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使用人工智能幫助盲人「看到」圖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7/155065.shtml
導讀 : 不過從我自身作為一個盲人用戶來說,能夠知道照片的場景已經讓我的滿意度從零提升到了 50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視力障礙用戶也有使用社交網絡的需求,他們雖然能夠通過讀屏軟件獲得文字信息,但是卻看不到朋友們貼的圖片,Facebook 的自動替代文本功能將幫助他們感受圖片之美。
Facebook 如今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為信息流中的圖片自動生成標題,以幫助那些視力障礙人士「看到」圖片內容。
這個功能被稱作自動替代文本,當它與文本-語音引擎相互配合的時候就可以為使用 Facebook 的盲人們帶去不一樣的體驗。該功能基於深層神經網絡技術,系統可以識別出照片里的特定對象,從車到船,從冰淇淋到比薩餅都可以一一分辨。除了辨別照片中的物品之外,它還能找出照片中人的面部特征,比如說微笑上翹的嘴角、大胡子以及戴眼鏡。在這些微觀識別的基礎上,該功能還能夠判斷出圖片中一般意義上的大背景,確定照片中是否包含了陽光、海浪或者雪景。當一張圖片被完全識別出來之後,文本語言引擎就會大聲地為盲人用戶讀出圖片上的內容。
Facebook 一位名為 Matt King 的員工在去年秋天就向我介紹這一產品原型。 King 今年 49 歲,自己就是一位盲人,雖然他也坦承這一服務遠非完美,但是卻已經能夠明顯改善視力障礙人士的使用體驗。這話著實不錯, King 向這個系統展示了一張他的朋友騎行歐洲的照片, Facebook 的人工智能描述出了這張照片顯示的是戶外場景,包括了草地、綠樹與雲朵,附近還有一片水域。如果在以前這張照片出現在 King 的信息流中,他能夠知道的僅僅是朋友剛剛發布了一張新照片。
「我夢想著這個人工智能系統除了描述照片所處場景之外,還能告訴我照片里包括了 Christoph 和他的自行車,」 King 希望能夠不斷改進這一系統,「不過從我自身作為一個盲人用戶來說,能夠知道照片的場景已經讓我的滿意度從零提升到了 50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跨越。」
就像 King 所說的那樣,該系統並不總是能夠描述得準確無誤,並且它現在還不能根據照片內容生成一個完整有邏輯的句子。但是路要一步步走,這些功能在將來都會得到完善,已經有其他公司使用了深層神經網絡為視力殘障人士服務,且走得更遠。這一功能雖然並不完善,但是推出它已經是意義重大。而 Facebook 也表示,在該語音讀圖功能上線後,已經有超過5萬人通過文本語言引擎使用了該服務。
文章來源:Wired,TECH2IPO / 創見 陳錚 編譯,首發於創見科技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創見科技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文出處。
我們整理了幾個問題,對《魔獸》觀影或許會有些幫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384.shtml
我們整理了幾個問題,對《魔獸》觀影或許會有些幫助
手遊矩陣
2016-06-08 14:14
本文會有些許劇透,不過我想你們也應該都知道這些東西了吧?
本文轉載自 手遊矩陣
《魔獸》電影終於在6月8日正式和中國觀眾見面了!特別是對於廣大購買了淩晨首映場的魔獸粉絲而言,這一刻可謂是等得太久了,而這一切都要從2006年《魔獸世界》正式登頂全球網遊霸權說起。
2006年 ,暴雪推出的《魔獸世界》正值風靡全球之時,打破了諸多業界記錄同時也樹立起更多的里程碑。滿懷壯誌的暴雪不經意向玩家透露出魔獸電影的立項計劃,整個遊戲圈頓時在炸開了!
——然而,受限於好萊塢電影工業多年積累的標準化模式,暴雪的電影計劃在初期並不受一線的導演和編劇青睞。
2007年 ,暴雪和傳奇影業透露了一則重要消息,《魔獸世界》電影預計2009年檔期!
——但它非常自然地跳票了。
2009年 ,暴雪在玩家粉絲的不斷追問下,又透露出一個重要消息,經典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俠》三部曲的導演山姆·雷米將加盟魔獸電影的拍攝,電影改名為《魔獸世界:巫妖王的崛起》,並將於2011年上映!
——結果它還是不出意料地跳票了,山姆·雷米在2012年表示放棄魔獸電影的執導工作,其原意大抵是和暴雪在劇本上出現了分歧。
2013年 ,暴雪才正式確認鄧肯·瓊斯將執導魔獸電影,定檔2015年12月18日。
——後來為了避開《星球大戰7》的檔期,跳票至2016年3月11日。
2015年 ,暴雪宣布魔獸電影於2016年3月11日跳票至2016年6月10日。
——這次暴雪都懶得說明跳票原因了。
作為一部跨度十年、連續跳票四次的電影,《魔獸》依然讓觀眾的熱情絲毫不減,這在影史上估計是獨一無二的。為此,我們簡單整理了幾個常見問題的答案,希望能助你有更好的觀影體驗。
| 這是一部粉絲向電影還是大眾向電影?
這肯定是一部粉絲向的電影,大眾是不容易把魔獸的文化在短期內補全的,即便是遊戲玩家,也不見得全都深入研究過魔獸系列的歷史背景。不過值得期待和肯定的是,魔獸系列的遊戲夠多夠經典,從《魔獸爭霸3》到《魔獸世界》再到《爐石傳說》,僅僅對中國玩家來說就覆蓋了至少兩代人。而在這漫長的遊戲史中,都是玩家的滿滿情懷與回憶。因此,不管是去電影院感懷一下青春,還是作為新人擴展一下對遊戲的認知,都是不言而喻的選擇。
| 對於觀眾而言,這部電影最大看點在哪里?
