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強:香港人精神 地產人精神
1 :
GS(14)@2017-01-24 00:10:21【明報專訊】獅子山下遍佈香港人的奮鬥故事,筆者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見證過不少香港人的奮鬥事迹,他們從來都不會抱怨社會,無論任何惡劣的環境,惡劣的市况,只會積極及努力向前,成就了今天無數的富豪。但是在今天,很多人都會比較,抱怨目前香港的工作環境及政治環境,已經是今非昔比;他們見到今天的富豪,大部分都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或之前出生的,認為當年的機會比目前多,他們喜歡說,如果在今天的環境下,那些富豪是否都能夠脫穎而出呢?
筆者認為答案都是一樣的,假設人物不變、相信他們在心態及能力方面都不會改變的,那麼筆者夠膽說,他們在今時今日,成功應該會更加容易。所謂憎人富貴厭人貧,今天的社會,今天的香港人,太過容易抱怨、容易放棄,只會用精力去發泄,不會用精力去發奮,就是這個現象,使人慨嘆今天的香港人,慢慢地散失了香港人的精神!筆者並不是在抱怨,只是想透過這專欄,去提醒我們是香港人,我們的血脈是上一代父母用實幹、努力、奮鬥及打不死的精神,遺留下來給我們的。我們是切切實實的香港人,不要蹧蹋及忘記上一代傳給我們的本質及典範!
30年歷無數升跌市 永不言棄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行業30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地產人,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升跌市,幾乎每兩年就會見到一次衝擊,都是不會放棄的!更重要的是,客人的問題或難題,都是需要耐性去解答及解決。今年在新盤市場將會百花齊放,大額成交亦會不斷湧現,只要大家都有地產人的精神,務實地去努力工作,困難總會過去的;香港人、地產人,努力吧!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236&issue=20170123
廖偉強:十分耕耘 不會零分收穫
1 :
GS(14)@2017-02-06 07:33:56【明報專訊】金雞報喜,新年如意,祝讀者今年繼續行大運!農曆新年期間,適逢有幾日假期,筆者去了泰國小休,作適當的放鬆,可以在新的一年,再次從新出發,但願今年的業績,可以更勝舊年。
在泰國期間,遇見一些朋友,相請不如偶遇,我們相約晚飯,席間談及樓市,筆者的朋友完全沒有驚歎樓價高企,因為他已經積累了很多物業,包括住宅及商舖。雖然在事業上,朋友沒有響噹噹的成就,但是,他明白物業是最穩陣及升值潛力非常強的產品,他很自豪地表示在30歲前已擁兩個物業,今天能安享晚年生活,全靠多年儲備多個物業。
晚飯談話中,朋友無奈表示兒子不像他當年,不肯放棄安逸的生活,節衣縮食去儲蓄,像他一樣在30歲前置業;兒子當然不忿說:「今天的社會不像當年的容易」!筆者和朋友說,不是今天容易與否,重點是你的兒子已贏在起跑線,他不用從零開始。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機會比人多
回到香港,和一些親友拜年,筆者見某親戚愁眉苦臉,原來她擔心丈夫失業;筆者安慰生活可以富貴,亦可以清淡,不一定要人人有樓。筆者回想這位親戚,他們兩夫妻年輕時,並沒有犧牲某些生活享受,所以今天仍要憂柴憂米。
早兩天打開報章,看到一位22歲的地產代理,適逢上年生意的豐收,剛剛買下了人生第一個物業;她是在19歲入行,她明知自己沒有什麼技能,唯有努力工作,放棄娛樂,不斷積蓄,當然並非人人都能夠這樣幸運,重點是你要怎樣的生活,就要怎樣的努力!努力並非一定成功,但是,機會總會比別人多。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76&issue=20170206
廖偉強:要怎樣生活 就要怎樣努力
1 :
GS(14)@2017-03-22 00:18:28【明報專訊】年輕人千萬不要養成投訴文化,當投訴成為習慣以後,就會形成理所當然的道理;久而久之,負面的態度就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歪理就會變成真理!
