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物業投資的缺點 [工作坊Q&A]

物業投資成功故事實在不鮮,一間自住、一間收租的朋友,在身邊不難發現,這個致富模式實在是不少香港人認為是「無得輸」的方法,令當日有工作坊參與者不禁問「物業投資有何壞處?」



Kenneth:

止凡兄,可請教一下你對物業投資對比股票或債券投資的看法嗎?

你認為物業投資相對地有何不足之處?尤其在投資複利率方面?


止凡回應:

我沒有否定任何投資產品,只不過我不是每一項都會,保持自己在能力圈內活動,這也會有很好的結果,不用每一個項目都碰一下。

債券投資我從沒接觸,只了解一點,我提議你可以到Starman兄處看看。

物業投資,我亦沒有收租物業,只買入自住樓及加按動作,看過很多物業投資者的文章,包括YC兄、財叔、第一桶金、80後隊長等,各有各的理念。我常說不排除有一天會投資物業,只不過今天的樓市我實在感到不值。

很奇怪你會問物業投資有何不足之地,但又不問其他兩項。簡單說說,今天樓價高企、保養問題、入場費高、資產乃越持有越舊的一種、收租過程比股票債券複雜、買賣手續麻煩及成本高、難有如騰訊這類爆升機會、租不出去立即減成負現金流等等。

你提到複利率方面,一間樓收回來的租金不能作出再投資,還是要另找投資機會,長線增幅大概跟當地經濟吧,靠槓桿算能倍大回報。

當然物業投資亦有不少好處,建議你也好好研究,再決定自己的投資路向。

有何意見,不妨告訴我吧。


後記:

曾經聽過資深物業投資者陳清白話香港人「中樓毒」(見iM直播),意指香港住宅樓價高企,但香港人就總愛投資物業,只要資金湧現,香港人有錢在手,多會投進住宅樓市中。

其實,這還不只,香港人如果看到港樓沒有「水位」,更會考慮到世界各地去投資物業,這是香港人甚至是華人的情意結。加上買樓致富的故事,聽得太多了,操作比較於股票等其他投資工具都相對簡單,自然造成集體「中樓毒」的結果吧。

曾聽見有前輩話,買磚頭的人,其實都是因為留意自己熟識的投資項目。一般市民懂住宅,因為自己親身居住,有感覺。租倉的用家會留意工廈,做生意的商人會留意寫字樓甚至工商舖。而不同磚頭的投資知識及難度會一級級地向上升,視乎入場費與普及性。

所以,一般市民對住宅物業投資都相對有興趣,正因為這思維模式,即使於樓市高位仍只會留意住宅物業投資,硬要把錢投進去,更可能把香港住宅物業的投資模式套用到世界各地,其實不知不覺在增加不少風險。

其實,不同投資工具都有其特性,亦有其好處壞處。投資者應按不同時機與資產配置需要,好好去安排合適自己的投資工具,未必於任何時候也只考慮單一投資工具,就算在不合適的時候也硬要作出投資。

既然今天樓價不算低,政府辣招又未撤,如在其他投資項目沒有把握的話,不如趁這時機好好分析一下過往買樓致富者的細節,好好反思物業投資的特性,把所有應該考慮的因素都透徹研究一番,替下一個機會作好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21

經常滿倉怎吸便宜貨?[工作坊Q&A]

今天剛巧收到有blog友留言談及這個問題,滿倉狀態怎吸貨。這又是工作坊其中一個參與者的提問,不如借這篇回應討論一下吧。



Ryan:

你和巴黎兄都曾經在blog和書中說過你們會經常處於滿倉狀態,如果持有的股票繼續下跌到更吸引水平,那麼怎樣有資金繼續買入平股?


