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投資界最「風情萬種」的消息是什麼?當然是李冰冰、黃曉明、任泉通過羅輯思維官方微博宣佈,將涉足創業投資,並將其投資計劃命名為「StarVC」。明星跨界要當「天使」,一時間從娛樂圈到財經圈再到科技圈,StarVC賺足了眼球。當然,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譬如演戲的來幹風投專業麼?StarVC的運作模式是怎樣?等等。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獨家採訪了任泉,這位致力於做一名專業投資人的娛樂圈「男神」,不僅親自揭秘StarVC,同時也大方透露了自己多年來的投資心得秘訣。
7月11日,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等各大互聯網媒體平台,幾乎被一條StarVC的消息刷屏。「我是李冰冰,我是黃曉明,我是任泉,今天,我們要發起一個預謀已久的計劃,我們給這個計劃取名StarVC。我們準備了足夠的誠意與資金,來尋找中國最有創新力的公司。」
從名為「StarVC計劃」的新浪微博上可知,消息發出不到三日,該團隊已經收到1021份投資邀請函,涵蓋時尚、健康、娛樂、生活、高新科技等類別,韓都衣舍、果殼網、積木盒子等企業均向其拋出橄欖枝。
VC並不稀罕,但明星合夥做VC確是新鮮事兒。消息一出,投資界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投行、基金經理紛紛感慨,你們都來做VC,這不是搶我們飯碗嗎?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為,VC對投資人的專業要求較高,風險較大,如果沒有強大的幕後團隊支撐,明星做VC恐難以勝任。
那麼,三位明星合夥做VC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是玩票呢還是真心想做事?他們有能力做好VC嗎?StarVC會是一個怎樣的VC?日前,在北京朝陽區嘉和麗園的工作室中,任泉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開餐廳火了15年
最遺憾當初沒投陳歐
雖然任泉的名字放在最後,但作為「最具投資頭腦的明星」,他顯然是StarVC真正的操盤手。採訪過程中,每每提到投資,任泉的眼中就會閃出一道亮光,甚至捶胸頓足地告訴記者「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初沒有投陳鷗」,足見他對投資的興致之高。
事實上,從投資第一家餐飲店「蜀地辣子魚」以來,任泉已經「兼職」做了15年投資人。
1997年大學畢業後,任泉獨立創業成立蜀地辣子魚餐廳。「當初想賺錢,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任泉坦言,「不過,我從那時就是從自己的消費角度出發,把自己當做一個顧客來定位和經營我的餐廳。」
任泉介紹說,他的第一家餐廳就開在學校旁邊,在一個很安靜的小洋樓裡,環境雖然不算高檔,但很有風情。「當時菜單都是我自己定的,我的出發點就是,我能消費得起多少錢的菜。因為自己當時剛大學畢業,也不是明星。我印象特別深,當時我就問廚師說土豆多少錢一斤,那時候好像是8毛錢一斤,半個土豆就可以炒一盤土豆絲,算上辣椒和油成本也就1元,要價6元也不算貴。這麼一算,一盤土豆絲就能賺不少錢。」
用這種最原始的方法定菜單,任泉覺得恰恰是「以人為本」。「所以當時幾個大學生花80元到100元就能吃到我那家店的特色菜了,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25元左右的消費還是可以接受的,那時候買盒飯也差不多要十六七塊錢。」
「我的餐廳第一個月就賺錢了,第三個月開始排隊了,排了十五年。」任泉略顯得意地說,在這個過程中他自己也體會到了當老闆的責任和壓力。
「投資餐廳給我的不只是一些表象的東西,你去辦營業執照要去找關係,去看房子要瞭解房產信息,還要瞭解市場信息、物流信息等等,很多東西你必須去掌握和學習,一路走來,碰到不同的人都會得到一些經驗,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此後,任泉又陸續投資了「1969」酒吧、「蜀地傳說」、「蜀地時代」等餐廳。不過,到2013年,這些小打小鬧的投資已經不能讓任泉滿足了,在與李冰冰、黃曉明合夥投資「熱辣壹號」火鍋店時,任泉開始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
「早些年我是業餘做投資,主要的精力還是在演戲,所以不可能把餐廳做得很有規模。從這個角度而言,熱辣壹號也是我15年做餐飲的總結。我會去思考如何去複製、量化、標準化的問題。」任泉介紹說,「這些事情以前的我想不到也做不到,但現在我可以做到了。熱辣壹號的中心在成都,但我可以做到全國所有店的爐子裡面的東西是一個味道,店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定製的,從第一家店開始的設計風格也是一樣的,以後全部都複製就可以了。」
除了投資餐飲,任泉還投資過《國色天香》、《愛情面前誰怕誰》等影視劇。值得一提的是,兩年前,任泉還與李冰冰合夥成立了一隻天使基金。
「當時我們的資金規模是5000萬元,投了十幾個項目,有的已經進入B輪了,目前為止整體回報差不多三五倍,個別項目投資回報高達十倍、八倍。」
在任泉看來,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其背後的專業團隊功不可沒。「我覺得我的團隊是非常優秀的,而且是非常專業的,因為做天使的風險是很大的,我的團隊命中率已經算高了,經過這兩年的磨合,我們也覺得這個團隊是可以信任的。」
從過往投資經歷來看,任泉堪稱一位出色的投資人。事實上,不論在投資圈還是演藝圈,任泉早就擁有「最具投資頭腦明星」的美名。去年,身兼演員、製片人、投資人等多重身份的他,還獲得過「最佳跨界明星」的殊榮。
對於外界的評價,任泉坦言,現在的自己已經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了,更多的是接受。「以前剛出道的時候對別人的評論還,會去想或者難過,但現在不會了。別人怎麼說我,好的不好的,我都接受,因為我是公眾人物,別人關注我和評論我都是正常的。」
明星合夥不打架
這事兒不是誰都能幹
算起來,任泉與李冰冰、黃曉明已經有長達15年的交情了。李冰冰是任泉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同班同學,而黃曉明也一直是任泉的好朋友。
「這種感情和我們相互之間的信任,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早在開第一家餐館時,任泉就曾想過拉李冰冰入股,不過當時李冰冰沒有投資,而是借給任泉三萬元。「她覺得特別後悔」任泉笑稱。而在華誼兄弟上市時,三人都因持有公司股票而穩賺了一把。
