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俞敏洪對話斯坦福新生:互聯網時代商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37.shtml

俞敏洪對話斯坦福新生:互聯網時代商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麽?
AngelPlus洪泰幫 AngelPlus洪泰幫

俞敏洪對話斯坦福新生:互聯網時代商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麽?

互聯網能改變中國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習慣嗎?能挽救中國教育嗎?基本不可能。

文|AngelPlus洪泰幫

6月18日晚,洪泰基金和新東方首次聯手舉辦了2016年斯坦福新生見面會。俞敏洪、盛希泰攜歐美同學會秘書長張學軍先生、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執行主任程嘉樹先生出席。

曾經最大的夢想是出國讀書的俞敏洪,卻在機緣巧合之下創立了教育界巨人新東方,如今又成功跨入投資界。面對即將去往斯坦福讀書的新生們,俞敏洪說,只有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才能讓中國走向遠方。

這個時代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在出國前我們應該思考些什麽,讓我們一起聽聽洪哥怎麽說。

000.webp

去斯坦福讀書是個非常好的機會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首先向大家表示祝賀,因為我們在座的大部分人要到斯坦福去讀碩士或者博士。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夢想就是想去國外讀書。當時北大畢業努力了好多年,但是我一次都沒敢申請斯坦福。即使是美國的普通大學都沒要我,沒給我獎學金。

如果說我人生有最大的一次遺憾,那就是我從來沒有到國外去認真讀過書。雖然我後來有些機會到美國旁聽課程,帶著新東方團隊去學習,但是都無法一心一意。這與心無旁鶩的在一個優秀大學里讀兩到三年書、做三到四年深入研究,以及認真深入到美國的教育體系相比較,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在國外讀過書的朋友,王強、徐小平他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依然把我看成“土豬”。

當然,我不認為沒有上過美國大學,我就是一個封閉的思想落後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也不可能把新東方做到今天,同時還和泰哥弄個洪泰基金,包括徐小平的基金我也是非常重要的LP。我的錢投進了至少200個創新創業的項目,這些項目涵蓋了各個領域,有最基本飲食男女的,也有最高級的未來科技的。

當初有一個美國大學錄取我,給了我兩萬美元的獎學金。雖說與學費就差一萬美元,但是這就把我給憋死了,因為當時我在北大的工資只有120塊錢一個月。在座的如果是你父母出錢讓你留學的話,要感謝你的父母,因為這樣的機會是你父母給的。

我在新東方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有學生給我寫信說被美國的好大學錄取了,但沒給獎學金,俞老師你能不能資助一下?很多學生最後因為沒錢,不得不像我當初一樣,中斷出國留學的夢想。你們父母能夠給你們錢,真是太偉大、太合格了,你要感謝他們!

當然,如果沒錢也有好處,從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當初我有錢到美國讀書了,我估計現在最好的結局就是在美國某個大學當兼職教授或者終身教授。憑我的智商混到終身教授水平的可能性不是那麽大,我在北大就是個學渣性的人物。

沒有出國,才有了我創立新東方的機會。這件事情得出的結論是: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必有一得。大家去斯坦福大學一定是好事兒,但這和你未來人生真正的成功也還是有距離的。

你們到斯坦福,以及斯坦福畢業以後,怎樣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為中國、為世界做出貢獻,其實是每個人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上大學容易,上斯坦福對在座的各位也不難。但最重要的是你上了幹嘛,這件事情要解決。

只有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才能讓中國走向遠方

再回過頭來思考,我們要考慮的是中國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往大了說是世界需要什麽樣的人才?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腦袋是聰明的,跟猶太人比,我們不比猶太人笨。國外的科技發明創造,不少都是中國人幹出來的,高科技公司的員工也有很多是中國人。

我想說,聰明的腦袋,我們不應該僅僅用在高科技上。回到中國的現狀,我特別希望你們能夠思考一件事情——我認為最重要的——我們如何通過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真正理解中國未來的改革方向。憑著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以及國內巨大的市場,為了保持中國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的繁榮,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麽?

我覺得中國最缺少的就是這些東西。我們一心一意想的是要掙錢、要賺錢、要造公司、要發財。如果有機會到國外那就不回來了,很多中國人就是這麽想的,有很多人對國家失望以後就移民海外了。

我覺得這絕對不是中國人民長久的幸福和生存的解決方法。中國所有的繁榮——如果我剛才講到的這些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將是轉瞬即逝的。偉大時代的到來,是需要我們做出正確的努力的。

只有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才能讓中國走向遠方。我認為中國現在的思想基礎、社會機制、治理結構,都有極大的改進余地,而改進這些領域的人,一定是你們。

中國大部分人都沒有學會真正獨立思考,基本上是在以服從和接受為主的狀態下度過自己生命的。很多中國人嚴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比如說創業當然是對的,但是創業中到底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就不知道了。

現在很多創業公司制造假數據,很多互聯網平臺,數字都是假的,表面上幾百萬人的用戶,可能實際用戶只有幾千人。為什麽這麽做?有些創業者明確說是為了騙投資人的錢。號稱只要有了錢,真數據就出來了,真數據出來了就不是騙錢了。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里,幾乎有一半被摘牌或者被警告。原因很簡單,就是數據做假或者企業老總不正當套利。在我們看來好像很正常,因為在中國A股市場,這種行為層出不窮。我們已經發展到了覺得騙不是事兒,造假不是事兒,說違心話不是事兒的現狀。

我比較驕傲的是,新東方到今天,沒有做過假數據,我知道作為美國上市公司,新東方需要有很高的底線。我要努力把新東方做成中國上市公司中的優秀代表,不允許商業模式中有任何坑人害人的行為。

盡管也有局部對客戶不負責任的行為,但一旦發現我會堅決懲罰。一個公司大小無所謂,關鍵是你是怎麽大的。有些中國的大公司,甚至是巨大的公司,都是只講生意不講道義的。我認為講生意就必須講道義。

互聯網時代,是拼人品的時代

新東方上市後,曾經被渾水公司攻擊過。他們專門查世界上有假賬的公司,目的是通過做空這些公司自己賺錢,之前他們攻擊的中國四家公司全被整倒。他們攻擊新東方時,確實把新東方弄得夠嗆,原來是每股25塊錢,第二天掉到14塊錢,第三天掉到9塊錢,就這麽簡單!

後來經過了獨立委員會調查,發現新東方什麽問題都沒有。用了一年時間調查,這個調查委員會的錢還要新東方出,出了1500萬美金付給獨立調查團,結果發現新東方一切正常,什麽毛病都沒有!其實他們攻擊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新東方沒有毛病。

第二天,我和馬雲、柳傳誌等一起吃飯,他們問需要我們做什麽?我說很簡單,買新東方的股票。他們問我一個問題說,你說新東方到底有沒有問題?我說保證沒問題。他們說那就好辦了。第三天在他們的支持下,新東方的股票就回到了12塊錢。人做事兒有底線是有好處的,人家會相信你,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這個時代,是如何證明自己比別人人品優秀的時代。中國不僅需要一批生意人,中國更需要一批偉大的改革家和偉大的思想家。這些人應該出在你們中間。

怎麽樣能夠使中國人民真正明辨是非,使中國的制度不斷向善發展,使中國人民逐漸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自由精神,使中國二十四個字的核心價值觀、民主、自由、法治等落到實處,這是你們的重要使命。你們要有一點偉大的胸懷,這個胸懷如果跟祖國連在一起那才是對的。

中國有25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創造了人類燦爛的文明之一。但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獨立、自由、有尊嚴、平等地生活過。中國人民比全世界哪個國家的人民都更加聰明、勤勞、忍耐、寬容。

但是我們知道,沒有正確的方向指引,中國人民面臨著不斷走向道德衰退以及社會潰敗的局面。等到那天真的出現,在座的各位將無家可歸!所以我們不僅僅是簡單進入到斯坦福學習,而是要帶著讓祖國長久繁榮昌盛的理想去學習。

科技創新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盡管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世界的急劇變化和發展,但總有一些東西是不會變的。教育已經有了很多次叠代。原始社會大家是以口相傳,後來發明文字,故事被寫了下來。有了印刷術以後,人類產生了現代文明,擺脫了中世紀的黑暗。中國文明也是因為文字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得以廣泛傳播。

