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華碩內憂外患 施崇棠留校察看沈振來

2010-7-8  TNM





6月24日重新掛牌上市的華碩, 出師不利,先是上週一(6月28日)無預警更換會計師,2天後又傳出撤換執行長沈振來;雖然華碩啟動庫藏股,又出面闢謠,但股價還是跌破重新掛牌價225 元。

據本刊調查,施崇棠對外要處理歐債引發的庫存問題,內部又爆發離職潮,近3個月有十多位中高階層主管離職,華碩內外交迫,讓施崇棠不得 不留校察看沈振來。

上週二,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與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進行對談,這是雙碩分家重新掛牌後,施崇棠首次露臉。會中克里斯汀生高分貝讚美華碩從主機板、電腦組裝到建立ASUS品牌,甚至 推出易PC(Eee PC)掀起全球小筆電風潮。

施崇棠小檔案

現職:華碩董事長

年齡:58歲

學 歷:台大電機系、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

經歷:宏碁電腦事業群總經理、華碩電腦總經理

內外交逼 跌破掛牌價

克 里斯汀生的美言,聽在施崇棠耳裡,但臉上卻無太多笑容,之後他在主辦單位層層保護下,鐵青著臉離開,留下錯愕的媒體。

施崇棠快閃,是因雙碩 好不容易分家,重新掛牌,卻面臨撤換會計師與庫存過高的負面新聞,拖累華碩股價,即使祭出庫藏股,股價還是欲振乏力。

上週一,華碩主動公告 更換簽證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這是一年內第二次更換會計師;華碩還發重大訊息說明,自曝內幕說安侯建業受到「某大客戶」施壓,才請辭華碩業務。

對 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連續更換會計師,容易被誤解與帳目有關,這也讓法人心生疑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隔二天(週四),華碩又主動公告,嚴 詞否認執行長沈振來將辭職的傳言,強調董事會力挺沈振來。

華碩此舉,不但沒安定投資人信心,更因歐元匯損及歐洲、中國庫存過高的傳言,讓股 價打到跌停,一舉跌破重新掛牌價二二五元,讓投資人不禁搖頭直嘆:「華碩怎麼了?」

沈振來小檔案

現職:華碩執行長 暨總經理

年齡:50歲

學歷: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科、台大電機系碩士

經歷:宏碁工程師;華碩研發 協理、研發副總、主機板事業副總經理、AOOP(最佳開放平台事業群)總經理

歐債風暴 重襲沈振來

根據本刊了解,華 碩今年力拚全球NB第五名,但外在全球景氣不明,與內部人才出走,將是施崇棠分家後的大考驗。表面上雖然施崇棠力挺沈振來,但其實是將他留校察看,希望他 能戴罪立功。

沈振來是施崇棠愛徒,二○○一年華碩碰上精英、鴻海等對手以低價策略競爭,在沈振來建議下,施崇棠展開巨獅計畫反擊,成立華擎 搶攻中低階主機板,發揮量與市占率的優勢,擊敗眾多對手,讓華碩穩居主機板龍頭。「Jerry(沈振來)的能力,就在當時被Johnny(施崇棠)肯 定。」知情人士透露。

二○○八年,施崇棠力挺沈振來接下執行長大位,他領軍的團隊以設計主機板的模式,重新設計小筆電,一改主流筆電的競爭 模式,讓華碩在逐漸飽和的NB市場殺出一條新路,也掀起全球小筆電旋風。

沈振來立下主機板龍頭與小筆電的戰功,卻難逃今年上半年的歐債風 暴。

由於華碩遠不如對手宏碁的反應速度,讓施崇棠多次出面提點,要沈振來在三個月內,提升整體戰力。

「Johnny雖沒說重 話,但Jerry已經感受到不能再錯的壓力。」知情人士透露。

其實,沈振來為避免重蹈金融風暴覆轍,去年開始一手掌控採購權,另一方面也管 轄業務,緊盯庫存與應收帳款。

但工程師出身的沈振來,自己都承認對業務、財務的熟悉度不夠,加上生性樂觀,讓華碩再度陷入庫存偏高的風險。

今 年第一季華碩業績一路向上,業務單位回報第二季仍將持續向上;為了穩固零組件供應,沈振來拚命在市場上搶零件,四月希臘債信危機擴大,宏碁、惠普等大廠都 開始踩煞車,但華碩五月才開始降低零件庫存。「跟宏碁比起來,華碩清庫存的動作慢了至少一個月。」通路商說。

「業務單位連續二個月調降出貨 預估,比預期少了二成,讓Jerry很緊張,上個月一直想盡辦法出清多餘的零件庫存。」知情人士透露。

重押中國 業績青筍筍

一 位主機板同業也指出,「今年第一季中國主機板的銷量遠不如去年,華碩卻重押中國市場,恐怕要花不少時間消化。」

就連華碩自己也承認,第二季 的主機板銷售不如預期,比第一季衰退一○%到一五%,必須要等第三季才能恢復成長動力。

至於NB方面,歐元貶值確實打擊歐洲買氣,市場反轉 的速度太快,讓華碩根本來不及反應,雖然六月的銷售已比五月回溫,「但包括東歐以及部分西歐市場,庫存天數仍偏高。」華碩人透露。

華碩集團版圖

集團資產規模:3,738億元(2010年第1季)

集團營收規模:1,245億元(2010年1~5月)

註:* 為2010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盈餘;資產規模及營收規模皆採用華碩合併報表數字。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華碩高層 多次更迭

1990 童子賢、廖敏雄、謝偉琦、徐世昌離開宏碁,設立華碩;4人在宏碁的主管施崇棠贊助60%資金。

1992 施崇棠受邀至華碩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7 施崇棠大舅子曾鏘聲進入華碩,負責業務部。

2002 頭號行銷業務戰將李聰榮離職。

2003 華碩創辦人之一謝偉琦因理念不合求去,並在辭職信嚴詞批評華碩高層管理人治色彩太濃。

2007 華碩宣布品牌、代工分家。施崇棠、曾鏘聲、沈振來取得華碩主導權,負責品牌經營;創辦人童子賢、徐世昌掌管和碩,負責代工。

2008 沈振來接任華碩總經理兼執行長,曾鏘聲接任副董事長,與董事長施崇棠形成華碩最高決策者。

2009 華碩與和碩正式切割。

2010 華碩營運長陳志雄離職投效和碩,資訊長李中能等十多位中高階主管也請辭。

不滿管理 爆發離職潮

由於市場不如預期, 引發華碩內部員工壓力,不少海外業務主管擔心達不到目標,五月開始,包括澳洲、香港等地的業務主管紛紛提出辭呈。

本刊調查,雖然華碩董事會 力挺沈振來,但近三個月來,華碩內部因不滿沈振來的管理風格,引發一波離職潮,包括營運長陳志雄、NB事業群總經理王炳欽、資訊長李中能等十多位中高階主 管先後離職。

被視為華碩接班人的沈振來,曾被施崇棠稱讚是「最忙碌的CEO」,正因為沈忙於處理、關心各項事務,內部抱怨聲四起:「大小事 都要管,跟軍隊裡的班長有何兩樣?」「只要有時間,沈振來都要參與設計案,就連一個零件、電路設計都要插手。那要中階主管做甚麼?」

