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趣味統計系列 羅旭瑞 發輪奇才中奇才 何車

2005-05-30  AppleDaily

窩輪可令人創業興家,亦可令人蕩產傾家,炒家當有體會。窩輪在本港實際已有 32年歷史,第 1家發輪的,是置地公司;發輪奇才輩出,奇才中奇才是羅旭瑞。
■置地在 73年發行「債股」( Loan Stock),由「債券」及「窩輪」組成,分 3樣東西掛牌: 1債券與窩輪「套裝」,附有「 Cum-warrant」字眼( Cum即「包括」),買入者代表持有債券及窩輪,市價是下列 2及 3兩者相加; 2只有債券部份,附有「 Ex-warrant」字眼( Ex即「不包括」),買家只買入債券的部份,市價隨市場利率變化而作反方向上落; 3單純窩輪的部份,市價隨置地股價上落而變化,這就是本港窩輪的始祖。
這隻本港窩輪始祖,飛沙走石, 73年至 75年底,跌剩零頭,期內指由逾千七點跌至 150點,當年在港掛牌的置地當然也是跌剩零頭。但由 75年最低位起,至 80年代初期窩輪屆滿時,置地股價回升十倍八倍,置地窩輪大約狂升了 50倍,當年有錢有膽有識者, 10萬元變了 510萬元。

聯交所火滾

■ 87年股災前後,本港窩輪市場熱熱鬧鬧,火火紅紅,花樣百出。李明治的聯合系公司,發行「輪中輪」,持有者提前行使,可獲送壽命較長的窩輪。何鴻燊的信德 集團( 242),發行 2067年 12月 15日到期的極長壽窩輪,跨越了「 50年不變」的期限,行使價 2.92元,最終集資金額 7.99億元。到 2067年,何鴻燊若仍然健在,將是 145歲高齡,何猷龍亦已 90歲。「一拖二」、「一拖三」常見,冷門股亦照拖;華人置業( 127)有 91年、 93年及 95年到期的窩輪,冷門股美麗華( 071)照樣是「一拖三」,有 90年、 92年及 94年到期的窩輪。
羅旭瑞出場了。他的腦筋轉得比德昌電機( 179)的摩打更快,財技可能比陳國強更了得。世紀城市( 355)旗下的國泰城市(當年主要資產是銅鑼灣法國醫院對面的國泰酒店,當年電腦代號 206), 87年 1股送 16份窩輪(電腦代號 415與 416,分為 8份在 89年底到期及 8份在 94年底到期),另外 1股送 1股紅股,再 1股拆細為兩股。試想想,只要用一些本錢「托住」正股,窩輪價水漲船高,將窩輪派發(沽售)或仍然持有,誰人得益最大?
上市公司濫發窩輪,窩輪最後若兌為正股,是原本股數的若干倍。最後,聯交所「火滾」,規定上市公司最高發輪的比例,是「 5送 1」,即窩輪最後兌為正股,新增股數只能是原有股數的 16.7%以下。
■國泰城市在 87年大送窩輪後,滿懷大志, 88年曾欲蛇吞象,狙擊大酒店( 045),當然沒有成功。 91年,出身自新鴻基證券及振通的賴焯群,取得國泰城市的控制權,自任主席,公司易名為茂基集團( MKI Corporation)。茂基後由鄧永鏘任主席,今已不存在,當年的電腦代號「 206」,現由「德祥企業優先股」所使用。
■ 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不是好名詞。全球數以十萬計上市公司中,有無採用 White Elephant英文名稱?明日揭曉。
趣味統計系列﹙之十﹚
何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4

重翻家族內訌史中環在線:羅旭瑞「離家門保富豪」 李華華

>2008-06-06 AppleDaily新 地(016)郭氏三兄弟內訌,搞到鬧上法庭,最後要郭老太出山擺平,睇報紙報道,好睇過電視劇,有冇「續集」,華華拭目以待。起華資企業嘅「豪門恩 怨」,廿幾年前,鷹君(041)羅氏嘅家族內訌,一樣哄動。當年事件主角、富豪(078)主席羅旭瑞噚日喺股東後,被記者問起當年事,按捺不住要為自己 平反,強調呢宗家族企業交易絕非「敵意收購」。

一份傲氣拒澄清

華華睇過一啲華資企業風雲嘅書,提到羅氏家族呢段歷史,將羅 旭瑞形容到好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咁。羅旭瑞話,自己有份傲氣,事件發生以嚟都唔多出聲,想唔到事隔廿幾年俾人攞嚟翻炒,所以一五一十同大家清事件來龍去 脈……佢話,富豪由成立第一日開始,佢已經一手策劃,規模由細做到,佢都積極參與。當年富豪由鷹君持有33%權益,佢本人直接持有10%。82至84 年,中英就香港主權談判,經濟下滑,好多本港大型公司嗰段時間都出現財政困難,鷹君亦係其中之一。

假手於人再購回

當時鷹君同 部份家族成員提出要「棄車保帥」,建議出售富豪同百利保(617),套現支持鷹君。對富豪有深厚感情嘅羅旭瑞,唔忍心將自己一手帶嘅富豪轉手他人,而且 對富豪前景有信心,於是介紹咗著名嘅公司醫生韋理向鷹君購入富豪股權,仲比鷹君提出嘅底價高出三成,佢認為咁做對兩邊都有好處。兩年之後,羅旭瑞從韋理手 上購回富豪股權,並從此脫離家族生意。羅旭瑞話,外界形容呢次交易係敵意收購,有欠公平,富豪透過重組,生意越做越。佢仲話,當時雖然同家族因事件有啲 爭拗,但之後佢哋兄弟間關係仍然好好,至今每個禮拜都有家庭聚會。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

寧搞財技不賣資產 羅旭瑞玩殘銀行


2000-8-24  NM




▲兩年前,羅旭瑞(中)與滙豐銀行主席艾爾敦(右)為富豪機場酒店平頂舉杯慶祝。今日羅卻忙於與滙豐洽談債務安排。旁為葉樹堃。

   上週二,世紀城市突然宣佈,計劃斥資廿五億元,向大股東羅旭瑞,收購大陸鐵路光纖網絡項目。翌日,股價長期在三毫子打橫行的世城,突然飈上三毫六。然而 曇花一現後,股價又跌穿三毫子。   這個所謂注資大計,原來只是羅旭瑞部署的減債伎倆,目的是替負債仍有百億元的世城系,重新裝扮成「網」樣,然後搵人注資減債,以應付銀行追數。   兩年前,世城系負債曾高達百五億元,已然水浸眼眉,然而主席羅旭瑞一直不肯將資產大平賣,結果減債速度緩慢,至今仍債台高築。他除了對債權銀行採取 「拖字訣」外,還本性不改大玩財技,希望有人「落疊」幫忙還債。        

 

▲現值二十億的九龍城廣場,百利保仍死守不賣,近期更以按揭證券化來重按。

  沉寂多時的世紀城市,上星期突然宣佈注資大計,有意向大股東羅旭瑞購入其世紀數碼三成權益,作價二十四億七千多萬元,悉數以新股支付。要注入這項光纖網絡項目,先決條件是世城要先行發行十五億元新股集資才成事。是次交易安排,再一次顯示羅旭瑞想大玩財技來減債。

