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网龙(HK:00777)涨超150%正巨变,头等舱会员跟踪四年逻辑全梳理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4000968
本文根据深港通头等舱微信群组内港股资深投资人及分析师研讨内容整合而成。机构投资人及分析师如有兴趣,可联系小通(微信号搜索:xtong100)快速登机。


导读

网龙(HK00777)是深港通头等舱重点关注的核心标的。会员对其投资价值的热烈讨论已经持续一个半月,期间涨幅超过150%。事实上,部分核心会员对网龙的跟踪已经超过4年,对网龙的认知远超过市场一般投资人。


调研细节:网龙园区跳水运动和英语语音纠正技术网龙(HK00777)在干什么?先分享头等舱核心会员@求漏5月7日在网龙调研后讲的一个小细节
网龙产业园区有一个跳水运动场地,工作有失误的员工会根据失误大小,从1米跳板、3米跳板、5米跳板跳入水中。一家将素质拓展和工作进程做完美结合的公司,体现出老板卓越的体验设计能力。

网龙在做教育电子化。另一个调研的小细节,在由平板电脑作为基础工具的英语电子课堂上,学生的英语发音可以得到个性化的快速纠正。这个技术由网龙专门收购的一个英语语音技术团队负责。

网龙在在线教育领域默默的深耕,无论是在硬件办公场环境投入,还是在软性人力资源投入上,都在大手笔的资本化,其目标直接指向千亿市值的在线教育龙头公司。

关注网龙:投资人一场四年的长跑事实上,头等舱会员@求漏对网龙的关注,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当时91手机助手的数据非常漂亮,两年之后,网龙以19亿美金的价格,将91手机助手卖给百度,网龙为其港股股东做了一次特别大额分红:每股7.77元港币(网龙代码是00777),其理由非常简单:公司无需持有如此多的现金。当然,在更早的历史上,网龙曾经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将17173卖给搜狐,同样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

出售91手机助手之后,网龙做了一个更大的布局:在线教育。和其他A股炒概念的公司不同,网龙是以长远的资本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来做的,对于网龙核心团队而言,这次不再是培育卖给BAT,而将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布局的力度和商业设计的功力是超出常规理解的:和富士康合作开发101平板,和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发课程,和学校合作让平板及上面搭载的软件应用进入课堂…..这是一项短期基本无回报,但建立长期竞争壁垒的资本大手笔投入。

跟踪网龙多年的头等舱会员透露:网龙大老板多次否定了101平板的推出,原因是体验仍不够好。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短期客更希望网龙尽快讲故事,但长期投资人则觉得对网龙的投资更让人放心,更值得期待。在此过程中,由于香港市场的低迷,以及网龙在线教育成果低于短期投资者的预期,网龙股价曾最低跌到12港币以下,公司在底部持续增持。

2015年1月6日,网龙宣布在线教育板块A轮融资,网龙股价迎来久违的异动。本月20日,头等舱会员@front所在研究团队提供了一份一页纸报告,核心论述网龙在线教育业务板块的投资价值,全文如下:

【摘要】网龙将巨变:相信游戏天性 为千亿在线教育下注
2015/01/20
特别申明:本文尚缺乏公司商业模式与经营设计方面调研支持。
K12在线教育目前正处在前期投资、试错的萌芽阶段,2018年有可能出现进入成熟稳态的龙头公司,其估值接近或超过千亿。核心逻辑如下:
1. 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000万-1亿,这个数据约是中国K12教育人数的20%~50%
1997-2009出生人群为2.5亿左右,在线教育龙头公司可能覆盖20%到50%的用户,月活跃用户可能达到5000万至1亿之间。
2. 单用户利润贡献将超过150元/年,单活跃用户价值超过1500元对应龙头公司750亿以上估值
学生使用K12在线教育应用的目的更单纯直接,即为学习知识付费,所以在线教育用户的付费能力更高;我们假设,单用户年均付费为500元至600元之间,净利率为30%-50%(这一水平在互联网龙头公司中居于中上等水平),单用户利润贡献为150元至250元。给予10PE,则单用户价值为1500元至2500元。
事实上,K12教育阶段,即使在四线城市,单个学生课辅投入已经超过3000元/年。
按照单用户价值*活跃用户数估值,在线教育龙头公司的估值有望达到750亿以上。
3.网龙:成为在线教育龙头公司的基因特质
(1)相信游戏天性:游戏化方法论引导在线教育产品颠覆枯燥的学习方式
网龙能够成功洞悉玩家心理,发掘人性中追求成功的欲望。网龙可以借鉴游戏的设置,像激发玩家持续努力打怪一样激发用户不断努力学习进步,也可以通过动画对实验课程情景再现,这种游戏化方式的学习产品对枯燥的学习过程具有颠覆性。
(2)产品设计运营与业务深耕能力:两次高溢价出让资产轰动业界
17173网经网龙运营两年就迅速成为国内最大游戏门户网站,年广告额超过千万,2003年11月网龙将17173网以2050万美元卖给搜狐,公司获利丰厚。
后来借助发力早、技术实力强的优势,2012年网龙的91手机助手占据智能手机1/8的市场份额,2013年11月,百度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全部股本,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数额最高的一笔收购。
(3)商业模式与资本壁垒:卓越的商业设计与资本投入能力
网龙在线教育选择线上、线下结合,软件、硬件结合,游戏化设计与优质教学资源结合的形式,此种模式是重资本投入型,在布局起点上已经与仅靠单方面驱动的相关公司拉开距离。
4.风险与安全垫在哪里?
如果网龙在未来5年后的在线教育市场居于第二第三梯队,则其估值仍有望达到200亿元左右。
如果在线教育业务探索失败,以目前业务看,游戏资产和净现金价值之和不低于56.71港元。股价在11港币至15港币间具备极强的安全边际。
5.A轮融资确立:投资的极佳时点
网龙在线教育2015年1月确立A轮融资方案,引入IDG、祥峰基金、奥飞动漫等知名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融资5250万美元(相等于3.30亿元人民币),以融资额对应股权比例计算在线教育为网龙的估值贡献为21.05亿人民币。
这次标志性事件意味着网龙在线教育商业模式获得业内认可,从项目生命周期看,我们认为未来4年网龙将出现气势如虹的爆发性增长。而目前网龙市值仅为67.04亿港元,是极佳的投资介入时点。
2015年3月24日,网龙股价开始快速上涨,一方面是香港科网股整体异动,另一方面是估值提升,有头等舱会员指出,网龙的安全边际在17港币左右,股价很快涨到27港币,随后开始回落盘整。


实地调研:网龙很靠谱,要高度重视!
5月7日,头等舱多名深度跟踪网龙的会员应网龙公司邀请,前往福州调研。现场传回的信息:“网龙在线教育很靠谱,要高度重视!”当日网龙从-7%开始涨,随着“靠谱”的调研逻辑被逐渐传播,5个交易日涨幅超过40%。

分享头等舱会员@云帆一线调研纪要摘要
注释:以网龙为第一人称,“我们”即网龙
产品体系很丰满:我们将我们做的K12教育称之为铁人三项,硬件+平台+软件。我们想打造电子书包的生态圈,通过这个生态圈,家长可以很轻易的实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因为我们的产品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所以我们云端的数据库有非常全面的学生学习情况覆盖,有大数据分析体系(所有学生的错题库),有账号系统。在对教育机构方面,我们有教育商城,备课系统(备课系统里的讲义是我们和北师大和华中师大合作研发出来的内容),还有课堂交互系统,课件制作工具。
在家校通方面,我们的系统会自动给家长发送学生在上课的表现(如上课答题准确率,上课有没有准时,今天布置了哪些作业等),这些数据是没有竞争者可以做到的。
我们的老师端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18个出版社的内容,所有教材以及相对应的讲义,我们为大部分的教材都准备了不同版本的讲义,每堂课都有5-8个不同版本的讲义以及素材
我们认为我们能成功是因为我们有非常完整的体系,我们一端是卖给教育机构,另一端是卖给用户。我们的平板包括了K12全部3万多个知识点,以及配套的自主学习系统。
未来看点不会停:我们不仅会做中国,主要是在K12的布局,我们会重点布局美国和印度的K12市场。比如我们在美国的做法是在当地提供交互软件以及课件制作系统等等,我们希望在美国找一个很大的教育机构,我们提供技术、工具,合作伙伴去找当地其他的教育机构拿内容,然后通过我们的平台制作成课件等,最后推向市场。
2C端我们预计11月份会推出新的版本,2C的好处就是很快铺开。2B的好处是margin高,但是推进的速度相对较慢。在2C的产品上会有一个教育商城,自主学习系统
另外我们在游戏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在平板上,平板分为学习模式和娱乐模式,在学生做完作业之前是被锁死的,所以家长不需要担心学生会用平板来玩游戏。另外还有积分模式,完成一些任务后会有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商城里进行兑换和抽奖。
推广进度无压力:在2B的部分,我们在中国有8个销售大区,销售已经全部到位,覆盖了中国30个省,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代理商的模式来销售,我们推进的速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去年在一些大省做的试点非常成功,所以今年推进起来非常顺利,我们会在几个重点的大省发力。
在2B产品推广层面,我们是和教育局谈同时也要和学校沟通。钱在教育局,推广产品还要去找校长去谈,如果校长觉得好就回去找教育局下面的采购处说明。2B卖的是整套解决方案,2C卖的是平板。2B的利润率比较高。2C基本原则是不亏本。2C目前以圈用户为主,目标2016年有500万学生用户。
最后,分享一张2014年底,头等舱某知名投资人绘的网龙价值草图,这是头等舱开始关注网龙的起点:
网龙投资价值图(手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72

能源互聯網幹貨:產業鏈投資機遇全梳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01

能源互聯網幹貨:產業鏈投資機遇全梳理
作者:李少君


核心觀點與邏輯大風已強勢襲來,錢袋已備好,哪投?如果說前兩篇系列報告回答了能源互聯網是什麽,那麽本篇報告將只解決一個問題——能源互聯網的投資機遇在何方。

一、觀背景:能源互聯網站上風口
首先回顧能源互聯網究竟為何站上風口?
1)起源:第三次工業革命。2)動因:化石能源弊端凸顯,可再生能源煥發生機。3)趨勢:信息互聯、能源互聯、信息能源互聯“三步走”。4)條件:基礎設施建設、電力市場、大數據分析、能源傳輸。5)催化:十萬億大市場,政策預期升溫。

二、尋布局:三類企業觸網能源互聯網
1)基礎設施類:分布式微電網、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2)電子信息類:大數據分析及配電網自動化。
3)能源服務類:售電平臺與電力服務商。

三、掘機遇:兩大投資主線

1)一看核心技術深耕細作:儲能+新能源汽車!
技術上,儲能無疑是新興技術中最有望實現進一步突破的領域;
效益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效益高,投資少,儲能作為新領域,成長潛力足。

2)二看轉型期戰略布局:看三點!
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轉型新能源、能源設施建造轉型能源服務、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轉型產業鏈跨領域多維布局。
本篇是“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四,我們隨後會陸續發布更多主題報告,敬請關註。
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一《能源觸網,看分布式發電完美逆襲》
能源互聯網系列報告之二《風起於青萍之末: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報告之三《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

風險提示:政策推行速度不及預期,部分上市公司面臨業績下滑風險。
能源互聯網大風已強勢襲來,錢袋已備好,投什麽,怎麽投是個問題。如果說前三篇系列報告著重分析能源互聯網及其細分領域是什麽,這篇我們就只解決一個問題——投資機遇在何方!

觀背景:能源互聯網站上風口
在《風起於青萍之末:能源互聯網!》、《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兩份報告中,我們已詳細描繪了能源互聯網發展之圖景。細數投資機遇之前,我們先回溯一下能源互聯網究竟是如何站上風口。

起源:第三次工業革命。能源互聯網起源於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微電網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互聯網技術為四大要點,其內涵為信息能源系統的一體化。

動因:傳統能源弊端突出,新能源優勢顯現。能源互聯網發展之動因在於我國化石能源匱乏但消耗量大,傳統能源結構環境汙染嚴重,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廣,電力發展潛能巨大以及政策利好頻發。

趨勢:戰略布局“三步走”,發展模式實現衍生與突破相結合。能源互聯網整體發展圖景主要分“三步走”,即信息互聯、能源互聯、信息能源一體化。目前,在發展階段上,我國剛剛起步,主攻方向為信息互聯及電力交易市場建設。在發展模式上,國內能源互聯網布局則采取衍生與突破結合,既基於原有大電網接入可再生能源,同時註重分布式微電網的建設。

條件:端建設、市場自由化、數據分析技術、能源雙向傳輸。未來能源互聯網發展所需條件將主要有四點,端建設還看用戶側分布式微電網發展及儲能技術突破;市場放開還看電價市場化機制改革;信息處理分析還看雲計算;能源傳輸則看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

市場估計:十萬億大市場。市場規模巨大,根據現有數據測算,預計2020年輸配側與用戶側兩端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0萬億。

政策預期:政策利好預期頻頻落地,風口下順勢疾飛。補貼預計主攻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出臺的頂層設計預計主攻分布式微電網尤其是用戶側建設及技術研發;電力交易市場自由化改革已成定局,政策熱度將會進一步升溫。

尋布局:三類企業攜手打造能源互聯網入口

根據能源互聯網的結構,基礎設施、電子信息、電力服務三類企業應運而生。能源互聯網內涵即信息能源系統一體化,主要指在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前提下,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並網、微電網建設、儲能及能源路由器等設施的研發突破為基礎,大數據分析、雲計算、配電網自動化等電子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的能源及信息在輸配側與用戶側的雙向流動。因此從能源互聯網的結構來看,產業鏈布局主要涉及三類企業------基礎設施類(分布式微電網、儲能設備、特高壓及能源路由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電子信息類(大數據分析、雲計算、配電網自動化)、能源服務類(電力交易平臺、電力服務)。

(一)基礎設施類
1.分布式新能源電站及微電網建設

分布式微電網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微電網。分布式微電網即指以光伏電站、風電站以及區域小型電網的建設,既可以並網運行,作為大電網集中式供電的電力補充,也可以脫離主幹網實現小範圍內就近供電。水電、風電、光伏、儲能等多種設備的接入以及能源的雙向流動,使得微電網得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峰谷平抑與平穩供電。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在分布式新能源電站的布局較多,微電網建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案例:科陸電子轉型布局新能源,建設風光儲電網
外延式並購進軍新能源光伏發電領域。科陸電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產業,主營電工儀器儀表的制造與銷售,14年首度布局新能源,目前占其營業收入比重13.61%。14年,公司通過並購潤峰格爾木電力有限公司及格爾木特變電工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實現新能源光伏領域的外延式增長,進軍電站運營。目前,220MW的地面電站已全部實現並網發電。

風光儲電網拉開公司分布式微電網建設序幕。科陸電子於15年4月公告,擬於甘肅酒泉建設玉門市三十里井子風光儲電網融合示範項目,總投資1.9億元。該項目將新建15MW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以及配套6MW儲能系統,並接入所在地區的10MW風能發電系統及4MW移動儲能系統,實現了設備互聯、風光儲電融合,是未來能源互聯網模式的典型示範。項目預計15年下半年並網,年均發電2245萬度,年均電費收入約2020萬元。

2.特高壓+能源路由器

特高壓實現跨區域遠距離電力輸送,能源路由器實現區域內設備互聯。特高壓即指電壓在±800千伏以上的直流電及1000伏以上的交流電,其主要功能為實現電網的跨區域電力輸送,提高電網的輸電能力。能源路由器則借鑒網絡路由器的概念,即指通過類似網絡IP地址進行區域內發電站的識別,實現端與端的對接。其結構設計主要涵蓋儲能環節、數據處理及電力電子環節三方面。

案例:特高壓龍頭平高電氣受益國家電網特高壓建設規劃

國家電網“六交八直”特高壓工程開工,平高電氣顯著受益。平高電氣為交直流特高壓龍頭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電網。15年,國家電網計劃開工“六交八直”特高壓線路建設,包括一季度核準開工的“兩交一直”,二季度核準開工的三條直流特高壓線路,以及下半年計劃開工的“四交四直”工程。目前中國最長的特高壓交流工程榆橫—濰坊線路已於15年5月12日正式開工,國家電網表示未來特高壓投資將達到4500億元。平高電氣作為國家電網旗下特高壓上市平臺將顯著受益。

3.儲能設施
儲能乃新能源發電之必要環節,目前電化學儲能增速居首。儲能設施是能源互聯網的關鍵,幫助電網實現峰谷平抑,斷電黑啟動,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及隨機性難題,減少風電棄風,光電棄光現象。目前,電化學儲能為增長最為迅猛的儲能技術,國際範圍內儲能技術主要以鈉硫電池及鋰電池以主要發展趨勢,國內則主要以鋰電池發展為主流,具體請參見我們之前發布的能源互聯網序列報告之三:《打響能源互聯網革命第一槍:儲能!》。

案例:南都電源布局新加坡智慧光伏住宅樓

南都電源與新加坡科研局合作研發家庭儲能系統。南都電源公司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資訊通信研究院(IR)等合作研究智慧光伏住宅樓儲能系統。其中,南都電源主要提供鉛酸電池及鋰電池儲能技術,新加坡科研局則主攻雲計算,預計15年上半年將完成試驗系統的安裝調試。

國內家庭儲能蹣跚起步,企業、個人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獲補貼。海外家庭儲能市場火熱,如日本大約80%的分布式光伏安裝在個人住宅,但我國家庭儲能尚處於蹣跚起步階段,目前已對企業及個人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補貼,其中個人投資的補貼標準為0.42元/kWh。而在上海,除了國家層面的補貼外,安裝個人屋頂光伏還可獲得地方補貼0.4元/kWh,過剩電力還可以0.47元/kWh賣給國家電網。補貼和節省電費的經濟效益使得我國個人光伏發電迎來發展空間,家庭儲能產業有望隨之發展。但由於家用光伏一般需要有大面積屋頂,所以在我國目前應用尚主要集中於擁有別墅的富人。

4.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爆發期,帶動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14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政策蜜月期,產銷增長顯著。1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較13年增長347.7%,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年增速達到808.6%,純電動汽車增速達241.3%。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作為新能源汽車不可或缺的配套產業將同樣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根據中國儲能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配比為4:1,相比“一車配一樁”的標配,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案例:奧特迅多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布局涉及研發制造、運營服務、雲平臺各方面,覆蓋面廣乃上市公司之少見。公司既與南方電網在大運會基於充電基礎設施的合作後,又於14年中標國家電網二期充電樁建設。15年3月20日公司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強勢助力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總募集資金4.2億,項目覆蓋充電基礎設施研發擴產、營銷服務網絡建設、設備運營及雲平臺四個方面,顯示出公司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之決心,自公告發布之後,股價上漲幅度明顯。


(二)電子信息類

1.大數據分析+雲計算
大數據分析及雲計算技術乃能源互聯網實現信息互聯之關鍵。通過能源數據的采集及分析,發電企業能夠有效實現電站數字化運營維護,按需輸配及需求側管理,從而提高能源的輸配效率。

案例:陽光電源牽手阿里雲推出智能光伏雲平臺

牽手阿里雲計算布局雲平臺。15年4月阿里巴巴與陽光電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智能光伏雲平臺“iSolarCloud”,著眼輸配端光伏電站管理運營及數據采集分析。此舉是二者雲平臺布局的第一步,未來很有可能將雲平臺功能向用戶側延伸,實現全產業鏈數據采集分析,推進按需輸配及需求側管理。

2.配電網自動化

配電網自動化是電網改造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饋線自動化及配電管理系統。饋線自動化即指變電站至用戶之間線路的自動化,主要涵蓋日常用戶檢測及運行優化的自動完成以及故障時期故障檢測、隔離恢複供電的自動化。配電管理系統則是依據實時環境、數據分析、地理信息系統而構成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配電的數字化管理。

案例:積成電子配電網自動化業內龍頭,綜合布局智慧能源

配電網業務穩增長外,布局智慧能源轉型。積成電子是配電網自動化領域龍頭公司,其電力自動化客戶主要為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14年國網中標金額達5.69億,占銷售總額50.1%,配電網自動化業務實現穩健增長。除此之外,公司積極布局智慧能源轉型,15年1月攜中國移動、聯想集團開發智慧能源雲平臺發展能源數據采集分析業務,3月成立積成能源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智慧能源、智能微電網及新能源業務的發展。


