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在成都高新區點亮投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6/1106421.html

 

5月16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於近日在成都高新區成功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京東方跨出的這“一小步”,也標誌著中國顯示屏生產技術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於2015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主體廠房封頂。該生產線應用全球最先進的蒸鍍工藝,是中國首條采用該工藝的AMOLED生產線,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

與傳統技術相比,該生產線采用低溫多晶矽(LTPS)塑膠基板,能讓產品屏幕分辨率更高且反應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此外還采用柔性封裝技術,實現了顯示屏幕彎曲和折疊,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等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產品。

京東方是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是顯示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2017年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出貨量市場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達65%。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國外廠商壟斷,隨著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正式投產,這一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點亮投產

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有7個水立方大;建築面積67萬平方米,相當於2.5個鳥巢;主廠房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相當於14個標準足球場;最大單體建築41.3萬平方米,業界同類建築最大;鋼結構2萬噸,是3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用量……位於成都高新區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堪稱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超級工廠”。

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總投資465億元,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投資,也是國內第一條6代AMOLED可折疊的柔性顯示屏生產線,產品將被廣泛應用於高端手機及新一代穿戴顯示系統。它所使用的OLED技術是全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方向之一。

作為新型顯示的重要發展方向,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中國市場智能手機月度銷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市場中,消費者累計購買的AMOLED類型手機銷量已達9900萬部,較2015年增幅達到144%。 

目前在AMOLED顯示面板領域,韓國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三星擁有一條月產能8000片基板的5.5代線和一條月產能1.5萬片基板的6代線,其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此外LG中小尺寸的AMOLED面板主要由其4.5代線貢獻,月產能1.4萬片,占據市場份額的8%左右。

日前,從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京東方“超級工廠”傳出的項目投產消息,已經引起了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矚目。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月產能4.8萬片,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屏。項目達產後年投入57.6萬片6代玻璃基板,達產年可出貨9000萬片以上高端柔性顯示屏,實現年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

成都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

湯森路透2016年度創新報告顯示,京東方位列全球半導體領域創新企業第二; 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中,京東方位列第40位,並以超200%的年增長率在TOP50名列第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顯示,京東方以1673件國際專利申請位列全球第八,與中興通訊、華為成為一起躋身TOP10榜單的三家中國企業。

今年恰好是成都與京東方結緣的十周年。2007年9月,京東方第4.5代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成都,2009年正式投產。這是中國西部首條實現量產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也是中國大陸首先實現彩色濾光片和液晶面板集成化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線。2015年5月,總投資465億元的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開工建設,於2017年5月11日正式點亮投產。

十年來,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光電顯示產業項目紛紛落戶成都,極大拉動了成都玻璃基板、液晶材料等上遊原材料產業發展,推動了車載導航系統、個人移動顯示終端等下遊應用產品開拓,使成都成為國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在全國乃至全球的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特別是在光電顯示領域已經形成了涵蓋玻璃基板、顯示模組、顯示屏和應用終端的完整產品鏈,是國家中小尺寸光電顯示重要生產基地,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封裝測試,產品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均居全國前列。

光電顯示產業是基礎性的“糧食產業”。國家高度重視以光電顯示產業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門設立了規模1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深入實施,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

四川省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四川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規劃等重要規劃,提出要以成都為中心打造全球光電顯示產業重要基地。今年,四川省在光電顯示行業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預計到2019年,全球超過1/4的柔性顯示器件將在四川誕生。

光電顯示產業也是成都重點鎖定支持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之一。成都提出到2020年,將力爭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全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TCL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遊原材料、中遊顯示面板到下遊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成都具有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市場配套和物流配套,而這些都是光電顯示企業考慮布局時的關鍵因素。”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的交通與物流優勢突出,不僅可以輻射廣大的中、西部內陸市場,也可以涵蓋歐盟、東盟和南亞國家。成都高新區在相關扶持政策中明確,將從產業鏈重點領域、技術鏈發展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確定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型元器件為電子核心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進一步“加粗”“拉長”集成電路產業鏈,著力將成都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電顯示產業基地和國家先進電子制造基地、世界軟件名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圍繞“打造萬億級國際創新創業中心”的目標,成都高新區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努力把成都高新區打造成全球光電產業重鎮,鞏固成都在全球IT產業格局中的影響力,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每經記者 張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73

