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高盛要聯合其他華爾街巨頭自創聊天工具?表面上看原因簡單,是為了未來的信息安全和保密,但這可能是高盛謀劃的大棋局中的第一步。
去年爆發的彭博後臺“竊聽門”事件,導致高盛和彭博一度陷入口水戰。為了代替彭博即時通訊系統,高盛領銜的華爾街巨頭們已接近買入聊天和即時通訊初創企業Perzo的股權。
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德意誌銀行、匯豐控股、貝萊德等銀行或資管公司和對沖基金Maverick Capital在內,均考慮參與高盛主導的“Babble”聊天系統開發計劃。《此前金融時報》消息稱,高盛最終的聊天工具將被定名為“Symphony”。
難道高盛要投入如此多的時間,花那麽多的錢真的只是為了開發一個聊天工具?下面是六個最關鍵的理由:
1. 彭博太貴了。
彭博終端每年的花費超過兩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因為數據和行情,而只是要使用彭博終端內置的通訊系統(Instant Bloomberg)話,那麽這個價格就太貴了。在華爾街投行都在絞盡腦汁砍成本的今天,開發一個能替代彭博終端的聊天工具變得十分有吸引力。
2.彭博的手伸到了華爾街的碗里
彭博正在為其“交割新業務”大獲成功引以為傲。如果你花了兩萬美元購買彭博終端,就能使用彭博的互換結算系統(SEF)和債券交易平臺,彭博只收取極低的傭金,或者根本不收費。投行顯然不喜歡這個功能,如果高盛“Symphony”能夠替代彭博終端聊天系統,那麽將是對彭博這個競爭對手重磅一擊。
3. Perzo有漂亮的加密技術
還記得銀行發送機密信息是的有多麻煩麽? Perzo恰好這方面的技術,包括“終端到終端”和“軍用級”加密。這對發生敏感消息可以派上大用場,沒錯,就是敏感消息。事實上,Perz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avid Gurle (前湯森路透高管)引述在描述其加密的效能時說:“我們無法看到你在做什麽。如果你丟失密碼,幾乎不可能找回,因為設計上就是這樣。如果政府要求我們的數據,我們當然配合,但我們也沒有辦法幫助解碼加密信息。”銀行必須保持通訊暢通,但是有頂級的加密技術,在理論上有助於防止外部竊取信息。
4.Perzo表面上市開源的
開源應用一直是大銀行最想要的東西。華爾街投行過去花了數以千萬、百萬計的美元開發不必用的專用代碼。高盛的“Babble”項目是開源的,但是到底開源到什麽程度有激烈辯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該項目把它比作一個蘋果般的系統: 它是“開放”的,但是一切東西都要通過App Store審核。
5. 高盛現在是一個科技公司
據高盛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目前高盛首席投資官Marty Chavez,和戰略投資集團主管Darren Cohen聯合負責推進“Symphony”。從中可以看出高盛推進該項目的決心。Darren Cohen本人的任務是,推進那些在長期能帶來廣泛投資機會,和顯著賺錢潛力的項目,通常這涉及高盛未來的市場結構,和長期投資策略。
6. Markit已經長大了
Markit已經成長為金融領域強大的數據和服務提供商,並與華爾街有著長期的悠久歷史。包括高盛在內銀財共同擁有Markit,多年來它一直是這些機構實驗未來產品的工具。今年Markit首次發行了股票,這意味著它現在是一家約45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一些陰謀論者計,銀行可能會尋找一個新工具來測試新的市場結構策略。
事實上上Markit去年推出了自己的 “Open Federated Chat”,雖然本質上這不是一個聊天工具,而只是能連結多找聊天工具的平臺。“
彭博社援引知情官員稱,出於安全考慮,中國政府從政府采購名單中剔除了蘋果公司的Macbook和iPad等產品。該清單由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編制。
十項蘋果產品,包括iPad,iPad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從7月份的政府采購清單中去除。而這些產品在6月的清單中還曾出現。
蘋果公司是最新被排除在中國政府采購之外的美國公司。中美關系因網絡監控等問題陷入緊張局勢。
中國采購機構告訴政府機構停止從Symantec Corp和卡巴斯基購買殺毒軟件。而微軟公司也被排除在政府節能電腦的采購範圍之外。
在去年斯諾登的棱鏡門事件後,中國對外國公司加強了監管。
蘋果公司發言人Kristin Huguet拒絕置評。
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目前尚沒有就采購清單做出回複。該清單並不包括智能手機。
