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豪買飛機砵蘭街速遞大王靠搏上位

2010-5-27  NM





提起速遞公司,很多人想起DHL 及FedEx等國際企業,原來香港的陀地公司順豐亦甚巴閉,既是中港貨運的龍頭大哥,更自設專機運送貨物,每年營業額達十八億元。

其老闆王 衞堪稱是速遞界神話,十多年前只是水貨佬,創業初期還要自己送件,憑着搏殺性格,不斷抵押資產拿到資金擴張生意,終捱至中港貨運龍頭大哥之位置,今年更豪 花三億多元,買入九龍塘地皮自建豪宅。

近期有錢人流行買地皮自建豪宅,上週李兆基家族便打破白加道的紀錄,以十八億元投得地皮,打算興建 別墅與家人同住。

而今年初,九龍塘喇沙利道一幅罕有單邊地皮,以三億五千萬元成交,呎價約一萬四千元,打破同區紀錄。有該區地產經紀指這是 九龍塘最後一塊靚地,正在興建兩幢四層高的低密度獨立屋,客廳樓底高兩層,並有私家泳池,「原本已經起緊樓,但買家中途睇中咗,業主惠記就包埋起好間屋賣 出去。聽聞買家係內地富豪,打算買嚟自住。」

根據土地註冊文件顯示,地皮買家是中港大型速遞公司順豐速運的老闆王衞。他其實是不折不扣香港 人,只是十分低調,即使在速遞業打滾十多年的老闆,亦未見過其廬山真面目。

本刊曾邀請順豐訪問,等了一個月才回覆拒絕,「老闆無解釋,只係 話想低調啲,所以幫唔到你。」而在香港總部任職五年的職員,亦僅見過王衞數次,「老闆長駐大陸,好少返來香港。」

記者上月到順豐的深圳總部 等候,等了多天,王衞終於現身。他乘坐一輛中港牌的豐田七人車來到,記者趁他下車趨前訪問。身穿休閒服的他,拿着一個背包,身上沒名牌堆砌,只重複一直以 來謝絕採訪,「我約咗人十點鐘,已經遲咗十分鐘啦,拜拜。」

華南山寨王

王衞低調有因,原來,理論上只有中國郵政可運送國內的 信件,惟當局一直隻眼開隻眼閉,僅不定期徵收罰款,導致民營速遞公司不斷湧現,順豐亦多次被罰。根據國內研究,順豐是全國排名第三的民營速遞,全國共有七 萬名員工,每年生意額逾十八億港元。

它是華南地區的山寨王,香港往返廣東及福建省的貨物,依靠車輛廿四小時運送,至於深圳寄件到北京,若早 上十點半前收件,保證晚上到達,即使 DHL也未能辦到。有行家直言國際速遞公司在國內的規模亦不及順豐,「DHL集中歐美市場,少做中國內部送件,相反順豐有好多專機飛勻全國。佢哋投資過千 萬搵IBM、Oracle(數據管理)設計系統,俾客人網上追縱貨件,呢啲只有外國速遞公司先可以做到。」

不單速度快,順豐的價錢亦較 DHL便宜,從事貿易生意的駱先生,經常將貨件送往國內,「好似寄件去北京,DHL要過百元,順豐只收四十五蚊,而且隔一日就送到其他省份。佢哋亦好勤 力,有次夜晚八點仲打來問我有冇人收貨,我亦有速遞員的手機號碼,可以直接打俾佢嚟收件。」駱先生謂雖然香港尚有其他速遞公司經營大陸送件服務,而且價錢 更平,但因沒自設內地網點,只能託上託其他公司運送,有可能出現遺失或爛貨情況,故此寧願幫襯順豐。

霸晒成條街街坊報警

十多 年前還是藉藉無名水貨佬的王衞,九十年代初食正工廠北移,香港與珠江三角信件往來頻繁,惟郵寄要花上二至三天,費時失事;有公司遂委託水貨佬兼帶急件過 關,造就速遞公司應運而生。

王衞遂於九三年在太子的砵蘭街租了數百呎地鋪創業,專替企業運送信件到自己鄉下順德。有順豐老夥計表示,當年計 及王衞,全公司亦只有六人,王衞亦要親自中港兩邊跑,更以割價搶灘,「人哋收七十蚊一件貨,順豐收四十,靠量拉低成本,搶了不少生意。」

王 衞為擴大勢力範圍,拉攏中港的行家加盟,每區有判頭負責開鋪,「佢寧願賺少啲,請班判頭番嚟賣命,幫佢不斷設立網點。」

其發跡地砵蘭街,街 坊仍對他印象深刻,指他幾乎每日凌晨已經在店內工作,做到晚上才離開,「以前條街無咩人行,佢開咗鋪之後,多咗貨車上上落落,跟住其他物流公司、足浴都相 繼開鋪,帶旺成條街。」

惟順豐生意愈做愈大,貨車及員工經常霸佔整條街,惹來鄰鋪不滿,「嗰時成街啲鋪都唔鍾意佢,我哋想停車都無位,惟有 向警察投訴,成日有鐵馬嚟趕車,直到順豐早幾年搬走至解決。」

不單止前線混亂,各區諸侯亦乘機搵着數,某些大區因勢力坐大,竟自行開檔搶生 意。九九年王衞見情況愈趨嚴重,決定買回所有網點,足足三年,才統一版圖。

軍紀管治人工極高

由於他曾任速遞員,知道行內的陋 習,遂實行高壓手段管理學歷不高的速遞員。每名職員一年有六十分,填錯表最高扣十分,並嚴格規定不准染髮,留鬚或指甲便扣四分,扣至零分即時解僱。而一個 月內遲到滿三十分鐘便收警告信,收到第四封便無得留低;順豐內部職員坦言前線流失率很高,「十個新職員,三個月後剩番六個左右,單係遣散費每年要過千 萬。」

記者本月初到順豐應徵速遞員,上班第二天已「獲派」三條街,負責該範圍的貨件交收。每天要五次到門市收貨派件,公司還不停透過 barcode槍,通知員工須到哪裡收件,記者當天便收派了足足三百件貨,急得要在繁忙的街道邊跑邊推車。每到一棟大廈,便坐電梯上最高樓層開始派送,然 後向下跑樓梯到各樓層,忙得連午飯也沒吃,其間還被帶領的資深速遞員提醒,若被客戶催促的話,便要扣十分。

正所謂有錢使得鬼推磨,儘管底薪 只有三千五百元,但每收一件貨便分佣四元半,派件則二元半,重量另計,令速遞員平均月入達一萬三千元,另有雙糧及花紅。

職員的每名子女,每 年可獲一千元書簿津貼,夏天又有每月五百元的清涼津貼。但有速遞員坦言搵命搏:「每日朝八晚八送件,成日提心吊膽收到投訴,如果同區域阿頭唔啱,更隨時俾 人分割自己地盤。」

九度抵押擴張生意

現時順豐替很多大企業運貨,例如港人熟悉的拍賣網站淘寶網,其香港職員表示八成人選用順 豐交收,造就每年穩做五千萬元營業額。

王衞為求繼續擴展版圖,自○四年起,先後九次將物業或商鋪抵押給銀行,借錢到國內狂開網點,○五年更 試過將整間公司按予中銀,借了區區四百二十萬元,可見相當水緊。他其後資金突然充裕,有錢贖回大部分物業,更一筆過付現金買入二千多萬的西貢獨立屋。至於 最近所買的喇沙利道地皮,則按予恒生銀行。有行家直言王衞很勇,「佢夠膽不斷擴張,賺十蚊會再攞八蚊開鋪。」現時全國有逾二千個網點,尤以華南地區為主, 除了西藏及青海省外,版圖遍布全國。

○三年起,順豐開始租用包機運貨,每天有二十班航機運貨,去年更與深圳財團合組航空公司,出資約兩億 元,買入兩架二手飛機,基地設在深圳寶安機場,主要往來上海及北京等一線城市,成為國內唯一民企自購飛機,令業界嘩然。

國內有關係

可 是買飛機的同時,卻引起同行的猜忌。事緣國內去年新出台的《郵政法》,禁止港資日後再辦理境內的貨件互送,僅容許內地人出資的民營速遞公司正式註冊。換句 話說,有六成生意在內地的順豐,因王衞的香港人身份,亦不能在內地繼續經營。但有行內人卻諷刺說:「你唔使驚順豐,郵政法出台,佢就啱啱買咗飛機,即係實 可以攞牌留低啦,唔知係咪同啲大陸官員熟?」

外界一直盛傳王衞在國內有深厚關係,甚至順豐內部職員亦有傳說:「老闆應該同內地官員有親戚關 係,就算貨物被扣關,都可以好快攞番出嚟。」

而且順豐政治正確,不跟政府對着幹,去年更出任中國快遞協會副會長,會長便是國家交通部高層, 可見順豐在內地人脈關係甚廣。國內每有天災,順豐便第一時間捐款賑災,例如希望工程,以至四川及青海發生大地震,都捐出數以千萬元及帳篷。

行 內人指王衞不願出位,無非是顧忌國內政策,政府隨時可以其香港人的身份轟他出局,才情願永遠低調。

順豐里程碑

93年 於順德成立

02年 收回所有網點的經營權

03年 租用整架757貨機運貨

06年 設計新標誌,建立品牌形象

08 年 捐款九百萬元四川地震救災

09年 自資購買兩架757貨機

10年 開設韓國、新加坡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8

門外有山寨大軍 門內又缺乏內容 中國電子書大王會淪為一代拳王?

