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6-Nov-2011 投資思維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6-nov-2011.html

有些人經常鬧財演,但自己又表現得十足十財演,幾乎化身成為火xx二世。用一些好運成功的例子去吹噓誤導讀者,但那些失敗蝕足9成以上的例子又不敢展示人 前。賭十次有一次中,有幾難呀!!大量賭輸的例子收收埋埋,履歷表做得靚一靚又如何,連自己都不敢面對,還去教育別人。人最怕就係跟錯師,學壞手勢,真係 咁就一世!!呢個世界真係好奇怪,40年以上投資成功的人不去學,反去信奉一些網上吹左幾年水既人,理由未又係一個字,懶。大前研一講的低IQ年代真的冇 錯,很多人都不想用腦,見到有個人吹得下水識做份靚靚履歷表出黎就以為好勁,跟佢包無死實發達,點知.....................。

再講個故事比大家知,當年每個買迷債既人都以為自己係百份百投資,唔係賭博,結果事後很多苦主都話自己係投資唔係賭博,要求百份百賠償。今天買思捷既人又 係以為係投資,其實未又係去賭,份業績都大字標題話比你知未來好有可能攪唔掂連息都可能唔派,你都敢去買的話,唔係賭係乜?又有好多人以為自己係投資,但 係事實情況又係業績表明話你知好唔掂,你都要希望佢未來一片光明升十倍,沒有實在事實根據的希望,唔係賭又係乜?

從來投資就是用腦思考去爭取合理回報的活動,不用腦思考,不積極爭取合理回報,以為買左就可以唔使用腦等發達,真係衰過去賭場賭錢,因為去賭場賭錢起碼可 以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但係以為買左股票就唔使理,結果十年後先發覺自己賭輸左,你地話係唔係慘過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個個都識話自己時間有限,但一去到 投資就好似時間無限咁,十年唔得二十年,二十年唔得三十年,實有一日發達比你睇?

很多投資者都因某些意識型態局限自己的思維,投資不是政治或宗教,投資是先科學後藝術,先以科學性思維去考慮現在,再以藝術性思維去想像現在如何支持未來,如果只想像未來不考慮現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賭。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連今天都未能做好,如何去指望未來呢?

不用科學化思維去計劃投資,反而變成宗教狂熱份子一樣天天望發達無風險,如果真的可以無風險等發達,我想金融海嘯是永世都不會發生,所有股票都只會升不會跌了,但現實如何,宗教狂熱份子當然不會理會。

現金0.26%

倉位本年股本回報-3.48%。跑嬴恆指14.21%。跑嬴國指1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6

17-Nov-2011 先了解後投資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7-nov-2011.html

很多人看到巴菲特大買IBM很奇怪,以為他已經放棄了價值投資。我敢認為說這些話的人真的不了解巴菲特,亦沒有深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老早已經不再是格拉咸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者專買平的股票,但巴菲特專買好的公司,真正領會到兩者分別的人便可以超越價值投資。那些以為是貴的股票,可以是愈來愈貴。那些以為是平的股票,又可以是愈來愈平。

當年有些人恥笑巴菲特高追可口可樂,今天看來當年恥笑的人變成今天被人笑的對象。專買平股票的投資者,到頭來都及不上專門高追好公司的投資者。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散戶說某股很平很平買得過,但又有多少人會說某股很好很好追得過(除了牛三瘋癲外)。真正公認優秀公司的股票,大家以為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還可以很平的買得到嗎?

昨天說很多散戶都很懶,不想用腦,而大家知否巴菲特已經長期跟蹤IBM數十年了,他付出長期努力去增加自己在科技方面的解讀能力,當年的不知不買變成今天的了解透徹,這就是我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有些人連行業解讀能力都不具備就去買該行業的股票,這才是徹頭徹尾的賭博,蝕足9成是合理結果。我們永遠都是要先了解後投資,但散戶就喜歡自大的以為認識一點皮毛便是很了解而去投資,投資後還以為已經工作完成可以坐定定,不去長期跟進加深了解,結果行業改變還傻傻的不明所以,投資失敗當然又是合理結果。

