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海關總署公布中國10月進出口數據。
中國10月貿易順差(按人民幣計)3252億,預期3666.1億,前值2783.5億。
中國10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幣計)-3.2%,預期-0.8%,前值-5.6%。
中國10月進口同比(按人民幣計)3.2%,預期5%,前值2.2%。
中國10月貿易順差(按美元計)490.6億,預期517億,前值419.9億。
中國10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計)-7.3%,預期-5.9%,前值-10%。
中國10月進口同比(按美元計)-1.4%,預期-1%,前值-1.9%。
11月17日,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報告的《完美公司銀行2020:危中有機、轉型發展》認為,公司銀行未來仍將是中國銀行業的基石,到2020年貢獻銀行業收入46%,需要打造差異化的業務模式,並主動建立轉型的八大能力。
公司銀行粗放增長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BCG報告指出,公司銀行業務是傳統銀行業務中的基石,其資產、收入、利潤貢獻達到行業一半。預計銀行業總體收入將從2015年的4.7萬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7.7萬億元,公司銀行業務收入占比將從2015年的47%微降至2020年的46%;絕對值將從2015年的2.2萬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3.5萬億元。
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何大勇表示:“公司銀行粗放增長的黃金時代將一去不複返,面對宏觀經濟承壓、不良持續暴露、客戶需求分化、金融科技沖擊這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公司銀行的寒冬很快就要來臨。如何在寒冬中積極調整,通過存量資產的管理、盤活,增量業務的探索、創新,為寒冬之後的複蘇做好準備,將是未來幾年公司銀行轉型的主題。”
何大勇還表示,塑造公司銀行轉型四大因素,包括轉型中的宏觀經濟新常態、嚴峻的金融市場、分化的公司客戶需求、強勁的科技創新機遇。公司銀行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建立差異化的業務模式,打造轉型八大能力。
轉型三大方向:八項基礎能力必備
BCG認為,結合當前市場和監管環境,交易冠軍型、投行服務型和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各大銀行發力轉型的三大重點方向。”何大勇表示。
上述報告還指出,交易銀行和投資銀行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於交易冠軍型的興起,何大勇解釋道,很多企業在服務傳統信貸型的時候,積累了大量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客戶,利用原有的客戶開展交易銀行的業務,拓展服務範圍,從而具有綜合化端到端的服務能力。
所謂交易冠軍型銀行,是在提供信貸支持基礎上,銀行相當一部分收入是來自於現金管理,來自於供應鏈融資,來自於國際計算,提供支付、結算、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服務。
何大勇表示,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在經濟下行期和經濟波動期的時候,交易冠軍型的銀行業務受到的波動影響很低,所以它的收入是比較平穩的,風險是相對比較低的,另外對經濟周期不敏感。
對此,BCG報告建議,要打造交易冠軍型銀行有賴於四大方面能力建設,即建立跨區域的網絡覆蓋模式、打造卓越的產品能力、前端以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在中後臺構建規模化的IT系統和基礎設施。
另一種重要的業務模式是投行服務型,主要業務為投資銀行、資產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滿足大型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
對於投行服務型業務,上述報告還分析指出,結合國內外經驗來看,國內投行業務正呈現市場空間大、輕資本占用、高利潤回報的特點,有巨大戰略價值。比如傳統信貸業務的平均收益受到利率市場化、基準利率下行等宏觀環境的影響處於下行階段,投行業務特別是股權類業務可以幫助銀行拓展另類資產,提升自身的利潤回報。
在何大勇看來,“更多的是在客戶群上的上移和下移,往上移就是投行服務型,往下移就是互聯網金融型。”所謂互聯網金融型主要通過線上渠道、自助流程實現服務的交付。
BCG報告還指出,全球各領先銀行對交易銀行業務的發展日趨重視,成為一大戰略轉型重點。從客戶關系來看,交易銀行有助於銀行與公司客戶建立強黏性客戶關系,為交叉銷售打下基礎。從風險收益來看,交易銀行擁有結構性優勢,經濟周期性適中,資本金需求較低,還可以為銀行貢獻低成本的資金和流動性。
“不管選擇哪一種業務模式,八大基礎能力都是必備的。”何大勇表示,銀行可以業務模式上有差異化,但是一些基礎能力是共同的,是必須都要具備的
這八大基礎能力具體包括:高效的資源配置與組合管理、行業專業化和新金融解決方案、差異化的客戶覆蓋模式、富有彈性的信貸管理能力、基於價值的定價、多層次數字化創新能力、卓越的運營和IT能力、有紀律的變革管理。
BCG董事經理陳本強表示:“下一個五年,差異化的客戶定位、整合的服務能力、多元的業務種類、精細化的管控、快速的市場反應和高效的變革將造就2020公司銀行的領跑者。”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及10月下半月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明顯降溫,深圳10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5%。
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
一、10月下半月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有7個房價環比下降1個持平其余漲幅回落
為深入反映房地產市場動態變化,國家統計局繼上月統計發布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10月上半月房價變動情況後,又對這些城市10月下半月的房價變動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實施調控政策以來,房價走勢明顯趨穩。
與10月上半月比,10月下半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除深圳和成都2個城市繼續下降外,北京、天津、上海、廈門和鄭州等5個城市也由升轉降,降幅在0.1至0.4個百分點之間;廣州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持平;其余7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進一步回落,回落幅度在0.4至3.3個百分點之間。
二、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三線城市較為穩定
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房價環比漲幅快速回落。
