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道,蘋果和親密小夥伴富士康將在印度建新工廠,印度現在不只是智能手機火爆,食用油市場的機會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5月25日,跨國糧油巨頭豐益國際宣布,與印度五大快消品上市公司之一盧奇大豆制品公司(Ruchi Soya Industries Limited)達成協議,雙方將建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銷售食用油和大豆制品。
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創立於1986年,主要生產和銷售食用油、大豆制品、人造黃油和烘焙用油,同時也是印度最大的豆粕、卵磷脂出口企業。1992~1993年,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建立了印度第一家日處理能力200噸的大豆加工廠。截至目前,在印度的加工廠已經達到20個,分部於印度全境。
這家公司不僅僅只是在印度大豆加工領域活躍。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在印度建立了106處倉儲和物流綜合設施,與該公司合作的經銷商超過5000家,零售點超過70萬個,多年經營的龐大銷售網絡使這家公司成為印度最大的五家快消品公司之一。
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年營業額約為50億美元,在孟買證券交易所上市。
豐益國際披露的信息顯示,在與盧奇大豆制品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中,豐益國際預計將占股66.66%,後者占股33.34%。
合資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油籽壓榨、精煉,油籽加工副產品開發,大豆制品及副產品開發,油脂化工,生物柴油,糧食業務,蓖麻油及副產品加工。在上述業務領域,豐益國際與盧奇設立的合資公司擁有獨家的制成品采購、營銷和分銷的權力。
印度食用油市場的現狀近似於中國20世紀90年代。
印度有13億人口,與中國相差無幾。在食用油的消費上,印度正在經歷歷史性轉型。中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油瓶,從國營糧店或者市場途徑買油吃,吃的食用油是黑色渾濁沒有經過精煉的毛油,沒有什麽眾人皆知的食用油品牌。
如果時空倒流,印度現在的情形近乎中國當年的翻版。
中印兩國人口數相差不大,而且印度食物烹調喜歡用油,但是從食用油的消費量看,2015/16市場年度,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3477萬噸,印度僅有2145萬噸,印度僅是中國消費量的60%左右。中國食用油消費量最近5年增長緩慢,5年僅增長了約18%,印度增幅28%。印度消費者現在對食用油的消費,已經越來越註重品牌,越來越在意食用油的健康與安全。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表示,印度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將推動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相關方對此非常樂觀。他說合資公司將充分利用投資方在食用油領域的強大實力,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成為印度最頂尖的快消品公司。
1991年,豐益國際創立,抓住了中國市場食用油消費升級的機會,將小包裝食用油推向市場,改變了中國消費者的食用油消費習慣,旗下的“金龍魚”等品牌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直到今天。
印度食用油市場與中國略有不同,大豆油在中國是第一大消費油種。印度每年2000余萬噸的食用油消費中,有一半是棕櫚油,棕櫚油是印度第一大油種。2016/17市場年度,印度棕櫚油國內消費量預計為1050萬噸,其中1025萬噸來自進口。
豐益國際是世界最大的棕櫚種植和棕櫚油加工和出口企業之一,2015年,豐益國際精煉棕櫚油和下遊產品的銷量達到2350萬噸。
豐益國際1999年進入印度市場,與當地企業阿達尼(Adani)建立了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目前已經在印度17個具有戰略價值的地區建設壓榨和精煉工廠,在印度食用油市場擁有超過20%的市場份額。豐益國際與盧奇結盟後,市場份額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2008年,“茵曼“開始入駐淘寶商城(天貓),2011年、2013年兩年“雙十一”位居天貓女裝品牌榜首。
i黑馬訊7月3日消息,證監會網站發布了茵曼、初語母公司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書。該公司擬向社會發行8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32000萬股.
