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資銀行發售優先股 引外資投行搶食2.75億美元承銷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147

中國多家銀行忙於發行首批優先股的消息,令國外曾擁有類似商業交易經歷的投資銀行為之振奮。他們緊盯這些富有的中國金融機構,準備搶食這些可能高達2.75億美元的承銷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增加一級資本,中國多家銀行忙於發行首批優先股,預計總計融資金額為550億美元。

其中的一些國際投行比其他同類競爭者準備得更為充分。高盛就是其中之一。

高盛很早就開始尋找潛在的中國優先股發行商機。五年前,高盛將一支全球混合債券專家組派往亞洲,與潛在的中國客戶接洽。該集團的中國機構高盛高華證券承攬了三家中國的銀行優先股承銷,是所有國際同行中表現最出色的。

緊隨其後的便是瑞士信貸集團。該集團通過與中國方正證券共同出資成立的瑞信方正證券(Credit Suisse Founder Securities)承攬了兩家中資銀行的優先股承銷。瑞銀集團承攬了一家。

截止8月20日,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陸續公告稱其發行優先股方案已獲得中國銀監會批複。

目前,公布優先股發行計劃的銀行已有七家,包括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和建行等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其中,浦發優先股發行可能最快,計劃籌資300億人民幣。而規模最大的當屬中國銀行,總籌資為1000億人民幣。

優先股是一種股債混合型證券,一般不上市流通。持有人享受穩定股息,但不能退股。若發行人資不抵債,優先股持有人可能將承受損失。對銀行來說,發行優先股不會稀釋總股本,也不會稀釋上市公司每股業績。

盡管優先股發行在歐美國家非常普遍,但中國卻剛剛在去年放開此項業務,以擴寬更多融資渠道。銀行也是在今年4月才獲得監管機構的批複,並試圖通過發售優先股以籌集更多資本、達到更為嚴格的巴塞爾 III監管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07

搜狐進軍P2P背後:如何搶食互聯網金融蛋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4/145441.html

i黑馬:搜狐於9月2日宣布旗下互聯網金融信貸平臺搜易貸上線,繼上周阿里巴巴招財寶亮相之後,又一家互聯網巨頭加入互聯網金融大軍。
 
\搜易貸成立於2014年4月,由前搜狐暢遊CFO何捷任搜易貸CEO,搜狐高級總裁周霖任CTO,原有利網副總裁蔣軒任COO。搜易貸主要聚焦民間小微借貸,首款產品為聯合搜狐焦點推出的“焦點首付貸”。
 
搜易貸CEO何捷透露,搜易貸目前為搜狐集團旗下公司,團隊有100人左右的規模。
 
切互聯網金融蛋糕
 
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並非毫無先兆。在今年4月的一次講話中,搜狐CEO張朝陽曾公開表達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樂觀態度,張朝陽表示,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機遇,“只要合理放開互聯網金融,將會產生中國的高盛,中國的摩根史丹利,中國偉大的銀行和投資銀行”。
 
那時搜易貸已經在籌建之中。何捷透露,今年3月他辭去搜狐暢遊CFO的職位後不久,就立即投入的搜易貸的籌建工作中。
 
對於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意圖,何捷表示原因很簡單: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足夠大,可以容納好幾家巨頭同時存在,搜狐也足夠有能力去分享互聯網金融這塊大蛋糕。
 
他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中國的互聯網信貸行業發展迅猛,以P2P為例,2013年P2P交易規模接近1000億,2014年的上半年已經為1000億,2014年預計可以達到2000億。
 
而國內金融市場還沒有全面市場化,沒有形成全面的風險定價體系、中國投資者投資渠道狹窄、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過低等問題,也成為搜狐進軍互聯網金融的外部客觀原因。
 
何捷認為,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很多剛性需求,這些需求並非是曇花一現的狀態。搜狐作為老牌的互聯網公司,在金融領域的布局還剛剛開始。
 
與搜狐旗下資源形成聯動
 
何捷介紹,搜易貸主要聚焦民間小微額借貸,首款產品為聯合搜狐焦點推出的“焦點首付貸”,主要是幫助有購房剛需的用戶解決購房首付款的難題,貸款人最高可獲得20%房款的首付貸款。
 
並且,貸款人無需抵押、還款期限靈活、利率最低為0。而在投資人這一方,“首付貸”也力圖降低投資門檻,1元便可起投。在收益率方面,搜易貸可達到8%到12%。
 
對於搜狐做P2P的優勢,何捷認為搜狐集團旗下的眾多資源與核心團隊是搜易貸的起步基礎。技術、風控和大數據則是搜易貸的三個核心優勢。
 
何捷表示,背靠搜狐資源、技術、風控與大數據的支持,搜易貸未來將朝著三個方向發展。
 
首先是垂直。何捷認為,互聯網網民擁有各種不同的需求,如上學有交學費需求,工作後有買房、買車需求。搜易貸的首款產品聯合了搜狐焦點來解決買房者需求,之後會通過聯動搜狐旗下其他細分業務來解決用戶的各種垂直需求。
 
其次是O2O。搜易貸未來會做線上和線下的結合,“純線上的信貸還不夠成熟,而搜狐內部存在很多生態,有形成O2O閉環的可能。”
 
再次是做開放平臺。何捷表示,搜易貸的想象力和能力會局限於幾個垂直領域,未來會開放這個平臺,希望與各種互聯網、金融公司來進行合作。
 
何捷總結認為,搜狐集團旗下多元化的業務,可以形成很多有效的生態體系。而這些體系為搜易貸將來在各個細分領域、垂直領域來做O2O金融板塊提供了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67

美國或解除對伊制裁?全球等待“搶食”伊朗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87

iran-mall-tehran-shopping

目前,伊朗在緊鑼密鼓地與伊核問題六國進行談判,尋求在11月24日這一最後期限前就伊核問題達成一項全面解決方案,而全球的生意人們也在翹首等待重新進入這一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

盡管遭受重大制裁,伊朗在兩年前的GDP還能排在全球第21位。伊朗擁有豐富的能源礦藏,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加工和制造能力也發展的很好。

美國國務院政治副國務卿、伊朗問題談判代表Wendy Sherman上周曾表示:“一旦我們暫停了主要的制裁——這件事可能很快就會在協議達成後發生——屆時整個世界都將湧向伊朗。”

過去30多年來,伊朗一直在美國、歐盟和聯合國的制裁之間掙紮。其中,美國的制裁可謂最嚴厲。部分制裁措施可以追溯到1979年的伊朗革命。如無美國財政部的豁免,美國公民禁止與伊朗人做生意。其他國家的企業如果與伊朗往來,將會面臨被罰款並禁止進入美國市場的風險,這一威脅致使大量歐洲企業放棄伊朗市場。

伊朗擁有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第三大原油儲量以及豐富的稀土資源。因核問題受到制裁,伊朗的7700萬消費者長年來被封鎖在國際市場的大門之外。

前加拿大駐阿聯酋大使Ken Lewis說道,“我看見了美國企業(在伊朗)擁有大量的機會,但說實話歐洲企業正在偷吃他們的午餐。”

