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謝siuman1986及承天的提醒,我已更正錯字及作相應更新。)
個人認為,其實大家只是對一些特別市場有短期反應,好像昨日大跌1,000點一樣,就令香港所有財經相關網站流量大增,足可為證。
因為有市場就有需求,所以一大堆關於這件事的文章就會大量地出現,無論是報紙、雜誌和Blog都一樣,總為大家帶來恐慌。
這些講最近的事件的東西,只是為了短時期吸引眼球的文章,只是對一時的流量有作用。但是,這些投資者的水平有沒有幫助,我認為是沒有的,所以這幾天我完全沒有寫這些東西。
其實,香港股市有起有落,但總體來說都是上升的,一個底比一個底高,大跌就像大升之前的一個艱辛的階段,挺過去就可以了,未來總可以創出輝煌。
Source: Yahoo! 財經
筆者認為,值得記錄的東西就是一些股票發生過的故事,但是這些事,因為浪費這些其實過了一兩年就會忘記的小事,就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流走,沒有人記得之後,就煙沒無聞。例如之前香港天線事件,就這樣被誤認了接近40年,才被筆者發現錯誤指正,如果沒有人找到這些資料,我想還是會有錯的東西出來。
這些小事,才是使未來想研究股票的歷史者知道的事,為未來選股提供一些參考,提高選好股的準確度,為賺穩當錢做好準備。所以我經常反週期寫一些不切合當時投資者或者投機者口味的文章,就是希望不要從眾,因為最好的東西永遠不是最多人寫的東西,這些東西才能是細水長流,慢慢吸引別人去看。
在這些低潮的時候,應該努力學習,多讀書,檢討一下自己的錯誤,降低自己槓桿,並且應該看看甚麼值得買、留或者沽,並不是無病呻吟,自怨自艾,這才對自己的心理素質提升,為未來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做出一些準備,這就不會慌怕導致連續地做錯決定。
希望大家努力掘金吧!
今日看到生果日報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報導,有很多東西想補一補上去,列之如下:
他今天在專欄說「熔盛 2010年度( 12月年結)盈利增 32%,達預期水平。今年上半年,進展亦佳,營業額增 81%,盈利更大增 6.4倍至 12.17億元(人民幣.下同),已是去年全年盈利的 71%。」
今日只列示那些誇大的部分給大家看看,未來有時間才解釋,大家可細心估下,找找招股書,發現一下他在甚麼錯。
從下面兩表可看到,實際上這公司的盈利都是靠以上的調整造出來,變相把盈利率美化,使盈利誇大不少,保守推算,熔盛重工的2010年實際盈利只有1.36億人民幣,實較2009年倒退76.75%,至於2011年上半年盈利約4.13億人民幣,以實際盈利計,和2010年比較為轉虧為盈。
以下為2010年度經調整的報表:
以下就是有水份和無水份的P/E:
(按:因前版忘記計算匯率因素,所以稍為錯誤,現已把問題更正,並假設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為1.21。)
對比番外國同業,有多少下跌空間?
連他也被誤導或導致其他人被誤導,可以說他們財技高超。另外這隻股票近排還有搞大量公關工作,目的在甚麼,不言自明。
(已按林先生的捧場者作相應調整,但不改初衷。)
網友david395傳來一篇據說由林少陽編寫的REIT業績簡評,內中錯謬連篇,但由於版權關係,轉載是不能的了,現只簡述錯誤之處。
1. 經過近日的股價調整,陽光的息率,已經回升至9%,
小股東實際可收取的淨股息回報,大約為6%。據我們了解,泓富及冠君,亦有相關的安排。
在2011年11月17日,生果日報李華華報導稱「從事金融業務嘅天行國際( 993)出通告,話前日(星期二)借咗 4000萬蚊畀一間 BVI公司 Lucky Start Holdings,貸款利息高達 36釐之餘,天行仲要收債仔 72萬安排費」,此外「貸款為期 90日,可以延長多 90日,不過逾期未還,要畀額外 12釐息。」
但是他竟稱,「華華 check唔到債仔係邊位」,此說肯定不確。
其實,該公告稱,「借方與貸方已簽立債務轉讓,以作為貸款協議下之貸款之抵押。」而附註稱,這堆債務轉讓「以就根據承兌票據結欠借方之債務作出抵押之方式轉讓債務作為貸款抵押」,那堆承兌票據就是「一間於聯交所上市之公司向借方發出本金總額為80,000,000港元之承兌票據」,所以只要找到這家上市公司,就找到賣方是誰,也就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債仔。