加上沈 振來是主機板出身,華碩的NB事業則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留下來的人馬,雙方曾因爭奪研發資源有嫌隙。前年金融風暴後,施崇棠改組華碩,沈振來兼管易PC與 NB二大事業群,前NB事業群總經理王炳欽多次嗆聲要沈振來別管太多。「Jerry喜歡用管主機板的那套,來管NB部門,引發反彈。」知情人士說。

原 NB部門總經理陳志雄是童子賢的愛將之一,雖然升任營運長卻被架空,無力干涉NB業務,鬱鬱不得志的他五月向施崇棠請辭獲准。據了解,陳志雄將在近日轉戰 和碩,重新替童子賢效命。

廣達助陣 力拚下一季

一連串內鬥,加上營運不善,華碩內部傳言四起,甚至傳出沈振來在宏碁 時期的主管,被施崇棠從宏碁禮聘而來的策略長林紹章,有可能會接替沈振來的位子。

「在Johnny不願復出的情況下,要能壓住第二代的山 頭,以林紹章的輩分與資歷,確實是個好人選。」知情人士觀察。

雖被留校察看,沈振來為挽回頹勢,在施崇棠支持下,六月起進行一連串組織調 整,還把原先在和碩的心腹申龍華調回擔任採購長,並積極尋求和碩、鴻海之外,第三家的代工夥伴。

據本刊調查,仁寶與鴻海分別在宏碁與惠普的 施壓之下,不願承接華碩的NB訂單,反倒是過去相當排斥華碩的廣達,近幾個月來,已與沈振來建立默契,預估第四季就會開始幫華碩組裝易PC。

「預 估明年廣達應可拿下華碩三成代工訂單。」外資圈人士透露。

由於華碩第二季業績、獲利都不如第一季,手中又有一堆庫存,讓沈振來只好全力押寶 第三季。但面對歐洲、中國,甚至全球經濟瞬息萬變,華碩第三季的業績將關係沈振來的未來。

回應

華碩:沈振來有進步

華 碩發言人張偉民表示,沈執行長處理歐債風暴,比上次金融風暴進步很多,施董事長除對外宣示力挺之外,近日會在內部重申支持態度。NB庫存在第二季初確實偏 高,經過沈執行長的努力緊盯,6月底已經趨近正常狀態。至於近期人事組織調整,都以績效導向,引發部分同仁不滿,屬人之常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7

小玩家停產觀望 電子業出口「內憂外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4/4ONDEzXzQxODk4OQ.html

2012年中國電子出口行業的故事或將以悲情開演。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的出口訂單下滑約四成,但與此同時,人工成本卻上升15%-20%。」4月12日,環球資源(GOSL:NASDAQ)春季採購交易會在香港開幕,聲陽電子五金有限公司(下稱「聲陽電子」)的翁建業向記者感嘆,目前電子出口業的生存狀態只能用「內憂外患」來形容。

聲陽電子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迷你收音機,工廠在東莞鳳崗鎮,在深圳設有辦公室,年產值約1000萬美元,主要出口市場是歐美。「不僅訂單大幅下滑,客戶出於減少庫存需要,還傾向於拆單。打個比方,過去是一次下一萬件,現在客戶會分三次,每次訂單量只有三千多。」翁建業說。

訂單荒撩人

這不是個別現象。外貿交易平台深圳一達通在其於4月11日發佈的《一達通中小企業外貿指數一季報》中指出,由於未來經濟走勢不明朗,歐美進口商觀望心態明顯,紛紛採取訂單分拆做法,致使今年以來國內企業手持訂單以散單為主。

由於訂單分拆,國外進口商有更多的便利和機會更換供應商,市場定價權掌握得更為牢固,出口企業的議價能力明顯下降。而對中國出口商來說,這意味生產成本的上升。翁建業說,「生產一萬件和生產三千件的成本大不一樣,主要體現在原料採購議價和工人組織上,後者的單位成本顯然要高很多」。

中國出口商的成本上升中增長更快的是工人工資。最近幾年,由於最低工資上漲、通貨膨脹、部分製造業內遷等綜合影響,中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一直處於快速增長。此前,記者走訪的多家東莞工廠門口都擺出「大量招工」的廣告牌。翁認為,人工成本上升的趨勢並沒停止,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僅這部分成本增幅就在15%-20%。

「人工成本上升比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更可怕,你知道,人民幣升值是總體緩慢的、可預期。」翁建業說。

在外需萎縮和勞動力成本上升雙重因素作用下,聲陽電子只能採取縮減產能的應對方式。「工人減少一部分,原來需要工人加班,現在就不加班了。」翁建業對記者表示,在他熟知的生意圈中,不少規模較小的工廠已索性停產。

前文提及的一達通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業日均進出口頻率1.1次,比上年同期下跌0.1個百分點,這說明企業的進出口頻率放緩。而珠三角外貿企業訂單同比下降近一成。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8593.7億美元,同比增長7.3%,創下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新低。

「中國外貿正面臨過去30年從未有過的困難。」一達通總經理魏強分析說,一方面從技術層面看,去年下半年訂單不足導致今年一季度發貨量受影響;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出現一個新趨勢,即短暫訂單增多,規模相對穩定的長單比例下降。

新興市場期待

「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買賣沒人幹。」翁建業對記者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儘管風聲鶴唳,但外貿嚴峻形勢的持續時間不長,而此次困難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一直到現在也還沒好轉跡象,「這個意義上看,目前形勢比2008年還要麻煩」。

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分析說,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需求仍不穩定,外貿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不過有專家認為,這可能導致「馬鈴薯效應」,即歐洲危機等導致國外市場購買力下降,但當地消費者對中國相對物美價廉的商品可能會更加青睞,從而使中國產品因此獲得一些優勢。

無論如何,全世界都還離不開中國製造。環球資源展覽部總裁黃譚偉表示,今年環球資源電子展的展位達3600個,同比上年增長逾10%。一項由環球資源進行的買家調查顯示:85%受訪買家表示2012年計劃增加或保持在中國的採購量,而產品價格上升及消費者消費支出下降將會是買家未來12個月所面對的兩個主要問題。

「買家調查結果清楚反映出中國依然是首選採購市場。」黃譚偉說,縱然中國產品價格上漲,中國供應商依然為世界各地買家提供最質優價廉、物有所值的產品。

對聲陽電子這樣「做慣了歐美市場」的中國供應商而言,當前局面下除坐等歐美市場復甦,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勢必將真正提上日程。翁向記者透露,今年8月聲陽電子將隨環球資源第一次到巴西聖保羅參展,「老市場不行了,就要花時間開發新市場」。

海關總署發佈的一季度中國進出口數據顯示,與中歐雙邊貿易總值1268.7億美元、僅增長2.6%相比,中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214.9億和180億美元,分別增長33%和11.5%。而整個2011年中國對東盟、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新興市場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23.9%、34.5%、42.7%和76.7%,均高於同期全國總體進出口增速。

環球資源也因時而變,分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印度孟買、迪拜、邁阿密等地舉辦中國供應商與當地買家的採購交易會。2011年11月,環球資源在孟買展上對新興市場買家進行調研,96%買家表示2012年將增加中國採購量,其中41%表示增幅40%以上;另有25%買家表示中國是他們唯一的海外採購基地。

「我們對新興市場有很高的期待,但最終能不能開發成功,目前還是未知數。」翁建業對記者表示。

在環球資源香港電子展上,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位買家Roman Rodionovskii向記者現身說法:「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出現在俄羅斯市場,它們也因為極高的性價比而越來越受歡迎。」