止凡回應:

剛巧近日又有blog友留言問了相似問題,那回應可以貼來讓你參考一下:

那要多花時間來回看舊文了,因為很多時概念上的問題難以三言兩語解釋。

「滿倉只是一個形容,表示我從沒有沽貨而增加現金水平,其實我習慣在大跌市才會大手買一次貨,平日就把出糧的錢加上股息收入之類都儲起來,積起來也有一定量的現金水平。

之前買入的股票大跌,但其實都收息多年,股價還未有耐跌到之前的買入價,就算跌過,專注現金流的話,沒多少影響,又須為股價跌,身家縮而擔憂。

加上,股票大平賣,要買貨還是有方法的,看何時到了瘋狂大減價。

就算不買貨,看到有超市大減價,也替夠膽入貨的blog友興奮。

有貨怕跌,有錢怕升,買股票就是要買升的,看似很合理的理念,但把投資看成人生的全盤計劃之下,不一定需要這樣想問題,一言難盡,多來看文會有另一番啟發。」


後記:

其實,這個概念跟Rexh兄所提出的「待熊基金」很相似,平日多是滿倉狀態,把能買資產的資金都在合理價格買入資產,大平賣時買入就更好。平日無事無幹,都不會買賣,就把資產所產生的現金儲起來,到人人怕買股票之時才出手,「等待熊市」就是這個意思。

不少人說cash is king,這只適用於大跌市時,平日的cash只是如巴黎兄所形容,一張零息即日到期債券,不能產生任何現金流。那麼若能操盤成功得使自己於大跌市時手持大量現金,這就是「王道」了。如果每次都成功,這絕對是大眾所追求的境界。大升持貨,高位沽空,低位買回,誰不懂說,誰不想做到呢?

多持有現金,風險可算有限,因為風險只在於「機會成本」與「通貨膨脹」,靜待機會來臨,靜待大跌市的出現,這是高手所為,我做不到。如果我選擇累積現金而不累積資產,以我預測股市能力之低,應該還會遠財務自由更遠。

之前分享了Ch兄的一封家書(見《從百萬到億半的故事》),被信報畢老林先生於《投資者日記》評論了。當中談及故事中的主角身處瑞典,所以有很好的退休保障,有源源不絕的社會福利現金流作支援,令投資的項目可以不斷升值,而香港人就沒有這個福氣了。畢先生這個是很好的觀察,這正是我常說的投資心態與狀態。

身處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社會福利,有這樣的無憂生活,面對金融海嘯都能大注加碼,面對投資時的賺蝕輸贏都看得開。香港的保障沒有這麼完善,投資者又如何達至這個境界呢?能否處理好自己的現金流與生活壓力,替自己制造出這樣的投資環境及心態呢?這問題值得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88

學生貸款作投資 [工作坊Q&A]

記得自己在大學時代,申請信用卡很容易,比起剛出來社會工作時更容易,不知道今天還有否這個現象。作為一個大學生,除信用卡外,大學Grant & Loan,甚至non-tested mean loan的貸款都很容易得到手,這令他們很早就能接觸到借貸。然而,有多少位大學生在讀書時代就認識借貸,亦有能駕馭借貸的能力呢?



Nicholas:

宏觀問題:
1. 對大學生在達到財務自由方面的建議。

微觀問題:
2. 小弟現讀CityU BBA Marketing升year 2。用year 1和year 2部份大學loan買入939(約十萬元)。打算一邊讀大學一邊學習投資,學會操作以1%息口的大學借款,以作財務自由的第一步,未知是否正確或有何進步空間?


止凡回應:

1.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認為專注學業更好,除非你的時間分配做得很好,可以邊學習財務自由的知識,同時又不會影響你的學業。還在學的,年紀尚輕,不用心急吧。

2. 你拿學習的借款來投資,我不清楚這操作是否不會影響你的學費。投資前,你是否相當了解你的投資項目呢?你是否有一個很好的投資計劃呢?如果很壞的情況出現,例如股價大跌,這會影響你的生活與學習嗎?這些都必先要好好考慮的。未想贏,先想輸。


後記:

