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媒體稱星巴克美式咖啡售價中國比美國貴75%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xMNDIwXzU1MzgxMA.html

中國消費者「不差錢」催生高定價?

不少知名品牌在中國的價格比國外本土的價格高出許多,但是因為「雙重標準」收到中國工商部門的罰單卻是少數,耐克便是其一。

10月24日,耐克公司在領到了一張高達487萬元的罰單,這也是中國工商部門針對企業「雙重標準」開出的首張罰單。

被罰的是耐克公司在中國銷售的一款型號為N ikezoom hyperdunk2011籃球鞋,這款價格高達1299元的高端籃球鞋,在耐克美國官網的售價為125美元(約800元人民幣),價格提升的同時品質卻在縮水:這款鞋的賣點是足跟和前掌的雙氣墊,可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卻「縮水」成了單氣墊產品。

在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婁向鵬看來,此事件如同一個風向標, 「中國人的自信心、維權意識、法律執行意識增強,傳播途徑和手段多元化,內外價差和雙重標準問題受到更多關注。」

實際上,已經開始有品牌主動縮小中外價差,這將會是國際品牌價格策略的新趨勢麼?

「不差錢」標籤

內外價差顯著的不只是耐克,還有汽車品牌、化妝品品牌、咖啡連鎖品牌等等。「不差錢」成了外國商家給中國消費者貼上的標籤。

比如,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星巴克,是不少小資鍾情的品牌。不過相比在美國的平民形象,星巴克在中國就顯得「高端」得多。用料並無差別的一杯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國僅約合人民幣12元,國內要賣21元,相當於貴了75%。

此外,越野車品牌Jeep大切諾基在中國起價人民幣53.99萬元,但在美國售價還不到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24萬元)。2012年的新款Jeep大切諾基SRT8在中國賣到119.99萬元人民幣,約合19萬美元,但美國本土價格只有5.53萬美元。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稅收是造成價格差異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中國進口汽車需要繳納的稅收主要有關稅、消費稅、增值稅。關稅稅率經過多次下調之後降至25%,消費稅根據排氣量為1%~40%,其中排氣量3.0到4.0之間為25%,排氣量4.0升以上為40%,增值稅稅率為17%。

也就是說,汽車進口到岸綜合稅率為47.7%~143.7%,其中3.0升以上4.0升以下排氣量的綜合稅率為95.4%,排氣量4.0升以上的綜合稅率為143.7%。這意味著3.0升以上進口車進入中國,在經銷商還沒有銷售之前,其成本就已經是到岸價格的兩倍了。

但這還不能完全解釋進口車中國價格為美國價格的3倍左右這個事實,因為還有一倍左右的差價無法解釋。「除了關稅,貿易、運輸等方面的物流成本、增加的渠道成本、營銷成本等都是內外價差的原因。」周婷分析認為。

此外,還有更隱性的因素,比如,這是一種市場策略: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具有較高經濟實力的消費者大有人在,無論耐克還是星巴克等都有品牌心理優勢。而「以汽車為例,儘管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但是如果將市場參與者分為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市場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

不可持續的價差?

不過受歐洲經濟危機的影響,無論是耐用消費品還是快速消費品,都不能繼續保持高姿態而對市場的聲音置若罔聞。

如果他們想通過中國市場的發展來做一個銷售拉動的話,那麼如何避免高額關稅帶來的過高價位所抑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是當下一個重要的問題。

蠢蠢欲動的還有高檔化妝品品牌。國際大牌護膚品維護品牌的一貫做法是提高價格,不過一些品牌也開始嘗試「縮小價差」來爭取更大銷量。

今年9月1日起,雅詩蘭黛旗下的倩碧[微博]品牌的部分產品降價,四款明星產品降價力度都不小。如「水嫩保濕精華霜」,將從目前的49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31%;「黃油潤膚乳」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水磁場面霜」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

周婷認為,倩碧品牌的降價行為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市場策略,以應對今年以來內地化妝品市場的頹勢。她透露的一份內部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總數量、總金額與去年相比均出現負增長,幅度在13%~14%之間。化妝品品類市場前景嚴峻,品牌採取降價策略,可以有效刺激內地消費。

「這種內外價差的縮小調整是應對本土中高端品牌不斷延伸的手段」,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表示,國際品牌通常有不同級別的完整的產品體系,其中高端的品牌一般會採取不斷上調價格維持其高端形象,其中低端品牌可以通過降價縮小價差的方式,讓人感覺性價比提升,從而搶佔市場份額,打擊競爭對手。

在周婷看來,少數國際品牌的價格調整舉動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可能對同檔位其他國際品牌的市場策略產生影響,特別是那些定位不清晰、個性不突出的品牌。「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等成本在降低,以及中國政府在關稅方面也在不斷調整中,國際品牌縮小內外價差將是一個趨勢。」

更重要是的,更多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他們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特別是歐洲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下,一些品牌爭取更大的中國市場份額,價格調整也是方式之一。

婁向鵬認為,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婁向鵬說。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具有技術壟斷性的、稀有血統的品牌繼續保持較高的品牌溢價,比如一些高端國際品牌的名表,在全球範圍內,其競爭對手都是有限的,會有更多定價的話語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3

鮮炒咖啡競爭中突圍

2013-01-17  NM
 
 

 

做生意最怕競爭。假如在同一條街,你又賣魚蛋,我又賣魚蛋的話,最終結果只有頂爛市收場。位於西貢市場街,賣自家炒豆的咖啡店Colour Brown,卻是例外。小店開業七年,老闆李健明(Edwin)面對在同一條街,競爭對手由一間變四間,依然屹立不倒,月賺由幾千元,變成五萬元。兩年前,更能在鄰鋪開多間分店賣咖啡用品。相反,同街其他咖啡店,部分在假日期間仍要「拍烏蠅」,其中兩間咖啡店,老闆更索性關門休息。能夠在競爭中突圍,Colour Brown全靠三招。

上週六,來西貢的人比平日多,有識途老馬走到去海旁邊的市場街,去到咖啡店Colour Brown。小店只有二十個座位,早已爆滿,但門外仍聚集了十多個客人,有的在等位,有的在等外賣。店內的烘焙機高速滾動着,整間鋪瀰漫着一陣陣咖啡的香味,一粒粒咖啡豆由灰綠變啡,有些沒買咖啡的遊客,也好奇停下注視。事實上,整條市場街,總共有五間咖啡店。不過,記者所見,生意唯一能與Colour Brown平分秋色的只有街尾開業最耐的Panda Cafe,入座率有八成;而街頭的Pizzeria La Gondola本來是一間餐廳,在下午茶時間兼做咖啡店,但在這個繁忙時間,店內竟然無客。據知另外兩間咖啡店生意亦少,老闆索性放假,「平日無咩生意五六日先開,但都係無定向風,鍾意開就開。」老街坊指着街尾的Fiesta笑說。回到七年前,Colour Brown剛開業,Edwin說:「以前呢度好少人行,係車路,成條街唔係賣五金、鐵閘,就係賣整船嗰啲摩打鋪,最好笑係隔籬賣紙紮,我賣咖啡佢就喺度燒衣。」Edwin當年貪租金平,才租下這裡開鋪,「租平可以捱耐啲呀!」開業半年,如他所料,幫襯的都是街坊客,一個月賺得一萬幾千。更不幸的是,兩年後,政府美化西貢,把市場街的地重新掘起鋪喉,三年間,日日沙塵滾滾;到美化工程完結,市場街納為行人專用區,遊客是多了,但亦前後吸引另外三間咖啡店在這裡開業,其中一間更開正對面,打正旗號搶生意。然而Edwin的生意在競爭之下反而更多,由月賺幾千元變五萬元,平均日賣超過二百杯咖啡。

