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麥嘉華筆記:升市難持久繼續出貨

1 : GS(14)@2012-11-06 00:33: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5/18057849
對於透過狂印銀紙和大灑公帑救市的做法,我已不下數次提出這可能最終變成「好心做壞事」,到頭來反而不利經濟增長和發展。問題是積極乾預經濟的政策,只會令到政府在提振經濟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最後迫於在自由市場中推出原本不需要的法例和監管。
一項調查發現,在美國做小生意的老闆,如今不擔心利率會飆升,對生意前景亦沒有先前那麼悲觀,但關注到過度的監管會窒礙小生意的擴張速度。換句話說,美國正施行高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可是監管卻收得太緊。
額外監管會加重成本
我要補充一點,額外的監管會加重做生意的成本,引致物價上漲,即是那些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會呈現更高的通脹,這從美國高等學府學費和醫療保健費飛昇可見一斑。
根據美國全國製造業協會所進行的調查,67%的受訪製造商認為,市場上出現太多不明朗因素,致令他們不敢貿然擴張業務或增聘人手;54%認為中國和印度等國家,較美國更積極扶助小企業和製造業。
一位在美國行醫的讀者抱怨說,政府對私人執業醫生的「支援」不斷減少,同時卻增加對醫院──私人執業醫生的競爭對手──的「補助」,政府為55%的醫療保健服務埋單。
如此一來,私人執業醫生越來越難經營,許多小型診所被迫關門,這帶來了反效果。由於小型診所買少見少,於是很多病人只好選擇到醫院進行一些小手術和治療,但醫院收取的費用比私人執業醫生的收費還要高。
其實,美國很多醫院都是入不敷支,只「攤大手板」向政府拿取補助。如果沒有政府資助,一些較小型的鄉鎮醫院最終都會落得關門的下場。
總括而言,小型診所為美國普羅大眾提供較廉宜的醫療服務,可惜政府的干預使到這些「小生意」難以在醫療保健行業中生存。希望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過後,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國10個最富裕的郡縣中,7個是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這非關聯邦政府直接開設的職位,而是肥了一群政治說客、律師、會計師和承包商,他們透過向政府提供建議、左右行業政策和促進公共工程項目而獲益。
未來半年隨時跌兩成
資料顯示,業界用於向美國政府進行遊說的支出不斷增加,跟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平均工資較全國平均數高出一截不謀而合。
我在上月曾提到,會把握目前的股市升浪去減持股票,因為我相信股市恐會在未來半年回調兩成甚至更多。根據往績,美國股市一般會在大選前向好,所以不排除股市會升一點,然後才出現一次較大規模的調整。我依然不認為股市這一次升浪可以持續很久,這解釋了為何我一定在找機會「出貨」。
麥嘉華
2 : ksw(1423)@2012-11-06 17:09:47

賭大細?
3 : GS(14)@2012-11-06 23:01:53

博一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70

麥嘉華筆記: 股市反彈 「出貨」好時機

1 : GS(14)@2012-12-04 00:32:1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203/18088651
早前《經濟學人》發表一篇有關「生產力與增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關注,文中提到美國勞工生產力(即是產量除以工作小時)於次季的增長速度較預期快,表面上這是個好消息,可是從整體趨勢而論,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感到太興奮。
六大因素打擊美經濟?
該財經雜誌引述西北大學經濟學家戈登的意見稱,自1970年起,差強人意的生產力表現帶來了一些啟示,那就是全球在過去250年的進步,是人類歷史重要的一章,但並不能保證未來能一直保持同等速度的發展。
除了創新步伐放慢腳步,戈登列出可能會進一步打擊美國經濟發展的6大因素,包括人口老化、債台高築、教育制度出現斷層、勞工套戥(註:Labour Arbitrage,意思是指西方世界的企業把工業生產轉移至新興市場的趨勢)、不平等和污染。他預測,在未來100年裏,最低層收入人士的生活質素難望有顯著改善。
《經濟學人》批評戈登的意見「了無新意」,因為美國經濟學者漢森早在1930年代尾曾預警美國已過了最繁榮的時期,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師奧雲亦於去年初警告美國經濟將會陷入長達數十年的「呆滯年代」。該雜誌認為漢森「跌眼鏡」,戈登和奧雲也不會例外。
很多讀者都知道我通常很小心處理專家的預測,不過我不會輕視戈登的意見,尤其是有關他提到生產力增長面對逆風的講法。隨着全球一體化帶來了勞工套戥,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力和生活質素改善速度都有所下降,但中國內地、香港、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等新興市場均有長足發展。
戈登認為美國生產力增長將會放慢的說法或許是對的,可是在新興經濟生產力加快的情況下,全球的整體生產力增長或許會繼續加速。
對於美國生產力增長為何會減弱,新興經濟體工資成本偏低所引起的勞工套戥是其中一個主因。令人關注的是在生產力增速減慢的同時,美國本地資本開支淨值進入了下降趨勢。
西方人均GDP增長放緩
所以,政府開支佔經濟產值的比率一旦上升,生產力就更難大幅提升,這一論點十分值得香港借鏡。
戈登所提出不利美國經濟的6點因素,我不會一下子就否定。事實上,西方世界的人均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已在放緩。
假如戈登的預測是對的話,我認為西方世界的經濟增長將持續呆滯,到頭來股市也很難有太突出的表現。所以,趁股市現時反彈,或許是「出貨」的好機會。
麥嘉華
末日博士
本欄隔周一刊出
麥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04

