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負面解讀老闆的話 是自找壓力

2013-03-18  TCW
 
 

 

任職於金融機構的D君垂頭喪氣的這麼說:「『我原本以為這項工作交給你,可以做得更完美的』。聽到老闆這樣說我時,真是青天霹靂。」這是原本生活與工作壓力毫不相干的他,受失眠所困而來我這裡看診時的事。我問他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影響心情的事,他便像是突然想起要緊的事般的這麼說。

再問下去,才知道D君的工作,是日復一日持續加班至深夜的嚴苛環境。而且自從金融海嘯之後,公司人手也減少,變得比以前更加忙碌。不過,D君說他卻不曾為那樣的忙碌感到工作壓力。這麼說來,問題癥結似乎不在忙碌本身,而是自己全力以赴卻得不到老闆任何的稱讚。

「聽到老闆這樣說我時,有如之前的努力在瞬間化為烏有般,飽嘗屈辱……。」

當他這麼訴苦時,彷彿正被老闆如此的數落般,對我一邊說時,膝蓋也一邊顫抖著。

實際上,最近因工作壓力劇增而患上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進而長期留職停薪的人也正在增加。根據財團法人日本生產力中心基金會的心理衛生研究所,每兩年進行一次的企業問卷調查,回答「最近三年間公司職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增加」的企業,上升至將近全體的六成。

此外,也有調查結果顯示,實際上有八成的企業,有職員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停職的情形。若停職者增加,對企業而言也造成相對的人事與經濟負擔。消除上班族的工作壓力,對企業來說也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不要浪費情感的能量

那麼,上班族工作壓力的原因到底從何而來?請教研究這個問題的專家們後,大致上可以得到以下的答案。

「與追求業績、實行裁員等導致組織構造急遽變化有關。」

「不管怎麼說,因數位化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遠,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工作內容複雜化,實質上的工作量暴增。」

「雇用情況日趨不穩,才是問題所在。」

也就是說,就業環境的變化與惡化,是使得在這樣環境下工作的人壓力直線攀升的理由。

當然,上述的這些原因每個都說得沒錯。我也在診所經常遇到忍不住抱怨「被要求扛下這麼多的工作量,得了憂鬱症也是理所當然」的人。 不過,在進行這樣的「職場工作壓力原因分析」時,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本身的問題。

我這麼一說,總是有人馬上就會反應過度。

「反正你想說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禁不起打擊、耐力不夠,我年輕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吧?」

絕對不是如此,請冷靜下來聽我說。像這樣劈頭便「反正你就是打算這麼說吧?」尚未切入話題核心反倒先情緒激動了起來,這就是個問題。說不定對方還正打算說些完全相異的東西,但自己卻先入為主,以「一定就是這樣沒錯」的負面觀點推測,還對那些話感到生氣、憤怒、受傷、沮喪。

我發覺像這樣,對某個人所說的話或行動,幾乎不自覺的會將自己感情能量的指針撥往負面方向的人越來越多。事實上,光是這些情緒反應就需要非常多的能量,並產生相當的心理壓力。

拿D君的故事來說,老闆說的話真的很過分嗎?我倒不覺得那些是否定D君表現的措辭,反而聽起來像是激勵D君「你應該能做得更好」,督促他奮發向上的期待。

現在的年輕人們有著將過多情感或感覺帶進職場的傾向。不過,我卻認為「感覺真的有這麼重要嗎?」(虧我還是個心理醫師)。將情感或感覺看得太重,反而妨礙工作的例子也不少。

我想這是從臨床診療經驗所得到的結果,不過,因職場的工作壓力而有心理疾病的人們,一般而言,有很多是感情豐富且敏感的類型。

再從D君的情況來看,他屬於小地方都會注意到的類型,也許這就是會對老闆說的話反應過度的原因。而「真是青天霹靂!」這樣的感情劇烈起伏,就是無謂浪費自己的能量。

如果老闆說:「我原本以為這項工作交給你,可以做得更完美的」時,首先,不進行過度的解讀,而是對這些話照單全收,並試著回答「是,下次會努力!」這麼一來,應該不至於發生什麼麻煩就能夠安全度過難關。

情感的能量,與時間同樣都是工作上有限的資源。為了想藉由檢視並改正工作的進行方式來減少無謂的加班,若能夠著眼於自己有沒有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浪費情感的能量,我想這也可以達到減輕工作壓力的效果。大家覺得如何?(本文摘錄自第六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33

工作壓力太大,希望早點能達到財務自由(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452

恭喜讀者相信如有機會和你面談大家更會有進益。人生四十經歷起起跌跌,當然曾經歷負資產、失業,自己生意亦不會一帆風順,能克服起跌,於四十歲累積到筆算可觀的資產,確是可喜可賀。

 

讀者成功之道在於自己爭氣,於失業時沒有氣餒,懂得打逆境波外,太太支持尤其重要。以太太每年1.15mil之收入,有條件為家庭快手累積現金,實現筆者在早前提及,讀者亦在來文有所引用的平均投資法。前文可見本BLOG「樓市下平均投資法」。樓原本是很難「平均買入」的,你無可能買個廚房就唔買廁所,權宜方法係反細些少SIZE既單位埋手,最好自己資金夠,比50%首期報明是投資用途,該單位租約即可用於下次借錢時作收入証明,於多間物業投資者很有幫助。

