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說:在剛剛過去的4月10日,天天用車完成了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成為順風車/拼車領域有史以來獲得單筆投資金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至此,實際運營剛8個月的天天用車估值已接近兩億美金。
文/天天用車CEO 翟光龍
各位親愛的用戶和所有關註天天用車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天天用車的CEO翟光龍。
這是一個對天天用車來說有點特別的時刻,在和所有媒體朋友分享之前,我想最先和我們的車主朋友們匯報這個好消息:
在剛剛過去的4月10日,天天用車完成了由百度領投,紅杉資本跟投的C輪融資,成為順風車/拼車領域有史以來獲得單筆投資金額最大、估值最高的公司。至此,實際運營剛8個月的天天用車估值已接近兩億美金。
自創業以來的8個月里,我們一直刻意保持低調,不跟風,不搶風頭。這既是我們的產品態度,也是我們的做事態度。有時候,我的投資人都會跟我著急:天天用車在市場上的聲音怎麽那麽小,再這樣下去好不容易積累的領先優勢會很快被後來者超越。
由於投資人和我都是很多年的老交情了,大家像朋友一樣相處,也像朋友一樣替我著急。我有點郁悶:這本來就是我的性格啊,怎麽改?!
不過還好,我的這種性格似乎並沒有太影響公司的發展:2014年9月5日天天用車完成A輪,12月12日完成B輪,2015年4月10日完成C輪,我們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面完成了3輪融資,速度快到令所有人吃驚。
而且,今年春節一過,我們就驚訝的發現,天天用車開創的順風車領域已然成為O2O方向上最熱的細分領域之一;這個當時不被人看好的想法如今已成為一個接近10億美金的大市場。
很多人問我,天天用車為什麽要加那麽多社交元素在產品里?有什麽用?
其實,創業之初,我們就有一個非常樸素的願望:做一款有溫度、有愛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堅持。因為我們認為,未來的移動互聯網解決的遠不止是效率問題,更重要的,它能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大家彼此信任,從而降低相處的門檻。
在過去的8個月里,堅持這樣的初心確實讓我們收獲良多。讓我和團隊最為感嘆的不是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日益增多的跟隨者名單,而時那些讓我們真正覺得可愛和溫暖的人——車主用戶們。我們用心跟他們相處,也被他們的用心時時打動。跟大家講些有關他們的小故事。
因為外形酷似《武林外傳》中的“李大嘴”,“老孟”在我們的車主中非常有名,他是我們一個車主微信群的群主。老孟帶的群非常團結,有人生病了,老孟會帶著其他車主去醫院探視;不忙的時候,老孟還會組織車主們去香山撿垃圾,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大家愛他,就像愛家中的兄長一樣。
車主“兔斯基”先生被稱為“天天暖男,孕婦之友”,之所以有這個稱號,是因為”兔斯基“先生只要看到孕婦的乘車訂單沒人接,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接下來,甚至有一次接到了一位還有3天就要臨產的孕婦。女性乘客尤其信賴他。
“華仔”是我們最早一批的車主。他像我們自己一樣,深愛天天。不僅是早期最能理解我們產品和理念的車主,而且不求回報地邀請了身邊非常多的車主朋友加入了天天,減輕了我們當時的燃眉之急。
車主“星星”和她先生也都是我們的早期車主。當天天用車的車主們知道小兩口將於今年3月8日大婚時,100多輛私家車自發、義務、無償地為這對新人當婚車。
結婚當日,很多車主早上5點多就起床,按車輛的顏色組織車隊,在環路上浩蕩行駛了1個小時,從北京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婚禮現場進發。那一天,我們都覺得自己做了一個特別了不起的產品,特別的拉風!
去年8月剛開始創業時,我們還在知春路附近一個100多平米的民宅里辦公。第一次召開車主大會時,我們覺得自己的辦公地點太簡陋,怕嚇壞車主,就在創新工場選了個高大上的會議室。
後來,跟我們熟悉親近後,很多車主朋友甚至經常在下班之後跑到我們的簡陋辦公室開會,幾乎每次都持續到晚上9-10點,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
這樣的車主用戶在天天用車里還有很多很多,那些故事至今都令我們記憶猶新,每每想起,都心生暖意。現在,在大家的支持和愛護下,天天用車已經走出了北京,到達天津,上海,成都,廣州,杭州…甚至未來會到達所有的一線、二線城市。
而我也已經沒法像認識北京的早期車主那樣,去認識那麽多城市的新車主了。不過還好,我們當地的同事依然每天在被這些可愛車主的故事溫暖著、感動著。
五年前的2010年,我曾加入過才10幾個成員的美團團隊,當時斷然沒想到那家小小的創業公司現在已長成為近100億美金估值的互聯網O2O巨頭。
現在,我還不知道天天用車的未來會怎樣,但這一次出發讓我很清楚的體會到了創業的快感:當你從一個人人都聽不懂、都不看好的想法開始,做出產品,讓一部分人慢慢接受,再到讓更大的用戶群體使用,再然後你發現周邊的人都在用,最後有人拍著你的肩膀說:兄弟,原來真是你當時說的那樣!哈,這就是創業的快感,更是創新的樂趣。
我們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上競爭者會更加擁擠,然而天天用車終將堅持初心,做一款有溫度、有愛的產品。
在這樣的路途上,希望我們的車主和乘客們,這些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能夠和天天用車一起,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美好到能讓所有人都生活的更無憂無慮的世界。
翟光龍
天天用車創始人/CEO
2015年4月13日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成立已有5年的聚合數據,一直在做著一件事:做互聯網公司的數據“賣水人”。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資本的強力推動,大數據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根據IDC預測,2015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32億美元增長到17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0%。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中國大數據發展也開始進入快車道。據統計,2015年,拿到融資的大數據企業超過50家,整體融資額超過50億元,其中拿到億元融資以上的企業有17家,估值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有10家以上。越來越多成功的大數據企業成功案例在不同領域出現,聚合數據就是其中一家。
成立已有5年的聚合數據,一直在做著一件事:做互聯網公司的數據“賣水人”。聚合數據的主營業務,就是整合市面上有價值的數據源,做成標準化的API,開放給開發者、B端企業以及微信公眾號用戶等使用,為他們免除數據收集、維護等環節。