麥嘉華筆記: 揸美國資產 要格外留神 麥嘉華

1 : GS(14)@2013-05-08 00:24: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06/18250626

                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根據德國兩間大學聯手進行的調查,人們在facebook「見證」好友的開心假期、幸福戀愛生活,或者事業有成,妒忌心理便可能會油然而生,並因此而感到不開心。研究發現,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人在瀏覽facebook後產生負面的情緒,更加不滿現狀。

年輕人欠缺儲蓄

                由Creditdonkey.com負責的另一項調查指出,每十個美國人,有四位承認沒有能力輕鬆地拿出500美元。United Way of Greater Philadelphia行政總裁米莎表示,這個調查結果並不令人震驚,但讓人擔心。身處經濟艱難時期,人們之所以會「墮崖」,便是因為企得太近懸崖邊緣。
有關調查還顯示,54%受訪者沒有一個儲蓄計劃,45%人甚至擔心他們終身也不會儲到足夠金錢。米莎認為,大家不要只看數字,還要教導下一代如何積穀防飢。不幸的是,早在很久以前,美國政府不但沒有好好地充實庫房,還不斷透過大灑金錢去製造繁榮景象。
我之所以提及以上的調查,因為沉迷於facebook的Y世代一族,看來未必有能力或願意「供養」不斷增加的退休人士。一些讀者未必會認同我的想法,認為我「老麥」只是一名老頭子,不了解「新經濟」和facebook是何等有創意。從科技的角度而論,這種講法或許是對的,可是當想到很多年輕人都欠缺積蓄和一份好工時,我便會擔心各地政府在未來怎樣無止境地作出補貼。
提醒大家一點,35歲以下人士除了手頭上沒有很多資產,亦未能受惠於1980年代開始的資產市場牛市,錯過了股票、物業、藝術品和貴金屬價格的升浪。
僱員收入研究協會和Mathew Greenwald& Associates在今年發佈的調查結果指出,超過半數的美國打工仔,他們和/或配偶的儲蓄平均不足2.5萬美元(約19.5萬港元,不包括自住房屋和公積金);另外28%更表示他們的儲備少於1,000美元(約7,800港元),比率較2009年高出八個百分點。

貧富懸殊續惡化

                參考美國家庭的財富趨勢,自從美國經濟於2007年陷入衰退以來,最富裕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佔整體的37.1%,高於原先的34.6%比率;而最富有的20%人口的財富所佔比例也由85%增至87.7%。經歷了經濟倒退一役,美國家庭的財富中位數大減36.1%,反之最富有的1%人口的身家僅下降了11.1%,貧富懸殊的差距進一步擴大。試想一下,如果這發生在塞浦路斯又會怎樣?
個人意見是,持有美國資產宜格外留神,我自己寧願選擇亞洲資產,當然亞洲本身也不是全無問題。

                  麥嘉華
末日博士
本欄隔周一刊出                                                         
2 : 鉛筆小生(8153)@2013-05-08 00:40:33

