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EO,你是自己的救世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1/162339.shtml

CEO,你是自己的救世主
筆記俠 筆記俠

CEO,你是自己的救世主

當下,CEO都面臨哪些痛點?CEO怎麽樣與企業共同快速成長?如何有效地持續幫助CEO成長?

本文由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關蘇哲

關蘇哲,新關點創始人,偉事達總裁教練,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創美藥業獨立董事。

一、VUCA時代下的CEO:

勞心勞力

CEO應該是個最苦逼的工作,這個崗位對人的綜合要求極高:

CEO是公司策略制定的戰略師;

員工不開心時候的政委;

市場大客戶拓展的銷售員和外交官;

用戶體驗把控的首席體驗官;

企業文化價值觀言傳身教的表率;

尋找人才的面試官;

人才培養的培訓師;

用戶社群的首席社群官;

產品研發的總設計師;

論壇的演講者;

公司預算和實際執行的財務人員;

企業資金的融資者;

公司組織機制變革的發起者……

除了以上,不要忘了CEO還有社會身份,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在外進修的學生……

而創業期的CEO往往九死一生,而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雖然CEO會有很多各部門助手,但真正為整個企業各個領域都要操心的就只有CEO了。

而當下是VUCA的時代,VUCA指的是:

不穩定(volatile);

不確定(uncertain);

複雜(complex);

模糊(ambiguous)。

數字化轉型對每個企業家都是新的挑戰,新老業務如何融合?80後到2020年都40歲了,下一班領導人何時能培養出來?

11

我目前的職業身份使得我這些年接觸過上萬個CEO,深聊過的數百人,我自己本人在公司里也是創始人和CEO角色,所以深感成為一個合格的CEO真不容易。

職場人士的人生也同樣需要戰略,事業成功不能建立在犧牲家庭和健康基礎上,我見過很多事業成功的CEO,但見到能平衡家庭、健康和事業的CEO還真不多。

二、CEO的煩惱

既然對CEO的要求這麽高,從成為CEO的第一天開始,工作煩惱將如影隨形:

你不斷推翻自己曾制定的公司的戰略方向,有重要客戶時需要親自出面陪酒強顏歡笑;有時要開通CEO信箱受理終端投訴;員工6點準時下班你卻在加班到半夜;目前重要崗位不合格卻無法找到替代者;看重的人才要價太高無力支付;公司資金流斷裂親自到處借錢發工資;還要拋頭露面去演講擴大公司影響力;新時代下,過去的知識結構已無法勝任目前崗位……

最重要的是,雖然繁忙,孤獨感一直尾隨,做得好,是CEO應該的,做不好,是你能力、人品有問題。

很多CEO個人生活也一大堆煩惱: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贍養你都無法陪伴、家人還指責你沒有盡到一個父親、母親的責任,再也沒有時間關註曾經的愛好、過度操勞使得早生白發、過了45歲後明顯體力不支,身體變形,健康指標每況愈下。

偉事達張偉俊教練曾分享說,企業家的需求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對付企業外部的問題,比如設法獲取資源、應對政府、做好產品營銷、解決財務問題等;

二是對付企業內部的問題,比如怎樣處理與高管的關系;

三是對付自己,發展到最後老板會發現許多問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但有多少CEO會從內心審視到是自己問題?

三、CEO的四大痛點

眾多觀察發現,企業發展的瓶頸就是創始人個人發展的瓶頸。

33

1、商業業績擔憂

新公司或新項目往往難以決策,及時決策也是你個人決策,得不到內外部支持反饋,老業務下滑,新業務又無從下手。

2、公司治理無力

自己的領導力有限,準確說你是個管理者而非領導者,按楊國安教授說的楊三角理論:

員工沒有用心工作,團隊沒有使命感、共識和激情;

員工能力不足,無法科學選、育、留人才;

公司內部“部門墻”現象嚴重,無法平衡放權和集權,新老團隊爭鬥,決策鏈條臃長,績效機制不合理,組織效率低下。

3、視野高度局限

很多CEO往往當年很早出來憑勇氣打出天地,但知識面有限,在新時代下缺乏新業務視野,缺乏對最新實踐的關註,不知道現在外面的世界對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CEO,個人能力和企業要求的格局高度有很大差距。

4、孤軍奮戰得不到鼓勵和支持

CEO大都是孤獨的,得不到鼓勵。

大量CEO其實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內部人大都不會來挑戰你,外面圈子狹窄導致缺乏能對你提出建議的諍友。很多CEO在創業中後期處於現實考慮,拿了投資人的錢忘記了自己創業的初心,還有很多CEO有想法,但缺乏行業必須的落地資源,結果無法實施想法。

我的工作讓我有機會看到很多企業家面臨煩惱時的反應,既然在企業內部很難找到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很多CEO從外部謀求支持。有很多組織把CEO聚攏在一起,我也參加過很多,但總有些遺憾:抓商機、抓人脈的需求遠遠超過彼此支持、抱團的溫暖。

1、有的CEO積極參加高校和商學院的各種總裁班,但這些班師資質量參差不齊;

2、有的加入一些會員制形式CEO俱樂部,期待找到歸屬感以及做生意的資源,但有些俱樂部你會發現大家是來獲取而非付出的,吃飯喝酒成為主旋律;

3、不少CEO參加各種行業論壇或跨年演講,沈浸在演講者勵誌雞湯話語後有激動但在行動上無從下手。

4、有的加入創業營組織,跑戈壁激發鬥誌,但發現鬥誌和優化商業成就無必然關系;

5、有的投身到各種海內外遊學項目中,期待從標桿企業中獲得攻略,卻發現一些參訪企業代表發言公關說辭成分多了些;

6、有的CEO報名EMBA系統提升自己,但往往一些學習內容是知識而非智慧大勢;

7、還有的CEO聘請知名咨詢公司來企業把脈,或請專家來企業做內訓,卻發現只是一個點而非體系化的解決方案……

這難道是解決之道嗎?

四、我的思考

CEO,你是企業問題的癥結?

作為CEO一員,對CEO的困惑感同身受,我對CEO一些行為特征有以下思考:

1、為什麽CEO在外想了解的都是能立竿見影解決自己企業困惑的不治本的方法,對循序漸進的客觀治標的做法卻沒有耐心學習?

