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周三稱,美國及其同盟打擊了被伊斯蘭國(IS)極端組織控制的煉油廠。這是繼22日首度空襲以來連續第三輪空襲。
美軍中央司令部表示,這次打擊對IS的12座煉油廠進行了13次空襲。這些煉油廠位於敘利亞東部的偏遠地區,靠近Al Mayadin, Al Hasakah以及Abu Kamal。除了美軍,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也參與了此次空襲。
聲明還提到,這些小型的煉油廠給IS提供了資金來源,使其能正常運轉,同時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持續發動攻擊。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Luay al-Khatteeb稱,伊斯蘭國控制伊拉克北部七座油田和兩家煉油廠,敘利亞東部十座油田中有六座為其掌控。另據估計,IS控制約60%的敘利亞油田和伊拉克的許多產油資產。這些油田日產能達8萬桶,現在半數都在開采。
他估計,IS以原油換取現金或者以物易物每日可獲收入約200萬美元。
這一數量的原油尚不足以影響全球市場。
22日,美國宣布對敘利亞境內IS發動首次空襲,僅空襲首日一天內,美軍投入敘利亞境內的炸彈與導彈數量幾乎相當於空襲伊拉克境內IS一個月的量。美軍從8月8日發動針對伊拉克境內IS武裝的空中打擊以來,共實施了198次空襲。
在紀念“9·11”恐怖襲擊慘案的講話中,美國總統奧巴馬授權開始空襲敘利亞,延長為期一個月的對伊拉克空襲。他稱,將組建一個廣泛的國際聯盟,以削弱並最終摧毀IS這一恐怖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自本輪油價暴跌以來,有關於沙特的陰謀論大行其道,但《紐約時報》的報道顯示,其中不乏事實部分。
憑借自己在國際原油市場的主導地位,趁著俄羅斯政府承受著油價大跌的打擊,沙特一直在施壓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俄羅斯放棄支持敘利亞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
巴沙爾的堅定支持者:
一位沙特外交官表示,“如果原油能為敘利亞帶來和平,我認為沙特不會放棄嘗試。” 幾位來自美國和中東的情報和政府官員對此表示認同。
俄羅斯是巴沙爾的堅定支持者之一,多年來一直向該政府出售武器以幫助對抗包括“伊斯蘭國(ISIS)”在內的反政府武裝。此外,俄羅斯還向敘利亞提供各種武器零部件、特種燃油,為其訓練狙擊手,對其直升機進行維護。
那麽俄羅斯會屈服嗎?
普京常常表現出這樣的態度:寧願承受經濟困境,也不願因外部壓力改變其政策。美國和歐洲實施的制裁並未讓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軍事幹預,並且普京繼續堅定地支持巴沙爾。ISIS把中東弄得更加不穩定,普京將巴沙爾政府視為在該地區的一個堡壘。
威逼利誘:
為了讓俄羅斯在敘利亞這樣的地區性問題上作出讓步,沙特也曾向俄羅斯領導人展示過對俄經濟上的好處,但是從來沒有在油價如此低的情況下這麽做過。現在尚不清楚這些(沙特與俄羅斯的)討論會產生什麽實質性影響。盡管美國也希望俄羅斯不要再支持巴沙爾,但是沙特若削減產出並推高國際油價可能會給美國部分經濟造成傷害。
沙特外長Saud al-Faisal和俄羅斯外長 Sergey V. Lavrov 去年11月在莫斯科會晤,但Lavrov 拒絕了讓國際政治參與油價設定的想法。
他說,“我們相信油價應當基於市場供求的平衡,它應該免受任何政治或地緣政治的影響。”
沙特如何才能成功?
