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對非法集資、不法金融集團喊話:是惡性腫瘤就及時手術
6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再次提示非法集資風險。這已不是郭樹清第一次對非法集資、詐騙喊話。今年兩會期間,郭樹清在“部長通道”上表示,“如果聽說保本高收益,這就要去報案!保本就不可能有高收益,這是欺詐。”
值得註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郭樹清14日在陸家嘴論壇上所說的“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是提示非法集資風險,而並非正規渠道的理財收益。
再次警示風險恰逢其時
雖然當前非法集資同比呈現下降態勢,但形勢依舊嚴峻,此次郭樹清再次警示風險恰逢其時。
今年4月召開的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同比分別下降了2.8%、28.5%。2018年前三個月,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涉案金額2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
雖然同比呈現下降態勢,但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非法集資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總體形勢依然嚴峻,且呈現“遍地開花”的特點。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一般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有些小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能達到6%,信托產品收益率則更高,大多在6%-7%,甚至高達8%。而部分P2P產品的收益率則能達到10%。
對於信托產品,行業收益率已經普遍超過6%。值得註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根據銀保監會官網發布的郭樹清陸家嘴論壇講話原文,郭樹清所指的收益率特指非法集資。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雖然超過6%,但並非屬於非法集資,仍是可以購買的正當理財產品。
而對於收益率在10%左右的P2P與互聯網金融產品,當前各地金融局對於P2P的備案工作一再延期。根據《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中對於備案和整改的時間節點已近,但從各方進展來看,各地P2P備案延期基本已經確定。
一位接近上海市的監管人士則對記者表示,目前網貸平臺整改備案問題多、困難大,監管部門或推遲備案時間、放寬對備案的時間截點。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郭樹清在論壇上指出,對於“金融科技”,英國等國家提出了“監管沙盒”的概念,而我們采取的實際上類似“監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調整優化。
郭樹清指出,令人遺憾的是,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媒體網絡虛假廣告,誤導性宣傳,欺騙性投資咨詢和理財顧問,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公害。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處罰太輕,不足以形成震懾,這種局面必須改變。要加大懲戒力度,對違法違規者必須嚴懲,必須讓他們付出沈重代價。
同時,值得註意的是,眼下的資管新規以及即將發布的理財業務監管辦法將對銀行理財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剛性兌付將被全面打破,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將進一步收窄。安永金融服務合夥人許旭明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資管新規可能造成投資者拿到的投資回報縮小。“通過期限錯配提升流動性的做法不被允許了,標準類資產占比上升也會影響到資產端的收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新規其實是打破了剛性兌付或者保本保收益。”
郭樹清指出,資管新規和即將發布的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有利於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有利於投資資金的優化配置,有利於解決直接融資比重過低問題,有利於整個金融體系“開正門、堵旁門”,加速走向規範化、透明化和法治化。
對不法金融集團實施“外科手術”
“工作實踐中,對於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團等‘惡性腫瘤’,毫不手軟,及時實施‘外科手術’。”郭樹清在論壇上指出。
此前,郭樹清嚴厲指出,銀行業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規範的股東管理和公司治理沒有同步跟上。例如,有的股東把銀行當作自己的提款機,肆意進行不正當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此外,對於少數不法分子通過複雜架構、虛假出資、循環註資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
業內人士指出,亟待出臺相關法規監管金融控股公司。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央行人士處獲悉,央行金融穩定局正在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辦法將首次要求金控公司必須獲得央行頒發的牌照,持牌經營。如進展順利,相關政策有望今年落地實施。
