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金新貴來了

2016-01-04  TWM

某日,在一個飯局上,坐在我身旁的是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她跟我提到:「我們有在輔導小農 等新創事業。」這讓我很好奇,「小農不是都是做小生意,怎麼可能找名會計師來輔導?」約莫那幾日,同事們參加農委會主辦的「農業好點子群眾集資競賽」頒獎 典禮,據同事回報,台上台下好不熱鬧,原來從創投、銀行、櫃買中心到會計師,都來參與這場盛會,原因無他,就是看準了農業創新所潛藏的大商機。

如果不說,大部分讀者可能不會意識到台灣的農業,一年居然締造出二.三兆元的產值,這其中,還不包括許多沒報稅的農民所得。這個數字,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根據台灣一萬多家農企業,去年報稅資料所統計出來的。乍看,很難想像這個兆元商機,其實是由一把一把的青菜、一條十五元的蘿蔔這樣的蔬菜,所堆疊出來的。

台灣有幾個兆元產業呢?半導體、3C代工、面板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兆元產業;然而,二、三兆元這麼龐大的農產業,居然在台灣股票市場中,找不到幾家有代表性的公司。

但是,這個現象,很可能在未來幾年改變!

根據同事們的採訪發現,目前已經有五家農業公司登上創櫃板,積極接受輔導,希望能夠上興櫃,正式走向資本市場;另有四家在創櫃輔導中,其他更有許多小農或合作社,找來會計師協助,積極轉型為公司經營形態,為進入資本市場做準備。

以前創投特別青睞高科技業,但是這幾年來已經將目光逐漸轉向農業,農業毛利高達三○%到八○%,又不怕紅色供應鏈,難怪創投捧錢搶著投資,就連科技大亨都大筆投資農業科技公司。

這次,同事們從南到北跑了好幾趟,在中南部的田間,發現台灣農業競爭力,其實很強。業者們努力創新、用心打品牌,把產品賣到國際,如果好好運用現有優勢,誰說台灣農業不能走出一片天?

撰文 / 謝春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69

醜農作當飼料 花田喜彘意外養出胡蘿蔔豬 接手家業》科技新貴出手 把養豬當品牌經營

2016-01-04  TWM

創辦人張勝哲曾是年薪破百萬的科技新貴,七年前返鄉接下養豬牧場, 他將賣相差的農產品拿來養豬,還立志讓「花田豬」名號響遍國際。他表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我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養豬。」未來這裡可以放酒、 這裡做豬肉燒烤區,客人來這裡我就烤我們家的豬肉給他吃,我要把這裡變成花田喜彘的展場……。」花田喜彘(音同:秩)創辦人張勝哲,同時也是「永隆」牧場 的第三代主人,來到了從小成長,如今卻杳無人跡的老家;他一邊訴說童年故事,一邊勾勒對未來事業的想像。彷彿豬肉界的「微熱山丘」,即將在宛如廢墟的三合 院中誕生。

花田喜彘創辦人張勝哲,曾經是年薪破百萬元的科技新貴,七年前,他頂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及中興大學應用數學資訊組碩士雙學位光環,重返家鄉「彰化田 尾」,一肩扛下爺爺傳承下來的六十年牧場。脫去西裝、挽起袖子,餵豬、趕豬、洗豬……,樣樣自己來。五千頭豬的永隆牧場,連他總計只有四名員工,平均每個 人起碼要負責飼養一千多頭豬,難怪他苦笑地說:「剛回來接班三個月,我就瘦了八公斤!」

環保創雙贏

豬吃農產淘汰品 肉質更軟嫩三年前,專銷紅蘿蔔到日本的雲林縣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文星一句:「你的豬如果吃了我的胡蘿蔔,肉也許會很好吃喔!」對談之中,張勝哲 發現,其實農市裡,許多農產品因為賣相不好,被摒除在市場外,成為無利用價值的格外品(編按:指農作賣相不佳而成廢棄物),相當可惜。不過轉個念,他心 想:「豬的食量很大,不如讓豬來消化這些在消費者眼中品相不好看、營養卻一點也沒少的不良品,這樣不但能避免浪費,也能取代一般飼料。

於是張勝哲主動找上中興大學進行肉質檢測,驗證食用胡蘿蔔之後,豬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處的β胡蘿蔔素,肉質也會變得軟嫩可口。

紅蘿蔔創造出效果以後,去年胡蘿蔔產量過剩,有朋友直接送給他二十噸,因為「送人都沒有人要。」對張勝哲來說,讓豬隻吃胡蘿蔔是「雙贏」,除了可解決格外品問題,還可以養出有台灣味的豬。此後,他的格外農產品又加入地瓜、金針菇、紫錐花等。

「你知道全台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就是彰化田尾嗎?我們的牧場就在田尾,所以我將品牌開頭取名為『花田』,才有在地性;我希望大家吃到我養的豬時,能夠抱著愉 悅快樂的心情,這就是取名為『喜彘』的原因。」張勝哲解釋品牌名稱的由來。他說:「我是科技業出身的,科技產品講究的是全球化,但農產品卻講究在地化!」 他看到西班牙以伊比利豬聞名全球,也期望自家生產的「花田豬」,也能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推農業品牌化

靠網路行銷 「牧場到餐桌」理念「我要做品牌,才能打出知名度,有了消費者的支持,才能掌控價格。」張勝哲透露,豬價與一般原料產品一樣,隨著市場波動,因此豬農的生計也只能「看天吃飯」。

這兩年,豬價一公斤在六十八到七十元之間,算是好的價格,一年可以帶來近四二○萬元獲利;但前幾年也曾低到一公斤五十元,牧場立刻面臨數百萬元的虧損。

所以,張勝哲強打品牌,靠著吃格外品的胡蘿蔔豬,利用募資Flying V平台,宣揚「牧場到餐桌」的銷售理念,沒想到一舉擦亮自家招牌。此外,他也努力找尋B2B(按編:企業對企業)商業模式,目前在名店中西融合料理樂埔 町、北歐料理MUME都吃得到,未來自家網購平台也會上線。

好點子獲青睞

成功在募資平台 籌到百萬資金他富有創意的商業模式,讓他在參加今年農委會的農業好點子募資競賽時,成功在Flying V上,募到一○二萬元資金,一舉得到評審團青睞,獲得第一名。

「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偉大了。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養豬。」張勝哲坦承,目前吃格外品農作物的豬隻,只占牧場的部分產量,畢竟飼料成本偏高;但隨著自家豬肉產品品牌化,有更多消費者支持,未來將會有更好的成果。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70

