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虧11年 環保材料終成金雞母 限塑令解放偉盟 大賺環保節能財

2010-7-12 今周





七月起,新的﹁限塑令﹂規定,各 大賣場與量販店,對於塑膠類的托盤與包裝盒,必須減量三成以上,後續效益引發PLA︵聚乳酸︶、紙器等環保包裝材料的商機,國內唯一生產PLA原料的偉 盟,成為這波新限塑政策下最大受益者。

撰文.林宸誼

炎熱的暑假,便利商店裡隨處可見小朋友們圍在製冰機前,拿 著裝得快滿的冰沙在桌緣輕敲,希望能扎實地裝滿令人垂涎的冰品。小朋友兩眼直盯著色彩鮮艷的思樂冰,不曉得這光亮透明的杯子可是大有學問。

事 實上,這種外觀看似塑膠的杯子,其實是一種由玉米、甜菜、小麥提煉的聚合材質,不僅無毒,而且還可自然分解,連大賣場裡的雞蛋盒,也都是用這種PLA︵聚 乳酸︶原料製成的。

今天,PLA製品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對十一年前就引進這項技術的偉盟工業而言,卻是一條艱辛的推廣之路。一九九 九年,當時的董事長賴文正看見許多塑膠、保麗龍等廢棄物塞滿整個下水道,觸發企業是否應該開發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的產品動機;於是,獨家從美國引進PLA 原料和技術。

與統一合作 守住台灣市場

靠上海世博 打響品牌

不過,在當時環保意識不高的情形下,成本較高 的PLA製品幾乎沒什麼競爭力。偉盟就這樣一路虧下來,光是研發費用就投入了新台幣十億元,至今已虧損十一年。為了降低股東每年的質疑聲浪,偉盟PLA事 業部總經理黃志賢抱著﹁有賺就少賠﹂的策略,與銷售團隊先從門檻低的食品容器下手,先開發出蛋盒與冷飲杯,緊接著從○四年開始,與統一集團合作,從沙拉 盒、冰品杯開始,逐漸採用偉盟代理的PLA原料,算是守住了小小的台灣市場。

由於偉盟的PLA成本,硬是比其他紙製品貴二到三成,統一超當 時還以測試市場名義,先找南部十幾家連鎖加盟商試驗,沒想到三個月下來,思樂冰竟然是賣得最好的項目,這才說服統一集團放膽採購偉盟的產品。

﹁ 最初,我們是把PLA產品的重心放在歐美,﹂黃志賢坦言,由於歐美注重節能環保,PLA製品有七成營收來自歐美,沒想到因金融海嘯,營收不如預期,只貢獻 了新台幣六億元。

但﹁對的事堅持下去,總是會有成果的﹂。偉盟開發的紙杯、馬克杯,意外搭上上海世博的環保順風車,把品牌的名聲打得響亮, 緊接著在七月「限塑令」一實施,業績馬上又增加了三成以上。

﹁自從○八年京奧後,現在中國政府的官員,上上下下都把節能環保掛在嘴上。﹂嗅 到商機的黃志賢,憑著曾參與過日本愛知博覽會經驗,在去年八月透過子公司上海偉盟與上海世博局接洽。直到今年一月才獲得特許廠商資格,拜環保特性所賜,偉 盟不僅不用繳權利金,還可以獨家生產銷售PLA馬克杯,與PLA材質的紙杯。

黃志賢透露推銷PLA成功的祕訣,靠的就是售後服務所累積的口 碑。由於紙餐盒出廠價一.八元至二元之間,相較之下保麗龍餐盒每個出廠價僅○.六至○.八元,價差達二至三倍;不過要是與其他可回收環保塑膠餐盒相比,紙 餐盒售價相對偏低,仍是各餐飲的優先選擇。

下游廠商甚至懷疑生產PLA產品恐怕無利可圖,而黃志賢不只是把原料賣給下游廠商,還派人教廠商 怎麼使用。

雖然手握上海世博二五○○個特許商店的通路,但黃志賢態度顯得相當謹慎。﹁馬克杯印上圖案,不用花一天的工夫。﹂深知庫存壓力的 黃志賢表示,在風險控管下,以分批印上世博核准圖案,再送進特許商店販賣的方式,嚴格控制馬克杯的生產量。

受益ECFA 加緊研發

兩 岸合作 設廠投產

目前,偉盟還鎖定北京、上海、南京、廈門,把台灣總代理商的觸角伸向下游,並投入三五○萬美元,與福建廈門市物資集團, 合資在廈門成立偉盟工廠,已經在今年五月正式投產。更早在一月時,就與江蘇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團簽訂合資意向書,雙方投資一千萬美元在南京設廠,預計年底 就可以投產。

此外,偉盟還與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黃志賢估計半年內就能開發出PLA的環保IC卡。﹁因為當初北京一卡通公 司,就是看上偉盟的產品經過世博認證,﹂黃志賢驕傲地說,接下來只要克服溫度、耐磨度的問題,就能夠拿下三三○○萬張環保IC卡的市場。

﹁ 我們很幸運地在十年前,就找到能看到遠景的產品。﹂黃志賢自豪地說,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PLA原料與成品,在零關稅下,不管是在台 灣或是大陸銷售,成本都能壓得更低。

黃志賢透露,偉盟正著手研發PLA光碟片、手機機殼與筆電機殼等3C產品。令人訝異的是,在台成立二十 三年的偉盟工業,其實是一家以製造鋼筋混凝土管,與承接政府汙水下水道工程起家的公司。誰都沒想到,連虧十一年的環保材料部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金雞 母。

黃志賢

出生:1969年

現職:偉盟工業環保材料事業部總經理

學 歷:中興大學EMBA

經歷:速普樂資材部經理

偉盟工業

成立時 間:1987年

負責人:林淵泉

資本額:24.3億元

主要業務:RCP混凝土管、 工程租貸業務、PLA環保材料近5年營收: (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 35.0 2008 43.9 2007 29.5 2006 18.2 2005 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8

SONY連虧四年 最年輕總裁即將接任平井一夫要靠加法讓百年巨人再起

2012-01-23  TWM
 
 
 

Sony Ericsson將走入歷史!索尼買回易利信手上五○%的股權,結束和易利信十年合資關係,索尼愛立信成為日本索尼集團一分子。連年虧損的索尼,為何要花 巨資買下這家公司?新任總裁平井打著什麼算盤?

撰文‧翁書婷

連續虧損三年後,二○一一年索尼(SONY)可能又要大虧十一億美元。索尼這位巨人有可能再爬起來嗎?