路人版: 一部關於生存與戰爭的奇幻史詩,大量的特技,敵對雙方的人物中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以及向你緩緩展開的瑰麗厚重的魔獸世界。
玩家版: 據已經看過了該片的玩家表示,在里面會出現三次大小規模的人獸大戰,這對於玩家來說一定不會陌生。同時,黑暗之門、暴風城、達拉然等地標建築會在電影中出現,細節讓人感動。除此之外,各位玩家還應該註意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據說是全程的遊戲音效。
| 沒玩過遊戲能不能看懂?
這其實是目前在玩家觀眾和路人觀眾之中爭議最大的一點,魔獸系列的世界觀和編年史非常深厚,就算是玩過遊戲的玩家也不一定能將整個背景故事娓娓道來。
不過不用太過擔心的是,《魔獸》導演鄧肯•瓊斯表示自己立誌於遊戲翻譯成電影,所以在電影中的主要情節會照顧到大多數普通觀眾,而在細節和彩蛋方面也會為玩家粉絲做好準備(比如世界薩的降生)。
| 一句話介紹本片的劇情
路人版: 獸人原本生活的德拉諾星球因為環境惡化,不得不尋找延續種族的辦法,投靠惡勢力“燃燒軍團”的獸人古爾丹蠱惑獸人建造黑暗之門傳送至艾澤拉斯,並與艾澤拉斯的原住民爆發激烈的沖突。
玩家版: 有部分改動和吃書,但不需要在意。
| 我怎麽沒有找到吳彥祖在哪里?
你們要的老公來了!
吳彥祖在魔獸里面飾演的是古爾丹,一個獸人——在Duang Duang的特技下,實在不好意思,你們是看不到吳彥祖的真容了。
| 里面有阿爾薩斯、伊利丹、希爾瓦娜斯、吉安娜等人氣角色嗎?
一個都沒有,這部電影的時間線早於《魔獸爭霸3》和《魔獸世界》幾十年……所以阿爾薩斯和吉安娜還沒有生下來,而伊利丹則還在為再造一個永恒之井的罪行,被囚禁在監獄服刑一萬年中……
當然,暴雪欽定的救世主、未來部落的扛把子、偉光正的標準主角模板——薩爾,將會作為一個剛降生的嬰兒在片中打醬油……不對,是留下伏筆(就是預告片中這個剛誕生的小獸人)。
| 還會有續集嗎?誰來拍?
據導演鄧肯•瓊斯透露,他至少還會拍接下來的兩部,其中至少有一部會以薩爾為主角。
| 原作和電影劇情有沒有出入?
路人版: 不用在意。
玩家版: 除了少數精讀各種背景設定和官方小說的骨灰級玩家來說,《魔獸》電影的劇情早於我們最熟悉的《魔獸爭霸3》和《魔獸世界》,為了電影敘事節奏而做的相關改動有一些但並不影響主線。所以,也不用在意。
| 電影劇情是魔獸歷史的哪一階段?
這段劇情取自1994年暴雪發布的單機遊戲《魔獸爭霸1》,然而當時遊戲中的劇情比較簡單粗糲,電影也加入了暴雪在後續補充的設定和角色。
[本文作者手遊矩陣,i黑馬獲權轉載。圖片來自手遊矩陣(shouyoujuzhen)。]
魔獸世界
劇透
看點
贊(...)
分享到:
荷蘭外貿發展合作大臣:荷蘭願為中國轉型提供幫助
7月9~10日,恰逢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在上海召開。參與本次貿易部長會議的,除了G20成員,還有荷蘭、新西蘭等嘉賓國以及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多邊國際機制。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9日開幕式上表示,將討論加強G20貿易投資機制建設、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全球貿易增長、促進全球投資政策的協調與合作、促進包容協調的全球價值鏈等議題。希望會議各方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夥伴關系精神,努力就有關成果倡議和下一步具體行動達成廣泛共識,取得積極務實成果,為9月杭州峰會奠定堅實基礎。
盡管不是G20正式成員,但荷蘭外貿發展合作大臣莉莉安·普勞曼(Lilianne Ploumen)在參會前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就今年G20會議的使命、中國與荷蘭的雙邊貿易以及英國脫歐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荷蘭外貿發展合作大臣莉莉安·普勞曼
G20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各項指標顯示,全球貿易呈現不景氣的狀態。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全球貿易觀察》顯示,2015年以美元計價的跨境商品貿易銳減13.8%,為2009年以來首次萎縮。
普勞曼告訴本報記者,對於一直以貿易立國的荷蘭而言,全球貿易每出現4%的增幅,荷蘭GDP就能獲得1%的額外收益。但她也承認,去年,全球貿易的普遍不景氣的確對荷蘭經濟造成影響,“但好在荷蘭經濟的反彈很強,我們的機構預測,2017年的增幅預測將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荷蘭外商投資局數據顯示,2013年荷蘭經濟逐步複蘇;2014年GDP增幅由負轉正至1.0%;2015年受投資反彈和國內消費拉動影響,全年GDP實現了1.9%的增長。
對於當前全球貿易衰退的原因,普勞曼提到了貿易保護主義。在她看來,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在某種程度上,貿易保護主義阻礙了全球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但是,貿易保護主義也不是緩解全球化的有效方式。我們必須致力於通過增加透明性,使自由貿易重回正軌,確保貿易和投資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做出貢獻。”普勞曼說道。當然,普勞曼也提到了貿易平等的問題。在貿易和投資增長的同時,必須確保惠及每一個群體,而不僅僅是小部分人。普勞曼表示,這將是她在G20貿易部長會議上發言的重點。