清單適用於所有共產黨中央部門、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列表的下一次審查將在明年1月。戴爾公司和惠普的產品依然包括在清單之中。
5月,中國表示將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科技公司進行審核,尋找潛在的國家安全漏洞。
5月,微軟公司表示,其對Windows 8系統被從政府采購清單中剔除感到意外。新華社稱,此舉是為了確保電腦安全。
上月,中央電視臺報道,iPhone手機軟件可能導致國家機密的泄露。蘋果公司否認了此項指控。
兩星期、三大洲、100多場路演,阿里巴巴是否能拿下美國歷史上最大IPO,成敗在此一舉。據彭博消息,阿里巴巴預計將於9月16日上市交易。IPO定價區間預計在9月2日公布,9月3日開始全球路演。
路演先從香港和新加坡開始,隨後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等地進行,9月8日到達紐約。
但《21世紀經濟報道》引用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內部從未制定過所謂的上市日期,目前上市前的梳理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阿里官方發言人拒絕評論市場傳聞。
就在上市前夕,阿里巴巴決定剝離貸款業務,同時與支付寶母公司簽署新的利潤分享協議。
阿里巴巴此前對自身的估值為1330億美元,在此次IPO中,阿里巴巴有望融得200億美元的資金,躋身全球最大IPO之列。
更新中
數月以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聲稱歐洲央行準備實施QE,以刺激需求,遏制通縮。受此影響,市場人士預期歐洲央行將在9月4日政策決議後采取行動。彭博新聞社8月31日發表社論稱,為了歐洲的利益,德拉吉最好“該出手時就出手”。
上周五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顯示,8月歐元區CPI同比增長0.3%,創五年新低。歐元區離全面通縮只有咫尺之遙。此前歐洲央行將通脹目標定為“接近但低於2%”。即便從長期來看,通脹預期也在下滑,歐元區未來五年通脹預期已降至2%以下。
通縮風險之外,歐洲還面臨經濟增長停滯的難題。法國經濟不景氣,意大利經濟重回衰退,就連一向穩健的歐元區頭號經濟體德國,今年二季度GDP也出現萎縮。今天公布的歐元區8月制造業PMI數據,創下13個月新低,也進一步印證了歐洲經濟的每況愈下。
彭博新聞社的社論稱,歐洲需要的是美聯儲那種量化寬松,即大量印鈔購買債券。
盡管歐元區各國對這項措施仍有爭議,但德拉吉早該克服這些困難,在遵守政治和法律底線的前提下,采取行動已刻不容緩。
社論還稱,歐洲各國還應重新思考其財政政策。盡管這不屬於歐洲央行的職權範圍,但德拉吉本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德拉吉稱財政政策應該在刺激需求方面貢獻更多,另一方面,他又表示,《歐洲穩定與增長協定》給各國提供了充分的策略調整空間。彭博新聞社認為,這並不是調整空間的問題,
這項協定要求政府無視通縮、削減借貸,應該予以廢除。
至少在公開場合,德拉吉仍堅持其宏觀經濟原則,而正是這些原則使歐洲陷入通縮。他不斷強調結構性改革,或稱供應面改革的重要性,強調解除對就業市場的管制,並投資教育和技術。彭博新聞社認為,
歐元區的確需要這些改革,但德拉吉錯在把這些改革的優先性放在了刺激經濟增長之上。供應面改革是一項長期事業,而歐洲現在的問題是需求匱乏。
社論認為,貨幣政策能發揮更多作用,也應該發揮更多作用,這是德拉吉和歐洲央行的責任。要是他們願意,歐洲各國政府也可以修正其財政政策。如果歐洲在長期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那一定是因為,歐洲央行和各國決策者目睹了一切發生,卻什麽都沒有做。
彭博社點評新華社三天連發八篇文章聚焦A股:中國官媒新華社想要試著完成過去三年,整個證券行業都做不到的事情——讓中國人買更多股票。
華爾街見聞網站刊登過文章,8月31日至9月2日,新華社三天連發八篇系列述評聚焦股市。系列文章指出,隨著內部外部人氣重新積聚,中國股市步入重要關口。近期A走勢樂觀,有較好的運行基礎。中長期仍有不利因素,真正步入牛市需大量系統性工作。
彭博社采訪了在哈爾濱金融行業工作的Huang Shi,他說,上周他向股市投了超過兩萬元。
“中國股市已經低迷了太久。”
截至5月份,上證綜指在過去三年蒸發4600億美元市值,近500萬投資者註銷交易賬戶。彭博社表示,中國當局想要重燃市場對股票的興趣。投資者重回股市可以幫助政府減少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並遏制受較少監管的理財產品的風險。上半年中國理財產品資產已經升至2.1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繼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看多A股後,政府大力唱多股市可能已經顯現效果。上證綜指昨日收盤升至15個月新高,自5月底以來已經上漲12%。