一月中旬,中國上海外灘老碼頭,一座後現代美感的舊倉庫裡,搖滾樂聲震耳欲聾,索尼移動(SONY Mobile)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Magus Ahlqvist)和台灣區總經理林志遠興奮的在舞台上公布最新手機Xperia S。

這是索尼收購易利信股權,一○○%獨資後的第一炮。雖然只是一支手機,卻代表索尼即將大變革的前兆!

曾經風光一時的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六年以八.七%全球市占攻進第三名。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索愛卻像洩了氣的皮球,○九年大虧八.三億歐元,去年也在虧損邊緣掙 扎,市占敗退到四%全球第八。

不只手機節節敗退,母公司索尼也自身難保,從○八年開始虧損,累計至一○年已經累虧三九九二億日圓(約一五五九億台幣),核心業務電視,敵不過三星、 LG,遊戲機也難敵任天堂Wii,筆電也在蘋果Mac air風潮盛行後黯然失色。

砸重金收購索尼愛立信

去年十月下旬,正當SONY陷入谷底時,卻悄悄傳出砸下十四.七億美元(約四四○億台幣)買回易利信手上五○%持股,成為索尼完全掌控的公司。

在流血不止的情況下,為何索尼還要花珍貴的現金掌控一家前景不明的公司?

答案不在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身上,背後的影武者是正在千里之外參加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索尼副總裁平井一夫(Kazuo Hirai)。「表面上收購案是現任索尼總裁主導,但背後操刀者其實是平井一夫。」一名熟悉索尼的知情人士透露,而奎邁格也說,「平井是這個大變動背後的 驅動關鍵人物。」身兼索尼旗下子公司索尼電腦娛樂董事長的平井一夫,被美國︽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評為遊戲業界最有權力的主管。在索愛仍是合資公司的時代,平井一夫就已經和手機部門密切合作,「我們的產品正好也是消費類產品,由平井負責 驅動整體生態系統整合,」奎邁格說。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索尼娛樂內容與硬體的整合。

去年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把PlayStaion成功導入手機,讓消費者拿著手機也可以玩PS電玩。

挾著讓遊戲機事業轉虧為盈的戰功,一二年才一開始,就傳出平井一夫即將於四月接替在位六年的史川傑(Howard Stringer)成為下一任索尼總裁。

面對這家虧損累累、部門各自為政的生病巨人,這位索尼最年輕的總裁必須提出破釜沉舟的變革,才能逆轉這家公司的命運。

靠整合準備重建雄風

從索愛成功把PlayStaion移植到手機上,平井一夫看到了索尼再起的曙光,「整合」成了索尼未來發展的關鍵字!

「索尼患有大公司病(big company disease)……員工數高達十六萬人、四十一座工廠、二千種商品,部門溝通困難……。」《彭博商業周刊》直接點出索尼組織肥大,各部門整合困難。

擁有最好的技術、最多的專利、豐富的音樂、電影資源,卻輸給後起的蘋果,「索尼可是上個世代的Apple,有硬體、有數位內容,有電影、音樂,只是沒有辦 法整合出a big hit(轟動全世界的產品)。」一名外資分析師說。

蘋果、Google從手機系統開始橫向整合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進一步將電視也納入,企圖把消費者鎖在熟悉、統一的操作介面中。反觀索尼帝國中,各 種操作介面仍然獨立存在,每種介面都是阻止消費者的障礙。

平井一夫為了排除障礙,第一步就是從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下手,花大錢買下易利信的股權,就是要完全掌握手機部門未來走向,不讓外人介入索尼的深度整合 中。

過去索尼只是小試牛刀,把自有硬體技術加在手機上,「索尼因為開賣全世界第一支照相手機Cyber-shot、Walkman隨身聽手機一炮而紅。」前索 愛首席專案經理、現任睿傑專案管理顧問總經理的謝志傑回憶。

未來平井一夫上台後,將掌控集團所有資源,不僅可以將消費電子的軟硬資源整合在手機上,靠著加法的方式,更可以將最有價值的音樂、電影整合進來。手機不僅 可買SONY音樂、看SONY電影,電影部門可以提供好萊塢電影,音樂則有一千兩百萬首歌。「手機可以當電視遙控器,用電視遙控器也可以操作手機。」林志 遠興奮的說。

這樣的四屏一雲戰略並不稀奇,不只索尼,蘋果、三星、Google也想這麼做,但蘋果和Google在數位電視都踢到大鐵板,停滯不前,三星電視雖然賣得 好,數位內容卻沒有索尼豐富,平井要絕地大反攻,得靠自家閒置的智慧財產翻身。

索尼重新站起來的第一站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是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我們利用台灣、香港的團隊人才和大中華共享……,到了一四年中國就會成為索尼行動最大 市場。」奎邁格信心滿滿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0

友達連虧七季 靠改風水趕衰運?


2012-8-6  TCW




經過新竹科學園區力行二路時,突然發現友達光電的廠區外築起了圍籬,把一整面的玻璃牆與部分地板拆掉、重新整裝,工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總部大門,從廠區右側往中間挪。

景氣不好,還花錢大興土木,公司的發言系統趕緊解釋,一切只是「為了調整動線」。但友達內部的員工與供應商可不這麼想,都猜測公司藉由改風水、轉運的意味相當濃厚。

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並不迷信,不過,從前年第四季至今,友達已連續虧損七季,總虧損金額逼近一千億元,壓力不小。

因此,當身邊人獻策「調整動線」時,李焜耀也順應民意不反對試試看。

友達原來的大門因位在小斜坡上,略有坡度,不少人進出大門前,都曾經在那附近跌倒;若改改風水能夠轉運,讓友達的業績不要再慘遭滑鐵盧,倒也樂見其成。

友達的員工希望公司的「動線」經過調整後,好運能跟著來。股東們更期待,營運不要再繼續虧損,股價趕快翻回票面之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2

連虧八季後逆轉 專訪奇美電南科總經理王志超 變身規格制訂者 奇美電擺脫殺價宿命

2012-10-29  TWM  
 

 

奇美電子要轉虧為盈了!這個消息等於為苦悶三年多的面板業,注入一股暖流,昔日「雙D慘業」終於看到曙光。究竟,一千多個日子走來,奇美電如何熬過銀行追債,成功逆轉勝?它又有何祕密武器,可以領先韓國面板廠半年?