(三)能源服務類

1.電力交易平臺

電價市場化改革新電改後再獲實質推進,孕育獨立電交易平臺。自3月“新電改”方案提出電價市場化改革後,5月《國家能源局2015年全年市場監管工作要點》再度將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推上風口浪尖。目前電改趨勢主要為電網輸配電與售電功能的分離,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對接,采取協商定價或競價上網模式,電網企業僅負責輸配電並向發電企業收取核定過網費。當電網售電功能剝離後,獨立的售電平臺企業則自然而然地產生。

案例:阿里雲計算著眼售電市場蛋糕

能源數據分析→雲平臺→布局收購光伏電站→售電市場。阿里雲計算對售電市場的布局起步於與中石油合作進行能源數據的采集處理,從而使得企業擁有了能源大數據分析的能力。第二步,阿里牽手陽光電源推出輸配側雲平臺“iSolarCloud”,將數據分析能力與雲計算融合,實現發電端數字化雲管理。之後,旗下基金攜手聯合光伏布局收購光伏電站,瞄準售電市場的野心已顯現。若光伏發電站大量接入雲平臺後,阿里雲計算便完成了售電平臺雛形的建立。目前,阿里巴巴售電平臺布局僅差三步便可完善,一為大量光伏電站接入雲平臺,二為雲平臺能源數據采集分析由輸配端延伸至用戶端,三為等待電力交易市場化試點成熟。

案例:科陸電子、比亞迪入股民營售電公司

深圳率先試點電改,科陸電子、比亞迪入股深電能布局售電市場。深圳無疑是電價市場化改革的排頭兵,目前兩家民營售電公司已成立,分別是深電能售電有限公司,及深圳茂源電力銷售有限公司。其中茂源電力的背景則主要為電氣工程企業,而深電能的背景則為前電網系統高管,科陸電子、比亞迪分別出資2000萬元,各持深電能20%的股份。預計未來第一張售電拍照將很有可能從深電能、茂源電力及阿里巴巴三位候選中產生。

2.電力服務

新電改下電力服務市場催生新機遇,需求側管理加強電力服務調峰調頻效果。電力服務主要指維持電力系統平穩安全運營下所派生出來的一系列輔助服務,例如電力設備的運營維護,電能質量(包括頻率、電壓、可靠性)管理,保障用電系統安全等。新電改明確強調了需求側管理的重要性,用電服務企業將很可能進軍用電監測及需求側管理平臺的建設,更有效率地突出電能服務企業調峰、調頻的作用。

案例:北京科銳積極布局電力運營維護服務市場

外延式發展進軍電力運營維護市場。公司於13年末開始著手布局電力運營維護服務市場,收購並增資持股博潤新能66.33%的股權涉足電能質量治理業務,14年底出資50%成立設立河南科銳電力設備運行維護有限公司進軍電力代理運營維護。15年北京科銳再度出擊電力服務領域,收購鄭州開新電工有限公司30%股權,布局電力安裝、電力設備代理運營維護,充分顯示出公司發展能源服務業務的決心。

掘機遇:一手抓技術、一手抓轉型為什麽抓技術與轉型?

首先,掌握核心技術是塑造細分行業領先地位之關鍵。能源互聯網在我國的布局處於起步階段,新興產業重研發,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則無疑在業內競爭中具有了相對優勢,走在了整個板塊的尖端。並且,很多企業對能源互聯網的布局目前主要為單一領域的專業化生產,此類企業只有具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才能保持細分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第二,轉型企業搶占先機,原有能源設施建設能力與新技術相結合,最有可能現身新增服務領域——售電運營商。能源互聯網企業以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接入、分布式微電網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互聯網技術為四大要點,此四類均為新興領域,傳統企業誰能先轉型,誰就能搶占先機,分享能源互聯網這塊大蛋糕。除此之外,售電服務是能源互聯網一塊最大增量,目前鮮少企業布局。想做服務,不僅要有能源(能源設施建設),還要有網(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因此已經具有設施建設能力的能源企業轉型布局能源服務之後,最有望現身售電平臺領域,成為能源互聯網最大贏家。

(一)一抓核心技術深耕細作:儲能及電動汽車充電樁技術領先企業有望率先實現爆發式增長

從技術角度而言,部分技術如能源路由器雖屬於能源互聯網之關鍵,但我國尚處於研發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實現技術突破。相比於高精尖的能源路由器,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則在核心技術上已不存在明顯限制,在目前能源互聯網發展前景中最有望率先實現突破。

儲能核心技術已取得突破,關註具有鋰電池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及鈉硫電池研發實力的上市公司。在儲能技術中,電化學領域無疑是近幾年的增長主體,2000-2014年其複合增長率達到135%。國際上發展迅猛的儲能技術主要有鈉硫電池、鋰電池,排除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及儲熱後,14年累計裝機容量之和占到75%,而我國則主要以鋰電池為增長主力,14年裝機容量占比72%。根據我們的預測,截至2020年,未來儲能產業裝機容量將有望超10GW,市場份額有望達1.5萬億,儲能市場潛能巨大,成長動能十足。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投資回報位居產業鏈頂端,在新能源汽車政策產銷爆發下,將成為最接地氣的能源互聯網入口。若問能源互聯網入口在哪端,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無疑最具潛力。首先,能源汽車發展已進入政策蜜月期,產銷量呈爆發性增長,14年產量較13年增長了近3.5倍。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卻滯後於電動汽車的發展,根據中國儲能網的數據,目前配比僅為4:1,遠低於標配1:1,市場空間巨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的背景下,充電樁有望隨之爆發。除此之外,在投資效益上,相比於分布式新能源電站、能源路由器、特高壓等基礎設施建設,充電樁投資成本低,盈利能力卻遙遙領先,投資回報優越。因此,我們認為深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公司有望成為能源互聯網市場第一批贏家之一。


(二)二看轉型期戰略布局: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轉型新能源、能源設施建設轉型能源服務、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轉型產業鏈跨領域布局

電力電子零部件制造→新能源: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並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電氣零部件企業可以通過制造發電組件所積累的技術優勢,大力推進技術研發,轉型布局新能源。例如保利協鑫能源便由矽片制造商轉型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建設及運營,自14年11月至15年1月三個月內,協鑫新能源在浙江、山西、江蘇、內蒙古、新疆等地共超過10個分布式光伏電站實現並網,目前全球光伏電站裝機容量近1GW,15-17年目標新增光伏裝機容量2.0GW,2.5GW,2.0GW。

能源設施建設→能源服務:新電改方案公布後,電力交易市場化、需求側管理均受到進一步的實質化推進,隨之孕育而生的能源服務市場將是一塊不可小覷的大蛋糕,售電平臺建設勢成必然,電力服務企業調頻、調峰作用將更為突出。由於能源服務市場包含著大量的輸配側及用戶側的能源數據,因此我們認為具有數據采集處理能力的能源企業將會走在電力服務轉型梯隊的前端。例如阿里雲計算對售電市場的布局,科華恒盛、積成電子等配電網自動化龍頭同樣具備數據處理能力。

細分產業專業化龍頭→產業鏈跨領域多維布局:電力行業細分龍頭企業可憑借其在單一領域專業化生產所帶來的資金及技術實力,通過外延式擴張及內生式增長結合方式覆蓋產業鏈多個領域,例如UPS高端電源企業科華恒盛轉型配電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多維布局數據分析處理、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充電多領域。公司在數據分析領域推出雲動力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並完成了與北京科華眾生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中經雲數據存儲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公司開發的光伏新能源產品方案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寧夏分布式地面電站、山東泰安分布式光伏並網發電等十多個國內外重點項目,電動汽車充電系統也已進入市場應用。

風險提示:政策推行速度不及預期,部分業內上市公司面臨業績下滑風險




本文中所涉及的上市公司案例以及相關標的梳理不代表投資建議;具體投資建議,請以我司相關行業和公司研究報告為準。

(來自民生策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79

秣馬厲兵:港股新一波行情前夕 港A股系統梳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7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3 17:00 編輯

秣馬厲兵:港股新一波行情前夕 港A股系統梳理


編者按:在“放行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港股”、“保監會放開險資投香港創業板”等重大消息還沒有出臺的時候,格隆匯就率先提出了“港A股”的概念,並在3月底旗幟鮮明的提出做多港A股的號召,引燃了港股牛市的第一波行情。不到兩個月,港A股已經成為市場的一面旗幟。隨著近期重磅利好陸續推出,港股新一輪行情一觸即發。本期港股那點事將帶著大家再系統梳理一遍格隆匯對港A股的分析,為這場即將爆發的行情秣馬厲兵。

自3月底以來,格隆匯連續刊發一系列的文章,系統梳理港股大時代下港A股的機會,這些文章是:

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當A股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3月25日)

爆炸性的機會:中國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 (3月27日)

風語者Tung的“港A股”策略:邏輯、節奏和方向(3月30日)

【重磅】港股瘋不可擋:繼公募後,中國保監會放開險資投香港創業板 (4月1日)

格隆匯評論員:港股大行情,請盡快修正盈利預期(4月2日)

尋找精準對標A股的優秀“港A股”(附股)(4月2日)

翻滾的香江:拿到“港A股”籌碼是當前所有戰略中的重中之重(4月7日)

格隆匯隆重推出:港A股40指數(4月9日)

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4月12日)

港股"大時代":天時、地利、人和 (4月14日)

搶跑深港通:格隆匯隆重推出港A股100指數 (4月17日)

BUY in may & GO away:5月是港A股最後及最佳的上車機會(5月8日)

論持久戰:毛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與港A股牛市演進脈絡(5月12日)

【重磅】中港基金互認:“軍民合作”進軍香港(5月22日)
(以上文章可通過查看歷史消息查閱)

何為港A股?
在3月25日港股那點事文章《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當A股的節操邂逅港股的性感》中,我們第一次系統性的提出了“港A股”的概念,即:
1、故事性感;
2、背靠幹爹(背後有強勢股東);
3、流通盤適中;
4、大概率會成為深港通標的;
5、有業績則最好,沒業績也無傷大雅(按A股的邏輯,沒有業績的公司估值就是天空)。
6、非老千股;

符合這些條件的股票就是混血的“港A股”,既有港股的性感身材,又符合A股資金的口味與偏好,極容易複制A股的節操,故稱之為“港A

曾經的A股和港股就是一張紙上的正反面,同一主體卻永不相交。盡管是幹柴和烈火,卻一直擦碰不出火花,而深港通則是神奇的莫比烏斯之環(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這個紙帶只有一個曲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之環”。見下圖)!

轟轟烈烈的愛情光有無節操是不夠的,還要有性感。當幹柴遇上烈火,當港股的低估值遇上A股資金的無節操,相信演繹的愛情故事會比臃腫身材的A股更精彩。

港A股中精準對標A股的優秀標的:
4月2日港股那點事的文章《尋找精準對標A股的優秀“港A股”(附股)》中,系統梳理了精準對標A股公司的優秀“港A股標的”:



關於港股未來的大膽猜想:40—400—4000—40000
在4月12日文章《2015,中國的拐點與起點:輸出貨幣,輸出資本,輸出牛市》中,格隆對本輪牛市做了一個大膽而又前瞻性的猜想,提出:40—400—4000—40000。

即:
40:格隆匯“港A股40”指數翻倍,;
400:港交所股價上400;
4000:香港日成交額突破4000億;
40000:恒指突破40000點;

以上目標也許現在看來有冒進成分(就像在本輪行情啟動前,格隆鬥膽預測日成交會上3000億一樣,當時覺得真不可能),但不影響我們大膽猜想,理性分析。至於市場是否能像預期這樣演進,我們拭目以待。

港A 40指數與港A 100指數:
為了能在未來準確追蹤港A股的市場表現,把握市場的整體脈絡和趨勢,格隆匯在4月9日隆重推出——港A股40指數。隨後在4月17日進一步推出擴容版的港A100指數。由於標的選擇標準和指數編制方法一致,港A100包容了港A40,在此列出港A100指數及其成分股。

圖為最新港A100指數走勢圖(截止於5月22日收盤)

下圖為港A100指數成分股:

以上這些梳理,希望能給更多的會員朋友能對港A股歷史性機遇有個整體的認識,對自己投資和決策帶來幫助。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90

机会在哪里?一起梳理梳理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98

【头等舱观察】网龙/彩生活/博华太平洋激进转型核心要点梳理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8697546

文章来源于首募钱厚—深港通头等舱,有意向加入者可与小t私聊哦

文/头等舱观察员 方信喆

导读: 网龙、彩生活以及博华太平洋是头等舱最近热议的三支转型股,网龙转型在线教育,6月17号宣布计划并购全球在线教育巨头Promethean的消息更是引 发了头等舱会员对它的持续讨论;而花样年向轻资产转型,分拆上市后的彩生活专注物管平台化运营,会员对其“毁誉参半”,阵营分化,观点难以统一;博华太平 洋转型博彩业,股价早已剧烈反应,其作为非澳门博彩股是否能走出独立行情。以上个股的是与非都是本篇头等舱观察讨论的话题。



1网龙(HK.0777):一夜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1.1核心逻辑:6 月17日,网龙正式宣布计划将要收购全球在线教育巨头Promethean。对于这笔交易,会员有两个疑虑,一个是”Promethean 这家公司靠不靠谱“,另一个是”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本文试着解答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Promethean真材实料,网龙出了”白菜价“。以下是 会员们的讨论:
“Promethean看着不错啊 “
“做在线教育交互技术,电子白板,交互技术,内地好像有工厂“
“网龙也算是赌了。开始消耗大笔现金“
“互联网教育看似美好,做起来难“
“赌这个词好,查了一下搜狐教育,2013/2014中国教育领域有200起以上收购。还有我表明态度,多年前就覆盖网龙,坚决祝愿它能做成功!”
“消耗大笔现金。就要认真看收购的项目了。我原来是觉得他们不会花大价钱收购别人。。可以自己培育,卖给别人”

1.2头等舱观察:普罗米修斯带来全球化火种,网龙将一夜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1)“公司靠不靠谱“:Promethean被低估的K—12在线教育行业全球龙头
1)公司介绍:K—12在线教育行业全球龙头
Promethean(普 罗米修斯)是领先的互动教育品牌商。在其核心业务的互动显示(交互式白板和平板)领域, Promethean是K—12教育行业第二大销售商,除去中国和土耳其市场,Promethean互动显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额为25%;作为K—12 教育行业的另一领域,Promethean的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为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43%(不包括中国和土耳其)。公司旗下Promethean Planet是全球最大的互动白板社区,拥有210万用户。
难怪有会员称”普罗米修斯(Promethean)是世界排名前两名的电子白板厂商,在欧洲和北美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和smartboard齐名”,”核心是他们的软件和资源,在全球有广泛的覆盖能力”。
注:普罗米修斯为希腊神话人物,其偷取火种并把它带到人间。
2)产品与服务:多层次,货真价实
“Promethean 是做在线教育交互技术,电子白板,交互技术,内地好像有工厂“,了解Promethean的会员第一时间介绍了这家公司。Promethean传统业务主 要在硬件方面,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和桌面;2015年公司最大的亮点在于软件和服务业务,其管理层给予classflow这款软件很高的期望。

a传统主打产品:K—12硬件全球销量居前
多用户教室显示屏,市场占有率超25%: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桌面
白板

互动桌面

无线手写板

学生应答反馈助手: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43%


b.新兴软件和服务业务:公司转型的跷跷板,ClassFlow最受市场关注
ClassFlow:公司转型的跷跷板
ClassFlow 是2015年公司抱以重望的一款软件,能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设备来创建课程、进行互动式授课与评估学生理解的、具有变革性的、基于云的课堂编排工具。有了 ClassFlow,教师可以从任何网页浏览器创建和访问互动式课程计划。此外,ClassFlow 使教师能够通过将教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至课堂显示设备和交互式白板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最重要的时刻—学习时刻, 教师可以使用学生的实时反馈来及时调整任何教学计划。

ClassFlow软件注册客户遍布45个国家,21种语言,其关注度远远高于其竞争者。公司声称其在twitter的粉丝数是最大竞争者的3倍。

教师/管理者/学校 技能提升项目: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的利用教育信息技术

3)收入10多亿RMB:北美市场企稳回升,亚洲/欧洲市场依然脆落
公司业务主要贡献来自北美市场,2014年北美市场出现企稳迹象,在市单价、现金收入以及市场份额上都所有改观;然而,欧洲市场和亚洲市场的情形依然看不到改善的迹象。

a收入细分构成:白板与平板最赚钱

b.收入区域构成:一半收入来自北美市场

(2)“公司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产品战略高度契合,“大板+classflow+小板”打造课堂教学生态圈
虽 然网龙账上仍有20多亿RMB现金,但也有会员对网龙大手笔收购表示担忧,“网龙对于网龙也算是赌了,开始消耗大笔现金”,”消耗大笔现金。就要认真看收 购的项目了“。我们从对价和产品与战略契合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对这起收购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次收购从对价方面看”合理“,从产品战略方面看”高度契合 “。

1)对价:传统估值方法不贵,互联网估值方法便宜
首先,我们用传统估值方法对此次对价合理性进行判断,根据网龙披露的信息, 公司拟不超过1.3亿美元收购Promethean。同时,根据Promethean 2014年报披露,Promethean最近两年的年平均收入为2亿美元,净资产为0.69亿美元,对应的PS、PB为0.63倍,1.88倍,估值在合 理可接受区间。


我 们再用最近流行的互联网公司估值方法对此次对价进行合理性分析,Promethean机构用户130万个单位,学生用户600万个,教师注册用户210万 位,总计930万用户,收购对价1.3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价值13.9美元,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而且基于公司产品的特性和使用用途,用户的粘性和忠 实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因此这样的对价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应该是白菜萝卜价了。
2)产品契合:“大板+小板+classflow“打造教学课堂生态圈
a大板,Promethean公司的看家本领
Promethean 传统业务主要在硬件方面,包括多用户交互平板、白板和桌面,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以ActivBoard 500 Pro互动电子白板产品为例,ActivBoard 500 Pro推动了一种自然地模仿真实情境和手势的交互式科技的方式,提升了互动电子白板的标准,可与普罗米休斯软件和工具无缝结合使用,也能轻松地配合现有的 教学工具,包括互动学员应答系统或多用户应用程序,如Google Earth™ 、Microsoft® Surface™

b.101小板,网龙教育资源呈现平台
101 同学派是网龙转型在线教育的一部杰作,101同学派通过高速移动互联网,帮助学生和老师搭建一个完整的闭环学习生态圈。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理 念,“101学生派”购买大量电子课本版权和自己组织拍摄优秀的教学微课,免费提供给华人学生;由智能教育软件和云平台把硬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串联起来, 让学生轻松及时共享全球范围权威的教育资源。
c.Classflow,课堂设备互联互通的桥梁
ClassFlow是Promethean 最近发布的一款应用软件,能让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设备来创建课程、进行互动式授课与评估学生理解的、具有变革性的、基于云的课堂编排工具。 ClassFlow 使教师能够通过将教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连接至课堂显示设备和交互式白板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最重要的时刻—学习时刻, 教师可以使用学生的实时反馈来及时调整任何教学计划。
因此ClassFlow是衔接教室大板、小板的桥梁,对于网龙在线整个课堂场景的构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战略契合:一步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梁念坚加盟网龙时候说,“我从前做的都是帮助外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为什么不能用我的经验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呢?”此番加盟网龙,梁除了负责华渔教育整体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还将负责网龙旗下全球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及发展。
早前,招商证券互联网分析师郝云帆曾透露,网龙在K12教育的布局不局限在中国,还会重点布局美国和印度的K12市场。
对 此,梁念坚给予正面回应。可见,网龙志不在中国,而在整个全球市场,而Promethean是网龙走向世界的快车道。除去中国和土耳其市 场,Promethean互动显示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额为25%;作为K—12教育行业的另一领域,Promethean的学生应答设备出货量为全球第 一,全球市场占比43%(不包括中国和土耳其)。公司旗下Promethean Planet是全球最大的互动白板社区,拥有210万用户。
因此,我们认为网龙收购Promethean是网龙全球布局的一步好棋,网龙也将在一夜间成为全球K—12在线教育龙头


