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幣續瀉 泰銖6年低 經濟陰霾不散 台灣6年首減息
1 :
GS(14)@2015-09-27 02:29:1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925/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美國按兵不動,憂慮情緒籠罩不散,加上經濟下行,新興市場貨幣持續走軟。台灣昨日宣布近6年首次減息,泰國仍受減息陰霾籠罩,泰銖和新台幣均創6年新低,馬來西亞令吉亦再創歷史低位。分析認為,受強美元影響,預計各大央行在年底前還會有降息舉動,亞太區貨幣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明報記者 武君
泰銖昨日錄得連續第四日下跌,曾一度見36.3兌1美元,創2009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收市報36.214泰銖兌1美元,跌0.3%,本周累跌1.8%。泰銖兌港元報4.6934,亦見6年新低。澳新銀行預計,若經濟增長繼續令人失望,則年底前泰國央行或將再減息25個點子,意味泰銖或繼續受壓。
台灣央行昨日則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低0.125厘,分別至1.75厘、2.125厘及4厘,是台灣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減息。台灣央行總裁指貨幣政策基調仍然寬鬆,而在美國加息在即的情下,或意味亞太區貨幣將繼續震盪。
澳新:年底泰央行或再減息25點子
事實上,此前新台幣已經急速貶值,根據彭博數據,新台幣兌美元曾一度觸及33.368元,創2009年4月以來新低,收報33.26元,過去三天已經累計貶值1.8%。
由於科技出口受到中國競爭的衝擊,近年台灣經濟面臨經濟放緩,上月已經調低2015年經濟預測。在中國突然降息後,台灣央行8月將隔夜利率調低,是三年來首次。和其他亞洲國家一樣,台灣正承受出口下滑的壓力,經濟學家預計在經濟展望疲弱及通脹壓力下,預計台灣在12月將再有減息行動。
料各央行降息 亞太貨幣續受壓
而其他新興國家亦無法獨善其身,馬來西亞令吉昨日一度低見4.446,收報4.424兌1美元,再見歷史新低。印尼盾徘徊在17年低位,昨日收報14684兌一美元。依賴向中國出口大宗商品出口的巴西,其貨幣雷亞爾在見歷史新低後,昨日再一度跌2%,昨日收報4.1454兌1美元,今年以來跌幅已經達35%。
通脹低於預期 年內減息降準機會增
1 :
GS(14)@2015-10-16 01:52:4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5/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國統局昨日公布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雖然9月有中秋及國慶假期因素,但CPI按年增幅只有1.6%,低於預期的1.8%及8月的2%;反映前期通脹的PPI則按年下降5.9%,連續43個月下滑,符合預期。在CPI回落反映內需不旺的情況未改,加上前日公布的外貿數據未見好轉之下,多間大行及券商均認為人行有需要在年底前再減息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去穩住經濟(見表)。
經濟師:中秋下仍弱 值得關注
國統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9月CPI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去年基數較高,不過經濟師分析認為,CPI下滑與內需疲弱有更大關係。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直言,1.6%的CPI大幅低於他估計的2.2%,尤其是9月份有中秋節以及十一國慶假的前期消費之下,居民消費應該較旺,惟CPI仍然下滑,實在值得高度關注。除內需疲弱外,他估計匯改之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然偏高,使國民更多選擇國外出遊,也是導致節日消費力流出國外的原因。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今年中秋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另一方面,9月氣溫下降令蔬菜供應充足,雞蛋及豬肉供應增加,令到CPI主要推動因素的食品價格只增加2.7%,比8月份下降1個百分點,因而減少了對整體CPI的貢獻。
而低於預期的CPI和持續疲弱的PPI顯示,中國經濟內需持續不旺,通縮風險上升,為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提供空間,券商普遍預計,今年底前人行很大機會再減息降準。
高盛、匯豐及中金均認為,年內人行會減息0.25厘;降準方面,高盛估計將一次過下調存準金率1個百分點,中金則相信會分兩次降準,每次0.5個百分點,匯豐則料存準金會降1.5個百分點。
歐央行暗示減息 歐元急挫 分析﹕或影響美暫緩加息
1 :