 

 

另外開立有限公司戶口作樓宇買賣絕對有好處,首先是稅項問題,如遇有心買家可將現有物業放入「另一個殼」,即另開公司及注入物業,將樓宇買賣轉作公司股份交易,省回不少印花稅。另外讀者持有幾間劏房,唔好彩招惹麻煩事上身不為奇,劏房內的租客,不是「唔該」兩句便交租的更有人提取政府房屋資助,好心就比當中一半你交租,但係租單就要你寫到足去CLAIM錢。再唔係,個租客去坐監走佬,你都唔知清唔清佢房入面D野好。油尖旺當地有不少地產公司,係專幫你解決呢種「租務糾紛」,亦可以幫你收埋租。總之攪劏房,都係由買間屋苑樓學收租開始,一步步步學起。

 

但亦不全全部租客是咁可怕,現時不少單身女子要求獨住單位,對自住房要求亦頗高。所以你出本錢去收間屋劏得靚D租客質素自然好些。講返MJ7間樓加埋總值一千八百六十萬,距離第一個上岸價二千萬仲有些少距離。點解二千萬可上岸其實點先可享受無憂生活,每人也有不同定義,惟二千萬勉強夠你成立一個家庭信託,每年為你製造八十萬收入,食息唔食本了。當然信託會收管理費,亦會幫你將收入與通賬掛勾每年提升。讀者現在先四十才,還有機會為自己資本增值,不過諗起佢仲有些少就先達二千萬第一保險線,不禁想起將劏房分拆之法。大家有冇留意近日不少鋪王、資深炒家均將自己物業分拆出售將大鋪拆細再分開賣係一個快速令物業「再增值」之法,只宜旺市適用。翻查記錄在樓市上一高潮,不少業主將彌敦道原本是酒樓的鋪位改裝成商場出售,求在旺市搵多一桶金。可以選擇其中物業去附近地產問下價,再叫律師睇下能否分契,拆裝成每百萬一個套房,肯定有價有市。鴨寮街一個分契單位可以叫到五千幾蚊呎,仲有大把人追價。

 

 

劏房及分契樓都有法理依據,請大家不要誤會本文談及是違法之事。傳媒不斷報導局長議員經營劏房,只是其劏房劏得不及格,或道德上之指控而矣。供甩按揭的樓房可先查下能否分契,當然要單位門窗位置充足才可完成間房之事。由於食盡細價樓升浪,五年來樓房投資總回報已達一倍(100%)如單計用作按揭上會的首期作投資本金,回報可達數倍,租金回報過10%,未來還有上升空間。未來幾年物業市場始終要靜,建議花些少時間在股票債券投資學問,讀者亦會同意,只靠買香港樓「單腳」,未能使自己投資組合長勝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61

工資連續三年兩位數增長,中國企業壓力山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957
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數據顯示中國工人的工資仍然快速增長,而就業情況依然強勁。WSJ認為這一方面顯示出政府讓老百姓富裕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國的製造企業在成本競爭中更加困難。
 
華爾街見聞昨日報導,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28,752元,同比名義增長17.1%,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14.0%。而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6,769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9.0%。
 
 
這已是私營企業員工工資連續第三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遠超GDP增速。統計局人口司負責人在解讀工資增長時也提到,儘管2012年國內外環境複雜嚴峻,經濟增速放緩,但這並未影響工資繼續走高。統計局還提到企業為應對日益加劇的競爭,有效解決「招工難」現象,或者為了吸引和穩定科技人才、技術工人,採取了提高員工工資、改善福利待遇等措施,促進了平均工資水平的增長。
 
zerohedge認為,工資的上升將進一步施壓本已困難的製造業和建築業,尤其是低端和勞動力密集的部分。由於經濟放緩、成本上升,中國企業的利潤情況愈發脆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24

中國上半年商品房銷售大漲 下半年或面臨壓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938

中國統計局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6月商品房銷售面積51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7%,增速較1-5月份回落6.9個百分點。有媒體指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並未能阻擋投資者購房的步伐。

數據還顯示,在1-6月份:

住宅銷售面積增長30.4%,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31.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增長8.3%。商品房銷售額33376億元,增長43.2%,增速比1-5月份回落9.6個百分點;住宅銷售額增長46.0%,辦公樓銷售額增長45.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20.5%。

從地區來看,在1-6月份:

東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261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8%,增速比1-5月份回落9.4個百分點;銷售額20989億元,增長48.5%,增速回落12.2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2754萬平方米,增長29.1%,增速回落7.3個百分點;銷售額6158億元,增長40.3%,增速回落10.0個百分點。

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面積12569萬平方米,增長20.6%,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銷售額6229億元,增長29.9%,增速回落2.5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3731萬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807萬平方米。其中:

住宅待售面積增加506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114萬平方米。

彭博社根據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後指出,中國6月份商品房銷售額月率增長24%,創下年內最大月率漲幅,且幾乎為1月和2月兩個月交易額的總和。商品房銷售的激增暗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措施並未能阻擋投資者購房的步伐。

