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4OMDAwMDIwNDA4OA.html
在大宗粮油产品纷纷提价后,方便面行业也刮起一轮提价潮。
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康师傅控股(00322.HK)宣布,11月1日正式涨价,其旗下主要产品“经典袋面系列” 提价幅度10%,每包售价由2 元升至2.2元。
11月1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代表李宜霖称,“提价是为了降低原料成本涨价压力。”在康师傅宣布提价同时,统一集团官方告诉记者,“目前暂时没有调整。”
尽管康师傅主要对手统一集团尚未公布是否提价,但是以往两家企业如影随形——只要竞争对手提价,另一家也不会落后。
在这次提价之前,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品牌8月份出产方便面已经变相涨价,部分方便面面饼净含量削减5克左右,方便面面饼跌破90克,减到85克,实现了瘦身提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9年,康师傅、统一两企业曾以“加量升级”的方式上调方便面价格——每个面饼增加约5克加上改良蔬菜、调料包配方,变相提价10%。
康师傅、统一在大陆方便面、饮料市场占据举足轻重地位,此时方便面提价,是否会传导到饮料方面,目前,两家企业尚未给出明确回复。
康师傅率先提价
康师傅表示,自2010年11月1日起,从方便面全品项系列中,选择营销占比达三成的“经典袋面系列”,调整其零售价由每包人民币2.0元至2.2元,涨幅为10%;其他方便面产品价格维持不变。
对于此次提价,康师傅表示,由于制造方便面主要原料面粉、棕榈油、淀粉及其他调味品葱、姜、蒜等价格,自今年起累计涨幅达到15%-100%,经营成本的上升,已达到临界成本的边缘。
方便面是康师傅饮料、方便面、糕点三大业务板块中仅次于饮料的业务。康师傅今年半年报显示,康师傅上半年销售额为32.43亿美元,其中方便面业务销售额达到13.22亿美元,占康师傅总销售额的41%。
康师傅上半年实现营业额同比增长29.65%,业绩升幅主要来自方便面销售同比增长23%和饮料销售同比增长39.96%。
李宜霖表示,公司努力尽量消化成本压力,企业也尽力做了,但是原料成本上涨太大,但是也要对股东负责,所以不得以不提价应对。
康师傅是大陆市场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据AC尼尔森统计,今年上半年康师傅占内地方便面市场份额的43.4%,统一紧随其后。
但由于上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大部分出现双位数字增长,中报资料显示,康师傅方便面的毛利率为27.71%,下跌了3.78%;统一方便面毛利率也从30.5%下跌到29.6%。
由于康师傅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康师傅率先公开涨价,统一、今麦郎、华龙面等品牌必然紧紧跟随。
相对于康师傅的高调,统一却是静悄悄。“目前暂时没有调整。”统一集团官方告诉记者,“原物料上涨对企业的经营确实是一个压力, 我们尽量通过成本内控来缓解。”
熟悉康师傅和统一的消息人士称,“这次涨价是行业性的,企业都在涨价,今麦郎等品牌价格都已经上调。”
除 了这次公开宣布涨价,为了降低成本,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已经对产品展开“瘦身”。康师傅、统一等主要品牌的方便面产品从8月份开始减量,其中 “统一”葱爆牛肉面重量从109克减少为105克,两家企业其他部分产品从原来的95克减少到90克,也有少量方便面从原来的90克减少到85克,但是相 对于净重的减少,两家企业都是“减量不减价”,实现了变相涨价。
另外,福满多、今麦郎等品牌的方便面面饼也有不同程度的减重。除了价格较高大袋装方便面外,市场上目前已经很难见到95克以上的面饼了。
对于之前减量不减价,李宜霖表示,“是应对成本上升手段”。
涨价理由
企业涨价都将原因归结为棕榈油、面粉价格的上涨。而方便面使用的油类主要是棕榈油,目前由于国际价格传导,棕榈油进口价格也在上升。
东方艾格食品分析师陈莉娜告诉记者,“年初时棕榈油的价格为6600元/吨,目前棕榈油的价格为8500元/吨,上涨了1900元”,“现在棕榈油的价格较7月份上涨了30%。”
但是对于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就随之涨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有业界对此颇有异议。
东方艾格大宗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告诉记者,“面粉价格目前涨得不是太多,10月份国内面粉批发价为2636元/吨,扣除货币升值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只上涨了8.9%”。在他看来,即使是7、8、9月份面粉的价格也只是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
对于企业将面粉涨价归为主要原因之一,马文峰表示,目前面粉批发价为每吨2636元,但是方便面生产企业都是直接从面粉加工企业采购,由于有很多企业愿意提供面粉,这些方便面生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他们面粉采购价格都低于2636元。
尽管面粉涨幅不是太大,但是方便面企业仍然频繁涨价,马文峰认为“这是垄断作祟”。“方便面市场是垄断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企业占据了市场80%-90%的市场份额,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就紧跟着提价。”
在这次涨价前,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品牌已经通过“瘦身”变相涨价。以95克装、85克装方便为例,每袋减少5克,根据计算,成本就减少了5.52%-5.55%,加上目前再提价10%,这意味着企业产品提价幅度超过15%,远超面粉等原料成本上涨幅度。
马文峰认为,通过变相涨价和公开提价,企业不仅抵消了成本,也增加盈利。马文峰表示,2009年方便面价格上涨较凶,国家发改委对涨价做了限制,但是现在发改委对他们解除了涨价限制。
康师傅、统一同时也是大陆市场主要的饮料生产商,方便面提价会否传导到饮料业务方面,令外界关注。
目前康师傅和统一方面表示饮料“暂时还没有提价”。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2/2036929.shtml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康师傅方便面已于昨日(11月1日)率先完成提价,涨幅10%,零售价由原来的每包2.0元调整到2.2元。公司称涨价是因原 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此前,康师傅、统一已将部分方便面的净重减少了5克至10克不等。业内人士指出,康师傅此次率先高调提价,或将引起其他方便面品牌跟 涨。
康师傅方面表示,该公司用于制造方便面的主要材料如面粉、棕榈油、淀粉及其他调味原料(如:葱、姜、蒜等)的价格,自今年起累计涨幅已达15%~100%不等,经营成本的上升,已达到临界成本的边缘。
“原物价格上涨对企业的经营确实是一个压力,我们尽量通过成本内控来缓解。目前价格暂时没有调整。”统一企业昨日向记者表示。
上月,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已将部分产品的面饼重量缩减,大部分企业将“瘦身”归结为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6/2131894.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家乐福和康师傅之间的“断货”事件,因康师傅态度的突然强硬,大有升级的态势。
昨日(12月15日),康师傅方面首次曝出此次事件深层次原因是家乐福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而家乐福方面则回应称,不会就此大打口水仗,并继续双方的谈判。
与此同时,康师傅还被曝出在福州当地沃尔玛也出现断货现象。不过,康师傅和沃尔玛方面随后都表示这与家乐福的断货事件情况不同。
“断货”波及沃尔玛?