  世紀數碼的主要資產,是持有內地鐵路光纖網絡租用權。然而這一紙合約,只可向部委與部委之間提供內聯網服務,根本前景有限;若要向民間提供服務,更要再行申請電訊經營牌,這在大陸而言是非常困難之事。而交易作價之高,更令市場嘩然。

  羅旭瑞注入這光纖項目,其實只是一個幌子,希望吸引新投資者肯認購總值十五億元的新股,令世城減債脫貧。

  一向作風低調兼怕見記者的羅旭瑞,所以近日一反常態頻頻接受訪問,大談這個他認為「無限商機」的投資項目。有份參與這計劃的世城員工,也被他感染, 「現在大陸的電子商貿可以話係零,因為基建支持唔到,當我哋搞好基建後,自然會有需求。你睇電訊盈科合併後,李澤楷都話一定要搞電子商貿與IP Backbone (電訊主幹),就知我哋呢個項目好有potential (潛力)!」

  

滙豐追債 權宜之計

  世城上下齊心推銷新項目,其實關係着世紀城市為數約八億元的債項,將在今年十月底到期所致。早在三、四個月前,中環一族便發現羅旭瑞經常在滙豐總行出 入。原來世城與滙豐牽頭的八億元銀團貸款,早前達成的「暫緩償還貸款安排」,已於四月底屆滿,所以羅旭瑞要不斷跑往滙豐講數,最後給他講掂再次推遲還款。 而滙豐亦開出條件,要求世城必須在十月底前,進行注資集資還債,故此羅旭瑞急不及待,將今年初剛取得的光纖網絡租用權,注入上市公司,然後發行新股減債。

  世城內部消息表示,現在正物色投資銀行,準備在一、兩星期內進行推介(road show )。不過投資界並不樂觀。「你只有網絡嘅租用權,又無擁有權,如果咁易賺,點解人哋唔自己做要俾你做?所以佢話兩年會有盈利,始終係一個問號!」一華資證 券行分析員說。事實上,世城今天市值只十一億元,而認購十五億元新股的投資者,日後只控制世城約兩成股權,而羅旭瑞仍持有六成多,未必很多人落疊。

  世城系遭基金界敬而遠之,是因為羅旭瑞一直愛玩財技,令人捉摸不透。例如專門從事酒店投資並現金多的富豪酒店,卻因為母公司百利保負債高,食不起赤柱豪宅地,而要孭部分權益,令富豪經營範圍弄得模糊。

  另外,羅旭瑞持有的世城系三間上市公司,世城、百利保及富豪酒店,財困已經有三年,欠債高峰期達一百五十億元,然而他沒有努力出售資產,反而大玩財技,結果基金界縮手。

▲兩年前世城系財困消息曝光後,羅旭瑞每次出席公開活動,都有工作人員擋開記者。

不肯平賣資產減債

  世城系減債行動緩慢,這與羅旭瑞不肯大平賣有關。自九八年十一月,世城系財困曝光,打後一年內集團出售的四項資產只套回十二億,對減債根本杯水車薪, 未夠還息。然而,其中百利保為數四十多億元的銀團貸款,當於去年九月到期,開始要還本付息時,銀行才逼到羅旭瑞大刀闊斧,以四十六億元狠狠賣清在美國的富 豪酒店。然而自此之後,羅旭瑞未有再售資產減債。

  例如九七年以五十五億高價投得的赤柱黃麻角道地皮,百利保曾表示會放盤,但一直未有結果。而另一項靚物業九龍城廣場,百利保亦曾委託仲量行求售,據地產代理界消息,曾有「孖沙」出價十多億元洽購,但結果亦賣不出。

  「人哋見你財困,就梗係打落水狗壓價,最終咪傾唔成。佢哋成日都話,所有嘢只要到價就賣,呢句說話有人信,真係玩死好多人!」一地產界人士說。而一世城系內員工則另有解釋:「羅生根本就無諗過要賣(九龍城廣場),只不過銀行逼佢賣,佢做場戲俾銀行睇之嘛。」

  

玩殘銀行激死股東

  事實上,世城系現有七項貴重物業,現值一百二十六億元,足以償還所欠的九十六億元負債,然而羅旭瑞卻選擇玩財技還債。

  對於世城惜貨不賣資產還債,銀行方面似乎無佢符,其中一債權銀行表示:「我哋都好耐無收到乜嘢消息,你最好去問滙豐。」而滙豐銀行的負責人Paul Murphy 則回應:「除非你得到有關公司的同意,否則我唔可以講嘢。」

  雖然世城系三間上市公司,股價轉資產折讓極大,例如是百利保及富豪,均出現逾八成的折讓,然而市場人士敢沾手者少。除非,羅旭瑞肯面對現實沽貨減債,而且不再大玩財技,否則系內股價難有起色。

撰文:郭慧妍 圖片:何少忠[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3

羅旭德: 多元化是有選擇的專注

2013-04-15  NCW 
 

 

應專注于全球最緊迫、最具挑戰和最受社會關注的領域,尋找順應“大趨勢”的

技術解決方案

【對話背景】

創 立 于1847年 的 西 門 子 股 份 公 司(Siemens AG)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業務涵蓋工業、能源、醫療、基礎設施與城市等諸多領域,在2012財年營業收入達783億歐元。從最初的西門子三兄弟發明指針式電報技術以來,西門子業務在165年中不斷擴展,伴隨著數十起全球矚目的跨國並購與合資——一個成功的多元化企業怎樣選擇 業務擴展領域,如何挑選收購對象與合作伙伴?

多元化不僅在於產品,也在於市場和運營基地。西門子自1872年起在中國開展業務,如今在中國有17個研發中心73家運營企業和65個地區辦事處,超過3萬名員工,2012財年收入63.5億歐元。在經歷過30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轉型和城鎮化進程面臨著能源、環境、交通、醫療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多挑戰,堅持多元化戰略的西門子怎樣看待這些挑戰,如何把握其中的機遇?

2007年上任的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oscher)有自己的思考。作為西門子歷史上第一位外聘CEO,羅旭德用“科技公司”來概括西門子,指出其多元化的基礎其實是專注化,專注的領域是超越當前技術水平幾代的“飛躍”階段。對中國,他清晰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求學時期,在上海看到的自行車大潮和黃浦江對岸的浦東稻田,堅信今天的中國能夠成為創新的發源地,經濟轉型任務艱巨但能夠實現。

“與一些仍在計劃和嘗試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相比,我們一直就在這裡。 ”談到參觀建于1912年的雲南水電站時,看到了仍可正常運轉的西門子電機,他備感自豪。

在他眼中,中國不僅是西門子的市場和生產基地,更是人才的匯聚地和研發中心。西門子在成都建立的自動化工廠,是德國以外首座全數字化基地;西門子為中國特製的診療產品和醫療解決方案,從最初出口到亞洲和拉美的新興市場, 直到打入了美國、 歐洲等發達市場短暫的採訪無法涵蓋“西門子無處不在”的方方面面,羅旭德更坦言自己也要尋求東北亞區首席執行官程美瑋的幫助,才能解答有關中國具體業務的問題。即便如此,他的見解值得關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教育背景的羅旭德,同時還擔任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歐洲工業家圓桌會議副主席,並在德意志銀行和慕尼黑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監事。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 :西門子是多元化的全球企業作為西門子的總裁, 你是如何理解多元化的含義的?