2、為什麽很多智商不低的CEO容易受外面類似精神鴉片的傳銷類信息蠱惑?

3、為什麽CEO上臺的PPT都是談自己的成功,而沒有一張PPT來談自己困惑和曾經犯過的錯誤?為什麽不願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失敗和錯誤?為什麽CEO往往逞強而不習慣示弱?

4、為什麽同一件事,有的CEO成功,換個人就不成功,個人特征和領導力到底對企業成功有多大影響?

5、為什麽一方面CEO想知道大家建議,另一方面,卻習慣自以為是,聽到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觀點就生氣惱怒?

6、為什麽有的CEO大會、小會滔滔不絕,鮮有領導者最重要的聆聽技能?

7、為什麽很多CEO操勞忙碌到半夜,而公司大部分人都是準時下班?

8、為什麽中國不少CEO事業蠻成功,但個人卻不開心,家庭關系緊張或健康出現問題,能否在健康和家庭幸福基礎上經營好企業?

9、為什麽中國的一些CEO組織成員很多是自利心態去獲取,而非利他付出?

我經營企業多年,現在輔導CEO們數字化轉型,到底我和CEO們應該是什麽關系?老師、師傅、專家、顧問,還是教練?哪個角色能更有效地幫助到這些企業家?

這些角色到底有什麽區別?

帶著這些疑惑,我年初決定參加偉事達私董會,學習成為總裁教練,目的看看全球最大的CEO發展機構60年的經驗可以幫到CEO什麽,而目前其它機構難以幫到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44

私董會現場

2017年年初,我有幸去美國佛羅里達參加偉事達全球大會,並隨後參加了偉事達001小組的廣州討論會,兩次旅行激發我去思考這些問題。

(一)工作和生活能否平衡?

這次去美國培訓,我專門請教了Lance(偉事達全球公認的“跨文化最佳實踐教練”,2015年被評為美國矽谷最受歡迎的教練,在全球46個國家,有超過30年的培訓及顧問經驗)“偉事達私董會是否能提升生活品質?”

他說能,但不是馬上,要實現平衡,CEO除了職場領導力外,同時要提升個人領導力,個人領導力範疇就包括健康、家庭親子關系、互賴人際關系。每個CEO應該從管理者到領導者,比如可以制定一個3年後的工作和生活平衡規劃,每年要減少自己具體工作時間30%,而減少的具體工作時間可以切換為培養接班人的授權領導模式。

OPPO的段永平或許值得大家學習,一年就開幾次會,平日在美國陪家人,但OPPO反而越來越有影響力。

(二)為什CEO經營的就是決策制定的生意?

我這次和Sam Reese(偉事達全球CEO) 短暫交流,CEO格局和其他員工不同,基本都是做形勢的“勢”,而非市場的“市”。很多形勢層面是未知的,需要CEO來決策。

領導人和管理者的區別是,領導人做對的事,而管理者則把事情做對,CEO必須早日從完成從管理者到領導者的升級。

(三) 一個真正能幫到CEO的組織,應該為CEO帶來什麽主要價值?

一個好的組織不僅吃飯喝酒、學習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全面幫助CEO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經營。

這次美國大會偉事達重點分享了為會員提供的4大完整價值。偉事達2016年做了超過3000個會員企業的調研,凡是實施了下面4個完整價值的企業無論在收入和利潤增長指標、員工滿意度指標以及NPS推薦率都要比沒有實施完整價值的企業高出一定比例百分點。

55

去美國印象最深的是偉事達對會員的4個價值:

優化生意:幫助我最大化商業成績;

增強領導力:幫助我個人和職業成長;

學習/資源:給予我信息和專家洞察;

文化/社區:和誌趣相投領導人互動。

站在先後次序的維度,每個創始人加入一個組織往往初心就是提升自己公司商業表現,但發現要提升商業表現,要先提升領導力,而領導力的提升,需要創始人不斷學習提升視野高度,而視野高度提升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是經常和一群誌趣相投的其他創始人互相交流。

這4個價值中,除了“優化生意”是關於針對公司的,其他3個價值都是針對創始人個人成長而言的。

(四)如何有效地幫助CEO持續成長?

很多CEO在中國缺乏貼身教練持續幫助成長,美國總統都有自己的白宮醫生,白宮醫生的職責是為美國總統提供醫療服務,並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從而讓總統有效行使國家領導人之責。白宮醫生專業出眾,素質全面,不僅能診斷各種疾病,而且具備良好溝通協調能力,根據總統病情,召集其他醫生會診。

中國的CEO往往到處找專家,身邊缺乏一個固定的教練導致急病亂投醫。這次去美國培訓明白了一位教練的重要性,每個教練除了在私董會召集很多CEO一起研討,還為每個會員提供長期1對1的咨詢輔導。

首先理清CEO的職業和個人目標,然後提供4大價值服務,在傳遞價值時候,並非像外面專家一樣,只是提供一次性的服務,而是以結果為導向,強調長期跟蹤服務,采用“評估—執行—回顧”循環模式和CEO不間斷持續溝通。

66

(五)一個真正能互幫互助不孤獨奮戰的人際網絡應該是怎麽樣的?

什麽是一個健康的人際支持網絡?

看了國內幾個代表性的組織,印象中很多收取會員費,大都是請名人擔任名譽會長,每年搞次會員大會,大會上邀請名人出席演講,然後晚宴和贊助商,公眾號發些熱點文章,各地搞搞分會,好像沒有太深的印象。

我自己前幾年也搞過會員組織,半年時間有接近千人參加,每年舉辦7、8次以上公開課和論壇,2015年也每月邀請2個互聯網專家來微信群分享經驗,但總覺得什麽地方出了問題。這次去美國,看到偉事達的做法,這里分享給大家。

偉事達是全球最領先最大的CEO發展機構,在19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教練人數超過1000人,企業家會員人數超過23000名,每年解決商業案例24821,偉事達成員公司產生近3000億美元年收入。

做人際網絡首先要明確目的,偉事達的目的是讓CEO聚焦在一起來幫助到個人、各自企業和各自社區,強調個人和職場之旅的共同奮鬥打拼和一起迎接複雜的挑戰。

為此,偉事達搭建了vistage.com/networks 的全球化的網絡支持系統,每個會員憑借帳號密碼和全球相關領域其他會員溝通,會員按照行業分為制造、建築、貿易、批發零售、技術、市場和媒體、健康、高爾夫、個人財務管理、女性領導力、旅遊和食品等15個人際網絡,從職場和生活品質兩個領域為CEO提供互通有無機會。

同時,偉事達總部成立會員支持中心幫助教練為會員更好的服務,支持中心由專家、社區、人際網絡、在線資源、研究報告、論壇活動、內容工具和健康基金等多樣化形式組成。

77

(六)為什麽聆聽而不評判是區分管理者和領導者一個重要標準?