根據港交所股權披露紀錄,這家公司只在中國環保能源(986,前南興)出現過。
尋回當日上市公司公告,發現當日有一項重大收購完成,該公告稱收購通函在2011年9月23日發出。再尋回該通函,很明顯寫出了Lucky Start Holdings 是持有人是趙真真女士持有的,其持有當次重大收購的業務48%股權。
該次收購的標的為廢紙回收業務,作價為8.5億,以3億現金、2.6億的5.25%利息的承兌票據及2.9億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價最低為22.7仙,最高為68仙。但其中5,200萬可換股票據,是需要作為達到保證盈利為4,400萬人民幣的抵押,所以暫時不能取回,需等待其實際達成的盈利金額作等額退回,但以5,200萬為限,所以暫時作價只是7.98億。
看回這單收購,其實供股集資及發行可換股債券所得4億,已經在此耗用了其中的大部分,但所得盈利只有約2,600萬,而所付承兌票據利息就已經達1,300萬,估計收購市盈率達65倍,非常不超值。另外,收購顯然是有利賣方,因為如果他們達不成盈利保證,只是損失少量的可換股債券,但現金、承兌票據及大部分可換股債券袋袋平安,可說只是財技補習的手段,完全不利上市公司,只利了財技分子。
實際上這交易趙小姐已取得3.8304億,其中1.44億現金,但為何它會以高息借取4,000萬呢,真的令人費解。但轉念一想,如果這些現金可能只是因供股暫時放在此,並藉這些膨漲收購取走,然後退回給中間人,可就不難理解他們的做法。
這件事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趙小姐無力還款,天行國際就取回那些不值錢的可換股票據,從而逐步取走這公司的現金。
稍後,我會繼續寫天行國際的故事,希望大家繼續留意。
不知為何,近日常常批評蘋果日報某些專欄的表現,真是不太好,可能連別人也認為筆者江郎才盡了,但是今日股榮的文章,以筆者的角度來看,仍是有一些問題的,以下列舉數端。
1. 新世界跑輸幾條街並非單一個案,無論是系內分拆出來的股份,抑或包裝後上市都令人沮喪。新世界基建(後改稱新世界信息,編號 301) 95年以 12.75元上市, 06年以 0.75元私有化,由頭揸到尾埋單輸 94%。
可能他不知道或不記得了當年新世基建和新創建(659,前太平洋港口)的重組。在2002年,新世界基建把旗下基建業務以及新世界發展的新世界創建注入太平洋港口,然後新世界基建把太平洋港口的股權分派予股東,當年比例為1股分派5.87股。
經過之後的10合1及2010年2送1紅股,其實大約1股新世界基建可獲得0.8805新創建,以星期五(11月18日)收市價計,即大約10.16097元,如果不計股息因素,並按私有化價格接受收購,大約可得10.91097元,在14年間只有14.43%的損失,但當時恆生指數較現時應較低出不少,故此跑輸大市是一定的。
2. 關於新鴻基地產(1972年至1987年為18,此後為16)的表現
當年該公司票面值為2元,升水3元,在1972年8月23日開始招股。當時資料稱,該公司附屬公司23家,資產值1.2億元,發展物業價值5.6億元。其發展的宗旨為收租及發展並重,力求發展平穩穩健。
當日開市價為7.8元,上升56%,收市為7.4元,上升48%。
其後股本變化略為: 1973年5送1,1974年10送1,1978年1拆2,1979年10送3,1980年4送1,1985年10送1,1986年1拆2,1987年 10送1,1991年10送1,1993年5送1(?)又10送1,即是1股大約變成15.07股,即是計及權數變化後約變成1,450.15元(?), 上升289.03倍。
3. 關於長江實業(1)的表現
該股票面值為1元,升水2元,以3元上市。長實的股本變化略為: 1973年5送1,1979年5送1,1980年1送1,1981年10送3,1987年4送1,又1拆4,合計即1股變成18.72股,以現時價計即為1,648.2986元,未計派息因素,即升值548.432倍。
(謝謝網友指正。)
其實這件東西沒甚好說,只是找不出所以然,但又有點熟悉,所以想寫出來。
上星期五(11月18日),中國環境資源(1130,前奮發國際)配售3.6億股,每股7.3仙,集資2,541萬,配售代理為昌利控股(8098)的附屬昌利證券。
同日,該公司賣方Wu Chao訂立諒解備忘錄,建議收購一個我極討厭的英文公司名稱Eugene Finan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筆者按: 華匯老細個英文名是甚麼? ),中國廣東省韶關市實益擁有約5,000畝植樹造林,並向賣方支付可退還按金200萬。