GS(14)@2016-01-22 17:01:4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c_ecx1.htm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昨維持利率不變,不過行長德拉吉稱,利率將在目前水平或以下維持一段時間,暗示央行可能在3月減息。歐元兌美元應聲急挫0.9%至1.0787的兩周低位,泛歐STOXX 600指數曾即彈升逾1%,然後升幅收窄。道指昨早段偏軟,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跌至1.98厘。布蘭特期油昨曾低見每桶27.29美元,再觸及逾12年新低,然後反彈。俄羅斯盧布昨再跌至新低,每美元兌84.75盧布。
德拉吉昨表示,金融市場動盪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正損害經濟增長,新興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央行可能在3月會議重新檢討貨幣政策立場。他強調央行有能力、意願和決心採取行動,並指央行有足夠的貨幣政策工具應對。
俄盧布再「破底」 見84.75水平
他又表示,中國增長放緩,令歐元區須下調增長預測,原油需求較低也令通脹前景轉弱,不過中國政府似乎有能力控制情况。分析認為,若德拉吉準備增加流動性,可能影響到聯儲局暫緩加息。
美國財長傑克盧表示,中國經濟仍可軟着陸,問題在於中國能否堅持改革,重申美國不接受人為操控人民幣匯價。日圓近期反彈,亦令外界揣測日本央行會否在本月尾加推寬鬆措施。不過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柴山昌彥稱,就近期股市和外匯的波動,央行為此作出反應「為時過早」。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亦稱,日本經濟正在復蘇,通脹走勢正在改善,目前未考慮採用負利率,並暗示短期內不會有刺激措施。言論刺激日圓上漲,每美元兌116.49日圓。
日圓反彈 月底或加推量寬
日經指數昨跌398.93點,收報16017.26點,跌幅為2.43%,創日本央行在前年10月底決定加碼寬鬆以來的新低,較去年底收市跌3016點。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分析指出,柴山和黑田沒有對當前的市場動盪作出警告,刺激日圓升值,引發股票拋售。
明治安田生命保險相互會社稱,若日本央行下周按兵不動,央行公信力可能受損,市場可能會認為央行就算想有所動作,但礙於某些原因不能進行,或寬鬆政策已到極限。投資者對央行寬鬆政策的猜測,令日經指數昨高低波幅超過700點。有分析認為,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被爆涉嫌收受利益,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營運不透明性增加,也增加股市沽壓。
金融市場踏入2016年一直波動,MSCI全球指數接近陷入熊市,較去年5月高位跌19.5%。麥格理私人財富管理策略師Martin Lakos稱,因為無可能窺準最低的價格入市,可趁市况波動之際分注買入,目前企業盈利勢頭仍不錯,可找到有價值的股票,最終投資者會恢復理性,重新關注基本面,現時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經濟並未陷入危機。
全球多個股市跌逾20% 陷入熊市
《華爾街日報》指出,環球多個股市由近期峰值跌逾20%技術上陷入熊市,但未有跡象顯示金融市場波動可觸發經濟衰退。雖然美國第四季經濟增長可能停滯不前,但基本面仍然良好,當前也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崩潰,12月進出口數據已趨穩定。中國的原油需求其實一直增長,只是環球減產幅度不及預期,才令原油供過於求拖低油價。
(綜合報道)
減息加匯率浮動 不用怕資金外流
1 :
GS(14)@2016-02-15 17:14:46【明報專訊】“ 不少人都將近月金融市場震盪歸咎於人民幣大幅貶值,但卻對人民幣為何要貶值,以及如何應對不甚了了。今期《Money Monday》邀請貨幣專家、瑞銀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全球國債及外匯投資主管趙子儀撰文,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中國經濟與人民幣政策的關係,有助作出更好的投資部署。 ”
從2015年人民幣兌換美元達到6.1高點後, 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徹底改變了2005年中國匯改以來人民幣幾乎只會升值的大趨勢和普遍預期,引發國內外極大關注。很多權威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是直接造成去年9月和今年年初全球股市大跌的罪魁禍首,巨額資金外流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空前的大規模下跌, 甚至像索羅斯這樣國際知名的專家也預計中國經濟正在硬?陸, 由中國產生的金融危機將席捲全球。那麼,中國真的會走向這條道路嗎?中國應該如何調整匯率和貨幣政策來應對呢?