製造業革命!黑手變身科技新貴

2016-04-18  TWM

麵粉、蛋、發粉──這些看起來不像一家尖端科技公司所仰賴的東西,對擁有六十六年歷史的麵包店「王者夏威夷」(King's Hawaiian)來說,卻正是那種東西。王者夏威夷策略長蘭漢(John Linehan)說,製造業者最喜歡在原料上削斤減兩,但這麼做是有後果的,「你或許可以大賺一季或一年,之後,消費者對你品質變差的不滿聲浪就會出現了。」這家設在加州的麵包公司大舉引用新科技,走進它的工廠產線,盡是資料處理分析感應器與精密的電腦,置身其中彷彿進了科技實驗室。過去,公司主管必須靠現場工作人員手寫的資訊來發掘保養問題,或調整生產線進度。

大幅減少人力 效率更快

今天,王者夏威夷的生產已經大部分自動化,作業更精確,對人力監督的依賴度也較過去小。市值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億元)的王者夏威夷,十幾年來不斷成長,以過去六年為例,美國整體食品業雖停滯,王者夏威夷卻能逆勢上揚,產能幾乎增加三倍。

這就是今天的製造業。無論規模大小,也不管屬於哪一產業區塊,工廠將會配備3D印表機、擴增實境(AR)、智慧感應器,以及重量輕、又能合作的機器人,以創造更快、更精簡、更有成本效益的系統,而且還能完全不損及產品品質。

幾家業者已經將擴增實境科技引進工廠,設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互動3D公司Ngrain是其中一家。工人只要將載有Ngrain軟體的智慧目鏡或特製平板電腦,對準一件裝備,就能見到一層數據顯示幕,內容包括保養紀錄與裝配指令等。

這個系統能在機器發生故障或需要修復時自動提出報告。根據Ngrain的說法,它還能讓製造業者將廠房裝備視察時間,從過去需要好幾天,縮短為幾分鐘。Ngrain產品管理部門負責人波爾(Barry Po)說,「直到今天,大多數裝備視察工作仍然完全仰賴人工,視察人員帶著一個剪貼板與紙、筆,說『這看起來像是一道刮痕』。但使用擴增實境以後,這一切都可以免了。」

技術已成熟 將快速普及

Ngrain正與飛機製造業者波音合作,在一處波音七八七夢幻客機(Dreamliner)零組件製造工廠,用平板電腦測試它的擴增實境技術。製造業者往往在產品通過整個裝配線以後,才會展開品質檢驗,一旦出問題,他們就得搜索枯腸、思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在波音,品質只要一出現瑕疵,沿著生產線部署的這些擴增實境平板電腦,就能立即加以標示,讓技術人員在不合規格的零組件還沒有造出來以前,及時做好調整。波爾說,「擴增實境聽起來像是科幻情節,但這種科技已經來了,而且小型製造業者也發現,它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遙不可及。」把新科技帶進工廠廠房的製造業者越來越多,這些新科技的運用也越來越有創意。

過去有人認為,3D列印不過是時髦而已,但鳳凰城的「地方汽車」公司,正用它製造Strati(一種新型兩人座電動車)的零組件。

一台巨型3D印表機,將一大疊經碳纖強化的黑色塑膠,「印」成Strati車主車身與底盤。一般汽車大約有兩萬個零組件,Strati只有五十個零組件。地方汽車執行長羅吉思(John B. Rogers)為了證明用3D列印生產汽車,是一種快得多的辦法,而製造Strati。他說,「製造業的革命時機已經成熟,我們現在應該重新思考怎麼做東西了。」撰文 / 作者•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87

茶金新貴》八○後「茶二代」 用新腦袋優化老產業

2016-06-13  TWM

在這波台茶瘋的浪潮中,讓沒落茶鄉活化的,是大批返鄉的青年。 他們帶著創新的腦袋,為古老茶業注入新靈魂,也讓自己在低薪年代,闖出黃金身價。

製茶菜鳥劉勇成 贏了常勝軍老爸棄醫從農 自創化學公式做冠軍茶一位台北來的客人開著車子,在南投鹿谷街上來回繞著,三十分鐘後,停在「茂記茶行」,抬頭望著招牌上簇新的「一○五年春茶特等獎」幾個大字後,慢慢地踏入茶行……。

「鹿谷是激戰區,如果沒有得獎,識貨的客人是不會進門的。」理著平頭的劉勇成,在今年「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的「新品種茶組」春茶比賽,於二一五四件競賽中,獲得特等獎(第一名)。

父親劉振興是鹿谷地區比賽茶的常勝軍:「這次我第三名,我兒子得第一名。」父子對決,兒子勝老子,成為鄉里趣聞,劉振興不以為意,咧嘴指著匾額笑:「我比得冠軍更高興。」他,標準理論派不信「口耳相傳」經驗 翻遍論文找方法一冷,一熱,也是這對父子茶農的性格落差。

鹿谷凍頂合作社理事主席康峻瑜登門致賀,劉振興迎向前去,熱絡招呼著,劉勇成卻躲在茶桶角落,認真地盯著茶盤上深淺不一的兩杯茶湯。「這老茶曬傷了(被陽光直射),客人送回來,要我急救(重焙)……。」劉勇成像個醫生,條理分明地敘述眼前兩杯茶的病情。

劉勇成的確是受過醫學訓練的茶農。二○○三年父親以「全球未來發展在中國」為由,叫他去福建醫科大學就讀。「每天早上七點進醫院,隔天九點才能出來,在醫院實習的日子,令人難以忍受。」劉勇成是家中獨子,父親覺得當茶農太辛苦,希望兒子從醫。「我爸爸不知道,當醫生更辛苦。」○八年母親生病,劉勇成返台照料,他開始思考,是否要棄醫學茶。「我從小跟著媽媽,工作再怎麼累,母子中午一定喝一杯茶,歇口氣。

在醫院實習的日子,連喝一杯茶的時間都沒有,是我要的人生嗎?」父親當時叫劉勇成去整理(重新焙茶)倉庫中的老茶,「那些茶,年紀都比我大,在整理的過程中,感覺那一桶桶茶好像在召喚我……。」一○年,他娶了在北京茶館工作的太太,夫妻因茶結緣,北方姑娘成為鹿谷媳婦。「我決定留在家鄉當製茶師,但卻發現爸爸教的,我聽不太懂。」「茶湯要甜,『走水』時拿捏火候……手勢要柔。」父親劉振興的焙茶口訣,聽在劉勇成耳中,像浮在空中的密碼、摸不著的雲。

「老一輩製茶靠經驗、憑感覺……。」劉勇成常問爸爸一句話:「為什麼要這樣做?你要拿出證據說服我。」劉振興笑著搖頭:「古早老師傅教茶,不可能全部都講,徒弟要自己找答案,才能烘焙出自己的茶味。」「師傅派碰上理論派」,製茶初期,父子衝突不斷。「有一回,爸爸氣到丟下烘一半的茶,跑出去了,回來後,看到我獨力完成的茶乾,驚訝地說,『咦…… 這傢伙,還不錯呢。』」為了找出口耳相傳的「製茶實證」,劉勇成上網去苦讀茶葉改良場的論文。