第一招即炒咖啡搞綽頭

Colour Brown與其他cafe不同之處,除了一般Cappuccino、Latte外,還主打貓屎咖啡及藍山一號等。店內有一部重型烘焙機,咖啡全是自家烘焙;也有賣特色的蜂蜜薑汁泡沫咖啡和即場滴漏出來的冰滴咖啡。上週六,記者以Colour Brown的House Coffee,即以巴西山度士豆烘培出來的咖啡,和鄰近兩間cafe,包括Panda Cafe及Pizzeria la Gondola的House Coffee,找來途人試味作比併。為求公平,每杯各放一包奶、一包糖,三杯咖啡以白色紙杯盛着,途人並不知他們的來源。結果十五名試飲的途人,喜歡Colour Brown的佔九位,理由普遍是咖啡味濃郁、夠甘香;其餘六位喜歡Panda Cafe,因較滑較甜,易入口;最後一間因淡而無味,零票包尾。Edwin解釋自家烘焙的咖啡感覺會新鮮,味更香濃。他每週都會買生咖啡豆,回鋪頭自己炒,每週炒一、兩次,炒完後把咖啡豆放在盒中,養兩、三日,等味道完成發揮出來,到客人落單時才即磨即沖。「熟的咖啡豆放得太耐,味便會淡。西貢區無一間咖啡店自己炒豆,你要突圍而出,當然要搵啲人哋無嘅嘢啦!」事實上,七年來他已換了十部烘焙機,每部數萬元,近年賺到錢,更花了二十萬元買新型號。不過他說長遠計落,生豆的價錢比買熟豆便宜七成,令每杯咖啡毛利較高。Edwin說:「一包豆最平幾十蚊成本,可以沖八至十杯,但我喺度賣一杯咖啡,最平都要四十一蚊。」不過天天炒咖啡,他不諱言要小心身體,「試過要趕工,日日炒幾公斤,吸入好多咖啡微粒,竟然邊炒邊流鼻血!」記者上週五在咖啡機旁待了一個下午,親身感到烘焙機發出的熱力,恍如站在焗爐邊,晚上已經失聲。

第二招重視員工培訓

除了味道,Edwin亦重視員工是否認識咖啡。正式採訪前,記者以客人身份到Colour Brown,甫入店內,聽見店員為客人解釋每種豆的特色時,說得頭頭是道:「呢種蘇門答臘曼特寧就調度厚啲、有好香的果香味,酸性低啲,但after taste好長……」相反,記者早前到另一間Pizzeria La Gondola,點其主打的Lavazza意大利咖啡,並詢問其員工有何特別,該員工只說:「係意大利嘅豆囉。」最後更落錯單,要Espresso卻端上一杯Cappuccino。Edwin說,自陳豪主持的節目《品味咖啡》播出後,有很多客人突然「專家上身」,故Colour Brown除了他之外,其他員工都要能夠和客人談「咖啡經」。「對客人唔可以hard sell,佢哋起初來到總係鍾意認叻先,講自己點識享受呀,但只要你再俾多少少資訊佢,好似點樣煮會更好味,佢哋就會話自己其實咩都唔識,想你再講多啲,教完點都會買啲。」為了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Edwin在培訓上花了不少心機,「當然要對咖啡有興趣,我哋先請。做耐少少嘅員工,我哋會送佢去上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啲課程,年資淺嘅員工就由資深的員工教住先。」美國精品咖啡協會一個短期課程至少八千元。不過這筆付出,是有回報的,「有好多客人,都鍾意搵我哋啲客傾偈,買杯咖啡,坐喺度偷師呀。」熟客Alan同Chloe已來幫襯五、六年,上週六經過來問每種豆要磨的粗幼度,跟店員聊起「咖啡經」,店員教路:「飲藍山咖啡唔可以用意式咖啡機o架,會好難飲。」Alan和Chloe一臉受教,然後就花一百七十元買了一百克藍山咖啡豆,他們說:「呢度好在可以學嘢嘛,超市無人可以傾吓俾意見,我哋唔識揀又唔知點。」

第三招人際網絡取勝

Edwin現時為香港咖啡行業協會主席,原來背後有段古。話說七年前,咖啡熱潮未盛行,香港只得兩、三間供應商有生豆提供,但因毛利高達七成,供應商寧願自己炒再轉售連鎖店,都不肯做Edwin生意,「試過搵供應商搵到去台灣,但計過所有成本唔抵,唯有返香港再搵。」幾經辛苦,終於有一間香港供應商新天成咖啡願意賣生豆予他,其老闆叫李葵(Billy)。透過Billy,Edwin認識更多行內人,「鍾意飲咖啡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佢哋會周圍去試咖啡店,好彩開業頭兩年儲落呢批客,就算當年呢度整路,佢哋唔介意出面食塵,都照入嚟飲咖啡。」三年前,一班志同道合的咖啡師和供應商,組成了香港咖啡行業協會,Billy成為會長,Edwin出任主席,經常舉辦咖啡師大賽等活動,一班行家聯誼得多,更加掌握到行情,「行家之間會講吓邊度有供應商入貨平啲,又會介紹朋友去我度飲咖啡,對生意都有間接幫助。」Edwin說其實當初開業,他原意只賣咖啡,沒有食物,「原來香港人接受唔到o架,一定要食嘢加埋飲嘢!」他在客人的建議下也賣公仔麵、多士等小吃,生意額漸趨穩定。加上三招儲客之道,Edwin生意愈來愈好,兩年前更擴張,租下隔籬鋪位,賣四十多種咖啡豆,由最平的巴西山度士,到最貴的貓屎咖啡,每一百克介乎四十五至九百五十元,其他連較特別的咖啡豆如中國雲南、危地馬拉、印尼火山等都有。除了賣豆,這裡亦展示他多年來,在香港及世界各地買入的咖啡用具,儼如一間小型咖啡博物館。面對競爭,Edwin總結說:「有競爭都好嘅,做旺條街。」Colour Brown成為大贏家,他就最開心,但他兩隻小狗Cheese 和Go On的休閒生活要改變,「以前假期都得閒同佢哋散步,而家做到唔停手,佢哋都要出嚟做吓PR,幫手應酬吓啲客人。」

開業資料(12/05)

裝修加牌照$200,000器材$200,000租金^$30,000傢具$30,000總投資$460,000^包括上期

營業資料(12/12)

營業額$352,000人工*$120,000租金連雜費$80,000入貨$60,000器材維修$25,000水電$10,000員工培訓$4,000盈利$53,000*四個全職、七個兼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67

全台半數早餐店咖啡 靠他供應!

2013-01-21 TCW
 
 

 

生活在台灣的你,一定聽過星巴克(Starbuck)、丹堤、怡客咖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最大宗的咖啡進口商,是一位出身小學畢業的水果盤商,而且,你也一定喝過他賣的咖啡。

他,是品皇咖啡創辦人洪明寶,國內一年進口近兩萬噸咖啡生豆,三分之一由他進口;全台半數街邊早餐店的咖啡,都出自他設在嘉義縣太保市的工廠。

他用最「台」的方式,賣「蓋高尚」的咖啡,如今還賣到全台第一。

一月五日傍晚,嘉義朴子通往太保的縣道一六七,沿電線杆上黃底紅字「品皇咖啡」插旗,路邊兩旁停滿綿延逾一公里的車龍,人流則聚往品皇咖啡(簡稱品皇)總部三廠內的尾牙晚宴會場。餐前時刻,會場後方兩頭身長逾米的大鮪魚,現切生魚片供饕客品嘗;晚宴主秀,霓虹舞台上的主角,是老牌台語歌手黃西田。

包含中午宴請從花東等地遠道前來加盟主的桌數,今年品皇尾牙規模突破三百桌。「太保(市)這邊沒見過尾牙場面辦這麼大的,」主桌上賓太保市市長董國誠說。

敢另類!不怕被人嫌台公司品牌命名竟找乩童挑

洪明寶賣咖啡,如同他辦尾牙,生猛有力、台味十足!