羅旭德 :我們的多元化是在市場領先基礎上的多元化。首先是創新。西門子是全球創新的領袖之一,對創新充滿激情。

我們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1項新的發明,我們的長期路線圖總是聚焦于在我們所在的市場內保持創新優勢,這是我們策略的核心。第二,我們是一家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我們相信全球合作,去年剛剛慶祝了在華開展業務140周年。第三個支柱,是對人的關注,即人才的多元化與發展,在全球吸引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使他們得以施展,致力于西門子的全球業務。

財新記者: 過去100多年來,西門子發展了多種業務。在選擇進入何種業務領域時,你們是否存在一些標準?

羅旭德 :首要的是關注社會。我們總是在尋找最為緊迫、最具挑戰和最相關的商業領域。我們的一個策略是集中發展與“大趨勢” (megatrends)有關的領域。

比如,西門子的業務與中國的戰略目標相吻合。

中國專注于城鎮化、綠色增長過程中的技術創新,而我們在全球工業企業中有最廣泛、最全面的綠色業務組合。

我們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覆蓋電力矩陣的各個領域的企業,能夠為火力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電以及為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轉換和輸送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我們的業務還涵蓋醫學影像、實驗室診斷、醫療信息技術和助聽器等領域。

其中,能源效率是重中之重 :怎樣節約能源,怎樣更高效地利用能源,這是最具挑戰性也最為緊迫的話題,因為我們目前正在消耗的資源是全球資源儲量的1.5倍。經濟增長需要消耗更多資源,但必須要以更為有效的方式進行,才能為下一代留下一個適合生存的世界。

財新記者 :說到業務領域的選擇,我注意到西門子在一些領域退出了,包括電信、消費電子、手機業務,比如撤出了與富士、明基等合資公司中的股份,為什麼?

羅旭德:我們對西門子如何成為綠色基礎設施的先鋒,綜合可持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做出了清晰的定位。換句話說,我們更願意看到超過當今技術水平幾十年、上百年的創新方案,比如在1904年我們就製造過電動汽車,在1903年就建造過時速超過200公里的列車。我們在本質上是一家研發為驅動、以創新為公司文化的先鋒公司,這種創新周期是很長的。我們的優勢不在於創新像下一代的iPad 這類產品,西門子的創新更多表現在產品的“內核” 。數字革命是西門子創新的核心,但它體現為工業數字化革命、行業專屬信息技術(Vertical IT) ,比如“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是由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採用西門子 PLM軟件進行設計開發的。

我們不是消費品公司,消費品公司在短周期創新這一領域比我們強。

財新記者:現在很多人說到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現象,這是否是個趨勢?你們會怎樣應對?

羅旭德 :危機中的中國和德國都是實體經濟中高技術製造業復興(renaissance)的極佳例子。這兩個國家都把重心放在實體經濟。現在高技術製造業在全球各國都處在最優先的政治考慮之中。確實,美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歷了製造業萎縮,但現在頁岩氣使美國能夠加入到製造業復興的潮流中。我們有裂解技術和設備會進入美國,正在進行和正在考慮回遷美國的有200個工業項目。

財新記者 :美國、歐洲和中國對傳統能源的使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似乎政策方向有所不同。你如何判斷未來的趨勢?對此採取什麼應對措施?

羅旭德:能源轉換進程具有共性,共性就是我們必須確保要消耗更少的能源。各國的能效進程有所不同,歐洲最缺乏能源資源,在能源保護策略上也最看重長期策略。

中國所處的位置最特別,它有一個非常豐富的能源組合,並且有一個清晰的能效戰略,已經寫在了“十二五”規劃當中。我經常對我中國之外的同事說,中國是惟一的我所知道的,市長也會有能源目標的國家。這非常好,因為它會貫穿各領域操作層面所要承擔的責任。

總之,能源必須要放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能源組合的這一背景下,但提高能源效率是每個人的目標。這對西門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我們有最高效的燃氣輪機,在各種能源組合當中都有業務,除了核能。

財新記者 :說到核能,日本福島事件後,德國退出了核能領域,這對西門子來說 意味著什麼?

羅旭德 :早在2001年,西門子就已經將與核島相關業務轉移到了與法國阿海琺集團(Areva SA)的合資公司中,那時候西門子就決定要放棄核島業務。2011 年,西門子已經全面退出該合資公司。

當然,我們將繼續提供與核電常規島相關的所有發電技術和設備,比如變壓器,但我們不再涉足核島相關業務。

我們現在的業務集中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為消費者減少消耗能源提供技術等,但並不去試圖影響一國的能源策略。比如,從雲南到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的特高壓項目,就是基於西門子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這是西門子在全球投入運營的第一條 ±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

財新記者:去年西門子火電業務大幅增長,這也是能源組合選擇的結果嗎?

羅旭德 :這正是為什麼研發項目的重點之一是清潔煤技術。可再生能源是西門子業務中最大的增長點,比如在風能領域,2004年我們的營業收入是3億歐元,去年達到51億歐元。以技術水平與市場增長和份額來看,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公司,最近還與上海電力集團成立了兩家風電合資公司。

但世界仍然會有一個非常廣的能源組合,因此我們必須在油氣的使用上下功夫,比如我們現在在世界範圍內 能夠實現的最高聯合循環發電效率達到60.75%,而現代燃煤電廠的發電效率僅可達到47%。在煤炭領域,所有的研發都集中在清潔煤技術上。

財新記者:中國企業往往在成本上有優勢,當他們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風機出口到全球時,經常聽到進口國企業的抱怨,而中國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卻並不普及。你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羅旭德:這其實取決于中國政府怎樣在不同的能源組合中取捨。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對我們最重要的是獲取信任、信心和合作機會,以向中國提供我們的技術,幫助中國實現能源目標。對於中國企業出口, 我們不會去抱怨。 我認為,答案是如果你想在一個長期內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就必須有能力在一代又一代的產品中都能保持創新的領導力。這是西門子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也是超過165年來驅動創新的力量。

財新記者 :很多人認為,由於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經濟結構與市場環境的因素,中國的商業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不具備好的創新氛圍,很難有自己的比爾·蓋茨、喬布斯。你怎麼看?

羅旭德:我認為與文化有關。西門子三兄弟于1847年在柏林的一間倉庫里成立了公司,其中一個弟弟去了聖彼得堡,另一個去了倫敦,他們都擁有一項當時 的新技術——指針式電報機。這項技術迅速走向全球,在19世紀80年代,進入了美國、亞洲和歐洲,俄羅斯和中國都有了電報。這說明文化的形成,需要有成千上萬的創新型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思維方式的個體。這正是德國多年來一直秉承的。不在於企業究竟是大還是小,但要有一種文化,讓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能夠興盛。創新氛圍、專利保護、知識產權,要有適用于不同市場的思維。

中國正在發生變化,因為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創新是提高增長質量的一個關鍵驅 動力。

財新記者 :中國正在綢繆新型的城鎮化。

你認為最應當注意的問題有哪些?如何看待這種趨勢所帶來的機遇?