2018年,銀保監會彌補制度短板的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出臺。郭樹清指出,2017年,銀行業重點推進70多項補短板項目,已完成48項,今年又新提出40多項;保險業去年以來修訂出臺規章和規範性文件60多項。
郭樹清說,從根本上建立起規範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更要註重加強金融法治建設,補齊監管短板,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鞏固成果。
對於金融亂象,郭樹清表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系統性工程,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強力措施,有效處置重大風險事件,同時要對所有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嚴肅處理,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市場上的歪風邪氣壓制下去。
加速處置不良
近期,一系列跡象表明,銀保監會主動處置銀行不良行動再提速。
“目前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內。同時鼓勵銀行綜合運用壞賬核銷、現金清收和批量轉讓等手段,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共處置不良貸款1.9萬億元。”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
郭樹清指出,去年以來,我們督促銀行利用當前撥備較充足的有利條件,做實貸款分類,真實反映信用風險。
此前市場傳聞,屬於銀保監會直管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要求在6月30日之前,“一刀切”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屬於地方銀監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銀行則獲得一定的緩沖期限,按各地實際情況,有些地方銀行甚至可以延期到明年達標。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業內稱尚未接到監管通知。
不過,第一財經從接近銀保監會人士處獲悉,今年年初,原銀監會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求金融機構真實反映資產質量,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這是今年銀保監會的重點監管工作之一。由於各地區差異和屬地分支機構差異,監管對具體銀行的要求可能並不一致,但都逃不開監管的年度工作總體安排。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較上季末上升0.003個百分點。此外,2018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99.8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96.3萬億元,關註類貸款余額3.5萬億元。
此外,郭樹清指出,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仍然存在“壘大戶”情結,不少企業高度依賴債務投入,各類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沒有真正打破,“預算軟約束”“投資饑渴癥”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破產機制遠未形成。
對此,6月1日,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聯合授信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部署開展試點工作。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他們認為,該辦法落地對遏制多頭融資、過度融資行為將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機師冒醫生 18年 出席研討會 教做手術 騙盡美醫學界
1 :
GS(14)@2010-12-15 23:13:07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763810
過去 18年來, 58歲的哈曼( William Hamman),既是美國聯合航空機師,又是心臟專家,經常出席醫學會議、開班教導醫生,甚至在醫院做研究。「醫飛雙全」,他的傳奇傳遍美國醫學界,但數個月前,傳奇被戳破了──原來他讀過醫但從未畢業,根本沒醫生資格,所謂醫飛雙全其實是一個撒了近 20年的謊言。
哈曼的謊言,可追溯至 1992年。他向聯合航空聲稱,他 1980年代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醫學學位和博士學位,擁有 15年臨床經驗,擁有心臟專科醫生資格。
有型機師是醫生,故事傳出後,他登時成為大紅人,去年接受心臟專科雜誌訪問,談到自己醫飛雙全,他指醫生的身份替他「在聯合航空打通了一些門戶」,有助他升職。
在聯合航空,他平步青雲, 2004年加入西密歇根大學,在校內航空模擬訓練中心負責培訓,又以專科指導員身份在大學等機構演講,教導在客機上醫療安全。
教醫生做血管手術
「飛而優則醫」,他去年更加入密歇根州的威廉博蒙特醫院,擔任導師和研究員,教導醫生怎樣將微細管道穿過栓塞血管。
謊言滾了 18年,越滾越大,終於爆破。今年春天,哈曼向院方申請項目撥款時,院方揭發他根本沒醫學學位,追查之下才知他只曾在醫學院讀過幾年,中途退學未畢業,從沒取得醫生資格,今年 6月,他已向院方辭職。
但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指,哈曼的機師資格倒是真的,他在印第安納州普度大學取得理學士學位和航空飛行科技副學士學位,並擁有駕駛六種超大型商用飛機的資格,是一等一機師。但聯合航空 8月已將他停職。
哈曼醫飛雙全原是假,美國醫學界大感震驚。負責籌辦心臟專家年會的邁亞密心臟科醫生梅塔說,去年今年都曾邀請哈曼在研討會講學,他指哈曼講得似模似樣,對急症室等部門的運作瞭如指掌,「能準確模擬到我們所做的事情」。一名聽過哈曼課的心臟科醫生,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不妥當,指他常常只講團隊工作,從沒提及任何醫學上的東西。