3月初我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中國偉事達001小組的2天的私董會。001組是中國第一個私董會小組,已經7年了,組員有真功夫、世聯行、東煤交易中心、金輪股份、德邦物流、富基融通、晨光文具、禮物說、同道大叔、易迅等10多個企業創始人,成員從50後到90後,001組教練正是被譽為中國“私董會教練第一人”的張偉俊。

兩天我本人最大的收獲是意識到自己做一個聆聽者的重要性。

這次我經歷了偉事達私董會為一個企業把脈的完整流程:陳述、提問、分析、建議

一天整個活動下來,感悟到沒有聆聽技能,就不能發現問題背後的問題,甚至不能清晰界定問題。平日我們在其他場合,大家都是急於給自己的建議,在這里是“精思”環節才允許大家對東道主品牌提建議。

平日里每個CEO在自己公司都是滔滔不絕的太上皇, 自以為是,沒有下屬敢打斷你,這里教練和其他成員會阻止你。我平日見了很多企業家,而001小組這批企業家都是行業標桿企業代表,但聆聽技能和涵養是不多見的。

同時,每個人發言時間有限,私董會的錘煉讓大家都學到講話講要點,大家的不同角度和見解,將迅速提升各自的邏輯能力。

(七) 為什麽真正有本事的CEO是敢於示弱而非逞強?

從人性角度,每個人都逞強而非示弱,然而目前我們習慣了點評和批評他人,卻缺乏勇氣自我批評。001組曾經有個很有名的企業家因為無法提高聆聽能力最後被大家集體勸退,因為他覺得天下他本事最大。

我之前也組織過CEO的學習交流會,會上發言的CEO的PPT都是說自己公司做得如何好,幾乎沒有一張PPT說自己內心的掙紮和焦慮。私下了解情況後得知,他們覺得公開場合說焦慮會很難堪,顯得自己比現場其他人水平低。

如果是這樣,CEO是無法得到中肯建議幫助的。而廣州之行,每個CEO上去分享時,最後都談到自己困惑,期待大家幫助。CEO勇於走出舒適區,迎接挑戰,對CEO成長至關重要。

(八)為什麽同伴學習這種方式對CEO特別重要?

最好的學習不一定來自書本或課堂,而來自彼此的交流和學習,甚至是相互的挑戰。聚焦在一個特定事件讓真正的集體智慧凝結,完全開放、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讓每個成員都解開壓力的同時,卻能一次次從中受益。

挑戰則是私董會的特色,能讓組員得到最真實的反饋,雖然有時反饋和評價太過直白或犀利,甚至難以接受,但這樣類似獨家定制的個人指導反饋方式,是你在公司內部很難獲得的。在業務遇到瓶頸或需要重大決策時,私董會會給予成員真實的反饋。

小組成員會不停啟發你的新知,CEO將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展視野,私董小組是匯集新見解的新途徑,成員間互幫互助,解決彼此問題,同時讓各自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和更好的人。

(九)什麽是一個組織的真正的兄弟情,如何可以做到?

外面有個說法,喝酒後才是兄弟。這次廣州之行,感受到偉事達的兄弟情是如何做。首先是共同價值觀,偉事達全球的價值觀見下圖:

88

如果大家目的是成長,那麽成員間相互信任則是基石,而彼此關懷和挑戰則是重要手段。如果團隊沒有共同價值觀,則容易成為酒肉朋友。

這次沒有想到是,在第一天剛開始的偉俊提議重新回顧價值觀時,我沒有想到001組成員馬上對教練偉俊本人提出了批評,原因是去年偉俊得了場大病,當時沒有告訴組員,大家說這個事情就是教練本人帶頭違反了價值觀中的關懷原則。偉俊解釋說不想麻煩大家,所以沒有說,馬上有組員說,什麽是朋友,朋友就是用來麻煩的,聽到這些話我想我見到了兄弟情的關懷。

除了偉事達的全球價值觀,001組長李洪國告訴我001組自己還為自己小組撰寫了“4項基本原則:平等、民主、透明、保密”

洪國分享到,關於透明做法,他們還創新設立了見習董事長制度,每年一次選定一個企業,組內成員自由報名參加,深度參與目標企業兩天,主要學習研討董事長行為方式優化,財務報表相互公開。

這次偉俊教練帶領大家回顧了2016年組員的目標(目標分為企業和個人成長兩部分),又制定2017年新目標,為了保障目標實現,每個組員都制定另一個組員或教練作為監督人。

另外,在教練的倡議下,每個組員在2017年度要為大家做一件事,因為私董會和很多組織不同,每個組員來這里不僅是提升自己,更是幫助其他組員成長。

上述這些做法都是價值觀實踐的具體做法,所以,私董會在美國每個組員平均入會時間是8.5年,每年續會率80%。中國的001組小組成員也已經一起同舟共濟走過7年了,而中國很多其他會員組織基本都是一年就結束的根本原因或許也在於此吧。

(十)為什麽隱私保護對CEO敞開心扉特別關鍵?