對於“G20已在全球貿易中作用越來越不重要”的論調,普勞曼表示了強烈的不認同。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G20依舊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點不能忽略。對荷蘭而言,雖然不是G20成員,但非常關註G20商討的議題,比如財政領域的結構改革、宏觀經濟的失衡、貿易和投資發展等。而且,G20在決策層面也不時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等機構相互協調。
對於9月初即將在中國杭州舉辦的2016年G20峰會,普勞曼認為,今年對於貿易和投資的議題商討非常關鍵。她細數了三大目標,“我們需要在更大範圍內來自私人領域投資的幫助,以較好地落實《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此外,還要采取更多措施打擊貿易失衡的現象;另外,G20還必須重申WTO的重要性。”
荷蘭成中國貨物歐洲轉運首選地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荷雙邊貿易近年來發展較快。從2003年起,荷蘭已連續12年保持中國在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2014年降至第三),連續12年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15年,中國與荷蘭的雙邊貿易額682.7億美元,同比下降8.1%。
面對雙邊貿易額的下降,再加上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趨勢,普勞曼並不擔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雙邊貿易的影響。相反,她認為,對荷蘭企業而言,中國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存在諸多機遇。普勞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她非常理解中國經濟從對量的追求轉向對質的追求,更註重對人民的福利、環境、食品安全、水資源管理、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關註。
她相信,鑒於荷蘭在這些領域經驗豐富,能為中國在經濟轉型中提供不少幫助,能成為中國實現城鎮化發展的戰略夥伴,密切雙方的經濟聯系。
普勞曼還提到,自2009~2014年來,中荷雙邊貿易出現了65%的增幅。荷蘭對中國的出口也逐年穩定,2014年和2015年,荷蘭對中國出口額均穩定在80多億美元的水平。普勞曼認為,這是個積極、健康的現象。“要記住,荷蘭可是歐洲大陸的門戶。很多來自中國的產品都通過荷蘭的鹿特丹港口與機場,發往歐洲各地。”普勞曼說道。
在她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與荷蘭的雙邊貿易日趨重要,尤其在研發、全球價值鏈、投資與生產領域。幾乎所有的荷蘭跨國企業都在中國設有辦公室,目前,約有900家荷蘭企業在華運作,共有1500個辦公室。
去年,荷蘭政府的對外引資成果顯著。數據顯示,約有300家外企投資荷蘭,總投資額達到18.7億歐元。對於這一成績,普勞曼很是樂觀。她告訴本報記者,其中不乏中國投資者的身影。“截至目前,約有500多家中企在荷蘭運作,雇傭了超過8500人,”普勞曼說道,“很多中國投資者把荷蘭視為投資歐洲的門戶。”據其統計顯示,2015年就有30余家中國企業赴荷蘭投資,投資額總計達5559萬歐元。
普勞曼細數了荷蘭的優勢:比如歐盟主要機構的所在地、四通八達的物流體系、區域零售市場等,這些優勢促使荷蘭成為中國貨物在歐洲轉運的首要選擇。此外,如今的荷蘭還成為中國企業在歐洲綠地投資的第三大目的地。
對於未來中國投資的展望,普勞曼表示,在期待數量上升的同時,也希望看到更多中企對荷蘭中小型企業的投資,也樂見更多並購、合資企業的形式。普勞曼指出,過去10年來,中國企業對荷蘭的投資集中在IT、工業工程、電子產品、快消品領域。但是,荷蘭在農業領域的優勢也是歐洲其他國家難以仿效的,而且普勞曼也提到,農業現代化在當今中國是個熱議的話題。她表示,荷蘭在農業領域非常樂意與中國分享相關信息。“荷蘭的農業技術和知識能幫助中國變得更有競爭力和生產力,”普勞曼說道,“另外,提升食品安全也是個值得合作的領域。”
對英國退歐表示失望
談到最近的英國公投選擇退歐的結果,普勞曼直呼失望,“對英國退歐的選擇,簡直太令人失望了。”她不否認,英國退歐將對荷蘭經濟產生影響,畢竟英國是荷蘭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也認為,相比歐盟其他國家,因為較高的貿易水平,荷蘭更容易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普勞曼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荷蘭對英國的出口額達520億歐元,其中荷蘭收益200億歐元。就收益而言,英國是荷蘭僅次於德國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當然,普勞曼也表示,目前英國退歐進程尚未正式啟動,尚屬於歐盟一員,因此,暫時不會對荷蘭的居民和商業產生直接影響。她也傾聽了與英國有業務往來的荷蘭企業的訴求,力爭將英國退歐的負面影響最小化。“我們必須尋找穩定的措施,一步一步來。”普勞曼說到,“確保穩定最為重要。”
對於歐盟是否會在2016年底按時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普勞曼也表示,這在歐盟內部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因為,對很多歐盟成員國來說,這不僅僅是個法律問題,還是個政治問題。”普勞曼說道。鑒於該問題的最終決定權在歐洲議會手中,因此,荷蘭也在等待最新的結果。“我們希望這個結果快點決定,畢竟2016年底已盡在眼前。”普勞曼說道。
一個民主黨人竟然幫助特朗普勾勒美國外交戰略!