2010-6-7  今周刊





中國十三億人消費市場,是劉迎建 可以意興風發的主要原因,但是風光的背後,這位中國新股王也有一代拳王的危機。

撰文‧林宸誼

今年我們要賣出一 百萬台電子書閱讀器!﹂台北電腦展第一天,一位帶著銀邊眼鏡的五十七歲中年男子,對媒體發下這樣的豪語,他就是中國電子書大王──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 去年他不僅搶下中國超過七成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公司二周前更一度登上中國股王寶座。

劉迎建不僅口氣大、做事也很狂,五月十八日漢王在北京 發表的新產品──平板電腦TouchPad,就直接鎖定全球熱銷的蘋果iPad,他甚至當場敲碎冰雕的蘋果,大動作挑戰蘋果執行長賈伯斯。

但 是風光背後,這家中國新股王也有一代拳王的危機。十五歲入伍當兵,靠著苦讀自學發明中國第一套漢字手寫辨識軟體挖到第一桶金。一九九三年,劉迎建創立漢王 科技,但初期投資項目高達四十三項,做出來的產品卻沒有幾項,幾乎可說是一場災難;直到二○○八年開始生產電子書閱讀器,命運才開始改觀。

漢 王去年能夠賣出二十六.六萬台閱讀器,創下人民幣五.八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七億元)營收,成功搶下中國七成以上的電子書市場,最關鍵的就是劉迎建把漢王 電子書當禮品賣。

去年底,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段不斷出現「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電子書!」的疲勞轟炸廣告,搶攻中國的節慶禮品市 場,今年第一季果然創新高,賣出十八萬台閱讀器。

但是當禮品的短期操作,卻也限制了電子書的發展,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峯就曾透過 Google搜尋量分析指出,電子書的搜尋熱度多半只在聖誕節前後才特別突出,這意味著多數消費者目前仍把閱讀器定位是一種「禮品」。在此之下,如何將電 子書從禮品市場擴展到一般消費市場,將是一大挑戰。

另外,看到漢王去年的好成績,中國業者紛紛搶進,連劉迎建自己也坦承,電子書的進入門檻 不高,今年至少會有五十家業者加入戰局,漢王的地位將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創投界名人、奇虎董事長周鴻禕就指出,投資界最擔心的是各路山寨業 者加入後,將會把電子書閱讀器的終端市場價格迅速拉低,領先者廠商如漢王等恐怕不得不降價因應,毛利率將大幅降低。

電子書閱讀器並非革命性 產品,對照於亞馬遜Kindle的經驗,三十萬本的線上購買電子書才是致勝利器。據了解,目前「漢王書城」的電子書只有三萬本,有許多是沒有版權的古書, 藏書並不豐富。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副主任洪春暉指出,未來電子書閱讀器勝負將由內容決定;中國的盛大網路文學成立雲中圖書館、上海世紀創 榮與補教業者合作攻入教育市場,今年中國的內容提供商都有搶攻電子書閱讀器的大動作,漢王將腹背受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1

衝太快會翻車 帽子大王 戴勝通

2010-06-10  TNM





因為響應政府政策投資海地卻失 利,「帽子大王」戴勝通從紅頂商人變成一無所有,從媒體寵兒一夕間銷聲匿跡。

最近他才又露臉,卻是以「暢銷作家」身分,寫的是和帽子不相干 的美食、旅遊,美食書還曾打進暢銷書排行榜第2名。他說自己當了幾十年董事長,吃遍美食自有心得。

嚐遍美食令人愉悅,嚐遍人生酸甜苦辣,恐 怕就需要時間與耐心,慢慢咀嚼了。沉寂6年,他說,如今漸漸能樂觀看待生命中的最低潮,「人在順境,永遠不會成長,逆境才會。」

他坦承,當 年確實擴張腳步太快,導致海地事件一發生,無法周轉。就像食物慢工才能出細活,向來急性子的他這回終於說,企業還是別衝太快,穩紮穩打才長久。

戴 勝通小檔案

1946年 11月6日生於台中清水

清水高中畢

1972年 父親戴芳創辦三勝製帽

2004 年 三勝製帽跳票

2008年 三勝大甲工廠遭查封

2009年 出版《跟著董事長學點菜》、《跟著董事長學點菜2》、《跟著董事長挑民宿》

曾 任 三勝製帽董事長、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國策顧問

嵌 在辦公桌玻璃下的兩張格言,六十四歲的戴勝通現在常掛嘴邊,像其中一張是:「對朋友感恩,對自己知足,過簡單有品味的生活。」

腦子記的更 多,「蘇嘉全有次鼓勵一位個子不高的立委,說他的嘴巴剛好跟選民的耳朵對上。很妙,把他的矮完全轉化。」戴勝通也不高,約莫一百六十公分出頭。

最 重要是航行「太平公主號」功虧一簣的航海家劉寧生,「他說像他那樣六十幾歲的人,脫掉衣服,誰不是滿身疤痕?沒疤痕,人生白過了。」

沉潛 多年

人在逆境特別需要勵志格言。昔日的「帽子大王」戴勝通曾是中小企業典範,扁政府時代還當過國策顧問,然而也因響應扁政策,把 錢砸進邦交國海地卻血本無歸,幾十年的三勝製帽垮了,最困難時他曾向友人透露,都靠弟弟、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每月給他幾萬元當生活費。

然 而就在幾年後人們快忘了這號人物時,戴勝通的名字卻突然出現在書店。他當美食作家去了,以筆名「官東侑」出了《跟著董事長學點菜》,竟擠進暢銷書排行榜第 二名,出版社趁勢推出第二集,及《跟著董事長挑民宿》。

「出書時媒體正在寫我的負面新聞,才想改用筆名,我太太拿農民曆取的,二十四劃,跟 蔣中正、王永慶一樣。」幸虧書賣得不錯,前陣子再版,他終於恢復本名。

我們第一次採訪約在他位於復興北路的辦公室採訪,一出電 梯,原本嵌有SAN SUN(三勝英文)兩字的牆面已光禿禿,徒留金屬字型硬生生拔下後的殘痕,偌大辦公室,幾十張桌椅卻空蕩蕩,只剩兩個員工緩慢而面無表情地整理庫存,時光 彷彿在這此凍結。

但再往內走見到戴勝通,他腳步快、精神抖擻,與這頹敗的辦公室又成對比。他說,美食書七月將再出三本、民宿書一本,講得滔 滔不絕、又快又急:「出版社說一般人不可能寫出這種東西,花不起這個錢常吃。我以前做外銷,老外來台灣,一定帶他吃美食,話匣子打開都不一樣了。」

但寫書對財務有幫助嗎?「只要不虧本 ,這輩子也算有個交代。」又說,正想辦法二度創業,同樣從帽子著手,否則債務一輩子還不完。

二 ○○四年三月,商界紅人戴勝通突然跳票,震撼商場。他說因響應政府外交政策投資海地,卻遇政變,港口癱瘓無法出貨、他的工廠零件被偷光。海地情勢穩定後, 他的事業卻沒回穩,資金缺口像骨牌一樣形成連番效應,他欠銀行貸款、欠員工薪水,最後工廠遭查封、土地被拍賣,三十幾年的三勝製帽「碰!」一聲垮了。

投 資第三世界,沒衡量過高風險?「二○○二年海地總統亞里斯理德來台灣訪問,吃國宴時我也在場。隔天我接到外交部的求救電話,說那個總統要求我們投資海地, 不然他隔天就直接飛北京。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不能斷交,海地是我們人口最多的邦交國,有九百萬人。」和扁政府關係甚佳的戴勝通,一口答應。

卻 沒料到,官方允諾的台幣一點五億貸款遲遲沒下文,「正常是三個月,結果三年才撥下來。」三勝是中小企業,資金撐不住。

草帽 起家

連 員工也變節,他說,幾個幹部在東莞自立門戶,把三勝的員工、客戶、技術都搶走。他告對方,卻敗訴。連政府態度都變了,後來海地工廠一名幹部被綁架,戴勝通 打電話跟外交部官員求救,卻因那名幹部是中國籍,遭官員拒絕,「還罵三字經,什麼恁娘的,ㄟ,我盡心盡力在那邊投資…」

為什麼罵三字經?是 罵你還是罵海地政府?「罵我,他覺得我在惹禍。」他說話急促、思緒飛躍,常常這一句沒講完又跳到下一段,偶爾氣極,也不管旁人有無聽懂,會自顧自地講。受 辱的氣憤至今難息:「我以前都是跟總統、院長接觸的!」

垮台前,誰敢對他罵粗話。四十年前他的父親戴芳帶著三個兒子,在產草帽聞名的台中大 甲創立三勝製帽,員工只有六人。當年外銷產業正起飛,中小企業紛紛「一卡皮箱闖天下」,三勝也由長子戴勝通領軍,闖出國門攬到大量訂單,先在美國帝國大廈 設辦公室,後來連德州、亞特蘭大、中美多明尼加都設廠,替Polo、Armani等高級品牌代工,版圖的擴充就像戴勝通的講話節奏,又快又猛。

中 小企業創造的巨額外匯,讓台灣從苦哈哈窮國迅速累積驚人貿易盈餘,直到台灣錢淹腳目。戴勝通也在一九九八年當上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他做人海派、敢講愛 講,發言常成為新聞焦點,這使得剛抓到政權、卻抓不住企業人脈的陳水扁眼睛一亮。本土形象的戴勝通成了陳水扁積極拉攏的企業主,最後他成了擁扁色彩鮮明的 紅頂商人。

可惜政治就是這麼回事,改朝換代後,藍營立委瞄準他。原來當年政府貸款遲遲未撥,是法令上中南美洲屬高風險投資區。二○○五年政 府終於修法、將拖了兩年多的一點五億貸給三勝。後來國民黨立委張顯耀便質疑,修法是為戴勝通量身訂做,更有人說錢被戴勝通轉匯香港,沒用於償債。

冷暖 在心

戴勝通喊冤:「我是為了國家才去投資耶。有的事後諸葛會問怎不拿到錢再投資,但當時沒有談判空間,不答應,海地總統隔天 就要飛北京。」一點五億轉匯香港的傳聞呢?他說,錢早就依銀行規定,全匯到海地,「反正司法會幫我交待一切。」

人在低潮,世間冷暖的溫度計 格外靈敏,官方態度他點滴在心,但好友恩情也記得特別深,他常提及一位數十年好友、美吾髮董事長李成家,「這六年,我們出去吃飯都是他出錢。他說,過去二 十年都是我出,未來二十年他出,你看,他還把這個情面做給我。」

又說:「出事後,我想辭掉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專心收拾殘局,但李成家勸我 不能辭,他說,沒有頭銜的一般生意人,跟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不一樣,政府跟銀行對你的態度(指貸款)差別很大。所以我辭呈寄出又收回。李成家至少講十次, 叫我勇於面對,人群中不要畏縮。」

李成家的開導確實起了作用,兩次採訪,戴勝通滿口勵志話:「我不要有一天躺在床上嚥最後一口 氣,發覺這輩子怎麼變成一個孬種,我要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是微笑。」

至今還欠銀行多少債務?他不願多談,只說跳票後他沒捲款潛逃,也沒燒 炭,選擇面對債務。

但難熬的不只債務,「我父親五年前走了,我母親走了兩年多。我有時想到,就開車去爸媽在台中的墳前拜拜,每次看花瓶都有 鮮花,我知道是我兩個弟弟戴勝益、戴勝堂放的,他們每個月至少回去兩三次。」他好一會兒講不出話。