在人類相當長時期內,金銀銅是各國貨幣的基本單位。從大英帝國的崛起到二戰之前, 英鎊是全世界流通最廣、獲大部分國家和商家普遍接受的全球主要流通及儲備貨幣。 但是二戰全面摧毀了歐洲主要列強和亞洲強國日本的經濟基礎,全世界大部分黃金流入美國,這些昔日列強的貨幣因此失去對內保值對外流通的信譽,美國成為西方軍事最強大、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昔日與強美元掛?u引進外資
1944年美國召開的布賴頓森林會議上,為了重建歐洲對付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決定實行美國財政專家懷特提出的美元金本位方案,奠定了美元霸權時代的到來。懷特方案的核心是讓美元與黃金掛?u,其他歐洲貨幣與美元掛?u,這樣歐洲就可以用美國的錢開始重建家園,大量美鈔湧入歐洲從而形成所謂「歐洲美元」,美元也因為懷特方案實施成為準世界貨幣,標誌?美元霸權時代的開始。
隨?歐洲經濟快速復蘇,美國開始被越南戰爭和石油危機爆發拖垮,歐洲國家要求把手中積累的大量美鈔換成黃金,迫使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決定將美元與黃金脫?u,從而迎來現在的石油美元和全球浮動匯率的時代。
和二戰後缺乏貨幣信譽的歐洲一樣,即將回歸大陸的香港在1983年,以及「六四」後受西方經濟制裁的大陸,在1994年都是通過與美元掛?u政策來提高貨幣信譽。為什麼儘管歷史上與美元掛?u這種固定匯率政策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但很多國家還要沿用?
一國貨幣制度和它的內部(財政和通貨)平衡以及外部平衡緊密相關。如果一個國家財政赤字大,通貨膨脹高,對外貿易逆差又很大,它的貨幣在國際社會和海外市場就沒有信用。二戰後的歐洲和1994年的中國都面臨這種景?。1994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決定將人民幣和美元重新掛?u,定在當時非官方市場交易的8.27匯率水平,建立人民幣信譽來控制通貨膨脹,引入外資和技術,加入世貿讓中國全面參與全球競爭,這說明朱總理很懂經濟和金融。二戰後的歐洲和1994年中國都非常成功地利用與強勁美元掛?u,獲得了大規模工業化需要的外部資金。但卻因為太成功了,歐洲和中國在20年後擁有太多美元外匯儲備,最後只能選擇或被迫脫離美元聯匯制度。
為什麼這樣成功的政策又要被廢除呢?原因是匯率不能長期脫離或違背兩國之間的外貿和資本帳戶的不平衡,以及兩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巨大變化。10年後,即2004年的中國經濟和1994年幾乎完全相反——內部財政赤字幾乎消失,物價回歸穩定,對外貿易產生大量順差,但因為固定匯率制度使美國低利息的貨幣政策輸入到10%至12%速度增長的中國經濟裏來,為防止人民幣升值,人民銀行不得不購入大量美元,同時向國內金融機構釋放大量人民幣,使國內信貸規模大增和資產價格?C升。
按中美增長差升值 已到了盡頭
此外,巨額外貿順差必將引起很多歐美國家不滿, 威脅對中國設立貿易壁壘甚至經濟制裁。其實長期外貿巨大順差和巨大逆差對一國經濟同樣弊大於利。因為長期巨大順差將導致匯率上升,製造業外移;相反長期巨額逆差會導致外債纍纍,極可能造就周期性債務危機,匯率巨幅貶值和高通脹。在2003年中國出現巨額外貿順差以及美元貶值和美國低利率的背景下,過去行之有效的美元掛?u政策就很難維持,也不適合當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所以我2003年寫信給政府有關部門,建議人民幣與美元脫?u,按每年3%至4%平均速度升值。在中國經濟增長快,通貨膨脹壓力大的時期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大,而在中國經濟增長太慢,通貨緊縮的時期讓人民幣放慢升值,甚至可以出現一定程度貶值。有控制有節奏的升值才能讓中國避免重蹈日圓大幅升值導致製造業大量外遷的覆轍。我當時測算中國經濟效益增長速度平均高出美國3%至5%左右,如果人民幣按中美經濟效益增長差來升值,無論對中國還是美國經濟都不會因為匯率產生太大副作用。