負責的另一項調查指出,每十個美國人,有四位承認沒有能力輕鬆地拿出500美元。United Way of Greater Philadelphia行政總裁米莎表示,這個調查結果並不令人震驚,但讓人擔心。身處經濟艱難時期,人們之所以會「墮崖」,便是因為企得太近懸崖邊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41

麥嘉華筆記:提防87股災悲劇重演

1 : GS(14)@2013-07-23 00:20:56

http://realforum.zkiz.com/post.php?type=post&fid=206

                日本政府債券孳息從近期低點跳升一倍,掀開了環球債券孳息過去兩月飛升之旅的序幕。近幾年來,股市之所以能夠順風順水,低息環境功不可沒,如今長息彈升,是否意味着股市將風光不再?

亞洲經濟高增長難再

                  其實,美國債券孳息早於一年前已開始向上,可是在美國經濟依然低迷的情況下,我不排除債息會再次回落,惟超低息的日子恐怕已一去不復返,原因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已「控制不了」債券市場。
換句話說,聯儲局推出越多量化寬鬆政策(QE),利率到頭來掉頭向上的時候,將會升得越高。自從聯儲局於2009年推出QE以來,美國股市遭人為地推高,我擔心的是,終有一日連美股也失控。
正如我先前所指,最怕這將會變成為1987年的翻版,即是當美股在8月底摸頂後,跟着便崩圍。美股下行的風險,超過因可能錯過美股升市尾班車而失去的潛在回報,所以,對於美股任何的反彈,我都會視之為「趁高出貨」的機會。
另外,有讀者問,為何我對加元和澳元等「商品貨幣」敬而遠之?我在先前的文章已解釋過,這是因為我認為亞洲經濟現時難望再高速增長,而且中國經濟前景可能令人極度失望。
假如中國經濟真的如我所估計般「疲弱」,每年只有最多4%增長,那麼新興經濟的擴張之路不容太過樂觀,到頭來恐會拖累到其本身的貨幣、債券和股市。以亞洲為例,我會沽出印尼、菲律賓和泰國股票。
中國內地經濟放緩,同樣首當其衝的會是香港、工業用商品價格、高負債的加拿大與澳洲經濟及其貨幣。
相對於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和實金,我覺得金礦和銀礦股顯得便宜。我個人的確喜歡持有實金多於金礦股,但面對金價現階段接近見底,價位可以輕易地由現水平反彈三成或以上。麥克萊倫(Tom McClellan)指出,金價出現了兩個「關鍵轉向日」。他解釋道,要成為關鍵轉向日,必須符合三個條件:(1)全日高位和低位必須分別高於及低於前一個交易日;(2)股價極端,呈現超買或超賣;(3)收市價顯現見頂回落或見底回升。
上周一的金價走勢便符合以上三個條件。每當看到這些強烈的轉向訊號,技術分析派都會很雀躍。當然,這並不百分百擔保金價一定會轉強,卻是令人鼓舞的訊號。

金價有力重上1,630關

                                    倘若金價真的形成「雙底」,後市將有機會攀上到大約每盎斯1,630美元。我除了看好美國最大的產金商Newmont Mining,還覺得金礦股和銀礦股板塊目前甚具吸引力,投資者可以視乎本身承受風險的能力,吸納勘探公司如Nova Gold,或者是金礦股ETF如GDXJ和GDX。
還有一句話我不吐不快,全世界都把焦點集中在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一言一語,這實在令人沮喪,須知道他其實就是2008至09年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

麥嘉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57

麥嘉華筆記:美股升浪未玩完 麥嘉華

1 : GS(14)@2013-08-05 23:40: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5/18364149

                  大多數美國人擁有五張或以上的信用卡,全國加起來的數目超過10億張。而自2010年4月以來,人們為了維持他們的消費水平,儲蓄率卻由5.3%降至目前的只有約2.5%。
許多美國人「願意」窮一生的精力去賺錢,目的就是要償還先使未來錢所欠下的債務。其實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能力負擔,卻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這種追求物質生活的心態,種下了負債纍纍的禍根,並衍生出其他社會和家庭問題……