羅旭德 :我認為中國已經有了清晰的策略。中國的一大優勢是可以相對地“新建”城市,有機會從一開始就做好設計。

在發達國家,有些城市的設計足跡已經很難改變,而中國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層面的問題, 社會、 水資源、 能源、 空氣等。

另一個優勢是中國城市差別可以很大,有機會平衡城鎮的規模。未來趨勢可能不是超大城市,而是更廣範圍內的“中心—輻射” 式 (Hub-Spoke) 的服務體系。

從工業的角度看,這意味著城際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非常重要,意味著有機會創造小級別的能源中心,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能源網絡,控制能源流向 ;還有機會使城市設計更關注社會層面。我記得聽過聯合國人類居住規劃署(UN HABITAT)總幹事的講話,他說城市的最大問題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混合,但實際上存在著一個最優的組合。

孟買的公共空間是2%,這麼小的公共空間下無法建立可持續的基礎設施。紐約 是非常少有的案例,它今天的樣子與當初的設計一模一樣。

因此,如果從一開始就能設計好街道布局,使公共和私人空間合理組合,可以做到更合理、更科學。

建造新的城市,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挑戰,必須要把全球經驗考慮進來,科技只是一部分,但不是解決方案的全部。

財新記者:這是否也是西門子新成立基礎設施與城市業務部門的考慮?西門子在中國有怎樣的業務規劃?

羅旭德 :城鎮化其實不僅對中國,對全世界都是個挑戰。全球70%的能源消耗、50% 以上的汙染來自于城市。我們需要從技術角度解決這些問題,這正是西門子未來長期發展的方向,因為我們擁有多相關解決方案,而且我們是備受信任的合作伙伴。我們近期與中國三個城市簽署了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合作的備忘錄,這一領域是西門子未來幾十年的業務重心。

財新記者 :你對中國鐵路系統的市場化前景怎麼看?市場化的推進方向應是怎樣的?

羅旭德:中國領導層希望吸引更多私有資金,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發生的。一方面有專注于規則和安全的監管機構,而後要有企業負責建設和運營鐵路系統,這是積極的一步。面向將來,我認為關鍵是如何充分撬動公共交通系統。中國正在發展高速鐵路網絡,就需要使貨運在遠距離內的運行更為節能。

這意味著在長途交通、城際和市內公共交通中有巨大的機會,因為高鐵可以分擔公路貨運的壓力。

本刊研究員羅蘭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61

紛享銷客羅旭:從應用型到生態型公司需要跨過幾道坎兒?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09/149126.html

黑馬說:2014年,全球企業級軟件市場規模已擴大至3200億美元,而中國僅占其中的1.27%。國外已湧現出一批高估值軟件,比如Salesforce市值已達360億美元。相形之下,國內軟件企業,尚處散兵遊勇狀態。紛享銷客創始羅旭認為,做生態是成為行業老大哥的出路之一。

過去兩個月,一篇題為《應用型公司值十億,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生態型公司值千億》的文章曾轉遍了朋友圈。作為一家軟件應用公司,紛享銷客的終極目標是做一家生態型公司。那麽,從應用到生態,需要經歷哪些過程?


\來源/《創業家》雜誌1月刊
口述/紛享銷客創始人 羅旭
整理/婁月 本刊記者


作為一款以銷售行為管理為切入口的移動辦公和CRM工具,紛享銷客在2014年下半年成功獲得B、C兩輪融資,金額共計6000萬美元,可謂驚艷。創始人羅旭對《創業家》記者說,紛享銷客的定位,絕非簡單意義上的軟件提供商,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工具+平臺+生態”。

以下為羅旭口述:

一次發現之旅

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企業間交流的通道,在工具層面,只有一種方式——郵件。電話、短信和微信溝通則屬人的行為層面,由人驅動,而由非數據驅動。正因信息不對稱以及工具缺失,企業間在溝通上的反應鏈條非常長。

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是去中間化。紛享銷客做了這樣一件事:將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供應鏈上遊和下遊連接了起來。一旦連接起來,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溝通的距離變短了,因為連接意味著把中間環節幹掉。這時效率會迅速提升,商業信息也變得透明化。之前是信息不對稱產生價值,現在是信息透明化產生價值,這就會形成市場平臺。

現在,在國外垂直領域,大家推崇一種新的商業模式——EPM:E指的是企業(Enterprise),P指的是平臺(Platform),M指的是市場(Market),EPM即企業通過平臺直接與市場發生聯系。

但有了平臺不代表就形成了生態。企業要建立生態,一定是to B、to C和to M的,即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消費者之間、企業和市場之間都能發生互動,而且一定是重度垂直,需在某一領域做深做透。

2014年年初,我去美國考察,發現了一家在服裝領域做得特別好的EPM模式的軟件。過去,服裝廠家的目錄系統是不對外開放的,但這個軟件商卻為一家服裝廠開發了一套開放的商品目錄系統。後者的經銷商、品牌商和奧特萊斯等均可在該平臺上註冊、訂貨,第一批入駐的是該服裝廠的品牌門店。以前,品牌門店層層管理,信息不連貫,效率不高,現在廠家會第一時間在這個平臺上發布新品,品牌門店隨時可以訂貨。

以前,品牌門店只知道自己的銷量,不清楚全國的市場情況,店長很難準確做出是否打折的決定。現在,廠家可以通過平臺看到各個門店的庫存情況,從而能夠對門店的銷售做出指導。比如,某款產品在各個州賣得都不錯,那麽就建議門店沒必要打折,應該堅持原價銷售。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另外,之前商品過季了,通常情況下門店會以很低的價格出售,最後沒有被清理掉的庫存再由廠家回收或由奧特萊斯消化。現在,通過EPM平臺,廠家將各門店的庫存情況告訴奧特萊斯,品牌店直接甩貨給奧特萊斯就可以了。

這個平臺很牛的地方還在於,它從服務一家服裝品牌的廠商和門店,逐漸地向其他品牌商和渠道商開放。這樣一來,以前一家廠商可能只有100個經銷商和渠道商,現在,通過平臺可增至500個。

以前,要在一個小鎮開一家品牌旗艦店幾乎不可能,現在,小鎮經銷商完全可以通過平臺拿到某個品牌的正品貨物,免去了授權環節,商業由此變得扁平化和普惠化。

我認為,這時,服裝領域的生態就形成了。

構想未來生態

受上述公司的啟發,我開始思考紛享銷客的商業模式。

如果紛享銷客只是一個社會化協作平臺,僅能解決組織內部問題,這件事不性感,很難讓別人興奮。為什麽騰訊能讓大家興奮,因為它是個巨大無比的生態系統,有熟人社交、媒體公共號,還有電商、企業號、遊戲等。

我的理解是,平臺更多的是提供一種技術和能力,而生態更多的是創造一種機會,讓資源能夠循環起來,讓生態里的個體能夠彼此互相依靠,並創造機會。所以,紛享銷客未來打算做的是“連接一切”,不僅解決商業問題,還將創造商業機會。