撰文‧賴筱凡

暖和的十月天陽光普照,對於面板廠來說,也像是盼到久違的春天般。奇美電子南科總部一掃陰霾,因為在連續虧損八季後,奇美電終於傳出谷底反彈消息。里昂證券就直接在報告中寫明:「奇美電第三季合併營收達一二九六億元,單季營業利益可能接近損益平衡。」奇美電可能賺錢的消息,就像是替冰封三年多的面板景氣,畫上休止符。《今周刊》特地專訪奇美電南科分公司總經理王志超,回首三年合併路程,他五味雜陳地說:「奇美電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路。」這一刻,奇美電得來不易,從臨危接任舊奇美電總經理,到後來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王志超身在其中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深刻。

調體質 從一百件小事做起三年走來,股東爭議、債務問題、人才出走,奇美電內憂外患沒有少過。但他們心裡明白,奇美電存亡影響的是數十萬個家庭的生計,奇美電得走出自己的路。「我們必須改善體質,如果做一件小事可以讓我們的營益率增加○.○一個百分點,那我們做一、兩百件小事,營益率就能提高一、兩個百分點。」王志超說,奇美電要脫胎換骨,就得拋棄舊思惟、改用新作法。

首先,知人才能善任。南北十二座工廠、多達十二萬名員工,要想「知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派系林立一直是舊奇美電就有的難題。因此,董事長段行建下的第一個指令,就是要所有人「繳械」大清點,不論客戶訂單細節、報價,或各類情報、人才,都要大清點。

聽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王志超卻搖了搖頭,「基於機密、系統不同等各種理由,這在舊奇美電,是不可能做到的。」派系間不願共享情報的結果,常常產品經理設定零組件價格在二十元,採購執行後,買回來卻是三十元。

他進一步舉物流管理為例,奇美電產出的面板,得運送到大陸浙江寧波做後段加工,負責物管的員工建議,每周一、三、五的運費較便宜,所以周二、四生產的面板就累積到每周一、三、五出貨,看起來物管人員替奇美電省下可觀運費,其實不然。

「面板是每天報價,周二報價可能比周三高,十月三十一日出貨與十一月一日出貨,算的就是不用季度的營收,一差就是好幾億元,但省下的船費卻微乎其微。」王志超坦言,舊奇美電時代,他只能看到物管人員替公司做了最好的選擇,但看不到的卻是庫存、跌價損失。

就連奇美電與銀行借貸的利息,也是訊息紛亂。直到奇美電全面清點,當所有資訊全攤在陽光下,重新調整後,每月能替奇美電省下高達一億元的利息。

「那時才發現,我們真差!」這一刻,王志超完全不避諱承認。他苦笑,「以前人家說三星、LGD(樂金顯示)做得多好,我們都很阿Q,覺得韓國人做得好,是因為匯率幫忙。」里昂證券面板分析師就預測,奇美電營益率近期可望回到三%。

不只體質要調整,奇美電的競爭策略也開始轉向,「以前奇美電講好聽,是全球第三大面板廠,但真正到了客戶面前,說穿了,就像次等公民,就是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他們心底明白,奇美電若要賺錢,利潤太低的訂單,就不能在優先接單之列。但這還不夠,為扭轉劣勢,去年開始,奇美電展開一連串差異化策略,透過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最在乎的三件事:價格、尺寸,還有畫質。

搶利潤 展開差異化策略王志超打出第一張牌,就是尺寸多一點,但價格不變,讓消費者花一樣的錢「自動升級」,用三十二吋的價格買到三十九吋的規格。如此一來,不僅提高奇美電玻璃利用率,也避開大陸三十二吋電視殺價戰場,奇美電能賺的利潤也較高。

王志超緊接著再打第二張牌,提高畫質解析度。「如果一台電視畫質能提高四倍,但價格多二至三倍,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單;如果只多三○%,消費者可能就心動了。」王志超口中說的,就是奇美電新祕密武器「4K電視」。不只奇美電磨刀霍霍,就連索尼、東芝、夏普也卯起來推4K電視,目前三星4K電視距量產還有半年多,一來一往就讓奇美電拉開領先優勢。

過去電視晶片廠推出新晶片,才能帶動面板廠推進;這次4K技術,卻是奇美電先找電視晶片廠共同開發,「惟有奇美電變成規格制定者,才能擺脫殺價競爭的命運。」王志超說,奇美電明年4K電視滲透率的目標是三○%,首波已在中國十一長假啟動,成功的話,將帶動台、日面板廠回擊韓廠。

一千多個日子過去,曾經,他們最擔心的是奇美電重組之後人才流失,尤其大陸面板廠華星光電挖走奇美電大批團隊,更讓王志超大喊:「痛啊!」可是,奇美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

「或許他們挖走一個人,讓大陸面板廠得以量產,但營運上的小細節,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被複製。」王志超很清楚,只有台廠擺脫殺價競爭、為人作嫁的命運,台灣科技業才能不被淘汰,繼續影響全世界。

4K

所謂4K,是繼高畫質(HD)、超高畫質(Full HD)後,新一代解析度標準。4K解析度是Full HD的四倍,為面板技術寫下革命新頁。而畫質不足的內容,可透過晶片運算輔助,轉換為4K內容。目前包含索尼、東芝、夏普多有推出4K電視,其中以索尼最為積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00

李嘉誠之子李澤楷:高價哄搶連虧6年的電動車公司,背後商業邏輯是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504.html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李澤楷是此次競拍中唯一的「門外漢」,但其電訊業背景也是其最大優勢,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需要跟電訊業整合。

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舉行的菲斯科汽車債務拍賣會中,中國投資者扮演了主角,最後亞洲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贏得標的。

美國電動汽車企業菲斯科公司在其運營的6年期間從未盈利過,一年前已經被迫停產,其做出多種融資努力後,於今年5月宣佈無力償還債務。菲斯科走向末路的根源是內部管理混亂,管理層的分歧甚至導致了創始人之一的亨裡克·菲斯科離開。

但這並沒有阻擋中國投資者的興趣,最近一年先後有五家汽車企業與其接觸,開出價碼洽談收購事宜。萬向集團旗下的VL汽車公司和王曉麟的美國GTA汽車公司走到了最後,參與了10月11日的競拍,但最終不敵李澤楷的私人投資公司——太平洋世紀公司。

環保汽車GTA公司創始人王曉麟團隊為競拍菲斯科做足了準備,競拍失敗當晚,王遺憾地說:「在李先生(李澤楷)志在必得的投標策略下,GTA和萬向均決定放棄繼續跟進。恭喜李先生!感謝GTA和朋友們支持!」

李澤楷是此次競拍中唯一的「門外漢」,但其電訊業背景也是其最大優勢,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需要跟電訊業整合。李澤楷的商業邏輯是,把汽車和IT軟硬件集合,打造新的商業帝國。他認為IT已經超越了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的範疇,「軟硬件結合是IT業未來的趨勢,特別是移動服務,比如雲計算。」

作為新汽車的嘗試者,新能源汽車企業更加注重智能化技術,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者特斯拉計劃三年內打造一款「自動駕駛車」,亨裡克·菲斯科在掌管菲斯科公司時也曾嘗試和電訊商合作。

菲斯科成了香餑餑

菲斯科在2007年成立,因其增程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產品定位紅極一時,去年春季其債務危機出現前的資產評估高達22億美元。