借貸不一定可怕,但最可怕的是運用借貸者不太認識借貸。借貸乃雙刃刀,有好有壞,不少人死在借貸之下,卻未必了解死因。坊間有關借貸的深入討論其實不多,使普通人對借貸有兩極化的理解,一是洪水猛獸碰不得,一是為求賺多點狂冒風險作槓桿。

其實於我而言,借貸絕不是必須的,但卻又可以是一個好工具,看你如何理解與運用。例如上一代人的智慧,中產長輩見子女生活沒規律,理財智慧欠奉,於是會替他們付首期買間樓,讓他們每月供款,故意讓子女每月的薪金被吸走到按揭還款之中,慢慢地培養出子女的理財紀律,供完又有間物業,這也是利用借貸的一個傳統智慧。

另外,對於借貸的原因,這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不少人的借貸原因很簡單,就是想透過槓桿賺多點。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資方向正確的話,即使不借貸,慢慢走,總會走到你想要的結果,借貸可以有效令你加速這個過程。

例如買樓,如果慢慢儲蓄到足以付出整個樓價,可能要好幾十年也說不定,但這方向總算是正確方向,總會達標的。而按揭貸款則能讓我們更快達標,我相信如果沒有按揭貸款,不少香港人也不能在年青時上車。日本人的按揭更是跨代還款,這意味若不做按揭,不少日本人可能一世也不能做業主。

然而,如果投資方向錯誤,運用借貸絕不能幫忙,反而會令失敗的速度加快,亦令後果更嚴重。例如以孖展借貸買股票,之後股價大跌,加速及擴大損失,控制不好現金流,這算是常見的死因。

還有,不少蝕本生意,很多時生意創辦人到某個「應該放手」的時刻還不放棄,繼續四出借貸救盤生意,更以自己作擔保,好的話能「博」得到,令生意起死回生,不好的話只會在失去生意之後還欠下巨債,破產收場。

而部份人對借貸的原因更值得針著,借錢可能是因為當時利率低,所以在沒有什麼投資計劃與想法時,把錢先借回來,讓口袋多錢了,再想想買什麼。一般人在口袋多錢了的情況下,多會亂買東西,或使效率下降。

除借貸原因之外,借貸時機又是一個考慮點。一個好的借貸考慮,應該在最好的時刻抓住一些往後未必再有的機會。例如,有一個很好的學位取錄,這一刻又是窮學生一名,沒有能力付學費,但又不可能等到有足夠儲蓄才去完成這個學位,借貸成為抓住這機會的工具。

曾經看到一些操作很有趣,當事人向銀行借入100萬P loan作股票投資,還款期只是一年,每月還8萬多元,我感到奇怪:「為何不每月儲蓄8萬多元,等到1年後手持100萬再買入股票呢?」。可能當事人認為今天的股價是極低位,今天是百年一遇的買入良機,一年後不會有這樣的股價,否則這一刻運用這個借貸操作,其時機難以理解。然而,有誰能預測一年後的股價呢?

有合理的原因與時機,在借貸前,最好仍要作多方面認識,例如借貸條件、資金出路、長短債的分別、被call loan的條件、計價被追孖展的可能、借貸後現金流入流出的狀況、對突發事情的變化,包括大跌市、失業、利率大變的情況,借貸者本身的實力等。

回到工作坊參與者的問題,作為學生,還在求學時期,突然輕鬆手持一筆本應拿來交學費的貸款,在運用這些借貸去投資股票之前,是否考慮得足夠呢?這是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06

Pokemon熱潮都幾顛 [工作坊Q&A]

全城大玩Pokemon,昨晚見fb不停洗版,不少fb朋友都留言表示奇怪,話跑步時見公園企滿人,又話食飯時球場企滿OL,連議員都在fb大談玩Pokemon的過程。我沒有玩手機遊戲的習慣,但一大清早也好奇看看新聞了解這是什麼東西。