應建立獨立貨幣政策 擺脫美元
又過10年,2014年我在香港接受《明報》等媒體採訪時說,中國最好盡快進行內部金融改革,讓市場調節供求關係,而不是以行政手段來決定錢的價值。我認為中國幾乎80%以上可以引入美國金融制度,人民銀行只控制隔夜政策利息,其他所有利息由市場供求和風險高低來決定,這樣人民幣就可以慢慢自由浮動,而不是不變地盯住將不斷升值的美元。到去年8月中國製造業因為人民幣實際匯率在這幾年上升40%以上和外部需求不足的雙重壓力下面臨嚴峻衰退,國內才認識到人民幣再也不能與不斷升值的美元掛?u了,現在的一籃子貨幣政策只是個暫時折衷辦法。
提高政策透明度 納匯率變化為改革方案
我認為,中國應該盡快利用這個美國利率還比較低、美國經濟還沒有完全復原的緩衝期,來建立自己的獨立貨幣政策,由專家組成的貨幣委員會決定央行政策利率,將物價升幅控制在每年平均2%至3%的主要目標,支持經濟增長為次要目的。在目前物價低,增長慢的環境下,央行應該大幅減息,愈快愈好,也就是說中國幾乎可以照搬美國2009年後的經濟政策——適度增加財政赤字、實施低息政策和對外匯率貶值。有了獨立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才能自由浮動, 外匯管制才能逐步取消。
經濟學的一個常識是一個國家不能同時控制匯率、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在美元霸權時代,美元和美國利息會隨?美國經濟前景而變化,這樣與美元聯匯的國家必然輸入美國貨幣政策,否則固定匯率就沒辦法長期維持。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美國央行要加息,而人民幣實際匯率大幅升值使中國經濟每?愈下,相反需要人民銀行大幅減息。也就是說減息和人民幣貶值才是符合當前中國國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而維持與不斷升值的美元掛?u的政策必然導致中國徒然消耗大量外匯儲備,為維持匯率穩定而推遲減息將使股市下跌,中國經濟無法很快的復蘇。為減少外界對人民幣短期貶值的擔憂,中國政府應該改進交流方式和提高政策透明度,把匯率變化放在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籃子改革方案,長期穩定增長的中國經濟對周邊國家的好處將遠遠大過人民幣短期貶值的副作用。
我認為,中國既不應該維持現在的匯率水平, 也完全不同意最近有些專家建議設立7.8為人民幣兌換美元的絕對底線。中國經歷20多年外貿大量順差,外儲如此大,物價穩定,國內經濟規模已經太大,再讓人民幣盯住美元既不需要也不明智。一旦給出底線價格,市場就會衝擊這一底線,迫使人民銀行大規模干預,導致國內貨幣供應量減少,股市下跌,喪失建立刺激國內需求、防止通縮的獨立貨幣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我認為中國應該像歐洲1973年後一樣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政策,讓人民幣匯率從屬於國內貨幣政策而浮動,在國內金融改革還沒有完全成功前,繼續保持一定時期的外匯管制。
中國沒有太大必要擔心人民幣貶值引發資金外流。中國目前政局穩定,物價平穩,外貿順差很大,人民幣無論對內對外都有很高的保值信譽。保證人民幣長期穩定的最好政策,是通過大力改革開放和有效宏觀經濟政策,扭轉經濟增長每?愈下的被動局面,有了獨立的貨幣政策後,人民銀行就能創造足夠流動性和貨幣供應來彌補資金外流造成的國內資金缺口。
採用寬鬆財政,減息以及浮動匯率三結合政策,必然能很快扭轉市場和投資者的悲觀預期,通過創新和國企改革,運用市場機制來提高中國經濟總體效益和長期競爭力。通過低利息,甚至零利息來引導大量國內儲蓄去追求高收益的投資,同時加快步伐建立全國範圍內退休養老金制度,用立法使一定比例的養老金源源不斷地投資國內股市,只有健康發展的股市,才能為大規模國企改革和企業融資慢慢從單一銀行貸款轉向股市和債券等多種渠道的融資投資開創新局面。如果國內投資收益前景好轉,短期流出資金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源源不斷流回來。