儘管6月份商品房銷售額激增,但聯昌國際駐香港房地產市場分析師胡繼中表示:

抵押貸款或開發商貸款審批時間的延長將給商品房銷售帶來衝擊,因此,信貸緊縮將在下半年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壓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表示:

(房價)上漲城市的個數還比較多,環比價格漲幅雖然收窄,但是還在上漲,所以這說明房地產調控的壓力還是比較大,後期還是需要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加強房地產的調控。

中國統計局上午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速放緩至7.5%,此舉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83

(轉載)「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KA「納得就納症候群」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ka.html

金融精英教路 擊退創傷後壓力症

 
 
 
金融從業員及Banker,每天的工作涉及證券買賣,交易員一時大意落錯盤、基金經理投資做錯決定,真金白銀的損失,若是自己錢還可以「暗啞抵」,但客人的錢有何閃失便會累及份工,承受的壓力大到可能隨時爆煲,原來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個看來更學術性的心理症有機會出現在金融人以至散戶的身上,叫做「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市場變得政治化,無法從正常經濟角度預測市況,很多基金經理都改變投資策略,老的一套Buy-and-Hold(買入長揸)投資哲學破產,進化為Tactical Asset Management(戰略性資產管理),即是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寧願有賺趁手以避風險,美國肯薩斯州大學學者Bradley Klontz及Sonya Britt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這可能是財策師患上PTSD的表徵。

該研究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93%財策師感到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有39%更出現嚴重的PTSD徵狀,包括胡思亂想、失眠、感覺麻木,以及自責等。精神科醫生則指出,香港與外國的金融從業員患上情緒病卻有點分別,原來竟與香港金融業出路狹窄有關!
唔敢睇新聞 經常發噩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香港的Banker情緒病,PTSD和抑鬱症(Depression)都有,但以抑鬱症較多。

李永堅解釋,這又是香港的經濟環境造成:外國環境較佳,外國人對金錢觀念較豁達;反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城市行頭較窄,金融業人士較難「放低」,尋覓另一條出路,遇挫折後易鑽牛角尖,患上抑鬱症會多於PTSD。他有數個PTSD病例,其中一個便是08年金融海嘯後患上PTSD,症狀包括不敢看電視和報紙新聞、不敢經過銀行股票機、不敢講經濟和發噩夢等。

而李永堅稱,其實抑鬱症比PTSD更可怕,因為抑鬱症病人中有高達15%會自殺,而PTSD自殺比例卻很小,但會選擇逃避,影響到正常生活。

PTSD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讓病人在安全環境再度面對創傷事件,克服恐懼,嚴重者加藥物治療,輔以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SSRI)。最後該病人可以面對財經資訊和股市,甚至繼續縱橫股場。

香港不少知名金融人,在這個猶如「壓力煲」的金融市場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毛病,其後如何減壓以回復身心平衡?現在有否改變投資心態與策略?

投資勿衝盡 寫稿助減壓
黃國英最難忘08年金融海嘯的引爆點雷曼兄弟爆煲,「好記得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美股好似無底咁插,第二日香港係中秋假期,我淨係瞓咗兩粒鐘,全日呆咗睇住部機(股票機),但又咩都做唔到。」

黃國英憶述自己經過多次股災,「97年自己做咗幾年嘢儲咗筆錢諗住買夾屋,點知股災一嚟,第一層樓無咗,但焉知非福,之後樓市一直跌;04年係事業低潮,大跌市後第二日返公司受靶,但當時管嘅錢少,唔夠1億元,只係70、80張期指,輸400幾萬,更出現心絞痛,幸而有位警察朋友推薦我練太極五行氣功。」

現在黃國英領悟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唔好衝到盡!(他所管理基金)有兩至三成回報已威到盡;以前好市時,心雄會求個七、八成回報,攻到嘔,但市場一逆轉好易輸死」,現在「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先剪一抽(減磅),立即找對沖方法,現在市場好多產品可以作對沖,市跌都有嘢戥住,咁多工具唔會輸死你。」

黃國英又笑說,「其實幫報紙寫稿都係減壓方法,因為腦海要重新組織當日交易,理順思緒,檢討當日交易得失,又可以文字宣洩情感。」

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封咪兼封筆 踩單車健身
去年3月「封咪」兼「封筆」,揚言休養一年後「重出江湖」的丁世民,表示現在仍是復出無期,因為「近期忙於處理家事,我隻17歲嘅貓啱啱去咗,另一隻13歲,都想多啲陪佢」。

丁世民過去專注港股到美股時段,弄得自己嚴重失眠,身體轉差;過去一年,丁世民令自己放鬆心情,增加睡眠時間,雖不是佛教徒,頸腕也掛上佛珠,心煩便念《六字大明咒》,都令心境平和,他更買了一部過萬元的單車逼自己到戶外健身。

丁世民現在毋須為客戶「揸盤」,主要是管理、培訓和推廣見客,所以市場壓力確實大減,但他因性格問題而無法完全抽離,「雖然唔關自己事,但見到啲客輸,自己就會擔心到瞓唔着」,所以他自嘲「道行未夠」,還需花時間學識「放低」。