政府也采取實際行動鼓勵投資者重回股市。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8月份公布新版《證券賬戶管理規則(修訂版)》,明確放開一人一戶限制,大幅降低投資者開戶費和市場成本。(見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
光大證券分析師曾憲釗表示,政府真的在鼓勵投資股市。他們需要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以吸引外資入市。
中國樓市在今年走上拐點。8月份,全國房價連續第四個月下跌。
據瑞士信貸6月份公布的報告,2013年,股票占中國家庭總資產的4%,銀行存款占比22%,而房產占比達到55%。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表示,中國房產市場下滑刺激國內投資者將更多資金投入股市。而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香港地區基金經理Kathy Xu認為,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風險上升的跡象可能也令股市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紐約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主席Michael Shaoul表示,在多年追逐房地產投資後,現在你可能看到散戶重新轉向股市。
本文載於《紐約時報》,華爾街見聞網站整理,略有刪節。
在從政十多年之後,Michael Bloomberg決定重新執掌他一手打造的彭博帝國。
Bloomberg本周三晚間告訴彭博的多位高管,他多年的好友、公司現任CEO Danniel Doctoroff將於今年年底離開公司,然後他本人將接管公司。
Bloomberg目前仍擁有彭博88%的股份,他此前一直表示自己無意於全職管理公司。今年1月份他離任紐約市長時,曾稱他人生剩下的時間就是做做慈善,把他328億美元的財富回饋給社會。
不過近幾個月,他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彭博在萊克星頓大道的總部,而且一待就是六、七個小時。他開始參與公司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決策。
56歲的現任CEO Doctoroff對於領導權的轉移非常失落,他兩周前向Bloomberg提出辭呈。盡管Bloomberg極力挽留,但他依然堅持離開。
Doctoroff如今依然是Bloomberg的好友,他將加入Bloomberg基金會的董事會。在上東區的一家咖啡廳里,他對於辭職是這麽解釋的:“當Mike決定花一些時間在公司里,然後時間越來越久的時候,事情顯然就變了。我的工作已經和過去六年里不同了。如今這已經是他的工作——他希望參與進來。他在所有事情上都不征詢我的意見。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了。”
不過,坐在他旁邊的Bloomberg卻不這麽認為:“計劃本來不是這樣的。這是他的主意,如果要我說,他本應該留下。”
Bloomberg表示,他再次“愛上了”自己1981年創立的彭博公司。不過,他表示自己本沒有打算擔任CEO。“我討厭頭銜,”他說。他打算在未來繼續經營公司。但如果他的興趣點轉移了,他可能會再雇一個新的CEO。
不管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他們均表示對於領導權上並不存在鬥爭。Bloomberg說:“媒體總喜歡報道鬥爭,但這里沒有鬥爭。”
Moctoroff笑稱:“在這個公司里,Mike就是神,他創造了這一切。他留下‘十誡’後就離開了。然後他又回來了。你要知道,當神回來的時候,情況會變得不一樣。”
如今,Bloomberg接手的彭博要比他十年前離開時要大得多,也強得多,但同時他面臨著很多挑戰。
Doctoroff在金融危機爆發前6個月時加入彭博,在他的帶領下,彭博終端的銷售量從每年27.3萬增加值32.1萬臺。彭博的年收入從54億美元增加至90億美元。期間,許多新聞機構都風雨飄搖,但彭博卻新增了500名記者和編輯。
不過,如今公司的增速開始放緩,尤其是在海外。其新聞部門去年因為“泄密門”而備受業界指責,而且彭博對於中國領導人腐敗的負面報道也讓其在發展中國市場時受到限制。
在彭博媒體集團領導人Winkler和Justin B.Smith的帶領下,彭博的新聞部門正在試著將影響力擴大至華爾街以外。
下個月,彭博將推出“彭博政治”,該公司將在電視、網絡視頻、紙媒、廣播和彭博終端上全方位打造這一品牌。為了進軍政治新聞報道,彭博新近引入了John Heilemann和Mark Halperin等名記。
