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港交所挂牌下一站或是伦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55.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广州
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淡水河谷预托证券昨日(12月8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
由于淡水河谷于1943年1月11日在巴西注册时,便分别注册普通股和A类优先股。此次在我国香港发行的预托证券也做出相应划分,包括普通预托证券(06210,HK)和A类优先预托证券(06230,HK)。
预托证券是指外国企业把部分股份交给存管机构托管,再经存管机构发出票据,并将票据在交易所买卖,好处是投资者能在本土市场买卖外国证券,降低直接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
昨日淡水河谷A类优先股(06230,HK)全日收报233港元,较巴西交易所收市价231.54港元升0.63%。
淡水河谷财务总监Guilherme-Cavalcanti表示,公司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是基于这一市场较为成熟、流动性高的特点,他还指出,“公司短期内没有在香港地区融资的计划,但如果政策允许,不排除未来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GuilhermeCav-alcanti称,如有关部门批准,将会在中国内地建设物流中心,提升内地的市占率,同时公司会提供更高质素的产品以应付中国内地矿业的需要。
据外电报道,淡水河谷管理层曾表示,下一步将考虑在伦敦挂牌。据悉,淡水河谷是当前唯一未在伦敦上市的多元化矿业集团,另一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已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三地上市。
中環在線:港交所送股李小加過肥年 李華華
|
|
如果話港交所(388)係良心僱主,相信冇乜人會反對。淨係睇佢點善待執行董事兼CEO李小加(圖)就知。
港交所噚日公佈,根據僱員股份獎勵計劃,董事會議決撥720萬港銀出嚟,買入港交所股本中每股1蚊嘅股份,用嚟獎授李小加,咁佢咪可以過肥年囉!
另 外,董事會亦撥出1.141億,買股份以獎授入選僱員(唔包括李小加),其中3,000萬乃係預留畀2011年新聘人員,而撥款額當中嘅9,130萬,喺 市場購買股份獎授畀117名僱員(包括李小加),按噚日港交所收市價每股183.2蚊計,可以按完整手數買入最多498,300股,佔港交所已發行嘅股本 約0.05%……
所以話,打工都講命水,好似小加兄咁,今年初先上任,前幾個月獲授股900萬,轉頭又有長期獎勵,就算再嘔多幾封萬言書出嚟,都仲係字字千金啦!
|
|
從鑽油工人到全球證券之王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未知的風險是成功的養分
|
|
香港交易所擠下紐約、倫敦證交所,成為全球IPO冠軍!帶領港交所創下空前佳績的,是被香港人拿著放大鏡檢視的北京人李小加,從一名石油工人到港交所總裁,他憑著什麼樣的精神改變自己的命運?未來,他將如何改變香港的命運?
撰文‧楊卓翰
香港五星級飯店內齊聚來自各國的媒體記者,一位皮膚黝黑、身材高大的中年西裝男身上不斷閃爍著鎂光燈,他就是在二○一○年,奪下全球證交所IPO(首次公開發行)公司數量冠軍的香港證交所總裁李小加。
從沒鞋穿的石油工人,到港交所總裁,他花了三十三年;從港交所到全球證券之王,他只花了一年。他不怕冒險、無畏爭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選擇是沒有風險的!」他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這就是李小加。
唯一的策略是,大膽改變!
一場金融風暴,不僅衝擊各國經濟,也打亂了全球證交所的排名,身為中國市場的門戶,港交所去年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去 年十二月,全球最大的礦產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在香港以HDR(預託證券)方式掛牌,總市值一.三七兆港元,讓港交所又追上紐約、東京股市一 大步。不止是已掛牌的淡水河谷、美邦保險(AIA),如PRADA、麥當勞這些跨國企業,今年也將陸續於香港上市。一瞬間,香港變成國際企業最熱門的上市 地點。
