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路透:伊朗願攜手美國打擊IS 但要以核計劃交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01

路透社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伊朗官員表示,伊朗準備與美國合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但希望以更靈活的伊朗鈾濃縮計劃作為交換。

路透報道,該伊朗官員的評論凸顯了西方將伊朗核問題談判與其他地區沖突分離開來的難度。伊朗動用了其在敘利亞內戰和伊拉克政府方面的影響力。

伊朗已經對合作打擊IS的意願發出混雜的信號。該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近期表示,他已經拒絕了美國有關與伊朗合作共同打擊IS的邀請。不過美國官員表示,根本沒有向伊朗提出該邀請。美國和伊朗兩方在公開場合都排除了以軍事合作抗擊IS威脅的可能。

但私底下,伊朗官員表示,願意和美國合作對抗IS,盡管不一定是通過軍事途徑。美國國務卿克里上周五表示,伊朗能在打擊IS方面起到作用,暗示美國的立場可能轉變。

該不具名官員對路透說:“伊朗是個在區域里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國家,能幫助打擊IS恐怖分子,但有來必有往。IS不僅對伊朗(核)計劃構成威脅,也是全球安全的威脅。”

另一名伊朗官員也做出類似表述。兩名官員都表示,他們希望美國和西方同僚就長期協議下,伊朗可以持有的鈾濃縮離心機數量問題顯示彈性。

多家媒體援引美國官員稱,克里與伊朗外長紮里夫昨天在紐約舉行了超過一個小時的會談,雙方就IS在伊拉克與敘利亞構成的威脅進行了直接探討。(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63

紫光攜手英特爾 芯片行業大洗牌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6/146115.html

9月25日,老冀獲得準確消息,全球芯片行業老大英特爾與清華紫光集團達成入股協議: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取得紫光集團20%的股份。老冀還得知,雙方將於北京時間9月26日中午正式向外界發布這個消息。

英特爾大家應該都知道,全球90%以上的電腦和80%以上的服務器當中跑的都是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紫光集團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老冀在這里稍微介紹一下:紫光集團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51%的一家產業投資型公司,清華控股的唯一股東是清華大學,再往上主管部門是教育部。紫光集團另外的49%的股份是由總裁趙偉國率領的管理團隊持有,因此紫光集團有點類似於當年的聯想控股,有點國有民營的性質。

\本來紫光集團跟芯片產業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從去年開始有關系了。去年7月,紫光集團花了17.8億美元收購了在美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展訊(Nasdaq:SPRD);今年7月,紫光集團又以9.1億美元將另一家在美國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Nasdaq:RDA)。這兩家芯片設計公司加起來的年營收大約是13億美元,已經是內地芯片設計行業的絕對老大。收購完成之後,這兩家公司都從納斯達克退市了。

\(上圖為紫光集團總裁趙偉國)

顯然,趙偉國正準備玩個大的,他希望以展訊和銳迪科這兩家在手機芯片領域已經站穩了腳跟的公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家能夠與高通、MTK掰手腕的內地芯片設計巨頭。目前,展訊在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上已經排名第三,跟在高通和MTK的後面,比英特爾(原英飛淩)的市場份額都要高。加上同樣在這個領域埋頭苦幹了十年的銳迪科,應該是如虎添翼。

那麽,趙偉國還缺什麽呢?顯然不缺錢。要知道,收購兩家美國上市公司可是需要真金白銀的,而且是26.9億美元的真金白銀!為什麽不缺錢呢?因為紫光集團趕上了內地芯片行業的好時光。最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密集出臺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就在9月25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在上海透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將於近日掛牌成立,基金一期規模高達1200億元。而北京、安徽、天津等地方政府也已經出臺了集成電路扶持意見,通過設立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地方龍頭在集成電路領域整合做大。紫光集團在這個時間點做大規模的收購,可謂生逢其時,必然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既然不缺錢,趙偉國缺什麽呢?老冀認為,他應該還缺三樣東西:機制、技術和產能。

機制這個東西老冀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研究一下老冀所說的紫光集團的股權結構,再參照2009年聯想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嘗試。

技術這個東西呢,展訊和銳迪科兩家公司在手機芯片上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尤其是展訊過去幾年在GSM和TD-SCDMA芯片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在WCDMA芯片上也取得了可惜的突破。問題是整個手機市場正在快速向4G(LTE FDD/TD-LTE)演進,有著雄厚技術積累的高通仍然跑在了前面。

另一家實現了4G芯片量產的公司是Marvell,它的手機芯片業務正是當年從英特爾手中收過來的,想來英特爾應該怪後悔的。

來自中國臺灣的MTK仍在奮起直追,最近大熱的1799元的魅族MX4用的就是MTK的MT6595處理器,這也是MTK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4G芯片。

\而無論是英特爾、展訊還是銳迪科,在4G手機芯片上還是落在了後面。既然如此,還不如大家合兵一處,合力往前趕。老冀認為,這應該是已經收購了展訊和銳迪科的紫光集團,選擇與英特爾資本合作的商業邏輯。

如果想得更遠一點,未來紫光集團會不會拿到英特爾的安騰、酷睿、Atom等處理器的IP授權,開始做PC處理器和服務器處理器?這個機會也許會有,畢竟都是芯片設計,原理是相通的,而且服務器芯片的利潤率比手機要高不少。

也有人說英特爾通過入股國企紫光集團,從而避免中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這個理由應該也有,但是老冀認為不是主要原因,因為英特爾在中國的銷售策略並不像高通那麽激進,OEM廠商對英特爾的態度也還好。

而且,展訊和銳迪科之前搞的芯片都是ARM架構,而英特爾處理器則主要是X86架構,重新學習也夠展訊和銳迪科的技術人員喝一壺的了。

因此,老冀認為攜手英特爾之後的紫光集團,短期內的主攻方向應該還是手機市場,而且仍然是做ARM機構,只不過可能會將英特爾(英飛淩)的基帶處理器集成進去,如果英特爾的4G基帶開發得足夠快的話。當然,與手機相關的平板電腦市場也會是個次重點。

此外,老冀也提到了英特爾入股的第三個因素,就是產能。眾所周知,英特爾不僅有著強大的芯片設計能力,也有著全球最先進的制造工廠,並且在最近幾年開放給ARM廠商。最近一段時間,蘋果iPhone 6和6 Plus的大賣,讓芯片制造業的老大臺積電的產能大部分被蘋果霸占,致使其他芯片設計公司的產能吃緊。雖然紫光也可以找聯電、中芯國際、Global Foundries排產,但是如果英特爾願意拔刀相助,產能和良品率顯然會更有保證。當然,老冀覺得產能應該是個相對次要的因素。

\有了英特爾與紫光集團的結盟,中國芯片業將會迎來一次大的重組,並帶動下遊產業的大洗牌,這種情況在臺灣曾經發生過。過去幾年,由於“老大”英特爾遲遲拿不出手機芯片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緊緊跟隨英特爾的臺灣IT產業普遍萎靡不振。

當然,結盟之後如何合縱連橫,老冀還沒理出個頭緒,目前能看到的就是MTK將會受到極大的沖擊,因為它跟紫光集團目前在手機芯片市場都是定位於中低端市場。長遠來看,如果高通不能夠進一步本土化,也會在很多細分市場上受到沖擊。另外,這次結盟未來可能還會影響到服務器芯片市場、平板電腦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總之會打亂目前的產業格局,內地芯片行業將有可能借此良機崛起,成為全球新的一極。老冀現在的腦子已經有點亂了,歡迎大家幫老冀一起梳理。

至於9月25日消息傳出來之後,紫光股份(SZ:000938)突然漲停板,老冀就有點不明覺厲了。如果仔細研究過紫光股份的年報,就會發現紫光股份的大股東早就不是紫光集團,而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啟迪控股了。目前,紫光集團只持有紫光股份3.99%的股份,紫光集團的這次大並購,顯然與紫光股份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不過,A股市場歷來愛炒概念,愛誰誰吧。

由於還沒有看到紫光集團和英特爾的正式公告,老冀在前面的很多判斷只是基於推理,未必正確,歡迎大家指正!


阿里雲OS攜手魅族:一個是借殼上市,一個為討好基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26.html

  i黑馬:魅族、阿里之間的緋聞早已有之,當時還是傳阿里要註資魅族,結果不了了之。但進入10月份,魅族和阿里似乎卻像熱戀中的男女(或者說好基友),以一系列動作展開“吸睛大法”。曖昧、爭吵、複合,最後真正“在一起”,玩得好一出跌宕起伏的“無間道大戰”。

  這對好基友在一起的粘合劑是阿里雲OS 3.0,作為阿里旗下在移動端的重磅武器,魅族顯然不會輕易讓一個系統進入自家手機中,Flyme還在一旁抹淚呢,肯定會有更大企圖。而通過此次合作,阿里想在當前移動互聯網中得到更多話語權,進而擴大自家生態系統。只是無論阿里雲OS如何折騰,始終改變不了它想“借殼上市”的事實,而魅族也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充當試驗品而已。


  


       無硬件即無市場,阿里雲OS找不到“附身之體”

  早在2011年,阿里雲OS就已問世。當時自信滿滿,以為背靠阿里這顆大樹就能征服任何手機廠商,因此根本沒打算推出自家智能手機,而是準備以“附身”的辦法與手機廠商進行合作。當時阿里雲OS的高層或許認為阿里是一家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只要通過阿里雲OS定制阿里各項服務,由此掌控流量入口即可,根本不需要下大力氣再在手機硬件方面下功夫。這樣既能讓阿里雲OS容易被手機廠商接受,也避開了殘酷的手機市場競爭。