美國官員稱,因為入侵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而遭受國際制裁,俄羅斯正承受著金融經濟上的痛苦和外交上的孤立。 但是普京仍然希望被視為中東地區的關鍵玩家。
沙特的目的能否達成取決於俄羅斯對原油收入下滑的看法。德州農工大學布什政府和公共服務學院(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 Public Service)的中東問題專家F. Gregory Gause III表示,如果俄羅斯受到的打擊很大並需要就原油價格立刻達成協議,那麽沙特就處於一個讓俄羅斯為地緣政治付出代價的有利地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自2011年以來,歐洲全境共遭受9次極端分子制造的恐怖襲擊事件,剩下3次分別在德國(2011)、英國(2013)和比利時(2014)。
已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喊出了將無情還擊的法國,還會經受更多恐襲案麽?法國總理瓦爾斯日前表示,他相信恐怖分子正在策劃新一輪恐襲,目標將是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瓦爾斯表示,這些恐襲案件,有可能在數日、數周內發生,不單是針對法國,更會針對其他歐洲國家。
歐盟理事會主席塔斯克就直接在二十國集團峰會(G20)上呼籲各國領導人將目標鎖定IS,“他們才是自由世界的敵人,並不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目前,巴黎恐襲案件中的遇難人數已經上升至132人。這一慘劇的發生,可否喚醒包括美俄在內的各國聯手進行全球反恐?又可否令美國改變目前對IS的打擊戰略?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不太可能,也沒有起到什麽作用。”
美國白宮高級官員也證實,此次恐襲不會改變美國對IS的打擊部署,且美國不會向中東地區派出地面部隊。
閻學通認為,首先在歐盟層面,僅是否關閉邊境問題就無法做到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其次俄美打擊IS的不合作狀態還會持續;第三,法國目前在反恐方面的行為是象征性的,以後只會越來越少,而從2001年以來的基本事實證明,反對恐怖主義僅依靠軍事力量是無法消滅的。
美國堅持不派地面部隊
法國國防部15日晚發表公報說,法國戰機當天對IS在敘利亞的目標實施空襲,摧毀該組織一個指揮所和一個訓練營。據悉,法國戰機向位於敘利亞拉卡市的IS目標投擲了20枚炸彈。公報表示,法軍此次空襲共動用12架飛機,其中包括10架殲擊轟炸機。這些飛機是從阿聯酋和約旦起飛,此次行動與美軍進行了協調。
據美媒報道,敘利亞反對派人士稱,在拉卡市聽到了至少30枚炸彈的聲響,擊中了一座足球場、一座博物館以及一些醫療設施,同時這次轟炸還令大約20萬人處於斷電中。此前美軍一直都在拉卡市進行持續轟炸。
在巴黎遭襲後,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乃至各位角逐2016美國總統大選的候選人都發表了感人至深的講話,願盡可能幫助法國人民。
不過,美國政府並沒有因巴黎恐襲案改變對IS的原有戰略。目前的證據已經表明,IS的作戰範圍已經擴充為有能力成功襲擊西方國家。在巴黎恐襲案發生前,奧巴馬已經升級了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中打擊行動,並派出了50個特別行動小組,幫助敘利亞庫爾德人等向拉卡市推進。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強調,奧巴馬對於在敘利亞同IS的戰鬥,一直都表現得很務實,奧巴馬知道這種戰鬥耗時長,且十分艱苦。然而在奧朗德宣布將對IS予以無情還擊之後,這一表態對奧巴馬政府形成了國際壓力,期望美國能夠進一步升級對IS軍事行動的呼聲不斷。美國共和黨也乘機指責奧巴馬政府對IS的打擊策略過於軟弱。
羅茲強調,這次襲擊沒有改變白宮不願在該地區派遣一支龐大美軍地面部隊的立場。他表示,美國政府仍有信心,通過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訓練的當地力量逼退IS,“進一步令美軍完全在中東地區全面參與地面作戰不是美國應對這種挑戰的方式。”
在反恐多年之後,美國深知不易,所以表態也比以前謹慎許多。閻學通對《第一財經日報》急著表示,法國恐襲案發生前,各方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法國還空襲了IS;恐襲案發生後法國得知,恐怖主義勢力的報複能力這麽強,且策劃縝密。
盡管法國10架戰機向位於敘利亞拉卡市的IS目標投擲了20枚炸彈,閻學通表示,此舉重在表態(一般戰機可以攜帶2~4個彈頭),象征意義大,而且此種行為以後只會越來越少。
和平解決需看明年
閻學通對本報記者表示,13年的反恐戰爭證明,恐怖主義勢力僅靠軍事力量是消滅不了的,IS的出現就同軍事打擊恐怖主義直接相關,且對方力量還在增強。