去年一整年,全球各上市公司在香港集資總額是八五五○億港元(三.八兆元台幣),不但創下港交所三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其IPO總額更是紐約、倫敦證交所加起來都比不過的史上巨量。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則從○九年的第七名前進到第五名,達二.七兆美元。
香 港證交所取代紐約、倫敦股市,成為跨國公司爭相上市的地方,這位一口京片子的五十歲北京人,是爆發力的核心。去年一月正式接下證交所總裁的重擔,李小加唯 一的策略就是,「大膽改變!」他不但推動延長港交所的交易時間、更換交易系統,更誓言在一一年完成人民證券在香港上市。上任第一天起,他就如此急迫地出 手,因為他知道上海、深圳正在後面追趕;為了增加競爭力,他甚至縮短港交所中午暫停交易的午休二小時,引起香港銀行家、交易員強烈反彈,但他還是堅持推行 到底。
○七年,有八五%的香港上市企業是從中國來。在一○年內,他迅速拓展認可上市的國家,包括巴西、義大利、日本等;並簡化上市規定,讓 淡水河谷、PRADA等企業有辦法到港掛牌。一○年中國IPO的集資額降至五○%,國際企業則增至四五%,募資額也增加至四四五○億港元,是台灣交易所的 四十多倍。
李小加不畏爭議地大動作,是因為他知道,不改變、不冒險,人生就會是一潭死水。
三十四年前,現今光鮮亮麗的李小加還是一名挖石油的少年,「我生在北京,長在甘肅,沒上過高中,初中畢業就去了石油技校,做了四年石油工人!」李小加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透露成長過程不為人知的辛苦。
李 小加出生在動亂的年代。一九七五年中學畢業時,是文化大革命的末期。那時候,中國青年還得要下鄉勞動;就如同當時千千萬萬下鄉勞動的青年一樣,十六歲的李 小加被派到中國最早的海上石油鑽油平台——渤海油田工作,平台上一個小房間擠了十四名年紀相仿的少年,每天餐風宿露照顧簡陋的挖油機具。
李 小加接受中國電視節目「財富人生」訪問時回想當時經驗。在海上油井工作是拿生命搏鬥的,「塔其實也不算塔,是用破鐵皮蓋起來的架子。大風大浪的時候,整座 塔都在晃。」七九年,渤海一號鑽井平台曾發生了樁腳折斷事故。再三個月後,渤海二號翻沉,死亡七十二人。「就是發生在我們那油田,我們那班也死了很多 人。」如果要我們繳學費 就不用回應了雖然當石油工人有薪水、吃飯不用錢,一年還能發一雙新皮鞋,但李小加並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下工後他唯一娛樂就是抱著收音機聽 英文廣播,架構好自己的英語底子,更重要的,是對外面世界的想望。「我的英文就是在那時候練的。」他說。
靠著苦讀,這名石油工人終於考上廈 門大學外文系,改變自己的人生。畢業後,他被分派到《中國日報》當英文記者。「那時的生活是一條線的,上大學後一切國家都幫你安排好了。」但李小加看得更 遠,認為要有更高的學位,才有辦法在事業上發展。他決定冒險放手一搏,申請美國的新聞學研究所。
李小加走上國際舞台的第一個冒險,就是他幫 自己和大學認識的妻子寫的研究所申請信。「我寫的很清楚,如果要我們繳學費,就不用回應了,我也沒錢。」拿著「收費免談」的申請信函來賭出國夢,不是一般 人做得出來的。李小加解釋了當時的決策,他說,每項選擇都是交易,你要獲得A,就要放棄B。「世上沒有選擇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他微笑著說。
美 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大學回應他的冒險,同意給夫妻一人一份獎學金。剛到美國時,他和妻子口袋裡只有四十五美元,兩人靠在餐廳洗盤子打工完成學業,在當地報社 開始工作。但兩年後,他發現新聞工作賺得不多,且中國人在美國新聞界打不進核心。在經濟壓力下,他起了第二次冒險的念頭,決定轉往法律界。
說 改變就改變,李小加馬上報考美國一流的法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蘭道.愛德華(Randle Edwards)看到他的考試成績,又有阿拉巴馬大學的強力背書,決定邀他來哥大。沒想到,李小加因為沒錢繳學費,而拒絕了他,「請他來學校和我面談,還 要等他坐一天的火車,因為他沒錢買飛機票。」李小加給愛德華的印象相當幹練,「他會很有耐心地聽你把話講完,然後很快地回答。而且非常、非常聰明。」長談 之後,愛德華當天就為李小加開了一個獎學金名額,讓他能夠就讀哥大。李小加也不負教授的賞識,出國六年,一次都沒有回國見父母,只靠一股拚勁,在沒有任何 法律背景下拿到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先後進入達維和布朗伍德法律事務所,處理中國證券在美發行事務。而首位客戶就是中國財政部。當時,中國 主權債第一次全球發行,這是他第一次對中國金融的接觸,也寫下了他和中國金融界的不解之緣。剛好布朗伍德是美林的合作夥伴,美林因此相中了李小加,請他到 旗下中國部工作。