在此次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中,作為特朗普重要的外交戰略顧問之一,美國國防情報局前局長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就美國國家安全問題發表了一段20多分鐘的演講,或勾勒出了特朗普未來的部分外交戰略。
作為特朗普陣營的頭號演講者,弗林套用特朗普的口號“讓美國重新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給出了“讓美國重新安全”這樣一個演講標題。但是,弗林當天的嗓音顯然狀況不佳,演講中得多次清嗓才得以繼續,被網友批評“不擅長公開講話”。
“醒來吧,美國”
“我要給你們傳遞的信息是非常明確的:醒來吧,美國。”弗林試圖用擲地有聲的口號做開場,但從現場臺下觀眾的呼聲來看,應和者寥寥。“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和例外主義是無可替代的,美國不懼怕敵人。事實上,我們應該明確地定義這些敵人,面對他們,打敗那些試圖顛覆我們國家和我們生活方式的人。”
弗林提到的“例外主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被特指為“美國優越主義”,強調了美國歷史、文化、體制的獨一無二和無可比擬。
“美國的外交政策一度以保護美國和它在全球範圍內的公民為中心,但不幸的是,在目前政府的領導下,這一目標化為烏有,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了。”在各種場合,弗林一直把矛頭對準現任總統奧巴馬。一個重要的論據是,弗林認為正是奧巴馬幾年前對敘利亞反對派的坐視不理,才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得以壯大。
“總統必須要有工具來對付威脅,並且有膽量在必要的時候付諸行動。”弗林提高了語調,“特朗普就是這樣一個領導人。”
2016年2月,弗林開始擔任特朗普總統競選的外交政策顧問。盡管目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還沒有最終確認誰可能是特朗普潛在的副總統人選,但美國媒體已確認弗林就是特朗普重點考察的對象。特朗普也曾表示,國家安全的不穩定需要一個“強勢而堅定”的副總統。
至少從這些講話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比如堅持以美國意誌塑造世界,認定美國不可替代的全球老大地位等,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弗林可以被認為是美國高層智囊中的鷹派人物。
誰是美國的敵人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弗林的賬。布魯金斯學會學者麥坎茨(William McCants)就在弗林演講後發文直言,弗林的演講主題多是重複他在自己的新書《戰場——我們如何打贏狂熱伊斯蘭及其盟友的全球戰爭》中的觀點。
文章稱,弗林在書中提出兩個觀點,一是美國政府由於情報不足而對其敵人了解不夠,二是認定美國的敵人正在形成聯盟,聯手摧毀美國。而弗林對美國在海外發揮實力的方式則提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判斷:要麽推銷民主,要麽選擇和軍事強人站在一邊。但是,這兩個選項都不是通往安全的道路。因為以錯誤的方式推廣民主將會給當地帶來更加敵對專制的政權,與鐵腕人物站隊也存在同樣的風險。
在2015年1月的一次演講中,弗林就表示,美國要應對極端分子就必須明確定義他們;拿出一份明晰的戰略並且讓所有人知道;為了在國內外達成戰略必須更好地自我協調;創造一個國際“指揮鏈條”;讓美國人知道這個戰略將會持續幾十年。
在上述演講中,弗林所指的“敵人”,就是那些可能威脅到美國的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的人。
塑造了特朗普的外交政策
弗林在2015年的演講中提到,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之後,開始面臨來自基地組織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挑戰。同時,“美軍把戰略重點從大範圍防禦轉移到太平洋的海上行動,建設夥伴能力,在一些偏遠地區執行特殊軍事任務。”
他也表示,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體系正遭到挑戰,並不再擁有美國一度習以為常的巨大的軍力優勢。他不止一次地引用里根等前總統的話稱,美國面臨的最大危險並非來自於美國對自己實力的警覺或自大,而是來自於當戰爭不可避免時的無準備狀態或者過分避開戰爭的狀態。
從對一些安全和外交事務的公開表態上,弗林跟特朗普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是合拍的,特朗普也對選擇將軍成為他的副手充滿興趣,但弗林最大的問題是他的民主黨身份,恐怕會加劇特朗普團結共和黨的難度。而弗林本人雖承認自己民主黨人的身份,但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為“中間派”。
實際上,作為顧問,弗林已經塑造了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一些看法,比如質疑伊核協議,在美國本土和海外對極端主義采取更為進攻性的戰略等。如果成為特朗普的副手,兩人將合力落實這些激進的外交策略,而即便成不了副手,弗林依舊會是特朗普身邊的重要智囊。
言出必行 中國已幫助加納改造了一項科研利器
7月27日,中核集團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當天,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功實現零功率實驗首次臨界,這是中國承擔的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中一個里程碑。
材料稱,這是繼中國在今年3月完成首座微堆低濃化改造、實現滿功率運行後,在踐行國際承諾、推廣減少高濃鈾合作模式層面取得的又一項進展。
協助加納實現微堆低濃化改造是我國政府落實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倡議”及《中美聯合聲明》重要行動之一。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零功率實驗首次臨界的成功,踐行了中國政府對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的承諾,體現了各國在核不擴散領域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的精神。“加納模式”將為後續微堆低濃化以及核不擴散國際間合作提供重要的經驗。
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中美發布了《中美核安全峰會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強調了中美在核安保領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其中微堆低濃化工作被首要提及——“在將使用高濃鈾燃料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改造成為低濃鈾方面,中國北京附近的示範微堆最近已使用低濃鈾啟動,我們對此表示滿意。以這次成功的合作為基礎,中國將繼續與美國合作,改造位於深圳大學的微堆。此外,中國和美國共同致力於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盡快幫助加納和尼日利亞改造其微堆。中國重申願意應有關國家請求,對所有其他中國出口的微堆實施改造。”
《聯合聲明》明確提出了要對目前國內最後一座高濃鈾微堆——深圳微堆進行低濃化改造,並且加快推進加納和尼日利亞微堆低濃化工作。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在今年3月份表示,微堆低濃化改造,是降低高濃鈾流失風險、提升核安保水平的有力舉措,也是中美核安保領域合作的重要內容。國家原子能機構將本著自願、務實的原則,與其他國家分享低濃化改造技術經驗,協商開展類似改造項目,全面提升全球核安保水平
加納微堆是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於1995年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為加納設計、建造的該國第一座研究堆,采用高濃鈾為燃料,其建成為加納核技術人員的培訓等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2013年,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美國能源部(DOE)、加納和中國協商一致,由中國牽頭承擔對加納微堆進行低濃化燃料改造。自2015年簽署正式合同,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就開始了加納微堆的低濃化改造工作。