人幣應先貶後升 或迫美再減息量寬
總括而言,中國經濟經歷35年改革開放後外儲很大,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只要今後堅持低福利、改革開放和提升市場競爭機制、以控制通脹為主要目標的經濟政策,中國根本再不用擔心人民幣信譽問題。即使現在隨?供求關係貶值,一兩年後只要國內經濟形勢開始好轉,人民幣一定會像2009年後的美元匯率那樣經歷先貶後升的過程。如果未來一兩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至7.8以上,美國聯儲局必然會被迫再次採取減息和量化寬鬆政策來逆轉美元升值,因為美國經濟將完全無法承受人民幣兌美元7.8以上的匯率水平。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瑞銀集團或瑞銀資產管理公司的觀點和立場。)
趙子儀 - 瑞銀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全球國債及外匯投資主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5/news/eb_ebb1.htm
人行減息降準 中資回歸內地借錢港銀減貸息搶藍籌客
1 :
GS(14)@2016-03-05 01:20:10【本報訊】內地接連減息降準,本港銀行平息優勢減退,中資企業回歸大陸借錢,本港貸款需求放緩,企業銀行家呻難做,優質藍籌企業成兵家必爭之地,銀行減價搶客,導致藍籌貸息今年平均已減最多0.15厘;中小企在信貸風險趨升下被「加價」最少0.25厘,漸現兩極化趨勢。記者:周家誠
港銀貸款增長過去靠中資企業跨境貸款帶動,惟中國人民銀行近月多番減息及降存款準備金率,使內地融資成本遠較香港便宜,加上人民幣貶值,離岸外幣債需求驟減,企業轉向內銀借款,令本地銀行貸款增長拾級而下。
星展:重返「揼石仔」年代
星展銀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張建生昨坦言,本港銀行業務已經重返「揼石仔」年代,「好多opportunistic(投機性)業務減少,例如以前離岸人幣息率低,在岸息率較高,本身已經有內地貸款需求湧入嚟」。內地貸款需求減少,銀行如今遂主力於本地市場競爭「搵食」,「以前話個餅越做越大,家陣個餅細咗,大家喺同一塊餅到搵食,利息會平咗」。現時藍籌企業的利率差價(loan spread)有所收窄,按年減0.1厘至0.15厘,至港銀同業拆息(H)加0.8厘至1厘水平。另外,以往藍籌企業貸款20餘億元,銀行均會採用銀團貸款形式出借,惟現時貸款需求不足,一間銀行已足夠包辦。張建生坦言,上半年港銀貸款增長將會放緩,形容能保持增長已相當不錯。歐資大型企業銀行主管表示,內地企業客回歸中國融資,本地中資銀行資金相當充裕,遂搶優質藍籌客生意,利息因而降低,「好嘅客利率會平少少,但唔敢講係藍籌企業就減,唔係一刀切,要睇個別企業個情況,唔通大宗商品仲借畀你咩」。他坦言,今年企業銀行借貸要相當小心,「有需求都要逐樣睇,今年唔簡單,比較難做,要穩打穩紮」。
銀行向中小企加息避險
本地藍籌享低融資成本,但由於本港經濟漸見不景氣,企業銀行避險意識增強。企業銀行主管均認為,今年本港中小企業貸款利息最少增25點子,以反映信貸風險向上,故此大型企業及中小企融資成本漸見兩極化。富邦銀行(香港)資產負債管理及交易部主管張宇翹指,內地融資成本趨跌,中資企業回歸內地借貸,使1月中國新增貸款刷歷史新高;另環球經濟轉弱,貸款需求降,使本港貸款增長疲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4/19515651
全面下調利率 擴量寬買債額度 德拉吉:歐毋須再減息
1 :
GS(14)@2016-03-11 12:22:09【明報專訊】歐洲央行昨一如市場預期再度擴大量寬,將隔夜存款利率由負0.3厘降至負0.4厘。隔夜貸款利率則降至0.25厘,預期為維持0.3厘不變。主要再融資利率亦降至零,預期為維持0.05厘。除全面下調利率,歐洲央行又宣布將每月量寬買債的額度,由600億歐元(約5063億港元)增至800億歐元(約6751億港元),規模較多數分析師預期大,買債範圍更擴大至歐元區內非銀行類別的公司債。
