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感謝上官小強 2017-01-27
1 :
GS(14)@2017-01-31 18:13:59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0%8f%e5%bc%b7-15822
是《小強漫畫集》帶我進入港漫世界。
1.這個港漫世界,跟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好唔同。
2.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港漫世界就是:打打殺殺。咁又難怪,因為長時間在書報攤所能買到的主流港漫,就是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和殺——不同漫畫的不同角色在不同Universe,同樣需要終日面對不同戰役,打得贏自然好,唔夠打?就要練功。好彩(定唔好彩?),有大把強勁武功等住佢哋去練,練完,又再打……他們的命運,恍如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分別是薛西弗斯永恆在推一塊永遠會碌番落嚟的石頭,港漫的主角們就Keep住打一班永世都出唔完的高手(但我承認,當日睇住王小虎用「霹靂狂龍」踢爆火雲邪神時我超級興奮)。
3.《小強漫畫集》給我看到的,完全不同。基本上冇乜涉及打鬥的漫畫,有的,是題材、畫風、表達、技巧上完全不劃一的短篇作。這些短篇作,絕大部分均由一群當年的漫畫界新人(有一些甚至是助理)負責。
4.Yes,《小強漫畫集》就是一本沒有固定題材、專俾機會新人發表作品的漫畫結集。這本結集的出版時間是——唔知,因為是不定期刊。
5.所以每當行經書報攤瞥見出版了最新一期《小強漫畫集》,就會不禁Yeah出來;假如咁啱撞正是由邱福龍精心繪製的封面,更是Yeah上加Yeah——全靠《小強漫畫集》,才讓我知道香港原來有一位彩稿極度強勁的人物,兼且最叻畫機械人幪面超人異形怪獸等等,一般香港漫畫家唔會畫的題材事物。我永世難忘那一個S.F.3.D.機械人的封面。
6.邱福龍以外,《小強漫畫集》還先後讓我認識了:利志達、甘小文、羅永康、祖兒、狄克、大粒墨等等。他們的作品讓我知道,原來在那個招式不同但本質相同的打打殺殺表象下,有一班欠缺知名度的香港漫畫家,努力用不同方式去畫不同故事,而因為上官小強,他們得到了難能可貴的發表機會。只要你(曾經或依然)有創作,自然明白創作人最需要的,就是發表機會。
7.因為《小強漫畫集》,我開始睇埋《壽星仔》。問心,我不認為故事超級好笑,而只會說,《壽星仔》透過對其他漫畫和電影的二次創作,唔覺意令我認識了更多漫畫和電影(例如望月三起也《七金剛》);書內極度貼地的對白,教識了我一些廣東字的寫法和應用(另一本教我廣東字的課外書是《加菲貓》中文版)。而成本書我最鍾意睇的是:A.上官小強專欄。字裡行間我感受到小強份人應該好Nice,而且極度喜愛英美音樂,兼夾留意流行事物;B.讀者投稿。分兩種,一頁完漫畫&半版篇幅的專欄,當年的我自問冇能力畫一頁有故事性的漫畫,於是決定專攻半版專欄,記憶中仲苦心孤詣地畫咗隻(甩漏的)異形皇后,結果——冇刊登,失望自然有,但反而激發我努力練畫的決心。
8.上官小強在80年代末自組公司,《小強漫畫集》繼續出版,只是名字變成《小強畫集》,而我依然期期捧場。90年代初,是香港漫畫(最後)的高潮——沒有了統一局面,各公司先後推出了足以代表港漫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作(但同樣離不開打打和殺殺),而上官小強,繼續畫他的壽星仔、小強和彭蛇,繼續提供機會,讓擁有創作熱情的新人發表跟主流迥異的漫畫。
9.直至他退隱,與太太留守在信和「壽星專門店」。外面的港漫世界經歷風風雨雨,由掛愛情賣色情到人人爭住濫出兵器到江湖書,日日出版到市場逐步萎縮到今時今日——係點?大家有眼睇。
10.上官小強離開了,我是真的有種傷感。傷感是因為,在那個漫畫界光芒耀眼到好多人盲目的時候,上官小強為很多有志於漫畫的新人提供了機會,而他這樣做,並不因為要做甚麼漫畫大亨,或甚麼漫畫之神,而只因為他是一個好Nice的人。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幾何時,入場為了睇周星馳(下) 2017-02-03
1 :
GS(14)@2017-02-06 12:10:05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6%B3%E4%B8%8B-16299