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造生態的前提是將工具做到極致。這就好比我們有做10億規模的設想,不能只想著去畫後面的“0”,而應先把前面的“1”寫好,否則一切都是空想。

從工具向生態轉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定位和切入點很重要。財務和銷售都是容易切入的領域。財務工具有標準、有用戶,但目前看,還無法讓企業外部組織之間形成聯系。相比之下,從銷售切入更容易做生態。因為銷售體現為交易,需要與同行發生連接、與上下遊發生連接,與服務體系發生連接,容易形成多維度連接。但僅靠人力無法高效完成這些連接,借助工具成為必然,此為剛需。

第二,有足夠多的用戶。從用戶數量角度看,生態其實沒那麽複雜。以微信為例,當用戶只有10萬人時,它是一個工具;當有一千萬用戶時,它開始成為一個平臺;而現在,它已有6.5億用戶,從這些用戶的需求出發,它自然就是一個生態系統了。

我們從工具起家,目前在工具層面,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未來向平臺型和生態型公司進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的用戶量級跨越式增長的過程。將來我們會開放底層的企業微信、協同管理等功能,通過開放平臺的構建,為企業實現個性化需求及與自有IT系統對接提供條件,以迅速集納用戶。當用戶數量足夠多,我們能夠為上下遊和彼此間連接提供服務時,一個生態系統就形成了。

我們憑什麽可以讓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呢?首先,我們懂企業。過去,我曾在媒體負責廣告業務。這可不是簡單地賣廣告,只有對每一行業都有深入了解,才能形成滴水不漏的策劃案。其次,我們創造連接。除了郵件,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企業互聯工具,紛享銷客提供企信、工作提醒以及動態CRM等多項功能,已創造了連接。

第三,重度垂直。傳統產業里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例子,比如中糧,它以食品為主線,構建起了立體的產業生態鏈。只不過,它是用傳統自營方式打造的,而我們希望利用移動互聯網打通某個垂直領域,與該領域的要素企業一起構建生態。

工具軟件是個大市場。2014年,全球企業級軟件市場規模已擴大至3200億美元,而中國僅占其中的1.27%。國外已湧現出一批高估值軟件,比如Salesforce(CRM軟件服務提供商),目前Salesforce市值已達360億美元。相形之下,國內軟件企業,尚處散兵遊勇狀態。做生態是成為行業老大哥的出路之一。

本文記者婁月(郵箱[email protected],微信號alouyue),關註電商、消費及TMT領域。

本文為i黑馬原創,謝絕轉載,如轉載請聯系微信號korchagin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紛享銷客羅旭:下一個BAT公司在企業級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9/153173.shtml

導讀 : 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獲獎“年度十大創業家”,他緊緊抓住移動互聯網的風口,為中國50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幫它們提高銷售效率,增強客戶粘性。

i黑馬訊 12月9日消息,由創業黑馬集團舉辦的創業社群大會今日繼續在京舉辦。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獲獎“年度十大創業家”,並發表了主題演講。

羅旭的獲獎理由:他是中國移動辦公的領先者。他緊緊抓住移動互聯網的風口,為中國50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幫它們提高銷售效率,增強客戶粘性。他的公司創造了一年內三輪融資的奇跡,銷售收入增長12倍,估值超過10億美金。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內容:

我是個媒體人,我在媒體行業待了11年。前幾天我跟幾個同事聊天,我說創業者都是講故事的,我此前是聽別人講故事的。畢業的時候每天看《南方都市報》和《南方周末》,我特別喜歡這兩個媒體,它們一直推動新聞的進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我在南都待了三年,後來總編輯說讓我們到中國首都去辦一家影響中國的媒體,所以熱血澎湃來了北京,參與了《新京報》的籌辦。

我38歲那年,覺得從一個參與追夢、講述故事的年輕人,歷練到了年富力強的時候,自己應該把握這個大好的時機,講一個自己的故事。

我們的定位是做移動辦公產品。在美國,三大科技互聯網公司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大概有8000億美金市值,但是在美國企業服務市場像IBM、微軟以及後期的SAAS公司也接近8000億美金的市值。

在中國,三大科技互聯網公司BAT市值也接近4000到5000億美金,而中國的企業服務市場加起來不到100億美金。但是中國有龐大的企業,中國的企業在人口紅利消退以後需要大量的提升效率。

因此我們堅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會產生一波新的2B入口和平臺,通過手機的方式形成一個辦公的入口,未來用手機辦公、用手機處理商務和業務,讓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辦公交流。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是一個顆粒度非常精細的市場,可以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可以給企業提供HR服務等等,企業服務從2B到2C,這是一個超級入口。

IDG投我們的時候,我說如果中國再有機會成就一個超越BAT的入口和平臺,那一定在2B領域,因為這是一個蠻荒之地而且是剛需。用戶每天停留在我們產品上的時間大概30分鐘,每天打開APP次數接近50次,除了微信這樣的產品之外,極少有APP能夠達到這個成績,這是讓我們非常激動的事情。

當然很多事情知易行難,所以我們自嘲說2B這幫人很苦逼,做SAAS是做傻事。我們公司有1700人,管理團隊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0個小時。但是這也讓我非常興奮和激動。

我想很多很美好的事業和商業,都需要你癡迷般的投入才有可能做成。今天我帶著團隊去青海湖騎行,寫了一個小詩送給我的夥伴:因夢心在遠方,有你行在路上,今夜風雨兼程,此刻無限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052

紛享銷客羅旭:一個媒體人為何跨界做了SAAS企業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exp/2016/0302/154505.shtml

導讀 : 一年3次融資,D輪一億美金。聽媒體人出身的羅旭結合自己的創業經驗給大家分享,對商業大趨勢的觀察、研究、判斷與選擇。以及如何在移動互聯大的商業環境中捕捉細分領域的機會。

12期外宣稿(1)1024

來自丨黑馬營12期課程——“商業模式”模塊

以下為羅旭口述:

很高興來到黑馬營,我也想借這個時間和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為什麽當初從一個媒體人,做了一個完全跨界的SAAS企業市場。

如果純粹為了掙錢而創業,我覺得基本上是不靠譜的。創業這事,錢非常重要,但只是一個副產品,主產品是你在做一件你認為有意義的,或者說能驅動商業進步,能促進社會有進步、有變化的事。如果僅僅為了錢,那麽,創業者在面對挑戰和誘惑的時候,極有可能會掉到坑里爬不出來。

其實我在新京報社的時候,當了三年的總經理,五年財務總監,在做總經理的時候我就有一件特別頭疼的事,就是我自己真的已經成為了公司的堵點。為什麽這麽講?