聚合數據的創始人左磊,還是IT隊伍里的年輕先鋒,不折不扣的85後。但他帶領的聚合數據,一家員工只有百人的公司,卻從三年前就開始進入盈利階段,在2015年,總營收超過億元。
專註的數據“賣水人”
2009年,因為看準了移動互聯網將要興起的潮流,左磊從斯坦福大學回國創業。在創業早期,他和創業夥伴並沒有從大數據行業開始,而是開發APP應用。在開發過程中,他發現開發者對於數據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他們本身卻沒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把這些數據加工整理一次,再提供標準化的接口給做APP的公司,幫他們節省成本和人力。”左磊告訴i黑馬。在這樣想法的推動下,加上之前在大學有一定的大數據挖掘的基礎,左磊轉而嘗試為開發者做數據服務,和創業夥伴一起創立了聚合數據。
經過五年多的發展,聚合數據目前已經覆蓋上百個類別接口,為數十萬APP開發者及企業客戶提供數據服務。相比很多大數據公司還依靠融資和政府扶持活著,聚合數據不僅實現了盈利,而且成為2015年收入最高的大數據企業之一。
對於聚合數據與企業用戶的關系和它的變現模式,左磊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我們就像一個自來水廠一樣,用戶要你提供幹凈的自來水,對方可能是酒廠、飯店、飲料廠,他把你的水做成飲料或者酒。”
*聚合數據創始人左磊
聚合數據的做法是為開發者提供數據,後續由開發者來做多元化的應用。因為最底層的需求是比較明確的,大部分的企業級用戶對API接口的需求穩定。且由於數據通過API接口是單項傳輸的,請求處理的數據才會得到反饋,因此聚合付費用戶一直維持著較高的概率,2015年,聚合數據光API接口這項營收就達到上千萬元。
除了API之外,聚合也為部分用戶提供定制化數據產品,如數據管理、廣告投放與精準營銷等。比如企業手里有一些數據,但它並不知道如何識別並優化自己的數據資產,聚合數據可以在數據庫里進行識別,和打標簽等服務。
在變現模式上,聚合主要有兩個方式,對一些本身成本就不高的服務會對用戶實行免費,而對一些成本相對高,比如話費、流量等,會按照每個接口或者服務的成本收取不同的費用。
大數據分析要和業務場景相結合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大數據行業也逐漸走向多元化。在整個產業鏈條中,聚合數據在數據源部分已經居於重要位置,但是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也仍然是左磊在思考的問題。
對於數據行業,左磊將其做了一個分層。“我個人將它分為了三層。第一層是基礎架構層,以雲計算公司為主,例如阿里雲、騰訊雲,以及創業公司七牛等。第二層是數據源,如BAT、京東等,它們因為自己的業務,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以及聚合數據這類的數據源公司。第三層則是應用層,包括數據可視化、BI等,現在的創業公司也多集中在這一層上,競爭激烈。”
而在前面兩個層面上,目前,對於新玩家來說,已經很難再加入。數據分析、可視化等應用儼然成為創業的熱點。“雖然大數據這兩年比較火熱,但是大數據和細分行業的真正結合,卻還沒有正式開始。比如大數據跟農業、房產、汽車商業結合,在未來還存在著很多機會。”左磊說。
但對於未來大數據領域內的公司如何發展起來,左磊也有自己的擔憂。在他看來,目前雖然大數據在垂直行業中亟待開始,但是,目前仍然還欠缺可行的落地方案和商業模式,應用場景也仍然缺乏。因此,距離它的真正發展,也許還需要幾年時間。
大數據應用必須要和業務場景結合,是左磊堅持的看法。“比如每天淘寶用戶交易產生的數據,一個純技術型創業公司可能會達到淘寶的數據分析的技術水平,但不可能做成淘寶。因為數據源的積累和平臺的搭建是很長期的,不可能短期內建立起來。”
因此,在大數據領域中,數據源問題仍然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傳統的分析,都是對單一數據源進行分析。而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源多樣、海量數據中包括了眾多的半結構和非結構性數據。而此時,數據源的缺乏與不能互通,就成為限制數據分析和應用的桎梏。
因此,聚合數據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時,仍然會將API業務作為聚合數據未來的業務重點,並加強對基礎數據源的投資。同時,聚合數據也將在數據源和數據分析等領域,加強自己的投入。據左磊透露,聚合數據已經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專門投資公司主營業務上下遊的公司,如數據源、與垂直行業結合的大數據公司等。
“另外聚合會和外部數據公司合作來做應用開發,包括廣告投放、標簽化服務等。在垂直行業中,大數據如何變現還尚不清晰,現在在我看來,這個領域做得最好的是廣告業,廣告跟數據結合是很好的變現渠道。”左磊表示。
但是,是否類似電商和O2O等公司在規模擴大後,會傾向於自建大數據服務,自建數據源和分析系統將成為行業常態呢?左磊也表示,第三方大數據服務公司,在未來將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為,越大的公司內部本身就越複雜,如果不是核心業務數據,專門抽調人手做新的接口成本會很高,越來越多的采購外部數據反而將成為常態。”左磊說。
2016年2月份,聚合數據北京分公司正式成立,落戶創新創業基地中關村,聚合的大數據研發團隊落戶在這里,將承擔公司未來的創新業務及企業定制化服務業務。
就像聚合數據在自己的網站首頁的slogan所描述的那樣,它要做“一家數據銀行”。而這家銀行,未來也期望通過自己下沈入行業的具體應用,讓數據迸發出更大的價值。
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从7月6日开始,陌陌就上演旱地拔葱式的行情,到8月底,短短40个交易日,陌陌的股价就涨了141.56%,仅8月份就上涨了70.90%。成为8月里中概股中最风光的那个。借此,陌陌的市值突破40亿美元。
而促成陌陌大幅上涨的诱因是,8月18日,陌陌公告收到买方财团函件,称将撤回私有化要约,这是继欢聚时代、世纪互联之后取消私有化的第三家中概股。
与此同时,陌陌发布的二季报显示,其营收和利润都保持强势增长的势头,净营收为9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归属于陌陌的净利润为154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170万美元相比,增长804%!
对此,摩根士丹利分析师Claire Cao和她的团队也表示,把陌陌(Nasdaq: MOMO)股票评级从减持上调为中性,并将目标价位从12.70美元上调至28美元。
她在报告中提到,得益于巨大的需求和良好的用户基础,陌陌已成为中国手机直播市场中的最大玩家之一。截至第二季度,直播服务占该公司总营收的58%,她预期该占比还将继续上升。
卧槽!股价涨了141.56%!营收增长222%!净利润增长804%!这么猛!陌陌这次押宝在直播上,果然是押对了!在股价增长方面,中国唯一能与之匹敌的互联网公司,除了股价跑赢了“楼市”的大腾讯了,小编一时间竟想不到还有哪家公司了!
难怪可以全员去普吉岛度假?一句话:有钱,就是任性!
也难怪,老唐连私有化也不搞了!数据这么好,而现在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的政策又这么的不明确,换谁都“撤”了!