這次之所以能合夥成立StarVC,任泉認為主要源於「熱辣壹號」的合作。
「這些年不光我在做投資,他們兩人也各自在做。但熱辣壹號算是我們三個人第一次合夥投資,這次合作給我們帶來了比意想中更大的關注,同時我們發現,把三個人的資源集結起來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應。」
事實上,在今年三月份,三人就曾實名註冊了一家投資公司,把各自的資金、資源做了整合。「起初是我們自己去找項目,或朋友介紹過來找我們投資,侷限性很大。後來我們就想,所幸把投資理念跟大家都講清楚,樹立一個明星基金品牌。」
在計劃書中,StarVC列出五類「不投」的企業,不陽光不投、不大眾不投、不需要品牌支持不投、對員工不好不投、影視公司不投。同時,StarVC也列出除了資金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魅力人格、產品品質認可和適當的宣傳。
「我們想投什麼企業,不想投什麼企業,概念很清楚,我們未來要做什麼。首先跟我們最好是有關係的,例如互聯網、時尚、快消品等跟大眾有關的行業,而不是一些利潤率很高的但跟大眾沒有關係的。我們可能更多地去考慮這個產品在大眾當中能有多大影響力,因為未來我們可能就是股東了,我們會考慮入股的企業能跟大家有什麼關係,從而我們也能適當地為企業做宣傳,而不是說一味地為了投資。」
任泉強調:「我個人非常明確的是,對員工不好的我們不投,這其實是一個態度,我希望我們投的企業是個健康的企業,老闆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不是一味地想能賺錢。另外,之所以初期不投影視公司,是不想讓別人覺得我們一上來就佔盡優勢資源。」
很多人擔心三位明星合夥會上演《中國合夥人》那樣最終不歡而散的悲劇。不過,任泉對此並不擔心:「我們三個有不同的分工,黃曉明就是一個CEO,有一些比較好的點子,我可以作為總經理執行一些東西,李冰冰就是我們的形象代言人。」
「我和曉明對投資敏銳一些,冰冰的特點是聽話,她的態度就是『你們決定就沒問題』,這也是她的好處。」
至於股權比例,任泉透露說採用的是平分原則。「因為我們的資源是共享的,每個人付出的都是一樣的,很多基金公司也都是合夥人制,我不希望大家因為這個有異議,有其他想法。當然,親兄弟明算賬,我們會提前定好原則。」
除了明星合夥人,背後的專業團隊也已磨合多年。「過往我們和這個專業團隊的合作,已經產生了信任。另外,我們之前所投的所有企業,我會給這個團隊留10%的股份作為激勵,成立StarVC後,我們也會這麼操作。」
在任泉看來,下一步自己也會慢慢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他很有信心。「我一直告訴我身邊人,什麼都不怕,只要你想學,什麼年紀都可以學到專業的東西。」
同時,任泉覺得自己的一大優點是,「一旦明確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會快速行動」。這一特點,使得他不會因為太過理性而錯過好的項目,畢竟,任何投資都需要依賴一定的直覺。
合夥人多年的友情,加上對專業團隊的信任,任泉還有一點自信的因素是這麼多年來自己積攢的人品。
「我覺得我情商比較高,能體諒別人。這麼多年來,我們這一批演員相互之間都有過合作,大家對我都比較信任。我一不會跟別人攀比,二不會害別人,我也不會去八卦別人,在有一些場合還會去保護一些同行的朋友,做了這些事自然有人看到。」
任泉這番對自己的評價並不是誇誇其談,在採訪過程中,他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由於採訪結束後還約了兩波投行談事情,面對記者孜孜不倦的提問,趕時間的他並沒有主動中斷採訪,而是耐心地回答記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在採訪間隙中,任泉獨自一個人半躺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玩手機的樣子,看上去更像一個與世無爭的大男孩。
與其共事四年的經紀人這樣評價任泉:「泉哥是我跟過的性格比較好的老闆,不僅是脾氣好,關鍵的是他會聽你的意見,我跟他在一起,更多的感覺是我們是平等的,他尊重你。」
VC中的一枝奇葩
不求顛覆但求個性
三位明星「一拍即合」的主意,同時創造了投行業史無前例的概念。而其受關注程度和火爆程度也讓任泉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我設想的可能一開始大概會有50家企業找我們,等到下個月我們宣佈合作的時候,大概會有100家企業供我們篩選。但沒想到第二天我一覺醒來,朋友圈、網上都在轉這則消息,成為當天頭條。我於是趕緊打開郵箱一看,不到4個小時就收到了300多封企業來信。」
為了表明自己是要嚴肅、專業地做好這件事,任泉強調,「我們三個人在朋友圈都沒有發這條消息,我們是在做事,我們不想用自己的資源去做廣告」。
出乎意料的關注度讓任泉更有信心,「原來這個事件大眾還是把它當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新鮮事物來看」。同時,也有不少投資人找到任泉求合作。
「原來我在長江商學院的很多做投行、基金的同學都給我打電話,說你這個事搞大了,公司全都在探討你們要幹什麼。」任泉越說越興奮,「他們也沒想到,因為原來讀書的時候人家覺得你就是一個明星,雖然做了一些投資,但人家還是把你當演員看。但推出這個概念後,他們反倒有些恐慌,怕我搶了他們的活。」
在投行人士看來,明星做VC有天然優勢,對初創企業而言,同等條件肯定會選擇與StarVC合作,因為明星基金不但有錢、有資源,還能提供魅力人格背書,比代言還能獲得更大的品牌影響力。
而三天吸引上千家企業的數字,更是讓投行人士羨慕嫉妒恨。當下,經濟大環境不好,基金經理苦於找不到好的項目投資,而StarVC卻可以做到坐著等項目主動找上門來。「有的同學跟我開玩笑說你們那麼多項目,分給我們50個就行了。」
StarVC的推出,確實給投行界帶來不小的震動。不過,任泉並沒有被外界的讚美沖昏頭腦。他謙虛地說:「我不喜歡別人去說我要顛覆什麼,第一我沒有這個野心,第二是我不想去破壞人家行業裡的規矩。我們做了這個事件可能是有一些特點,或者跟傳統的不一樣,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是主流,不可能顛覆人家,我覺得我們只是投行裡面一個比較奇葩、有個性的一隻,這是我們想保持的,這也是我們想做的一個品牌。」
除了要把StarVC打造成一個品牌,任泉未來要做的,還可以是一個連接明星與投資人資源的平台。