昨日,福州市当地媒体报道称,福州家乐福部分康师傅袋装面出现缺货的同时,当地沃尔玛和好又多的康师傅袋面也近全面断货,且两家超市的袋面断货已经有几个星期的时间。
对于福州出现的缺货现象,沃尔玛中国公共关系经理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福州地区商场方便面的需求量较大,超出预期的供应量,我们正在与供应商协商,尽快供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同时强调,福州的情况仅是个例,全国范围内尚未出现类似情况。
不过,这一说法却和康师傅方面的回答有着一定的差异。
康师傅华南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福州沃尔玛和好又多超市出现的情况与家乐福的情况完全不同。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福州的沃尔玛和好又多是同一采购系统,这两家超市暂时断货是因为前段时间超市扣款出错,如不理清,后面的货款可能会变混乱。
康师傅华南区该负责人同时透露,目前双方已基本理清货款,估计很快康师傅袋面就会重新在福州沃尔玛和好又多超市销售。
康师傅:家乐福停止采购
就当外界纷纷猜测康师傅在家乐福断货原因时,康师傅方面一改此前的态度。
昨日,康师傅方面对这次在家乐福出现的情况发布了一份声明,其中首先就强调此次的事件与产品涨价并无关联,“而是源于双方因商业往来的交易条件产生歧异所致”。
康师傅表示,断货是因“通路端片面暂停采购我司部分产品,并非我司主动断货”。据康师傅方面透露,家乐福“不合理强势要求提高销售返还幅度;再加上受限于成本压力,我司无法以原条件继续供应袋面产品,通路商遂暂停采购我司产品,并消极对应我司提出之协商邀请。”
对于康师傅的声明,家乐福方面表示并不希望演变为一场口水仗。家乐福中国公关总监陈波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双方还正在谈判阶段。
“家乐福的陈列费算是比较贵的。”一家大型超市的供应商表示,“超市的陈列费、专柜出租费用才是赚钱的大头。据他介绍,供应商在一个超市的陈列费用,足可以支撑起七成以上的水电费和铺租费用。同时,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行业内巨头,被要求支付的陈列费往往是最高。
该供应商同时透露,超市有20%的商品是亏本销售的,但凭此积攒的人气可以抬升租柜价格。
谁将从中获利?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零售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某一供应商出现问题,对其他竞争对手来说则是有利的。
她指出,部分企业有可能答应渠道商的一些条件,甚至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条件来夺得渠道优势。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这也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康师傅控股在今年3月底曾经对外宣称根据市调公司ACNielsen的资料,去年底该公司于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市占率已达54.6%的历史新高,同时还预计今年年底的市场份额将提升到60%。
此后没多久,国内多家方便面企业纷纷表示,康师傅涉嫌垄断国内的方便面市场,同时涉嫌利用旗下“福满多”品牌搞低价竞争。不过,当时康师傅方面都一一给予否认。
对于此次康师傅在销售渠道上的失利,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多保持沉默。统一新闻发言人杨寿正就旗下方便面新一轮渠道合同一事表示,“目前我们都按正常的程序在走。有些渠道是谈过了,还是维持正常的情况。”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4/2122246.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联华超市和卡夫食品之间的“下架门”事件尚未尘埃落定,近日又有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出现了类似情况。
昨日 (12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或因为相关协议未能谈妥,目前康师傅部分方便面产品暂时从家乐福全国门店下架。
短时间内供货商和渠道商爆发两起类似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事件的频繁发生,说明双方矛盾正被进一步激化,随着成本压力的增大,类似事件还可能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沟通不顺。
康师傅方便面“断粮”
“这几天货架上没有康师傅的方便面了。”昨日,上海家乐福超市中山公园店一位负责在方便面柜台码货的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什么时候能买到也很难说。”
多方消息显示,康师傅的面品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的家乐福超市出现了。
10月底,康师傅方面对外发布公告称,由于成本压力,将从11月1日起将旗下主力产品袋装方便面涨价10%。记者了解到,在康师傅宣布了涨价消息之后不久,家乐福方面就收到了该涨价通知。
家乐福中国总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目前通涨的背景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其调价。因此,出现断货现象。”