“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
有人曾对静爷说:“假如有‘中国梦代言人’选举,我大概会投陌陌创始人兼CEO唐岩一票。再没什么比混迹街头的小混混成为互联网+新贵更振奋人心的事儿了。”
从挥着砍刀混社会的湖南娄底厂矿小痞子,到14年前,带着他的全部“家当”——一个姑娘、一卷铺盖、2000块钱,闯北京的网易“小编”,再到 8年后的网易总编,到一代“约炮神器”陌陌的创始人,现如今,唐岩已成为估值破40亿美元(约为266亿人民币)的互联网大佬。
唐岩的经历,是一个比发哥演的任何黑帮电影更传奇,更刺激肾上腺素的故事。
那么,真实的唐岩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罗永浩说:“(唐岩)乍一看像黑社会马仔,接触下来才发现,是真正大哥级的人物。”
在太阳没落山前,他习惯戴墨镜,看上去有点像杀气重一些的王家卫(也有人说像北野武).
他的微博头像,曾一度是《教父1》里黑帮大佬的长子桑尼?柯里昂。桑尼风流好色、花天酒地、鲁莽冲动,可是重家庭、讲义气,一句话,“是个真流氓”。可唐岩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最喜欢的角色,满足了他对男人的幻想。
“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
1979年,唐岩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娄底的厂矿区里,他和一群兄弟常年“混江湖”,打架是家常便饭,一言不合就动手抄家伙。他头上缝过二、三十针,伤疤至今仍在。
把唐岩挖掘到北京的黄章晋还记得,他在娄底一个BBS上发现这个网名叫“TDM”的痞子小青年时,他的论坛签名还是“谁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谁”。他的文章痞气十足,风格也异常嚣张。在娄底市作协一帮不入流的文人,每篇都在互相唱和吹捧文章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但“TDM”没有“打死他们”,也从不搭理这些人。只是“无比任性”地写着自己的青春小说,有时也写写杂文,骂骂余杰,用一种孤绝的姿态向那些“傻×们”示威,“哥们儿写真正的文章,不矫情的东西。”论坛里只有几个人给他回帖,他们是孤独的异类。
2001年,他俩在长沙第一次见面,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的唐岩还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的面,小城青年不但丝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打官腔的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有种无所畏惧的气质。”黄章晋这么说。
直至来到北京,创立了陌陌之后,他的“痞气”也丝毫没改。
唐岩上一次打架是在2013年底。尽管当时,他的身价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约合133亿人民币)、用户数超过一亿。
凌晨一两点钟,天特冷,他裹着件羽绒服,哆哆嗦嗦在世贸天阶门口打车。好不容易等到一辆,斜刺里杀过来一个男人抢先开了车门。
唐岩急了,上去理论。两个老爷们儿吵了几句,对方一脚踢过来,他的拳头也抡了过去。打了几分钟都觉得没意思,嘴上骂骂咧咧也就散了。唐岩揉揉手,身上衣服厚,一点儿没事,倒是揍人的拳头关节有点不舒服。
“男人嘛,很正常。”坐在宽敞的天蓝色办公室里,这个瘦瘦小小,却带着股不管不顾气质的湖南娄底男人,低头思考了几秒钟“武力是不是毫无意义”,抬头时声音高了不少,语速也快了几分,“他打我,难道我不还手?那才病态!总统他退了休,被人打也得还手。”
曾穷到经常没钱吃午饭
直到现在,唐岩依然记得25岁的那个生日。那天,唐岩从某小区的地下室出来,在三元西桥的民工餐馆里,跟朋友吃了一顿13块钱的生日饭。水煮肉片10块,3碗米饭3块。饭后挺后悔,觉得没比家里的白菜杆炒腊肉好吃,不该出来糟蹋钱。
2003年底,唐岩正式加入网易。在北京的第一个月,唐岩白天在网易北京站的东方广场上班,晚上挤在330元一个月的地下室隔间。发工资前一个 星期,他经常没钱吃午饭,就去公司的茶水间灌一肚子免费的咖啡。他每晚必须踩着点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而且只有104路车可以刷那张价值40元的月票, 把他从王府井送到和平里火车站。
但很快,唐岩就闯出了成绩。他做过评论频道主编、奥运频道主编、新闻中心总监、副总编,最后成了总编辑。在网易打造“有态度的门户”这个主题上,唐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网易时,唐岩和上司李甬、方三文,下属陈萌沧、曾理等人,每周总有两三天下了班就相约出去捏捏脚、吃吃饭,再斗个地主、诈个金花。和十几岁时浪迹街头的那个少年相仿,做着组织里的中层干部,上有大哥,下有小兄弟,嘻嘻哈哈,欢乐度日。
他甚至有点“英雄主义情结”。有个老乡触犯禁令被勒令开除。他觉得人家拖家带口,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工作,一纸报告打上去,把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结果被方三文臭骂一顿,“这不是胡扯吗?”
2011年,方三文辞职创立雪球网,唐岩忽然意识到原来大家最终都逃不过天各一方的命运。这位网易门户总编辑开始琢磨,不然自己出来干吧。
创业失败四次就离婚
唐岩没能吃上Yelp推荐的牛排,他被旧金山的高级餐厅拒于门外。因为,他穿了一双运动鞋。
2014年2月8日晚上,他和一起创立陌陌的太太张思川的美国西海岸之行已近尾声。餐厅服务生打量了他一会儿,这个留着平头、身材中等,穿得像 大学助教的男人,实在没有富豪的迹象。唐岩和太太只能随便找了家小馆子。凑合吃完,他出门抽烟,站在旧金山的大街上,随手拿出手机刷新了一下陌陌后台。用 户数刚好从8位变成了9位。
太太走出门来,他说:“等等。”抱起她,原地转了几圈,“用户数过亿了。”
2011年3月,唐岩创立陌陌科技。之前和太太商量,没做成怎么办?太太说那就再去上班。他又问,创业了就不想上班,怎么办?太太答,那就再创业。他再问,再失败能不能卖了房子?太太说,行,再试试。问到第4回合,太太说,那就离婚。他心里有了数,起码能试3次。
算算身家,加上股票,总共有一百来万人民币。他想,应该够了。
陌陌在霄云中心一间100平米的办公室内成立。前网易产品经理雷晓亮与高级技术人员李志威成了前两名员工,他们都没有开发过手机软件,只能买来《iOS30天速成》这样的教材,边看边写代码。第一名技术工程师,是他们在QQ群里贴小广告招来的。
懂技术的人每天还有活干,唐岩对此一窍不通。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躲在电脑后打《帝国时代》。只有开会时他才打开投影仪大声地提意见,“这儿照片太 多了,不行。”有时也会提出一些对技术人员来说不具备可操作度的要求——例如希望地理位置能够在超过500米移动范围时就重新提交——而这会为陌陌招致隐 私问题,同时手机极度费电。
2011年3月,在北京霞光里15号的一间民房内,唐岩创立了陌陌。
“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8月3日,陌陌正式上线。2012年7月,陌陌完成B轮融资,估值约为一亿美元,用户数不过千万。去年11月13日,唐岩发了条微博,“我们不亏钱了,谢谢。”依靠游戏联营与表情等增值服务,陌陌实现盈利。
罗永浩特烦唐岩一点——他加班熬夜搞得面色灰白,唐岩却几乎从不加班,还总挤兑他,“没有一家公司因为不加班而死掉。”
他教育罗永浩,公司CEO应该只做三件事,一是正确融资,二是在关键位置找到关键的人,三是定好大战略。其他事不该管的就少管,是为管理哲学。 上线初期,用户数刚到几百万,服务器宕机了,迟迟不能恢复。唐岩问了才知道技术人员竟然在家联网抢修。老罗愤愤,“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不过那都是创业初期的事儿了。春节后,唐岩的发条明显上紧了。从美国一回京,他连时差都没倒就开始上班。他还是认同创业不能靠加班,不过阶段不 同了,“就好像拍电影,开始很松弛,快杀青时你会越来越紧张,接近成品时根本不存在任何节点。你就想着赶快跑,节奏越来越紧凑。”