他,客製化賣茶針對客戶體質 推薦適合產品原來父親口中「走水」,是指「葉柄的苦水經由中肋及葉脈逼出葉緣之外」,劉勇成在紙上畫起元素表,「茶湯甜」是指化學中的「梅納反應」(胺基酸與醣類遇熱效果)。「品茶要結水」劉振興的香氣口訣,兒子拆解出來的是,「在口腔內,單體聚合成為高分子……。」劉勇成開始畫起H2O +3H2O……長串「聚合反應」化學方程式。

當他看到客人表情一頭霧水時,趕緊回到感官表述:「結水是指,口腔內瞬間爆發的結實口感。」現代年輕人,對純飲茶的口感,已經被加味手調茶混淆了,「因為有經濟壓力,年輕人對價錢很敏感。他們寧願每天四十五元,一個月花上千元喝珍珠奶茶,但要他們買一斤二千元好一點的烏龍茶,卻下不了手。」劉勇成認為,客製化賣茶,才能吸引年輕客層回到烏龍茶的純飲市場。

「常抽菸的男客人,我會推薦喝重烘焙的茶,這樣喉韻才會順。」「女生比較重視養生,體質較虛寒,我們會推薦輕烘焙的茶,香氣討喜,對子宮比較順滑。」學醫的背景,讓劉勇成在推薦茶時採取「先問診,再找茶」行銷方式,「我們要讓客人覺得,這一泡茶,是為他量身訂做,這樣年輕人才願意掏錢買茶。」一場比賽茶下來,特等獎得主一晚進帳百萬元,每年還有春冬兩季比賽,劉家父子一直都在入圍名單中。劉振興承認:「有的醫生朋友過勞早逝,錢也不一定賺得多,鹿谷年輕人若認真做茶,其實收入不比醫生差。」劉勇成自己的看法:「百萬元獎金,扣掉茶園成本與採茶工,其實剩不了多少;但參加比賽,對茶農來講,是一種競爭力的表現,年輕人要有這種企圖心,台灣的產業才有希望。」品茶師沈心妤 把守六千茶農殊死戰第一關上班族返鄉 接家業賺百萬年薪注水後,六分鐘,計時器響,杯蓋打開,沈心妤拿出湯匙,快速地將杯中茶葉攪拌了一下,低頭專注茶湯顏色,好像正在探望一位老朋友最近氣色如何?

「亮、清澈、琥珀帶金,這是好又健康的茶。」她露出開心的笑,揉揉眼睛、伸了懶腰,探頭另一杯茶。在農會的春茶比賽現場,她已經待了第七天。

由於鹿谷農會比賽茶送件超過六干件,為了降低評審壓力與訓練年輕人。「我們找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茶農擔任初審,每年有八十幾人報名,角逐三十三位初審品茶師的資格。」農會祕書林獻堂看著場內年輕評審說:「這些茶農新生代,透過評審過程,可了解其他參賽者的製茶火候,也是一種切磋。」她,三秒辨好壞喝出茶園管理、採收氣候、後製等差異沈心妤品茶的態度十分審慎,擔任評審前,時常自己在家練習盲測,一字排開十幾杯,沖泡時間從六分鐘到兩天不等。她磨出經驗,發現「顏色由清澈轉紅濁,就知道焙火過了頭,茶葉外表乾了,但內部的水分還在。」又說:「因為今年缺工,茶菁急採,成熟度不足;加上高溫焙茶,修飾不夠,當下沖泡沒問題,若放兩天,澀苦就會跑出來了。」「一杯茶,在比賽現場,評審接觸的時間只有三秒鐘,你得辨別茶園管理、採收氣候,與焙火後製等些微差別。」茶改場凍頂工作站站長黃正宗每次比賽得喝上萬杯茶,壓力很大,當評審要具備的條件:「就是專注」。

為保持味蕾的純淨度,沈心妤擔任評審的那一周,都會避免吃泡麵與辣物。

在審查會場,六桌一次開動,每桌三十杯,每回近兩百杯茶同場較勁。注水後,裊裊水氣上升,茶葉大戰開打。沈心妤拿著鋼杯,邊喝邊漱,喝到末端,突然折返,舉起手指在倒數第七盤茶葉堆畫個小圈圈,「這是我的暗號,代表返頭再喝一次。」她說,茶農準備比賽茶都超過半年,每一泡都是心血,評審得非常細心,不能辜負。

父親沈式禮是去年鹿谷鄉冬茶特等獎得主,「從小爸爸把我當男孩訓練」,茶園施肥、鋤草、鍋爐炒菁翻攪,她樣樣做.沈心妤大學畢業後,也曾逃避回家,在都市當上班族,「那種感覺惶惶終日。」「爸爸說,上班沒前途,回山上做茶比較實在。」五年前返鄉,種茶、做茶、品茶,嫁給茶農,「收入有比同學好嗎?」她點點頭。「哇,年薪有破百萬嗎?」她依舊淺笑:「這樣的收入還好吧。」她抬頭望著會場中的其他年輕評審群說:「在茶區,年輕人只要努力付出,茶葉一定會回饋你。」

品茶師

茶葉官能的審查容易受到「取樣、空間、嗜好、疲勞、印象、外觀、後味」七個因素影響,產生誤差,評審人員不但要有學術研究基礎,也要有深厚的評審經驗累績。鹿谷農會比賽茶長達16天。初審由33位年輕品茶師擔任,在一星期內,從6000多件茶葉中,挑出20%入圍(約1300件),交由下階段茶改場專家,進行複審。

撰文 / 陳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2

舊族突襲,新貴抵制,身後跟隨者眾,這就是2016年VR最真實的格局 | 幹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0/160422.shtml

舊族突襲,新貴抵制,身後跟隨者眾,這就是2016年VR最真實的格局 | 幹貨
VR價值論 VR價值論

舊族突襲,新貴抵制,身後跟隨者眾,這就是2016年VR最真實的格局 | 幹貨

所謂的VR、AR、PC VR、Mobile VR的競爭,不過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無論是全力以赴的舊族,還是邊走邊看的新貴,無論是全力押註,還是邊走邊看,在2016年底,這出大戲所有的演員,終於全部到場了。

本文由VR價值論(微信ID:vr-value)授權i黑馬發布。

2016年,Facebook、Intel、微軟、HTC、Valve、索尼、三星、AMD以及Unreal,都在發力,他們有一個共性:都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沒抓住機會以至於失意的公司。

再看看谷歌、蘋果、高通和MTK等,一直邊看邊走,在看到前面大廠發力後,保持跟隨緊逼策略。

而他們的發力點,無論是VR、AR,還是PC VR、Mobile VR的競爭,實際上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是一場改變自己當前不利市場的持久廝殺。

VR、AR,就是他們的工具。

那麽,在這一場重構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角力中,大廠們到底在博弈什麽?究竟誰在搶得先機?