其實這兩件事真是沒甚麼特別,特別在那些人。
(1) 關於配售代理
昌利控股(8098)的大股東是歐雪明,據資料稱,其為之前果糖概念一文的李鋈發之兄李鎏麟的妻子。
左為歐雪明。
圖片來源: 新浪網
根據公開資料,李鎏麟 是麗盛集團(1004)及比富達證券的主席,亦曾為中國雲錫礦業(263,前順豪物物業發展、新詒投資、保興投資)的非執董,及東華三院的總理。
華匯系的部分上市公司也滿喜歡持有這兩隻股票,可以見到的事例如參龍控股(329,前銀龍集團、如煙集團)、萊福資本(901)及合一投資(913)。
(2) 關於賣方
除了討厭的叫Hennabun外,其實這人叫吳超,據股權披露資料,曾經購入太平洋實業(767,前太平洋合板)在2011年3月8日發行的1,100萬的可換股債券,並估計包銷當次等額的供股股份,但因為超額認購關係,並無購入供股股份或成功把包銷股票售出。
據萊福資本2010年年報資料稱,其十大持股第二位為東方銀座(996,前稱實惠、時惠環球),當年田畹善小姐曾入主該公司,太平洋實業也曾收購田小姐的資產,未知是否和這些安排有甚麼關係呢?
再岔開一句,現時時惠環球宣佈購入現時企展控股(1808,前台一國際)大股東兼主席、當年實達科技(706,現易名銀創控股)第二大股東福建實達電腦的主要股東景百孚的物業資產,並由華匯系眾公司持有大部分股權的Hennabun Capital Group旗下的中南證券擔任配售代理,這些交易好像也和以上提及的東西有些暗中的關係。
總而言之,關於中國環境資源的交易,雖不能確定這賣方是不是華匯的人頭呢,但照這推論,也許未來會成為華匯的成員之一。
(3) 關於作價
我肯定200萬是不夠的,但是以這廣告100畝10萬買46年來看,5,000畝大約500萬,且看看它能買出多少價位,如果是2,500萬,其實都基本肯定他們做事很果斷。
{13235872161350}廉政行動我一直喜歡看,這系列亦不例外,這一集黃金噩夢更開中我的 專業,但他們並無提及上市公司名稱,不過這故事我認為有一些虛構及簡化事件的情況出現,讓我由頭開始談談吧。
1. 劇集中安顯國際的我認為最少混合至少兩家上市公司,包括泰興國際(398) 及德發集團(928),那為甚麼是這兩家呢? 請看下面的原因。
2. 泰迪羅賓飾演的洪漢安藍本應該是馬寶基加郭榮的混合體,根據在4:26-4:38 洪漢安的自述及扮演他妹妹Winnie的蔣怡跟他丈夫張兆榮的蘇永康的吵架在5:49-7:26對白稱,從大陸來港應該是抄泰興光學的創辦人馬寶基,之後 20歲開廠,估計是郭榮的故事。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2-03/%E ... 410690.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a_eaa2.htm
3. 同一段吵架戲,Winnie勸導張兆榮協助他哥哥上市作造假數,其後又因要張兆榮製作大交易騙取銀行貸款,應該是泰興光學(389)橋段,這妹夫估計真實稱余國良,Winnie 的角色估計是林玉樺,亦即馬寶基的小姨。
http://hk.biz.yahoo.com/101206/373/40fhi.html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1-05/%E ... 399600.htm
4. 由第一節7:26-8:16那段茶餐廳戲,股民連這家公司做甚麼也不知道,最後茶餐廳老闆一語成讖,真不幸,但這是後話。
5. 第一節10:09起至第二節1:58洪漢安及Winnie 講起那些宣傳橋段,以及那個電視節目來看,肯定Winnie是一個居間角色,從事公司間的公關工作,在10:17提及的那本雜誌,估計應是是 investor投資一週吧,那個電視節目估計就是非常出名的港姐主播般莉任主持的走進上市公司。那個洪漢安瘋狂賣廣告便得獎,真是有沒有搞錯。這些傳媒 雖然是為生計,但為了錢把這些假數股變成明星公司,一個經營不善的企業家則因而變成他們口中的明星企業家,真是不要得。
6. 第二節2:08安顯國際員工提及的八叔是誰? 應該不是四叔吧,是那個有個陸作名稱的財演。
7. 那個財務總監(後來才知叫Tom)在第二節2:18開始出現,提及安顯國際認購不足,但公司需要償還兩間銀行的貸款,但其中一間拒絕了安顯國際的申請。不過洪漢安就感到頭痕 了,為甚麼呢?之後就會提及我經常會提到的人物了...
