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然氣價格走高促使美煤炭發電回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25

本週一,IEA發佈報告稱,美國天然氣價格接近5美元/Mbtu時,或將促使美國重新增加對電煤的使用。

美國頁岩氣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國內天然氣產量,並直接導致天然氣價格下降。據Wood Mackenzie預測,隨著美國天然氣產量的持續增加,至2020年將會有近5000萬噸的LNG出口計劃提上議程。

但對於美國國內來說,天然氣出口意味著天然氣價格將會被提升,而且天然氣價格會提升至多少還沒有定論。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稱,

「我們充分分析後發現,如果美國本土天然氣價格接近5美元/Mbtu時,美國的發電廠將會從新大量使用煤炭。目前天然氣價格已經達到4.3美元/Mbtu了。」

華爾街見聞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撰文出口,美國煤炭唯一的出路?對美國國內的煤炭行業進行過分析。全美範圍內,由於聯邦政府日趨嚴格的排放管制與環保人士的抗議,再加上廉價的天然氣搶佔能源市場更大的份額,煤炭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隨著奧巴馬的再次當選,美國的煤炭巨頭們不得不將全部精力投向海外市場。開始與印尼,蒙古和俄羅斯等國搶佔國際市場份額。

但美國EIA給出的報告可能會跌破人的眼鏡。

EIA稱,美國國內目前煤炭在電力燃料的比重又回歸至40%,並且隨著天然氣價格突破4美元/Mbtu,比重有急速上升的趨勢(如左圖所示)。

EIA的一份報告稱,2013年3月煤炭發電總量達13.1萬兆瓦時,而天然氣僅為8.4萬兆瓦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56

天然氣價改要小步快走

2013-05-27  NCW  
 

 

□ 陳衛東 文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提出了“能源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是“經濟增長與發展” “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獲得與安全” ,而能源價格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可靠的能源會提高生產力和收入,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但其中的必要因素是價格信號能真實反映能源生產成本,確保能源消耗的經濟可行性。而能源價格的不確定性是“保障能源獲取與安全”的核心風險因素之一,同時還影響能源架構變革、減緩能源消費和汙染的進度與走勢。

中國的資源價改也在提速。

3月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新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方案:成品油價格決定權雖在政府手里,但已接近市場化定價的改革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管理經歷了幾個重大歷史階段,從完全計劃、雙軌制、並軌、原油國際接軌和成品油新加坡聯動,直到今天與國際油價基本接軌。總體看,成品油價改是成功的。首先,持續的價改並未造成國內供給與消費的中斷,保障了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其次,能源生產者保持了極高發展熱情和可持續的發展狀態,逐漸成為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最後,國內消費者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消費熱情和能力,主要體現在個人汽車消費持續增長方面。以“能源三角形”架構分析,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促進了經濟增長與發展,並保障了石油獲得的安全性。不足也是存在的,比如汽車排放成為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因素,但這更多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關。

相比煤電價格改革的阻塞,石油價格改革還算是順利的。除石油在中國能源中比重較小、對國民經濟影響稍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石油有一個全球化貿易平台和期貨市場。盡管油價難以準確預測,但油價波動和交易都是透明的。石油是全球最大宗的貿易商品,占全球資源貿易總量40%以上。在規模如此巨大、參與者如此多元的石油貿易平台上,沒人能說自己有定價“話語權” 。中國在油價改革過程中與國際價格逐步接軌的方式是穩妥的,我們從全球獲得石油資源的能力和信心從未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而自信不來源於“自給自足” ,而來自全球化的競爭能力,來自“買得起,用得起的能力。

目前,全球近半煤炭產自中國、消費在中國。不像石油,煤炭沒有一個全球貿易平台和期貨市場,沒有一個可參照的價格體系。絕大部分時間,中國政府主導了煤炭定價權,市場定價機制一直缺位。一會煤價高了,一會電價高了,煤價電價的調和就像初學做饅頭的小媳婦,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做出的饅頭不是稀了就是硬了,始終做不好。

再看天然氣價改,可知其勢在必行,不改革無出路。從外部看,天然氣國際市場的發展階段雖遠滯後于原油市場,但 LNG (液化天然氣)作為新興的資源貿易形式正快速崛起,與20世紀70年代石油現貨市場興起的態勢相似。隨著 LNG 基礎設施投資、貿易參與者增加和貿易規模擴大,天然氣國際貿易平台與期貨市場終將出現。中國在石油貿易市場已吃了“後來者”的“虧” ,在天然氣貿易領域應抓住時機積極作為,成為最重要的“建設者” 。從內部看,行政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若不改,生產者沒有積極性,進口商沒有競爭力,最終供給不可持續;不改革,不能體現能源資源優質優價的市場規律,造成資源浪費,能源利用效率受到壓制,單位GDP 能源成本高企,從而影響國家競爭力,經濟發展不可持續。

目前,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占比剛超過5%,啓動價格改革對國民經濟衝擊不會太大。

