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x0zc.html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原創
2018-01-23
姚斌
個人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7年12月16日
許多著名的企業成功學暢銷書都有一個套路,那就是,選取一些經過了“幸存者偏差”而遺留下來的成功企業,歸納其成功之共性,然後號召所有的公司向它們學習,那麽最終就必然走向成功。實際上,就算學習了它們的成功之道,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為那些已經沈沒了的公司或許也是采用了這些成功之道,但是它們卻沒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將這樣的企業成功學都視為“大毒草”。
而《管理十誡:影響你一生的管理哲學》就不是這樣的。這是巴菲特推薦的一本讀物,其作者是他的老朋友唐納德·基奧。這本管理學讀物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頁,但言簡意賅,讀來興致盎然,發人深省。單單從書名就可知道,作者采取的是逆向思維的方式,也就是說,這是一本並非談成功而是談失敗的書,“如果你們都重蹈我的覆轍,那麽你們也一定會跌得很慘。”
巴菲特親自給這本讀物作序。基奧是巴菲特的老朋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巴菲特認為,基奧“總能迅速看穿事情的本質,說話做事能夠直切主題,把複雜的問題變簡單,是他的處事原則。”如果競選美國總統能成功當選的人,那麽基奧一定是其中的一位,因為他天生就有這種超凡的才幹。所以每次巴菲特見到他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基奧將這本書命名為管理“十誡”,實為管理“十一誡”,可能是因為讓書名更為簡潔,故依然命名為“管理十誡”。基奧在提出“十誡”的同時,引入許多典型案例,讀之令人振聾發聵。
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
第二誡:思想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第九誡:信息錯位,溝通不暢
第十誡:對未來心里恐懼,悲觀主義色彩濃厚
第十一誡: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在這“十一誡”中,無論發生了哪一誡,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
比如,“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歷史上數不勝數的成功公司在關鍵時刻沒有邁出堅決的一步,它們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有些公司跌倒後又振作起來,但更多的公司跌倒後就再也沒能站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的10年中,就有230家的公司從財富500強的榜單中消失了。經過大浪淘沙,在20世紀之初最大的100家公司中,目前存活下來的只有16家。典型的案例就是施樂公司。它最初因為敢冒險而贏得了市場,後來又因為害怕冒險而深陷泥沼。基奧由此得出的寶貴經驗教訓:管理層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不能奏效的失敗冒險經歷。而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指出,管理層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公司的現有資源進行謹慎的冒險,從而確保公司未來的永續經營。
再比如,“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人一旦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那麽就有可能同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疏遠了。而很多傳奇的商業精英的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他們能和各個層級的員工打成一片。能夠催人奮進的公司文化和讓人感到恐懼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並非易事,但是這將讓公司受益匪淺。在《財富》雜誌的榜單上,多年進入100家美國最優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給股東帶來的回報也最多,這不是簡單的巧合。與之相反,要營造一種恐怖的工作環境,那是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它很容易做到。在與基奧曾經認識和共事的精英中,他們都有功成不居的美德。他們把功勞歸於他人,而把失誤歸於自己。一把手的風格決定了整個公司的狀態,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話,那麽公司的厄運也就為期不遠了。對於眾星捧月的組織,必須提高警惕。