博鰲 | 劉化龍:貿易戰對中車美國業務影響不大,今年四月基地投產

“大家關註貿易戰落到我這里,落腳在中車影響不大。”4月9日,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化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中車美國的業務影響不大。

具體原因有三點,一個是因為合同約定的執行時間;第二,60%在美國本地生產,第三,國內生產對其費用影響占不到百分比的個位數,所以他認為對公司的影響非常有限。

劉化龍提到,在本地化方面,目前中車在美國有兩個基地,其中一個今年4月就要投產,另一個明年在芝加哥投產,“當地要求用工本地化率達到40%,只要做好本地化,我認為可以實現良性發展。”

根據公司2017年年報,美國波士頓制造基地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地鐵車輛已經成功下線,該公司相繼獲得美國洛杉磯地鐵、波士頓地鐵加車、費城雙層客車、加拿大蒙特利爾雙層客車、英國貨車、瑞士貨車等項目,產品出口實現發達國家新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18

基礎配套再升級: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全面投產

人民銀行網站周三(5月2日)下午發布消息稱,在3月26日成功試運行的基礎上,5月2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全面投產,符合要求的直接參與者同步上線。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向境內外參與者的跨境人民幣業務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設“高速公路”,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截至2018年3月底,CIPS共有31家境內外直接參與者,695家境內外間接參與者,實際業務範圍已延伸到148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相比較CIPS(一期),CIPS(二期)在功能特點上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一是運行時間由5×12小時延長至5×24小時+4小時,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二是在實時全額結算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定時凈額結算機制,滿足參與者的差異化需求,便利跨境電子商務;三是業務模式設計既符合國際標準,又兼顧可推廣可拓展要求,支持多種金融市場業務的資金結算;四是豐富參與者類型,引入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類直接參與者;五是系統功能支持境外直接參與者擴容,為引入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做好準備。考慮到CIPS(二期)時序調整後的夜間時段正值歐美金融市場的營業時間,為滿足境內外直接參與者夜間調劑流動性的需要,保障支付清算安全,人民銀行研究決定銀行間貨幣市場加開夜盤。

央行表示,CIPS的建成運行是我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里程碑事件,標誌著人民幣國內/國際支付統籌兼顧的現代化支付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未來,CIPS將根據市場需求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要求繼續升級完善,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為人民幣全球使用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積極支持金融市場跨境互聯互通。

實現混合結算

人民銀行在綜合考慮市場需求和功能投產難易程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分期推進系統建設工作。2015年10月8日,CIPS(一期)順利投產。當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幣在全球使用不斷擴大。相應地,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需求不斷增長,對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為此,人民銀行加快建設CIPS(二期),分階段投產更多功能,並做好相關配套安排,進一步提高人民幣跨境資金的清算、結算效率,為全球用戶的人民幣業務提供更為穩健、便捷、靈活、高效的清算結算服務。

據了解,為滿足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差異化支付結算需求,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並向參與者提供更為靈活的流動性節約安排,CIPS(二期)在CIPS(一期)實時全額結算(RTGS)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定時凈額結算(DNS)模式,實現混合結算功能。

“RTGS模式適用於時效性強、金額大、逐筆的支付業務場景;DNS模式適用於頻次高、金額小、筆數多的支付業務場景,在設計上綜合權衡了安全與效率,並采用流動性節約算法,便於參與者的頭寸管理。”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稱,CIPS(二期)的所有直接參與者均可發起RTGS業務。考慮到DNS業務相關風險管理的需要,符合審慎管理要求且業務場景不違反監管規定的直接參與者可發起DNS業務。CIPS通過明確業務準入標準、設置業務限額、要求結算保證金和提高結算優先級等多重機制,防範DNS相關結算風險。