歐元曾急跌 歐股整體上漲
歐元兌美元一度急跌1.56%至1.0824,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不過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隨後在發布會稱,按當前評估,不認為需進一步減息。歐元跌幅大為收窄,兌美元倒升0.76%至1.1083。但他亦表示,利率將長期保持極低水平,即使買債計劃結束,利率仍會維持低位,若通脹遲遲未有回升仍可能下調利率。他否認央行的利率政策與其他央行「鬥低」,又指擴大買債不等於干預匯率。他承認負利率有其極限,但沒有說明底線。
德拉吉又稱,新措施顯示歐央行仍有彈藥,而市場對負利率的反應「非常正面」。
歐央行新利率由3月16日起生效,但為免暗示負利率沒有下限,加上區內的複雜性,決定不實施分級利率。部分分析認為,央行將於6月推出的新版長期定向再融資操作(TLTRO II),央行放貸給銀行,同時需向銀行付息,可望抵消負利率對銀行業的影響。TLTRO II為期4年,以鼓勵銀行向家庭和非金融企業放貸。歐洲股市整體上漲,泛歐Stoxx 600指數升逾2%,金融板塊升約4%,德銀、法興升5%至6%,意大利UniCredit銀行升逾8%。美股昨早段曾升逾百點,後升幅收窄。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至1.9厘以上。美元兌日圓觸及114.4。期金升約10美元至每盎司1267.5美元。
4月起買債 研企業債購買細節
新買債措施將由4月起實施,並延續至明年3月或以後。央行將研究企業債購買細節,有信心每個月能購買800億歐元債券。安本資產管理指出,歐洲央行的刺激措施顯示當局已出盡法寶,令人意外的是央行開始購買銀行以外的投資級別歐元計價公司債。
德拉吉昨表示,環球不確定因素加劇,歐元區增長面臨下行風險,將歐元區今年GDP增長預測,由原先預計的1.7%下調至1.4%,預期明年和後年分別增長1.7%和1.8%。他表示,受油價下滑等因素影響,通脹偏低甚至通縮是「無可避免」,料未來數月通脹率將在負值。歐央行將歐元區今年通脹率均值預期,由1%下調至0.1%。明年通脹平均值預期則由1.6%下調至1.3%。
下調歐元區今年GDP增長預測
德拉吉認為重要的是央行採取措施避免物價下滑的影響擴大。他指歐元區貸款增速仍較低,一籃子措施尋求政策工具之間的協同效應,以進一步放寬融資條件,帶動新增信貸,從而增強歐元區復蘇動力,令通脹率加快向接近2%的目標邁進。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1/news/ec_ecm1.htm
歐洲減息 加碼放水至6,700億
1 :
GS(14)@2016-03-11 12:54:29【本報綜合報道】為了挽救歐元區經濟及推動通脹,歐洲央行周四再度祭出大招。歐央行議息會議後宣佈,將基準利率由0.05厘降至0,邊際貸款利率由0.3厘降至0.25厘,兩者均超出預期,而隔夜存款利率則一如預期由負0.3厘減至負0.4厘。
歐元瀉逾1% 歐美股市升
至於量化寬鬆(QE)規模,歐央行宣佈將每月買債規模由目前的600億歐元擴大至800億歐元(約6,750億港元),並擴大買債範圍至區內具投資級別的非銀行企業債券。歐央行還宣佈,再度推出四輪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由今年6月份開始實施。歐央行議息結果公佈後,歐元旋即擴大跌幅至1.26%,低見每1歐元兌1.0861美元,歐元兌港元跌至每1歐元兌8.4354港元。受歐洲「加碼放水」消息刺激,歐美股市周四上揚。英股周四尾段上升0.55%,法股升2.39%,德股升2.32%。追蹤歐洲股市整體表現的Stoxx600指數亦升2.79%。美國市場截至本港時間昨晚9時正,道指期貨上升136點,報17050點。納指期貨升45點,報4331點;標普500指數期貨升18點,報1998點。亞洲股市昨日個別發展,日股收升1.26%,韓股收升0.84%,而澳股則收跌0.09%。其實早於議息結果公佈前,各投資銀行已預期歐央行是次會推出進取的經濟刺激措施,惟各大行對於歐央行具體以甚麼方法去擴大寬鬆力度,存有意見上的分歧。另外,債市亦見波動。