走近台中公益路品皇門市總店,擺在結帳櫃檯前的,是一整摞「台中高糧」高粱酒,「那是替朋友幫忙賣的啦!」洪明寶熟練的煮著虹吸式咖啡,一面解釋道。

不只混搭兼賣白酒,連講解如何煮出好咖啡,也是十足台味,「高海拔咖啡豆,像是黃金曼特寧、印尼蘇門答臘的藍寶石咖啡,煮的時間長,道理就和高山茶要泡比較久,才會出味一樣,我都這樣推廣給客戶的。」他用鄉土味十足的流利台語說。

更台的還有,以「品皇」、「后政」分別做為品牌和公司名的緣由。問洪明寶,星巴克咖啡命名是取自《白鯨記》小說中,那位愛喝咖啡的輪船大副史塔巴克,那麼「品皇」、「后政」意涵為何?「哪有什麼意涵,就神明選的呀,朋友帶我去嘉義水上一間廟,我拿了十幾個名字(指品牌名)去,乩童起乩挑的。」他直白回答。

雖說,濃濃的庶民性格,讓人很難與品牌、咖啡、品味等關鍵字聯想在一起,但這並不影響洪明寶在國內咖啡業界的實力。

「說起來,全台咖啡原料批發業界,就屬品皇市占率最大,」同行的廣吉食品總經理賴勇誠說,品皇全台有一百二十家加盟門市遍布各鄉鎮,是洪明寶的業務據點,觸角伸得早也最廣,從早餐店到代工三合一隨身包飯店備品等,都屬於其業務的範圍,「他跳脫做生意的常規。」

替品皇規畫觀光工廠的肯默整合設計總監黃信彰也說,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品牌,就是在中部的選舉場子,贊助者送來印有「品皇咖啡」字樣紙杯的三合一咖啡。

敢豪賭!被看衰照改行烘焙、行銷全靠土法煉鋼

剛過花甲之年的洪明寶,一九八九年創立品皇咖啡。早年,他是水果盤商,掌握嘉義地區九成飯店、日本料理店的水果生意,送水果到餐廳和吧台師傅聊天時,發現當時一杯售價六十元的咖啡,利潤竟高達四十元,比賣水果好賺,但當時咖啡原料供應商少,評估認為切入這塊市場應有機會,但當時喝咖啡的人極少,「一百個朋友,九十九個反對我改行,」他說。

但曾在十四歲時向親戚借錢,做起棉花、瓜子等契作生意,不到二十歲就賺過千萬元大錢的洪明寶,一向有自己的定見,「他說,他喜歡做最困難的工作。」洪明寶妻子洪徐月祝說。

「完全是土法煉鋼來的,」洪明寶回憶,當年設工廠烘焙生豆,雖有資金但沒技術,也找不到人教,怎樣的豆子烘焙火候該如何拿捏,都是靠摸索出來的,「從工廠三個人、最小容量的十公斤炒豆機開始,一鍋一鍋試。」

炒豆技術或許能操之在己,但要把咖啡賣出去,則得要買方點頭。

一開始,洪明寶鎖定超市通路,自己帶著業務全台跑,奧迪車十年開了六十萬公里才報廢,在一同前往的業務貨車上,都會擺瓦斯爐和茶壺,備水現煮,不然就是咖啡先煮好放在保溫壺裡給對方試飲,「那時喝咖啡的人少,常遇到不敢喝的,還要先喝給對方看。」最高紀錄,同一個賣場,他前前後後拜訪了六十趟,對方才簽下訂單。

洪徐月祝回憶,有一回洪明寶過午進門,她問老公中午吃飯了沒?他答沒有,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喝咖啡已經喝飽了!」

敢變通!零售通路碰壁改自建門市轉攻封閉市場

搭罐裝的伯朗咖啡便車,品皇也曾經推出易開罐咖啡。不過,由於欠缺行銷資源、品牌知名度低,雖然擠進通路,也走低價路線,售價只有其他品牌六、七成,卻不敵同貨架上的品牌UCC、麥斯威爾,「過完中秋節,一車又一車的咖啡禮盒被退貨,不是盤子破,就是盒子被壓扁,堆得像山一樣高。」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退貨危機讓洪明寶想起,早年賣水果給飯店的特定通路模式。於是,他拉親戚自建門市,成立業務團隊,開發封閉市場的商機。例如,賣以公斤計的量販包三合一咖啡,供貨給國內上萬家早餐店裡一早要忙著煎蛋、烤吐司的老闆。

需要這類便宜同時又方便的調味咖啡,不只早餐店。一九九○年前後,台股指數首次站上萬點,八大行業興盛,洪明寶把業務對象鎖定在理容院,「我告訴理容院老闆,請客人喝咖啡比奉烏龍茶,class較高(高級感之意)。」

除此之外,由民間休息站供應給全台遊覽車上的熱咖啡,包括阿羅哈等長途客運業者的旅客休息室,這塊星巴克、7-Eleven吃不到的咖啡市場,所使用的咖啡原料,八成以上也都由洪明寶包辦。

賣咖啡給這些特定通路,對通路盤商而言,除了要價格便宜,最重要是對味。

因此,品皇早年提供咖啡給盤商或大客戶,新品一律先免費試用,訂一千磅咖啡豆,更直接按比率免費贈送一百公斤做推廣。

「人們喝咖啡,先入為主的習慣最重要,」洪明寶自豪的說,別人當然會用更低價,搶走像是早餐店或休息站的品皇客戶,但往往因不合消費者口味,沒多久商家就又回頭叫貨。

他甚至為選舉場合特別開發,像泡麵碗麵組一樣以體積取勝的三合一咖啡紙杯組,「支持者送這個,便宜,又比贊助茶葉和現金有面子。」洪明寶驕傲的說:「我做的生意,別人都看不懂,要是別人看懂,我早就被淘汰了!」

敢獨創!砸三億蓋工廠賺觀光財兼炒高品牌名氣

品皇最新落成兼做觀光工廠,也是今年尾牙場地的三廠,斥資三億元採無樑柱設計,占地面積達三千坪,比一個足球場還大!

儘管已經是台灣咖啡市場的一方霸主,更早在十四年前,就到印尼契作,但是由於經營並非走坊間連鎖店模式,品牌知名度低,卻讓洪明寶上不了檯面,這讓他動了念頭想做觀光工廠,讓大家認識這台灣老牌子咖啡。

兩年前,洪明寶打算成立全台第一個以咖啡為主題的博物館與觀光工廠,向生產力中心申請商業服務輔導計畫,卻兩度被駁回,有評審委員表明完全沒聽過這品牌,也不認為沒有咖啡文化的嘉義鄉下適合設觀光工廠;向外貿協會提出申請,連進入審查都沒有份,在書面的階段就被退件,理由也是知名度不足。

對此,洪明寶長子,去年通過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認證,國內目前只有七十人取得這個咖啡品質鑑定師資格的洪仁政,則舉義大利知名品牌老咖啡Lavazza為標竿,「Lavazza也是從一家小雜貨店買生豆、做烘焙起家的。」他說,看到Lavazza的成功模式,品皇才決定建立博物館和觀光工廠。

不只台灣市場,品皇十多年前也登陸上海,正進入開花結果階段。洪明寶的台式咖啡鄉野傳奇,好戲才正要上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47

3W咖啡:加入創業公司的風險和機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23.html

【導讀】加入創業公司,有風險也有機遇,這裡沒有健全的福利待遇,公司的章程或許也是混亂的,但是這裡有夢想,有大公司沒法給你的機會和空間,你要怎麼選?