「我父親連躺在病床不能講話了,我去看 他,他還叫我趕快去做生意,他很嚴格。他也很節省,有一次我帶他吃鐵板燒,他臉色好難看,吃完他說,以後別帶他吃這麼貴;但又說如果應酬必要,就去,別受 他影響。」父親的做事與金錢觀對三個兒子影響很深:「像我前幾天染髮,四百塊。我弟弟戴勝益生意做那麼大,他沒有一輛車超過百萬。」

他接著 想起一件事,終於呵呵笑說,當年三兄弟分財產,父親突然講:「以前我去吃貢丸麵都叫老闆把貢丸夾起來,比較便宜,但現在算一算,就算每次都加貢丸,對你們 分財產也沒什麼差別嘛。」

三兄弟唯一花錢的是吃,至今仍經常聚餐,「可能小時候窮,補償心理,像戴勝堂,全台哪個地方好吃的、路怎麼走,問 他!」兩個弟弟在三勝壯大後,各自另外創業,戴勝益以「王品台塑牛排」起家,如今王品旗下餐廳上百家。三弟戴勝堂則是南部有名的「大鼎活蝦」老闆。

反 倒大哥戴勝通,偌大事業一夕垮了。愛嚐美食的他,這幾年的人生酸甜苦辣,只怕嚐得比美食更深刻。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小聲說道,連安葬父母的寬敞墓地,都是兩 個弟弟出錢,他只能出力。

只是,如今回過頭看當年失敗,難道只因海地?記者提及,某年他頒發「國家磐石獎」給得主,就曾意味深遠地提醒,別 因得獎、被社會吹捧而忘形。當時戴勝通的事業已經出問題。

他沒避諱:「得獎後,媒體會把你捧得很高,銀行會一直叫你來借錢,無形中你會買好 車、擴充太快,很多人當選後反而失敗。」

你自己呢?他終於坦承:「我只有做帽子,一下子在全球設好幾個廠,策略都對,但走太快。海地事件假 如我資金夠,不會週轉不過來。」性子急的他,事業加速太快的結果,路況稍有狀況,整輛車便失控。

他繼續告訴我(恐怕也是說給自己聽):「如 果過去我很順,今天就退休了;過去不順,今天我要二度創業。退休好還是創業好?退休人生就沒有意義了,我想再站起來。」又說待會兒還要上黑管課,「我要興 致勃勃面對人生。我學了幾個月,現在可以吹二十首歌。」我聽了失笑,骨子裡終究是急性子的他,連吹黑管都講究績效與速成。

期待 轉彎

儘管失意,戴勝通其實仍保有成功人士的做事習慣,例如他說,床頭書過去是老夫子、澀女郎等漫畫,現在改為幾十本美食書,有空就讀,顯見他 做事頗投入。他對工作要求也高,「別人採訪一間民宿預算一千五,我是一萬五,要就做到最好。」

書再版之前,我問了幾間書店,有些竟已賣完。 這恐怕是過去六年跌落人生谷底的戴勝通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吧,也許這幾本美食書,又能讓他的人生酸甜苦辣再次翻轉也說不定。

後記

似 乎人總要經歷一番大風浪,才能體悟人生短暫。64歲的戴勝通就說,自己算過,活到84歲已不得了,但扣掉生病十年,未來只剩5百個禮拜可用。

然 後竟對著我說:「你別以為你年輕,假如我比你多20幾歲,你也才比我多活1千多個禮拜。」莫名把我也扯了進去。氣人的是他說的卻也沒錯,頓時讓人覺得時光 真寶貴,我回家便列了好一堆人生計畫。但自然,也就只「勵志」那麼一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67

騎呢收購龍蝦大王變礦工


2006-4-20  NM









近期內地原材料大熱,一眾三、四 線股,都忽然原材料「上身」,一窩蜂大搞煤礦、石油,搖身一變為能源股,令股價飛升。最新鮮熱辣的一樁,是數十年來都賣龍蝦,做中式酒樓的漢寶集團,在上 週一突然宣佈以五十一億元,購入一間名為新頂峰的公司六成股權。該公司主要持有內蒙古煤礦及泥炭礦兩個項目,龍蝦大王就此變身礦王!

然而, 細看收購詳情,不難發現交易相當騎呢。例如新頂峰旗下公司,在去年中才以約三千萬購入上述兩個項目,但漢寶現時卻以五百多倍溢價入股。而煤礦的煤炭蘊含量 只是初步估計,並無開採權,隨時一無所有。

事實上,股壇一直有些混水摸魚的上市公司「搏大霧」掠水,但隨着時間一久,到最後都會無所遁形。

有「龍蝦大王」之稱的漢寶集團,停牌了七個月後,上週一復牌即「大發神威」,股價如火箭般颷升。本週二收市報三點三二五元,較停牌前報一 點二三元,足足升了一倍七。

漢寶狀態大勇,事關公司竟由龍蝦大王,搖身一變為近排大熱的煤礦王!漢寶上週一宣布,以近五十一億元,收購新頂 峰公司六成權益,其中五十億元以可換股票據支付,其餘八千多萬元以現金支付;另漢寶亦可以可換股票據購下新頂峰其餘四成股權。

據漢寶發出的 通告,新頂峰佔五成一股權的中國西部能源公司,持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煤礦及泥炭礦兩個項目。據初步評估,其中煤礦蘊藏量達八億噸,而泥炭礦亦有五 百萬噸泥炭。漢寶現變相以五十一億元持有兩項目三成權益,按此計算,兩項目估值便逾一百五十億元。而漢寶發行的可換股票據,兌換股為每股五元,較漢寶停牌 前的股價,大幅溢價三倍多,反映公司非常看好前景。

項目疑問重重

然而本刊調查發現,其中的煤礦項目疑點重重。通告只透露煤礦 位於烏審旗東部,並無確實地址;而烏審旗面積達萬多平方公里,有十個香港般大,要找出這個項目,就如大海撈針。

據通告披露,該煤礦面積不少 於四十平方公里,年產煤炭可達千五萬噸至二千萬噸。但在烏審旗政府網頁介紹上,並未提及該地有豐富煤炭資源。

「我沒有聽說過烏審旗有煤,烏 審旗只是內蒙古一個不出名的小地方,若說那個礦達四十平方公里,則應是十個小煤礦組成的巨大煤礦。內蒙古出名的東勝煤礦,去年年產量才一千七百多萬噸,那 這個礦可真大呢!」內蒙古工業大學烏海學院機電系主任高玉龍諷刺地說。

就算烏審旗有煤,但原來新頂峰只有勘探權,仍未獲得開採權。據位於江 蘇的中國礦業大學教師楊彤表示,目前新頂峰估計該煤礦達八億噸蘊藏量,只是很初步的探測,勘察過後還要向有關部門申請開採、生產及銷售證,在此之前還須取 得一系列的批文和許可證,如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安全生產許可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等。要辦理這些文件,分分鐘要幾年,而通告中亦列 明,新頂峰未能確保可一一通過審查及取得生產、施工許可證。

 

新頂峰旗下公司,在去年四月及八月,才購入這兩個煤礦及泥礦項 目權益,當時作價只需約三千萬元人民幣。然而漢寶卻出「天價」五十一億元,變相佔上述資產三成權益,意味着兩個項目未夠一年已漲價五百多倍!而同期的煤 價,只升了不到一成。

新頂峰的背景更騎呢。新頂峰在海外註冊,它在去年八月才入股中國西部能源公司。這公司所報地址為旺角雅蘭中心二期,但 記者到上址查看卻無此公司。而公司的股東徐文甡及符瑞芬,報住荔枝角道一百三十號一棟六層高唐樓。記者又到上址查看,該單位住客表示,自己在該處已住了一 段時間,並不認識徐符兩人。至於公司董事杜月勝,則報住公屋樂富邨宏逸樓,上週五杜月勝不在家,其妹妹應門時表示,杜月勝去了泰國布吉旅行。觀察所見,單 位昏暗,布置殘舊。

記者於過去一週多次致電給張道生以了解詳情,但他沒有接聽,其後電話更關上。

從無益股東

去 年中才加入漢寶當行政總裁的陳樹鎔,直認是交易的中間人。對於市場質疑交易的可信度,陳樹鎔不以為然:「我哋係上市公司,唔會有tricky(蠱惑)嘢, 好實在嘅,你放心啦……」他一味強調有信心拿到煤礦開採權,又說勘察到的煤質量很好,但卻不肯講公司有何把握取得開採權;問及申請程序時,陳樹鎔更不耐煩 地回答:「你自己搵啦!」根據漢寶去年的委任通告簡歷,五十七歲的陳樹鎔在英國接受教育,曾管理賭場和娛樂場所,但未做過煤炭業。

查實漢寶 自○二年上市以來,從無益過小股東。漢寶由主席張道生等人創立,以八十八元一斤龍蝦起家,高峰期有十八間酒樓。但九七年好大喜功,摸頂買鋪,結果每月供款 達四百萬,而酒樓業務盈利則連年下跌,張道生決定將公司上市,找來英高和國際融資作保薦人,並由金利豐牽 頭包銷,在○二年初以每股二毫招股。張道生夫婦透過上市出售舊股,套現四百萬元。

此外,當時漢寶集資額不過二千多萬,但上市前卻派發達二億 二千多萬的特別股息予母公司,令公司一上市即變成負資產。最後漢寶承認沒有足夠可分配儲備派息,將派息額減為九千多萬。

 

之 後,大股東便視漢寶為「吸水海綿」,不斷配股。最離譜是○五年上半年,三個月內兩度發行可換股票據,換股價折讓分別達七成及九成半,令股價嚴重低殘,港交 所亦曾介入調查。此外,漢寶亦曾因多番延遲公布業績,遭受批評。

另一方面,酒樓業務亦無起色,○三年沙士後,漢寶其中六間分店停業,至少過 百名員工被拖欠達二百多萬的薪金及遣散費,勞資雙方更發生衝突,要警方介入調停。漢寶由高峰時十八間大幅縮減至現時的五間,近年漢寶雖斥資過千萬元翻新旗 下酒樓,但同時傳出張道生有意放售。

由於本身熱衷炒樓,九七年張道生摸頂購入多個物業,埋單蝕二千多萬。他亦由居住沙田九肚山獨立屋,「淪 落」租住美孚新村。

股壇掠水局

 

搏大霧求翻身

其實一直以來,不少潛水多時的三、四線股,都趁 「嗰排興咩做咩」,希望乘勢翻身。過往有科技、賭業及典當熱,現時內地煤礦,石油等資源造好,則令部分公司入股內地資源。

例如:做開公路的 悅達控股,收購雲南鉛鋅採礦權;而做資產管理的勵晶太平洋,亦入股雲南礦業。還未落實交易,這些公司股價已升到㷫烚烚。不過,由於交易「太誇」,有些公司 亦慘被「拆穿西洋鏡」。

由「發明之王」黃金富揸弗的信用卡防盜,本來是做信用卡防盜系統業務,今年初卻以一億元,購入馬達加斯加石油一成多 股權。在記者會上,該公司宣稱項目有不少於一百五十億桶的石油儲量,亦即油田估值高逾九千億美元!然而,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卻請來專家踢爆,位於非 洲南部的馬達加斯加,根本缺乏石油資源,當地其中一個石油區塊,由一九一六年至今九十年,累計產油都只得一百四十立方米!