並且中國人形成了一個在古代可以說是先進的制度,就是科舉考試後知識分子可以掌權。中國2500年的所謂封建社會,是一個帝王社會。能夠撐起中國古代道德脊梁骨的,就是中國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們。他們上影響帝王、下影響百姓,奠定了中國所有的文化、道德基礎。今天到臺灣還能看出來士大夫的遺風。

教育的傳播手段包括,從電視到廣播、從文字到圖像再到視頻、從延時性到即時性,以及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傳播。但是,不管線上線下結合也好,還是純線上也好,都是教育傳播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

這些東西要不要做?當然要做,新東方每年投入2億用於研發互聯網時代的各種學習系統,確實能幫助學生成績提高。原來用2個小時學習的東西,現在可能用一個半小時就夠了。但這和教育的本質依然沒有關系。請問它能改變中國教育落後的面貌嗎?它能改變中國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習慣嗎?移動互聯網能挽救中國教育嗎?基本不可能。

科技不能解決一切。什麽能解決一切?人類最大的創新絕對不是科技,科技是人類創新的結果。人類最大的創新是制度創新,是把人從奴隸社會帶入到自由社會,使人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尊嚴。所以,希望大家在進入斯坦福之前先帶著這些思考,再走進去,我覺得你們的學習才會真正有意義。謝謝大家!

qrcode_AngelPlus001_1_meitu_1

互聯網 教育 留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70

俞敏洪:互聯網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深刻思考的減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624/156882.shtml

俞敏洪:互聯網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深刻思考的減少
周路平 周路平

俞敏洪:互聯網教育最大的危害是深刻思考的減少

互聯網解決了教育的很大問題,但互聯網不能解決教育的一切問題。如果人的思想和思維不解放,互聯網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小的工具而已。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教育中間魚龍混雜,那麽多的互聯網教育公司,那麽多本來不是老師的人現在冒充老師,那麽多的說出來的話淺薄到不能再淺薄的人發表自己教育孩子的觀點。”

6月23日,在第十五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表達了互聯網教育的擔憂。

俞敏洪認為,互聯網解決了教育的很大問題,但互聯網不能解決教育的一切問題。如果人的思想和思維不解放,互聯網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小的工具而已。

同時,他也肯定了互聯網對教育起到的積極作用,把互聯網稱為“教育的第四個時代”,前三次分別為文字、印刷術和無線電。

以下為演講全文:

首先要感謝鄔理事長、盧秘書長,感謝你們的支持,終於把教育和互聯網結合了起來。

在座各位都是我們的同行,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這表明了教育進入了真正與互聯網結合的時代。

為什麽我的演講題目要叫做“教育的第四個時代”呢?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常常說中國的四大發明,我想問大家,人類能夠進步到今天是依靠哪四大發明嗎?毫無疑問,互聯網是第四個發明。

第一個發明是文字,有人把它界定為語言。我覺得鳥與鳥之間也能夠互相懂,狗與狗之間也能夠互相懂,它們也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毫無疑問就是發聲而已,當你發出聲音,但又不理解的時候,就會缺乏交流。你現在跟我講西班牙語,我肯定沒辦法跟你交流。即使在中國,你跟我講粵語,我也沒辦法跟你交流。語言如果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就是有問題的。

但是,我們中國之所以可以把這麽大面積的國土統一在一起,中國有三千多種方言,其中有一半以上你是聽不懂的。靠的是什麽呢?靠的是文字。所以我覺得人類的第一大發明是文字。通過文字的發明,人與人之間可以隔空傳播。不需要見到你,就可以知道你在想什麽。秦始皇做的最大貢獻就是要求全國統一文字、統一道路、統一制度。人類文明的傳播是始於文字,不管是刻在石頭上,還是刻在竹子上,總而言之,人類的文明開始了。文字發明的偉大意義遠遠超過今天的互聯網。人類開始接受教育是從文字開始的。

第二次,人類文明的傳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是歐洲沖破了中世紀的黑暗,引起了文藝複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麽?就是人類的第二次發明,這個發明就是印刷術。我們可以非常驕傲地說印刷術來自中國。中國的文明一直沒有中斷,一方面是從漢朝開始以儒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性續新。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從古代到現在對於文字的傳播方式非常重視,刻在竹子上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能不能寫在別的物質上。後來寫在絲綢上和布上,蔡倫終於研究出來了從一張亂麻到一張紙。我讀到文藝複興思想史,我了解到文藝複興之所以差距是來自一件小小的事情。在印刷術以前,聖經只有頂級的主教可以擁有,聖經的解釋是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老百姓是沒有辦法讀到的。印刷術的傳播,在佛羅倫薩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聖經印出來,發給老百姓。人們是有天生的好奇心的。有了印刷術以後,他們就開始翻譯古羅馬的著作,而這些著作在整個歐洲已經完全沒有了。實際上應該感謝伊斯蘭,是伊斯蘭教的圖書館里保存了所有這些人的著作。由於威尼斯從是跟中東地區做生意,他們把那些著作從中東的圖書館里拿過來重新印刷,在意大利國土上開始傳播,由此引起了轟轟烈烈的文藝複興,一發不可收拾,直到走到了資本主義時代。中國發明的印刷術是世界文明傳播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最偉大的發明是無線電,不僅讓文字得到了有效傳播,而且讓不認字的人也可以接受教育,而且是跨越時空的。廣播電視的傳播,只有文字的時代是依靠一個人宣講,口口相傳。有了印刷術的時代就已經開始跨越時空,一本書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就是互聯網。由於現代技術的發展,它覆蓋了所有的領域。北朝鮮現在也有互聯網,只不過他們被控制的很厲害。據說只有四個國家不允許Facebook、Google進入。

不管怎麽樣,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要素。第一個是更加即時性,就是立刻、馬上直接通達。這個直接通達是人與人之間可以直接溝通。世界上最重大的報道已經不是來自CNN,而是老百姓直接拍視頻發出文字。這個偉大在於“去中心化”,它使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大大加強。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已經不可能掩蓋任何事實的真相了,任何被認為是從上到下的所謂的事實陳述一定被老百姓懷疑。當然,也有負面影響,很多老百姓自己會編造事實的真相。

第二個要素是個性化。我再也不需要通過你來告訴我應該做什麽,或者是通過你的權威才能發表言論。比如這兩天我在微博上和微信上隨便發表一個言論,今天早上我還發表了“生與死的關系。因為這個禮拜,我有兩個好朋友連續出事。身體看上去極其強健的朋友,突然查出來胃癌晚期,昨天晚上去世了。發出去一個小時的時間,回應我這段話的人已經超過了幾千人。你能想到你的個人化傳播已經到了極致狀態。

第三個要素非常簡單,它是互動性的。不管是中央電視臺,還是CNN,你是沒辦法跟它互動的,你不能說“你給我閉嘴,你給我少放屁”。你沒法說。現在我在做一個互動,我做個《洪哥夢遊記》24小時的直播,就有人說“俞敏洪你閉嘴”,我在講著講著就看到屏幕上跳出來“俞敏洪你閉嘴”,你想這是什麽心情?這就是互動時代。這樣的互動時代,一方面可以跟別人互動。另一方面就可以迅速得到別人的反饋。我在第8天開始,就沒有人說“俞敏洪你閉嘴了”。

毫無疑問,互聯網對於教育來說,這些要素實在太重要了。舉個簡單的例子,鄔會長講到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性,我覺得互聯網至少可以解決一半以上。我原來要上哈佛大學教授的課,一定要到哈佛大學里坐著。現在全世界教授的課我都可以聽,為什麽?即使是很簡單的網易公開課,上面就有幾千門課。何況還有TED這樣把全世界最優秀的大腦集中起來進行演講並且即時傳播的系統。我本人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者,現在變成了實時可以攫取優勢教育金礦的人。