明星投資餐飲、房地產、股票並不是新鮮事,但在StarVC之前,明星做投資,更多是單打獨鬥,沒有把它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我覺得未來我們會真正做成一個投資行為,最近圈子裡面很多朋友也關注我們這次的合作,他們也覺得這是一個現象,很多朋友來找過我說要加入。這種合作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的,等到我們推第二期的時候,不排除更大的明星加入我們這個LP團隊中,但GP團隊還是我們三個人。」
據任泉透露,StarVC第一期的資金規模大概是8000萬元,預計一年投資不超過10個項目。投資方式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後期的PE,甚至是IPO的投資。
這幾天,任泉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了要看企業發過來的資料,還要見各路希望合作基金,甚至還到個別企業去做盡職調查。「我們團隊已經連續幾天每天工作20個小時,8月初我們就會推出一兩家我們想要投資的企業名單。」
任泉的期望是,未來人們知道StarVC比知道他們三個人更多。
演員的特長就是研究人
未來想做專業的投資人
任泉覺得自己最牛的一點就是懂得放棄,於他而言,作為影視明星的任泉已經是他年輕時代的角色了,如今已沒有太多留戀。未來,他更想做的是專業的投資人。
從演員轉型做投資人,一個在台前,一個在幕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以下是記者與任泉的一番對話。
「現在投資算是您的副業還是主業?」
「我想這會是我未來的一個主業吧,我可能慢慢不再會是一個演員的身份了,投資人可能是我未來的一個稱呼,希望我能做一個專業的投資人。」
「為什麼想做投資人?不喜歡演戲了嗎?」
「我覺得演戲已經不是我留戀的東西了,我已經體會過了。我大學一畢業就拍了《少年包青天》,那時候就很紅了,那種虛榮的東西可能是我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我已經感受過了。反過來講經歷過當明星後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現在紅不紅對我意義不大,誰說我不紅我沒有感覺,因為我知道我要做什麼。」
「你覺得自己適合做投資人嗎?」
「我覺得我適合,因為我不貪,我沒有野心,我沒有需要那麼多錢的慾望,所以我每一次投資相對沒有那麼激進,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還有我這個人的性格比較適合在幕後做事,有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跟親人和家人分享我的生活狀態,我不喜歡讓別人去分享我的生活,我對那樣的生活有一點害怕,甚至有一點不踏實。」
「那你有信心能做一個好的投資人嗎?」
「至少我有這個態度。我覺得我在做投資的時候很興奮,你現在再讓我演戲,不會讓我有那麼強的興奮感,但是換一個身份,讓我聽人家講一個小時的項目,我會聚精會神,我身上會充滿著熱情,全身的細胞會特別活躍。」
除了興趣,演員出身的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個投資人。他說:「演員涉及的行業很多,我要演不同的職業我就會去研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是我們的強項。我覺得一個好的演員從事各行業都能做得比較優秀,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研究人。」
「我要過我自己。」任泉說。
任泉投資檔案
1997年,投資成立蜀地辣子魚上海安福路店;
2005年,與耿樂,柯藍合夥投資成立1969酒吧;
2006年,1969酒吧更名為蜀地原生態火鍋;
2006年,入股華誼兄弟;
2008年,投資少兒藝術教育中心;
2009年,投資成立廣東「蜀地傳說」;
2010年,投資成立「蜀地時代」;
2010年,投資成立上海強盛影視文化傳媒有限
公司;
2011年,投資成立任泉工作室;
2013年,與黃曉明、李冰冰合夥投資成立「熱辣」
集團,同年,「熱辣壹號」火鍋店開張;
2014年,與黃曉明、李冰冰推出StarVC計劃。
但斌細述十年海內外投資心得
多年成功的投資經歷,尤其以堅守價值投資理念而為人熟知的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近年來較少接受參訪。近日他在公開場合坦露了十年海內外投資的心得體會。
“不理解A股投資邏輯”
做海外投資近10年時間,但斌已為廣大投資者所熟知和追捧。但他強調說,多年來一直是國內、國外兩邊開發,2004年到2007年兩邊都非常好,但從 2007年以後沒有參與國內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投資,所以表現相對一般。去年,他在A股市場收益為-4%,主要還是因為茅臺的原因,去年茅臺跌了38%, 把其他股票賺的都吃掉了,導致他們在國內收益為負。但是去年但斌在海外投資的規模翻了一番,而今年茅臺漲了40%多,國內表現稍好於海外的近20%收益。 在投資理念上,但斌在國內、國外都是一致的。
對於外界,但斌的一大標簽就是“價值投資者”。他表示,在國內很難找到真正的言行一致的價 值投資人,如果一個人的換手率是400%、500%,很難相信他是價值投資,而他在2004年、2007年的換手率是7%,基本上沒有換手。從國內國外投 資來說,這個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從投資中美兩個市場的感受來說,在做美股、港股的時候,他發現海外市場的寬度和深度要比A股寬得多、深得多。真正有特點的 公司美國是更多的。
但斌一直提倡中國設立國際板,在他看來,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完全可以到中國上市,享受中國的發展成果。“過去引領中 國經濟最活躍的行業的最好企業——騰訊、百度都是漲到200倍以上,但這些錢除了讓稍微涉獵國際市場的國內投資人以外,大多數錢是讓海外人賺走了,中國的 資本市場也應該能吸引海外最好的企業到中國上市,吸引早期的蘋果、谷歌或者微軟這樣的企業來中國上市,讓中國的投資人也享受全世界最好公司的成長。”
作為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斌表示,對於國內很多投資邏輯並不理解。騰訊股票只有9毛錢的利潤股價卻高達158塊錢,而茅臺的利潤為9塊錢,股價卻只有147,但斌連稱,他對這個邏輯怎麽都理解不了。但斌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時茅臺凈利潤從30多個億漲到150個億,但是市盈率損失接近90%,而萬 科2007年市盈率是38倍,去年最低點是4到5倍,市盈率損失也是接近90%的損失。如果用未來8年時間驗證,70倍的估值,如果還在買,他坦言不敢買 也不敢參與。