但其第一款產品Karma充電式混合動力跑車在推出後並沒有獲得市場認可,拖累了菲斯科的下一步計劃。這款售價高達10萬美元的車型,在2011年上市後的一年多里只賣出了2450輛。菲斯科持續虧損,最大的負債是一筆來自美國能源部的1.68億美元貸款未償付。

今年3月,菲斯科創始人之一亨裡克·菲斯科被迫出走。不久,菲斯科公司宣佈無力償還美國能源部的貸款,政府派出的重組建議團隊接管菲斯科公司。

不過,中國汽車企業卻對這家垂死的公司充滿興趣,先後有吉利汽車[微博]、東風集團、北汽集團、萬向集團派出團隊前往美國菲斯科調查,進行出價評估。不過前三者在接觸的過程中先後退出,萬向集團旗下的VL汽車公司和美國GTA公司走到了最後。

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舉行拍賣會前夕,萬向集團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仍然頗有信心,他表示:「我們對菲斯科的立場沒有變。」

但李澤楷的加入改變了倪頻設想的軌跡。早在今年5月,被迫出走的亨裡克·菲斯科與李澤楷進行了接觸,表達了希望重新掌管菲斯科公司的意願。菲斯科此舉經過深思熟慮,李澤楷資金雄厚,而且對菲斯科汽車關注已久,早已經是其投資人和股東。

李澤楷帶著其私人投資公司太平洋世紀公司的投資團隊對菲斯科汽車進行了更加詳盡的調查,本身具有的優勢全面蓋過了其他競爭對手。一位瞭解到菲斯科債務拍賣會狀況的汽車分析師表示:「李澤楷沒有給其他競拍者機會,報價高到其他競拍者無法接受。」

10月14日,本報記者致電李澤楷香港公司相關部門,但並沒有獲得收購價格和收購相關事宜的信息。

上述分析師認為,李澤楷至少在兩個方面具有優勢:一是除了償還債務外,對菲斯科的出價遠高於其他競爭者。按照此前報價,大部分競價者喊出2000萬美元上下,最高報價為德國投資公司 Fritz Nois AG開出的2500萬美元,但李澤楷一開始就標出了25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二是李澤楷聯合了菲斯科的創始人亨裡克·菲斯科競拍

要下一盤大棋?

菲斯科在2011年4月推出了第一款產品卡瑪,能在純電力驅動下行駛80公里,其後依靠混合動力可行駛403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9秒,最高速度201公里/小時。

不過,菲斯科的核心技術僅在於車身製造,底盤、混合動力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來自於合作方量子技術公司,菲斯科只有使用權。這也成為不少洽購者最後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以資本運作著稱的「小超人」李澤楷這次卻有其背後的商業邏輯:李澤楷在通訊行業征戰多年,其可以利用掌握的IT、通信技術和資源進軍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同時也為IT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據相關信息顯示,李旗下的電訊盈科和香港電訊,主要經營業務是提供本地、流動及國際電訊服務、互聯網接駁服務、互動多媒體及收費電視服務、出售及租賃電訊設備,以及提供電腦、工程及其他技術服務,投資及發展系統整合、網絡工程以及與技術相關的業務。

對於IT業的發展,李做出了明確的判斷,他認為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都已經過時,軟硬件結合才是IT業未來的趨勢,特別是移動服務,比如雲計算。在不久前其贊助的「2013滬港台青少年IT夏令營」上,李澤楷演講稱:「我要提醒你們,搜索和社交網絡已經用爛了,你需要看得更遠。」

李澤楷對移動互聯有敏銳的嗅覺,今年4月結識網龍首席財務官胡澤民後,就投資了網龍旗下的手機程序平台「91無線」,4個月後獲益超過4倍。他也看到了汽車廠商和電訊結合的新商業機會,比如德國大陸集團已經與電訊設備商思科Cisco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汽車自動駕駛。

與菲斯科的結合,是李澤楷探索IT業未來和汽車互聯化的一個嘗試。互聯網過去10年改變了世界,但並沒有在傳統產業創造出足夠多的價值。汽車廠家也在為產品加載移動互聯而努力,但其缺少IT式思維,目的往往為了多賣車,利益主體停留在汽車廠家自身;但互聯網思維更加開放,它的終端模塊可能是為了給客戶一個工具,在產業鏈條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管理和供應鏈。

在新式的車聯網思維看來,汽車的移動互聯包括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大數據,需要傳統汽車廠家與其他技術擁有者進行碎片整合。未來的汽車將先後進入兩個階段:汽車自動駕駛以及車輛之間互相「對話」的數據傳輸。

李嘉誠歐美投資路線

李澤楷近年進行私人收購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及保險業務上,去年底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的港澳及泰國壽險業務,收購菲斯科後,李澤楷跟隨其父李嘉誠進軍歐美的路線也逐漸顯露。

李嘉誠主導下的家族收購今年以來加速了歐美投資,其中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249億港元的四宗歐洲收購,此舉被成為「李嘉誠西進歐美抄底的路徑」。

今年6月,李嘉誠斥資9.43億歐元(約97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 B.V;2011年,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以24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最大的自來水供應及污水處理公司之一N orthum brian水務;去年又以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

不過,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主要經營港口、地產、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為主業,海外收購也以電訊和能源為主要目標,2012年其以9億歐元和1.25億美元收購了電訊公司Orange的奧地利和以色列業務;2010年,李嘉誠以91億美元從法國電力集團收購了英國電力網絡業務ED F Energy的電網資產;更早的時候李澤鉅完成了對英國「兔子」電訊公司的收購。

電動汽車目前市場化推廣的最大難題是充電樁欠缺和標準難以統一。據美國IHS信息諮詢公司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快速充電站為5900座,明年可達15200座,到2020年可達199000座,但日本、歐美各國的標準各不一樣。

李氏家族在電訊和電力上的「西進」可為李澤楷的「未來汽車」提供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持。儘管菲斯科有便捷的充電技術,第一款產品卡瑪的優勢在於只需在110伏、220伏或240伏的插座上完成充電,但有電網的配合仍然是其市場化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93