政府應下定決心,選擇“小步快走”的方式,儘快展開天然氣價改。所謂“小步快走” ,關鍵 是逐步放開進口。沒有更多的供應商參與就沒有市場的形成,沒有市場何來市場價格?石油價改目標清晰,不用爭論“價值觀、世界觀” ,就走得較順利。而煤炭因為沒有目標就走不出來,與電價攪在了一起。天然氣如果不樹立國際標杆價格,只是國內自己折騰,恐怕又是一場“煤電價格混戰” ,沒有終了。

天然氣價改“小步快走”

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提價。消費者會如何看?油價與國際接軌,因有價格標杆,消費者就不會有什麼質疑,自己量力而行地消費。天然氣也是一樣,沒有公信力的價格標杆才會被罵得多。

總之,壟斷不是解決價格問題的根本辦法。開放進口,開放上游才能真正解決天然氣價格問題。這必然對“三桶油”形成擠壓。中國油企必須儘快提升效率和競爭力來應對挑戰。同時,氣價改革不宜拖得太長,否則中國油企亦可能失去國際競爭力,失去獲得資源的能力,最終拖垮。 “小步快走”應在“能源三角形”結構下兼顧各方利益。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83

天然氣價格跳水 中日韓瘋狂掃貨


2013-06-10 TCW  
 

 

中國炒家進場,土地飆漲二十倍……。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領下,日本爭取到進口美國頁岩氣,未來取代核能發電將會有解……。

便宜再便宜,你可能沒有想到,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居然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

與我們經濟競爭最貼近的韓國,取得了美國的出口許可,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一件件大事正在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在現場震撼感受,不會體會當整個台灣還深陷毒澱粉事件時,其他亞洲國家正在為扭轉整個經濟版圖而深入美國頁岩氣現場。

台灣,人在哪裡?

深入美國看到了頁岩氣開採熱潮很精彩,但真正精彩是看到了美國土地上打得火熱的中日韓頁岩氣爭奪大戰;韓國私下動作頻頻、日本正瘋狂掃貨,中國被嘲笑為冤大頭卻是後勁十足,最可怕的是我們的三個競爭對手已經砸下新台幣破兆元打這一場頁岩氣戰爭。亞洲國家的三強鼎立正式成形。

韓國,跑出第一挾FTA優勢私下運作,速度敏捷

又是韓國,在競賽中拿下第一。去年跟英國、印度、西班牙一起取得位於路易斯安那州與德州邊界的Sabine Pass液化天然氣(LNG)長期出口許可。表面上,韓國能跑第一,因為它是東亞國家中第一個跟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

有趣的是,這個Sabine Pass天然氣接收站從進口改出口項目時,美國尚未批准出口頁岩氣資源,天然氣專業公司AWR Lloyd資深合夥人騰芝洲說,這個項目就突然通過了,沒有人知道理由是什麼,成為十多個項目中的唯一一個。偷偷跑出第一,韓國私下運作的實力是亞洲第一。

影響是,韓國搶先一步取得廉價能源,用電與製造成本就能低於台灣四至五成!

即使我們在台塑美國的大本營舒適角(Point Comfort)現場,看到台塑新的競爭優勢,韓國也沒有停下來,悄悄收購了停止運轉的發電廠,準備改裝成為新的天然氣發電機組,就地利用便宜的頁岩氣發電進入美國電力市場,私下布局動作比日本與中國都還要快。

搶購美國頁岩氣最可怕的是日本。二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自出動訪問美國搶買美國的頁岩氣。五月一日,《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前往休士頓南方六十英里的自由港(Freeport),兩個巨大的天然氣儲槽出現在墨西哥灣畔,這是美國自由港公司,儲槽與設備幾乎快完工,是美國進度最快的出口項目之一。

就在我們抵達的十六天之後,美國能源部正式批准了美國自由港公司可以將美國本土的頁岩氣,在這裡液化成為攝氏零下一百六十二度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到日本,預計二○一七年可以開始出口,一年出口量是四百四十萬噸,相當於全台灣三分之一的使用量。

日本,撒錢狂買瘋狂行動讓亞洲天然氣比美貴四倍

這只是日本要的頁岩氣極小部分,自三一一大地震之後,日本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改用天然氣為主的火力發電廠,大量增加液化天然氣的進口,讓日本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而且價格也跟著不斷攀升,前年漲了三五%、去年又漲了一二%。天然氣量大又價增,使得日本出現了貿易逆差,發電成本也居高不下,最後不得不重啟核電應急。

但核災的陰影依然存在,日本要走廢核電這一條路,天然氣不能少,台灣卻因此成為受害者,因為你我家中的瓦斯費、電費都因為日本瘋狂行動而被拉高了,例如台灣家用天然瓦斯創下歷史新高,整個亞洲的天然氣價格更是美國的四倍。

當然,說美國天然氣價格只有亞洲四分之一並不完全公平,因為美國價格是所謂的管道天然氣價格,沒有做過特殊降溫處理,成本自然較低。

包括台灣在內周遭國家要買美國的天然氣,一是要經過零下一百六十二度的超低溫液化過程,其二是天然氣運輸船隊運費也高,第三是必須花三、五百億元,甚至更高的金額蓋天然氣接收站,這也是成本。