巴菲特用了數十年去學習科技才敢投資科技,你用了多少時間去學習你所投資的東西?你有否買入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市場上很多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人們買入自己不了解的,他們買入只是純粹因為一些貌似可信的人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7

15-Nov-2011 科技救未來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5-nov-2011.html

巴菲特首次大買科技股(IBM),索羅斯都去增持一些科技股,挑起我一直持有的想法,就是科技救未來。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成果,而我一直認為當人類停止進步,就是人類步向滅亡的開始。

現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幾乎不可分割,因為沒有科技進步,消費者不會大規模更新產品,沒有大規模的消費行為,經濟就不能前進。當出現大規模消費,亦只有科技進步才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去滿足需求。

過去有些人以為科技是人類步向滅亡的原兇,因為科技帶來環境破壞及資源損耗,但事實上解決環境及資源問題的方法又是來自科技,科技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差 人類如何利用。大家看看全球的經濟強國,幾乎全都是科技強國。有人以為中國沒有科技,但中國連太空站都有能力建造,還算沒有科技嗎!不過中國能夠獨當一面 的民用或商用科技的確很少,科技將會是中國成功轉型的關鍵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8

08-Dec-2011 看事實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2/08-dec-2011.html


每次見到有人散佈負能量思維就忍不住要寫文章,有時寫文都會有手痕現象! 當然如果經常自說自話少人回應,會是一種良好的止痕方法。

有些人明明是選股失敗,但又不肯檢討自己失敗原因,反去賴市場,好像自己沒有問題,全都是市場的問題,負能量的人就有這種性格特點。如果自己連大市都跑輸 了很多,還有面目去賴市場嗎?又有些人懂得說價值投資是有買賣,但自己又只買不賣,還好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真是自打嘴巴。最下面我有一些本年至今表現的比 較圖表,事實指明今年是沒有理由可以賴市場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所有觀點都必須要有事實根據證明才可以成立的,否則又是流於吹水。很喜歡龍震天經常說 的,就是永遠都要看事實,不看事實的感性思維注定失敗。

根據我對行為心理學的認知,以自我感覺良好的理由來安慰或合理化自己的失敗,只會成為阻止自己進步的心理障礙,因為他會把失敗過程合理化,再經過路徑依從 的心理,把失敗過程重複使用。大家可以明白,為何有些人選股,10隻股可以有9隻都是失敗的,這就是因為路徑依從同一種失敗的思維模式做成,換句話說就是 脫離不開自己的comfort zone思維。

跟龍震天的情愛指導文章一樣,我的文章是絕對無意向別人抽水,但少不免要利用一些失敗案例作為參考,再以事實來客觀分析一些錯誤的思維或觀念。如果依賴某 種思維或觀念,而事實結果不如理想甚至差劣,不要跟我說自己就是正確的王道。其實比較投資失敗和愛情失敗的案例會發現不少共通點。講真,如果別人以客觀事 實分析來指出本人的錯誤,我肯定會重視他,絕不會認為是抽水而禁掉發言。感性人的行為,在理性人眼中有時真的匪而所思。還好本人十分明白人的心理才知道匪 而所思行為背後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8

20-Dec-2011 嫉妒心理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2/20-dec-2011.html

今天沒有操作。

記得芒格提過嫉妒是七宗罪中最愚蠢的一。以下找到一篇有關嫉妒心理的解釋。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別人優越而有了失落感時才會產生的。嫉妒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忌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者的一種仇恨心。一般來說,一個人並不對所有的人產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強的人,尤其是經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齡、性別、學歷、地位等條件相似,過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還不如自己,可現在卻超過自己的那些人。每當與這些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時,嫉妒就會產生,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痛苦的刺激,從而造成情緒上的抵觸和對立,最後把這種變態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

可引起一個人嫉​​妒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別人的突出的學習成績,出色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與社交能力,優越的家庭條件,漂亮的容貌、服飾、打扮等
都可能引起人的嫉妒。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它滿足的只是自己並不正確的慾望。倘若一個人不能從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努力進取、合理競爭,僅以嫉妒別人的進步與優勢來安慰、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這種不正當的心理防衛勢必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重大障礙