CIPS(二期)的運行時序安排如下:自2018年5月2日起,CIPS在中國法定工作日全天候運行,運行時間調整為5×24小時+4小時。系統業務處理分為日間場次和夜間場次。一般工作日的日間場次運行時間為當日8:30至17:30(其中17:00至17:30為清零等場終處理時間)。考慮到我國所處的時區,周末及法定節假日後第一個工作日的日間場次運行時間提前為當日4:30。夜間場次的運行時間為當日17:00至下一自然日8:30(其中8:00至8:30為清零等日終處理時間)。

參與者管理強調風險防範

與之相對應,CIPS(二期)在參與者管理方面會有所變化。據央行有關負責人稱,CIPS(二期)在已經確立的參與者分級管理框架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參與者管理相關要求,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全流程管理,規範參與者業務行為,及時識別並防範相關風險。一是基於“同類業務,同樣標準”、中外資一視同仁等原則,按照參與者類型、所在司法轄區、業務特點和風險特征等,分別明確準入要求;二是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強化參與者日常管理,強調紀律約束要求;三是建立參與者事後管理機制,規範爭議解決方式。

同時,CIPS(二期)上線後,參與者準入條件也有相應的改變。首先,直接參與者的準入條件為,依法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運營機構,均可申請成為CIPS的直接參與者。同一司法管轄內,同屬一個法人的機構只能申請一個直接參與者身份。

銀行類直接參與者的準入條件有:具備法人資格或是法人指定的機構;具有辦理人民幣結算業務資格;是具有大額支付系統清算賬戶的境內機構或委托境內銀行類直接參與者作為其資金托管行的境外機構;支持業務集中處理與直通處理、滿足信息安全性和系統可靠性要求;具有切實可行的防範和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方案等。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類直接參與者的準入條件有:是以人民幣進行金融交易、資金結算的法人機構;支持業務集中處理與直通處理、滿足信息安全性和系統可靠性要求;具有切實可行的防範和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方案等。在CIPS開立賬戶的境內機構應具有大額支付系統清算賬戶。

境外機構因所處司法管轄區域不同,為避免出現法律沖突,其申請直接參與者還要符合特定要求:銀行類境外機構還應取得其所在地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出具的意見書;在境內沒有商業存在的還需要滿足中國人民銀行其他審慎管理相關要求。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類境外機構還應取得其所在地監管當局出具的意見書;在CIPS開立賬戶的應委托境內銀行類直接參與者作為資金托管行。

此外,中國境內外依法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可以申請成為CIPS間接參與者,申請時應具備法人資格或是法人指定的機構,具備集中處理其境內業務的能力等。

值得註意的是,CIPS在防範系統結算風險方面也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機制安排。

CIPS具有豐富的機制安排,支持參與者做好自身流動性管理,保障跨境支付業務順利進行。一是設置直接參與者準入和退出機制,確保只有具備良好流動性管理能力的機構才能加入系統,並開展相應業務;二是支持直接參與者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利用註資(預註資)、調增和調減等方式從本機構(或資金托管行)在大額支付系統的賬戶獲得流動性;三是提供隊列管理、余額預警、自動缺款通知等輔助管理功能。此外,各直接參與者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全國同業拆借中心的交易平臺,按照有關規定通過同業拆借方式獲得流動性。CIPS(二期)暫不支持為直接參與者提供日間透支功能。

CIPS(二期)時序調整後的夜間時段正值歐美金融市場的營業時間,且將開通DNS業務,對參與者的流動性管理要求提高。為此,人民銀行決定為銀行間貨幣市場加開夜盤,CIPS直接參與者可根據結算需要,通過銀行間貨幣市場融入資金註入CIPS賬戶。這種新的制度安排可以滿足境內外直接參與者夜間調劑流動性的需要,保障支付清算安全,也有利於境內外金融市場接軌,對支持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未來,可有序向全球人民幣業務參與主體開放,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74

順德工廠今年四季度投產, 庫卡要在2020年前成中國機器人制造第一

繼今年3月美的發布“人機新世代”戰略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之後,6月12日庫卡上海工廠首次向媒體開放。庫卡一般工業中國首席執行官文啟明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透露,美的庫卡順德新工廠將在今年四季度投產,預計到2024年庫卡在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10萬臺。