因為媒體,廣告營銷是核心主業,我大量的時間都在見客戶,但是當我回公司的時候,我就會發現,可能有問題了,為什麽?很多員工在等著我簽字、開會,我的效率高低決定了公司的效率高低,很多信息到我這兒就堵住了。

從當時來講,也感覺整個商業環境、組織、自己的行為習慣也在發生很多變化。在2009年,我們一幫人去開會是拿手機刷微博,看一些早期的新聞客戶端,移動成為時代主流。當時就判斷,整個組織變革和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應該會在商業上有一些大的思考和變化。

羅旭 (3)

我發現整個互聯網的變化可能在三個領域里最徹底

領域一:新聞傳播。

現在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任何一個好企業通過自媒體傳播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價值。新聞傳播的領域有多快?現在沒有人買報紙了,這是很可怕的,我做了11年報紙。買報紙的人少了,但是人們獲得新聞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了,為什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整個媒體傳播的形態從“我說你聽”的單一推送模式變成了社會化的傳播模式,每個人都從單一的新聞受眾變成了新聞的主體、自媒體、互媒體,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把你的想法講出來。

領域二:社交領域。

以前老同學都是面對面聚一聚,但是你想,地球是一個很大的世界,從東半球到西半球要花很多時間,但是有了互聯網的連接,世界就很小。所以社交網絡的連接效應徹底改變了人的社會屬性,其實它是一種回歸,工業時代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但社會化的時代世界越來越小,這個時候會創造各種各樣細分領域的機會。

領域三:企業市場。

企業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機會。但坦白講,中國的企業市場一直沒做起來。為什麽呢?

首先,中國人沒有付費習慣;第二,移動辦公其實是一個雙場景業務,而中國人對效率的追求和生活習慣與歐美人是不一樣的。我去美國的時候發現,美國人周末沒事基本上不打電話,打電話給別人是一件極其不禮貌的事情,下班給同事打電話,第一句話一定是對不起,有很重要的事才會來找你。但中國競爭殘酷,中國人恨不得24小時在線。你會發現,企業軟件里面,德國SAP和美國Oracle,領先了15年、20年,他們很強大。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公司在快速崛起。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市場發生了變化:

變化一:人工成本越來越貴。海爾現在提出一個詞語叫“黑燈工廠”,就是機器人工廠,整個工廠沒有人,全是機器人。大家會看到,東莞很多的電子廠,很多的制造業,招聘招工都非常非常難。二戰時美國工業快速崛起,戰後因為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促成了科技企業的崛起。

變化二:組織和企業的變化能力的不對稱,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你和你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像,競爭開始產生趨同,只有創新才能制造差異。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組織進化會出現什麽問題?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組織,我們認為不是一個管控性組織,是一個賦能性組織,要賦予每一個員工能力,所以它有幾個大的趨勢和方向:

1、未來移動化的組織會去管理化,如果本身就不亂,為什麽要管理它,應該從治根的角度,讓這個組織本身不亂。

2、去邊界化,很多企業說組織架構要清晰,要明確,職責清晰,崗位明確,這個時候我們的工作才有條不紊。但是你要知道,組織架構和職責權限足夠清晰會帶來什麽,本位主義,僵化。我覺得最好的組織就是一支職業足球隊,為什麽?一個球隊,有清晰的分工,前鋒、後衛、守門員,但守門員也可以到前場頭球攻門,前鋒也可以回來補後衛的位。

3、去結構化,未來組織是虛擬的,就是微信拉個群,老板說要做個什麽事,把相關人拉進來這事就簡單了,當然,用紛享銷客拉群就更專業了,這是企業專用的溝通與管理工具。

一個好的組織的架構,是基於戰略目標和自己的角色,進行的資源和要素充分自由組合的。

SAAS的方法和路徑

這些東西想明白了,那怎麽去做?我覺得還是有方法和路徑的,在這里我跟大家探討一下。我覺得大家在做任何事之前,謀定而思動,不要盲目。

從1999年開始,Salesforce在美國開始做SAAS,它挑戰SAP,從做小企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中等企業,大型企業;第二,看美國整個SAAS行業大的市場格局是怎麽布局的,我們發現主要是七個雲方向:銷售雲、HR雲、財務雲、市場雲、服務雲、采購雲,還有後來出現的溝通雲。——每個領域都出現了獨角獸公司,Salesforce市值接近500多億美金。Salesforce現在80%的收入來自大企業,但是你要知道,它最開始是做小企業起家的,最開始大企業誰敢信任你,把數據放你家里?所以Salesforce就出來喊,說軟件終結,我要革這幫孫子的命,那其實是自己宣傳和PR的由頭。

後來我們研究明白了,在美國最核心、最成功的兩個引擎雲是“銷售雲和HR雲”, 有人幫你把HR這個事兒管起來,交社保、交稅,對美國很多企業來講,它是欣然接受的。最終我們看,中國也是這樣,中國SAAS第一代成功的公司都是跟銷售有關系的,還有51Job、智聯招聘、xtools,就這兩個核心領域,這其實為我們未來提供了很多參考。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當時我們怎麽做調研:

首先,2011年上半年,最早我們聘了一個研究員,英文特別好,把美國這些SAAS公司的上市文件、招股說明書,商業的東西等全部翻了一遍,心知肚明了,知道這個公司怎麽樣。

第二,我把國內的VC列了一個隊形,大概300多家企業,還分行業、分樣板,那段時間什麽都不做,天天去跟這些人高頻互動,問他們,如果我想做SAAS,你要投什麽樣的企業。

所以碰上有預判性的VC,這時我就會把我們的想法告訴他,這時很多VC會告訴你第一句話,哥們這事不靠譜,原因有幾點:一、你一個做報紙的人來做軟件,跟你有什麽關系。我們和VC聊的過程中,會找聰明人問聰明人,把第一個VC問我的問題問第二個VC,第二個VC肯定會告訴我怎麽回答,第二天晚上我就打電話給第一個VC,說哥們我睡了一覺,想明白了,你看我答案對不對,他說你進步了,睡一覺你就想明白這麽多事情。

這件事做了100個會合,見了幾十個VC,幾十個企業負責人,相當數據的IT從業者,把這件事的思考全摸明白了。我們大概花了多長時間?2011年只有365天,我那一年見了500個人,但我效率很高,第一我的身份很特殊,我曾是新京報的總經理,所以我見這些人很容易;第二,我就坐在辦公室請這幫人來,所以我一天能見四個人。

通過這件事,雖然我沒做過互聯網,坦白講,我對互聯網、對企業軟件、對現在從業者的思考,他們彼此之間誰長誰短、誰強誰弱,我心知肚明。最終我跟團隊講,這事靠譜了。

想清楚我們服務誰

我覺得這種討論能幫你事半功倍,所以到最後的時候,我們公司融資相對來講也容易很多,除了B輪稍微艱難,6個月沒有融到錢,那是因為SAAS真的起步很早,我們每輪從談判到交割就30天。

我們做SAAS的時候就會發現,首先我們要想清楚我們服務誰,在中國來講,肯定先從TMT開始,它們最喜歡接觸這些新東西,願意嘗試,你做得好的時候,會形成口碑和示範效應,因為這是代表趨勢的東西。我們做產品的時候,說理解用戶的深層次需求,最想驅動組織變革的應該是政府、國企、金融機構,還是先鋒企業和有創新型的企業?一定是後者,沒錯吧。

另外,中國的大公司一開始就要定制化,只有小公司認為我用SAAS是靠譜的,所以用戶應該是這樣的開發順序,先做小微和中小,之後做TMT公司和創業公司,然後再做標準目標,中小型銷售企業,最終十年之後,可能我們成長起來了,去做大的金融,是這樣的玩法。

再者,每一個周期用戶的核心痛點是什麽?TMT的痛點是什麽?它強調自由、交互、高效,你會發現底層的通訊協作、社會化合作一定是核心。中小企業銷售型企業的核心痛點是什麽?簽到打卡,我們經常問老板,你看這麽多銷售人員,出去見客戶你知道去哪了嗎?所以你看手機,他一打卡、一簽到,四個人擺了個四字型,聚一起打麻將呢。

講得很多老板眼睛一亮,是啊!還有,你的銷售複盤,靠什麽工具?所以之後你跟很多企業講的時候,他快速上手,就黏住他,他在慢慢使用的過程中,就發現價值。我認為用戶基本上只會為一個核心功能買單,大家千萬不要認為,用戶是需要很多功能才買單的。我們叫ABC成交法,我跟一個客戶談產品,說這個功能特別好,我們就要克制去講第二功能,因為你要講一堆的時候,老板就暈了,最後一看太複雜,用不起來了。

羅旭 (2)

CEO要做什麽?