换句话说,陌陌快成了。
所以,必要时CEO也要敢发火,拿出点大哥样子,做出点恩威并施的架势。春节后上班,原定上线的新版本因为节前的松懈而必须推迟,他没为用户数破亿庆祝,而是召集管理团队开会,结结实实发了次火,对陌陌创立时就在公司的老员工说,“你干不好,我可以找别人。”
“不是吵架,”他纠正了我对这次会议的措辞,“完全就是老板训人。”
那一阵,他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7点半起床,早餐就在楼下吃,然后直奔办公室,再没和和他太太独吃过一顿饭。
陌陌:搭讪附近小护士
起初,唐岩做陌陌的初衷,也是为了能够“体面”地搭讪漂亮妹子。
2010年正值亚运会,唐岩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和同事聊天,他发现不远处就有一个漂亮脱俗的姑娘,很想搭讪,却没有勇气。唐岩说:“当时就在想,如果能有一款移动应用能够能把在同一个酒店的姑娘定位出来,通过手机约出去玩就好了。”
于是乎,第二年,一款“约X神器”就这么诞生了。
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一开始也谈不上运营策略,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没有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
推广初期的陌陌资金有限,所以在渠道选择上比较有限,需要盘子大、用户基数大,但花费比较少的社区进行推广。符合条件的有两样:QQ空间和新浪微博。由于QQ空间年龄偏小,所以陌陌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新浪微博上。
一开始,陌陌只在微博上发传统信息,说有产品上线啦,亲朋好友帮忙给推一下。结果做了些推广之后,每小时的下载量居然最高能达到几百。
这让他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但是形式肯定要继续优化。所以陌陌开始把产品放在场景里去讲故事,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会想起来去用。
就比如一个小伙儿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来一堆医生护士。挑了一个护士开始聊天,结果聊了半天挺高兴。于是他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给你挂一个……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这样的故事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就明确了。
在运营过程中,他们认为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而女性用户的活跃度取决于她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这里是否有安全感。
所以陌陌还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女性做了很多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获取好感。并且组建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保证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为了不让用户简单地把陌陌理解为约炮软件,他们增加了群组功能,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例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利用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构建城市的社区文化。
至此,陌陌完成了场景的转变,从一对一的网上社交场景,慢慢向社交、本地化方向转变,从线上走向了线下。
陌陌产品的爆发的一年里,陌陌投入资金约为1500万元,其中大部分为员工工资和房租,其次是后台建设和技术研发费用,推广费用仅为100多万,主要是进行了微博宣传。
2014年,陌陌注册用户达到1.803亿人,月活跃用户达到6020万人,平均日活跃用户255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其2014年前 9个月的收入达到2620万美元。更是在在这一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MOMO”, 开盘价14.2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5.6%,市值26.57亿美元,而作为其创始人唐岩身家也达到7亿美元。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在IPO后,陌陌创始人唐岩持有该公司26.3%的股权和78.0%的投票权。IPO前,唐岩是陌陌最大控股股东,占股达到39.8%。
他要会画饼,那还挺恶心的
“土匪中的山大王,游击队的小首领。打仗时枪法绝对最准,随手一枪灯就熄了,再来一枪就是灭保险丝。不说大道理,手里有绝活儿。”黄章晋这么形容唐岩。
陌陌创立至今,唐岩在公司没发表过什么鼓动人心的讲话。2013年底,去桂林开年会,他站在台上,吭哧吭哧总结了20分钟。王力评价:“他真不 擅长这个。”更别提用“梦想”之类给员工画饼了,几名创业初期员工直摇头,“这不是唐岩会说的话。”其中一个还补了句,“他说这种话,会挺恶心的。”
聪明,喜欢高效率的沟通,说话不绕弯子,是“匪首”唐岩的绝活儿。“这是很无耻的年代,如果还用虚伪装扮无耻,那是狼狈为奸。”在网易工作时, 每次开会别人做几十页PPT汇报,他用4个字概括:粉饰太平。提问环节就听见他在说话,每个问题都尖锐、直接、不留情面,搞得人家下不了台。
业内有名的基金经理去拜访他,问,你怎么看互联网形势?唐岩傻了,这个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啊,敷衍了几句。对方又问,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他心想,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直接回答:“你来之前应该在百度搜一下。”
他的管理风格也是直来直去的。在网易时做专题策划,靠着椅背,专注地看,时不时说一句:“等会儿,这儿不对。”有时也给编辑们撂句话,标题多个字少个字,流量就有大幅的提升。若干年后,曾理还语带佩服,“唐岩懂人性。”
对朋友和身居高位的人,唐岩说话刻薄,喜欢挤兑人。前者是熟人间的放肆,后者纯粹就是因为看不惯。他的微博没加V,不聊工作聊八卦,嘲讽精英, 例如雷军和李开复。要是听到某个看上去牛逼的人实际上龌龊的八卦,下次饭局上,他准会眉飞色舞地传播。“那些人恶心别人十几年了,凭什么我不能挤兑他?得 到万人敬仰,没有一两个挤兑才不正常。”
下属们喜欢他是因为他愿意提携,工作出了成绩,升职加薪,毫不含糊。曾理和他认识9年,只在自己生日买过两次单,其他时候都是吃唐岩的。罗永浩是暴脾气,性子一上来就教训下属。唐岩奚落过他。老罗不服,偷偷观察,唐岩真的很少发火。
和削尖脑袋往名利场钻的人不一样,唐岩不担心不混圈子会损失什么。“人脉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卖资源能卖出什么,我不信。”做陌陌之后,他没出 席过一次所谓的行业论坛,只在投资方经纬创投内部开过一次圆桌会议。他说,所有要拿麦克风说话的会,都是傻X会议。实在推不掉的活动他就指派王力去。王力 愁眉苦脸,他笑得开心,“这不就是老板的福利嘛。”
微博上有用户骂他。真犯了错,就先道歉;但要是对方撂了脏话,一定针锋相对骂回去。“我从来没有什么用户是上帝的想法。我创个业辛辛苦苦,你骂我家人干吗?”