續上回。周星馳由一個好多戲爭住搵佢拍但仲未搵到定位的演員,好快地,變成一位人人入場就只為睇佢個人表演的喜劇之王。
1.喜劇之王,就是單憑個人之力,便可把最爛的Gag變成全場大笑的笑話。
2.但笑話的本質是甚麼?冇人得閒去理,畢竟入得場就只是為了笑。Why笑?好笑咪笑囉——曾幾何時的港產笑片,功能就只在令人笑,笑像本能,要被滿足,被餵飽。
3.撇除那些單純以演員身份參與的電影,周星馳在90年代,用了四齣戲,去拆解/探索/鑽研/提升「笑」這一回事。笑,不純粹是擘大個口的行為,行為背後可以包含一大堆複雜情緒,只不過殊途同歸以「笑」展示出來。
4.像賀歲片《大內密探零零發》,不只是效法其他古裝笑片,用一班笠住古裝的現代人,去演繹其實好Modern的笑話(古裝不過是俾人睇的表象,核心還是現代的觀念思維)。表面上,《零零發》或許也是這樣,但電影更想做的,是戲謔我們自小被灌輸的那個約定俗成「武俠世界」:原來古龍筆下的西門吹雪可以是一個地中海月巴中坑,葉孤城竟然可以是完全不型,甚至甩皮甩骨的黃一飛;決戰紫禁之巔原來是違法的,是要踎監的(武俠世界從來沒有甚麼合法違法的觀念,畢竟大俠要踎監實在成何體統)。當時在戲院一睇見呢個開場,已經爆笑,而爆笑,是建基在一種對武俠世界固有概念的幽默瓦解。
5.瓦解,還包括主角的設定。作為「保龍一族」的零零發,竟然是一個連前滾翻都打得唔好、只醉心科學研究的發明家,而不是武功高強的人(反觀其他「保龍一族」成員,又鐵布衫又五形拳,個個都好打得);偏偏就是這麼一個最唔打得的發明家,才是最有用的人——回看中國歷朝歷代,科學的頭腦根本不曾被重視。
6.《食神》則要用笑片去講一個其實極度嚴肅的故事:一個明明人間失格(但又被捧成神)的人,怎樣做回一個似模似樣的人——「人」與「非人」的最大分辨,在於有沒有「心」——而「心」,固然可以反映在行為,在《食神》裡,則呈現在一碗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的叉燒煎蛋飯。問心,到最後那場對決突然搬出滿天神佛埋尾,是一種失控的埋尾,也削弱了故事原有的「用心重新做人」主旨,但至少,這主旨還是一以貫之,由頭貫穿至尾。《食神》的笑,有著一種不露骨的人性感動墊底。
7.《喜劇之王》把這份人性感動再推進一步。尹天仇不像零零發及食神,他由頭到尾都沒有成功過,他唯一的成就,在於沒有離棄柳飄飄(這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就是這份完全懶理身份地位的情義,尹天仇展示了人心中最難Keep而又最Core的東西——即使他始終做不成著名演員,而只能留守在那條村,在那個冇人識欣賞佢的地方,同一班甩皮甩骨的人共演悲劇《雷雨》。「喜劇之王」,由始至終,一個反諷。
8.反諷不止於抽水。抽水,抽完就算,只有(輕輕的)破而沒有任何建立。《國產凌凌漆》是一場極強的反諷,諷甚麼?如果你睇過,應該好清楚(對比起來,《表姐,你好嘢!》就純屬抽水)。而我最佩服是那一組人物設定,以一個政治成分良好,但被喻為廁紙的廢柴特務,配一個(天生就注定的)漢奸走狗賣國賊,反諷地,合力地對付表面最義正辭嚴其實最X街的高官,好笑,笑裡卻藏悲。
9.悲到盡頭的笑,是哭笑不得的苦笑。
10.周星馳在90年代,把「笑」提升到一個過去從沒有人到過的層次。靠的,純粹是他本人的演繹以及鑽研到極其深邃的劇本。千禧後,他戀上人人都有能力去做(只是未必個個都做得好)的特技(連《西遊.伏妖篇》Trailer都不斷強調特技特技特技)。「周星馳」這名字過去所代表所包含的,被他自行瓦解。
news-images
《大內密探零零發》完美拍出兩公婆嗰份甜蜜。劉嘉玲代表作。
news-images
《喜劇之王》的尹天仇究竟是一個好演員還是渣演員?不重要。最重要,他是一個好人,而且不是做戲咁做。
news-images
去錯麗晶飯店呢一場,My Favorite。
news-images
化灰都記得呢一幕。
news-images
政治成分良好的廢柴特務配漢奸走狗賣國賊。
news-images
《食神》頭30分鐘史提芬周嗰份賤,億看不厭。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沒有先旨聲明,我們置身的世界竟然是…… 2017-02-17
1 :
GS(14)@2017-02-19 14:57:15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0%a6%e2%80%a6-66200
1.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理會引言中的所謂「先旨聲明」——生命,從來沒有「先旨聲明」。在你被拋到世上擘開雙眼之前,有冇「人」懶係溫馨提示地同你把生命這回事「先旨聲明」?