很多CEO不願敞開心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個人或企業隱私機密為外人知曉。偉事達把會員隱私作為鐵規要求每個參加者必須遵守。如此才能將平時不能跟老婆講的話在這里講出來。

中國私董會小組是小範圍,一般只有15個成員不到,必須是非競爭行業,否則CEO就很難在競爭對手面前談自己想法。除了工作隱私外,成員還坦誠分享無法對外人說的比如自己的家庭關系現狀,和自己企業合夥人關系是否緊張等……

偉俊在第二天私董會一開始又再次強調了保密原則,尤其提醒我和叢龍峰(和君首席管理學家)保密原則,因為作為全程出席的觀察員,兩天私董會我們知道了很多成員隱私,我們每個人在現場都在保密規定上承諾遵守並簽字。

這次私董會印象很深的一點是這些小組成員開始啟動寫遺囑和傳承人計劃,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已經走在中國絕大部分CEO的前面。因為很多事情無法先和同事、家人或朋友溝通,否則風險很大,他們紛紛把偉事達私董會當成最值得信任的機構,因為偉事達的保密原則讓大家在透明基礎上保證了隱私,私董會小組成為安全的避風港。

小結: 反求諸己,由內而外全面修煉,個人成長應該先於企業成長

我們對別人的成功總是羨慕不已,所以外出大都是向成功者學習,想知道成功CEO背後的秘訣。而我多年來的觀察發現,CEO們向成功者請教的大多是速成的方式,或許能短暫有效,但時間一長,問題依然存在。

那些外面聽到的動人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勵誌話語其實我們應該敬而遠之,相反,如果分享過去的失敗,則或許對CEO更有啟發。

99

史蒂芬·柯維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說:我們應該反求諸己,由內而外全面修煉自己,光有知識、技巧是不夠的,內在品質比外在言行更有說服力。

人的一生中,來自家庭、工作環境、朋友以及社會潮流的影響都左右你我的思維(心靈地圖),想要不勞而獲一蹴而就,是違反自然,只是加深CEO的挫折感。

成長3個階段是從依賴到獨立最終走向互賴。這和中國古語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一個意思。事業、身體、心智和精神都應該同時成長,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認為如果這些是我們人生的使命,該有多麽令人振奮。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作者克里斯坦桑認為,相對於事業,每個CEO要有自己的人生戰略,事業應該是讓自己快樂的,事業成功不能建立在犧牲家庭和健康基礎上。

要過一個正直的人生,上帝衡量我們人生的尺子不是錢,而是那些曾經影響過他們人生的人們,是否善用上帝所賜予我們的天賦來幫助別人過更好的生活。

哈佛持續76年跟蹤700個畢業生的一生,想了解什麽樣的人最幸福,結果不是錢,地位,而是和諧的人際關系。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當下互聯網時代趨勢已經影響和改變工作、管理和員工的意義。如果學習相關知識、技能,社會有很多組織,但如果是CEO重新定義工作和個人生活,從繁冗事物中抽離開,讓身心放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共同探討生意、生活和生命重要話題,可體驗下私董會,它的魅力在於定位於CEO個人成長,打開初心,成為一個完整的更好的人。

CEO 企業 職業身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68

救世軍餐廳結業勞資鬧翻 不滿轉職困難 員工要求賠償

1 : GS(14)@2012-06-19 00:35: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838
餐廳經理 Paul說,餐廳的自助餐午市收65元、晚市138元,吸引不少老人中心包場。餐廳走上結業之路,主因是救世軍每月向餐廳收取10%營業額作行政費,加上月租達三萬元,「賺埋都唔夠畀」。
提供空缺要求高
Paul指,餐廳事前沒有結業先兆,上月底救世軍突宣佈,餐廳經營至本月底結業。員工向救世軍反映,未來一個月員工可能會請假搵工,提醒管理層留意;救世軍二話不說,提前至本月1日結束餐廳,員工非常錯愕。
飲食及酒店業職工總會幹事胡穗珊表示,救世軍初時未對員工施以援手,至工會介入才協助轉職,但提供的空缺無一適合員工,如唯一的廚師空缺,工作地點是錦田;酒店接待員及售貨員要求應徵者一年相關經驗,質疑救世軍並非真心幫員工。
幫廚銀姐是唯一暫未被遣散的員工,因她早前工傷弄傷腰部,僱主怕違法不敢向她開刀,但她不滿資方要求她無限期放無薪假,而不肯為她安排其他輕便工作。兼任酒店大堂清潔的珍姐,是餐廳開店功臣,她批評救世軍無情,「話有工介紹,但做清潔要中三學歷,我邊有資格?」員工說,強積金僱主累積權益與遣散費對冲,員工獲得賠償非常微薄,希望救世軍額外發放兩至六個月恩恤賠償。
2 : Ar Yan(11362)@2012-06-19 09:18:19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18/16435838
幫廚銀姐是唯一暫未被遣散的員工,因她早前工傷弄傷腰部,僱主怕違法不敢向她開刀,但她不滿資方要求她無限期放無薪假,而不肯為她安排其他輕便工作。兼任酒店大堂清潔的珍姐,是餐廳開店功臣,她批評救世軍無情,「話有工介紹,但做清潔要中三學歷,我邊有資格?」員工說,強積金僱主累積權益與遣散費對冲,員工獲得賠償非常微薄,希望救世軍額外發放兩至六個月恩恤賠償。


這個上平機會,有得搞!!

工傷大晒架嘛!!

再唔係,搵廣告個的「唔會瓜花賠償架律師」搞搞佢都得!!

你估佢話無薪假就無薪假!! 法庭到時判左要輕便工作,你基本上只可以請佢番來坐!!
3 : GS(14)@2012-06-19 22:46:38

再唔係,搵廣告個的「唔會瓜花賠償架律師」搞搞佢都得!!

http://hknews.hksyu.edu/index.ph ... 3%E9%81%B8%E6%93%87
【本報訊】近年越來越多市民在意外發生後都希望提出訴訟索償,但基於他們對法律認知有限,往往不清楚訴訟程序,故社會上便出現很多聲稱「不成功、不收費」的法律中介公司替市民處理索償訴訟程序。不過政府暫時仍沒有明文規條正式監管這類型公司,故法律中介公司的內部運作及處理手法有否抵觸法律則令人存疑。