2彩生活(HK.1778):一路争议一路走,兑现承诺把故事变成了实事

2.1核心逻辑
彩生活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15年在管面积扩张步伐超预期,增值服务占比提高;重拾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掉了的用户思维。

在 过去十年间,房地产企业融资+拿地+开发+卖房的模式,躺着就能赚钱,谁想过把资产做轻?谁愿意花力气去经营用户体验?花样年+彩生活主席潘军在近期一次 演讲中表示,目前时代不同了,在这样的模式实在走不下去之前,彩生活已率先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也回到企业的本质----深耕用户服务。

头等舱会员对彩生活看法的正反面观点
好的企业不怕故事讲多了,投资者不卖账,因为好的企业会把一个个故事变成实事,然后再说新的故事,再把新的故事变成实事,如此迭代,一家千亿市值的企业就此诞生------彩生活。头等舱会员对彩生活的看法分成两派,以下整理了两派观点。
正面观点:
1.彩生活的用户黏性强,可助线上业务落地;
2.低价争夺中小开发商物管业务的战略使得2020年管理面积达10亿平方米的目标具有可行性,比其他物业管理公司的报价低30%;
3.彩生活的执行力很强,市场认可度很好。
反面质疑:
1.可持续性,活跃度,交互程度,转化率;
2.彩生活模式的成功已引起其他大佬的注意,2020年管理面积达10亿平方米不好
实现了;
3.彩生活模式可复制性强;

2.2 头等舱观察:彩生活(HK.1778)兑现承诺,把故事变成实事
1)彩生活对投资者的承诺----兑现成功√
大 家对清明节五天假期后4月8日的那波港股大涨不会陌生,彩生活作为业绩概念双好的中小票,当然不会缺席这波大涨,这波大涨的背景是:彩生活的业绩的高速增 长给投资者们底气,未来三年净利润增速保持50%以上;社区O2O的概念给投资者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增值服务万亿利润空间,毛利率高(2014年为 99%)。然而这都是基于2014年年度业绩的,这种高速增长能否持续跟股价能否继续坚挺同生同灭,现在2015年接近过半,让我们来一同验证彩生活外延 式并购+内生式增长模式是否达到当初预期。主要看两点:1)所复盖的管理面积;2)社区O2O收入贡献占比。

第 一,公司15年目标是复盖3.2亿平方米的管理面积,成为全球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知情人士称目前公司已复盖2.7亿平方米的管理面积,预期年内将超过 3.2亿平方米,在管理面积扩张规模上,平心而论是稍微超出预期,但足以兑现承诺。第二,既然投资者是奔着社区O2O背后的万亿利润空间去的,那么社区 O2O收入贡献的占比是否有所提高尤关重要,2014年这一块的占比是16.8%,据知情人士称,今年这一块的收入占比将有所提升,笔者认为在这一点反而 超出了预期。

在较早前的文章中,笔者提及到彩生活正面临三大隐藏风险:房地产大佬的挑战,社区用户入口控制权,内生性增长动力。并给出了 彩生活的扩张步伐必须加快的结论,事实证明,彩生活模式的成功已引起了许多房地产大佬们的“学习参考”,这也说明15年彩生活跑马圈地的步伐必须加 快,15年预期的复盖面积当然也会比较早前订立的目标3.2亿平方米要多,所以笔者认为在管理面积扩张规模上,稍微超出预期。
然而,在保持这么快 的扩张步伐同时,考虑到新增用户使用彩生活线上APP需要一段缓冲时间,那么社区O2O的收入占比应当持平或下跌,但根据知情人士称15年这一块的占比有 所增长,这一点是超出预期的,也反映了旧有用户的人均消费提高。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彩生活已经把去年所说的故事变成实事了,那么新的故事是什么?

2)重拾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掉了的用户思维
彩 生活已摸索出一套跑马圈地行之有效的方法,低价争夺中小开发商物业管理业务,在2020年在管面积达10亿平方米的目标,加上在来自房地产大佬的压力,每 年在管面积平均增速将保持在23%以上。新的故事是回到企业的本质----用戶服務,花样年+彩生活主席潘军在近期一次演讲中表示,房地产企业所处的环境 变了,企业所面临的管理本质变了,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让你重新从技术返回到用户,表明了彩生活将会在用户满意度,用户黏性,转化率等方面作出努力。

彩 生活作为社区O2O模式的深耕者,社区增值业务将继续增长。彩生活集团现通过“门禁”,“停车”提高用户基数,同时线上平台“彩之云2.3”推出“E租 房”,“E金融”,“E维修”服务增加用户黏性。2015年,“E租房”,“E金融”,“E维修”业绩迎来爆发期。线下合作稳步推进,顺丰“嘿客”全面推 进。随着未来“线上+线下”的商业闭环逐步完成,公司增值服务业务将登上新的台阶。

3)总结
反 方提出的几点质疑都很对,但是如果空头看空的几条理由不足以让多头觉得有问题,那就是好事,第一,错位竞争保证执行力,第二,深耕用户体验保证用户黏性和 转化率 。当花样年+彩生活在增值服务和社区O2O的触角延伸得越来越深入的时候,其背后的万亿利润空间自然会收归囊中。


3博华太平洋(HK.1076):挺进塞班岛,重注投资旅游博彩业

3.1核心逻辑: 博华太平洋日前发布公告,称其在塞班岛所开设的临时赌场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营业,而其在市内的两所酒店(包括第一期市内酒店的赌场)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 开始动工,预计16个月全面完工。这一消息表明博华太平洋在塞班岛布局的度假村及博彩业务已经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公司是否能凭借新业务一扫颓势,值得期 待。

“博华太平洋,之前我们讨论博彩股的时候,有个哥们推荐这家公司。在塞班有赌场。”
“最近几天 股价表现非常好。有人研究过这个吗?”
“纪晓波进去了。”
“牌照应该是真的,投资也很大。”
“以前是日本,美国和韩国去度假的多,现在中国已经超过40%了。”
“塞班不需要签证,这个适合中国人。”

3.2头等舱观察:原有业务状况不佳,重注押宝海外旅游博彩业务,是否能迎来业绩反转?
1)原有业务形势严峻,连年亏损,已遭放弃。
博 华太平洋原有业务以食品加工及贸易为主,客户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加拿大等地区。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需求放缓,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使得售价 整体下降,食材采购价格持续攀升,导致经营成本上升,2014年度该业务共亏损4299万港元,是2013年度亏损1125万港元的4倍左右。针对此业务 表现持续转差,公司决定未来不专注发展并缩减该业务,或物色潜在投资者,部分或全部出售冷冻及功能性食品产品业务。
2)新股东入股,独家牌照直指海外旅游博彩业
公 司于2014年8月12日取得当地政府颁发的娱乐场度假开发商牌照,获得在当地开发度假村的权利,预计未来分5期在岛内兴建及经营一家市内酒店及一个综合 度假村,内设博彩设施。之后于2015年3月4日签订娱乐场度假开发商牌照的修订本,获权在塞班岛Garapan建立及经营临时赌场。同时,根据公司公告 显示,澳门赌界名人纪晓波于2015年5月15日入股博华太平洋共计80亿股,持股比例达93.95%。从这一步不难看出公司转型向旅游博彩业发展的意 向。
从旅游业角度看,中国出境游市场开始出现井喷。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游人达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9.49%,亚洲短途出游是中国游 客出境主流,去年前往塞班的中国游客数量为14万人次,同比增长27%,作为唯一对华免签的美国旅游目的地,今年将继续延续火爆态势。同时,中国游客在海 外的人均消费日益攀升。旅游网站TripAdvisor发布今年全球旅游经济报告预测,今年中国游客平均旅游消费将增长23%,因此此时开发海外热门景点 有较大发展潜力。
从博彩业来说,当地政府免收博彩税、无赌桌限制等政策降低了营业成本,预计开业后会配有1600张赌桌和贵宾室。客源方面,澳门 最大的博彩中介恒升集团将与公司进行合作,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客源的充足。但其同样存在国内反腐力度的加大,飞行距离较长,投资金额较大(是澳门投资赌场金 额的近一倍)等风险。
3)联合汉能推进海外薄膜发电
公司与汉能薄膜发电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将成立新合资企业特殊目的公司,共同发展太平洋 地区岛屿的薄膜电站项目。博华太平洋将负责电站土地资源的工作,包括协助合资公司得到相关土地、获得许可证和授权书、能源市场营销和将来的销售工作等,汉 能薄膜发电则负责电站项目的技术咨询、建造、操作和保养。由于太平洋岛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令当地电力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以塞班岛为例,目前每度电收费 超过0.3美元,高价格与高需求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回本期,有利于合资公司把项目延伸至其他太平洋岛屿。


利益与风险申明:
除明确注明转载外,本账号内容均根据头等舱成员讨论及公开信息整合而成。头等舱运营方并不知悉信息及逻辑提供方的多空持仓与交易情况(主动性披露除外),文中信息和分析仅供参考,据此交易,风险自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72

出租車新規意見征求梳理:網約車是否納入管理受爭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510.html

出租車新規意見征求梳理:網約車是否納入管理受爭議

一財網 章軻 2015-11-10 09:54:00

網約車平臺是否應納入管理及管理方式問題共1022條,有440條認為網約車車輛性質應登記為“出租客運”,497條認為網約車平臺應納入管理。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11月10日公布面向社會征集到的出租車新規5008件意見建議。其中,網約車平臺是否應納入管理及管理方式問題共1022條,有440條認為網約車車輛性質應登記為“出租客運”,497條認為網約車平臺應納入管理。

交通運輸部介紹,通過拆分處理,共梳理出意見6832條。其中,僅簡單表示支持或者反對的態度性意見共903條,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和建議的共5929條。

出租車新規征求意見結束:5008條意見提出12問 >>>

(一)出租汽車定位與方便群眾出行的問題(共97條)

主要觀點1.認為出租汽車應定為公共交通的補充(81條)。

理由:應從城市交通和社會總體效益的角度考慮出租汽車發展定位,必須堅持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出租汽車只能作為其補充;出租汽車是個性化交通方式,應側重滿足個性化和緊急、特殊需求,不能將出租汽車作為解決社會公眾基本出行的交通方式;出租汽車從其社會公用的角度看,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一部分,需要政府統籌發展。

主要觀點2.認為出租汽車應定為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10條)。

理由:部分省市的城市公共客運條例已經明確城市公共客運包括公交和出租汽車,建議明確出租汽車“是城市公共客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公共交通相對欠發達的城市,出租汽車仍是市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應該納入公共交通範疇。

其他零散意見6條。

(二)網約車平臺是否應納入管理及管理方式問題(共1022條)

——關於網約車平臺是否應納入管理(823條)

主要觀點1.網約車平臺應納入管理(497條)。

理由:網約車本質上就是出租汽車服務,互聯網只是為出租汽車客運業務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提供了新的手段;網約車不是拼車,是一種新型約租車模式,無關“共享經濟”,涉及全體使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人的效率與公平,這是政府必須制定適當管制措施的依據與基本出發點;為平衡各方利益,促進互聯網+交通健康有序發展,必須納入政府監管;網約車發展過程中暴露了主體責任不清、不公平競爭、信息安全風險等問題,亟需監管。

主要觀點2.網約車平臺不應該納入管理(326條)。

理由:網約車是市場自發形成,政府應尊重市場優勝劣汰規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市場的公平與法治;網約車經營服務是網絡信息服務,不是運輸服務,不能用監管出租汽車的思維對待這種新興產業;網約車體現了共享經濟的理念,是區別於傳統出租汽車的一種新業態。

——關於網約車平臺管理方式(199條)

主要觀點1.網約車應按照新業態納管,對網約車和巡遊車實施分類管理(148條)。

理由:巡遊車承擔“一般人群的特殊出行”和“特殊人群的一般出行”,對於“特殊出行”和“特殊人群”,其提供的出行服務不可替代,因而具有公共性,政府需要從公眾利益出發對其進行治理。而網約車面向具有高支付能力、高品質的個性化出行服務,兩者在定位上有較大差異,應實施分類監管。

主要觀點2.網約車平臺不應該按新業態管理(40條)。

理由:網約車平臺不能打著創新或者共享經濟的幌子搞特殊,應當與巡遊車政策一致,彼此公平競爭。

其他零散意見11條。

(三)出租汽車新老業態是否應當實行數量調控問題(共362條)

主要觀點1.認為應該實行數量調控(239條)。

理由:應系統考慮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堅持公共交通為主、出租汽車補充的頂層設計,堅持對出租汽車數量進行科學的總體管控;城市道路承載量有限,出租汽車作為個體化交通方式不應無限制地發展;國外城市早已有放開出租汽車數量管制但導致出租汽車數量過剩、無序競爭、服務質量下降、行業混亂,隨後又恢複管制的失敗案例;網約車在接載乘客前後也存在無效空駛,在運輸過程中對道路交通資源的占用率並不比私家車低,應與巡遊車一樣,實行數量調控;城市規模、城市交通模式、交通出行結構都是在不斷發展中的,出租汽車的數量和比例也應隨之動態調整。

主要觀點2.認為不應實行數量調控(123條)。

理由:出租汽車數量應實行市場調節機制,由市場需求決定市場進出,避免行政幹預;放開出租汽車數量,可以有效解決“打車難”;實行出租汽車數量調控,保護既得利益者,有行業壟斷和利益尋租的可能;網約車是“互聯網+”的產物,屬於“共享經濟”,不應設置發展障礙。

(四)巡遊車經營權管理改革問題(共535條)

大部分意見認為,經營權是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的焦點所在,經營權期限制、無償使用、不得炒賣和擅自轉讓是政府堅定改革決心、斬斷既有利益的舉措,有利於減輕行業負擔,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關於經營權期限制(158條)

主要觀點1.實行經營權期限制(39條)。

理由:出租汽車經營權屬於社會公共資源,應當實行經營權期限制,可以有效建立出租汽車準入退出機制,通過服務質量招投標等方式實行優勝劣汰;可以抑制非法哄擡經營權價格,降低出租汽車經營成本。

主要觀點2.不實行經營權期限制(106條)。

理由:現有經營權大多是通過高價買賣獲得,明確經營權期限後,到期收回將影響經營者的權益;經營權設定期限,到期收回再投放,容易造成新的權力尋租;出租汽車行業是為乘客服務的,經營權應與服務質量關聯,不應簡單確定期限。

其他零散意見13條。

——關於經營權有償使用(69條)

主要觀點1.實行經營權無償使用(40條)。

理由:經營權無償使用可以減少經營成本,減輕出租汽車經營者的負擔;經營權有償使用導致私下交易和轉讓普遍存在,經營權有償使用會造成巡遊出租汽車與網約車之間不公平競爭。

主要觀點2.實行經營權有償使用(19條)。

理由:現有經營權大多是通過高價買賣獲得,無償使用會造成個體承包者經濟損失;無償使用可能造成公共利益流失;無償使用增加了權力尋租空間,導致壟斷階層和壟斷集團更加穩固。

其他零散意見10條。

——關於經營權轉讓問題(177條)

主要觀點1.應當禁止經營權擅自轉讓(115條)。

理由:出租汽車經營權屬於公共資源,私下炒賣和擅自轉讓,造成公共利益流失;經營權轉讓將提高經營成本,加重駕駛員負擔。

主要觀點2.經營權可以有條件轉讓(62條)。

理由:現有經營權大多是通過高價買賣獲得,禁止轉讓將導致個體經營者投資貶值;明確經營權轉讓條件,使其風險可控,既有利於維護市場秩序,也有利於保護經營者權利。

——其他零散意見131條,涉及經營權配置、經營權管理、經營權準入退出機制方面。有的意見認為“出租汽車必須確權,實現責權利統一,因歷史原因形成的掛靠經營模式,可以通過經營權收購、經營權入股等方式逐步實現‘兩權合一’。”有的意見建議“誠信考核是針對從業人員服務質量的考核,不應該和經營權退出掛鉤。”

(五)網約車車輛條件及準入方式問題(共1020條)

——關於網約車車輛性質(846條)

主要觀點1.網約車車輛性質應登記為“出租客運”(440條)。

理由:我國對於營運和非營運車輛實行嚴格的區分管理,兩者在車輛的安全檢測、駕駛技能、報廢年限以及保險稅費等方面都不同;網約車和巡遊車作為出租汽車的兩個類別,都是營運車輛,都應當登記為“出租客運”;應結合網約車特點修改《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適當延長報廢年限。

主要觀點2.網約車車輛性質不應該登記為“出租客運”(379條)。

理由:私家車從事運營符合“共享經濟”,有利於提高資源使用率,有利於促進就業;相比於巡遊車,網約車每日行駛里程較少,強制登記為出租客運,8年報廢不合理,也造成資源浪費。

主要觀點3.應創設新的一類“網絡預約車輛”性質,制定符合網約車特點的報廢標準(27條)。

理由:應以互聯網思維定義一種新的車輛性質,界於“營運車輛”與“私家車”之間,或可單獨定性為“網絡預約車輛”,以一套新的報廢標準確定報廢年限。

——關於網約車車輛標準(117條)

主要觀點1.明確網約車車輛標準應高於巡遊車(98條)。

理由:網約車滿足的是對出行品質要求較高,對價格不敏感人群的出行需求,應按照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原則,明確車輛檔次和標準明顯高於巡遊車。

主要觀點2.對網約車車輛標準和條件不作規定(19條)。

理由:應該根據市場需要確定車輛檔次和標準,應當發揮平臺作用,由平臺設置車輛標準和營運年限,建議由經政府審核同意的監管平臺依據相關條件審核後,為車輛發放預約出租汽車道路運輸證。

——其他零散意見57條,涉及車輛許可申請人、車輛證件類型等方面。

(六)網約車駕駛員條件及準入方式問題(共205條)

主要觀點1.網約車駕駛員應滿足有關條件並取得從業資格證(126條)。

理由:駕駛員滿足有關條件並取得從業資格,是保證道路運輸安全的重要手段;從業資格是政府對於駕駛員提供客運服務相關從業技能的基礎認證,如由平臺企業自行把關,則缺乏公信力;駕駛員無序進入,乘客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鑒於網約車提供差異化服務,應當規定網約車駕駛員條件應高於傳統行業;細化相關規則,如“對於在經營過程中出現重大服務質量問題和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嚴重違法經營的從業人員實行終生禁入等”。

主要觀點2.認為網約車駕駛員不需要取得從業資格證(66條)。

理由:網約車服務模式下,乘客在乘車之前即可以在信息平臺上得知車輛及駕駛員信息;駕駛技能並非高要求的專業技能,沒有必要設置準入門檻,而且網約車駕駛員大都為兼職,實行從業資格會擋住一大批人;網約車平臺對駕駛員的審核已形成一定體系;網約車駕駛員服務評價結果由乘客決定,並能夠實現事後追溯,可以由政府監管平臺,平臺監管駕駛員。

其他零散意見13條。

(七)出租汽車價格機制及燃油補貼政策問題(共361條)

——關於出租汽車價格管理方式(301條)

主要觀點1.認為出租汽車應該實行政府定價(98條)。

理由:政府定價最具有公信力,有利於保持價格在合理水平;政府統一定價並向社會公布,才能提升交易效率,有效防止議價;網約車也屬於出租汽車,應與巡遊出租汽車一樣實行政府定價,體現公平性;對於政府定價模式的相關建議,如建立更加靈活的運價評估和調整機制等。

主要觀點2.認為應該實行政府指導價(112條)。

理由:應對出租汽車實行市場調節價,允許價格在一定比例內浮動,使其既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又能保持在相對合理水平;對於網約車,應實施政府指導價,限定高於巡遊出租汽車的最低價格,符合其發展定位,體現差異化服務,促進良性競爭。

主要觀點3.應該實行市場調節價(91條)。

理由:政策制定通常滯後且不可隨機應變市場需求變化;實行市場調節價,有利於企業利用價格杠桿靈活調節供求關系,促進市場競爭;巡遊車應與網約車一樣,實行市場調節價,以促進巡遊車提升服務。