漢寶發出的通告, 竟通過港交所審批,令人質疑港交所有否負起「守門員」的監察角色。港交所早在兩年前,已收緊反向收購(即借殼上市)條例,希望堵絕混水摸魚的情況。根據條 例,只要公司注入的資產,與原來業務有劇烈轉變;又或注入資產後公司控股權有所改變,都可視為反向收購,並視為新公司上市,必須符合上市前三年累積有五千 萬盈利等要求。

張道生炒樓成績

注:#曾經自住

*由「To Sang Management Co. Ltd.」名義購入,股東為兩間海外註冊公司,張道生夫婦為公司董事。

Λ由「Lim Mai Tak Consultants & Inv. Ltd.」購入,大股東為一間海外註冊公司,而張道生夫婦則擔任公司董事。

@由「Takun Dev. Ltd.」購入,股東及董事分別為林美德及佘人龍,每人各佔50%。

借殼條例如虛設

今次漢寶入股新頂峰,業務由賣龍蝦變為主 要開採煤礦。若新頂峰悉數行使可換股票據,本來是最大股東的漢寶投資,股權會由百分之二點九八攤薄至一點八八,而過往並無持有漢寶的新頂峰,則轉而持有三 成七成為大股東,而港交所暫未確定會否定為「反向收購」。

本週二港交所回應時表示,會密切監察是次交易雙方的未來動向,研究反收購規則是否 適用。另外,又告誡漢寶股東及準投資者,收購事項須受若干條件限制,不一定完成,所以買賣漢寶證券時務須審慎行事。

但中大財務系副教授蘇偉 文說,是次漢寶發行可換股票據取代直接股票買賣,便可輕易避過條例。「今次係『變相』借殼上市。新頂峰收取的可換股票據,佢可以話未決定幾時換,就唔當作 持有股份,你奈佢唔何。」蘇偉文指出,漢寶拖長時間,讓公司慢慢注入新資產,更改業務性質;而股權方面,又可利用轉移、減持或換股等財技,改變控股權,上 市條例只是形同虛設。

蘇偉文又認為,原則上這宗交易屬收購合併,應由證監會負責,但上市買賣資產,又屬港交所管核,兩者職權出現灰色地帶, 容易出現漏洞。「個波踢來踢去,到最後就係無人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74

利时集团:从“塑料大王”到“三驾马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9/4NMDAwMDE4NzM4NA.html


“做人,做企业,你一定要去思考,我的未来是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

即使已经步入亿万富翁的行列,40出头的 李立新仍在“上下而求索”。

性格支配行动。

事实上,回顾李立新的创富史,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1986 年,19岁的李立新高中毕业后即到鄞县卖面桥文化用品厂任供销员,经过4年打拼,有着出色销售能力的他年薪就达到了1万元,并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2 年后,李立新带着6年的全部积蓄下海,卖的还是文化用品,靠着自己天生的推销才能和6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验,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3 年,看好塑胶行业“钱景”的李立新又转行,成立了立利时塑胶有限公司。10多年后,他毅然将当年的小作坊变成了亚洲最大的家用塑胶制品基地。2009年, 利时集团的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

如果不是在两会期间兜售宁波模式,人称“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还在“潜水”。

不过, 当他开始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时候,他已经染指两家上市公司,也在给自己不断添加新的身份,比如商业新锐、股权投资者,利时集团也完成了“家用品+商业连 锁+投资”的“三驾马车”布局。

“日用塑料品大王”如何不败?

说到利时的成长史,几个美国人在关键时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 他们也是利时在国际市场不断进取的见证人。

1994年,李立新从一个叫柯尔的人那里拿到首个海外订单,顺利将产品卖到美国市场;3年后,他 又跟一个美国最大的家庭用品进口商Rick达成合作,把利时产品推入美国主流市场,利时的年销售额也迅速增至数千万美金。

2000年,李立 新将利时约30%的年利润支付给一个叫马文的美国人作年薪,邀请对方担任利时的总裁,负责组建海外销售网络。2004年,利时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

2005 年,李立新收购了香港主板上市的通达工业(00052.HK)29%的股份,他曾毫不讳言的表示,收购通达主要是看好对方在全球的销售网络。

海 外市场一步步成为利时集团的主要战场,利时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

但坐稳亚洲家用塑胶用品的第一把交椅后,利时的增长速度不比从 前,开始进入平稳期。

而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又导致海外传统塑胶制品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也大幅萎缩。

虽然通 过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巨头做供货商,利时的塑料家用品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它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 费。

再加上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外汇损失等因素,利时的塑胶制品出口业务面临一系列不利因素。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利 时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做到平均每周有2款以上的新品面世;同时,还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在产品的功能上、外观上和材质上不断提升,因而提高产品 附加值和平均售价。

李立新思考的还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本次经济危机的问题。他希望朝着“微笑曲线”的上端走,做好研发、品牌,加强销售网络。

转 型零售

事实上,早在2004年,李立新已经在转型问题上接受过“高人”指点。

是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到宁波民企做调研。在利时集团考察时他就告诉李立新,“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的领域打主意不行,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 供应商,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的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

李立新如梦初醒,开始思考新的方向。

李立新把美国的 富豪榜拿出来研究,求解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未来,并且是适合自己做的。

他发现,美国的富豪多来自三大行业:软件、能源和零售。

细 数世界的零售巨头,让李立新吃惊的是,沃尔玛家族的资产超过比尔·盖茨;德国首富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是开连锁的“贫民超市”的;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 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个人资产也可与比尔·盖茨相媲美。

另外,李立新发现这样一些数据: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重达到75%,连印度都有 50%以上,而中国只有40%。中国还缺少本土的零售巨头,无论是百货还是超市。

而他自己又不乏做零售的先天条件:已经有給家乐福、沃尔玛 做供应商的多年经验,关键是自己有商品。做零售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种业务延伸。

于是,2005年,他决定将商业零售作为自己未来的一个新方 向。

“进入一个行业,最快的方式是并购”,实业起家的李立新试着使用资本工具。

2005年,李立新竞拍了宁波新江厦股份有限 公司(新江夏)5%的股权,2006年,利时100%拥有这家股份公司。

而彼时,新江夏下面的新江夏百货算得上宁波最好的百货店,关键是,新江夏有一批经营百货、连锁超市的专业人才。

2005 年底,利时又出资4000多万,购入南宁百货(600712)18.49%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李立新又把新江夏分拆成3个公司,即 3个子业:百货店,连锁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

与众不同的是,李立新把目标放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人家不愿意去的地方,我去,并且我搞的 档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气马上就来了”。

截至目前,利时的百货店已经达到10家,连锁超市也超过40家,商业零售产生的销售业绩已经占到利 时集团整个销售的约60%。接下来,他决定以快取胜,迅速布局。

但目前盯上农村市场的人可能还有更多。

另外,网购的潮起也已 经給众多行业的实体店带来冲击,包括百货,甚至已经有一些百货店也在蠢蠢欲动地尝试“触网”。

李利新并不否认网上购物是发展趋势,但他也仍 认为,百货店是网络所取代不了的,尤其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消费者需要去亲自体验。

但百货业的特性使从业者在商品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配 送、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承受着巨大挑战。而接下来,李立新决定自己要花精力去做的有两大块:商品结构和标准化建设。

试水股权投资

在 利时的官方网站上,“家用品+商业连锁+投资”成为利时的“三驾马车”。

截至目前,利时股权投资方面已经几次出手,先后参与了鄞州银行、财 通证券、宁波首家民间村镇银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印刷公司等十几个项目的股权投资。

据李立新说,投资效果还不错。以宁波日报的印刷公司为 例,“投了没几千万,一年利润分红就约有1000万”。

但从这些项目组合上,似乎很难看出李立新在股权投资方面的章法。

“主 要还是找熟悉的,不熟悉的谁让你投啊”,李立新说,他目前投的很多项目都是朋友介绍的。

不过,目前,他主要看好新能源和新媒体、互联网领 域。就在5月11日采访当天,李立新才刚去谈了一个油水分离的项目,他很看好。

虽然“不懂技术”,也可能“看不懂新媒体”,李立新说他有自 己的办法。

其一,他采用分批支付投资款项;其二,参股而非控股;其三,利润对赌,他会跟企业在协议里写清楚,万一利润不达标,他的股权比例 就会相应增加。

但对于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对赌获赢,一旦项目失败,100%持股又能如何?