年輕人上車 仍可借八至九成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世界頂尖的競爭對手都匯聚於此,所以每一個香港人,都有機會面對外來競爭帶來的壓力及機遇。當然,香港確實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政府的支援,才能勉強過着不用憂柴憂米的生活。而這一批人絕對不是在物業市場自由競爭的一群。不過,有很多人容易混淆及相提並論,將這一批人,都列入與房屋需求及樓價掛鈎的課題。
今天,筆者依然相信年輕人絕對有資格可以入市置業,指的並非即時入市,而是需要透過努力及奮鬥,更加需要積累工作經驗及金錢。只要是首置客戶,銀行的按揭保險計劃,借貸金額仍然可以高達八成至九成,對一些願意減少吃喝玩樂、並努力工作及儲蓄的年輕人來說,上車的夢想絕對不是遙遙無期。
以上觀點希望對年輕人有一些啟發,香港雖為彈丸之地,但競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更何况今日的香港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城市,外來的競爭者多不勝數。此外,我們靠近中國內地這個新興火車頭,其十多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驚人,中港互動除了帶給我們無限的商機,亦同時帶來了無限的競爭壓力。
香港的優勢是自由,無論是法制、政制、貿易及言論等都非常自由;既然要享受自由的生活,就要接受自由的競爭,不要經常抱怨政府能夠幫忙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就要怎樣的努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25&issue=20170320
廖偉強:新特首 樓市新希望
1 :
GS(14)@2017-04-04 08:26:56【明報專訊】渴望擁有自己的物業,是中國人一向的傳統,所以,置業也非單為住屋的需求,同時也是滿足傳統的需要。因此,大部分人會用畢生的積蓄,務求達成置業的目標;但同時,亦有部分人窮一生的努力,也沒有辦法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們唯有寄望政府的幫助,完成置業夢。
市場水浸 加辣也壓不了樓價
上年11月,政府希望藉着推出加辣措施,為樓市降溫,結果適得其反,樓價不跌反升,這是政府意料之外的情况。最近,樓價屢創新高,樓價又成為談論的焦點,市民期望政府能夠向市場再出辣招,為他們遙不可及的置業目標提供希望。
但希望與現實總有差距,市場資金確實充裕,實力買家非常多,看不到樓價下跌的可能性。
前周,筆者從報章上看到一則關於近期樓市的評論,將現今的樓價及工資與30年前作比較,結果顯示樓價的升幅比例較工資超出很多倍。認為現時樓價很多人已負擔不起,但事實樓市成交量還如此熾熱,足見有很多市民仍能入市。香港是自由市場,物業定價高與低,往往取決於買家反應,這就是自由市場的遊戲規則。話雖如此,筆者卻是認同政府需要幫助基層市民置業。
房策多花心力 解基層住屋之困
於一個星期前選出的新任特首,會是香港新的希望,希望下屆政府能夠為基層市民推行合適的房屋協助,顧及到不同階層的需要。只要新特首能夠在房策上多花心力,香港的未來將會有希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33&issue=20170403
廖偉強:納米樓有存在價值
1 :
GS(14)@2017-04-10 23:32:11【明報專訊】兩年前佔中事件,令香港分為兩大陣營,撕裂程度嚴重,至今仍然未能修補!相信要待時間慢慢淡化,希望不久將來可再次融合,重拾和諧,團結香港。筆者相信,只有和諧,才能令政府當局及社會大眾齊心去達成不同的發展決策,社會才能變得更完美。
最近,樓價不斷上升,有樓的人士歡喜若狂,仍未有樓的市民則不斷抱怨,這是正常的現象,相信任何城市或國家都可能會有。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並非完全沒有土地可以供應,只是政府的決斷力,及不同市民的不同觀點,導致不斷的爭拗,令政策推行上困阻重重,影響土地開發進度!
另外,香港人的居住形式正在不斷改變,由以往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組合,到今天以核心家庭為主導。今天的父母,為了下一代的自由空間,寧願早些資助子女置業,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發展商有見及此,將推出的單位愈建愈細,以迎合市場口味,亦衍生今天所謂的「納米樓」。不過,納米樓並非今天才有的新產品,只是今天用實用面積計算,面積感覺比較細小,其實很多二手屋苑,以前的建築面積就是今天實用面積的納米樓。
令人更易上車 踏上置業路
筆者認為納米樓完全沒有問題,只要市場有需求,便有存在價值。皆因沒有人一入市便可以購買大單位,向來都是慢慢由細屋換大屋。納米樓是不少市民踏上置業路的首關,第一步就是要令人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居所,之後,才慢慢考慮增建更大及更多的理想單位,一步步去實現市民的置業夢想及日後換樓的希望。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95&issue=20170410
廖偉強:香港沒有樓奴
1 :
GS(14)@2017-04-25 23:43:45【明報專訊】成功的人是不會抱怨的,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在抱怨的過程,只會找尋方法去解決困難。但是,八二定律當中,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抱怨,所以,永遠的結果都是成功的人只佔少數!