“人都想八面玲珑处理每一个问题。但只有上帝才做得到。尽量实事求是,直接一点,很可能整体效果还过得去,自己也轻松。”
2001年,黄章晋第一次见到唐岩,饭桌上还有红网一位领导。当时唐岩干着一份推销礼品的工作,当着两个新闻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小城青年不但丝 毫没有畏畏缩缩,反而透着股瞧不大上红网领导的架势。“他无所畏惧。”黄章晋说。“我从那时起就觉得他有股劲儿,生命力蓬勃,以后一定会成功。”
也就是前两年的事,朋友里有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有人起哄,让瘦小的唐岩和他比赛掰手腕。话音刚落,唐岩就站起身活动筋骨。还是街头逻辑那一套, 明明心里已经怯场,表面上却绝不可能让步半分。唐岩的发迹史,始终挣扎在青春期漫长的余稍里,面对着硬梆梆的现实,准备好了,挨一记直截了当的闷棍。
最后,反倒是大汉怯了场。
那么,对于陌陌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这么大的成功,也许我们可以从他的16条牛逼哄哄的“唐岩语录”中,一窥究竟。
1. 创业没有那么难,不用豪华团队,不用腰缠万贯,不用万事俱备,只要你想了,就可以干。
2. 你要有自己的商业逻辑,这是好产品和好公司的起点。
3. 要做出一款好产品,现在已经过了一纸商业计划书就可以拿到投资的时代了,除非你是成功过的大牛。
4. 要设置创业期的止损点。
5. 好产品只有加上好运营才等于好公司,不想做运营的产品不是好公司。
6. 与大公司反着走,也许是破解“腾讯魔咒”的一条路。但这也意味着你要花更大的努力,或者这是一条通路比较长的死胡同。
7. 创业者要敬畏资本,与资本保持近而不密的关系是必要的。另外,你对VC牛逼要看阶段,你在办公室等VC来的话,是见不到50家的。
8. 最经典的LBS应用是什么?大部分都是装逼用的。最经典的应用场景就是如果能够解决我在306能约到308的女孩子喝咖啡,这就是好应用。
9. 一款应用如果在国外不火,在国内做的话也是差一大截。不过,社交是一个例外。国外很容易say hi,国内不容易say hi,国内对陌生人比较提防,在互联网上搞社交还是比较合适的。
10. 移动互联只有两方面有优势:一方面是24小时机不离身,手机慢慢器官化了;第二方面location是可以做到的,误差只有5米。
11. 我从来不主动见VC,我很装的。
12. 我在网易做了9年,到后来不想定位为媒体人。
13. QQ为什么干不掉新浪微博,因为新浪微博的关系不放在QQ的关系里。米聊为什么不行,因为它的关系链全部在QQ的覆盖里。
14. 移动互联网的门槛特别低,特别适合屌丝创业。
15. CEO就做三样事情:人——骨干团队,钱——不能没钱,战略方向。其实都是很朴素的原理,有人过分夸大了它的特殊性。CEO和创业的原理是一样的,把基本的规律抓住。
16. 与我们同样的产品都很山寨,完成度只有60%,我们不太山寨的。http://www.xcf.cn/500frb/tt/201609/t20160914_776653.htm
10月28日,興業銀行發布了2016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從總資產規模來講,興業銀行繼續穩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頭把交椅。
去年第三季度,興業銀行總資產超過招商銀行,改寫了多年不變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座次排名,隨後在去年年末又被招行反超。到了今年年中,興業銀行再次反超招行,而今,三季報顯示,興業銀行繼續夯實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第一的地位,而放棄一味追求規模的招行則被民生、浦發超過。
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興業、民生、浦發和招行的總資產分別為5.82萬億元、5.64萬億元、5.5642萬億元和5.5639萬億元,較今年年初增速分別達9.78%、24.68%、10.31%和1.63%。
凈利潤方面,在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招行仍是最賺錢銀行,其次是興業銀行。截至9月末,招行、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分別為521.42億元、439.82億元、391.63億元、406.82萬億元和345.43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51%、6.70%、2.05%、9.47%和4.91%。
零售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對於前三季業績表現,興業銀行方面稱,前三季度,該行以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為導向,及時調整相關資產負債政策,推動資產業務保持穩健增長。期末總資產達5.82萬億元,比期初增長9.78%;其中,貸款較期初增長10.39%,各類投資余額較期初增長16.97%。
作為國內擁有最多金融牌照的商業銀行之一,該行強化集團協同聯動,子公司核心能力進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旗下子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20億元,同比增長16%,對集團凈利潤貢獻占比達4.55%,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各聯動業務合計留存集團內中間業務收入19.75億元。
此外,興業銀行的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該行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86.58億元,同比增長5.61%。非息收入規模和占比快速提升,非息收入同比增長40.11%,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較年初提高7個百分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1.68%。
零售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截至9月末,零售客戶綜合金融資產日均規模13204.18億元,較年初增長11.2%;零售中間業務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代理及交易類中間業務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78%;結算型存款占比達61%;個人貸款余額6800億元,較年初增長1681億元。零售業務實現凈利潤68.08億元,同比增長30%,占三大條線比重同比提升近2個百分點。
銀行業資產質量繼續惡化
梳理幾家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前三季度業績,普遍來說,銀行的資產質量仍在繼續惡化。
截至9月末,招行、興業、民生、浦發和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7%、1.71%、1.57%、1.72%和1.5%,比上年末分別上升0.19個、0.25個、0.77個、0.16個和0.07個百分點。
在撥備覆蓋率指標上,民生和中信銀行已經臨近監管紅線,分別為154.40%和154.94%。相對來說,興業銀行的壓力較小,撥備覆蓋率為224.68%。
興業銀行表示,不良貸款及關註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內宏觀經濟仍處於L型增長區間,部分行業不景氣問題還將延續;受“去庫存”、“去產能”及“去僵屍企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民間借貸、擔保鏈等因素的影響,個別地區、個別行業信用風險仍在暴露,出現償債能力下降、資金緊張、資金鏈斷裂等情況的企業有所增加;同時,風險的化解、不良資產的清收處置等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招行亦表示,將加強對產能過剩、高風險低價值客戶和“僵屍企業”的退出,實施戰略客戶及壓縮退出客戶“名單制”管理;優化預警模型,加強預警客戶風險化解,前瞻化防控風險,拓寬不良處置渠道,加快風險資產處置,有效控制資產質量下行風險。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針對美國在華商會聲稱對中國政府信守開放市場的承諾缺乏信心,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8日表示,事實上,中國已經是最開放的發展中經濟體之一。“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去年美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了52.6%,這說明中國對於美國企業來說仍然是富有吸引力的。”華春瑩說。
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美國在華商會今天發布報告稱,該商會有80%的會員企業認為其在中國受歡迎程度降低,大多數企業表示對中國政府信守開放市場的承諾缺乏信心。你對此有何回應?
