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車一個月的交易量達到四萬多輛,去年12月份的交易費收入已經過億元。
i黑馬訊 3月17日消息 今日,瓜子二手車直賣網與58集團舉辦戰略合作發布會,雙方將在流量、車源、金融風控、大數據等方面合作。據瓜子二手車創始人兼CEO楊浩湧透露,瓜子二手車一個月的交易量達到四萬多輛,去年12月份的交易費收入已經過億元。
楊浩湧表示,瓜子二手車的盈利將提上日程,今年三季度左右,“瓜子會是整個O2O里面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但與此同時,瓜子的廣告營銷戰略依舊會持續。一直以來,瓜子二手車延續了趕集時期在廣告商的投入,重金砸向市場營銷。
58集團創始人姚勁波闡述了雙方合作的細節。一是流量上協同,姚勁波透露,58的二手車的訪問流量每天超過700萬。而瓜子二手車的日活為400萬,月活700萬。另一方面,瓜子二手車的車源也將放到58里面。
二是線上與線下協同。58趕集更多地定位為平臺,線上服務買車的人為主,而瓜子已經在線下的檢測方面做了布局,在檢測結果上,雙方互認。
三是金融層面的數據打通。
58集團與瓜子二手車的淵源頗深。瓜子二手車的前身是趕集好車,為趕集網內部孵化的項目。2015年,58趕集合並之後,趕集好車從58趕集分拆,更名為瓜子二手車,楊浩湧也一門心思投入到了二手車的創業。目前,58集團是瓜子二手車的大股東,而楊浩湧也還持有58集團的股票。
據悉,瓜子二手車已經獲得了融資租賃牌照,2016年底獲得了互聯網小額貸款牌照,並正式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如果把出身58系和趕集系的創業公司估值加在一起,會是什麽結果?
來源 | 接招(ID:itakethat)
文 | 方浩
上周看同事寫人人車李健的稿子,突然想起接招報道過的從58&趕集出來的創業者可能僅次於BAT。
不僅數量眾多,質量也過硬。瓜子二手車、人人車、小豬短租、鬥米、好租,哦,還有58到家、轉轉……目前58集團市值約55億美金,而如果把這些出身58系和趕集系的創業公司估值加在一起,會是什麽結果?
58和趕集已經合並兩年了。
過去兩年,滴滴快的、美團點評、攜程去哪兒、蘑菇街美麗說、百合世紀佳緣……都走到了一起。據說今年市場上還會有石破驚天的合並案,大家可以猜猜誰和誰的幾率更高。這是題外話。
上面這些重量級合並,都有一個共同劇情:必有一方創始人離開,然後主導方在人事、業務等多個領域合並同類項,該留的留,該走的走。到最後,合並其實是兼並。
滴滴高管中還有幾個是快的的?美團三大核心業務還有點評人馬嗎?上海人莊辰超把北京的公司賣給上海公司後,才像一個北漂了……
按照合並之前的劇情,58和趕集也應該是同樣的路子。
2015年3月底的一天,58副總裁黃煒召集總司總監以上動員大會,姚勁波等高管也來了,主題只有一個:與趕集網的最後一戰。
「這場戰役如果打不贏,我們可能就永遠贏不了了。」黃煒沈重地發表演講。姚勁波就坐在黃煒旁邊。黃一邊說,姚一邊笑。黃煒心里還挺生氣,都什麽時候了,你還笑!
兩周後,58與趕集宣布合並。兩家持續廝殺了10年的公司,平地一聲雷走到一起,對於各自員工的震撼,不亞於朝鮮半島突然宣布統一。
楊浩湧在合並後的58&趕集待了半年左右,隨後離開做瓜子二手車,他在趕集的兩個得力幹將分別做了鬥米和好租。
表面上看,與其它合並大案沒啥區別,但從姚勁波決心要合並的那一刻起,其實就註定了這是一次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為特殊的合並。
一個所謂的常識是,某個領域一旦有公司率先上市,基本就宣告這個領域的戰鬥結束了。但這個常識似乎並不具有普世性。
人人網上市了,然後連同開心網一塊消失了;世紀佳緣上市了,然後退市、下嫁給了沒上市的百合;58上市一周年了,然後傳出趕集即將IPO的消息。
2014年下半開始,姚勁波覺得有必要結束戰鬥了。雖然當年58財報顯示盈利近3000萬美元,但正如楊浩湧後來說的,雙方預計2015年僅廣告支出就20多億人民幣。
上市公司對成本更加焦慮。利潤短期可以少些,但如果成本遲遲下不來,利潤也難以有大的突破。投資者看長線,但不希望看到58的長線背後還有一個嗜血如命的趕集。這是個一損俱損的市場。
姚勁波給楊浩湧打電話、發短信,各種約。然鵝楊老板高貴冷艷。上一次湖南人瘋狂追求安徽人,是沈從文追張兆和。
約不上楊浩湧,姚勁波開始約趕集的投資人,從北京到上海到香港,姚勁波把所有趕集的投資人見了個邊。姚勁波看到了投資人的心動,投資人看到了姚勁波的野心。圍城打援奏效了——60多年前,另一個湖南人曾用這個戰術改變了中國歷史。