8. 洪漢安在第二節3:28-5:58去找一些路子較野的人物,他說他幫助安顯國際上市,而現實上但那人代表的人物確實是財技人物,況且樣子靚仔好多,雖然樣 子有些奸,但還有點福氣,絕不這樣的兇神惡煞,況且這人亦曾經去拯救這兩間假數上市公司,雖然泰興光學失敗了,更被除牌,不過德發國際因為他成為債主,又 委任到董事入局,故此他利用他母親名義入主這家公司,易名為野馬集團,更想買下和記行(720)呢。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 ... &keyword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b_eba1.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15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103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79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4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9704_C.pdf
9. 那個不幸的財務總監Tom,被洪漢安叫入房中,然後誇大了柬埔寨的廠房購買及東莞的生產設備金額,前者由650萬增大至1,500萬,後者由300萬增至 1,000萬,然後從中騙取之前中飽私囊。
柬埔寨的廠房是德發國際的橋段,只不過標的是樹林的40%,價格變成了3億,並以應收款支付 吧。但中飽私囊是泰興國際橋段,從前德發國際財務總監鄧耀樑之供詞可知,這公司未出事是有從事虛假放款業務的。
這兒有一個地方犯駁,公司 沒有錢,為何老闆還有錢中飽私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436_C.pdf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a_eaa1.htm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1-04/%E ... 399163.htm
(待續)
又到一年的年底,相信大家都在聖誕的喜悅中,祝大家聖誕快樂。
但時近年尾,很多公司都準備作年結,根據Webb-site.com的資料,香港1,494間上市公司中,創業板加主板合共有1,045家公司是以12月年結的,但這些時間,卻有很多上市公司進行交易,目的可能是因生意較差,所以業績亦不太好看,故需要找一些地緣或關係相近的公司做一些買賣交易,製造盈利,以在美化帳面,使業績看來較為平穩,不致過份損傷其投資價值,這系列暫時會分為3個系列,定期放送給大家。
今日這集的主角是魏橋紡織(2698)。
其實大家都知道2011年的棉花價格大跌了不少,根據中國棉花訊息網的資料,中國棉花價格由2011年初的約一噸27,000人民幣,降至現在的19,000人民幣一噸,跌幅約30%,由此可以見到不少用棉的企業的存貨受創不少。在此背景下,魏橋紡織也成為受害者。
但是在上半年,當擁有約17.26億人民幣的存貨的同業天虹紡織(2678)為存貨撥備7,949萬人民幣,即約4.4%的同時,魏橋紡織可能規模較大,所以有社會任務在身,需要保障棉農的收入,故需不停購貨,但同時因為棉價下跌,加上海外出口不振,買氣下降,所以銷售減少,在兩者的影響下,在營業額下跌的同時,存貨卻大增59.29%,至93.52億人民幣,但存貨還只是撥備1.54億元,只是1.6%,如果按照天虹紡織的撥備,金額需增加至2.70億,為上半年盈利的一半,故為平衡盈利下,故作出較保守的存貨撥備,希望下半年棉價回升,可追回損失,甚至可能有回撥。
