。這隻股票上市時市值大,也找一些正路的ibanks做保薦上市,而不是一些比較「賊」的證券行。我推算這股票的橋段是想做基金股,引入大型的投資者、私人銀行客、大基金等等;如果客觀環境許可,當然想做埋指數股(不只恒指)。
就由13/10的通告開始講起,董事又繼續回購股份,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一種公關做法,穩定股民心,做法比在暗角拳打腳踢來得「光明磊落」,非常值得一「讚」。公司14/10又做了少少澄清。由於這不是我有興趣投資的股票,我沒有細看它的假數具體指控和回應,我是看這隻股票大局的,出來澄清自然這又是公關東西啦。直到15/10公司又出了另一個通告: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已於 2014 年 1 0 月 1 5 日批準於未來六個月期間,在公開市場以「場內股份回購」方法,回購最多價值 150 百萬美元(相當於港幣 1 , 1 6 3 百萬元)之本公司股份(「股份」)(「股份回購計劃」)。根據 2014 年 5 月 2 2 日本公司唯一股東的書面決議案,董事會已獲一般無條件授權,授予回購不超過緊隨本公司 2014年 6 月 9 日招股說明書所定義的全球發售完成的已發行股本 1 0 %的股份。按 2014 年 1 0 月 1 5 日股份收市價每股港幣 1.4 元計算,股份回購計劃將讓本公司可回購約 3.25%之現有已發行股本,或佔非本公司控股股東持有之全部股份約 9.17%。被回購的股份將在回購後註銷。
我說過,天合是有非常多的現金,如果董事回購到彈盡糧絕,可以考慮「派息」補水,一舉數得。不過,今次公司卻用回購這一招,非常值得看一看管理層高明的地方。Regular的派息是有時限性,公布業績一次才可以用。如果派特別息又要巧立名目,而且一上市就派特別息自然令人覺得有暗渡陳倉之嫌,因此作風尚算、相對「正派」。而且,也看得出公司大股東等人也買到乾塘,等不及「收息」,只好回購頂一頂。
至於回購其實有好多限制,例如不可超過已發行股本10%等。而且大股東行動一致人等都持有超過70%,回購太多,再計及註銷股份,那就可能超過75%的大限。所以,這救不了多少,如果股價再跌,公司就黔驢技窮了。
至於什麼不會用內部資金去回購,那自然又是高超公關技巧,不想公眾認為公司會用現金炒股擡價,而不是做實業,這個做法「當然是公司對股票非常有信心」的表現啦。呢一招非常高明架,小弟心悅誠服架,仲唔比like?
剛剛上星期六,我應邀出席了一個股票分享會。我甚不喜出席公開場合,一來我只愛寫字,不喜歡露面;二來不想害人,股票要的知識面很廣,我總不能裝托大;三來我自大,確信自己有料,有料就賺街外錢,不必圍內多作分享。不過朋友之義,盛情難卻,人數90多個,不算多,人多我反而不自然。
由於我現在投身研究股票的時間比較多,也喜歡觸類旁通多讀不同類型的書,當時在分享會中我用了Tipping Point的理論去解釋爆升股的其中一種套路。由於我比較擅長殼股、財技股,所以今次的推理就從這類股作入手,不談其他有實業的基金股、指數股。
Tipping Point是一本marketing類的書。我是念社會科學出身,社會科學的推論是建基於Karl Popper的科學否定論,對假說、推論的validity有特定的要求。我是有點看不起marketing這學科對世事的解釋力和預測力,所以我沒有在這學問做太深入的研究。不過這本書是寫得幾深入淺出,過往我也借用了其理論去解釋佔領運動的爆炸性。
這個理論分三部分:The Law of the few, The stickiness factor和The Power of Context。而在The Law of the few入面提到一個大趨勢中,有三類舉足輕重的角色,分別是Connector, Mavens和Salesman。
The Law of the few中的Mavens可以理解為股市的幕後人、莊家團隊,他們是掌握最多資訊,最清楚股票、公司本身的人,所以可以運用不同財技去「做起」一隻股票。Salesman可以理解是財演、分析員、收到風的人、或者在這隻股票贏過錢的人。因為贏過錢,所以才會容易推介比其他人。Connector就是魚,就是街客,是整個局中負責提供流動性的角色,有適量流動性才有機會炒起隻股票。這三個角色不是mutually exclusive,這裡說的只是一個理論雛型。