原來這是一套卡通片的遊戲,是一個集體回億,香港是繼日本之外第一個亞洲國家可玩這個遊戲,有趣的地方是拿著手機營模四處走,玩家可以在街上看見小精靈,在手機點點就可以捉它、放它、玩它,跟卡通內主角養那些小精靈的感覺差不多。加上這遊戲用AGPS,能拿手機群的信號作定位,所以在大廈中也可以玩。

無論是技術、設計、心理、噱頭,這遊戲都做得很好,難怪一出爆紅,隨時我也會加入,就好像以前Candy Crush、Angry Bird等遊戲,當很多朋友都在玩,又會fb分享,自然也手痕去下載看看,一玩就上癮,要玩到悶才肯放手,哈哈。

借這個題材,想談談工作坊內參與者問過的時間分配問題,其實類似的問題不只一位參與者問過的。


Debby:

How do you manage time on below for success
1. Technical update on Engineering for work
2. Market update to write Blog
3. Financial review for investment


Steven:

止凡兄,想請問一下閣下每一天時間的分配。

每一日工作、交通、睡覺己用了12小時,但你卻能將餘下時間分給家庭,再有時間寫blog、出書,還有時間對股票作出分析,從而投資,亦有時間看書、睇youtube增加財商,太神奇了。


止凡回應:

有關時間分配的問題,我實在不敢亂扮專家。之前看過一本書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討論了不錯的概念,如何安排好工作及事情,值得一看。

其實小弟的事務與一些名人或不少公司高層比起來,實在不算繁忙了,未必算是一個成功例子吧。

原來不只你一個在字條中問及有關小弟的時間分配,有機會可能在blog內可以多談這方面。


後記:

有關時間分配問題,其實不只工作坊,在一些分享會與及blog友的私訊中都有類似提問,甚至身邊朋友也有問及,他們總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東西,又工作、又寫blog、又寫專欄、出書、分享會、訪問、閱讀、看youtube、管理投資等,還要兼顧家庭朋友、照顧小兒、安排止凡飯局、運動、旅行。。。,好像有很多時間似的。其實,我不覺得太多事幹,亦沒有特別花精神去管理及分配我的時間,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普通到不得了的生活而已。

大部份人都是普通人,不少打工仔都生活忙碌得透不過氣,然而若能好好把握利用時間,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例如上面提到這個Pokemon熱潮就是一個好例子,一天工作多個小時,吃完晚飯,累得要死,為何大批人可以跑到公園去玩Pokemon呢?

每次被問及這個時間分配問題,我都會提出一些觀察,我們看見無線電視收視率之高,在巴士、地鐵上看見拿著手機玩遊戲的人們,可見其實我們還能擠出時間的,只是你拿時間幹什麼而已。生活上找到興趣很重要,把時間都分配在有興趣的事情上,做喜歡做的事,其實再忙都可以擠出時間來。

吃完晚飯的兩小時,坐在家中看無線劇集,還是拿起書本看看,又或者在網上寫寫文章,這是選擇。上班下班在車上累得要死,有精神的會拿起手機看韓劇,又或者看一些網上教學或講座youtube,這又是選擇。時間總會有,看我們用在哪。

常說自己很重要的員工,工作狂,多會指生活身不由己,例如終年飛來飛去,公司見客總要安排,但見見家人朋友就安排不了。我常問一個問題令朋友反思一下,你病了怎麼辦?一天病假,一星期病假,公司會死嗎?其實自己是否真的這麼偉大?這麼重要呢?替公司犠牲個人生活之前,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無選擇?