不斷奮鬥 磨練中成長
人類活着就是幸運,四肢健全就更加要感恩;筆者相信這個世界大部分時間都是公平的,任何人只要努力及堅持,大部分人都可獲得理想的資源分配。筆者早前訪問了一位大明星,作為公司一本雜誌的封面嘉賓。筆者提出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作為一個演員,面對工作上的壓力如何應付呢?被訪者氣定神閒地回答指,很多演員都是經過不斷的淘汰,能夠經得起風浪才可以繼續生存,最終能夠成為一位出色的演員,他們一定是在不斷的奮鬥,一定是在磨練中成長。
最近,樓價不斷上升,有很多專家對樓價上升作出批判,認為在目前的樓價下,將會使人一生成為樓奴。不過,筆者相信這個問題只是一些提醒,對一些仍未上車的客人,他們望塵莫及,樓價的上升,只會令他們上車遙不可及。相反,對一些已經置業的人士,無論是心理或實質,大部分都應該歡喜若狂。
樓價長期有升無跌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超過30年,很少有聽聞,已經上車的買家,變成一世的樓奴;因此「樓奴」這個稱謂,對大部分人士都是不適合的。因為,對未上車的人士而言,他們仍未擁有,不會成為樓奴。至於對已經上車的人士,因為樓價長期有升無跌,大部分都有受惠,絕少聽聞會成為一生中的樓奴!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11&issue=20170424
廖偉強:年輕人要有磚頭夢想
1 :
GS(14)@2017-05-18 00:58:07【明報專訊】前幾天,和一名富二代年輕的創業家聊天,過程中,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創業的經過,他多次強調,沒有靠父母的資金,全憑自己努力不懈累積資本,擴展事業及置業的夢想。當然,父母的人際關係及強大的後盾,對於他的事業起步幫助不少,但是,他更加強調在創業過程中的投入及樂趣。
他從來都不怕繁重的工作,願意日以繼夜尋找客人及增加自己的人脈關係,亦沒有抱怨與家人相聚的時間短少,因為他完全明白年輕時候應多花時間努力付出的重要。
富二代沒失敗顧慮
這名年輕的富二代,剛過30歲,是一名80後成功的代表,值得時下年輕人學習。
筆者完全同意及明白,上述富二代的個案,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顧慮,因為就算他創業失敗都不會一敗塗地,背後仍有父母強大的後盾支持,筆者只是欣賞他在創業及工作過程中的奮鬥及精神,這是年輕人必須擁有的基礎。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今天樓價高企,並非人人都能夠負擔,但是筆者相信面對困難才能真正解決困難,夢想有磚頭,才會令自己努力去達成擁有磚頭的夢想。
筆者記得年輕時,日以繼夜都夢想有自己的理想家居,以當時的能力,對置業的機會,亦與時下年輕人的想法一樣——遙遙無期,但是,筆者從不抱怨,只懂努力奮鬥及工作,明白聚沙成塔的過程,更加明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年輕人,努力奔跑吧!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29&issue=20170515
廖偉強:抱怨不如行動
1 :
GS(14)@2017-06-08 00:31:01【明報專訊】樓價由年初至今累積升幅已達一成,升幅確實比預期來得更快。市場抱怨政府任由樓價不斷上升,年輕人抱怨置業困難,事實上樓市是否真的存在泡沫呢?政府是否無力管制呢?