我覺得任何一個好的創業者,都要思考:你的文化、價值觀、行為準則、做事方式和方法怎麽樣。千萬不要認為說,等公司大了再來做文化,等公司大了,再做文化,就沒有文化了,因為壞的性格和習慣已經形成了。企業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抽象的人。

所以CEO和創始團隊的性格決定了公司的性格,這個人很專制,公司就很專制,這個人很開放,公司就很開放,CEO很民主,公司就民主,CEO本身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這個公司必定一群馬屁精。

你在想,讓這個公司變成什麽樣的公司之前,首先要想明白,你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要和員工一起培養一個什麽樣的文化方式和做事方式?一定不是在以後公司做大了,找個HR的事情。

很多創業者其實始終沒有想明白自己的職責,CEO的職責是什麽?講故事,給誰講?給投資人,給員工,給老婆,給客戶講故事,而且跟每個人都把故事講明白,講通,講動聽,講得別人認同你。我經常跟我的投資人講故事,也給我自己講故事,然後我就不斷激勵自己往前跑。第二,CEO應該是公司的首席人力資源官,去找到最合適的人。CEO去找人,講故事,去感染別人,去找到那些認同的人,CEO可能也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設計者,營銷體系的設計者,也是公司最好的PR。

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忽悠,三年之後公司未來要做什麽,調研、找人。所以基本上我們所有的戰略型人才,三年前就在做布局,包括挖我的CTO,我們真的像談戀愛一樣長跑了一年,剛開始我找他的時候,他用這種眼光看我,說羅旭我們交個朋友可以,有什麽困難跟我說,我隨時幫你做做顧問,此後有問題就問他,我想我可以泡著你,每個月去你那一次,我就講我做什麽,有什麽變化,有什麽苦惱,他真告訴我,我還真改了,馬上解決了,等到我們2014年12月25號,我們開新聞發布會說拿到5000萬美元投資的時候,我給他發信息說,你要不來我就死了,最後他就來了。彼此之間的認同、磨合,都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說CEO,三年後的事你真的要去想,不要認為這些不靠譜,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融資能力也是CEO必須具備的能力,因為互聯網的生產模式是,產品、市場、資本,三位一體驅動。所以好的CEO時刻就應該想到自己的公司,要不有造血能力,要不有找錢能力,千萬不要等到沒錢再找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19

紛享逍客CEO羅旭:“工具之路”可能是企業級SaaS服務的最佳之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0/157565.shtml

紛享逍客CEO羅旭:“工具之路”可能是企業級SaaS服務的最佳之路
張曉軍 張曉軍

紛享逍客CEO羅旭:“工具之路”可能是企業級SaaS服務的最佳之路

現在的工具不會是單一的工具,應該有自己核心的聚焦點,聚焦在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的地方。

7月20日,紛享逍客媒體溝通會在北京舉行,在會上紛享逍客宣布完成E+輪融資,加上之前的E輪融資,兩輪融資總額為7000萬美元。同時,紛享逍客CEO羅旭對企業級SaaS進行了產業解讀、趨勢預測和實踐分享。 

以下是羅旭的演進內容,經i黑馬編輯整理:

大家知道2015年是2B爆發的元年,我認為也是比較浮躁與瘋狂的一年,大量創業者持續湧入,資本對2B市場的青睞,但到16年我們看到還是回歸和理性。作為一家SaaS公司,我希望把對行業的思考與對公司本身的定位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2B市場爆發,企業服務的機會在哪里?

整個2B通過14年的起步,15年的一路狂奔,到了16年,大的陣營發生了分化。第一個陣營是有夢想去做平臺的公司,第二個陣營是做垂直行業。大家跑的都不錯,不管銷售、客服、協同,還是存儲、報銷。

首先我看好幾類公司,一類是強者更強,有些事靠固有的資源,如BAT;有些靠他對行業的積累和思考,包括像紛享逍客,他本身的優勢會變為順勢,會越來越強。第二類是垂直行業經過兩到三年的思考後,經過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每個領域呈現出一些優秀公司,行業分化是比較明確的。

第二,在垂直應用領域會有更多機會,SaaS領域從垂直的應用開始往垂直的行業下沈。我們用一個通用的工具時,能解決前程的問題。解決深層次問題時,則需要有跟行業更匹配的工具。這些公司會面臨大的挑戰,我相信不止一家公司思考過不僅要做SaaS,還要做PaaS,整個行業需求變化過程中催生整個產品的進化和公司的進化。

第三,15年到16年,應該也是SaaS企業非常糾結的一年。垂直應用型公司是獨立發展還是和平臺型公司合作,到A上做ISV,還是B上做ISV,站在A還是站在B,這些大的平臺有流量,但還沒有形成真正勢能的,這是這個行業今年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工具之路可能是企業級SaaS服務的佳之路

在中國想做的像美國一樣,從做一個工具到一個平臺,最後變成一個生態,做成一家2B領域BAT的話,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工具之路,我做一個超級牛的SaaS,從SaaS做成一個平臺,未來可能做成一個生態,我們稱為從工具到平臺的生態之路。第二,做一個超級的入口,有超級的流量,久可以去吸引ISV聚合,最終因為把流量掌握了,有了ISV,從而形成生態。

工具之路在中國現階段有可能是最佳之路。走流量入口之路,最大的癥結在於兩方面:一方面中國ISV太早,中國的SaaS在14年起步,15年狂熱,不是因為它們有什麽核心競爭力,而是因為它處於移動互聯網的紅利。

現在的工具不會是單一的工具,應該是一個社會化的、開放的、有移動特性的工具,而且它有自己核心的聚焦點,聚焦在為用戶持續創造價值的地方。在工具領域我們選擇銷售領域,並提出了新的概念——CRM+,不管是對人的管理,對客戶的管理,是一整體的邏輯。

紛享逍客不管是直銷也好,分銷也好,客服也好,我們把它作為一個營銷的核心靶心,圍繞這一點做深做強,為用戶創造價值。我們以前所強調的通訊和協同只是一個基礎水電煤氣而已。現在我們用工具的方式去服務中小企業,通過服務中小企業,最終再來構建我們所謂的平臺和生態的道路。