初步測算,10月份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5%和1.3%,分別比9月份回落2.8和1.0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6%和0.8%,分別比9月份回落2.9和1.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房價較為穩定。
10月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9%,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5%,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此外,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也出現回落。
附表:
臨近春節,動力煤市場將趨向穩定。最新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在1月4日至10日報告期內,報收於592元/噸,周環比下行1元/噸。
從2016年初起11月,BSPI連漲18期,屢創年內最高紀錄,直至11月8日終於“剎車”,這與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兩個月內連續出臺的“組合拳”穩煤價分不開。就在近日,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備忘錄。
動力煤市場將趨穩
對於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微降,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前後動力煤市場將呈現較穩定趨勢。
“春節前後煤企放假,電廠負荷低,動力煤市場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了,行情以企穩觀望為主。後期行情主要看政府在產量方面的調節。”關大利說。
據發布指數的秦皇島煤炭網分析,促使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及價格指數繼續回落的因素包括,新年度開啟長協與市場煤比價關系調整,實際需求面臨觸頂回落,國內大部分地區氣候偏暖致取暖需求降低,以及進口煤價格的壓制作用繼續凸顯。
元旦過後,主力煤企開啟了新的銷售周期,煤炭售價普遍下調。由於長協煤價格顯著低於外購煤價格,市場采購仍以長協煤為主,帶動環渤海地區動力煤主流交易價格和價格指數繼續回落。
臨近春節,實體經濟煤耗面臨確定性下行,已有私營經濟部門陸續進入春節假期,耗煤需求繼續上揚已經不具備基礎。加上受霧霾及整治“地條鋼”等影響,下遊高耗能產業開工率已經出現下降征兆,隨著水泥等行業進入節前錯峰生產,煤炭耗用會加速觸頂。
另外,受國內外煤炭價格走勢影響,去年年末采購的進口煤大量集中到岸,對主要消費地形成實質增補,加大進口煤耗用比例正成為消費方共識,電力企業並不急於采購內貿煤炭,對煤價走向形成壓制。
設定價格區間穩定煤價
網傳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平抑煤炭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備忘錄的通知》(下稱《通知》)。第一財經記者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求證該文件的真實性時,得到肯定的答複。
《通知》表示,為防範煤價異常波動,以重點煤電煤鋼企業中長期基準合同價為基礎,建立價格異常波動預警機制。
該預警機制將動力煤具體劃分為三種情況,當價格位於正常區間時,即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在6%以內,發揮市場調節作用,不采取調控措施;當價格位於輕度上漲或下跌時,即價格波動幅度在6%~12%之間,加強市場監測,關註生產和價格變化情況,適時采取必要的引導措施;當價格位於異常上漲或下跌區間,即價格上下波動幅度在12%以上,啟動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響應機制。
集成期貨煤炭研究員鄧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設定價格區間使得煤價上有頂下有底,在煤電雙方都有合理利潤的情況下,避免出現諸如去年11月煤價700元以上電廠大面積虧損的情況。
具體的響應機制包括價格異常上漲時,有關部門投放煤炭儲備,加強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煤炭價格異常下跌時,煤炭行業協會引導會員企業以銷定產、不低於成本銷售煤炭,電力、鋼鐵行業協會引導會員企業按合理價格采購煤炭等。
關大利評價稱,《通知》的出臺為了避免未來煤價出現類似去年大幅波動的行情,政府對未來煤價的監管做了更加具體的約束,2017年煤炭市場行情波動的空間將被壓縮。
去年煤炭價格異常波動,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兩個月內連續出臺“組合拳”穩定煤價,政策包括先進產能煤礦的釋放期限、鼓勵簽訂中長期電煤購銷合同、增加鐵路煤炭運量、提高主要發運港口煤炭庫存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日表示,去年在鋼鐵、煤炭去產能過程中,價格波動的確比較大,但從總體上看,供需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性改變,價格的波動是一個短期因素的綜合結果,它也符合經濟穩中向好、需求增加的趨勢。2017年鋼鐵煤炭去產能的方案正在編制,春節之前這個方案就可以下來,科學確定任務目標。
1月1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6年12月份及2016年全年進出口情況。
黃頌平介紹,2016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24.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萬億元,下降2%;進口10.49萬億元,增長0.6%;貿易順差3.35萬億元,收窄9.1%。
具體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出口逐季回穩,第四季度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2016年,我國進出口呈現前低後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其中,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下降8.2%、7.9%和8.6%;第二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下降1.1%、0.8%和1.5%;第三季度,進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增長0.8%和2.3%,出口值下降0.3%;第四季度,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增長3.8%、0.3%和8.7%。
二、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2016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39萬億元,增長0.9%,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5%,比2015年提升1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