法律中介公司正式稱為「索償代理」,因同行競爭而促使的「不成功、不收費」廣告口號已成為索償代理的服務承諾,其營運模式一般以瓜分當事人在勝訴後所得賠償的一定比例作為酬勞,一般為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不等。以一宗交通意外為例,某人被車輛撞倒受傷,司機被法庭裁定不小心駕駛,索償人只要能提供驗傷証明,索償中介便會代表索償人向司機在法庭提出訴訟。如果索償人獲判勝訴,假設索償中介抽取百分之二十作手續費,而法庭判司機須賠償十萬元給苦主,索償人便須繳付二萬元作為手續費。相反,若苦主被判敗訴,除爭取不到賠償外,更須支付勝方的律師費和堂費。


就索償代理的違法行為,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發言人陳榮基律師曾於○五年向立法會法律委員會提出的書面陳詞中指出,一般索償代理在索償數額方面大多不合理地偏低,除了因為該公司從事索償的負責人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外;他們為了減低訴訟及訴訟失敗的風險,均會傾向盡早和解;索償人代表律師甚至傾向壓低賠償數額,從而換取更高的律師費。


在經營手法方面,陳律師指出當訴訟人缺乏金錢「打官司」的話,索償代理更會鼓勵訴訟人向其相關的財務公司借下年息高達42.58%的貸款,並力勸當事人不要申請法援及綜援,以求達到其目的。若當事人決定解除合約或要求轉換律師時,索償代理便委託追債公司向當事人追債,使不少苦主得不償失損失慘重。


另外,有索償代理曾公然在勞工處、社會福利署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組、法律援助署各辦事處,以及醫院管理局轄下司只會考慮情況向觸犯該等罪行者提出檢控,欠一鮮明立場和明確指引來處理這類醫院等門外兜攬生意,行為猖獗。但目前政府方面如發現索償代理違法時,律政案件。


索償中介合法性成疑  苦主索償不成反被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律師稱,索償代理經營模式的合法性於法律上仍有爭議,通過索償代理進行訴訟的索償人可能因此而觸犯法律。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於○七年四月的文件中,亦就有關索償代理的合法性問題作出討論。文件提到,索償代理瓜分索償人的賠償作為酬勞,這種經營模式很可能已觸犯「助訟」或「包攬訴訟」。「助訟」可界定為在訴訟中無權益關係者從協助途徑慫恿當事人進行訴訟,而這名助訟人並沒有任何法律性合理動機干預該訴訟。「包攬訴訟」則指助訟人支持當事人進行訴訟,條件是該人答應讓助訟人分享訴訟後的得益。根據普通法,如在構成「助訟」或「包攬訴訟」的情況下協助或慫恿他人提出訴訟,即屬刑事罪行,最高刑罰為監禁7年及罰款。



另法律行政人員梁小姐指出,這些法律中介公司一般都沒有註冊律師,所以在法庭訴訟時是不能夠代表訴訟者,只可以提供基本法律諮詢。如果當事人需要訴訟,索償代理必須將其轉介予個別註冊律師。但由於索償代理如何替訴訟人選擇律師,及當中有否涉及金錢利益,仍是未知之數,故她並不鼓勵市民使用索償代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03

談財經 - 胡孟青 系出同門救世主 有破壞冇建設 (2012年08月07日)

1 : GS(14)@2012-08-07 11:00:3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764&d=1814
99年2月15日,時代雜誌選時任聯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時任財長的魯賓及副財長薩默斯為封面人物,標題為「The Committee to Save the World」。美國財金三劍俠成功應對亞洲金融風暴及長期資本管理倒閉,避免危機遺害全球,3人被譽為金融市場救世主。現在問題比當年更多更複雜,危機較當年更大,有人將之與當年封面相提並論,要另選3人當封面救世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還有………?怎樣努力想也想不出具備能力獲認同及公信力的合適人選。救世主未有,反而製造更多疑似玩弄口術的市場大騙子。
伯南克與德拉吉總算份屬同門師兄弟關係,同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博士,常交流意見,惟兩人對全球屬製造力未見,破壞力卻有餘。歐債拖延及困擾市場之久令人煩厭。當年央行受制各種規條限制,貨幣政策難發圍,形成困局。但借錢終須要還也是問題核心,可惜歐豬各國短視無能,誤信貨幣政策係靈丹妙藥,討價還價導致問題不斷拖拉。
機緣巧合出了高盛出身、兼伯南克的同德拉吉掌管歐洲央行,利益關係令人質疑。他近期先過分建立市場預期,曲線製造輿論壓力,再公開點名央行內部反對聲音,明顯手法拙劣。央行能排除於政治干預之獨立性,全球或所餘無幾,他似玩弄政治,將央行政治化,他大有條件當上全球最主動破壞央行獨立性的央行行長。相比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更值得敬重,撇除政治因素,抗通脹拒買債,立場始終如一,二次大戰後,德央行刻意獨立,備受尊重,或出現一場大災難才令央行學乖。
至於伯南克相信是摧毀貨幣政策最佳候選人。如翻舊帳,格林潘斯奉行低息、魯賓及薩默斯處處遷就金融機構,或早為金融市場埋下禍根,伯南克接手爛攤子,減息周期長達5年而無終結,兩次量寬印鈔成效一次比一次弱,他稱聲方案已備,但在在顯得更技窮,遲早步日本後塵,堂堂花旗大國,貨幣政策盡頭關前倒數。
7月31日是經濟學大師佛利民的百歲冥壽,佛老信奉自由經濟兼將貨幣政策發揚光大,伯南克所作所為或令大師死不瞑目。佛老對解決經濟衰退及流動性陷阱,曾說過倒不如用直升機直接將現鈔從天而降。以前有關見解屬妙想天開,純粹開個玩笑,但美英兩輪購債量寬只有金融機構及交易員受惠。美國前後購債規模2萬億美元,英國亦涉3,750億英鎊,有評論算過,兩筆錢各自平均分配美英國民,美國人均獲6,500美元,而英國人均6千英鎊。用印鈔買債資金分配予市民,肯定換來更多歡笑,意外之財多構成消費意欲,對經濟的傳導作用一定更顯著。伯南克想創新貨幣政策,就不如索性直接印鈔再派錢吧!
逢周二、四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54