全中國的優勢教育資源,北京的老師上課,要到達新疆地區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在全國政協會議上連續四年提案,要求進行全國教育大綱和教材的統一,甚至是高考的統一。重要的原因就是讓更多的人可以直接對全國的學生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我現在講英文,在北京就可以直接跟新疆的學生講。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認為中國已經到了每一個人應該接受真正的公平教育的時代。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常常對政府提出很多不滿,對教育的不滿之一就是中國真正應該接受教育的孩子們沒有接受到應該的教育。中國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精英家庭的孩子們接受的教育過分。中國普通老百姓卻連最基本的教育資源也接受不到,比如6000多萬留守兒童怎麽辦的問題。北京的外地人為北京做出的GDP和稅收貢獻絕對超過一半,但這些外地人只要沒有北京戶口,他們的孩子上學就基本沒戲。我每年要為新東方員工孩子的上學弄得焦頭爛額。鄔會長說到清華附小、北大附小,門檻都被我踏破了,就是進不去。為什麽?你是非京籍。我們已經在北京工作了五年,交了那麽多稅,為什麽北京人有資格排除我們的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而且是在同一塊共和國的土地上?但是,領導說“俞老師,我們要慢慢來,中國畢竟要逐步進步的,首先要解決北京本地的問題,要是北京人鬧事了,那是真正的大事”,外地人鬧事就不是大事?互聯網最起碼可以部分的解決這個問題。新東方正在做的重要事情就是怎麽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起來,通過新東方的各個系統,以公益的方式傳播到我認為最需要的邊疆地區和邊遠地區,讓那些農村孩子們也能夠真正接受到特別好的教育。

新東方用互聯網和地面教育結合的方式,延慶的孩子幾乎考不上北大、清華,85%都是農村孩子,因為延慶是一個農業縣。我一個好朋友在那兒當書記,說要改變延慶的教育面貌。我說你就別改了,改不了。我可以幫你做一件事情,表面改。你的高中學生畢業的時候能夠更多的考上大學。他說你能做到嗎?我說能做到,我就是幹這個活的。派了三四個新東方的優秀老師,第一天只教英語。後來又派去了物理老師、數學老師。一年下來,延慶的一本學生增加了51個,一二三本加起來考上大學的增加的250個。第一次出現了北大、清華的學生。你就可以明白中國的農村孩子不笨,他們之所以考不上大學是因為他們接觸不到優質教育資源。我們在座號稱把互聯網和優質教育資源結合起來,就明白了我們應該承擔什麽責任。我們不僅要為城市的有錢人的孩子提供服務,還要為農村的孩子想一想,這是可以保持中國永續繁榮的最好辦法。

再回來講,教育的問題。互聯網教育帶來極大的害處:深刻化的(東西)減少。原因非常簡單,我剛剛說了,最重要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教育中間魚龍混雜,那麽多的互聯網教育公司,那麽多本來不是老師的人現在冒充老師。那麽多的說出來的話淺薄到不能再淺薄的人發表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觀點。由於互聯網傳播的多樣性,從遊戲到文字、圖片、聲音、直播、錄播,等等。我們的年輕孩子又沒有分辨能力,就變成了特別恐怖的事情。十幾歲就開始看各種各樣以娛樂為主的直播,那些姑娘們除了不扯掉褲子,什麽都扯掉。我也上去看過。

對於孩子們來說,教育的核心意義到底是什麽?教育要開放,教育要變革。在座的都是教育工作者,最關鍵的核心是什麽?我們應該負起責任來,如何給孩子們提供真正有意義的教育,比如如何把孩子們教育成有學習能力、有分辨能力、有思辨能力、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著全球視野、有著獨立人格的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到讓所有的孩子們有最好的機會,是變成一個健全的獨立的人的時代。我最怕的是本來是有一個好的機會,結果孩子們走向了兩個極端,無比的自由散漫和無比的沒有任何信念、價值和體系的一代人的出現,以及又是從上到下要求人服從的體系的雙重交叉。

中國的教育領域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能夠真正的通過某種體系讓孩子們形成真正的是非判斷能力、良知識別能力、思想思考能力的系統。作為教育工作者,利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必須要做這樣的事情。

我跟新東方的員工提出了要求,新東方實現的就是培養孩子們擁有終身學習能力、獨立人格。我要求成立三個研究小組,讓它進入到新東方的教育體系中,以及形成真正的系統。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我最後的結論就是互聯網解決了教育的很大問題,但互聯網不能解決教育的一切問題。如果人的思想和思維不解放,互聯網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小的工具而已。但是,我也不小看互聯網。我認為工具的改變可以促使人思想的改變。現代科技的出現就是科技的發明促使了人思想的變革,人思想的變革又促使了科技的進一步提升。歸根到底,我認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依然是制度的發明,而不是互聯網的發展。只有在良好的制度下,互聯網才能起到真正於國於民有利的最偉大的作用。

謝謝大家!

俞敏洪 教育 互聯網 危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773

新東方換帥 周成剛接替俞敏洪任CEO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紐交所:EDU)宣布,該公司董事會任命公司現任總裁周成剛擔任新東方的首席執行官,於2016年9月2日起生效。此項任命後,創始人、前CEO俞敏洪將繼續擔任董事會執行董事長,負責公司的業務戰略和運營。

2014年9月,周成剛被任命為新東方國內業務執行總裁,負責新東方在中國國內市場的整體業務運營。

周成剛於2000年加入新東方,此後歷任本公司的多個管理層職務,包括總裁、國內業務執行總裁、常務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咨詢有限公司總裁、新東方北京學校校長及上海學校校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65

30年前面試被拒,馬雲終買下KFC;俞敏洪卸任CEO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3/158545.shtml

30年前面試被拒,馬雲終買下KFC;俞敏洪卸任CEO | 黑馬早報
常皓靖 常皓靖

30年前面試被拒,馬雲終買下KFC;俞敏洪卸任CEO | 黑馬早報

董明珠又在隔空喊話雷軍:小米的估值還敢那麽高嗎?

1. 馬雲真的把肯德基給買了 螞蟻金服確認投資百勝中國

肯德基和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昨日宣布,與春華資本集團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達成協議,二者共同向百勝中國投資4.6億美元。這項投資將與百勝餐飲集團與百勝中國分拆同步進行。

馬雲曾在演講中說,今天的年輕人可能迷茫,覺得機會不多,但自己年輕時也歷經挫折,比如,他應聘過三十幾份工作,25人應聘肯德基,除了他,其他24個人都被錄取,而且那個老板還是臺灣人;15年前阿里巴巴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企業,自己和18個年輕人一起白手起家,一點一滴創業,從沒想過今天能和這麽多大企業家溝通交流。這樣看來,馬雲的30年之“仇”終於得報。

@FirenzeZune:下條新聞:傳京東騰訊聯手收購麥當勞漢堡王

@跨時代半獸人:馬雲: 為什麽當年面試25人就不錄用我。我就想找回當年在肯德基上班的感覺

@Skyworks:百度緊接著宣布收購沙縣小吃,新疆大盤雞,蘭州拉面,重慶雞公煲

2. 三星官方回應Note7電池爆炸事件:國行沒問題

據美國科技博客網站Gizmodo報道,韓國三星電子今天在首爾舉行新聞發布會,證實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Galaxy Note7智能手機。但中國市場並不在此次召回範圍內,三星電子中國區晚間發表聲明稱,9月1日起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售的國行版本,由於采用了不同的電池供應商,而不在此次更換範疇,中國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corr:華為是時候崛起了…

@liu下陽光i:一點用都沒有,該買的還是會買。

3. 華為稱2018年成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商

《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首席執行長余承東周四在柏林接受采訪時表示,華為力爭到2018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他還稱,一旦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就可以預測何時將占據第一位。Gartner數據顯示,華為在第二季度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市場份額為8.9%,大幅低於蘋果公司的12.9%和三星電子的22.3%。

@ zss0807:華為基本是中低端機,論銷售量很快可以超過蘋果,但論盈利應該差很遠。

@草根草民語錄:為什麽中國有最大的電腦制造商,手機就不可以有?

4. 董明珠喊話:小米還敢估值那麽高嗎

停牌時間超過半年之久的格力電器今日複牌,開盤不久後即漲停。而在此前,格力電器公布了收購銀隆及配套募集資金的相關方案。董明珠近日接受央視《財經》采訪,談到格力的多元化戰略和上市公司股權問題,表示格力不是要跨行業,而是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董明珠在央視節目提到:“我不是搞金融的,但我認一個死理,很多股票炒得很高,市值是幾十倍上百倍,大家都知道它沒有,不值。我今天舉一個例子,雷軍為例,小米為例,曾經估值是四百五十億美金,今天還敢估值四百五十億美金嗎?”