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下跌7點子至0.17厘。西班牙10年期國債孳息下跌12.8點子至1.43厘,意大利10年期國債孳息下跌12點子至1.287厘。大宗商品昨日幾乎全線回落,紐約期油昨日曾跌1.4%至每桶37.77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曾跌1.7%至每桶40.38美元。另外,現貨金昨日曾跌0.65%至每盎斯1,245.05美元。至於基本金屬,倫敦期銅昨日曾跌0.9%至每噸4,891美元,鋁價曾跌1%至每噸1,565.5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899
央行爆冷減息 紐元低見5.1算
1 :
GS(14)@2016-03-11 12:54:46【本報綜合報道】新西蘭央行昨日爆冷減息四分一厘至2.25厘,創紀錄低位。消息拖累紐元滙價急挫,曾低見66.19美仙;紐元兌港元曾見「5.1算」,報5.143元,逾一周最弱。新西蘭央行過去一年減息兩次,該行聲明指低通脹和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因此有需要減息,以提振經濟和通脹。新西蘭央行行長惠勒表示貨幣委員會關注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增長放緩。他又指去年8月人民幣大幅貶值,觸發全球貨幣戰爭。惠勒續稱,若中國經濟轉差及人民幣持續貶值,等同向環球輸出通縮。因此,新西蘭有需要進一步擴大量寬措施,冀推動該國通脹回升。新西蘭去年通脹按年僅升0.1%,與目標區間按年升1%至3%相距甚遠。
減息行動料未完
此外,新西蘭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惠勒預期全球央行繼續實施量寬下,紐元滙價相對仍偏高,因此紐元適宜進一步貶值。新西蘭兌美元今年累跌2.36%,昨日曾低見66.19美仙。ASB首席經濟師Nick Tuffley指,新西蘭央行減息行動未完,估計今年4月、6月均有機會再減息。新西蘭經濟去年全年升2.3%,去年第四季則升0.9%。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904
東亞H+1.6厘 全城最低按息貸款門檻僅200萬 勢掀銀行按揭減息戰
1 :
GS(14)@2016-03-17 14:49:59■東亞推出超低息按揭計劃後,其他銀行有機會跟隨。 資料圖片
【本報訊】東亞銀行(023)低息搶按揭貸款,首年定息1.8厘,其後為銀行同業拆息(H)加年利率1.6厘,低絕全港所有銀行,貸款額僅需200萬元或以上,同業均承認,東亞按揭計劃「相當筍」,或會跟隨減息,銀行界勢爆按息戰。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據悉,滙豐、中銀(2388)、渣打均有提供H+1.6厘計劃按揭利率,惟貸款額須過千萬元,或是與銀行有良好合作關係。上月底渣打曾推出貸款額400萬元以上的H+1.6厘按揭計劃,惟瞬間遭煞停。故此,東亞屬目前唯一以全期H+1.6厘,貸款額門檻僅200萬元吸客的銀行。以昨日1個月拆息0.227厘計,年利率僅為1.827厘,鎖息上限為最優惠利率(P)減3.1厘(即2.15厘),並同時有貸款額1%之現金回贈。計劃適用於一、二手私人住宅物業買賣、轉按及套現,還款期長達30年。若果貸款額少於200萬元,則為H+1.7厘。
樓市交投減 按揭競爭趨激烈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認為,東亞首年按息低至1.8厘,較巿場實際利率為低,其後全期按息更低至H+1.6厘,屬市場最優惠按息水平,相信有銀行跟隨。她分析,今年首季樓市交投稀少,連帶按揭申請量顯著減少,僧多粥少局面令按揭競爭漸趨激烈。有銀行按揭部主管認為,上月按揭成交宗數僅約3,300宗,「低得恐怖,三千宗生意由14間銀行爭,唔劈息做唔到」。又指東亞目前利率水平仍有錢賺,其他銀行或會跟隨,「準業主係唔會睇銀行服務幾好,只會睇息率幾低」,故此勢爆按揭減價戰。不過,有按揭業務主管坦言,按息若低至H+1.6厘,銀行亦無肉食,尤其按揭貸款的年期長,長遠對銀行盈利不是好事,不認為同業會跟隨東亞減按息。事實上,業界常引述金管局有不明文規定,建議銀行按揭貸款利率不得低於H+1.7厘,若果超出該水平,則要向當局解釋,故業界相信是次東亞推低息按揭,已經向金管局解釋或將要向金管局解釋。