連虧七年 兩「傻子」熬出光通訊第一

2014-12-29 TCW 開一家公司,一虧就是七年,你會怎麼辦? 多數人的選擇是放棄,但卻有兩個「傻子」,一個出錢、一個出力,撐到日本、韓國、台灣同業棄守,撐到鴻海、明基這些大集團都淡出,終於等到全世界第一的寶座。 跟大廠一頭熱投入遇泡沫化,賠掉四個資本額 這家公司是統新光訊,台灣黏著劑龍頭南寶集團成立六十餘年來、第一家掛牌的公司;出錢的,是南寶第二代、現任執行長黃勝家;出力的,是統新總經理藍宏利;而登上全球龍頭地位的產品,則是光通訊濾鏡片。統新十二月中掛牌上櫃,兩天就上漲近五成,是近期表現最好的新股。 一片一.四公厘見方的小薄片,是統新的主力產品。它隱身在家家戶戶的光世代網路裡、也藏在電信商的通訊設備中,靠著它把關,才能迅速傳遞大量資料,人們才能流暢的在iPhone手機上看影片、玩著iPad裡的各種遊戲,或是在雙十一購物節時上網搶便宜。 外人不知道的是,小小一片薄膜,藏著一段煎熬七年、在隧道裡摸黑前進的故事。 時間拉回到二○○○年網路泡沫化前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投入三十億元,啟動光通訊「鳳凰計畫」,全球電信業者也瘋狂投入光通訊的軍備競賽,整個產業站在浪頭上、炙手可熱,明基、華新麗華、錸德這些當時的指標大廠競相投入。 就是在那股熱潮裡,時任南寶董事長的黃勝家注資,成立了統新光訊,身為第二代的他,希望藉此抓住當紅的電子業商機,讓集團勢力更壯大。 沒料到的是,擴張版圖的雄心還沒有達成,先扛起了虧損的重擔。 統新二○○三年成立時,台灣光通訊熱潮已經逐漸冷卻,早幾年大量鋪設的通訊光纜,因為沒有今天智慧型手機普及對頻寬的大量需求,變成了「黑光纖」(dark fiber),意思就是,光纖裡面根本就沒有資料在跑。 產業泡沫化的惡果逐一顯現,裁員、鳳凰計畫停止、甚至小公司倒閉的壞消息不斷傳出;而統新一成立,年營收只有一億多元,獲利最好時只有損益平衡,更慘的是,一虧竟然就是七年。 「公司成立時,以為三、四年(景氣)就會起來,哪知道後面是這樣?」藍宏利回憶。 有一次,黃勝家按捺不住,問他說:「你做出來的(產品),便宜一點,難道賣不出去嗎?」 南寶的本業是黏著劑,日常生活裡少不了它,市場再不濟,價格一降、還是有人買;但光通訊的窘境是,二○○六年之前根本就沒需求,價格降再低、也沒人理,最慘的時候,這個月底的貨都交了,下個月的訂單卻一張都還沒有。 二○○七年,黃勝家把另一家虧損累累的光通訊轉投資公司新世代併入統新,加重了統新的財務負擔,短短兩年就減資兩次,減資後資本額一億零八百萬元,銀行債務卻是資本額的四倍之多。 大廠、股東紛撤退為了員工生計,剩董座硬撐 「好在黃董(黃勝家)以私人背書讓我們借錢,不然一年營收一億多的公司可以借到四億多,是不可思議的。」藍宏利說。 儘管如此,累計虧損以二○○九年減資後資本額計算,還是虧掉了四個資本額。 市場狀況比預期更糟,就連鴻海、明基、錸德這些比統新百倍、千倍大的大集團都淡出,統新卻一直死守光通訊,「我們只知道,大量、寬頻的需求一定會來,」藍宏利說,「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 就是這個朦朦朧朧的希望,讓黃勝家一次又一次參與減資後增資,到最後,其他股東通通退出了,只剩下他一人,上市前持股一度超過九成。 如果公司一結束,很現實就是七、八十個家庭的生計頓時受衝擊,「沒有選擇,只能往前跑,這群人就會這個,你要他們換跑道也很困難,只能自己調整心情,鼓勵大家往前跑。」藍宏利嘆了口氣,那段時間裡,他靠跑步、到溪邊靜坐來紓解煩悶,一跑至少半小時。 等到行動上網熱潮營運向上,毛利率台灣居冠 曙光,隨著蘋果iPhone旋風席捲全球,終於出現了。 今天,人們只要有空,就是拿起手機滑,傳訊息、看影片、分享八卦;根據思科(Cisco)的視覺網路指標(Visual Networking Index)報告,二○一八年的全球行動資料流量將是二○○○年總流量的一百九十倍。 同時間,統新也把開發濾光鏡的鍍膜技術,拓展應用到LED電視上,小小一片濾光鏡中,竟然是由多達一百五十層的光學膜所堆疊而成,統新把這個技術與LED晶粒廠合作開發增亮膜,讓LED亮度增加約九%。現在,三星、Sony、LG、Vizio等LED電視裡,都有它的產品。 苦日子似乎到了頭,統新毛利率居台灣光通訊產業之冠,黃勝家為了保持低調,去年把統新董事長一職轉由南寶總經理劉奇林兼任,但仍透過投資公司掌握約半數持股。 為抓住光通訊大潮,統新二○一○年起連兩年投入六成資本額購買機器設備,擴產動作到現在仍持續進行,明年將有兩位數的營收成長;兩個「傻子」苦熬多年的光通訊終於發光,現在更得戰戰兢兢延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21

超微連虧3年 要靠這個台灣女生翻身

2015-06-29  TCW


一家大型國際企業,同時出現三項劣勢,處在一個趨勢向下的產業,消費者轉向更有趣的產品,需求逐漸消失。這樣的處境猶如一把向下墜落的利刃,想要重整它的人,必須精準的握住刀柄,才有機會反轉頹勢。

然而,一把刀直直落下,要準確接刀,談何容易?

終究,還是有這麼一個人出現了,她的名字是蘇姿丰(Lisa Su),去年十月接任超微(AMD)執行長,與二○一三年上任的英特爾總裁詹姆斯(Renée James)同是全球跨國半導體公司極少數的女性高階主管,也是財星五百大第一位華裔女性執行長、科技業最有權力的五十位女性之一……,擁有這麼多頭銜的 她,是一位台灣人。

今年六月,《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到她,她微笑著說,雖然三歲就離開了出生地台南,和父母一同移民到美國,一直在英文環境中成長,但現在中文日常用語中,她還能聽懂五、六成,「我認為,我也是台灣人,」她用英文說。

蘇姿丰相當聰明,不僅大學就進入全球翹楚的麻省理工學院,而且二十四歲前就取得博士學位,也曾在半導體巨擘IBM與飛思卡爾(Freescale)擔任高階主管;即便如此,她如今要接的這把刀——超微,仍是極為艱鉅的任務。

加倍溝通取得共識,化解內部、外部的信心危機;盡速脫離泥淖,找到新的成長動力;決策更明快,要讓高效率成為常態。蘇姿丰幾乎是同時間讓上述三件改變發生,因為她知道,在超微五年換了三位執行長之後,股東、市場、內部員工的容忍度正急速下降中。