@海邊的維爾:董阿姨真贏了

@白熾燈尾跡:小米確實該學學格力家降溫和省電技術

5. 商務部開展滴滴優步合並反壟斷調查

商務部昨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滴滴優步合並未向商務部申報,目前,商務部已對滴滴優步合並案開展反壟斷調查,兩次約談滴滴出行,要求其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提交有關文件、資料。

@醜but乖2046:本來就寡頭了,現在直接壟斷了

@來瓶兒汽水兒:已經從價格上顯露合並用意

6. 58同城回應全員996:為應對業務高峰不強制執行

近日有消息稱,58同城正展開全員“996工作制”,也就是上班時間從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此舉引發不少58同城員工吐槽,58同城CEO姚勁波的微博也被圍攻。58同城回應稱,是為應對9、10月業務高峰,不會強制要求所有人996。

@Ineedlucky:要員工認同,一定要公司付出一定的代價,無論這代價是個美好的餅,還是現金或者期權。作為一個老IT界人士,我憐憫那些為了虛幻的東西,而付出代價的員工

@CS-Jiong:所謂的自願就是“不想幹就自願滾

7. 新東方換帥:周成剛接替俞敏洪任新東方CEO

新東方宣布俞敏洪不再擔任新東方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一職,現任新東方總裁、前途出國總裁周成剛接任這一職務,並免去其集團總裁的職務。俞敏洪仍然繼續擔任董事會執行董事長,負責新東方的戰略和運營管理工作。

@鬼使神差Roy:轉幕後而已!更側重於演講和戰略制定吧

@微重先生:換湯不換藥?

8. 庫克:蘋果明年可能將把50億美元現金轉移回美國

蘋果公司在歐盟被罰950億人民幣幣的事件持續發酵,蘋果CEO庫克(Tim Cook)開始公開表達自己對此事的態度。他在接受愛爾蘭廣播電臺RTE Radio 1采訪時表示,明年蘋果可能將把至少50億美元(約334億元人民幣)海外現金轉移回美國。庫克7月份表示,截至6月底,蘋果持有232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約2150億美元位於美國國外。

庫克說:“我們已準備好,至少將數十億美元轉移回美國並進行支付。目前我可以預計,這一資金轉移將於明年進行。”

@TheMrTuan:不捐不是美國人

@Dreamer816:這麽一看,先掙它一個億確實是個小目標。。。

9. 暴風影音去廣告功能被判違法:賠償騰訊50萬

近日,就上訴人深圳騰訊公司與被上訴人北京暴風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撤銷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一審法院判決,對於深圳騰訊公司主張的50萬損害賠償數額予以全額支持。

此前,深圳騰訊公司在一審起訴稱:經公證證實,暴風網的視頻播放功能中設有“極輕模式”,該模式具有深度鏈接騰訊網的功能,在具體呈現狀態中去除了騰訊網的網址網頁(包括網頁上的廣告)以及片頭廣告中出現的“跳過廣告”功能按鈕等信息。

@BB二綸 :騰訊總是贏…

@魷魚絲萬歲:我只關心暴風影音的美劇都miss了麽

10. 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將聯合制定人工智能道德標準

據新浪科技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Facebook、IBM和微軟這5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正嘗試制定關於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道德標準。比起人工智能威脅論,他們討論的是更切實的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對就業、交通運輸,甚至戰爭的影響。

目前尚不清楚,這一行業組織最終會取得什麽樣的成果。然而多名消息人士表示,該組織的基本出發點很明確:確保人工智能的研究專註於造福人類,而非不利於人類。

@徐陳都:第一,絕對不意氣用事;第二,絕對不漏判任何一件壞事;第三,絕對裁判的公正漂亮!

@夢遊呢:人類從不擔心程序的標準,人類真正擔心的是人工智能進化而對人類產生的威脅。從這一角度,道德標準解決不了

11. 沃爾瑪將裁員7000人,主要集中在後臺部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沃爾瑪將削減美國後臺部門職位,裁員人數達7000人。其中部分員工將被給予內部轉崗選擇,從事與客戶接觸更多的工作,促進銷售和維護店面。沃爾瑪發言人已證實裁員消息。據悉,沃爾瑪公司在美國大約有150萬員工。

@揮桿問茶:機器人惹的禍

@周曉峰HRD:通常裁員首當其沖的是職能部門人員,以及管理人員。

馬雲 肯德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24

新東方換帥 周成剛接替俞敏洪任新東方CEO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902/158541.shtml

新東方換帥 周成剛接替俞敏洪任新東方CEO
黑馬哥 黑馬哥

新東方換帥 周成剛接替俞敏洪任新東方CEO

新東方宣布俞敏洪不再擔任新東方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一職,現任新東方總裁、前途出國總裁周成剛接任這一職務。

i黑馬訊 9月2日下午消息,新東方宣布俞敏洪不再擔任新東方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一職,現任新東方總裁、前途出國總裁周成剛接任這一職務,並免去其集團總裁的職務。俞敏洪仍然繼續擔任董事會執行董事長,負責新東方的戰略和運營管理工作。

1

對這一變動,新東方執行董事長俞敏洪表示:“在16年的新東方職業生涯中,周成剛先生展現了傑出的領導力、對公司使命的真正熱情,以及對公司價值觀的堅定承諾。”他同時還稱,相信周成剛是現在最為合適的領導者,將帶領新東方在目前所取得的成功之上邁向更高峰。

周成剛說:“作為目前已經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領導者,新東方已建立了強大的基礎,我們會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們的優勢。我期待著與整個新東方的團隊合作,抓住未來的機遇,明確重點,戰略性地部署,並不斷創新,旨在繼續保持在市場和業界的領先地位。”

這是繼去年10月,新東方的高層職位發生變動後,新東方再次進行的一次調整。2015年10月20日,新東方宣布周成剛擔任新東方總裁一職,時任總裁謝東螢擔任新東方非執行高級顧問。

資料顯示周成剛自2000年離開BBC加入新東方,先後擔任過執行總裁、執行副總裁、副總裁,並創立上海新東方學校,兩度擔任北京新東方學校校長。

周成剛個人簡歷

2

3

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26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8/158621.shtml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俞敏洪 俞敏洪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

i黑馬訊 9月7日消息 今日,新京報舉辦“尋找中國創客”9月峰會,探討資本驅動下互聯網教育的新路徑。

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俞敏洪發表演講,他認為,不存在互聯網教育和非互聯網教育的區別,最終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一定是融合的。“不管你是互聯網還是地面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尤其像新東方這樣的傳統機構。”

以下為俞敏洪演講實錄(經i黑馬刪減):

我對所謂的互聯網教育的新路經,其實是不認同的。我認為基本上不存在互聯網教育和非互聯網教育的區別,最終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一定是融合的。當然會有純粹基於互聯網和現代移動技術的教育體系,包括未來的虛擬、增強現實等教育體系,但它很難說跟地面教育完全切分開來。

現在新東方的中層管理團隊,在外面創業的大概有五六十家,不少都做出了影響力。可以說現在中國教育領域前50的創業公司,至少有十幾二十家都新東方的人在幹。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在傳統教育領域混過的人做互聯網教育更有優勢。也印證了我剛才說的,傳統教育和互聯網教育不矛盾。

為什麽不矛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育的成功都基於對教育的本質、規律和目的的最深刻理解,無論互聯網教育還是地面教育。  

可以說新東方上市直接造就了中國教育領域風生水起的狀態。新東方上市以後,引起了中國教育的兩大熱潮,尤其第一大熱潮跟新東方密切相關。原來沒有任何人認為培訓機構能上市,新東方上市以後,忽然資本家們、投資者們發現,原來一個培訓機構也可以上市。所以那一兩年大量資本湧入了中國的教育系統,當時還沒有移動教育這一說,都是在地面。催生了學大、學而思等到美國上市。

這類公司做得也是風生水起,其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是學而思,我挺喜歡張邦鑫,他也挺喜歡我,排除我們兩家是競爭性的不說,我偏向於文科,他偏向於理科,我們突然發現,這兩種思維各有特長。

中國的地面教育逐漸加上互聯網,張邦興走在我前面,因為他首先是以互聯網思維來做地面教育的,我是做了地面教育發現再不做互聯網教育不行了,現在緊趕慢趕,把互聯網教育嫁接到地面教育上去。

這是第一波,上千家公司,但起來的沒幾家。後來互聯網教育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我認為只完成了1/3,到最後完成,並且基於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真正大公司的教育體系,比如做到現在的學而思和新東方這麽大,可能還需要四五年時間,但我肯定,最終還是由新東方的人做出來,包括陳向東、劉暢,他們已經在互聯網教育領域摸爬滾打很多年。這也意味著新東方上市其實帶動了中國教育領域的某種變革。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今天我的戰友陳向東也來了,盡管他現在獨立做了跟誰學,但我們依然是教育領域的戰友。在座唯一一個跟我到紐交所樓上去敲鐘的就是向東,他當時是新東方的高級副總裁。所以我希望跟誰學哪天去敲鐘的時候,向東能把我帶上,你不能自己偷偷去敲,當時我帶你,這次你帶我。