Lewis此番話實際在說很多嗅覺靈敏的商人已經開始行動了,尤其是歐洲企業。

過去4年來由於西方對伊朗制裁的收緊,總部位於歐洲的企業大多陸陸續續離開了伊朗。但是這一次,他們成為回歸伊朗市場最迫切的群體,將美國的企業遠遠拋在後頭。 

德黑蘭一家為客戶提供市場調查和商業信息的咨詢公司AraEnterpriseGroup的負責人Amir Cyrus Razzaghi說,近來西方商業代表團在伊朗大量湧現。

今年2月,一隊由100多家法國企業組成的代表團——包括能源集團阿爾斯通(Alstom)、電信運營商奧林奇(Orange)和汽車制造商雷諾(Renault)——叩開了德黑蘭的大門。這是伊朗當時接待的最大規模的外國貿易代表團。

加拿大、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的企業也紛紛湧至德黑蘭。曾在伊朗市場非常活躍的企業,如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以及全球最大的鋼鐵制造商安賽樂-米塔爾集團(Arcelor Mittal),已經明確表達了回歸伊朗市場的興趣。

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公司複興資本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首席經濟學家Charles Robertson表示,在被西方國家孤立多年後,伊朗這個全球最大的封閉市場之一可能會打開市場大門,歡迎全球投資實體的進入。

曾在今年2月去過德黑蘭的Robertson將伊朗比作2004年的土耳其。當時,土耳其這一新興市場蓄勢待發,推動了之後將近10年的經濟繁榮。

伊朗人口達7700萬,和土耳其差不多。但是伊朗三分之二的人口在35歲以下,人均GDP高過印度,並且擁有世界最高的工科畢業生比例。

國際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伊朗每年消耗的鋼材數量超過了英國或法國。德黑蘭股票交易所的市值約為1350億美元,是越南主要股票市場市值的3倍,而越南人口比伊朗多1000多萬。

Robertson說,與那些曾經被制裁的市場如緬甸和利比亞相比,伊朗既不乏發達的金融市場,又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這為該國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咨詢公司Frontier Strategy Group的顧問Matthew Spivack說,那些受限較少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售賣藥品、醫療設備和消費品的企業如果不制定應急計劃進入伊朗市場,將會非常“愚蠢”。

此外,據美國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Christopher Schroeder稱,盡管智能手機方面的制裁最近才開始取消,但他從一位大型投資者那聽說伊朗消費者已經購買了至多650萬部iPhone手機。

隨著西方世界的制裁逐漸松動,以及奧巴馬和魯哈尼在這件事上都投入了大量政治資本,隨著11月24日最後期限的到來,兩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企業主們需要開始準備起來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36

CDN市場巨變 電信巨頭聯手搶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6/148203.html

中國CDN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隨著運營商大玩家的湧入,原先雙寡頭局面或將被逐漸打破。近日,據中國聯通內部人士透露,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將合資成立一家CDN子公司,該公司具體運營由中國電信雲公司負責。

\ 
所謂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絡,它通過在現有網絡上增加一層智能虛擬網絡,以解決網絡流量擁堵,實現雲加速。此事原本在今年6月份就塵埃落定,但由於股權結構設計等原因推至10月中旬才確定最終架構。此前,該合作已經討論了半年了,將由雙方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公司,近期將會掛牌。
 
設局
 
歷史上,由於中國通信業長期以來形成了“南電信、北聯通”的格局(即中國聯通的根基在北方市場、中國電信的根基在南方市場)催生了一批CDN服務商,經過一輪輪洗牌,目前CDN市場基本已經形成了網宿、藍汛“雙寡頭”壟斷的局面,雙方市場份額合計占了整個中國CDN市場的8成。不過,這一局面或將由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CDN合資子公司的成立被打破。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運營商湧入的同時,互聯網大佬也蜂擁而至,就在今年4月,中國電信在全國CDN市場布點31省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宣布CDN平臺開始商用。
 
之前,負責運營商CDN合資運營公司的中國電信雲公司於2012年3月成立,這家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電信“去電信化”改革的進一步嘗試,在中國電信集團內部,雲計算公司被定位為一家互聯網公司。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廣東調研時曾稱,中國電信的寬帶流量是最大的,因此中國電信通過CDN在主網上調節網絡質量的空間要比其他運營商大得多。這次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聯合組建CDN公司目的在於提高拓寬兩家基礎運營商的信息高速公路。
 
事實上,運營商進軍CDN的真正用意在於搶占雲服務入口,這是其轉型互聯網公司的重要支點。2013年,中國CDN市場整體規模為22億元,盡管同比增長了50%,但對於運營商大佬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聯姻搶占CDN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意義重大。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透露,“來自現實最嚴峻的挑戰是運營商如果不掌握內容的話,就會徹底淪為管道商,這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
 
來自於互聯網公司OTT(“Over The Top”的縮寫,即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諸如微信這樣的殺手級應用已經讓運營商輾轉難寐,那麽如何轉型成為互聯網公司,去管道化是運營商的戰略選擇。
 
上述運營商內部人士認為,“運營商只賺底層帶寬的錢是有限的,而且價格戰已經將利潤空間擠向了天花板,所以大家都在琢磨如何轉型做服務。切入CDN市場,有利於雲服務接入以及業務模型的研究。”
 
最新消息,3年前即計劃組建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將真正開始組建進程,並且將以位於廣州天河的基地為主,布局中國移動的互聯網業務。據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透露,“如何整合中國移動此前布局的各類數字內容是這家互聯網公司的重要內容。”
 
運營商大玩家
 
“CDN服務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是全程全網,因此與中國聯通成立合資公司,可覆蓋全國的CDN服務,徹底解決了‘跨網’問題。”一位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的內部人士,“對於運營商而言,收獲CDN市場只是表面。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雙方在網絡資源層面的合作能夠幫其互聯網業務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中國電信提出,用五年時間,再造一個“新型中國電信”,而雲計算就是打造“新型中國電信”重要抓手之一。

2011年的8月31日,中國電信首次發布了雲計算戰略,將其作為轉型的重要方向,2012年3月30日,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成立,負責集約化運營全中國電信所有雲計算相關業務,比如CDN、雲存儲、雲主機等等。
 
伴隨著“去電信化”轉型,中國電信雲公司運營模式也悄然改變,事實上,運營商湧入CDN市場即進入雲計算業務的入口。據中國電信雲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介紹,公司最初定位是半電信化、半互聯網化,即將電信業好的東西繼承,互聯網好的東西拿來,在產品研發、項目實施、運營儲備等方面堅持兩條腿走路。不再僅僅沿用傳統電信項目制的基本做法,一個項目做完了再做一個項目,而是隨時根據市場需求,對產品與運營體系進行自發性調整。”
 
為了避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淪為“管道”,電信運營商正在加速轉型。諸如中國電信天翼視訊、愛遊戲、天翼閱讀這樣的孵化基地被視為中國電信的創新項目的核心之一。
 