3W咖啡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天使投資人王嘯參加3W咖啡活動,做了題為「加入創業公司的風險和機遇」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創業公司估值看5點,行業趨勢,剛需,業務趨勢,創始人大氣有胸懷,有天使或早期投資;進入創業公司需要做技術儲備、管理能力、產品積累或行業學習等準備;學習能力強,喜歡挑戰自己,意志堅定的人適合創業;進入創業公司需要適應快節奏的變化,不斷學習,堅持,善於從團隊中吸收經驗。如下為演講精彩觀點摘錄:

 

我判斷投資早期項目有一個小的模型:第一,符合行業的趨勢,有創新,有效率優勢;第二,這個團隊能勝任這個項目;第三,以前的經驗在現有項目上用得上。

這有些像我2000年加入百度。1999年聖誕節前後,我還在北京郵電大學讀研究生,看到百度在清華BBS發佈招聘帖子,說硅谷留學回國者準備做互聯網的公司,招程序員,做什麼不知道。當時,我們身邊的同學90%多都會去電信體系,如中國移動,華為等運營商和設備廠商。但我不太願意去這樣的體系,熬三五年才是科長。思路雖清晰,但非常漫長。我一直有創業的想法,我想加入新興行業、小的公司去學習公司組建、長大的過程。

我認為互聯網這個新興的行業充滿機會,增速會很快;再者,百度的初創團隊比較好,硅谷留學歸來,瞭解硅谷文化,有成熟經驗,這是我嚮往的;我自己有編程的經驗,能夠做一個合格的程序員。基於這三點,我放棄了戶口,放棄了大公司福利和保障,加入到百度。

現在很多大企業的中高層加入早期公司面臨的風險非常大,也會有福利,管理方面的顧慮,只要認準了就可以義無反顧的加入到合適自己的初創公司去。

加入創業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學到很多前所未有的知識和經驗。一旦踏入靠譜的創業公司,你的道路就變得更開闊。你擁有跟隨產品或業務做大做強,轉型向管理或者技能提升,構建自己的合作夥伴,學習行業或者一些基礎技能的機會。

 

創業公司如何估值?

創業公司的價值,很難衡量,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有規律可循。

第一點,行業趨勢是否吻合。我在百度的最後一年多負責百度無線業務,戰略規劃了四個方向,最後一個是手機上的智能通訊工具,基本上是微信的原形,但百度沒有做。行業趨勢的預判是加入創業公司的必修課,能讓成功幾率更大。

第二點,看是不是剛性需求。像搖搖招車,的確解決了大城市打車難的問題。

第三點,業務趨勢是否已經顯現。判斷一個小公司有沒有機會,不在於公司規模多大,而是在於抓到多大的高性能的點,做到極致。就像百度早期把搜索做到極致。

第四點,創始人團隊是否大氣,有胸懷。大氣與否也不僅僅在於錢財,而是在於他是否給你機會;有胸懷是一個創始團隊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第五點,是否有天使投資或早期投資。創業公司得到融資是一個必備的功能,生存的週期越長,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不能花很多錢,不停的在融資,而業務卻垮掉了。

 

何時是加入初創公司的最佳時機?

作為第一批員工加入,在大公司做到中高層用合夥人身份加入,自己創業,是三種不同的加入方法。需要根據你的能力,工作年限,資源、行業的判斷和理解來選擇。

我非常不讚成還沒畢業就出來創業,即便方向認可,做事不錯,但是帶團隊,溝通融資會非常費勁,建議至少在一個公司干兩三年再創業。

在相對傳統的公司或者說干到比較高的職位之後加入到A輪或者B輪的創業公司做合夥人或高管比較合適。百度原副總裁朱紅波,從用友一線的銷售到銷售副總裁,再被百度挖去,幫助百度業務收入建立了代理商的體系。他是在成型的公司裡塑造了各方面的管理經驗和職業技能以及人脈,都做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去轉型跳到已經有一些規模的公司去做高官。如果他直接創業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自己創業組建團隊也是一種選擇。我認為學習能力強,喜歡挑戰自己,意志堅定的人更適合創業。在不同的趨勢上,創業者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最大特質是能夠敏感地判斷出行業機會;要有一定領導能力,把團隊管理好。

加入初創公司是雙向選擇,要做好幾個準備。技術儲備,管理能力,產品積累或者行業深入的學習。進入創業公司後,要適應快節奏的變化,不斷學習,堅持,善於從團隊中吸收經驗,才能在創業公司中站穩腳並贏得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1

戴勝益「偏心」生力軍 連連叫賣曼咖啡

2013-04-22  TCW
 
 

 

四月九日,觀光股王王品打頭陣,開全台首場股東會,擅於行銷、創造話題的戴勝益,繼先前曾在孔廟舉行法說會,今年股東會則賣起自家品牌「曼咖啡」。會場中,只見他不斷宣傳這個品牌,甚至還站在櫃台叫賣,讓小股東紛紛掏錢買咖啡。在他大力的推銷下共賣出兩百多杯咖啡,進帳上萬元。

四天後,王品在麗寶樂園舉辦年度家族大會,包括所有店長、主廚以上主管,攜家帶眷共一千八百多人參與。戴勝益再次發揮行銷功力,抓緊這個曝光機會,現場擺起曼咖啡攤位,招待員工免費喝咖啡,人手一杯咖啡,又是宣傳的最佳工具。

一週內王品集團兩件大事,戴勝益都幫曼咖啡大力曝光,王品旗下共有十一個品牌,為何「偏心」獨厚曼咖啡?

原來成立於前年底的曼咖啡,是王品從「餐」跨足「飲」的新嘗試,當時被視為挑戰星巴克、八十五度C的生力軍,如今不但展店數不如預期,獲利也居後段班。為增加營收、加快轉盈,戴勝益決定開賣輕食,進軍早午餐市場。戴勝益下海賣力行銷,就看消費者埋不埋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49

理想咖啡店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7.html
假如有這樣一家咖啡店,店子除了供應咖啡和簡單的糕點之外,還售賣茶几、沙發、茶杯、坐地燈、工藝擺設、舊書、舊CD,書架,甚至店員穿著的衣服,總之客人坐下喝咖啡時,視線範圍內所有的物件,都掛著小小的價錢牌,而大部分的東西都是易手貨,又店主悉心採購回來,並將之拼湊成富品味的家居環境,客人坐著猶如置身如別人的住處。普遍來說,客人光顧咖啡店,解渴提神是次要,最主要是為了追求有品味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能單靠杯中物來圓滿,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體驗,這個是普遍裝潢華美的店子都做到的。不過,如果能將消費行為注入這個體驗中,在暢舒的環境和氣氛下,客人能接觸到的物件,碰到有心頭好的話能即時買下來,真是賞心樂事。而那些精品,不是像在精品店的上架,而是正在活生生地示範其功能,客人更容易認識它們的價值。易手貨一來平宜,二來件件不同,很性格化,還有,你一猶豫,下次再來可能已售出了。從生意角度看,舖租貴,須善用每處空間來做生意。在網上購物盛行的這個年代,可以放得上網賣的,都應該放上網,店子用來做陳列貨品的傳統角色將淡化。唯獨是生活態度這回事須要有一定實際空間來營造、來展現。咖啡、精品和時裝的賣點,通通都是生活態度,何不將之包攬在同一處售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183