對我來說,今天還有個比較好的消息,昨天晚上的收盤價創下了新東方的歷史最高點。我也不知道美國人吃錯了什麽藥,我現在自己看新東方是亂七八糟,地面教育和互聯網教育沒有接上,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教育也沒有接上,神經全搭錯線了,怎麽看怎麽不順眼,但美國人不知道怎麽搞的,可能覺得我可憐,給一個好的價格。

當初新東方去上市,每四股合一股,加起來發行價只有15塊錢,意味著每股四塊錢都不到,現在44塊錢多一點,剛好翻了十倍。但所有這些數據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我現在既不賣股票也不買股票。

大概三四年前,很多公司說新東方最後肯定沒戲了,因為離互聯網教育太遠了。也有很多公司說三個月要趕超新東方,四個月要把新東方給滅了。當時我很著急,當然今天新東方還沒有被滅掉,但我也不認為新東方就好了。

我只想講一點,新東方從一年多前股價只有19塊錢,到現在44塊錢,跟互聯網有一定的關系,但沒有必然關系。最重要的原因是新東方改變了一個考核機制,原來的考核機制是只考核校長的收入和利潤。為了收入和利潤,校長們就拼命把收入往下壓,下面的人為了完成任務,就拼命開教學點。但最重要的教學產品、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素質,誰都不抓了。最後新東方教學點多了,收入也多了,但都是不健康的指標。直接導致新東方過了兩年之後增長乏力,利潤被大幅吃掉。

大家討論半天,都覺得沒辦法整過來,後來大家覺得這可能是跟新東方遠離互聯網有關系。我說先不講互聯網,我們是不是要考慮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我們現在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師素質越來越差,我們用什麽辦法把它變好。

最後我強行要求新東方的全體校長考核,從考核收入利潤,全部改成對教學產品、教學質量、教師素質、客戶推薦率以及內部文化氛圍的考核。人力資源告訴我這沒辦法考核,因為沒辦法變成具體數據。我說沒法考核也得考核,要量化成具體數據。

所有校長和中層幹部立刻就明白了,我跟他們說,獎金還在這,但不管你有多少獎金,只要我考核你的教學質量不合格,客戶滿意度不高,教師素質不到位,那這個獎金你就拿不到。

其實從2015年初到現在,新東方就做了這麽一個改變。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一年多時間,收入和利潤都增長了20%以上,新東方的股票也翻了一倍以上。

我講這個是想說,不管你是互聯網還是地面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尤其像新東方這樣的傳統機構。所以新東方做了重點分配,凡是跟這個沒關系的,表面上看起來很炫但實際上起不到作用的所有項目都必須關停。

一般教育公司尤其是互聯網教育O2O,是把老師和學生連接起來,避免中間機構的大平臺。而我的方法是,利用新東方這樣的大平臺,把地面的O和線上的O聯系起來,以及通過地面的O支持線上的O。這是最核心的。

另外,移動互聯網不僅對教育,它對中國任何一個領域都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教育領域只是被改變的領域之一。面向教育領域我們要思考,未來一定有很多東西是新東方自己做不出來的,那怎麽辦,就要把鏈條延伸出去。

所以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新東方作為投資參與者,選公司有點不一樣。比如最近報上來一個項目,說有一個教育機構馬上要到香港上市,收入很好,利潤也不錯,對方希望新東方投資,借著新東方的名義上市會有很好的表現,新東方也可以借著它上市,把股票一賣,至少賺50%到100%的錢。

我們投資部的人很興奮,說俞老師你看,我們投了很快就回來了。我看了他半天,我說你是腦子有病嗎?他還問怎麽了?我說你講一下我當初講過的新東方的投資戰略是什麽,我有說過一句話新東方投資是為了賺錢嗎?他想了想,說沒有。

他背我的投資戰略背得還挺熟,說是建立健康的跟新東方相關的產業鏈和生態鏈,把中國教育通過新東方這個平臺聚集起來,為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我說那你去掙那個錢是幹什麽的?把你這個月獎金全部扣掉。

我做新東方本身不是為了賺錢,我投資也不是為了賺錢,我個人投資如果想賺錢還好說,那是我個人,跟新東方沒關系。新東方投資是要建立一片中國教育的森林,以新東方為首,把產業鏈、生態鏈結合起來。

新東方投資不是說有一個新的東西要去投,有一個新的發展要去投,新東方的教育核心是從0歲到25歲的教育服務。在這之上,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跟新東方形成教育產業鏈互補的,我們才投。到現在為止投了25家左右,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而且100%都是互聯網的,有極少數是互聯網和地面結合的。這是第一條戰略。

第二條戰略是怎樣服務好新東方的地面教育。新東方的地面服務O2O已經做到能夠在任何一個教室和教育系統中植入,這基本上是互聯網帶來運營效率、內容效率、個性化效率的提高。這些東西都是最重要的,新東方沒有必要做平臺,因為新東方本身就是平臺。

第三個很簡單的就是,哪些東西是新東方必須要自己去做的,就是新東方內部創業。有些東西只能新東方100%擁有,那是新東方業務鏈中最密切的一部分。比如我們現在新東方教育在線分拆,馬上要在中國上市,一個前提條件是教育在線只做在線的事情,跟地面沒關系,也不容許跟地面發生任何關系,因為一旦發生關系,就變成新東方最主營業務的一部分,那教育在線公司就必須為新東方整體服務,就根本不可能股權化。

剩下的只要跟新東方的業務密切相關的,我認為就是新東方整體業務的一部分,但新東方就是不能股權化。比如新東方之前做過咨詢,年收入也快十個億了,底下的團隊也很想上市,我說你們不要用個人的錢,個人的錢我全部用現金補足了。因為新東方的出國業務咨詢,是新東方國外業務產業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拆上市想都不要想。新東方百分之百持有,對創業的或者幹這個項目的人以更好的待遇,讓他們把這個項目幹成。

現在新東方百分之百持有的公司,包括互聯網的、App等等,現在大概十家左右。

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教育體系最終的發展,應該是幾個方面,如果從類型來說,可以是平臺型的,可以是服務型的,可以是內容型的,可以是垂直型的。

如果分類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去區分哪些東西是可以純粹做線上的,哪些東西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哪些東西是要以線下為主的。我不認為移動互聯網到了,一定把線下變成非主導的。

當各種家教上門服務在中國風起雲湧的時候,新東方內部也反複討論過,要不要讓所有的老師為所有的學生建立一個家教上門服務平臺,跟外面的家教服務來抗衡。當時我的觀點是,上門家教服務這事一定有需求,但這個需求並沒有真正打到家長、學生、老師的痛點。

家長、學生、老師的痛點有幾個。第一,家長希望孩子交給老師或者機構後,對方能100%高質量地負起責來。

第二,家長並不在乎一個小時付了150塊還是200塊,家長不在乎這50塊錢,他在乎的是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放心的。老師會在意一小時拿了150還是200,但如果家長面對上門服務,首先會考慮的是安全問題。

第三,上門服務的時候,家長是要多花時間還是少花時間。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上門服務老師能多拿錢,但是老師路上消耗的時間到底多少,這是個問題。

另外,通過平臺,老師和家長接觸以後,如果雙方都滿意,跳單的可能性多大。

當然我還要考慮到,這樣的系統建立起來,對新東方地面的沖擊到底多大。當然這種沖擊是有的,我們也相應提高了老師的個人待遇。但是最後我還是下定決心,新東方不做這個平臺,我們就堅持做班級教育,堅持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做教學內容的分發,以及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這個決策不能算先進,但是算是一種委托,到現在為止我也不覺得自己在互聯網教育里面的頭腦是先進的,我到現在也始終在堅持,對新東方這樣的機構來說,互聯網教育就是為新東方的地面教育客戶帶來最好的體驗、最高效的學習、最優質的結果,只要符合這幾條,我怎麽樣用互聯網都不過分。

新東方大概就是做了這幾點布局。第一是以地面教育為主的互聯網的介入。第二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建新東方的生態鏈和產業鏈。第三是以互聯網的方式,通過自己的研發來彌補新東方內容、產品各方面的不足。