“这个就没办法了”,李 立新说,这就是一个判断,谁能够看对未来谁就赢了。

为做股权投资,李立新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具体都是由财务总监谈”,最后李立新做一 个判断。

不过,目前股权投资的体量在利时集团的“比例不大”,资金来源也多是利时实业净利润,“也有一些并购项目带过来的资金”。

2010 年4月20日,通达工业(00052.HK)公告称,李立新已经控股公司将利时的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由此,李在通达工业的股份比例上升至 53.1%,成为控股股东。

李立新告诉记者,注资完成后,通达工业这个上市公司的平台将得到充分利用,未来非金融、非零售类的股权投资业务 将通过这个平台进行。

(本报记者杨杨对此文亦有贡献)






劈價供股新「抽水大王」現形

2002-1-31  NM





近期仙股紛紛供股集資,當中以人 人控股及數字地球兩隻股份以大幅折讓及大比例方式供股,最惹人注目。人人控股在上月底首先宣布二十五股合二,再每兩股供十七新股,供股價一仙六,較當時股 價折讓九成;而原本股價一毫的數字地球,在兩星期前,也一供十一,每股一仙五,也較市價低九成。這兩間以「騎呢」比例供股的上市公 司,原來與張志誠的大凌集團有關係密切。人人控股的大股東麥志揚,去年底把股份按給大凌旗下的長雄證券;而數字地球近期的供股活動,長雄也有份出任包銷 商。事實上,大凌集團過去連番抽水,也是大折讓劈價供股。被市場譽為新晉「抽水大王」的大凌主席張志誠,原來很欣賞愛玩財技的蕭若元。本週一,人稱「大凌 張」的張志誠在中環置地廣場咖啡廳向記者解畫,「人人控股同我完全無關係,我沒持有一股;至於數字地球,印象中我沒有股票,但公司是否有揸便要查查。講 『抽水大王』,排隊都未排到我,稍為大一點的藍籌股抽一次水,都多過我啦。」這天他提着黑色手提包,穿着一件西裝外套,沒有結領帶,外表一點也不像中環 人,而他其實是做貿易起家。現年四十九歲的張志誠自道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家住觀塘雞寮安置區,父親是小販,母親則在工廠給人斟茶遞水,在製衣廠做後生半 工讀才中學畢業。一九七六年,他做行街賺了一萬元,拿了四千元結婚,另外六千元創立大凌,從事貿易。初時只出售成衣產品到東歐,八十年代開始經營電子消費 品。九一年,大凌上市,其後在九十年代中,貿易生意式微,張志誠於九五年買入長雄證券,由一個廠家佬搖身變成中環財技人物。大凌張如此解釋:「因為當時看到貿易的空間不大,而服務行業大有可為,最後選定金融。自己的金融知識很少,所以就睇書、睇報紙,可以話報章大佬是我嘅師傅,啟發我。」

與 蕭若元吟詩財技了得的張志誠原來很欣賞同樣愛玩財技,早前陷入財困的天網前主席蕭若元。「蕭先生是我認識中,藝術、文化氣質最好的一個人,我同佢以文會 友,見面時吟吟詩作作對。」大凌張自爆蕭若元在金融風暴前,知道他「手緊」,主動提出借三千萬給他,以長沙灣物業作抵押。「當時我好感動,士為知己者死, 我本來想唔借,後來都借咗,不過還晒囉!」轉型後,大凌集團至今供股五次,「抽水」達十億。然而,大凌股價卻一浪低於一浪。假設小股東在大凌上市時,以招股價八毫八,買入一萬股大凌,成本八千八百元,其後大凌每次供股都照跟,便要花多萬八元,總投資成本為二萬三千多。經過多番供股,在二○○○年底,大凌股份又一百合一後,這小股東手上持有的一萬三千多股,以現股價四仙九計算,只值六百五十六元,損失達九成七!

大 比例供股供唔過亞洲乾昌證券譚紹興分析說:「其實供股是最低庄的手法,是要向小股東埋手,某程度是大股東想增持股份,但又不想高價買入,於是大比例大折讓 供股,令股價大瀉,小股民供又死唔供又死。有一個現象是這些股票庄家先炒起,然後大股東高位派貨,派得差唔多便供股,旨在增持而不在乎小股東是否供股;等 貨源歸邊時,大股東再炒一趟,再派貨,形成一個循環。」資深證券行營業員盧任培告誡散戶說:「供股會令股價波動,大都是二、三線股,財政緊絀又借不到錢, 惟有向小股東伸手。供股幾時都輸多贏少,一見供股就應該甩身。二、三線股幾時都是很大風險的,惟有走為上着,不要沾手,別無他選。」

供股輸 得「甘」小股東鋪鋪照跟供股固然壯烈犧牲,即使只供股一次,亦傷亡慘重。「211(大凌)害得我好慘呀!輸了六、七十萬,現在看見211車牌,211有關 的,都令我不寒而慄。211是我最後一隻股票,從此不敢再買股票了。」現從事貿易的Shirley記憶猶新地說。一直靠貼士炒股票的Shirley,二 ○○○年二月,在炒家朋友慫恿下,以每股兩毫幾買入二百萬股大凌,不久大凌供股,一點六股供十一股,每股供兩仙八,令Shirley進退兩難。「如果供, 要買多一千三百七十五萬股,要再放三十八萬落去,我又無錢;如果唔供,明知復牌後會大跌,六十萬本都無晒。當時頭都大埋,晚晚瞓唔着。」Shirley最 後請一位炒家朋友穿針引線,約張志誠飲茶,探探口風才決定是否供股。「當時張志誠同佢嘅秘書Jenny陳遲到廿分鐘,他一啲都唔似上市公 司主席,似一個管廠嘅廠佬多啲。我好記得佢話公司仲有十億現金,所以我向其他朋友借錢供股。怎知復牌除淨後再大跌,真係俾佢害死。「直至八月十四日,呢個 日子我呢世都唔會忘記,終於斬咗,放晒出去,攞返二十八萬幾。九十幾萬攞返二十八萬,如果唔放,今日變晒牆紙。」Shirley大吐苦水。其實,根據大凌 年報,二○○○年初,大凌僅有現金不足一億,與張志誠所言,相距甚遠。只要Shirley肯花時間,查查年報,便不會一鋪蝕六十萬;幸好她斬纜快,否則現 在輸剩得萬三元。

張志誠的是是非非原來大凌張除在中環是個「風雲人物」外,亦捲入多宗官非。九七年大凌張私人公司大中地產以確認人身分,以 五千五百萬元出售旺角地鋪予宏景投資,但交易當日,大中指買方律師遲六分鐘交支票,拒絕交易並殺訂。宏景上訴,大中最終被判殺訂無理,賠償一千六百萬,面 臨清盤。九八年,大凌張捲入本港證券界一宗最大的貪污案,涉嫌向基金經理李國榮提供四百萬「鼓勵費」,以購入大凌股份。李國榮於二○○○年八月被判罪成, 囚六年,而張志誠卻未有被起訴。廉政公署本週二接受查詢時表示,有關個案仍在調查中,不便評論。九九年大凌張又捲入一宗「風流金錢轇轕」。事緣大凌集團女 董事吳瑞恩在九六年十二月游說同居女友吳小妹借三百萬給大凌張,三個月後連本息歸還三百三十萬元。及至九七年三月,大凌張延遲還錢並開出三百九十六萬期票 給吳小妹。吳小妹後來發現期票是冒簽的,但大凌張卻出示支票表示已清還該筆款項。吳瑞恩於二○○○年十一月被裁定詐騙罪成囚兩年。面對種種官非,大凌張不 想多談。「是非黑白,有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很難判斷。」

蝕錢狂抽水由張志誠持有近兩成的大凌集團,自九一年上市, 業績一向麻麻,五年賺錢,六年蝕錢,去年更因要為收購項目及炒股票虧損撇賬,蝕了三億二。然而,大凌卻在這兩年間憑供股抽水,不斷擴大勢力。大凌每每在供 股集資後,便出手收購。九八年底,大凌供股集資八千萬,七個多月後便以二千萬入股互聯網軟件公司,活力世界的三成六股權。二○○○年三月,大凌再大比例供 股,一點六供十一,集資七億,其中斥資一億多再增持活力世界,另外以一億五收購由北京大學教授創辦的科技公司網絡世界。網絡世界旗下,提供環球定位系統的 「北京時空港」,後來易名「山河控股」,在上年中於創業板上市,而活力世界於去年底亦於創業板掛牌。去年中,大凌再斥資三百多萬,入股化妝品公司彩虹國際一成多,大凌在去年便入股三間創業板公司。

望 股民原諒另外,大凌於去年底集資三千萬後不久,便透過旗下長雄證券,借錢給人人控股大股東麥志揚,以對方約五成二人人股份作抵押,以及包銷數字地球的供 股,大凌張自此以財技聞名於金融界。唯其如此,大凌股價一仆一碌令股民怨聲四起。張志誠苦着臉說:「我好希望每一個投資者都賺錢,但事實很殘酷,參與人有 賺有蝕,問題是賺的人多還是蝕的人多。……股價表現不好,希望股民原諒。有時三更半夜也睡不着,我希望多些與股民溝通。「對於股價低殘,我好難過,因為好 友也有微言,因財失義,我又何嘗不想升,願望與現實是殘酷,我唯一可以講的why only me?(點解只來抽秤我?)」




直擊普洱茶大王白水清香港基地 一片茶餅一五九萬元天價的祕密

2010-7-26 TWM





普洱茶,被稱作「喝掉的古董」,在香港柴灣的老舊工業區內,竟藏了一座價值上億元的普洱茶祕密基地,擁有者是一位僅有小學學歷的茶農之子,他是如何成為普洱茶大王?

撰文‧林宸誼

二○○八年十二月,重量級拍賣商中國嘉德,首度為單一商品舉辦拍賣會,主角是陳年普洱茶,當天,一箬(包裝單位)有七片,一片重量不到三百公克,出身清末 民初的極品之一「福元昌」普洱茶餅,以一片人民幣三十三.六萬元(約新台幣一五九萬元)的天價奪下最高標。若以普洱茶專家表示,每片普洱茶餅平均分三十次 沖泡計算,等於每次的沖泡,價值新台幣五萬元以上。

這場拍賣會上,最受矚目的並非標下天價普洱茶餅的中國富豪,而是提供這片茶餅的香港泉盛貿易董事長白水清。

因為,不只這片「福元昌」茶餅,當天標價第二與第三高的普洱茶餅,也全出自他的手,香港媒體如此形容今年五十五歲的白水清,「普洱存量勝過北京故宮」。身為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的他,更被雲南當地封為「全球普洱茶十傑」之一。

掃蕩市場七○年代散貨

兩岸三地﹁剩不到五%﹂

七月初,本刊取得白水清同意,成為台灣第一家走進這個全球最大普洱茶祕密基地的媒體。出發之前,就已有台灣普洱茶行家透露,白水清不像一般茶商會開設門市 或茶行做零售,他的客源以中國、香港、台灣與東南亞的富豪與收藏家為主,因此,除非經由熟客介紹,不然很難找得到他的倉庫。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讓人意外的是,這個祕密基地竟位於距離香港市中心約二十分鐘車程的柴灣工業區的一棟老大廈內,穿越貨車車陣與工人吆喝聲,還得搭上貨 梯直上十二樓;第一眼見到白水清,穿件粉紅色POLO衫,挺著中年男子慣有的鮪魚肚,很難想像,他就是普洱茶大王。在這裡他有二座倉庫,合計一萬平方公 尺,相當於三千多坪,存滿了比黃金還值錢的普洱茶,價值人民幣上億元。