當然,你犠牲個人生活所換來的東西是值得的話,這並無不可,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值得的地方。如果覺得要陪家人,就陪吧。如果覺得Pokemon好玩,就玩吧。如果想靜下來什麼也不幹,就停一停吧。

人越大,越感受到時間的寶貴,時間過了就不回來,絕對需要珍惜。只要認清你喜歡幹的事,其實你有時間去幹的,別把時間過份消耗在不喜歡的人和事之上。當然,一些先苦後甜的效應又需要理解一下,今天幹什麼,有什麼興趣與習慣,明天就有什麼回報,不難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90

有無被問過如何開始投資? [工作坊Q&A]

你有沒有試過被人問:「你如何開始投資的呢?」,止凡就經常被人問這問題,尤其跟記者做訪問時,這差不多是指定問題。其實,這問題有點像剛出來工作時的同事,總愛問你在哪大學哪學科畢業?但工作久了以後,大家都不會再關心這類問題了。



Randall

1. 想知止凡的投資的開啟之門,或之路
2. 想問你借書,Common sense of A little。。。


止凡回應:

1. 不少報章雜誌訪問時都有問及這條問題,其實答案都是自幼家境不是十分富裕,草根出身,身邊朋友同學都是這個階段的,見盡金錢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實在不是味兒,所以成長之後就好好學習致富之道。

財務知識多是由書本看回來,身邊沒有什麼高手教路,更沒有人事關係,只是靠自己「盲摸摸」學回來,走了不少冤枉路,但無所謂,不同人走出來都有一條獨一無二的路。

2. 借書很難操作的,我很少借書給朋友,因為朋友很少看書,而有不少有借無還的經驗。我喜歡買書存放於家中,一時想再看都可以在書櫃找找,這感覺不錯,不妨一試。


後記:

有關投資開啟之門,很有趣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財務與生活態度,所以在不同人身上很難找到相同答案。不同人有不同的習慣,亦會影響所涉獵的知識。

曾經與財叔飯局,得知他的投資之路也有一個奇妙的開始,本來草根一族、家窮、讀書不成、打份「牛工」,誤打誤撞的看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受了啟發,學起物業投資來,積極、堅持。當然,我這樣說得太簡單了,財叔的開始不是一帆風順的,當中有不少跌跌撞撞,詳情當然要看他的著作吧。

剛過去的書展,所見所聞讓我印象深刻。例如有讀者有看iM的習慣,但即使在他喜歡的專欄作家簡介上提到其著作與blog,這些讀者依然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習慣自然會發展出跟這裡blog友不一樣的知識,相信這些讀者亦有著與blog友們完全不一樣的投資開始故事。

另外,參與者問及借書一事,我會建議,如果喜歡看書的話,不妨真金白銀買書來看,因為若你虛心學習的話,在書中所得到的智慧多會值回書價。

而且,培養出在家中藏書的習慣,可以方便不時回看,尤其如果你會寫作分享,或與人討論問題,隨時可以到書架把書翻翻看,引經據典,多做這些動作,對書中知識更能深入吸收。

同時,買書亦是對作者的一種支持,尤其在香港地,寫書不可能賺什麼大錢的,若能看到好的本地作者,為表支持,我多會買下其作品,希望以行動表示有人支持他。

當然,就算不想買入書本,今時今日,到公共圖書館借書也相當方便,其實又不需要上網找blogger借書吧,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06

有趣的一本財經小說《財技風雲》 [工作坊Q&A]

借工作坊參與者一個問題,談談一本有趣的財經小說。若多留意本地財經著作的朋友,對林一鳴博士這個名字應該不太陌生,因為他寫過不少財經書籍,隨意到書店財經著作處逛逛,不難看到林博士的著作。



Hugo:

談談大戶是如何操控市場?


止凡回應:

大戶操控市場的方法多的是,尤其是有公司控制權的人,絕對可以操控股數及利用集資動作之類,去令公司賺到的錢落到自己的袋口內,投資者可以做的就是避開這類公司。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話,推介你看一本很有趣的書,就是林一鳴著的《財技風雲》,這雖然只是一本虛構的故事書,但也有很多實際上可以做到的大戶財技,值得一看。

後記:

很久之前看過在回應中提到的這本著作《財技風雲》,留意這書是由於雲地兄的一篇文章《天使的財技,魔鬼的財技》,拿了小弟的財經著作《積財有技》作了比對,於是到書店買來看看。