匯美時尚集團是國內從事互聯網品牌服飾設計、銷售與品牌運作的時尚品牌集團,成功運營茵曼、初語、生活在左等多個中國著名電商服飾品牌。1998年,匯美集團董事長兼CEO、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開始創業。2008年,“茵曼“開始入駐淘寶商城(天貓),從ODM、B2B向B2C轉型,2011年、2013年兩年“雙十一”位居天貓女裝品牌榜首。2015年,匯美集團曾獲得國內上市企業搜於特的投資。
招股書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方建華、單鈺芳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匯美集團股份比例為42.58%,搜於特占比25.20%,IDG資本管理的和諧成長持股13.20%。另外,珠海匯承是匯美集團設立用於員工激勵計劃的平臺,占公司總股本9.17%。
從招股書了解到,報告期內匯美集團的營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9億、9.49億和11.40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31億元和0.15億元,呈現下滑趨勢。
在風險預計中,匯美集團列舉了業績下滑風險、電商流量紅利減退的風險、多品牌戰略的管理運營風險、O2O戰略的實施風險、存貨余額大等十多個可預見的風險。
匯美方面稱,報告期內,公司的存貨也在增長,主要源於兩方面因素:一是主品牌(“茵曼”、“初語”)的銷量增長導致備貨增加;二是公司的品牌孵化戰略全面啟 動,公司的品牌數量由2013年的“茵曼”、“初語”兩個品牌擴張至2015年末的十三個品牌,新孵化品牌快速上線推廣帶動了相關備貨增長。
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與國際四大糧商之一邦吉在越南成立合資企業,合作生產糧油產品與飼料。
邦吉公司與豐益國際7月5日宣布,雙方將在越南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開拓越南市場。
邦吉將其越南壓榨工廠45%的股權出售給豐益國際。此項交易完成後,公司的股權架構變為邦吉、豐益國際各持有45%的股權,另一家公司越南公司Quang Dung持有剩余105的股份。Quang Dung的主要業務是銷售豆粕,在越南的市場份額位居前列,這家公司還控制了越南的一家飼料企業Green Feed的多數股權。
豐益國際稱,合資公司的成立可以使三家擁有各自優勢的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的關系,充分挖掘越南食用油和飼料市場的增長機會。在越南市場,邦吉在產業鏈上遊擁有相當的油籽壓榨產能;豐益國際在食用油精煉、小包裝糧油業務上具有專長;Green Feed擅長飼料加工和市場推廣。三方合資企業打通了在越南市場從原料到銷售的產業鏈上下遊。
越南現在是亞洲增長最快的食用油市場,這也帶動了越南國內飼料加工業的發展。食用油和飼料用的豆粕等都是油籽壓榨的主要產品。以大豆為例,大豆壓榨後,一部分變成大豆油,主要產品是高蛋白的豆粕,是飼料的重要成分,豬、魚等動物養殖需要大量高蛋白成分。
豐益國際1991年在中國建廠,經歷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25年,中國從溫飽尚且不保的生活水平快速過渡到小康水平,在部分經濟活躍地區,民眾生活質量已經逼近發達國家水平。豐益國際抓住了中國經濟增長帶給糧油產品的機會,從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金龍魚品牌連續十余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
今日越南與往日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頗為相似。2012~2015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逐年放緩,但是越南GDP增速加快,從2012年的5.2%,一路提高至2015年的6.5%(預期)。按照中國的情況,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可支配收入增加,也會需要更加安全、健康的糧油產品和肉類,對糧油加工和飼料業提供了發展機會。
目前豐益國際在越南是第一大食用油(小包裝食用油,食用油壓榨後需精煉,再分裝為小包裝食用油)生產商,在越南的業務包括食用油精煉、稻米油提取、特種油脂、面粉等業務。2015年,豐益國際還與越南最大的連鎖超市公司Saigon Union設立合資公司,生產調味品、醬料。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說:“與邦吉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邦吉是越南豆油的最大生產商,也是豐益國際主要的供應商。合資公司在豆粕銷售渠道上的實力,對於豐益國際越南的飼料業務形成互補。”
邦吉首席執行官Soren Schroder表示:“豐益國際是越南食用油下遊最大的企業,與豐益國際合作讓邦吉非常振奮。雙方的合作,將提升我們在越南市場食用油和豆粕生產運營、市場推廣和物流上的表現,使我們保持低成本優勢,將運營效率保持在最高水平。”
在資本寒冬、互金監管的大背景下,目前第三方金融產品搜索平臺的日子並不好過。