上哈曼課醫生的資歷不變
威廉博蒙特醫院早前已聯絡曾刊登哈曼文章的醫學期刊,指他虛報的資歷。但醫學教育認證機構指,曾上過哈曼課的醫生,他們取得的資歷仍會獲承認。哈曼玩失蹤,對傳媒的來電和電郵一概不理,只由代表律師唱獨腳戲。
美聯社
自由行倍增 與港人爭看醫生 遍及手術門診 延長市民輪候
1 :
GS(14)@2010-12-30 22:32:38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e-778384?category=m
深圳自由行客湧港,每日平均逾1.1萬人次,今年升幅達一倍。繼與香港人「爭」買樓,亦「爭」看醫生,他們更不吝嗇價錢,聖誕紅假豪花雙倍價錢到香港的私家醫院做手術,動輒近百萬元,有大學教授的私家症病人已有3成是內地客,連醫療集團的門診也充斥深圳人。
病人「大軍」殺入港,已拖長港人輪候私醫治療的時間,甚至可危及醫療改革。
日平均1.1萬人次 愛即日來回
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60,500人次的內地訪港旅客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27.4%;深圳旅客的增長更驚人,未計本月中開放的非廣東戶籍居民來港個人遊,今年1至11月每日平均有1.11萬人次深圳居民透過「一年多次」簽註訪港,比去年4至12月大增逾一倍。
保安局發現,內地旅客愛即日來回本港,如今年勞動節和國慶假期間,即日往返的人次分別佔總數47%及44.7%。
內地旅客激增,除了零售業受惠,本港私家醫生亦門庭若市。
中大榮譽外科教授嚴秉泉表示,剛過去的聖誕3天假期,共為3名病人做手術,其中2人來自北京和湖南,均於養和醫院做肺癌大手術。於假期做手術診金雙計,兩人住的又是頭等房,出院各埋單近100萬元。
「內地病人多數很富有,不介意多花一點錢。」嚴說,近年愈來愈多內地病人求診,目前他有1成病人來自外地。
婦產科受捧 大學私症不放過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說,內地婦女除了來港產子,來港做婦科檢查的人數亦有增加,約佔10%至20%,大部分屬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產女士,來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諮詢醫療意見或做微創手術。
靳嘉仁說:「有些內地婦女甫來港便要求翌日做手術,休息一天後離港,但私家醫院床位緊張,即使一周前預約也未必有!」
嚴及靳均說,內地婦產科病人湧港,已影響本地人的輪候時間。嚴秉泉說,私院床位多撥予產科,其他病人除非在假日做手術,否則做手術要一周前預約,「曾有炎症病人因私院爆滿,要到公院排隊。」靳嘉仁則稱,本港婦女看婦科醫生或要輪候1至2周。
收費甚昂貴的大學醫學院私家症服務,也吸納不少內地病人。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胡志遠說,內地病人佔私家症約10%至30%,有的諮詢醫學意見,只求醫一、兩次,有的做簡單檢查,亦有長期病患每4至6個月覆診取藥回內地服用。
私營輪候長 勢影響醫療改革
內地病人來港不僅看專科,還使用基層醫療服務。有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兒科專科醫生周振軍,其位於大埔的診所,內地病人佔兩成,新症有4成是內地人,主要來自深圳。
周振軍又是信康醫健網絡醫務總監,他說網絡轄下各科醫生都有內地病人,7、8成產科病人來自內地。
對於本港私家病人輪候時間增加,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認為,私營市場難以把內地和本地病人分開兩條隊,並優先服務本地人,唯一出路是政府多撥土地興建私家醫院。他說:「私營醫療的最大優勢是輪候時間短和可選擇醫生,如輪候時間愈來愈長,病人寧願留在公立醫院,醫療改革便難以推行。」
撰文:胡幗欣、伍瑋瑋
保險唔賠手術重做易小玲大控訴
1 :
GS(14)@2011-04-03 18:22:50
2011-3-31 NM
菲律賓人質慘劇,隨着死因庭落幕,許多港人或已開始淡忘。但對生還人質易小玲來說,門多薩冷血的一槍,卻令她留下終生不能磨滅的傷痛。女人最痛,莫過於花容月貌,從此不再;更痛的是,毀容、失去手指、喪失聽力、牙齒被打得只餘八顆,還要遭保險公司美亞質疑不是永久傷殘,拒絕賠償。可見將來,荊棘滿途。
易小玲上週接受本刊獨家專訪,真情剖白坎坷的上半生,還首次揭開口罩,勇敢地站起來,公開毀容後的樣貌。而李柱銘兒子、大律師李祖詒,挺身而出義助易小玲打官司爭取賠償;整形專科醫生吳偉民亦願意只收成本義助她做面部重整手術;醫學界覺得美亞無情,連保險業界也不值其所為,動員業界募捐醫療費及賠償。
戴着口罩走在大圍火車站,易小玲總是雙手插袋,低頭走着,不自覺皺起眉頭,像怕被人看穿口罩下的容貌,每當陌生人相望,她總是忐忑不安,急步逃走。昔日的花容月貌,燦爛笑靨,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全部在去年八月二十三日,被菲律賓魔警門多薩打碎了! 慘劇中僥倖生還,還可以用「倖存」來形容嗎?
創傷布滿疤痕
過去大半年,易小玲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做過數次下顎重整手術,其中兩次稱為「游離皮瓣手術」,要將骨、肉、皮及血管駁好,令血管在新組織上供血,並方便將來植牙。採訪當日(上週六),她剛從威院覆診,得到不幸消息,其下顎所移植的腓骨(小腿的一節骨),因為血管增生不理想,有骨枯迹象,情況危急,須於本週五入院,再次接受重整手術,取出枯死的腓骨,另取一節盆骨移植代替,手術需時六至八小時。
根據整形外科醫學文獻,這類手術成功率極高,失敗率只得百分之一、二,但易不幸地在手術後出現併發症,傷口又要再被重新劏開,還要在盆骨位新添傷疤,面容傷口不知何時才可癒合。
沒完沒了的面部復修手術,加上死因庭作供再次勾起菲律賓人質慘劇發生經過,已令她疲憊不堪,美亞保險公司更在其傷口灑鹽,無情質疑她是否「完全」傷殘,一直沒有聯絡過她談判傷的事,便表明不作賠償,另一位雙手中槍導致右手殘廢的生還者陳國柱,亦不獲賠。
「傷成咁都唔賠?真係好涼薄!其實佢俾幾多錢我,我都唔會開心,如果可以,我寧願乜事都無!而家咁留難,真係好困擾!」自從保險公司向傳媒表明拒絕賠償後,易小玲感到憤怒、難過,每天均需服食安眠藥才可入睡,本來沒想過要將毀容面貌公諸於世,在這一刻,她決定鼓起勇氣站出來,向記者徐徐脫下口罩,展示毀容後的面貌,告訴大家她所承受的痛楚及真相!