進行企業間互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中國的銷售領域有兩個大的分享,一個是直銷,一個就是分銷,管代理商和分銷商。大公司他們有自己的分銷管理系統,這些系統都是上個世紀的版本,沒有什麽移動性,交互性不好。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大量用QQ群、微信群、郵件的方式去做上下遊之間的溝通和連接,但是這些信息是非結構化的,散落在不同群里面,企業很難沈澱。

企業間連接,最重要的是構建一種非對稱的連接方式,把廠家和經銷商,廠家和上下遊從文檔連接、數據連接整合起來。在操作和實務體驗上,可能和QQ群、微信群沒有任何差別。但這些數據是結構化的,能夠幫助上下遊公司用現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方法和工具,突破性、創造性地解決他們一些問題。

如果在企業間有創造性的窗口,後面有一套業務系統,有客服系統,他自己就可以簡單解決。這不僅改變企業上下遊之間的業務關系,更重要的它會讓所有業務結構化,讓所有業務程序化、規範化。在分銷體系里,我們思考不是簡單的做一個連接,而是創造性解決問題。

不管前端還是後端都是不可或缺的閉環

現在我們每天在線的幾萬家企業,通過溝通調研發現,它們使用CRM很痛苦,我們這邊有一個電銷系統和客服系統,那邊有一個CRM系統,信息不通,我希望信息通起來,跟客服系統嘗試打通,但是現在信息業務還沒有完全互聯互通。

我們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的時候,也為企業創造了很多信息孤島。作為一家專註銷售的公司,我們會在客服領域做一些布局和思考,和業內的客服公司開放性做一些合作,希望大家幫助企業在業務上有一些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客服是我們一個大的方向。

用戶經過14年、15年的教育,從輕應用往深度應用過渡了。我們明顯感覺到,有些需求要往業務里遷,用戶在往上走,不是我們去服務大客戶了,而是逐步大的客戶開始變得成熟和理性,他需要這樣的工具。稍微大一點的客戶意味著需要個性化,需要有行業的能力。

SaaS+PaaS過渡,做定制化服務

從今年開始,我相信SaaS行業會向第二個層次過渡,就是SaaS+PaaS。你只有一個很牛的SaaS,沒有很強的PaaS做支撐的話,你服務的客戶一定會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行業客戶和大客戶是需要很多行業化的東西和個性化的東西,像我們的PaaS平臺保障了通過自定義的表單,自定義的流程,保證用戶70%的功能和能力是可以自己進行配置和定制的。

我們要通過PaaS來解決通用化產品和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這對公司壓力很大,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去做這個事情。但是我們沒有退路,用戶的需求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基本工作。

我們給客戶提供SaaS+PaaS的平臺,第三方的應用,能夠無障礙去互聯互通,保證企業它固有的IT能力能夠得到新的釋放,整體上下遊的連接有一個全新的形態。有了PaaS平臺,有了開放平臺,我們整個用戶群體,從公司戰略上來講,會從小到中逐步過渡,從而進一步提升深層次的服務水平。

紛享逍客 工具 Saa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08

E+輪融資落定 羅旭稱紛享逍客與釘釘不在一個賽道

四個月前剛完成E輪融資的紛享逍客今天又宣布完成E+輪融資。

按照紛享逍客方面公布的數據,這一次E輪和E+輪融資額達7000萬美元。其中,E輪融資主投方是中信產業基金,此前的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DCM、北極光及IDG資本;而此輪E+輪投資方為華聯集團旗下長山興資本和私募股權基金驪悅投資。

“今年5月中旬,這次E+輪的投資方找到我們,他們看好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希望在這塊有所布局。”紛享逍客CEO羅旭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目前公司已經考慮在2018年以後啟動IPO的計劃,目前方向是通過VIE架構在海外上市。

從融資速度上來看,紛享逍客此前創下一年內獲得的三輪融資的記錄。

2015年7月,紛享逍客完成了D輪1億美元的融資,而此前紛享逍客在2014年6月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2014年12月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迅速融資一方面是公司快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也會大點,而另一方面投資方很多時候買漲不買跌。那個時候我們也願意多拿錢,用來研發、市場推廣和銷售團隊建設。”羅旭解釋道。

而這一次E+輪融資之後,據紛享逍客COO李全良透露,紛享逍客將著力布局銷售管理,從CRM(客戶管理系統)與分銷管理兩個維度並進。

按照紛享逍客方面發布的數據,成立四年半時間公司已經獲得50萬家企業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宣布完成E輪融資的時候,紛享銷客正式更名為“紛享逍客”,由之前的移動銷售管理工具升級為一站式移動辦公平臺,將辦公版對外免費。

對此,羅旭也承認,紛享逍客的辦公版免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慮來自微信企業號和阿里釘釘的競爭。“這一塊市場現在已經是紅海,主要是通過免費來獲取用戶。基礎功能免費降低了用戶門檻,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用戶。而CRM、助手系列等收費產品,保障了公司持續保持25%的複合增長率和70%的續費率。”

而這背後,盡管移動辦公領域的前景巨大,但在騰訊旗下的企業微信號、阿里旗下的釘釘以及老牌ERP軟件公司的前後夾擊下,紛享逍客面臨的壓力並不小。特別是去年9月,釘釘和紛享逍客幾乎同時在分眾傳媒旗下的電梯樓宇廣告大幅投入。

“之前打了不少樓宇廣告,的確花了很多錢,但我們的目標是塑造品牌。”羅旭的緊迫感源於他認為中國這一波SaaS的窗口期基本已經快結束了,每一波風口只有這麽幾個機會,錯過了很可能只能成為這個行業里面的一個細分的存在。

而對於來自巨頭的競爭,羅旭認為,有競爭肯定會讓你進化得更快,但移動辦公只是一個癢點 ,而不是一個痛點。“目前市場上的通訊、基本的OA功能基本上已經無差異化,只是移動辦公的一個標配,但是用戶不是用這些平臺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按照目前業界的解讀,微信服務號、釘釘走的路子應該是在保證通訊、OA等基本移動辦公功能之後,對於其他更為專業的移動辦公需求會開放接口引入其他公司提供的第三方服務。

在羅旭看來,對於紛享逍客和包括紛享逍客的競爭對手而言,好消息是這些第三方服務目前功能上並不強。“就相當於搭了一個舞臺唱了個戲,但是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來唱戲的人沒讀過書,他們還在學習過程中。”

而對於與微信企業號、阿里釘釘的競爭,羅旭認為,雖然微信企業號、釘釘有資源,但是移動辦公市場特別大,他們可能會在這個大桌子上切上更大的一塊蛋糕而已。“但是我們做自己的平臺,我們聚焦銷售領域,我們也會切下一塊蛋糕,兩家偶爾有所交際,但是在不同的跑道上。”

“企業級市場很容易出現多家寡頭市場,很難一家通吃。”羅旭坦言,紛享逍客並不排斥與微信企業號、阿里釘釘,但得考慮出發點,但現在還沒到市場要站隊的時候,因為產品功能還不夠完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9

1985年9月18日: 羅旭瑞成功認購世紀城市(0355)新股,成為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