i黑馬訊 7月21日消息 中國金融產品搜索平臺的先行者“銀率網”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停業公告稱:銀率網將於2016年8月1日起停業。
據悉,銀率網不僅停止了網站的運營,包括金融產品搜索、數據分析、新聞輿情等全方面的業務,公司將進行關閉清算並對員工按法律程序進行遣散。目前銀率網對停業原因未做回應。
“銀率網”自2007年進入中國,2008年網站正式上線,主要為用戶提供有關信用卡、銀行理財產品、存貸款利率、P2P網貸、基金、信托、保險等產品的在線搜索。在發展早期,“銀率網”依托金融分析研究團隊、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和精準營銷模式,迅速成長為行業領先的金融產品搜索平臺。
根據官網數據,目前銀率網的金融產品數據高達326000多款,並提供190多種個人理財計算器的數據支持,涵蓋銀行理財、信用卡、利率、基金、保險、信托、黃金、外匯、P2P等領域。
值得關註的是,銀率網的母公司Bankrate是一家紐交所上市公司,專做個人金融產品信息服務,總部設在美國。目前Bankrate的總市值為7.46億,股價近半個月來上漲了超過30%。但是目前在上市公司層面並未對銀率網北京的停業有任何公告。
據有關專家分析,隨著金融產品搜索行業的競爭加劇,平臺的獲客成本也在上升,同時平臺也缺乏對這些金融產品尤其P2P產品的信用背書,在互金行業強監管背景下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這導致第三方金融產品搜索平臺的日子不太好過。
同時,資本寒冬下,優質資源往往投向最優秀的企業,一些缺乏創新模式的企業就會在浪潮中遭遇淘汰慘局,僅靠搜索+比價來提供服務的搜索平臺自然缺乏核心競爭力。
目前,與銀率網業務相近的第三方平臺目前還包括91金融、投之家、融360等。據i黑馬前不久報道,91金融近期新投資了三個項目,未來兩三年內將側重發展金八傳媒、人人互助和一個尚未透露的眾籌平臺,看來91金融也有意在跟隨風口尋求轉型。
谷歌母公司Alphabet7月29日淩晨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第二季度營收215億美元,預期為207.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77.27億美元,同比增長21%,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25%。
具體來看,網站營收,即谷歌自己的網站所產生的營收為154.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02億美元增長24%;網絡營收,即谷歌合作夥伴網站通過AdSense計劃所產生的營收為37.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6.21億美元增長3%;廣告營收(由網站營收和網絡營收組成)為191.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0.23億美元增長19%;其他營收為21.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30億美元增長33%。
財報顯示, Alphabet 凈利潤為4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合攤薄後每股利潤(A類和B類)為7.00美元,去年同期為每股利潤4.93美元。
在其他投資運營方面的虧損為8.5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6億美元的損失有所擴大,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虧損加劇。去年,其他投資損失了36億美元——超過了許多公司的年收入。
Alphabet第二季度總付費點擊次數(包括與谷歌網站群和Network成員網站上的廣告相關的點擊)比去年同期增長29%;網站付費點擊(包括與 Alphabet在各個地區自有及運營的網站上廣告相關的點擊,以及來自於包括搜索、TrueView等YouTube參與廣告以及谷歌地圖和谷歌財經等 其他自有及運營網站的點擊)比去年同期增長37%。
棕櫚股份晚間公告稱,公司參與設立的體育產業基金上海雲邰擬投資設立雲毅國凱(上海)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用以收購英超西布羅姆維奇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控股母公司 West Bromwich Albion Holdings Limited 的股權及進行相關的體育產業投資。 與此同時,英超勁旅西布朗維奇在官網上宣布,俱樂部出售給了中國資本雲毅國凱。
目前,上海雲邰已與上海雲毅業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上海雲勁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共同簽署《雲毅國凱(上海)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股東協議》,三方共同投資“雲毅國凱(上海)體育發展有限公司”。 三方同意,雲毅國凱的設立以收購英超西布羅姆維奇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West Bromwich Albion Football Club Limited)控股母公司West Bromwich Albion Holdings Limited的股權及進行相關的體育產業投資為目的,三方向公司繳付的出資僅限於用於前述目的。