Roman來自一家移動電源設備企業,儘管他多次表示自己所在公司不能代表俄羅斯市場,但強調俄羅斯消費者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他舉例說,風靡全球的蘋果產品在俄羅斯市佔率不高,俄羅斯人買手機更喜歡HTC,買電腦更喜歡宏碁、惠普,「蘋果產品太貴」。

蘋果周邊利潤率走低

面對難以預期的出口形勢,中國出口商除嘗試開發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利潤率更高的產品。

「蘋果周邊」是很多中國企業近年蜂擁進入的領域之一,所涉及領域包括外殼、音響、移動電源、車載設備等。由於蘋果係列產品採用30針接口,這塊「新大陸」又被稱為「30針產業」。蘋果公司也為此制定一項名為「MFI」的外設開放計劃。

「從2008年到現在,這塊市場都非常火爆。」深圳Wellsun公司Stone Ju表示,其所在公司有十多年充電器、電源設備等經驗,蘋果產品興起後,很快也開發出為其i系列產品配套的周邊產品,「相信至少未來一兩年這個市場都還會比較有前途」。

環球資源提供的數據顯示,蘋果產品周邊配件展區於2010年10月首次在其展會上亮相,參展商不斷增加,2011年4月期展位115個,到當年10月期就上升到268個,今年4月期的展位已增加到375個。除中國企業涉足,在環球資源電子展的韓國企業展區中,記者也看到很大一部分企業從事蘋果周邊產品。

今年4月10日於深圳會展中心開幕的「2012中國(深圳)消費電子展」上,蘋果配件展區也聚集了大量人氣。深圳市漢科電子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鄒湘蓉對記者表示,目前出口大環境不好,蘋果周邊產品是一大亮點,「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市場需求都還可以」。

但像任何一個消費電子產業,跟隨者的蜂擁而入很快將磨平超出行業平均值的利潤率。Stone Ju不願透露利潤率情況,但強調由於競爭因素行業利潤率在走低,需在研發上進行變化。

鄒湘蓉則表示,競爭日趨激烈,要比拚交貨期、庫存備貨、銷售服務等,「我們公司的策略是走中高端路線,而且我們有工廠比單純貿易商有優勢」。

廈門廣開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韓資企業,其銷售經理翁小寶對記者表示,公司員工約300人,年營收規模約2億元,「競爭激烈後,買家會關注企業是不是擁有蘋果授權、外觀是否獨特,以及是否有品牌影響力」。翁小寶稱目前公司在18個國家通過代理商銷售蘋果周邊產品,並申請了30多項專利。

聲陽電子的翁建業則持謹慎態度,「一窩蜂的事沒法做,我們十多年都是做收音機,不會貿然轉向,目前最大期望還是歐美市場能盡快好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2

內憂外患 知乎要草根還是要精英?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9/230899.html

一家被冠以「中國Quora」光環、少有推廣卻已贏得口口相傳的社交問答網站,在飛速發展一年半後,陷入內憂外患的成長煩惱;一個運營能力堪稱優良的團隊,卻依然躲不過與生俱來的發展困境。這就是知乎網當前所面臨的環境。

從內部講,知乎的用戶活躍度出現下降,高質量回答開始減少;在向更多領域拓展的路上,面臨的運營壓力逐漸凸顯;弱關係鏈下如何提升用戶粘性成為知乎的挑戰。

從外部看,今年6月新浪微博推出的社交問答「微什麼」或將成為知乎又一塊心病。目前「微什麼」尚在內測中,帶有社交元素和大量高端用戶的新浪微博入局,會不會對知乎造成致命一擊?

無人知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知乎正如少年維特一樣陷入成長的煩惱。在內容質量與用戶規模,小眾領域和商業探索之間的矛盾與掙扎中,少年知乎該如何前行?

運營煩惱:優勢難破IT圈用戶熱戀度漸失

「知乎很招人喜歡。在上面拋出和某個產品、某個公司有相關的問題,該公司的產品經理、CEO、創始人都能回答。」這是知乎用戶的共同看法,「當你想找到最專業的人或有一個很棒的問題,你會想到知乎。」

近一年來,憑藉創新工場李開復等IT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知乎推出後迅速聚攏高端用戶,形成專業格調,用戶達30萬,媒體稱譽其為「資訊海洋中的珍貴浮標」。

雖然用戶有口皆碑,但和所有創業者一樣,在路上的知乎煩惱也隨之而來。

2011年年中,知乎紅極一時,當時李開復、洪波等業內人士基本每週都會在知乎上回答問題,而眼下,李開復在知乎的最新回答則停留在2個多月以前。從Alexa排名看,知乎用戶UV和粘性在2011年年中達到高峰後一路下滑,整個網站的TrafficRank也呈現微降態勢。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在Alexa排名上的PV/UV趨勢圖(騰訊科技配圖)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在Alexa排名上的TrafficRank趨勢圖(騰訊科技配圖)

一位內部員工透露,知乎早期回答率在80%左右,現在則低於70%,而且高質量回答內容正在減少,用戶不再狂熱,一些早期用戶甚至出現逃離。

「現在知乎上內容同質化,充斥著大量不靠譜的問題和回答。很多專業回答都是一些偽大師論調,光說不練,徒有理論,長此以往,所謂的專業只會流於形式。」一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產品經理如此說道。

除了內容質量問題外,團隊運營能力成為知乎的另一個挑戰。

創業之初,知乎的話題僅侷限在IT、商業等窄眾群體。2011年12月,知乎推出領域功能,鋪展到互聯網、創業、科技、商業、社會人文、電影、圖書、體育等更多分類。

然而,時至今日,這種拓展並不算成功。有網友反映,在知乎的音樂·電影·圖書這一領域中,同一個問答在熱門問題區多次重複出現,這對用戶體驗無疑是巨大傷害,無論是算法還是人力的問題,都從側面反映出知乎的運營不力。

少年知乎之烦恼:窄众牢笼难破 或受微博冲击

知乎音樂·電影·圖書領域首頁8月6日下午截圖(騰訊科技配圖)

這印證了部分行業人士此前的擔憂:知乎團隊在IT圈擁有很強的資源和人脈優勢,但擴大到其它領域後,整個團隊的業務水平、知識結構和資源體系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據瞭解,無論是知乎背靠的創新工場還是周源的團隊(周曾在《IT經理世界》雜誌社任3年記者,聯合創始人成遠曾是《商業價值》記者)都是多年混跡於IT江湖,這使得其在IT領域的優勢明顯大於其他領域。

知乎今日的用戶和運營煩惱或許在誕生之時就已注定。2010年6月,問答模式的鼻祖Quora在美國正式閃亮登場,給此前低迷的問答市場帶來一陣驚喜。

因為幫助用戶解決了搜索引擎難以勝任的高端複雜問題的問答,2010年,Quora估值已達8000萬美元,兩年後的2012年5月,Quora月獨立訪客達150萬,獲B輪融資5000萬美元。

知乎正是藉著Quora的熱風於2011年年初在國內搶先推出。然而,無論是Quora還是知乎都面臨著精英用戶維持的難題和商業模式探索的困境。

對於知乎的快速崛起,一位問答類網站創始人告訴騰訊科技:「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交問答的內容提供者,但真正能提供有質量內容的只能是少數。開始之初,知乎的模式新穎,回答者願意嘗鮮,又因為聚集一批IT、商業領域高端用戶,對於提問者產生很強的吸引力。IT、商業領域的人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傳播力,這使得其能在短時間內火熱。但長久而言,高端人士時間和精力有限,高質量內容難以持久。」