據了解,微堆低濃化目的是在不改變堆芯幾何尺寸的前提下,將高濃鈾堆芯燃料替換為低濃鈾堆芯燃料。開展微堆燃料低濃化工作,既符合我國核不擴散的國際政策,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核擴散,並能在國內外推廣微堆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功開發了中國首座原型微堆,並在此後為國內外用戶設計和建造了8座微堆。
微堆是一種小型、低功率、固有安全性好、容易操作的反應堆裝置,可以建設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大學、科研單位等,能夠廣泛應用於中子活化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制備、教學培訓、反應堆物理實驗及儀器考驗。
“微堆的用途很多。”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在年初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舉例說,“利用它(微堆)可以檢測出一根頭發絲里面都有些什麽。”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長相”精致的微堆曾經展示大“威力”,它與央視、清西陵及北京市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共同揭開了困擾史學界的百年謎案——清光緒帝之死因。
該專題研究由光緒帝遺物發辮入手,歷時五年,利用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技術測試了發辮中砷的含量,並結合其他技術手段,經科學研究分析測算表明光緒的頭發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發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訓練之外 科技幫助運動員“更高、更快、更強”
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運動精神也滲透了科技元素。在科技的助力下,今年的里約奧運會有望突破更多世界紀錄。
傅園慧被泳衣“彈到痛”
故事還是要從使盡“洪荒之力”的傅園慧講起。傅爺說:“被泳衣彈到痛,比賽的泳衣太緊了,彈性太小,勒得胸都平了,我們賽前穿泳衣要穿20分鐘,這麽緊我彈到自己!你說這會不會成為我永生的恥辱。”
雖然這只是玩笑,但是泳衣為什麽那麽緊其實是有講究的。為了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戰績,只能通過有包裹性的材質和設計改進抗壓性、結構、敏感性和支撐性這四個關鍵版塊。讓身體變得略扁平,打造流線型身姿,從而減少遊泳時的水阻,讓選手們遊得更快。
傅園慧所穿的Speedo Fastskin 鯊魚皮系列專業泳衣是由一種叫LZR Racer Comprex特殊材質布料做成的,這是一種單向拉伸的布料,它可以實現出色的靈活性和特定區域高擠壓度。除了幫助身體整體更具流線型從而減少水阻外,泳衣的高擠壓度可以讓選手減少肌肉振動,避免肌肉振動在皮膚表面產生褶皺從而影響身體流暢性,減少無效的耗能,提高爆發力,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戰果。
但是為了追求泳衣“夠緊”的效果,泳衣在彈性上就會有所犧牲,這也就導致Speedo的“鯊魚皮”在穿著時需要足夠的耐心把自己的肉一點一點“塞進去”。
Speedo一直是高科技助力奧運的最典型例子。自從Speedo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浮力和減少阻力技術,設計的全身套裝泳衣為邁克爾·菲爾普斯奪得2008年奧運會獎牌和打破世界紀錄後,遊泳比賽就受到了最嚴格的監管:防止高性能運動服成為另一種幫助提高比賽水平的“興奮劑”,不過服裝制造商依然在不斷創新。
本屆奧運會,耐克就為英國遊泳選手設計了配有彈性帶的AdizeroXV泳裝,可以讓身體始終保持流線型姿勢,最大化減小阻力,讓遊泳選手保持在理想狀態。阿迪達斯也參與了奧運會的泳衣研發,它利用身體掃描儀設計出新式套裝。
提高十分之一秒
田徑賽場上一直不乏高科技產品,許多服裝制造商都致力於研發讓運動員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服裝和鞋子。在本屆奧運會上,耐克就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紡織技術,通過分布在運動服上的小矽膠凸起,可以減少空氣阻力,讓運動員跑得更快。其中AeroSwift 系列是運動服裝類,而AeroBlade則是臂帶或護腿之類的輔具。畢竟對於百米運動員來說,就算能夠提高十分之一秒的成績,都能夠決定金牌的歸屬
3D打印技術也在本次奧運會上發揮了大用處。耐克公司開發了一種3D打印產品——可以改變選手周圍空氣流動的矽膠釘,能夠讓運動員跑得更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耐克還開發了內置大量感應器和冷暖空氣調節功能的運動員座椅,據稱這款座椅以柔性碳膠帶和碳合成,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可以智能調節冷暖溫度,形成微型氣候,有通風的喉管,讓運動員可以更快的為身體降溫、保持肌肉彈力,更快地恢複體能與精神狀態。對於需要消耗大量體能比如羽毛球、籃球等項目的運動員來說,如果可以更快的恢複狀態,相對於其他同場競技的運動員來說,無疑構成了一種隱性的優勢。
在自行車、遊泳等比速度的競技比賽中,服裝必須合身,才能盡量減少空氣阻力。即便不考慮速度因素,合適的運動服裝也可以減少汗水或熱量帶來的負擔。著名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 這次負責為美國體操隊打造比賽服,專門針對氣候炎熱的里約熱內盧,新款比賽服可以避免運動員在比賽中滿身大汗。
美國體操隊還使用了一種LumiWave新科技,協助療傷。據稱,該裝置含有50個紅外線LED燈。運動員將手鏈放到有痛感的位置,LED燈發出的脈沖信號,促進人體體內釋放一氧化氮,提升個體細胞複原功能。
這與中國隊運動服裝含有的高科技元素有著一些相似的原理與功效。據悉中國的運動服裝用的是高強彈力的特殊纖維面料,據稱能夠促進肢體靜脈回流,減少血液瘀滯,帶走代謝廢物,提高人體能量供應,縮短恢複時間。因此,中美在奧運競技場對決,在裝備上,暫時也能打個平手。
另外,Under Armour 為加拿大橄欖球隊、瑞士和荷蘭的沙灘排球隊設計了隊服,服裝借鑒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服技術,內置水晶片裝置,可以吸收身體熱量,降低體溫。
科技對於運動員心態的調整也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韓國此次就用光線治療法幫助選手克服時差,還用唾液里的酶對選手進行壓力分析,以及用神經反饋系統引導選手的心理。尤其是在射箭這種需要穩定的心理狀態的項目中,能讀出腦電波變化的神經反饋系統則可以準確地把握運動員什麽時候出現穩定或不穩定的腦電波,並調整到最佳狀態。
不過高科技裝備也引起了輿論對於奧運會有是公平性的指責。從目前來看,服務於運動員的高科技裝備只要能確保處於奧運規則之內,就不會有異議。在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運動團隊資深創意總監亞當-克萊門特認為:“科技可以在極力往規則邊緣靠近。”
美國某運動裝備公司的高管甚至表示:“工程師們已經將奧運選手運動服的設計放眼到未來10年,未來運動員的要求會更高,投入的新技術也勢必會更多。”
消息稱阿里巴巴推出AliLaunch 幫助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據外媒報道,阿里巴巴最新推出的AliLaunch計劃,利用其雲計算平臺幫助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如德國軟件公司SAP等。
阿里旨在幫助這些公司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並銷售他們的產品。阿里最新推出的AliLaunch計劃利用其雲計算平臺,通過建立合資公司和營銷幫助客戶。
阿里表示,其AliLaunch項目已經簽署了11個合作夥伴,包括德國軟件制造商SAP、日立數據系統公司和美國的AppScale系統公司等。
目前阿里正在押註基於互聯網的計算和大數據,來推動未來10年的公司增長。目前,雲業務部門是阿里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也是未來的主要增長動力。
GGV Jenny:風險投資如何幫助前沿科技取得突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0/158065.shtml
GGV Jenny:風險投資如何幫助前沿科技取得突破?