此前,棕櫚股份於7月25日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體育產業基金的議案》。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之一設立了“上海雲邰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上海雲邰作為體育產業基金,主要投向大體育方向。
經查詢, 西布羅姆維奇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878年,至今已有138年的悠久歷史。從2010/11賽季至今,西布朗已連續7個賽季奮戰在英超聯賽。它與切爾西足球俱樂部並稱“北倫敦雙雄”。歷史上,西布朗曾獲得過1次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5次足總杯冠軍和1次聯賽杯冠軍,並曾晉級歐洲優勝者杯和歐洲聯盟杯四分之一決賽。上個賽季,西布朗在英超聯賽排名第14位。
棕櫚股份表示,本次對外投資是在國家貫徹落實《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政策背景和公司轉型 生態城鎮戰略背景下,推動“生態城鎮+”戰略從文化、旅遊、娛樂向體育延伸的產業布局,為未來以足球為主題特色體育小鎮的模式輸出與落地提供核心價值內 容。通過本次投資,不僅可以為體育小鎮導入足球學校等產業內容,而且註入英超這一全球頂級賽事的優質主題IP,從而將體育與文化、旅遊、娛樂等產業有機結 合,豐富並融合生態城鎮的產業內容。
此外, 棕櫚股份還稱,公司通過產業基金參與本次投資,除了可以分享俱樂部自身經營帶來的投資收益,未來亦可以將俱樂部成熟的足球產業經驗與標準輸入到國內,在青訓體系、商業比賽等體育產業領域進行深度市場開發,做大做強體育產業,在增強標的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與空間的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與盈利能力,對公司有積極意義。
在小米生態鏈公司中,青米科技是其中首家登陸新三板的公司。
i黑馬訊 2016年8月10日,動力未來總經理、青米科技CEO林海峰宣布,北京動力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米科技母公司)在新三板獲批正式掛牌。此舉也意味著青米科技借此登陸新三板。
智能家居公司青米科技是動力未來旗下全資子公司,也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之一,小米插線板即青米團隊出品。小米科技與突破電氣聯合投資的青米科技於2014年2月底正式成立,一年多後,青米的推出首款產品小米插線板。2015年4月8日“米粉節”,小米插線板當天共售出24.7萬個。林海峰表示,青米科技已經擁有小米3口USB插線板、青米5口USB適配器、青米智能插線板等在售和在研的產品SKU十幾款。今年3月,青米科技還曾推出主打遠程操控、漏電監測、核算電費等功能的青米智能插線板以及青米充電站等產品。
這幾年,通過布局,小米還投資了生產小米移動電源的紫米科技、生產智能手環和體重秤的華米科技、出品小米活塞耳機的加一聯創、出品小米智能家居套裝的綠米科技以及生產多媒體終端的藍米科技、生產小家電的雲米科技等。目前,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有55家,而動力未來是其中首家登陸新三板的公司。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小米五年內不上市。相比之下,小米生態鏈企業的上市速度快了不少。
8月10日上午,小米生態鏈企業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動力未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9032),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中首個登陸新三板的企業。同時,也意味著小米生態鏈公司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借此正式登陸新三板。
公開資料顯示,青米科技母公司動力未來主營業務為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與銷售,目前旗下擁有“青米KINGMI”品牌,主要產品為智能電源轉換器、智能電源適配器,智能電能檢測和計量產品,室內環境智能等檢測產品。
青米科技CEO林海峰表示:從零創辦公司到小米插線板及青米品牌產品,從初創時的幾個人到今天的幾十人,青米科技目前擁有小米3口USB插線板、青米5口USB適配器、青米智能插線板等在售和在研的產品SKU達到十數款。
此前,青米科技曾因在2015年米粉節發出第一只小米插線板一炮而紅,其當天銷量為24.7萬只。而在6.18年終大促上,小米公司宣布,僅發布2個月的小米插線板銷量突破100萬支。
當時雷軍在談到小米插線板時曾坦言,這個插線板真的沒想到一幹就幹了一年半時間,因為可能比大家想象的難。