Bloomberg還在極力打造“彭博觀點”,該項目從2011年開始,主要由諸位名記發布自己的觀點。
Bloomberg表示,他不希望公司在他的領導下改變現有方向。“我們的計劃就是把原來的計劃推進下去。”他對Doctoroff任期內主導的招聘工作非常贊賞。
Bloomberg說回到公司讓他覺得精力充沛,而且這並不會影響到他的基金會的運作。“(基金會)沒什麽可以做的,基金由Patti Harris運作。我們已經設定好了規則,他們只要執行就可以了。然而在彭博,總是有很多事情等著去做。時刻都要做出決定。都是些新項目。”
當一個公司的創始人返回已經離開的公司,通常是為了拯救處於危機的公司。(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前紐約市市長Michael Bloomberg回到彭博卻不是因為這家媒體公司處在危機中。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彭博鞏固了其作為金融信息提供商的主導地位,收入和用戶都大幅上升。
不過,Bloomberg返回彭博依然存在挑戰。市場競爭不斷加強,而彭博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日益緊張。而這正是公司的核心客戶群。
現在,彭博終端的用戶達到32.1萬。這些用戶每年支付2萬美元獲得一系列金融信息。終端業務今年預計將產生90億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數據公司。
雖然彭博在過去5年平均年增長近6%,控制了32%的金融數據市場,該公司面臨著幾個挑戰。技術進步讓小公司(FactSet和Markit)更容易向彭博等金融數據巨頭發起挑戰。
此外,一些美國銀行近年來削減了他們訂閱的終端數量。Bloomberg正將新興市場作為重點,維持其增長。公司還擴大終端以外的業務,以應對銀行業務的下滑。Burton-Taylor International Consulting分析師Doug Taylor表示,
Bloomberg離開時,90%的收入來自於終端業務。現在,終端訂閱的下滑使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業務方向。
大銀行近年來越來越擔心,彭博正在通過收集大量的交易、定價數據,蠶食它們的領土。
一些華爾街公司正在尋找其他溝通的方式,以避免在彭博平臺透露敏感信息。
彭博引述兩位知情人士稱,俄羅斯央行正考慮實行臨時資本管制,如果資金外流情況加劇。俄羅斯已經八年沒有實施過資本管制。
據稱,只有資本凈流出顯著升高的時候央行才會使用該措施。目前並不清楚該措施的實施的時間點以及究竟什麽樣的程度才會使俄羅斯央行出手。參與了相關討論知情人士稱他們在討論所有可能出現的情形。
俄羅斯財政部發言人Svetlana Nikitina表示央行拒絕對此置評。
消息傳出後盧布兌美元匯率出現下跌:
上述討論的背景是因烏克蘭危機,美國及歐洲對俄羅斯發起制裁,傷及了俄羅斯經濟及投資者信心,造成資本大量外逃。今年上半年資產流出規模達到了746億美元,遠高於去年一整年610億美元的水平。俄羅斯經濟部認為,2014年資本外流規模或將達到1200億美元,差不多占俄羅斯GDP的10%。自2007年以來,俄羅斯還沒有夠私人資本凈流入的記錄。
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取消資本管制措施,而如今俄羅斯有可能重啟八年前取消的資本管制措施。
不過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在9月25日的演講中曾提到“實行資本管制並不合理。”
本月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進行了新的制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俄羅斯的大型國有石油公司在歐洲範圍內經營。作為回應,俄羅斯已經禁止進口一些西方食品。如果類似的“制裁-報複”行為繼續,資本流出將不會出現好轉。
所以Nabiullina也提到,類似事件將促使金融監管者聚焦金融穩定性,抵禦通貨膨脹,包括使用“非標準”措施。
今年7月份俄羅斯央行曾意外加息,將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8%。這一舉措也被視作是最近烏克蘭局勢緊張、美歐擴大制裁後,俄羅斯應對大規模資本外流的措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日,俄羅斯央行頻頻出手捍衛盧布匯率。彭博新聞社文章稱,這個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重演1998年的貨幣貶值和債務違約。
盧布最近的表現可不像俄羅斯總統普京那麽強硬,該國匯率已經跌至歷史最低點。過去三個月,盧布累計下挫15%,是全世界被拋售的最狠的貨幣之一。這也是俄羅斯央行大手筆拋售美元力挺匯率的原因。