過去的2010到2015年,是移動互聯網風頭正勁的五年。相較於全球70億的人口,我們目前擁有25億到30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種增長的勢頭還沒有停止的跡象,預期明年互聯網用戶會突破40億,因此全球擁有基數巨大的智能手機用戶,這遠超出了智能手機和計算能力在此之前所能達到的人們的想象。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物聯網和IOT,在我們眼中,物聯網不僅僅是通過智能手機連接,而是通過更廣泛的智能設備,智能設備的數量預計會超過150億。按照我們的統計,未來4-5年我們在場的每個人都將擁有8-10件的移動智能設備,無論它是智能手機、追蹤器或智能鞋子。
如果讓我猜測,在三年之後的converge會場,我們的討論的話題都將圍繞更酷一代的計算技術公司以及圍繞計算技術的新應用。 這將驅動圍繞計算的創新更進一步,這意味著所有我們今天討論的蘊含計算能力的技術都將會有4,5甚至10倍的增長空間,計算能力的進步將催生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前沿科技。
所以在下面幾張PPT里,我將會分享GGV的投資觀點,關於我們將如何在以下三個主要領域中布局我們的投資。第一個話題是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是完全以人為本的,將人類從頭到腳地“武裝”,我還會討論可穿戴設備如何從第一代進化到第二代;第二個話題將討論交通 ,交通是我們和環境交互的方式,這里的交通不僅包括路面交通,而且包括太空探索,尤其當我們要談到前沿科技投資的時候;最後我們將分享的話題是機器人技術。
所以讓我們從第一代可穿戴設備開始。我標記了很多非常著名的追蹤工具,我從中有意和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公司的產品保持距離,因為我希望觀眾能夠對這些來自中國新興公司的創新產品有更多的了解。這些公司也許你沒聽過,但他們是能夠將產業推動至下一個層次的存在。
我認為第一代可智能穿戴設備的使命是多元的。其一是教育用戶和市場。 今天當我們說到可穿戴,毋庸解釋任何人都會知道可穿戴是什麽,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追蹤獲取你運動時的數據。
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可穿戴設備中,有的是追蹤你的步伐,有的是幫助你改善高爾夫揮桿姿勢,這些都來自第一代可穿戴設備。他們在這個領域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我認為令人激動的可穿戴產品將出現在下一代。下一代可穿戴設備將變得“無需穿戴”。 “可穿戴”將被改造成沒有存在感的,即時在線,傳感器類型的隨身設備,它能夠追蹤數據也能夠將數據結構化,並據此給予用戶結構化的推薦,讓用戶與環境更好地交互。
如下有很多領域將會實現這種應用,在所有圍繞於AR的討論以及對於Google Glass的種種抱怨中,也會給我們掀開一些未來應用的廬山一角。是否能有一種隱形眼鏡直接在你的眼睛上成像投影?事實上這種技術已經開發於中美的研發中心,但如果以0到10考量市場的成熟度,我認為第二代可穿戴技術目前還處於0.5到1的階段,我們依然需要資金來幫助這一領域繼續發展。第一代可穿戴已經發展完善,我會打到6分,許多產品創新驚人、外形酷炫,並進入奢侈品之列。
下面進入到交通領域,在美國,推動交通創新的需求圍繞於時間,勞動力和效率。比如時間效率,如果你想要從一個地方進入到另一個地方,就像花三十分鐘從舊金山到洛杉磯,那麽和兩地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比起來,它是更有效率的。你也許也考慮過用自動駕駛汽車來代替更貴的人工,前面百度的SVP也說過自動化汽車會如何挽救生命。在中國,這項科技的相似點在於它同樣圍繞勞動力和時間效率。
但在中國情況略有不同的是,中國有一億三千萬的汽車擁有者,每一年有兩千萬的新增車輛。基於我們說到的龐大數據,只有60萬的車是新能源車輛。所以在中國,驅動力會集中在如何在不同距離的交通中選擇相應的綠色環保、智能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你想要從家去到兩公里之外的地鐵站,你可能會選取類似於Ninebot (九號機器人)這種輕量級的移動設備,為了在國際上占領高端市場份額,Ninebot收購了Segway (體感車) 。小牛作為一家僅有兩年歷史的創業公司,立誌於用電動車顛覆每年產值7000萬的中國市場。同時,如果你有關註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你可能會關註到樂視準備推向市場的概念車Faraday。我們也可以看到比亞迪最近剛打入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
航空運輸也是值得討論的領域,首先我們來談談無人機,無人機分為商業用途和私人用途。我知道你們中的有一些人去過深圳,也參觀過大疆。同時也有許多關於無人機的討論集中在亞馬遜在物流上投放的無人機。在中國,相似的討論也在發酵中。電商公司京東最近也宣布了物流配備的固定翼的無人機和旋翼的無人機,他們最近也在上海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進行了展出。
作為投資人,我們看見了私人用途的無人機領域的海量創新。你們中可能有人研究過大疆,這家有著十年歷史的公司已經占有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在去年一年他們銷售了超過一百萬臺航拍無人機。
在最近的一年到一年半中,我們見證了來自中國公司的諸多創新。Hover cam,你可以輕松拋飛或者指尖放飛,這完全是一個飛行自拍的無人機。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歡在不同場合自拍,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它們允許你折疊,把它放在你的包里,同時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它。這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團隊成員都畢業於斯坦福和卡內基梅隆。
最後一個關於創新叠代的例子就是億航184. 中國的公司正嘗試離開自動駕駛汽車,當你可以直接飛向天空的時候為什麽要費力適應改變地面的基礎設施呢?億航184的願景是低緯度的P2P運輸,無人機大到可以承載一個人,最近他們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也展示了他們的產品。