而在海外市場可以看到,美國市值前10的公司上漲了78%,而中國只有29%,美國整個市場的構成是以新經濟、互聯網、醫 療保健、金融、能源等,而中國是以傳統行業為主,包括汽車、能源、調味品、資源品、金融甚至包括亂炒的軍工。此外,在美國上市的還有唯品會、奇虎、去哪 兒,中國最好的公司是跑到了美國上市,漲幅也是相當不錯。其中對於特斯拉,但斌是在102美元左右開始買的,盡管比亞迪在電動汽車方面也有創新,但是如果 從投資來說,真正要拿比亞迪和特斯拉來說,無疑特斯拉要遠遠超過比亞迪。
但斌認為,目前A股市場真正有活力、創新力強的企業可能上不了市,但隨著註冊制的到來,可能會有顛覆式的發展。“未來指數可能在滬港通的帶領下上漲,如銀行的估值漲到10倍到20倍,茅臺在海外可能漲到20多倍,但 是大的邏輯是,如果是現有的估值體系不做一個徹底的變革,可能很難有優勢。”
滬港通開通內地更受惠
對於即將開通的滬港通,但斌認為,該政策將讓內地受惠更大,因為估值體系和價值觀需要改變,只有讓真正的長線基金進來,這在國內的投資人是不可想象的。
他與很多國際投資人交流了解到,他們都很期待滬港通能夠投資中國的藍籌股,因為藍籌股的估值在世界上是比較低的,而且他們也很看好這個機會,期待進入這個市場。但斌認為,這些眼光更遠、更堅定的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後,可能會在某種方向發生對比變化。
但斌表示,滬港通意味著中國股市將迎來真正全球化的視野、全球化的投資,從而更成熟的看待這個市場,讓這個資本市場恢複真正的投資的邏輯。但斌表示,影響更為深遠的可能是2016年的註冊制,如果這個註冊制真的能夠比較全面的推進的話,這意味著A股的春天到來了。
“隨著註冊制到來,會有大量企業上市,從而回歸到正常邏輯,這樣才能讓投資人憑借他的眼光、洞察力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這個時候才會有資本市場真正堅守的力量,或者是讓很多正向的力量來引導這個市場。”
對於中國香港市場的結構,但斌表示,港股上市的平均市值是67億美金,平均漲幅達30%,銀行股占據20%的市場份額,TMT行業、消費生物醫療占據 25%的比例,中國香港市場跟中國內地、美國也是有差異的。另外港股市場的稀缺產品,比如騰訊確實是非常稀缺的,消費品覆蓋了食品、服裝、體育等行業,中 國香港的生物科技股比較少,但是也有同仁堂科技這樣的。另外還有新能源,以天然氣為主,近年來也漲得不錯,此外還有博彩業,這幾年總的表現不錯,但是今年 因為業績問題變數比較大。
在中國香港的估值體系方面,小股票基本上無人問津。但斌建議,投資者在海外或者在美國投資千萬不要去碰小股 票,一定要買藍籌股。“盡管買小股票可能賺很多,但是一定在上升的過程中買,一旦逆轉以後就基本上死翹翹,而且如果買進去了,如果這個企業不行了,就基本上跟你無關了。”(來自基金) |
6年投資港股心得:尋找讓你睡得安穩的低估票 作者:灰色鉆石 我一直堅持滿倉操作,6年時間天天滿倉,用30-60個股的投資組合大幅戰勝恒生指數,曬業績就算了,反正肯定沒有賺幾十倍上百倍,比起很多投資高手不值得一提,只是我用這麽多股的組合大幅跑贏恒生指數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以下也就談談自己投資港股的心得。港股低估是安全獲利的主要因素,低估最大好處就在於投資能讓你睡安穩覺。造成港股嚴重低估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是以下幾點: 1、香港股市沒有漲跌幅限制,而且老千股也不少,有時候很多優秀的公司下下跌過程中就會被看成老千而加速下跌。(這也是我為什麽用50-60個股的組合去避免風險的原因。) 2、香港一個彈丸之地,卻要承載中國大型國企的境外融資,而且是非常巨大的融資需求,靠香港本地資金量是遠遠不夠給國內企業高估值的,就算境外金融機構想給國內優秀企業高估值,高股價,以前也找不到接盤的資金,所以香港股市就普遍按公司分紅率來給企業估值了,按企業分紅率給估值,境外金融機構也只能在維持股票低估值的情況下高拋低吸的做波段,同時也直接抹殺了優秀的成長型公司,很多優秀的成長型公司年報不派息,立馬被貼上老千的標誌,股價也被殺得面目全非,連以後融資的功能都喪失了。 3、香港人對高負債的企業非常恐懼,不管是何種原因形成的高負債,一律被拋棄,香港本地公司不論是商業還是工業上市公司普遍負債率很低,而且每年都有派息,可是保守的經驗方式,溫飽思淫欲的態度造成香港本地公司的沒落,以前香港公司的優越性到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反而激進的內地企業這些年成長了很多世界級的巨無霸。翻遍香港本地工業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所以高負債的內地企業做強大之前是一種生存的方式。很多高負債的內地公司度過難關後,股價也會產生巨大的升幅,得益於以前給的破產價估值。02689玖龍紙業2009年初因為高負債被惡殺到破產價的0.7元,2009年底度過破產危機,股價上漲到14元,漲了20倍。(呵呵,我也害怕各種媒體對玖龍紙業的破產報道,喪失投資玖龍紙業的機會)。 4、獲得信息的失真會讓你喪失很多機會也會讓你跌入巨大的陷阱,特別是是和境外金融機構做對手的情況下,境外金融機構竭盡全力利用你的恐懼和貪婪讓你產生巨大虧損。 5、香港的境外投資機構這些年一直都極力在看空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業,因為打擊這2個行業最能讓中國投資者產生恐懼,恐懼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你的不理智早就境外金融機構能輕易做多做空,高拋低吸的套利。呵呵我也套利,要不然怎麽能跑過恒生指數那麽多。 6、香港的小型成長股多數被市場忽視,很多都是漲了5-10倍才會被大機構關註,這和香港資本市場投資主流機構是相符的,香港以前都是大機構在博弈,小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一般都會被忽視。很多公司在網上基本上查不到經營方面的資料。(很多時候問度娘也沒用) 7、香港本地的老千股的確害人不淺,即使你盡量避免投資老千股,不過香港境外機構以及讓老千股深入到投資者恐懼的內心深處,翻翻雪球上各股票的留貼,有超過80%的股票被亂七八糟的人貼上老千的標誌。老千股是什麽股,老千股就是類似公司報表上有凈現金10億,無任何負債,股票市值只有1億的香港本地公司,利用合股供股騙錢的公司。為什麽香港交易所,香港政府機構不取締他們呢,因為他們的財務帳肯定是真實的,所以沒有辦法從法律上取締制裁他們,這些公司也是利用人的恐懼和貪婪的心態,他們竭盡全力讓投資者知道他們是老千股(我是老千我怕誰),為什麽大家明明知道是老千股,還要投資呢,呵呵,老千股利用人的貪婪的一面,所以很多老千股經常在一定的時期會暴漲來吸引投資者。