金管局促審慎原則經營按揭
大型中資銀行按揭部主管稱,渣打早前亦曾推H+1.6厘按揭計劃,其後曾向金管局諮詢,獲悉H+1.7厘僅屬指引,而非法規,當局未有表態譴責曾推出H+1.6厘的銀行,故該行將視乎市況,跟隨東亞調低息率至H+1.6厘。金管局發言人稱,一向要求銀行以審慎原則經營按揭業務,包括以審慎方式釐定按揭貸款息率和相關優惠,使其可長期持續,讓銀行有足夠利潤承受經濟轉差時可能面對的壞賬風險。金管局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與業界保持聯繫,確保認可機構在經營住宅按揭業務有充足風險管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7/19532883
英物業基金禁贖回 惹恐慌 脫歐影響浮現 專家料下周減息
1 :
GS(14)@2016-07-06 07:24:59【明報專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英鎊與環球股市上周曾迅速反彈,惟「脫歐」影響才逐漸浮現。繼英國標準人壽(Standard Life Fund)旗下投資英國物業的基金宣布暫停贖回後,英國保險巨頭Aviva旗下地產信託亦由於缺乏即時流動性而要暫停交易,觸發市場對英國樓市的憂慮。英鎊兌美元昨最多跌1.8%至1.3055,再見1985年以來新低。
英倫銀行行長卡尼昨在發布會稱,英鎊下滑有助出口,但警告英國進入了「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呼籲借錢要審慎,令英鎊跌勢加劇。經濟師估計英倫銀行下周可能減息,英鎊可能再跌。市場憂慮經濟前景惡化影響原油需求,國際油價昨跌逾4%,布蘭特期油每桶在48美元以下,紐約期油每桶在46美元水平。資金避險,日圓兌美元昨升至101水平,期金昨高見每盎司1360美元。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跌至1.378厘見新低。德法指數跌逾1%,道指昨早段跌逾100點。不過受英倫銀行的新措施刺激,富時100指數微升。
道指早段跌逾100點
地產界人士警告,英國「脫歐」後3年內,倫敦商廈物業價格可能大跌逾兩成,觸發投資者紛紛由英國的地產基金贖回,喚起投資者在金融海嘯期間的記憶。當時地產基金因贖回增加而凍結運作,英國樓價當時由歷史高位最多跌四成。投資服務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稱,英國商業地產市場的骨牌效應開始了,這些基金面臨的困難是賣樓需時,而基金單位卻被大量贖回。英國地產股Land Securities的股價挫逾4%。投資機構股價同下跌。
卡尼昨表示,「脫歐」造成的本土及金融風險「開始成形」,英國金融系統前景充滿挑戰,英國將需一段時間與歐盟及其他地區建立新關係,其間一些市場和經濟波動是可以預期的。央行又警告,當前的挑戰可能令投資者減少對英國資產的需求。資金流入減少可能令英鎊匯率有下行壓力,令信貸條件收緊,並可能動搖英國商業房地產市場。英倫銀行稱,今年首季流入英國商業地產市場的外國資本下降近50%。央行警告,若就業情况轉差及薪金增長放慢,英國高負債家庭可能有償債困難。
英銀行獲鬆綁 可提供1.3萬億貸款
英倫銀行昨宣布將銀行業的逆周期資本緩衝要求由0.5%降低至0,預計至少維持至明年6月。新措施將減少57億鎊(約490億港元)的監管資本緩衝,使英國銀行業向企業和家庭額外提供1500億鎊(約1.3萬億港元)貸款。今次決定開啟了主要央行為維持信貸、抵禦經濟衝擊而降低銀行資本金要求的先例。銀行將能把更多資金用於貸款和其他資產。經濟師預計,英倫銀行可能恢復買債。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49&issue=201607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