其實新東方在互聯網方面的投入一點都不少,向東在的時候,我們在教學內容研發和系統投入方面,大概都不到兩千萬美元,現在新東方大概每年投入八千萬美元左右。

我三天前剛從CEO位置上退下來,不再當首席執行官了,還在當董事長。原因非常簡單,一是我覺得我到了50多歲了,沒有必要沖在一線了,有的是年輕人沖在一線,我把握大方向,教學質量、教育服務、教育內容一百年不變,如果違反一條的就下去,沒有違反的就牢牢做下去,發展。

我個人做的事情很簡單,我要利用新東方最近幾年研發的成果,還有未來幾年有可能研發的成果,為中國貧困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孩子們服務。新東方從今年開始,會大量布局所謂的雙十課堂,分成兩種模式,一種是在一些中型城市,新東方依然可以賺錢的模式,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平臺把新東方最優質的內容通過直播、錄播的方式同步傳播到當地,當地把學生組織起來學習。

我個人的責任和使命,是如何解決中國教育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城鄉之間、核心城市和邊遠地區之間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新東方的責任和使命,我只做一點,就是把握新東方的正確方向,做好了就繼續做下去,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努力一下就行了。

謝謝大家。

俞敏洪 新東方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56

俞敏洪:創業時間可縮短 過程卻不可跨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3/159581.shtml

俞敏洪:創業時間可縮短 過程卻不可跨越
老俞閑話 老俞閑話

俞敏洪:創業時間可縮短 過程卻不可跨越

創業這件事情,不管你是急功近利的心態,還是每天24小時拼了命地幹,最後把自己幹沒了,也不一定管用。

本文由微信公號老俞閑話(ID:laoyuxianhua)授權i黑馬發布。

這兩天大家在創業界傳的最多事情的就是春雨醫生的張銳因為心肌梗塞去世了,引發了大家對於創業、壓力等等很多討論。這件事情我覺得確實跟我們這兩年鼓動年輕人拼命創業,創業者自己前面有事業的拉動,後面有投資者的敦促,弄得身心疲憊,非常緊張有關系,也跟我們現在創業環境中間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能成功這樣的一種心態有關系。我和不少創業者打過交道,都是身心疲憊的感覺,尤其是這種心理上的緊張程度,已經到了創業者比較難以忍受的狀態。

原來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是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句口號喊出來的時候,有點變成了一句口號、變成了一個運動,我最怕在中國什麽東西都變成一個運動。創業創新這兩件事情毫無疑問是偉大的,因為任何國家、任何企業、任何團體要是離開了創業和創新這兩種精神,毫無疑問將沒有活力、沒有進步、沒有突破、沒有顛覆、沒有成長。

但當我們把創業創新變成一句人人都能喊的口號,以至於不分人群不分群體,把所有人都忽悠到所謂創業創新的渠道來的時候,這里面就形成了很多問題。

一是資源的浪費,大家都知道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像我們這些已經算所謂的功成名就的企業也投入了不少資源和精力。但實際上創業是有規律的,創業的成長是有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和環境的限制的。我們看到過去兩年之內中國成立的幾十萬家創業公司,現在真的還有活力的還有前途的公司,我估計應該能數得清楚了,能到一兩千家就了不起了。我們也可以看到曾經轟轟烈烈可以達到幾百億或者上百億美元估值的公司,現在有些公司只有原來估值的十分之一,我覺得這十分之一的估值才是某種意義上理性的估值。

第二個是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很多創業的年輕人其實進一步深化自己,或者進一步讓自己在人生經驗、做事情的判斷力、決策方面更加成熟的話,出來創業就更加容易成功。我們50歲左右的這一代創業者,算是中間層靠下一點的創業者,也是現在中國民營經濟創業者中成功的最主要的典型代表,所有現在真正成功的大的創業公司,基本上是40歲到55歲的這麽一批人。

大家都在討論這個現象,但是實際上我們這些人中的百分之八九十在創業前都是有過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工作經驗,同時大部分人創業也不是一次成功的,大家最喜歡討論的馬雲,其實阿里巴巴是他的第五個公司,正是因為他前面沒有做成所以有了後來的阿里巴巴,有了今天接近兩千億市值的公司,而我做成了所以小富即安。

我只想說,創業這件事情是否成功,跟國家的政策形勢相關,也跟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和中國的經濟形勢相關,同時更加跟個人的能力相關。而個人的能力的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創業這件事情我認為不管你是急功近利的心態,還是每天24小時拼了命的幹,最後把自己幹沒了,也是不一定管用的。所謂過程可以加快,但是過程不能越過這件事情大家應該是能夠明白的。

創業者把自己的小公司慢慢做成一個大公司,可能會花十幾年,可能會花五六年,甚至三四年,時間可以縮短,這並不意味著你的能力可以缺失,也並不意味著你可以越過創業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間你的創業邏輯、商業敏感性、客戶忠誠度以及發現客戶的能力、團隊建設能力……所有這些東西你可以縮短,但絕對不可能越過。我當初要跟政府接觸,做新東方的時候,真是從居委會的老太太開始,再到街道辦事處,再到海澱區教育局,再到海澱區政府,這中間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才認識了我該認識的所有可能給我支持的從居委會的老太太到海澱區政府的領導們。

在座的各位創業者可能不需要,因為政府全力以赴支持,只要你的公司估值一超過三億、五億人民幣,可能政府領導找你來了,讓你留在這,可能只要兩年一年時間,政府領導就會關註到你,但是你跟政府的良好關系以及政府到底能為你這個公司做些什麽,並且在合情合理合法的範圍之內,能夠跟政府聯合起來共同做好事,這件事情你是跨越不過去的,你不能說我不需要政府,不需要認識政府領導。

……

張銳的去世大家都非常悲傷,都在討論創業者的壓力。自己既有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在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有價值的服務,我覺得這樣才是創業者的壓力。多少人都困在自己的急功近利中間,盯著那個儀表盤,每一英里都充滿著焦躁。不管目標在哪里,你一定要給自己充分的休息時間和加油時間。隨時隨地在你還有余力的時候增加你的力量。

我只想告訴大家,創業其實就是循著正道,循著你的目標,充滿耐心地補充好能量地組建好團隊地防範好意外地一路前行,不要放棄,也許最後你就做成了,時間可長可短。

創業絕對不是創業,而是功夫在詩外,或者說功夫在學外,我相信我們這些人創業成功跟我們年輕的時候大量地讀書,大量地交友,大量地遊歷,大量地學習,做過一線員工很長時間都有關系。現在的創業者想的就是創業,幹的就是創業,所有後面這些東西不少都是缺失的。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創業者認真地想一想,什麽叫做功夫在學外,或者功夫在詩外。

(本文來源於10月9日在第八屆北京大學企業家論壇—中國創業者2016年峰會上的演講)

俞敏洪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22

俞敏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1/161151.shtml

俞敏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俞敏洪 俞敏洪

俞敏洪: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任何人都不能拖著自己的頭發脫離地心引力。

本文系老俞閑話(微信 ID:laoyuxianhua)授權i黑馬發布。

任何人都不能拖著自己的頭發脫離地心引力。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想和動力做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你能夠輕輕松松做成,那不叫有能力。要去做有挑戰的、能讓自己更進一步的事。而創業就是這樣的事。

我和資深投資人、銀行家盛希泰在一次喝酒時偶然碰撞出了火花。他說我開始做天使投資了,我問為什麽。他說:“我現在和年輕人聊就覺得渾身充滿活力。我們再去創業做成一個大公司的可能性很小了,但是我們出錢讓他們去做,這個可能性就會無限放大。”

的確,好多時候我跟年輕人聊天,覺得他們的想法非常超前,要超越他們來做一個創新型公司,成功的概率真的不大。我清楚知道,顛覆和創新都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我能做的就是幫年輕人出錢,做他們的墊腳石,守護他們一路成長。

過去,世人都贊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現在,吃螃蟹成了中國的風尚,每個人都敢吃了。這個時候,養螃蟹就變得很重要——為螃蟹提供生長空間。

就這樣,我們一拍即合,立誌成為一對“守護天使”,共同創立洪泰基金,一起打造創業生態鏈:前端深入各個大學,提供創業課程和創業指導;中端提供天使投資;在天使投資這一環之後,與地產商合作,打造創業空間。

如果一個人沒有資源、沒有能力,卻定了非常高的目標,那他一定會失敗。但如果他的資源和能力都很不錯,卻只做了一件小事情,也算不上什麽成功。我認為,做好一件事,一定是資源、能力和理想相加,最後的結果不是等於3,而是300,這樣的過程。