今年3月,中國電信孵化基地於上海掛牌,並於當月從中國電信集團內部382個創業項目中選出14家創業團隊,引入孵化基地。這些項目按成熟度劃分,推薦進入一孵項目10個,推薦進入二孵項目4個。按專業維度劃分,移動互聯網6個,電子商務3個,雲計算2個,物聯網3個。目前有3個團隊即將進入公司化運作階段。
 
在大舉進軍移動互聯網的同時,中國電信亦加緊在雲計算上的布局。據徐守峰介紹,今年將重點打造政務、教育、醫療、金融、園區等五大行業雲解決方案。而在資源層面,中國電信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國、互為備份的“4+2”資源布局,即內蒙古、貴州兩個超大型綠色雲基地和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的4個大規模雲資源池。
 
在這些大背景下,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而言,CDN已是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融合)的一個基本要求。而這些超級玩家加入CDN的基礎建設,將不僅解決了固網內部的跨網問題,甚至影響著三網融合的未來走向。
 
競合
 
“過去人們談到運營商進入市場,最多的就是跨網和體制問題,而中國電信與聯通的聯姻一並解決了這兩大問題。但是,CDN跟網絡建設有區別,是一個重運營的業務,尤其國內互聯網行業多樣性與複雜度遠遠高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市場,所以如何做好運營會是合資公司的關鍵。另一方面,值得註意的問題是,隨著大玩家的湧入,中國CDN的競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智道咨詢的分析師楊開亮認為。
 
顯然,隨著玩家不斷進入,傳統CDN企業將面來自多方的競爭壓力:阿里等國內雲服提供商正在拓展其CDN商業化版圖;視頻、遊戲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進行CDN自建,以減少對第三方CDN服務商的依賴;另一方面,電信聯通聯姻將蠶食CDN市場份額;這些都將對國內傳統CDN服務商帶來沖擊。
 
“其實,CDN服務商扮演的角色就是疏導網絡堵塞的交警。”網宿科技副總裁劉洪濤打了個比喻。在他看來,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就在於管道服務,轉型成為信息時代的“物流公司”是必然。但問題在於運營商與互聯網巨頭開始進軍CDN市場之後,運營商與CDN服務商的關系發生了改變,雙方從合作變成了競合關系,會有什麽新玩法呢?
 
劉洪濤認為,“運營商和互聯網大佬的進入可以讓整個蛋糕變大。比如阿里雲進入到CDN,讓CDN平臺蛋糕變大。因為阿里平臺覆蓋了很多大量的小微客戶,這些小微客戶未來就有可能變成CDN的大客戶或者是目標客戶。這對整個CDN市場是一種互補。”
 
他舉例說,CDN技術架構的發明者美國Akamai 公司的做法具有借鑒意義。2012年,Akamai和美國運營商AT&T宣布建立戰略聯盟,並在12個月內將業務擴展到了全球。AT&T將現有CDN運營、客戶和服務轉移到Akamai平臺上,並將Akamai的技術嵌入AT&T的IP網絡,以應內容爆發性增長之風席卷傳媒、零售等行業的勢頭。

“一般來說,全球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會有一定的CDN自建,但以基礎技術層級為主,技術門檻高CDN服務依然會采用外包形式,比如以百度其自建CDN覆蓋節點覆蓋了其主要業務區,而網宿需要做的是幫助其完善覆蓋邊緣地區。”

“相對於2013年國內CDN市場僅20億出頭的體量,運營商與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公司看重的不是當前的市場規模,而是這個市場的巨大前景。”智道咨詢的分析師楊開亮打了個比喻,“CDN則相當於智能中樞,疏導了網絡交通,告訴大家那里道路暢通。在北美一半以上的互聯網流量是通過CDN分發的。”
 
顯然,互聯網正在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式設備的快速增長讓互聯網流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手機網絡的帶寬增加一倍,骨幹網則要增加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隨著4G甚至5G市場的到來,通訊市場對CDN需求將更加強烈。
 
對於CDN的發展趨勢,劉洪濤認為,大數據必然成為CDN的未來,“沒有哪個行業向CDN一樣擁有如此總多的數據。”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當運營商與互聯網大佬、CDN服務商不斷拓寬信息高速公路時,如何玩轉CDN的下一步,建立新的業務模型將是這些CDN玩家們的共同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67

【專欄】京東與第三方混戰:搶食最大肥肉C2C微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1/148675.html

i黑馬註:2014是微商爆發的一年,這一年先是一個又一個微商創富神跡,接著又是此起彼伏的討伐之聲,時至年底,京東正式推出號稱微商正規軍的拍拍微店,一時間,狼來了的呼聲在提供微商服務的第三方中蔓延,C2C微商市場已成為微信上最大的一塊肥肉。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王利陽

2014是屬於微商爆發的一年,這一年先是一個又一個微商創富神跡,接著又是此起彼伏的討伐之聲,時至年底,京東正式推出號稱微商正規軍的拍拍微店,一時間,狼來了的呼聲在提供微商服務的第三方中蔓延,C2C微商市場已成為微信上最大的一塊肥肉。

拍拍微店拉攏小夥伴 京東組建微商“正規軍” 第三方危機?

拍拍網幾經輾轉被劃歸到京東門下,而無論是歸屬騰訊時,還是納入京東後,與淘寶爭奪C2C市場一直是拍拍的使命。然而,事實已經證明,在傳統的C2C市場,拍拍已沒有機會再與淘寶爭鋒,而新崛起的微商市場則讓淘寶恐懼,那麽,拍拍自然要深入地拓展微商發展,所以要打造一支更有作戰能力的正規軍。

不過,上線近兩個月的拍拍微店似乎還沒捏準微商市場的七寸之穴,從前幾日拍拍微店的戰略溝通會上不難看出,流量運營仍是拍拍微店項目的核心。在會上,拍拍微店拋出了“去中心化+中心化”辯證式發展的戰略,簡單的講,去中心化就是指不像淘寶一樣作為流量分發的大入口,而中心化是指通過整合微信、手Q、微信卡包、廣點通、網易新聞客戶端等相關資源為拍拍微店導流。

事實上,拍拍微店做的還是流量分發的事,只是所處微信/手Q平臺的環境並不存在像淘寶一樣的大流量入口,說是去中心化,倒不如說天生就缺乏中心,但有一點值得肯定,拍拍微店所要打造的“中心化”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心頁面”,而是通過各方資源的流量匯聚形成一個隱形中心,然後通過這個中心去做流量分發的事情。

簡單的講就是,你上淘寶時,需要先點擊進入淘寶首頁,之後再去搜尋商品進入店鋪,淘寶首頁就是顯性的中心入口,而拍拍微店並不強調首頁的重要性,而是無所不在的進行導流工作,拍拍微店的中心入口並沒有直觀的顯示出來。基於微信、手Q的微商本身處在社交氛圍之中,所以也根本不合適設立電商中心入口,微信、手Q給京東B2C業務的中心入口也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銷售業績,顯然拍拍微店已經吸取了經驗教訓。