在资深零供关系研究者黄静看来,“家乐福和康师傅这样的事情发生,是经营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就原因而言,并不是价格所导致的,她认为,而因为康师傅在涨价事宜上与家乐福沟通不良所导致。
康师傅方面对于此事件的回应或许从另一方面说明涨价并不是深层原因。康师傅方面向记者表示:“我们相信此次争议应与我公司产品调整无关;由于此次事件内容涉及两家厂商的协议,基于商业惯例,请谅解我公司不便片面评论。”
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协商,至于康师傅方便面何时能够在家乐福上架,家乐福方面未予表态。
家乐福和康师傅之间发生的事情并非个案。早在上个月,超市巨头联华因为扣点的原因,全面封杀卡夫旗下包括奥利奥、达能、太平苏打等饼干产品。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强势零售商和强势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断货或非价格所致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康师傅产品下架事件,涨价只是一个导火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沟通障碍导致的供应商与零售商矛盾外化。
“此前都是一些中小型、弱势的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产生矛盾。”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摆在供应商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种成本的上升,多年积累的矛盾可能因涨价而集中爆发。”
“一直以来,零售商最大的收入是来自营业外收入,比如进场费、促销费等。”在黎雪荣看来,目前零售商不断开新店,相关费用的收取将加重供应商的负担。 “很多中小型的供应商可能会退出从而自建渠道;大的供应商可能会进行一些产品的升级,新的高端产品出现的可能性将增多。”一旦在价格上谈不拢,涨价这一行 为将成为引发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
实际上,目前各种原材料的涨价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业内人士看来,康师傅方便面的调价还不算过分。以食用油为例,不少品牌的食用油也经历了多轮较大浮动的价格上涨,并未出现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大规模的矛盾。
“我认为在观念和沟通问题上出了问题。”在有多年零售采购经验的黄静看来,家乐福此前对于供应商要求涨价的提案肯定作好了充分准备,“双方所要考虑的仅仅是对价格等细节问题。”
在谈判细节方面,黄静认为,供应商普遍会先入为主,认为零售商处于强势,不太可能同意自己的涨价需求。与此同时,大多数供应商在涨价问题上会忽略“换位思考”,并且为了涨价而涨价。
“如果仅仅告知对方要涨价,零售商当然不会乐意。此时,供应商必须告知零售商,产品提价不会影响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同时要让零售商清楚,涨价之后这些产品还能通过促销等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黄静指出,如此一来便消除了零售商的顾虑,也会更容易接受涨价的需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4/1NMDAwMDIxMDY1Nw.html
家乐福和康师傅陷入纷争。
12月13日,家乐福(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向本报记者确认,家乐福确实存在康师傅产品断货现象。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称,“断货的原因是,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提价通知,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要求引发的。”
到截稿时止,康师傅品牌所属的顶新国际集团还未有官方回复。
零售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家乐福和康师傅‘开战’,是通货膨胀背景下,在并不牢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供零关系)上,打开的一个缺口。两个公司的矛盾激化到停货地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胀给社会商品供应链带来的压力。”
强势对抗
家乐福卖场中,康师傅产品断货,源于康师傅上月做出的提价举动。
11月1日,康师傅旗下的“经典袋面系列”涨价,零售单价由每包2元人民币至2.2元,涨幅为10%。
作为商业价值链条上的联动企业,终端零售企业家乐福并未接受康师傅的涨价要求。陈波证实,“家乐福确实于日前接到了康师傅提出的涨价要求,但是,在目前通涨的背景之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其调价。”
但有消息指康师傅方面称,如果选择接受家乐福的不涨价,将势必出现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价格在零售终端出现混乱,“这是康师傅不愿看到的”。
近年来,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着国内该市场50%的份额。其中,在中高端产品上,康师傅在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的话语权。