來自AMD圖形事業部技術方案總監楚含進將分享:關於2016,他眼中的大廠格局之爭。

楚含進

AMD圖形事業部技術方案總監

一場失勢巨人與移動新貴之間的戰爭

來回顧一下各大廠在VR領域的進場順序:

Facebook攜Oculus和三星第一個進場,拉開大幕;

Valve攜HTC隨後開發出 VIVE;

接著索尼攜PS VR入場;

隨後微軟攜Hololens入局,並從AR切入VR,10月,發布了自家的PC VR;

硬件大廠:如Intel(重磅發布Alloy MR方案)、AMD的跟進;

此間,谷歌斷斷續續從cardboard升級到daydream(註:谷歌入局的姿勢明顯是邊走邊看,遠不如當年推Android徹底。roadmap、代碼、商店以及合作夥伴等等都同時推出);

蘋果一直一副風雨欲來的架勢,不過,到現在也不知道究竟在搞什麽鬼;

高通將Vuforia賣給PTC,低調地從聯手微軟和收購NXP等角度,宣布進入更大的智能領域。期間,很多一體機產品用了他們的芯片。

至此,凡是影響世界終端格局的行業大佬基本都入場了。

隨後Unreal虛幻引擎和Unity也開始成為為VR服務的重要角色。但明顯,Unreal力度更大。Unity則更註重移動市場。

跟隨兩大引擎的步伐,遊戲公司紛紛推出VR版遊戲。

而中國的大廠和手機公司都是在吆喝聲和發布會中打打雷,也沒啥雨。國內遊戲公司則一直沒動。

相信諸位也看明白了,以上提到的Facebook、Intel、微軟、HTC、Valve、索尼、三星、AMD以及Unreal有一個共性:這些都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沒抓住機會以至於失意的公司。

Facebook在移動領域半點便宜也沒占到,移動社交都在iOS或者Android上,技術路線則毫無發言權。

三星手機雖然賣的好,但是芯片和手機軟件也不屬於自己,談不上成功。

Valve的Steam遊戲平臺上出現過手遊嗎?

Unreal在移動平臺也不占優。

再看看谷歌、蘋果、高通和MTK等,一直邊看邊走,在看到前面大廠發力後,保持跟隨緊逼策略。

不難明白了吧。所謂的VR、AR、PC VR、Mobile VR的競爭,實際上是大廠們改變格局的角逐,是一場改變自己當前不利市場的持久廝殺。

落後的巨人們不甘心被新貴們壓迫,新貴們試圖保持既得利益不得不制約以抵擋巨人入場。

這是一場試圖重新構築生產力(新技術平臺)、生產關系(開發者與消費者的管道走向)和生產資料(應用,內容與用戶)的角力。而人工智能、大數據在這個時候提供了強有力的生產工具——VR/AR正是這種生產工具的具體體現。新型生產工具的出現從來就是積累演變的結果,這也是VR/AR需要積累的體現。

回到當前,大家就能理解當下的一些現象和大廠的諸多行為了。

舉個例子:

為什麽Facebook如此激進?Google為何不急不慢?

畢竟守江山者不願意改變。

分析一大堆,談到2016年,爭論其是不是VR元年似乎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意義的是,經過2016年,大廠的發力點已經體現。

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全力以赴還是邊走邊看,總歸所有演員都到場了,戲要開始了。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在2016年底才終於入場的微軟。

我覺得微軟經過兩年的改造和開放,滿血複活,這一次比以前更強大,更聰明。

搞了7年的人工智能技術終於在Hololens上得以體現。

但微軟又意識到AR技術離大家的期望還有一段距離,怎麽辦?

於是把Inside-Out 的SLAM作為VR tracking,出個PC VR開放版,售價299美元。這個太厲害了。

還記得,Win10統一了,拉上幫它搞平臺的盟友。你問是誰?Intel啊。

但這一次,微軟留了一手。拉上了Qualcomm(2017 WinHEC宣布Win10支持ARM)。還有幫它出售以及建立生態(Win10 App store + Azure)的盟友,誰呢?DELL、HP、ASUS、LENOVO以及ACER這些傳統兄弟。

這些兄弟體量大,資源多,全指望WinTel給方向。

現在WinTel推出PC VR和MR,正是給這些在移動時代迷失的兄弟,在硬件為主的雲到端開辟了新市場。說不準微軟又會殺個回馬槍把移動市場再撿起來。

換句話說,還是微軟和Intel鐵,像google,facebook這些年輕人還是靠不住!

當然,個人認為,微軟的PC VR以SLAM為定位方式的出現,會成為一個大眾跟隨的事實標準,也會成為VR頭盔形式的分水嶺,雖然技術精度和速度有待提高,但不妨礙持續發展。

國內眾多的頭盔都會以此為標準進行複制。基於Room Scale方式的頭盔會成為特定應用的行業形式。

移動和PC VR在2017年會融合,很多廠家會在兩者之間創新。更多形式的內容會湧現,遊戲開發會有新的模式出現。

VR體驗店的宿命與VR電影的機會

這一部分,說說VR線下體驗店以及VR電影的動向。

VR線下體驗店

個人認為,以體驗店為主的廠家會非常危險。

我本身一直不太看好體驗店。VR“體驗”只是個臨時的產物,本質上大廠驅動的VR是一種更深層次的信息交換技術。

體驗是什麽?是一個沒有標準且短暫的感知方式,怎麽會讓人重複使用呢?

何況現在技術還那麽不成熟,VR/AR技術成熟後的體驗就不是體驗了,而是像當下的電影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VR到底什麽時候面向To B、To C的問題依舊沒有答案,但是不要忘了,當所有的大廠都開始在此發力,技術成熟也就不晚了。

主宰PC和移動的家夥們,有了各種各樣的武器,需求就會被創造出來。

人的需求屬性有兩種:

強需求

移動電話就是強需求的革命,後來的移動互聯是在這個強需求上的再創造,以至於電話功能本身都被削弱了。

習慣屬性的改變

如果你周圍所有輔助你生活的工具(記住,工具基本都是大廠創造的)都是以VR/AR為中心創造的,你也會改變的。

人,是很容易改變的,不要以你自己為例子說明,要拿你的下一代和你來對照。

還有一點你要記住,娛樂是真理。這點我們都懂。 

VR電影

VR電影會是一種新的媒介(不只是體驗),會推動電影(360度全景視頻僅為VR電影非常初級的形態)技術的革命,這也許是中國電影人的機會。

VR電影很長時間內不會替代電影,而會和電影共存。

以後每個大片估計都會有個VR版,不信咱們走著看吧,就在2017。

技術改變生活,技術要為人類服務。在此向我們的VR/AR創業者致敬,期待2017年,VR/AR會繼續精彩!

VR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10

眾裡尋藍籌新貴

2017-05-11  NM

一如大家所料,百麗(1880)上週復牌,股價反映了建議的私有化價格,市場焦點進一步落在恒指成分股的百麗,何時被剔出「藍籌股」之列;同時,市場又「眾裡尋他」,尋覓哪一隻股份,將會成為藍籌新貴。瑞聲(2018)及吉利(175)「染藍」後的升幅,推動了今次「尋藍逐金」之夢!