-----------------------------------------------------------------------------------------

心理學是一門很好的學問,對心理有一定的認識,除了可以更好了解自己之外,還可以對別人的行為言論的動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其實嫉妒心強和心胸狹窄是互通的,謙遜就是對抗嫉妒心理的最佳良藥。芒格認為只有把所有情感心理排除在外的判斷才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客觀理性,這就是所謂的「高度理性。

其實我提了很多次高度理性,結果到今天才真正解釋何謂「高度」,真抱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08

31-Jan-2011 1月回顧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2/01/31-jan-2011-1.html

我想很多人都估不到大市在1月已經升破2萬點,但其實以如此低的估值,在沒有重大壞消息之下,市場總會回歸合理價值。其實大家覺得2萬點是平還是貴呢?

1月進行了一些風險回報比的資金分配,期間新買入的2468只因個人認為價格極度低殘(PS:其實市場上很多細價股都是價格極度低殘),但不確定風險較大,所以比重較低。

從來影響股市發展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而中國經濟放緩和歐債危機應該已經在上年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反映,但坊間還有不少分析強調這兩個已經確定的問題來預測 股市,結果變了明燈是預期中事。本人已經講了很多次,我們可以分析股市,但不能預測股市。股市的長遠價值必定是由企業盈利的增減來決定,不過給予的估值是 由市場情緒控制。

記得海嘯後很多人說長線投資已死,但看看210的股價,連海嘯前最高位都升穿了,即是上市後任何一點買貨的人到今天都有賺,那麼長線投資是否已死。當然選 錯股和選錯價來作長線投資真的會死,還是死得很慘那種。當大家只想今天買,過幾天升數個%便放的時候,想想如果只花一天時間去分析(我分析連跟進可能真的 連24小時都沒有),然後就賺上數倍利潤時,滿足感會是多大。今天看到210收市價$10,再回想海嘯後$2.x開始介入此股持有至今(最重倉那隻),有 點感從中來。

注:警告大家不要長線投資周期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9

29-Feb-2012 2月回顧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2/02/29-feb-2011-2.html

2月開始進入業績期,市場較為觀望,亦成為平淡的月份。

本月對我來說最有趣的現象便是當10個有9個投機者見升追入太陽能股時,結果便是在極短時間之內炒爆了。

近期聽到很多散戶的言論都是說很多股票都開始貴了,但以我的標準,價格只有平、 合理和貴三種,現在只是由平走向合理,還遠不到合理走向貴的時候。參考點心理又再次發揮效用,他們用萬六點作為參考,現價當然"感覺"上是貴。當價格進入 了合理區間後,雞犬皆升的日子便會結束,只要市場情緒較為冷靜理性及資金充裕,大多數股票的真正價值都會在這段時期慢慢的得到反映。

其實我見很多散戶投資者都不大理會績效,他們投資(或投機)多年只有極低的複合回報或甚至跑輸通脹,但還會以為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流,能力超班,真的阿Q精 神。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保存甚至增強未來購買力,最有效去檢視自己投資績效的指標是長期跑嬴大市,因為大市的長期回報就是地區的長期經濟增長率(長期來 說,經濟增長+股票分紅一般都可以長期跑嬴通脹)。

對於沒有優秀選股能力的人,其實最佳策略是以定期定額方式100%投入指數基金(2800或2828)或交給有優秀選股能力的人去代理投資,因為以我觀察 很多新手都是因為沒有一開始實行這個策略,亂買股票,結果浪費了十多年光陰,交了十多年學費還不自知。當然很多熱血人士不相信這種策略,認為自己方法一流 能力超班,但股票市場存在無數專業精英,如果認為自己是最精英的一群,我不反對自理投資,但大約只有少於1成人可以長期跑嬴大市,5%是最蠢的,5%是最 聰明的,90%是自作聰明的。為何最蠢的反而可以長期跑嬴大市?大家自己想想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1

30-Mar-2012 3月回顧 小豬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2/03/30-mar-2012-3.html
經過1、2月的大升市後,3月跌得死去活來,不少人嘔回前2個月的利潤甚至嘔突。相反理論又再發揮效果,當大升2個月,不少人都高叫牛市重來後,市場便要 來個反高潮。我發覺還有不少人吸收不到上年的教訓,還是一如以往的操作,結果3月又來中招大出血。如果大家中招中到要嘔白泡,不妨再深入研究我的新手找死 十式吧!