那麽,問題來了,騰訊可以導入的電商流量總體是有限的,拍拍微店(C2C)的流量多了就意味著京東微購物(B2C)的少了,二者雖然在業務線上可以錯位發展,但流量分配必然是相互競爭的,同樣的問題在淘寶和天貓身上也正在發生,阿里給天貓導入的流量多了,淘寶的流量自然就減少了,這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來看,無論拍拍怎麽變招,都還沒逃出流量分發的運營思路,若真是仍然依靠流量來做移動電商,那淘寶做夢都會笑醒,騰訊的社交流量再大,在轉化成電商流量時都會大幅縮水,不然騰訊早就把淘寶幹趴了。以流量打流量的方式,恐怕還不能真正的動搖淘寶。

第三方深挖微信社交價值鏈 微巴推人人店構建社交分銷體系

在京東之外,更多盯上微商市場的是那些微信第三方服務商們。在微商全面爆發之前,為企業用戶搭建基於公號的微商城是微巴(微信生意寶)、有贊(原口袋通)等第三方的主要業務。而隨著微商的呼聲越來越高,微商的發展困境也日益顯現,搭建了第三方微商城的商家,一些擅長做社交傳播的公司經營相對可觀,而大部分的商家在去中心化的微信平臺成交量始終得不到突破,微信社交鏈並沒有為商家帶來喜人的社交轉化。近期,搭建基於微信、手Q的社交分銷體系成為該領域新的市場熱點和模式。第三方陸續推出不同類型的社交化分銷項目,典型代表有微巴的無限級個人分銷系統“人人店”、有贊的商品分銷平臺等。

對於企業而言微信分銷更深層的目的是為收編以及拓展更多的微商群體。目前,有意做微商的群體越來越多,但一來沒有好的貨源,二來怕被囤貨受騙,所以想做微商的要比真正做微商的人還多,而第三方為企業做微信分銷的目的就是為降低微商的準入門檻,引導更多的用戶從事微商。對於企業而言,終端分銷微商的數量越多,意味著覆蓋的用戶群體越多,終端微商數量就是基於微信社交關系鏈的流量來源。

以微巴的人人店為例,為了盡可能的降低微商準入門檻,以及盡快的擴展終端微商數量,將所有的分銷觸發點都直接在商城手機端實現。通過點擊“成為分銷商”按鈕即可複制店鋪所有信息,直接生成下級分銷商屬性的微店,去掉了代理環節,不用自己上傳商品信息,也不用囤貨等,分銷訂單則同步在總店後臺由總部統一處理。分銷商扮演的角色即是消費者、分銷商、也是推廣者。這樣的微商更有些類似於淘寶客的形式,將其稱為微商客或更為合適,但與淘寶客不同的是其能利用社交鏈和移動端技術實現無限擴散,人人都可能成為分銷商。

與拍拍微店不同,第三方無法獲得騰訊、京東的官方支持,拿不到微信、拍拍的流量補給,所以只有深挖微信社交價值鏈上潛在的電商價值,才能自給自足。拍拍微店,沒選擇社交電商的發展思路更多的是考慮到會對微信的社交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暫時仍只能傾向流量分發的方式發展,但對第三方而言,深挖社交價值鏈中的微商價值是唯一出路。

正常人都討厭朋友圈刷圖賣貨的方式,不過,雖然討厭,但這樣的人不僅不見少反而越來越多,除去浮躁的市場泡沫外,好友之間的買賣關系並不是大逆不道不可為的,很多人都在說“社交電商”,而拍拍微店的微商模式中卻缺少社交屬性,無社交基因又怎麽稱得上社交電商?在這個問題上,第三方嘗試的社交分銷體系未必是最好的,但卻是值得嘗試的。拍拍、京東、微信、騰訊都需要再認真思考一下,社交電商並不是微信紅包裂變這一種玩法,若真正激活好友之間買賣關系,才是讓淘寶最害怕的,因為淘寶流量非常多,但卻始終缺少強大的社交關系鏈。

移動導購之下 口袋購物搭建融合流量與社交分銷的微商平臺

除了官方般存在的拍拍微店和微信第三方之外,具有騰訊投資背景的口袋購物也是微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而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微商平臺。

口袋購物的微店項目要比拍拍微店早一些,大概在今年1月開始上線,經歷了近一年的探索,已經有了微商平臺的雛形。口袋購物以其主營導購業務的用戶量為基礎來孵化微店項目,微店是獨立於微信和口袋購物之外的APP,有貨源的賣家可直接上架商品搭建微店,同時可以提供貨源發展下級分銷商,沒貨源的人想成為微商,可以從微店中的供貨平臺選擇商品添加到自己的微商店鋪,之後可以將店鋪或者商品信息轉發到微信、手Q等社交平臺,以此成為微商。

口袋購物的微商發展思路綜合了拍拍的流量運營和第三方的社交分銷兩條線。不過,口袋購物的流量與微信的結合度要比拍拍微店差一些,拍拍微店的流量主要取之於微信手Q,用之於微信手Q,而口袋購物的流量更多的是來自於獨立在微信體系之外的主營導購產品;另一方面,口袋購物的社交分銷體系也與微信脫節,分銷鏈條建立在獨立的微店APP之上,而微巴人人店等第三方的社交分銷體系是直接建立在微信基礎之上的,對於總店級商家而言,貼近微信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而且發展下級分銷微商也更容易一些。

激烈的市場競爭下 C2C微商市場或將得到凈化

拍拍微店,口袋購物微店,以及眾多的微信第三方微店,顯然都是在打C2C微商的主意,這是好事,受不了的朋友圈刷屏或因此得到好轉,畢竟眾多的微商載體比僅僅朋友圈發圖刷屏更實用。

另外,圈錢的囤貨模式也不再適合微商市場,畢竟出現了無需囤貨的微信分銷體系之後,微商從業者不會再貿然的接受大風險的囤貨策略。其實,真正想做好微商的企業並不以分銷商囤貨為盈利手段,出貨能力才是商業根本,放在微商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

市場的自我凈化能力會淘汰那些劣質微商,更合理的微商模式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顯現出來,京東的拍拍微店也好,口袋購物的微店也罷,還是人人店等第三方微店也一樣,隨著用戶對微商的接受度逐漸增強,社交電商機會會越來越多,肥肉會越來越大,一人咬一口也夠分的了。

文/王利陽

關註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王利陽


聯合利華搶食寶潔雞肋 誰為誰做嫁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17/891395.html

李冰

國際日化巨頭寶潔(91.25, 1.39, 1.55%)在“瘦身”的道路上似乎一發不可收拾。對比此前的出售,此番則把“橄欖枝”伸向了競爭對手聯合利華(41.78, 0.48, 1.16%),此舉是否會為對手開拓搶占市場做了“嫁衣”呢?