SENSE隨筆130621咖啡文化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21/sense%E9%9A%A8%E7%AD%86130621%E5%92%96%E5%95%A1%E6%96%87%E5%8C%96/

SENSE隨筆130621
咖啡文化
阿Kan執筆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 咖啡館在世上早已遍地開花,香港這種現代都市更是 “梗有一間係左近”。 許多人因此對咖啡上癮,我有位前同事每日必飲十多杯咖啡,否則神情低落,若有所失。

西方認識咖啡大約由17世紀開始,短短300多年間,咖啡從上流社會的奢侈品演變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躋身世界三大飲品之列。 在國際天然商品貿易中,咖啡的銷售金額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石油。***
咖啡能於芸芸眾飲中獨享尊寵,因為它不單給予人色、香、味的生理享受,更已昇華成為現代潮人對時尚品味的追求及上層社會生活形態的體現。

咖啡的歷史
有關咖啡的由來傳說紛紜,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是 “牧羊人的故事”:約在公元6世紀的非洲埃塞俄比亞,一個牧羊人發現羊群每到夜晚會異常地興奮嘶叫,細心觀察後,發現那是由於吃了一種野生灌木的果實。 牧羊人將這發現告訴修道院的僧侶,僧侶們品嚐過後都覺得神清氣爽,便將此果實稱為「去除睡意、清凈心靈的神聖物品」,自此「咖啡豆」便成了提神藥。
後來當地人試著用水煮來喝,這種風味獨特的飲品很快就傳到阿拉伯各國,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流行飲品。***

現時普遍相信第一杯咖啡是阿拉伯人製作出來的。*** 據說11世紀初期阿拉伯古文獻上有所記載。 起初阿拉伯人將生豆曬乾,再煎煮當胃藥喝;後來發覺它具有提神效果,加上伊斯蘭教禁酒,13世紀中葉以後,教徒們便用烘焙後熬出來的汁液,做為興奮性飲料。

這種被視為現代咖啡前身的黑色飲料,在13世紀被一名流放葉門的罪犯由阿拉伯半島傳至紅海和埃及開羅;14世紀傳到敘利亞和伊朗;16世紀再傳到土耳其。
大約17世紀左右,咖啡才以「伊斯蘭酒」的名義經威尼斯商人及海上霸主荷蘭大規模傳入歐洲。***
其時部份基督教徒認為咖啡是異教徒的飲料,稱之為「撒旦的飲品」,要求教皇 克萊門八世下令禁止飲用。 但教皇試喝了惡魔的飲品後驚嘆「人間竟有此美味,雖說是惡魔的飲料…」,因此接受了咖啡並讓前來領洗的教徒飲用。 這種充滿東方色彩的飲料很快受到貴族階級的爭相競逐,身價水漲船高,被稱為「黑色金子」。

如茶葉在中國是備受保護的商品,阿拉伯人也將咖啡視為禁臠,阻止種子出口。 17世紀前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在歐洲價值不菲,只有上層階級才能飲用。
直到1690年,藉著走私,荷蘭成為了第一個栽種咖啡的西方國家。 在殖民過程中,荷蘭先在印度巴拉馬種植咖啡,又在1699年將它帶到了印尼的爪哇。
咖啡首次在美洲種植是18世紀初,由荷蘭殖民地傳到了法屬圭亞那和巴西,後來又由英國人帶到了牙買加。 到了1925年,種植咖啡已成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傳統。同年,夏威夷也開始種植咖啡,它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地,而夏威夷咖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現時(2012年)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是巴西,約佔全球產量的36%,*** 越南是第二大生產國,佔全球15%,跟著是哥倫比亞及印尼,份額同為6%左右。
美國、巴西和德國分別是全球前三大的咖啡消費國。***

咖啡的效用
許多人認為飲咖啡是不良嗜好,因為容易上癮,而且咖啡因不利於健康。
但是根據《咖啡無罪的101個理由》一書,實驗研究證明了咖啡是有益健康的飲料。***

眾所周知咖啡因有剌激中樞神經的作用,讓人更有效地使用前額部的大腦皮層,令頭腦反應靈敏,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 咖啡會在體內停留三到五小時,故此有長時間的提神效應。 一般人每天可以吸收三百毫克的咖啡因(約三杯咖啡),這對精神及情緒會有正面的影響。 但是當吸收超過四百毫克(四杯)時,則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如煩躁。

經常適量飲用咖啡能預防許多疾病。 咖啡中含有豐富的咖啡因、咖啡酸、綠原酸等成份,可以有效對抗“自由基。*** 自由基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原因,自由基過多會使身體代謝受到不良影響,破壞細胞並削弱器官功能。 咖啡含有高成份的多酚化合物,這是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延緩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時間高達三倍,可以溶解血液凝塊及阻止血栓的形成, 所以飲咖啡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咖啡亦可以促進消化系統運作,有助控制體重,舒緩憂鬱和酒精中毒,預防肝硬化、膽結石、痛風…等數十種疾病。

此書所得之結論:「咖啡是對人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靈丹妙藥!」*** 雖然三位作者都是醫學專家,但提醒各野人會友,本人不保證其真確性。
另外,老年人、發育期的兒童及青少年應少喝咖啡,空腹前、胃酸過多、患胃潰瘍者、懷孕或授乳期的女仕亦不宜飲用。

如何品味咖啡
人們對食物的喜惡多出於主觀評價,咖啡亦無絕對的判別準繩,以下四個原則有助大家品嘗咖啡:
(一) 酸度Acidity:咖啡入口後,殘留在舌尖的滋味。
咖啡豆的果實原味和新鮮活力就像葡萄酒一樣,都蘊藏在它的酸味裏。新鮮咖啡散發的酸性,帶著果實的芳香,就像水果中所含的天然果酸一樣。
咖啡中,以強烈酸性聞名的是 葉門“摩卡”咖啡。***

(二)質感Body:咖啡令整個口腔有充實感,濃烈香郁,長時間不會消散。
即使咖啡濃度不高,仍能帶來強烈的味覺震蕩。重口味的咖啡,最適合與牛奶混合演出,突顯它無法掩蓋的道地香醇滋味。
一般來說,黑西哥咖啡口味最清淡,而蘇門答臘咖啡質感則最烈。***
(三)香味Arom:咖啡不只要喝,還要細聞彌漫遊走於空氣中的醇香。上乘的咖啡給人一種濃郁的果香味。

(四)風味Flavor:綜合以上三者對咖啡的整體印象。
有的咖啡風味多樣,酸、甜、苦面面俱到,有的則酸味極度泛濫,完全佔領人的嗅覺和味覺。

品味咖啡應小口啜飲,仔細感受,不要急於一口嚥下,應含在口中,和唾液與空氣稍作混合,再慢慢流入喉嚨。除用舌頭感受味道質感外,再細細回味口腔徘徊不去的醇厚餘香。趁熱品嚐是喝咖啡的基本禮節,即使在盛夏時節也一樣。變涼後風味就會降低,所以沖泡咖啡時,為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可以先將咖啡杯在開水中泡熱。
咖啡的理想溫度在沖泡的剎那為攝氏83度,倒入杯中時為80度,而到口溫度以61-62度最為適當。喜歡冷飲的人則認為品質優良的咖啡放涼以後除香味會有減少外,口感與熱啡是一致的,甚至更佳。