當時是一九九四年,中國的金融業根本還沒成形,美林和高盛、大摩都在中國剛起步,因為資本管制的關係,市場都不大。李小加 在當時就從中國在海外上市的力道中,看到了中國金融業的機會,進而從法律界加入美林證券中國區業務。如果沒有冒險家一般的精神,在中國經濟還沒有起飛時就 回到中國卡位,李小加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回中國五年後,他在美林擔任中國區總裁。他在美林屢建戰功,中海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公司,都是由他經手上市。○三年,李小加接到獵人頭公司的電話,摩根大通請他擔任中國區總裁。
港交所關起來不幹 什麼風險都沒有啦李小加說,「在摩根大通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做到中國第一。」○六年六月,在李小加手上,摩根大通在中、港股市交易金額超過十九億美元,首度擊敗花旗成為中國第一大證券集團,他奪下人生另一個第一。
○九年六月又接到獵人頭公司電話時,他的年薪已超過一億港元(約四.五億台幣)。而這通電話,就是港交所邀請他面試的電話。
不 久,港交所前任總裁周耀文宣布卸任,李小加成為接班人。香港資深媒體人羅綺萍指出當時的社會環境,她說,「香港正在被上海取代其金融中心地位的恐懼之中, 而李小加又是港交所第一位中國背景的港交所總裁,反彈的聲浪自然很大??,大家都說我們要被中國給接收了。」甚至有媒體以「政治任命」來形容這次的人事安 排,「接下這一棒,李小加就是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冒大險。」媒體指出。
就如之前的選擇一般,李小加還是決定接受人生未知的挑戰,他成為第一位出任港交所總裁的中國內地人。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來接收香港證交所,李小加想盡方法提升港交所的競爭力,甚至不惜冒人民幣熱錢淹沒香港、重演金融泡沫危險,開放人民幣計價證券IPO,搶當人民幣國際化的灘頭堡,就是要讓港交所站上全球第一。
在港交所的簡報會場,記者們不斷針對開放人民幣工具交易,加上國際熱錢的湧進,是否會造成香港被大量的人民幣淹沒,導致資本泡沫化的風險提問。李小加最後大手一揮,斬釘截鐵地說:「你要沒風險,我就把港交所關起來不幹,什麼風險都沒有啦!」台下一片靜默,這就是李小加。
如果沒有冒險改變,如今他可能只是一名平凡的石油工人;不甘於現狀,在每一階段挑戰人生未知的風險,李小加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影響香港未來十年發展的關鍵人物!
李小加
出生:1961年
現職: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經歷:中油海石油工人、記者、
美林證券、摩根大通中國
區總裁
學歷:廈門大學外文系、阿拉巴
馬大學新聞學碩士、哥倫
比亞大學法學博士
|
[轉貼] 呂志華手記 - 港交所宜修例 杜絕無良向下炒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896
呂大俠實在是講得太好~~可惜講膠所專做無聊野,又點會肯做呢D大事呀.......
---------------------------------------------------------------------------------------
http://www.capital-weekly.com/common_emag/view_content.php?issue_no=281&pub_id=26&top_id=51&art_id=127708
本月中,保障投資者協會和港交所上市科高層會晤,反映目前香港股市無良莊家向下炒情況,並提出一系列上市規則修改建議,希望透過修例,杜絕這些不法的市場行為。
其 實,不少人對供股存有錯誤的理解,尤其是坐在冷氣房的監管機構,不食人間煙火,以為大小股東按比例供股就是公平,這肯定是大錯特錯。一般來說,供股時大小 股東都必須按持股比例,履行股東的責任,股東不願意供股,可以把供股權出售,因此表面上看來頗為公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原因如下。
一.沒有投資者在投資時,會預留大量金錢準備供股
當投資者以一萬元,買入一隻股票長線投資,沒有人會再準備額外的十萬元,或甚至一百萬元,準備該公司供股的。這些無良的上市公司,以大比例賤價供股,而且一次又一次供股,其目的顯而易見,並非因為公司需要資金經營,而是希望透過這些方法迫走小股東;