拋開對人類知識和經驗系統性梳理和分享的理想不談,作為一個創業團隊,無論是知乎還是Quora都需要提升市場份額,最終給投資者和創業團隊帶來回報。

要持續做大市場份額,就需要引入更多領域和用戶,知乎拓展領域也有這樣的考慮。但作為一個注重氛圍和問答質量的問答社區,如何把握用戶規模與氛圍之間的平衡,成為考驗知乎團隊的重要問題。如果更多人參與,代價是內容質量與格調的降低,導致的結果可能是精英問答者的逃離。

知乎的領路人Quora也面臨同樣問題。據美國媒體報導,有分析師預測Quora將很快面對垃圾郵件和系統垃圾信息的挑戰,這曾是雅虎知識堂(Yahoo!Answers)癱瘓的主要原因;等有一天它變得非常龐大時,這個網站將失去它現有的大部分魅力。

不僅如此,人們對社交問答的追逐能維持多久?經過一段時間後,成為鎖定的小社區,話題重複,缺乏新血液,看似多元的社區很可能走向封閉。

「從實用性來講,Quora的一些答案可有可無,也不那麼有趣。弱關係下,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難以獲得高效的回答,加上嘗鮮的人群沒有足夠的忠誠度,他們也並不願意為此支付費用。」上述分析師說,社交問答網站商業模式的遙遙無期讓創業者們倍感壓力。

一位海外媒體觀察人士曾發表文章稱,社交問答的商業模式不應該建立在規模的基礎上。只要能聚集起小部分精英,這個社區就會有極大的價值,但一旦社區中的閒雜用戶比例過高,其價值就大打折扣。「它可能會變成用戶短期追逐的時尚玩意兒,但不是一個趨勢。當用戶的興奮感逐漸消失,難以找到商業模式的社交問答網站最終將陷入衰退,甚至跌入死亡低谷。」

外在煩惱:微博攜大量用戶入局先發優勢能否持續?

知乎的煩惱不僅來源於內部運營壓力和商業模式困境,外部的對手迅速殺入這一領域,讓暫時走在前列的知乎繃緊神經。

2011年5月,繼盛大員工創辦問答網站米飯後,百度新知也切入知乎的問答領地,而之前人人網旗下的商務社交網站經緯也早已推出問答服務。目前來看,這些對知乎並不構成威脅,眾多對手中,最後入局的新浪微博可能才是知乎的最大對手。

「沒想到新浪微博切入如此之快!一個問答類創意或將被新浪扼殺!」2012年7月,當新浪微博加速內測問答社區「微什麼」時,有觀察人士發出如此感慨。

2005年,隨著新浪愛問推出,新浪已經在問答領域撒下棋子,多年躊躇不前之際,此番可謂借微博捲土重來。曾經號稱要挑戰門戶網站的博客中國,就在發展即將迎來爆發之際遭遇新浪博客截殺,最終隕落。知乎會成為下一個嗎?

在知乎上,這一問題被廣泛討論。眾多觀點大致分為兩派:

第一派,威脅論。長遠來看,「微什麼」會從側面對知乎產生影響。新浪微博有現成的眾多高端核心人物資源,普通用戶基數較大,問答可人人參與,「微什麼」的出現可能奪走知乎上大量非知識性問答的用戶。持此觀點的人士認為,微博和社會化問答網站都屬於興趣導向,微博涵蓋了社會化問答功能,有了長微博,就能夠更充分的表達、回答和交流。知乎通過專業的意見領袖擴大了品牌影響力,而以名人效應帶動產品,則是新浪最為擅長的手法,僵持戰中必將對知乎形成威脅。

相反的一派則認為,僅憑用戶群和社交元素,新浪「微什麼」難以對衝擊知乎。

他們的理由是:知乎是一個有著精英氛圍的社區,營造的是認真、嚴肅的回答,對專業性的需求較好,對運營能力要求較高。新浪微博讓用戶養成的是快餐模式,很難沉澱下優良的答案。如果新浪微博一手搞偏生活領域的問答,一手通過加V用戶走知乎的專業高端路線,兩種不同格調的產品很難融入,用戶也容易分裂。

在他們看來,新浪「微什麼」未來將更多偏重大而全的生活領域,對知乎不會形成殺傷力,反而可能是分流百度知道的部分用戶。

另有行業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此番新浪推出「微什麼」或許醉翁之意不在問答,而在於反哺微博,「眼下,新浪微博的大量精英的熱情正逐漸減退,問答是一個刺激這些高端用戶的產品,讓其重溫指點江山的感覺,最終把他們繼續留存在微博之中」。

截稿前,騰訊科技登陸發現,新浪「微什麼」中內容質量還遠不及知乎。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應用拓展半死不活的案例頗多,如分類聚合社區、微群、私信聊天、微博商城等,同樣的戰術指導下,「微什麼」要獲得成功並非易事。

但無論結局如何,潛在威脅已經出現,知乎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我們還在調整,不斷的試錯。」面對這些問題,知乎CEO周源很坦然。他說,知乎還處在發展的求索路上,它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它能化解暫時的煩惱,在解決別人問題的同時成功為自己找到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87

喧騰半年 阿里巴巴難題終於有解 內憂外患 迫馬雲急赴美上市

2014-03-24  TWM
 
 

 

馬雲寧冒風險選擇赴美上市,關鍵在於,阿里巴巴正面臨內憂外患,如果無法在市場熱捧時,以最好的價位上市,一旦競爭力下降,股票估值可能不如預期。

撰文‧周岐原

每年三月底,是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分得年終獎金的時候,二○一四年,這兩萬多名員工除了現金進帳,還實現了一個夢想──三月十六日,阿里巴巴總部發出一封電子郵件,正式宣告:阿里巴巴將赴美掛牌!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對外投資動作頻頻,先是拿下新浪微博一八%股權,後來入股家電大廠海爾電器;今年來,再收購在港掛牌的中信二一、文化中國過半股權,讓香港金融圈一度盛傳,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打算繞過審查程序,在香港借殼上市。

其實,這一連串佈局,意在擴大集團版圖,讓股票掛牌的「身影」更加吸引投資人。

馬雲急著奔走香港、美國兩地,尋求上市機會,是因為香港尚未允許公司施行A、B股制度;美國上市公司雖可實施此一制度,但本刊八七六期曾報導,美國股市盛行集體訴訟,有嚇阻公司治理不透明,或不容易受投資人監管企業的意義。這對披露內部訊息較保守的阿里巴巴,無疑是種考驗。

騰訊叩關 馬雲深感威脅如今馬雲寧願扛下風險選擇赴美上市,關鍵在於,阿里巴巴正面臨內憂外患考驗,如果無法在市場熱捧時,以最好的價位上市,一旦競爭力下降,股票估值可能不如預期;阿里巴巴想依照當年協議,買回雅虎手上二四%持股,藉此鞏固經營權的籌碼,也會越來越少。

外患,來自騰訊集團。自從騰訊推出微信,目前用戶已達六億;今年農曆春節的微信「搶紅包」遊戲,騰訊成功吸引五百萬用戶,在行動支付市場一夕坐大,讓馬雲深感威脅。騰訊今年更投資大眾點評網、京東商城兩大知名業者,目的就是彌補在電子商務的空白。