高槓桿投資少 港樓無泡沫
就以上的問題,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入市的買家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用家及有實力的投資者,甚少存在高槓桿比率的投資成分,况且現時大部分的業主已經供斷物業,樓價亦有數倍的上升,業主的套現能力亦相對實力雄厚,樓市根本不存在泡沫。
此外,香港是自由經濟及貿易的市場,出手過輕,達不到壓抑樓市過熱的效果;出手過重,會將樓市及經濟拖垮。政府唯有拖延買家需求的數量,希望盡快增加供應,達到供求平衡的目標,令樓市自然降溫。
現時社會的年輕人抱怨難以入市,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亦多次表達年輕人如果想入市,必須努力奮鬥工作,放棄大部分吃喝玩樂的物質享受及時間,去換取辛勞積蓄而來的金錢。物業是一種投資性的產品,並非人人垂手可得;但是,透過努力及奮鬥之下累積的資本,總是有機會的。
今每月供款額與20年前相若
相比20年前的高息狀况,今天的低息環境下,並計算現今樓價的升幅後,實質每月的供款金額都是不相伯仲,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首期資金而已。
年輕人,抱怨不如行動,筆者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任何事或物,都是必須付出的!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9&issue=20170605
廖偉強:新思維看目前樓市
1 :
GS(14)@2017-06-21 07:45:12【明報專訊】2017年上半年快將完結,我們上星期亦做了一份樓市的半年結,統計了上半年的樓價走勢已經上升了10%,一手的成交宗數大約10,000宗,估計全年一手的成交宗數有機會突破20,000宗,比2016年的18,000宗多,金額方面更加有機會打破歷史的新高紀錄。
政治或經濟變化 樓市或下跌
二手方面雖然受制辣招,但是對比2016年仍然有一定的升幅,主要因為是市場氣氛利好,再加上買家擔心政府樓市政策愈收愈緊,加速了買家入市的決心。
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任何事物到達臨界點就會出現變化,樓市亦不例外,所以筆者經常提醒政府,不用在樓市上作出太多的管制,當樓市瘋狂上升時,就是市場最敏感的時刻,當有任何政治或經濟上的變化,樓市就會應聲倒地。
資金流入地產 應不是泡沫
那麼,為何目前的樓市仍然未有下跌的迹象呢?很多人都會用九七年對比目前的形勢,認為現在的樓市泡沫非常嚴重,筆者完全不認同,因為很多市民仍然用舊有模式看目前的樓市。
現時全球性量化寬鬆,資金四散找出路,地產市場是最容易受惠的,加上1997年過後,大部分人已經沒有以小博大的心態,資金是實實在在的,那樣又如何存在泡沫呢?加上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人的財富已經今非昔比,他們樂意及喜歡投資香港房地產,這樣龐大的資金流入本地的地產市場,今天香港的樓市如何可以與1997年相提並論呢!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83&issue=20170619
廖偉強:港人對磚頭愛與恨
1 :
GS(14)@2017-07-03 22:49:25【明報專訊】現時香港樓市好像再度進入非理性的狀態,香港人已經完全忘記1997年期間的陰影;當然,現時的買家已經今非昔比,特別是有很多買家未曾經歷1997年期間的痛苦,正所謂沒有被蛇咬,何來怕草繩!
有人歡笑有人垂淚
1997年曾經是香港樓市最巔峰的日子,其間的樓價亦成為多年來各屋苑的高位指標,當時炒家及投資者在非理性的情况下不斷入市,市場以高成數按揭及槓桿投資的比例不斷增加,形成1997年的樓市泡沫環境。隨後6年,樓價抵擋不住當時金融風暴的衝擊,瞬間拾級而下,更跌至歷史低位,累積負資產的人數多達10萬。
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不同的專家及評論員分析過去20年的香港樓市,確實在這段期間樓市有極大的變化,當中有人歡笑有人垂淚。香港人經歷了對磚頭的愛與恨,愛磚頭者,慶幸自己能夠過渡1997年,沒有沽出物業,現在樓價也升穿當年的買入價,再者部分能夠在SARS期間入市的買家,持有至今,物業價值已經上升好幾倍;相反,恨磚頭者,由於曾經歷1997年高價入市的痛楚,選擇放棄磚頭,面對現時高價位的樓市,他們已錯失了之前重新入市的良機,為不知道何時能再成為業主而後悔。
「有心唔怕遲」 莫抱怨後悔
筆者以理性分析目前的樓市與1997年相比,泡沫並不存在樓市中,如果市民衡量自己是有能力置業的,真的莫再猶豫,正所謂「有心唔怕遲」,應立即行動,否則換來是抱怨和後悔。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3&issue=201707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