但不管怎麼攤入成本,假設能買到美國目前市價的天然氣,扣除液化、船運、蓋接收站成本,還是可能低於亞洲的三到四成,因此買美國頁岩氣,是韓國製造成本之爭、日本走廢除核電之路必須要的解方。

所以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在的自由港到墨西哥灣到美國東海岸,十年來美國沿岸蓋了超過十個類似美國自由港公司的接收站,這些全都想要改成出口,美國政府預計最高出口量是一年四千萬到九千萬噸之間,相當於台灣一年用量的七倍半,總金額超過新台幣兩兆元。

但日本已喊出,美國能批准多少頁岩氣出口,有多少就買多少,一年最少採購六千萬噸,換言之,日本幾乎吃下美國能夠出口的頁岩氣資源。在看似平靜的墨西哥灣,我們目睹了亞洲國家瘋狂搶頁岩氣的戰爭。

只是,在自由市場的美國,批准出口是第一張門票,能不能買到頁岩氣又是另一回事,當市場供應緊俏時,沒人賣頁岩氣給你,你空有出口執照也沒用。

戰爭還要往上延伸搶頁岩氣的開採與礦權,日本竟然已經有五家貿易商在美國、加拿大投入超過一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購買頁岩氣的礦權。

這場戰爭,一路從美國德州、墨西哥灣到美國內陸州,接著一路打到了加拿大,誰有頁岩氣礦權,日、韓與中國二話不說拿錢砸下去毫不手軟。

中國,乘虛而入重金支援破產美企,蠶食能源產業

這場頁岩氣戰爭最精彩的戲碼是中國投資戰,它被定義為這一次頁岩氣戰爭最大冤大頭。它不是美國的FTA夥伴、也不像日本跟美國的關係良好,所以中國企業投資海外的石油、探勘公司屢屢碰壁,在美國,就根本就不允許中國收購美國頁岩氣探勘公司。

但中國的投資卻大膽到令人害怕的地步,不給我投資,我等,等到飆了天價也照買,終於等到了美國探勘公司自己上門的時候。在德州,我們訪問了桑切斯能源(Sanchez Energy)、阿帕契(Apache)、BlackBrush等探勘公司。

他們告訴我們,中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曾多次探詢要投資頁岩氣,都遭拒絕,一直等到了美國天然氣價格從每百萬英熱(MMBTU)十幾美元崩跌到兩塊多美元,頁岩氣多且便宜到直接放火燒掉。

這時候,租了一堆礦區、擁有豐沛頁岩氣探勘公司發生了現金流問題,要倒閉了。在德州最有名的投資案就是中海油收購探勘公司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在鷹灘(Eagle Ford)頁岩區三三%的權益。

中海油竟然投入十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億元)的天價買頁岩氣的分配權,還必須負擔這家公司已經投入的探勘經費與成本,而且還被要求不能擁有經營權,只能當一個純投資者。簡單的說,只是花錢進場解決別人的財務問題。

中國有所謂的「三中」,中石化、中石油與中海油,既然中海油進場了,規模更大的中石化也不能落後,隔一年以更高的金額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五十億元)取得德文能源(Devon Energy)三分之一的頁岩氣礦權。接著,中化集團又投資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億元)取得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在德州頁岩油氣田四○%礦權。

大膽進場還不只是中國的國企,就連山東的蠟燭工廠老闆都跑到科羅拉多州買頁岩氣的礦權,不管是中石化或是中海油,當時這些土地都是從每英畝約一千美元飆到一萬美元、甚至一度喊到兩萬美元。有了中國進來炒,土地飆漲二十倍!

因此德州人都說,這些來自中國的公司都是閉著眼睛進場不管盈虧瘋狂掃貨。

但當我們到了德州開採頁岩氣的重鎮聖安東尼奧市時,更讓我們訝異的事情發生了,專業勘探公司BlackBrush共同執行長暨營運長梅齊(Phil Mezey)證實,Black Brush的主要投資者是私募基金EIG Global Energy Partners,在去年二月被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收購部分股權。

中國,別有所圖學技術又有礦脈,可能後來居上

原來,連中國主權基金都進來了,它是投資界的巨人、是中國的代表。Black Brush則是一家獨特的頁岩氣探勘公司,它研發出不用傳統的水力壓裂,而是改用液體頁岩氣取代,提高生產與回收的效率。梅齊說,在美國,新技術的開發往往是由小公司帶動,而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大型石油公司。

也就是說,現在真正會挖頁岩氣不是埃克森美孚(Exxon)、殼牌(Shell)、雪佛龍菲利普(Chevron Phillips)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而是我眼前一輩子都在挖石油、找天然氣的美國專業石油人,而由於中國花錢不手軟,他們幕後的大老闆正一個個變成中國。

不管盈虧進場的背後,是要讓這些美國專業探勘公司有更大的舞台,因為中國才是頁岩氣的能源大國,已探明的可用頁岩氣高達二十五兆立方米,大約占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比美國還要高。

所以別看韓國有FTA、日本是美國忠實夥伴運走了美國頁岩氣才是贏家,中國雖在美國土地上投了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連一噸的天然氣也運不回中國,卻正默默取得了頁岩氣的探勘與開採技術,讓中國採頁岩氣能夠逐漸追上美國,因此這場正在德州上演中日韓大戰,揭開的其實是全球能源霸權之戰的序幕。