華春瑩回應稱,對於你提到的這個報告,我不知道其出臺時機有何考慮,信息是不是準確和全面。我這兒倒有個數字。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去年美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了52.6%,這說明中國對於美國企業來說仍然是富有吸引力的。
她指出,關於中國的投資環境問題,商務部發言人多次介紹了有關情況,我們也應詢表明過有關看法。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市場開放的速度和幅度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上,中國已經是最開放的發展中經濟體之一。你可能已經註意到,中國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幹措施的通知》,提出了20項具體措施,目的就是要大力創造更加開放便利、透明的營商環境,積極吸引外商投資以及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華春瑩表示,昨天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演講中明確指出,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同時我們也希望各國的大門也對中國投資者公平敞開。
起家於影像事業的富士膠片最近推出了中幅相機產品。在整體市場消退的環境中,該公司願望是取得數碼相機領域更大的市場份額。富士膠片的影像文化延續了八十余年,但今天支撐公司的經濟支柱早已並非只此一項。
這家成立於1934年的公司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發展自有技術,生產拍照所用的黑白膠片。最多的時候,全球有三四十家同業競爭者,走在富士膠片前面的包括了杜邦、3M這樣的工業巨頭,當然還有它久負盛名的對手柯達。
富士膠片現任CEO古森重隆在1963年加入公司之際,日本經濟已經開始騰飛,與其他日本知名公司一樣,富士膠片以一個追趕者的形象出現。直觀的數字能說明富士膠片所處的位置:即便成立三十年後,富士膠片的銷售額也不到300億日元,而同期柯達的銷售規模則近4000億日元。
制造膠片需要大量使用銀和明膠,當古森重隆從同事口中得知柯達公司甚至有自己的銀礦、為了確保明膠供應而維系龐大的牛場時“差點驚掉下巴”。在《創新走出危機》(Innovating Out of Crisis)這本回憶錄里,古森重隆形容富士膠片當時的競爭態勢為“手持短刀沖入了一場槍戰”。
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是一個奇跡,那麽上一個全球矚目的經濟奇跡則是日本。戰後一大批日本企業追上了國際競爭者,並在技術上實現超越。以索尼為例,這家公司在1968年發布了搭載“Trinitron”獨自彩色映射管技術的電視,領時代之先,後於1979年推出了Walkman隨身聽。而豐田汽車在60年代初的年產量僅為20萬輛,十年後已經達到年產200萬輛。
富士膠片是在1976年實現技術上超越柯達的。當年,富士膠片開發出了高感度彩色膠卷FII-400,被認為是公司劃時代的產品。此後富士膠片發起了一系列沖擊,以搶奪市場份額,這包括了贊助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1988年在美國建廠,在柯達的後花園紮下根。
柯達與富士膠片的纏鬥,在2001年出現根本性轉折。這一年,富士膠片首次實現銷售規模領先。古森重隆在公司內部屢次擢升,並於2000年成為富士膠片全球總裁,三年後成為公司CEO。
富士膠片和它的新領導者古森重隆,在新千年的開端站在了群山的巔峰。在最高處,也是最險時。
全球的攝影膠片產業在2000年觸到了歷史高點,此後的一兩年緩慢收縮,並曾有一次小小的需求反彈。新數碼技術加速普及,掃蕩了舊產業。膠片行業此後掉頭向下,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收縮,十年內全球需求萎縮超過了九成。
柯達沒能適應顛覆性的技術變革,今天已泯然眾人矣。而富士膠片2015財年銷售收入卻達到207億美元。兩者被當作轉型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載入商業史。
富士膠片做對了什麽?
古森重隆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裁員。對於習慣終身雇傭制的日本企業——古森重隆自東京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富士膠片工作,中國區總裁太田雅弘自慶應大學畢業後進入富士膠片後也沒有換過公司——這是一項不同尋常的決策。在2006年的時候古森重隆決定裁掉膠片產業內員工5000名,相當於公司在膠片領域所有員工的三分之一。這使得公司能夠節省大量開支,並得以實行大規模的架構調整。
太田雅弘向我強調,“多元化”是公司成功轉型的關鍵。這種多元化,不是簡單地開啟完全不相關的新業務。富士膠片確立新的業務重心前,拋卻了自身是一家“膠片”生產企業的刻板觀念,重新審視公司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積累。
化妝品領域,最能說明富士膠片對已有技術的創新性使用。制造膠片的主要原材料明膠,提取自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則是人類皮膚的主要構成,給皮膚帶來光澤和彈性。在膠原蛋白領域,富士膠片已經累積了八十年的研究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用於化妝品的研發;防止照片褪色的抗氧化技術,同樣可以用於減緩皮膚衰老。
今天,化妝品已經是富士膠片重要的產品線。富士膠片找到了原有“技術池”的新用武之地,古森重隆由此確定了公司轉型需要聚焦的六大商業領域:數字影像、光學設備、高性能材料、印刷系統、文件系統與醫療領域。
時間證明了,富士膠片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這種涉及存亡的轉型,離不開強有力、能夠做出艱難決定的領袖。古森重隆相信變革的力量就在公司內部,他對依靠咨詢機構做重大決策的做法嗤之以鼻。讓陌生人幫高層做決定,尤其是賭上未來的決定,在他看來是不明智的。任何仰賴外部建議才能做出最終決策的高層領導者都應該立即辭職,他在書中告誡道。
作為一家市值380億美元的大型航空公司,美聯航的84000名員工每天要負責4700多架航班的運行,但口碑卻一直都不怎麽樣,4月9日發生的暴力逐客事件只是點燃了眾人積壓已久的怒火。
在美國的請願網站Change.org上,有43000人要求美聯航CEO奧斯卡·穆尼奧斯(Oscar Munoz)下臺。炒掉Munoz或許是個大快人心的決定,但絕對談不上明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美聯航CEO奧斯卡·穆尼奧斯(Oscar Munoz)
首先,這會擾亂整個團隊的工作節奏,在此期間,美聯航的乘客很有可能面臨更糟心的服務;其次,像美聯航這樣的大公司幾乎每次都能順利渡過危機,豐田、通用、強生、富國銀行等就是前例。
問題的關鍵在於開除CEO並不能保證同類事件不再發生。如果說美聯航還有那麽一丁點兒希望成為一家以優質服務著稱的公司,那麽Munoz或許是能實現這一點零星希望的人,就此全盤否定他有點草率。
2015年,美聯航的前任CEO Jeff Smisek遭到聯邦政府調查,隨後宣布離職。臨危受命接替Smisek的Munoz在學歷背景一欄比前任略遜一籌,但在職業生涯方面卻絲毫不遜色。而且,他從2004年起,就是美聯航董事會成員。