投資商品期貨由於金額巨、變化多、波幅大,他說一定要學識先止蝕,「以前愈跌愈溝等回升嘅方法已經行唔通」。他又認為可留意另類投資,例如他自己收藏古董錢幣、股票、債券,又可升值又可放鬆心情。他沒有投資市場熱門的黃金,反而看好白銀,已儲蓄了大量銀幣,因為「銀價其實永遠先升過黃金」,相信6至7年後銀價會翻一番。

最後丁世民改了復出宣言,表示大市見底當日,才是他復出之時,問他恒指今年最低多少?他說已調高了預測,今年第四季時料見16,000點(原先預測最低14,000點)、道指則見12,000點,即還有兩成跌幅!

商品及期貨業丁世民 廣發期貨(香港)副總經理

古董好鑑賞 藝術勝金錢
曾出現急性抑鬱症病徵而退休的陳子政,現在主要做顧問和非執行董事,令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他說人要學懂「別執着,要知足」。

過去他在銀行界任交易員,每天應付急速的買賣決定,漸漸訓練出敏銳的直覺,早年他出現失眠,而證實屬急性抑鬱症病徵後,他亦憑直覺快速決定退下來,因為身體始終最重要,休息期間除了做運動,還看小說療養心靈,更練就了好廚藝。

現在陳子政只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旅遊發展局成員、CVC私募基金顧問,及紅十字會董事會成員等非執行性的職務,這些工作不會太困身和太大壓力,亦不會影響其退休生活,同時仍可為市場貢獻其寶貴經驗。

而陳子政多年來亦投資了一批古董,來源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地氈、油畫、雕像、銀器、瓷器等古董擺設;但他卻不建議一般投資者沾手,因其流通性低,沒有透明市場,買賣差價很大,而且市場口味常變,升值無保證,作為投資難免有風險;但更難得的是,他不視古董為投資工具,不計較其升值潛力,學會了欣賞藝術凌駕於投資升值的道理。

退休銀行大班陳子政 港交所非執行董事

習詠春減壓 長揸不短炒
80年代本港外匯市場曾較股市蓬勃,交易員操盤超快超緊張,在外匯市場打拚超過20年的陳少平回憶:「我由初級交易員做起,當時一個交易只得10秒考慮。當年交易員壓力大、啲人乜都賭一餐,更有人試過輸晒成副身家。」他見過有交易員賭電影票房、天氣,甚至明星八卦消息也有人賭。

他笑言「壓力人人都有」,最重要是自己調整心態,他現時工作同樣講求「快」,他會以習詠春來減壓;近年他見同行亦較少以賭博減壓。

「薪水與付出必成正比,若遇上困難時,應先檢討自己」,陳少平認為金融從業員要熟悉市場上的新業務及措施,然後作出配合。目前他個人的投資偏好簡單:「短炒形同『買六合彩』,故以磚頭及長揸股票為主。」

外匯市場猛人陳少平 中銀(香港)總經理及投資主管

漫步唸佛經 大假必全退
馮孝忠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工作壓力,遠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般大,97年除股價暴挫外,聯匯亦臨脫鈎壓力。

銀行業工作繁重,馮孝忠有個保持忙而不亂不動氣的方法:他習慣每天由寓所慢慢步行至中環恒生總行上班,下班再步行回家,藉此調整及放鬆心情;聽說他還一邊走路,心中一邊唸佛經,令呼吸調息平和。他又每周至少打一次網球,每次兩小時,鍛煉身體;每逢放大假,他更選擇「全退」,去一個手機也找不到他的地方,完全與工作隔離,享受大自然。
由於工作性質關係,大部分銀行家的投資都受到嚴格限制,馮孝忠的投資就是每月把公積金全部放在恒指之上,由於是月供,恒指最高時買過,最低亦買過,不用花時間「make decision」;除此之外,便是外匯定期存款,但他也只是間中調整外幣比重。

銀行大班馮孝忠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

小資料: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指人在經歷過巨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心理狀態失調,並產生後遺症,症狀包括噩夢、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及易受驚嚇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9

SAC事件反思:投資者不惜一切追求回報的巨大壓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36

美國司法部對SAC資本提出刑事訴訟,再度引發各界關注財富對沖基金金錢至上文化。

華爾街巨頭Steven Cohen否認了所有他存在所有過錯,Cohen本人也沒有遭到刑事罪案指控。

但是對沖基金業誇張的費率和獎金結構,以及投資者要求基金經理不惜一切打敗市場的壓力,令沖基金經理並不總是遵守正確的路線,甚至有時候越線。

WSJ認為事實上對沖基金(包括SAC資本上)本質上就是某種形式合法內幕信息:基金經理憑藉的就是對某一領域獨有的知識生存。你買入對沖基金就意味著選擇了在某一領域擁有比你知道「多得多」能力的一群人。

事實上要實現公平的交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沖基金並不像ETF每日公佈其詳細資產組合,或者共同基金那樣每季度發佈。