【延伸閱讀】中日韓三強鼎立,卡位新能源——近年3國布局頁岩氣概況

日本投資2010三井投資取得Altas在Marcellus區塊32.5%的頁岩油氣資產權益419億元新台幣2012中部電力、大阪瓦斯投資取得自由港20年液化天然氣合約 2013住友集團、東京瓦斯投資收購Cover Point液化天然氣1,017~1,137億元新台幣2013三井、三菱、日本郵船投資取得桑普拉(Sempra Energy)33.2%股權

韓國投資 2009韓國天然氣投資加拿大卑詩省基蒂馬特液化天然氣計畫 2010韓國天然氣投資取得加拿大Encana能源公司50%股權162億元新台幣 2010韓國主權基金投資Chesapeake可轉換優先股269億元新台幣 2012韓國天然氣投資取得Sabine Pass液化天然氣合約

中國投資 2011中海油投資取得Chesapeake部分頁岩油氣田33%權益323億元新台幣 2012中石油投資取得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一座頁岩氣項目49.9%權益658億元新台幣 2012中石化投資取得德文能源(Devon Energy)在美三分之一頁岩油氣資產權益748億元新台幣 2013中國中化投資收購美國先鋒自然資源公司在德州頁岩油氣田40%權益508億元新台幣 2013中海油投資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4,520億元新台幣

註:部分金額因每年詳細投資項目不同而有變動,無確切數字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97

股神放膽壓注 運天然氣像運鈔票

2013-06-10 TCW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億萬富翁索羅斯(George Soros),以及油神皮肯斯(T. Boone Pickens),三位投資大師最近都不約而同,相中美國當紅明星產業,那就是「頁岩氣投資熱」。

巴菲特看好天然氣為主的新能源,五月底以五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七十五億元)收購了內華達州電力公司NV能源。由於天然氣便宜,股神旗下全美第二大鐵路公司伯靈頓北方聖塔菲(BNSF)今年開始也測試使用天然氣取代柴油驅動引擎。

索羅斯則大舉加碼頁岩氣相關的能源公司。今年第一季,索羅斯以九千八百四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九億元)投資休士頓的能源企業,其中,投資墨西哥灣最大石油及天然氣開發商阿帕契(Apache)高達八百四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

為探討頁岩氣投資價值,《商業周刊》到德州,特別拜訪五家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頁岩氣企業,包括獲得索羅斯投資的阿帕契、德州重要採礦商桑切斯能源(Sanchez Energy)、全球最大獨立煉油廠瓦萊羅(Valero)、北美第二大獨立碼頭營運商NuStar,及美國第二大PVC管生產商華美化學(Westlake),從上游探勘開採、中游管路及儲運設備到下游煉油及化工廠,探視完整的產業鏈實況。

看美股下游產業成本低,含金量大勝上游

從產業鏈來看,下游的煉油及化工廠的表現將優於上游探勘開採,原因是下游業者受惠於便宜的進料成本;中游的管路及儲運設備則受惠於頁岩氣和頁岩油的增產而需求大增。

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人華強思(Charles Whall)指出,頁岩氣開採的複雜性較傳統能源來得高,在挑選鑽探公司時,以具有技術優勢的獨立鑽探公司優於綜合型能源公司。探勘開採的地點及成本,也是決定公司能否賺錢的變數,許多探勘公司若以昂貴租金簽下土地開採權,一旦天然氣價格下跌,開採越多就虧得越多。挑對頁岩區塊,將決定探勘公司獲利,而美國當前開採最活躍的頁岩區塊就是德州的鷹灘(Eagle Ford)。

索羅斯投資的阿帕契,就是鷹灘頁岩的前四大探勘及開採公司,是當地擁有最多租地合約的承租公司之一。阿帕契新投資事業發展部總監帕爾(James J. Parr)指出,鷹灘不僅盛產天然氣,而且連石油含量也很高。

此外中游業者包括管路及儲運設備等公司,也受惠於頁岩大量開採的商機。我們採訪了總部設在德州聖安東尼奧的NuStar,它的管路系統全長約一萬四千六百多公里,大多集中在頁岩氣油重鎮,隨著開採量提高,運輸需求大增,擁有管路系統及碼頭設備的NuStar成了受惠者。

在美設廠的石化公司,也是這波頁岩氣革命的最大贏家,原因是從石油腦改為天然氣進料,成本砍半。其中,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台灣人創立的華美化學,過去五年股價漲幅達八倍,遠遠超越同期漲幅一.二七倍的台積電,行事低調的趙元修家族更被美國媒體形容為「隱形億萬富翁」。

看基金能源基金未來性,大勝礦業基金

國人熱中投資的礦業和能源基金,就未來性來說,礦業基金表現將不如受惠於高油價的能源基金。不過,目前國內未有頁岩氣相關主題的能源基金,投資人須從個別基金的操作策略和持股中,找出基金的頁岩氣含量,而且,大部分頁岩氣概念股已經漲多,後續應追蹤產業的發展趨勢,避免高檔套牢風險。

