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恆寅投資嚴雋:價值投資放第一位 適當參與投機和量化 王吉陸

http://xueqiu.com/2689039707/22287677
嚴雋說話很直接,我邀請他註冊,他說「註冊了也不會看,沒時間」,我打電話約採訪,他倒是答應了,我問他地址,他說「你連我電話都找得到,地址還有什麼難的」。
嚴 雋1994年開始做投資,現任恆寅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他投資的種類比較多,股票、期貨、外匯,涉獵的投資理念也比較廣泛,用他自己的話說是50%的格 雷厄姆、25%的費雪、12.5%的林奇、10%的索羅斯和2.5%的西蒙斯。而他對於價值投資的理解也比較直接:留夠安全邊際。

訪談摘要:
這三種理論(價值投資、索羅斯反射理論、西蒙斯量化投資)肯定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在適當的時間點有投資投機兩相宜的時候也可以去參與投機,至於量化的話它的一種短線模型的手法也在一些流動性比較好的市場上,在一定量的範圍之內也可以適當參與。

拐點往往是一個企業、一個商品或者一個貨幣的基本面發生一個跟過去幾年截然不同的情況,它有可能要進入到另外的一個趨勢當中去了。比如說企業從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或者從成熟期進入到衰退期,一個商品從過剩變成短缺,又從短缺變成平衡,這些拐點實際上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佔GDP的比例是從無到有,整個行業也是處於一個成長的趨勢,那我就覺得這個行業是好的
好公司的標準實際上巴菲特也已經說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實際應用了。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層,要有一個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很穩定的業務,另外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上,主要是這三點。許多理念上的東西都差的不是太多,難的是對於理念的堅守和實際應用。

什麼方法都無所謂,關鍵就是你是否找到了安全邊際,是否找到了一個有成長前景的公司是最關鍵的,然後你有沒有做好出現逆境的準備。

沒有必要強調一定要抓住這個牛股那個牛股,關鍵是要在合理的理念上在安全的情況下要能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東西。

  投資哲學:向五位大師學習

   問:你們網站說投資哲學是50%的格雷厄姆、25%的費雪、12.5%的林奇、10%的索羅斯和2.5%的西蒙斯,分別向這五位投資大師學習什麼?

   嚴雋: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鼻祖,他的理念就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投資如果沒有安全就沒有意義了,會接近於一種賭博的狀態,所以把他放在前面。林奇跟 費雪是一派的,主要注重成長,我們也從中吸收了一些有益的成份。索羅斯是一個投機大師,投機有一種誘惑人的地方,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之內通過大量的押注來 獲得一個比較高的收益,通過他幾十年的實踐也證明是有效的,表面上來看索羅斯跟格雷厄姆是有一定衝突的,我們比較注重於市場實戰,所以覺得可以把這兩種做 法在不同的產品上分開體現出來。

   問:向索羅斯學習的主要是什麼呢?

   嚴雋:他對金融市場短中期方向有一套比較敏感的所謂反射理論,在這樣一種理論的指導下,往往能夠提早於市場來捕捉一次比較重大的投機機會。

   問:那西蒙斯呢?

   嚴雋:西蒙斯主要是搞量化,基本上以日內交易為主,隔夜倉留的比較少,像我們以前紅馬甲出身的,最早的1994年開始做期貨,期貨市場確實在日內或者說在比較短的一週兩週之內有一種比較好的短性機會,西蒙斯主要是把握這種機會。

   問:這種機會的判斷主要是依靠數學模型對它數據的分析形成的嗎?

   嚴雋:對,我們是實戰派的,這三種理論肯定要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在適當的時間點有投資投機兩相宜的時候也可以去參與投機,至於量化的話它的一種短線模型的手法也在一些流動性比較好的市場上,在一定量的範圍之內也可以適當參與。

   問:這裡面沒有寫巴菲特,是因為跟格雷厄姆、費雪比較重合嗎?