——關於燃油補貼問題(60條)

主要觀點1.出租汽車不應享受燃油補貼(35條)。

理由:從城市交通體系發展定位來看,出租汽車不屬於公共交通,不應享受燃油補貼;“不能用納稅人的錢為出租汽車發放臨時燃油補貼”。

主要觀點2.出租汽車應該享受燃油補貼(25條)。

理由:出租汽車,特別是巡遊車為特許經營,運力數量、價格需受到管制,應享受燃油補貼;燃油補貼政策有利於保持出租汽車運價穩定,保護乘客權益,保障駕駛員收入和行業服務穩定;取消後駕駛員收益將受到較大影響。

(八)規範網約車經營行為問題(共644條)

——關於平臺主體責任(42條)

主要觀點1.平臺應承擔承運人責任(29條)。

理由:網約車平臺是根據用戶需求,組織調度車輛進行運輸服務;平臺在整個運輸過程中制定了運輸價格,制定了收益分配規則,對接入的車輛和駕駛員制定了相應要求,乘客直接與平臺發生合同關系,因此是整個運輸過程的組織者,而非單純提供信息服務,應當承擔承運人責任。平臺作為運輸服務組織者,從中獲取利益,應當承當相應責任,責權對等。目前網約車平臺通過“四方協議”等形式是為了規避法律責任,侵害了乘客的合法權益;應當明確平臺的承運人責任,明確各方責權,在發生糾紛、事故時才能有效處理。

主要觀點2.平臺不應承擔承運人責任(8條)。

理由:平臺只是提供信息撮合服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承運人;讓平臺承擔承運人責任,責權利不對等。

其他零散意見5條。

——關於不正當競爭及防止壟斷(152條)

主要觀點1.支持關於不正當競爭及防止壟斷的規定(87條)。

理由:大量補貼和低價運營將嚴重擾亂市場經營秩序;如出現網約車經營者壟斷市場的局面,可能會為了攫取更大利益,侵害乘客及駕駛員權益;如形成壟斷,公共服務由壟斷經營者把持,無法保持公共服務的穩定性,一旦其退出市場,則出現服務空白。

主要觀點2.反對關於不正當競爭及防止壟斷的規定(53條)。

理由:網約車經營者的獎勵和優惠活動是市場行為,且消費者使用優惠券、抵用券降低了出行成本,對消費者有利,政府不應過多幹預;提前10日將獎勵、促銷方案向社會公告的規定無上位法要求;關於不得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內容與上位法沖突,變相擴大了不正當競爭或壟斷的法律含義;只要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不濫用市場競爭地位,政府就不應行政幹預。

其他零散意見12條。

——關於網約車保險機制(78條)

所有意見均認為應該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來保障乘客和駕駛員的合法權益,但對於購買保險的主體出現分歧,有意見認為保險應當由車輛所有者購買,有意見認為保險應該由平臺統一購買。另外有意見提出,目前對於保險的規定過於簡單,沒有規定具體的險種和保險額度。

——其他零散意見(372條):涉及網約車經營者基本義務、依法納稅、異地經營、接入平臺數量、安全風險防控、服務標準等方面。

(九)駕駛員權益保障問題(共242條)

188條意見主要聚焦在是否建立勞動關系、承包費協商機制等內容,其余54條意見分別對駕駛員的社會保障、工作強度、職業病防護等提出了意見。

——關於簽訂勞動合同(64條)

主要觀點1.應當簽訂勞動合同(19條)。

理由:不論巡遊車還是網約車,經營者與駕駛員之間都符合事實勞動關系特征;駕駛員應依法享受保險、休假權等勞動權利,簽訂勞動合同有利於保護駕駛員合法權益。

主要觀點2.不宜簽訂勞動合同(45條)。

理由:出租汽車經營者與駕駛員之間可能只是經濟合作關系,不屬於勞動關系,不應“一刀切”;對於輕資產模式下的網約車平臺企業,要求其與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將增加經營管理成本,改變了輕資產的互聯網模式。

——關於承包費協商機制(99條)

主要觀點1.支持承包費協商機制(71條)。

理由:通過平等協商,合理確定承包費,且根據實際的經營狀況動態調整,既有利於降低駕駛員的經營負擔,又有利於保持經營者合理收益。

主要觀點2.承包費應該由政府確定(28條)。

理由:駕駛員與出租汽車企業相比處於弱勢地位,不具有與企業進行平等協商的條件;各地的協會、工會組織不健全,也無法組織駕駛員與出租汽車企業開展集體協商。

——其他零散意見79條,涉及駕駛員的社會保障、工作強度、職業病防護等方面。

(十)加強打擊非法運營問題(共176條)

所有意見均支持打擊非法運營,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私家車從事營運本質上就是非法運營,應當嚴厲打擊。目前,各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只是對從事“專車”服務的私家車進行處罰是不夠的,問題的根源在於所謂的“專車”平臺公然組織私家車從事非法運營,應當予以取締。目前各地打擊非法運營的部門協作機制不夠健全,應當明確地方政府打擊非法運營的主導地位。建議“像香港那樣立法立規對‘黑車’長期保持高壓態勢,給市場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個別意見提出,要對現行出租汽車數量管控政策催生出大量“黑車”的現狀進行反思。

(十一)私人小客車合乘與規範發展問題(共205條)

主要觀點1.應該發展私人小客車合乘(167條)。

理由:私人小客車合乘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促進節能減排;允許私人小客車合乘行為分攤出行成本,也方便群眾出行;細化相關規則,進一步明確與非法運營行為的界限。

主要觀點2.認為應該禁止私人小客車合乘(38條)。

理由:合乘與客運服務的界線難以準確界定;合乘雙方身份信息無從考證,存在糾紛和安全隱患。

(十二)網約車計價器、標識、現有存量過渡等其他問題(共1060條)

除上述11個熱點問題外,其他意見比較分散,涉及網約車計價器、網約車標識、現有“專車”存量過渡等方面,主要觀點及理由如下:

1.關於網約車是否使用計價器問題。部分意見認為網約車目前使用軟件計費的方式不符合國家《計量法》的要求;網約車使用計價器可以防止其在惡劣天氣等特殊時段亂漲價,保護乘客利益。部分意見認為網約車交易價格事先由雙方同意並確認,最終交易通過電子支付方式完成,與傳統出租汽車完全不同;網約車的價格可能是動態調整的,計價器功能無法滿足其定價要求;網約車安裝計價器後有可能導致其巡遊攬客,加大政府監管難度。

2.關於網約車標識。部分意見認為網約車應當噴塗有別於巡遊車的標識,便於公眾識別和執法監督;有的意見認為網約車定位與提供中高端服務,噴塗特殊標識將降低乘客體驗;噴塗標識可能會導致網約車巡遊攬客。

3.關於現有“專車”存量的過渡問題。有的意見認為應適度放寬準入條件,允許符合條件且有意願的現有“專車”車輛及駕駛員“轉正”;也有意見認為應該按新規的標準進入;還有意見認為現有“專車”都是非法行為,應堅決打擊,不需設置過渡措施。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70

關於VR的發展歷史和未來,這6000字長文梳理得夠清楚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3/156475.shtml

關於VR的發展歷史和未來,這6000字長文梳理得夠清楚了!
觀察君 觀察君

關於VR的發展歷史和未來,這6000字長文梳理得夠清楚了!

在VR大熱的今天,我們對它的歷史了解是不夠的,今天觀察君拿出歷時半個月的考據深度長文,從公元前427年的古希臘,到未來3500年的預測,囊括了所有VR發展的重要階段,意在給大家還原一個詳細的虛擬現實發展歷程!

今天我們談論虛擬現實,無法繞開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7年的古希臘時代,當時的哲學家柏拉圖在提出“理念論”時,講了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里,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墻,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墻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墻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這是目前業內認為關於虛擬現實最早的模糊性描述。但虛擬現實畢竟是一門技術,真正談它的歷史還得從20世紀初開始,大致分為6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夾雜著不同的內容。

第一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前):模糊幻想階段

關於“虛擬現實”這個詞的起源,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法國劇作家知名著作《戲劇及其重影》,在這本書里阿爾托將劇院描述為“虛擬現實(la réalité virtuelle)”。到了1973年,Myron Krurger開始提出“Virtual Reality”的概念。但牛津詞典列舉的最早使用是在1987年的一篇題為“Virtual Reality”但與今天的虛擬現實沒有太大關系的文章。上面這些都有待考證,目前公認的現在所說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是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80年代提出的,也叫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

filehelper_1465794732962_89

但在1962年之前,”虛擬現實“還是以模糊幻想的形式見諸於各大文學作品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英國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在1932年推出的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這本以26世紀為背景, 描寫了機械文明的未來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的書,里面提到“頭戴式設備可以為觀眾提供圖像,氣味,聲音等一系列的感官體驗,以便讓觀眾能夠更好的沈浸在電影的世界中。”三年之後的1935年,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斯坦利·威因鮑姆發表了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書中提到一個叫阿爾伯特·路德維奇精靈族教授發明了一副眼鏡,戴上這副眼鏡後,就能進入到電影當中,“看到、聽到、嘗到、聞到和觸到各種東西。你就在故事當中,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交流。你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這兩篇小說是目前公認的對“沈浸式體驗”的最初描寫,里面提到的設備預言了今天的VR頭盔。

filehelper_1465794955639_18

人類對科技的挺進,最先都是基於文學或者藝術作品體現出來。先由一個作家在一個作品提出,接著會有另外一個作家在另一個作品里完善,慢慢把大家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需求包裝成科幻作品提了出來,等待這偉大的科學家來實現。到了1950年的時候,美國科幻作家雷·道格拉斯·布萊伯利開始在小說《大草原》(the veldt)一文中提到VR旅遊的橋段了。說一所叫Happylife的房子,里面裝滿各種各樣的機器,能讓孩子置身於非洲大草原,並感覺一模一樣,就是今天所說的“沈浸感”體驗。

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左右):萌芽發展階段

有資料顯示,1956年,具有多感官體驗的立體電影系統Sensorama就被開發。但目前的多方面資料認為,莫頓·海利希(Morton Heilig)是在1960年才獲得Telesphere Mask專利的,這個專利圖片看起來跟今天的VR頭顯差不多。到了1967年,Morton Heilig才構造了一個多感知仿環境的虛擬現實系統,這套被稱為Sensorama Simulator的系統也是歷史上第一套VR系統。由莫頓·海利希(Morton Heilig)開始,虛擬現實繼續在文學領域發酵,同時也有科學家開始介入研究。

filehelper_1465794955669_27

1963年,未來學家 Hugo Gernsback 在Life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探討了他的發明——Teleyeglasses:據說這是他在30年以前所構思的一款頭戴式的電視收看設備。使得VR設備有了更加具體的名字:Teleyeglasses,這個再造詞的意思是這款設備由電視+眼睛+眼鏡組成,離今天所說的VR技術差別還有點大,但已經埋下了這個領域的種子。到了1965年,美國科學家LvanSutherland提出感覺真實、交互真實的人機協作新理論,不久之後,美國空軍開始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做飛行模擬。

filehelper_1465794955764_87

隨後為了實踐自己的理論,LvanSutherland在1968年研發出視覺沈浸的頭盔式立體顯示器和頭部位置跟蹤系統,同時在第二年開發了一款終極顯示器——達摩克利斯之劍(Sutherland)。從資料圖來看,達摩克利斯之劍跟今天的VR設備很像,但受制於當時的大環境,這個東西跟前面兩位的發明一樣,都分量十足,要鏈接的外部配件特別多。但不管怎樣,經過這幾個人的努力,VR終於從科幻小說走出來,面向現實,並開始出現了實物的雛形。

第三階段(20世紀七八十年代 ):概念的產生和理論的初步形成

在1973年,Myron Krurger提出“Virtual Reality”概念後,對於這一塊的關註開始逐漸增多。關於虛擬現實的幻想從小說延伸到電影。1981年科幻小說家弗諾·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的中篇小說《真名實姓》和1984年威廉·吉布森出版了重要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都有關於VR的描述。而在1982年,由史蒂文 利斯伯吉爾執導,傑夫·布里奇斯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上映。該電影將虛擬現實第一次帶給了大眾,對後來的類似題材影響深遠。

filehelper_1465794955798_61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技圈開始掀起一股VR熱,VR甚至出現在了《科學美國人》和《國家尋問者》雜誌的封面上。198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與陸軍共同制訂了仿真組網(SIMNET)計劃,隨後宇航局開始開發用於火星探測的虛擬環境視覺顯示器。這款為NASA服務的虛擬現實設備叫VIVED VR,能在訓練的時候幫助宇航員增強太空工作臨場感。1986年,“虛擬工作臺”這個概念也被提出,裸視3D立體顯示器開始被研發出來。1987年,遊戲公司任天堂推出了Famicom 3D System眼鏡,使用主動式快門技術,透過轉接器連接任天堂電視遊樂器使用,只要比其最知名的Virtual Boy早了近十年。

filehelper_1465794955853_77

但在80年代最為著名的,莫過於VPL  Research。這家VR公司由VR先行者Jaron Lanier在1984年創辦,隨後推出一系列VR產品,包括VR手套Data Glove、 VR頭顯Eye Phone、環繞音響系統AudioSphere、3D引擎Issac、VR操作系統Body Electric等。並再次提出“Virtual Reality”這個詞,得到了大家的正式認可和使用。盡管這些產品價格昂貴,但Jaron Lanier的VPL Research公司是第一家將VR設備推向民用市場的公司,因此他被成為”虛擬現實之父“載入了史冊。

filehelper_1465794955877_66

第四階段(90年代到本世紀初 ):虛擬現實理論進一步的完善和應用

到了90年代,VR熱開啟第一波的全球性蔓延。1992年,隨著VR電影《剪草人》的上映,VR在當時的大眾市場引發了一個小高潮,並直接促進街機遊戲VR的短暫繁榮。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Neal Stephenson的虛擬現實小說《雪崩》也在這一年出版,掀起了90年代的VR文化小浪潮。從1992年到2002年,前後至少有6部電影說到虛擬現實或者幹脆就是一部虛擬現實電影。1994年的《披露》、1995年的《捍衛機密》、2000年的《X檔案》、2001的《睜開你的雙眼》、2002的《少數派報告》......都或多或少帶有VR的橋段。而最為著名的,莫過於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被成為最全面呈現VR場景的電影,它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異常震撼的超人表現和逼真的世界一直是虛擬現實行業夢寐以求希望能實現的場景。

filehelper_1465794955907_76

除了電影的大熱,在這段時間,不少科技公司也在大力布局VR。1992年,Sense8公司開發“WTK”軟件開發包,極大縮短虛擬現實系統的開發周期;1993年,波音公司使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出波音777飛機,同年,世嘉公司推出的SEGA VR;1994年,虛擬現實建模語言、建模語言出現,為圖形數據的網絡傳輸和交互奠定基礎;1995年,任天堂推出了當時最知名的遊戲外設設備之一Virtual Boy,但這款革命性的產品,由於太過於前衛得不到市場的認可;1998年,索尼也推出了一款類虛擬現實設備,聽起來很炫酷但改進的空間還很大。

filehelper_1465794955940_11

整個90年代,基本跟VR搭上關系的公司都希望能夠”布局“VR,但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原因主要是技術還不夠成熟,產品成本奇高。但這一代VR的嘗試,為後面VR的積累和擴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虛擬現實在全世界得到進一步的推廣,盡管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但大大豐富了訊現實領域的技術理論。

filehelper_1465795705239_88

第五階段(2004 -2011):爆發前夜的靜默醞釀期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手機和智能手機迎來爆發,虛擬現實仿佛被人遺忘。盡管在市場嘗試上不太樂觀,但人們從未停止在VR領域的研究和開拓。索尼在這段時間推出了3公斤重的頭盔,Sensics公司也推出了高分辨率,超寬視野的顯示設備piSight,還有其他公司,也在連續性推出各類產品。由於VR技術在科技圈已經充分擴展,科學界與學術界對其越來越重視,VR在醫療、飛行、制造和軍事領域開始得到深入的應用研究。

filehelper_1465795719924_46

2006年的時候,美國國防部就花了2000多萬美金建立了一套虛擬世界的《城市決策》培訓計劃,專門讓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模擬迅雷,一方面提高大家的應對城市危機能力,另一方面測試技術的水平。兩年後的2008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利用虛擬現實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通過開發了一款“虛擬伊拉克”的治療遊戲,幫助那些從伊拉克回來的軍人患者。這些例子都在證明,VR已經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並生根發芽。

filehelper_1465795730994_90

在此期間,也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文學作品在推動,比如美國著名小說家喬納森•艾倫•勒瑟姆(Jonathan Allen Lethem)的《久病之城》,這本被當年《紐約時報》評委十大好書之一的小說,就受到了“虛擬現實”的嚴重影響,書中大部分的真實其實是模擬日常生活,其實比日常生活更加糟糕。而2011年出版的《玩家一號》,則是美國科幻作家恩斯特·克萊恩關於虛擬現實的重要作品。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在這段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間里,VR的聲音一直若隱若現,等待著爆發的時刻。

filehelper_1465794963327_75

第六階段(2012年到現在):VR元年的井噴

2012年8月, 19歲的Palmer Luckey把Oculus Rift擺上了眾籌平臺Kickstarter的貨架,短短的一個月左右,就獲得了9522名消費者的支持,收獲243萬美元眾籌資金,使得公司能夠順利進入開發、生產階段。兩年之後的2014年,Oculus被互聯網巨頭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該事件強烈刺激了科技圈和資本市場,沈寂了那麽多年的虛擬現實,終於迎來了爆發。

filehelper_1465794963357_23

在2014年,各大公司紛紛開始推出自己的VR產品,谷歌放出了廉價易用的Cardboard,三星推出了Gear VR等,消費級的VR開始大量湧現。科技記者柏蓉的一篇文章寫到:“得益於智能手機在近幾年的高速發展,VR設備所需的傳感器、液晶屏等零件價格降低,解決量產和成本的問題。”短短幾年,全球的VR創業者迅速暴增,按照曾經是媒體人的焰火工坊CEO婁池的說法,2014年VR硬件企業就有200多家。

filehelper_1465794979047_71

在中國,VR雖然在硬件圈一直很火,但在2015年之前,都還沒有進入主流的IT圈,以導致這段時間很多南方的硬件公司融不到錢死去了一大半。直到2015年年末,一份高盛的預測報告刷爆了互聯網從業者的朋友圈。主流科技媒體再次把VR扶到了元年的位置上,虛擬現實正式成為”風口“,由此拉開了轟轟烈烈的VR創業淘金運動。

filehelper_1465794990911_68

關於未來:一個哲學教授的時間表

基本所有的報告和調查都指向一個觀點,VR的普及只是時間的問題,快的話3年,慢的話五年,甚至有人認為,今年的VR就像2007年的智能手機,很快就會成為下一代計算機平臺。當然,面對這些充滿帶有爭議的觀點,沒有一個人能精準說出VR未來的作用。在文章的最後,給大家列上國內著名的虛擬現實理論先驅、《有無之間》作者、中山大學哲學系翟振明教授在《哲學研究》2001年6月號的《虛擬實在與自然實在的本體論對等性》這篇論文里提到的時間表,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2001年到2015年的時間表預測還是非常吻合的,接下來只需要時間來證明。

filehelper_1465795003901_93

下面為翟振明教授的時間表摘錄,可以方便大家對虛擬現實未來的思考:

第一階段: 從感覺的複制或合成到賽博空間中的浸蘊體驗。

2001年: 眼鏡式三維圖像熒光屏再加上立體聲耳機被裝在頭盔上, 用無線電波與計算 機接通 。

2008年: 人們戴上傳感手套後手臂、手掌、手指的動態形像在眼鏡式熒光屏上出現, 代替觸盤和光標 。

2015年: 傳感手套獲得雙向功能, 根據計算機的指令給手掌及手指提供刺激產生觸覺; 視覺觸覺協調再加立體聲效果配合, 賽博空間初步形成。

2035年: 壓力傳感手套擴展至壓力傳感緊身服, 人的身體的視界內部分的自我動態形 像在賽博空間中重現。人們感覺到自身進入了賽博空間, 此空間以自己的視界原點為中心。