“如果你要想做好,幾乎每個器件都需要定制,連每根線都需要定制,因為原有的柔韌度不夠,結果花了1000萬的研發費又制作了一年半才做出插線板。做完以後,一發布,相當受歡迎,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雷軍曾說。
這家公司的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技術、通訊協議技術、智能軟件平臺、模擬芯片技術和銅帶一體化技術等多個領域。
在研發方面,2014年度、2015年度該公司研發支出金額分別為235.68萬元、470.24萬元。
在業績上,由於該公司與小米科技約定相關產品收入於後期大規模采購時分攤,因此2014年度無主營業務收入;2015年度公司收入為1.2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2.64萬元、1345.48萬元。其中2014年度凈利潤為負主要是因為公司尚處於研發、設計及測試階段,無大規模的生產、銷售,僅有費用發生;2015年度的凈利潤主要為銷售小米品牌電源轉換器及USB數據線所產生的利潤。
此前公告信息還顯示,2015年該公司的綜合毛利率為19.76%,其中小米插線板的毛利率為19.72%,USB數據線的毛利率為37.38%,由於USB數據線的單價較低,且銷量不高,因此USB數據線對公司毛利率的貢獻較小。
在截至2015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全部為應收小米科技的貨款,金額為900萬元,根據青米科技與小米科技簽訂的《業務合作分成協議》,青米科技的收入來源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按照不高於約定的成本價格將插線板銷售給小米科技確認的銷售收入;另一部分是分成收入,小米科技將其從青米科技采購的定制產品通過其渠道銷售後,獲取的利潤扣掉相關費用後與青米科技按照50%:50%分成。截至2015年末,公司的應收小米科技的貨款賬齡均在一年以內,回收風險較低。
不過目前,青米科技的銷售渠道還較為單一,此前公告中,該公司也承認這一點,通過小米科技渠道(包括小米商城、京東 /天貓小米旗艦店等)銷售的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占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 且預計未來小米科技仍將為公司的重要客戶之一。
此前公告稱:“公司已經意識到銷售渠道過於單一且過於依賴小米科技的風險,目前公司最新青米智能插線板產品選擇與京東商城合作,以眾籌方式試點在京東商城銷售產品的可能。未來,公司將繼續開拓新的產品銷售渠道,以降低對小米科技的依賴。若公司不能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公司銷售情況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影響公司未來發展。”
對於未來,林海峰表示,青米科技的產品所涉及的主要技術與智能家居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密切相關,青米科技自創立之初就確立電源產品及網絡控制產品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在成立以來的研發活動中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經驗和方案解決經驗,公司的產品技術較為複雜且發展速度較快,未來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加速技術升級。
ADM和豐益國際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同在糧油食品領域,兩家在股權上的關聯最近一年更加緊密。
自2015年9月以來,ADM七次出手,大量購入豐益國際股票。累計買入2.6654億股,耗資約42.6億元人民幣。
豐益國際創立之初,ADM就是股東。2006年,ADM將其合資企業作價16億美元轉讓給占據中國糧油市場重要份額的豐益國際,作為對價,ADM擁有豐益國際16.4%的股份。
豐益國際的股價在2009年前後曾經沖到每股約7新元的高位,此後總體向下,最低曾跌至2新元多。最近三年股價基本上波瀾不驚,在3新元上下震蕩,手里拿著豐益國際股票的投資者,內心百味雜陳,不奇怪,換誰都一樣。
在中國市場發展25年後,擁有金龍魚品牌的豐益國際,食用油老大的寶座沒有丟,身邊的挑戰者卻越來越多。除了中糧集團這樣的老對手,魯花、西王、長壽花,散葉開花,一方諸侯的地位已經確立。
食用油之外,大米和面粉業務,豐益國際寄予厚望;但是政策重重束縛,糧食安全大旗高揚,外資頂到了透明的天花板,盈利艱難。
這些年,豐益國際做航空餐,搞蔗糖業務,收購奶制品以及西點企業,左沖右突,試圖在米面油之外,在中國之外,開出一片新天地。對豐益國際有疑慮,並不是空穴來風,豐益國際的股價自2012年波瀾不驚,資本市場的情緒可見一斑。
今年第二季度,豐益國際首次出現上市以來的季度虧損,令外界驚詫不已。在這樣的危急時刻,ADM不愧是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的鐵桿粉絲,ADM首席執行官Juan Luciano站出來說,豐益國際第二季度出現虧損絕對是意外;豐益國際的風險控制流程和做法與以往並沒有發生改變,他相信這種虧損是一次性的,第三季度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漂亮話誰都會說,ADM不只說了漂亮話,還把支持變成了真金白銀投入的實際行動。豐益國際最新公告顯示,9月5日,ADM以2.16億新元的代價,買入了7000萬股豐益國際股票。