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指出,日化巨頭均面臨業績增長壓力,為了減少成本,增加投入產出效率,兩家原本亦步亦趨的企業,如今呈現出“向左走,向右走”的局面。

寶潔瘦身:砍掉雞肋

近日,寶潔公司對外宣布向聯合利華出售旗下香皂及沐浴露品牌卡玫爾(camay)的全球業務及激爽(zest)除北美及加勒比地區外的業務,同時寶潔位於墨西哥Talisman、擁有170名員工的一間工廠也將一同出售,交易預計2015年上半年完成交割。但是交易價格及其他信息暫未披露。

資料顯示,卡玫爾是寶潔旗下第三大沐浴品牌,2009年8月正式登陸中國內地,目前仍在內地各大超市銷售;激爽作為寶潔旗下的另一大沐浴品牌,2006年在中國上市,由於市場份額始終在3%偏下徘徊和廣告投入產出比偏低,已於2005年退出中國市場。

“從寶潔的市場情況和產品線布局來看,兩者屬於雞肋品牌,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且重複性很高。”品牌營銷及培訓專家朱丹蓬告訴記者,“寶潔近兩年來一直在做‘瘦身’運動,把這些對業績貢獻率不高的品牌以一個好價錢賣出去,也可以緩解其業績壓力。”

2013年5月,曾在2000~2009年期間擔任寶潔CEO的雷富禮重掌寶潔帥印,闊別四年後重新回到寶潔的雷富禮由早前的“並購狂人”搖身一變成了“剪刀手”,大力度對該集團業務進行精簡。

2014年8月,在寶潔發布該年四季度財報時,雷富禮對外公布其精簡品牌組合的策略:砍掉過去三年銷售一直下降、年銷售不到1億美元的90~100個小型品牌,通過出售、終止或直接淘汰完成,以削減成本專註發展70~80個核心品牌。

營銷專家、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告訴記者,時移事易,雷富禮前番掌舵寶潔時正是消費增長,市場基數在極速擴大的時候,同時還有來自新興市場的大規模增長,所以當時巨頭企業都做了很多擴張和收購,而現在新興市場基本上趨於成熟,且經濟形勢下行,消費不振,應該對品牌和產品進行收縮。

聯合利華擴張:能否消化?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這句話來形容聯合利華對上述兩品牌的接盤再合適不過了。

“卡玫爾和激爽2013年全球銷售共約2.25億美元,當中75%來自墨西哥、俄羅斯和埃及。”聯合利華集團個人護理部門總裁Alan Jope表示,以上兩個品牌將使集團在最大市場之一的墨西哥成為皮膚清潔市場的領頭羊之一。

可以說,寶潔輕松脫手“不良資產”,聯合利華借機擴充市場份額,兩者各取所需。而聯合利華此前曾公開表態,該集團將繼續引進具備發展潛力的品牌以提升實力來面對寶潔等競爭對手的較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寶潔的瘦身需求迫切,不惜將剝離資產去為競爭對手做嫁衣。”

其實,從兩家企業的產品表現來看,聯合利華似乎一直對寶潔亦步亦趨,從多芬對抗玉蘭油的沐浴露之戰,到清揚直接挑戰海飛絲的去屑功效,再到衛寶叫板舒膚佳抗菌品類,可謂是針鋒相對,一方推出某個定位的產品,另一方勢必跟進。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聯合利華在全球有超過400多個品牌,比寶潔的還要多出上百個,“聯合利華面臨的瘦身需求更為迫切,雖然大公司在品牌管理和運營方面有著先進的經驗,但是品牌的眾多和品質的參差,還是會拖累企業的增長。”

一方面是多品牌運營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強勢產品來鞏固和擴張市場份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急於出手的寶潔,還是急於接盤的聯合利華,兩者所面臨的挑戰是同樣的,兩者之間的競爭也依然會難舍難分。

“可以想見,寶潔和聯合利華的主戰場仍會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一方是精簡品牌以精兵強將深挖市場,一方是以多品牌規模開拓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不過隨著各市場本土品牌在細分市場的崛起,國際巨頭的開疆拓土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國內某日化企業內部人士表示。


農夫山泉欲推嬰兒飲用水 搶食高端水細分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0609.html

農夫山泉欲推嬰兒飲用水 搶食高端水細分市場

一財網陸琨倩2015-02-01 16:44:00

這種急劇的發展,與目前高端水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朱丹蓬表示,近年來,高端水的年增長率超過40個點,這讓農夫山泉看到突破業績天花板的機會。

“農夫人拒絕平庸,拒絕土豪。” 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甚至饒有意味地說道。

2月1日,進入20周年之際,農夫山泉第二次就新品舉行新聞發布會,這回,其一口氣拿出了3款新品,正式宣布攪局長白山的競爭,並將之稱為“2015年水戰序幕拉開”。至此,長白山上已經聚集了恒大、娃哈哈、康師傅等企業。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表示,至今,國內的高端水競爭不斷升級,已經從水源篇到功能篇,最後進入統合營銷環節。

搶食細分市場

“我們從7、8年前就已經在考慮做高端水。”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位於長白山的撫遠工廠,鐘睒睒用了長時間敘述高端水的玻璃瓶經歷了58稿,經過3年才最終定樣。目前所有瓶子都從外國進口。

“玻璃瓶的成本很高。”周立表示,但渠道也很窄,主要在高端超市、酒店等渠道上推,750毫升的高端水超市售價大約在35元-40元左右,酒店價格會更高。根據此定價,這款產品已與目前國際高端水品牌的價格相當。

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高端水外,農夫山泉還特別針對嬰幼兒市場推出一款天然飲用水。“世界各國已經將水的市場細分作為一個趨勢,嬰兒水是其中一個,嬰兒更容易受到過高礦物鹽攝入的有害影響。”鐘睒睒表示,因此推薦適合嬰幼兒的飲用水鈉小於等於20mg/L,硫酸鹽小於等於200mg/L,沒有礦物質的水也不適合嬰幼兒飲用。此外,嬰兒水還有商業無菌的要求。

有浙江經銷商黃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三款中最看好嬰兒水,“現在的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水也是一樣。而且就目前看,這個定價也不貴。”但他認為,高端水的定價相對較高,在經銷商層面,還需要觀望一段時間,看看消費者的需求。周立介紹,嬰兒水的定價約9元/L,學生天然礦泉水約4元。

對於細分市場的預期,鐘睒睒表示,“市場的細分來自需求細分。”朱丹蓬認為,進軍嬰幼兒產業的這款產品,依托農夫山泉的品牌力和渠道推動,很有看頭,“但需要品牌升級及消費群的培養和教育,大約需要三年。”

隱含的隔空喊話

自恒大開始,長白山的高端礦泉水資源爭奪越演越烈。

白山市委書記李偉透露,目前白山已探明礦泉資源130多處,允許開發的達8000多萬噸。白山近年招商引資,已經引進了包括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恒大等企業,形成東北亞礦泉水產業的龍頭。

這種急劇的發展,與目前高端水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朱丹蓬表示,近年來,高端水的年增長率超過40個點,這讓農夫山泉看到突破業績天花板的機會。

但是,競爭是顯而易見的。“目前長白山雖然礦泉資源不少,普遍是低鈉的,但能達到世界級高端水的低鈉水平的礦泉,為數不多。”一位常年從事水源勘探工作的專家向本報記者表示。顯然,農夫山泉所在的莫涯泉是其中一處,鐘睒睒形容這是“皇冠上的明珠”,“鈉含量偏高,常常影響到口感,因此在8項礦物元素中,低鈉淡礦泉是世界知名高端礦泉水品牌的特征。”