       阿里雲OS一石二鳥的算盤打的好,卻忽略了最關鍵的問題——硬件其實是手機操作系統的最佳承載體,只有智能手機與阿里雲OS磨合好,才能真正被市場所接受。阿里雲OS單純與手機廠商合作的下場就是沒有將系統、硬件一手掌控,用戶體驗得不到保障。為了快速將阿里雲OS推向市場,甚至沒有經過高強度、長時間測試就與天語、海爾等手機廠商進行合作。結果是雖然依靠淘寶渠道銷量勉強上得了臺面,用戶體驗卻極其糟糕。最後,天語大黃蜂系列只能在用戶的罵聲中默默地退出市場。

  如今阿里雲OS變換了下面貌,以3.0的版本出現,雖然在功能、UI界面、響應速度等方面有所提高,卻依然執迷不悟地去與手機廠商進行合作,依然尋找“附身之體”,這次被阿里雲OS相中的是魅族。只是雖然魅族以1799元的MX4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就其出貨量和目標群購買力來看,依然還只屬於小眾產品。1799元的MX4本身利潤就極低,魅族還指望著依靠Flyme系統的增值服務賺取,又豈能讓阿里雲OS給攪黃了好事?雖然這兩位好基友最終是走在了一起,但看起來更多地是魅族想討好阿里,為了之後會有更加深度的合作,讓阿里雲OS進入自家系統,只是權宜之計而已,後面的“大戰”還會繼續。

  “雲”只是噱頭,市場隨處可見

  當前手機市場中,幾乎每家手機廠商都在旗下手機中搭載自家經過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統。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VIVO的Funtouch、OPPO的ColorOS、中興的MiFavor、華為的Emotion……幾乎都已經擁有固定的用戶群體,也聚集了諸多鐵桿擁躉。阿里雲OS想在已經確定格局的手機市場中分一杯羹,難度很大。即使阿里雲OS宣稱的1000萬用戶沒有水分,但比起其他廠商動輒數千萬的銷量,也不能產生太大沖擊。在與魅族合作之後,阿里雲OS只是附著在Flyme系統上,似乎不堪大用。

  此外,其他手機廠商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統都有各自特點。而阿里雲OS的賣點又在哪里?阿里雲OS是基於網絡的,與“雲”有著緊密聯系,這就是其最大賣點。但時至今日,哪家的手機操作系統是與網絡隔離的?全部都是基於互聯網之上。當“雲”不再成為獨家武器,阿里雲OS的賣點只是一個噱頭而已。

  借屍還魂!阿里雲OS在逗馬雲玩

  阿里雲OS想借助魅族手機硬件“附體”,全盤搭建生態系統的願望註定落空,魅族不會將已經拱手打下的江山雙手贈送於人。魅族副總裁李楠此前就說到,搭載阿里雲OS 3.0主要是加入支付和電商方面的功能,其他變化不大。在二者舉行的發布會上,官方表述二者合作方式為:“Flyme powered by YunOS”。也就是說,交互操作層面與之前的Flyme並無不同。這意味著阿里雲OS在魅族身上也看不到希望,到最後換來的將是更多的失望。

  甚至從某個角度看,阿里雲OS急著與魅族合作,只是在逗馬雲玩。按照阿里雲OS以往的表現,這個部門其實應該被撤掉了,如今只是想借魅族手機之體來“還魂”。甚至魅族這麽巴結阿里,甘心讓阿里雲OS進入自家手機中,也只是為了“騙”馬雲的money,進而擴充自家地盤。想必魅族現在就在心中高喊:阿里快來投資啊!而現實一點的就是,魅族想要借助阿里當隊友進一步擴大移動互聯網入口。此次發布會上,魅族直言不諱地表示要聯合阿里反擊“小米模式”。

  其實如果魅族真心想和阿里合作,完全可以更深度一些,推出阿里定制版MX系列手機。在其上全部搭載阿里系產品——天貓、淘寶、一淘、聚劃算、支付寶、優酷土豆、高德、美團、貓眼電影票,一個都不放過。只是魅族肯定不會放權,阿里雲OS自然沒可能真正出位。這也使得阿里雲OS註定難獲成功,即使3.0版本再怎麽炫酷,功能再怎麽高大上,但借來的“軀殼”終究不是自己的,不可能與其他手機廠商站在同一個高度。若是日後被馬雲洞察到這些小動作,阿里雲OS的下場就可以想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45

3年漲10倍!復盤雷軍攜手金山軟件做了什麼 福男讀股票牛市史

來源: http://xueqiu.com/6542524458/33111342


本文為新財富雜誌11月號封面文章,作者文芳


      2010年9月,雷軍回歸金山軟件,帶著對移動互聯網極深的感悟,啟動金山軟件改革。由於騰訊火速入股、確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戰略和“3+1”的業務框架、主要子公司相繼MBO,在“雷軍”溢價的不斷催化下,最後以金山軟件股價暴增10倍,以及獵豹移動的分拆上市為完美收官。120%的表現。

  然而,在2013年以移動互聯網戰略為起點的第二階段改革中,體現在金山軟件身上的“雷軍溢價”似乎正在減弱。金山軟件是否已經淪為小米生態鏈的一顆棋子?獵豹移動雖手握海量用戶,但海外市場移動端貨幣化能力面臨考驗。而金山軟件手中現存的西山居、WPS和金山雲三大業務,誰又能成為下一個“獵豹”?
  
  2014年5月8日,金山軟件(03888.HK)分拆獵豹移動(CMCM.NYSE),登陸紐交所,至2014年8月11日,獵豹移動市值高達39.18億美元,標誌其第一階段改革完美落幕。

  在市場對獵豹移動給予認可的同時,卻也開始對第二階段的改革打上問號。獵豹海外市場的貨幣化進程是否順利?分拆了獵豹移動的金山軟件,還有其他增長引擎嗎 ?2014年10月23日,金山軟件發出盈利預警,因營銷、研發、期權費用大增導致凈利潤大幅下滑,似乎已經印證了市場的懷疑。

雷軍主政 金山華麗轉身
  2010年9月,雷軍回歸,出任金山軟件董事長。此時的雷軍,涅重生,2007年10月從金山的舞臺淡出、蛻變為天使投資人後,先後投資20多家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社區的公司。2011年7月5日,求伯君退位,雷軍正式接手,開始用自己對移動互聯網的感悟改造金山。同時,火速引入騰訊控股(00700.HK)為金山軟件第一大股東。

奪得控制權
  2011年7 月6日,金山軟件公告,騰訊控股將透過其附屬公司分別從求伯君、張旋龍手中購買約1.11億和0.67億股股份,各占金山總股本的9.80%和5.88%,總收購價格為8.92億港元,相當於5港元/股的價格,求伯君套現5.55億港元,張旋龍套現3.35億港元。收購於7月7日完成,收購完成之後,騰訊持有金山軟件15.68%的股份,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雷軍持有10.3%,超過求伯君的9.54%和張旋龍的3.05%,成為金山軟件第一大個人股東。

  不過,公告出來的前一晚,雷軍、求伯君、張旋龍三人訂立協議:求伯君和張旋龍將投票權委托給雷軍。這樣,雷軍擁有的投票權為22.89%,超過了機構股東騰訊。雷軍由此獲得了對金山軟件的控制權。此後雷軍對金山軟件的控制權不斷加強,直至2014年4月,其擁有的投票權為23.93%,而騰訊為12.61%(表1)。

       雷軍接手後,風馳電掣般地對金山軟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是確立了轉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戰略,組建以張宏江、傅盛等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搭建“3+1”的業務框架,並通過對主要子公司MBO,將管理層和公司利益捆綁合一,推動四大子公司獨立發展、對外融資、分拆上市,最終以獵豹移動的分拆上市,完美收官。

確立移動互聯網戰略和“3+1”業務架構
  在雷軍的主導之下,金山軟件旗下龐雜的業務部門,最終被整合成“3+1”的架構,“3”指金山辦公(WPS)+金山遊戲(西山居)+金山網絡(KIS,現為獵豹移動),“1”為金山雲。2012年7月,金山WPS辦公子公司緊跟金山網絡和西山居,完成MBO,雷軍欣然宣布“3+1”策略,即三個主要現有業務線加一個戰略性新業務線的格局已經成型。與此同時,四大子公司的管理層也敲定,傅盛掌舵金山網絡,張宏江為金山軟件CEO並負責金山雲,鄒濤出任西山居CEO,葛珂負責WPS(表2)。


猛將傅盛率獵豹移動突圍
  跟隨周鴻一路走過3721和360的傅盛,曾是“周教主”麾下最出色的產品經理,對互聯網產品有著敏銳的嗅覺和果斷的執行力,與“教主”決裂後投身經緯中國,而後創辦可牛網絡。2010年10月分拆出來的金山安全,以其18.75%的股份換股合並可牛網絡,成立金山網絡。

  對雷軍而言,金山安全和可牛網絡的合並,最為關鍵的是獲得了傅盛這員猛將。在獵豹的成長中,傅盛抓住機遇,抵禦外敵,起承轉合,精彩紛呈。借助3Q大戰結盟騰訊,而後得到騰訊或明或暗的支持;抓住搜狗與搜搜合並、奇虎(QIHU.NYSE)疲於應對新搜狗的機會,獲得發展的時間窗口;與BAT結盟,關鍵時刻得到巨頭幫襯等。

  事實證明,“降伏”傅盛是雷軍做得最英明的決定,而任君離去則是人稱“周教主”的周鴻最不應該犯的錯誤。合並可牛時,金山網絡(上市後更名為“獵豹移動”,下稱“獵豹移動”)的估值約為5億元。至2014年10月23日,獵豹移動市值24.3億美元,折算匯率後增值30倍。2014年8月11日,獵豹移動市值創下39.18億美元的峰值,這讓其最高增值幅度達到近50倍。