 Commonfund對沖基金業務主管Nicholas De Monico說:「對沖基金業比過去透明的多」

「但是獲得數據,確保這些數據正確,這些都需要繁重的工作,而做這些事情並不會吸引眼球」。
Nicholas De Monico向50餘只對沖基金投資了近22億美元資產。

而據德意志銀行一項全球調研顯示,1/3的大型投資者在投資前不需要對沖基金提供交易記錄。3/4養老基金以及近一半的保險公司和捐贈基金——僱傭外部諮詢公司展開對沖基金盡職調查,而不是他們親自來做。

大型投資者之所以十分願意睜一眼閉一眼,甚或是把兩隻眼睛都閉起來,並且花大價錢買對沖基金,是因為他們做著安全性和業績卓越的白日夢。

在債券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市場條件下,人人都想要兩位數的回報率。數萬億美元資金正滿世界追著為數不多幾個能用幾十億美元便可賺取高回報的基金經理。客戶支付的管理費用能高達資產價值的2%和利潤的20%,甚至有時高達美國政府所指控的SAC資本高達3%和50%。

大型機構投資者是這個星球上最不顧一切的業績追逐者。

多倫多諮詢公司KPA Advisory Services養老金策略專家Keith Ambachtsheer說:

「諮詢師說對沖基金能在其他所有都在做的交易中做得到8%的年化回報,理由僅僅是他們能做的更好。但這個如意算盤是不會如意的。」

德意志銀行的調查顯示,2012年10個機構投資者中只有一個在對沖基金方面實現了至少10%的回報率。但有1/3機構投資者認為其投資的對沖基金今年能實現至少10%的回報率。

衡量對沖基金業績的指數HFRI基金加權綜合指數(HFRI Fund Weighted Composite)今年上半年漲了3.55%,去年全年漲了6.36%。

WSJ我們似乎應該控訴整個生態系統,不是發起刑事指控,而是智識層面的指控。

沒錯很多對沖基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罪」:雖然業績平平但卻收取高額費用盤剝客戶;一些基金甚至可能在違法操作。但投資者也不是完全無可指責:「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仍堅持相信「牙仙」(Tooth Fairy )的存在,仙人可以奇蹟般地為所有人提供好於大盤的回報率。而這或許那才是最大的犯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2

迫於壓力,高盛採取措施緩解倉庫排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632

面對對金屬倉庫業務如潮的批評,高盛作出了應對,該公司昨日發表聲明提出數項措施緩解期倉庫的排長隊問題。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NYT此前發文抨擊高盛利用旗下倉庫操縱鋁價。隨後美國CFTC及司法部都啟動對銀行倉庫業務的調查,美聯儲開始重新審視允許商行參與現貨商品業務的決定是否合適。

面對來自國會、監管層和終端用戶的強烈反彈,高盛週三發表聲明稱已向任何在其倉庫排隊的終端用戶提供鋁。

高盛主席兼COO Gary Cohn向CNBC表示:「我們已經聯繫了我們的終端消費用戶,只要他們需要,我們就會用實物鋁來交換他們正在排隊的倉單。」

然而,面對終端客戶的批評,他補充道:「至今我們尚未發現有客戶需要和我們做此類交易。」

高盛對於美聯儲可能在9月取消其持有現貨商品資產的權利感到憂慮。

高盛表示支持LME提出的削減排隊長度的方案,儘管這一改變可能會減少其倉儲業務的利潤。該公司還提議LME改變其規則來使將消費者的需求放到第一位。交易員和行業的高管都表示LME系統下交易的現貨金屬中絕大部分被銀行和交易商持有,而消費客戶大部分從現貨供應商直接購買。

此外,高盛還支持美鋁提出的建議,讓LME公佈「交易商倉位情況」報告來追蹤不同類型的市場參與者的倉位情況。

高盛表示:「我們支持LME加強披露,包括披露誰持有倉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9

東風本田壓力之旅

2013-07-29  NCW  
 

 

東風本田一改保守,于2012年下半年開始逆勢發力,但重重逆境之下,轉型不易◎ 本刊記者 何春梅 文47歲 的 日 本 人 水 野 泰 秀,2010年4月來到中國不久,

就趕上了南海本田零部件

廠停工,導致包括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東本)在內的四家在華整車組裝廠停產。緊接著日本地震導致產品單一的東本延遲了CR-V 新車上市。2012 年9月爆發的釣魚島事件,更把包括東本在內的日系車集體推至市場冰凍期。

作為新一任東本總經理,水野泰秀的壓力有點大。

2010年初上任東本執行副總經理的陳斌波,曾跟水野泰秀開玩笑, “怎麼回事,怎麼你一來公司的問題就這麼多?”碰上這些大溝大坎,自然和水野泰秀無關。不過,2010年東本的高管換屆,的確是東本壓力之旅的開始。 “我們壓力挺大。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 “壓力”是陳斌波的高頻詞。

2003年7月,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與總部在湖北武漢的東風汽車公司組成股比各占一半的合資公司東本。在發展七年之後,東本依然只有兩款產品、一個工廠。在陳斌波看來,2010年的東本只能算一個工廠,還不能算一家企業。

東本未趕上中國汽車市場黃金十年的開端。業內對東本的評價也很一致——保守。水野泰秀回憶稱,三年前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東本為何這麼保守?”“保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日方股東對東本的產品規劃起初並不明確。