獲利衰退 未來成長添變數另一個潛藏的危機,來自集團內部。儘管阿里巴巴市佔率暫時無人能及,但該如何更上層樓,連馬雲也感到頭痛。持有阿里巴巴二四%股權的雅虎,在一三年財報顯示,以單季成長率來看,一三年第三季阿里巴巴營收成長率從二六%銳減為二%,毛利、營業利益更雙雙小跌。

市場解讀,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以「光棍節」(十一月十一日)所在的第四季為全年旺季,電商業者或許為了集中火力,在旺季前縮減支出,導致阿里巴巴單季獲利衰退;但以當前的公司規模,阿里巴巴還能展現多大的經營爆發力?勢必在投資人心中留下疑問。

對於阿里巴巴上市的市值,市場的共識是比照騰訊,上看一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兆元),換句話說,很可能一舉超越台積電。但是當美股指數位在歷史高點,一檔市場如此看好的巨型網路股掛牌,會不會成為市場逆轉的指標,讓搶進者紛紛套在高點,正在考驗眾多投資人的智慧。

阿里巴巴獲利能力下滑!

──2013年二、三季營運數據

2013

Q2季增率

(%)2013

Q3季增率

(%)

營 收17.42617.82 毛 利12.92712.6-2 營業利益 8.6217.9-8

註:單位為億美元

資料來源:Yahoo!

動作頻頻 意在3兆帝國

──阿里巴巴近年大事紀

時間事件

2012年6月阿里巴巴網絡自香港下市2013年4月入股新浪微博取得18%股權2013年5月陸兆禧接任集團執行長聯合多家業者成立菜鳥物流2013年6月餘額寶正式上線2013年8月申請以合夥人制在香港掛牌2013年10月陸兆禧宣稱放棄香港上市申請2013年11月光棍節銷售額逾人民幣350億元2013年12月入股海爾電器2014年1月收購中信21五成股權

宣佈進軍手機遊戲業務

2014年2月收購高德地圖72%股權2014年3月收購文化中國六成股權

宣佈赴美上市

資料來源:港交所、阿里巴巴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4

內憂外患 美國國防部長被迫辭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29

周一,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重重壓力下被迫辭職。路透援引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稱,奧巴馬接受了哈格爾的辭職。哈格爾辭職正值民主黨參院慘敗和美國國防部陷入恐怖分子困擾之時。

hagel

奧巴馬所在民主黨在參議院選舉慘敗後,哈格爾是第一個下臺的內閣級別官員。哈格爾是奧巴馬國家安全團隊中唯一一名共和黨官員。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們稱,在經歷了兩周數次會晤後,上周五奧巴馬決定讓哈格爾下臺。

美國官員們稱,奧巴馬意識到了恐怖組織IS與以往“敵人”不同,IS需要其它種類技能去對抗,而這並非哈格爾所擅長的。

2013年1月,奧巴馬提名哈格爾為美國國防部長,替代當時的國防部長帕內塔,哈格爾於2013年2月就職。哈格爾在任期間,處理了美軍從阿富汗撤兵問題,也參與應對了收緊國防支出。

美國政府官員稱,未來幾年美國在國防事務上的專註點不同,哈格爾並沒有被解雇,他主動與奧巴馬談話,兩人一致認為哈格爾是時候離開了。

不過,近幾周哈格爾助理表示,哈格爾希望做滿四年任期。如此看,哈格爾為被迫離職。目前,美國政府遭到諸多外界批評,認為他們未能很早地迅速處理好國家安全有關的幾件要事,包括埃博拉、恐怖組織IS。

在正式宣布哈格爾離職之前,白宮官員們已經開始揣測誰可能接替哈格爾。最有可能的候選人是Michèle Flournoy,她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其次是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Ashton Carter,有報道稱他或曾與哈格爾共同競爭國防部長一職。此外,美國羅德島州民主黨參議員Jack Reed也是潛在人選。

周一,奧巴馬將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哈格爾辭職一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77

沙國80歲新王 內憂外患夾擊

2015-02-02  TCW 
 

 

九十歲的國王去世,八十歲的皇太弟接班,七十歲的王子是下一繼承人,這就是目前沙烏地阿拉伯的政治現狀。一月二十三日沙國國王駕崩,繼位的新王薩爾曼(Salman)將如何面對沙國的內憂外患,成為外界矚目焦點。

沙國王位繼承採「兄終弟及」,今年八十歲的新王薩爾曼,是沙國開國國王四十幾個兒子之一,也是剛駕崩的前任國王之弟,他曾擔任沙國首都利雅德首長近五十年,負責處理首都內皇親國戚的違紀案件,「維基解密」透露,美國大使館形容薩爾曼是「皇室家族的裁判」。

在他統治下,利雅德從沙漠城市,變成擁有大學、豪華飯店的大都會,人口也從二十萬成長到七百萬人。

二○一一年薩爾曼調任國防部長,這是沙國花錢最多的部門,主要任務是向美國、英國、法國買武器,以維持結盟。他還擁有私人企業「研究與行銷」集團,此乃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媒體集團之一,在沙國出版多種報紙。

薩爾曼曾表示民主不適合古老的沙國,對社會與文化改革也戒慎恐懼。不過外界對薩爾曼最大疑慮是他的健康:薩爾曼曾經中風,至今左手仍未完全復原,此外他還可能有阿茲海默症。他若去世,第一接班人將是七十歲的穆克林王子(Prince Muqrin)。

此外,目前沙國正和伊斯蘭國開戰,南邊的鄰國葉門,不但是恐怖分子大本營,現任政權也即將被叛軍推翻。油價大跌也衝擊沙國收入:今年該國財政赤字預估將達三百九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占GDP的五%。由於公部門待遇優渥,大學生畢業後絕大多數都只想當公務員,不想在私人企業工作。

在這些衝擊下,沙國境內也出現改革呼聲。前任國王雖曾任命沙國史上第一個女性副部長,並延攬三十名女性入諮議會,但這只是表象。目前沙國女性仍不得開車,一位部落客日前還因言獲罪並被判鞭刑,薩爾曼即位後也表示「將奉行沙國建國以來的正確政策」,改革仍可望不可即。在這位高齡又有健康疑慮的國王統治下,改革緩慢的沙國能否安度各種內外衝擊,恐怕真需要真主保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032

阿里巴巴1000亿美元收购ebay如何?内忧外患的最佳解决方案 李成东

http://xueqiu.com/1363266695/45099714
【东哥解读电商】2014年1月15日东哥微博写下:【如果我是pony,腾讯下一步电商战略怎么做?】腾讯战略投资某B2C,将腾讯电商实物部门,涵盖易迅网、拍拍、QQ网购、团购、旅游剥离出来打包作价出售给某B2C,轻装上阵。腾讯电商微生活微购物电商部门和财付通、微信整合新的商业化团队,所有资源和精力重心转向:打造微信去中心化的电商生态平台!