2.我們都在毫無預設下,展開生命,再以不同方式演繹生命——即使大部分都係殊途同歸地返工等放工等出糧,唔覺意愛上一個跟自己同樣平凡的男或女,拍一場平凡的拖結一場(懶係不)平凡的婚,再生一個平凡細路,然後平凡地逐漸老去,死,塵歸塵,土歸土。
3.期間我們通常(甚或肯定)不會懷疑:眼前這一切,Really?
4.但Neo有問,仲成日問,問到遇上Morpheus這個關鍵人,問到問題核心,終於知道自己過去每一天所身處的世界原.來.假.嘅,只是The Matrix投射在他腦袋的感官意識在作祟,在弄虛作假。
5.關鍵時刻沒有Pizza Hut,只有由親切Morpheus遞上的兩粒藥丸:食藍色的,Neo可以回到本來的虛假日常,繼續營營役役地在那不存在的場所,虛度那根本不存在的光陰;食紅色的,Neo就可以被引領到Real World……
6.真實與虛假的世界對照,人生恍如夢一場,不是甚麼新主題(《The Trueman Show》、《Dark City》都拍過),只是《The Matrix》再進一步,抽取了Hilary Putnam「桶中之腦」這個有關知識論的思想實驗(當中涉及好技術性的論證,不是我能夠用三言兩語講得完),再加上不少哲學議題和典故(例如一開始Neo用來收藏Hacker程式的書,竟然是布希亞的《擬仿物與擬像》,極度拋書包;又例如一開始Trinity叫Neo「follow the white rabbit」,便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作幌子,用一種OK哲學的包裝,去拍一齣極度娛樂的科幻電影。
7.娛樂性既來自故事,也包括視覺衝擊。CG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令我們大開眼界,像《未來戰士續集》的T-1000液體金屬機械人、《侏儸紀公園》的史前恐龍,甚至是Michael Jackson《Black or White》MV中的變臉示範,我們看見了一種過去不曾看見過的「真實」,一種被摸擬和製造出來的「真實」;到了《The Matrix》,則把Bullet Time這種真實地存在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時間進程,「真實地」呈現出來——偏偏又只能在由The Matrix整出來的虛假世界,才能夠睇得見。
8.Bullet Time被之後唔少戲玩到爛,真正對日後荷李活片產生超深遠影響的始終是:請來袁和平擔任動作設計。在《The Matrix》前,荷李活動作片的肉搏方式,主要是「拳拳到肉式」——你出完一拳嘞?Well,咁到我出拳咯喎——由史泰龍到阿諾舒華辛力加到布斯韋利士,一概如是;直至《The Matrix》,所展示的,是一種急速優美招來招往得來更加超現實的港式動作,畢竟功夫的出現場所,是在那個虛假世界——不單純是視覺技藝的挪用,還包括對功夫這技藝的深邃思考(題外,周星馳《功夫》動作設計絕對悅目,但如果是拍於《The Matrix》三部曲之前,才算真正強勁)。
9.講到尾,《The Matrix》將哲學+CG+功夫後,想帶出的一點無非是:醒覺。當Neo醒覺,他看透了現實不過是一個由虛假所編織成的網,知道了自己過去每一天都在虛假中過活,能夠回到真實才是無比可貴——即使個真實極其不堪。
10.至於我們,無論食Blue Pill定Red Pill,個世界都只會是七警打人罪成,而佢哋個一哥感到非常難過。我都難過,難過在覺得有冇搞錯。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