西方愛舉債 經濟難大翻身

                  只要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政策繼續「鼓勵」人們舉債度日,先使未來錢,西方國家經濟將難望大翻身,新興經濟體則會從後追趕。從投資的角度而論,這一點不容忽視。
新興市場股市於2008年遭美國股市拋離,其後知恥近乎勇,強力反彈,並反過來跑贏美股。直到2011年才回氣,再次落後於美股。同樣地,新興市場債券在2009年至去年底一直表現出色,直至過去兩個月才「腳軟」,被美債反勝差不多10%。
所以,我再次反覆思量,如果我們都相信環球金融市場將會出現一次強勁的小陽春,究竟我們應該跟紅頂白,追捧近期爆紅的美股;還是鋤強扶弱,向新興市場股市投下信心的一票?畢竟新興市場股市在2003至2011年期間,連續八年跑贏美股,如今是否形勢逆轉,新興市場資產將積弱難返,弱勢還會持續上好幾年?
再說,假設美國真的可以重拾光輝歲月,同時,中國經濟又有危機,美股會否重演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和之後一段日子的一幕,跑贏新興市場股市?
我要補充一點,自1998年1月至2000年3月,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再漲68%,於2000年3月攀上1552點的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16

麥嘉華筆記:孳息看跌 美債寧買勿沽 麥嘉華

1 : GS(14)@2013-10-01 17:33: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930/18443725

                  我在較早前提到,小投機者如今是美國國庫債券的大淡友,他們加起來持有的空倉張數是2009年以來最多。遺憾的是,小投機者過去幾次都成為「明燈」,每當他們大舉出擊沽空美國國庫券,債市便反過來大升。
由小投機者組成的債市「空軍」隨時全軍覆沒,加上美國經濟尚未完全復元,以及聯儲局承諾會維持超低息政策一段「長」日子,個人認為現階段寧可買入美國國庫券,而不是沽空。
還有一個利好債市的原因,就是銀行業正「前所未有地」拋出美國國庫券。銀行業上一次這樣大規模沽出債券是2011年春季,美國國庫券其後勁揚超過兩成。
我之所以討論利率和債券市場,原因是我極度質疑「沽債券、買股票」這一套策略。如果債券市場的淡友是對的話,而利率又真的持續上升,這樣將會對環球經濟、以及企業盈利十分不利。請大家不要忘記,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已升了差不多一倍,所以一旦利率進一步上升,我將會果斷地減持股票。
不過,假如我的推測是準確的話,經濟衰退以及通縮憂慮,將於未來數個月加劇,到時將會推低債券孳息,股市在這種環境下,也難望會有好表現,至於企業營業額和盈利數據亦將會令人大失所望。

防守力強 REIT值博

                在長息上升的日子,包括新加坡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在內的REIT明顯轉弱,並且落後大市。我的長期讀者或許會記得,我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的不同REIT。我持有REIT的目的,並不是因為我相信REIT可以在短期內飆升,而是基於在目前的環境下,此板塊具備一定防守能力。
假如環球經濟轉強,引致利率攀升,REIT的融資成本難免會增加,但由於經濟改善會帶旺租務生意,正面和負面因素應可互相抵銷。相反,假如利率因為全球經濟轉弱而再度下跌,紅利不俗的REIT應可吸引到一批捧場客,從而惠及其股價。
我持有新加坡REIT,並正在逐少增持,我這樣做不是推算到REIT將會勁揚,而是考慮到其他個股下跌風險甚高。尤其是美國股市,標準普爾500指數由6月24日的1560點,攀升至1729點的高峯,卻未能得到多個技術指標的配合。

大市超買 升浪快完

                                      股價攀上12個月高位的股份已買少見少,反之股價突然掉頭向下的股票卻有所增加。與此同時,企於5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之上的股票數目均減少(見圖),凸顯大市呈現超買。
我在先前曾解釋過,只要有50隻成份股保持強勁,主要股市指數便可以進一步上升,而其他大多數股票可能未能成為升浪中的一份子。如果大市升浪只是由一小撮股票帶動,這顯示升浪可能臨近尾聲。所以,我會堅守「原則」,減持股票。投資者更可考慮沽空標普500指數,止蝕位設在1720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05

麥嘉華筆記:股市新高 勿貪勝不知輸 麥嘉華

1 : GS(14)@2013-12-09 23:43: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209/18542526