不過,也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此評價道,長白山的礦泉水競爭慘烈,同質化嚴重,雖然農夫山泉的礦泉資源可能相對較好,但都是同一塊產區內,所以農夫山泉比之水源,耗費了更多的精力在產品包裝上,希望能借此突圍。

而且,這種競爭甚至可以體現在鐘睒睒隱隱的話語中,雖然他並沒有點名,“價格高不代表高端”,“國外的冰川水是雪融水,與中國稱為的冰川水不同,我們認為這是給消費者的誤導,要是雪融水,是沒有辦法測出鈉含量的。”

而在談及嬰幼兒不適合飲用鈉含量過高的礦泉水時,他則表示,“我無意貶低任何的水,但我們不希望任何水對人類帶來影響,特別是嬰兒。據我們了解,還有百分之十幾的的嬰兒常年飲用純凈水。”“農夫山泉2000年決定不做純凈水時,遭到了圍攻,很多人反對礦物質對人體的作用,但我們依然要堅持。” 鐘睒睒表示,“因為我們不能從平庸當中交換百姓的經濟價值。”

而且,實質性的競爭也在進程中,李偉透露,農夫山泉還有多個合作項目。周立表示,未來的項目包括了飲用水生產等方面,“不排除尋找新水源。”

編輯:陳姍姍

京東聯姻金蝶,阿里密會用友 巨頭“搶食”2B軟件市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2/149866.html

黑馬說:5月18日,京東1.71億美元戰略投資金蝶的新聞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更有人爆料,受到京東金蝶聯姻的觸動,阿里高層當天連夜密會用友,商談是否可以合作。事實上“TABLE”五家均已經將“手”伸向了企業級市場:阿里的雲、騰訊的郵箱、百度的營銷、京東的供應鏈、360的安全,五家巨頭在2B的生意上,均依據各自的主業悄然布局。

紅杉資本副總裁李劍威告訴i黑馬,隨著70、80後成為公司一把手,對信息化的需求加大,工具類的普及程度就會越來越高,而基於雲、社交、移動帶來的技術紅利,2015企業級市場註定爆發。

它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主戰場!

文 | i黑馬  崔婧
編輯 | 王瑞



8年前,馬雲就曾考慮和用友成立合資公司,將用友ERP帶入阿里產品體系,還密會用友董事長王文京,但“穿牛仔褲的人”和“穿著西裝的人”都希望成為主導方而不願讓步,他們就這樣擦肩而過。

馬雲一直就有進軍企業級市場的野心。從阿里軟件、阿里雲到即將發布的釘釘2.0,再到收購恒生電子、石基信息,投資卡行天下……可以看出,馬雲在企業級市場的布局其實是想延伸到各行業做大數據。

只是,有企圖心的又豈止馬雲。馬化騰原是做個人用戶的生意,但之後又做了微信公眾賬號,顯然目標也是瞄準了企業級市場(比如中小企業),而之前大部分中小企業廣告都在百度投放,倘若之後企業都依賴微信做客服和拓展新客戶,李彥宏豈會坐視不理?

不過,百度雖然在企業級市場有大數據業務和直達號支撐,但是相對來說,還沒有在企業用戶心中形成一定的地位。周鴻祎則一直穩步推進著安全領域企業級的市場,並且做的不錯。

“TABLE”入局企業級市場自然有原因。如今,他們對搜索、社交、電商、本地服務等布局幾乎深耕到精細的程度,新增用戶數量以及在網絡上的行為習慣已趨於固定,針對個人用戶市場的發展速度趨於平緩,自然他們把目光投向企業級市場。

不過,他們也缺乏一定的行業經驗,未來與深根企業級市場的企業合作會是一個趨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TABLE”在企業級市場的布局,而在企業級市場有深入研究的投資人紅杉VP李劍威又怎麽看他們的布局?


No.1 阿里:布局最早


 

\業務表現:


*阿里雲 

6年前,阿里雲計算團隊以獨立身份出現,“阿里雲”子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開始,阿里雲正式對外提供雲計算商業服務,發布了飛天開放平臺,服務的政府、企業客戶超過140萬。阿里雲旗下萬網還推出了免費虛擬主機和免費企業郵箱“阿里雲郵”。


*釘釘

2014年初,阿里籌劃啟動釘釘,隨後發布了釘釘1.0,那時候功能還比較簡單,5.26日,釘釘新版本2.0將再亮相,會把阿里雲上的能力以端的形式介入到企業,比如移動辦公的需要的郵箱、文件、OA審批等,成為中小企業提升效率的工具,算是正式往企業級市場邁進。


*投資並購

2014年,阿里先後33億收購恒生電子布局金融信息,28億入股石基信息布局酒店、餐飲信息化,投資卡行天下卡位物流供應鏈等。


投資人點評:

阿里布局其實很早,有比較好的基礎架構,比如阿里雲,支付系統等,它在在金融、酒店餐飲、物流,還有電網領域投了基礎的信息服務公司,他們想在各個有信息化的行業都進行布局,阿里在企業級市場的布局是想延伸到各行業去做數據。

阿里有數百萬淘寶天貓零售商,早已搭建了自己的電商企業級產品生態,由電商進軍企業級應用也水到渠成,阿里釘釘就是。他們想了很多,比較高瞻遠矚,當然有些效果還需要時間驗證。


No.2 騰訊:資產好
 

\業務表現:


*企業郵箱

2010年,騰訊針對企業用戶提供企業郵局服務,用戶可搭建屬於企業自己的郵局,實現郵件收發等功能。去年,企業數突破40萬家,總用戶超過700萬,活躍用戶超過150萬。


*企業QQ

騰訊企業QQ是為中小企業開發的在線客服與營銷工具。企業QQ系統基於QQ聊天軟件強大的用戶平臺,致力於搭建用戶與企業客服人員之間的愉快溝通橋梁。


*企業微信號

2014年,擁有6億之多用戶規模的微信在訂閱號及服務號基礎上推出“企業號”,定位為企業辦公。帳號完成認證後可將員工微信導入。微信打卡、微信報銷、微信會議等企業功能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


*EC(深圳市六度人和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8月,騰訊戰略投資EC,開始布局企業互聯網市場。2015年4月,EC在企業級用戶達到10萬,獲得用友B輪戰略投資。至此,EC擁有了打通C端和B端的實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幫助企業提升銷售效率,讓銷售快速連接客戶。



*騰訊雲

2013年,騰訊終於把籌謀多年的騰訊雲拿出來見人了,打造面向廣大開發商的公有雲服務平臺,提供雲服務器、雲數據庫、雲存儲和CDN等基礎雲計算服務,以及提供遊戲、視頻、移動應用等行業解決方案。


*投資華南城

2014年騰訊15億港幣入股華南城,華南城是一家提供集中C類電商、物流和B2B行業的綜合性服務公司。


投資人點評:

騰訊有比較好的資產,比如郵箱等。總體來說,騰訊2B跟2C業務有比較大的差距,投了華南城,投了微信周邊的公司,但目前看來2B還不是它發展重要的點。騰訊雲規模也不小,但從影響力來看,跟阿里雲、AWS還有一定差距。