喝咖啡除了要注重溫度外,還要份量適當。份量適中的咖啡喝完後不會有膩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咖啡的味道有濃淡之分,所以不能像喝茶或可樂一樣,連續喝三、四杯,且以正式咖啡杯的份量最好。一般喝咖啡以80-100cc 為適量,有時候若想連喝幾杯,可以加入牛奶將濃度沖淡,或者嘗試搭配不同分量的奶和糖,避免造成過膩的感受。
根據 “食神” 的指導,真正的專家喝咖啡注重原汁原味,是不會加糖或奶的。大家有機會不妨試試齋啡。(編按:“食神” 即會友阿Zac,品酒師。)

另外,喝時的心境、周圍的氣氛亦會影響對咖啡的體會,所以最好在心情愉快及悠閒時刻,找個安靜舒適的地方慢慢享受。

參考資料《咖啡的歷史》作者:鄭萬春;《咖啡無罪的101個理由》作者:馬力奧•馬拉奧/達西•阿•裡馬/胡大一;《咖啡知識大全》作者:樂活文化編輯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87

星巴克正式關閉國貿商城店:咖啡巨頭用緊縮來應對危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47.html

6月21日,位於北京國貿商城一層的星巴克正式關閉,其門店員工分流到臨近的門店繼續工作。成立於1999年1月的星巴克國貿店是星巴克內地首家門店,身處北京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星巴克國貿店承載了不少周邊上班族的過往記憶。

據瞭解,星巴克撤離國貿商城一期,主要原因是租金過高而無法承受。有媒體表示,星巴克國貿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超過700萬元。而一位餐飲業選址人士表示,國貿商城一期店舖租金平均每月每平方米超過了1000元,以餐飲業的盈利水平實在難以承受。

不過,北京星巴克方面則表示,此次搬遷主要是國貿給了星巴克更好的位置,即入駐國貿三期新店。「比一期的老店空間更大,各種設施也更新一些。」星巴克相關人士稱,此次搬遷有利於顧客體驗。但不可迴避的是,國貿三期的客流量明顯弱於一期黃金地段。

縱觀整個行業,之前外資大賣場Tesco關閉上海鎮寧店、沃爾瑪關閉上海閔行店等系列案例反映出,城市核心區域過高的商舖租金已經超過大賣場所能承受的範圍,不得不向周邊區域轉移。而星巴克國貿店的搬離也說明:消化租金能力較強的餐飲業也難以抗拒核心地段的商舖租金。在經濟下滑、消費乏力的背景下,高居不下的租金已經成為商業健康發展的「殺手」。

一直在走下坡路的星巴克,正在採取緊縮戰略?!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了——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卻越來越忽視顧客體驗;報表越來越好看,但卻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對各種各樣的建議,舒爾茨根本不予考慮。如果妥協,儘管短期內會有回報,但是卻將漸漸侵蝕品牌的內涵。隨著公司的發展,星巴克必須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再次對其進行投資,再次專注於曾令他們取得成功的事情,而不是採取權宜之計。舒爾茨重返一線,親自掛帥首席執行官,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舖,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的士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2000年,霍華德·舒爾茨從首席執行官的位子上退下來,擔任公司主席。隨後幾年裡,星巴克不斷擴建門店,自信心膨脹,股價暴漲。當然,銷售利潤也不斷提高。

直到2007年,這一切停滯了。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星巴克忽略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再那麼重視。更糟糕的是,經濟正在飛速陷入巨大的金融危機中。

在這緊要關頭,舒爾茨毅然決然重返一線,親自掛帥首席執行官,捍衛星巴克的夢想。他關閉了瘋狂擴張時期盲目增加的店舖,砍掉了與主業無關的花哨產品,同時重建夥伴們的士氣,並在使命、制度和執行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正本清源。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的下午,星巴克作出了一個非比尋常的決定——同時讓美國的7100 家直營門店停業,為咖啡師們提供3小時濃縮咖啡培訓,以確保星巴克的顧客能得到一杯完美的咖啡。

暫時停業的7100家門店貼著相同的告示:

「我們致力於使我們的意式濃縮咖啡臻於完美。而這一切源於熟練,這也是我們全情投入雕琢自己技藝的原因。」

建設一個偉大而持續發展的公司需要有全局意識,並在關鍵時刻有果斷決策的勇氣。對於星巴克而言,2008年7月,是舒爾茨26年來首次面臨不得不做出抉擇的時刻。

600家門店。

這就是星巴克曾經在美國本土關閉的門店數量,是當初向董事會提出的數目的3倍。舒爾茨將預定關閉門店的名單看了一遍又遍:堪薩斯州的威奇托開張僅一個月的直營店;華盛頓聯邦路那家曾為顧客服務了18年的老店……幾乎每個主要城市都將至少失去一家星巴克門店。

星巴克是根據同店銷售數據來決定要關閉哪些門店的。如果計算出它難以實現應有的收益,甚至在改善運營模式或者經濟形勢走上正軌後,也無法扭虧為盈,就很可能將其關閉。

然而,有一項統計數據讓舒爾茨大為光火。所有待關閉的門店中有70%都是在過去3年中創建的,在激進的成長時期,星巴克竟然開了2300家門店。而這一次,他們將關閉近20%新開的門店!舒爾茨盯著名單上的600家門店,得到一個教訓:如果你把擴大規模看作成功,那麼這種成功必將會失敗。

星巴克增加關閉美國直營店的數量是變革戰略的組成部分。大約關閉600家表現不佳的門店,星巴克為改善長期利潤增長邁出了令人矚目的一步……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下午的1點零5分,恰好是太平洋東海岸股市收盤後5分鐘,星巴克發佈了這樣一篇新聞稿。星巴克關閉門店的計劃可以看作公司變革承諾的延伸,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在自掘墳墓。

現在,星巴克的緊縮戰略已經從美國延展到了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4

【商業模式】綠山咖啡:賣杯子的咖啡巨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631.html

賣咖啡,還能有和星巴克不一樣的商業模式嗎?有,綠山咖啡!在外行人看來,綠山咖啡的名頭跟星巴克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這家公司2006-2010年來股價狂飈了九倍,遠超星巴克!它賣的一種咖啡機及「咖啡K 杯」,能即刻煮出口感很棒的咖啡,價格卻是星巴克的十分之一。它賣咖啡機不賺錢,但一年能賣掉10 億個K 杯!更酷的是,它允許其他飲料生產商生產K 杯,這樣,不僅顧客有更多選擇,自己也能獲得權益金。

這家公司,叫綠山咖啡烘焙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生產「克里格咖啡機」和配套的「K 杯咖啡」,是它近兩年來持續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為什麼一次要沖一壺咖啡呢?我每次只喝一杯而已。」這是克里格公司創始人彼特-卓根和約翰-斯里文的發家名言,這一想法促使他們發明了一次只沖一杯咖啡的克里格K杯包裝。為與K杯這種包裝形式相配套,克里格公司又開發出了專門的單杯咖啡機。把K杯放在咖啡機裡,一分鐘之後一杯香騰騰的咖啡就出現在你的面前了——不用磨咖啡豆、不用稱量、不用清洗、杯底無殘渣、每次正好沖一杯,而且從來不用掂量是否放多了材料!每次只煮一杯,較之傳統咖啡機更便捷,咖啡香味也更濃郁。

但這種咖啡機,只能和綠山申請專利的「K 杯」配套使用。所謂「K 杯」是一個外表像紙杯的容器,裡面有一個小一點的紙杯狀的滲透裝置,只能滲透液體,裡面裝的是咖啡或茶,上面用鋁箔蓋封口,以保證咖啡的香味不會散發。 

24 杯裝的K 杯通常賣12 美元,相當於每杯0.5 美元。這不僅搶走傳統咖啡機的客戶,還搶了星巴克的生意。越來越多美國人,在經濟危機中放棄了咖啡廳5 美元一杯的咖啡,而選擇0.5 美元一杯的「K 杯」.