家乐福多年来一直领跑国内综超市场。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百强数据显示,2009年,家乐福国内销售额为366亿元,增幅8.2%,居大润发之后。
互不退让的局面,使得矛盾骤起。11月,从家乐福的河北门店开始,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提价要求,被家乐福全国几乎所有门店拒绝。截至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一月有余。
按照零售行业惯例,供应商在提价之后,零供双方会对事先已经谈妥的进货价格、合同返点(销售返点)、促销等细节重新以谈判的形式,确认利益切割。有消息称,家乐福甚至要终止与康师傅的2011年年度合同。
不过,事情正在走向调和。
陈波称,家乐福正在与康师傅积极协商,早日争取康师傅相关产品重新上架。
通胀压力
康师傅提价可能将带来新一轮方便面产品提价潮。
此前,众多方便面厂商纷纷采用了变相提价的做法。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表示,在过去数月中,主渠道中的方便面厂商,很多企业已经将单包容量从200克变为180克,通过这种减少包装等形式涨价。
这 种现象与此前行业集体涨价如出一辙。2007年,方便面行业经历了集体涨价。康师傅、统一等,纷纷涨价,最高幅度达4成。当时,涨价的背景是,原材料价格 上涨。当时,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由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加了1.72%。
11月 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 格上涨1.6%。11月,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标一粉、特一粉全国均价环比数据分别上涨3.4%、2.9%。
康师傅做出提价10%的举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家乐福方便也坦陈,通胀大背景下,涨价是一个两难举措。
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割价值链上归属厂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对于类似问题,此前,李燕川向本报记者坦陈,“很多(超市发的)供应商也在观望,部分的减少了一些敏感商品对超市的供货量,而超市与供应商的价格是联动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低价的商品。”
脆弱的供零关系
事实上,通胀使得本不牢固的供零关系更加脆弱。
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称,今年通胀比较明显,超市供应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供零关系又趋于紧张。供零关系紧张的局面,从今年8月开始,已经陆续出现。家乐福和康师傅打架,仅是众多他所获知的供零关系事件中的一例。
一位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的超市供应商称,零售终端强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他以家乐福为例介绍称,他与家乐福的2009年合同扣点数(销售返点)为15%,2010年,该数据变为了21%。21%的合同扣点,是食品行业的最高额度,他预估2011年,该数据已经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合同扣点之外,每家零售商的采购策略并不相同。家乐福会要求供应商给出比竞争对手相对低的价格,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则会核算出,供应商的最低供货价,会以最低供货价进货。
该供应商认为,沃尔玛会给供应商一部分毛利空间,比家乐福逐年挤压,相对“人性化”。不过,他也表示,他代理的产品,沃尔玛的单店销售相对家乐福会低一些。
同时,该供应商认为,虽然2006年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是,供应商所交付给零售商的费用并未减少。他举例称,部分超市征收了进店条码费,而在开出的单据上,却显示为促销费。
该供应商表示,自已企业的利润被零售商挤压得并无多少空间。“2003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今年销售额是5000万元,最终净利润相差无几”。
针对上述情况,姚文华认为,“厂商、供应商、零售商三个价值链条上的个体中,最强势的是零售商,基于厂商对产品的出厂价有一定底线,所以,流通环节中收取各种费用、扣取返点的零售商,也应该反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guv.html
9年开始国内资本市场消费品行业上市企业快速增加,汤臣倍健、金字火腿、黑牛食品、涪陵榨菜等很多都是我们身边就能接触到的企业,相信未来还将出现 很多新面孔,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优秀的投资标的。消费品很多细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大部分新上市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同时估 值很高,必须谨慎评估其市场空间、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些强势的老品牌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尽管它们的规模已经较大。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榨菜行业竞争太激烈,作为低端食品目标客户主要是社会底层如外来务工人员等,品牌辨识力较差,品牌效应并不太明显,而且榨菜产品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未来增速有限。现阶段保持增长可期,但长期未必很稳定,若出现价格战则业绩可能发生波动。