看台股在美設廠石化業者,最直接受惠

台股之中,被點名的頁岩氣概念股包括台塑、中鼎、東元、中橡、康舒、高力等,其中首選是「台商頁岩氣股」,即在美國設廠,就近利用便宜頁岩氣的廠商,包括台塑、中橡、李長榮、榮化等。

曾經被《華爾街日報》選為二○一一年亞洲最佳產業分析師、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表示,有低成本的乙烷等當進料的石化業者將勝出,以台塑美國廠受惠最大。

頁岩氣利多也展現在中橡財報,中橡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表示,由於改用頁岩氣降低成本,去年中橡美國廠表現亮眼,不僅轉虧為盈,中橡更派發二.二元股息,創近年新高。國內最大工程大廠中鼎也積極參與美國石化廠產能擴建,但和其他設備供應商一樣,目前仍屬想像題材階段。

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在四月十七日發表報告指出,黃金的十年牛市即將過去,「一個堪比黃金十年牛市的新時代即將到來,那就是頁岩氣革命帶動快速擴張的天然氣產業。」未來十年,頁岩氣將是投資市場最重要題材之一。

【延伸閱讀】小投資,也能擁抱頁岩氣大商機——3大頁岩氣相關投資類型

美股、陸股、港股 投資建議:1.美國頁岩氣概念股優於香港、大陸同業 2.下游石化業優於上游採礦業 3.有技術的獨立鑽探公司優於綜合型能源公司 4.煉油、塑化業受惠於便宜原料 投資標的:從上游探勘開採、中游的管路及儲運設備,到下游的煉油及石化廠

台股 投資建議:1.直接受惠:在美設廠的石化業2.間接受惠:工廠建設、設備供應商 投資標的:化工業如台塑、中橡,工程及設備業如中鼎、東元、康舒、高力等

基金 投資建議:1.能源基金優於礦業基金2.新能源基金要視投資組合、布局頁岩氣公司的比重而定 投資標的:礦業基金、能源基金、替代能源或新能源基金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06

華電福新(816)分布式天然氣項目的淨資產回報率(ROE)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6/02/fuxin_distr_eng_roe/

筆者將會再寫一兩篇關於華電福新(816)的分析,之後可能沒空再寫了。今天再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

環保意識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隨著國家發展需要和人民更注重環保,天然氣發電,特別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將會是大勢所趨。

近日就見到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所在地)將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的消息。另外,保利協鑫(3800)的首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140.3MW,投資約10億元)也進入環評階段。

小規模分布式天然氣能源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其中一個的優點是因地制宜,十分靈活,項目規模可以由幾百千瓦(KW)到幾百兆瓦(MW)。新奧能源(2688)就嘗試進入小規模市場行列,並在2012年利用美國通用(GE)發電機組(1MW)提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解決方案給東莞的企業。

而華電福新的華電泰州醫藥城樓宇型分布式天然氣三聯供項目,根據新浪新聞,預計將在今年7月份投運。該項目是國家首批四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示範項目其中一個,也是規模最小的一個,只有4MW。不過不要少看只得4MW,該項目設計綜合熱效率達83.82%(一般煤電廠低於50%)及年發電量將達3,000萬度電(註:有些較舊的介紹說2,600萬度)。國內一家四口每月平均用150度電(本港大約是每個月500度電),所以3,000萬度電足夠供應16,666戶全年用電了。

今天主要談的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淨資產回報率。有三個個案。

1.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項目
以下是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年)的數據: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_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
從上表,可以看到回本期少於六年,換句話說頭六年回報平均大約有16%,到第六年年尾已回本;到第7年起只要付營運、維修等非資本性費用。

浦東機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營運模式是這樣的:“該項目利用電價差,白天0.7元/千瓦時的電價時自己發電,夜裏0.2元/千瓦時電價時停機買電,基本上可以實現平均每度電0.6元/千瓦時外加制冷制熱的預想”(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2-03-19)

2. 廣州大學城項目
根據華電福新 2012年11月2日通告,廣州大學城股權轉讓獨立估值報告,可以計算出淨資產回報率大約有12%:

廣州大學城_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要注意:
1.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免費供熱給大學城,收入只來有售電;
2.由於直受澳洲洪水、台風、新西蘭及日本地震等因素影響,氣源緊張,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在2012年第一季度僅可基本保持單套機組運行(即利用率只得50%)。

因此,若果日後的項目計及供熱收入及天然氣供應充足,項目淨資產回報率有望高於12%。

3. 深圳華電坪山分布式能源項目
嚴格來說,這個不是個案,是一個可行性研究的預測。
根據深圳華電坪山分布式能源項目環評報告(2012年),“項目建成運行後在經營期內,年供電量 1836GWh,年供熱量 5270000GJ,上網電價 712.3元/MWh、熱價 68 元/GJ 時,總投資收益率 6.34%,資本金淨利潤率 16.1%。”

小總結
以上個案顯示淨資產回報介乎12%~16%。個案一是從用電企業角度計算淨資產回報率,而個案二及三從發電企業計算的。雖然參考個案只得三個,但也有其參考價值。

筆者初步查過陸上海上風電行業的資產回報率,分別為8%~10%及12%~15%。另外,筆者也計算華電福新及龍源電力(916)的資產回報率(如下)。初步看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有較好的投資回報。