下顎布滿如蜘蛛網般的傷疤,易小玲看着鏡子問:「唔知幾時先可以唔戴口罩見人?一年得唔得?定係要幾時?啲牙有無機會植得到?」
門多薩向正她下顎開的一槍,令她右邊下顎打至全碎、失去左手拇指,右邊中指、食指喪失功能,上週五醫管局發給她的醫療報告,寫明她是傷殘;右耳由於喪失了四十至七十分貝的聽力,導致語言障礙,這些深度的創傷,相信要以年計才能逐漸康復,日後難以重投社會工作。
每啖飯要碾碎
一般人吃一餐飯,三扒兩撥只需十多分鐘,但中槍後,易小玲僅餘八顆牙齒,其中右邊下排牙齒全無,她要吃一餐飯,也不能如她兩歲半大的兒子般容易,最少花半小時以上。記者見她看着菜譜,良久才點到個意大利野菌湯飯,因為夠腍如糊仔狀般;吃每一啖飯,還怕夾着硬物無法吞嚥,須用匙小心翼翼逐啖輾碎,方能徐徐吞下。
「無晒啲牙,無辦法咀嚼,好多嘢都食唔到,又會成日流口水,硬嘅嘢或者難吞嘅嘢都唔得,三文治或雞扒、牛扒等乜都食唔到,好難吞,只可以食啲糊仔嘅飯。八隻牙而家又鬆咗一隻,就嚟要剝,加上醫生話現在移植嘅骨難以植牙,將來可能食嘢仲難。」易小玲無奈地說,奢望咀嚼食物,渺茫到極。
自從出事後,易小玲的生活由零開始,除要重新學習說話,訓練嘴部發音能力外,由於雙手喪失活動能力,女人每天指定動作扣胸圍,也無法做到;亦因手指做不到扭鎖匙動作,出入屋企也要來港照顧她的母親代勞,就連想替兒子開一瓶奶也無辦法。
幸好,曾協助「我要安樂死」的斌仔(鄧紹斌)設計輪椅、令他可重新投入社會的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助理教授譚永昌,熱心為她做了特製鎖匙,令她可以握着自行開門,同時教她用第二、三隻手指扣物件,令她扣到胸圍的第一個釦;做到基本生活所需,易小玲已激動得很,喜笑顏開道:「真係得咗!可以做到少少啦!」
走到人生絕處,兒子成為易小玲的精神支柱。「佢係我精神支柱!我仲希望將來可以供佢讀大學,律師、醫生乜都好,總之佢讀到書,唔好好似媽咪咁無機會讀書!。」
談及兒子,易小玲會笑:「佢(兒子)好錫媽咪,好似早排聽到《義海豪情》主題曲有句歌詞話:『子彈留痕』,佢會話媽咪子彈留痕呀,錫錫媽咪。我出事之後,佢起初見到我個樣,嚇到喊,但係慢慢同佢玩番、陪佢睇卡通片,佢就知道呢個係媽媽嚟o架。我而家餵唔到佢食嘢,佢得兩歲半就已經好識性,自己學用筷子食。
「我而家嘅心願,係希望有一日,可以除開口罩見人,同個仔去玩。受傷之後,見到自己個樣變成咁,真係好唔開心。」
由農村到香港
易小玲在湖北貧窮農村長大,父母以耕田及種棉花維生,惟其父親患病,她與大姐姐和孿生姐姐,須打工幫補家計,十七歲就讀初中那年,她因無法負擔五十元學費而被迫輟學,自此打工養家。
她在廣東打了幾年工,學會廣東話,○二年更膽粗粗來港工作,惟初到香港時,人生路不熟,身邊亦無親友,屢遭歧視,常被人鬧大陸妹,亦難找工作,但為了生活,她不斷搵工,「當時搵到乜就做乜,我做過7-11,二十三蚊一個鐘;麵包店,搵得三、四千蚊一個月,喺香港坐車、食飯乜都好貴,好難生活!更試過有一次,因為唔夠錢租屋,唯有喺維園瞓咗三日!
「我當時日頭就返麵包店,放工就去維園個水池邊坐,沖涼就去附近公廁。但入夜之後,都有啲露宿者,咁我就去啲有光照住嘅地方,淨係坐喺度唔瞓,等天光。我點樣辛苦都想靠自己,從來都無諗過攞綜援福利。」易小玲說,幸好三日後,有一位女同事需要租屋住,與她夾錢租屋才有瓦遮頭。
因欠五十元學費而失學的易小玲,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索性在工餘不斷進修,希望有一門技能「搵食」,猶如電影《甜蜜蜜》女主角張曼玉飾演的新移民角色一樣,學習英文、電腦、酒店執房、美容等,還考得美容師牌照。
「出事前做過酒樓知客、推銷員、酒店執房等工,都搵到一萬蚊一個月,可以養到個仔同鄉下嘅父母,生活本來都算幾好啦。出事前仲搵到份執房嘅新工,有四百蚊一日,可惜呢件意外,唔知幾時可以做番嘢!」
幸好她性格堅強樂觀,是虔誠教徒,深信沒有被打死是神蹟,更透露這次已是第四次死過翻生。「兩歲時曾經跌入水塘,倒轉頭浸咗半個鐘先俾人發現,差啲浸死。第二次就係三、四歲時,同小朋友喺河邊玩,差啲跌落水,好彩立即捉住塊石,等人救先無死到。第三次就係有個朋友玩玩吓煮飯仔,突然飛把刀埋嚟,插中個鼻,當時留好多血,亦都好彩無死到!今次都已經係第四次死唔去啦。」
中槍後看見光
「我好記得出事前一日,我哋去參觀教堂,入面有個好大嘅耶穌像,我就摸佢隻腳祈禱,被挾持喺車內時,車頭剛好有張耶穌畫像,我就不停唸主禱文,相信神一定會救我!就喺我中槍之後,有一剎那見到光,我遇見耶穌,我知道佢救番我,我唔會死,我就不停講感謝主!」
易小玲死裡逃生,返港接受治療,當她能落床時,還不時安慰附近的病人。「我起初好唔開心,但有個住隔籬床嘅女仔患末期腸癌,佢安慰我,話佢想再活下去都無機會,叫我加油。當我好番少少嘅時候,我見到身邊仲有好多病人都好嚴重、好辛苦,仲慘過我,我就周圍同佢哋傾偈、祈禱。」易小玲寄望,將來下顎修復好時,就會去醫院當義工,希望透過自己經歷安慰病榻的病人。
仁醫義助整形手術