老千股的其實是有死穴的,只是這麽多年一直沒有人或機構去點他們的死穴,他們的死穴就是被全盤收購或控股後提請清盤。呵呵,一億的收購就能收購到賬面有10億的公司。(如果賬面沒有10億,立馬把這些老千股老板都送進。。。)雖然香港老千股害人不淺,但是同時也成就了很多優秀公司被疑似老千,造成股價嚴重低估,對我這樣喜歡低估值的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8、香港公司普遍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以前總是愛看些各大門戶網的財經頻道,不過經驗表明看多了會得神經病的,特別是港股投資者,得到的大多是失真的消息。學會利用恐慌、在恐慌中尋找機會是投資港股獲利的法寶。 9、市場流動性差,國內資金不能正常流入香港也是造成香港股市及其廉價的原因,這方面已經開始改變,滬港通第一條管道已經建好,公募基金可以投資香港,下半年深港通雙管齊下,管道擴容,聰明的大資金通過各種渠道也開始流入香港市場,包括境外資金,香港恒生市場由2009年底的22000點到現在27000來點,基本上處於橫盤狀態,2011年頂板23000點,2013年頂板24000點,2014年頂板25000點,2015年現在27000點剛剛突破長達6年的平臺,相比國內上證指數半年內股指實現翻翻。香港市場的低廉的股價必將吸引大量資金,而且這次資金體量遠遠超過2007年的香港直通車。最重要的是這次管道已修好,資金可以持續源源不斷由A股高位泄洪到香港,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取得世界話語權,亞投行必將讓香港這個世界的金融中心成為真正中國人的金融中心。 如何投資港股,如何選擇低估值,如何避免落入巨大的陷阱是我這些年一直思考的事情 1、篩選符合市場發展的公司,選擇公司誠信的公司,選擇研發費高的公司,選擇老板、管理層人品好的公司,選擇有鍥而不舍精神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即使是負債率高的公司)選擇被極力做空跌幅巨大的公司,選擇周期性底部的公司。 如02382 舜宇光學2009年0.8買入,一直持有至今,可惜籌碼也被我一路糟蹋了,2009年市盈率6倍左右,公司當時規模還不大,但是老板把自己的股份讓給公司核心員工及管理層,公司一直保持研發費和利潤相當,研發支出遠遠超過市場其他對手,每年銷售額的7%用於市場研發,(這研發費率可能中國找不出幾家)2014年研發費依舊和利潤相當。從去年業績0.67,現在市盈率25倍,在香港市場已經很高了,可是如果他下降點研發費,隨便就能體現不少業績,2015年一季度,02382出貨量同比又增長50%,而且產品更高端了,沒有高的研發費能造就02382領先的優勢嗎?02382的管理層也很盡力,因為都是有股權的,各股東打工的同時也在給自己創造財富(管理層持股至今也不見減持,足夠看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信心)。2015年02382產值應該超過02018 ,市值超過02018也是不久的事情。如果哪位股友發現還有研發費超高的公司偷偷的告訴我一下啊,不勝感激! 02006錦江酒店 這是一家隱含資產非常多的公司,公司酒店大多在上海。 00696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 被譽為中國民航業的銀聯,目前估值遠遠未達到公司應有的價值。(涉及國家安全的公司)每年現金20億的流入,以後市場更是海闊天空。 02727上海電氣 2元多持有至今,多項中國第一而且是符合市場發展的行業第一,電梯產業第一,核電第一,海上風電第一,超臨界火電第一,機器人產業第一(發那科合資公司,看看A股的機器人的市值我真笑了),還有什麽淡水工程,環保工程。這幾年核電發展停滯,公司積極儲備力量。雖然拖累了幾年的業績,不過創造輝煌時候到了。公司財務狀況優良(上海人還是挺精明的),雖然處於重工業行業,但是公司高瞻遠矚的布局,在最差的市場環境下業績也保持優良。比起其他重工業股中國船舶,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業績大幅波動真是強了很多倍。目前股價已經便宜,A股14.5元人民幣,港股02727 折算人民幣7元。 03933 聯邦制藥 蔡金樂先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幾年前,聯邦制藥堅持用自己膠囊廠生產的膠囊,雖然成本貴一點,也要做良心藥。從這點就能看出蔡金樂老先生的職業道德,問問醫生和藥店人員,對聯邦制藥的產品也是最信賴的,療效最好。布局微利的原料藥大產業,使聯邦制藥經歷了幾年艱辛,巨大的前期投入,環保技術上的問題使聯邦制藥傷透腦筋,為了環保,一家市值只有70億人民幣的公司,竟然在內蒙古子公司項目上環保投入了19億人民幣,目前環保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如果像原料藥這樣類型的企業還是小規模,分散布局,試問環保問題如何能解決,不知道那個朋友還知道國內同類企業在單個工廠的有能力在環保上投入超過19億啊!我想光憑這一點聯邦制藥在抗生素原料藥市場上已經建立好了堅不可摧的護城河。公司珠海聯邦制藥也是當地的龍頭企業,公司胰島素正按年增長100%的速度搶占市場。負債率高企是這幾年聯邦制藥股價低迷的主要原因,(破產價)!我欣喜的看到聯邦制藥的堅持和其研發實力以及做產業的社會責任感讓公司已經擺脫困境,去年聯邦制藥主營業務現金凈流入應該在7億,負債率下降10% 多到70%。良性循環的開始是否能產生2009年玖龍紙業的現象呢?我們拭目以待! 08002 IGG Inc全球化的遊戲公司Pe 18倍,高成長,國際化企業,一年派息2次! 08210 龍傑智能卡有限公司(ACS,龍傑智能卡控股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交所上市編號:8210)創立於1995年,是亞太地區第一大、全球三大之一的連機智能卡讀寫器供應商及Frost&Sullivan頒發的“智能卡讀寫器產品質量領袖獎”的獲獎者。另外於2010年和2014年,ACS 被《福布斯亞洲》雜誌從銷售額在五百萬至十億美元之間的企業中選出,兩次評為亞太地區200家最佳中小型上市企業之一。ACS致力於開發一系列優質的智能卡讀寫器、智能卡及其相關產品,產品遠銷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公司網站http://www.acs.com.hk 03333 恒大集團(現在叫恒大地產)我更傾向於把他作為一家經營大健康產業的公司看待,愛上他是從許老板把中國最爛的足球給做得有希望了,能把中國足球做得有聲有色還得了亞冠的老板是絕對真正的能人,許家印能凝聚中國人的力量,投資公司就是投資人。