又比如,“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其掌門人約翰·梅利韋瑟曾經為所羅門兄弟公司創造利潤。1994年,他引入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邁倫·斯科爾斯以及羅伯特·莫頓創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實際上,該公司的投資組合風險極高,這就是所謂的對沖基金。它的客戶都非常富有。它提出的投資理論雖然外人很難完全參透,但卻贏得了很多擁躉,因為這種理論看來永遠不會失敗。在公司創立後的最初三年里,公司盈利之豐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截至1998年年底,公司一共投資了大約90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資金都是借來。公司破產後,這三位專家設計的“傑出”體系最終被證明為一場賭博遊戲,但是因為人們很願意相信專家,最後竟然騙過了華爾街一些最精明的投資者。
研究失敗顯然比研究成功更有價值,因為只有避免失敗,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管理十誡》融匯了基奧先生60多年的商業經營,所以他在書中列舉了包括他在內的各個公司高管所犯的種種錯誤,值得我們研究。很多錯誤的影響可能都是短暫的,但如果處置得當的話就能夠很快糾偏,之後公司不僅能夠存活下來,而且還會基業長青。
在基奧眼中,公司只不過是構建在人的基礎之上的組織而已。公司並不會做錯什麽,真正沒能把事做好的只不過是人罷了。如果我們審視一部商業史,就會發現,盡管失敗的表現形式各異,但種種失敗的誘因並非所謂的戰略失誤,而是造成各種失敗的人。公司只不過是領導者個性的外化體現,領導者有多高,其投射在公司的影子上就有多長。公司領導者就是商業舞臺上的主角。
基奧指出,如果公司領導者不小心犯錯的話,他們就會把公司帶入歧途。那麽公司這列火車也就註定要開往滑鐵盧了。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商業領袖的成就越大,那麽這個“十誡”對他的幫助也就越大。不管公司的規模有多大,如果他的銷售和盈利正迅猛增長,而他又是這家公司的掌舵人,那麽他就應該小心了:“十誡”中提出了某些陷阱,可能正埋伏在他的周圍。對於投資者,如果他能夠運用基奧的管理“十誡”來識別所投資的公司,那麽將有助於避開投資中的種種陷阱。
SEC首次对投资反向收购公司发出风险警示
1 :
GS(14)@2011-06-12 14:34:45http://news.imeigu.com/a/1307691362037.html
【《财经》记者 王真】6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一项声明,首次对投资通过反向收购(RTO)上市的公司发出风险警示。
SEC投资者教育办公室的总监Lori Schock表示:“投资者应该对投资反向收购的公司保持警惕。投资者应该彻底地研究公司,包括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SEC称,美国的监管者和交易所已经停盘了诸多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未能提供准确的信息披露。SEC还表示,相比首次公开募集(IPO),反向收购已经被当成是一种迅速而便宜的登录资本市场的方式。
反向收购,简单说来,就是一家私人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已上市公司足够数量的股票,从而实现借壳上市。它的好处一是比IPO的上市费用更低,二是可以规避SEC对IPO的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共有超过600家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其中有159家来自中国,占比27%。
而同期来自中国的IPO数目是56家,只占IPO总量的13%。
自去年12月以来,SEC下令摘牌了8家中国公司,而今年3月以来,24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的财务问题,19家中国
在美上市公司遭停牌或摘牌。这些公司大多是通过反向收购登录美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在5000万美元至2.5亿美元之间的中小企业。但也有个别通过IPO上
市的、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如东南融通(NYSE:LFT)。
反向投資專家 趁別人失魂落魄入市 黃國英
1 :
GS(14)@2015-02-04 16:41:35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0140
近日各國動作頻頻,令股匯債油均見大幅波動。有危自有機,部分有名的反向投資者,已在部署擇肥而噬。橡樹資本的馬克斯(Howard Marks),就開始在歐洲搜購受壓債券(distressed debt)。此君不時給投資者寫信,連巴菲特亦稱要第一時間拜讀。最近財富雜誌刊出他的訪問,意見有其可取之處。