3Q大戰:金山結盟騰訊
  2010年,360的免費戰略把金山的安全軟件打得節節敗退。被迫實行免費策略後,獵豹移動當年收入同比減少3000萬元。10月傅盛入主後,金山的老產品線被砍剩兩個:毒霸和衛士,連用戶達到8000萬、被寄望“唯一有望打敗360”的金山網盾也被砍掉。同年11月,金山毒霸個人簡體中文版全面免費,而此時新的盈利模式尚未建立起來。2011年獵豹移動收入降到冰點,僅1.4億元(圖1)。


2010年10月,360推出QQ保鏢,由此引發3Q大戰,騰訊要求用戶在QQ和360之間“二選一”。而要卸360就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產品。這時,傅盛趕在3Q大戰前1個月主打的兩款核心產品派上了用場,金山與騰訊一拍即合。

  當時,騰訊的互聯網安全軟件QQ電腦管家在中國網民中的滲透率為12%。加上金山毒霸,二者的滲透率將超過20%,僅次於排名第一的奇虎360。在騰訊提出“二選一”3天後,金山毒霸日活躍用戶從700萬漲到1200萬,衛士的用戶也從200萬漲到1000萬。這一仗,金山死里逃生。後來便有了騰訊的入股,騰訊與金山結成盟軍,騰訊入股金山軟件,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借力GO桌面,清理大師脫穎而出
  3Q大戰非但沒有讓金山毒霸陷入絕境,反而讓傅盛抓住時機站穩腳跟,將獵豹移動發展壯大。2012年9月,金山網絡推出清理大師,主打海外市場,這款為手機清理內存的App,在此後金山網絡的飛速發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至今在獵豹家族中仍居於頭號位置。而在它之後,電池醫生、獵豹瀏覽器和手機毒霸等核心應用陸續登場,不斷豐滿自身羽翼。

  久邦數碼(GOMO.NASDAQ)是清理大師和電池醫生在海外最重要的分發渠道,同時也是 Google Play應用市場上僅次於 Facebook和谷歌的第三大應用開發商,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久邦數碼旗下Go桌面系列產品2014年4月的用戶總數達到了3.64億,其中70%來自海外。在Go桌面的推廣之下,獵豹移動在海外市場接連攻城拔寨。2013年一季度便奪得5400萬月活躍用戶,然後以每個季度新增3000萬-6000萬用戶的速度增長,2014年二季度增長4倍多至2.843億月活躍用戶,而安裝用戶更是暴增到6.622億次(表3)。



      與此同時,獵豹移動與360的角力還在持續,幫助獵豹移動迅速拓展海外市場的久邦數碼,自然也被360瞄上。早在2013年12月久邦數碼IPO時,360和獵豹移動均是其基石投資者,二者分別出資15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

  據悉,久邦數碼與獵豹移動的合作於2014年5月31日到期,趕在獵豹移動即將赴美籌備路演之前,2014年4月24日,360宣布與久邦數碼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360將借助於久邦數碼的安卓移動分發平臺,向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海外市場推廣360的無線安全產品和其他工具類應用,如系統清理和電池管理等。這個排他協議的簽署,意味著今後獵豹移動將失去Go桌面的推廣。

   2014年10月,這場博弈再添變數。久邦數碼CEO張向東辭職, Go桌面4億用戶的去向撲朔迷離。跌破發行價的久邦數碼,具有被收購價值。市場紛紛猜測,久邦數碼的新主人會是獵豹、360,還是阿里(BABA.NYSE)、百度(BIDU.NSDQ)?

搜狗、搜搜合並:搶占發展的時間窗口
  對於清理大師借力Go桌面擴張海外市場,奇虎當然心知肚明,如果奇虎傾其全力,清理大師並不具備快速占據制高點的機會。不過,獵豹移動或者說傅盛的運氣實在不錯。

  2013年9月16日,搜狐(SOHU.NYSE)、搜狗和騰訊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搜狐旗下將搜搜業務打包註入子公司搜狗,“新搜狗”同時獲得騰訊4.48億美元註資,並保持獨立運作。搜狗月度用戶超4億,2013年二季度收入達5000萬美元。
 
  強強聯合,新的競爭對手要從虎口搶食,這讓奇虎如臨大敵。市場調研機構CNZZ的數據顯示,在PC搜索市場,截至2013年8月,搜狗的市場占有率為10.35%,搜搜為3.62%,合計約14%,與占有18%份額的360分庭抗衡。而隨著“新搜狗”的誕生,未來搜索市場或將重新被瓜分:搜狗與百度、360三分天下。為應戰“新搜狗”,奇虎顯然分身乏術,疏於應對即將一飛沖天的金山網絡。

  在“新搜狗”成立之後的兩個季度,獵豹移動的月活用戶增長開始提速。2013年二、三、四季度分別新增用戶3600萬、4400萬和3400萬,到了2014年一季度,新增量高達近6000萬,2014年二季度繼續加速,新增月活用戶超過6000萬(表1)。

與BAT建立戰略夥伴關系

  金山的成長歷程中,一直不乏巨頭的支持。早在2005年,被微軟擊敗的金山軟件,獲得聯想的“註血”方才活下來。而後,又一路得到BAT、小米的幫扶。獵豹移動招股書顯示,2013年其營收中的25%、19%和14%分別來自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這與四面樹敵的奇虎形成鮮明對比。作為BAT的戰略合作夥伴,獵豹向BAT提供增值服務,如惡意網站過濾或安全軟件模塊,以此換取轉介流量的優惠,從而提高旗下App的曝光率。

  2011年,金山軟件共獲得來自騰訊的營銷收入701萬元,2012年前8個月為3803萬元;2012年9月27日,雙方將2012年營銷費用的上限提高為1.2億元,2013年上限為2億元。根據2013年12月27日騰訊與獵豹金山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騰訊付給獵豹2014年和2015年的推廣費用上限分別為2200萬和3300萬元,這一上限在2014年7月31日的補充協議中得到修改:2014年和2015年的推廣費用上限修訂為1億和1.05億元。

  騰訊先後入股金山軟件和獵豹移動。2013年6月25日,金山軟件公告,與騰訊共同增持獵豹移動,騰訊斥資4698萬美元,金山斥資522萬美元,收購金山網絡B系列優先股,新增股份占收購後總股本的10%,其中金山軟件占1%,騰訊占9%。至此,騰訊持有獵豹移動普通股1.22%,A系列優先股7.77%,B系列優先股9%,總計17.99%。在騰訊投資獵豹移動之前,金山軟件對獵豹移動的持股比例是72.22%,騰訊投資後,金山軟件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4.9%。此時,獵豹移動估值超過5億美元。

  2014年4月,百度、金山軟件、小米與獵豹移動共同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其中金山軟件將最高認購1000萬美元的股份,百度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小米旗下投資公司Xiaomi Ventures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股份,成為金山旗下獨立分拆的獵豹移動IPO的基石投資者,進一步加強了現有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MBO:奠定未來成長基礎
  2012年5月,WPS部門完成MBO,標誌著金山網絡、西山居、WPS三大核心子公司的重組完成,MBO完成後,四大子公司管理層均獲得20%的股權激勵,而這部分股權激勵所需要的金額,絕大部分由母公司以很低的利率貸款來支付。隨著四大子公司的一系列融資,管理層持股也被稀釋。至2013年11月26日前,管理層通過WPS Holdings持有金山辦公21.05%股份;至2013年8月13日之前,管理層通過KSC持有金山雲17.57%的股權;至2014年2月14日,管理層通過WestGame持有西山居18.8235%股權;而在2013年12月金山網絡提出分拆上市申請之前,留出8.16%的股權作為激勵保留(圖2)。

      MBO的效果立竿見影。2011-2013年,金山軟件的總收入從10億元增長到21.73億元,年化增長率29%(圖3)。尤其是2012年之後,增速更為明顯,2012年同比增長38.28%,2013年同比增長54.01%,2014年中期同比增長49.59%。同時,遊戲之外的其他部門也開始飛速增長,一度貢獻了總收入70%左右的網絡遊戲,至2014年二季度,占比終於下降到42.24%(圖4)。




提升西山居業績利器
  2011年4月8日,西山居完成MBO。根據2011年1月24日訂立的協議,包括金山遊戲CEO鄒濤在內的26名核心員工成立了WestGame,以每股1.1834港元的價格認購新“西山居”1.6億股股份,總價值約1.89億港元(約合1.5億元),獲得新“西山居”20%的股份,金山集團則享有剩余的80%。其中,1.51億港元(1.2億元)由西山居母公司KES Holding墊付貸款撥付,並以貸款首年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加1.3%計息。

  MBO帶來的激勵效果立竿見影,網絡遊戲收入劇增,2009-2011年,收入均為6.6億元左右,在MBO之後的第一年即2012年增長23.48%至逾8.5億元,2013年繼續增長28.79%,跨越10億元大關,至10.96億元。2014年中期網絡遊戲收入6億元,幾乎接近於2010年全年的水平(圖5),相當於再造了一個2010年的金山遊戲。


       按季度收入來觀察,結論更加明顯。2013年三季度貢獻網絡遊戲收入高達46%的《劍網3》,2009年9月就已推出,但直到2011年三季度才開始持續發力。關鍵的時間點2011年三季度正好是西山居MBO後的第一個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西山居運營的《劍網3》實現連續12個季度的環比增長(圖6)。


      無獨有偶,金山下屬另一個子公司大連鯨彩工作室2013年2月MBO,工作室主打遊戲《反恐行動》2013年同比增長43%,年收入接近9000萬元,《反恐行動》2008年1月就推出了,但直到2013年才實現增長。