普洱茶產在雲南,炒茶則在廣州,作為彈丸之地的香港,則因其悶熱潮溼的氣候而成為藏茶寶地,這也是白水清選擇在香港打造全球最大普洱茶基地的原因。走在狹 窄的通道,牆上到處掛著抽風機,每一落都代表不同年代的普洱茶,而這還只是白水清的其中一個祕密基地而已,在東莞、廣州、廈門與白水清的故鄉福建安溪,也 都設有倉庫存茶。

﹁七○年代散茶,已經收購了好幾萬斤回來。﹂白水清一邊指著堆高到離天花板只剩不到十公分的紙箱說著,「兩岸三地的市場,流動貨源剩下不到五%,」另一批 文革時期出產的磚形普洱茶,又被稱之為「文革磚」,以一箱一百六十磚、每塊厚磚均逾一千港元計,一箱市值已經逾十六萬港元。生產於六、七○年代的「文革 磚」,坊間已經存貨不多,但白水清存貨卻是一箱一箱堆滿貨倉。

壟斷香港貨源建立普洱王國跨足台灣 掌握六成市場十七年學歷只有小學程度的白水清,家裡本來就是種茶的,十幾歲就在家裡的茶場幹活,也待過村裡的耕山隊,還曾在建築工地做過木工。

一九八二年,白水清移居香港,一個農村小夥子來到大城市,本來想著從此能一步登天,但接連做過小商品、中藥材與玉石生意,可惜沒有一項能成功。

最終,幫他站穩事業第一步的,還是得依賴家鄉生產的鐵觀音茶。二十八歲那年,白水清花一千港元,託人從福建安溪買鐵觀音到香港銷售,當時他的買進價格是一 公斤二十二港元,到了香港卻能以一公斤二百港元售出,有將近十倍的獲利,讓他看見香港飲茶市場的驚人實力,也逐步為他累積起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加上自小就學來的飲茶專業知識,白水清開始在香港大舉蒐購普洱茶,這些價值不菲的舊茶,大部分是來自香港八、九○年代因拆樓而結業清倉的舊 茶樓。為何鎖定普洱茶?白水清的理由是:「烏龍茶或鐵觀音,偏酸性,對胃部較刺激;生活水平開始高了,吃太多高脂肪食物,飲普洱茶才不會傷胃。」白水清逐 步建立起專屬於他的普洱王國,掌握大部分老茶貨源的他,站穩香港市場後,白水清再將商業眼光瞄向海外,第一步是台灣。

一九八七年,他先輸出較便宜的普洱熟茶(人為條件下通過高溫溼熱加速熟成轉化,以達到快速實現陳年口感效果)試探台灣飲茶市場,九三年,再以一片一千港元 的紅印普洱價格,成功的賣進台灣,白水清自稱:﹁九三年開始,台灣市場上超過六成普洱,都是從我這兒賣過去的。﹂九○年代中期,普洱茶在台灣大熱,吸引不 少香港茶商將大量陳年普洱賣到台灣賺錢。由於政治原因,當時大陸的貨物不能直接運至台灣販售。

因此,有不少茶商遂透過中間商以走水貨形式,將拆走包裝紙的普洱茶帶到台灣,當時部分人甚至利用北越的產地證,將普洱茶賣至台灣,一年銷量可以達到七、八千萬港元,業界人士指出,白水清因此賺了大錢。

香港媒體統計,從一九九六年至二○○一年間,白水清已經有能力買入將近六百萬港元的杏花村別墅、上萬平方公尺的工廠貨倉、供兩名兒子到英國及加拿大念書,可看出白水清當時已累積出相當財富,不過白水清否認這項說法。

眼看當時市場接受度最高的「紅印」普洱茶的價格,在九七年漲到每片港幣一萬元,白水清評估台灣高端市場已近飽和,他將眼光再轉到韓國與馬來西亞。談及亞洲 普洱茶市場,白水清如數家珍,「從接受度來說,台灣是從一千港元到一萬港元,韓國從港幣一萬元到三萬元,馬來西亞則是由三萬港元到五萬港元,都面臨到飽和 階段……。」

流通量少價格狂飆

七年平均漲幅至少逾七倍

而真正讓白水清紅透半邊天的原因,還是拜大陸富豪崛起,開始加入收購普洱茶的行列之賜。

在海內外普洱茶圈被尊為﹁泰斗﹂的台灣師大教授鄧時海即指出,以前老茶都在香港的茶行、酒樓或者收藏者手裡,只要有錢賺就會放出來,但現在老茶大部分都進了內地這些愛喝老茶的企業家手裡,賣出來就難了。

而這也是讓普洱茶從○三年起開始狂飆的原因,其中現今台灣普洱茶市場流通量最大的七○年代︱︱七五四二普洱茶,七年來價格狂飆十六倍,統計占市場流通量逾 六成的五大品項普洱茶,七年平均漲幅至少逾七倍(見表)。「中國人現在有能力喝人民幣四、五萬元水藍印普洱茶的多的是,」白水清指出。

端出已有百年歷史的老茶,白水清大方提供拍照,自兩年前在中國嘉德舉辦的普洱拍賣會一戰成名後,他無疑已成為茶界談論最多的普洱茶大王。

普洱茶

「被喝掉的古董」

普洱茶之所以珍稀,就是因為茶性溫和、不傷胃、又可補氣的普洱老茶越喝越少。

普洱生茶是直接將殺青、揉捻、乾燥之後的普洱毛青,經蒸熱再壓製成形。而熟茶則是在蒸熱壓製前加上一道「渥堆」(將毛青混合菌種集中堆在一起,使茶葉提高溫度、溼度)的工序。

生茶儲存在相對溼度80%以下為「乾倉」,大於80%為「溼倉」。

白水清私房泡茶術

好普洱茶的沖泡法只須掌握兩個基本要素:水溫和茶葉浸泡時間。

1.普洱茶的水溫:攝氏100度可將普洱茶茶味泡出。

2.茶葉浸泡時間:第一道茶水可捨去,第二道起飲用,浸泡時間大約20秒,第三道浸泡時間略為第二道長些如30秒至40秒,以此類推。

3.普洱茶的沖泡方法步驟:A.將大約10克普洱茶置入茶壺。B.煮開的沸水緩緩注入茶壺中,水位必須超過茶葉。C.濾去浮起的泡沫,浸泡約10秒鐘後, 洗茶一次,倒掉茶湯。D.再次注入沸水,蓋末茶葉,蓋上杯蓋,靜置20秒左右。E.倒出茶湯,品味第一杯茶,先讓茶湯在口腔中靜置3至5分鐘,感受口腔裡 的回甘、生津的味道。F.普洱茶葉是非常耐泡的,喝完第一道後,千萬別把茶葉丟棄,可續泡至全無茶味為止。

白水清

出生: 1955年,福建安溪人

經歷: 茶農、建築工人

現職: 香港泉盛貿易公司董事長

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地位: 2008年中國嘉德拍賣會普洱茶前三高拍品出自他手普洱茶越陳越「金貴」 單位:新台幣 元品項 年度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年 7年平均

漲幅(倍)

7542 2003 3000 2000 1000 800 16 2010 60000 45000 8000 2500

7532

雪印 2003 3000 2500 2000 2500 11 2010 60000 45000 12000 3000 8582 2003 N/A 4000 1500 1000 9.5 2010 N/A 50000 15000 3000 水藍印 2003 6000 N/A 1800 1000 7.5 2010 60000 N/A 12000 3000 綠大樹 2003 N/A N/A 1200 1000 7.2 2010 N/A N/A 12000 6000 註: 1.該五種品項占台灣普洱茶市場流通量逾6成2.除80年代水藍印因標示與品種不符外,其餘N/A均表該年未生產資料來源:依台灣多家普洱茶專賣店售價綜 合整理




中國新富加持 珊瑚價格飆三倍 危機入市洪明麗變身珊瑚大王

2010-7-26 TWM





洪明麗掌握全球逾五成寶石珊瑚原料,全球珊瑚價格幾乎是她說了就算,關鍵在於她敢逆勢出擊,趁日本不景氣大舉蒐購,並成功整合珊瑚產業上下游。

撰文‧何奕菲

除了中國炒家,能夠握有全球單一商品價格主導權的,也有台灣人。

出身高雄的綺麗珊瑚董事長洪明麗,目前掌握全球逾五成的寶石珊瑚原料,估計價格超過十億元。珊瑚原料,指的是已從一百公尺以下深海開採上岸,但尚未經過琢 磨加工過的寶石珊瑚株。由於全球僅台灣、日本與義大利三個國家的鄰近海域產寶石珊瑚,且都已要求限額採集,在供給更稀少下,洪明麗對全球珊瑚價格可說是 「喊水會結凍」。

親赴日本,買回珍貴珊瑚原料走進位於台北故宮對面的綺麗珊瑚藝品店,賣場超過千坪,擺滿數以萬計的珊瑚飾品,這還只是洪明麗其中一座珊瑚寶庫,一○一大樓八十八樓、林森北路總公司也都有珊瑚展示中心,綺麗在義大利、美國紐約、印度與香港等地,還都設有經銷據點。

洪明麗會從事珊瑚生意,緣於童年時家住高雄港附近的她,經常趁著日本珊瑚船隻靠岸時,撿拾船上的珊瑚斷枝,她發現,這些日本人看不上眼的珊瑚斷枝,放到台 灣市場,竟然還能賣個幾百元,從此,她與全家人就投入珊瑚行業,不過,八○年代的綺麗,在台灣珊瑚市場還不出名。

洪明麗能夠掌握全球逾五成的寶石珊瑚原料,關鍵在九○年代中期,當時,台灣已盛行三十年的珊瑚原料出口行業面臨極大危機,原因在於主要出口國家||日本出 現經濟泡沫,屬於高單價奢侈品的珊瑚,逐漸自日本市場退燒,因此,台灣的採珊瑚船從極盛時期的一百多艘,銳減至只剩二十來艘,連帶衝擊的,還包括台灣的珊 瑚加工工廠,綺麗正是其中之一。

面對危機,當時國內最主要的兩家珊瑚原料出口商大東山與海寶,前者選擇轉赴大陸海南島養殖珍珠,後者則以守成為主,洪明麗卻是反向操作。她親赴日本,試圖 將過去三十年來,台灣賣到日本的寶石珊瑚原料悉數買回來,洪明麗認為,這是個絕佳機會,在於當時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許多台灣賣出去的珊瑚原料,塵封在日 本工廠的倉庫裡,而且,多數日本寶石工廠已由第二代接班,第二代並不願繼續從事耗費人力的珊瑚加工業。