自去年年底起,美股波幅上升,升幅卻欠奉。現時差不多每日日中波動起碼1%以上,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操作不如早前容易。馬克斯卻認為十二月時的金融市場,要比早前如九月時要穩陣,他的取態也變得進取。事關之前人多樂觀自信,志得意滿的情緒洋溢,他當時相當審慎,特別是市場改轉風向可以極快,隨時擺向另一極端。到了十二月,單是美股已經歷兩次初具規模的下挫,而且還出現油價大跌,他感受到大眾的牛市思維,開始稍有逆轉,所以雖然去年年底的資產價格水平,其實稍高於九月時,但因心理上早有防備,反而較好。而且他認為,從長線操作的角度,從失魂落魄的對家手上買走資產,永遠比在一群雄心壯志的炒家中高追有着數。
美股去年底開始有波幅無升幅,大眾牛市思維逆轉,馬克斯反認為比九月時穩陣。
談到對投資者心理的打擊,油價大瀉的影響絕對首屈一指。最初期的油價下跌,金融界尚且維持理性,計算對經濟的益處,有甚麼公司受惠、消費者的荷包有多少進帳云云。有論指這個幅度的油價下跌,相當於向美國人減稅1.3萬億,應該對消費有幫助才是。馬克斯認同這個推論,但這是中長線的經濟效果,與投資者的短線情緒未必有很大相關性。一種與經濟關係最密切的商品,出現50%的價格波動,初時投資界看成是好事,但市場最怕過分波動,油價跌勢急勁,卻沒有任何說得通的「解釋」,很快大家的看法便會變成「不對勁」,再來便是「這個世界真是又混亂又複雜」,這種取態促使人們離場觀望,當然短期利淡。相反,最旺場的時間,就是人人都認定「我明晒」,氣氛才會熱烈。
馬克斯自言常常會幻想其他投資者腦海中的對話,他估計過去數年特別是去年,投資者都是為資產回報率不足所困:「存款無息,國債得兩厘,我想要八厘。」大家心中沒說出口的一句,則是:「如果不能穩陣地賺八厘,那就冒更大的險博八厘。」在馬克斯的「主場」:高收益債券,已經明顯出現這種情況。人們接受更高風險的債券,所要求的息率,比這類債券以往的水平為低,也就是說付出的價格偏高,而且還接受較薄弱的保障條款。馬克斯指出,如果投資者本身有評鑑該項債券的能力,被低息環境逼上梁山,也是無可厚非。既然有自己的永生本領,那自負己責,冒險亦無妨。但如果純粹追求回報,過分承擔自己接受程度以外的風險,甚至是根本不清楚有甚麼風險,那便很可能出事,都是小心為上。
【雨天系列】「反向傘」解決濕身問題
1 :
GS(14)@2015-05-26 17:08:06這幾天都下大雨,大家有被弄濕嗎?其實很多時,就算有撐傘都會濕身,尤其在收傘的一刻,稍一不慎,就會被噴得全身都是雨水。進到室內的時候,傘端的雨水又會不斷滴下來,把鞋弄濕。為了解決這些惱人的問題,一群來自KAZ Designs設計團隊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發表一種聲稱「絕不濕身」的雙面雨傘,期望可以取代傳統雨傘。
發明者Jenan Kazim表示,這雨傘名為「KAZbrella」,可以縮減收傘空間,而且收傘後能把雨水包在傘內,不會到處滴。它新穎的設計將會改變3000年來人類使用雨傘的經驗。他們的集資目標為8萬英鎊,目前已達標,預計捐助者會於年底獲得實體傘作為謝禮。
▼KAZbrella使用方法:開傘(1→2→3)與收傘(3→2→1)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
新聞資訊由熱新聞提供
https://hk.news.yahoo.com/-041910766.html
黃偉雄:什麼是槓桿及反向指數?
1 :
GS(14)@2016-06-21 07:10:28【明報專訊】恒生指數公司早於2008年已開始對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及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編算兩倍槓桿指數及一倍和兩倍的反向指數,更有相關交易所買賣指數產品在歐洲(包括英國、德國和意大利)及亞洲(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上市。今期繼續向讀者解構槓桿及反向指數的計算與特色。
與其他股票市場的槓桿指數及反向指數一樣,目標為提供相關指數單日表現的槓桿或反向回報、槓桿投資下的借貸成本(或因反向投資而沽空股票所得現金的利息收益),以及調整投資組合時所產生的印花稅支出。不過在現時的低息環境和低印花稅的情况下,利息支出(收益)及印花稅支出對指數每日回報的影響不大。以兩倍槓桿指數為例,目的是反映相關指數單日表現的兩倍回報。例如恒生指數比昨天收市時上升了1%,恒指槓桿指數則大約上升2%。相反,如恒生指數比昨天收市時下跌1%,恒指槓桿指數則大約下跌2%。換句話說,恒指槓桿指數即放大了投資在恒生指數上的回報及風險。反向指數則反映相關指數的單日反向表現,即當相關指數上升時,反向指數便會下跌,相關指數下跌時,反向指數便會上升,而且幅度會大致相同。
倍數只適用一日 須每日重整
無論槓桿指數或反向指數,其槓桿或反向倍數只適用於與昨天收市時比較的單日回報,對於多於一日的投資期,槓桿指數或反向指數則會偏離目標倍數,投資期愈長,偏離幅度會愈大。由於追蹤槓桿指數或反向指數是要每日重整組合才能達到固定槓桿或反向倍數的效果,投資者應用此買賣策略時應留意在調整投資組合時所須承擔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在市况波動時,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可能會更高。下期再為大家解構槓桿及反向指數在不同市况下的特性。
有關該指數詳情,請瀏覽
www.hsi.com.hk/dl_centre/factsheets/tchi
■指數小錦囊
問:恒生短倉及槓桿指數系列包括了哪些指數?