市場以高市值、高日均成交額、股價表現等指標,尋尋覓覓出不少候選藍籌新貴,如舜宇光學(2382)、香港電訊(6823)、比亞迪(1211)、復星國際(656)、長城汽車(2333)、萬洲國際(288)等,當中市值逾600億港元的創科實業(669),也是候選新貴之一。不知是否因「逐金夢」所致,上週恒指跌約1%,創科股價卻升了3%!

眾裡尋他千百度

較少受媒體注意的創科,股價今年升了24%,跑贏同期僅升11%的恒指,原因或與三月中公布的業績有關。創科在業績公布前,今年股價升幅大約接近恒指;但在業績公布後至上週,恒指僅升3%,創科股價卻升了16%。被大行形容為「業績亮麗」的創科,在2016年,營業額增長其實只有9%,在毛利率及溢利率微增0.5%下,股東應佔溢利亦僅升15%。在聯交所的行業分類中,創科被歸類為消費品製造業,主要業務為製造與經銷電器及電子產品。創科在財務報表分部資料中,把銷售貨物分類為兩類:「電動工具」及「地板護理及器具」,當中電動工具分部,佔創科的總營業額逾八成,佔創科的分部業績溢利總額更逾95%,是近年的營業額及溢利增長動力。要靠股息率不足1.5%的創科圓「逐金夢」,相信不能只靠股息,還要靠股價。創科股價不僅今年升了24%,過去五年亦升了2.5倍;但近兩年,創科股價都只在25至36港元上落,最高位是去年中的36.2港元。以創科去年股價高位計算當日的市盈率及市賬率,分別是24倍及4倍;創科上週收市股價34.35港元,引申的市盈率及市賬率,已分別是20倍及3.4倍,距離高位的市盈率及市賬率不遠。

燈火闌珊處

要靠股價,就要突破市盈率及市賬率的疆界;要突破市盈率及市賬率的疆界,就要看溢利,就要看增長。在財務報表中可見,創科的溢利率確是持續增長,但連續五年的每年增長都不足1%,營業額及溢利的增長率更是反反覆覆。所謂「業績亮麗」,是否僅指創科的營業額增長在2016年的9%,較2015年的6%為高,或是否僅較大行預期為好!然而,事實是除營業額增長率外,創科2016年的毛利、溢利、資產及權益增長率,都較過去五年平均增長率為低;2016年的溢利及資產增長率,亦較2015年增長率為低。創科兩類銷售貨物中的地板護理及器具銷售及業績貢獻,正不繼收縮,增長主要依賴電動工具銷售。但創科的電動工具業績貢獻率,在2016年已接近無增長,相關業績只能與銷售額同步增長。試問沒有更高增長,哪有更高的市盈率及市賬率?沒有更高增長,就是有更高的市盈率及市賬率,又可維持多久?夢總有夢醒時,燈火闌珊處,一切仍以基本因素為準!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98

乳酪店回本快 成創業新貴

1 : GS(14)@2010-09-06 22:59:45

2010-9-6 HT

  夏季是小食創業高峰期,自珍珠奶茶熱潮後,創業者轉戰消費額較高、短至半年可回本的乳酪(Frozen Yogurt),乳酪店於今個暑天湧現,並趁熱潮積極開分店。

  「港人愛新鮮,料乳酪熱潮壽命約3年,但我們開業半年已回本,還有2年半時間賺錢。」銅鑼灣乳酪店CRUMBS老闆袁彌望說。

投資60萬 夏天日賣800杯

  CRUMBS於去年聖誕前夕開業,投資約60萬元,當時只有約3家品牌乳酪店,競爭較開珍珠奶茶店細,加上乳酪價格約珍珠奶茶3倍,毋須像奶茶般需高銷量維持店舖收入。

  該店的細杯乳酪售28元,大杯售32元。她表示,夏天平均日賣乳酪800杯,假日更賣逾1,000杯,大杯佔約75%;店舖又賣英國鬆餅,可補冬天收入。

  「夏天70%收入來自乳酪,冬天乳酪銷量跌,鬆餅升,佔總收入各半。」小店承熱潮於上月中在旺角開逾300平方呎分店,平均日賣乳酪400杯,新張生意勝預期的銅鑼灣店,部分熟客會到新店光顧。

  乳酪取代珍珠奶茶,成創業者新貴。從事金融、澳洲回流的林先生,與朋友合資近70萬元,在理工大學附近開設Holly Cow乳酪店,並由林先生的父親幫手打理。林父指,珍珠奶茶競爭大,若在旺角等貴租地區開舖,銷量要達千杯才能維本。該店面積逾800平方呎,設有20個座位。

「生意好得睡着也會笑」

  新店開業2個月,已計劃開分店,正尋找逾300平方呎、租金8萬元以下的舖位。「新店首月生意一般,但第2個月營業額升逾半至近20萬元,生意好得睡着也會笑。」

  林父說,現在平均日賣300杯乳酪,料大學開學後,生意更旺,並向學校提供師生優惠,亦收到學生包場查詢;他預料,乳酪純利在10%以內,料投資於半年回本。

  Holly Cow以開設連鎖店為目標,店名及商標已向政府註冊。林父指,店內食品標榜健康,正諮詢營養師,計劃推出沙律、三文治等。

  灣仔道最近亦有兩間新張的乳酪店,Myogurt是其中一家。老闆Christina留學回流,愛自製乳酪,有意開乳酪店。她稱,08年返港見只有1、2家乳酪店,但去年乳酪興起,故趁熱潮開店,新店7月中開張,現日賣200杯乳酪,平均消費24元。

相關文章:

低脂低卡 女士長者捧場
2 : GS(14)@2010-09-06 23:00:03

低脂低卡 女士長者捧場   

  乳酪除消暑外,健康亦是賣點。有乳酪店就主打低脂、低卡路里乳酪,招攬女士及長者光顧。

  乳酪是由乳酪粉加入牛奶,再用機器製成。乳酪店Holly Cow負責人林先生說,該店乳酪使用高鈣低脂牛奶製作,更有益健康,故受長者歡迎。

250克賣32元 抵食吸客

  另外,坊間乳酪店主要分為按乳酪重量計算收費或標準杯,市價約為15元100克,林先生以標準杯定價,收費較便宜,以「抵食」吸食客,細杯乳酪售28元(逾200克)、大杯售32元(逾250克),若以相同重量計算收費,細杯及大杯分別較同行便宜約2元及5.5元。

  灣仔的Myogurt亦標榜無糖低脂,用的是脫脂牛奶及乳酪粉,老闆Christina指,低脂乳酪食材成本雖較普通乳酪貴約20%,但更健康輕盈,亦吸引鄰近白領、學生捧場。

  在Openrice大受食客好評、並數度登好評餐廳十強的CRUMBS,其老闆袁彌望表示,本港最好的幾家乳酪店,味道分別不大,該店以足料留住食客。該店常被顧客讚足料,她為加快應付客流量而放棄磅重,不介意多給乳酪;另外,每杯乳酪會加兩層配料,賣相更好看,亦令顧客品嘗每口乳酪時都吃到配料。
3 : benngai(3981)@2010-10-05 13:53:40