 2014年3月10日腾讯正式宣布战略投资京东,京东宣布收购腾讯旗下电商业务。当时腾讯被自营电商苦恼,而京东为流量为用户为上市找基石投资者而努力,各取所需,这笔战略投资交易最终在高瓴资本张磊的撮合下促成了。在当下充满野心和壮志的电商世界,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今天东哥建议阿里1000亿美元收购ebay,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前一篇《跨境进出口电商冰火两重天,刘强东当年的短视》文章写到了阿里巴巴的国际布局远在京东之上,无论是自己做,还是投资,都是可圈可点的,但这远不足以满足马云的战略野心。
    在国内市场,阿里正处于劣势状态,微信切走淘宝小卖家,而京东唯品会等正切走天猫大卖家。京东借腾讯继续保持用户高速增长,而淘宝天猫在流量用户增长变得非常乏力,流量成本快速上涨,阿里生态持续恶化,阿里需要找到一个既符合短期又符合长期利益的终极解决方案!东哥以为——国际市场。

       阿里转折点,三大不利


       外部政策逆转,规范电商是大势所趋。

卖家假货问题,卖家税收问题,还是卖家刷单信用问题,突然在2015年爆发了,虽然这些问题以前都有,但没有人管的了。现在政府政策要规范,突然问题就变得严峻了。阿里不得不配合,强势人物行颠上台进行改革,业绩显而易见的处于下行通道,所以东哥建议那些与阿里关系比较好的投行抓紧时间修正一下阿里业绩预期数字。

      竞争压力凸显,火烧眉毛
     两年前的马云言论还一直在说不看好自营B2C模式,认为京东这样的公司会倒闭。似乎两年前B2C真的都在垂死挣扎,没有一个赚钱的,关键是体量都还很小,比如当当、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等。突然一下,如果不是特别关注电商的,突然一下这些垂直B2C都活过来了,而且在所在的品类影响力还不小,甚至比天猫更强。当然了,垂直B2C,还远不止大家看到的已经浮出水面的这几家。B2C平台模式天猫被自营模式肢解,已经变成了阿里当下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阿里如果认真审视淘宝的卖家数据,不是交易额数据,而是活跃卖家数,以及新增卖家数,就会发现两个指标都在下滑。因为微信来了,微信店铺和微信朋友圈电商。个人卖家,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替代解决方案,让开淘宝店变得多此一举。因为之前在淘宝开店,一样会把链接甩到微信和QQ好友,吸引流量。
    安逸久了,人不行了
  内部挑战,今年阿里换了很多人,有高层也有中层,有负责类目的小二总监,有负责无线的高管,还有......。应该说压力很大,为什么要换,因为做的不够好,因为之前用错人了。当然了,每家互联网公司都有用错人的时候,换人无可指责。
    马云说财散人聚,东哥有很多阿里朋友,在这个问题上,马云比京东的确强的太远,同样阿里也留住了大量混饭吃,不干活还影响别人干活的人。前一段时间有爆料吐槽阿里奇葩的企业文化,阿里的朋友和东哥谈到此类的故事不多!更多展现的是阿里积极的一面,愿景,事业心,创业者心态等等!不过,有一点说法是共同的,都说阿里HR系统很操蛋。
   阿里市场份额非常高,高到看上去已经垄断市场,但还远没有到一劳永逸的时候。马云在2013年初宣布退居幕后似乎有这样的感觉,阿里基于已经垄断电商市场,B2C竞争对手可能都挂掉为背景制定了整体战略。比如在其它领域做了大量的战略投资,而在本业上过去基本没太多作为。既然江湖地位已定,下面的员工业绩压力考核也减弱了,双十一双十二全搞一些花里花俏的东西,被卖家吐槽的不行。显然马云的行业判断错了,2015年2月底换行颠上台后,业绩不行的全滚蛋,继续上KPI,金牌卖家制度恢复。

      阿里的突破口在国际市场,收购ebay如何?
     阿里当下正是内忧外患,东哥以为行颠改革只能恢复生态,是不大可能逆转趋势的,而且显而易见对阿里短期业绩不利,依然不能解决长久流量增长问题,卖家流失问题。虽然问题非常多,但这些问题主要都集中在国内的在线零售市场,集中在14亿中国消费者,4亿网购消费者市场。
  中国之外,全球还有60亿消费者,超过10亿以上的网购消费者,欧美网购消费者拥有强大的消费购买能力。但是阿里小打小闹的投资并购,不足以让阿里快速扩张国际市场。一场电商界的世纪投资并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毫无进取心,职业经理人化的ebay已经被亚马逊远超身后,市值700多亿美元。
   阿里巴巴1000亿美元拿下ebay,不仅可以拿到ebay全球2亿多活跃用户,快速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给卖家注入强劲的流量。ebay旗下paypal,也可以帮助阿里支付宝快速进入全球支付市场。扩大出口正是目前政府努力推进的,政策上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国际市场,国内这些彪悍的电商,三五年内还看不到会对阿里构成影响!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东哥建议阿里巴巴收购ebay,都是当下阿里面临困境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也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就看价格怎么谈了,东哥以为1000亿美元也不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13

內憂外患 韓國免稅產業求突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059.html

內憂外患 韓國免稅產業求突破

一財網 權小星 2016-02-04 15:44:00

盡管,中國遊客向來擠爆韓國免稅店,但近來,素有“免稅店大國”之稱的韓國,已隱隱感到日本、泰國等鄰國競爭對手搶占中國市場的威脅。

盡管,中國遊客向來擠爆韓國免稅店,但近來,素有“免稅店大國”之稱的韓國,已隱隱感到日本、泰國等鄰國競爭對手爭奪中國遊客的威脅。

據有關部門統計,韓國免稅店產業的市場規模為6.8萬億韓元,位居全球第一,其次為英國、日本及泰國。韓國樂天免稅店作為單一連鎖店,更是躍居全球三大免稅店之一;三星集團的新羅免稅店也躍居全球第七大免稅連鎖店。

作為世界最大的免稅店市場,韓國對於中國遊客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增大。韓國免稅店協會運營本部負責人金先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雖然訪問免稅店的韓國公民及外國遊客的人數比約為2:1,但外國遊客的銷售額基本上占免稅店總銷量的七成以上,其中絕大多數是來源於中國遊客。”

在韓國,中國遊客早已取代日本遊客,成為免稅店海外遊客消費最多的人群。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中日兩國遊客在免稅店購物的金額約占總額的八成以上。一份“赴韓中國遊客銀聯卡消費額” 表格顯示,中國遊客在韓國刷卡消費總額已從2006年的44.9億韓元猛增至2011年的4490.5億韓元,漲幅達到100倍。

去年中國遊客在境外共消費260.7萬億韓元,更有樂觀者預計,5年後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額將超過400萬億韓元,中國遊客在全球“買買買”的景象將從此常態化。

內憂外患

“雖然韓國免稅店行業仍然保持高速成長,但近年來的確受到了許多來自內外的威脅。”金先生坦言。

首先是遊客人數的問題。據泰國旅遊部門統計,泰國2015年共吸引來自中國的遊客793.4萬人,相較2014年上升七成,一舉超越韓國成為了中國遊客首選的境外遊目的地。來自日本的威脅也使韓國旅遊市場不容小覷。2015年,日本共吸引1974萬人次境外遊客,自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首次超越了韓國的1323萬人次。其中,來自中國的遊客460萬人次,相較2014年上漲幅度達110%。2015年韓國市場沒落的主要原因,是受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的困擾,境外遊客數量小幅下降。

此外,外國遊客赴韓國免稅店購物的數額也在減少。據韓國免稅店協會數據,2015年韓國免稅店行業的總銷量為81.43億美元,相較2014年僅上漲3%。占據免稅店銷售額近七成的外國遊客人均消費額更是從2014年的346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337美元。據悉,外國遊客人均消費額下滑的現狀是韓國免稅店協會自2009年設立並開始統計以來首次發生。