但這談何容易,首先是過去三十年賣到日本的珊瑚原料早已四散各地,想買還不知道能找誰,洪明麗找上老牌珊瑚出口商海寶合作。當時海寶是國內最大的珊瑚原料 出口業者,還曾名列國內百大出口商之一,透過海寶,綺麗才能循線找到已散落日本各地的珊瑚原料,曾陪同洪明麗一塊到日本的台灣區珠寶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蘇再興指出,最遠曾花一天的乘車時間到日本深山,才買回一批少見的深水珊瑚。

花了五、六年時間,洪明麗已掌握全球超過一半的珊瑚原料,她開始將一些原料切磨成半成品並製作成珊瑚飾品,並且她積極到全球參展,希望台灣的珊瑚產業能擺 脫只靠日本市場的困境,「我們主動出擊,巡迴世界各地參展以推廣珊瑚,」洪明麗指出,十幾年下來,她每年至少參加二十次國際展覽,一個月有十天搭飛機。

加工設計,凸顯珊瑚製品特色洪明麗一方面蒐購台灣賣到日本的珊瑚原料,以掌握貨源,而達控制珊瑚原料供需目的;另一方面則拓展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以增加珊瑚能見度。如此一來,也讓珊瑚價格在過去十年翻漲了三倍。

讓珊瑚價格翻漲的另一個原因是,洪明麗清楚,如果只靠買賣原料,一輩子都只能賺取廉價又辛苦的勞力錢,於是她從原料加工、設計、分類、分色、配對等工作從頭做起,並建立起一套製程步驟。

到今天為止,洪明麗仍然每天親自挑選、分類各種品質不同的珊瑚,並決定標價。蘇再興指出,珊瑚沒有固定的行情,最好的利潤,往往只落在少數品質最出色的產 品上,所以得花時間去挑選及個別定價。唯有將不同品質、顏色的珊瑚,經過有經驗的工匠嚴格挑選,再將它們設計配對,配套加工,「製作成各種有特色的產品, 價值就可以上跳好幾倍了。」儘管已掌握全球逾五成寶石和珊瑚原料,不過,洪明麗並未如中國炒家漫天喊價,原因在於,洪明麗很清楚,珠寶畢竟不是民生必需 品,一旦開價過高,反而可能導致消費者卻步,轉購其他寶石。因此,綺麗絕不切磨珊瑚株,所有產品加工只利用已折斷的珊瑚枝,不讓原料大量供應到市場。

洪明麗也清楚,此波珊瑚價格大漲,是拜中國富豪大增所賜,但她卻未如其他寶石業者積極赴大陸設立經銷點銷售,反而只在台灣開店。一位國內珠寶業者即指出,綺麗不到中國的作法,反而讓大陸人更覺珊瑚的稀有性,也對全球珊瑚價格翻倍起了推波助瀾的力量。

洪明麗

出生:1946年

現職:綺麗珊瑚董事長

學歷:高中

詹茂盛投資翡翠加工,

創造出雲南翡翠一條街

現任昆明台商會長詹茂盛,則是靠著中國炒家炒作翡翠而大賺一筆。

1990年,詹茂盛到雲南投資創業,相中的就是位在雲南邊陲的邊境城市——瑞麗,與瑞麗接壤的緬甸,是世界上唯一出產翡翠的「翡翠王國」,中國每年從緬甸大約進口6000噸翡翠原料,其中有4000噸翡翠原料,是由瑞麗引進。

詹茂盛原本從事農業與房地產開發,因為妻子詹敏在1992年開了一家專門做翡翠加工的珠寶店,詹茂盛發現,瑞麗的翡翠交易數量雖然大,但大多集中在原料交易,而這種原料交易十分神祕,外行人很難介入,這也就是俗稱的「賭石」。

能夠參與「賭石」,必須動用到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人民幣上百萬元的資金,因此能夠從事玉石原料交易,就只有掌控在少數人手中。謹慎的詹茂盛,只敢花較少的 錢,購買翡翠的明貨(指的是完全可以看到品質的翡翠原料),直到2000年,正當瑞麗市政府開始要籌建珠寶一條街(街名為台麗街),詹茂盛收購了一家旅 館,改造成珠寶商城,裡頭設置了2000個攤位,攤位以每年人民幣8000元出租,讓他賺進人生第一桶金。

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詹茂盛花人民幣一億元,大舉收購翡翠毛料從事加工,成為高檔的翡翠珠寶,也讓他累積了人民幣上億元的身價。 詹茂盛表示,以前來購買高檔翡翠珠寶的人,大多數都是港、澳、台以及海外華人,現在大陸的經濟騰飛,購買高檔珠寶換成了是大陸人。尤其在金融危機期間,許 多投資房產與股市的溫州人,紛紛改炒翡翠,頓時讓翡翠的價格年年攀升。

現在台麗街道上,都是一家一家的珠寶店,背後的屋主就是詹茂盛,在盛產翡翠的瑞麗,來自台灣的詹茂盛跨足的行業,林林總總,包括有建築工程、農牧、物流中 心、國家4A級瑞麗莫里熱帶雨林景區,他不但靠著翡翠致富,也在這裡圓了他的淘金夢。 (林宸誼)




抽水大王為生存供股「唔抽水我百分之一千死咗」


2010-8-5  AD





 

官永義加永義國際(1218),除咗令人諗起供股同抽水,都真係好難聯想到其他嘢。俾人叫咗咁多年抽水大王,當事人官生似乎無呻過半句,華華噚日有幸拜訪傳奇人物,當然要問吓佢自己點睇!

官 生話知道market點睇佢,至於早年點解成日供股,「如果唔係我供股,公司已經唔存在……唔抽水?我百分之一千死咗!」不過,佢嘅另一重點似乎係「我抽 水!但我無買過飛機,無買過遊艇……啲錢全部響番公司裏面,我起樓買地盤都唔使借錢,間公司係無債無gearing……我公司幾抵買o架!」

官 生仲忽然感懷身世,話97金融風暴嚟得好急嗰陣佢走唔切,間公司負資產廿幾億,個個都話佢死硬,有個Pricewater老外仲同佢講翻身要等下一世囉。 噚日聽佢咁講咗粒幾鐘,間公司o依家有舖喺手收租有樓賣又冇負債咁好景,做番啲令股東開心嘅嘢,咪可以除咗抽水王呢個朵囉!

李華華




靠撿破爛念到中國海專 洞燭機先成為兩岸船務大王 華岡船務洪清潭 拾荒少年到豪宅主人的致富傳奇

2010-9-6 TWM




從一名撿破爛的窮小孩,到大手筆在陽明山上買下七百坪豪宅,兩岸船務大王洪清潭,從小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存活,但也養成他洞燭機先,比別人快一步發現商機的嗅覺。

他如何一步一腳印地建立兩岸貨運王國,成為身價數十億元的陽明山新富豪?

撰文‧燕珍宜

「我 永遠忘不了,小學一年級開學,上課才第三天,我放學回到家時,家門竟然打不開……。」這個打不開家門的小男生,就是華岡船務的董事長──洪清潭。回憶起五 十多年前,原本擔任彰化縣議員的爸爸,做了三屆議員,竟然會做到破產,最後,還導致家被查封。從那一天起,「我們幾個小孩就知道,得靠自己把自己養大。」 那一年,洪清潭才七歲。

但當時那個靠自己長大的小男孩恐怕沒想到,五十年後,他會有足夠的財力,能在陽明山上買下溫泉豪宅。但曾經吃足苦頭 的他,如今在財力充裕之後,沒有忘記﹁分享﹂的道理,他陽明山上的這座豪宅大門永遠敞開,非常歡迎所有朋友來住。他自己並非特別喜愛溫泉,但為了很多好朋 友都愛溫泉,他特別花了六百多萬元拉溫泉管線,只為了滿足朋友們的喜愛;他說:﹁家裡就是要熱鬧,人生才會快樂。﹂洪清潭也充分發揮他的﹁分享﹂哲學在企 業經營上,至今華岡船務每年獲利上億元,至少一半拿來作為員工的年終獎金,因此這裡的員工和老闆一樣笑口常開,員工流動率極低。

今年已經六 十歲的洪清潭,外表上一點都看不出年紀,爽朗的笑聲、加上風趣的言談,每次上班上到很悶,洪清潭還會自己打開辦公室走出來,主動講笑話給員工聽;而怕記者 聽不懂船務的專業,拿起筆來連說帶畫,還會邊畫邊問:﹁我看你的眼神,你還是聽不懂對不對?﹂有這樣親切的老闆,難怪員工們流動率低。

靠海 邊抓魚、撿花生番薯填飽肚子華岡船務雖然沒有上市櫃,但早已是兩岸貨物承攬業的第一把交椅,目前是兩岸航商裡面,航線覆蓋區域最廣的航運公司,遍及大陸沿 岸十二個港口(廣東除外),許多財力雄厚的大型船運公司如長榮、陽明等,都沒有像華岡有這麼完整的船期。究竟洪清潭是如何白手起家、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地 建立起他的航運王國?

洪清潭原本有七個兄弟姊妹,家裡破產後,洪清潭的父母北上台北,卻只有能力帶走三個兄姊,剩下四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小蘿蔔頭,孤苦無依地被丟在彰化芳苑的海邊,完全沒有大人照顧,四個小孩要如何存活下來?