The stickiness factor就是所講的股票質地,可能係夠乾身、市值相對殼價有拆讓、實力強大的莊家、厲害業務;又或者是一個升得好靚的pattern。股票這東西的經驗觀察是:股價越升,投機性需求越大,也越容易引人入局。
The Power of Context就是我之前《捕捉下一條魚》文中講的理念,一筆超強勁的資金、也可以是一個大牛市或一個宏觀好勁的消息如滬港通等。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雛型。一個局或一條橋段是比這個雛型更精密、更複雜,但這不失為一個簡單易明的入門方法。因此,我平時的功課就是研究過往一些股票的手法,這才是學習的正確態度。
講座後有朋友問我:就算找出這類股票?如何定止賺?唉!這真是千古最Generic、最直接也最難答的問題。這是講實戰講經驗的技巧也講個別股票的布局,很難一概而論。
不同派別的投資者自有不同的出入trading rule,可能是RSI, MACD等技術指標超過某個數就止賺。按我這派的玩法,這些rules是很大情況不適用的,因為我們玩的股票「人為」因素大,也沒足夠流通量。名家前輩教我的方法是分段走,越升就慢慢退場,這個做法安全但我沒有用過。我是會看盤路走,所以我走貨是可以走一個星期的。當然,也有一些so called的財技因素去定止賺,就好像139的那一份通告,宣布用錢買279某個數量的股份。宏觀來看,139這隻股票當時已經易了手,279是前殼主的其中一隻殼。因此,那一份通告很可能是交收殼價的對數方式,對完數後,那隻股票的故事自然就終結了。如果我當時有持貨,看到這個通告當然走為上著,看透這招就足以賺盡不錯的升幅同時避免之後那個瘋狂跌幅。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近期寫太多政治,今次真的要寫一寫老本行。事關31/10,亦即十月最後的一個交易日,千年妖股漢傳媒(491) 復牌單日爆升近1倍,事關謝霆峰將旗下的後期製作公司借殼上市,而男神謝霆峰和英皇單一賺錢以數億計。
先講一講這間叫漢傳媒的上市公司,可謂千年妖股,近十年來轉手多次。我印象中,這間公司曾是殼王陳國強,即現在CCTVB大股東的殼,也好像轉手過給覃輝,也就是著名文化商人。好像英超伯明翰班主楊家誠,也曾玩過這隻股票。這隻股票集資抽水紀錄極多,差不多年年蝕錢,但又常常被舞高弄低,在散戶眼中這絕不是善男信女。
這條「借殼橋」非常厲害,玉成其事的是英皇證券。英皇和謝霆峰的藝人關係,眾所週知的。謝男神近年的藝人形象非常正面,也有個性,由當年叛逆青年被塑造成年輕企業家,不單TVB《最佳男主角》有介紹這位企業家,連科大商學院也曾邀其作嘉賓,分享其管治哲學。就算婚姻離異也不能傷害其正面形象。
整個借殼上市劇本到底怎樣操作呢?先從上年十月的配股講起。
上年十月,漢傳媒公布根據一般性授權配售股份,配售價0.061,折讓近17%,而配售的股票佔已發行股本19.99%,配售多於六名人士。肥水不流別人田,配售代理當然是英皇證券,賺埋你班ibank服務費。講一講小小巧妙操作,根據一般性授權,公司一年最盡可以印不多於20%以及折讓不多於20%的股票。今次的配售無論配售價還是股票數量都逼近20%的上限,明顯是以「最平的價錢印最多的股票」。至於為什麼要配售給多於6名人士,因為如果少於6個人,公司就需要披露這些接貨者的個人資料,每一個都要。這是為了方便隱密操作,找人代為持股,你懂的。
(參考: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1015/LTN20131015685_C.pdf)
結果大股東馬浩文博士的股權就平白地被攤薄了。
劇本的第二步來了。公司公布資本重組和供股,不過一直延遲,但最終也完成任務。漢傳媒宣布股份10合1、按1供9大比例供股,每股供0.228元,也改每手股數單位,由4000變20000;馬浩文博士沒有掏腰包參與供股計劃,供股完成後,其持股量由15.79%大幅下降至1.58%。今次的供股,公司印左9倍的股票,「洗了一次太平地」。身為大股東的馬浩文博士的持股今次被大幅攤薄,正式退場,鋪路比新主謝男神進場。當然,肥水繼續不流別人田,整單deal是由英皇搞的。
也解釋一下一些技術terms。10合1的做法和改每手股數單位是製造碎股的方式,散戶買股的數量通常不多又或揍不夠最小公倍數,所以合股後,1手或數手的股票就為淪為碎股,非常難賣出去,做牆紙倒是一流。