2037年: 傳感行走履帶或類似的設施與人的兩腿相接從而給計算機傳送人的行走信號,從而給 “不出門而走遍天下”創造了一個必要的條件 。

2040年: 整個人體的動態立體形像與環境中的其他物體形像相互作用, 由此產生相應的五官感覺輸入。

2050年: 錄觸機進入實用階段, 利用壓力傳感服等裝備人們可以錄制、重放觸覺。

2060年: 賽博空間與互聯網結合, 上網即進入賽博空間, 與其他上網的人進行感覺、 感情的交流, 遠方的戀人可以相互擁抱。

2070年: 通過編程控制, 人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選擇自己的形像及環境的氛圍, 改變 感覺的強度 。

2080年: 通過感覺放大或重整, 人際交往的內容、感情交流的方式得到巨大的充實、 改善。

2090年: 在賽博空間中的交往成為人們日常交往的主要方式。

filehelper_1465795022052_92

第二階段: 從感覺傳遞的交往過程到遙距操作的物理過程。

2100年: 遙距通訊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 浸蘊在賽博空間的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由遠方機器人提供刺激源。

2150 年 :機器人不但給遠方的浸蘊者提供感官刺激界面 ,而且重複浸蘊者的動作主動向 遇到的物體或生命體施加動作 ,完成浸蘊者想要完成的任務。

2180年: 遙距操作發展到集體合作的階段: 由不同的浸蘊者控制的機器人替身一起完成複雜的室內或戶外作業 。

2200年: 遍布全球的機器人替身可與任何浸蘊操作者一一接通。人們毋需物理上的旅行就可到達各個地方, 完成各種工、農、商業的任務。

2250年: 機器人分成不同大小和馬力的等級, 浸蘊者可在這些不同等級的替身之間自動換檔連接, 根據需要而達到功率或動作的放大或縮小。

2300 年 :人類的大多數活動都在虛擬實在中進行 。在其基礎部分進行遙距操作 ,維持生計 ;在其擴展部分進行藝術創造 、人際交往 ,豐富人生意義 ,通過編程改變世界的面貌 。

2600 年 :在虛擬實在中生活的我們的後代把我們今天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當作文明的史 前史 ,並在日常生活中忘卻這個史前史 。

3000年: 史學家們把2001年至2600年當作人類正史的創世紀階段, 而史前史的故事成 為他們尋根文學經久不衰的題材 。

3500年: 人們開始創造新一輪的虛擬實在⋯⋯

(以上時間表引自中山大學哲學系翟振明教授在《哲學研究》2001年6月號的《虛擬實在與自然實在的本體論對等性》一文)

filehelper_1465795037166_3

翟教授的時間表從2001年到3500年,整個跨度有1500年,一般人很難想象1500年後的樣子,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整個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站在1500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思考今天一樣,一切已經面目全非,很多在當年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在今天一一實現了。不管我們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但面對虛擬現實,我們這一代人有我們這一代的使命,在風口之際,踏上VR浪潮,就有可能像幾十年來那些虛擬現實先驅那樣,開拓了VR的歷史,同時成就了自己。

filehelper_1465795948362_44

 

VR 歷史 發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34

【金融】今年舉牌頻繁為什麽辣麽多?背後邏輯全面梳理:起因、特點、模式以及對股價的影響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048&summary=

【金融】今年舉牌頻繁為什麽辣麽多?背後邏輯全面梳理:起因、特點、模式以及對股價的影響

麽是舉牌:定義和規則

(一)定義

《證券法》規定,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時,應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3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以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

投資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購買也可以通過協議購買。我們通常討論的舉牌是指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購買上市公司5%的股份。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規定,當投資者擁有該上市公司5%的股份之後,每增加5%的股份,也應當披露。因此,一家上市公司可以被不同的投資者多次舉牌,也可以被同一個投資者多次舉牌。

(二)規則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是舉牌上市公司主要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辦法》要點如下:

(1)收購人包括投資者及與其一致行動的他人。

(2)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或協議轉讓,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時,3日內編制權益變動報告書,向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提交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3)前述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後,其擁有權益的股份占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5%,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2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4)收購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采取要約方式進行,發出全面要約或者部分要約。

(5)舉牌需要披露交易信息和權益變動信息,不同持股比例需要披露的信息不同,具體如表1、表2所示:


舉牌:現狀如何

(一)數量:大幅增加,2015年下半年是高峰

根據同花順的數據,2014年至2016年11月11日A股上市公司被舉牌的次數共計256次,其中2014年僅3次,2015年至今共253次、共舉牌了127家上市公司。

本輪舉牌潮開始於2015年,在2015年下半年達到高峰。在2015年下半年,上市公司被舉牌的次數達到了130次。2016年有所回落,但與2015年之前比,依然處於比較高的水平。


(二)主體:保險、私募、產業資本是主要參與方

從舉牌主體上看,呈現多樣化的特征,主要有保險、私募、產業資本、國有資本以及個人舉牌,此外還有信托、多個不同性質的主體聯合舉牌等。

雖然保險是最引人註意的主體,但從2015年至今的數據看,並非最主要的舉牌主體,根據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11月的數據,私募基金、投資公司是舉牌次數最多的機構,考慮到很多投資公司是由產業資本控股的,只是產業資本的投融資平臺,比如恒大利用旗下多家投資公司舉牌萬科和梅雁吉祥。因此可以認為保險、私募基金、產業資本是這一輪“舉牌潮”中的主要參與方。

誰在被舉牌:投資標的

通過分析被舉牌上市公司的市值、股東結構、行業分布、財務狀況、股息率、股票類型等因素,我們發現被舉牌的公司多數股東結構分散、中小市值較多,而在行業分布、股票類型上,也能看出一些投資者的舉牌偏好。

(一)股東結構:多數股權分散

由於2015年是舉牌潮的起始年,舉牌之後公司的股東結構會發生變化,為了分析不受舉牌過程中股權變化影響,我們統一選取被舉牌公司2015年初的股東結構進行分析。

根據wind數據,127家被舉牌公司的股東結構多數比較分散。從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看,70%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在30%以下,41%的大股東持股比例在20%以下;從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看,接近70%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在50%以下。

多數股權並不集中在大股東手中,方便了資本能夠通過二級市場購買舉牌,是部分資本通過二級市場舉牌對上市公司進行控股、收購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市值:中小盤更受青睞

從市值上看,多數被舉牌的股票屬於中小市值的股票,並非藍籌股。約86%的被舉牌公司的市值在200億人民幣以下,即投資者以當前價格計算首次舉牌成本最多10億元,要約收購的成本約60億元。

投資者舉牌,多是為了分享上市公司的盈利或者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相對於一些大盤股、藍籌股,中小市值的股票對投資者來說,所需耗費的資金量更少,大資本與小公司在博弈過程中也更占優。因此,在舉牌標的中,中小市值的股票更受資本青睞。


(三)子行業地產第一,全產業鏈消費受捧

被舉牌公司所處子行業分布較散,房地產排第一,其他行業占比均在10%及以下。在2015年至2016年11月初被舉牌的127家上市公司中,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公司為19家,占比15%,其次是設備制造、零售貿易行業。化工原料、電子通信設備、電力電網行業也處在前列,之間占比差距不大。

從全產業鏈上看,大消費產業更受青睞。從產業鏈的角度,被舉牌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地產及地產的上下遊行業(建材建築、鋼鐵、煤炭)、零售消費及其上下遊行業(服裝、紡織、食品、化工原料、農業)、傳統非必需品消費(餐飲、旅遊、銀行、醫療)、TMT(電子設備、信息通信、文化傳媒、軟件互聯網)、醫療(生物醫藥、醫療)、工業轉型(設備制造)。根據這個分類,大消費產業鏈占比最高,其次為地產及其上下遊,TMT和設備制造並列第三。



(四)財務狀況:參差不齊

“舉牌代表長期看好這家上市公司”這樣的定勢思維讓人們誤認為被舉牌的公司多數經營良好,資本收益率高。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並非只有這種業績良好的上市公司才受到資本的青睞。從公司財務情況看,根據2015年年報數據,約48%的被舉牌的上市公司ROE在5%以上,還有20%的公司R0E在2015年為負,即其在2015年是虧損的。根據這些公司的2015年、2016年最新季報數據,約50%的公司利潤在2015年負增,僅30%的公司連續兩年利潤都實現了增長。

投資標的的差異化主要源於資本的投資目的本不相同,不是所有資本都是看好公司前景、進行長期投資,有些資本舉牌盈利差的公司更容易達到其他目的。



(五)股息率:總體不高,險資對股息率有偏好

從被舉牌公司的股息率看,總體來看股息率不高,有接近一半的公司不派息,80%的公司股息率在1%以下。

保險公司對股息率有偏好。保險公司舉牌的34家上市公司(詳見表10)中,多數均派息。其中,14家公司股息率在1%以上,8家公司(占24%)股息率在2%以上。可見,保險資金作為一種長期資金,多數對公司的股息率有要求。



(六)股票類型:成長股相對較多

成長股、價值股、周期股是2015-2016年A股投資的主要類型。本文的周期股采用狹義周期股的界定方式,包括金屬、非金屬、采礦、建築建材行業(按wind三級行業分類)。本文在成長股和價值股的界定方面有所放寬,由於A股總體市盈率較高,根據中國實際,將市盈率的分界線定為30,市盈率大於30,且近兩年利潤總體上升(原則應要求連續增長)的為成長股;PE小於30、PB小於5(原則為3)、PEG小於3(原則為1)的為價值股。按照上述界定,對被舉牌的上市公司股票類型進行了判斷。

被舉牌的上市公司中成長股較多,其次為價值股。一方面是由於成長股的未來盈利空間較大,另一方面也與成長股多為中小盤、創業板有關,相對於價值股,市值水平不高。

股票類型的不同也決定了舉牌的主體和目的的不同。主體方面,價值股總體風險較小,更受險資青睞。PE小於10的價值股中,除了北京銀行和雅戈爾,其他均為保險公司舉牌;成長股的舉牌主體則更為多樣化。目的方面,成長股的股價彈性高,舉牌方如果僅為財務投資者,舉牌一只有盈利和概念支撐的成長股,以後換手可獲得的資本利得就很可觀,未必要做大股東;而價值股則不一樣,PE低,股價彈性較小,舉牌價值股多數為了分紅派息和計提盈余。



為何舉牌:興起邏輯

(一)時機:2015年下半年股價下跌

可以看到2015年下半年舉牌次數大幅增加,主要由於2015年6月至8月間,受股市去杠桿影響,A股整體大幅下跌。不僅原先估值較高的創業板、中小盤股票價格下滑,許多大盤股、藍籌股在市場情緒的引導下也出現大幅下滑。同時,監管層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穩定股價,並且當時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在這種背景下,可以說是舉牌優質的上市公司的良好時機。

與2016年被舉牌公司日益多元化不同的是,2015年下半年被舉牌的公司不乏業績良好的大公司,行業也更為集中在地產、金融、消費、信息科技、設備制造等行業,如萬科A、興業銀行、同仁堂、金融街、浦發銀行、新華百貨、南寧百貨、金鳳科技、中青旅等。約60%的公司ROE超過5%,優於2015年至2016年的平均水平。


(二)市值:中小盤更受青睞

對於保險資金來說,“資產荒”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投資的主要難題。市場上難有風險較低又能夠覆蓋其約4.5%左右的萬能險的負債成本的投資產品。而舉牌市盈率不高但資本收益率較高的優質上市公司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如果對某一上市公司持股達20%以上,就可計提上市公司盈余按權益法入表,避免了成本法的股價波動對利潤的影響。

對於產業資本來說,除了戰略上的收購外,一些產業資本舉牌股權分散、市值較小、盈利較差的上市公司,可能還有其他目的。大產業資本在國內資產收益較低、政府對地產融資的監管從嚴的背景下,開始向海外投資、需要大量的資金,有拓寬融資渠道的需求;而小資本本身就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如果能用自營資金就成為一家小的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再通過改組董事會獲得公司控制權後將其變成自己的投融資平臺,是產業資本頻頻舉牌的另一個原因。

(三)政策:2015年下半年政策一度放松

2015年下半年,監管層為了穩定股價,對險資持股的政策曾一度放松。保監會為鼓勵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出臺了《中國保監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規定符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20%和投資藍籌余額不低於股票余額60%要求的保險公司,經保監會備案,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所以從次數上看,2015年下半年險資舉牌的比例明顯高於近兩年的平均比例,並且險資舉牌的投資標的均為經營狀況良好的上市公司,股息率高,且沒有一家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在2015年的ROE為負。


但到了2016年政策又出現了收緊,舉牌案例數也隨之下滑。保監會出臺《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產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提交壓力測試報告,報告要求對股權投資下跌等多種情形分析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同時,證監會也出臺《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禁止公司通過新三板融資直接或間接投資二級市場,要求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投資滬深交易所二級市場上市公司股票及相關私募證券類基金,但因投資對象上市被動持有的股票除外。



如何舉牌:模式

(一)舉牌主體:是否有一致行動人

從舉牌主體來看,可以分為單一主體和多個主體聯合舉牌。多個主體聯合舉牌又可以分為同一控制人控股的多個一致行動人,以及達成一致行動人協議或委托購買協議的多個關聯方。總體來看,單一主體和由同一主體控股的一致行動人占多數。

單一主體:新華聯舉牌北京銀行;青島城投舉牌恒順眾昇。

同一控制人控股的多個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前海人壽舉牌萬科;廣州昱博投資、奕博投資、悅朗投資、凱軒投資、廣域投資、欣盛投資、仲勤投資等多家恒大控股的投資公司舉牌萬科;陽光人壽、陽光財險舉牌伊利;人保財險、人保壽險舉牌興業銀行。

達成一致行動人協議的多個一致行動人:張一卓、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舉牌麗江旅遊;錢湘英,嶽誌斌,紀翔,張壽清,王文瑋等14人舉牌園城黃金。

達成委托購買協議的一致行動人:朱吉滿舉牌山東藥玻,朱吉滿委托盧芬莉等8人使用其在中融國際信托開設的賬戶舉牌山東藥玻,交易所需資金由朱吉滿提供。

(二)資金來源:自有資金或杠桿資金

從資金來源看,分為利用自用資金舉牌和通過杠桿資金舉牌,利用多層杠桿資金舉牌的投資者並不多。

投資者可通過自有資金舉牌上市公司,也可通過股權質押、商業借款等方式加杠桿進行舉牌。值得註意的是,保險公司利用保費收入舉牌,屬於杠桿資金舉牌,因為保費屬於保險公司的負債,負債再投資本身就是杠桿投資,此外像分紅險、萬能險之類的產品,給予了客戶一定的預期分紅或預期收益率,相當於借客戶的資金投資二級市場。也正因為此,在恒大的保險平臺恒大人壽將9月買入的梅雁吉祥4.95%股權在10月底一天全部清倉獲取短期價差後,保監會點名明確不支持險資進行二級市場炒作。

從已公布資金來源的舉牌事件看,資金來源多為自有資金和保費收入。持股超過20%的投資方才需要公布資金來源,從目前已公布資金來源的舉牌事件來看,除保費收入外,采用杠桿資金的舉牌事件僅鉅盛華舉牌萬科、京基集團舉牌康達爾、李勤舉牌成都路橋三起,多數產業資本和險資舉牌還是僅采用自有資金和保費收入,部分保險公司甚至不采用保費,而是用自有資金和責任準備金舉牌上市公司。



(三)舉牌方式:一日巨量買入或累計多次買入

持股比例超過5%才需要公告,但並沒有規定花多長時間持股達到5%。從時間跨度上看,可以發現有的公司在一天內巨量買入一家上市公司5%的股份,也有公司分兩三天購買,還有公司緩慢加倉,幾個月累計買入5%。總體來看,一日巨量買入的占少數。

一日買入:京基集團在持有康達爾9.78%股份之後在2016年1月27日、2月3日、2月17日對康達爾的多次舉牌均是一日買入5%;2016年11月10日,廣州市仲勤投資有限公司(許家印的投資公司之一)買入梅雁吉祥5%的股份。

多次買入:前海人壽首次舉牌萬科A,交易時間為2015年1月5日至2015年7月10日,多次交易累計持股5%;富德生命人壽多次舉牌浦發銀行,均是多次累計買入5%,根據浦發銀行2016年三季報,富德生命人壽目前持有浦發銀行20%的股份。

(四)目的:並不都是長期投資

從被舉牌的公司看,不論從行業分布,還是從公司業績、市值,均有很大的差別。這主要源於各資本方舉牌的目的不同。

舉牌的目的主要由以下三種:

一是爭奪第一大股東,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控制的目的一是企業發展需要,另一個目的在於借殼上市。如京基集團通過多次舉牌試圖收購康達爾,其目的或在於獲取以農業為主營的康達爾所擁有的的眾多優質土地資源以及借殼上市。如恒大四次舉牌廊坊發展,或是看中廊坊的地理優勢以及其擁有的土地儲備;以及最近的恒大舉牌梅雁吉祥,成為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東,被市場解讀為或為恒大在A股市場借殼做準備。

二是僅做財務投資者,看好公司長期表現。財務投資者是多數保險資金舉牌的目的。從安邦、國華、人保等多家保險公司舉牌後的動向來看,險資對上市公司董事會中的席位似乎並沒有產業資本那麽執著,並且險資舉牌有負債成本約束,因此大部分情況下,保險資金還是青睞基本面好且業績長期向好的公司。從2015年至今,被保險資金舉牌的上市公司有34家,其資本收益率均為正,且大部分公司的凈資本收益率均在5%以上,如若看好公司長期發展持股超過20%,按權益法計提盈余,也足夠覆蓋目前在4.5%左右的成本。

三是短線炒作。不僅私募基金,產業資本和有產業資本背景的險資均會通過股票制造市場話題從而推高股價後清倉進行短線炒作。投資標的多為市值不大股權分散的話題型公司。如前文提到的恒大人壽“假舉牌”炒作梅雁吉祥,再比如千石資本舉牌圓通速遞,2016年7月1日至7月9日,千石資本合計買入圓通速遞6.42%的股份。從披露的買賣細節來看,在7月6日至7月9日的四個交易日里,千石資本均是有買有賣,獲取短期差價的目的明顯。

舉牌後怎麽樣:股價表現

我們通過計算若幹家被舉牌數次的上市公司股票在舉牌期間的累計漲跌幅、累計超額收益率、公告日漲跌幅、公告日超額收益率及公告日T+1日的超額收益率對舉牌對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進行判斷(見表9)。總體來看,舉牌不一定會帶來股價上漲,還受公司質量、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但舉牌“被知道”(如舉牌公告日、大保險大產業資本舉牌)一般會短期提升公司股價。

(一)舉牌並不一定帶來股價上漲

被大資金舉牌會帶來股價上漲是誤區。多數舉牌是累計數日共增持5%,對舉牌期間股價的影響不大,因此並不一定會在此期間股價大漲。如深圳瑞萊嘉譽投資對ST慧球的數次舉牌,期間股價均下跌,累計超額收益也為負。不僅此類基本面欠佳的股票被舉牌未必會給股價形成利好,一些藍籌股被舉牌也未必會帶來股價上漲,如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在2015年7月至8月間對萬科舉牌,期間股價不漲反跌,累計跌幅-14.06%;富德生命人壽在2015年5月至8月首次舉牌浦發銀行期間,股價累計跌幅-18.34%,累計超額收益率-2.96%。此外,從舉牌期間的累計超額收益率來看,舉牌也未必帶來超額收益率,因此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認為舉牌能推動股價上漲。


(二)舉牌公告日一般股價會上漲

多數情況下,舉牌公告日當天股價會上漲,不乏在公告當日漲停的股票。如安邦舉牌萬科A,在舉牌公告日萬科A漲停;深圳瑞萊嘉譽投資舉牌ST慧球,雖然舉牌期間收益率為負,但是在五次舉牌公告日中有兩次ST慧球漲停;國華人壽舉牌天宸股份、前海人壽舉牌韶能股份、恒大舉牌廊坊發展,數次公告日股價多漲停。



(三)基本面很重要,難從舉牌ST獲收益

財務狀況不佳或者正在接受監管調查的公司被舉牌也難改股價頹勢。在被舉牌的公司中出現了一些連續兩年虧損被冠以ST的公司,如ST慧球、*ST亞星,還有一些疑存在問題正在接受監管調查的公司,如恒順眾昇。盡管ST慧球和*ST亞星是在2016年股價平穩後才被舉牌,但舉牌期間兩家公司並沒有獲得可觀的累計收益和超額收益。

(四)時機很重要,舉牌難讓股價逆勢上漲

在2015年5月至8月上證綜指整體大幅下跌的行情中,舉牌也難讓公司逆勢上漲,但多能獲得超額收益,即實際跌幅比不舉牌的預期跌幅要小。股價整體大幅下跌後,部分投資者認為一些股票存在價值被低估的情況,於是選擇在此時進行舉牌。

從長期看,多數股票價格確實處於區間低點,當時舉牌的時機對舉牌主體很好,但僅從當時舉牌的股價表現看,除了人保財險、人保壽險當日巨量買入舉牌興業銀行使得其漲停外,其他多數並未通過舉牌讓被舉牌公司的股價上漲。如在此期間,前海人壽和鉅盛華舉牌萬科A,前海人壽舉牌南玻A,國華人壽舉牌國農科技、天宸股份,富德生命人壽舉牌浦發銀行,舉牌期間股價均出現了仍大幅下跌的情況。



(五)關註度很重要,保險和大產業資本舉牌對股價影響大

相對於個人投資者、私募基金、國有資本舉牌,保險和大產業資本舉牌對股價有明顯的拉升作用。其原因在於市場更關註安邦、恒大這類大資本的動向,且這類機構不會只對一家公司舉牌一次,往往會數次舉牌,直到達到其理想的持股比例,市場對後續的舉牌動作有預期,其在後續舉牌中就會有大量散戶資金跟進,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關註度很重要。從多家資本數次舉牌萬科A的股價表現中可以看出關註度的重要性。前海人壽在前期舉牌萬科A,在未必市場關註的情況下,即便有2015年上半年股價上漲的行情的助推,萬科在舉牌期間的累計收益也表現平平,累計超額收益率甚至為負,但隨著2015年四季度後事件的發酵,各路資本對萬科A的每次舉牌均能獲得較高的超額收益。

值得註意的是,前海人壽在舉牌萬科的同期也舉牌了南玻A,南玻A在15年的利潤雖有所下滑,但資產、利潤均在行業前列,資本收益率約7.7%,市盈率24-26左右,整體經營狀況尚可,過去12個月的股息率約2.4%,與萬科不相上下,屬於被險資舉牌的良好標的,但被舉牌期間的股價表現卻遠不如萬科A。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40

【TMT】史上半導體產業鏈最全面梳理:從沙子到智能設備大腦,這些Big Players在芯片制造各環節中撕殺競爭!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423&summary=

【TMT】史上半導體產業鏈最全面梳理:從沙子到智能設備大腦,這些Big Players在芯片制造各環節中撕殺競爭!