成立四十六年來,超微高度依賴「電腦」單一產品,然而,電腦連走四十多年的大成長趨勢後,在二○一二年中不敵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夾殺,全球出貨量衰退,二○一三年竟還負成長一○%,高成長時代正式告終。

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半導體首席分析師李輔邦認為,二○一九年之前,傳統電腦出貨量都將停滯不前,年複合成長率僅有一.八%。

超微與英特爾是全球電腦處理器兩大供應商,但超微不僅是「永遠的老二」,而且市占率僅約兩成,一直與英特爾有非常大的差距;如今電腦高成長不再,就好像池塘的水逐漸乾涸,把這兩隻大魚都給困住了,超微財力與資源都不如英特爾,倍加辛苦。

她不進高通、英特爾「去大公司,不確定能造成很大改變」

雪上加霜的是,超微幾乎完全在高成長的智慧型手機大潮裡缺席,原有的引擎熄火,又錯過新的加速引擎,已經連虧三年;更慘的是,超微在全球晶片設計公司的營收排名,去年正式被手機晶片商聯發科超越,落到第四名。

為什麼這樣的時間點,蘇姿丰還願意挑起這個沉重的擔子,賭上自己二十多年的專業聲譽?

我們好奇問她,為何選擇超微,而不是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或是英特爾?

「當我選擇工作機會時,我是這樣想的,我在IBM學到很多技術、管理、激發團隊的技巧,那是很好的經驗,但我真正想要的,是影響性更大的改變。」

她堅定的回答,同時也顯露她選擇的邏輯,「如果你去大公司,或者市占率第一名的公司,一切都已經上了軌道,我不確定你是否能夠造成很大改變,AMD的技術一直都很好,但有些產品的營運績效不如它應該有的水準,所以我認為我有機會在這裡造成很大的改變。」

當她還是個工程師時,成績斐然,但有一天她赫然發現,公司產品方向往哪裡走、哪些產品去或留,其實全是管理階層在決定,她問自己:「嘿!為什麼這麼多麻省理工的博士,都要替哈佛的MBA(工商管理碩士)打工?」原來,真正有影響力的是那些管理職。

於是,她在三十多歲時立下心願:「一定要成為一家半導體公司的執行長!」

比起其他高階主管,她的優勢在於同時掌握「技術」與「市場」,才能夠在超微三年多就連升三階。據悉,某位想和蘇姿丰競爭執行長大位的超微主管,就是MBA出身、非常了解市場,但抓不住產品技術趨勢。

因此去年底,當超微提供給她實現夢想、挑戰自己的機會時,她毫不猶豫的帶著建築師丈夫的祝福,挺身上場,正如人生中的好幾次選擇,她都是「挑最難的做」。

十歲開始,蘇姿丰就喜歡把哥哥的遙控汽車等玩具拆開來,為的只是要了解內部構造;長大了要申請學校,她選擇的是電機系,因為那是當時麻省理工學院公認最難畢業的科系之一;現在,當大家爭先恐後躲到大企業的樹蔭以躲過不景氣時,她選擇了挑戰「接刀」。

她的改造計畫已見效跟微軟、索尼合作遊戲機,獨霸市場

這把刀怎麼接?蘇姿丰心中有個「翻轉大牛」的三年計畫。

為什麼是三年?蘇姿丰解釋,半導體公司從產品開發到量產,「最快兩年、最慢四年才能問世,那是一個漫長的開發循環,我們現在有不錯的進度,但是要真正翻轉半導體公司,還是得要三年。」

她說,今年,超微要改善獲利與財務結構;明年,一系列新產品將要問世;後年,兩者都要強化。

祥碩總經理林哲偉表示,像祥碩這樣營收不到二十億元的小公司,重整都需要一年的時間,更何況超微是營收逾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大公司,不能要求兩個季度就要看到成績單。

果真,今年第一季,超微交出營收比去年同期大減二六.四%、低於市場預期的成績單,消息發布後,盤後股價暴跌一一%;一位主機板公司高階主管推測,一方面是電腦業景氣不佳,一方面蘇姿丰正清理前朝留下的庫存,「清理得越乾淨,越容易反彈。」

蘇姿丰認為,這是短暫的「過程」,最快下半年就能看到損益平衡。她的信心有所依據,二○一二年她出任超微資深副總裁後,就發現這家公司太過依賴電腦這個單 一產品,因此她利用超微全業界唯一的「運算」加「繪圖」獨特能力(英特爾只有運算能力),開拓新的遊戲機市場,拿下微軟的XBox與索尼的PS兩大遊戲機 訂單,幾乎獨霸這個市場。

蘇姿丰回憶,因為兩大客戶趕在同一年的耶誕旺季推出新產品,激烈競爭,因此她必須準備兩個團隊,彼此諜對諜、不能交流任何資訊,才能讓客戶安心。短短三年裡,這條產品線從無到有,去年包含其他非電腦的新業務,已經占公司總營收四成,明年更將提升到五成。

她要三年內改造超微布局「明天的產品」:物聯網

然而,要在三年內改造超微,還需要務實的步驟。

第一步,建立共識。蘇姿丰去年十月升任執行長後,就展開為期九十天的「世界旅行」,從美國、中國、台灣、印度到歐洲等地約十四個研發中心,跟全球各地的客戶與總計一萬名員工面對面溝通。

台灣繪圖卡公司撼訊總經理陳劍威已經與超微合作十多年,超微連十二個季度虧損,撼訊也連虧了三年,信心全失。但蘇姿丰上任八個多月,跟他會談約五次,已經 讓他拾回部分信心,陳劍威說,相比起前幾任執行長的舌粲蓮花,卻看不到方向,蘇姿丰雖然話不多,但言之有物,「工程師」個性鮮明,技術底子強,對市場趨勢 很清楚,不了解的部分只聽不說,但一回到美國總部就立刻解決他所反映的問題。

第二步,整合資源。她重新盤點產品線,停掉獲利與成長性欠佳的產品開發計畫,例如微型伺服器系統,再把資源轉移到更有效益的產品上,例如虛擬實境技術。 「很多人問我要不要介入智慧型手機,但那已經是『昨天』的問題了,『今天』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找到『明天』的產品。」蘇姿丰說。

在她眼中,「明天的產品」就是物聯網;二○二○年將有五百億個物聯網裝置,產品多樣少量,超微必須改變過去在電腦領域的「大軍團」作戰方式,改「打散彈」,例如主攻需要高效能運算的雲端醫療市場。

第三步,簡化流程。超微全球資深副總裁諾爾得(Forrest Norrod)透過越洋電話表示,之前需要開五次、甚至八次會議才能做成的決議,現在蘇姿丰要求兩次會議後就要有所決斷;更簡化,運作就能更快速。