董事會任命Munoz為新的CEO,很大程度上正是看中了Munoz豐富的客服和技術經驗。Munoz答應赴任也證明他肯定不是一般人,因為前任Smisek留下的可是個爛攤子。難怪上任37天後,Munoz就突發心臟病住院了。當時外界猜測,美聯航又要換CEO了,誰知道Munoz做完心臟移植手術沒幾天,就迅速回到了工作崗位,他說:“我接手美聯航是為了讓它變得更好,任務還沒完成,所以我回來了。”這和他在暴力逐客事件發生後,明確表示不會辭職時的說法如出一轍。
在上臺以來的1年零8個月里,從業績增長的角度,Munoz似乎做得還不錯。在就職的第一個月里,12個副總裁或調整職位或被勸退,Munoz所做的人事變動可謂大刀闊斧,連競爭對手美航的二號人物、在民航收益管理上堪稱業內最佳的Scott kirby也被Munoz挖到了美聯航出任總裁 。美聯航的股票漲了24.4%,完勝美國航空(AA)和達美航空(Delta),同一時間段,美國航空只漲了3.7%,達美航空則跌了3.5%。不僅如此,管理層長期以來與工會的矛盾也被Munoz悉數擺平,並與4個主要工會達成了新協議。
在員工眼里,新任CEO是個不可思議的傳奇人物。他一直非常關註一線員工的需求和反饋。有些一線員工甚至可以參加高管會議,直接反饋訴求。而且Munoz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給員工真金白銀的獎勵。美聯航財報顯示,2016年員工獲得了總額約3000萬美元的現金獎勵,以激勵員工本季度運營績效目標的達成,這使得全年員工獎金支出達到了約1.2億美元。
2016年3月,當Munoz遭遇投資方Altimeter Capital和Par Capital兩家對沖基金發起的董事會代理權爭奪戰時,得到64000名工會成員的力挺也就順理成章了。
美聯航乘客被強行拖下飛機
產品線方面,Munoz先後推出了基礎經濟艙(Basic Economy Fare)、全面升級的北極星商務艙Polaris和帶淋浴的貴賓休息室。此外, Munoz制訂了龐大的機隊更新計劃,除了今年提前讓747飛機退役外,也將提前接收35架A350飛機。
種種變化背後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對此Munoz認為,“我們必須在消費者需要的地方投資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美聯航2016年斬獲最佳全年業績,凈收入23億美元,稅前利潤率10.4%,似乎驗證了Munoz的觀點。
當然,消費者最關心的肯定不是航空公司的營收,而是航空公司的服務。2016年全年,美聯航“非自願拒絕登機率”為43人/10000,高於達美航空(10人/10000)和夏威夷航空(5人/10000),但較之2015年77人/10000已經有明顯下降。根據2016年的航空公司服務質量報告,也就是Munoz就任的這一年,美聯航在13家美國的航空公司中排名第八,和2015年的排名一樣,不過在包括準點率在內的單個指標方面美聯航均有所提升,這使得其綜合評分從2015年的-1.43上升到了-1.05。
只是和同行相比,Munoz帶領美聯航所取得的進步還遠遠不夠。美聯航收到的投訴數量依舊位居美國航空公司首列。數據顯示,僅今年1月,美聯航乘客向美國聯邦當局就提起了174次投訴。
其實,成立於1926年的美聯航也是有過輝煌歷史的, 曾經走在行業前沿的美聯航為什麽會墮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呢?不得不說航空業的過度競爭所引發的價格戰致使航空公司運營收益低迷是原因之一。
票價直接和成本掛鉤,因此依靠低價獲取規模成了大型航空公司的慣用伎倆。但美聯航的極差表現與其壟斷地位有關,在2010年與大陸航空合並後,美聯航曾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它最強大的競爭力就在於它所建立的航線網絡,比如很多洲際航班,其他航空公司都沒有直達的,可美聯航有,這就導致很多時候乘客沒得選。久而久之,美聯航在服務方面開始松懈,進而一瀉千里。
當地時間2017年4月11日,美國芝加哥,民眾在奧黑爾國際機場外示威抗議美聯航。
好在Munoz是有意願扭轉美聯航口碑的,他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線了“美聯航直播時間”(United Airtime)網站,他選擇將其做成了一個公開網站,以便除了獲得員工反饋,也可以直接和顧客溝通。顯然,Munoz需要做的遠不止這些,他的管理方式也並非無懈可擊,否則4月9日的事件也不會發生。
在員工培訓和授權方面,Munoz可以參考麗思卡爾頓酒店和英國航空的做法。凡是顧客評分低於9分的,麗思卡爾頓的相關人員就會接到總裁的電話,尋找原因並改進。無論是酒店前臺還是酒店門童,人手一本服務手冊。所有人當班前,都必須複述一遍24條服務要領,這讓麗思卡爾頓酒店在全球任意一個地方都能提供標準化的高品質服務,哪怕它的員工來自多元化背景。
英國航空則鼓勵員工依照以人為本(Putting People First)的原則靈活處理突發事件。即便考慮到此前工會和高層之間的不和,包括沒有任何一個老板願意看到員工可以憑一己之見來判斷規則正確與否。
但Munoz完全可以告訴員工,“雖然我們支持大家遵照程序辦事,但很明顯這次我們的規則錯了。我們需要反思和修改我們的制度,為此,我將負全部責任”。一個只鼓勵員工什麽都照辦的公司是提供不了什麽像樣的服務的。在一定範圍內,給予員工更多的決策權才能有效地提升服務質量。
對於美聯航來說,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比拍拍屁股走人,或許決定留下來承擔責任並把“使美聯航成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作為目標的Munoz至少應該配得上再擁有一次機會。事實上,凡事一邊倒這件事本身,就值得警惕。
(此文首發於秦朔朋友圈)
對於“舌尖上的民族”,外國友人也深知投其所好。
4月24日晚,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了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微博長文,稱丹麥海岸遭遇太平洋牡蠣的物種入侵,把丹麥本土的Limfjord生蠔也擠兌死了,當地人對此束手無策。
一夜之間,文章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轉發,僅該微博的網友評論累計已達13000多條。眾網友如同聽到了“生蠔召集令”,紛紛挺身而出, “派我們中國人去吃就好了。”
這條微博閱讀量已超720萬,丹麥生蠔“一夜爆紅”
很快地,丹麥使館官微上發出了最新的吃蠔線路和“攻略”——不得不說丹麥這招以食物誘惑實在是高。至此,有人醒悟了,認為這次的“生蠔事件”並不是一個意外,可能是一場精心的營銷策劃。
丹麥駐滬領館一位丹麥籍工作人員米雅(化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丹麥人很少吃生蠔,因為價格很貴。”據介紹,在哥本哈根的普通餐廳,最高等級的Limfjord生蠔每個要價約60丹麥克朗,折合人民幣60元左右。
無論如何,漂洋過海去吃丹麥生蠔,必須疊加出行成本;而進口太平洋生蠔則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擁有多年水產貿易從業經驗的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創始人樊旭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就是太平洋生蠔的最大養殖國,生蠔通過貿易進入中國沒有必要。