答:恒生短倉及槓桿指數系列現時包括9項短倉及槓桿指數,分別掛鈎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及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提供-1、-2及+2的倍數。
(資料來源:Hang Seng Indexes Company Ltd.)
投資涉及風險。所有於此文件所載之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有關資料或內容均不代表恒生指數公司對任何投資作出明示或暗示的建議或推介。過往表現並非其將來表現的指引。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發展主管
[黃偉雄 指數縱橫]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68&issue=20160621
槓桿反向ETF 擴至追蹤恒指 較為投資者熟悉 業界歡迎
1 :
GS(14)@2016-12-24 05:42:53【明報專訊】今年2月推出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實際操作類似ETF)將於明年1月初擴大產品種類,證監會昨日發出通告指,將於明年1月9日開始,接受追蹤港股指數,及非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有相關產品供應商對證監會決定表示歡迎,認為投資者對恒指、國指較熟悉,相關的槓桿及反向產品能令他們有更多選擇,增加吸引力。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證監會於今年2月首次容許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但當時只限追蹤韓國、印度及美國等海外股市指數。當時證監會曾表示會在首批產品推出6個月後檢討,並考慮將合資格指數擴闊至香港股票指數,有關檢討完成後,證監會昨日決定擴大範圍,接受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的申請,同時按個別情况接受追蹤非股票指數的產品申請。
現只限追蹤美韓印指數
港交所隨後發表聲明,歡迎證監會擴闊香港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合資格指數範圍。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表示,這標誌着香港成為亞洲交易所買賣產品中心的目標又邁進一步,可為有不同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及喜好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合適產品,協助他們實現投資目標。
現時在港交所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共有12隻,分別由韓國的未來資產、三星資產,以及中資的華夏和南方東英發行。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相關計劃,會盡快申請新產品,他又預期,新產品「絕對會受投資者歡迎」,因為恒指、國指等都是投資者較熟悉的指數,而隨着範圍擴大,市場產品更齊全,投資者選擇也將更多。至於下一步,陳志豪表示剩下的就是追蹤A股,但相信要等候一段時間,因A股市場未完全開放。
今年6月推出全港首隻槓桿及反向產品的三星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推廣副董事蕭曉婷稱,證監會今次動作符合市場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產品。她亦期望,公司能再次成為首批推出追蹤港股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供應商。
券商:港股低迷 散戶或願意嘗新
翻查港交所數據,自今年6月開始有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市後,過去7個月的成交額平均每月不足1億元(見圖)。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這些產品既追蹤海外指數,又要每日觀察變化,難免降低投資者興趣,但近期港股低迷,如果市場有追蹤港股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不排除有散戶願意一試,但要視乎產品推出時的市况而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95&issue=20161224
槓桿反向ETF擴至港指數
1 :
GS(14)@2016-12-25 13:15:14【本報訊】證監會日前公佈,將於明年1月初起,接受追蹤港股指數的槓桿及反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申請,同時按個別情況接受追蹤非股票指數產品申請,惟表明目前未計劃接受追蹤內地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
暫不接受追蹤內地指數