【獨家】救世軍青宿 落戶灣仔規條嚴 500宿位160呎租4千 禁煙酒鴛鴦宿

1 : GS(14)@2012-08-23 14:58:13

有得你住仲想點呀你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90d32967340a-765235
探訪有時限 禁賭博「屈蛇」
救世軍港澳軍區總指揮傅三川接受本報專訪時解釋,救世軍有宗教背景,絕不會營運「純粹租房」的宿舍,因此宿規較其他機構已公佈的項目嚴格,包括宿舍內不准吸煙、飲酒及賭博,亦不容許租戶帶朋友「屈蛇」及「鴛鴦宿」,宿舍會設定探訪時限,並由舍監確保沒有違規行為。
救世軍灣仔青年宿舍選址位於救世軍街6號、已停辦的救世軍光裕小學校舍,計劃重建成25層高連地下一層停車場的宿舍,提供約500個宿位,有單人房及小量雙人房,單位設獨立廁所,但廚房需共用。
宿舍單人房面積約160平方呎、雙人房約200平方呎,暫定月租約4,000元,部分高層及景觀良好單位則為5,000元,包差餉管理費,水電費另繳。救世軍發言人坦言,區內租金水平較高,故宿舍月租的下調空間不大。
傅三川指青宿會主力照顧月入1萬至1.2萬的基層青年,亦會撥出部分宿額,以特惠租金租予低收入及無業青年:「明白政府租住條件是在職青年,但因家暴或其他原因而有迫切住屋需求的青年,亦應獲協助,故會向當局爭取。」
目標對象 月入約萬元青年
宿舍將提供健身室、圖書館及多用途活動室等,並會舉辦多項課程,包括教導青年洗衣服和煮飯等獨居技巧,以及提供職業及精神輔導服務。至於租約模式及男女宿位比例,則尚在研究。此外,宿舍內將設立救世軍家品店及教會,家品店可為入住青年提供就業機會,兩者的建築費將由救世軍負責,不會納入政府資助。
灣仔青宿選址附近為學校及醫院,沒大型住宅,料地區反對聲音不大,惟地皮屬「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須向城規會申請改變用途及放寬高度限制。傅三川稱去年曾向城規會申請在選址重建一棟25層高的綜合大樓,但因高度問題遭拒:「今次建青宿是配合政策,有信心可以闖關成功。」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已公佈的青宿項目主要集中於港島,交通方便有利吸引在職青年入住。民政事務局表示,正與多間非政府機構磋商興建青年宿舍事宜及研究細節,現階段暫時沒有補充。
撰文:譚敏聰
2 : 肥B(18468)@2012-08-23 16:21:35

月入1萬至萬二的「基層青年」, 真係有搬出住的需要?

我PART TIME 做過一些夜更(7-12)通宵更(9-3)的侍應, D FULL TIME好多都係住得好遠, 都係4個人夾份在公司附近租個3房單位住, 要搵食, 自然諗到辦法, 駛鬼政府幫? 真係唔見得「基層青年」有幾急切需要喎....

起多D公屋好過啦....
3 : Ar Yan(11362)@2012-08-23 16:29:08

2樓提及
月入1萬至萬二的「基層青年」, 真係有搬出住的需要?
我PART TIME 做過一些夜更(7-12)通宵更(9-3)的侍應, D FULL TIME好多都係住得好遠, 都係4個人夾份在公司附近租個3房單位住, 要搵食, 自然諗到辦法, 駛鬼政府幫? 真係唔見得「基層青年」有幾急切需要喎....
起多D公屋好過啦....


萬幾月入,係無得申請公屋架

set高的線先啦~~
4 : 肥B(18468)@2012-08-23 16:45:32

個上限要SET 高佢都合乎現實, 但供應太少先至係問題.

而且好多家庭等緊上樓的係一個月入萬幾養4個人, 呢D先有急切需要, 而家公屋富戶可以俾市值租金唔搬走, 18區區議會都話居民反對起公屋....

唉....無眼睇呀....
5 : GS(14)@2012-08-23 21:39:03

其實不如快D起公屋啦,然後可租可買咪得囉
6 : 雪貓(1200)@2012-08-24 00:22:04

5樓提及
其實不如快D起公屋啦,然後可租可買咪得囉

其實趕D富戶走都係一個辦法
無理由有錢左都仲要佔用政府資源嫁,咁搞起幾多公屋都唔掂
7 : GS(14)@2012-08-24 00:26:23

6樓提及
5樓提及
其實不如快D起公屋啦,然後可租可買咪得囉

其實趕D富戶走都係一個辦法
無理由有錢左都仲要佔用政府資源嫁,咁搞起幾多公屋都唔掂

咁其實真富戶趕走無問題,好似有D剛剛有點收入,首期畀唔起的點算
8 : 雪貓(1200)@2012-08-24 00:30:12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其實不如快D起公屋啦,然後可租可買咪得囉

其實趕D富戶走都係一個辦法
無理由有錢左都仲要佔用政府資源嫁,咁搞起幾多公屋都唔掂

咁其實真富戶趕走無問題,好似有D剛剛有點收入,首期畀唔起的點算

咁當然唔係一俾市值租就要走啦
條線劃高D啦
起碼月收入高過居屋白表人士某一個%就應該OUT啦
9 : GS(14)@2012-08-24 00:37:23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其實不如快D起公屋啦,然後可租可買咪得囉