國半導體產業黃金發展期已至


1.1、中國半導體市場逆勢增長,景氣度高


半導體是許多工業整機設備的核心,普遍應用於計算機、消費類電子、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核心領域。半導體主要由四個組成部分組成:集成電路(約占81%),光電器件(約占10%),分立器件(約占6%),傳感器(約占3%),因此通常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價。集成電路按照產品種類又主要分為四大類:微處理器(約占18%),存儲器(約占23%),邏輯器件(約占27%),模擬器件(約占13%)。



半導體是需求推進的市場,在過去四十年中,推動半導體業增長的驅動力已由傳統的PC及相關聯產業轉向移動產品市場,包括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未來則可能向可穿戴設備、VR/AR設備轉移。



經濟景氣度越高,消費者就會越肯花錢在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電子系統上,連帶為半導體市場帶來成長動力,從ICinsights數據可以看出,全球GDP成長率與半導體市場的成長率關聯性十分密切。



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全球半導體元器件需求不振。根據SIA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全球半導體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PC銷售下降和智能手機出貨增速放緩。根據IDC統計,2015年全球PC和平板出貨量同比下降約10%,而智能手機的增速從2014年27%降至10.13%。



與之前相對應的是中國半導體市場依舊保持較高景氣度,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1649億美元,同比增長6.1%,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仍能保持增長的區域市場。



2000年~2015年的16年里,中國半導體市場增速領跑全球,達到21.4%,其中全球半導體年均增速是3.6%,美國將近5%,歐洲和日本都較低,亞太較高13%。就市場份額而言,目前中國半導體市場份額從5%提升到50%,成為全球的核心市場。



1.2、政策扶持,半導體市場迎來新機遇


目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增長非常迅猛,國內企業的實力也大幅度提高,但是自主可控程度仍不容樂觀。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2307億美元,其進口額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出口集成電路金額693億美元,進出口逆差1613億美元。較大的逆差凸顯半導體市場供需不匹配,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亟待改善。



從市場規模和自制能力的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核心市場,對半導體存在巨大需求,可是根據ICinsights的數據,2015年國內的半導體自給率僅為13.5%左右。



國家層面十分重視目前我國半導體市場自給不足,供需失衡的問題,先後頒布多個政策文件,意在做大做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



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確定最終以基金的方式落實集成電路扶持政策,既可以改善大陸半導體業在擴充先進制程產能上資金不足的問題,亦有機會通過大基金的協助,幫助其並購國際大廠,或與國際大廠通過合資設立新公司方式進行合作。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設立後,募集資金超過1300億元,投資了包括紫光集團、中芯國際、長電科技、中微半導體100億元、31億港元、3億美元及4.8億元,並斥資5億參與艾派克定增。



在大基金引導作用下,多個地方政府也設立了地方版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包括北京市設立3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上海市啟動100億元的上海武嶽峰集成電路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首期規模約為100億~120億元。


大基金成立以及社會各方資本的投入,有效激活了半導體產業的金融鏈,掀起並購整合熱潮。諸多龍頭企業陸續啟動收購、重組,帶動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大整合。以紫光集團為例,先後斥資17億美金收購展訊,9億美金收購銳迪科,50億美金收購新華三,111億元和24億元收購封測公司矽品精密與南茂科技,通過國際並購與合作掌握核心技術,擴張業務版圖。



隨著鼓勵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該領域的投資也持續加速,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15年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新增固定資產671.43億元,比2011年增長了2.2倍多。



中國目前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強國在產業機構、創新環境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不可能一步跨入“第一集團”行列,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未來中國將沿著“產業鏈整合、技術鏈升級、價值鏈提升”的道路發展,分階段地在企業實力、技術水平和市場能力方面夯實基礎,積累實力,實現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掘金半導體全產業鏈


2.1、垂直分工趨勢明顯


集成電路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為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封裝及測試三個主要環節。集成電路生產流程是以電路設計為主導,由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設計出集成電路,然後委托芯片制造廠生產晶圓,再委托封裝廠進行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最後銷售給電子整機產品生產企業,其中制造與封裝過程中,需要利用許多高精設備和高純度材料。



2015年集成電路三大領域均呈增長的態勢。設計業增速最快,銷售額2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6.55%;芯片制造業銷售收額146.7億美元,同比增長26.54%;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2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19%。



從產業鏈比重來看,我國目前設計業占比增長最快,封測比重有所下滑,制造大體保持穩定。2015年我國設計所占比重達到36.70%,制造比重為24,95%,封裝測試業所占比重則為38.34%,結構逐步趨於優化。



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從而要求集成電路尺寸不斷變小。業內普遍認為5nm工藝將是極限,此時晶體管就只有10個原子大小,接近物理極限了。目前,業界對半導體工藝的研究已經到了10nm以下,Intel準備在2017年後開始使用7nm工藝,而這也成為全世界關註的焦點。



半導體行業目前有了兩種主要業務模式,一種是IDM整合元件制造商(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r)模式,即一家公司覆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另一種是垂直分工模式,即Fabless+Foundry+封測廠商。


一、IDM就是指Intel和三星這種擁有自己的晶圓廠,能夠一手包辦IC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測試、投向消費者市場五個環節的廠商。


二、Fabless則是指有能力設計芯片架構,但是卻沒有晶圓廠生產芯片,需要找代工廠代為生產的廠商,知名的有Qualcomm、蘋果和華為。


三、代工廠(Foundry)則是無芯片設計能力,但有晶圓生產技術的廠商,代表公司是臺積電。


四、封測廠商,就是專註於封裝測試環節的公司,典型的有日月光、長電科技等。



由於半導體的生產線必須時刻保持其運轉而不能根據訂單多少輕易關停,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足夠的訂單,生產線只能空轉而造成極大的成本浪費。隨著半導體業趨於接近摩爾定律的終點(物理極限),其研發、建設和運營成本迅速上升,此時代工廠技術和成本優勢得到有效體現。受到Fabless盈利模式靈活、輕便和高利潤率的啟發,越來越多IDM廠諸如TI、Renesas、STM等紛紛轉型FabLite(輕晶圓廠),即將部分生產和設計業務外包。



ICInsights數據顯示0.13um制程時代全球有22家IDM廠。隨著IDM朝輕晶圓廠發展趨勢成型,IDM廠數量急遽減少,至45nm制程時代,全球IDM廠僅剩9家,邁入22/20nm制程將僅存英特爾及三星兩家IDM。



Fabless模式使“輕資產重設計”的運營模式成為IC市場的主流趨勢,較低的固定資產投資和靈活的企業戰略以及低廉的運營成本使其保持較高的的業績增速。從經營業績角度來看,自1999年至2014年,fabless幾乎始終保持高於IDM的營收增速,其中IDM的CAGR為3%,而fabless的CAGR為15%。



2.2、IC設計異軍突起,領跑集成電路產業


2.2.1、中國積極布局fabless


集成電路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石,而IC設計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上遊,是最具創新的重要環節,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特點。一般而言,IC設計大致分為以下五個主要步驟:


一、規格制定:客戶向芯片設計公司提出的設計要求,包括芯片需要達到的具體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二、HDL編程:使用硬件描述語言(VHDL,VerilogHDL)將實際的硬件電路功能通過HDL語言描述出來模塊功能以代碼來描述實現。


三、邏輯綜合:邏輯綜合的結果就是把設計實現的HDL代碼翻譯成門級網絡。


四、仿真模擬:仿真模擬檢驗編碼設計的正確性,看設計是否精確地滿足了規格中的所有要求。設計和仿真驗證是反複叠代的過程,直到驗證結果顯示完全符合規格標準。


五、布線:即普通信號布線了,包括各種標準單元(基本邏輯門電路)之間的走線。



中國積極布局fabless。從銷售額來看,中國芯片設計業持續高速增長,產值由2004年82億元逐年成長至2015年1325億元,2004~2015年複合成長率達29%。



根據TrendForce研究統計顯示,由於強大的市場購買力與自有品牌不斷茁壯,自2009年以來,中國IC設計業產值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逐步攀升,從2009年的7.1%迅速上升到2015年的18.5%。



ICInsights數據顯示中國的fabless產業成長顯著,2014年全球前五十大fabless供應商排行榜上有九家中國公司,分別為海思、展訊、大唐、南瑞智芯、中國華大、中興、瑞芯、銳迪科、全誌、,而2009年只有海思一家公司上榜。



與此同時,諸多中小型IC設計公司也是帶動中國IC設計產業成長的重要原因。中國IC設計公司從2000的98家快速增加至2014年664家,DIGITIMESResearch預估,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IC設計公司將有機會超過1000家。



我國目前IC設計過度依賴通信芯片。在通信、智能卡、計算機、多媒體、導航、模擬、功率和消費電子等8個領域中,通信芯片設計領域由於其良好的成長性和巨大的市場容量占據50%市場容量,而其他領域產業規模較小。



現階段中國IC設計企業仍然相對弱小。2015年,中國最大的IC設計企業海思半導體的銷售收入僅為全球第首位IC設計企業Qualcomm銷售收入的1/5,前十大IC設計企業銷售收入僅為全球前十大IC設計企業1/7。



2.2.2、IP核市場嚴重依賴外部供給


IP(IntellectualProperty)核是指集成電路設計中預先設計、驗證好的功能模塊,由於性能高、功耗低、技術密集度高、知識產權集中、商業價值昂貴,是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最關鍵產業要素和競爭力體現。隨著SOC(SystemonChip,芯片級系統)的興起,“購買IP核+自研SoC”已成為IC設計的主流模式,全球各企業對IP核的數量、質量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


從2013年全球十大半導體IP供應商排行榜來看,66%的營收集中在全球前三大IP供應商處。其中ARM無庸置疑是全球IP核龍頭企業,市占率為高達43.2%,而排名第二的Synopsys與排名第三的ImaginationTechnologies,市占率分別為13.9%與9%。



據Gartner統計,2013年全球IP核的銷售額超過24億美元。MarketsandMarkets預計2017年全球IP市場營收將達57億美元。在中國市場,中國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統計2013年中國IP核市場規模約為2億美元,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0%,不過需求嚴重依賴外部供給,85%以上為國外供應商提供。


目前,國內IC設計公司購買IP核的支出相當高。根據CSIP統計,近半數企業采購IP核的支出占項目總預算的比例在20%以下,38.7%的企業的IP核采購支出占預算的比例在20%-40%,而未使用第三方IP核的比例占到近10%。



2.2.3、中國兩大IC設計龍頭:海思,展訊


海思半導體:中國IC設計龍頭。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的業務包括消費電子、通信、光器件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海思半導體成長為中國本土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16年銷售收入預計達39.78億美元,排名中國TOP1,世界TOP6。



目前,海思半導體的移動智能終端芯片全面應用於華為的整機產品,整體性能比肩國際的同類產品水平。與此同時,海思通過獨立運作的商業模式,將逐步實現對外運營,供應非華為手機,發展成為一家專業、全球性的芯片供應商。



展訊通信,聚焦手機芯片:展訊通信成立於2001年4月,始終致力於智能手機、功能型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手機芯片平臺開發,產品支持2G、3G及4G無線通訊標準。2014年展訊被紫光集團私有化後與銳迪科合並,變成了紫光的芯片事業部。



2015年展訊通信在全球移動芯片的出貨量達5.3億片,占全球基帶芯片市場的22%,排在高通(38%)和聯發科(26%)之後位列全球第三。回顧2011年,展訊全球移動芯片的出貨量僅2.1億,僅占全球基帶芯片市場的10%。僅僅五年時間,展訊實現了芯片出貨量250%的增長,從全球市占率10%迅速增長到22%。



2.3、半導體制造需求旺,巨頭紛紛卡位大陸市場


2.3.1、半導體制造流程


半導體制造簡單劃分可以分為晶圓制造和集成電路制造兩大塊。其中晶圓制造大致經歷普通矽沙(石英砂)-->純化-->分子拉晶-->晶柱(圓柱形晶體)-->晶圓(把晶柱切割成圓形薄片)幾個步驟。


石英砂純化:第一步是冶金級純化,此過程主要是加入碳,以氧化還原的方式,將氧化矽轉換成98%以上純度的矽。


分子拉晶:將前面所獲得的高純度多晶矽融化,形成液態的矽之後,以單晶的矽種和液體表面接觸,一邊旋轉一邊緩慢的向上拉起。最後,待離開液面的矽原子凝固後,排列整齊的單晶矽柱便完成了,其矽純度達到99.999999%。


切割晶圓:用機器從單晶矽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確定規格的矽晶片,這些矽晶片經過洗滌、拋光、清潔和接受入眼檢測與機器檢測,最後通過激光掃描發現小於人的頭發絲寬度的1/300的表面缺陷及雜質,合格的圓晶片交付給芯片生產廠商。



集成電路制造工藝是由多種單項工藝組合而成的,簡單來說有四個主要步驟:薄膜制備工藝;圖形轉移工藝和摻雜工藝。



薄膜制備工藝:集成電路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在晶圓片的表面上生長數層材質不同,厚度不同的薄膜,制造膜層的主要方法有氧化,化學氣相沈積(CVD)以及物理氣象沈積(PVD)。


氧化:矽晶圓片與含氧物質(氧氣,水汽等氧化劑)在高溫下進行反應從而生成二氧化矽膜。


CVD:把一種或幾種含有構成薄膜元素的化合物、單質氣體通入放置有基材的反應室,借助空間氣相化學反應在基體表面上沈積固態薄膜的工藝技術。


PVD:采用物理方法,將材料源電離成離子,並通過低壓氣體(或等離子體)過程,在基體表面沈積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術。


圖形轉移工藝:IC制作工藝中氧化,沈積以及擴散,離子註入等流程本身對晶圓片沒有選擇性,都是對整個矽晶圓片進行處理,不涉及任何圖形。IC制造的核心是將IC設計者的要求的圖形轉移到矽晶圓片上,因此需要圖形轉移工藝,主要包括光刻工藝。


光刻工藝:光刻是將掩膜板上的圖形複制到矽片上,作為半導體最重要的工藝步驟之一,光刻的成本約為整個矽片制造工藝的1/3,耗費時間約占整個矽片工藝的40~60%。



1.在矽晶圓片上塗上光刻膠,用預先制作好的有一定圖形的光刻掩膜版蓋上。


2.對塗有光刻膠的晶圓片進行曝光,光刻膠感光後其特性發生改變,正膠的感光部分變得容易溶解,而負膠則相反。


3.對晶圓片進行顯影。正膠經過顯影後被溶解,只留下未受光照部分的圖形,而負膠相反,收到光照部分變得不容易溶解。


4.經過顯影後,對晶圓片進行刻蝕,將沒有被光刻膠覆蓋部分去除掉,達到將光刻膠上的圖形轉移到其下層材料上的目的。由於光刻膠的下層薄膜可能是二氧化矽,氮化矽,多晶矽或者金屬材料,材料不同或者圖形不同,刻蝕的要求也不同。5.用去膠法把塗在晶圓片上的感光膠去掉。


摻雜工藝:摻雜工藝是將可控數量的所需雜質摻入晶圓的特定區域中,從而改變半導體的電學性能。擴散和離子註入是半導體摻雜的兩種主要工藝。


擴散:擴散是一種原子,分子或離子在高溫驅動下(900-1200℃)由高濃度區向低濃度區的運動過程,雜質的濃度從表面到體內單調下降,而雜質分布由溫度和擴散時間來決定。


離子註入:離子註入工藝就是在真空系統中,通過電場對離子進行加速,並利用磁場使其改變運到方向,從而控制離子以一定的能量註入晶圓片內部,在所選擇的區域形成一個具有特殊性質的註入層,達到摻雜的目的。


2.3.2、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不景氣,中國或成新建晶圓廠主要推手


由於電子設備需求疲軟、庫存水準升高,全球代工市場景氣度下滑。Gartner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僅成長4.4%,為488億美元,結束了連續三年的兩位數成長趨勢。



在主要晶圓代工業者當中,臺積電作為晶圓代工產業的銷售業績龍頭,2015年實現營收265.6億美元,業績增速達到5.5%,是排名第二的GlobalFoundries的五倍,是排名第五的中國晶圓代工業者中芯國際的十二倍。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以9.6%市占率位居第二。聯電則以45.6億美元營收拿下第三名,市占率為9.3%。



受益於政策扶持和國內相對高的經濟增速,2015年中國晶圓制造業增速達到了26.5%,比2014年的增速高出了8個百分點,銷售額900.8億元。



大陸晶圓產能大幅提升,臺積電在南京新建一座12寸廠,聯電與力晶分別在廈門與合肥的12寸工廠已經動工,格羅方德也表示要在重慶建廠,算上中芯的話,全球前四大純代工廠都計劃在大陸擴大產能。



根據SEMI的統計,全球在2016年與2017年將開始興建的晶圓廠至少有19座,其中有半數以上都是在中國。



國際晶圓代工巨頭紛紛布局大陸市場,國內自主晶圓代工產業發展卻不容樂觀。相較於集成電路產業鏈中設計業不斷利好政策出臺,晶圓制造環節由於資本支出高,回報周期長受到忽視,導致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斷拉大。



目前,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最大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企業,積極進行產業布局,提供0.35um到28nm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憑借先進工藝和產能實力,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五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