但是,下半年棉價仍繼續下跌,天虹紡織在2011年10月終於發出盈警,承認「然而棉花價格自二零一一年第二季度起下滑,並於二零一一年第三季度續處於較低水平。由於本集團的產品售價與棉花價格息息相關,棉花跌價對本集團產品售價帶來沉重壓力」,導致2011年盈利大幅下跌,2011年11月,甚至指出全年最差情況或會錄得虧損,以下半年營業額約為上半年1.2倍計,其預計營業額約66億,正常純利率約8%,盈利約5.28億人民幣,假設這公司損益平衡,撥備大約達這個數字,相等於佔上半年存貨比例30%,和棉價跌幅相若。
以魏橋紡織其上半年存貨及作存貨撥備30%計,大約需撥備28.06億人民幣,以其下半年盈利約上半年的1.15倍計,正常盈利率為8%計,約達13.81億人民幣,可見撥備金額約為2年的盈利,如果作全額撥備,業績當然會錄得大額虧蝕,對股價的影響亦很大,所以魏橋紡織在年底進行一次交易,製造特殊利潤,以使業績平滑化。
2011年12月14日,魏橋紡織出售濱州市鄒平縣鄒平經濟開發區閒置物業予山東鄒平開達房地產有限公司,作價6.89億人民幣,並錄得約5.16億的特殊利潤。
據公告,山東鄒平開達房地產有限公司是由山東省鄒平經濟開發區機關工會委員會及耿憲彬先生分別持有鄒平開達的94%及6%權益,前者持有的鄒平高新鋁電有限公司是同一家族的上市公司宏橋鋁業(1378)的最大供應商,依賴其平價電力,這家公司才可以取得較平價的鋁加工產品,獲利較為豐厚,成為其產品的優勢之一,亦為上市賣點。而大股東登記的住址亦巧合地在該區,所以山東省鄒平經濟開發區機關工會委員會有多獨立,很成疑問,至少是關連人士非關連化。
2011年12月16日,魏橋紡織稱因「主營業務則因根據謹慎性會計原則及相關會計準則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從而預期可能錄得虧損」,「但預期仍能錄得盈利」,故估計撥備少於18.97億,即預期盈利及一次性利潤之總和,相對利用其上半年存貨計算於估計撥備28.06億少,但其稱「截止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本集團存貨較二零一一年上半年度略有增加。」,所以金額應更大,故撥備不足的情況應更嚴重,故預期未來仍有撥備的可能,或會拖累業績。
總結來說,天虹紡織處理業績較務實,可以輕裝上路,但魏橋紡織則較不乾脆,需要利用關連方支持業績,因種種因素,未來盈利仍需背上這項積累下來的負擔,導致盈利會不如預期,所以在未來棉價如反彈,前者業績表現應會較好,相信投資者會作適當的選擇。
去年的回顧分為兩篇,分別為失誤篇和回報篇,文章如連結。在寫回顧的時候,講下我的一些透歷。
昨日,我把一些股票提倉,然後轉成實貨。
去稅務局打釐印的時候,我發現登記股票的人很少,反而登記租約的人極多,我想很多人現時都是從事物業投資較多,但投資股票較少。在少數登記股票的人中,發現股票行和銀行很多,像筆者這些人真是少了,那個處理人員看見我反而好像驚奇,問我這些股票是不是自己的?
然後,去某股份登記處的時候,發覺那個在旺市時連人都要等半小時的地方,覺然一個人都沒有,那個職員還要在和其他職員聊天,另外那職員也很細心指導筆者,可見她多麼的有空,但這個時候好像是在我在2006年初第一次去這些股份登記處見過,在2007年左右,人還是很多很多的,可見現在買股票的人真很少。
再去另外一個股份登記處的時候,如果我沒記錯股票名,發現了有一個人受委託香港其中一家中小型資源上市公司把3個人的股票變成轉移至1個人手上,那兒我看到其中兩個人的股票加起來已經是1,250萬股,另外一個我看不到,估計也不會太少的了,我略略計過,那兒大約佔股本約3%有多,請問是誰要做大動作呢?