就是因為看上蘇姿丰簡潔有力的行事風格,諾爾得離開電腦霸主戴爾(Dell)之後不久,去年十月就應邀到超微就任,「我對Lisa(蘇姿丰)非常有信心!她是少數兼具技術與業務能力的人。」

比起各方睜大眼睛的壓力,蘇姿丰坦言其實自己給自己的壓力更大,尤其是「三年一定要做出成績單」的自我目標。因此當上超微執行長後,蘇姿丰愛上了拳擊,儘 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每兩、三天就要抽空打一次拳擊;「每個人都需要運動來淨化心靈,尤其如果你想要擺脫挫折感,拳擊是絕佳的運動。」她說。

接下來,蘇姿丰可能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得面對挫折感,因為她把超微的未來賭在物聯網的高階運算(如伺服器、資料中心等)上,但李輔邦認為,這個市場競爭激烈,超微並不擅長低價、低耗電市場,想讓大象轉個大彎、重新跳起舞來,這位台灣女兒得有堅強意志力與卓越的方法。

【延伸閱讀】最依賴的PC,出貨量連跌4年—傳統電腦全球出貨量2012年 3.41億台2013年 2.96億台 (衰退逾10%,史上最嚴重)2014年 2.76億台2015年 2.62億台(預估)(跌幅逐漸縮小)註:此數量不包含筆電結合平板等新型態電腦

【延伸閱讀】自從PC衰退,超微虧損沒停過—超微營收與EPS

● 營收2012年 54.2億美元2013年 53.0億美元2014年 55.1億美元 (遊戲晶片等新業務貢獻營收4成,短短3年從無到有)● EPS2012年 -1.6美元2013年 -0.11美元2014年 -0.53美元註:2015年目前僅公布第1季數字,營收10.3億美元、EPS-0.23

資料來源:顧能、超微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49

威鋒網擬掛牌新三板 連虧三年卻有3億估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543.html

威鋒網擬掛牌新三板 連虧三年卻有3億估值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1-23 11:01:00

龐大的用戶規模是威鋒科技引以為傲的資本,也是公司虧損卻有3億元估值的核心邏輯。

2015年11月20日,有蘋果中文社區之稱的威鋒網(運營公司為深圳聚領威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了新三板掛牌申請,參照今年8月的一次股權轉讓,威鋒網估值已經到3億元,創始人彭源、楊彬兩人的賬面財富,已經分別高達1.2億元和8796萬元。

威鋒網楊彬(左)和彭源(右)

威鋒網的成功,得歸功於中國上千萬忠實的“果粉”,定位於蘋果產品用戶網上交流平臺。資料顯示,威鋒網成立於2007年,目前已有1000萬註冊用戶,覆蓋了5000萬以上高端數碼玩家,日均IP超過200萬。

根據轉讓說明書,威鋒科技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前7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252.88萬元、1259.05萬元和561.12萬元,同期公司凈虧損分別為150.86萬元、556.34萬元和1014.39萬元。威鋒科技最新的經營計劃是2016年扭虧為盈。

目前,威鋒科技的業務分為兩大板塊,廣告及信息服務業務和遊戲業務。其中,廣告及信息服務業務依托於威鋒網和威鋒手機APP,但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並不明顯。2013年、2014年其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205.17萬元和1217.14萬元,占同期總營收的九成以上。

威鋒科技團隊意識到廣告收入的局限性,將重心轉向遊戲發行業務。轉讓說明書稱,目前公司的遊戲團隊已完成搭建,同時公司已與多家遊戲開發商簽訂遊戲獨家發行合同,部分遊戲已處於封測階段。但這部分業務起步較晚,今年1~7月僅貢獻了68.8萬元的收入。

根據威鋒科技在轉讓說明書中的描述,旗下威鋒網已成為全球中文第一Apple互動媒體、千萬“果粉”大本營,是最專業的蘋果全產業鏈資訊平臺,也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移動垂直媒體社交互聯網平臺之一,長期處於細分市場領軍地位。

龐大的用戶規模是威鋒科技引以為傲的資本,也是公司虧損卻有3億元估值的核心邏輯。但對於一家BBS網站而言,用戶規模是一回事,效益是另外一回事。即便是註冊用戶規模高達1億的天涯社區,其上市之路也異常坎坷曲折,規模要小得多的威鋒科技,面臨的難題並不比天涯社區少。缺乏明確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威鋒科技目前最待彌補的短板。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TechWeb)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92

深陷二三線樓市高庫存泥潭? 中華企業連虧兩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192.html

深陷二三線樓市高庫存泥潭? 中華企業連虧兩年

一財網 羅韜 2016-01-24 14:04:00

公司布局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加上部分項目產品的市場契合度不理想,項目銷售面臨相當大的壓力,采取了調整銷售價格等措施,導致發生計提減值準備,增加業績虧損預測數額。

日前,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600675.SH,下稱“中華企業”)發布業績預虧公告稱,預計2015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為虧損24億~25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這是中華企業連續兩年來的虧損,根據其2014年年報,當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89億元。面對2015年比較好的房地產市場,中華企業虧損再度增加。

同一時間,中華企業公告稱,由於兩年近利潤為負,根據《上海證券交 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公 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債券可能被暫停上市交易。

對於兩年的虧損,中華企業認為的原因都是計提減值準備。其表示,2015年以來公司全面梳理項目狀況,以加速存貨去化,加快資金回籠為全年工作重點,全力促進銷售資金回籠,2015 年資金回籠預計85億元,同比增長 22 %。但是,公司布局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加上部分項目產品的市場契合度不理想,項目銷售面臨相當大的壓力,采取了調整銷售價格等措施,導致發生計提減值準備,增加業績虧損預測數額。

降庫存,成了當下三四線樓市的首要任務(網絡資料圖)

中華企業提到,其預計2015年全年共計提減值準備21.36億元左右,其中前三季度已計提9.10億元;第四季度預計再計提12.26億元左右,涉及計提項目包括杭州禦品灣、上海松江譽品谷水灣、江陰中企上城及上海美蘭湖鉑玨公館。

顯然,中華企業正在通過降價的方式進行資金回流,而這個價格已經低於了其成本價格。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中華企業此前拿下的上海羅店新鎮地塊、杭州江幹區章家壩地塊、上海龍興路地塊、蘇州平江區地塊以及江陰市澄地地塊,總地價達80億元。但是在項目行至入市時,部分高價項目卻遭遇了市場寒流。其中,中華企業2009年競得的杭州江幹區章家壩地塊,樓面價格1.82萬元/平方米。該項目定名為杭州禦品灣,截至2014年末尚未開盤之時,就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共5.1億元。

拿地價格過高,產品溢價不夠導致了中華企業只能不斷計提減值準備。而中華企業自身產品打造也收到過業主質疑,在去年夏天,記者曾在中華企業的總部樓下看到業主遊行示威,主要就是針對其樓盤的電梯質量問題。當時也有業主告訴記者,認為中華企業一直不解決問題,所以才到其總部進行遊行。