可是易小玲最希望的,當然是脫下口罩,和兒子四周遊玩。她下顎重創後,已接受多次大大小小整形手術,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吳偉民說,易小玲兩次手術出現併發症,除要重做游離皮瓣手術,還需要接受Lip Switch手術,把上唇部分肌肉切成小三角形反向下唇,病人亦因此導致「細嘴症」,嘴部呈O嘴狀,無法合上。
看過易小玲毀容狀況,吳醫生認為有三個方法可改善容貌,第一是替她進行開嘴手術,將她現在等於正常人三分一的嘴剪開,嘴唇變回在兩側鼻翼旁;第二是從其大腿移植往面部的多餘脂肪抽走,以改善輪廓;第三為以激光、食藥或小手術減少疤痕。他說三類手術所費不菲,私家醫生收費共約二十萬以上。不過,他坦言,易小玲再次在威院接受手術成功後,至少等一年,待新組織與血管適應得良好,才可接受開嘴、抽脂等手術。
他表示以醫生專業判斷,易小玲下顎受創已屬傷殘,「就算將來整好晒,有啲疤都係永久傷痕。」他很同情其慘況,表示若易日後開嘴、抽脂及去疤重整手術不屬醫管局包括範圍,他願意只收成本價約八萬元替她做有關手術。
吳偉民為本港著名外科整形醫生,專長做揭面、面部重整手術,過往在瑪麗醫院每年做數百宗揭面手術,近年轉投私營市場;十多年前,有黑幫男子在中環面部中槍,最後亦由吳醫生及其師傅,港大醫學院外科顧問醫生韋霖一同操刀,成功替該病人補回面部。吳醫生接駁血管手勢極佳,上月他聯同港大換肝權威盧寵茂教授,成功為一個小孩進行肝臟移植及駁血管手術。
易小玲手術過程
手術後遺症行十分鐘腳痺
做了無數次手術後的易小玲,留下不少後遺症,本來體重約130多磅的她,短短七個月,已激瘦了二十磅,有時候還會頭暈、身體不適。加上多次從小腿取骨頭和大腿皮肉做手術,更令她經常感到腳痺及疼痛,「醫生話以後都係咁o架啦,而家行十幾分鐘就會痺,又要坐低抖十幾分鐘先可以再行。」她說其姐姐指她在接受手術後,反應較以前緩慢,加上右耳喪失不少聽力,「有時候聽唔到人哋講乜。」
無賠償家屬追究到底
死因庭審訊慘劇結束,正式裁定八名遇害港人死於不合法被殺。但對於死者家屬來說,只是為枉死親友取回公道的第一步。殉職的康泰領隊謝廷駿(Masa)哥哥謝志堅坦言,他們將繼續長期作戰,誓要為Masa向菲律賓討回公道,包括研究可否控告菲律賓政府、民事索償等。
雖然菲律賓外長在事發後來港「補鑊」,在特首曾蔭權面前,表示會向受害者賠償,但事隔七個月,易小玲等人只收到一份菲政府發出的官樣文件,裡面只向死傷者表達哀悼,隻字不提賠償,連道歉都沒有。
美亞變臉內情
菲律賓人質事件至今七個月,門多薩的身影仍然不時浮現於團友們的夢境,不過曾對他們「滿懷恩恤」的美亞保險卻已徹底變臉。事發後第二日,美亞保險香港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富達聯同康泰開記者會,指死傷團友最高可獲一百萬元醫療費用賠償。七個月後,美亞完全背棄當日的承諾,「我同易小玲各自只係收到一張幾千蚊嘅支票,係失物賠償同喺菲律賓住院嘅費用,香港嘅醫療費完全無聲氣。」受傷團友陳國柱說。
「無人聯絡我,於是我今個月頭打去保險公司問,佢哋竟然同我講無得賠!我話無理由喎,我另一份保險(國衞)都賠咗,佢先至肯安排我去醫療中心判傷。」捱了一槍的陳對於沒有賠償已感到很荒謬,不過,美亞判傷後的刻薄說話更令他憤怒:「佢話根據條款要『永久完全傷殘』先有得賠,佢話我唔算『永久完全傷殘』,仲強調無咗手掌、無咗前臂都唔算,一定要齊肩成隻手斷咗先至有得賠!」
傷勢比他嚴重的易小玲,保險公司更從未接觸,傷也未判就表示無賠償。「呢個係公義問題,如果我咁明顯嘅意外都無得賠,其他輕微啲嘅更加無可能有保障!」
陳國柱右手五隻手指的筋腱、血管和神經線盡斷,已喪失活動能力,冷熱感覺亦失去,連一杯水都拿不起。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外科醫生梁家騮說:「今次陳先生五隻手指都失去功能,我就覺得屬於完全傷殘,我相信大部分醫生都會咁覺得。不過如果保險公司厚住面皮,你都吹佢唔脹!」
馬丁兒子挺身而出
美亞拒絕賠償予易小玲及陳國柱,亦令不少人看不過眼。其中李柱銘的兒子、大律師李祖詒和何謝韋律師事務所的文浩正律師更答允義助二人,為他們提供法律意見,協助追討賠償。
早前民間電台案、陳巧文案、反政改阻街案等,李祖詒都挺身而出幫手打官司,不收分文。本週一他和文浩正接見易小玲和陳國柱後,認為「有得打」,表示會盡力替他們向美亞索償。
拒賠的事件經傳媒報導後,美亞不但沒有收回成命,前週反在報章刊登廣告表明拒賠立場,更指不會因輿論壓力而屈服,態度強硬。美亞一意孤行的做法,就連同業都看不過眼。「做保險最怕就係俾人覺得有殺無賠,美亞咁樣好損害業界形象!」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批評:「保險公司係有條款嘅解釋權,但係你都應該履行社會企業責任!今次事件大家都睇到事實,團友真係好無辜、好痛苦,而唔係惡意嚟搵你着數;無得賠,我哋都覺得好唔舒服。」羅已聯絡業界籌款,一旦陳、易二人確定不獲賠,就會協助支付醫療費。