想系香港開crumbs,求解
4 : GS(14)@2010-10-05 21:08:58

3樓提及
想系香港開crumbs,求解


先想3點
1. 你有無70萬?
2. 你開了後,競爭多了,錢賺少了,回不回了本?
3. 租金會不斷提升,你能夠支持嗎?
5 : benngai(3981)@2010-10-05 23:56:33

4樓提及
3樓提及
想系香港開crumbs,求解


先想3點
1. 你有無70萬?
2. 你開了後,競爭多了,錢賺少了,回不回了本?
3. 租金會不斷提升,你能夠支持嗎?
70萬我有,但是我誤知道去邊度可以同個個crumbs公司談代理的事,求解
6 : GS(14)@2010-10-06 22:50:10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想系香港開crumbs,求解


先想3點
1. 你有無70萬?
2. 你開了後,競爭多了,錢賺少了,回不回了本?
3. 租金會不斷提升,你能夠支持嗎?
70萬我有,但是我誤知道去邊度可以同個個crumbs公司談代理的事,求解

你在內地開,可是幾十塊一本,真是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53

北京“教父”: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

1 : GS(14)@2010-12-10 17:48:2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09/172594.html

    如果说新东方是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预科班”,那么,以学大、学而思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完全可以归为新东方学员的“预科班”:前者专注已有一定学历基础的高中特别是大学生,后者则是定位处于培养学力阶段的中小学生。
               