當韓國免稅店產業萎靡不振時,鄰國的免稅店產業蒸蒸日上。據泰國旅遊部門統計,2014年泰國免稅行業的增長幅度為47.3%,為同期韓國免稅行業增長幅度的兩倍以上,而在泰國曼谷機場營業的KING POWER免稅店更是一舉進入全球前十。

近年來,中國也重點扶持免稅店產業。2014年9月,中國在海南島設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免稅店。中國海南三亞市的海棠灣國際購物中心營業面積約7萬平方米,其中免稅區域面積達4.5萬平方米,為韓國規模最大的樂天免稅總店的6倍。

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的李國憲教授分析:“長期來看,隨著中國自貿試驗區改革的逐步推進,各地自貿區也在嘗試新模式,在推動內需的同時,吸引更多遊客赴華消費,這也將為韓國的免稅店產業增加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努力創新

在“內憂外患”下,韓國各大免稅店也在通過創新之舉來吸引中國遊客,比如引入網購模式,增強韓流效應等。

早在數年前,樂天免稅店便開始每年舉辦“樂天家族演唱會”,邀請當年度韓國最火熱的歌手,在首爾針對購物遊客進行演唱會。如今已成為樂天免稅店另一個品牌活動。

樂天免稅店宣傳部的崔嘉妍(音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樂天家族演唱會至今舉辦了20屆,每次都邀請了當年韓流最當紅的明星,吸引了眾多觀眾與韓流粉絲的參與。與此同時,也吸引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海外遊客入韓,在免費體驗韓流文化的同時,在韓國進行購物,文化體驗。”

除此之外,一些剛剛獲得免稅店運營權的企業也加入了與韓流攜手的熱潮中。

HDC新羅免稅店早早就和韓國最大的娛樂公司SM娛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新建的免稅店劃出近5000平方米的地方專門用來給組合EXO、東方神起等SM娛樂公司旗下的藝人舉辦韓流演出或簽名會。另外HDC新羅免稅店還將在免稅店入口處打造“韓流明星一條街”,銷售韓流明星的周邊產品。

HDC新羅免稅店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打造的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免稅店,而是赴韓的外國遊客能夠享受購物、文化演出、展示等一站式服務的新地標。我們非常期待這將對於來自大中華區以及東南亞喜歡韓流文化的遊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雖然我們將建造世界最大的市區免稅店,但我們將會證明我們免稅店每一平方米都並不多余。”

另外,韓國各大免稅店也紛紛開啟中文版官網,針對通過中文版官網購買免稅品的遊客提供較大幅度的折扣,並開通支付寶、銀聯卡等多樣化的支付方式,為中國遊客提供便利。崔嘉妍表示:“通過開通中文版官網,有利於樂天免稅店向中國遊客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五年一換”

在韓國免稅店產業努力創新的同時,也有聲音認為,韓國免稅產業的危機需要共同解決。

漢陽大學李連澤教授表示,中韓自貿協定的生效使得中國正在逐步降低韓國產品的進口關稅,雖然現在幅度還比較小,但長遠看免稅店最具優勢的“免稅”將不再是競爭優勢。與此同時,他也指出,免稅店為了能夠長久生存,成為整個旅遊產業鏈的一部分,需要向價格透明且品質優良的方向發展,只有價格和品質並進,才是韓國免稅產業能夠存活的真正答案。

根據韓國《關稅法》的修訂,免稅店的運營權牌照從原先的10年轉換成為5年,並且到期後將重新進行發放。受此影響,有兩家現有運營的免稅店被剝奪了牌照,新開辦的免稅店也陷入到“五年一換”的危機當中。

據韓國媒體報道,2016年在首爾就將有5家免稅店開張。即將成立的多家免稅店為吸引外國遊客,紛紛向GUCCI、LV、PRADA等國外奢侈品品牌招手。但這些境外奢侈品品牌紛紛因“五年一換”的規定,給出了否定的態度。

另外,因“五年一換”的新規,導致原有免稅店停止運營以後,其免稅店雇傭的人員與產品也將面臨如何處理的問題。鑒於此類情況,韓國免稅店協會已多次敦促韓國國會和政府有關部門修改有關規定,並認為“這將降低韓國免稅行業的競爭力”。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75

雙虎塗料武漢銷假 中國塗料行業遭遇“內憂外患”

李鬼橫行,市場遭殃。本月30日,塗料行業民族品牌“雙虎塗料”在湖北省工商、公安部門的協助下,在武漢化工新區力諾產業園上演了一場“虎門銷煙”,銷毀假冒塗料的總案值超過200萬元。

不止於雙虎塗料,過去10年,伴隨著中國塗料行業的迅速發展,假貨肆虐已變成行業“內憂”。而遭受“內憂”的同時,中國塗料行業還在面對“外患”之苦。“2016年中國塗料百強企業排行榜”顯示,位列前十的企業中,外資企業占據8席。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塗企的產品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與本土品牌在低端普防產品上打價格戰形成鮮明對比。國內本土品牌欲打破外資壟斷的地位,當務之急是加大研發投入,調整產品重心,提高重防產品的產能比重。

塗企飽受假貨“圍獵”

倒出假冒液體塗料,集中無害化處理,再將空桶壓扁……在銷毀地點,200多桶假冒雙虎塗料和300多個空桶被運到銷假現場,堆成一座山。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僅從外包裝上看,這些塗料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據雙虎塗料副總經理苗俊傑介紹,去年6月,雙虎塗料公司從硚口古田搬遷至武漢化工新區。其間出現短期“缺貨”,不法商家趁虛而入,盜用“雙虎”品牌制假售假。

“假塗料不僅傷害企業,更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苗俊傑說,公司隨後聘請專業知識產權機構參與打假和維權,自去年11月以來,執法部門查處制售假冒雙虎塗料案件51起,查獲塗料成品3000多桶,包裝桶1萬多個,案值200多萬元。據悉,制假窩點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嘉魚縣和武漢市漢陽區。

然而,此次雙虎銷毀假塗料只是中國塗料行業假貨橫行的冰山一角。據調查,無論是立邦等國外強勢品牌,還是中國本土企業,都在深受制假、售假的困擾,假貨成為中國塗料業全行業的頑疾。

早在2012年5月,嘉寶莉、華潤、美塗士、大寶化工、巴德士、展辰、阿克蘇·諾貝爾等16家塗料企業發起成立了廣東省塗料行業打假聯盟,希望發揮大聯盟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建立廣東塗料行業打假維權的長效機制,維護行業市場秩序。但根據近幾年的市場表現來看,中國塗料行業打假依然是場“持久戰”,依然是屢現屢打,屢打屢現。

斥巨資研發對抗洋品牌

中國塗料行業不僅遭受假貨橫行的“內憂”之痛,本土塗企還要面對“外患”之苦。

“2016年中國塗料百強企業排行榜”顯示,位列前十的企業中,外資企業占據8席。進入前三的分別是日本立邦(銷售額145.29億元)、阿克蘇· 諾貝爾(116.51億元)、PPG(101.15億元)。而入圍前十強的中資企業僅有湖南湘江塗料和嘉寶莉化工,銷售額分別為29.83億元和27.88億元,大約相當於前三的1/5~1/4,中外資塗料企業的實力高下立現。