美亞的前身為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derwriters(AIU),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一部分,主要銷售產業意外及非人壽保險,業務遍布全球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AIG在金融海嘯中受重創後,○九年決定將美亞分拆成獨立公司,英文名改為Chartis Insurance,世界各地的美亞亦陸續開始人事重組。而美亞因以「超優惠」價向學校團體等推銷旅行保險,成功吸納大部分旅保客戶,包括短程旅行團保費打七五折,教協本來亦為其主要客戶,但易小玲事件被揭發後,已建議會員可考慮使用美亞以外的保險公司。
鷹派領導層
美亞態度由恩恤酌情變成冷酷涼薄,當中的一百八十度轉變,令人不解。有保險業消息人士就指,轉變源於領導層變動:「過去幾個月,美亞高層有變動,可能新官上任要做啲嘢,所以就有啲比較『鷹派』嘅手法!」
翻查資料,美亞香港今年引入兩名「悍將」入董事局,第一位就是葉約德,她曾任金管局儲備管理部助理總裁,掌管外匯基金;○六年加入星展銀行任行政總裁,至去年年底退休。任內最具爭議就是處理雷曼事件,去年她成為首位被傳召到立法會的銀行家,但即使面對議員就違規交易的質詢,她亦態度強硬,多次表示「唔記得」,被議員炮轟扮失憶迴避問題。
另一位是英籍的Christopher Townsend,他去年八月由美亞澳洲的總裁調升至整個亞太區的總裁,順理成章也加入香港的董事局。Townsend亦同樣是強勢領導,去年獲選為澳洲及紐西蘭的「年度保險領袖」。「一男一女都係強悍,康泰雖然係大客,但係新老闆同佢都無交情,唔使俾面,一於揸正嚟做。加上鬼佬新嚟,唔明白菲律賓單嘢對香港人幾嚴重,所以就搞成咁!」消息人士稱。
然而,出事的康泰旅行社創辦人黃士心還指美亞做法並無不當,「佢哋買嘅保險已經賠咗啦!我哋同保險都係受害者,二十人嘅團人頭收一千六百九十九,一團先三萬四千蚊,賺得嗰三千蚊,都付出好大呀!」黃士心承認與美亞合作十多年,還着記者:「你哋經常企喺消費者立場,一味幫啲消費者,啲客人唔好夾硬要啲保險賠啦!」
賣旅保超求其
陳國柱指旅行社職員並無向他解釋保險條款,引起公眾對旅遊保險銷售的關注。一直協助陳的民主黨助理李耀基,就曾親自到康泰分行放蛇:「我報兩日澳門團,佢問都無問,就當我買佢個保險。到我發現,問佢個保障範圍,他就輕輕一句『乜都包o架』就帶過。直至俾晒錢,臨走前佢先拎份條款出嚟,直接擺入信封俾我,一句都無解釋過!」
李耀基指香港銷售旅保的態度不當:「加拿大賣旅保,一定會確保你了解張保單。香港就覺得你買嗰一百幾十蚊保費,唔好要求咁多啦。市民都係無保障,政府一定要加強監管,希望今次陳生同易小玲企出嚟,可以俾到警惕作用!」
2 :
龍生(798)@2011-04-03 23:51:55我去旅行, 都係從無解釋過半句有關旅行保的情況...
3 :
GS(14)@2011-04-11 00:34:072011-4-7 NM
全城鬧爆 逼出美亞50萬賠償方案
菲律賓人質慘劇中毀容的易小玲,上週勇敢地站出來,揭開口罩讓大眾看清楚其受傷苦況。一直態度強硬的美亞保險公司,在全城、業界唾罵後,終於「軟化」,提出設立五十萬的基金予傷者易小玲、陳國柱。
據知,美亞保險公司上週三找立法會議員李華明作為中間人,提出一個「補鑊」方案,向陳國柱、易小玲提出設立信託基金,支付他們兩年的醫療及康復治療費用,易小玲的信託基金上限為三十萬,陳國柱則二十萬。二人須每月向保險公司提交失業證明,易小玲每月可獲一萬元生活津貼、陳國柱則可獲七千五百元生活費,分二十四個月支付,即二人分別可獲二十四萬及十八萬總額。同時,美亞指若他們進行手術後,可以單據實報實銷。
欠交代細節
惟賠償方案沒有交代清楚金額的計算方法,以及手術類別等。而今次五十萬的賠償金額,亦和當初美亞公開表明的每人最高賠償額一百萬仍有距離。而且為何賠償要每月支付,又要出示失業證明,不選擇一筆過付款,亦沒有交代。
陳國柱坦言覺得對方沒有誠意賠償,諸多限制,「好似施捨咁!佢哋咁耐一個電話都無打過嚟,就算係有個方案都要搵中間人講,好似大財團蝦緊小市民咁!點解唔可以親自同我哋解釋復康基金係乜呢?」他和易小玲週三會約見義助他們打官司的大律師李祖詒和事務律師文浩正,諮詢法律意見後,才決定是否接受該方案。
亞洲保險有限公司總裁陳智思認為,「佢哋(美亞)可能擔心開咗先例,全球同類型case都會索償。」他指會與立法會議員保險界代表陳健波了解情況,並商討如何協助易小玲及陳國柱。
接受多次重整手術的易小玲,上週五往威爾斯親王醫院覆診,準備於五月十一日再接受盤骨移植至下顎的手術,醫生已替她安裝了一個長方形的金屬架,用以撐大口部,以預備下次手術,但無奈金屬架太硬,令她弄傷至滿口血,「而家唯有夜晚先箍入去。」易小玲說。
200次手術花掉 400萬 骨頭被蠶食
1 :
GS(14)@2012-03-10 16:47:2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143227
'