「K 杯」只能在這種咖啡機上使用。咖啡機全部外包給中國的供應商生產,每台售價通

常在100 美元以上-據說只是以成本價銷售,根本不賺錢。而真正賺錢的是K 杯。2008 年,綠山賣了98 萬台咖啡機,但你知道K 杯賣了多少嗎?10 億個!如今,北美的家庭和辦公室,每天都會消耗掉300 多萬個K 杯。這種「剃刀/剃刀片的商業模式」使綠山咖啡年的銷售收入中,約有四分之三來自於咖啡機和K 杯。

從破局到佈局

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星巴克的天下,這個大傢伙幾乎主宰了整個美國咖啡零售業界。但有心人眼裡總是會看到機會。一次偶然,斯蒂勒聽到一位員工抱怨:每次去客戶公司都要被迫喝難以入口的速溶咖啡!當時他彷彿被什麼給電了一下,靈光一閃:「為什麼不把我們的美味咖啡賣進辦公室?」

於是,斯蒂勒立刻著手跟辦公用品供應商史泰博談合作。1997年,綠山咖啡達成折扣協議,如願以償進入了史泰博北美600家辦公用品超市,並進入其郵購目錄,通過這個渠道輸送超過45萬公斤的咖啡。這是綠山咖啡滲透辦公室市場的重要一步。後來,綠山公司又進入美國東北地區數以千計的辦公室。事實上,大多數企業都很樂意安裝這一系統,因為這有利於避免員工以「辦公室咖啡太難喝」為由溜到外面去喝咖啡。實際上,綠山二十多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中有近三分之一都來自於直接向辦公室銷售咖啡。

1998年,他做出了一個壯士斷腕式的決定——關閉旗下所有零售咖啡店,調轉船頭跟批發商合作。深諳「渠道為王」道理的斯蒂勒盯上了埃克森美孚加油站和Stop & Shop便利店,這些被如星巴克這樣的大牌咖啡製造商忽略了的顧客。事實上,斯蒂勒最初的高端戰略現在發生了良性裂變:高品質的咖啡產品為他能夠進入美孚品牌的便利店提供了機會,畢竟,一些商店和餐館更願意為高品質支付更高的價格。

2001年,綠山終於說服埃克森美孚公司相信自己的咖啡進入其網絡能提高其便利店中的咖啡品質,並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顧客,他擊敗了其他11家咖啡公司,與其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合同,埃克森美孚提供便利店1600個,並保證在五年內確保綠山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2003年12月,stop&shop超市公司在其300多家商店裡擺上了綠山咖啡。

 

在進入到這些渠道之前,斯蒂勒1998年還未雨綢繆地做了一件對今後影響重大的事——投資生產單杯咖啡機和K杯的克里格公司,成為其第一個合作夥伴。最初,斯蒂勒與克里格的合作方式只是在自己的工廠生產進駐埃克森美孚加油站和Stop & Shop便利店的K杯咖啡,然後根據銷售量向克里格支付權益金。

2006年6月,綠山咖啡以前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即1.043億美元收購曾經的合作夥伴——克里格公司的全部股份,獲得其咖啡機及K杯業務。完成收購後,斯蒂勒鎖定了單杯咖啡機市場,將業務分為了兩大塊:綠山咖啡和克里格咖啡機。

併購以前,克里格借鑑的吉列「剃刀/剃刀片」模式——咖啡機按照成本出售,收取K杯的許可費。實際上,考慮到銷售咖啡機時搭送幾盒K杯,還有廣告支出,克里格咖啡機是個賠本的買賣,綠山的利潤在哪裡呢?請看這些小小的K杯——消費者購買克里格咖啡機,就會連續購買K杯,K杯的授權使用費是0.064美元/杯。每年10億個K杯,授權收入是6400萬美元。

 

併購之後,這種權益金模式又被斯蒂勒玩了個風生水起——他允許其他咖啡、茶或熱可可生產商採用K杯包裝,在克里格咖啡機上使用,他們只需為此向綠山支付權益金6美分/杯。這一舉措使K杯把咖啡範疇以外的飲料都納入了自己的體系——越來越多的飲品製造商企圖讓自己的產品進入K杯市場。一時之間,「K杯儼然已成了為咖啡界的利樂包!」。

綠山公司的K 杯、包裝線和咖啡機的創新技術,在美國申請了32 項專利,在全球有69項。客戶也非常認同,超過九成被訪消費者表示會強烈推薦克里格咖啡機給朋友,而超過25%的人曾將此咖啡機作為禮物贈送。2010年8月,在美國《財富》週刊評選出的全球發展最快公司中,綠山咖啡已然站在全球第二的位置上傲視群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7

最牛的咖啡是星巴克,比星巴克更牛的是國貿房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23.html

6月底,北京苦夏的一個夜晚,位於東三環國貿一期的星巴克悄然搬家。作為在華擴張的第一站,星巴克國貿一期店為何「出走」引發關注。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 星巴克經營14年的國貿一期店的關閉背後,CBD區域飆漲的租金是罪魁禍首。7月2日,星巴克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證實,國貿一期的星巴克門店已遷至國貿三期,但對於是否因高房租搬遷,該負責人不願回應。

隨著房地產市場在近年日益升溫,對實體經濟的擠壓開始凸顯。高昂的租金正讓商業連鎖企業寢食難安,星巴克注定不是最後一家。記者瞭解到,從今年開始,國內首批外資連鎖店租約合同面臨到期,零售業或將迎來關閉潮。誰是下一個「星巴克」?

房租逼走星巴克?

針對京城CBD持續飆漲的租金,星巴克無奈選擇了妥協。

7月2日,記者來到國貿一期發現,原星巴克店面已經人去樓空,不過原來舊址的輪廓還存在,而原來標有星巴克字樣的店面也被黑色的油布圍了起來,背景板上印著「GOYARD」字樣。不難發現,原來的星巴克店將被這家成立於1853年的法國老牌奢侈品箱包設計生產製造商所取代。

相關資料顯示,成立於1999年1月的星巴克國貿店是星巴克內地首家門店,身處北京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北京國貿一期門店對星巴克和很多中國顧客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對於星巴克而言,這是其在中國蓬勃發展的起點,對於北京建設CBD伊始擁入的那批奮鬥者來說,這家店也是其青春時光的見證。

「西南角的星巴克是此前一個週末晚上搬走的,此前並不知道它搬遷的消息。」國貿一期的諮詢台服務人員告訴記者。而對於星巴克的搬遷,國貿一期的一位商戶顯得很淡然,對記者說,「星巴克走了,肯定有新的品牌進來,近幾天一直看到有人在裝修。」

7月3日,記者也從星巴克相關負責人處證實,國貿一期的星巴克的確已經搬離,「該門店已經搬遷至國貿三期」,而對於搬遷的原因,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新的三期門店的面積更大,搬遷後的星巴克國貿三期店能夠容納更多的顧客進入門店享受純正的星巴克體驗。

對於星巴克的搬遷,業內資深專家丁利國直言,國貿一期的高額租金已讓星巴克無利可圖,消費者每消費一杯飲料,70%的費用主要用於房租,如果同樣的租金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就算星巴克搬到稍偏的國貿三期也是值得的。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目前,國貿商城一期店舖租金月均每平方米每月已經超過1000元而國貿三期的租金平均每天每平方米僅為15元-20元,充斥奢侈品牌的國貿一期的租金價格大約是國貿三期的兩到三倍。