欲成中國機器人行業冠軍

總部在德國奧格斯堡的庫卡集團,已有120年歷史,是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去年3月起,庫卡正式被美的集團(000333.SZ)合並財務報表,目前美的控股庫卡約94.5%。今年3月,美的註資庫卡的中國業務,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同時在廣東順德開建新的工廠。

文啟明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透露,以往庫卡的工業機器人以服務汽車行業為主,主要生產六軸機器人。而中國市場尤其珠三角,3C、消費電子等一般工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順德新工廠將延伸產品線,結合本地需求,研發、生產四軸機器人等中低端產品。庫卡順德新工廠將於今年四季度投產,其機器人的年產能將達到7.5萬臺。

庫卡位於上海松江的工廠,原來的設計年產能是5000臺,去年產能擴大到10000臺。2018年7月,庫卡上海工廠的二廠將投產,今後上海基地的年產能將進一步增加到2.5萬臺。文啟明透露,2024年庫卡在上海、順德兩地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每年10萬臺機器人。

“我們的目標是,庫卡在2020年前成為中國機器人制造的第一名。”文啟明說,根據機器人相關行業協會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容量將達到21萬臺。從產能估算,預計2024年庫卡將占了中國機器人市場25%~30%的份額。

美的與庫卡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公司,除了一家做工業機器人,另外兩家分別做物流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文啟明透露,庫卡的子公司瑞仕格主要從事物流、醫療機器人業務,在中國其物流機器人業務與美的旗下安得物流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中國的智能物流業務。而庫卡順德新工廠也會生產一些應用於物流行業的機械臂、移動機器人、AGV小車,給上述智能物流業務提供支持。美的與庫卡合資的醫療機器人公司,則將在中國共同研發醫療機器人。

硬軟結合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談及機器人市場和行業的發展趨勢,文啟明表示,全球化、數字化、自動化是方向。

中國已是制造大國,與制造強國之間的差距是自動化。文啟明舉例說,像美的在全球幾十個國家有生產、分銷業務,有時中國白天、歐洲中午、美國晚上,同時有100多條生產線,在生產50多種產品。所以,制造的全球化、數字化很重要,而數字化的基礎是自動化。

具體來說,智能制造有五個層面:首先是機器人本體,可以重複簡單的工作;其次是機器人加應用,形成工作站;第三是不同工作站的組合,形成生產線,這些生產線通過生產數據采集,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第四層是ERP、MRP;第五層是雲端,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所以,工業4.0以自動化為基礎。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自動化、數字化、全球化非常重要。

從全球機器人使用情況看,韓國是工業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速度都有兩位數。文啟明分析說,一是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工人工資在漲,三是機器人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所以未來自動化將成為工廠的主要形態。

庫卡的業務主要分四類,一是汽車用工業機器人業務,目前庫卡在這一領域全球領先;二是一般工業機器人業務,現在庫卡聯手美的正在積極拓展;三是物流機器人業務;四是醫療機器人業務。文啟明預計,“未來機器人將像電腦一樣,進入每一個工廠、每一個家庭。”

因此,機器人也在不斷演進。第一階段重複簡單工作;第二階段,人機協作,人與機器人互動;第三階段,除了人機協作,機器人還有移動能力;第四階段,除了移動能力,機器人還有感知、思考能力。文啟明說,“從單一機器人,到機器人通訊,再到機器人移動,以及機器人感知,是機器人成長的重要指標。”

工業化3.0時代,進行大規模生產,無法實現個性化定制。所以工業化4.0時代,柔性化生產很重要,滿足個性化的定制需求。文啟明說,庫卡不只是機器人生產公司,還提供從機器人、控制系統軟件開發到平臺的整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庫卡預計2018年營收將超過35億歐元,將實現稅後盈利5.5億歐元;遠景是希望2020年營收達到45億歐元。“三年內要達成這一目標,全球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快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我們內部也有三個驅動力,首先是技術驅動,其次是中國市場驅動,第三是組織架構驅動,美的與庫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文啟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7

iPhone5投產

1 : GS(14)@2012-07-25 12:01: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25/16543771