所以你做的事情一定要比你現在擁有的資源和能力要大,但也不能大到自己根本沒法控制。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圈里還流傳著一個從2013年到現在,互聯網創業公司死掉的名單,我初步算了一下,有二三百家,大部分公司的失敗應該都是因為資源和能力沒有配置好。我當初從北大出來的時候,以當時的資源和能力,只能做一個小小的培訓班,等培訓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我發現以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可以做一個大的學校,然後又發現,可以把學校開到全國各地去,再後來就做成了一個上市公司。

今天,以我的資源和能力,應該能做比上市公司更有意義的事。就像你有了錢不能存銀行,因為銀行的利息給得再高,也連6%都不到,是不值錢的。在有限的人生里,如果不去開拓新的領域,不冒風險,盡管一生可能會很保險,但也是最不值得過的人生。就像錢只有在不斷流轉的過程中才能創造價值,現在我擁有的經濟資源、社會資源都足夠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做點事情,就是一個傻瓜。

當然,我也是有私心的,可能也不算一個純粹的、不求回報的“天使”。我跟年輕人合作,跟年輕人的視線緊密相連,也是希望自己成為時代的受益者和開拓者。我知道,必須永遠相信年輕,永遠跟青春掛鉤,才能跟這個時代掛鉤,跟未來的希望掛鉤。

我是擁有資源的普通人,所以我跟希泰下定決心,用我們的余生服務於有激情的年輕人,和他們一起共同努力,把這個世界打造得更加美麗。

俞敏洪 鴻泰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32

關於付費閱讀,我們問了俞敏洪、暴走和新世相等生產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6/161236.shtml

關於付費閱讀,我們問了俞敏洪、暴走和新世相等生產者
洪泰幫 洪泰幫

關於付費閱讀,我們問了俞敏洪、暴走和新世相等生產者

俞敏洪、暴走任劍、新世紀張偉、虎嗅李岷、新榜徐達內、遲宇宙、阿禪談微信付費閱讀。

本文系作者洪泰幫對i黑馬投稿。

2月14日晚上,內容付費的火上又澆了一勺熱油。

這意味著內容創造者的真正春天到來了嗎?記者第一時間問了7位內容生產者,他們分別是“冉冉升起的自媒體新星”俞敏洪、暴走漫畫創始人任劍、新世相創始人張偉、新榜創始人徐達內、虎嗅網創始人李岷、《商業人物》創始人遲宇宙、知名微信評論者阿禪。

來,聽聽身在洪流中的他們是怎麽看的。

俞敏洪

674257355542098329

他是誰:新東方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

他做了什麽:16年前他把英語教育做到線上收費,16年後在新東方和洪泰基金本職工作之外,於2017年起每日更新《老俞閑話》

微信付費閱讀對內容付費來說意味著什麽?

付費閱讀是一個發展趨勢。在未來,最重要的是內容產出,內容的獨特性構成了付費的最重要理由。微信做付費閱讀,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你會在微信上嘗試把自己的內容付費閱讀嗎?

我會去嘗試,但付費的內容必須是剛需的。比如說英語的詞匯教學,我想這種內容付費大家是樂於接受的。像我的人生暢談和《老俞閑話》這些內容,我很願意做成免費閱讀。

怎麽平衡影響力與付費?

我覺得影響力和付費是成正比的,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大家更加願意去追尋,他能夠提供實質性的且大家欣賞的內容,大家就會有付費意願。即使不是很剛需,甚至是在思想層面上或者知識層面上的內容,比如說吳曉波,還有最近我北大的師弟孫陶然做的《創業三十六條軍規》,都是收費的,而且人也非常多。

關於內容付費,你覺得公眾的最大誤解是什麽?

我覺得要做內容付費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內容確實值得用戶花這筆錢而不是做一個噱頭。公眾最大的誤解是,覺得什麽東西都可以在網上免費得到,但是實際上,免費的、大眾傳播的東西並不具備獨特性。而一旦內容付費了,內容提供者會做更加認真的研究和準備,也是公眾能夠有的最大收獲。

用戶付費與廣告和賣東西相比,帶給你的不同體驗是什麽?

最重要的是帶來了用戶的延續性。比如說當你在上面講了一門課,而這門課值幾百塊錢的話,你的用戶是非常嚴肅認真的想把這門課聽好學好,這比免費提供效果要好得多。我一直認為寧可少一些人,但是多一些認真的人在聽。而不是有很多很多的用戶,但認真的人不多。

如何評價2016在內容付費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2016年可以說是內容付費的元年,在此之前,內容付費這種事情非常少,而在2016年,事實已經證明內容付費成立的,而且帶來了學習上和分享上的嚴肅性。當然這並不貶低免費內容的提供者,我覺得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內容付費最終做不起來,你覺得在中國會是什麽原因?

在中國內容付費最終不會做不起來,它只能是說最終做得大還是做得小而已。因為內容付費背後的基礎是理性,理性的東西不可能大躍進式的發展。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東方英語在線課程16年前就已經開始收費了,一直到今天,客戶依然在購買,這就表明內容付費實際上是成立的。

任劍

165624848481035684

他是誰:暴走漫畫 創始人、CEO

他做了什麽:打造了可能是唯一穿透80、90、00的暴走風格漫畫,其表情包和視頻產品覆蓋中國上億年輕人

你會在微信上嘗試把自己的內容付費閱讀嗎? 

我不會嘗試付費閱讀這件事。暴走漫畫的核心是內容免費分享,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和分享它。暴走的價值在於打造一個大型IP,我們的商業模式核心是IP延伸。

我註意到App store付費產品排行中,做得最好的知識付費產品也要排名在100名左右,加上Appstore的三成的分成,我不知道要做多大規模才有真正的價值。總覺得圖文類的付費閱讀有點勁兒不夠。 

我會為電影買票,付電視費,網絡視頻我會買會員,這些都是我是netfix狗,我覺得Wikipedia也是一個好東西。但在知識付費方面,目前的免費渠道已經可以得到滿足。

張偉

216246184021193047

他是誰:新世相創始人

他做了什麽:他被稱為中國文藝教主,把一個講文藝、生活與品位的公號做成動輒10萬+,且以一系列如《逃離北上廣》策劃融合商業與生活方式

微信付費閱讀對內容付費來說意味著什麽?

目前不清楚微信如何付費。我猜想,它有可能會從根本上把現在的“知識付費”這個概念校準為“內容付費”。現在大家討論內容付費,基本上是“知識付費”,是其中比較窄、想象力有限制的一個部分,但微信的基礎是廣眾的,它承載的內容也是廣義的。

可以預見,會出現一些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內容售賣現象。

怎麽平衡影響力與付費?

看追求什麽。其實市面上有兩種內容,一種是為廣眾提供的內容,它追求的是影響力;一種是為垂直人群提供的內容,它追求的是深度和粘性;這兩種內容形式指向的商業目標是不同的。前一種是流量和品牌的生意,後一種是社群的生意。後一種內容應該是付費的。前一種內容更應該追求影響力。

你做的內容付費嘗試,得到的最大教訓是什麽?

有一個永恒的教訓:不知道該不該做的時候,去做;不知道怎麽做的時候,去做。

關於內容付費,你覺得公眾的最大誤解是什麽?

很多人認為是“名人變現”。其實不是這樣,這樣的內容付費不會持久,很快會被整體上祛魅。

用戶付費與廣告和賣東西相比,帶給你的不同體驗是什麽?

邏輯鏈條更簡單,真正在內容這個行業實現了產品和商業化的一致性。過去,內容的產品本身不是商品,現在,產品本身就是商品了。

如何評價2016在內容付費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概念產生的一年。這個現象之前就存在,但沒有被大範圍討論和確定下來。雖然這個概念肯定會在以後的發展中變得面目全非,但2016年是明確起點。

如果內容付費最終做不起來,你覺得在中國會是什麽原因?

內容付費做不起來的話,不會是中國的原因。做起來的標誌是它變成一個市場巨大的商業領域,比如年交易額1000億以上。那麽它做不起來的原因可能是,免費內容足夠多和足夠好,導致付費內容的消費體量很小——事實上,因為付費內容的商業價值並沒有得到完全驗證,很多內容生產者仍然會選擇提供免費優質內容來獲取用戶和影響力,這會嚴重限制“內容付費”這個商業模式的發展空間。

李岷

694372311842893852

她是誰:虎嗅網 創始人 CEO

她做了什麽:創立了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媒體之一的虎嗅,商業報道風格以犀利和視角獨特著稱

你會在微信上嘗試把自己的內容付費閱讀嗎?

