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言出必行 中國已幫助加納改造了一項科研利器

7月27日,中核集團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當天,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功實現零功率實驗首次臨界,這是中國承擔的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中一個里程碑。

材料稱,這是繼中國在今年3月完成首座微堆低濃化改造、實現滿功率運行後,在踐行國際承諾、推廣減少高濃鈾合作模式層面取得的又一項進展。

協助加納實現微堆低濃化改造是我國政府落實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倡議”及《中美聯合聲明》重要行動之一。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零功率實驗首次臨界的成功,踐行了中國政府對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的承諾,體現了各國在核不擴散領域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的精神。“加納模式”將為後續微堆低濃化以及核不擴散國際間合作提供重要的經驗。

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中美發布了《中美核安全峰會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強調了中美在核安保領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其中微堆低濃化工作被首要提及——“在將使用高濃鈾燃料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改造成為低濃鈾方面,中國北京附近的示範微堆最近已使用低濃鈾啟動,我們對此表示滿意。以這次成功的合作為基礎,中國將繼續與美國合作,改造位於深圳大學的微堆。此外,中國和美國共同致力於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盡快幫助加納和尼日利亞改造其微堆。中國重申願意應有關國家請求,對所有其他中國出口的微堆實施改造。”

《聯合聲明》明確提出了要對目前國內最後一座高濃鈾微堆——深圳微堆進行低濃化改造,並且加快推進加納和尼日利亞微堆低濃化工作。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在今年3月份表示,微堆低濃化改造,是降低高濃鈾流失風險、提升核安保水平的有力舉措,也是中美核安保領域合作的重要內容。國家原子能機構將本著自願、務實的原則,與其他國家分享低濃化改造技術經驗,協商開展類似改造項目,全面提升全球核安保水平

加納微堆是中核集團旗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於1995年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為加納設計、建造的該國第一座研究堆,采用高濃鈾為燃料,其建成為加納核技術人員的培訓等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2013年,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美國能源部(DOE)、加納和中國協商一致,由中國牽頭承擔對加納微堆進行低濃化燃料改造。自2015年簽署正式合同,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就開始了加納微堆的低濃化改造工作。

據了解,微堆低濃化目的是在不改變堆芯幾何尺寸的前提下,將高濃鈾堆芯燃料替換為低濃鈾堆芯燃料。開展微堆燃料低濃化工作,既符合我國核不擴散的國際政策,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核擴散,並能在國內外推廣微堆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功開發了中國首座原型微堆,並在此後為國內外用戶設計和建造了8座微堆。

微堆是一種小型、低功率、固有安全性好、容易操作的反應堆裝置,可以建設在大中城市人口稠密的大學、科研單位等,能夠廣泛應用於中子活化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制備、教學培訓、反應堆物理實驗及儀器考驗。

“微堆的用途很多。”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在年初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舉例說,“利用它(微堆)可以檢測出一根頭發絲里面都有些什麽。”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長相”精致的微堆曾經展示大“威力”,它與央視、清西陵及北京市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共同揭開了困擾史學界的百年謎案——清光緒帝之死因。

該專題研究由光緒帝遺物發辮入手,歷時五年,利用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技術測試了發辮中砷的含量,並結合其他技術手段,經科學研究分析測算表明光緒的頭發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發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