台灣《電子時報》引述消息指,富士康不再是 iPhone5的主要代工生產商,蘋果已委託台灣和碩聯合科技公司在上海生產 iPhone5和迷你 iPad。
雖然外界對 iPhone5所知不多,但9to5Mac網站公開新 iPhone的照片,顯示芒面更大,盛傳有4吋芒,且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echnology),觸控傳感器不在芒面上層,改放到色彩過濾器中,令機身更薄。但 iPhone5最大改變是底部連接埠,為了將耳筒插座改到底部,蘋果把目前30針的連接埠改為19針,意味舊配件全部不適用新手機,肯定令果迷不滿,但商家卻開心,因為他們可以生產新 iPhone配件賺錢。
英國《每日郵報》/examiner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6

Tesla超級電池廠 傳周五投產

1 : GS(14)@2016-07-26 07:54:00

【明報專訊】「電動車王」Tesla的廉價車款Model 3明年底起開始付運。為應付新車應市,Tesla在美國內華達州斥50億美元興建的超級電池廠正日夜趕工。Tesla中國證實,Tesla超級電池廠將於本周五正式投產。一旦達到投產目標,產能將超過全球現有車用電池廠10倍。

《華爾街日報》報道,坐落於雷諾市(Reno)的超級電池廠佔地約12平方公里,Tesla已加倍增聘建築工人,約1000人每周7天、分成兩更日夜趕工,盼明年初開始量產。Tesla技術總監JB Straubel稱,新車量產前,電池和電池組的廠房必須完工,因此正加快建廠。

竣工部分 不及最終規模六分一

Tesla的目標是在明年推出售價3.5萬美元的Model 3前,電池廠可以投入使用。Tesla早前開放對Model 3的預訂,強勁的需求使Tesla可望把50萬輛的銷售目標提前兩年(至2018年)實現。Tesla已通過發行股票籌集17億美元,加快電池生產,降低汽車電池成本。至今超級電池廠的竣工部分,只有最終規模的不足六分之一,多數外牆仍是暫時的。Tesla目前仍向其合作伙伴松下進口電池。

松下已承諾為超級電池廠提供16億美元資金,但正為聘用合資歷的人才而煩惱。Tesla行政總裁Elon Musk預期,超級電池廠竣工後,2020年將可年產105GWh的電池,足以供應120萬輛Model S所需,紓緩Tesla電池供應瓶頸問題。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88&issue=20160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59

【咁有信心?】A11處理器投產 傳Apple預計iPhone 8可賣2億部!

1 : GS(14)@2017-04-22 10:44:30

早前已有消息傳出Apple已向Samsung訂購7,000萬塊OLED屏幕,相信是會用在iPhone8機上,更有可能將訂單修正到最高9,500萬塊(2017年內),足見Apple對新iPhone非常有信心。近日亦傳出負責為新iPhone生產A11處理器的台積電(TSMC)已經開工,預計到7月前會生產到5,000萬枚A11處理器,然後在今年每季都生產約5,000萬枚A11處理器,用以滿足Apple需求,而且這個需求確實非常之大。據消息透露,Apple預計iPhone8的銷量會達到2億2,000萬部至2億3,000萬部,當然這數目並非要在2017年內達成,但數目之大確實非常誇張。資料來源:GSMArena文:布偉倫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1/199962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55

高壓消毒 保留食品營養原味 生產力局引技術 果汁商明年投產應用

1 : GS(14)@2017-10-29 23:19:01

【明報專訊】市場上的包裝食品林林總總,如何有效地殺菌,延長保質期,但又盡量保留食品的營養和色香味,可說是一個不朽的課題。若不添加防腐劑,傳統方法主要就是靠加熱殺菌,但這樣可能令食品流失營養,甚至改變味道和質感。有鑑於此,歐美和日本食品工業近年積極研發,改為應用高壓處理技術,並已取得進展。生產力促進局最近研製出一套「食品高壓處理系統」,希望協助本地業界提升競爭力。

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首席顧問林子聰、顧問雷凱茵表示,「高壓處理技術」(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乃一種應用於已包裝食品的冷加工殺菌技術。

在常溫密封容器內,以水作為介質,利用超高壓力(300至600Mpa)對軟包裝食品加壓,藉此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令食品內的細菌死亡或失去活性,達到殺菌或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同時,高壓處理技術亦會導致蛋白質變性,令食品中的酵素失去活性,從而減低食品腐壞的機會。