華爾街見聞提及,就在本周,俄羅斯央行僅僅在兩天的時間里就拋售了14億美元買入盧布。
盡管如今的俄羅斯比當年強大許多,比如外儲是當年的57倍,作為主要經濟支柱的油價也比當年高出9倍,但是,俄羅斯人和外國投資者卻對該國下滑的經濟失去了信心。很多人將手中的盧布兌換成美元、歐元。
就連GAM U.K. Ltd.債券基金經理Paul McNamara,這個將俄羅斯的今天和1998年的比較稱之為“錯配”的人,也看到大多數俄羅斯資產將帶來麻煩,需要避開。
沒理由接住盧布這把下跌的刀子。
俄羅斯當前的麻煩源自於普京入侵烏克蘭。但他的運氣顯然不怎麽好,在他野心勃勃的背後,恰好趕上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布倫特和WTI油價雙雙跌破90美元/桶大關。近期,華爾街見聞多次提及,油價在104美元,俄羅斯才能維持收支平衡。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首席策略師Vladimir Pantyushin認為,如果油價跌破80美元,俄羅斯可能將不得不削減開支。
讓我們再來看看1998年的俄羅斯。當年正值亞洲金融危機肆虐,國際油價暴跌至最低每桶10.72美元,這使得剛剛度過蘇聯解體僅7年的俄羅斯經濟陷入了困境。
當年,同樣是為了捍衛匯率,俄羅斯被迫動用了數額龐大的外匯儲備。甚至在央行放棄對盧布的支撐之前,該國剩余的外儲已經不足100億美元了。
面對窘迫的經濟狀況,俄羅斯政府宣布400億債務違約,盧布在那一年年底前暴跌了71%。這嚴重打擊了美國對沖基金,華爾街銀行不得不采取紓困措施,將資金撤出新興市場。而此舉直接導致巴西雷亞爾在1999年大幅貶值。
目前,俄羅斯經濟滯漲正浮出水面,通脹率升至8%的三年高點。IMF預計,俄羅斯今年的GDP增速將增長0.2%,是2009年以來最慢的。
俄政府應付賬款為420億美元,國內企業未償付外債為1580億美元。國內外匯儲備降至4540億美元的四年最低水平。標普在今年4月將俄主權信用評級降為BBB-,距離垃圾級僅一步之遙。
追求超額收益的投資者希望持有以美元計價的俄羅斯債券,而不是美國國債。摩根大通提供的追蹤數據顯示,此類債券的收益率升至340個基點,或3.4%,為一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1998年俄羅斯違約前夕,此類債券收益率曾高達1800個基點。盡管當前的收益率遠不如當年,但收益率持續攀升意味著俄羅斯政府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在增加,這反映出投資者越來越擔憂俄羅斯信用評級可能被進一步調降。
不過,美國Stone Harbor Investment Partners LP新興市場經濟學家Steffen Reichold認為,俄羅斯很可能不會重複1998年的歷史,當前危機所付出的經濟成本可能最終使得普京無法繼續進攻烏克蘭。
我很懷疑全球市場將受到和1998年相同的影響。今天,普京還可以承受,但或多或早,影響將越來越多,局面就會改變。這就會限制普京的行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馬雲正加快推進他的好萊塢生意,帶領一支阿里巴巴高管團隊與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們會面,商談購買在線內容。
該知情人還表示,馬雲將在未來幾天與幾家著名電影制作公司見面,這些公司包括獅門影業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迪斯尼、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影業(Viacom'Paramount Pictures)、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Time Warner Inc. (TWX)’s Warner Bros.)、索尼、以及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巨頭Comcast Corp.。
阿里巴巴將尋求一些商業合作以獲得美國電影和電視發行權,或者入股電影制作公司。
阿里巴巴在四處尋求能夠通過機頂盒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娛樂項目。如同複星國際和大連萬達一樣,阿里巴巴在擴展同好萊塢關系的同時,也將面臨中國大陸的盜版和內容審查問題。
一家位於北京的互聯網咨詢公司IResearch分析師Alex Wang對彭博社表示:
娛樂業和電影業是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電影產業是一門真正賺錢的生意,未來將成為阿里巴巴成長的重要動力。
阿里巴巴9月正式在紐交所IPO,並在上市首日籌集到25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