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私募股權及並購百人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表示,私募基金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但私募股權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塑造市場價值取向的制度環境,市場制度決定著企業家資源配置對經濟的最終影響。
洪磊在致辭發言中還表示,各類私募投資活動既有共性需求,需要統一的制度規則和信用環境,避免碎片式監管造成的不公平競爭,導致市場“劣幣驅除良幣”;也有個性化需求,需要針對天使、創投、並購等不同性質的私募投資活動提供差異化自律服務。
截至2016年底,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222家,已備案創業投資基金2208只,實繳規模3587.5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2823家,已備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4081只,實繳規模3.74萬億元。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成長基金8149只,實繳規模1.48萬億元,並購基金907只,實繳規模4536.8億元。
洪磊認為,私募股權基金的功能不足和風險隱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量私募股權基金簡單博取上市價差回報,或依靠對賭條款兜底維持投資收益,消極持有股權,較少參與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決策,未發揮企業重組和行業資源整合的專業化價值。
其次,並購基金與投資人之間缺少牢固的信托關系根基,並購市場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大量短期資金以杠桿的形式介入,缺少長期資金作為並購資本金,限制了並購基金的發展。
洪磊認為,私募行業自律的方向是建立成熟的市場化博弈機制和高水準的行業信用,將市場與監管部門的博弈轉為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通過透明的註冊標準、明確的行為準則和有效的事中事後監測處罰,讓私募基金管理人關註的焦點從監管部門回到自身信用聲譽、客戶利益和實體經濟需求。
去年,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和《私募投資基金合同指引》等規範文件。通過法律意見書等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與律師、會計師等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之間也形成相互博弈、相互增信。
洪磊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首要任務是要守住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得將高風險產品賣給缺少風險認知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其次是要秉持股權投資的屬性,按照風險投資原則管好風險敞口,讓投資人承擔應該承擔的風險,獲取應該獲取的收益,不要脫離股權投資本質,傷害行業長遠發展。
他還表示,將推動改善制度環境,積極推動IPO、新三板上市等環節認可私募股權基金的功能價值,反映行業合理訴求,拓展私募基金退出渠道。同時推動《基金法》稅收中性原則落地,避免基金產品帶稅運營,推動REITs等長期投資工具發展,對接養老金需求,服務實體經濟轉型。
根據《基金法》、《中央編辦關於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和《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是履行私募基金登記和備案管理的唯一法定機構。
洪磊表示,協會深刻認識到,各類私募投資活動既有共性需求,需要統一的制度規則和信用環境,避免碎片式監管造成的不公平競爭,導致市場“劣幣驅除良幣”,也有個性化需求,需要針對天使、創投、並購等不同性質的私募投資活動提供差異化自律服務。協會有信心走出一條符合行業共同利益的現代化治理之路。
近期,ST長生(002680.SZ)從一度陷入缺芯危機的中興通訊手里搶走了市場的聚光燈。眼下,它似乎正朝著退市的泥潭一步步邁進。
長生之危緣於藥品造假。隨著事況的逐漸惡化,ST長生這只黑天鵝還套住了一批公募基金。近期,這些公募基金股東們接連調降其估值,給出的價格從造假事件曝光初期的16.11元,掉到了目前3.96元左右的水平。而來自上海的中信保誠基金直接給出了0元/股的價格。
實際上,基金公司攤上ST長生這只黑天鵝並非偶然。在行業問世後的20年間,這個林子飛出的黑天鵝亦非罕見。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最為成熟、治理最為規範的領域,公募基金的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盈米財富基金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稱,規避投資上的黑天鵝事件,不只是公募基金行業的問題,而是所有投資界共同面對的,並且一直在追求解決方法的難題,例如風控體系、信評體系等,需要整個制度得以完善來解決。對於造假、退市制度,需要出臺更加嚴厲的對上市公司的處罰制度,這是保障投資標的資產本身具有投資價值的根本性的制度。
基金估值調整
基金公司股東將持倉的上市公司的估值調整至零,在業內並不多見。2018年7月中旬,工銀瑞信、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將持倉的*ST華澤估值下調至0元,開創了業內0估值的先河。ST長生在短短半個月後接棒,預示著它當前的基本面絕對不容樂觀。