三、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016年,我國對巴基斯坦、俄羅斯、波蘭、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出口分別增長11%、14.1%、11.8%、9%和6.5%。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2%、對美國出口微增0.1%、對東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計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6.7%。
四、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保持首位。2016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9.28萬億元,增長2.2%,占我外貿總值的38.1%。其中,出口6.35萬億元,下降0.2%,占出口總值的45.9%,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的地位;進口增長8.1%。
五、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2016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98萬億元,下降1.9%,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7.7%。其中,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增長6.1%,蓄電池出口增長4%。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88萬億元,下降1.7%,占出口總值的20.8%。其中,紡織品、玩具和塑料制品出口增長。
六、鐵礦石、原油、銅等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主要進口商品價格仍處於低位但跌幅收窄。2016年,我國進口鐵礦石10.24億噸,增長7.5%;原油3.81億噸,增長13.6%;煤2.56億噸,增長25.2%;鋼材1321萬噸,增長3.4%;銅495萬噸,增長2.9%;成品油2784萬噸,下降6.5%。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2.1%。其中,鐵礦石進口均價同比下跌0.5%,原油下跌18.6%,成品油下跌10.8%,煤下跌0.1%,銅下跌6%,鋼材下跌5.5%,跌幅較上半年、前三季度收窄。
七、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繼續回升。2016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回升,到12月份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其中,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回落0.6至39.4;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回升0.6至41.9,經理人信心指數回落2至43.5,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回落1.6至23.9。
黃頌平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具體表現在: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2.2%和5.6%;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4.9%。
黃頌平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海關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落實穩定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海關各項改革落地生根,著力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央行資產負債表顯示,中國12月末外匯占款余額21.94萬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3178億。
1月26日,財政部網站公布2016年1-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國有企業收入和實現利潤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國有企業收入增幅有所提高,利潤增幅略有下降。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虧損。
一、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情況
(一)營業總收入。1-12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458978億元,同比增長2.6%。(1)中央企業276783.6億元,同比增長2%。(2)地方國有企業182194.4億元,同比增長3.5%。
(二)營業總成本。1-12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成本449885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5.9%、增長6.7%和下降3.7%。(1)中央企業268039.9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5.8%、增長7.3%和下降5.8%。(2)地方國有企業181845.1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6.3%、增長5.7%和下降1.5%。
(三)實現利潤。1-12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23157.8億元,同比增長1.7%。(1)中央企業15259.1億元,同比下降4.7%。(2)地方國有企業7898.7億元,同比增長16.9%。
(四)應交稅金。1-12月,國有企業應交稅金38076.1億元,同比下降0.7%。(1)中央企業29153億元,同比下降2.5%。(2)地方國有企業8923.1億元,同比增長6%。
(五)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12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317174.5億元,同比增長9.7%;負債總額870377.3億元,同比增長10%;所有者權益合計446797.2億元,同比增長9.2%。(1)中央企業資產總額694788.7億元,同比增長7.7%;負債總額476526億元,同比增長8.2%;所有者權益合計218262.7億元,同比增長6.6%。(2)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622385.8億元,同比增長12%;負債總額393851.3億元,同比增長12.1%;所有者權益合計228534.5億元,同比增長11.7%。