美國FDA認可 成普及轉捩點

這種技術已有超過110年的歷史,但食品工業對它有真正的了解,還是近20至30年的事情。尤其是在2000年,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發表報告,認可高壓處理技術能夠有效殺菌之後。至於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則是在2015年3月到德國考察和培訓時,接觸到這種技術,發覺當地已經有商業化應用,覺得這種技術甚有前景,值得引入香港。

之後,生產力促進局智能製造及材料科技部用了接近兩年研發及組裝一部食品高壓處理系統,並進行大量測試,試圖找出最適合不同食品和飲品的壓力和加壓時間等,現在已具備在香港進行商業化應用的條件。

保留原味勝主流消毒法

林子聰和雷凱茵表示,與「巴斯德消毒法」(低溫消毒法)(Pasteurization)或「超高溫消毒法」(UHT)等主流加熱殺菌技術相比,高壓處理技術具有多個優點。

其中最大的優點是,它可以避免或減少食品質素下降或營養流失,保持原有的營養價值和味道。兩人解釋,「超高溫消毒法」雖然殺菌效果最好,能夠大幅延長食品和飲品的保質期,但因為對營養、味道和口感的影響較大,很多消費者不太接受。即使是以「巴斯德消毒法」來處理鮮搾果汁,也不是所有消費者能夠接受。然而,以高壓處理技術處理鮮搾果汁、果醬等,對於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和味道卻較少影響,故一些先進國家在這方面的應用特別多。

比巴斯德運作成本慳兩成

此外,高壓處理技術耗電甚少,即使加上零件損耗,其整體運作成本仍然較低。根據該局測試,以高壓技術處理每公升果汁的整體運作成本只是0.3元,若與「巴斯德消毒法」相比,至少節省20%或以上成本。若與「超高溫消毒法」相比,節省幅度就更大。

另一方面,部分本身已煮熟的食品,若可以接受較短的保質期(例如由中央廚房製作、運送至分店使用的食品、醬汁和湯水等),在經過高壓處理之後,可以在常溫之下運輸和儲存,為業者省掉冷鏈物流和冷凍儲存的成本。

不過,林子聰和雷凱茵承認,以殺菌效果和保質期來說,仍是「超高溫消毒法」最好,可以殺死所有細菌,保質期最長。而高壓處理技術和「巴斯德消毒法」則只能殺死絕大部分細菌,不能殺死由細菌轉變成的細菌孢子,孢子遇上合適的環境時能再繁殖。

林子聰和雷凱茵透露,該局最初運用20萬元內部經費進行高壓處理技術的初期研究,然後申請到「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大約240萬元,另外還獲得連鎖快餐店、飲食集團及醬油廠資助61.6萬元。至今,總共已投入了大約320萬元研發。

可減用防腐劑 配合健康潮流

現在,他們已經測試出適合多種食品和飲品的參數,包括:果汁、沙冰、果醬、沙律、醬油醬汁、湯水、涼茶、豆漿、椰子水、肉類、海鮮,以及某些蔬菜。過去10個月,已經有30家公司參觀過該局研發的食品高壓處理系統。這些公司的反應都十分正面,部分還提供食物作測試。

其中,一家在本地生產果汁的公司已經和該局簽約,委託該局設計和安裝一部高壓處理系統,預料可以在明年第一季完成安裝和投入使用。另外,亦有中式醬油生產商對於高壓處理技術感興趣。因為若採用高壓處理技術,其產品將可以減少使用防腐劑,以及減低鈉含量,而又維持相若的保質期。

加壓數據多變 暫不授權生產

林子聰表示,現時世界潮流都是盡量少用或不用防腐劑。所以,他相當看好利用高壓處理技術來取代部分防腐劑。未來,該局還會試驗將高壓處理技術應用於各種醃製肉類,希望可以令醃製肉類減少使用有致癌風險的化學物質。

由於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包裝物料、形狀等,都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壓力和處理時間,涉及很多評估和測試,故該局認為,暫時還不適合將該局研發的食品高壓處理系統授權給一般機器廠生產。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劉焌陶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90&issue=20171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