二.大股東於供股時,擁有絕對優勢
大股東供股,供股的金錢,進入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上的上市公司賬戶之中。換言之,大股東只是把自己左袋的錢,轉放在右袋之中。上市公司賬戶的金錢,全部由他決定支配使用,而且,大股東擁有發行股票的絕對控制權。
但小股東供股之後,根本不清楚資金的去向。換言之,只是以鈔票換股票,但股票的發行量,完全操控在大股東的手上,故此換來的股票,隨時因為大股東繼續發行更大量的股票,而大幅貶值;
三.特別股東大會的投票形同虛設
雖然合股及供股須經過特別股東大會各股東投票批准,然而,從過去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議案,總是以大比數通過。其中原因十分複雜,包括現存的召開股東大會以及投票或授權投票的程序不完善,令小股東未能團結一致,投以反對票,阻止議案通過。
還有,大股東在部署通過損害小股東議案前,大多會以不同人士的身分,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支持議案。加上這些損害小股東的議案,大股東無須放棄投票,也助了向下炒的歪風。
堵塞漏洞 三大建議
為杜絕無良上市公司向下炒,損害小股東利益,為堵塞上市供股條例的漏洞,保障投資者協會作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上市公司合股和供股時間不應該短期內同時進行,兩者宜相隔十至十二個月進行;
二.市值低於一百億元的上市公司,每次集資額不可超越其市值某百分比(建議集資額為其市值百分之十);
三.每次供股之供股價,不應低於某段日期之收市價平均價某百分比(建議供股折讓價為市價的二至三成)。
建議(一)應可防止無良大股東藉合股,推低股價來供股,而且對他們以此手法圖利,有阻礙作用。
由 於大部分向下炒的上市公司,其市值均低於一百億,建議(二)幾乎可以杜絕所有向下炒的公司繼續以這手法歛財;此外,若供股價和其市值掛,股價推得愈低, 可以集回來的資金愈少,令向下炒無所施其技。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批股,批股價折讓不可多於其市價的二成。若供股價的折讓,同樣作出限制,應可增加向下炒的難 度。
與時並進 維持公正
部分人士可能會擔心,修改上市公司供股條例,可能會影響到一些真正經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的集資能力,事實卻是相反。目前向下炒已氾濫成災,令愈來愈多投資者對香港非藍籌上市公司望而生畏,紛紛放棄投資這些公司。
故此,不打擊向下炒,才會影響真正經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只有杜絕這股歪風,才可重建投資者對非藍籌公司的信心,才會令真正經營業務的上市公司,重新在市場具有集資能力。
此 外,上市公司的集資方法,並非單只供股一種,還有批股、發行可換股債券或優先股、銀行融資、發債等。而且,經修例後的供股方法,將可以更公平地對待小股 東。相信新的供股方法,更受市場歡迎。因此,供股的集資方法仍然存在,對上市公司的集資能力,可說是全無影響,反而是優化他們的集資能力。
隨 市場投資環境的急促變化,一些不法分子亦鑽研出千奇百怪的新方法,欺詐或欺凌小股東。他們或是利用上市規則的灰色地帶和漏洞,又或者是涉及市場的不當行 為。聯交所作為香港上市公司的一個平台,有責任維持市場公正及公平,而且需要與時並進,不斷完善香港的上市法規,讓大、小投資者能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中 進行投資。
中環在線:港交所主席畀冧巴 李華華
|
|
今日全城熱話非 「你買咗六合彩未?」莫屬。六合彩連續8期冇人中頭獎,今晚舉行嘅六合彩攪珠,頭獎如果一注獨中,預計獎金達1億元,創下六合彩史上最高派彩紀錄。華華噚 日經過中環,投注站逼爆排隊人龍,就連港交所(388)主席夏佳理都湊熱鬧,跟同事一齊買番條飛,碰吓運氣。
華華問佢買咗乜,佢話已經買咗 條複式,9個冧巴,盛惠840蚊。主席即係主席,連買六合彩都豪氣啲。話就話同公司6位同事夾份,但錢就佢畀晒。噚日《蘋果日報》頭版女神周秀娜貼「6」 號做膽,華華叫夏佳理都畀個心水冧巴,佢貼「39」號。咦,39號係生命動力(039)嘅上市編號,此股核心產品係乙醇,因利成便生產埋酒精飲料。如果呢 個冧巴命中,就真係值得飲番杯慶祝。
7個人夾份 驚分唔勻
講開中獎,夏佳理同班同事亦都已經計埋數,如果中獎點分。由於計 埋佢本人合共7個人夾份,頭獎一注獨中,1億蚊實分唔勻。其實好簡單,夏主席可以先撥出部份獎金做善事,餘額先至均分咪得囉。聽三姑六婆講,天降橫財都要 捐啲出去,等有需要嘅人受惠,咁呢筆橫財先至袋得穩o架!