  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MBO對西山居的估值同樣提升作用顯著。2011年4月8日MBO後,金山遊戲26名核心員工持有西山居1.6億股股份,總價值約1.89344億港元(約合1.50301億元),相當於西山居估值9.45億港元。2011年西山居收入2.0295億元,稅後及非經常項目後的凈利潤為9102萬元,2012年收入2.5043億元,稅後及非經常項目後的凈利潤1.0744億元。2014年2月14日,小米以2000萬美元投資入股金山旗下遊戲研發工作室西山居,獲取約4000萬股股份,占比4.71%,此時西山居的估值約4.25億美元,即26.35億元,不到3年時間增值2.3倍。

WPS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暴增


       2012年5月22日,金山軟件發布公告,旗下辦公軟件業務WPS已完成MBO。金山軟件旗下全資子公司Kingsoft office將以每股0.03美元的價格,向WPS Holdings發行及出售2億股股份,總價600萬美元(3691.7萬元,據此計算,估值為2850萬美元,合1.75億元),而WPS Holdings為100%員工持股。同時,金山軟件與WPS Holdings訂立貸款協議,將按相當於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加1.3%的年利率,向WPS Holdings提供450萬美元貸款用以收購Kingsoft Office股份。MBO後,WPS公司員工持股比例達21.05%。

  不妨以WPS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量來評估金山辦公MBO後的移動化戰略的成效。安卓版WPS於2011年5月推出,積累第一個300萬月活躍用戶花了1年時間。MBO後,WPS在安卓平臺上的推廣立竿見影,用戶數量急劇攀升。至2012年5月,月活躍量增加了1400萬;MBO後的第二年則增加了2800萬。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15年底,預計月活躍用戶能夠破億(表4)。


正在減弱的“雷軍溢價”
  雷軍在“主席報告書”中寫道:“2013年是金山變革之關鍵年,是我們開始把核心業務轉移至移動業務之首年。”在2014年中期報告中,雷軍如是評述:“2014年上半年,我們於移動互聯網業務錄得重大增長。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我們將繼續增強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擴大我們的手機用戶基礎、堅定我們在移動安全、移動辦公及手機遊戲方面的立場,並加快全球滲透的步伐。”概而言之,移動化和全球化是金山第二階段改革的兩個關鍵詞。

獵豹移動:海外市場移動端貨幣化能力考驗
  對於獵豹移動而言,雖然其在移動端已經攫取6.622億手機安裝用戶和2.843億手機月活躍用戶,活躍用戶中有67%位於海外,並且還在持續增長;然而,擺在獵豹移動面前的任務是,如何將這部分用戶變現。無論是清理大師,還是金山毒霸,抑或電池醫生,都不能直接變現,需要依賴於瀏覽器、網站導航和網絡遊戲來變現。

  2012年6月19日,獵豹瀏覽器推出,用戶開始變現的征途正式開啟,當年四季度開始,獵豹移動的收入明顯提速(表5)。2013年其年報對盈利模式這樣總結:2013年獵豹移動收入7億元,主要由於Duba.com個人起始頁、獵豹瀏覽器流量的快速增長,以及遊戲平臺的巨大增長所支持。2013年底,獵豹移動的遊戲平臺上已有超過400款遊戲。


       不過,雖然2014年中報顯示,上半年獵豹移動收入中約18%來自移動業務,而上年同期的該比例僅為3%。然而,這樣的表述顯然掩蓋了海外市場移動端貨幣化進程的真實情況。

 在確立移動化的首年即2013年,獵豹移動的移動戰略實施得非常順利,用戶數量暴增的同時,移動端收入也猛增,2013年三季度移動業務占比8%,到2013年四季度便增加到11%,2014年一季度,移動端更是貢獻了17%的收入。

  隨著海外市場移動端的推進,到了2014年中期,移動端只帶來18%的收入(表6)。這意味著,與二季度18.83%的移動業務比例相比,增速明顯減慢,一個季度只增加0.83%。由於獵豹移動2/3的移動端在海外,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海外市場貨幣化能力的難度。


       2013年,獵豹移動的海外業務約貢獻了總收入的1.5%,市場估計2014和2015年,這一比例將分別達到11%和 28%,其中60%來自於網絡營銷業務。盡管預期樂觀,但海外業務貨幣化仍處於早期階段,過往也沒有成功先例,獵豹移動的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無論是360還是獵豹,PC端的賺錢路線均依賴瀏覽器和網絡遊戲分銷。而獵豹移動的陣地在海外移動端,能否在移動端複制PC端的盈利模式,尚未有定數,或許只能等待時間來解答。如能在海外移動端成功複制,那麽獵豹移動在格局未定的手機瀏覽器領域獲勝,是有可能的。如此,獵豹移動仍然值得期待。傅盛將如何再次帶領獵豹移動突圍呢?拭目以待。
 
金山軟件股價“腰斬”背後
  金山軟件股價創下歷史最高點33.5港元/股,是在2014年4月2日,這一天恰好是獵豹移動第一次公告分拆上市的前一天。2014年10月14日,金山軟件股價下探17.74港元/股,緊接著10月23日其發布盈利預警,股價再下探16.88港元/股。股價腰斬,市場對金山軟件第二輪改革的質疑卷土重來。

  首先,移動化戰略如火如荼,投入期拖累凈利潤率。2011-2013年,金山軟件的凈利潤率均維持在32%以上,而到2014年中期,其凈利潤率下降到26.62%。與此同時,研發費用和營銷費用猛增。尤其是營銷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一路飆升,從2011年的12.33%升至2014年中期的22.69%。研發費用占比一直穩定在將近30%(圖7)。西山居副總鄭可表示,2014年單單在手遊研發上資金投入就將過億元。在10月23日發布的盈利預警中,金山軟件表示,因研發成本、營銷費用、期權費用大幅增加,凈利潤大幅下降。第二天,金山軟件股價下挫11.92%,資本市場總是對EPS降低者用腳投票。


        其次,自然是獵豹移動的分拆上市影響。獵豹移動分拆上市後,金山軟件對獵豹移動仍然有控制權,只是持股比例從54%降到47%,仍然是合並報表。表面上,從收入和利潤來看,金山軟件沒有受到分拆的任何不利影響,反而因此獲得了發展資金並提升了市值。但是從市盈率的角度,或許有不同的解讀。金山軟件將上升勢頭最好的獵豹移動分拆上市,相當於把高PE業務分拆出去,而留下低PE業務,那麽母公司的PE也會拉低。反映在股價上,自然是獵豹移動股價上漲,而金山軟件股價下跌(圖8)。尤為明顯的是,在關於獵豹移動分拆上市的首個公告出來的前一天,即2014年4月2日,金山軟件創下歷史新高33.5港元/股,此後則一路下跌。


       一言以蔽之,報表合並的是獵豹移動的收入和凈利潤,而不是其市盈率。獵豹移動的年增長率超過100%,而網絡遊戲和WPS平穩增長,增長率不到40%,那麽分拆前後,對金山軟件的估值,或許是50倍PE和20倍PE的區別,除非在金山軟件現有部門中,又培育出一個新的“獵豹”脫穎而出,金山的股價才能重拾增長勢頭(表7)。


誰是下一個“獵豹”
  獵豹移動分拆上市之後,金山軟件手中尚有西山居、WPS和金山雲三大業務。被證明有能力出好作品的西山居,擁有小米、獵豹和迅雷三大推廣渠道,然而“12款手遊均告失敗”的擔心揮之不去。WPS依靠政府訂單和免費策略占領移動端,側面撼動微軟壟斷地位,但iOS版上的決策性失誤,導致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期。金山雲剝離金山快盤個人版,專註企業市場,2014年切入的遊戲雲表現耀眼,不過,金山雲仍屬於燒錢階段,未來格局有待觀察。

  最最關鍵的爭議,在於掌舵者。如果說金山軟件的華麗轉身在於雷軍魅力,獵豹移動的突圍則由傅盛色彩推動,而沿著既定的移動互聯網戰略前進的WPS、西山居、金山雲,似乎尚缺乏一位旗幟更加鮮明的領導者。

西山居攬獲三大推廣渠道
  跟隨母公司的移動互聯網戰略,西山居也將重點全面轉向移動業務。2014年二季度,大型端遊《劍網3》貢獻54%的收入,未來仍然有增長潛力。雖然目前的手遊並沒有為金山貢獻收入,公測的4款手遊也未能證明成功,但手遊是西山居未來的發展重點。2014年的ChinaJoy上,西山居攜12款手遊亮相,而端遊系列產品並未展出,西山居副總鄭可向媒體表示,到年底,移動遊戲研發團隊將首次超過端遊,“手遊成為西山居接下來的重點”。“手遊代表未來,市場規模一定會超過PC端遊。我們正在到處找團隊,看新項目,在往前走。”張宏江認為,“今天,端遊市場還是遠遠超過手遊,但端遊用戶數已經比手遊要少。未來遊戲是手遊的天下。”

  手遊格局將會如何演變,西山居能否進入第一梯隊,誰也無法精確預見,甚至很多投資者對鄒濤投了不信任票。但是隨著股權激勵的推進和渠道的布局,西山居成功的概率的確在不斷增強。

  首先是股權激勵。在小米入股西山居之前,西山居26名管理層持股20%,在小米入股後,管理層持股比例稀釋到18.8235%。但這一部分股份的價值,也從1.50301億元水漲船高至4.96億元,這意味著每位管理人員平均獲得的股權激勵從578萬元增加至1908萬元,且由公司貸款支付。而隨著西山居的收入和估值不斷攀升,股權激勵的價值也會不斷提升。如果未來西山居能夠實現分拆上市,類似獵豹移動CEO傅盛的勵誌故事有望在西山居重演。如果西山居收入達到10億元,10倍PE,估值100億元,26名管理層的平均激勵是7240萬元,如西山居收入達到20億元,10倍PE,西山居便能誕生26個億萬富翁。
  