半導體制造企業的競爭是核心技術的競爭,具體表現在創新與技術研發經費的投入上。相比之下,我國的半導體研發投入較少。2015年,三星投入151億美元,臺積電投入108億美元,而中國最大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投入僅為14億美元。要追趕國際領先的晶圓制造廠,縮小技術差距有待大基金和社會資本的投入以及產業鏈的有效整合。



2.3.3、12寸晶圓成市場主流


晶圓直徑越大,每片晶圓能夠生產的芯片數量就越多,采用大尺寸晶圓,增加的成本並不高,但是可以大幅增加產量,從而降低單顆芯片的成本。由於目前在450mm(18英寸)晶圓產線發展上遇到了資金和技術的雙重壓力,半導體公司紛紛轉向300mm矽片也就是12英寸矽片。



自2009年起12英寸矽片成為全球矽圓片需求的主流(大於50%),預計2017年將占矽片市場需求64%的份額。



ICinsights數據顯示全球營運中的12寸(300mm)晶圓廠數量持續成長,預期2016年預期可達到100座。目前全球有8座12寸晶圓廠預計2017年開張,到2020年底,預期全球將有再22座的12寸晶圓廠營運,讓全球應用於IC生產的12寸晶圓廠總數達到117座。



被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所吸引,全球半導體大廠包括英特爾、聯電、力晶、三星、海力士、中芯國際等均擴大在中國布局,根據統計,在大陸興建的十二寸晶圓廠的總月產能超過480000片。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南京廠投產後,大陸十二寸晶圓總月產能將超過500000片,相當於臺積電一半以上的產能。



2.3.4、28nm工藝制程——現階段關鍵工藝節點


根據ITRS路線圖的演進,45納米的下一代工藝節點是32納米,然後是22納米。不過,因為當工藝進步到32納米時,使用基本相同的光刻設備便可以延伸至28納米,密度更高、晶體管的速度提升了約50%,但成本基本相同,與20/22納米相比,28納米具有1.5-2倍的成本優勢。因此,綜合技術和成本等各方面因素,28納米都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關鍵工藝節點。



2011年第四季度,臺積電首先實現了28納米工藝的量產。隨後,三星於2012年、格羅方德於2013年第四季度、聯電於2014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於2015年第三季度分別實現28納米工藝的量產。截止2014年底,臺積電是目前全球28納米市場中的最大企業,占全球28納米代工市場份額的80%。



隨著28納米工藝技術的成熟,28納米工藝產品市場需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從2012年的91.3萬片到2014年的294.5萬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9.6%,並且這種高增長態勢將持續到2017年。之後隨著14/16納米工藝技術的逐漸進步,28納米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將會出現小幅下滑。



2015年至2016年,28納米工藝主要應用領域為手機應用處理器和基帶。2017年之後,28納米工藝雖然在手機領域的應用有所下降,但在其它多個領域的應用則迅速增加,如OTT盒子和智能電視等應用領域市場的增長速度較快。預計2019年至2020年,混合信號產品和圖像傳感器芯片也將會規模采用28納米工藝。



國家已將推動芯片國產化上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並頒布多項與集成電路制造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也將有力推動我國晶圓制造業向先進制程的演進步伐。



2.4、封裝測試——中國半導體產業鏈最強音


2.4.1、中國封測業具有國際競爭力


封裝測試是半導體生產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封裝是保護芯片免受物理、化學等環境因素造成的損傷,將芯片的I/O端口聯接到印制電路板(PCB)、玻璃基板等,以實現電氣連接,確保電路正常工作的工藝步驟。測試主要是對芯片、電路以及老化後的電路產品的功能、性能測試。


封裝工藝的基本流程為:矽片減薄、矽片切割、芯片貼裝、芯片互連、成型技術、去飛邊毛刺、切筋成型、上焊錫、打碼等工藝。



封裝大致經過了如下發展進程:


結構方面:TO->DIP->PLCC->QFP->BGA->CSP;


材料方面:金屬、陶瓷->陶瓷、塑料->塑料;


引腳形狀:長引線直插->短引線或無引線貼裝->球狀凸點;


裝配方式:通孔插裝->表面組裝->直接安裝


封測業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相對技術和資金門檻較低,屬於產業鏈中的"勞動密集型"。由於我國發展集成電路封測業具有成本和市場地緣優勢,封測業相對發展較早。隨著長電科技收購星科金朋,南通富士通收購AMD封裝工廠等一系列整合,以及長電科技、通富微電、天水華天與晶圓代工線的戰略聯盟,使得國內封測業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最新的封裝技術都上了一個臺階。


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收入規模為1384億元,比2014年的1047億元增長32%,在集成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三大產業中,封裝測試業的規模仍然保持最大,占到38.34%。



全球主要國家封測業市占率變化顯示臺灣封測廠商在技術與產能領先的狀況下,表現優於全球市場表現;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在政府政策及本土市場快速發展的驅動下,再加上購並效益,其封測市占率快速提升,從2013年8%迅速上升至2015年的15%。



自2014年起,大陸多家封裝企業開展了一系列的境外並購。隨著國內封測企業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產業鏈合作加強,中國集成電路封測產業已初具國際競爭力。



國內排名第一的半導體封測企業長電科技,通過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公司,躋身世界半導體封測行業前三位,2015年銷售額實現92.2億元。



2.4.2、先進封裝市占率不斷上升


如今器件小型化、高性能以及降低成本發展趨勢對於產品封裝提出了更為嚴格的市場需求,隨著技術進步,業內提出了晶圓級封裝(包括Fan-OutWLP、Fan-InWLP)、FlipChip和2.5D/3D等先進封裝解決方案。



晶圓級封裝(WLP):是整片晶圓生產完成後,直接在晶圓上進行封裝測試,完成之後才切割制成單顆IC,封裝後的芯片尺寸等同晶粒原來大小。傳統的WLP多采用擴散型晶圓級封裝(Fan-inWLP),但是伴隨IC信號輸出的接腳數目增加,衍生出擴散型晶圓級封裝(Fan-outWLP)。



倒裝芯片FlipChip:傳統封裝采用將芯片的有源區面朝上,背對基板鍵合,而倒裝芯片將有源面朝下,與基板布線層直接鍵合。


2.5D/3D:是把不同功能的芯片或結構,通過堆疊技術,使其在垂直方向上形成立體集成和信號連通。


受益於Fan-OutWLP和2.5D/3D的大量應用,以及Fan-InWLP和Flip-Chip的穩步增長,Yole預測,先進封裝市場營收將從2014年192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17億美元,複合年增率為8%。先進封裝目前占據整個封裝市場的38%市場份額,預計2020年將增長至46%。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布局的封測企業中,17家涉及先進封裝領域,半數是中國企業。中國主要的封測廠商包括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和晶方半導體都具有先進封裝能力。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


我們堅定看好芯片國產化大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機會,給予行業“推薦”評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政策扶持:國家層面十分重視目前我國半導體市場自給不足,供需失衡的問題,先後頒布多個政策文件,意在做大做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同時大基金成立以及社會各方資本的投入,有效激活了半導體產業的金融鏈,掀起並購整合熱潮。諸多龍頭企業陸續啟動收購、重組,帶動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大整合。


2.國內半導體市場景氣度高: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全球半導體元器件需求不振,201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與之前相對應的是中國半導體市場依舊保持較高景氣度,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1649億美元,同比增長6.1%,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仍能保持增長的區域市場。全球半導體產業由韓國臺灣向大陸轉移成為大勢所趨。


半導體產業具有投資金額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我們看好在設計、制造和封測領域擁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同時應重點關註有並購預期和政策支持的公司。


重點推薦個股


4.1、紫光國芯:800億定增打造IC帝國


800億定增:紫光國芯2015年11月5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以27.04元的價格向實際控制人清華控股下屬公司等9家對象發行29.5857億股,募資800億元,投入集成電路業務。2015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0.23%。


收購力成科技和南茂科技各各25%股權:2016年2月27日,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通過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拓展創芯和茂業創芯分別斥資38.1億元和23.41億元,認購力成科技和南茂科技各25%的股權。本次認購力成科技、南茂科技的資金將來源於公司2015年800億定增。收購對象均為全球集成電路後段封測服務領導廠商之一,本次收購案有助於加強公司對芯片產業鏈上下遊的拓展和控制。


主營業務增長穩健:智能卡芯片業務作為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2015年實現營收6.96億元,同比增長21.16%,保持穩健的增速。其中電信智能卡芯片繼續處於領先的市場地位;居民健康卡芯片繼續保持行業領軍地位;銀行IC卡芯片已完成多家銀行的入圍測試和主要卡商的COS開發,在多加銀行實現了小批量正式商用,並成功實現了海外應用;此外在居住證、USB-Key、非接讀寫器等芯片應用市場都獲得了突破與增長。


4.2、七星電子:IC設備龍頭


IC設備龍頭:公司主要產品為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及高精密電子元器件,是國內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設備領先企業。公司一直非常重視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持續推進技術升級,大力提升公司技術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2015年研發投入占營收29.08%。


IC設備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產業: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應用市場,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集成電路設備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數據,2015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營收達373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營收48.8億美元,占比13.09%;預計2016年中國設備市場營收為53.2億美元,占比進一步提升至14.07%。近年來,全球頂級大廠如三星、英特爾和臺積電等都在中國投資建設12英寸晶圓生產線,巨額投資也將帶來國內集成電路裝備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收購北方微電子:2015年12月25日七星電子發布公告,以17.49元/股的價格發行4254.26萬股,作價9.3億元購買北京電控、七星集團、圓合公司和微電子所合計持有的北方微電子100%股權。北方微電子以高端集成電路裝備為主業。重點發展刻蝕機、PVD和CVD三大類集成電路設備。本次重組豐富了七星電子大規模集成電路設備的產品種類,拓展了設備應用領域,提高了上市公司整體的研發與生產能力,有利於突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優勢,增強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


4.3、長電科技:我國最大的半導體封裝企業


長電科技是我國最大的半導體封裝企業,星科金朋並表後市場份額將躋身世界三甲,形成高中低端封裝全面布局,2016年前三季度年公司營業收入132.83億元,同比增長102.76%。公司業績拐點明確。星科金朋整合完成後,公司業績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


收購星科金朋,構建國內最大、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本次交易完成後,產業基金及芯電半導體將分別成為公司第三、第一大股東。產業基金是以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為目的而設立的專業投資基金,芯電半導體最終控股股東中芯國際擁有國內最強的芯片制造和研發實力,長電科技則在先進封裝測試的業務規模、核心技術和關鍵工藝上擁有領先優勢。通過三方緊密合作,將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構建國內最大、世界一流的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鏈。芯電半導體利用認購配套資金直接為長電科技及星科金朋的整合及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有利於促進星科金朋擁有的包括SiP、eWLB等一系列代表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發展趨勢的先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使星科金朋擁有的先進技術切實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和盈利能力。


4.4、北京君正:收購北京豪威,布局智能系統生態圈


北京君正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126億元購買北京豪威100%的股權、視信源100%股權、思比科40.4%股權。(北京豪威100%股權,視信源100%股權,思比科40.4%股權初步作價約為120億元,3.55億元及2.66億元)


標的公司主要經營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目前廣泛應用於消費級和工業級應用,具體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網絡攝像頭、安全監控、娛樂設備、數碼相機、攝像機、汽車和醫療成像系統等領域。


通過本次收購,公司將快速進入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領域,從而掌握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兩大核心技術,進一步深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安防監控、智能汽車、無人機、機器人視覺和體感互動遊戲等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布局智能系統生態圈,為客戶提供從傳感器到智能信息處理器平臺的完整系統解決方案,進一步實現公司“開放平臺、縱橫擴展”的市場戰略布局。同時,公司將從國內企業成為世界範圍內布局的芯片企業,獲得國際競爭資源和優勢。


4.5、中穎電子:OLED驅動芯片實現量產


中穎電子是一個主營IC設計的中外合資公司。2015年之前,公司OLED驅動芯片業務主要涉及PMOLED的驅動芯片,客戶涉及維信諾、智晶光和信利等,2015年1月,其開發的國內首顆高清AMOLED驅動芯片獲得和輝光電的訂單,相關產品實現量產。在AMOLED的進度方面,已超過晶門科技等競爭對手。


TrendForce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OLED驅動芯片市場規模為14.2億元,2015年快速增長至44億元,年均增速達到32%。作為國內唯一取得量產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供應商,中穎電子受益OLED市場帶來的紅利明確。


4.6、通富微電:收購AMD資產,打造一流封測廠商


公司收購了AMD蘇州和檳城兩座封測工廠各85%的股份,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後的通富超威蘇州及通富超威檳城承接原有的先進技術和相關業務,可對CPU、GPU、APU以及GamingConsoleChip(遊戲主機處理器)進行封裝和測試,封裝形式包括FCBGA、FCPGA、FCLGA以及MCM等高端封裝技術,先進封裝產品占比100%。


上述技術與通富微電自主研發的適用於通信及消費市場的倒裝芯片封測技術形成互補,使公司能夠提供封裝品種最為完整的倒裝芯片封測服務。兩家合資公司的產品均為先進封裝,從而使整個通富微電集團先進封裝銷售收入占比達到70%以上,合並報表後,通富微電在全球封測公司的排名將會進入世界前六位,躋身世界一流封測公司行列。


兩家合資公司將由原先的“僅為AMD一家客戶提供封測服務”轉型為“面向廣闊市場,為其他第三方客戶提供封測服務”。測技術與通富微電自主研發的適用於通信及消費市場的倒裝芯片封裝對於通富微電,通過此次合作,包括兩家合資公司在內的通富微電集團將可以使用AMD的相關先進封測技術和專利,特別是蘇州工廠,作為高端處理器芯片封測基地,可以有效地填補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從而更好的支持國產CPU、GPU、網關服務器、基站處理器、FPGA等產品的研發和量產。


通富微電封測的海外業務占比也同樣穩步上升,從2006年的占比69.7%,上升到2016年年中的將近80%。同時隨著AMD封測工廠的並購,公司的海外業務占比將進一步擴大,同樣受益於美元升值預期。



風險提示


1)半導體市場受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需求不振,景氣度下行;


2)集成電路扶持政策力度不達預期;


3)技術不達預期;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23

【醫療】極速擴張下的醫美全產業鏈大梳理:什麽產品,什麽公司,什麽商業模式?(上)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224&summary=

【醫療】極速擴張下的醫美全產業鏈大梳理:什麽產品,什麽公司,什麽商業模式?(上)

國醫美行業迎來蓬勃發展期

醫美行業兼具醫療及消費屬性


醫療美容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包括藥物、儀器及手術等,以達到改變人體外部形態、色澤及部分改善其生理功能,增強人體外在美感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創傷性的治療。"創傷性"是醫學美容區別於生活美容的根本點,凡是有一定創傷的美容治療,均屬於醫療美容的範疇。



根據2009年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對國內醫療美容項目和項目分級進行了規定。依據手術難度和複雜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意外和風險大小,將美容外科項目分為四級;美容牙科、皮膚科、中醫科暫不分級。所有美容外科項目均要求在醫院及診所完成,非手術的醫療美容項目暫時未分級,要求經營範圍里有醫療美容、美容外科、美容皮膚科、美容中醫科等相關資質的公司可以從事。


相比於普通醫療帶有明確的疾病治療特性,醫療美容主要是健康消費者為了追求“美”而進行的主動行為,屬於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遠遠超出了醫藥市場治療的範圍,具有明顯的消費屬性;但同時,醫療美容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要求在有資質的醫院及診所完成,因此,醫療美容兼具醫療及消費雙重屬性。


全球醫美行業穩定增長,非手術類占比提高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從全球來看,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醫療美容行業已成為僅次於汽車業和航空業的第三大產業。2015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場規模達到392億美元,自2010年以來年均複合增速為18.33%。預計未來世界500強企業中將有三分之一是從事與醫療美容技術研究、生產、銷售的企業。



根據ISAPS的統計數據,全球醫美手術量呈穩定增長態勢,2010-2015年年均複合增速為8.99%。其中手術類醫療美容手術近年較為穩定,2010-2015年年均複合增速僅為7.44%;相比之下,創傷較小、恢複較快的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手術量增長較快,占比從2010年的52%增長到56%,年均複合增速為10.34%。



從各國美容手術量的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美國是美容手術量最大的國家,占全球手術量的18.6%,其次為巴西,占比10.7%,中國是全球美容手術量排名第三的國家,但由於ISAPS未收到統計數據,故未列入。全球美容手術量最多的八個國家合計占比達48.4%,但各國增速有顯著差別。美國、巴西、法國等發達國家醫美行業已較為穩定,年均複合增速在5%-10%之間,日本、韓國等國家近年美容手術量高速增長,年均複合增速在10%以上。



具體到美容項目來看,截至2015年底,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以抽脂、隆胸、雙眼皮手術為主,上述三類項目分別占比15%、16%和13%。但從近幾年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的增速來看,抽脂、隆胸等傳統手術項目已經趨於穩定,增速在3%左右;而雙眼皮手術、腹腔成形術、鼻整形術等相對增長較快,年均複合增速在5%-10%之間。



相比於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非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占比逐漸提高,年均複合增速明顯優於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非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以肉毒素、玻尿酸為主,兩者合計占比62%。其次為激光脫毛、光子嫩膚等激光類項目,分別占比9%和5%。


從近年的增速來看,肉毒素和玻尿酸註射在占比極大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著10%左右的增速,另外一些占比較小的新項目如化學脫皮、無創收緊等近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


醫師方面,根據ISAPS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整形外科醫師4萬多名,其中美國的整形外科醫師數量最多,為6500人,占全球整形外科醫師的16%。近年美國整形外科醫生數穩定增長,平均每年增長約2000人左右。巴西是美容手術量排名第二的整形大國,整形醫師數量為5500人,占比13.5%。目前中國的整形醫師人數為2800人,排名第三,占比為6.9%。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一個合格的整形醫生須有《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醫療美容主診醫生職業資格證》。目前,我國符合整形醫師資格的醫生數量相對較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醫美市場空間大,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報告,2015年我國醫療美容行業規模為510.6億,從2011年以來行業始終保持增速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11-2015年行業複合增速高達22.68%。考慮到中國醫美市場並不規範,格局散亂,非註冊醫療機構醫美案例數與正規機構基本持平,玻尿酸、肉毒素等產品水貨、假貨比例極高,若正規醫美市場規模為510.6億,則中國整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應在1000億元左右。隨著社會發展、經濟水平提高、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傳播日益便捷化、與發達國家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等因素影響,預計未來中國醫美市場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根據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報告,中國醫療美容手術量(包括手術類及非手術類)由2009年的270萬例增至2013年的480萬例,年複合增長率為15.5%,醫療美容手術量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巴西。預計未來市場將以16.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手術量將達到1020萬例。



從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來看,隨著醫療美容需求的增多,醫療機構床位數及手術人次迅速增長,自2010年到2014年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15.94%和11.15%,低於中國醫療美容手術量增速,多余的需求通過民營醫療機構、國外醫療機構以及不規範的診所承接,因此,民營美容醫院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自2009年起,中國非手術類整形美容服務市場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行業營業總額由2009年的223百萬美元增至2013年的538百萬美元,年均複合增速為24.9%。預計未來將按照20.9%的年複合增長率進一步增長。考慮到目前玻尿酸市場中正規占比占比僅約20%左右,肉毒素市場正規產品占比也較小,因此整個行業規模預計2015年約在250-300億人民幣左右。



從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的結構來看,近年無論從手術量還是從收入角度來看,我國非手術醫療美容服務占比均不斷上升。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我國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量占比由2009年的55.56%上升至2013年的62.50%,預計2018年這一占比將達到73.53%。從收入占比方面看,我國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收入由2009年的18.08%上升至2013年的27.12%,預計2018年將達到37.95%。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相對於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非手術類美容服務對於醫師技術的要求較低、施術風險較小、可恢複、無創、價格較為大眾化,以及完成此服務所需時間較短。但由於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的單價較低,雖然手術量較大,單從收入規模來看仍然是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占優。