從上述看來,股市真是好淡,但是是否危中有機,還是繼續危,真是這麼難判斷,但是別忘了,味皇在今年回顧文中的病態賭徒譬喻,也很適合在此,我相信頻繁交易是不對的。
今年實在太多失誤,其中有部分失誤更是決定性,更發現完全還未汲取頻繁交易和起清底細的教訓,故錄得較大虧損,但我認為這完全是自己疏忽之過,年初應該保守是不保守,到年中認知到錯誤的時候已太遲,但應該也不算晚,至少減少了不少損失,其中較大的損失如下,更符合了當初「但通常年初的估計都會錯,所以此預期和最後可能相差頗大」,詳細如下。
(1) 利記(637)
這股在年初的時候還處於1元的水平,其後發出盈警,跌至當初底線85仙,不久反彈回90仙失去知覺,其後陸續容忍,且跌破85仙時還多給藉口自己還不是輸得太多,其後用同樣藉口不斷拖延,股價亦不斷下跌,最後在10月的時候,為取回全部投入股票的成本,以一半的價格49仙全部售出,如果85仙時意識到問題,相信能減少虧損達5%。
(2) 奧普(477)
這股在年初的時候股價是1.28元,我有6個單位的股票,其後在約2月1.17元水平多購2個單位,加大了失誤,在發佈一份較失望的業績後,股價大跌至93仙,已錄得巨大的損失,其後更多在83仙又購入2個單位,但股價再陸陸續續跌至77仙,計及股息,當時估計已為組合造成8.5%的損失。
但其後在7月大股東減持股份,股價在短期內大幅上升至99仙,我因為兩個差價的問題錯失機會,結果在92仙出售2個單位,89仙出售6個單位,其後在8月,再以80仙悉數出售剩餘的2個單位,全數退出這股票的投資,結果造成約6%的損失,但整體上,交易錄得少量盈利。
(3) 東方日報(18)
這股因為他恢復派息時,在7月除淨時以1.06元購入,其後免費報出現,股價開始大跌,更因為市況不就,跌幅更深。在9月底,東方日報登時削價以對抗競爭,我約略計算會變成損益兩平,市場也意識到,使股價在幾日跌跌逾10%,結果在兩三日後以78仙售出,錄得約3%的虧損,其後股價大幅反彈,又派發高股息,如果能忍耐到這時候,損失會少15%。
這是因為忽略研究現時情勢,只注重基本面的失誤,結果短短期間又錄得虧損的一次,教訓值得記存。
(4) 路勁基建(1098)
這股在4月底時因認同其業務模式,加上股息高購入,但一來因為公路股及內房被政府打壓的傳聞,股價陸續下跌,其實跌至5元多時因技術紀律問題應售出,但我因為認為股息良好,結果就犯下錯誤,最終為取回現金,留待更好投資機會,在9月以4.55元售出,錄得約3%的虧損。
(5) 新華文軒(811)
這股我是持續購入,最多的時候一度購入達組合30%以上,8月因想降低風險,賣出一半,因一些失誤,結果沽剩1,000股,詳細可參考近一個星期的買賣及風險評估。結果那部分現時我把它提了倉放在一旁。這交易導致組合錄得接近3%的虧損。
(6) 中國動向(3818)
這股去年買後不久已經持續下跌,已覺不妙,那時因破了技術規則,已決定在3元時售出,但就是因為拖延,結果3月時公佈業績微降時,股價再大跌至2.5元,但因為汲取了以往很多股的教訓後,知道大勢不妙,結果連股息也不要下最終在2.56元售出,使組合錄得逾2%虧損。
(7) 其他小型失誤
a. 售出愛高集團(328)
上年購入此股的目的為收取高息,但最高時帳面錄得超過15%的盈利卻不賣出,在知悉業績倒退時,股價曾一度下跌,終於跌破成本價,錄得虧損,但後來回升,錄得少量利潤,應沽出時,放鬆了戒備,後來再跌破成本價時候,就開始緊張,最終售出全部股票,雖錄得約0.3%的虧損,但其後股價繼續大跌,都算是較適合的抉擇。
a. 購入中國服飾(1146)
這股因一些我認為利好的原因認購新股,最後抽得一點點,但結果令人失望,計及所有交易成本後,較購入時下跌了11.37%。在結算時,對組合造成約0.2%的損失。但因為我認為看好的原因未消失,況且因兩年前小肥羊的失誤,損失了未來幾倍的獲利,所以我忍耐此等損失。
b. 購入世達科技(1282)
這股因為大股東增持及適合我對股票購入的條件買入,雖早期購入曾賺取約4-5%的利潤,計及購入成本後,但現時錄得約6.66%損失,佔組合的資產不多,約2.7%,所以對組合的影響只是0.2%。但和中國服飾同樣原因,我決定容忍。
此外,我容忍組合內部分的大型虧損,雖造成3%的損失,但我未考慮放棄,主因為那種股有龐大的價值,會使組合翻身。
總的來說,如果不犯以上失誤,組合虧損可能少22%,約佔本年虧損約70%,但較3年前的80%略為進步,不過2009年底提過,在熊市上一定要儘量減少持股,只保留少量房地產資金的倉位,暫時也許能做到,不過我相信我拖延的性格還未能成功改掉。雖則我對下年回報沒有太大寄望,但我希望能改進這一點,這使我能提高盈利,減少損失,為下一次的大升市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