「我每天就是為了下一次的手術做準備。」紅粉寶寶幾乎全身都整過,除常見的睫毛、酒窩、鼻子、嘴唇、抽脂、隆胸、增高外,還有太陽穴填充、鼻唇溝,年輕的她甚至曾拉面皮。她總覺整形效果不理想,僅眼和胸部就做了近 20次整形及修復手術。
但她輕信內地美容院廣告,幾乎沒去過正規醫院,後為做手術在韓國住了一年,卻病急亂投醫,最終令她「睡覺的時候眼睛閉不緊,兩邊下頜角一吃飯就響」。
醫生指紅粉寶寶兩側乳房組織已被侵蝕,今後無法哺乳,左乳還有個 3厘米大小的腫瘤。而她為增高在足部注射的不明物亦蠶食了骨頭,不可能恢復;因一着地就痛,惟有踮着腳尖走路。
「全部修復大概需要花費兩到三年的時間」,其中胸部及腳後跟相當危險。對於 400多萬元高額手術費,她自稱家裏條件很好,但她一直隱瞞整容的事,靠找各種借口向父母要錢。所以她接受採訪時,會戴上超大墨鏡和口罩,不希望父母知道。
江蘇《揚子晚報》

紅粉寶寶在足部注射的不明物質已蠶食了骨頭。
2 :
idsdown(1658)@2012-03-10 22:44:284年(1461日)個過200次手術, 平均一個星期做一次手術, 仲唔個個腦有問題? 醫好個腦先
3 :
GS(14)@2012-03-10 23:29:432樓提及
4年(1461日)個過200次手術, 平均一個星期做一次手術, 仲唔個個腦有問題? 醫好個腦先
emotional problems
發病仍做手術見親友醫生散播伊波拉 尼國恐再爆疫情
1 :
GS(14)@2014-09-07 12:03:02西非伊波拉疫情失控,死亡人數增至逾1,900人之際,世界衞生組織指,尼日利亞可能出現第二個疫症爆發群,一名醫生遭病人感染後,繼續為病人看病和做手術,令多達200人可能被感染,目前正被隔離或接受觀察。
該名醫生在南部哈考特港(Port Harcourt),上月22日病逝,染病源頭追溯到尼日利亞首名患者、在首都拉各斯(Lagos)病死的利比里亞財政顧問索耶。一名跟索耶接觸過的男子拒絕接受隔離,上月初擅自逃離隔離中心,逃到哈考特港,將病毒帶到當地。
外勞或將病毒帶到外地
醫生早在上月11日出現病徵,但他沒有理會,發病後兩日仍然在診所診症及為兩名病人做手術,又在寓所搞家庭聚會,入院後又有教會朋友前來探望,舉行祈禱儀式期間又有肌膚接觸。他的妻子及一名病人已確診染病,60名跟他有「高風險」及「極高風險」接觸的人正被隔離,另有140人接受觀察。世衞前天(周三)公佈這宗個案的詳情,由於醫生染病後社交活動頻繁,警告疫情已可能在哈考特港爆發,且會比拉各斯的疫情「擴散得更廣泛和更迅速」。哈考特港是石油城市,勞動人口主要為外勞,一旦爆發疫情,病毒極可能被帶到外地。尼日利亞目前有七人死於伊波拉,比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及幾內亞三大重災區少得多。
染病美醫生非治療伊波拉
另外,再有多一名美國人在重災區感染伊波拉病毒,他是51歲產科醫生薩克拉(Rick Sacra),是國際事工差會(SIM)在利比里亞的義工,負責接生而非治療伊波拉病人,暫時不知他是如何染病,消息指他最快昨天返回美國接受治療。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5/18856282
「殭屍式手術」抽乾血保命
1 :
GS(14)@2014-10-20 08:17:20
英國一位婦人被肺部血塊阻礙呼吸,醫生要對她進行「吸血殭屍式手術」,將她的血液抽乾,令她進入「死屍狀態」,以便清除肺內的血塊,成功將她救活。40歲的馬洛科(Annette Malocco圖)去年6月放狗時突然呼吸困難,起初以為哮喘病發,不以為意,後來連在房內走路也氣喘難耐、胸部和肩膀感到痛楚,證實患上罕見「慢性血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部血管被血塊堵塞,嚴重影響呼吸。帕普沃思醫院為她進行這項艱巨手術,先將身體連接心肺儀器暫時取代循環系統,再將體溫由37℃降至20℃,防止主要器官壞死,其間有20分鐘腦部及全身均沒有血液流動,醫生要爭分奪秒,打開肺部血管將血塊移除。馬洛科稱手術令她重獲新生,「手術後數日我就能正常呼吸,完全不覺痛苦」。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20/18905873
外科醫生續流失 九龍東人口老化聯合醫院非緊急手術死亡率高
1 :
GS(14)@2014-11-23 13:21:49
■聯合醫院非緊急手術實際死亡率較預期死亡率高。
【本報訊】九龍東醫院聯網龍頭的聯合醫院非緊急手術表現欠佳。醫院管理局最新一份「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錄得,聯合醫院非緊急手術表現較整體公立醫院平均表現差,實際死亡率較預期死亡率高。有醫生表示,近年該院外科醫生持續流失,過去一年有三名年輕專科醫生轉職到其他醫院;加上九龍東人口老化,不少病人病情較嚴重,增加手術風險。記者:陳沛冰