最後我想提到的是,中國政府對此的態度極度積極,同時非常支持這個領域的發展。 3,4周以前,政府其實發布了一則消息,他們想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去支持自動駕駛車、機器人以及無人機產業,這部分涉及到人才,知識產權保護,資金,跨境協作還有標準制定,因為在航空領域,標準制定也非常重要。
一提到前沿技術,就不能不涉及太空探索。中國一直嘗試在太空探索領域迎頭趕上,因為在一些太空項目的發展上我們一直落後的。其實中國的太空探索最近正在突飛猛進。
如果你觀察了美國的太空項目是如何發展的,你會發現最近美國太空探索的進程其實一直都被互聯網巨頭推動前進。Elon Musk, Jeff Bezos,這些互聯網巨頭們一直在嘗試將更多技術導入到太空中。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因為不僅僅是政府和研究人員在推動著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而且有來自於互聯網,來自於創業者群體的支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非常希望這件事情在中國一樣能夠發生。 不管是BAT,還是創業者群體,我都鼓勵你們用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支持太空探索。最後一點,最近中國剛剛發射了飛船, 這是一個250英尺的氦氣飛艇,在15年10月發射,用於太空探測。所以盡管中國落在後頭,但我認為它在通過許多的努力去向前進步。
最後一個領域是機器人。機器人技術應用分為消費級和服務業機器人。在這里我列舉了四家中國公司,它們在各個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科沃斯在中國家政清潔機器人領域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在和國際品牌譬如irobot的競爭中也表現良好。在其它領域,比如幼兒教學,一個產品叫做How are you可以通過唱歌和講故事等互動讓孩子在教育和學習中參與更多。
在我右手邊展示的是涉及到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機器人技術。奇弩(Vincross) 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它的CEO是一位畢業於清華的27歲的年輕人,17歲就畢業於清華。他想要進行的創新是機器人運動。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數機器人都在使用輪子,但最好的機器人其實是可以走路的。所以HEXA在做的就是模擬真實的運動,使其未來能夠整合到機器人的整體互動中。還有Rokid(若琪),Rokid是一家由前阿里巴巴員工創立,總部在杭州。他們想要做的是重新塑造家庭自動化。不管是質量,燈光角度,都有很棒的設計,而且能夠讓你重新管理整個娛樂、燈光系統,它基本上就是中國的另一個亞馬遜echo。
接著就是工業機器人,這是中國另一個擁有優勢的領域。 中國在過去20年工業制造的經驗為IOT和其它產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他們需要快速學習的不是選擇更多的人進行工作,而是將工業生產的程序從全手動到半自動再到全自動。我想要提及的是中國在2013年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最大的采購者。在2015年,25%的工業機器人在世界範圍內銷售。盡管如此,中國在自動化方面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接受曲線仍在其上,我們感受到了向前進的緊迫性。順便一說,如果你比較機器人的應用空間,每一萬個制造工人中,韓國會使用478個機器人,而中國目前只使用的36個。所以這里還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如果你在開發任何針對工廠使用的國際性制造業機器人設備,不妨考慮中國,它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產品測試的地方。我提到了兩個本土品牌,Sinsun(新松) 和STEP(新時達),他們也在嘗試為機器人打造更加高端的定位,不僅面向國際市場,同時也面向本土市場。
如果你向前看5,10年,在生物醫療領域也有三個不同區域劃分。我認為在3到5年之後,這些科技將會互相融合。不僅僅是在IOT和物聯網領域,而是如何跨越生物和醫學去發明新的產品來提高生活質量。 這里展示的是一種可以溶解的醫學機器人,你可以在手術中註射進人體,它會在手術結束後自動消失;也可以借助機器人手臂在手術中幫助醫生操作。這些創新都是我們在與初創企業的交流中發現的研究與科技,但是我想重申,如果從0到10打分,在市場成熟度上來說,這些創新現階段只有0.5分。
最後一個非常有趣,我們討論過3D打印,現在有了4D打印。基本上打印出的4D產品也都是由打印機生產的,只不過其中多了一項時間相關性。也就是說這個產品在被打印出來後的一定時間內是可以改變形狀和大小的。我們相信這在生物醫學領域也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應用。
快速歸納一下以上的重點信息。我們相信,作為一個過去在中美投資了15年的投資人,中國的創新大有希望。我們看見了許多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投入全身心和他們團隊協作創造新。從工業制造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創新的歷史,也有創新的能力。
在生產方面,90%的個人電腦、80%的空調、74%的太陽能電池和70%的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在人才方面,到2030年,25-34歲年齡階段新畢業的學生中,27%的學生都來自於中國。印度接近中國,比例在23%。所以2030年,如果你坐在這里,有50%的人才庫是來自於中國和印度。最後,人們總是討論到創新,創新的一個指標就是在全球範圍內登記的專利和知識產權數量。在2014年,中國在全球申請的數量上超越了美國和日本。我認為中國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加強申請的質量,同時將更多產品帶入商業化階段。
我們非常激動,中國在科技領域正日漸成為新的前沿者,這些前沿領域包括無人機、機器人、太空探索、地面交通領域,以及醫療機器人。最後,我認為這些前沿領域不會變成國與國直接的競賽,因為它將需要每一個國家,譬如以色列,印度,美國,中國的複合型人才匯聚到一起協作,將其帶領至一個更好的層次,為全人類生產。
對於投資者來說,我會很欣慰地去看見更多的投資者投入資金去支持這個產業。也許你需要等5年、10年,但相信我,這將會是一段滿載而歸的旅程,謝謝!