港交所(388)隨後發表聲明,歡迎擴闊本港上市槓桿及反向產品合資格指數範圍,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稱,此為港交所買賣產品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近期港股低迷,「波幅細啲冇咁容易啲亂,初期測試吓市場反應先」,又預料入場費不高,對港股比較熟悉的散戶或願意嘗試。他又指,內地股票市場風險較高,暫不考慮接受追蹤內地指數的產品申請亦合理。張智威提到,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槓桿反向ETF吸引力不算高。今年2月,證監會首次將槓桿及反向ETF納入公眾投資產品,初期只可追蹤非本港及非內地、具廣泛流動性的海外指數。當局曾表示,首批產品批出後,將於6個月後進行檢討,再決定是否擴充至本港指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5/19876239
中資易方達伙台資元大 推恒指反向ETF
1 :
GS(14)@2017-03-22 00:18:01【明報專訊】內地基金公司易方達旗下唯一國際業務平台易方達(香港),邀請台灣元大投信擔任技術顧問,協助推出易方達元大恒生指數每日反向(-1x)產品(7302),今日正式於本港掛牌交易,為易方達(香港)首隻反向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不同類型的投資工具。
易方達(香港)總裁黃高慧表示:「本次與元大投信合作發展的恒指反向ETF產品,相信可迎合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元大投信作為亞洲最大的反向ETF發行商,而易方達(香港)獲評為最佳離岸中資基金公司,兩間機構的合作,將積極發揮優秀資產管理能力,為投資者帶來最專業的服務。」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稱:「香港市場自去年開始發展槓桿及反向型ETF,這次元大投信與易方達(香港)合作發展有關產品,希望結合台灣發展經驗,同時邀請台灣業者於當地擔任參與證券商,在香港槓桿及反向型ETF產品中創造差異化。」
透過恒指期貨合約建立短倉
易方達元大恒生指數每日反向(-1x)產品旨在提供相當於恒指單日表現反向1倍的投資回報,每手買賣單位為100,每單位定價為12.5元。產品透過投資於恒指期貨合約,建立短倉部分,並透過每日重新調整,以致產品對指數的每日反向投資比率與其投資目標一致。同時將產品資產淨值不多於90%投資於銀行存款及以港元計價的現金管理工具,如香港外匯基金票據和貨幣基金,一方面可以平衡產品期貨保證金需求,另一方面有機會為產品增加額外回報。
槓桿反向產品佔台灣ETF成交76%
槓桿及反向產品在亞洲市場已迅速發展,日本、韓國及台灣各地市場的槓桿與反向產品分別佔當地整體ETF市場的87%、59%和76%的成交額。易方達(香港)預期香港市場進一步開拓有關恒指及其他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將有助增加產品在市場上的滲透程度,從而增加成交量。
明報記者
[投資新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51&issue=20170320
槓桿及反向產品成交增未來資產稱收貨
1 :
GS(14)@2017-09-17 12:15:28【本報訊】恒指今年頭9個月累積升幅27%,強勢不乏正面因素支持,弱美元下包括本港在內的新興市場受益、美國息口料僅緩慢上升而非一次過抽高,以及內地企業盈利改善,都屬利好港股因素。惟短期同樣不乏隱憂,北韓局勢緊張,加上恒指本身二萬八技術阻力大,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投資策略師陳慧雅認為,散戶倘短期看淡後市,可考慮利用反向產品為重磅股持倉作對沖。今年3月中面世的恒指與國指槓桿及反向(L&I)產品屬新產品,但目前全港L&I產品成交已佔整體ETF市場約12%,「單日成交喺7、8億水平」,作為本港L&I產品五個發行商之一的未來資產,亦對市場反應收貨。陳慧雅指L&I產品槓桿水平溫和,而且這種產品容許投資者毋須如窩輪及牛熊證般精準預測後市亦可獲利,故觀察到散戶參與程度較L&I在港推出初期增加。除港股外,A股近日勢頭同樣改善,滬綜指更重返去年初「熔斷」後高位。不過倘由年初起計,MSCI中國指數表現更佳,首三季累計升四成,遠遠拋離滬綜指期內約8%的升幅。陳慧雅解釋,MSCI中國指數權重成份板塊為內地科網股,反觀富時中國A50指數及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則較側重舊經濟股。鑑於內地放寬外資進入科網行業程度仍低,使內地科網股外來競爭少,加上科技本身尚有空間滲透並改變不同行業,她認為中國科技股估值仍有增長空間,想買新經濟股的散戶可揀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4/20141804
恒指反向ETF成交激增
1 :
GS(14)@2018-02-12 07:08:57【明報專訊】市况波動,本港去年才出現的反向ETF發揮對冲效果,上周深受投資者歡迎。南方旗下的恒指反向ETF(7300)及國指反向ETF(7388)全周合共錄得3.23億元淨流入,成交量亦激增。
上周逾3億元淨流入
所謂反向ETF,即當指數下跌時,ETF價格會相應上升。南方東英ETF分析師李雪恒表示,上周買入反向ETF的多是機構投資者,希望透過反向ETF對冲短期下跌風險。南方恒指反向ETF上周錄得2.06億元淨流入,發行單位增加27%,全周日均成交增至2.17億元,較前一周多2.6倍。南方國指反向ETF則錄得1.17億元淨流入,全周發行單位大增四成。
這類ETF是透過期指進行操作,例如,反向ETF所追蹤的指數於當日下跌1%,資產淨值便會提升,產品需要沽出更多指數期貨,以達到緊貼追蹤的目標。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89&issue=201802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