可口可乐的并购更多从战略需要出发。汇源果汁作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业绩也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但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众多,汇源优势并不明显。ROE不算理想,08年销售量出现波动,未来增长速度可能放缓。
旺旺、康师傅与统一同为台湾在中国的三大食品品牌,在各自的细分产品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是领导性品牌。例如康师傅方便面市场占有率高达近五成,旺旺的 产品很有特色,而且味道很不错,二者都维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属于不错的投资标的。风险是都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和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写于2009 年)
梁军儒20110117
|
||||||
不論身在何方,每逢農曆春節,建立「康師傅」泡麵王國的魏應州家族一定飛回台灣過年。這個「富比世台灣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五的家族,至今仍恪守過年傳統禮俗。究竟「康師傅」怎麼過年,才會如此年味四溢? 撰文‧林讓均 大年初一,清晨六點,傾盡人潮的台北城還在酣睡,台灣第一豪宅「帝寶」門口已泛起笑語人聲。近三十位穿著厚重的大人小孩拎起隨身行李,在清冷的空氣中魚貫步上一輛大型遊覽車。 此輛從帝寶出發、經由高速公路一路南下至彰化的遊覽車,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富貴﹂的一輛「春節返鄉專車」。所有乘客的身價加一加,超過四十億美元 (約新台幣一二○○億元)! 車上這家人,姓「魏」,在二○一○年「富比世(Forbes)台灣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大家族,以泡麵、即飲茶與瓶裝水三大產品,在兩岸闖出超過新台幣二千億元的年營收。其中,掛著「康師傅」招牌的泡麵,更打下中國半壁江山,市占率達五成六。 這個由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與魏應行四兄弟帶領的「頂新集團」,赴中發展十九年來,征戰大江南北、叱吒兩岸,但每逢農曆春節,家族成員就算遠在天涯海角也要飛回台灣團圓,沒有一年例外。 年年親手做年糕、寫春聯 在這時候,他們不是千億身家的富商巨賈,只是殷切返鄉的浮雲遊子。 很 難想像,在年味漸淡的台灣社會,下一代普遍喝過洋墨水的魏應州家族,竟仍恪守傳統過新年;而一手包辦所有過年行程、扮演家族黏著劑的,就是集團內人稱「三 董」的味全董事長魏應充。絕少接受媒體採訪的魏應充,在元月初特別接受《今周刊》專訪,正是為了闡揚逐漸被人遺忘的年節傳統。 回想小時候,魏應充說自己經常清晨五點多就起床工作,各種粗活包括種菜種田、養雞養鴨、晒豆製油統統做過,清苦日子中最期待的,就是過年。 「當時拿了壓歲錢,最想買的就是進口五爪蘋果,味道很香;我還記得一顆很貴,要五塊錢咧!」魏應充現在談起來,依舊難忘當年蘋果的甜美滋味。 但 最令他懷念的,還是媽媽的年糕。「到現在,過年都還是由我太太她們親手做蘿蔔糕、發糕,帝寶只有我們家,沒別人在炊粿啦!」魏應充說,包括他太太在內的魏 家四位媳婦都是向婆婆學做菜,至今年糕裡還是嘗得到「媽媽的味道」。所以這項傳統手藝當然要傳下去,現在他的女兒已經會做糕點。「未來媳婦娶進來,也都要 會做(年糕)!」他說得堅定。 每逢過年前夕,魏應充家裡總是上演這一幕:廚房裡不斷蒸出一籠接一籠的各式年糕,在濃濃年糕味中,魏應充則脫下西裝、挽起袖子,揮毫寫春聯。如果不說這場景發生在一戶上億元的帝寶豪宅,旁人還以為時光回到了五○年代的台灣農村。 在 魏家兄弟還小的時候,父親魏和德就常常在過年時寫春聯分送親朋故舊和員工。頂新旗下「和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從國小到高中都與魏應充同學兼鄰居的陳慶浩 還記得,魏和德經常在油行的辦公桌上揮毫,而對書法有極大興趣的魏應充,就跟在一旁拉春聯、遞紙筆。耳濡目染之下,魏應充也習得一手好字,擅長隸書體,國 小時還曾拿過全校書法冠軍。 預先排好家族行程表 「我都半年前就開始寫春聯了!沒辦法,要寫兩、三百份送朋友和員工。」被公認最得父親筆墨真傳的魏應充笑說,一直到現在,魏家的春聯、匾額用字都是他負責,連在接受本刊專訪的前一刻,他也還在寫春聯,但求字的人太多,讓他怎麼都寫不完。 除了以做年糕、寫春聯來傳承年節原味,魏家過年還很講究「對時」的禮俗,例如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十一點,就一定要在帝寶一樓拜天公。 而 為了掌握好一大家子的過年節奏,在除夕到大年初二這三天,魏應充甚至幫整個家族排好了「春節家族行程表」。在這張寫得滿滿的表單上,載明幾點幾分去哪裡、 做什麼、聯絡人是誰,巨細靡遺如同四位董事長平時的行程表。讓我們看了不禁直呼:「泡麵大王連過年都這麼有制度。」近幾年的除夕夜,魏家四兄弟與太太、十 五位子女以及媳婦孫兒,加起來一家約三十口人,在飯店吃完年夜飯之後,會轉往大董魏應州家「領紅包」,所有人會請示過大董,再決定今年紅包「行情」,而家 族內所有人、包括魏應州的三位董事長弟弟,都會拿到魏應州的紅包。回到永靖,魏家親戚也是人人有紅包拿。 那麼,魏家的紅包有多少?「通常只有六百元啦!」魏應充笑說,一個過年總共要發出去兩百多個紅包,加起來就不少了!而魏應州長兄如父,魏家子孫在向大董拿紅包時,都要說上一段吉祥話。 