我真正投資恒大是他做冰泉開始-恒大的大健康產業開始了,我相信這也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恒大糧油,恒大奶粉,以後恒大體育用品,恒大功能性飲料,恒大足球學校,恒大美容,恒大音樂,恒大影院會綻放巨大的價值。呵呵,目前股價依舊是破產價,pe不到4倍,去年3港幣的成本,被派息即將達到1.08港幣,去年中期0.54,今年0.54(還沒有分派)。恒大目標價能到多少啊,10元,100元誰知道呢! 03800保利協鑫能源太陽能行業進入景氣周期,各路資本正快馬加鞭的殺入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國家更是為了綠水藍天加大對太陽能扶持的力度,招商局,中民投,最近蘋果公司也加入布局, 今這個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太陽能多晶矽公司正處在爆發的前夜 ,去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19.81GW 創歷史新高,造就02208金風科技2年5倍的漲幅,不知道國家能源局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目標17.8GW(由原來15GW上調為17.8GW)會造就保利協鑫能源03800幾倍的漲幅!(2014年公司多晶矽全球市場占有率 28%,矽片全球市占率為 29%,均列世界第一位。矽烷流化床法(FBR)大幅降低多晶矽生產成本,預計 2015年生產 5,000-8,000 噸,全成本可控制在 8美元/公斤,品質全部達到電子級。自備電廠5月投產大幅降低成本)。 00382 威靈控股 2015年投資要點: 1、銅價大幅下跌,原材料成本下降,2、產量提升15% 3、員工大幅減少、員工成本控制、4、直流電機比例快速上升,產業升級,5財務優良,股息率6% ,6、背靠美的集團空調飲水機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的強大優勢。7 、明年產量繼續增長18%,員工下降15%,意味著員工成本下降1億港幣左右,銅價原材料維持低位,公司2014年獲得中國家電研發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家電科技進步獎(別小看這個獎品),目標位 2014年5pe 2015年按目前價格算預期3pe,按2015年達到10pe,(產值過100億,市場將給與更高的估值)保守目標價4元。如果按港股同類股00179 德昌電機控股(目前產值120-130人民幣)13pe計算,目標價5元。 00666新工投資有限公司 別的不說 00666這6年的投資收益表現超過00806 按目前股價按凈值折價50%左右。00806則溢價4倍以上。 00096友成控股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由香港創業板轉主板的公司,基本上沒人關註,看了公司 上市以來的公司所有的報表,這是一家發展速度極快的公司,去年下半年開始提速,新產能的擴張在一年內或使業務增長50%以上。如果同類用A股公司估值,股價20元都無壓力。(香港很多投資者對這些優秀的小公司是不屑一顧的)。 08077 昆侖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證券業的航母中信證券入股60%股份,想幹啥啊,其實我也不知道。小小倉位娛樂一下。 其他的公司就不細說了,雪球大多數都有我的留貼01030 01043 01055 01068 00206 01300 01366 00528 08077 02380 03383 00255 02355 00735 00826 00954 00956 00603 00536 00175 00153 00082 01708 01899 02002 01296 01174 00894 01838 00609 00735 00116 00733 00801 00364 01818 03330 03363 01359 01194 0096 02345 02128還有些香港的金融類股票 1、其中有不少是細分行業龍頭,估值低廉,派息豐厚,用這些股平衡市場的風險,如果出現嚴重低估的時候,就進行倉位轉換,比如01300 01366 02345 01296這些股今年1月就出現較大的投資機會,雖然目前漲幅超過50%,但是依舊低估。 2、當然也會遇到便宜無好貨的情況。01068雨潤食品 這個公司就是特列,縱然每次去超市看到他產品依舊賣得不錯,股價卻大跌9成多,幸虧我是多股操作。 3、香港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是獲利的好機會,比如今年的03383雅居樂地產和01211比亞迪股份。 4、不要太看重公司業績短期遇到的困難,香港往往只看短期利潤的變化,有時候業績出現10%的下滑,也會造成股價被腰斬,但是如果你能看清業績下降的真實面目,腰斬的股價,或者腰斬再腰斬的股價也是你貪婪的機會。比如02128去年中期業績微跌,股價去年幾乎被腰斬。年底業績強勁恢複,股價立馬飆升!(01899目前和02128機會差不多)。 5、如何進行周期性行業投資 2011年中國電力行業全行業虧損,負債高企,負債率普遍達到130%,呵呵一大堆看空電力行業的評論,如果真是電力行業全部破產,那大家就退回原始社會了。但是的情況是,煤價高企,政府為了短期內壓制通脹,控制電價,但是大家應該看到,煤炭的黑金日子造成大量的熱錢殺入,國內產能,國外產能都在急劇擴張,國家為了安撫各大電廠,也批了不少特大型煤礦給電力公司,我記得大唐電力自己的煤炭產能2011年後2年機會能滿足自己發電需求,以後電廠都用自己的煤,煤炭公司的煤該怎麽辦,唯一的出路就是降價。看看現在的電力股盈利多強了,煤炭公司卻走下神壇,而且電力公司又可以高價配股了,這樣銀行債務也立馬解決了,呵呵銀行的壞賬風險也解決掉了。(2011年我寫的投資電力股的10大理由現在也全部得到驗證)。01071, 2011年這麽垃圾的公司目前算上派息也漲了7倍。現在還有負債率超高的行業嗎,有啊,航空業啊,航空業的負債普遍高企,這超高的負債率不解決會危及中國金融穩定的,油價的下跌,業績上升才剛剛開始,股價不漲個5-6倍以上,怎麽好意思呢!況且以後還需要高價配股盡快解決高負債的問題。 6、看機構減持增持沒有多大意義,這幾年投資港股,發現很多機構減持都是發生在股價的最低位,增持也不一定是你買入的理由。 7、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買入確定性強的公司(確定性雖然也是相對的)。 以上所有提到的港股並不代表有真實倉位,純屬個人愚見,投資請自己決斷,虧盈自負,最後,祝大家投資順利!