           在2010年的11月,《创业邦》杂志先后走访了上述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它们的创始人的关系也是各具特色:既有同学结盟,也有同事合伙,还有夫妻联手,他们为我们讲述了上市前后的反思与感触。
  【导读】 如果说新东方是中国年轻人出国留学的“预科班”,那么,以学大、学而思为代表的后起之秀完全可以归为新东方学员的“预科班”:前者专注已有一定学历基础的高中特别是大学生,后者则是定位处于培养学力阶段的中小学生。
  很难说语言培训与课外辅导两个市场谁的需求更为刚性,正如我们在2010年的这个秋天看到的,不仅学大、学而思摘得了果实,新东方的追随者环球天下(环球雅思)同样修成了正果。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创立于北京,在北京的各个细分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中小学生是其不可或缺的客户资源。
  “拿下北京才能进军全国。”这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战略选择;IPO之后,不管愿意与否,它们终将面对全国市场的考验。从延安到北平的路不好走,同样,从北京走向全国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长征……
  在2010年的11月,《创业邦》杂志先后走访了上述三家教育培训市场的新贵,它们的创始人的关系也是各具特色:既有同学结盟,也有同事合伙,还有夫妻联手,他们为我们讲述了上市前后的反思与感触。
  学大教育:靠的就是“单挑”
  学大在纽交所上市当天,CEO金鑫接受完媒体采访,无意间溜达到旁边的一家商店。他看上一只钱包,当即掏出几百美元买了下来,准备回国后送给太太。这是学大上市后,金鑫的第一笔消费。
  上市后虽然金鑫减持6.9%的股份,但身价与此前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而他对此似乎并不感冒,“算计那些没有意义,要是一直算计,那就不用干别的了。”正为上市冲刺的58同城CEO姚劲波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学大的联合创始人。他与李如彬、金鑫都曾是中国万网的同事。学大上市后,他所持股份占到总股本的14.4%。
  作为背后的PE,鼎晖在学大IPO的那一刻,手中持有的全部股份却都趴在账上纹丝不动。同时,华平则以IPO的价格快速反应入场持股。可见,他们对学大股价的上升空间充满想像和期待。所以,加上超额配售权,学大以1.95亿美元的总计募集资金超过新东方,成为至今教育培训企业的IPO之最。
  当年,学大正是瞄准了学生对个性化辅导的需求,抢先进入一对一这个细分领域。经过近10年的累积,学大已然拥地为王。他们的杀手锏是解决学生学习习惯迥异、偏科、存在漏洞等一些个性问题,小班形式却是全日制学校的一针加强剂,也为前者锦上添花。在商业模式上,一对一辅导更看重教学模式、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小班制则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特色、专长以及老师的号召力。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大都处于亏损状态。金鑫的解释是,学大前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在全国广为布局,“基础打好后,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了”,从一个细节也能看出近两年学大快速扩张的势头。学大总部位于北京西坝河的一幢独栋三层小楼,据学大市场部的一位人员介绍,因为员工数量激增,一个会议室都被改建成工位,但依然不能填补缺口。所以,他们很可能下一步会打算挪腾地方。而仅仅两年前,学大总部还偏隅北京师范大学。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扎推上市的这拨培训企业的总部都在北京。除了争抢最大的教育市场这个香饽饽之外,不少培训机构还把北京当作发展战略制高点。金鑫说:“北京的教育公司到外地比较容易获得认可,所以在这里必须有一块阵地。”
  相较而言,学大在全国的业务分布比较均匀,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全国前五大城市占到总收入的40%,其中北京只占到15%。与学大同处于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的学而思,在北京的份额则超过50%。对于学大来说,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而且这股上市的浪潮,可能会逐步冲击既有竞争格局,用学而思创始人曹允东的话说,“之前是春秋乱战时期,但今后可能会进入战国时代。中型企业处于夹心层,尤其不好受。”金鑫的判断也与之相同,品牌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成为主导,“那些小机构除非有自己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否则生存空间会比较小。”金鑫猜测,京瀚一对一之所以选择投靠安博,可能也是很难突破自己尴尬的位置,所以想通过资本并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捷径。因为,在一对一领域,第一名与第二名差距很远,甚至不在同一个量级。
  然而,就算挤掉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能是腾出更大的市场来供品牌企业更加近身肉搏。因此,上市引发的下一波浪潮很可能是并购,以规模论强弱的格局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得到扭转。但实际上,家长并不关心企业上市、并购与否,他们只关心能不能教好孩子。
  学而思:带头大哥
  提起今年这批教育培训企业的扎堆上市,曹允东表现得很淡定,“积累这么多年赶到一起了。有时候也是一种巧合,没有什么必然性。”实际上,学而思的计划是在2007年上市,结果“大势”不妙,所以蛰伏至今。“如果今年是熊市,肯定做不出去。”
  与上市同样让曹允东高兴的是,2003年创业初期的100多个学生,一直到今年还有50多个在学而思接受课外辅导。随着他们每年升学一次,学而思相应地推出一个年级的课程培训。因此,直到2009年才有针对高三学生的产品面世。今年,这拨学生终于鲤鱼跃过龙门,学而思也跻身上市公司行列,迈入了After IPO时代。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企业成长经历。如果公司产品还没有开发到相应的年级,主动送上门的钱财只能拒之门外。
  同样有可能被拒之门外的,是没有通过测试的淘汰者,以及超出小班制15人的第16个学生。曹允东说,从办学之初,这就是他们的底线,没有能力为客户服务,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就不能打破。顺便补充一下,学而思主要是以培优为主。据说,今年共有180名学生分别考取清华或北大。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而思的扩张态度比较谨慎,北京以外的市场份额只占到20%。“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如果北京做得特别大,别人就质疑你外地做得不好,反之,则说你根基不稳。”曹允东说。
  实际上,这背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小班制对外拓展和复制能力没有一对一模式那么强劲。后者面对的客户比较分散,有一个人就能开一个班;与之相比,短时间内聚合15个人的难度要高,但是毛利率比一对一高出10%以上。
  此外,小班制辅导主要集中在周六日,平常只能关门歇业,如果用制造业的行话来讲,就是开工不足。因此,教室成本压力是学而思身上很大的一个“沙漏”。说到此处,曹允东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你要问我怎么解决,我也没办法解决,只能忍受这种高成本压力。”
  据说,最早培训学校都采用“校中校”的模式,也就是利用全日制学校教室的休息日进行辅导。“但是这个受政策限制,而且要靠关系,我租不到那种教室。”就北京来说,学而思的校区基本上分布在地铁沿线,比普通写字楼高出大约一倍的成本。这样,只能通过规模和人气进行相应的弥补。
  但是,现在课外辅导的企业在业务上都在互相渗透,曹允东说:“我对家长的建议就是,有紧急需求且比较被动学习的选择一对一,没有紧急需求也比较喜欢竞争环境的就上小班。当然这也跟家庭经济条件有关。”以北京价格为例,一对一每小时费用在200~300元之间,有可能一个月下来就过万,几乎相当于小班一年的花费。而以一对一为主的学大,最近也在尝试10人以内的个性化小组课程。背后的原因是,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拉拢并留住客户。
  IPO之后,学而思现金流充沛,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对外并购。但是曹允东表示,条件会很苛刻,而且只做跟课外辅导相关的。安博那种多元化并购似乎会让他有些眩晕,“老板管老板是最难的,而且很多企业还有不同的合伙人,很少有人能玩转。黄劲还是很厉害的。”
      环球天下:拒绝“新东方雅思部”
  环球天下上市路演,准备第二天一早见第一个投资人。半夜12点张永琪突然接到一则消息,新东方发布预警,整个财季好像亏得挺严重,股价下跌了近20%。他们预感到投资人可能因此而对中国教育市场前景产生怀疑,“差点儿为这个事停下来”。
  第二天,他们首先是替新东方向投资人解释,世博会影响了招生人数,只是短暂的现象。虽然二者是竞争关系,在中国教育市场的前景问题上,他们高度地保持了一致。
  而就在环球上市期间,学而思、学大也在后面紧锣密鼓地做着最后的冲刺。“我觉得这种情况不多见。我自己本身是第一次上市,前面有一家上市,后面紧跟着两家。你看我赶上的这件事。”张永琪笑谈。所以,除了应对新东方带来的负面效应,张永琪还被投资人追问,“你跟学而思、学大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此次,4家教育培训企业都瞄准在美国上市,张永琪认为,是现阶段美国教育市场的低迷给了中国企业机会。但是他强调,无论从规模还是管理角度看,都不是很大,“真正的巨无霸只有新东方一个。”
  事实上,环球天下的IPO金额是最低的,只有6100万美元,其他三家均已上亿,市值跟新东方更是不在一个量级。张永琪说:“这个数量我们相对比较保守,而且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他所说的客观因素,一个是环球天下在雅思考试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40%,招股书上反映的却是20%~25%;第二,各地加盟学校总的加盟费只占到招股书上总营收的5%。现在正在选择性地回购,但是,张永琪表示,并购之后的管理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顺畅,所以这块也只是作为增加收入的辅助手段。
  但是除去客观因素之外的东西呢?从张永琪口中得知,上市之后,环球天下会将增长点主要锁定在两大业务上。
  第一,专门做一个“环球北美考试”的托福品牌。目前,环球天下这块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而市场最受认可的就是新东方。“实际上,从教学质量和我们现在全国的布点,以及学生认可的出国考试品牌来讲,我们和新东方相差无几。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习惯性地认为,环球的雅思最好,所以托福就不好。”再者,环球天下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是不足以与新东方并驾齐驱。张永琪说:“这个可能要给我们两年时间,现在专门有一个图书公司在负责推广。”其实在他内心,是希望环球天下借着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通过迎合高中生对个性化教学与服务的需求,让新东方100多人大班教学的劣势不攻自破。
  第二,中小学英语辅导培训,这是环球天下未来三五年的重要增长点。2005年,环球天下延伸到这个产品,目前已经达到114家,其中大多数为连锁加盟。体量不大,平均每所学校在200万~300万元之间。上市后,环球也会选择性地回购其中一部分。
  事实上,这背后是环球天下对一个人的整个受教育周期提供教育服务的全产业链追求,也是公司名称“环球天下教育”取代“环球雅思”的原因。其旗下的亲子教育已经在18个城市设有门店;面向中小学生的英语辅导愈演愈烈(未来可能会补充作文和数学);再往上是高中、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教育,这也是他们最核心的一块业务;此外,还有针对成人考证的职业教育。
  张永琪认为,以后这种搭平台的方式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每个平台上都有自身的一个核心产业,同时涉足与其关联或互补的产品。但是主干必须得强,而且比周围延伸、并购的项目要具备更强的增长力,这样才能枝繁叶茂。“如果你看到不同的市场用资本的方法把它拼进来,但是不能够很好地引领、消化,难度很大。”
  据说,张永琪曾经考虑过把公司卖给新东方。但是,按照新东方的模式,一旦被收入囊中就可能会把环球变成“新东方雅思部”,从情感上讲,这是张永琪和他的团队很难接受的。而最重要的是,出国留学市场增长势头喜人,他们更愿意和新东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痛痛快快地竞争一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92

【飲食籽】食界新貴鬥騎呢 美國星廚挑戰腐乳狗

1 : GS(14)@2016-03-11 00:52:11

【飲食籽:心水食桌】從來,香港只有漢堡包、薯條備受注目,一直靠邊站的熱狗,自去年年底突然爆紅,一間間食店爭相推出奇味「熱狗」——腐乳熱狗、川辣熱狗、啤酒熱狗、雪糕熱狗……吸睛度、話題性都比月初重現天星碼頭的退役「熱狗」巴士有過之而無不及。雖說十九世紀末熱狗已出現於盛產香腸的德國,但遠渡美國才發揚光大,到底對擁有過百年熱狗文化的美國人來說,這些掹車邊才能稱為「熱狗」的美食,是怎麼一回事?要試就試盡啲,所以這次邀請「吃熱狗大」的米芝蓮星級名廚Chef Harlan Goldstein陪飲食籽走訪幾間食店,品評各款奇味熱狗!