微信付費閱讀是一件好事,我可能會嘗試。虎嗅已經在去年底嘗試會員制,在我們的APP和網站上都有推廣,基本上就是1288/年。但我們本質上不僅內容付費閱讀,它是一個針對性的產品,包括了線下活動、線上社群和精心制作的創業案例研究。 

關於內容付費,你覺得公眾的最大誤解是什麽?

我覺得付費的前提,不是傳統意義上我們寫了幾篇好文章,然後就收費,那不是必需品。要有持續生產,而且你生產的應該是必需品,要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不然即使第一年獲得用戶,第二年也會有很大流失。

從這點上說,我們一直很聚焦在產品的打磨上,這是需要投入很多的活,不是一個內容團隊分兩個人出來編輯一下就行的,要有專門團隊全心投入去做。

怎麽平衡影響力與付費?

並不矛盾,我們大部分內容還是會免費,獲得足夠多的閱讀量;極少內容會嘗試收費,本質上不僅是內容付費,更多是為社群付費。

徐達內

575609284346120017

他是誰:新榜創始人,看榜科技CEO,前東方早報副總編

他做什麽:FT中文網專欄《媒體札記》作者,其獨具開創性的政經評論也為他贏得亞洲新聞獎(SOPA)。創業項目涉及多個領域,從設計、媒體到數據挖掘

微信付費閱讀對內容付費來說意味著什麽?

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力

你會在微信上嘗試把自己的內容付費閱讀嗎?

可能會做極小比例的嘗試。但相對付費閱讀,基於新榜自身的內容,可能付費社群更有意思

關於內容付費,你覺得公眾的最大誤解是什麽?

覺得這是新鮮事物

如何評價2016在內容付費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重新觸發之年

如果內容付費最終做不起來,你覺得在中國會是什麽原因?

依次:黃賭毒、急功近利、版權

遲宇宙

549960811028261353

他是誰:知名商業作家,《商業人物》創始人

他做了什麽:遲宇宙曾創造“遲三篇”神話,接連三篇發表在商業人物上的寫王石的文章突破了10萬+

微信付費閱讀對內容付費來說意味著什麽?

更大的空間與可能性,以及優質內容的變現通道。

你會在微信上嘗試把自己的內容付費閱讀嗎?

會。

怎麽平衡影響力與付費?

基礎內容免費,部分優質內容付費。

你做的內容付費嘗試,得到的最大教訓是什麽?

生產能力,以及產品定位。

關於內容付費,你覺得公眾的最大誤解是什麽?

為情懷買單。

用戶付費與廣告和賣東西相比,帶給你的不同體驗是什麽?

成就感。壓力。

什麽樣內容高估了付費的意願?

孤芳自賞,既不有趣也不有用。

如何評價2016在內容付費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談不上元年,試驗年。

如果內容付費最終做不起來,你覺得在中國會是什麽原因?

這屆作者不行。

阿禪   

450840735839585600

他是誰:有可能學院CEO,極客公園前CEO

他做了什麽曾獲搜狐 IT 新聞獎、德國之聲2009最佳中文博客。2016年春晚當天,只有9000多公眾號關註者的他,寫了一篇《為什麽說支付寶腦子進了屎》當天閱讀量超過300萬。

(阿禪最近在參與微信付費內測,不方便回複太多

如何評價2016在內容付費歷史上扮演的角色?

個人IP有這個需求,微信不能讓他們流失到其他平臺。

這事必須做,而且會加速內容創業。

付費閱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65

俞敏洪:創新力是人類的最終資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1.shtml

俞敏洪:創新力是人類的最終資源
老俞閑話 老俞閑話

俞敏洪:創新力是人類的最終資源

人類的創新力是如何產生的?最主要有五個要素:個體單元、變革驅動者、有效網絡、共同記憶和競爭。

本文由老俞閑話(微信ID:laoyuxianhu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俞敏洪。

用了好幾天的零碎時間,終於讀完了拉斯·特維德(Lars Tvede)的《創新力社會》(The Creative Society: How the Future Can Be Won)一書。該書內容比較豐富,35萬8千字。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翻譯質量整體不錯,閱讀起來感覺流暢。推薦閱讀指數:五星。

該書的主題簡單明了:創新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作者認真檢點了歷史,從遠古人類社會的進化寫起,一直到今天互聯網社會興起,人類的每一次進步,無不是人類發揮自身創造力所帶來的結果。相反的例子就是,凡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時代和貧窮時代,都是扼殺了人類創新力的時代。通過對於歷史和現狀的分析,作者認為人類進步的過程,就是不斷和僵化的錯誤思想和落後勢力進行較量和鬥爭,並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

人類的創新力是如何產生的?作者認為最主要的有五個要素:個體單元、變革驅動者、有效網絡、共同記憶和競爭。

個體單元,就是允許個人思維存在。越是允許個人產生奇思妙想,越容易引發創新。獨裁體制和集權制度不容易有創新,就是因為不允許個人思考存在。

變革驅動者,不僅僅指個人,也指其他因素的驅動,比如氣候的變化是導致人變得更加智能的重要原因。比如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互相競爭,是百家爭鳴的重要驅動力。

有效網絡,是指個體單元需要有交流互通的渠道,聯系越密切,進步就越快。這就是為什麽互聯網時代世界創新力大爆發的主要原因。凡是不允許交流互通的時代,或者信息交換機會匱乏的地區,都會變得封閉落後。

複活節島本來有不錯的文明,但因為和外界隔絕,連祖先的發明都不斷遺忘,最後島人進入原始狀態,自然資源消耗殆盡,大量人員被活活餓死。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美國拍的動畫片《海洋奇緣Moana》,島民因為害怕大海,收起航海夢想,結果物質匱乏、災難來臨、精神萎靡,後來在Moana的探索下,島民重新撿起航海夢想,意氣風發,揚帆遠航。

在中國,凡是開明的時代比如唐宋,都有很多創新和文化成就出現,凡是封閉的王朝比如明清,都乏善可陳。今天的中國,要想真正引領世界,只有不斷開放互聯,拒絕信息隔離,和世界融為一體,才有真正的希望。

共同記憶,就是人類需要有統一的代碼(文字等),來記住成功經驗,不斷複制並升級。比如人類的DNA,就是一種代碼;人類的文明制度,也是一種可以傳遞的代碼。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複制到世界各地,也為世界的進步做出了貢獻。

競爭,是指需要一個公平透明的競爭局面,讓優秀的東西不斷勝出,促進正能量的傳播,阻止負面趨勢的蔓延。一個壟斷的社會,是消滅競爭,或者鼓勵幕後交易的社會,會導致社會最終走向衰落。

面向未來,作者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認為,只要保持人類的創新力,人類幾乎能夠解決所有面臨的困難,走向更加幸福和進步的社會。如果人類把自己封閉起來,社會進入靜態,變成一潭死水,則人類社會將災難不斷、狼煙四起、饑寒交迫、民不聊生。

由於社會一直在進步,所以一些過去的悲觀主義者所預料的人類社會資源枯竭、環境崩潰、饑荒遍地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因為人類通過創新帶來了高科技生產力,現在能夠在保護好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養活幾十億人民,而在古代養活幾億人都是很困難的。

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是人類思想的進步。過去的一千年,人類經歷了文藝複興、啟蒙運動、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女性解放、信息革命等;與此相對應,每一次進步的背後,都是人類對自身的一次解放,都是人類對於人性、自由、寬容、民主、法治、權力制約的不斷努力追求的結果。

讀完整本書,有一種令人振奮的感覺。我們所擔心的人類所面臨的困難,都可以在人類創新力中找到解決之道。人類的最終資源,甚至是唯一的資源就是我們的創新力。因為創新力,我們可以尋找到新的能源來代替傳統能源,新的糧食生產來代替傳統糧食生產。人類的永久生存之道就在創新力。不管這一論證有沒有漏洞,但這樣的思考真的非常重要。

就像一個人一樣,一個樂觀的、不斷善於創造的人,前途總是更加光明的,而那些悲觀的、心底灰暗的人,永遠不可能為自己創造出光輝燦爛的世界和人生來。

俞敏洪 創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