(參考: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103/LTN201401031505_C.pdf)
這次的供股結果就是整個操作的巧妙之處。
(參考: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604/LTN201406041381_C.pdf)
我們不計暗手操作,只計正手。由於今次供股不足額,只有71.99%參與,意味剩下的股票由英皇全面包銷,成本股0.228。以31/10的0.75收市價計算,不計暗手,英皇正手帳面賺了(0.75-0.228)x376733233 = 1.97億。而公司現在市值只有3.12億,這種空手入白刃可謂非常厲害。
之後公司的操作就比較簡單。找了一個叫Direk Lim這種藏頭露尾的隱形人做主席,這些人事變動很易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已。之後公司也變現了從事藝人管理、音樂製作子公司,由於公司營運虧損,只變現119萬,這可以理解為易手前的「洗殼動作」,也可以理解為對手的做deal功夫。
最後,就是謝霆峰的註資了。
(參考: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1030/LTN20141030962_C.pdf)
基本上,謝男神註資的公司是Lucrative Skill,而不是「PO朝霆」。按公告所講,呢間叫Lucrative Skill的公司就年年都蝕到僕街的。但查網上資料,就發現謝男神曾豪言公司年淨賺1億,似乎有所出入。所以技術上,今次謝男神和英皇一班人是透過註入一間蝕錢的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炒作賺錢。Wow! 果真是傑出年青企業家,點石成金呢!
至於這單註資deal也有一個奇怪地方,漢傳媒總資產約五億多元,其中四億元為現金及銀行結存,負債則只有四千五百萬元,是一間淨現金公司。公司坐擁大量現金,今次收購卻完全不用現金,只透過印股票去做買賣。這樣的做法,把原本已經貨源歸邊的股票再更加貨源歸邊,咁貨源歸邊做咩?炒股票啦當然!唔通炸咩!而這些現金,可以怎處理?用人工派比員工又得,派息派盡去又得,燒在業務上又得,總之有方法處理掉的。
再看看中央結算系統上的持股,就會發現這股真是「星光熠熠」。
這頭幾間的證券商全部都是炒作細價股,專做細價股刁、融資操作的證券商。中南證券和民豐證券的莊先生更是股壇最狠、David Webb最愛譴責攻擊的莊家。不用多說,大家明白的。
我是一個初入門的股票炒家,而且是一個幾失敗和懶惰的炒家。
一來,我雜務很多,投放入股票的時間雖比一般散戶多,但在炒家的標準來說是絕不合格。比方說,我幾關心社會運動,不論佔領運動還是上星期六的同誌平權運動,我都有在場。參與這些運動用的時間多,相對我的波士梅董,他在閒日都會做股票研究,非常努力,我真是自慚形穢。我又喜歡看很多書、報紙、Youtube片、電影,實在有點像天龍八部的蘇星河。
其次,是我管理資金的技巧,我經常犯上的錯誤是不夠cash,每一個月交信用卡數和電話費都令我大感頭痛。我的組合又過份保守,好多時都令我回報偏低,這都是我要進步的地方。
因此,我的炒股模式是以團隊形式運作分工,而我當然是團隊中最廢的那個。如果以我一個去炒,早就掛了。其中一位和我合作無間的師兄「摸魚」,股票知識和經驗都比我豐富,我們都喜歡討論一下投資者的常見毛病,其中一個就是太偏執自己的想法。
我們這一派炒股票的人,都喜歡去看股票的宏觀操作和大局。這一個思考方式用來應用在市值細的股份會比較奏效,一來市值細的股票,人為因素較大,系統性風險比較少。其中一個弊病,就是假設「莊家」會點做點做,務求「莊家」的動作要跟足自己心中的劇本去行。
雖然我股齡不長,但這些偏執一念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我也見不少。比方說,幕後人供股,他們會按照心中的公式,覺得這些供股應該是幕後人以低價印股票比自己,之後就會炒上,然後大家就前僕後繼去供股。要是現實的結果和自己所想有落差,就會怪責個「莊」係新手,無用之類。這些是典型Cognitive Bias和selection Bias,中文就是斷章取義。我讀社會科學出身的,讀的是實證學科,常用心理學、經濟學、統計學、科學哲學等工具幫助思考決策,每時每刻都會提醒自己現實的操作沒有絕對公式。在這個股海,我每一日都提醒自己,我知道的不比其他人多,自己都只是一條魚。