Chef Harlan Goldstein

生於紐約的他,居港逾20年,曾經營米芝蓮一星餐廳Gold By Harlan Goldstein,本擬退休,但環遊世界後覺得生活太悶,有意於今夏連開四間新餐廳。他也是熱狗的超級粉絲,「從小到大都愛吃熱狗,特別喜歡把它作早餐。小時候吃的熱狗一定夾着牛肉腸,加上茄汁及芥辣,還有洋葱、酸瓜等,拿上手大口咬,就是傳統滋味。」



君悅廚設計 古怪Perfect Match

雖說熱狗只是麵包加香腸,但對喜歡創新的香港人來說,將熱狗變成一個美食配搭平台,正合他們心意。有創意不一定好味,mix& match的技巧不純熟,隨時變成一場災難。位於上環的Noodle and Dog正是兵行險着,推出的熱狗相當獨特,例如綴上腐乳或日式青芥末醬,加入芝麻醬冷麵,甚至牛蒡、杞子、黑木耳及各種生果等等。幸好小店有曾於君悅酒店工作的大廚設計熱狗,口味配搭恰到好處,例如腐乳狗會配合京葱及辣肉腸。加入牛蒡的3月限定款式Nutty Bulldog亦會以青蘋果及榛子粉,減淡牛蒡的藥材味。負責人YY說:「大廚喜歡用本地食材,例如腐乳來自流浮山順記、香港仔有記的麵條,還有南丫島的炸魚仔等,想讓大家知道香港也有好食材出產。」


腐乳狗 $39

Chef Harlan食評:聰明

「裏頭的辣肉腸非常惹味,加上京葱帶來強烈濃郁的風味,廚師在配搭食材之上,真的非常聰明啊!」


麵狗 $39

Chef Harlan食評:冠軍

「芝麻味冷麵味道非常好,加上炸魚仔教人很興奮,雖然不像熱狗,但加起來層次及味道都相當出色,我想今天的冠軍出現了!」




Chef Harlan總評:“轉麵包”

「有創意,食材味道配搭亦出色,給我好多驚喜,很有趣!惟獨麵包稍為乾身,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麵包供應商,稍微加價也可以啊!」





Noodle and Dog上環皇后大道中237B號



肉腸夠多變 豬牛雞羊魚

Chef Harlan說,傳統美式熱狗使用牛肉腸為主,後來才加入豬肉腸和牛豬混合的版本。不過今日世界大同,不吃牛肉、豬肉者大有人在,去年在紅磡起家的特色熱狗店ICONIC H,最近於銅鑼灣開設分店,店主Karena特別找駐本地的德國師傅製作不同口味的熱狗腸。除了牛仔腸、紐倫堡腸、司華力腸外,還有火雞腸、羊肉腸及三文魚腸等,亦有從美國引入口感juicy的蘋果雞肉腸,配合12款配料及12款醬汁,供客人自行選擇。有選擇困難症的話,則可選小店組合好的熱狗套餐,例如新推出的「草飼和牛漢堡狗」及「走地豬豬漢堡狗」等,似是為食肉獸而設。


洋葱肉麻狗 $66

Chef Harlan食評:有趣

「川辣是我其中一種最愛的調味,製成麻辣肉醬加在熱狗中,有趣又美味,而且aftertaste非常濃郁,辣度適中,能配合本地巿場。」


芝肉牛 $57

Chef Harlan食評:勁量

「芝士非常多,牛肉腸以外還有肉碎,味道香甜,塗一點芥末在包中提味,整體會更具層次感。熱狗份量十足,我想我不能每個星期來這裏!」




Chef Harlan總評:“太大件”

「香腸及配料味道夠濃夠豐富,口感不錯,但始終太大件,必須使用刀叉食用,無法一口品嚐整條熱狗的味道呢!」





ICONIC H銅鑼灣禮頓道106-126號禮信大廈地下3&16號舖



冰火滙 啤酒雪糕配炸包 

記者告訴Chef Harlan將要試食甜味熱狗之時,身經百戰的大廚對此不置可否,但當我再說「我們要試雪糕熱狗啊」,大廚眉頭一皺再一戚,出賣了他好奇又擔心的情緒。其實日本大阪數年前已經出現雪糕熱狗Ice Dog,當地美國村的「元祖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21

【新蒲崗搵食】區內新貴 名廚都捧北越鄉土菜

1 : GS(14)@2016-08-09 07:11:22

因為喜歡舊區的寧靜,80後的Ray選擇在新蒲崗創業。



年多前新蒲崗開了一間越南菜館,經常食的米紙卷變了四四方方的米紙球,河粉湯底則走清澈淡味,配油炸鬼食,別人以為是非一般做法,原來餐廳主打較冷門的北越菜,得到不少名廚力捧,如海景軒中菜行政總廚梁輝雄、Spoon開國功臣及Fish School老闆黎子安(David)。「我和朋友到河內、海防旅遊,到當地食東西,完全推翻在香港食越南菜的概念。不像胡志明追求較濃味,越西混集風格,北越反而清淡,是較傳統的越南人口味。」老闆趙偉丞(Ray)說。


因為喜歡舊區的寧靜,80後的Ray選擇在這裏創業,他曾在越南餐廳「火車頭」工作。北越重清淡,尤其是海鮮,脂脂蚌配上香茅魚露,提升鮮味。重頭戲是椰青蟹,需預訂,15両膏蟹以原個椰青和蛋白蒸,蟹肉吸盡椰青清甜,記者和攝影兩人便將椰清汁清光。在河內他曾食過傳統米紙包一直難忘,它是當地傳統小食食時將豬肉從香茅拆出,配上不同餡料,如米紙、越南檬粉、醃蘿蔔、菠蘿、青瓜,以米紙包着吃,果味肉香集一身。菜式獨特原因是香料、金邊粉等部份食材由越南直接入貨,而海鮮則堅持每日到大成街市入貨,保持新鮮。他說舊區人情味濃,新蒲崗像他另一個家。「有時到街市買菜,太忙原來無帶錢裹買幾百元一千元東西可以賒數,因為大家的信任,街市還有這份人情味。」店子細已累積一班熟客,要吃最好還是預先訂枱。北正宗新蒲崗景福街87號舖記者:何嘉茵攝影:鄧鴻欣



(左)海景軒中菜行政總廚梁輝雄、(右)Spoon開國功臣及Fish School老闆黎子安(David)亦曾是座上客。

椰青蟹,15両膏蟹以原個椰青和蛋白蒸,蟹肉吸盡椰青清甜。時價(需預訂)

脂脂蚌配上香茅魚露,提升鮮味。$88



脆炸蟹肉香葉肉碎米紙球,以米紙四四方方包製,炸時要小心睇火,很考工夫。$70(兩個)

河內雜錦牛湯河,湯底則走清澈淡味,配油炸鬼食。$72

傳統米紙包,是當地傳統小食,食時將豬肉拆出,配上不同餡料,果味肉香集一身。$8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808/197270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