  其次是“雷軍系”的協同作用。在雷軍的布局之下,獵豹移動是其生態系統中的其中一顆重要棋子。2014年二季度,獵豹移動坐擁6.622億手機安裝用戶和2.843億月活躍用戶,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2014年10月15日,金山軟件與獵豹移動訂立遊戲共同經營框架協議。按照協議規定,網絡遊戲用戶支付費用所產生的收入,獵豹移動將按20%-50%的比例向金山軟件支付。此外,獵豹移動還需向金山軟件支付許可費,其將根據遊戲的質量、許可領域方位和許可的移動平臺而制定,約在200萬-1500萬元之間。協議還規定,獵豹在協議截至日期2015年12月31日前,兩個財年的應付款項的上限4200萬元和7800萬元。

  除了獵豹移動,“雷軍系”中更有小米和迅雷。香港市場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近日公布了2014年2月的全球手機市場銷量報告,紅米和小米3均進入全球銷量榜前10。小米2014年一季度共售出了1100萬手機,上半年銷量2611萬臺,年度銷售預期從雷軍此前提出的4000萬臺提高到了6000萬臺。截至2014年6月,小米累計銷量5230萬臺,2015年的目標則是突破1億臺,2016年則突破1.5億臺,那麽至2016年小米預計累計銷量將高達3.3619億-4.0619億臺。以1人消費2臺小米/紅米手機保守計算,屆時積累的用戶量至少能上1.68-2億(表8)。2014年3月,迅雷的月獨立訪問用戶達到了1.36億。


        而獵豹移動、小米和迅雷這三者,構成西山居遊戲的三大渠道。2014年二季度,金山的網絡遊戲日均最高同步用戶數不過57.24萬,月平均付費賬戶數225.54萬,賬戶的每月平均收益43元(圖9)。從2006年一季度開始的數據表明,金山的網遊仍然由端遊驅動,在於《劍網3》等主打遊戲的縱深耕耘。



       手遊推廣渠道的強悍,遠超一般的網絡遊戲公司,而未來西山居進入到第一梯隊的概率也在增強。目前金山的網絡遊戲2013年收入11億元,187萬人付費,反映的是收入占比約50%的端遊《劍網3》和其他端遊及頁遊,並沒有兌現脫胎換骨的渠道所能帶來的提升。張宏江表示,盡管《劍網3》用戶數、PCU和收入都達到歷史水平,但金山不再投入資源做任何新的端遊,未來全部精力都放在手遊和頁遊上。而獵豹和小米都是推廣手遊的好渠道。目前獵豹月活躍用戶約3億、小米約7000萬,迅雷約1.4億,加總約5億,未來還能持續增長。

  2014年二季度,騰訊QQ月活躍用戶8.29億,微信和Wechat月活躍用戶4.38億,收費增值服務註冊賬戶8800萬,有10%的轉換效率,手遊收入達到30億元。雖然金山遊戲的渠道不能和騰訊相比,在線時間和使用頻率也不在一個量級,轉換效率也會低很多,但金山遊戲三大渠道的轉換能力只要能達到騰訊的1/10,對於目前的金山遊戲來說,也是巨大的潛力。要知道2002年騰訊收入才2.63億元,2006年騰訊包括網絡遊戲的互聯網增值業務收入18.25億元。然而透過強大的渠道,2013年網遊收入319.66億元,貢獻了騰訊總收入的53%。

  但是,如果“黑天鵝”真的出現,即金山開發的所有手遊全部折戟,《劍網3》也停滯不前,再無新的賣力作出現,那就只能另當別論了。

WPS布局移動端:與微軟來一場豪賭
  2011年,雷軍曾拋出豪言壯語:“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像喬布斯一樣的人物,我要用未來十年和微軟來一場豪賭。”而事實是,微軟office在PC端居於絕對壟斷地位,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作為微軟最大的搖錢樹,其office部門最近3年收入不斷創新高,2012-2014年財年(截至當年6月30日),收入分別為222.99億美元、229.95億美元和243.23億美元,為微軟的總收入貢獻了約3成。

占領移動端,“打碎了巨人壟斷的瓶子”
  憑什麽撼動微軟多年的壟斷地位?金山辦公有兩張牌,政府采購和占領移動端。首先是政府采購。受益於保證安全和打擊盜版的政策,WPS在政府機構辦公市場占有率超過50%,WPS在2013年政府采購中的中標數量是微軟的兩倍,價格僅為微軟的1/3。不過,PC端格局已定,暫時無法撼動。因為政府辦公市場畢竟比企業辦公市場小很多,而後者恰是微軟的大本營。隨著政府推行正版化,WPS從政府辦公市場擴大到央企,再擴大到其他企業的路徑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如果能抓住政策機遇,提升在企業辦公市場的占有率,WPS收入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然而,這需要假以時日。

  其次,WPS比競爭對手微軟率先布局移動端。金山辦公CEO葛珂在2014年5月30日給員工發出的內部郵件中,重申了WPS的移動化戰略。2014年5月,安卓版WPS的月活躍用戶數量約為4200萬,iOS版的WPS月活躍用戶數量約為300萬,移動端產品僅上線3年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PC版WPS的用戶數的2/3(表9)。2014年6月已經擁有5000萬月活躍用戶,截至2014年8月,WPS Office移動版的全球用戶量超過2億,月活躍用戶數超越6000萬。9月18日,金山辦公軟件攜手亞馬遜,為Kindle設備開發定制版WPS,WPS成為Kindle上的唯一辦公軟件商。照這樣的速度,2014年底WPS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預計達到8000萬,2015年預計將達到1.3億。用葛珂的話說,“移動互聯網打碎了巨人壟斷的瓶子”。未來,WPS的首要任務是占據市場,對市場形成壟斷地位後,盈利自然滾滾而來。但是,WPS果真能保持目前的優勢,如願占據移動端嗎?


       雖然安卓版WPS進展迅猛,已經領先微軟office365、谷歌的QuickOffice、Documents to Go和OfficeSuite等競爭對手,然而其在iOS平臺上的推廣卻被人詬病。從推廣效果看,iOS版的WPS花了1年零3個月收獲第一個300萬月活躍用戶,從2013年2月推出至2014年5月,而這還是發生在WPS部門MBO之後,推廣效果比早兩年的安卓版要差很多。

  更為關鍵的是,iOS的推出時間被推遲了近2年,眼睜睜看著競爭對手慢慢崛起。退回2011年,笨象微軟在移動端連影都沒有,WPS白白錯失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周教主”在其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提到:“無論俞永福做UC,胡澤民做91,還是我在做360,能夠發展到今天,是因為行業的巨頭看不清、看不懂,給了我們三五年成長的時間。如果你做的事情行業巨頭一看立馬就反應過來了,那就算你把三個周鴻綁在一起兒也做不成”;“Netscape本來能做成一個與微軟匹敵的偉大公司的,但它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是在Netscape瀏覽器還沒有打下根基的時候就開始於微軟公開叫板,驚醒了沈睡的微軟。微軟利用壟斷地位在操作系統中捆綁IE瀏覽器,就把Netscape趕出了市場。”

  進一步看看2011年5月安卓版推出至2013年2月iOS版推出之間的這段時間,巨頭們做了什麽?2012年6月,谷歌收購Quickoffice後,很快補足了幻燈片的短板,將Quickoffice的很多功能都將整合入三款移動辦公應用Docs、Sheets以及Slides中,全面推出谷歌文檔、表格和幻燈片系列,而且全部免費,Quickoffice的任務由此告一段落。2014年6月,谷歌關閉了Quickoffice業務。而蘋果的辦公軟件iWork早在2009年就已發布,幫助用戶同步和分享Pages、Numbers和Keynote文檔,為和谷歌競爭,已經對普通用戶免費。顯然,谷歌和蘋果都鉚足了勁,企圖占領移動端。

  笨象微軟對移動端反應遲鈍,船大難轉身,不過也放下身段,在2013年6月推出了iOS版,同年7月發布安卓版,2014年3月推出iPad版,並且和 iPhone 版一樣,同為免費下載,但如果用戶想要在上面進行編輯文檔等操作,將需要付費註冊 Office 365 服務。

  蘋果和微軟的優勢都在iOS,從iOS版WPS 的推廣速度看,很難補齊這麽巨大的缺口,這也讓人對WPS的未來多了一點疑慮。
  
全球化:能否複制日本經驗?


  日本金山2005年3月成立,註冊資金1億日元,由金山控股。2007年3月7日引入外部資金,日本金山獲得日本最大VC集富(JAFCO)投資25億日元(約2200萬美元),但仍由金山控股。目前金山軟件持有日本金山51%股權,2014年3月將其中20%以3734.3096萬元(6.1404億日元,折合1.867億元人民幣)轉讓給獵豹移動。

  日本金山業務的開啟以2005年9月金山毒霸正式進入日本市場為標誌,2007年9月以後,“金山毒霸”進入徹底免費時代,收益完全來自網絡廣告。日本金山的重頭戲—第二款產品WPS日文版Kingsoft Office(2007)於2006年9月21日正式入市,試圖從日本20億美元的辦公軟件市場中奪得10%的份額。當時,微軟office占領日本84%的市場份額,日本本土品牌一太郎有13%的市場份額,StarSuite、OpenOffice.org等占有3%的份額。

  通過與當地人合作,並充分利用互聯網直銷,日本金山用低價策略撬開了日本市場的口子。Kingsoft Office定價4980日元,售價不及微軟的1/10(5萬日元),也不及“一太郎”的1/5(2.5萬日元)。日本金山的低價策略,雖然難以撼動微軟的根據地—日本企業,以及一太郎在日本政府機構中的優勢,然而日本市場高達92%的正版率,使得Kingsoft Office對價格敏感型的普通個人用戶具有吸引力。日本金山進入學校和培訓市場,並對PC廠商倒貼錢提供預裝產品,很快占據了日本近九成的二手電腦市場和兩成的網吧電腦。

  2009年,WPS在日本市場打敗本土老大“一太郎”,僅次於微軟office之後位居第二,日本金山也已實現盈利。時任金山軟件高級副總裁的葛珂表示:金山WPS Office在日本的銷售額已與中國的銷售額持平。據報道,截至2012年12月底,Kingsoft Office 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35%左右,成為微軟的強勁對手。2013年來自日本的收入1.12億元,占總收入的5.14%(表10)。


       2013年11月,晨興資本、紀源資本和順為中國互聯網基金聯合向金山辦公投資5000萬元,開拓美國市場,並在加州帕洛阿爾托成立了北美總部,晨興資本和紀源資本將加入該公司董事會,協助其制定全球戰略。金山辦公PC端全球擁有1.2億用戶,而安卓版的註冊用戶數已突破1億。據悉,金山辦公在美國的關註重點是為移動設備提供免費軟件,而在新興市場將同時專註於PC和移動辦公軟件。並對其iOS版進行重大升級,增加類似安卓版軟件的功能。不過蘋果和微軟的本部都在美國,且優勢都在iOS,目前看這一仗勝出的可能性並不高。不過,金山辦公在日本市場的策略倒是有可能複制到新興市場,值得觀察。

金山雲,何去何從?