據新華社報道,7月29日,長春新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銷售劣藥罪,對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高某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是ST長生的全資子公司。
與此同時,監管的行為已為ST長生退市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近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決定》,明確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產安全以及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證券交易所應當嚴格依法作出暫停、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決定。
眼下,ST長生的股價正在崩盤,截至8月1日它已經連續12個交易日跌停,股價從24.55元跌至9.09元。該公司開盤連續封停,使得持倉的投資者成為籠中困獸。其中,不僅有散戶投資者,也有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有15只機構產品持倉ST長生股份,其中公募基金產品11只,持股數量總計1055.8097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2.61%。其中,富國天瑞強勢地區精選混合基金持倉較多,彼時持有862萬股ST長生,對應市值約1.66億元。這些持有者中,有僥幸減持的,比如中金豐碩混合型基金截至一季度末持有27.8694萬股ST長生股份,彼時市值539.49萬元;但到了二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已經沒有ST長生,且第十大重倉股新華保險的持倉市值為285.92萬元。而按照6月末ST長生22.29元的收盤價格,原持倉股份對應的市值為621.2萬元。這就是說,在二季度該基金大幅減持了ST長生。當然也不排除清倉的可能性。
不過,其他基金並未如此幸運,對它們來說,正在面對的不僅僅是忍受持續跌停,同時亦有可能遭遇持倉股退市。另據基金二季報披露,截至6月末,ST長生進入了東方利群混合基金及易方達生物分級基金的10大重倉股之列。其中,它是東方利群基金第二大重倉股,後者持有其10萬股股份,占基金凈值的比例為1.37%;而易方達生物科技分級基金的第十大重倉股為ST長生,它持有該公司33.05萬股,占基金凈值的比重為2.96%。
隨著有關部門的介入及退市風險的放大,基金對於ST長生的估值調整幅度也在加大,比如早期在事態並不嚴重的情況下,一些基金公司給出了較為樂觀的16.11元或者14.5元的估值;隨著事態的發展,持倉基金給出的估值水平在下跌,沒過多久有機構給出了8.56元的估值;目前主流估值又跌至4.1元或者3.96元兩檔,其中多數基金選擇了將ST長生的估值調低至3.96元,這一價格相較事發前的收盤價的調整幅度超過83%。
而現在,中信保誠基金給出的估值是零。如果這樣的極端情況發生,那無異於之前的投資款打了水漂。
黑天鵝風波
ST長生事件也拖累了A股市場相關公司的表現。比如,康泰生物近期股價跌掉了40%以上。第一財經發現,在二季度基金持股市值增長較快的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位列滬深兩市第四位。基金二季報信息顯示,截至6月末,96只基金合計持有近6000萬股康泰生物股份,持股數量較一季度增加了近3900萬股,持股市值36.83億元,二季度市值增長高達24.13億元。
康泰生物和ST長生均為資本市場上的醫藥、疫苗股,毫無疑問它們這一次讓一批公募基金踩上了生物醫藥的風險地雷。公募基金一向標榜是業內價值投資的典範,本著價值投資的理念,追求歷經多輪市場的牛熊轉換,最終取得長期收益。然而,黑天鵝事件屢次發生,說明了公募基金行業仍有諸多不當之處,過去多年基金公司踩中的不光是股票投資上的地雷,也有債券違約地雷。每一次踩雷對於基金產品而言,幾乎均是凈值的回撤為代價。基金20年,也是公募基金茁壯成長及其價值投資理念被市場廣泛認知的20年。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公募基金的行業治理並非無懈可擊。
薛掌櫃高級宏觀策略分析師劉振對第一財經稱,公募基金接連因為某些黑天鵝事件而產生凈值大幅度回撤的原因在於市場抱團現象過於嚴重,這似乎成為了公募基金的通病。2014~2015年,公募基金抱團TMT板塊,雖然獲得較高的收益,但最終遭遇了較大幅度的回撤;2017年,公募基金重倉上證50為首的白馬股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業績,但在2018年年初卻由於白馬股業績不及預期遭遇重挫;2018年上半年同樣是公募基金重倉醫藥生物板塊獲得了較高的超額收益,最終卻因為藥品造假事件出現凈值回撤。
劉振稱,導致公募基金過度抱團的深層次原因在於業績的排名壓力,不同類型的公募基金每天都需要進行各類排名,如果一款公募基金跑輸了同類型公募基金,那麽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將回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因此當有熱點可以炒作的時候,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有可能傾向於跟風,因為“如果做對了,那麽排名有保障;如果做錯了,大家一起錯”。
在劉振看來,從行業長期發展角度來看,要盡力淡化短期排名的影響,尤其是公募基金基金經理的KPI要與中長期的績效掛鉤,使得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能夠專註在中長期的投資收益創造上,避免短期跟風炒作。同時也要加強基民教育,降低基民短期獲取暴利的投機心態,培育中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和信仰。從美國經驗來看,可適當引入養老基金等長期投資者,更多尋求穩健的投資收益,也將帶來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的轉變,避免基金經理過度抱團現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