                美股節節上升,再闖新高峰,但我奉勸大家切勿貪勝不知輸,「跨出海外」的投資者,應考慮重新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把部份資金從美股轉投到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股市。美股今年來累計上揚逾25%,而印尼盾兌美元卻下跌18%。



明年新興市場料勝美股

                  我先前發表的文章中早已提到,踏入2014年,新興市場股市可望跑贏美股,這未必一定是前者顯著上揚,亦可以是抗跌能力較強,比方說環球股市就算大跌,新興市場股市也未必會跌得那麼厲害。
鑑古知今,美國總統第二屆連任的話,美股很多時會在8月見頂,但今年由於有「量化寬鬆」撐住大市,美股得以繼續步步高陞,這是否意味著上述的「魔咒」會在今年被破解?
看一些技術數據,美國標普500指數超越5月22日的1687點和8月2日的1709點,於11月底攀上1813點的高峰。然而,自從5月22日以來,在紐交所掛牌的股票中,創出12個月高位的股票數目卻顯著減少,預示著這股升浪或正在轉弱。
此外,近期金融股表現相對遜色,加上企於200天移動平均線以上的標普成份股數目比例下降,這都是利淡訊號。
我最近出席一個投資研討會,與會人士包括一些全球數一數二的機構投資者,期間有人問我,何以見得現在有泡沫爆破危機?我回應說,我們都是始作俑者,有份令債券、股票、商品,以至地產、藝術品和收藏品的泡沫不斷膨脹。
國際結算銀行前首席經濟師懷特(William White)是少數能準確預測次按危機和信貸風暴的經濟師,他指出發達國家目前的總負債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較2007年高出30%。舉個簡單例子,大家就會知道泡沫究竟有幾大: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孖展債務佔GDP比率從未試過高於1%,再看一看今日的比率一度超過2.5%。
對於有大淡友堅持信貸泡沫和資產泡沫將會大爆破的看法,理智上我認同這一點,唯一問題是不顧一切的中央銀行,將會再推出何等程度的貨幣政策去救市。烏雲已經出現,所以我建議投資者增持現金,而至少在目前也可視美國國庫債券為資金避風港,儘管我相信在泡沫環境下,沒有任何投資是百分百安全的,而且我對美元亦缺乏信心。

看好黃金 1,200美元入市

                一如既往,我會提議審慎的投資者去收集黃金。上月,我指出金價由6月28日的每盎斯1,180美元勁彈之後,金價和金礦股都可能需要出現一次調整。不過,金價一旦下調至1,200美元附近,便是很好的入市機會。我看好金市的原因,就是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出貨潮似乎已暫告一段落。
最後要說的是,假如投資者真的非常看好股市,並要在美股和港股兩者擇其一,我個人會選擇港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45

阿媽目及中咖啡王子 主動撮合Liddy遭泰版林嘉華狂追

1 : GS(14)@2014-12-01 22:21:22





■泰版林嘉華擁有佔地幾個山頭的咖啡園,他對Liddy大有好感有意力追。


曾介入李心潔和彭順婚姻的李悅彤(Liddy),月前跟彭順斬纜後被指跟舊愛Simon復合,她早前接受訪問時強調自己感情空白,希望一切隨緣,不過看來Liddy的桃花沒因此而凋謝,反而更旺盛。



大獻殷勤

早前Liddy偕母親到泰北清萊的咖啡園,為有線拍攝旅遊特輯《帶阿媽去旅行》時,竟被貌似林嘉華的32歲「咖啡王子」阿Pad力追,對方不但全程向Liddy大獻殷勤,而且拍攝期間工作人員更發現阿Pad不斷偷望Liddy,又用手機偷拍Liddy,就連同行的Liddy媽也察覺阿Pad對Liddy大有好感。



■Liddy媽出力鼓勵泰版林嘉華出擊,更與對方的母親安排見家長。

■Liddy與母親為有線拍旅遊特輯,齊齊採咖啡豆。



原來Liddy媽覺得阿Pad夠老實是好男仔,直指過往Liddy的男朋友沒一個她是滿意,在獲悉阿Pad單身後,即主動叫阿Pad追求Liddy。最搞笑的,是Liddy媽最初以為阿Pad是農村人家境欠佳,仍不斷慫恿Liddy嫁去農村,並說:「嫁嚟呢度幾好吖,窮都冇所謂!」