告別豐盛的年夜飯,大年初一清早回到彰化永靖故鄉後,魏應州一家新年的第一餐必吃素齋,而且其中一定有一道「鹹豆乾」。「以前祖先白手起家時,就是吃鹹豆乾配飯,吃鹹豆乾是為了提醒子孫要勤儉持家!」曾經花了五年彙編魏家三千年遷徙圖與祖譜的魏應充解釋。 其 實,魏應州一家儘管搭遊覽車南下至永靖,但他們各自的座車都會再委由司機分頭開下去,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平時各分東西的魏家人只有在過年才難得團圓,所以 連不到三小時的同車共處時間,也顯得彌足珍貴。魏家的凝聚力讓故宮院長周功鑫也印象深刻,盛讚這或許就是頂新集團得以擘建泡麵王國的箇中祕密。 兩百多位魏氏宗親聚一堂 俗話有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其中,初一之所以要起早,就是為了「拜拜」。 「過 年一定要拜拜!而且每年大年初一出門時,我們都會請教(命理)老師,今年要先往哪一個方位去,運才會比較順?」魏應充說,除夕那天,他們會先在台北拜行天 宮、龍山寺與天后宮等三家寺廟,回到永靖也拜三家。例如,頂新集團起家的頂新製油廠旁,就有一間拜玄天上帝的「意善堂」。 頂新製油的第六號員工、現為彰化廠副廠長的游炳泓笑說,大董來拜拜時會順便巡視工廠,很重視父親傳下來的頂新製油事業體,如果設備老舊或貨品擺得不整齊,他還會挨一頓罵。 大年初一,魏家最重要任務在於「新春祭祖」。連魏應州這一脈算進去,一共有八大家族的魏氏宗親共兩百多人,以往都會聚在有兩千多坪大的百年祖厝「魏成美堂」內祭祖,但因為成美堂目前整修中,近幾年改在附近、專門打造為魏氏宗親聚會所的「鉅鹿堂」中。 除 了拜拜與祭祖,魏家也非常重視「行春」的過年傳統。「所謂『行春』,就是趁著過年去親友家拜年、敘舊!」魏應充說,魏家回到永靖經常一行人浩浩蕩蕩跑去拜 會地方好友。像是味全與和泰汽車創辦人黃烈火在世時,魏應充每年必定帶著妻子兒女去鹿港向黃烈火拜年、陪他吃飯,順便也報告一下味全的經營狀況。 講 到「行春」,魏應充還很懷念農業社會有南管樂隊沿街吹奏、向村人拜年的熱鬧景況。有一年,他甚至請了一團十幾人的南管樂團來成美堂演奏,重現往日時光,也 讓沉寂已久的年節民俗「活」了起來。而大年初二,魏家四兄弟帶妻子回娘家之前,必定先請三位姊姊回娘家吃飯,再到地方上吃吃「洪瑞珍」花生酥糖、「肉圓 儀」的北斗肉圓這些地方古早味。 邀老員工回來的尾牙宴 搾油起家的頂新集團,在永靖故里仍保有農業社會時敦厚的勞資關係,至今頂新彰化的事業體只要辦尾牙,魏應州等四位董事長一定有人趕回來主持,連退休老員工都宴請。 在 頂新任職二十多年的和德文教基金會祕書江素蓮說,以去年的尾牙為例,四十桌的尾牙宴,只有一半是頂新現任員工,其他都是已退休的老員工與魏家的鄰居好友, 不少人至今仍懷念魏應州母親、「老董娘」謝如雪做給大家吃的年節糕點;現在分享糕點的任務,則交棒給魏家四兄弟的夫人們。 「我們到現在都不把公媽(祖先牌位)遷到台北,就是提醒自己要經常回永靖來探望!」近年大力提倡藝文、最近剛當選國藝會董事的魏應充不禁感嘆,過年是台灣最重要的年節,如果不好好過年,不僅錯過和親朋相聚的時光,連蘊含其中的禮俗文化也要失傳了。 在結束假期、北上之前,魏應充總會再燃起一炷清香,向上天祝禱。對他來說,每年春節一家人能夠再度回永靖團圓,就是最大的福氣了。 斥 資5億元修復「魏成美堂」魏家百年祖厝述說台灣故事魏應州家族正在彰化縣永靖鄉打造占地7千多坪的「康師傅文化園區」。園區中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有 113年歷史、名列台灣20大民間古厝的魏家祖厝「魏成美堂」,這項搶修古厝的超級任務,斥資新台幣5億元,邀請國寶級木作匠師陳天平、古蹟學者林會承等 人主持。 在祖厝中出生的味全董事長魏應充說,具有「駟馬拖車」、二進雙護龍格局的魏成美堂,完全是以接榫、栓合等傳統工法修復,而整個過程 都以影像、文字記錄下來,此案將成為台灣古蹟修復的典範。為了力求完美,每一個步驟都非常考究,例如為了還原百年前的磚瓦,整修團隊就同時找了屏東、日本 窯廠試作。 魏應充還想以此案競逐聯合國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魏成美堂預計明年完工,屆時魏家子孫不會入住,而是將之設立為「台灣常民生活文化館」。為此,魏應充已經全力蒐藏陳澄波、廖繼春與李梅樹等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未來會在魏成美堂展出、娓娓道來台灣古早故事。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3/zNMDAwMDIyMjAzNA.html
2月23日,匯源在北京正式宣佈收編旭日升冰茶。這意味著果汁飲品巨頭匯源開始進軍茶飲市場,未來將與康師傅、統一等展開競爭。
2010年10月,匯源成立果汁、飲品、兒童、及茶水事業部,為收編旭日升做鋪墊;2010年12月,匯源集團通過競拍,獲得旭日升全部164枚商標所有權。今後,旭日升將作為獨立品牌,由匯源子公司運作經營。
對 於向茶飲類佈局進軍的匯源來說,對旭日升茶飲寄予厚望是理所當然的。作為國內飲品巨頭,匯源的巨大優勢主要是在中高濃度果汁市場,但在稀釋果汁、碳酸飲品 和茶飲料等領域內尚無建樹,品類單一是匯源面對的主要困境。匯源此次收編旭日升冰茶,就是希望借此打開茶飲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但是,康師 傅未必答應。據AC尼爾森2010年9月的數據顯示,康師傅即飲茶飲品銷售量的市場佔有率為56.7%,居國內第一位;在果汁市場,康師傅在稀釋果汁市場 也有19.3%的銷售量市佔率,居第二位。匯源要想借助旭日升冰茶紮穩腳跟拓展市場,就必須面對康師傅的強力競爭,此外統一也是不容小視的對手。匯源的茶 飲之途並不平坦。