今次想推的股票是富貴鳥(1819)。講完。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渾水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20 14:54 編輯 奇峰國際遭渾水做空狙擊緊急停牌 被指財務造假 ![]() 美國做空機構再度瞄準香港上市公司。主營綜合林木業務的奇峰國際(1228)今天被渾水做空狙擊,公司股票於11:20緊急停牌。停牌前公司股價下跌5.81%,報1.46港元。 渾水在報告中稱:1、公司宣稱擁有天津利保80%股權,其實根本沒有,而天津利保在12年和13年年報中貢獻了幾乎全部的利潤,所以實際上公司的收入幾乎為0;2、公司花了15億收購了一家很爛很爛的公司,渾水形容為用賓利的錢買巴士票;3、公司過去7年拓展了很多業務,全部失敗。 隨後我們會把渾水的做空報告要點摘錄出來,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奇峰國際的一些基本資料: 公司主營業務:開發及管護林木資源;市場推廣及銷售廣泛林木產品;物流服務;管理港口及木材貿易;研發新能源;物業管理。 公司歷史:奇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於2001年9月18日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前稱「德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於2007年10月8日,集團完成收購綠之嘉集團70%權益.綠之嘉集團之主要業務為(i)開發及管理其位於中國境內之林業資源;及(ii)研發、加工、生產、分銷、市場推廣及銷售各種各類之木制品.完成收購後,集團把業務多元化發展至林木資源及林木產品制造及交易業務.於2008年1月25日,集團獲股東通過,把公司名稱由「德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奇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於2009年11月27日,集團完成收購綠之嘉集團余下之30%權益,綠之嘉集團已成為本集團之全資附屬公司.於2010年6月23日集團完成出售電子業務.現時,集團主要業務從事綜合林木業務,包括(i)開發及管護其位於中國境內之林木資源;及(ii)分銷、市場推廣及銷售各類林木產品. |
渾水有寫實體報紙,承蒙行家前輩看起小弟,竟然有留意小弟的專欄,實在太擡舉了。渾水會加油的!
近期我比較喜歡的股票是港大零售(1255) 和天洋國際(593) 。前者睇中、長線;後者短炒過過賭癮而已。兩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大股東是家世顯赫的名門望族,都是有頭有面的上流。I
殼股基本上要看質地,這是從財技面去看,估量賣殼的機會。然而,如果要考慮炒作的力度,那就要看新舊殼主的家世背景。如果背景厲害,那麼整個股票的故事性和憧憬就會變得更sexy。例如708,楊受成先生和許家印先生都是有名的大商賈,賣殼消息一出,炒作已見瘋狂。所謂「竹門對竹門」,不論婚姻和做生意,道理也是一樣。所以就算渾水這等黃毛小子拿5億殼價傾賣殼,都唔會有人同我玩,唔同level嘛。
我比較看好超長線的股票是港大零售(1255)。基本上一隻靚殼有的條件佢都有,我在報紙寫過了,不多說。例如市值少於殼價,又有一些簡單Clarks的分銷業務,有一定防守性;貨源歸邊有利炒作和賣殼。最重要是大股東莊氏家族是首富李嘉誠的親家,家族也有數百億身家,上市時有傳細劉都係基礎投資者。又已經上市一年多,差唔多可以做野玩財技賣殼。股價上市後沈左好耐,基本上要收都收乾曬,唔夠耐力都已經放左貨,貨源盡入強者之手。因此,呢隻股票基本上無得輸,只差在幾時開。
另一隻是投機味濃的天洋(593) ,一年前是聯合系,之後賣殼比周政。曾經做過全購和配過股,感覺貨源也歸邊。之前經歷過人踩人式大跌,而家個價又想升升地咁,博一博。博唔到就轉身走人。
筆者持有以上股票。
渾水: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