此次美方也表示,作為對巴黎恐襲案的回應,美方致力於尋求對於敘利亞內戰的協商談判結果。
11月14日,第二次敘利亞問題外長會發表聯合聲明稱,各方就敘政治過渡時間表達成共識,同意盡快實現敘境內停火。敘各方將在6個月內組建過渡政府,18個月內舉行大選並起草新憲法。換而言之,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以132人在巴黎恐襲案中喪生為代價,謀得了突破口。
在G20峰會上,奧巴馬也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35分鐘的非正式會面,並就第二次敘利亞問題外長會的結果以及巴黎恐襲案帶來的惡劣影響進行了討論。美方堅持阿薩德必須下臺,而俄羅斯對此存在分歧。不過英國首相卡梅倫16日表示,在阿薩德去留的問題上需要和俄羅斯妥協。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第二次敘利亞問題外長會議發表聯合聲明就推進政治進程和停火止暴達成共識,具有重要意義,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出席會議,並闡述了中方在政治解決敘問題方面的具體主張和建議。我們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當務之急是要不斷擴大各方共識,並將共識逐步轉化為具體行動,重點應放在五個方面:一是敘各方要停火止暴;二是要在聯合國主持下,根據日內瓦會議公報精神,形成政治解決的具體方案;三是要在反恐問題上形成合力,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並充分發揮安理會的協調作用;四是加大人道救援力度;五是盡快規劃經濟重建。中方將繼續秉持公正客觀立場,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走下去、走得好、走得遠。
50歲的糕點師福阿德(Remo Fouad)3年前逃離敘利亞西北部城市阿勒頗,走的時候,除了一份家族食譜,幾乎沒有帶其他的東西。
現在阿勒頗是敘利亞內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
據英國媒體報道,最開始,德阿福嘗試在埃及開一家甜品店,然後到黎巴嫩開店,花光了他藏在黎巴嫩銀行賬戶里的所有錢,但並沒有成功。
“在埃及,顧客沒有錢。”他說,“在黎巴嫩,他們對我們敘利亞人很不好。”
兩年前,德阿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阿克薩拉依一帶開了家小店。現在,小店已經擴大發展成了2家商店,雇了40個人,一家四層樓的工廠加班加點地制作糕點。德阿福正計劃開第三家分店。
“我遵紀守法,不逃稅漏稅,付給員工很好的薪水。”他說,“我會呆在這里,直到敘利亞穩定了。甚至穩定之後還在這里也說不定。”
德阿福的故事不是個案。不少難民正利用土耳其當前相對寬松的環境和機會開始自己的生意,在令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也促進了土耳其經濟。
移民占總人口4%
根據安卡拉智庫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的數據,自2011年以來,在土耳其,敘利亞人或單獨,或和當地人合夥,開啟了大大小小4000個新的商業項目,且還在增加。其中,2015年有1600個,今年僅前3個月就有超過590個。
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的負責人薩克(Guven Sak)比較了過去5年中大量進入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和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移民。“現在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在做積極的事情,並對土耳其經濟作出了貢獻。”薩克說,“不僅僅是街上遊蕩的人;還有很多人帶來了一些資金,並找到投資方法。”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近日的一份報告也表示,現在新移民人口占據土耳其總人口的近4%,且這個群體促進了該國經濟的增長。在土耳其當前安全局勢不穩導致經濟疲軟之際,這猶如一劑強心針。
前述報告的作者,將難民移民形容為增加土耳其對投資者吸引力的“正刺激”。
目前,伊斯坦布爾主要的電力供應商之一CLK Bogazici Elektrik正在培訓電話中心的阿拉伯語接線員,以應對新的顧客。足見當前土耳其社會對敘利亞移民的重視。
據土耳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第四季度,該國經濟增長5.7%,據此去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達到19530億里(約合7200億美元),全年增速為4%。其中,農業、工業、服務業分別增長7.6%、3.3%和4.8%。居民個人消費為經濟增長貢獻3.73%,投資貢獻0.85%,出口貢獻超過0.3%。