陳斌波稱,自己當時連以後有多少個網點、工廠有多大規模都不知道。他曾跟日方攤牌,在沒有產品規劃的情況下,自己沒法將工作進行下去。

2010年,東本啓動了第二工廠建設,並于2012年7月正式投產,設計產 能24萬台 / 年,東本的新車攻勢自此開始,共投放了包括 CIIMO(思銘) 、ELYSION(艾力紳)等在內五款新車。

盡管遭遇隨後的釣魚島風波,東本2012 年仍實現了10.5% 增長,跑贏整體乘用車市場6.8% 的增長率,實現全年產銷 28.2萬輛。

這一逆勢增長來之不易。當前,本田在北美市場年銷量約160萬台,陳斌波稱,本田未來將加大中國市場的布局,目標是使之與北美市場齊平。而在當前日系車品牌危機未解,前景並不樂觀的局勢下,這個目標看上去像難以完成的任務。

水野泰秀稱,東本要迎來更具進取性的十年。7月16日,東本在誕生十周年之際,提出針對未來三年的短期規劃和未來十年的中長期規劃。未來三年將啓動第三工廠建設,未來十年則計劃達成超過100萬輛的年產銷規模,累計客戶突破1000萬。

推動日方重視中國

日方對中國市場態度的明朗,是東本一系列變革的開始。

本田在全球實行“地域負責制” ,公司組織結構特點是 “總部小、 部門少、人員少” 。高管是社長、副社長、會長;接下來就是各地域負責人,例如中國本部負責人倉石誠司,司職中國本田包括整車、摩托車、通用機械等在內的全部業務;第三層次就是東風本田、廣汽本田這種 “據點”的負責人,水野泰秀即屬這一層。本田的地域負責人在本地區決策上擁有很大自主權,且總部並不設專門的職能部門進行約束。2010年4月1日,原東本總經理倉石誠司升任本田中國本部長。2010年下半年,他提出了一個針對中國市場的全盤規劃。 “他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深有感觸,非常明白東本的困難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 ”陳斌波稱,倉石誠司想要本田在中國奮起直追。

而陳斌波的 “野心”則更大。倉石確定的東本第二工廠計劃初期產能是6萬輛 / 年,陳斌波力主提升到24萬輛 / 年。他認為本田必須加快步伐,而分期部署無疑是對投資的浪費。

在陳斌波看來,跟日本人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先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比如跟他們強調諸如成本高、市場競爭殘酷等問題,需要準備好相關數據,從不同角度反複解釋,他們才可能接受。 ”三年多下來,陳斌波基本摸清了門道,十分注意兩國的文化差異,“他們點頭並不一定表示他們同意,只是表示 ‘我知道了’ ” 。

日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逐漸形成共識。水野泰秀表示,中國市場如果不有所作為,將是很大的損失。

在陳斌波看來,本田的 “地域負責 制”也是一把雙刃劍,端賴中國本部負責人個人的決斷。雖然倉石誠司對中國市場足夠瞭解,但要他做出大變化仍非常困難。

從“小”轉“大”

東本一直想走一條有別于競爭對手的路,即滾動式發展,銷售能力大於生產能力。通過思域、CR-V、思鉑睿等細分市場定位精品車型,東本實現了其“小市場、大份額”的發展模式。

SUV 車型 CR-V 在過去數年發揮了關鍵作用。2012年 CR-V 年銷量16.9 萬輛,同比增長5.6%,成為國內首款達到70萬輛的單一品牌 SUV。但 CR-V 的地位已開始下滑,據中國企業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東本 CR-V 月均銷量1.4萬輛,而大衆途觀的月銷量是1.7萬輛,長城哈弗 H6是1.5萬輛。

東本需要尋找新的支撐點。陳斌波意識到,汽車市場的產品布局至關重要, “這就像打牌,手中的牌多了,打牌的方式也可以變化多端。 ”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對財新記者分析稱,產品少而精的模式已應付不了激烈的競爭, “所有企業都崇尚野蠻生長,東本再不改變,根本抵擋不住。 ”中國乘用車市場正處於變化期,一方面市場進入理性增長;另一方面是消費成熟度提升,多元化、個性化消費成為潮流,東本的車型結構不變不行了。

陳斌波同時認為,汽車行業沒有規模將活不下去。過去的東本作為一家“小企業” ,在風險面前更容易把控;但“小”也意味著慢增長,可能錯失黃金市場窗口。2011年,東本在中國的整體市場份額僅為4.3%。

陳斌波想把東本帶入國內一線車企的行列。在去年接連導入五款新品的基礎上,東本還將于下半年導入ConceptS(概念)車型,這款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命名為 JADE(傑德)的車型,被視為東本繼 CR-V 之後新的增長極。據陳斌波介紹,該款車型是中日雙方研發人員針對中國80後甚至85後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推出的,是一款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全球首發車型。傑德承載了東本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東本希望借此向消費者傳達走向“時尚、年輕、運動”的品牌形象。