正如我上月所說,雞犬皆升的日子將會結束,市場理性之下,股票價值便會慢慢得到反映。可能有些人以為價值回歸是代表上升,其實價值回歸只是中性詞,可以是升至合理價格,亦可以是跌至合理價格。

本月最大的事件應該是由博士蛙牽頭的民企爆煲風暴,當然有危便有機,事件之後可能出現了不少機會,看大家如何把握。市場出現不少爆煲股,其實可說是合理現 象,因為中國正值經濟轉型,加上早年的4萬億後遺症,一些低質低效的公司會變得愈來愈難生存,結果便是這些公司愈來愈容易爆煲。未來可以跑出的公司必是一 些成功建立起品牌和高質高效營運的公司,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買中弱者的人只會愈來愈無運行,買中強者的人,時間才是最好的朋友。轉型由08年金融海嘯已 經開始,如果當年有長線投資者看到這個轉變,今天的核心持股應該已經強者在手。否則如果一成不變,還用08年前的中國投資思維,今天可能已經滿手弱者。

本月檢討有分析失誤的地方便是2468的合理估值評估錯了,失敗。對於此類高風險股,估值上應該要更加更加嚴格,最好以估值區間的下方作為買入點會更安 全。不過買入前已對主席大股東作了研究,本人暫不認為此股為老千股。早前的高管離職職位是一項新增職位(可有可無),舊有高管沒有改變,太早立論為公司管 治問題便太武斷了,或者只是近期的爆煲潮情緒令事件過度反應。不過不確定風險增加了,減持部份持股為合理做法。

本月新買入1234,此股由上市之初已經開始留意,不過上市年期不長,估值又貴,只好忍手。出了業績,有足夠數據,又不覺貴,決定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1

短租春天來臨?螞蟻短租PK小豬短租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430.html

  今年1月6日,原趕集網兩大高管王連濤和陳馳做了一件很戲劇性的事情:

作為趕集網螞蟻短租初創時的負責人,兩人在離開趕集網半年後,不僅創業推出了和老東家完全一樣的業務小豬短租,還在新年伊始就和對方搶跑融資的宣傳。

6日下午2點,趕集網宣佈將其螞蟻短租業務正式進行分拆,並宣稱螞蟻短租獨立獲得由優點資本、藍馳創投、紅杉資本共同投資的近千萬美元。

戲劇性的一面是,在趕集網對外宣佈消息的前2個小時,小豬短租提前宣佈自家也獲得千萬美元級別投資。螞蟻短租分拆融資的消息原計劃於1月7日下午公佈,最終趕集提前一天披露,但仍被小豬短租搶了先。

「融資金額相同,但未披露投資方,或有借助趕集東風來炒作的嫌疑。」有業內人士如此猜測。

姑且不論其是否炒作,事件背後卻揭示出,螞蟻短租和小豬短租之間的行業競爭趨於公開化:趕集網CEO、螞蟻短租董事長楊浩湧(微博)指出,獨立的短租平台沒戲;陳馳則隔空喊話:分拆後的螞蟻短租仍沒有獨立控制權,在團隊配備上仍顯單薄。

隨著雙方競爭的升溫,此前螞蟻短租人事動盪的內幕也浮出水面。

戰略分歧致螞蟻短租分裂

騰訊科技獨家獲悉,早在2012年4月,時任趕集網副總裁的陳馳等人就提議對螞蟻短租業務進行分拆,但未被通過。不過,當時螞蟻短租已經受到趕集網整體戰略的影響,這為最終趕集網爆發的人事震盪留下了隱患,也為此次最終獨立分拆做了鋪墊。