0816&916_ROE

華電福新的優勢
華電福新作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領先者,有著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它的母公司華電集團(a)成立了國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術研發中心,是國家能源局批準設立的國家能源研發中心之一;(b)與GE(GE佔49%股權)合營華電分布式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研發應用於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的航改型燃氣輪機發電系統;(c) 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中,獲得貴州綏陽、湖南花垣、湖北鶴峰、湖北鹹豐來鳳以及湖南永順五個區塊。因此,華電福新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優勢頗為明顯。

華電集團在五月初預報南寧華南城分布式能源項目在9月投產2套機組(2x 60MW)及公布了首份分布式能源報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以下華電網址(http://202.60.112.22:8080/2013shzr/fbs/001.pdf)下載報告。以下是集團在建及準備項目,基本上跟筆者3月所提及的大致一樣。

DE_project_under_construction

行業風險
當然有機遇,也有潛在風險,特別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仍然處於發展期,有很多問題包括並網、氣價、氣源、配套、融資、優惠政策等需要解決。讀者如有興趣了解行業的風險,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困境:气价很纠结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uturesnyzx/20130413/083815137779.shtml

千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待建 並網難急需攻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cs.com.cn/xwzx/cj/201207/t20120718_3414784.html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需補貼推動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2-12/15/c_124084743.htm

首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启动

http://www.sn.xinhuanet.com/misc/2012-07/17/content_25497965.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12

天然氣漲價最大的贏家是中石油 管道一家獨大 話語權獲得國家保護 郭荊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4587431
分享一個郵件,7月1號,天然氣調價通知之後的。
$中國石油(SH601857)$

發改委在週末正式發文(發改價格[2013]1246號)調整天然氣定價方式,按照門站價進行管理,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對2012年之後進入市場的天然氣,在全國範圍推廣過去一年多以來在廣東、廣西的門站價淨回值定價方式,即按照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分別佔權重60%和40%,按加權平均價格的85%)定價,鼓勵新增氣源,對存量氣則最多漲價0.4元/立方米(化肥用氣最多漲0.25元/立方米)。自2013年7月10日起執行,十二五末完成存量氣調價。

此次調整,最大的看點在於管理口徑由出廠價格改為門站價格,適用於國產陸上天然氣、進口管道天然氣,這就為管道,特別是長輸管道企業留下了巨大的議價空間,對支線管道、燃氣分銷企業則形成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有點類似於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只不過這種市場化只發生在出廠環節上,而推廣門站價,讓天然氣價格逐步實現市場化,在當時兩廣實驗時,其實大家都看清楚了。年初發改委官員說今年5月之前不會漲價,意思不就是五月之後要漲價的麼……

當然,價改遠遠不只是漲價這麼簡單。我的看法是,市場化對壟斷者而言是好事,因為市場化之後,壟斷帶來的定價優勢會得到空前的加強,市場化之下,自然壟斷會帶來超額利潤

對中石油來說,霍爾果斯口岸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完稅價格是2塊,管輸到韶關是1.03左右,考慮增值稅成本大概3.15,按照以前的門站價含稅2.74,是虧損的,現在含稅3.32的增量價格,就賺錢了。這是對生產/採購、管輸、銷售一體的企業而言,最直接的好事。

真正的改變在於話語權和議價能力的提升,並且獲得了國家的確認

自門站價格向下,支線管道和分銷商的利潤空間被鎖定,價格不會再向下傳導,投資回報率會逐漸趨於6-8%之間,向合理水平靠攏,經營管理水平不佳的企業會面臨很大的壓力。管理好的企業除了依靠規模擴張之外,將收益做成金融產品出售將成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這部分利益,中石油等可以染指,但主要會是從資本的環節進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07

中緬天然氣管道開通,中石油強調其戰略意義重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304

北京時間7月28日,由中國、緬甸、韓國、印度四國六方投資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開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通過橫跨印度洋擴大了其能源輸入的戰略通道。

中緬油氣管道緬甸段是原油、天然氣雙管並行的管道工程。天然氣管道起於緬甸皎漂,途徑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經南坎進入中國瑞麗。天然氣管道在緬甸境內段長793公里,設計年輸氣量為120億立方米,約佔中國天然氣年消費量的6%左右。該段與天然氣管道平行的原油管道,預計明年動工。

FT評論稱,

中緬天然氣管道對於中緬兩國意義重大,對中國來說該段管線的完成打開了一個新的能源走廊,而緬甸政府則能通過天然氣收入發一筆橫財。

從中國的石油天然氣消費需求來講,中緬天然油氣管提供十分有限而且所佔比重較低,但該段管道對中國的能源安全來說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裁王東進評論稱,

「該段天然氣管道為中國額外輸送一些天然氣,但石油管道則將減少運往中國的中東石油對馬來西亞和印尼之間的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這為中國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緬天然油氣管道的起點建在若開邦皎漂,設有6座工藝站場接收從緬甸海上氣田生產的天然氣和來自中東的原油,再途徑緬甸境內的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經南坎輸入中國瑞麗。這使得中國進口中東原油不必再經馬六甲海峽,目前中國80%的原油進口依賴馬六甲海峽。