李華華
|
港交所再攬大礦企
http://stock.hexun.com.tw/2011-05-23/129866040.html
向來被認為低調、神秘的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00805.HK),即將在倫敦時間5月24日結束維持了37年的私人公司地位,公司將在倫敦第一上市,並同時在香港第二上市,兩地掛牌集資最多10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迄今最大規模的IPO。
嘉能可公佈向機構投資者配售超過11.37億股普通股,另外香港專業投資者及散戶獲分配3125萬股,佔總發行規模的2.7%。公司最終以5.3英鎊定價,折合港幣66.53元,屬招股價範圍中間定價,兩地籌資共775億元,市值約4610億元。 其承銷商多達17家,甚至多於友邦保險(AIA)上市時的11家。
這次嘉能可的發行規模佔擴大後股本約17%,其中接近2.4億股是員工持員套現,另外約1.17億股的超額配配權,可在未來一個月的價格穩定期行使。
接近承銷團消息透露,率先在倫敦開始接受訂單後,連超額發售部分也悉數在短短數小時內,獲得足額認購。基礎投資者更多達12名,已經佔到這一次發行規模的31%,單是主權基金阿布紮比投資公司(Aabar Investments PJS),就已申購8.5億美元。
不過,也不是全部投資人都認同嘉能可的經營模式,管理約100億美元礦業基金的摩根大通基金經理在倫敦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表示,嘉能可是一間營運得很好的公司,但不太相信這種業務,因為他認為商品價格根本無法預測。
招股已經在5月18日結束,按照招股價中間價計算,這次上市將使嘉能可一躍而成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的企業。
全球最大IPO赴港第二上市,一方面將展示最大商品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另一方面,亦凸顯港交所在吸引全球性礦業公司中的獨特優勢。
最大風險在上市
外界對於嘉能可為什麼要上市存在不少揣測,因為嘉能可的運作高度依賴其全球網絡提供的資訊,公開上市將會要求公司披露更多信息,從營運角度不會是嘉能可所希望的。不少人認為,嘉能可上市行為反映了該公司管理層對商品市場見頂的看法。
承銷商之一瑞信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嘉能可上市最大的風險,就是上市行為本身,因為會令不少投資者以為嘉能可發出商品價格見頂的信號,為商品價格帶來壓力,反過來影響它的贏利。
參與這宗交易的一位投行人士則否認這種看法,他指出,嘉能可籌備上市已經好幾年,「怎麼可能在好幾年之前,就事先知道今天的商品價格是否見頂 呢?他認為,相信他們在成立近40年後終於決定上市,是希望提高公司的財務靈活性,畢竟嘉能可在對衝商品價格中涉及不少金融資產,另一方面,人才是公司最 重要的資源,上市將方便員工行使股權(share option)。
現任行政總裁伊萬格拉森博格(Ivan Glasenberg)曾解釋,公司上市將使公司邁向下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能夠令其財務更具彈性,並計劃將集資所得中的32億美元用於增持哈薩克鋅企業Kazzinc的股權,由目前的持股量50.7%,增至93%,現時是投資該公司的最好機會。
事實上,作為一間私人公司,嘉能可過去將贏利與員工共享。市場更有傳聞指出,嘉能可一名頂級交易員的工資,與高盛一名股票交易員或投資銀行家相 當。美林的研究報告也提到,上市後的薪金制度,是其中一個不明朗因素,過去公司實現贏利共享,所以在損益表中的薪金開支低於實際需要的水平。
這家總部位於瑞士小鎮巴爾(Baar)的企業,被譽為「商品界高盛」的巨頭,外界一直未看透它的運作。市場期望上市後,通過公眾股東監督,讓這家在商品市場呼風喚雨的企業運作更加透明。
神秘嘉能可
嘉能可的業務分為兩部分:行業活動及營銷活動。營銷活動是嘉能可的業務重點,也是美國富豪裏奇(Marc Rich)在1974年創建其前身——馬克裏奇公司(Marc Rich & Co.)時的主要業務。
這位猶太籍創辦人的生平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在商品交易公司Philipp Brothers任交易員,後來利用中東的人脈關系繞過當時的阿拉伯石油禁運令,從伊朗及伊拉克進口石油,美國政府也因此控告他並發出通緝令。
更戲劇化的是,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即將卸任前數小時,他公布了對裏奇的總統特赦。雖然克林頓解釋,這是因為從來沒有類似的個案可循,但外界一直懷疑政治捐獻也是原因之一。
營銷業務在嘉能可的重要性,也沒有隨著裏奇在1994年退出、由管理層收購公司(Management buyout)而有所改變,現任的行政總裁伊萬格拉森博格,也是裏奇的得意門生。
承銷商之一的美銀美林在上市前的研究報告中就指出,很多投資者一開始以為,營銷活動就是交易員們對商品價格有不同的看法,從中買賣套利,但事實上運作更為直接簡單。嘉能可涉及的大多為體積很大的商品,需要大批量運輸才劃算,物流時間的掌握也很重要。
嘉能可通過其全球性的網絡獲得資訊,就可以掌握不同地理位置或時期,商品買賣價格出現的差異,從中套利。它也可以透過采購、運輸、混合、存儲或 加工相關商品產生利潤。在一買一賣的過程中,嘉能可交易員每天從中判斷,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到不同地區、長期和短期合約的分配,同時也需要對衝商品價格的 風險,當中就涉及大量金融衍生產品。
除了日常買賣活動,嘉能可也可以利用其全球網絡,在特定事件中套利。招股書中舉例,不可預期的良好或惡劣天氣、運輸堵塞或失誤(例如列車脫軌)或人工生產問題,他們反而可以利用全球網絡,評估事件的影響,是否會造成全球或區域性市場緊缺,從中套利。
近年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巨大,往往令不少實業公司因為對衝不足或過多,而面臨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不過,對嘉能可而言,反而是套利的好機會。招股 書中也表明,當全球各地區各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與不穩定性提升,導致市場失衡時,套利機會將傾向增加,相反,相對較平淡的營銷環境總體上會減少價格失調, 從而使套利機會減少。