二、主要行業盈利情況
1-12月,建材、交通和施工房地產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石油、紡織、煙草和石化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虧損。
註:本文所稱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包括中央管理企業、中央部門和單位所屬企業以及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國有金融類企業。
在大部分險企“開門紅”力爭保費規模實現明顯增長的同時,正在經歷轉型的新華保險1月保費同比下滑超過兩成。面對這一情況,多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新華保險正在放棄依靠躉交保費提高規模的前期路徑,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昨日晚間在上市險企中率先披露2017年1月保費。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7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69.51億元,同比下降21.78%。
事實上,這已經是新華保險連續第二年在“開門紅”首月的保費同比大幅下降。保監會數據顯示,新華保險2016年1月保費同比下降幅度也在25%左右。連續兩年開門紅首月的大幅度下降,引發了市場持續關註。
對此,相關分析人士表示,這與新華保險進入戰略轉型決戰決勝年的策略息息相關。2017年新華保險的總體基調是“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戰略轉型”,徹底甩掉躉交業務,聚焦長期期交業務,走上續期拉動之路,暫時的保費下滑符合預期。
新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華保險年度保費已經連續多年居於千億以上,規模對於公司已經不是什麽大問題,目前的“縮量提質,強身健體”,是為了使公司的保費和價值進入更高層次的上升通道。
去年12月份,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在深圳舉辦的公司開放日上表示,新華保險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是“做強”。為達成這一任務目標,要分為兩步走:2016-2017年為轉型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業務結構、改善發展基礎,公司將主動放棄躉交業務,聚焦期交保費;2018-2020年為發展期,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新的發展態勢。
“在整個保險市場上,新華保險可能是保費收入增速最慢的公司之一,但我們並不準備大幅提升保費,今年不會,明年也不會,因為我們處於轉型發展階段,減少躉交產品,加大期交產品占比,增加續期保費,經過兩年的轉型,2018年,新華保險將再次走上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萬峰在公司開放日上說。
自2016年3月執掌新華保險以來,萬峰曾多次在各個場合表示,轉型堅定不移,不受短期保費下滑、市場排名下降等因素幹擾,全力實現保費結構、年期結構、產品結構、費用結構、利潤結構的全面優化,加速價值成長。
長江證券表示,新華保險2016年前三季度個險新單同比增速24.4%,個險期繳同比增速35.4%,期繳在個險新單中占比高達85%,個險新單高增長下,新業務價值將迎來高增長。而海通證券也表示,2016 年來,新華保險堅定推進全方位的價值轉型,期限結構、渠道結構、隊伍結構、產品結構將全面優化。並且,2016 年10 月下旬以來,長端利率整體實現較大幅度的上行,作為純壽險公司,受利率上行帶來的利差改善的正面影響最大。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的投資市場環境下,進行負債端的業務結構調整也是對“資產荒”、低利率的一種應對方式。
壽險業的利潤來源於“死差”、“費差”、“利差”。但是和日、韓等國的壽險業主要依靠死差、費差來實現盈利不同,中國的壽險公司主要依靠利差來獲取利潤。而在目前的低利率情況下,這種模式就會遇到相當大的挑戰。
對此,新華保險高管表示,保監會一直重申的“保險姓保”就是強調死差在保險公司利潤結構中的重要性,而在新華保險的轉型發展中,死差和費差都會逐漸列入到利潤貢獻中。
中國人民銀行2月16日公布《2017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1 月末,上證綜指收於3159.17 點,較上月末上漲55.53 點,漲幅為1.79%;深證成指收於10052.05 點,較上月末下跌125.09點,跌幅為1.23%。
1月份,滬市日均交易量為1725.2 億元,環比下降15.5%;深市日均交易量為2502.1 億元,環比下降16.2%。
報告顯示,1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1.7萬億元;貨幣市場成交量共計42.4萬億元,同比下降20.1%,環比下降24.6%;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5.4萬億元,日均成交2833.1億元,同比下降39.1%,環比下降43.4%。
國海證券2017年2月17日發布業績快報公告,公司年度未經審核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降43.27%;實現營收38.4億元,同比降22.62%。
公司表示,2016年,受國際經濟複蘇緩慢、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震蕩調整,活躍度大幅下降,證券二級市場交易量同比大幅下滑。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公司紮實推進“十三五”戰略規劃的落地,大力拓展各項業務,收入結構持續優化,投資銀行業務、股票質押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實現較快增長,但受二級市場低迷、傭金費率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
受上述因素影響,公司2016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8.38億元,同比下降22.62%;實現營業利潤14.03億元,同比下降42.41%;實現利潤總額14.30億元,同比下降41.5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7億元,同比下降43.27%;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下降48.94%。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42.16億元,同比增長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凈資產3.26元,同比下降30.93%,主要是公司在2016年5月實施完成2015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股本增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