  2012年1月,金山軟件拆分金山快盤業務,成立獨立子公司金山雲。金山快盤自2010年推出至今己滿3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金山快盤個人版用戶已突破4500萬,日活躍用戶數達到數百萬。此時,金山雲包括兩部分:金山雲存儲平臺和金山快盤。

  在金山內部,金山雲也被當做創業公司,對外融資。2012年11月30日,金山軟件與小米科技達成一項股權出售協議,金山旗下子公司金山雲,將以182萬美元的價格將9.87%的股份出售給小米(以每股0.02美元向小米發行及出售9100萬股股份,2012年估值1843.97萬美元),完成交易後,金山、小米以及金山雲管理層,分別持有金山雲72.56%、9.87%和17.57%的股份。

  2013年8月13日,金山雲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旗下基金領投。米爾納為俄羅斯著名投資人,掌管DST及另外一家基金。其中DST註重晚期投資,曾三次投資Facebook,也投資過小米科技;而後者更關註早期投資,曾投資京東商城,金山雲也是由這家基金投資。不過這家基金的持股比例並沒有被披露,金山雲股權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金山軟件依然保持著金山雲的股權控制。

  目前,金山雲仍處於燒錢階段。2012年前三季度,金山雲凈虧1800萬元左右,2013年虧損6100萬元。2013年初接任金山雲總裁的王育林分析,金山雲存儲平臺是金山雲盈利周期最短的業務,金山快盤企業版次之,而金山快盤個人版需要的盈利時間最長。

  金山快盤個人版的營收來自兩部分:付費用戶和廣告。金山快盤向個人版提供15GB的免費空間,超過這一容量需要購買空間券,10GB一年的費用在40元左右。王育林在2013年初預計,當金山快盤個人版的用戶數達到1億,而付費用戶比例超過1%後就能實現盈利。按照平均每用戶40元的消費,金山快盤個人版營收大概達到4000萬元才能夠抵消投入成本。然而,現在的個人雲動輒100G的存儲空間,金山快盤個人版顯然沒有優勢。2013年8月,金山雲宣布金山快盤個人版推出“100G空間永久免費”計劃。很顯然,王育林先前計算的4000萬元收入的盈虧平衡點也無法達到。

 在重新確定平臺服務基礎提供商的定位後,金山雲開始剝除最難盈利的2C業務。2014年9月,金山快盤個人版以3300萬美元售予迅雷,當時快盤用戶數已超1.2億。

  另一方面,2014年初切入的遊戲雲,表現耀眼。2014年上半年,中國手遊市場規模達117.8 億元,手遊用戶4.48億,預計2014年市場規模在280億到300億元左右;到2017年上半年,手遊市場份額有可能達到1000億元。王育林在2014年10月10日GiTC大會的演講中指出雲架構對遊戲的重要性,他舉例說,一款DAU(日活躍用戶)達到20萬的遊戲,能有一個月上千萬的流水,通常過了15天仍沒看頭就要回爐。但是,為實現這20萬DAU需要自建服務器,投入至少300萬元,而且時間也要至少3個月,而3個月後,遊戲的生命周期都已經過了。而國內目前真正能給遊戲研發團隊提供專業底層雲架構的服務商不超過5家。金山遊戲雲借助於小米和7k7k等“雷軍系”的遊戲分發商,勝算較高。若將快速增長的小米用戶導入雲服務,金山雲也能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不過,尚未有盈利時間表。除了遊戲雲,WPS快速增長的移動端月活躍用戶也能快速導入金山雲。

  小米與金山雲之間頻密的互動往來,令小米加強了對金山雲的控制力,未來也不排除金山雲與小米雲合二為一。2014年8月21日,小米通過Apoletto Limited收購金山雲1.61688億股優先股,收購完成後,小米將持有金山雲約20.76%股權,金山軟件持股63.83%。金山雲公司同意授予金山軟件和小米公司認股權證,允許這兩家公司以0.0742美元/股的行使價分別認購不超過2494.8萬股(總代價約200萬美元)和約1.62億股(總代價1200萬美元)金山雲優先股。認股權證的有效期是自2014年8月21日起的18個月內。

  未來,小米公司有望最多持有金山雲集團30.06%股權,而金山軟件對金山雲的持股比例將下降至56.34%。而如果雙方都行使認股權,屆時對金山雲公司的持股比例將變成:金山軟件持有57.18%,小米公司持有29.48%。若僅金山軟件行使認股權利,屆時金山軟件的持股比例上升為64.61%,而小米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為20.31%。

【附文】金山軟件會成為雷軍棄子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金山軟件作為雷軍的“四駕馬車”之一,其位置不可撼動。

  其一,金山軟件是雷軍用情最深的地方。1992-2007年,雷軍一直奮戰在金山,由於無法真正施展抱負而選擇“退隱”3年。2010年4月,他帶著對移動互聯網的深刻感悟,創立了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總入口——智能手機,即小米,而後又在求伯君和張旋龍的說服下,回歸金山以移動互聯網的基因改造金山軟件。

  其二,從股權和業務的相互滲透來看,小米和金山軟件的聯系更加緊密。小米已經入股金山軟件旗下子公司金山雲、金山辦公和獵豹移動,未來小米與金山各大主要業務部門的整合將進一步深化。金山個人雲售予小米也入股的迅雷,同樣是雙贏。有“很深的商業考慮”,“周教主”如是評價。

  其三,獵豹移動的清理大師、電池醫生和仍在金山軟件內部的WPS,都有入口的價值。放著已經積累大量用戶的移動端丟棄不用,似乎實在沒有任何理由解釋得通。

@今日話題 @天天靜心課 @沈潛 @linan @方舟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46

太平洋證券攜手京東探索互聯網券商業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12

20140320090254113

太平洋證券今日收盤後公告稱,其與國內電商巨頭京東旗下網銀在線(北京)科技公司簽約, 雙方擬合力打造網銀在線證券板塊。

公告顯示,雙方合作將遵循行業各項監管條例,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從證券賬戶、行情、資訊、三方支付、證券交易等多方面開展互惠互利的業務合作,並合力設計開發出適合客戶需求的互聯網證券產品。

不過,公告指出,雙方此次合作事項尚處於起步階段,相應的產品仍處於前期調研、設計階段。本次合作協議的有效期至2015年底。

太平洋證券表示,其與網銀在線開展證券業務合作,是公司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探索,將有利於擴大公司影響力,豐富公司業務模式。

不少中小型券商將搶灘互聯網業務作為未來其業務轉型,與大型券商競爭的一個重要方向。此前已有多起合作計劃公布,例如國金證券與騰訊、東吳證券與同花順、大智慧擬吸收合並湘財證券等。

互聯網券商業務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券商欲借力互聯網推動業務發展,已經有多家中小型券商聯合騰訊等互聯網大佬開發互聯網證券這塊處女地。

6月25日,騰訊正式上線企業QQ證券理財服務平臺,QQ用戶只需添加券商的企業QQ號,就可享受一站式證券理財服務。中山證券、華龍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林證券以及廣州證券成為首批“吃螃蟹”的券商。

在此之前,騰訊已經通過網站的股票頻道與華鑫證券和國金證券分別推出“萬三”和“萬二”傭金的網上開戶促銷活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0

神州龍芯併購美國AMD,綜藝股份攜手中科院打造中國芯【轉帖】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5830316

 中華網財經$AMD(AMD)$

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對外投資規模應該在14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據大約比我國利用外資高出200億美元。這意味著,2014年我國實際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已經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在中國的對外投資項目中,最為引人註目的當屬高科技領域里進行的各種並購,來自華爾街的新聞報道,日前由神州龍芯、中芯國際、創投等組成的中國財團擬並購美國AMD,這將是繼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又一重大事件。

AMD簡介

AMD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制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其在CPU市場上的占有率僅次於Intel,堪稱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近年來,AMD在Intel的打壓下屢屢處於市場劣勢,產品市場占有率急劇縮水不足22%,多次陷入財務危機。其2014年經營業績再次表明AMD有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AMD管理層被迫在全球裁員15%並大幅減少員工福利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新上任的華裔CEO蘇姿豐(LisaSu)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通過並購重組等手段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充分改善AMD目前的困境。

長期的經營不利導致AMD股價持續走低多年,其市值已不足20億美元,甚至不如中國一家普通房地產公司的規模。AMD的困境側面反映了美國IT業的衰落,在本月,IBM裁員8000人以削減10億美元支出,其服務器業務也將賣給中國的聯想集團。