其實趕D富戶走都係一個辦法
無理由有錢左都仲要佔用政府資源嫁,咁搞起幾多公屋都唔掂

咁其實真富戶趕走無問題,好似有D剛剛有點收入,首期畀唔起的點算

咁當然唔係一俾市值租就要走啦
條線劃高D啦
起碼月收入高過居屋白表人士某一個%就應該OUT啦


咁都對的,但是最煩是筆收入唔夠首期先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06

白思豪急毀市民卡資料州眾議員炮轟:想扮救世主

1 : GS(14)@2017-01-06 02:07:44

「白思豪無非就是想要在那些無證移民面前,把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美國紐約州共和黨眾議員卡斯托里納(Ron Castorina)周二在紐約市政廳大門前召開記者會,矛頭直指市長白思豪。去年底他聯合州眾議員馬利奧塔基斯(Nicole Malliotakis)將紐約市政府告上州高等法院,指控紐約市府意圖銷毀市民卡資料違反州憲法。他們認為,白思豪此舉完全是政治騷,想將自己塑造為「拯救無證移民的英雄角色」,簡直荒謬!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紐約市民卡(IDNYC)作為白思豪引以為傲的政績之一,由於容易申請,為數十萬紐約的無證移民提供了合法身份證明,為他們申請銀行賬戶、就醫、租屋等提供方便。而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一度引發紐約大批無證移民恐慌,白思豪一再安撫,稱將會銷毀所有市民卡數據庫,以防這些無證移民的資料被移民執法部門掌握。然而,控告方州眾議員卡斯托里納則認為此舉極其危險,他表示:「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在發放身份證明時銷毀申請人資料,如果這樣,誰都可以偽造假卡,因為沒有人對此有任何記錄,無從查起!」他甚至稱,這是對美國憲法制度的破壞,是違反美國精神。民主黨籍律師阿爾法諾(Jeffrey Alfano)也在反對行列之中,他強調,反對銷毀資料庫並不是反對發放市民卡:「紐約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城市,我們歡迎所有人在此定居。但同時,我們不僅要擁有同情心,我們也要擁有一個安全的家!」他認為,市民卡需要被合理合法地發放,並且能夠被審核、被監管,而銷毀資料庫則讓所有人的權利、利益失去保障。阿爾法諾舉例說:「如果申請時我被工作人員嘲笑胖、沒有頭髮,憑着市政府保留的申請信息,我可以去起訴!」他也表示說,保留資料庫對於無證移民的安全其實並無影響:「如果聯邦政府想要找到這些人,去教育局、鐵路局、衞生局這些部門調取資料,還更容易!」同時,身為民主黨的他也不惜站出來為共和黨州眾議員說話:「我們認可我們國家的兩黨體制,但當權力在兩黨之間流動時,無論如何不能讓政府秩序,更不能讓權力凌駕於憲法!」他認為,對於白思豪想要銷毀資料庫的指控應不分黨內黨外,而是為了維護市民的安全與國家的政治秩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5/198873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88

2022年夜空將現新星?應驗《聖經》救世主降臨預言

1 : GS(14)@2017-01-19 08:07:58

美國天文學家近日預計,地球在5年後將見證兩顆遙遠的恆星相撞,上空將出現新星。以色列的猶太教祭司視之為重大發現,這次超新星出現將會印證《聖經》的預言,表示「救世主即將降臨」。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天文學家、加爾文大學教授莫利納(Larry Molnar)經過觀測,日前公布觀測發現,指兩顆恆星軌跡越走越近,預計2022年可見證它們相撞,由於期間會釋放巨大能量,產生強烈光芒,亮度是原先的1萬倍,屆時地球也可以用肉眼看見,形成新星。這亦相信是歷來首次可以用肉眼看到恆星相撞所發出的光芒。根據《希伯來聖經》的記載:「我看他卻不在現時;我望他卻不在近日。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毀壞擾亂之子。」(民數記,24:17)猶太教祭司伯杰(Yosef Berger)引述這段經文指出,今次新星出現是救世主將降臨的「鐵證」。伯杰解釋,根據12世紀祭司邁蒙尼德(Moses ben Maimon)的預言,指古老的文獻已清楚表明,當若干的新星出現之時,救世主將會降臨。據稱文獻也清楚描述了新星出現的狀況、數量、顏色等,屆時便可一睹真相。美國加爾文大學網站/以色列Breaking Israel News網站/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21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34

內地網民:出國食蠔擦蟹救世

1 : GS(14)@2017-04-29 23:24:34

丹麥近日傳出生蠔氾濫同時,古巴豬灣(Bay of Pigs)也傳出遭過百萬「螃蟹大軍」攻佔,大軍由海邊橫行到路上甚至森林。當地居民擔心螃蟹有毒,不敢抓來吃。「螃蟹為患」傳到中國,引發老饕們注意。有網民直呼「暑假去丹麥食生蠔,黃金周赴古巴擦螃蟹」,「拯救世界還是得靠我大中華」!美國五大湖中的亞洲鯉魚、德國和英國泰晤士河裏的大閘蟹、蘇格蘭的美國小龍蝦等,因缺乏天敵等原因使牠們氾濫成災,成當地生態禍害。這些生物雖不為當地人大量食用,但在中國卻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這也令當地人想過把這些生物出口中國解決問題。然而部份為恐防市場過份擴張、影響生態等原因而擱置。《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8/20004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19

【文化籽】快閃中環的《救世主》

1 : GS(14)@2017-10-22 17:28:05

500年前達文西繪畫的《救世主》,在風雨飄搖下離港,繼續它歐美巡迴展,11月回到紐約佳士得,準備易新主。



【文化籽:詠物誌】十月十二日晚上,坐私人飛機被警衞荷槍實彈沿途保護到中環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幾日來吸引了無數知音前來。星期日無懼八號風球、風、雨、濕身,跨境來會一會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真迹的大有人在,我見到在場有觀眾在祈禱,也有單腳跪下疑似膜拜,亂世當下誰不想救世主現身聽聽民情、打救迷途羔羊?