2011年年底螞蟻短租推出時,陳馳開啟了螞蟻短租業務,當時的王連濤還主要負責趕集的團購業務,到2012年初,受市場整體環境影響,趕集網將團購員工調整至螞蟻短租業務,共享雙方資源,王連濤和陳馳共同負責螞蟻短租。 但僅僅半年後的2012年6月,王連濤和陳馳一起從趕集網離職。螞蟻短租早期團隊有近150人,其中近100人的線下地推人員在2012年3月全部裁掉。到了去年6月份,螞蟻短租業務的產品、技術、運營團隊又走了近40人,流失率達到80%。據瞭解,螞蟻短租的運營人員多為此後進來的新人。

短租業務是2012年趕集網最核心的產品項目,為何在運營半年後團隊就遭瓦解?問題就在於內部在發展戰略上出現了分歧。其中,投入產出是矛盾的焦點。

速度在螞蟻短租初期成為壓倒性的任務。「一年內要覆蓋30-50個城市」陳馳回憶說,「當時上面說要速成,可以不用過多考慮成本。」事實上,趕集網曾號稱給予短租業務投入資金2000萬美元。楊浩湧也高調表示過,在短租業務投入上不封頂。

但很快楊就意識到問題:螞蟻短租業務當時投入太大,入不敷出。「用20元的成本換來10元的營收,投入產出比沒達到預期,我不認可,而且當時螞蟻短租的平台上還存在著合作商家作弊的行為,有些都是房東自己下的單。」

趕集此前做的團購業務沒能讓其賺到真金白銀,而螞蟻短租燒錢後又沒能迅速見效,這使楊浩湧失去了耐心。知情者稱,楊認為短租業務沒有物流、倉儲,不需要太多的地推隊伍,於是2012年3月份,螞蟻短租對團隊做出調整,近百人的地推隊伍解散。

但陳馳和王連濤並不認同這種做法。「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並非健康發展之策。」陳馳說,但當時的決策權不在他和螞蟻短租的團隊手中。

從這其中的過程可看出,趕集的螞蟻短租一開始是不計成本,後來又走到狂砍成本,而現在又開始分拆大做,楊浩湧的想法過於搖擺了嗎?對此,楊浩湧回應稱:「螞蟻短租一直都在大做,裁員絕非為了壓縮成本,當時團隊運營的效果沒達預期,必然要做出調整。」

無論事實真相如何,調整最終傷了螞蟻短租的士氣。陳馳透露,被趕集網裁掉的近百人的螞蟻短租地推人員,大部門是從團購業務轉過來的。「當時,趕集放棄團購業務,上面做出承諾,將這些團購骨幹保留下來。而這麼快就裁掉,我對兄弟們沒法交代。」這也成為王連濤和陳馳等員工大規模離職的一個因素。

雙方從此決裂。

短租暗戰

正如楊浩湧所說,趕集網一直想把螞蟻短租業務做大。很快,美團網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的翟光龍空降至螞蟻短租,完成了此次分拆及首輪獨立融資,並依託趕集網原有的流量和品牌優勢發力。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當前趕集網的分類信息業務發展平平,而團購業務也被放棄,這或許迫使趕集再講一個短租的新故事。 對此,楊浩湧沒有正面回應,不過他表示,螞蟻短租分拆出來為其提供了一個未來IPO的機會,潛力甚至超過趕集起家的分類信息業務。

「螞蟻短租如果在公司內部作為一個事業部運營,會受到趕集網整個戰略的影響。分拆後的螞蟻短租,組織結構更清晰,並能得到資本等更多第三方的營養,對團隊的發展機會也更大。」在楊浩湧看來,分拆對當前的螞蟻短租極為有利。

而幾乎與此同時,2012年8月,王連濤和陳馳共同創業推出小豬短租業務。另起爐灶的小豬短租,因為沒法像螞蟻短租那樣背靠趕集網,有足夠的流量導入,其採取借助第三方開放平台策略,並放棄此前運營螞蟻短租時「貼錢獲取用戶」和跑馬圈地的策略。