看看那本書的內頁介紹,發現林一鳴博士出版過近20本著作,算是多產的財經作家。拿上手的這本《財技風雲》,整書只是不到200頁,而且文字行距很疏落,按經驗,整書應該只有3萬多字,很快就看完了。

這書利用故事手法,描述一些神神怪怪,但又用香港的金融世界作為背景,是相對有趣新鮮的著作類別。當以為這些純屬虛構的故事只是娛樂一下,沒有太多知識得著,甚至不少有點誇張之際,卻發現故事中注入了不少財技操作的知識,讓讀者不知不覺認識到大戶玩弄財技的世界。

故事寫得簡單而緊湊,不知不覺學會不少財技知識,這包括供股、控制權、配股、假資料造高造低股價、虛假交易、T+2篤手指、分人頭戶買賣等。故事之簡單,例如一開始只是用了數頁文字,就交代了故事中的奸角如何利用財技輕易取走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讓讀者不知不覺吸取了這些金融遊戲規則。

很快閱畢整本書,感覺這故事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故事後段有一些情節需要殺人,又需要炸掉別人的總部,甚至是神怪的力量,才能成功令故事繼續,這有點超越了財技本身的主題,誇張了一點。若整個故事都是財技能解決的情節,這將更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78

工作坊講者:唔係犯法,係未合法

1 : GS(14)@2016-08-15 22:51:34

【本報訊】香港搞Airbnb到底是否犯法?旅遊住宿平台Airbnb上月底舉辦工作坊時聲稱,「喺香港唔係犯法,只係未合法」,大玩語言偽術。不過,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指,根據法例在本港經營旅館必須領牌。有大律師稱,Airbnb只是提供平台,當有事時則難以追究,惟業主卻須負上責任。


倘租客出事 業主須負責


Airbnb上月舉辦香港房東工作坊,教如何將出租單位宣傳和定價。《蘋果》記者以參加者身份出席,不少參加者向講者查問Airbnb合法問題,對方稱「(Airbnb)喺香港唔係犯法,只係未合法」,又聲稱公司負責人早前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公司有部門跟進香港Airbnb立法。本港現在約有7,000多個Airbnb出租單位,數目較3年前增加7倍。講者聲稱,現時Airbnb沒有規定香港甚麼類型的單位才可出租,但叫房東在出租單位時要遵守香港法例。現場有參加者稱,發現有人將工廈單位、迷你倉等出租,講者承認有以上情況,並指將會刪除有關出租帖子。至於單位在出租期間發生命案或意外,Airbnb會否負責,講者稱「好似你請人返嚟屋企食飯,發生意外有冇人賠?」他建議房東為家居買第三者保險。另外,有人亦問到若房東因此被控違法,Airbnb會不會擔保房東和提供法律支援,講者則沒直接回應,只稱Airbnb在港發展3年從未試過有房東因此被告,而會否有法律支援則要視乎每宗個案而定。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若無牌經營旅館,租客一旦發生意外,業主和相關負責人須負責。不過,他稱一旦出事較難追究Airbnb,因Airbnb只是提供一個平台予房東與租客,沒有參與租賃過程。■記者張文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5/197364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62

開辦工作坊 傳承文化兼吸客

1 : GS(14)@2017-02-18 00:47:36

【明報專訊】王嘉琳接手家族生意之後,既要應付客源萎縮,又得面對行業後繼無人的問題。因此,她開設各種手藝工作坊,每次開班都教授十多人。除了增加公司收入、吸納潛在顧客之外,這亦是為了傳承本地的手作繡花鞋文化,希望物色到有潛質的年輕人入行,成為這個行業的新血。至今,她已聘請了大約20名新員工,其中十多人為兼職,大部分為年輕人。