中環嘛,誰不講錢?如果佳士得只宣傳它是達文西16幅真迹其中一幅、地位等同「男版蒙娜麗莎」,或許只是一則離地的畫壇消息。但標番個價錢牌,溫提這油畫底價7.8億港元,大家就頓然開竅,明白作品有幾珍罕,值得九秒九飛奔前來自拍打卡。「每次發現達文西的真迹,就如發現新星球一樣,值得開一所美術館收藏它。」專程由倫敦飛抵香港的英國藝評人Alastair Sooke,與佳士得古典藝術部門主管Francois de Poortere等專家在颱風下針對《救世主》進行了一場藝術對談,特別提到這畫作曾經寂寂無名、埋沒凡間。《救世主》由達文西在15世紀所繪,主角是拯救世界的耶穌基督。於16世紀被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收藏,1763年有出售記錄後便消失至1900年。畫中基督的臉和頭髮被其他顏料所覆蓋,曾被認為是達文西追隨者Bernardino Luini所繪,1958年蘇富比僅以45英鎊售出,之後又消失了半個世紀。《救世主》一直被認為存在、卻早被催毀,直到2005年它在一家美國的小型地方拍賣行重新被發現,經過6年研究和調查,2010年被專家證實為達文西真迹,輾轉落到收藏家俄羅斯富豪Dmitry Rybolovlev手中。它是繼1909年後,第一次被發現的達文西畫作,也是最後一幅由私人收藏的作品,備受全球收藏家矚目。
Sooke解釋:「數百年的流離失所,這作品曾遭不懂行情的人塗抹、上油,令修復工作十分困難。作品不只能媲美《蒙娜麗莎》,畫中紅藍用色,更與《最後的晚餐》很相似。」「達文西繪畫非常非常的慢,每天只會用很短時間執筆,卻花很長時間來畫每幅畫,這就是為甚麼他的產量這麼少,《救世主》所用的技巧是他後期的技術典型,落在基督胸前的光線也讓人聯想起《蒙娜麗莎》,但技巧更為細緻,而基督的眼睛像在傳達達文西的說話。」Francois解畫。畫中基督右手舉起作祝福手勢,左手持透明水晶球。透過暈塗法營造柔和的輪廓是達文西的強項,邊界與線條朦朧得使你看不出筆觸,卻滿有神秘感;能如此描畫光線穿透玻璃,大概只有執着於光學與光線的完美主義者達文西。看預展時巧遇意大利歷史學家兼小說家Angelo Paratico,他研究達文西多年,曾出書指《蒙娜麗莎》是達文西參照母親所畫,估計她是一名中國奴隸。Angelo堅稱《蒙娜麗莎》的背景是中國山水,畫中人臉容像中國人。第一次看到《救世主》真身,Angelo直呼是達文西作品,坦言此作讓他印象深刻。不知道《救世主》會否成為他下一個研究對象?



撰文:鄭天儀攝影:張志孟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1/201893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96

周顯:《救世主》天價成交的背後

1 : GS(14)@2017-11-26 14:33:48

【明報專訊】話說達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上周三在紐約的拍賣會上,以4.503億美元(約35億港元)的價格成交,破了畢加索《阿爾及爾的女人》1.794億美元(約14億港元)的紀錄,而且是大破特破,一破便是幾倍。

原先《救世主》的估價只是1億美元,這個估價連我這個門外漢也覺太低,皆因達芬奇的年代比畢加索早了400多年,傳世作品也少得多,現存不到20幅,《救世主》也是唯一私人收藏的一幅。

鑑證過程代價高昂 花時間與心機

這一幅《救世主》,曾經失蹤了100多年,也有很多人仿畫過,不知哪一幅是真迹。直至近年用了大量科學技術做鑑證,在眾多仿作之中肯定了這一幅才是真迹。原主人很多年前以100多美元買下來,現在當然已發了大財,不過他也垂垂老矣。

這故事我有幾個註腳:

第一,人們當然以為這主人是冷手執個熱煎堆,但我告訴大家,其實鑑證呢家嘢,非常花錢,也非常花時間。在這種情况下,其實那主人在這幾十年來,不知花了多少錢,去做鑑證,那些鑑證專家也不是吃素的,為他作出有利鑑證,當然要更高的代價。因此,周三的拍賣,是他多年來勞心勞力的成果,當然什麼本利也要收回來,而且是好幾十萬倍利潤。但是也別要忘記,很多仿作畫的主人,花了大量錢而沒有回報,好比買彩票,有的人花錢而不中,有人獨得彩池,如此而已。所以,這些錢也不是我們賺的,就算買了真迹,也沒錢去做鑑證。

第二,有一個以前很有名的律師叫「鍾世傑」,正是用了很多時間和很多錢,甚至出了一本書,去證明他手中的藏玉就是「和氏」。

第三、第四和第五,沒篇幅寫了,有機會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740&issue=2017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60

【旅遊籽】穆斯林買起「耶穌」 《救世主》落戶阿布扎比羅浮宮

1 : GS(14)@2018-03-19 05:02:56

文化旅遊部重金以約35億港元拍下達文西巨作《救世主》放於阿布扎比羅浮宮,但館方仍未公佈這矚目藝術品何時「入伙」。

【旅遊籽:浪迹遊蹤】阿布扎比羅浮宮很快便有「一位」極受歡迎的「貴賓」進駐,它就是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的經典作《救世主》。


這幅話題作品去年11月在紐約佳士得以破紀錄的約35億港元落槌,成為全球最高售價的藝術品,之後已傳此作將會落戶中東,但市場仍熱烈猜測是誰(有如此實力)買走《救世主》。後來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揭露,《救世主》買家疑似是名不經傳的沙地阿拉伯巴德王子(Bader bin Abdullah bin Mohammed bin Farhan al-Saud),但阿布扎比羅浮宮不久便罕有地在社交媒體上澄清,該幅經典已被博物館收藏,而付錢的是阿布扎比文化旅遊部(Department of Culture and Tourism)。達文西的《救世主》將落戶阿布扎比羅浮宮,在一個伊斯蘭宗教國家,非常值得討論。正如法國羅浮宮館長Jean-Luc Martinez就形容阿布扎比羅浮宮:「可以說是21世紀初最富有野心的文化項目。它傳達了對於我們這個時代至關重要的一個訊息:開放性。」跟不少中東藝術家與策展人聊過,他們異口同聲指作為穆斯林,他們同時包容其他宗教,而阿布扎比羅浮宮的定位更是普世價值博物館,自然特別表現出對文化多元的包容與視野。


阿布扎比羅浮宮官方網站可訂購門票
https://www.louvreabudhabi.ae
Travel memo機票:香港飛阿布扎比來回機票價格約4,500港元起(未連稅)簽證:特區護照持有人可於阿聯酋駐港總領事館獲發簽證,或到達阿聯酋國家後獲發落地簽證;BNO持有人必須事先申請簽證才能入境匯率:阿布扎比及沙迦通用貨幣均為阿聯酋迪拉姆(AED或Dhs),1港元約兌0.5阿聯酋迪拉姆,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採訪:鄭天儀 攝影:Ron Chiu、鄭天儀@The Culturist(部份圖片由阿布扎比羅浮宮提供)編輯:彭錦文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9/203339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