該段管線自計劃開建以來,爭議和阻礙不斷。其中緬甸北部地區部分民眾對於環境和資源的擔憂抵制管道的建設,而緬甸政治局勢也導致工程建設曾一度被延緩。但越來越多的質疑來自國內的專家和學者。北京大學能源安全問題專家查道炯表示,

「我不太明白,關於馬六甲海峽問題在建設該段管線的有效性。理論上講,如果一些敵對勢力相破壞你的石油運輸,為什麼他們只會專注在馬六甲海峽?!圍繞這個項目已經有一些爭議了。因此中石油強調戰略要素,應該對其批評。」

事實上,中國與緬甸的關係近幾年開始變的微妙。隨著西方對緬甸的制裁基本已經解除,全球投資者蜂擁而至,準備爭奪這個擁有6000萬顧客、未來數十年都需提升基礎設施的市場。而緬甸當局對中國投資者的態度卻在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在緬甸大力投資礦業和能源開採,但緬甸政府認為中國的舉動並沒有解決緬甸長期的能源緊缺問題。2011年,緬甸政府突然叫停中資「密松大壩」的建設項目,聲稱該工程將會影響緬甸克欽少數族裔的生活,而且會淹沒該族的主要生活區。

國際關係學專家認為,這些問題是中國對緬政局變動的戰略誤判造成的。中國對緬戰略一直側重於走「上層路線」,中國企業對緬甸社會變局和公民訴求缺乏瞭解,對該國政局走勢缺乏準確預判,在緬甸政局不穩的2007年至2008年中國企業仍大規模進入緬甸,並在中電投「密松大壩」事件後仍堅持擴大投資。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計劃總投資為25.4億美元,其中石油管道投資額為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投資額為10.4億美元。但若加上緬甸和云南興建相關設施、維護等費用後,項目總成本或將高達50億美元。雖然在高層決策者認為這條油氣管道肩負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意義。但對一個跨境商業項目而言,強調戰略意義並不等同於可以忽略商業價值。對於該條管線如何收回投資,未來盈利模式以及對西南省市經濟拉動力大小,甚至是中國是否真的可以擺脫」馬六甲困局「實現能源安全低風險等問題都無從解答。

目前能看到的是,中石油麵臨該段管線投運後每年不菲的過境費,以及變數日益增長的中緬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5

新天綠色能源(956.HK):喜給首都戴「綠帽」,美中不足的天然氣股

http://xueqiu.com/2865847435/24887454
$新天綠色能源(00956)$ 主營風電的開發運營及天然氣分銷,系河北最大的清潔能源公司,公司業務的持續發展將有助加快藍天白雲重現京城。

公司中報顯示,其收入同比增長20%,營業利潤增長29%,雖然符合預期,但淨利潤同比下滑8.6%,令市場失望,加上建議增發4.77億股(佔原H股的35%且大股東不參與增發),兩大利空因素合力,導致股價下挫1成。

一、CDM收益減少風電利潤,但風電盈利模式確定。
1、公司的風電場基本全在河北,環繞著京津塘城市圈,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棄風率一直以5%以下,在風電同行內一枝獨秀。今年在國家要求各地加強風電消納後,其上網水平進一步提升,半年達到1312H,同比增56H,基本處於行業最高水平。半年風電收入增長29%,表現良好;
2、 由於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德班氣候大會沒有達成新的協議,今年956的CDM收益由去年同期的0.68億急降到0.015億,下降98%,這直接導致風電業務和整個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減少。CDM收益現在已經接近為0,未來只能看氣候大會各國的談判和中國政府在國內的碳交易市場的建設,但短期基本上可以不用再考慮;
3、  目前風電在建項目5個共350MW,籌建7個共748MW,已經立項及核准共2898MW,為現有控股裝機的2倍。風電資源總儲備20GW,為現有裝機的15倍,理論擴建空間非常之大。

二、天然氣利潤短期受挫價格上調,但長期看好。  
1、批發業務收入增長受累於經濟不景氣,用量只增長了5.5%,但零售業務增長3成,表現強勁。批零合計增長14%,高於行業平均的13%。公司的天然氣零售量佔比不斷增長,目前已經佔到總量的4成以上,銷售金額更是已經超過批發業務,且有冀中10縣管網一期在建,目前已經完工75%,勢頭良好;
2 、由於天然氣業務從今年起,所得稅率由減半徵收改為25%全額徵收,導致天然氣業務分部所得稅費用增長134%或淨增0.39億元,這是公司中期淨利潤同比減少8.6%或0.3億元的主要原因。天然氣業務的稅前營運利潤實際上增加了18%,高於銷售收入和氣量的增長,仍屬穩健;
3、非居民用氣因6月28日發改委上調最高門站價格,雖然公司相應獲批加收管輸費0.25元/立米,但中短期勢必影響公司毛利率;
4、長期來看,中國天然氣依然供不應求,公司雖然與中石油簽訂有框架協議,但並非照付不議協議,具體氣量由雙方每年協商確定,因此供氣量得不到保證,此次價格上調後,有利於上游增加供應,亦利於公司銷售放量;
5、隨著唐山LNG項目的投產,公司未來天然氣還有眾多看點,美中不足的是和香港中華煤氣合作,公司並非絕對控股。