一位接近星巴克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貿一期一層商舖的價格已經超過了33元每天每平方米,而北京星巴克最多能承受的最高租金是20元每天每平方米左右,很顯然,國貿的租金已經遠遠超出了星巴克承受範圍之內,國貿一期店的搬遷非常明智。

另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貿一期星巴克店年租金及人工成本超過700萬元。而2012年星巴克相關財報顯示,在亞洲地區的平均單店營業額為82.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9萬元。就算星巴克在國貿一期的業績超長,所面臨的壓力也非常的大。

採訪星巴克負責人過程中,雖然該負責人一再迴避記者提問的國貿一期店面搬遷是否是高房租的原因,但根據以上數據不難發現,該店面的搬遷與高額的房租確實有不可迴避的聯繫。

除此之外,一位不願具名的咖啡廳董事長對記者直言,「租金能力和每日的營收有直接的關係,以一個150平方米的標準咖啡館來說,如果說每月租金超過5萬,對於我們來說就要考慮一下。」

記者初略計算,150平方米的咖啡館每月5萬租金,折合每天每平方米的價格約11元。該董事長對記者表示,這是一個成熟的咖啡連鎖店所能承受的較高的租金。

以此看來,星巴克中國第一店撤店被外界解讀為高租金「逼遷」不足為奇。

事實上,不光是星巴克,中國餐飲業正普遍陷於「四高一低」(即租金價格高、人工費用高、能源價格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潤越來越低)的困境。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餐飲收入7712億元,同比增長8.3%,近10年來同期數據第一次出現個位數增幅,租金高昂是主要「兇手」。

十餘年前的租約

在一線城市租金飆漲的倒逼下,外資洋餐飲的光環逐漸消退。星巴克從國貿一期搬至國貿三期,成為國際連鎖企業被租金「擠壓」的一個縮影。

星巴克並非國際一線品牌,為什麼商家當初會首選入駐繁華的高端商業圈?

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為了將新國貿打造成國際化購物中心,不惜開出多種優惠條件引入國際各大知名品牌入住。

「此前力求打造的商圈的地產商希望招攬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大眾化的國際品牌,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其他品牌進駐,同時也是為了吸引一批對這些品牌有追求的顧客『聚人氣』。」丁利國告訴記者,而當初各大商圈引入世界各大品牌最大的代價就是商舖租金,甚至有些商圈推出簽訂長達十餘年的租約合同等優惠政策。

一位當初曾在北京的某商業中心做過招商經理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01年的時候,北京某知名商圈為了將該地區打造成知名商圈推出,不惜出低價租金引入某國際連鎖品牌,曾以7元每平方米每天的價格簽訂了長達十幾年的租約合同。並在合同中約定,前兩年房租不變,此後每年以5%或6%的租金累加。

如果按照這張2001年的招商租約,記者計算發現,如果該租約用到今年,其價格也超不過每平方米每天15元,與今年北京高端CBD商圈的平均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價格29元的價格相比,真是很划算。

另有相關研究機構統計,2008年以來,北京的寫字樓租金年均增長將近40%,增速達到世界第一。

而英國房產服務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北京商舖租金每個月都在上漲,截至2012年年底,北京優質零售物業市場,主要是指高端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已經達到了864.9元/平方米/月,即近29元/平方米/天,過去六年每年平均漲幅為7%。

高昂的租金正將大眾品牌擠出高端商圈。本報記者在走訪高端CBD商圈的過程中發現,此前曾經金光閃閃的品牌洋餐飲在CBD商圈所享受的待遇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看來,隨著如星巴克等品牌的市場網絡擴大,稀缺性已經不存在了。」丁利國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大眾化品牌的迅猛擴張,此類品牌吸引力正逐步下滑。

據星巴克相關公開資料顯示,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已超過了900家,2015年前要發展至1500家。

優質商舖資源僧多粥少,星巴克國貿一期的店面不會空置太久。一位不願具名的某高端商圈經理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近些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國際各大品牌各大企業紛紛來中國淘金。一些高端的商圈店舖和寫字樓已經出現了資源緊缺的現象。

「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現在我們很少和商戶簽訂3年以上的租約,一般最多簽訂三年,並且優惠政策很少。」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高端商場再也不需要靠一些連鎖店來驅動客源,因此公司也不會再出現更多的優惠政策。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星巴克「挪窩」顯示出,雖然房地產帶動了整個經濟發展,但對實體經濟的倒逼擠壓已經逐漸顯現。

「家樂福或成第二」

「隨著首批引入外資企業合同的相繼到期,一線城市或將迎來連鎖店的關閉遷移潮。」丁利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商圈店面高企的租金,早已為人所詬病,星巴克並不是個例,這一點在外資商超尤為明顯。

以家樂福為例,這家大型的跨國零售巨頭近年來明顯放緩了在中國一線城市擴張的步伐,因房租等成本的壓力,在過去三年,家樂福至少在國內關閉了6家門店。

「除了星巴克和家樂福外,包括沃爾瑪、7-11連鎖店在續簽合同時,都會考慮租金是否過高等。如果支付高昂租金,企業就難賺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零售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說。

實際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平洋百貨全面撤出北京市場。2011年底,位於北京東三環的盈科中心對太平洋百貨提出上漲租金要求,遭到後者反對從而撤出。

相關資料顯示,10年前,為了能夠招攬大牌商家入駐,盈科中心以低租金為代價招攬租戶。隨著10年租約到期,面對盈科中心上漲租金訴求,太平洋百貨撤出盈科店。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諮詢顧問劉暉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前幾年,百貨商場的房租成本僅佔全年營業額的5%,而現在大多數百貨商場的房租成本已經突破10%,大量吞噬企業利潤空間。

另外,有媒體報導稱,受租金上漲影響最大的還包括實體書店。2010年,中國最大的民營書店「第三極」倒閉;2011年7月,北大南門「風入松」倒閉,2011年11月;「光合作用」倒閉……在與沒有租金壓力的網店進行的一場場摧枯拉朽的價格戰中,除了有自己物業的新華書店,幾乎所有的實體書店都成了房租飛漲的炮灰。有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全國倒閉關門的民營書店至少有一萬多家。

房地產泡沫開始大範圍影響實體經濟,租金越來越高,星巴克已嚥下一口苦咖啡,誰是下一個「星巴克」?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資深專家對本報記者直言:「很可能是家樂福。」據該人士透露,2014年,家樂福將有一批店面租約到期,能否承受業主大幅提租將是家樂福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

據瞭解,家樂福在全國65個城市有219家店面,其中2004年左右開設的店面約40家。根據大型商超10-15年租約慣例,家樂福門店將開始集中面臨新租約問題。

據某媒體調查顯示,對於大賣場來說,按照行業平均水平,可承受的租金範圍在2元至3元/平方米/天,一旦房租超過3.5元/平方米/天的價格已經成為門店所能負擔的紅線,盈利就非常困難。但實際情況是,隨著店面租金的上漲,目前在北京,已經很難在市中心區域找到日租金在3元每平方米以內的商舖了。

可見,如何解決高額的房租問題,已經是擺在家樂福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對此,7月5日,記者致電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該人士稱需向領導核實後再回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相關回覆。

事實上,近期已經數次傳出「家樂福欲出售中國業務」的消息。雖然家樂福隨即對此消息進行了否認,並強調表示「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曾經的「商超教父」如今已經掀起關店潮,輝煌不再。

根據家樂福2012年全年財務公告,2012年該集團全年銷售收入為865.58億歐元,同比僅增長1%,創2005年以來最低水平。「粗放式擴張」的後遺症正讓家樂福元氣大傷。2014年,是否真的成為家樂福一道門檻?

一杯苦咖啡,不止是星巴克在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