旭日集團成立於1993年,曾是國內飲料工業十強企業之一,最早提出冰茶概念。1995年,旭日升冰茶銷量達到5000萬 元;1996年,這個數字驟然升至5億元。在市場銷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的銷售額達到30億元,企業由幾百人迅速膨脹到近萬人。1999年,國家 工商總局裁定,「冰茶 」為旭日升商標的特有名稱,其他任何企業不得使用。2000年旭日升的總產量在中國飲料中排名第二,一度佔據茶飲料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此後康師傅、 統一等群起,2001年旭日升的市場份額迅速從70%跌至30%。2008年,旭日集團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能否讓沉寂10多年的「旭 日昇」再次煥發光彩,對匯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用專業營銷人士的話來說,旭日升的衰敗是從內部混亂開始的。市場競爭節節敗退、銷售管理混亂不堪和 債務官司持續不斷,令其陷入了資金鏈斷裂和市場信譽崩塌的危機。從2000年年底開始的一次大變革,不但沒有令旭日升擺脫困境,反而加速了其衰落。
採納(山東)品牌營銷顧問機構營銷實戰專家肖金明就表示,旭日升早前管理的混亂以及現在薄弱的營銷力量,將帶給匯源果汁不小的難題,而旭日升想「傍上」匯源果汁東山再起也並非易事。
|
||||||
手機代工大廠富士康被恆生指數除名成分股後,最近又發生成都廠工安意外,可說是時運不濟。而與富士康念法相反的康師傅,倒是頻頻繳出亮眼成績,值得玩味的是,兩家公司近五年的股價轉折也呈現一八○度對比,不禁感嘆造化弄人。 二○○六年底,是富士康氣勢登上巔峰的全盛期,股價一度達到二十七.五五元港幣(約一○三.三元新台幣);當時康師傅股價雖已明顯脫離底部,但也只有六. 四五元港幣,是富士康的四分之一。此後兩者走勢逐漸拉近,直到○八年底,金融海嘯將富士康摜壓至十元港幣以下後,康師傅股價正式超越富士康。如今,康師傅 不僅股價達到二十三元港幣,總市值更有一三○○億港元,至於未恢復昔日光景的富士康股價只剩四元港幣,總市值約二九八億元港幣。 除了市場資金對電子代工業的熱潮退燒,業績消長更是兩家企業股價強弱的主因。康師傅挾著強勢品牌,去年在瓶裝水、即飲茶和泡麵產品銷售量都是中國市場第一 名,近五年營收及稅後獲利均維持兩位數成長。反觀,富士康去年營收不僅連續三年下滑,稅後虧損約二億美元更是五年來首見赤字,難怪股價欲振乏力。 (周岐原) |
http://www.eeo.com.cn/2011/1112/21561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麗 王芳 李蕊 第一瓶由康師傅生產的百事可樂就將走上貨架,只等「證婚人」商務部一點頭。
兩年前,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下稱康師傅控股)董事會主席魏應州透露過風聲要做最大的飲品工廠,很多人當時以為,康師傅也要做碳酸 飲料了。直到今年11月4日恍然大悟,原來跟百事可樂的案子談了兩年。在中國飲料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的這起合作案,雙方捂了兩年之久。
這是一次充分吸收了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案例的教訓和經驗之後的成果,此次康師傅控股決策層與顧問團隊透徹研究,最終達成另類併購模式——百事將其在中 國24家裝瓶廠的間接持股移交給康師傅飲品,換取在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包括以商定條件增持至20%的權利)。根據規劃,康師傅與百事的原有渠道短 期內不會做任何整合,堅持「兩條腿走路」。
11月4日,魏應州與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共同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年會。據陳功儒回憶,當時案子磨合得差不多了,法律文書也準備齊全,又恰逢雙方董事長都在,乾脆決定簽約。陳功儒系康師傅控股總裁室公關部協理。
這亦是一個平衡了消費者、政府、股東、公司本身每一個層面考量的方案。陳功儒稱,把中國飲料市場當做一個準備起跑的馬拉松賽事好了,能不能按照這樣的方式起跑,就要看商務部和股東。
緣起
當兩年前,魏應州說康師傅要做最大的飲品公司,有人就會拿碳酸飲料對其進行質疑,沒有碳酸飲料這一塊談什麼最大呢?然而兩年後與百事的聯盟似乎讓很多人回過頭來聽懂了這一句話的含義。
康師傅是台灣魏氏四兄弟創辦的一家餐飲企業,1988年來到大陸,依靠方便麵這一品類的產品一炮打響,從而慢慢做大變成中國的食品飲料巨頭。2010年,飲料市場,康師傅份額達到了11%,與第一名的可口可樂16%相比,位居第二。
進入碳酸飲料的路線是一個多項選擇題:聯盟、新創業務板塊或者併購等等。
用康師傅品牌來做是一個選擇,「但是你會去喝一個做方便麵的廠家做的可樂嗎?」閆強稱。閆曾經在可口可樂公司工作過五年,現系正略鈞策諮詢機構合夥人。可樂飲品的特殊性是背後的文化價值,不是所有的廠家都能做可樂,中國本土食品飲料集團娃哈哈也做過可樂,但至今並未成功。
這樣的選擇,康師傅方面的回應是:如果用康師傅做,品牌認知就會錯位。
聯盟是康師傅進軍碳酸飲料更優途徑。事實上,如果要在幾個飲品巨頭之間做一個排列組合,百事和康師傅可能是最佳組合。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的產品線齊全,而且每個產品線都很強大。
「我們的重疊部分很少。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有機會促成大家繼續往前談。」陳功儒稱,如果說雙方不是互補而是很重疊的話就會涉及到雙方在未來如何做很直接的調整,而現在是「你有我沒有的,我有你沒有的」。
不過,百事被認為是在「甩包袱」。百事灌裝廠虧損嚴重,與合作夥伴之間糾紛消息不時傳出,甚至不少合作夥伴出售股權。
據公開資料,今年年初,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產權交易所轉讓其持有的北京百事15%的股份。福州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中方股東,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11.1%股權。