「放 學後,我們得自己想辦法去找東西吃。」「靠海吃海」,洪清潭解釋得很傳神,彰化芳苑海邊,有大片的潮間帶,每次退潮,就有一堆魚、泥鰍留在沙灘上,洪清潭 笑說,「那時候的魚很笨,很容易抓,用手就抓得到,不必用網子。」「海水退潮時,就是抓大尾的魚,沙灘上有些窪地,有些魚會『忘記』回去,我們就可以『甕 中捉鱉』。」踩三輪車收破爛怕被同學看見又或者,也可以到附近的花生田、番薯田,農夫收成後,田裡面會有剩下的花生還有番薯,「太陽要下山時,我們就會去 撿。」人的生命力真的無窮,洪清潭四姊弟的肚子問題就靠著﹁那一片海﹂跟﹁那一片田﹂,勉強溫飽了。

三餐有了著落,但是還有學費問題困擾著 四兄妹,他們得靠自己張羅。「還好以前沒有脫殼機,我們就去幫人家剝花生,剝一斗(十斤)賺五角錢,我小學的學費就是這樣賺來的。」「到了初中,就是利用 禮拜六、禮拜天去踩三輪車、收破爛。」洪清潭解釋,現在叫「資源回收」,以前就是「酒矸倘賣嘸」。必須踩三輪車到處去叫喊,收舊報紙、舊玻璃瓶。

靠 著「酒矸倘賣嘸」,一直念到中國海專的洪清潭,描述當時為了生活得四處打工的辛酸,「踩三輪車收破爛時,很怕會被同學看到,會不好意思。」但洪清潭的生意 頭腦在當時就已經顯露,腦筋動得快的他,甚至可以很快找到,哪些地段最容易有鐵皮屋頂被吹落,去那邊等最快。「台北中崙加油站附近有一個體育場,是用阿魯 米(鋁合金)鐵皮當屋頂。颱風天的時候,我們就專等那一棟,它一定會被吹掉,只是看掉幾片而已。」他解釋,阿魯米價格比較好,與廢鐵比有十幾倍的差價。天 上掉下來的東西可以賣錢,但也會砸死人,他每次都要「全副武裝」,準備好安全帽、厚重衣服、雨鞋等,以防萬一。

「經過跌跌撞撞,你的意志力與耐磨力會比較強!」洪清潭對童年的艱苦生活,做出如此的結語。

有了意志力與耐磨力,再加上獨特的「機緣」,洪清潭在三十歲時走上了自己的創業路。中國海專畢業後,他因為成績優秀而進入基業船務工作,一待就是七年,由於業務做得有聲有色,才三十歲就出任副理。

後 來之所以出來創業的獨特機緣,則是「為了還債」。原來,洪清潭當初因為替朋友背書被跳票,只好把先前所買下的忠孝東路聯合報大樓後面的房子賣掉還債。一位 在日本做船務代理業(Forwarder)的朋友曾數度力邀洪清潭一起合夥,婉拒多年的他,「因為這債務,才毅然決然下決心出來拚!」洪清潭說明。

從 小到處尋覓「打工商機」的經驗,讓嗅覺靈敏、反應快於常人的洪清潭比其他人更早注意到大陸的開放腳步。當時中國已經對境外如香港、新加坡等開放航線,市場 潛力相當大。洪清潭於是透過他在新加坡的代理商、也是著名女歌星包娜娜的老公傅春安的引介,早在一九八八年就前進大陸,成為第一批布局大陸的台商之一。

創 下了幾項「第一台商」的紀錄布局得早,洪清潭創下了幾項「第一台商」的紀錄。首先,一九九○年他開闢了第一艘台灣直靠廈門的定期貨櫃輪航線,兩岸第一艘航 運直靠的貨櫃輪,就是由洪清潭所催生。其次,他是「歐亞大陸橋」(從中國穿越中亞五國到歐洲的貿易路線)上的第一位台商,他先把貨運到連雲港,然後經隴海 鐵路穿越哈薩克等中亞五國,直達俄羅斯,這條「海運接陸運」上的第一位台商也是他。接著,一九九三年,他又率先創立了台灣|香港|深圳鹽田港的貨櫃航線。

勇於衝鋒陷陣的洪清潭,豪爽霸氣中又帶點文人氣,台灣快桅(MCC)總經理薩本雄認為,洪清潭最難得的是,「不但『有勇』又能『有謀略』」,「腦筋動得非常快,別人還沒想到的,他已經反反覆覆利弊得失都考量周全」。

貨運業的逐步開放也伴隨日益激烈的競爭。在貨主、船務代理、船公司三者的「生物鏈」上,身為仲介者角色的船務代理業面臨「雙面夾殺」,貨主方,紛紛延長付款票期至三個月,甚至六個月,而船公司這一頭,卻又不斷壓縮船務代理公司的付款期限至一個月甚至半個月。

洪 清潭描繪電子業貨主招標的情景,簡直是「血淋淋的割喉戰」。只看誰願意出更低價,「船務代理業者基本上變成電子業的協力廠商」,他說。因此,他拒絕參加殘 酷的割喉戰。或許是因為童年困苦生活的磨練,薩本雄認為洪清潭與同為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一樣,血液中流淌著一種「不服輸」的因子。拒絕參加割喉戰的洪清 潭,決定另外殺出一條血路。

與他相識三十年的好朋友、東森國際副總經理潘凌雲用「洞燭機先」來形容洪清潭,「他總是能比同業早一步,甚至早好幾步。」早在二○○○年洪清潭就開始思考轉型與升級。

首先,分散風險,為避免把雞蛋都放在船務代理業上,洪清潭也開始布局航線。即使華岡沒有國輪證照,依規定不能申請航線權,「山不轉路轉」,洪清潭轉向與對岸領有證照的福建華榮航運合作,並要求對方負責提供船隻,他則負責提供管理與業務。

不用買船又能擁有船,目前,華岡在兩岸的福建船務市場占有率高達五○%,競爭者達數十家,但華岡卻依然能夠「鶴立雞群」,靠的則是技術升級後的「精緻化服務」。

「什 麼樣的精緻化服務?」他的答案讓人大吃一驚:「比空運快的海運」。看著我們瞠目結舌的表情,他繼續說:「沒有人會相信,但是我們做到了!」﹁比空運快的海 運﹂傲視同業首先,他提出從頭到尾「一條龍」全包式服務,透過全面掌控物流中每個環節,以節省每一環節可能被浪費的時間。「包括報關行,我們都要求要由我 們掌控」,「物流環節中的每個動作發生,都必須受到監視。」並且立刻用簡訊讓客戶與管理端知道。「把SOP(標準作業流程)做到最好。」其次,精緻物流的 時間單位是以「小時」計,而不是以「天」計。洪清潭口中的「比空運快的海運」,在時間上,連半小時的時間都要節省。例如,不講求時效性的石化業產品可以早 點裝貨,強調速度的電子產品則是最後裝貨,並且可以最早卸貨。「甚至連碼頭的疊貨方式,我們都斤斤計較,怎樣疊貨才比較有效率,以擠壓出更多時間,像是承 接友達等面板大廠的貨物,我們要做到與客人幾乎無距離地貼在一起。」做到「船晚上八點開,下午五點交貨即可。」目前,華岡積極布局台商電子業聚集的「大蘇 州地區」(包含吳江、蘇州、昆山等),擁有太倉港獨家航權,洪清潭希望能將太倉港發展成為一個輻輳點(hub),以作為台商的發貨中心。

金 融海嘯讓航運界元氣大傷,不支倒地的公司,連骨骸都不見蹤影。洪清潭早就見多了樓起樓塌的活生生案例,「這一行風險評估很重要,全部的損失為何?事業體受 得了受不了,是否會﹃動搖國本﹄?這都要一一精算考慮。只能擔十斤,就不要去擔一百斤。」這一行很多人會用槓桿原理去操作,用五十塊錢做一百塊錢的生意。 「但是我不會這樣做。」潘凌雲傳神地指出洪清潭的個性:「他是『見兔放鷹』的那種人,絕不做沒把握的事。」智商高達一二六的洪清潭說明自己的經營哲學, 「我希望能夠『一步一腳印』,穩健地累積與成長。」「生意好的時候,就進;生意不好的時候,就退。不要冒進。」洪清潭採取低風險策略,背後的利弊得失也看 得很透徹,「選擇穩定成長,可以避免賠大錢,但也就得犧牲『變成暴發戶』的機會。」他解釋,穩健經營必須精算淡旺季,但是時間點的拿捏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因此,可能會有一個月的商機損失,市場的占有率也可能會被剝奪。

洪清潭「穩紮穩打、不冒進」的經營哲學,則幫他躲過一劫。因為朋友的介紹, 他另外還經營面板的代銷。「當時他(朋友)叫我做大,還好我沒答應,我要是做大,去年年底時大概也像奇美一樣,死去了︵群創光電合併奇美電︶。」白手起家 的洪清潭很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絲毫沒有好大喜功的惡習。「跑車颼一聲就過去,哪裡看得到是誰在開?」他開玩笑地調侃那些花大錢買名貴跑車的人,「太多 資產在身邊不見得是好事,有些人賺了錢就買跑車,愈買愈貴,玩物喪志,這在無形中是一種磨損。」陽明山買屋為了﹁圓一個夢﹂身為第一批進入大陸的台商,洪 清潭竟然完全沒有在大陸置產。他以台北為圓心,車程一個半小時之內的地方,尋找自己的一個夢想,從苗栗找到宜蘭,最後這個夢想落腳在陽明山上,他回台在陽 明山買屋,是為﹁圓一個夢﹂,看上陽明山的好山好水。交遊廣闊、豪爽熱情的他,買下陽明山夢想屋,不只買屋,他還花了六百多萬元拉了一條長達三公里的溫泉 管線,從中山樓後面,一路拉到菁山路的家裡,和他經營企業務實的精神一樣,﹁一定要找到真正溫泉的源頭最重要,多花一點錢沒有關係﹂。

溫泉 可不是那麼簡單,說有就有。管線拉進家裡之後,還要有鍋爐保溫、三噸大的水塔等設備,而且只要啟動一次鍋爐,就要價七千元,加上每個月的管線維修,以及家 裡庭園內外的整理等等,要維護一座溫泉豪宅的費用,洪清潭算了算說,﹁至少十萬元﹂。相對於一般山上的富豪總是講究隱私,他把豪宅當作招待所,隨時歡迎朋 友造訪,他說陽明山略嫌寂靜,要越多朋友來玩越好。

走進洪清潭心中的夢想屋,占地七百多坪,清幽與綠意,直逼屋內屋外每個角落。偌大庭園, 花木扶疏,優雅的歐式休閒野餐桌椅,錯落其中,一旁則是供派對之用的大型烤肉架。穿越一間間設計簡約大方的客房,每間都貼心地設有專屬的湯屋與觀景陽台。 從二樓陽台向外望去,蟲鳴鳥叫聲,如樂章般響起。這樣的一棟夢想屋,承載著洪清潭的成就與熱情。

佇立在庭院中,洪清潭仰天長望,眼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自信與滿足感,因為當年那個撿破爛為生的窮苦小孩,如今已經成為陽明山豪宅新主人,隨時有朋友相伴,也有一群死忠的員工追隨他。

洪清潭

出生:1951年

現職:華岡船務董事長

學歷:中國海專航運管理科經歷:基業船務公司副總經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