「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分析17間公立醫院的緊急及非緊急手術死亡率。聯合醫院在2010/11年度與屯門醫院在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差;2011/12年度聯合醫院的緊急手術死亡率高,則與屯門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排榜尾。本報據悉,2013/14年度的監察計劃最新數據,錄得聯合醫院的非緊急手術表現,較整體公立醫院平均表現差,實際死亡率較預期死亡率高;醫管局正進行統計學分析,調整病人本身風險因素,得出最後結果。2011/12及2012/13年度整體公立醫院非緊急手術粗死亡率(未調整病人本身風險因素)為0.7%。
接收複雜病症增風險
有醫生表示,經研究聯合醫院非緊急手術死亡個案,沒有發現因臨床治療問題引致病人死亡。不過另有醫生表示,九龍東屬基層地區,人口老化,沒有私家醫院,複雜病症靠聯合醫院接收,增加手術風險。近年外科醫生持續流失,去年有三名年輕專科醫生轉職到其他醫院。雖然聯合非首次包尾,但以往醫管局集中火力處理其他醫院,如包尾次數較多的屯門醫院,但未有對聯合醫院特別增撥資源處理問題。據資料顯示,2013/14年度醫管局獲444億元撥款,在七個聯網中,九龍東聯網獲撥款最少,只有41億元,但該聯網人口達101萬,佔全港14.1%,病人比例佔整體醫管局13.1%,急症住院工作量也佔整體11%,三者均較東區醫院所屬的港島東聯網高,但獲撥款較港島東聯網少27億元。有醫生表示,非緊急手術雖然是「病人可以等」,但當中也有超大型及大型手術,需要足夠人手及資源支持;但九龍東一直面對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唔可以話冇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23/18944870
手術可續光明可惜他付不起
1 :
GS(14)@2015-04-30 08:49:06【本報訊】「最大嘅希望係減輕病情嚴重性,想喺世上睇多啲嘢!」雖然,他不是劇集「衝上雲霄」的機師,肩負將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的重任,但曾任機場保安員的褚伯,同樣守護過不少港人旅客,也在當年狹小的啟德機場見盡中外旅客,可是近年他的雙眼先後患上黃斑病,現時視力僅餘一米,他只有個簡單願望,就是治好雙眼,用餘生好好看清楚這個世界。記者:馮詩媚73歲的褚伯,自1988年在已消失的啟德機場任職保安員,在閘口見盡悲歡離合,前港督回英述職,他曾護航上機:「嗰日我企喺頭等機艙入口,有架Benz駛到飛機旁邊,有位外國人上機,原來係港督衛奕信。佢好隨和,唔係搭私人飛機,亦冇特別座位,同其他乘客一樣。」他見過大人物,亦曾遇過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有人報警話機上有炸彈,要疏散幾百個乘客,仲要立即安排佢哋去安全位置,人多自然亂,驚佢哋心急跌倒,好彩嗰次喺虛報,冇人受傷。」在啟德機場做了7年保安員,因得知機場將搬到大嶼山赤鱲角,他擔心返工不便而辭職,將畢生積蓄和朋友合資在葵涌開大排檔,可惜生意不太理想,1年後「執笠」;輸了身家,他未有氣餒「蝕咗都冇辦法!不過就返唔到機場做,轉去地盤做保安。」惡運由此接二連三,在2000年某日,他正在地盤工作:「當時上樓巡查,點知扶手鬆脫,我由3米幾高跌落地,腎出血瞓咗幾日深切治療部。」康復後,褚伯繼續工作,5年前右眼視力突然轉差,更常常感覺右眼發脹和通紅,檢查發現患上黃斑病,當時本報曾替他籌得治療費用,可惜近月他割除大腸瘜肉後,又發現左眼患上黃斑病:「十萬個人只有一個會有呢個病,嗰個就係我!一米以外嘅人,眼耳口鼻我都睇唔清楚。」他更懷疑,眼疾是他第一份工的後遺症:「以前喺化工廠做電解石灰工人,每日工作8個鐘,其中一個過程,約每2小時10幾分鐘,用高電壓溶解電石,提煉風焊用燃料,喺提煉期間會發出3千幾瓦電極光(一般家用慳電燈膽約5至20瓦斯),醫生話有可能係眼疾源頭。」訪問中,褚伯常說眼疾是絕症,但他仍樂觀展望:「做人應該抱住一絲希望!」現時太太到親友家當家傭,平時只得褚伯一人在家,靠著3千多元綜援吃飯﹑交租及支付中西醫藥費,但他引述醫生指,左眼必須動手術,建議他可選擇3萬至4元的眼針治療或光動力療法,為求回復視力,褚伯希望獲捐助做光動力療法手術醫治,讓他看多點世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在「褚伯」首次發病時,已從S0003「醫療專戶」撥款約8,500元助他右眼的首針療程,惟近期左眼惡化,有待善長繼續發放愛心支持褚伯治療。「褚伯」捐款編號:C2868網上捐款:
http://bit.ly/1nQRth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30/1913107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