吃比其他幹預方式更有效
盡管如此,網友戲言要漂洋過海去吃的辦法,在專家眼里還真的可以解決生態問題。
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蠔是一個很溫和的物種,通常情況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會造成比較大的危害,也沒有攻擊性,相比其他一些入侵物種要溫和很多。此前,學名中華絨螯蟹的大閘蟹在德國把堤壩都給破壞了,兇猛的亞洲鯉魚能吃會“飛”,把美國的漁民嚇得不輕。但是,生蠔確實會因為數量太多而擠壓別的動物生存空間,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
兇猛的亞洲鯉魚在美國淡水水系幾乎沒有天敵
雖然網友是一句戲言,但朱毅表示:“吃生蠔確實可行,這不是一句戲言,而且目前看是最可行的辦法。”
首先,當地可以發展旅遊業,吸引更多喜愛吃生蠔的人來這里品嘗美味,也可以讓當地人形成吃生蠔的習慣,這些都有助於減輕生蠔泛濫的問題。
不過,朱毅仍強調食品安全:“吃之前首先要進行風險評估,這些太平洋生蠔是否適合成為人類的食物,重金屬是否超標是最需要關註的問題,其次,致病菌、病毒汙染也需要註意,最後,藻毒素汙染等也需要確定是否存在,只有把這些風險都排除了之後,才可以引導當地或者其他遊客來此吃生蠔。”
對很多人來說,生蠔生吃就可以了,但是一些潛在的病毒卻難以殺滅。前段時間在一些區域爆發了諾如病毒感染,一般細菌可以通過加熱方式殺滅,諾如等病毒就很難通過高溫殺滅,而生蠔就是該病毒的最重要藏身地之一。
在朱毅看來,除了吃,也可以從生態角度采取其他幹預方式減少生蠔的數量,但沒有吃來的直接和快。
當然,也有人提出用藥物殺滅的辦法。生物學研究學者楊韻對第一財經表示,固然可以找到藥物殺滅這些物種,但必須考慮因此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生物可能產生的抗藥性,其次是對整個環境帶來的危害,而且用了藥物之後,這些生蠔就不能再被食用了,這也是一個損失。
生蠔大國“沒必要進口”
盡管生蠔肆意瘋長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但是在中國人眼里永遠都是“以食為天”,大多數人看到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組團來一場‘蠔’遊”。甚至有人提議丹麥政府出口生蠔,甚至乘勢推出“生蠔簽證”,讓中國人去幫助歐洲北方人民解決困難。
多年水產貿易從業經驗的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創始人樊旭兵告訴第一財經,生蠔通過貿易進入中國沒必要。
他說,全世界生蠔養殖80%在中國,中國生蠔養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蠔,中國就是太平洋生蠔最大的養殖國。除非丹麥生蠔特別好,似乎沒有太大必要進口到中國。“至於口味,丹麥的品種我沒有嘗過,生蠔口味並不主要取決於品種,口感主要跟養殖的水域有關。”樊旭兵表示。
在丹麥,最好的生蠔生長在北部日德蘭半島(Jutland Peninsula)一個叫做Limfjord的峽灣區域,這種生蠔被譽為”生蠔皇冠上的明珠”,是全球不可多得的美食。
但讓丹麥人氣不過的是,近年來Limfjord生蠔被前面所說的太平洋生蠔侵略了。
事實上,太平洋生蠔入侵已經不是近幾年的事情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起,太平洋生蠔就已經入侵丹麥,並在瓦登海國家公園肆意瘋長。瓦登海位於丹麥西南海岸, 201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事科研工作的張文卓曾於2013年-2014年期間在丹麥奧胡斯大學攻讀博士。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我讀書的時候並沒有怎麽聽說物種入侵,現在的形勢似乎變得非常嚴峻。”
事實上,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越來越多,最著名的要數美國的亞洲鯉魚入侵事件。朱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就好像這次丹麥生蠔危機,很可能是太平洋生蠔附著在船底來到丹麥的。
她認為,防範這些物種入侵,最好的辦法還是防患於未然,在物種入侵之前或者物種還沒有大規模繁衍的時候,就把問題控制住,不要等到不可收拾了再來亡羊補牢。
“蠔遊”丹麥的興起
丹麥峽灣出產生蠔,這也催生了丹麥旅遊業的一種新興業態——“生蠔遊獵”,也就是類似於“生蠔海釣”的一種旅遊項目。
據丹麥駐滬領館負責貿易和旅遊的項目經理塔提亞(Tatia)介紹稱,過去“生蠔遊獵”在歐洲遊客中比較流行。歐洲人也認為生蠔營養價值高,是一種“健腦食品”(brain food)。
不過在500多年前,捕捉生蠔在丹麥被嚴格禁止,當時的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k II)就下令對違反法律捕捉生蠔者處以死刑。
盡管今年“生蠔遊獵”被政府允許,但仍然受到嚴格監管。比如如果冬天太冷,過度捕獵可能會讓生蠔的數量驟減。
正常的瓦登海灘塗景觀
當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有遊客幫助丹麥吃掉一點生蠔,既有利於經濟發展,還能解決生蠔泛濫的環境問題。
塔提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此次的‘生蠔事件’,未來‘生蠔遊獵’可能會在中國遊客中引起巨大反響。”據丹麥領館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出示的數據,截至2016年12月,中國赴丹麥旅遊遊客在酒店每晚住宿的數量增長了42%。今年是中丹旅遊年,預計2017年中國赴丹麥遊客有望達到26.2萬人次。
2015年,丹麥就出現過一個自封為“生蠔之王”的人沃斯(Jesper Voss),他當時就註意到瓦登海的灘塗上繁殖了上億只生蠔,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於是他就在退潮後,到海岸邊去撿拾生蠔,做成美食。因為生蠔數量之多,當地因此也誕生了一批生蠔烹飪大師。
4月24日晚,丹麥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了題為《生蠔長滿海岸,丹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的微博長文,
控訴外來物種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丹麥生蠔“一夜爆紅”,
正義的中國網友勇敢的站了出來,紛紛挺身而出, “派我們中國人去吃就好了。”甚至有人提議丹麥政府出口生蠔到中國。
調侃:北歐有蠔,蠔之大,一鍋蒸不下!需要兩個烤架,一個蒜蓉。
很快地,丹麥使館官微上發出了最新的吃蠔線路和“攻略”——不得不說丹麥這招以食物誘惑實在是高。至此,有人醒悟了,認為這次的“生蠔事件”並不是一個意外,可能是一場精心的營銷策劃。
但據專家表示,全世界生蠔養殖80%在中國,中國生蠔養殖的80%~90%都是太平洋生蠔,生蠔通過貿易進入中國沒必要。
吃貨們請自重:中國才是最“蠔”的。
凡註明"第一財經、究竟"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