GGV紀源資本是一家專註於中美兩地早中期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成立於2000年,GGV紀源資本構建了一個整合協作的團隊,與中美兩地優秀的企業家合作,共同創建行業的龍頭企業。由於GGV紀源對中美兩個市場長期專註,並進行深入的本地化耕耘,從而使我們積累了獨特的資源,並鼎力支持企業家在其本土和跨國的拓展業務和市場。GGV紀源致力於發現那些潛在的偉大企業家和公司,並在其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之前完成戰略性投資。
[本文作者GGV科技(ID: GGVCapital),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來自123RF。]
前沿科技
風險投資
贊(...)
分享到:
杜特爾特:我外公就是華人,只有中國才會幫助我們
據新華社10月17日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近日表示,菲律賓期待同中國加強經濟和貿易合作,進一步提升兩國間傳統友好關系。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杜特爾特將於18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他行前在總統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菲中兩國是友好鄰邦,他希望通過此行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杜特爾特對中國給予菲律賓掃毒行動的支持表示感謝(資料圖)
杜特爾特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高度評價。他說,在中國,人民勤勞、政令暢通。中國得到國際社會一致尊重,可謂實至名歸。
杜特爾特盛贊中國有著大國擔當,慷慨助人,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不忘幫助其他貧窮落後國家。中國幫助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談到菲中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杜特爾特表示,菲律賓有著豐富的旅遊、礦產和農副產品資源,中國市場巨大,兩國在這些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杜特爾特說,菲律賓需要同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學習中國的成功經驗。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和貿易運行平穩,中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談到南海問題,杜特爾特表示,在對抗和談判面前,菲律賓選擇談判。為一片水域而起刀兵,毫不足取。他說:“多談友誼,多談經貿合作,少談分歧。戰爭不是出路。”
杜特爾特明確表示,反對他國插手南海事務。他說:“我沒有興趣讓其他國家參與南海問題談判。我只願跟中國談。”他表示願意同中國共同開發這一水域。
杜特爾特對中國給予菲律賓掃毒行動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說,與某些西方國家不同,中國不僅在口頭上對菲律賓的掃毒政策表示支持,而且付諸行動。中國幫助修建的戒毒所即將投入使用。
“有些國家只知道批評我們,明知道我們沒錢,也不願幫我們一把。中國人則不同。他們默默地幫我們建了一個戒毒所,大家卻還不知道。這就是中國人的真誠,”他說。
杜特爾特還表達了菲律賓加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願望。他說,菲律賓目前百業待興,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亟須加強,但菲方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
“沒有鐵路,任何國家都難以實現快速發展。菲律賓需要鐵路,希望中國能給我們提供軟貸款。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慢慢還,”他說。
談到此次中國之行,杜特爾特說,盡管以前曾多次去過中國,但這次是他擔任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他將利用這個機會同中方開展對話,以期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我這次去中國就是要開展對話,爭取得到堅定支持。我們願意同中方開展合作,希望中方幫助建設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希望中國能助菲律賓一臂之力。”杜特爾特說。
菲律賓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友好關系。目前在菲約有200萬華僑華人。杜特爾特說:“幫助菲律賓,也是在幫自己的華人兄弟。”
“我外公就是華人,只有中國才會幫助我們,”杜特爾特很誠懇地說。
深交所總經理:加快科技型公司上市對結構性改革有重大幫助
在2016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境內交易所高層論壇,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王建軍表示,去年深市新增上市公司130家,截至今年11月底新增上市公司有101家。“希望這個步伐能夠更快一些,目前的時機也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創業板科技型的公司,每家企業的申請融資額都只有兩三個億,加快對這些企業的發行對結構性改革、調整是有重大幫助的。”
王建軍表示,最近一年來,深交所在支持結構性改革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支持更多的IPO企業上市,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加新鮮的血液。去年深交所新增的上市公司130家,今年到11月底是101家,希望這個步伐能夠更快一些,目前的時機也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創業板科技型的公司,每家企業的申請融資額都只有兩三個億,加快對這些企業的發行對結構性改革、調整是有重大幫助的。
其次,深交所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特別是在並購重組的支持上力度很大,應該說過去這一年,到目前為止深圳市場已經有433家公司發生大的重組,發生的交易額接近6000億,我想結構性的改革還有國有企業調整、國有企業的改革,利用資本市場的平臺進行推進效果十分明顯。
第三,固定收益產品的發展上,通過固定收益產品的發展調整、優化企業的債務結構。今年以來,新增的債券融資8300多億,當然比上海小很多,但是已經達到8300多億,成本降低57個bp,全市場我們算了一下大概47個億,這對整個市場、對企業降成本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當然在這中間,深交所把支持創新創業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來看,資本市場不支持創新創業就會失去活力也會失去動力。當然創新創業這些企業得不到資本市場恰當的、有力的支持,創新創業也會失去動力。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