面對自己的銷售壓力,中華企業也開始不斷轉讓資產。記者註意到,2015年4月,中華企業宣布,轉讓上海嘉定安亭新鎮項目40%,原因為“為提高資產周轉效率,加快資金回籠”。2015年10月,中華企業宣布公開轉讓天津兩項目30%股權。對此,中華企業解釋稱,近年來天津房地產市場銷售未達預期,上述兩項目公司一直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狀況,故在當前提高存貨去化速度,加快資金回籠,提升資產周轉率的戰略下決定轉讓。

克而瑞分析師傅一辰表示,很多國企手上有不錯的項目和土地資源,但是操盤能力卻沒有市場化企業那麽高。顯然,中華企業的操盤能力有待提高。

雖然連續虧損,但是中金公司的研報則認為對於當前正處於資產整合和戰略調整的中華企業而言,國資改革和大股東的支持或將成為其發展新動力。2013年,中華企業完成收購控股股東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海房地(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09

它連虧四年,老將回鍋救火先調高食材成本 找回美國味 Fridays餐廳虧轉盈

2015-05-02  TCW

面對競爭者增加,有人選擇退出台灣,有人選擇引進新品牌,Fridays新團隊接手後,砍微波爐數量、調整菜單,終於賺錢。

九○年代美式連鎖餐廳在台大行其道,隨著競爭者增加,販賣美式文化的「紅利」逐漸消失,面對美好年代消逝,許多餐廳黯然退出,但TGI Fridays(星期五美式餐廳,以下簡稱Fridays)在新團隊接手後,卻奮力一搏谷底翻身。

二○一四年八月,北軒餐飲管理集團從美國總部手上,接下Fridays的台灣經營權,當時後者連虧四年,甚至創下一年淨利率負二三%,虧損一億六千多萬元的紀錄,接手五百九十天後,二○一五年淨利率轉正達二%,單店營收持續成長,五月下旬計畫在台北中山商圈再展新店。

現今操盤手,Fridays董事總經理李宏智,一九九三年進入這家餐廳,由實習經理一路晉升到營運部協理,二○○三年離開後,成功引進美式餐飲新秀吉比鮮釀。業內稱他為美式餐飲營運高手,能讓品牌起死回生。

用現做料理找回顧客改菜色,刪外包半成品

時隔十一年,這位老將在北軒邀請下回鍋,他看到的,卻是跟以往迥然不同的面貌。

過去它最引以為傲的是服務生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跟顧客推薦菜色,見到老客人熱情的招呼,這樣的前台文化,在降低成本思維下消失了,服務生人力減半,微波爐取代廚師。

李宏智接手後,揚棄降低成本的策略,反倒逆勢提高食材與人事成本,重新找回美式餐飲的服務精神。

他記得,再次回到熟悉的廚房卻看到多達七台微波爐,比過去多了一倍,因為餐廳把三成料理外包代工廠。例如,招牌香烤半雞是半成品打開後微波加熱,美式餐飲的靈魂──凱薩沙拉的醬汁也由代工廠商製做。

料理也失去美式風味,在美式沙拉裡加入涼粉皮、大陸妹等,不會出現在美式餐飲的食材,這些料理約占比菜單二五%,跟同業差異化的效果有限,反倒讓老客戶不再上門。任職Fridays十九年,營運部總監劉定安感嘆:「再有忠誠度的老客人也會叛逃。」

李宏智接手後第一件事,改掉七成的菜單,刪除掉非美式料理,從總部的食譜中挑選新菜色。

換菜單並非只是換供應鏈這麼簡單,必須考量廚房人力的調配、食材成本、獨門菜色以及市場趨勢。他舉例,有些菜色美味,但是成本高,放入菜單就會虧本經營,使用OEM半成品,成本低卻跟同業無差異,客人也不上門。

新團隊挑選新菜色原則有三:手工、美式、獨門菜色。首先強調手工,先把外包的三十種醬料全數改為自製,烹飪半成品的微波爐由七台減少到三台,內場人員增加約一○%的人力。

選擇約一○%的菜色做差異化,多數的美式餐廳會避開處理困難、易腐敗的海鮮,但新團隊卻願意放上海鮮料理做為獨門菜色。又如,草莓是季節性食材,多數店家採季節供應,它卻全年供應以草莓為食材的料理,一般美式料理的食材成本約三成,這道菜卻高達四成。

用獎勵恢復服務文化讓工讀生抽成,客單價增

李宏智解釋,餐單的組合有學問,有些成本高,但易聚客嘗鮮,咬牙也得推出,調整新菜單與食材後,部分餐點售價上漲約七%到八%。

原本店內人手不足,最明顯的例子是,有一半的分店沒有接待人員。劉定安解釋,先前曾經推出「生產力提升計畫」,以一位員工服務客戶數量訂KPI,導致分店為了追求績效,把無法列入用績效計算出的接待人員砍掉,還砍掉一半的服務生人力,在週末最重要的時段,找的是只在週末來打工的「浪人服務生」,造成服務品質下滑。李宏智認為:「如果把控制成本擺在最前方,消費者也會給你回報。」造成過去四年的虧損。

李宏智大膽改變績效制度, 把顧客帳單的營業額一%回饋給服務生做為業績獎金,意味顧客點單金額越高,服務生收入越豐厚,雖然提高營運成本,但恢復前台的銷售文化。新制度已出現成效,客單價由接手前的五百四十元,拉升到五百六十元。

但是服務生離職率高,如何避免不當銷售,殺雞取卵成為最大挑戰。除了事前教育外,還有兩種防範機制,電腦會隨意篩選結帳的顧客,請對方填寫網路問卷調查,另外店內經理也會每小時挑選桌次訪問顧客,確認服務品質,如發現不當銷售會再教育服務生。

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研究所教授王國欽指出,這做法可在短期刺激銷售金額,但是會有公平性的問題,因為營業額高是內外場團隊合作而來,如何切割利益,說服團隊是挑戰。

新團隊也注意到這點。內場廚房同樣也給予即時獎勵,過去每半年考核升遷一次,現在把廚房以煎、煮、炸分為六站,只要多學習一站,隨時可考核加薪升遷,使得內場人員也有成長的動力。

大破大立下,去年底Fridays轉虧為盈,營運穩住後,近來淘汰虧損店面,開店策略也由街邊店往百貨商場移動,還討論推出早午餐的可能性。如何維持美式文化又能抓到消費趨勢,將是下一步挑戰。

台灣TGI Fridays

成立:1991年

董事總經理:李宏智

成績單:2015年營收7.8億元、淨利1,560萬元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