從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的結構來看,近年無論從手術量還是從收入角度來看,我國非手術醫療美容服務占比均不斷上升。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我國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量占比由2009年的55.56%上升至2013年的62.50%,預計2018年這一占比將達到73.53%。從收入占比方面看,我國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收入由2009年的18.08%上升至2013年的27.12%,預計2018年將達到37.95%。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相對於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非手術類美容服務對於醫師技術的要求較低、施術風險較小、可恢複、無創、價格較為大眾化,以及完成此服務所需時間較短。但由於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的單價較低,雖然手術量較大,單從收入規模來看仍然是手術類醫療美容服務占優。


具體到醫療美容項目來看,相比於全球手術類醫療美容項目以抽脂、隆胸、雙眼皮手術為主,中國醫療美容手術類項目中雙眼皮手術、鼻矯正等較為流行。非手術類項目中玻尿酸占比高於肉毒素,這與全球非手術類項目中肉毒素高於玻尿酸有所區別,但兩者均在非手術類項目中排名前列。從性別的比較來看,男性整形項目以祛眼袋、植發等項目為主,與女性整形有明顯區別。


“千禧一代”成消費主流,醫療美容仍是未來發展方向


消費升級為醫療美容高速發展打開市場空間



根據新氧白皮書相關資料,2015年中國醫療美容手術量約為220萬次,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手術次數僅為1.6次/千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ISAPS的數據,2015年中國整形外科醫師數僅為2800人,人均醫師數量為2.04/百萬人,表明中國醫美資源相比世界平均水平而言缺口巨大。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只有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才會推動人民的需求層次上一個臺階,從而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當人均GDP較低時,生存等基本需求是社會主流,當人均GDP突破3000後,城市化與工業化明顯加速,中產階級興起,消費類型發生全新變化。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後,產業結構開始走向高級化,橄欖型社會開始形成,整個社會進入多元化,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截至2015年底,中國人均GDP達到8028美元,消費升級進入2.0時代,消費產品和服務向中高端以及向娛樂消費轉移的趨勢明顯,傳媒、休閑娛樂、網紅經濟帶動了醫美需求的快速增長,但從行業滲透率來看,中國醫美行業滲透率僅有1.2%,與人均GDP接近的巴西有近7倍的差距,相比美國、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差距更大。人均GDP與醫美滲透率的不匹配意味著中國醫美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必將保持高速發展。



假設到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滲透率與人均GDP比值可以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計算可得2015年-2020年醫美行業年均複合增速將達到21.2%。行業增速遠高於全球醫療美容市場增速。


“千禧一代”醫美接受度高,帶動醫療美容服務向全年齡人群滲透


美國的醫療美容行業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醫療美容第一大國,根據ASAPS統計,2015年美國醫療美容手術1279萬次,2010-201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僅6.85%。美國醫療美容市場可以看做是一個成熟的飽和市場,其市場結構對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從性別比例來看,美國醫療美容市場以女性為主,占比在90%以上,男性美容手術占比極小,相比之下,中國醫療美容市場中男性手術占比21%,遠高於美國,且近年占比逐年提升,男性整形用戶中需要抗衰老的75後和95後新人群增幅明顯。表明中國市場中男性對醫療美容的接受度更高,未來市場空間更為廣闊。



從中美兩國醫療美容手術的年齡分布情況來看,兩國差異明顯。美國醫療美容手術以中老年為主,35歲以下人群占比僅為21%,35-50歲人群以及51-64歲人群分別占比40%和30%,高占比除了隨著年齡增長對美容的需求逐漸提升外,高齡人群的高經濟實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根據更美統計的信息,在中國,醫療美容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人群醫療美容手術量占比高達88%,同時25歲以下人群以及25-30歲人群的醫療美容手術量增速遠高於30歲以上人群。這表明醫療美容在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消費市場,率先被青年甚至少年群體所接受,成為我國醫美消費群體的主力。未來隨著醫美市場的規範和接受度的提高,醫療美容服務將逐漸向高齡人群滲透。



從各年齡層手術量最多的項目來看,美國35歲以上人群主要以肉毒素和抽脂手術達到瘦臉和除皺的效果,而中國30歲以上人群則以超聲刀、埋線提升等手術達到除皺和抗衰老的目的。從作用原理來看,肉毒素作用於膽堿能運動神經的末梢,幹擾乙酰膽堿的釋放,使肌纖維不能收縮致使肌肉松弛,達到除皺美容的目的。超聲刀則是通過高強度聚焦式超聲波手術儀形成超聲波,在SAMS層形成熱凝固區以達到提拉效果;埋線提升是先口服修複因子活化細胞,加強修複營養,再使用埋線提升儀器激發細胞生長的一種美容手段。三者相比而言,肉毒素的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為簡便,在全球範圍內較為流行,中國醫美行業目前處於發展前期,未來大概率會與美國和世界醫美項目接軌,因此,未來隨著中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多、醫療美容手術向高齡人群的滲透以及美容項目向國際接軌,肉毒素等除皺抗衰項目將高速發展。


醫美行業規範度不斷提升,利好正規產品廠家及醫療機構


目前,中國醫療美容市場並不規範,對於醫療美容產品的制造、醫療美容產品的流通以及下遊醫美機構的從業監管長期缺位。在產品制造和流通方面,玻尿酸、肉毒素等產品水貨、假貨比例極高,擁有正規生產批件的產品僅占市場總消費量的20-30%。由於產品來源的不透明,產品定價也相差極大,價格與產品質量不匹配的現象時時發生。對於下遊的醫療美容機構而言,目前非註冊醫療機構數量極多,醫美案例數與正規機構基本持平。醫療機構和醫師資質的混亂導致醫療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虛假廣告盛行、醫美手術效果無法得到保障、醫療糾紛頻頻發生。在這種不規範的競爭環境下,正規的從業機構被非正規機構大量瓜分市場份額,直接導致了所有機構獲客成本的提升,影響了行業的利潤水平。因此,規範市場秩序是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自2002年《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對於醫美行業的監管日趨嚴謹,市場監管有望逐漸成熟。規範的市場利好擁有正規生產批件的產品制造商、流通商和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優質企業將以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長。


醫療美容產業鏈:上遊利潤相對集中,新興渠道自下遊介入



醫療美容產業鏈可以簡單分為上遊的醫美產品制造、中遊的產品經銷和代理商以及下遊的醫療美容機構。上遊的醫療美容產品包括透明質酸、肉毒素、水光針、羊胎素、填充材料等耗材和激光美容設備、光子嫩膚儀等醫療美容器械。醫美產品及器械對運輸和儲存沒有特殊要求,因此中遊各級代理經銷商進入壁壘較低。下遊醫療美容服務終端包括提供最終醫美服務的公立醫院醫療美容科、民營美容醫院等醫美機構醫美機構,醫療美容機構主要通過門店、門診和廣告渠道獲得消費者。近年來,醫美+互聯網模式蓬勃興起,通過搭建醫美O2O平臺介入醫美產業鏈,為醫療美容機構提供了一個成本更為低廉的獲客渠道,並通過與醫美機構的合作不斷向上遊延伸,成為醫美產業鏈的一個重要部分。



從產業鏈毛利及凈利情況來看,上遊醫療美容藥品、耗材、醫療美容器械等由於產品研發、註冊、獲批時間較長,生產技術壁壘較高,因此企業毛利率、凈利率均較高,根據上遊生產企業披露的數據,產品毛利率均在50%-90%的範圍內,凈利潤率在20-50%之間,並且藥品耗材企業的毛利率和凈利率普遍高於器械公司。



相比於上遊的高壁壘高毛利,中遊的醫療美容藥品器械代理經銷商由於格局分散,缺乏對上下遊的議價能力,其毛利凈利水平均較低,據統計,中遊代理商平均毛利率在20%-35%之間,凈利率水平在5-15%之間,競爭較為激烈。下遊醫療美容服務機構毛利率較高,在40%-70%之間,但由於下遊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通過傳統的門店渠道(美容院、美妝店客戶推送)、門診渠道以及廣告渠道均需給渠道大量的返點和費用,導致獲客成本極高,機構的凈利率僅有10%左右。未來隨著行業監管的進一步規範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醫療美容機構的獲客成本將有所降低,凈利潤水平有望提高。


醫療美容產業鏈上遊:高壁壘、高毛利


醫療美容產品種類較多,大概可以分為註射類針劑(包括透明質酸、肉毒素、水光針、羊胎素等)、填充材料類(包括矽凝膠、膨體聚四氟乙烯等)、美容儀器類(包括激光美容設備、光子嫩膚儀、射頻美容儀等)三種。上遊產品壁壘較高,產品研發、註冊、獲批時間較長,因此競爭格局相對優良。



從國際及國內主要的醫療美容項目來看,市場空間較大的品種有玻尿酸、肉毒素以及激光美容相關儀器。


玻尿酸市場快速增長,新產品不斷出現


玻尿酸(HA)又名透明質酸,在人體內存在,有著潤滑關節以及皮膚保濕的功能,可以使皮膚柔嫩、光滑去皺、增加彈性、防止衰老,在保濕的同時又是良好的透皮吸收促進劑。未交聯過的玻尿酸是液態的,它在體內很容易被降解,為了讓玻尿酸維持時間長並達到塑形的目的,就需要將遊離的玻尿酸分子交聯起來,使玻尿酸的物理性質發生改變。由此,玻尿酸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相和雙相。單相是似凝膠般的半固態即全交聯玻尿酸,交聯以後的硬度不是很大,是可註射的狀態,不用再添加液態玻尿酸;而雙相是把交聯後的固態玻尿酸切割成小顆粒,由於這些顆粒很難註射到體內,所以要和液態玻尿酸混合,變成可流動可註射的狀態。



玻尿酸分子也有大小之分,不同大小的玻尿酸作用也有所不同。大分子玻尿酸有填充定型的作用,主要用於隆胸豐臀、隆鼻、隆下巴等塑形手術,填充部位是深層組織,也可以用來除皺,是以填充物的方式註入於真皮皺折凹陷或欲豐潤的部位,如嘴唇、臉頰、下巴等處;中分子玻尿酸通常用來除皺,註射部位通常為淚溝、唇部以及皺紋橫生處,同時也具有填充凹陷的作用,註射部位也是深層組織;小分子玻尿酸像水一樣,主要用於全臉的真皮層註射,能補充真皮層缺失的水分,以及修複受損肌膚,起到保濕嫩膚的作用。


據統計,2015年全球玻璃酸鈉註射液市場規模約為25.66億美元,其中中國國內市場規模為3.92億美元,玻璃酸鈉註射液消費規模占比從2010年的6.0%增長到2015年的15.3%。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國內玻璃酸鈉註射液消費量約為2138萬支,較2014年同期增長37.7%;國內需求規模為25.02億元,同比增長27.3%。考慮到玻璃酸鈉註射液除醫療美容外,還可以用於人工關節滑液和眼科手術,因此預計正規渠道用於醫療美容的玻尿酸產品市場規模應在10-20億元左右。但由於我國對醫療美容制造與流通監管長期缺位,2014年擁有中國SFDA核發生產批件的玻尿酸產品消費量僅占總消費量的20%,水貨、假貨充斥市場。未來隨著行業監管的增強和醫療美容市場流通的逐步規範,未來正規渠道占比將逐漸提高。



玻璃酸鈉可以被人體吸收、分解,毒副作用小,在發達國家非手術領域占比極高。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美國HA市場規模約在100億元左右,韓國5000萬人口,HA市場規模20億元,行業滲透率分別為2.01%和1.51%。相比之下,我國HA行業2013年滲透率只有0.18%,大幅低於其他國家,預計未來玻尿酸產品市場仍將保持30%左右的增速,市場空間極大。



截至2017年3月,國內已獲CFDA批準的玻尿酸品種有15個,新品種逐漸增多,且審批數量逐漸加快,2015年、2016年分別新增了4、3個品種,新產品的進入使得玻尿酸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新品牌海薇、舒顏等產品的獲批上市必然對老牌產品瑞藍2號、潤百顏等產生沖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海薇、舒顏等產品的市占率迅速提升到7%-8%左右,而瑞藍2號、潤百顏、伊婉等老產品在國內正規市場的份額占比相比2014年下降了約5%-10%。



雖然上市產品逐漸增多使得玻尿酸行業競爭有所加劇,產品價格有所下降,但從相關公司年報數據來看,產品毛利率變化不大。以華熙生物科技公司為例,公司主要生產HA原料和HA終端產品,2012-2016年兩者收入年均複合增速分別為14.6%和140.5%。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經銷業務占比增大,該業務毛利較低導致的。從產品拆分來看,我們預計HA原料的毛利率在66%左右,HA終端產品的毛利率在90%左右,美容產品經銷的毛利率在35%左右。華熙生物凈利潤以HA原料和終端產品為主,公司凈利率在30%左右,推測HA原料和終端產品的凈利率也在30%左右。



從玻尿酸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單一品種的玻尿酸註定無法滿足所有的市場需求,各企業必須推出不同品種的玻尿酸(包括自主研發或代理),進行多產品多品牌組合,細分客戶人群,甚至結合藥物、儀器或耗材,進行協同治療,才能擴大產品覆蓋人群和市場空間,保持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肉毒素市場競爭格局優質,受益於老齡化需求有望爆發


肉毒素又稱肉毒桿菌毒素,它是由致命的肉毒桿菌分泌而出的細菌毒素,作用於膽堿能運動神經的末梢,拮抗鈣離子,幹擾乙酰膽堿的釋放,使肌纖維不能收縮致使肌肉松弛,達到除皺美容的目的。肉毒素最早被用來作為生化武器,破壞生物的神經系統,使人出現頭暈、呼吸困難、肌肉乏力等癥狀;後來被醫學界用來治療面部痙攣和其他肌肉運動紊亂癥;上世紀八十年代,整容界才將它的功能擴大,用它進行瘦臉、塑小腿等。我國是繼英國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自行生產肉毒素美容用途產品的國家,並在1999年開始運用。



目前國內獲批的肉毒素僅兩種,分別為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衡力和艾爾建的保妥適,且近幾年沒有變化。衡力由於彌散性較大,適合針對較大塊的肌肉以及本身對精細程度要求不高的註射,例如瘦臉、瘦腿,且衡力價格便宜,性價比較高;而保妥適的彌散性較小,適合除皺等精準註射,不良反應少,效果維持時間也較長。



根據《全球肉毒毒素市場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肉毒素產品銷售額28.5億美元,2011年-2015年年均複合增速為8.65%。相比之下,中國肉毒素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根據IMS樣本醫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總銷量達1.13億人民幣,考慮到總體市場規模約是樣本醫院的10倍,中國正規渠道肉毒素市場規模約在10-15億之間,2011-2015年年均複合增速為27.32%。肉毒素與玻尿酸類似,國內市場充斥著大量從韓國進口的水貨,實際年消耗量大約為正規產品的5倍左右,因此,估計肉毒素總市場規模在70億元左右。



從IMS樣本數據來看,2015年保妥適和衡力兩者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2.5%和47.5%,銷售量分別為22.9和83.8萬支。其中保妥適2009年在中國獲批上市,2010年市場份額僅為11%,後續隨著保妥適的不斷放量,衡力的市場占比不斷降低。未來除了衡力和保妥適,其他肉毒素產品也將逐漸獲批進入國內正規市場,例如韓國生物科技公司MedytoxInc.的肉毒素產品,他們與華熙生物達成戰略合作,於香港成立合資公司Medybloom,聯手開發、拓展註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中國市場。



肉毒素市場競爭格局相對優質,近年產品增速和毛利較為穩定。根據2016年美國艾爾建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Botox?銷售收入27.86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中國際事業部Botox?銷售收入8.03億美元,同比增長37.4%。肉毒素產品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19.1%,毛利率約在60%-80%之間。



肉毒毒素註射不論是在治療功能、治療效果以及治療成本方面都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及優勢,推動了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在國際市場,肉毒素是防皺抗衰老醫療美容項目的第一選擇,而中國埋線提升、超聲刀等手術項目占比仍然極高。隨著中國醫療美容項目與國際接軌以及老齡人口的增多,預計肉毒素產品將迎來爆發式成長。同時,肉毒毒素治療的臨床應用不斷發掘,新的肉毒毒素制劑不斷開發,新適應癥審批的增多,也使得肉毒素長期保持快速發展。目前,在醫療美容領域,保妥適針對魚尾紋、眉間紋等的適應癥已經獲批上市,而咬肌肥大、額紋等適應癥則處於II期、III期臨床試驗中,新適應癥的增加擴展了肉毒素的市場空間,未來發展看好。


激光儀器市場競爭格局穩定,發展平穩


現代激光技術應用於醫療美容的治療領域,是近年來美容行業突破性的發展之一,在短短的十年左右時間,激光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成為醫療美容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激光美容可以消除面部皺紋,使皮膚緊致,用適量的激光照射使皮膚變得細嫩、光滑,去除面部或軀體上的老化死皮、疤痕、體毛、胎記、痤瘡、黑痣、老年斑等。由於激光美容無痛苦且安全可靠,在非手術醫療美容項目中僅排在玻尿酸和肉毒素之後。



根據frost&sullivan的統計數據,過去幾年國內激光美容服務市場成長迅速,整體規模已經由2009的1.75億美元達到了2013年的4.78億美元,預計2014年、2015年將會增至5.90億美元和7.15億美元。2009-2015年年均複合增速為26.4%。



在國內,從事醫療美容激光設備制造行業的廠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外資廠商直接設立的辦事處、分公司或代理廠家;另一類是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由於激光美容產品種類較多,單獨一家企業很難擁有完整、全面的產品線,行業集中度較低。代表性的生產廠家,外資廠商有科醫人、飛頓、賽諾秀、賽諾龍等,國產廠商有奇致激光、深圳GSD、宏強科技等。



根據2008年至2013年全年皮膚美容類醫療激光的市場銷售統計對比,奇致激光穩居市場排名的前三位,2013至2014年公司市場占有率達到18%左右,居於市場排名第二位。據中國國際招標網(銷售合同數據)統計,2013年-2015年,醫療美容激光行業整體競爭格局未發生明顯改變,飛頓、奇致激光、科醫人位列第一梯隊,合計銷售合同額約占行業總額62%-65%;其他廠商市場占比相對較小,暫未出現壟斷性廠家,未來市場走向將主要聚焦於第一梯隊內企業競爭演變。



醫療美容儀器行業毛利率水平與醫療設備相差不大,以奇致激光披露的數據為例,奇致激光是中國光谷的核心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醫療激光企業,致力於向中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用戶提供全面的激光/強光醫療和美容解決方案,包括高性能的設備、全面的技術支持和持續不斷的臨床支持等。奇致公司擁有國際先進技術,是中國最大的醫療和美容激光/強光制造基地。公司2014-2015年以及2016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3.45%、53.08%、52.37%,醫療美容儀器由此推測激光美容儀器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在50-60%之間。


水光針——新興的多成分註射劑


水光針是通過儀器設備將修複型膠原蛋白、透明質酸、PRP生長因子、肉毒素等醫學美膚營養配方註入真皮層的一種微創無痛、無需住院、不留疤痕的綜合年輕化抗衰老技術,能夠使皮膚內吸收並儲藏本身重量1000倍的水分,喚醒細胞再生機能,重現修複皮膚枯萎斷裂的細胞,在短時間內重塑緊致平滑富有彈性的肌膚。水光針註射的針劑成分以小分子玻尿酸為主,可以搭配玻尿酸、膠原蛋白、肉毒素、PRP自體細胞等多元化產品量身訂做不同療程,同時也可配合激光儀器進行綜合治療。目前,我國CFDA認證的只有潤百顏的水光針。



與玻尿酸不同的是,水光針註射需要借助專門的水光註射儀,俗稱“水光槍”。水光註射儀采用聲控負壓技術,可以準確無誤的在真皮層深度下補充進肌膚所需營養物,它的原理是在微針進入前,利用聲壓機將皮膚稍微地提起,在皮膚維持緊實狀態情況下,使針頭進入到準確的深度用多針來註入營養物,藥劑的註射深度和註入量都可由機器精準調節,包括眼部、頸部這些危險部位都可安全註射。另外,水光註射儀通常為多針頭,可根據不同部位用不同針頭,註射均勻、省時間,同時微針在出來前就已經放開了註射器的壓力,不會帶來營養物的損耗。(完)


推薦閱讀:【醫療】極速擴張下的醫美全產業鏈大梳理:什麽產品,什麽公司,什麽商業模式?(下)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