根據康師傅控股的此次公告,在2010財年,百事全資控股的FEB(For Fast Bottles (Hong Kong)Limited)持有的百事在華的瓶裝業務稅後虧損1.76億美元。
不過,百事的品牌運營能力得到了認可。品牌營銷專家李志起稱,百事在品牌運營方面非常有想像力。
對於康師傅而言,渠道就像自己修建的高速公路,路一旦修建起來,賣產品就不成問題,因此與百事合作之後,百事可樂的產品放在自己的「高速公路」上。
這最終形成當下的合作策略:康師傅飲品將與百事現有的在華裝瓶廠合作,負責生產、銷售和分銷百事的碳酸飲料和佳得樂品牌產品,百事繼續擁有品牌和負責其市場推廣活動。在交易層面,康師傅接手百事在華的灌裝廠,同時百事將會向康師傅出售自己的濃縮液以及品牌營銷。
康師傅飲品將通過百事的授權,開始將其果汁產品在純果樂品牌之下進行聯合品牌經營,康師傅飲品和百事的現有裝瓶企業將有權分銷百事在中國的飲料品牌產品,此外,百事將把此聯盟納入其全球飲料創新計劃。
方案設計
方向已不是問題,關鍵是雙方聯盟在持股比例、核心資產置換,以及渠道整合方面的操作。「大家從五個方向來考慮。」陳功儒稱,這個方案綜合了消費者、合作夥伴、股東、行業和政府的考量。
最終的方案是:百事全資附屬公司FEB將百事在中國的非酒精飲料的裝瓶業務出售給康師傅,來換取康師傅飲品9.5%的直接權益。FEB將間接持有康 師傅飲品控股5%的權益,以及FEB將獲權發行期權,以按攤薄基準將其於康師傅飲品控股的權益擴大到20%。FEB無需對發行期權支付任何溢價。
此項交易中,發行期權要在2015年年底行權,如果在2013年前行權,行權價格按照康師傅飲品控股目前估值的150億美金計算,之後的2014年和2015年將會按照康師傅飲品控股的估值上調15%進行行權。
對於百事可樂而言,它的收入主要是濃縮液和股權增值收入。
根據協議,濃縮液的價格將會參考康師傅飲品及百事裝瓶商在中國向客戶(批發或零售)出售所有碳酸飲料產品的淨批發價總額的某一百分比計算。
股權收益方面,百事將會持有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並有權在2015年增持到20%。
為什麼是5%?陳功儒說:「這是雙方經過衡量的,有人也算過說5%賬面值是5500萬美元,但其實這不是一個看短期價格的交易,看的是長遠的價值。所以這是雙方『共生存』,而不是一個簡單的併購。」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涉及康師傅控股其他股東對此次交易的看待。陳功儒稱,「我們會考慮這樣的合作對於我們的股東來講會不會是好的」,參與到這個合作中來的都是上市的大公司。
11月7日,康師傅控股在港股市場恢復交易之後,股價當日收盤上漲9.38%。不過,在經歷了幾天的交易之後,截至發稿,康師傅控股股價回頭接近了停牌之前的位置。
此間,國際多家投行調低了康師傅控股的目標價格,原因主要是短期內百事業務會拖累其業績表現,而協調效應的發揮需要時間。
利益相關者的考慮
對於那些跟康師傅一起做生意的合作夥伴而言。這樣的合作,實際提升了服務。這家供應商能夠供應更齊全的商品。如此,則服務比較容易到位,消費者的選擇比較容易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講,對康師傅的通路合作夥伴來講是正向的。
在裝瓶廠方面,百事在中國的裝瓶廠有合資,也有獨資。康師傅方面稱,方案的設計,必須考慮到這些裝瓶廠股東的想法,這樣的安排會讓這些合資股東的權益也不會受影響。
根據當前的方案,瓶裝廠相關合作方的股權比例不會因為這樣的調整而變動;其次,他們合資的工廠還是按照往常的方式在運作。
康師傅方面儘量避免這樣的交易對整體市場格局造成顛覆性影響。對於整體方案的設計,陳功儒稱:「我們應該是有把大眾在這個事件上的觀感考慮進來。」
飲料行業也有類似的案例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年的可口可樂和匯源的併購案。
當時可口可樂試圖購下匯源。可口可樂本就在果汁市場上有話語權,而匯源的業務也是圍繞在果汁上。由此,併購可能會對果汁領域產生較大的影響。併購案最終流產的原因複雜,眾說紛紜,但對行業格局的影響是導致這個併購案沒有獲批的重要因素。
此次合作中,百事可樂它之後還是會叫百事可樂,百事可樂的份額上基本不會有很大的調整,所以碳酸飲料格局不會有很大的變動。未來百事可能還是會負責 這個品牌的操作和市場的營銷及推廣,康師傅負責生產製造。「康師傅這邊也不會因為和百事的合作我們的茶就變得多出很多種。」陳功儒稱。
在此方案設計中,交叉持股是康師傅的新「玩法」。
交叉持股既規避了前述對市場份額的衝擊,又達到了協同合作的效應。不過,這次合作依舊存在不確定性,其中商務部的審查將是這次合作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
據這次公告稱,這次合作協議將經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核,審核通過後再通過股東大會表決。
對於股東大會的投票,康師傅控股的股東之一三洋食品已經表示會將自己持有的33.2%全部贊成這次合作,而頂新集團佔康師傅控股的33.3%,因此,一旦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批,此次合作將不會在股東大會上有所阻礙。
但是,康師傅僅僅只是做可樂那麼簡單嗎?
相關公告發佈後不久,康師傅控股主席魏應州在出席分析師見面會之後表示,正考慮分拆與朝日啤酒的合營公司康師傅飲品控股上市,但此為長遠目標。
這又引起了投資者對康師傅的另一猜想,如果僅僅依靠康師傅目前的飲料業務上市仍然缺乏想像力,但是一旦引入百事可樂,又為上市加重了砝碼。而且從公 告上來看,康師傅給予了百事發行期權的權利,很像在上市之前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印度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本身就是一個資本運作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