自從1987年嘉能可第一次投資秘魯一個礦場後,就正式涉足開采及冶煉業務,其後公司通過入股或收購礦場拓展這塊業務,也會入股其他資源類上市公司,並與這些公司簽訂供應協議,例如嘉能可就持有香港上市的俄鋁(00486.HK) 約9%股權,俄鋁也是嘉能可的供應商之一。
嘉能可涉及的資源領域繁多,金屬、礦業、農產品數十個品種。其英文名字Glencore 就是來自環球(Global)、能源(Energy)、商品(Commodity)和資源(Resource)的縮寫。
金屬方面,其鋅、銅、鉛對其業績貢獻最大,也是嘉能可在全球資源板塊中,影響力最強的。它在金屬鋅、金屬銅及金屬鉛的銷售,分別占全球銷售量的60%、50%和45%;能源方面,嘉能可每日銷售250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每日原油消耗量的3%。
赴港有助提高估值
傳統上,嘉能可作為資源類企業,總部又位於歐洲,很自然會選擇倫敦作為上市地點。不過,如今選擇同一時間在香港作第二上市,成為繼去年底的淡水河谷(Vale)後,第二家登陸香港的海外資源巨頭。
有從事資源企業上市的投行人士表示,嘉能可選擇將部分股份在香港發行,是因為香港投資人對礦業股的估值較高,“平均可較海外上市同類股份高15%-20%,所以他們希望將部分股份在香港交易,有助間接推高倫敦的股價。”
近年港交所有組織地發展礦業板塊,吸引越來越多專門投資礦業的投資者、相關專業人士來港,固然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這位投行人士認為,由於香港市場散戶較多,傳統上港交所對公司的要求比較嚴謹,也間接助長了礦業股在香港的估值較高。
花旗中國區金屬及礦業部負責人張遠聲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香港上市的礦業股的估值較高,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交所是全球上市審查要求最嚴 格的交易所之一,相當於交易所替投資人做了部分盡職審查;此外,去香港上市的礦業公司市值都較大、質量較高、流通量高,也容易享有更好的估值。
從去年成績看,根據Dealogic的資料,全球十宗最大的礦業股IPO中,香港占其中四宗,較倫敦多一宗;從籌資金額看來,雖然去年規模最大的礦業IPO,是籌資34.39億美元的、在印度掛牌的印度煤業(Coal India Ltd),但四宗香港礦業股IPO共籌資37.75億美元,卻是各交易所之中最多的,而倫敦的三宗礦業IPO共籌資23.63億美元。
港交所市場發展科高級總監暨上市推廣部主管藍博文(Eric Landheer),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港交所近年積極推動礦業板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去年引入第十八章。
“讓我們(對礦業公司)的上市準則更接近其他國際交易所,容許企業籌措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新條文為礦業公司發行人提供更清晰指引,以便他們可以 通過第十八章就合乎我們的上市要求。我們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礦業公司來香港上市,因為他們希望借此更靠近需求方,現在需求是在亞洲、尤其是中國。”
不過,過去一年到香港上市的海外資源巨頭,也不是全部都一帆風順。首先是俄鋁的高負債惹來證監會高度關註,甚至要求將認購門檻提高至100萬港元;澳洲的源庫資源先前三度尋求上市也無功而返,直至上周再重新啟動第四次路演,減少放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也將集資額減少。
相對比較順利的,是兩家來自蒙古的煤企——南戈壁和MMC(Mongolian Mining Company),兩者也是通過第十八章滿足香港上市要求,籌集發展所需資金。南戈壁本來在加拿大創業板上市,年前轉到主板掛牌,去年到香港上市後,更間接拉動了整體的交投量。
已陸續有更多礦業股打算到香港上市,港交所一方面希望拓寬上市公司來源,另一方面又需要為素質把關。
港交所-長線必選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23
在香港股票市場中,如果要我選最喜愛的上市公司作長線投資,我會毫不考慮選擇港交所(388 HK),因為它是最符合經濟專利(economic franchise)的企業,原因如下:
- 法例規定香港只有一個股票交易所,港交所擁有壟斷股票交易專利,完全沒有競爭對手,屬於獨市生意。由於香港具備優良的法律制度和基礎設施,資金可自由兌換,國際投資者很喜歡在香港投資,而國內及海外的企業都希望來香港上市集資,除非人民弊可以自由對換(相信並非短期內可以成事),我認為港交所較上海交易所更具競爭優勢,兩個交易所是互補關係,不存在惡性競爭。
- 港交所擁有簡單和容易理解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公司營業額超過一半是來自股票市場成交,而經營成本大致上是固定的,所以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十分龐大。
- 長期來說,港股的成交將會受惠於「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來港投資計劃,人民弊國際化(Rmb internationalization)及可預期實施的「港股直通車」。
- 由於沒有重大資本開支,自由現金流強勁,公司將維持很高的派息比率(90%),現價股息率有3%,在低息的環境下,提供很好的安全網(margin of safety)。
估值方面,2011年市盈率大概30倍,略高於其過去10年平均值的27倍,由於港交所的前景非常秀麗,所以我願意付出高一點的價錢買入(buy a great company at a fair price)並長線持有。
中環在線:任由大行唱淡港交所李小加唔小家 李華華
|
|
港交所(388)噚日搞酒會賀成立11周年,唔使問,梗係各路財金精英嘅畀面派對喇!不過,喺派對前夕,港交所俾高盛、大摩兩間大行連環唱淡兼降級,所以華華成班行家一見到主人家、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算幾唔啱聽都好,都要問下佢點睇。
而兩杯到肚飲到面紅紅嘅小加就話:「唔緊要!」,似乎並未俾大行狙擊到喎!