有人提出,現在土耳其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是,該國經濟將如何應對這樣大規模的人口變化。很多新抵達土耳其的敘利亞人不會土耳其語,該國失業率已經高達11%。還有一些土耳其人已經在抱怨被新來的敘利亞人廉價雇傭。
在土耳其創業
大部分敘利亞移民住在難民營外面,其中一些非常貧困,幾乎每個土耳其小城鎮都會有敘利亞難民乞丐的身影。但還有很多敘利亞難民都是中產階級,擁有可觀的存款或者借貸能力。
比塔爾(Mohamed Nizar Bitar)以前在敘利亞開辦了陶瓷工廠,2013年,經朋友提醒他可能會因參加反政府活動而被逮捕後,逃往土耳其。他花了近3萬美元,把自己的家人一起都“辦”了出來,之後他用最後的1000美元在一間地下室開始了阿拉伯食物外賣服務。
現在,他在7個地方專屬經營著自己的品牌,手下有330名員工,他估算稱在餐館設備等的購買上投資了200萬美元。
“在土耳其,開始建立一家企業很容易。”比塔爾說,“3天內,我就搞定了所有證件。”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土耳其需要利用這些企業家驅動力。
然而,如果工作限制收緊,較富裕的難民還會去到其他地方。“如果情況變糟,如果政府對難民更加嚴格,或許我會離開。”比塔爾說,“我已經兩次重啟自己的生活,再來一次也不怕。”
為了打擊恐怖主義和維持地區穩定,土耳其現任總理耶爾德勒姆(Binali Yildirim's)最近竟然暗示土耳其政府想和敘利亞當局修複關系。
到目前為止,土耳其政府對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一直是一副施加重壓的黑臉。就在去年12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還毫不留情地斥責阿薩德“殘忍殺害了40萬無辜的民眾”。如今畫風突變,稱要支持阿薩德當局,不禁讓敘利亞反對派冒冷汗。
用耶爾德勒姆的話來說,堅持和敘利亞當局維持良好的關系是“打擊恐怖主義”和維持地區穩定的必要條件。
耶爾德勒姆最近在發表電視講話時表示:“這是我們最偉大也最不可動搖的目標是:和敘利亞、伊拉克以及地中海、黑海沿岸鄰居國家發展良好的關系……我們需要擴大朋友圈,我們恢複了與以色列、俄羅斯的關系,現在我確信我們將推動與敘利亞關系的正常化。”
回顧最近半個月以來,土耳其不僅改善了與以色列、俄羅斯的關系,而且還向埃及示好。如今想要恢複同敘利亞政府的關系似乎也不足為奇,這三種外交方針意圖的交集是打擊恐怖主義,顯然這需要多國的聯手合作。
近年來,土耳其頻頻淪為恐怖主義襲擊的對象。
今年6月28日,3名男子攜帶槍支和炸彈來到伊斯坦布爾的阿塔圖爾克機場實施恐怖襲擊,造成43人死亡、240人受傷。土耳其當局指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是制造這起血腥襲擊的幕後真兇,但ISIS尚未宣布對此事負責。去年10月和今年1月,首都安卡拉與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也都分別遭遇了嚴重恐怖襲擊事件。
但是,和俄羅斯明確支持阿薩德政府的態度不同,土耳其並不希望看到阿薩德政權的壯大。
“如果你問我更喜歡ISIS還是阿薩德政府,我都不喜歡。” 耶爾德勒姆強調,“如果ISIS不存在了,阿薩德政府的存在也同樣不能解決問題。是阿薩德政府造成了恐怖主義的誕生。”
因此,耶爾德勒姆表示,只有阿薩德改變了行動,土耳其才會改變對阿薩德政府的政策。這與之前堅持其必須下臺的立場有所讓步,為土敘關系的改善帶來一絲轉機。
由於敘利亞戰火不斷,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紛紛進入土耳其境內尋求庇護。土耳其目前所面臨的是養活超過270萬難民的重擔。“現狀當然應該有所改變,但首先阿薩德應該作出改變。若阿薩德不改變,土耳其也不會改變。” 耶爾德勒姆表示,阿薩德政府應該對現狀承擔主要責任。
截止到發稿前,敘利亞政府尚未公開做出反應。
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土耳其和敘利亞兩國關系急劇惡化,土耳其政府公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並堅持要求阿薩德下臺。俄羅斯曾指責土耳其政府為ISIS提供便利。
6月27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土方去年11月擊落俄方蘇—24戰機事件向俄總統普京致道歉信,表示願采取一切措施重塑兩國傳統友誼。同一天,土耳其政府簽署了與以色列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協議。
敘利亞東北部城市卡米什利27日發生兩起爆炸襲擊。據BBC報道,敘利亞國家電視臺稱至少已造成44人死亡。
據媒體報道,第一起爆炸發生在庫爾德人武裝的一座營地附近,襲擊者駕駛裝有爆炸裝置的卡車實施自殺式襲擊,另一起爆炸發生在庫爾德人武裝的一處哨卡。