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7 09:09 編輯 七年實戰心得: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研究的 這幾個月真是過得腳不沾地,稍微忙過點身體又不太好,所以年初答應大家寫的關於商品研究的文章一直耽誤到現在,當然我是個說話算數的人,之前說過5月份會寫出來,這一篇就是我這5、6年在商品研究上的一點感悟。 先說一下我的知識背景,我本科學的是世界經濟,研究生讀的是金融,和商品半點沒有相關性,所以有誌於做商品研究的小盆友們也不必有什麽思想負擔,商品的相關知識都是可以學習的,關鍵的是你對周期的感覺。 再說說我為什麽會開始研究商品,這必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我入行開始做的是黑色金屬行業股票研究,大家也知道,在過去漫漫7年的熊市里面鋼鐵是最不受待見的行業之一,行業指數自我入行開始到我不做sellside離職,下跌了80%。作為當時一個悲催的sellside,推不出行業牛股,拿不到派點,只好默默的多做點研究。而後我就發現和黑色金屬相關的有一個叫做螺紋鋼期貨的東西(當然現在黑色金屬產業鏈的期貨是國內最大的期貨品種群,從上遊的鐵礦、焦煤到焦炭、螺紋鋼、熱卷,甚至包括鐵合金等等),這其中最關鍵的東西在於做空可以賺錢,於是我就開始了自我野蠻生長的研究之路。 這里插一段題外話,很多剛入行的分析師總是嫌自己cover的行業不好,我想要說的是,你在任何一個行業有多大進步,有多深見解,混日子或者加速成長,都與這個行業本身無關。前5、6年入行的分析師,應該沒有幾個會比看鋼鐵更加悲劇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在sellside的三年為自己今後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最初的dirty work開始,構建數據庫、尋找研究的新的idea、調研、溝通、拓展你有的圈子和人脈,這都與你所cover的行業無關。所以不要拿行業做借口,關鍵在於你有多努力。 說了那麽多廢話,言歸正傳,講一講我對商品研究的理解。當然,因為我現在做的是買方的投資管理,所以我會從研究和投資結合的角度來講一些問題,不單純局限於研究。 第一,決定價格大趨勢的一定是供需,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所以,研究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做好你研究品種的“供需平衡表”。 什麽是供需平衡表?就是你所研究的品種在一定時期之內的需求有多少、供給有多少、庫存有多少,然後算出來一個供給與需求的差值,這個差值如果是正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供過於求,我們稱為surplus;這個差值如果是負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供不應求,我們稱為gap。按常理來說,有surplus的品種價格有下行的壓力,而有gap的品種價格有上行的動能。 供給的算法通常需要通過細致的調研,比如礦山投產的速度、投產的數量,又或者播種的面積和單產的數值;需求的算法則有自上而下(top to down)與自下而上(bottom to up)兩大類,可以從宏觀數值預測入手對該品種的需求進行預估,又或者你將品種下遊的需求細拆為幾個子行業對每個子行業的增速進行估計,最後加總得出品種的需求。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通常我會每種方法都進行估算。 但是,供給和需求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測算的變量對供給和需求影響的彈性,我在下面還會講到絕對數量其實沒有什麽很大的意義。彈性的分析我們會通過敏感性分析(sensitive analysis)或者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進行,用以得出邊際變化對於整體供需的影響的變化。 第二,供給與需求的邊際變化比surplus和gap本身更加重要。在我的理解之中,影響surplus和gap邊際變化的因素更加重要,也就是說,供給與需求在一定時期的邊際變化更加重要。因此,在研究的時候不僅要關註surplus或者gap的絕對值,而要仔細研究影響surplus和gap變化的因素。 對於商品來說,幅度的判斷依據很大程度上在成本,所以不管是原礦或者是生產,我們都有所謂的成本曲線(cost curve),也就是累積的產量所對應的不同的生產成本構成的曲線。當你計算出了供給與需求,在成本曲線上你應該能夠找到相對應的成本價格,這通常是我們決策的一個重要依據。 舉個例子,2014年年初,我們測算鐵礦石的surplus大約有3000-4000萬噸,礦石價格面臨大的下行壓力,於是我們入場做空了鐵礦石,並且更具我們所擁有的cost curve計算出了相應的價位;但是由於三大礦山釋放產能速率超預期、並且國產礦沒有在虧損線立刻停止生產,在2014年4月份我們修正了我們的供需平衡表,認為礦山的surplus大約有4000-5000萬噸,不要小看這1000萬噸的增量,這個邊際變化量與價格並非是一個線性的關系,價格並非多跌了30%,而是直接腰斬,所以理解供給和需求的邊際變化的意義不止在於你對趨勢方向的判斷,並且還有你對趨勢幅度的一個判斷。 第三,供需平衡表的結果需要與市場預期相比較,而不應該僅僅看surplus或者gap。這是我對基本面研究理解感觸最深的一個方面,得益於第一份工作所學習並深植於心中的“預期差”理論。這就是說,我們做平衡表所看出來的surplus或者gap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數值和市場上的預期相比是高還是低。當然,這個與上一條講的有相似之處。 舉個例子,比方說我們計算了一個品種的surplus是占年度產量的5%,按照分析框架,這樣的surplus對於該品種的價格有直接向下的壓力;但是,如果市場上對於該品種的surplus的預期是10%呢?那麽實際的這5%可能就是對價格的一個支撐。一個品種在過剩的時候為什麽有可能還有價格的上漲,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種過剩與市場預期相比還沒有那麽的“過剩”。最近黑色金屬產業鏈里礦石的反彈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四,基本面研究的局限之處使得與研究周期相適應的投資周期應該相應較長,除非你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極度細致的研究,否則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我以前經常和做商品投資的同行交流,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有些人用基本面研究來解釋非常短期的行情,比如一天的或者一周的。