目前,小豬短租與58同城、淘寶旅行、住哪網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並把經營重點放在微型的小房東上,甚至有一些夫妻或類似於淘寶小店一樣的小團隊,讓他們去盤活一些閒置的資源。而其用戶人群主要瞄準求職的學生、陪護人員,房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醫院附近。

在具體業務上,因為個人房東聚集形成的是大量非標準化的供給和服務,小豬短租會配上即時通信工具(IM),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和忠誠度。

陳馳近日宣稱,目前,通過眾多第三方和自己平台所產生的訂單量已經與螞蟻短租持平。而據螞蟻短租CEO翟光龍透露,近3個月來,螞蟻短租訂單增長率達到15-25%,總體訂單數已達到近30萬間夜,收入近300萬元。

「短租業務本身是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我們最先積累了運營的經驗和人才,自己創業又有著獨立判斷權和決策權,可大展拳腳。」對於未來,陳馳躊躇滿志。

10億美元商機還是虛假繁榮

不管經歷動盪之後的螞蟻短租,還是新生力量小豬短租,從業者們似乎都對在線短租的明天十分樂觀。

其商業邏輯是:線下存在著大量閒置房源,短租業務恰可為房東和租客提供在線溝通和交易的平台,把線下閒置房源結合線上,形成O2O模式,從中獲取佣金的分成。楊浩湧多次公開宣稱,這一領域將孕育出一個十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在線短租鼻祖美國的Airbnb 在2012年9月獲得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0億美元。這無疑又給從業者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目前,整個在線短租行業,分為三大類:一是獨立的創業型網站;二是依附原有業務相關的互聯網公司;三是傳統房屋中介推出的短租網站。除了螞蟻短租、小豬短租外,搜房網旗下游天下、鏈家地產旗下自如友家、愛日租等已經切入,趕集網的老對手58同城也通過與小豬短租的戰略合作間接入局。

但一位研究過該領域的創業者則對此唱衰。在他看來,如何保證房源的真實性,確保線下用戶良好體驗是在線短租發展的命門,具體而言,束縛瓶頸有二:

從客戶來考慮,房源不足,安全難以保障,而且所謂的高性價遭遇酒店團購業務的衝擊,用戶的消費習慣短期內難以養成;從房主來看,短租客源不穩定,成交量少,回報率不足。有人提議平台可以考慮和賓館合作,房源、安全、客座率都可以化解,但客戶又會直接電話聯繫酒店,繞過短租平台本身。

「美國短租業務發展較好,是因為其本身信任機制較好。此外,海外用戶很早就有家庭式旅館及換房出遊等習慣。」而在國內,這樣的基礎並不普遍。

上述人士說:「這一模式只是看起來很美,短期內在中國難以形成像美國一樣的繁榮。短租網站雖宣稱好幾萬個房源,但真正出租率較低,數據上也存在著許多虛假的水分。」

「我在短租平台上看到了很便宜的房源,但總認為不安全,不靠譜,不乾淨,不舒適。溝通起來也費勁,我情願花稍微貴點錢去找酒店或者賓館。」論壇上,眾多用戶的心聲折射出這一模式短期內仍難被國內大量用戶所接受。

未來,究竟誰能在這一模式上勝出,取決於該平台對房源方和租客房的服務能力,如安全、糾紛解決方案、空置期控制能力和評價體系等。

不過,陳馳仍對這個行業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國內短租業務才剛剛起步,需要4-5年的探索運營,其中,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本土的套路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95

小豬短租陳馳:做P2P短租行業敢吃螃蟹的人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6&id=113779

從營銷到互聯網
 

婦產科醫生出身的陳馳之前和互聯網關係並不大,包括後來進入3721、奇虎,更多的是偏營銷端,負責互聯網產品的銷售、渠道拓展、管理和培訓,「因為營銷上面有一套體系可以放到互聯網公司裡面」。

在奇虎,陳馳經歷了一個創業公司從無到有的摸索過程,並參與到產品的規劃中去。他開始從銷售端去瞭解互聯網、去看產品的使用價值等,但是由於360的產品當時並未成熟,陳馳和王連濤覺得在裡面並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以選擇了先後離開。