三、資本支出保守,現金充沛。
1、公司宣佈非公開增發4.77億股,由於其增發價格不得低於公告前股價2.44港幣及每股淨資產價格(2.25港幣),故融資金額應該在11億港元左右,融資價格將高於2.2港元的市價;
2、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僅57%,淨負債率僅54%,遠遠低於風電運營同行70-80%的負債率水平,在天然氣行業裡也屬合理偏低水平。目前有息負債77.3億元裡有71億是長期負債,負息成本很低,銀行授信的162.4億裡邊也只用了71.5億,槓桿經營仍有較大空間;
3、 由於經營現金回流良好,對其資本支出有著良好的支撐能力(中報應收賬齡從83.5天縮短至67.5天,經營現金淨流入9.42億,大於資本支出合計的5.44億),所以公司的資金鏈根本談不上緊張,其增發股份有圈錢或過於保守之嫌。過往年份我們與公司交流時,亦能明顯感覺到公司對增發的渴望,由於去年分紅率下降到12%,這對二級市場的股價產生了不良影響。

結論:儘管公司利潤下降8.6%,但主要是非經常項目影響,公司經常項目表現良好。
由於公司風電業務資源稟賦優異,未來仍能保持較快增長,而未來關鍵是看公司能否制定全面而切實可行的天然氣價格順推方案,實現天然氣價改向下游的理想順價。三年前,發改委上調了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0.23元,公司亦順利實現向下游的順價,因此,對於這家目前只有10倍左右PE和1倍PB的正宗PM2.5概念公司,我們仍應該有信心,雖然並不太"性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35

美國自由港公司LNG出口解禁,助長美國天然氣出口野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999

美國自由港液化天然氣(LNG)公司正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海岸上建設LNG出口項目,目前已經與亞洲買家簽訂了兩份貿易合同。來自日本的東芝和韓國的SK分別與自由港公司簽訂了每年220萬噸LNG供應協議。

按照合同簽訂時亞洲LNG價格,自由港公司每份合同大約價值在16億美元/年。這無疑激起了美國其他天然氣生產商出口的慾望。

今年5月,自由港公司成為繼路易斯安那州Cheniere能源公司後第二個獲得可以向沒有與美國簽訂貿易協定的國家出口天然氣的許可證。

自由港公司已經與日本大阪燃氣公司,中部電力公司以及BP簽訂了類似的LNG供應協議。而與東芝和SK的新的協議則可將自由港新建設的LNG生產線得到充分的利用。

按照美國能源部的要求,到目前為止只批准兩個LNG出口貿易項目。但據美國能源部透露,目前在排隊等待批准的出口項目中,排在第三個的是一個二線項目。能源部正在考量是否給予批准。

FT評論稱,

這些合同已經標誌著美國成為亞洲一個重要的燃氣供應商,與來自澳洲和中東的天然氣開始了強有力的競爭

對於東芝等出口商來說,與自由港公司的協議可以帶來極其豐厚的利潤。東芝等公司可以用美國天然氣基準Henry Hub的價格購入,目前這一價格在3.6美元/mBTU,然後運回亞洲以15美元/mBTU(當日)的價格銷售。即使考慮到運輸成本和液化消費(6美元至8美元/mBTU),東芝等出口商的利潤依舊非常有吸引力。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出口成為趨勢,是否會推動美國天然氣價格走高。如果出現這個問題,或將促使美國能源部門很快停止未來出口的許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11

美國頁岩氣主要產地北達科他州去年浪費10億美元天然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2

由於水力壓裂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躍成為該國石油和天然氣第二大生產區。在頁岩氣的推動下,該州天然氣和石油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加快進行,但依然有很多氣井的運輸管道或天然氣壓縮站等配套設施沒有建好,此外北達科他州現有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基本已經滿載,面對多餘的天然氣,許多公司考慮到成本因素,選擇燃燒浪費而不是鋪設新的管線。

下圖是NASA在太空中拍到的北達科他州Bakken頁岩層開採區天然氣燃燒圖像。

根據可持續發展組織Ceres的數據顯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北達科他州的天然氣生產商燃燒掉了總產量30%的天然氣,按照當時市值來算,燃燒掉的天然氣價值達10億美元,同時排放出的溫室氣體總量等同於100輛汽車的排放量。

目前,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以及設置了公共目標,要求天然氣生產商必須在某個特定日子裡將燃燒的天然氣量至少降低10%。根據北達科他州的法律,天然氣開採商在第一年的時候可以燃燒開採出來的氣體,並且如果開採商認為一年後捕獲的氣體仍然沒有經濟價值的話,他們可以申請延長燃燒的時間。事實上,北達科他州的監管機構在去年兩年內批准了近95%的延長燃燒時間申請。

但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目前全美範圍內,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的產區燃燒浪費現象並不嚴重。如果按照1%的開採氣體被燃燒浪費來推算,佔全美天然氣生產總量四分之一的德克薩斯州僅有0.4%的天然氣被燃燒浪費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