報道說,第一起爆炸發生地附近有居民區,許多傷者傷勢嚴重,遇難者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目前搜尋和搶救傷者工作仍在進行中,當地政府已呼籲民眾獻血。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實施了這兩起爆炸襲擊。
卡米什利靠近敘利亞與土耳其邊界,是多個少數族群聚居區,以庫爾德人為主。由於庫爾德人武裝長期同“伊斯蘭國”作戰,卡米什利也成為後者的襲擊目標。
爆炸現場(圖片來源:路透社)
卡米什利Qamishli是庫爾德人控制的城市,位於敘利亞東北部
(綜合來源:新華社、BBC)
當地時間1日,俄羅斯國防部證實,俄一架米8直升機在敘利亞被擊落,機上5人全部遇難。
當天俄國防部新聞局發布消息稱,當天這架米8直升機是結束向阿勒頗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任務後,在返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時在敘利亞伊德利蔔省被地面火力擊落的。飛機上3名機組成員和2名俄駐敘停火協調中心的軍官已全部遇難。
事故發生後,多個社交網站出現了被擊落的米8直升機殘骸視頻。視頻顯示,直升機墜落後已四分五裂,成為一堆廢鐵,且不斷冒出濃煙。視頻中未顯示出機上人員情況。
(圖片來源:中新網)
此次並非俄直升機首次在敘利亞墜落。去年11月及今年4月,先後有一架米8直升機和一架米28直升機因不同原因在敘利亞墜毀。
2015年9月,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要求開始對敘極端主義勢力進行軍事打擊。今年3月15日,俄駐敘利亞主要軍事力量開始撤離,但俄方承諾會繼續保留駐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和駐塔爾圖斯海軍基地。
(綜合來源:中新社、中新網等)
俄羅斯國防部11日說,俄軍6架圖-22M3型戰略轟炸機當天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境內的大本營拉卡實施空中打擊,“伊斯蘭國”損失慘重。
俄羅斯國防部說,俄軍戰略轟炸機當天從俄本土起飛,對敘利亞北部城市拉卡的“伊斯蘭國”目標實施集中打擊,摧毀軍火庫、營地和可能生產化學武器的工廠。該組織損失慘重,大量武裝人員死亡。
據俄羅斯國防部介紹,為協助這6架戰略轟炸機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目標實施空中打擊,多架俄軍戰機從敘利亞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升空提供支持。任務完成後,6架戰略轟炸機安全返回俄羅斯。
今年2月22日,美國與俄羅斯就敘利亞沖突各方停火達成協議,停火協議自當月27日起開始執行。根據協議,停火不包括對“伊斯蘭國”“支持陣線”等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的恐怖組織的軍事打擊。
因此前未遂政變降至冰點的美土關系似乎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當地時間2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土耳其。作為土耳其上月未遂政變以來到訪的美國最高級別的官員,拜登用實際行動對土耳其政府表示了支持。
而在24日早晨,土耳其坦克部隊跨過邊境對盤踞在敘利亞北部邊境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以及庫爾德民兵開展行動。在這次襲擊之前,土耳其已經分別對敘利亞北部邊境被這兩個團體占領的幾個城鎮發動了火炮攻擊。敘利亞政府則在第一時間譴責土耳其的揮軍進入邊境區是“公然侵犯”其主權。
20日晚,發生在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的婚禮爆炸案已成為土耳其政府此次行動的導火索。土耳其希望通過這次行動解決邊境問題,並對長久以來來自IS和庫爾德民兵組織的威脅做一個了結。
土耳其總理比納利·耶爾德勒姆20日當天曾表示,土方將在今後6個月內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協助解決敘利亞問題。敘利亞自2011年3月陷入內亂後,土耳其一直尋求推翻巴沙爾政權並向敘反對派提供援助,同時土耳其也飽受敘利亞內亂外溢之苦。土耳其副總理庫爾圖爾穆什日前表示,對敘利亞政策是造成土方今日“諸多苦難的根源”。
美國副總統拜登到訪土耳其
美國急於表態拉攏
據美媒報道,在24日當天的訪問中,拜登先是來到此前未遂政變中遭到炸彈襲擊的土耳其議會大樓,在土方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襲擊後留下的殘垣斷壁。而後,他與耶爾德勒姆共進午餐;當天晚些時候,拜登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面。