這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由基本面決定的行情的發展一定是一個趨勢的主題線,主題線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不可能在短期內就出現完全的印證。在我看來,基本面研究所對應的商品的投資周期至少在一個季度,因為供需所對應的結果需要充分的發展,在供需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擾動,但是最後價格必然會回歸供需。 同時,之所以以一個季度為周期來劃分投資期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法做到非常細致的平衡表的。我認識有的前輩做基本面研究可以做到周度的平衡表,這樣的數據深度和精度對於一個人的邏輯、信息以及行業了解都有極高的要求,非常難以達到。同時,越細致的數據出錯的概率越大。我在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有位前輩就和我說過一句話:“寧可要粗略的正確,而不要精確的錯誤”。但是研究越深入,就越容易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毛病,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從商品細致的邏輯框架跳出來,看大的層面。 第五,商品不同類別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需要從大的格局進行理解。商品的分類很多樣,在我自己的研究框架看來商品分三大類,第一類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鉑和鈀;第二類,工業品,我們經常講的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包括能源品、所有的基本金屬、黑色金屬、橡膠等等;第三類,農產品,我們經常講的軟商品(soft commodities),包括油脂、玉米、小麥、經濟作物。 以上所有都歸結為“商品”。貴金屬的研究和交易在慣例是放在大的Macro Trade下面的,也就是必須對宏觀經濟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夠發掘到對貴金屬的真正趨勢。工業品的研究主要就是供給與需求,供給的變化,需求的變化都需要分析。農產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給端,因為除了經濟作物之外,農產品的需求變化相對緩慢,並不急速,所以農產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供給影響較大的幾個方面,比如天氣、比如單產、比如種植面積。宏觀大趨勢與貴金屬與工業金屬關系非常密切,與農產品關系較小,但是這並不絕對。因為商品之間有深刻的聯系。 舉個例子,我一直認為原油是所有商品定價的“錨”。什麽是“錨”,就是原油的價格會影響所有商品的平衡表。2014年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首先影響了所有能源的價格,其次影響了所有運輸的價格,最後影響了替代能源的價格比如燃料乙醇,與燃料乙醇密切相關的又是白糖。由於原油價格過低,作為燃料乙醇的白糖需求急劇下降,導致了白糖供需平衡表的改變。 所以我們理解商品的價格變動,要從更深刻的層面進行,對於一個品種過於深入的理解有時候反而不是好事。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現貨商做商品投資反而會虧錢的原因。 第六,宏觀大趨勢決定了商品尤其是工業品的真正走勢格局,品種基本面與宏觀趨勢的背離一定要想清楚原因。商品在近30年最波瀾壯闊的行情出現過2次,一波是2000年開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需求的崛起帶來的商品價格牛市,還有一波是次貸危機帶來的2008-2009年的全球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須有宏觀趨勢的配合,否則就是局部的行情,掀不起大的波瀾。這里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當你看的品種與宏觀趨勢出現了背離,怎麽辦?背離的情況其實並不常出現,但是一旦出現,就需要警惕,因為這會導致投資上的問題。 就比如說現在,這半年商品的趨勢其實並不明顯,大多數品種處於一種震蕩的格局。很多品種,比如說銅,基本面很差,因為中國的投資增速大幅下滑導致銅的需求增速也相應下降,但是宏觀層面來說目前國內處於一個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並且有繼續寬松的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從基本面去做空銅就會比較難受。通常微觀或者中觀基本面與宏觀基本面的背離會造成品種出現僵持的局面,從基本面角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出場等待,等到預期明朗。 這樣的背離在近期我看來出現了很多,不止是商品,包括外匯、債券、股市等等,都有。背離其實是大的投資機會的前兆,因為很多指標無序性的關系告訴我們的是未來一旦某種秩序占了上風之後,就會出現比較強的趨勢。但前提是,你要想清楚,並且活到趨勢來臨之前。 最後,我想說的是,基本面研究只是做商品投資的第一步。分析正確只是賺到錢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我自己經歷過從對基本面的迷信,到對基本面的懷疑,再到現在理解基本面在投資里面所占的重要位置的各階段。當然也許我再在這個行業呆上另一個5年會有不同的感悟,我現在對於研究的重要程度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必須承認,這不是你在投資里面能不能賺錢的最關鍵因素。我用一個大牌對沖基金合夥人的一段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結語: “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遊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來自投資圈女混混(id:invest_smallpotato)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