不僅如此,外資塗企近年來一直在國內市場跑馬圈地,大肆擴張。

2005年10月,世界塗料巨頭荷蘭阿克蘇·諾貝爾收購廣州泰德塗料;2006年下半年,美國第四大塗料企業威士伯公司收購華潤塗料;2013年12月,日本立邦2.45億元拍下秀珀化工57%股權。與此同時,美國宣偉在華投資新建年產7.9萬噸,年銷售額可達23.5億元的高性能塗料項目;威士伯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新工廠正式建成投產;巴斯夫上海汽車塗料裝置投產,進一步鞏固巴斯夫作為中國領先汽車塗料供應商的優勢地位;日本立邦在湖北鹹寧投資10億元新建年產高達50萬噸的立邦塗料華中生產基地。

而本土塗料企業則受到500公里銷售半徑和各省地方保護主義的制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低端普防產品打價格戰和阻擾域外品牌進入市場搶占份額上。

苗俊傑直言,外資塗企在品牌、資本、技術和產能上都占據著優勢,而它們更加重視新技術的研發,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做法也給本土塗企不少啟示。

為了縮小與洋品牌的差距,雙虎塗料今年將投入1.5~2億元在上海設立高端塗料技術研究院,設立水性塗料高性能實驗室。同時,除了已達產10萬噸產能的武漢基地外,雙虎塗料控股股東力諾集團明年將在山東濟南投建4萬噸產能的新基地,主攻工業塗料和汽車塗料,預計2018年一期投產;在上海青浦投建高端產品生產線,主攻汽車塗料、3C產品塗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0

三星內憂外患 再造重生還是短期斷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3/1058432.html

____za_t24s__bl_0___y6g.thumb_head

11月29日,三星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正在考慮是否要分拆成兩家公司,以便提升股東長期價值,而這個決定的背後是三星所面臨的巨大經營壓力。Note7事件,再加之後來的洗衣機召回和賄賂醜聞,如今的三星已經傷痕累累,而在手機和家電市場中,三星更是面對著來自競爭對手的有力挑戰。業內人士對三星的業務裂變前景表示擔憂,“分拆重組”會在未來再造一個三星,還是只是為了取悅資本市場的短期斷臂行為,目前還未可知。

考慮拆分

11月29日,三星電子發表聲明稱,將增加向股東的現金回報,今明兩年將把50%的自有現金流用於回報股東。三星曾表示2017年底之前計劃把30%-50%的現金流大約5.7萬億韓元用於回報股東。三星電子計算,將向股東回報現金計劃提高到9.5萬億韓元(約合81億美元)。

在此份聲明中,三星稱將認真考慮由國際投資股東提出的增加設立獨立董事席位的建議,聲明指出,三星正在尋覓擁有全球企業經驗的“高素質的”董事,並計劃在2017年3月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增設至少一名新獨立董事。

此外,三星將考慮未來將公司轉化為投資控股的公眾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削弱創始人第三代繼承人的控制力。聲明中稱,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在采取措施簡化業務,專註於核心能力,確定優化結構是高度複雜的工作,涉及重要的戰略、運營、法律、監管和財務方面的考慮,公司已聘請外部顧問進行企業優化結構的深入研究。三星電子決定采納投資人的部分建議,對公司企業架構進行評估。而對公司分拆並具體在美國資本市場監管市場上市,則沒有確定的響應。三星稱探索新的架構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

三星做出這項決定源於今年10月美國對沖基金給出的一個建議。美國對沖基金持有三星0.62%股份,該公司建議三星電子轉型為一家控股公司,分拆後於首爾和美國納斯達克分別上市。據了解,三星其他基金類股東如APG和HGI也支持上述建議。

多事之秋

今年對於三星來說無疑是個多事之秋。

8月,在韓國和其他國家出現多例三星Note7電池爆炸事件,隨後,事件蔓延至全球市場。這家占據全球手機市場最大份額的韓國企業,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面對數十起Note7手機起火事故,不但沒能控制住事故量的增長,甚至依然不能給出讓人信服的事故原因,終於暫停生產了曾野心勃勃的Note7。

但這次事件給三星帶去的創傷是不可估量的,在業內人士看來,三星不僅要承擔超百億元的經濟損失,更要面對此次事件帶去的品牌傷害。世界通信網總編輯劉啟誠認為,三星在此次事件中受到的品牌傷害完全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消費者以後都會對三星的產品存在質疑,進而影響三星產品的市場表現,這是三星這麽多年最大的一個坎兒,對於一家如此規模的跨國企業來說,打擊很大。

但事情遠沒有結束,手機召回事件之後,三星電子美國公司又宣布擬主動召回部分2011年3月以來生產的約280萬臺揭蓋式洗衣機,稱大件衣物在高速甩動模式下,洗衣機存在內桶失去平衡,進而引發過度震動並導致頂部脫落的風險。

此後,由於涉嫌向韓國總統樸槿惠閨蜜行賄,三星被韓國檢方調查。檢方懷疑三星秘密行賄這兩家機構的控制人也是崔順實,韓國19家企業集團旗下的53家公司總計捐款數百億韓元,三星捐款最多。11月,韓國檢察官突然檢查三星首爾總部,沒收了電腦硬盤、賬冊及其他相關文檔。在此之前,檢察官已經傳喚一批三星高管,包括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镕。

而在三星遭受一系列打擊的同時,三星的競爭對手卻在有力地沖擊市場。華為在上個月發布了高端年度旗艦機Mate9,其手機利潤甚至超過三星。

有利有弊

JackdawResearch分析師簡·道森表示,雖然三星考慮分拆並非是對最近一系列事件的直接回應,但卻可以成為三星重新評估其長期結構的一部分。

“分拆重組”會在未來再造一個三星,還是為了取悅資本市場的短期斷臂行為,分析師們仍莫衷一是。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從三星電子公布的聲明來看,該公司對股東提出的結構性改革建議表示了足夠的誠意。ConstellationResearch分析師霍爾格·米勒也表示,分拆可以提升三星的專註度。分拆後各項業務的總估值將超過多項業務融為一體的估值。

“但是當前三星電子正深陷產品停產危機未能自拔加之集團涉及政治醜聞等,顯然不是立即實行的良好時間窗口。”李韜如是說。

國外分析師認為,三星的所有權架構很複雜,重組可以簡化結構,增強企業透明度,為三星增加價值。一些投資者認為,如果李氏家族和其他三星子公司增加所有權公司的股份,他們可以獲得更多回報。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已經74歲,如果他過世,李在镕與他的兩個妹妹需要支付幾十億美元的遺產稅。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三星電子向控股架構轉移需要考慮許多的潛在因素,比如稅收及其他監管方面的變化。據悉,韓國法律要求,控股公司必須持有上市子公司至少30%的股份。如果真的分拆,三星電子必須購買子公司股票,比如三星SDI、三星電機、三星SDS的股票,從而達到法律的要求,開支可能會達到幾十億美元。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三星電子產業涉及芯片制造、消費電子、手機、電池等多領域。過去十年三星電子執行了27起跨國公司並購案,而在今年就投資了包括美國哈曼、QDvision、NewNetCanada在內的7家海外企業。如果真如聲明所言在2017年年中實行,必然首先將其旗下產業進行激進式的重組。預計將以芯片制造和屏幕制造兩業務為分拆後的各自核心,但新興布局的汽車事業也應在獨立上市考慮之列,這意味著該史無前例的改革承諾必將曠日持久以年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