繼 ConceptS 之後,東 本 還 計 劃在2015年之前,再增加一大一小兩款SUV 車型,與既有的 CR-V 形成矩陣,還將推出高端 SUV車型。

至此,2015年,東風本田的產品線將由目前的5款增加到8款,涵蓋 SUV、緊湊型車、中級車、MPV 等車型,並在 SUV 陣容中形成大、中、小三個層面的全線覆蓋。不過,陳斌波稱,東本不會生產 “大路貨” 。 “不管是50萬台,或者2023年做到100萬台,東本永遠不是靠規模取勝的企業。 ”與此同時,去年7月投產的東本二工廠的產能也將陸續到位,最終東本整體將實現48萬輛的年產能,未來五年內實現年產50萬輛。陳斌波稱,未來幾年內東風本田每年將導入一到兩款新車型,最終依靠十款車型支撐起一廠與二廠的總體產能。

然而,隨著車型的增加、產能的擴張,東本在研發、生產、營銷、售後服務等各方面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不定時 “炸彈”

在產能不足的時候,東本考慮的是如何加大投資、提升產能;隨著東本生產能力的逐步釋放,東本的挑戰就變成了如何提供消費者滿意的產品,如何調整營銷戰略。

“以前小規模的企業組織機構比較簡單,人也比較少,溝通、執行都比較容易。但是當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就不能繼續保持這種架構。 ”陳斌波認為,倘若東本整體系統不能夠適應將來多產品銷售體制,那麼到2015 年實現50萬輛年產銷的目標就無從談起,而他當前的挑戰就是如何重塑東本的整個體系。

陳斌波認為,所謂體系,是包括研發、製造、採購、供應、營銷等多個方面的整體競爭力。此前東本在製造領域相對較強,但現在必須不斷前移,進入最前端的產品規劃,尤其是規劃未來三四年後的車型。

對新產品的規劃面臨著很大的風險。陳斌波很擔心,東本即將推出的產品傑德,面對的是80後或者更時尚、更運動的消費群體,未來這個群體能不能按照東本的預期擴展到相當大的規模,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今年上半年,主要乘用車製造商共推出近30款新車 / 改版車型,而今年下半年,約有40個乘用車新車型即將面市。東本產品的市場預期是,未來 CR-V、思域占自身全年銷量的大頭(80% 以上) ,傑德能做到約2萬輛,而艾力紳現在一個月只有1000多台銷量,思鉑睿銷量更小。

最大的挑戰還在營銷領域。在傑德研發前期所作的針對80後消費者的調查中,陳斌波發現, “過去推出的 CR-V、思域等產品的消費人群,基本和我們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營銷策略和方式上會相對比較容易。但未來我們需要面對更加年輕化的產品,以及相對應的更加年輕的客戶,我們的挑戰就會在無形中變大。 ”當前東本在市場推廣方面已經啓動“一車一策” “一區一策”的策略,但這個工作相當繁複,尚需整個體系的配合。 “我們還需要通過一個核心的商務政策,在營銷上進行設定,來規範幾百家特約店的營銷行為,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陳斌波稱,除此之外,還有具體的銷售管理、線下推廣活動等,都需要不斷創新。

在渠道建設上,東本預計2013年年底全國4S 特約經銷商店的數量將達到380家,到2015年將達到450家。對於限購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東本今年的計劃是在數量上會減少或者基本不動,而二三線城市的布局也已基本成型,對於有潛力的三四線市場則會增加網點布局。

不過,陳斌波坦承,當前東本的渠道建設遇到了一個問題,即規模和收益如何平衡。 “有的地方一個月就賣10台車,建設4S 店誰也不願意去。 ”4S 店的布局仍需要和東本的銷量發展相匹配。

而渠道更大的風險在於,汽車流通業是一個重資產行業,6月中下旬國內貨幣市場一度出現隔夜利率升至30% 的所謂“錢荒”事件,也引起了東本的關注。陳斌波認為,當前政府會控制貨幣 發行的總量,可能會導致汽車流通行業在一段時間內資金緊張,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等極端問題。

東本已開始準備經銷商網絡的退出機制。此前,浙江就有一家經營不善的東本經銷商退網。陳斌波稱,未來針對 經銷商網絡首先要做的是發現特約店經營可能存在的的風險,其次是提升網絡的能力,淘汰質次的經銷商。 “未來經銷網絡安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光是自主品牌,包括高端品牌、中端品牌,都會面臨這些問題。在市場壓力下,網絡的模式會發生變化,有一些地方的4S 店很可能虧本。 ”同時,作為日系車的東本,還面臨著敏感而微妙的政治風險。去年8月至9月,中日釣魚島爭端達到頂峰。在抵制日貨的呼聲中,不少日系汽車成了打砸的對象,10月,日系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的佔有率從上年6月的逾20% 驟降至7.61%(參見本刊2012年第45期 “瓜分日系車市場” ) 。