No.3 百度:布局最少
 

\業務表現:


*百度直達號

2014年,李廠長表示非常看好企業級市場,9月,在騰訊發布企業微信號之前,百度推出“直達號”進軍企業級服務,為商家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在線CRM管理服務等。截止2014年底,百度“直達號”引入60多萬商戶加盟。


投資人點評:

百度本身主業就是中小企業在上面投放廣告,除了廣告業務外,在企業級市場還沒有太多的行動。


No.4 京東:為自己客戶服務


\業務布局:


*企業級電商化采購平臺

2014年,京東宣布推出面向企業市場的“陽光雲采”戰略,該戰略輔以京東配套推出的“智采”、“慧采”、“雲采”三個企業級電商化采購平臺,分別對應於集團型客戶、企業級客戶和中小微企業,京東還專門設立了大客戶部。


*與外資合作

2014年底,京東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在企業級市場方面,雙方會聯合開發適合電商企業、中小型企業應用的X86架構定制化服務器。

京東當時也與SAP、IBM等企業合作,這些企業為京東提供ERP系統的支持及平臺對接服務。


*戰略投資金蝶

5.18日,京東出資約1.71億美元認購金蝶約10%股份,布局企業ERP市場。雙方計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基於雲服務的 ERP 整合解決方案。具體說來,就是整合雙方企業和客戶資源,集成京東的電商和倉儲物流 IT 方案和金蝶的 ERP 解決方案,並將整合方案遷移到企業雲平臺。


投資人點評:

京東的布局看起來更像是為自己客戶服務,從采購流程等方面提供支持。跟金蝶的合作會有協同效應,金蝶客戶基礎比較大,京東滲透進去後,無論從互聯網金融(包括供應鏈金融),還是采購等方面,理論上有很多合作機會。京東更像是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No.5 360: 只做安全市場
 

\*企業級安全市場

2013年,360開始通過安全的入口在企業級市場試水。有360企業版和360私有雲兩款企業級安全軟件。而包括“360天擎”、“360天眼”、“360天機”等三款面向企業信息安全的軟件,而且還收購了在線網站日誌分析平臺“日誌寶”等,在企業安全領域加大團隊建設。


投資人點評:

360本身定位很清楚,就是做安全。企業級安全市場還是相對空白的領域,所以他選擇了進入,而且在企業級安全市場做得很不錯。



總結: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在中國沒有特別大的企業級軟件的公司。“原因一是過去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使用企業級軟件的效應並沒有起來,其二是很多企業老板並不用電腦,不會用PC提升效率。”

但目前制約中國企業級軟件迅猛發展的上述兩個因素正在發生改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非常快,70、80後逐漸成為公司一把手,他們對信息化的需求很大,對管理要求也會提高,那麽,提高效率、開源節流的應用或者工具的普及度就會越來越高。

而這也代表一種方向,整個企業可以用新型的軟件來運營,未來新的企業級軟件不光要解決內部運轉流程的問題,還應該解決企業從內部到外部鏈接的問題,包括怎麽和客戶打交道等,這些都是過去企業級軟件無法解決的問題。

據易觀咨詢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中國企業級移動應用市場將迎來高速增長,預計2016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660多億,未來四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60%多,企業級應用市場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主戰場。其中,移動應用開發商、終端廠商、企業用戶等正在構成企業級應用產業的生態圈。

巨頭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盛宴”,他們一定會參與其中,希望參與的部分與跟它的主業形成協同效應。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級創業公司也將開創一個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
,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主機遊戲解“禁” 能否從手遊、端遊口中搶食成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862.html

主機遊戲解“禁” 能否從手遊、端遊口中搶食成功?

第一財經日報 關健 2015-07-30 22:25:00

7月24日,文化部發布《關於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通知》,解除了遊戲機禁令,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內容健康的遊戲遊藝設備。在徐崇賢看來,限售開閘有利於激發行業競爭,讓國內的主機遊戲市場進一步成熟。

與今年ChinaJoy上端遊的不冷不熱形成對比的是,主機遊戲表現十分活躍,監管層上周的政策“松綁”又給國內主機遊戲市場刮來了一股政策東風。

近日,索尼、微軟兩大巨頭紛紛借此次ChinaJoy展會公布各自接下來的在華遊戲戰略,主機遊戲市場也罕見地擠進了如蝸牛移動等國產廠商的身影。但在玩家層面, 被禁15年之久的市場環境已經讓端遊和手遊占據了國內玩家習慣的主流,再加上水貨主機遊戲的沖擊,以及此前主機遊戲審批機制的限制,主機遊戲能否在國內重燃活力並不十分樂觀。

索尼電腦娛樂(上海)總裁添田武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國行版PS4主機的銷售情況符合預期,短時間內從銷量去判斷主機的前景並不科學,中國玩家和國外玩家在本質上並無多少差別,遊戲的故事性以及玩家黏性是遊戲商看重的。

索尼PK微軟

在ChinaJoy展會正式開幕的前一天,全球主機遊戲的兩大巨頭索尼和微軟同天在上海召開發布會,迫不及待地公布今年秋冬季與明年上半年的在華遊戲計劃。PS4和Xbox One兩款主機各自圈定了一批忠實的中國玩家,兩家公司此舉不乏隔岸叫板的意味。

索尼方面,針對PS4的三款簡體中文版遊戲《風人之旅》、《舞力全開2015》、《討鬼傳•極》將在大約1~2個月後上線,並有針對中國玩家的主機+遊戲超值套裝在索尼中國在線商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京東等推出。而像《最終幻想14(主機版)》、《聖鬥士星矢》等大作預計也將在今年冬天或明年與玩家見面。

微軟方面也不甘示弱,國內首款通過審核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光環:士官長合集》國行版將在8月13日上線,微軟在ChinaJoy的站臺上為玩家準備了這款遊戲的Xbox試玩。與微軟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10同步推出的消息是,Xbox One接下來將支持PC遊戲,微軟試圖充分發揮其跨平臺優勢。

在ChinaJoy的索尼展臺上,進軍VR領域(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的索尼給玩家配備了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Morpheus,可配合PS4玩遊戲,營造一種沈浸式的身臨其境感。索尼電腦娛樂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布這款VR產品,有PC遊戲開發經驗的公司很容易將遊戲轉換到Project Morpheus平臺上,國外有很多遊戲開發商正在Oculus Rift(Facebook旗下VR產品)虛擬設備上通過一些開發引擎開發遊戲。

一位主機遊戲發燒友小余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PS4和Xbox One均有各自對應的遊戲資源,為了玩到更豐富的遊戲,很多玩家是“兩機通吃”,微軟和索尼針對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爭相釋放新作,對玩家來說是利好。

國行版承壓水貨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遊戲審批結果披露,今年1~6月份通過審核的主機遊戲達到25款,而去年全年僅有10款,說明主機遊戲的審批在逐步提速。目前,盡管索尼和微軟都在加速推進針對中國市場的主機遊戲,但審核的速度依然讓國內玩家等得心急。