11周年畀面派對猛人雲集
除咗好豁達唔介意俾大行唱淡,小加仲寸番兩間大行:「佢鍾意叫買咪買,鍾意叫賣咪賣,香港喺自由市場嚟o架嘛,呢個亦都喺香港嘅好處!」睇得開之餘,仲借機宣傳下個market,小加果然EQ高兼唔小家!
講番個酒會,財爺曾俊華、財庫局局長陳家強、證監會主席方正、中策(235)主席馬時亨等猛人都有現身,就連稀客銀娛(027)主席呂志和、遠東發展集團主席邱德根都有捧場。
之 不過,場面墟冚唔等於有好多人肯講嘢,由於個個都口密,所以到酒會尾聲,財庫局副局長梁鳳儀準備走人嗰陣,傳媒即刻追住佢「癡纏」一番,由商業信託上市、 人民幣發展,到小QFII同ETF,總之咩都問一餐;可憐梁副局長本來想搵公關擋駕,點知連啲公關都閃埋……唔知返到去,有無人會俾副局長抦呢?
李華華
|
武夷藥業(1889)主要股東為中國高速頻道的股東(待續)-極強賣出建議,建議港交所停牌
1. Muddy Water :CCME: Riding the Short Bus to Profit
http://www.muddywatersresearch.com/wp-content/uploads/2011/02/CCME_MW_020311.pdf
2.China MediaExpress Holdings, Inc. Announces Resignation of Independent Auditor an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314.pdf
3. China MediaExpress Receives Delisting Decision Letter From Nasdaq
http://www.ccme.tv/eng/ir/press/p110519.pdf
4.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高速頻道借殼文件 (p.104)
As of the date of this proxy statement, Zheng Cheng beneficially owned 59.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30.5% of CME’s equity interests through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and Qing Ping Lin, the brother of Ou Wen Lin, beneficially owned the remaining 10.0% of CME’s equity interest through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
Marco Kung
Mr. Marco Kung Wai Chiu,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 financial controller, qualified accountant and company secretary of Wuyi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a company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e has over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business advisory service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He graduated from Hong Kong Lingnan University in 1997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 further obtained two master degree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2005, an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rom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n 2008. He is a fellow member of both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He registered a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practising) in
Hong Kong since 2007. He is also an associate member of both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and Administrators and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ecretaries.
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EWP115.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Ou Wen.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is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whose entire share capital is wholly owned by Lin Qing Ping.
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22/01889/CWP115_c.pdf
武夷藥業上市文件(中文):
(1) Thousand Space Holdings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歐文全資擁有。
(2) Bright Elite Management Limited 為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其全部股本由林慶平全資擁有。
7.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99067/000095012309047346/y78076r4prer14a.htm#262
Prior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ME, he had held a number of senior executive positions in various government agenc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ther companies, including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Qingnian Xinchangzheng Trading Company, Fuzhou Shoushan Waterfall Group EM Polder Co., Ltd., Fuzhou Electronics Mall Co., Ltd. and Fuzhou Mandefu Food Co., Ltd.
8. http://www.mdf.com.cn/company/company_browse.aspx
曼德夫所有的技術、配方、管理是香港曼德夫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州曼伯羅食品有限公司1998年聯合從美國MINNEBEARL(曼伯羅)公司引進中國市場,有關標誌、技術已在中國相關部門註冊登記。關鍵技術已獲得國家專利,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號:ZL99 2 29995.0。美國MINNEBEARL成立於1968年,在全球擁有2000多家連鎖餐廳,主營炸雞、漢堡和三明治,是美國快餐行業七大品牌之一。香港曼德夫集團是一家致力於全球飲食業創新與發展的綜合性實力企業,在海內外享有廣泛的知名度。
9.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i/2011-05-27/11175579765.html
“曼德夫”隸屬於香港曼德夫集團。香港曼德夫集團與香港上市公司武夷藥業擁有同一辦公地址和電話號碼。
1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418/LTN20110418258_C.pdf
孔 維 釗 先 生,37歲, 為 公 司 秘 書 兼 財 務 總 監。 孔 先 生 於一九九七年在香港嶺南大學畢業,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於二零零五年,獲澳洲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頒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於二零零八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企業管治碩士學位。他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稅務學會的資深會員。他亦為英國特許秘書及行政人員公會以及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的特許秘書。他自二零零七年及二零一零年分別註冊為香港執業會計師及註冊稅務師。他於商業顧問服務及財務管理擁有逾十年經驗。他於二零零六年八月加盟本集團。
11.