釣魚島事件是陳斌波始料未及的。

他回憶稱,在去年9月之前,CR-V 的銷量一直走高,東本還雄心勃勃地預計 CR-V年銷量要突擊20萬台。但是, “後來,ELYSION(艾力紳)投放時,我們希望它能夠達到一個月1500台 -2000 台的銷量。在其投放的第一個月,確實達到了我們的預期。但受釣魚島事件的影響,後來很多工商採購都取消掉了。 ”其時,東本的銷量被腰斬,客戶劇減,公司整個系統的壓力很大。後來,陳斌波跟做保險的朋友針對類似事件碰撞出了一個 “安心保障險”的點子,給購買東本車型的客戶送安心保障保險服務。保障消費者在遊行、示威、暴亂、民衆騷亂等群體性事件中,因第三方惡意破壞所導致的車輛損失或人身傷害得到賠償/ 補償。釣魚島事件後,日產汽車和豐田汽車也紛紛開展為受損車主免費維修,或承擔除保險公司賠付之外的全部損失。

當前,中日兩國並未在解決島嶼領 土爭端方面取得進展, “釣魚島”仍是包括東本在內的日系車們,無法規避的一個不定時“炸彈” 。

本刊記者梁冬梅、實習記者王玨對此文

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6

外匯互換——新興市場緩解本幣拋售壓力的「罌粟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402

今年至今,因為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收緊貨幣政策,多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都出現了拋售現象。

如果你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並正在努力保持經濟增長的動力,使經濟免受熱錢流動的衝擊,那麼相對於加息而言,使用互換工具或拋售外匯儲備是更有吸引力的可替代方案。

巴黎銀行認為,互換工具給大部分央行提供了更豐富的工具選擇:

...部分(新興市場)央行已經干預外匯市場,希望控制本幣的貶值壓力。然而,這次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干預外匯市場的央行都依賴其它工具,而不是拋售它們的外匯儲備,也就是通過外匯互換提供美元。

在過去幾年裡,巴西央行的國際儲備看似已經達到了最優的水平,該工具一直是巴西央行外匯干預匯率頻繁使用的工具。當巴西央行希望避免美元兌巴西雷亞爾出現巨大波動的時候,它們會選擇通過貨幣互換出售美元,或通過逆向的貨幣互換購買美元。現在,這種外匯干預措施已經被新興市場國家廣泛使用,印度和印尼都緊跟巴西央行的腳步,雖然存在一些不同。我們認為,該工具對土耳其也是可用的。

最近,印度央行就決定與該國的石油企業進行美元對印度盧比的外匯互換交易,希望支持盧比匯率。巴黎銀行解釋了其中的工作原理:

實際上,印度央行正在借美元給石油企業,而不是出售即期的美元。這對市場的即期影響是積極的,因為市場把其解讀成,印度央行已經從市場抽離了石油企業的美元需求。這些互換工具帶來的另一個(意料之外的)後果是,將擴大交叉貨幣的基礎,因為印度央行開始在市場中購買/出售外匯互換工具,可以認為是避免了其即期的外匯儲備數字下跌。而另一個未被市場定價的後果是,如果印度盧比進一步貶值,進口石油的企業可能會面對損失。如果該工具有效,印度盧比升值,來自印度央行的美元貸款在償還時可實現額外的利潤。當如果盧比貶值,那麼石油企業將要承擔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央行就要對這些互換不斷進行展期,或印度政府將不得不承擔財政打擊。在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央行中,印度央行是最不願意加息的,但這些外匯干預看起來並不足以緩解盧比貶值的壓力,因為如下圖所示,盧比仍然是表現最差的新興市場貨幣。

很容易看出,這些互換工具有點像現在的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那些外匯儲備不多的新興市場央行可以利用有限的外匯儲備作為「準備金」,在外匯市場上創造更多美元定價的新貨幣供應。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互換工具有效,新興市場央行將獲得相當大的收益。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會進一步放大問題,加劇市場的拋售,最終這些央行還是只能用真實的外匯儲備滿足市場拋售本幣帶來的美元需求。

而現在看起來,這些央行的命運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更多地掌握在美聯儲的手上——美聯儲的緊縮速度將決定一切。

巴黎銀行也認為這些工具是高風險的策略:

...雖然它們的干預可能能在很短的期限內穩定外匯市場,但它們並不能解決它們貨幣貶值壓力背後潛在的根本問題——大規模的經常賬戶赤字。同時,它們最終可能將帶來不良的後果:為了填補來自外匯互換工具造成的損失,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接著主權債務被降級,這將導致更難吸引資本流入來填補經常賬戶赤字。

換句話說,這些外匯干預措施在緩解短期投機性頭寸和爭取時間解決深層經濟問題上是可用的。但長期來說,我們將看到更多來自外部的脆弱性,因為全球流動性環境的緊縮只會是時間的問題。

結果,選擇這些臨時措施的國家只是簡單地推遲了潛在的調整時機,同時冒著打擊財政狀況的巨大風險(如果這些國家最終被迫讓本幣貶值)。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可能不能收穫本幣貶值帶來的好處,還可能不得不努力應對信用降級帶來的衝擊。雖然這些情況的出現還有些遙遠,但這正是08年金融危機以後導致中歐和東歐開放經濟體增長下滑的原因——因為在必要的時候,它們沒有讓它們的貨幣貶值。現在還過早作出預測,但基於最近巴西、土耳其、印度和印尼央行的作為判斷,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可能已經在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19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