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譚新強﹕恒指要到40000點 必先避開債務「灰犀牛」

1 : GS(14)@2017-08-18 07:31:40

【明報專訊】繼黑天鵝後,近年有一個新名詞興起,就是「 灰犀牛」,定義是一些其實非常明顯,概率很高的潛在危機,但所有人自欺欺人,選擇閉上眼睛,若無其事,讓問題繼續發酵,直到某一天,碰到某一個催化劑,或某一個臨界點,危機大爆發,所有人死傷慘重。

大部分國際投資者仍認為中國債務問題是最大的一隻「灰犀牛」。有些人擔心催化劑會否就是下個月開始的美國聯儲局縮表行動?或會否是美中貿易關係再次惡化?不然是下月美國國會的「債務天花」辯論?

中國領導人亦已多番表示去槓桿和嚴控金融風險是今年重中之重的經濟政策目標。前兩天IMF出了報告,預測中國未來3年的平均GDP 為6.4%(要實現2020年GDP比2010翻倍的承諾)。從2008年起總債務亦近翻倍,升至去年GDP的240%,預測到2022年更將升至300%。按其他多國經驗,經如此急速的債務增長後,通常都墮入嚴重經濟危機。

倘內房泡沫爆破將成系統危機

加上內地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早已呈現泡沫,如爆破肯定是系統危機。過去一年炒風轉到合肥、中山等三四線城市,但懷疑能維持多久。據了解,北京、上海已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香港二手市場也一樣)。暫時多數人仍賴在限價、限購等措施上;北京已率先放鬆,如成交仍無反彈,那將是明確的危險信號。

怎看中國這杯水,半空還是半滿,永遠是一個觀點與角度問題。今年亦有不少控制債務增長的好勢頭,上月M2增長僅9.2%,連續6個月放緩;新增貸款8255億元人民幣,比6月的1.54萬億元人民幣低很多,證明去槓桿政策持續有效。上半年整體社會融資增長12.8%,只略高名義GDP的11%,遠勝去年信貸增長比名義GDP快一倍。

中國儲蓄率高達46%,有富國的好處但亦有鼓勵過度投資的壞處。解決這「高級問題」的辦法是一邊鼓勵消費,一邊繼續經濟改革,製造良好投資機會,和發展有助提升生產效率的資本市場。民企已提供八成就業,但仍有很多行業是民企不能参與的。聯通引入騰訊(0700)、百度、阿里、京東等作為戰略股東是好事,但仍嫌不夠,若能讓出控股權更佳(對騰訊等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內銀即將公布第二季業績。我不關心收入和盈利增長,只留意呆壞帳(NPL)和淨息差(NIM)的趨勢,如NPL見頂,相反NIM見底,那麼建行(0939)、工行(1398)、招行(3968)等銀行的市帳率(P/B)估值必能繼續上升。

中美局勢未至於觸發經濟崩潰

早前我在另一文章預測,如中國經濟轉型成功,兩年後恒指可升至40,000點。達標與否,就是要看佔恒指比重近半的金融股,而銀行、保險等金融股的表現正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管理成效。

中國經濟不停增長,中國股票在MSCI等各大指數權重定必上升,自然更多資金將流入港股。尤其當北水奪得更大話語權,他們給自己中國公司的估值肯定比外資高,流動性的提升亦必帶來較高的liquidity premium。

債務問題確實嚴重,但應還未到泡沫爆破的臨界點。美國聯儲局縮表、美中貿易衝突、美國債務天花等事情都需要關注,但應未至於是中國經濟崩潰的催化劑(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值得考慮)。

時間已不多,希望總債能控制在GDP的270%左右,增速再減慢一點,最理想低於名義GDP。最重要還是盡快縮少影子銀行,不可光說,必須採取實際行動打破「剛兌」,再拖的風險反更大。

樂視規模有限,就讓它破產吧,中國能人輩出,能取而代之的公司多的是,Oppo、Vivo、美的等都比樂視強太多了。就算萬達、安邦、海航等,都不見得真的是大到不能倒。商場多如牛毛,保險業競爭激烈,航空公司有什麼大不了?見到國泰(0293)業績都搖頭,國航(0753)真的很想買?

內債問題料能避過「灰犀牛」

中國主要是內債問題,應能避過「灰犀牛」正面「撞死」經濟,最可能的發展是去槓桿過程將拖慢經濟。對投資者來說,這絕非壞事,恒指40,000點仍在望。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建行、工行、招行、美的及阿里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4&issue=20170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