但王嘉琳指出,製作繡花鞋涉及很多工序,包括繡花、上裱、剪裁、包邊,將繡花圖案縫上鞋面,以及製作掛鈎(腳後跟的彎位)、貼鞋底、放入鞋爐焗乾等。當初,她也曾希望以一個課程來教授整個製作流程,但發覺,一般人的基礎較弱,必須將內容斬件成多個工作坊來教授。

現時,她一人身兼店長、設計師、繡花師傅三職,還要開班授課。她通常每日上午會到柴灣的工場,下午回到門市,在門市的空檔和晚上會用來繡花。繡花工序需要較多時間是較大的樽頸,所以未能大幅提高產能。為了減輕負擔,她會和部分學生合作,採用後者的繡花圖案或設計,將之製成繡花鞋。但她暫時還不敢參加婚嫁展或貿易展,以免接下大量訂單之後,無法如期交貨。

受產能所限 不敢接大單

由於經常接受訪問談家族企業和行業歷史,她年前決定動筆寫書記錄下來,在去年書展時推出《繡花鞋》(圖)一書。現時她已開始動筆撰寫第二本著作,新作內容將主要教授如何製作繡花鞋,教讀者DIY。長遠來說,她還希望在香港開設一家繡花鞋學校,令有關文化和製作工藝可以傳承下去。

王嘉琳沒有弟妹,暫時亦未有子女。對於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她的態度很開明。她表示,假如將來真的找不到家族第四代接班,是可以傳承給一些有興趣及能力的學生打理,並非一定要由家族成員接手。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85&issue=20170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642

二五中環 萬南 免費首飾工作坊 謝瑞麟新招留客

1 : GS(14)@2017-02-19 16:34:31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 ... %e5%88%81%e8%bf%91/


謝瑞麟(417)主席兼行政總裁謝邱安儀(圖左)早幾日見咗傳媒朋友,佢同萬南講,舊年珠寶零售市道低迷,基數比較低,而今年有見底回穩迹象,但「復甦」就言之尚早;喺啱啱過去嘅新春旺季,銷售成績都只係有單位數升幅,唔算突出。
不過,佢哋嘅擴展大計冇停,其中沙田新城市廣場嘅分店即將開業,樓面面積都超過2,000呎。現有店舖租約方面,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分店續租,其中商場舖租金減幅較少,約有10%至15%,而街舖減租就可以去到20%,咁就慳番唔少成本啦!
謝瑞麟仲會同美國首飾設計師Christine Keller合作,將手工藝美術融入珠寶設計,其中尖沙咀同將軍澳分店設有工作坊,可以畀顧客試吓自創首飾,費用全免仲可以將製成品帶走。嚟緊呢類工作坊仲會愈開愈多,話唔定可以儲多一班熟客,即管睇吓佢哋可唔可以喺淡市殺出一條血路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060

【周末好去處】食物教育工作坊 教你用粟米鬚織杯墊

1 : GS(14)@2018-01-07 15:40:07

說話唔可以亂講,嘢都唔可以亂食。點先食得健康、食得有良心?「生活書院」今個周末舉行「良食解凍」活動,一連兩日有10個不同工作坊、導賞團、免費講座和超過60個地攤,成個嘉年華咁,同你討論食物生產、本地農業、個人與環境保護等生活和食物教育主題,小朋友都可以參加。


部份工作坊內容新穎,而且仲可以報名,其中粟米鬚杯墊工作坊會教把植物纖維混入粟米鬚,織成獨特質感的線材,再把它們製作成田園風環保杯墊;玻璃水瓶製作及雕刻工作坊則教你親手將日常廢置玻璃樽,改造成家用水瓶。


「粟米鬚紡線及杯墊工作坊」費用$360。

「我手創我樂」自製Upcycling玩具工作坊,每對親子費用$180。

「玻璃水瓶製作及雕刻工作坊」費用$380。



冬暖日和園遊會之良食解凍日期:1月6日至7日時間:11:00am-6:00pm地點:大埔錦山178號生活書院
facebook:生活書院圖片由生活書院提供記者:列淑華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6/20266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