■泰版林嘉華貼身照顧Liddy,全程無微不至。

■穿上泰北民族服的Liddy笑言有出嫁的感覺。

■Liddy戴上當地傳統銀器頭飾,感覺新鮮。



一切隨緣

及後Liddy媽獲悉阿Pad是白手興家的生意人,在曼谷發迹後回家鄉買下清萊幾個山頭種咖啡豆,更已購下地皮準備發展度假酒店事業,認真有眼不識泰山。


■偷啜彭順爆出連串風波的Liddy桃花繼續旺盛。資料圖片


對於媽咪欲撮合姻緣,Liddy前日在電話中哈哈笑說:「佢(媽咪)幫我問咗咁多嘢,但我完全唔知。我都係拍嘢,冇諗咁多,佢(Pad)喺側邊偷拍,都係之後工作人員同我講番先知,佢影咗好多相,可能佢好心影啲side shot send番畀我啫。今次純粹做嘢,我又冇諗艷遇唔艷遇,呢個係朋友囉,佢係一個nice guy。」可有發展可能?Liddy表示一切隨緣,對於母親大讚阿Pad是好男仔,Liddy說:「媽咪可能為咗個節目效果啫,有一part我哋着住民族衫,好似出嫁,玩吓啫!」採訪:魯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201/189533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34

嘉華啟德項目申預售 涉924伙

1 : GS(14)@2016-02-04 17:11:26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204/paa01/laa2.txt


【明報專訊】雖然近期樓市氣氛持續轉弱,但發展商仍密鑼緊鼓為旗下「麵包」申請預售。地政總署最新公布,上月新申請預售樓花的住宅樓盤共有4個,涉1351伙,當中規模最大的是嘉華(0173)啟德第II區2號地盤,提供924伙,樓花期約32個月,屬4個新申請預售項目中,樓花期最長的樓盤。

新地前北角邨首期涉355伙

另新地(0016)港島重點豪宅前北角邨重建項目首期提供355伙,樓花期約16個月。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早前已預告,北角邨重建項目首期最快今年第3季開售。至於另兩個於上月新申請預售的樓盤,規模皆較細,分別是南豐等發展的港島深灣徑項目,提供54伙,樓花期約26個月;而K&K地產屯門虎地富盛街18逸品,涉18伙,樓花期約1年。

與此同時,1月獲批預售的3個住宅盤,包括房協沙田綠怡雅苑、新地元朗映御及中海外(0688)又一村海棠路62號,3盤共提供1553伙;當中映御已展開在元朗的路演宣傳,預計日內上載樓書,並於新春假期後公布開售詳情,新地亦已表示單位每實呎管理費料不逾4元。

待批樓花10520伙 8個月新低

撇除已獲批預售項目,截至今年1月滾存待批預售樓花總數涉10,520伙,比去年12月錄得的10,718伙,微減198伙或1.8%,屬去年5月錄得滾存待批樓花8829伙以來,過去8個月來的低位。

此外,部分擬上半年推出的大型樓盤至今仍未獲批預售,包括新地元朗Grand YOHO(1114伙)和將軍澳唐俊街28號天晉系列項目(628伙),以及嘉華牽頭的元朗朗屏8號(912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204

嘉華吊癮!齋開示位未開價

1 : GS(14)@2016-03-06 16:08:20

■朗屏8號開放372方呎一房示範單位。 鍾偉德攝


嘉華(173)等發展的元朗朗屏8號今日開放示範單位予傳媒參觀,不過僅開放兩個清水房,分別是參照2座18樓E室而建的兩房484方呎,另一個為一房、參照3座18樓E室,面積372方呎的示範單位(圖二至四)。嘉華國際總經理(香港地產)溫偉明表示,項目昨晚已上樓書,會盡快開價,有機會大手客優先,並會開放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他笑言,港鐵及西鐵應該不會今日開工,似是暗示今日內不會開價。項目由港鐵(066)管理,相信管理費不會太進取,但未有透露實際數字。他強調,設計開放式單位是配合市場及政府,會視乎市場情況決定會否首批推出。對於市況,他指息口仍然處於低位,近期周邊都有成交,對後市仍然有信心。此外,大批代理在現場等候參觀示範單位,人龍一路排到出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6/195187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