從奇虎離開,陳馳進入到酷訊。雖然剛開始仍然負責銷售端,但陳馳開始更多的參與到產品的改進和完善裡去,並學會真正從產品端、用戶端看整個行業,對整個互聯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這段經歷陳馳認為對他影響很大——它教會陳馳既能夠用全局、動態的方式審視全局,但在面臨、解決具體問題時,又需要有人做比較強的線下工作,「手和腳都踩在髒水裡面」。

在酷訊工作過一段時間後,陳馳看到互聯網有太多機會開始冒出來,在酷訊被收購後,之前分管酒店事業部的陳馳收到趕集網的邀請,啟動了趕集網的內部創業項目螞蟻短租。

但僅僅半年,陳馳還是選擇了離開螞蟻短租。提及原因,陳馳認為螞蟻短租很難讓他們踐行P2P的短租模式,而是更多的用短租房東、酒店式公寓作為權宜之計。這是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
 

真正敢吃螃蟹的人
 

小豬短租從創立之初,陳馳就本著Airbnb的模式去做——尋找個人房東把沙發、臥室拿來做分享,他們嘗試用真正的P2P模式去改造短租行業,希望能給用戶帶來家一樣的體驗。

「我們的競爭對手並沒有真正去做P2P這種模式,他們繞開了這個領域。」陳馳說。

這也由此導致小豬短租在開始時難度很高,因為和現實環境的差異度太大,沒有房源也沒有用戶。於是最開始他們通過自己的人際關係,讓員工、家人、同學作為種子房東,用戶則來源於百度和達成戰略合作的58同城。

用戶需要培育、外部沒有一個大的信用體系可以使用,陳馳由種子房東和初期用戶的反饋去逐步構建和完善產品,逐步添加身份證校驗、財產保險、房東認證等,通過社交關係進行傳播。

「創新如果和傳統的矛盾巨大時,傳播速度是巨慢的」。陳馳認為小豬短租早期的用戶都是真正敢吃螃蟹的人。

但在陳馳看來,分享經濟最大的動力其實是經濟動力。房東之所以願意成為租客,因為有經濟學的動力在裡面,有一個巨大的經濟模型在裡面。通過短租,房東可以把閒置的房間和房源變成收入,並用互聯網的模式解決信息和交易的障礙。
 

短租行業仍在早期發展階段
 

目前小豬短租有2000個左右的房東及13個重點城市,主要還是通過社交關係和早期追隨者去影響和開拓房東市場。這個業務的鏈條相對較長——從找到種子房東、房源發佈、房客入駐、體驗,中間還會涉及到大量的溝通。

所以,在陳馳看來,小豬短租仍然處在一個種子用戶和早期追隨者的初期階段。

「我們不著急,真的不著急」,陳馳說。他覺得現在這個速度非常符合他們的邏輯,他希望小豬可以去慢慢的去發展,做好用戶體驗。

到目前為止,國內公司基本上都已經放棄了P2P的短租模式,而Airbnb的入華在陳馳看來是一件好事兒,因為可以用更強的品牌和資金去塑造市場,一起把這塊兒蛋糕做起來。

「我們其實很孤獨,因為很多人仍然在懷疑這件事兒在中國做不做的起來。」拿了B輪融資後,陳馳依然保持很強的危機感。

醫生的職業賦予了他兩種性格——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樂觀主義讓他去相信在變量達到的時候,市場會逐漸變好,悲觀主義則讓他毫不掩飾的看到小豬目前仍然只擁有不足2000人房東的小市場,有許多問題需要去面對和解決。

當然,整個市場在逐漸擴大和變好。小豬的客單價從100出頭逐漸接近200、整租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房源也由比較廉價的合租變為更好的房源。典型的用戶需求也被逐漸發掘,過渡性的住宿需求需要得到滿足,這個時間相對天數較長,更需要家一樣的住宿環境。

相比早期的用戶來源,目前有70%的用戶直接通過小豬短租直接使用,用戶由好的體驗形成好的口碑,並由此形成良好的循環。「互聯網公司沒有什麼捷徑。「陳馳最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