易觀國際分析師薛永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國內監管層針對國外主機遊戲的審批機制是一款一款地審批,周期長的多達數個月到半 年,像當年《魔獸世界》的一個資料片就審核了四個月之久。而國外市場采取分級制,類似於電影分級制度,一般的遊戲在分級之後一般都能通過。“短期看,分級制在國內還建立不起來。”

得益於上海自貿區的政策紅利,Xbox One和PS4兩款主機相繼入華,通過在自貿區與中方公司合作的方式提供國行版遊戲機。但據本報記者向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的情況是,兩款國行版主機目前在國內的銷量並不樂觀。

盡管微軟和索尼均未公布相關數字,但根據ChinaJoy上最新發布的《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15年1-6月)》顯示,由於內容短缺和水貨的共同因素,從主機遊戲展開銷售至今約9個月,Xbox One和PS4兩臺國行主機的遊戲共計銷售約30萬套,如果以國行主機遊戲均價250元計算,其整體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

國行版正在持續承受水貨的壓力,從2000年國家禁止銷售遊戲機,到前兩天文化部在全國範圍內解除禁令這15年時間里,水貨是很多國內玩家的選擇。上述主機發燒友對本報記者說,一般水貨版比國行版便宜2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使用水貨主機可以任意登陸國外的服務器,其中有一些免費或優惠遊戲下載,也有一些遊戲將資料片、補丁等放在這些服務器上,“比國服好玩”。

政策開閘

在ChinaJoy展館中,除了索尼和微軟占據主機遊戲的兩座山頭外,來自蘇州的蝸牛移動也推出了一款主機遊戲硬件OBOX,並同步開啟預售。同樣是連接電視屏幕後用手柄操作遊戲,但與Xbox One和PS4的封閉式系統不同,OBOX采用的是開源的安卓系統,但它並不能像手機一樣任意下載海量的安卓遊戲App,而是通過內置的蝸牛商城免費下載遊戲。

為了擠進微軟和索尼牢牢霸占的主機遊戲市場,蝸牛打出的是內容免費牌。蝸牛移動市場總監徐崇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用戶在商城內下載遊戲是免費的,蝸牛會篩選一些適合用手柄操作的安卓遊戲放到商城里,像《太極熊貓》、《九陰真經》大屏版制作已經完成,即將登陸OBOX主機平臺。

7月24日,文化部發布《關於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通知》,解除了遊戲機禁令,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內容健康的遊戲遊藝設備。在徐崇賢看來,限售開閘有利於激發行業競爭,讓國內的主機遊戲市場進一步成熟。

而索尼電腦娛樂(上海)總裁添田武人認為,雖然這次政策上放開了,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PS4國行版的生產仍會放在上海自貿區內,公司目前也在和監管層磨合,希望在遊戲內容審批上速度更快。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與遊戲內的付費設置和次日留存相比,更看重遊戲的故事性,長遠則要看讓玩家在遊戲上停留的時間是否更長。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蘇寧眾籌搶食廣交會商機 助力“中國設計”孵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506.html

蘇寧眾籌搶食廣交會商機 助力“中國設計”孵化

一財網 王珍 實習生 甘妙玲 2015-10-18 13:53:00

蘇寧眾籌自今年4月16日上線以來,籌資總額已達到2億元;累計拓展項目302個,其中千萬元級的項目6個,百萬元級的項目17個。這次與廣交會合作,蘇寧眾籌希望把更多創新的“中國設計”孵化為面向市場的產品。

零售巨頭蘇寧也在搶食“廣交會”的商機。10月15日,蘇寧眾籌宣布與“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PDC)進行戰略合作,希望搭建一個形成閉環的“設計生態圈”。

蘇寧眾籌自今年4月16日上線以來,籌資總額已達到2億元;累計拓展項目302個,其中千萬元級的項目6個,百萬元級的項目17個。這次與廣交會合作,蘇寧眾籌希望把更多創新的“中國設計”孵化為面向市場的產品。

對接創新設計平臺

“一個好的設計需要多久才能面世?”蘇寧金融集團副總裁戴宏問記者。他接著說“在蘇寧眾籌,最快只需要三天”。

蘇寧眾籌業務部市場總監陳雪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加入蘇寧眾籌項目有三個途徑:一是設計團隊在蘇寧眾籌平臺上自主發起,由蘇寧眾籌的評估團隊對平臺上發起的項目進行篩選,從中挑選出具有商業或者創新價值的項目。“現在平臺上有2000多個項目,我們僅挑選了302個。”第二個途徑是蘇寧眾籌團隊到各種創業大會中去挖掘發現新產品。

第三個途徑是與PDC這類創新設計平臺進行戰略合作,由創新設計平臺向蘇寧眾籌推薦好的項目。像PDC,背靠中國最大的貿易盛會“廣交會”,每屆匯聚超過25000家中國優質生產企業和來自全球的20萬買家。陳雪梅坦言,蘇寧眾籌與之合作,是看中其豐富的中國企業、國際買家和設計等資源。

“我們對項目本身也是有要求的”,陳雪梅說,蘇寧眾籌不接受個人發起的項目,合作對象至少是團隊或者公司。產品設計本身必須具有專利和手稿,及其特殊性。而對於產品的成本,蘇寧眾籌並沒有設限,“只要是好項目,我們都願意提供機會”。

例如,一款名為“舒味”的智能烹飪棒在蘇寧眾籌上線僅4天,就籌得資金500萬元,完成率230%。據了解,蘇寧眾籌已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進行了技術層面的合作。

發揮O2O渠道優勢

“市場在倒逼平臺,提出新的門檻要求。”戴宏表示,如今一個足夠支撐優質設計團隊夢想的眾籌平臺,不僅要有產品展示能力,還必須在用戶、流量、營銷,乃至更深層次的供應鏈、金融、大數據和售後服務方面,具備強大的實力。

陳雪梅認為,蘇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O2O)的渠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像淘寶眾籌的項目是多而小,京東眾籌對象雖與我們相似,但蘇寧眾籌的線下展示平臺要比京東強得多。”

實際上,蘇寧眾籌在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經濟收益。陳雪梅坦言,“我們希望做出品牌效應,以後消費者提起蘇寧,就不僅僅是一個零售商,還是一個創新的平臺。”

戴宏表示,很多新興的、優質的產品都需要有一個好的用戶體驗才能引起購買需求。“一個消費者從未見過的產品要賣到4999元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平臺讓消費者自己體驗這個產品。消費者覺得好就會購買。”

“現在眾籌的對象主要是消費者”,陳雪梅說,只有項目籌得其創業團隊預期的資金,產品才會正式投入生產,這個過程大概要2-3個月。若眾籌失敗,籌得的資金將退還消費者。

陳雪梅還表示,目前蘇寧眾籌孵化的產品也可以在其它渠道銷售。但當國內眾籌市場成熟時,蘇寧眾籌孵化的產品最終可能只會在蘇寧的線上線下渠道發售。“相當於這個產品的前期已經被蘇寧買斷了,蘇寧會為它提供生產商、廣告等資源,消費者可以在蘇寧線上線下渠道購買到這款產品”。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