用熟不用生,是姚勁波創業前幾年最大的特點,也是當年很多草根創業者沒有辦法的辦法。多年前跑到趕集門口挖陳小華,據說還動用了不少站長人脈。很長一段時間,姚勁波主要混跡兩個圈子:站長圈和域名圈,而這兩個圈子還有很大的重合性。
姚勁波的天使投資人是有著「站長之王」之稱的蔡文勝(其實蔡玩域名比做站長還要牛逼),幫助姚勁波逆襲楊浩湧、為58上市立下汗馬功勞的陳小華,同樣出身站長圈子(還是姚勁波的湖南老鄉)。
2007年左右,姚勁波還給自己請了個助理,這個助理來自域名圈,叫徐俊,後來自己創業,做了多麥、金名網,投資了貝貝,還把手中價值1個億的Game.com賣了出去。
姚勁波曾有兩個最好的搭檔,既不是站長圈子,也不是域名圈子,即李如彬和金鑫。這三個人創辦了學大教育。
據說當時姚勁波出的錢最多,但很快發現學大做著做著完全是線下教育公司了,根本不是什麽互聯網。姚勁波選擇保留股份,離職創業做58。
「老姚是個方向感、目標感很強的人,一旦認定了,哪怕一條道走到黑,也要走下去。」李如彬曾評價說。
前段時間有一篇關於姚勁波談找人的稿子刷遍朋友圈,大意是創業者要把最多的時間花在找人上。這不是雞湯,而是姚勁波血淋淋的教訓。
從58成立第一天起,姚勁波就單槍匹馬,有副總,但沒有聯合創始人。報道說當年幾位副總集體辭職時姚勁波哭著哀求對方留下,這應該不假。所以姚勁波要比楊浩湧孤獨的多。
楊浩湧是另一個圈子的人。一路名校,在矽谷工作,了解美國最新的模式,而且回國創業還有親兄弟幫忙。
2006年趕集網就與谷歌實現了戰略合作,僅此一項每月就能有10萬美金的收入,而那個時期的姚勁波為了公司生存,不得不在小區發放DM雜誌。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站長出身的陳小華被姚勁波從趕集挖到了58,而矽谷出身的楊浩湧,則不斷吸引著他那個圈子的精英。
小豬短租創始人陳馳在加入趕集之前,曾在3721、雅虎中國、酷訊工作;好車無憂創始人彭程在加入趕集之前,曾在百度、谷歌、微軟等巨頭工作;鬥米兼職CEO趙世勇在加入趕集之前,已在百度、騰訊工作多年;好租CEO曲先洋來自騰訊……
這里面,陳馳和彭程都是58與趕集合並之前離職創業的,趙世勇和曲先洋一直陪楊浩湧幹到合並之後。合並半年後,無論姚勁波、楊浩湧,還是下面的兄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辦公室政治越來越明顯了。
當時負責租房業務的曲先洋已經弄了個小團隊,算是新58內部孵化的項目。有次需要添置一臺幾千元的照相機,曲先洋就打報告,給財務、給集團副總,折騰了快一個月都沒批下來。最後無奈給楊浩湧寫郵件,楊回複讓曲先墊錢,後面批下來報銷。大家都很累了。
與後來的新美大合並不同的是,58與趕集基本是二一添作五,股權大致相當、話語權也一致,沒有明顯的約定,誰先走、誰托底。要知道,美團與點評合並,可是美團的核心業務高管面試點評的員工。話語權誰大誰小,一目了然。
競爭,不擇手段地競爭;僵持,難以為繼地僵持;最後合並,重組。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大走了,一幫兄弟要麽走人,要麽走向邊緣。
姚勁波問董事、騰訊高級副總裁吳霄光:怎麽辦?經歷過大場面的吳霄光顯然是老司機,說,你應該去找浩湧談談啊。
姚勁波多聰明,上來就跟楊浩湧說,要不我去做二手車業務?楊浩湧更不是傻子:嘿嘿,還是我去吧。
千萬別把姚勁波的話當做客套話。當年從58出走的李健,此時已經把人人車帶到了B輪。姚勁波後來說過,凡是58出去的創業者,能投的都投。而姚勁波並沒有投人人車。
新58的二手車旋即獨立出來,成立瓜子二手車。楊浩湧自掏腰包6000萬美金,占股50%多一點,58集團占46%。大致一家B輪階段的公司估值。
老大的問題解決了,兄弟們就好辦多了。2015年9月份,姚勁波、楊浩湧把螞蟻短租、好租的項目負責人叫到一個很大的辦公室,過PPT。一上來曲先洋就要講,被楊浩湧叫住了,「螞蟻短租先講。」
螞蟻短租是趕集早在2011年就內部孵化的項目,而好租的負責人曲先洋同樣出身趕集。到10月份,新的58集團又召開了一次總監級別以上的全員大會,定了一個調調:能獨立存活的,分拆出去;不能獨立存活的,要麽關掉,要麽在內部繼續孵化。
至此,新58分拆出來的四大金剛分別是:58到家、瓜子二手車、好租、鬥米,都是圍繞生活服務領域的核心業務,也是58和趕集這麽多年來最賺錢的業務。當然,這幾個業務的老大,都出自趕集。
這是姚勁波的權宜之計嗎?在四大金剛業務分拆出來不久,二手交易平臺也獨立出來了,即轉轉,CEO黃煒屬於58老兵;而在瓜子之前,其實58到家早就分拆出來。楊浩湧和兄弟們,幫助姚勁波完成了最好、也最合適的拼圖。
一場盤活了雙方最大勢能的合並大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