核數師
陳葉馮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執業會計師
12.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209
總結起黎,同陳葉馮有關的公司都必然存在債券,我說的債券當然包括優先股,壞公司同差公司可以用價值投資的手法排除,唯有好公司的報表都相當完美,這樣的好公司絕對是投資的一流目標,第一天然正是如此,但結果卻是災難的,這些好公司空有大金,卻無力支付少少的支出而發債集資,由於發債集資時都會有當而皇之的理由,加上派息又一直正常,這一點實在難以令人發覺,真係死左都唔知乜事,正正堂堂的老千股用腦可以分得出,但陰陰濕濕的騙子股就害得人多了,結果陳葉馮的危害性遠比其他同行大
港交所 - 蘑菇趕走草菇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105064
港交所(0388)的行政總裁李小加,橫空降落不足兩年,看似勵精圖治,期望把港交所起底式大改革!這我貓王絕對相信他有這樣的能力,關鍵不在於他學歷與背景問題,最主要的考慮是他來自中土,相信他已是中央的核心份子,有後盾支持!且在行事上不怕得失香港的本土勢力,大刀闊斧的就去幹!
不過,我貓王懷疑海歸的李小加是否過份追求泊洋知識,忘卻了修讀共產黨最高學問 -「馬克思歷史唯物論」!他企圖把洋人的制度全盤搬過來,一點研究都不幹!當年穌聯的休克治療已死直!我亦相他這樣成功的人士,亦沒有時間閱讀,不知「貨幣戰爭」為何書,現在西方的金融架已證實存在著很多問題!橫眉冷對千夫指,試問李郎你有否撫心自問,那是一己的私利?還是祖國的千秋大業?
現在李小加「惹火」的所謂改革的主要爭論如下:
1.拖長交易時間
2.隱名交易
3.收市競價
反 對方其實言之有理,既然市場已形成為一種習慣,參與者沒有異議,根本沒有足夠理據要改!若言參與者認為不公平,港股市場沒有留戀之處,外資早已用腳投票, 一走了之!今港交所(李小架)的心態是以「便宜」及「大方」向外資招來,「便宜」是要求本地從業員幹苦活,「大方」是對上市及外資大行監管的鬆懈。其實,平民投資者也許是一股監管的力量,若言大部份的從業員都在幹苦活,自然忽略對專業知識的探討,這裡真懂得分析金融市場的人越來越少,那金融知識更加被權貴所掌管!我貓王前幾天已舉出一個監管案例,更可笑的是港股市場容許權證(warrarnt)橫行,這裡股票期權老是搞不活,權證打期權,混亂不堪!港交所只懂看著自己的賬簿,可會為投資者的利益著想!起初我以為李小架行事火爆,那是鋪路上京做官而摶表現,今一目然,一些所謂改革是為外資創造一個「兒童樂園」,狠一點的說,這根本就是「漢奸」的行為!
我貓王這幾天在這公開日記上發表了不少負面訊息,老實說,我還是想著為憑藉自己的職位賺取生活費,凡事得過且過,很怕得罪有關人士!可是,作為一名有良心的金融從業員,也得為人民服務!說句良心話,一個市場之所以吸引,最主要是這裡的投資價值,那為何以有些市場半日市也可以搞活市場,以港交所及證監日降的監管水平,那是把本地市推到滅亡的高招,國家已給香港做了很太的後盾,大型國企不會跑到別的市場上市,但你們為何破例的多次放鬆上市規定,遺反香港一貫的法治精神?CEO候群症?追求盈利增長多於一切?港交所是一個怎麼樣的機構?

我貓王今天申冤不是為我的一己私利,很多時我自稱為業內的草菇(Mushroom),不值錢,但給我一個暗角,我就會生長!可是,現在草菇敵不了蠻生的蘑菇暴發戶(Mushroom Millionaire)!香港有著千千萬萬比我捧的陰暗草菇,但找們看到今天的大官、大戶、與大學士,每每有著磨菇暴發戶的心理,事事樣樣都要做強做大,這樣子剝削了很多小個體的競爭能力,我忠告一句,你們雖然暴發了,但根本不瞭解菇類的生態,你們自已為自己是生命強的蘑菇,那只不過是人造!不是自我生長的草菇!滿招損,謙受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