AMD和神州龍芯牽手多年

其實早在2003年12月,為了對抗來自Intel的競爭壓力,AMD和神州龍芯合資設立了研發中心,多年的合作為此次跨國並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期研究AMD發展趨勢的華爾街專業人士Barnes認為,AMD在財務上的捉襟見肘相對於中國資本在各種項目上動輒數百億的豪爽投資,投入中國資本財團的懷抱無疑將幫助AMD獲得新生。市場人士擔憂這次並購能否順利通過美國政府部門的審批,曾在美國高盛工作多年的投行專家Menuhin表示,這種跨國並購對於華爾街來說司空見慣,2005年5月1日,正是在華爾街投行機構們的協助下,中國聯想耗資23億美元順利收購了IBM的PC業務,對華爾街而言,只要價錢合適,沒有做不成的交易,對AMD和Loongson(龍芯)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目前正值中國大力發展芯片制造業的產業投資戰略期,神州龍芯並購AMD無疑將整體帶動中國在CPU領域的研發能力。

綜藝股份聯袂中科院,龍芯產業化發展加速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簡稱神州龍芯),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600770)等公司共同投資創辦的,一家專門致力於開發、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系列微處理器芯片以及相應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院士擔任董事長。

近年來以科研院校為核心的國資系在高科技產業化領域運作頻繁,如中科院旗下中科曙光新近登陸創業板。

公開資料顯示,神州龍芯為中科院控股,綜藝股份持股32%,屬於國資系中科院國有資產背景,而神州龍芯的第二大股東綜藝集團實力雄厚,擅長於產融結合,在資本運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也非常熟悉海外並購業務。此外,其與清華大學共同投資的綜藝超導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高溫超導產品在4G、衛星通信、量子通信和軍工雷達遙控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根據其企業戰略規劃,預計有望在2015年實現IPO。

神州龍芯並購AMD,或將創造海外並購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已增至1078億美元,短短12年時間增長近40倍。同時,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兩年列世界第三位;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6600億美元,列世界第十一位。

我國在對外投資領域的改革邁出大步,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方式,除敏感國家(地區)和敏感行業外,一律改為備案制,大大提高了企業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此外,在加強政府間合作,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動集群式“走出去”等方面也取得進展。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張在即,絲路基金也為對外投資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隨著我國進一步推進確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更多釋放企業境外投資的活力,對外投資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神州龍芯並購AMD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海外並購模式,中國“走出去”也將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1

商業及住宅分工合作 萬達萬科在京宣布戰略攜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899.html

商業及住宅分工合作 萬達萬科在京宣布戰略攜手

一財網 蔡胤 2015-05-14 12:10:00

一方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住宅開發企業,一方是全球最大的不動產開發商,這場“強強聯手”引發的基本聯想是:基於雙方業務所長,未來擬由萬達投資項目中商業部分,而萬科負責開發項目中住宅部分。

兩家公司都姓“萬”,創始人都姓“王”,皆為1988年起家做房產,掌門人都是軍人出身、中國第一代的地產創業者。一個是從南方起家的住宅龍頭,一個是商業霸主,遭遇了令人焦灼又令人憧憬的“白銀時代”之際,他們選擇了“在一起”。

14日上午10時,北京東三環附近,在萬達總部綜合體項目酒店的7層大宴會廳里,王健林和郁亮的名字擺在了一起,臺上背景板上顯示屏的兩側,一邊是商業物業霸主“萬達”的藍色標識,另一側是住宅開發商“老大哥”萬科新的紅色LOGO。

一個小時後,大連萬達集團(下稱“萬達”)與萬科集團(下稱“萬科”)在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兩家公司正式“牽手”。

發布會上,兩大巨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兩家公司的合作是基於戰略和集團層面的長期性合作,圍繞項目和業務層面展開。具體來看,擬合作的方向包括共同拿地開發、輕資產運營與金融創新、社區消費O2O等方面,區域則可能涉及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

一方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住宅開發企業,一方是全球最大的不動產開發商,這場“強強聯手”引發的基本聯想是:基於雙方業務所長,未來擬由萬達投資項目中商業部分,而萬科負責開發項目中住宅部分。

實際上也是如此。從發布會上透露的信息來看,未來萬達萬科合作的核心場景可能是,雙方並肩在土地市場競標拿地,獲取土地後再在項目開發中以住宅和商業的產品類別進行分工。

王健林在發布會上表示,雙方合作模式不是簡單的合作拿地開發,而是有深層次的合作。他認為,雙方合作開啟了行業里的嶄新模式,這兩家企業都能走在一起,代表行業里巨頭各自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合作的新趨勢。

按照王健林的說法,萬達看中萬科的長處在於住宅領域優勢、成本控制細節上的能力,而萬達的長處在於文化旅遊、商業項目開發。

關於人事和組織上的安排,有消息稱,雙方還將共同成立一個聯合協調小組,互相交流項目合作信息,該小組由萬達、萬科高層擔任領導。

這場看似令人意外的“萬萬”合作,實際上與地產行業整體調整有關。王健林表示,雙方的合作是雙方在轉型上的不謀而合,萬達從2014年開始力推輕資產模式,把企業利潤轉到服務業,萬科也在尋求轉型,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磨合達成一致。

萬科總裁郁亮則坦言,與跑馬圈地、自由生長的黃金時代不同,雙方合作的行業背景是白銀時代的到來,但兩家公司認為,白銀時代仍然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行業,但做法將與黃金時代不同,需要企業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面對白銀時代對開發商的挑戰。關於合作的方向,郁亮表示,合作內容和方向將是金融上的。

雙方表示,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後,在不久的將來將有具體項目落地。王健林稱,短期內萬達不會再與其他開發商合作。他也表示,未來雙方將基於項目成立合資公司。

關於此次合作的協同效應,一種觀點是,雙方將贏得規模優勢。2014年,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額2151億元,擁有總資產5084億元;2014,年萬達實現合同銷售額1602億元,擁有總資產5643億元。在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看來,除了規模上的協同,兩家分別是行業內各自專註的產品線龍頭老大,未來在產品上互為補充是顯而易見的。

“社區客戶自然可以轉化成商業地產的客戶群體,實現無縫連接。再加上目前萬科物管這塊又開始了全新的市場化拓展,這兩者的系統效應迸發在一起,就是互聯網思維,就是關註客戶持續需求的最高應用。”丁祖昱認為,萬科目前擁有最多的客戶群體,已完成了近200萬戶的房產銷售;萬達擁有中國最多的商業地產,擁有極為龐大的消費客戶群體。

受合作消息刺激,截至周三下午收盤,萬科A(000002.SZ)股價尾盤拉升漲5.6%,在港上市的萬科企業(02202.HK)同時拉升。周四上午,萬科A上漲約2%,萬達在香港上市的商業地產平臺萬達商業(03699.HK)上漲約3%。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63

中國消防(445.HK):攜手中集,打造一流消防裝備企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98

中國消防(445.HK):攜手中集,打造一流消防裝備企業


投資要點:

中集入股,致力整合消防產業:

中國消防於2015年2月27日與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集集團)之附屬公司簽訂協議,將向中集收購其全資附屬公司—德國齊格勒40%股本權益,並發行新股份予中集以支付收購代價,中集將持有集團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30%股本權益,成為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中集目前正致力於發展消防車業務並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為目標,未來中集很有可能將齊格勒剩下的60%股權繼續註入中國消防,公司也將有望成為中集消防產業的整合平臺,除了有大股東在資金方面給予的支持外,也可借助其資源優勢,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國產消防車的技術進步,力爭成為國內市場的行業主導;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也可借助其廣泛的銷售網絡和龐大的客戶基礎,開拓國際市場,同時繼續尋求合適的並購對象,整合海外資源。

業務重組,虧損資產全部剝離:
由於之前股東激進的戰略決策,致使集團過度擴張,承接項目的應收賬款遭長期拖欠,再加上不利的外部環境,使集團消防系統施工安裝業務自2009年開始持續虧損,出售施工安裝業務也成為公司與德國齊格勒和中集合作的前提條件。公司已在2014年度對將要出售的施工安裝資產做出5.01億元的減值虧損,出售給獨立第三方,完全剝離出上市公司。未來公司將輕裝上陣,重新出發開展業務,只專註於消防車及消防器材的生產和銷售。

消防車配備遠未達標,行業發展空間大:
我國公共消防資源嚴重不足,配套率低。目前我國有660多個城市、2800個縣或縣級市,消防裝備總體不到發達國家的20%;消防車保有量約有2.3萬臺,相對美國和德國均超過7萬臺保有量而言提升空間很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及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若幹意見》的要求,我國全國應建消防站5442個,實有3068個,有些省份僅完成了一半左右,根據粗略估算,我國消防車保有量應該在5萬臺左右,因此未來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伴隨消防站職能的不斷豐富以及消防車性能要求的增加,消防車的更新換代也將不斷加速,提升需求。

總結及建議:
我們認為此次收購事項完成後,公司在技術方面會有較大提升,對進軍盈利能力較高的消防車中高端市場,提升競爭優勢及市場占有率產生積極的拉動作用;大股東中集集團有意整合消防產業,公司有望成為其整合平臺,今後仍有資產註入和並購機會;同時在資金、渠道等資源方面也都將得到大股東的支持,未來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由於公司剛剛剝離虧損業務,現處轉型期,技術進步也需時日,建議積極關註。

(來自國元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82

法國向“伊斯蘭國”全面宣戰 美俄能否與法攜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810.html

法國向“伊斯蘭國”全面宣戰 美俄能否與法攜手?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11-18 22:07:00