現在ADM持有的豐益國際投票權已經達到23.15%,而豐益國際初上市時,不過16%左右。
ADM持續吃進豐益國際的股票,影響力日增;不過豐益國際還是姓郭。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連同郭氏兄弟控制的嘉里集團等關聯企業,擁有的股權超過40%,話語權旁落的可能性不大。
實際上,對於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市場,還是郭孔豐等更熟悉,金龍魚在中國的多年成功已經證明。
中國糧油市場的乏善可陳,但不會一直如此。現在的低迷,讓大量的中小企業度日如年,因實力不濟,不管是金錢上的,還是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上的不足,這些企業會退出,最終會實現供給側的優化。
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已經走上了騰飛的軌道,食物消費肯定會更新換代,需要更加營養和健康的食品,只要能熬下去,活下來,總有翻身之日,這恐怕是ADM不斷增持豐益國際的信心所在。
在國內深受大眾喜歡的優衣庫近年來的順風順水,不過其母公司日本服飾零售商迅銷有限公司Fast Retailing Co. Ltd.(以下簡稱迅銷集團)(06288.HK)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根據該公司13日公布的2016年財政年度(即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間)數據,雖然公司整體收入有所增長,但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卻從上年同期的1100.27 億日元減少到480.52 億日元,同比減少56.3%。
漲價後的代價
迅銷集團自身的解釋稱,此次大幅下跌的原因是因為其旗下品牌JBrand優質牛仔布品牌減值虧損138億日元、日本及美國優衣庫門店的減值虧損以及因部分門店結業而出現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報廢虧損等原因。
相對於其最大的優衣庫,迅銷目前旗下 還有GU、Theory、ComptoirdesCotonniers、Princesstam.tam、JBrand等品牌。不過,除了優衣庫、GU、Theory獲得增長外,在其全球品牌的戰略中,諸如JBrand、ComptoirdesCotonniers、Princessetam.tam都是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去年在日本的提價錯誤策略讓迅銷的銷售備受打擊。
2015年4月,作為迅銷旗下最大品牌的優衣庫在日本宣布在當年7月以後銷售的新商品中的20%將提價。新商品整體價格漲幅將在10%左右。迅銷首席財務官岡崎健表示,漲價的原因由於原料價格和人工費的上漲的壓力。
迅銷在當時認為漲價伴隨著產品質量與附加值的提升,這會盡量減少漲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一年後,這個看法被意識到是錯誤的。
今年4月,迅銷集團主席柳井正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宣布,優衣庫將下調其產品價格,重新啟用“簡單定價”(simple pricing)機制。
“消費者並不同意那些提價的新商品展現出了合理的價值。”他告訴《日本經濟新聞》。另一方面,柳井正認為整個市場環境也並不友好,在這種情況下提價,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受到降價後的刺激,優衣庫在日本市場下半年的銷售開始有所恢複。而迅銷方面則表示,新價格策略在未來會獲得成效。
電商未來占比30%
即使增長放緩,但迅銷集團稱“成為世界第一的信息化服飾零售商”的中期願望依舊為改變。
由於本土市場飽和,為實現這一目標,這家公司唯有將持續擴展海外市場,主推目前做的最好的兩大品牌即優衣庫和GU的業務。GU是十年前自創的品牌,相對於優衣庫更加廉價,目前已成為迅銷集團的第二大支柱品牌。由於價格更加“親民”,GU業績在這一財年表現強勁,收益及溢利均大幅增加。在女裝針織衫、褲裙及寬腳褲等潮流商品強勁銷售帶動下,GU同店銷售錄得雙位數增長。截至2016年8月31日,GU門店數目較上年度同期凈增加31間門店至350間門店,不過目前該品牌的銷售市場主要在日本本土,僅有日本以外的僅有10家門店。
按照計劃,迅銷集團將於2017 財年擴大其全球門店總數至3336 間,其中837 間日本Uniqlo 優衣庫門店、1104間海外優衣庫門店及1395 間全球品牌門店,其中Uniqlo 優衣庫國際門店將凈增146 間,而日本Uniqlo 優衣庫門店則在2016 財年凈減少4間的情況下維持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迅銷集團也註意到電商購物的發展趨勢。該公司透露,目前公司的網路電子商務銷售占比為5%,未來將把這一水平提升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