自上個月15日未遂政變發生以來,對於美國是否事先收到風聲,以及土方認定的幕後黑手葛蘭的引渡問題等都使得美土雙方關系降至冰點。而俄羅斯此前對土耳其的頻頻示好,以及日前土方稱如果確有必要,俄羅斯可能入駐美國等正在使用的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都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安。因此,拜登此次訪土,最重要的目標便是緩和雙方關系。
盡管在引渡葛蘭一事上,美方仍然沒有給出所謂的讓步,但美方也通過拜登之口在其他問題上表明了對土耳其的支持。拜登在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如果庫爾德民兵組織不能遵守之前的約定,即撤到幼發拉底河東岸,那麽“他們就不能、也不會在任何情況下得到美國的支持”。 美國此前一直對庫爾德人在敘利亞境內的行動給予支持;但土方一直將庫爾德人視為極端分子,並指出在土敘邊境活動的庫爾德人想要與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聯手,在邊境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對此,拜登給出的回應稱:“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上不會再有一個單獨分離的政權出現。”
土耳其坦克壓境
與拜登所傳遞的美方態度相呼應的是,24日當天早晨土耳其發動的襲擊中,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飛機提供了重要的掩護。
這次行動中,土耳其派出了坦克部隊,希望以雷霆之勢掃清IS以及庫爾德人在邊境殘存的勢力。同時土耳其所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軍也跟隨坦克部隊前進,意在土方幫助下重新占領重要的邊境城鎮賈拉布魯斯鎮(Jarablus)。
而這一行動幾乎沒有遭到實質性的抵抗,大部分IS的極端分子都已經在此前的連夜空襲和火炮攻擊中撤離。
美國軍方發言人稱,賈拉布魯斯鎮是IS曾經控制的土敘邊境城鎮中最後一個被奪回的,而失去這一城鎮的控制權對IS來說影響極大,外國極端分子和物資的流入補給將受到明顯限制,IS自行設立的都城拉卡(Raqqa)也同樣在受影響之列。而這一城鎮的失去也同樣體現出IS戰力的下降。
土耳其進一步行動的同時也使得敘利亞北部地區形式更加複雜。一位庫爾德人領袖警告土耳其,土方正在進入敘利亞的“沼澤區”,並且聲稱土耳其和IS都將失敗而歸。
盡管庫爾德人口氣不小,但鑒於拜登已經表明了美國態度,土耳其在與庫爾德人的較量中依然擁有較大優勢。同時美國支持庫爾德人作戰的前提是,他們從IS手中奪回曼比季地區(Manbij)後必須後撤,而如果庫爾德人堅持不履行這一承諾,美國又不再支持,這一地區的形勢將更加複雜。
土耳其24日的一系列行動也同樣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高度關註。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敘利亞外交官稱,土耳其的這一行動打著反恐旗號,但其本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恐怖主義。而俄羅斯方面也對這次行動表示關切,擔心敘利亞周邊地區局勢將因此更加緊張。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0日報道,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周五宣布了一項計劃,敘利亞政府將結束在指定地區與反對派的鬥爭。
克里表示,協定將在周一日落時生效,並呼籲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尊重這項全國停火計劃。
拉夫羅夫(左一)與克里(右一) 圖:法新社
據俄羅斯衛星網10日報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強調,落實敘利亞問題的第一步是確定48小時停火制度,並且停火期限可以延長。
報道稱,美俄就敘利亞問題成功起草了一攬子文件,文件共5份。
“盡管存在各種問題,盡管繼續存在不信任,盡管有人企圖破壞我們今天達成的協議,我們今天還是成功制定了一攬子文件。今天達成的文件不是1份,而是5份”。拉夫羅夫在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道。
他強調說,這些文件“使我們建立有效的協調反恐工作,使我們能夠擴大向居民提供人道援助,首先是阿勒頗市居民。 這一切都在為恢複政治進程開創條件”。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俄羅斯和美國還將建立一個聯合中心,應對“伊斯蘭國”和“敘利亞自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