巴黎警方在18日的行動中消滅2名恐怖分子,另有7名嫌疑人被捕。法國的全面反擊已然開始,下一步,巴黎將試圖聯合美國和俄羅斯,給極端組織重重一擊。

13日的恐怖襲擊發生之後,法國和比利時警全球通緝在逃恐怖襲擊嫌犯。據報道,巴黎警方在18日的行動中消滅2名恐怖分子,另有7名嫌疑人被捕。法國的全面反擊已然開始,下一步,巴黎將試圖聯合美國和俄羅斯,給極端組織重重一擊。

突擊行動有斬獲

18日淩晨,警方根據情報在巴黎北部郊區Saint-Denis展開了三次突擊行動,主要目標為一名名叫Abdelhamid Abaaoud的主謀。其中,在一棟建築內展開的突擊行動中,一名恐怖分子在與警方對峙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背心,而另一名則死於警方的手榴彈。

奧朗德密切關註行動之後稱,Saint-Denis的行動是向“伊斯蘭國”宣戰的進一步確認。隨後,他還宣布將會提出一項法案將目前的“緊急狀態”延長至三個月。

警方的突擊行動取得進展,但是在此之前的安保疏漏仍舊難以找到解釋。17日,一名律師稱,法國警方曾有三次機會在巴黎抓住此次恐怖襲擊的嫌犯,但是最終均放行。

法國警方曾於當地時間14日早,也就是襲擊發生數小時之後,在法國和比利時邊界攔下嫌犯之一——26歲、出生於布魯塞爾的薩拉赫(Salah Abdeslam)——並檢查其身份證件,但最終放行。據報道,薩拉赫在執行這次恐怖襲擊的過程中駕駛的是一輛借來的大眾Polo汽車。

當薩拉赫在襲擊發生兩小時後向朋友阿姆里(Mohammed Amri)說自己的車壞了,想跟他借車去趟布魯塞爾時,阿姆里並沒察覺任何異常。

為阿姆里辯護的律師澤維爾(Xavier Carette)表示,法國警方雖然在事發當晚曾三次攔下該車,但是最終均給予放行。

很顯然,警方也未曾料到,這輛當時順利通過檢查的車輛上坐著的竟然是這次襲擊事件的主謀之一。

此前,法國警方已經確認了7個參與自殺性襲擊的恐怖分子當中5個人的身份,其中有4個法國人,另一個身份顯示為持希臘護照的難民。

在巴黎發生系列襲擊事件之後,歐洲各國加強了安保,任何風吹草動都能令各國安全部門神經緊繃。17日,由於受到炸彈威脅,德國警方取消了原本在漢諾威舉行的德國和荷蘭之間的足球友誼賽,按照原計劃,默克爾將出席該場球賽。

同樣在17日,兩趟從美國飛往巴黎的法國航空班機在受到匿名炸彈威脅之後出於安全考慮被迫更改航線,機上700余名乘客安然無恙。

法欲聯合美俄加大攻勢

在城市以外的反恐戰場上,法國已經在過去3天里內對敘利亞北部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實際首都拉卡進行了3次空襲。17日,俄軍也動用12架遠程向該地區的一些設施發射了34枚巡航導彈。

雖然俄法此前並未針對“伊斯蘭國”開展聯合行動,但是,法國總統奧朗德已經呼籲全球討伐恐怖分子。奧朗德24日將會出訪華盛頓,隨後兩天後到訪莫斯科,將分別同奧巴馬和普京會面,推動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略安排。

但是,對於美俄來說,盡管俄方已經表態打擊“伊斯蘭國”的最佳方式就是和西方聯手,奧巴馬也對此表示同意,但是提出俄方需要在結束敘利亞內戰上做出努力,在此基礎上才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克里姆林宮稱,普京已經和奧朗德進行過電話溝通,並已下令俄羅斯海軍和法國海軍建立聯系,共同以航母編隊的形式向地中海中部地區進行部署。

普京稱需要和法方制定一個“聯合海空作戰計劃”,法國國防部長德里昂也表示,“有可能”和俄羅斯進行聯盟。

此前,莫斯科已經正式承認,10月發生在西奈半島上空的俄航班墜毀事件是一起恐怖襲擊,導致224人死亡。

此外,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在和奧朗德通話之後表示將支持反“伊斯蘭國”的聯合戰線。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國防部長會議上,德里昂請求歐盟啟動歐盟條約中的互助條款,即“如果成員國領土內遭到武裝襲擊,其他成員國有義務向遭襲國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該請求在得到了歐盟28個成員國支持之後首次啟動了該條款,對法國在敘利亞、伊拉克和非洲境內打擊極端分子的行動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支持。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07

阿斯頓•馬丁與樂視正式攜手 共同打造互聯網電動汽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792.html

阿斯頓•馬丁與樂視正式攜手 共同打造互聯網電動汽車

一財網 王佑 2015-12-03 20:20:00

阿斯頓•馬丁與樂視雙方的技術成果,將有望應用於阿斯頓•馬丁的首款純電動汽車RapidE上。

12月3日晚,英國豪華汽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與樂視共同宣布,簽署研發合作夥伴諒解備忘錄,將攜手打造互聯網電動汽車。未來,雙方將在智能互聯汽車技術及新型電動汽車制造咨詢上展開合作。雙方的技術成果,將有望應用於阿斯頓•馬丁的首款純電動汽車RapidE上。同時,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全球副董事長丁磊也進一步透露了有關樂視超級汽車的最新進展,他說道,未來超級汽車會有自產及其他多種模式,而公司也會非常關註並花大力氣投入於自動駕駛、電池等領域。

RapidE成為試水合作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晚獲悉,RapidE的這款車型將在阿斯頓•馬丁的總部---英國華威郡蓋登(Gaydon)生產。同時, RapidE將獲得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其中就涵蓋了英中兩地的供應商。

繼今年4月份與阿斯頓•馬丁公布了初步的合作關系後,樂視就著手提供給在阿斯頓•馬丁高端的互聯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同時,雙方也將做可行性分析,阿斯頓•馬丁的生產制造咨詢領域專長或用於樂視正在研發的新款電動汽車。

阿斯頓•馬丁的CEO安迪•帕爾默博士(Dr. AndyPalmer)評價道:“電動汽車是我們未來重要的產品組合系列,歡迎樂視與我們一起加入這段激動人心的探險之旅。”樂視控股的董事長兼CEO賈躍亭則表示:“作為全球第一家宣布造車的互聯網企業,年輕的樂視與具有豐富高端汽車制造經驗的阿斯頓•馬丁達成技術合作,標誌著互聯網與汽車產業,正在進行廣泛且深度的融合與變革。未來,雙方不僅將在車聯網方面開展合作,還將分別利用各自優勢,展開全方位的長期合作。”

此前樂視曾表示,將為阿斯頓·馬丁提供包括車載智能終端、互聯網應用及服務。雙方將聚焦於兩個方面:人機交互概念的開發;在汽車上實現如導航、音樂播放和車載互聯應用等信息娛樂服務。

多次出現在“007”系列電影中的阿斯頓•馬丁跑車,其背後為一家於1913年就成立的百年老店,起初名為Bamford & Martin。該品牌一直是造型別致、精工細作、性能卓越的運動跑車代名詞。1994年,它成為了福特汽車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07年,福特將把該企業賣給了科威特Adeem Investment of Kuwait、Investment Dar和英國商人John Sinders的合資公司。

 

專註自動駕駛

丁磊表示,“我們自己造的這款超級汽車會確定在2016年北京車展正式亮相,也會有自己的超級生產工廠。樂視汽車匯聚了頂尖的汽車、互聯網、科技文化人才。因此,樂視超級汽車在供應商、營銷系統等方面都毫無疑問會後來居上。我們也將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與樂視雲、手機、電視等業務進行貫通。眾所周知,智能手機和電視界面要比目前的汽車中控複雜的多,我們會打破這一界限,使中控與整個互聯網系統連接。”

丁磊還強調,樂視要做的汽車生態,會聚焦於未來交通、車分享等體系上,“最近我們控股了易到用車,這是我們戰略部署的重要一步。在汽車共享上,有基礎架構,易到用車也可以與樂視形成一種生態。”丁磊指出,舉例來說,超級汽車賣給一個客戶,一天可能用一次,但用在易到用車的話,一天使用頻率可能就是10~20次,“以前超級汽車是商品,現在通過生態形式可以成為生產資料;與此同時,共享概念也是汽車產業的必由之路。而且除了作為資產之外,樂視超級汽車也將產生金融價值。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理念,只有在互聯網時代才能發生。”

他也表示,就產品開發上,互聯網時代也會帶來很大變化。計算機模擬技術現已達到了新境界,對空氣動力學的模擬參數、計算機實測等都做的不錯,大量風洞試驗可由計算機來模擬。

當然,樂視汽車在開發整車的能力上,實際上也是站在傳統汽車多年積累的基礎上,無論是產品參數還是開發質量。毫無疑問,傳統工業和傳統工程開發,是現在互聯網造車的根本基礎,這是在造車和開發車上的追求方向。

新能源車的未來主要方向就是電動車,“無論是混合動力還是串聯式的,最後都會落實到電來驅動。電動汽車方面,電池的衰減是一個問題,衰減率與電芯、電池控制系統等都直接相關,與整車設計也有關。樂視在電芯、電池模組等設計上都做了優化。也有人提到電池的回收問題。以前大家覺得電池回收很難,我在美國看到一種技術,90%以上的電池可以回收,這類技術令人感到興奮。它可以全部切割打碎電池,再做分類並制成新的原料。”

丁磊還稱,自動駕駛技術上,樂視也會做投入。自動駕駛分為兩種,一是位於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另一種則是放在系統中,比如封閉的高速公路上通過系統來指揮汽車。“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會積極搶占。在系統中指揮汽車並實現自動駕駛,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優勢。”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