   嚴雋:巴菲特他自己也說主要是從格雷厄姆跟費雪兩個老師那裡學來的,很少提出一個具體的理論,更是一個實戰家,從這些理論裡面吸取了營養之後結合自己的實踐來傳播他的價值投資。

   問:你剛才說把價值投資放在第一位,像我們的一個用戶段永平,他所理解的價值投資就是一句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未來的現金流」,那另外有人可能會說「是以五塊錢的東西買入十塊錢的資產」,那您理解的是怎樣的?

   嚴雋:還是格雷厄姆說的安全性,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安全邊際,那麼即便預測發生錯誤的時候也不會招致比較大的虧損,投機如果錯了肯定就虧損。

   問:怎麼樣去把握這種安全性呢?

嚴雋:首先肯定要對企業的情況做大量的調研,另外索羅斯反射理論也可以借鑑一下,這樣可以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失誤,所以他們之間有互補的地方也有矛盾的地方。

拐點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問:你們的網站上還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投資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不因看錯趨勢而悔恨,不因喪失安全而羞愧,把他生命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業——為拐點的到來而投資」,你所說的拐點指的是什麼?

嚴 雋:拐點往往是一個企業、一個商品或者一個貨幣的基本面發生一個跟過去幾年截然不同的情況,它有可能要進入到另外的一個趨勢當中去了。比如說企業從成長期 進入到成熟期,或者從成熟期進入到衰退期,一個商品從過剩變成短缺,又從短缺變成平衡,這些拐點實際上是比較好的入市時點。

   問:那趨勢呢?

   嚴雋:趨勢就是一個企業未來的前景,比如巴菲特說覺得歐洲未來十年會更好,這代表了他對歐洲趨勢的看法,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看,如果看錯一個重大趨勢的 話就要招致很大的損失,比如說現在螺紋鋼和鐵礦石跌的非常厲害,實際上去年已經有這樣的聲音出現了,包括在一些行業協會上說鐵礦石或者鋼鐵的價格有可能面 臨一個拐點,這就代表一個趨勢要轉變了,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問:你們的投資領域包括商品、股票、外匯,這裡面股票的比例大概能佔到多少?

   嚴雋:沒有固定的比例,股市不好的時候主要精力在做期貨,基本上是用索羅斯的手法在做。當股票面臨一個比較好的發展階段,就有可能重點以股票為主,所以按照不同市場的風險報酬比,我們所能掌握的安全邊際來決定最適合進入什麼市場。

   問:可不可以這樣理解:買股票的時候按照價值投資做,做期貨交易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索羅斯或者是西蒙斯的方式?

   嚴雋:可以這麼說。

   問:買股票的時候是不是選擇處於拐點前期的?

   嚴雋:我比較傾向於在拐點的前期就能關注它,一直到它出現跡象的時候我們才去買入。這個問題就是平時所說的左側跟右側,我們一般的操作左側也會有一部分,但量有可能會比較小,更多的量是在右側。

   問:當出現哪些跡象的時候你就會認為拐點出現了呢?

   嚴雋:一個就是平時對於整個證券市場整體情況的把握,這是一個參照點,行業的背景是一個參照點,然後還有這個企業本身的情況也是一個參照點,這三者能夠一致的時候捕捉拐點的機會就比較大。

   問:能不能具體的講一下三個點分別是怎樣判斷的呢?

   嚴雋:要分開來看,這個就是投資上面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宏觀面肯定也有許多抓手,主要是看GDP,但不同國家佔全球GDP的比例不一樣,不 同產業對GDP的貢獻也不一樣,在這個變遷當中每個經濟學家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就像今年年頭有人預測經濟先低後高,有的認為一直是往下的,目前來看一直 是往下的人還是對的,我們不是經濟學家,只是把它作為一種參照,宏觀面也能對我們的選股和交易有很多幫助。如果說宏觀面比較謹慎,就像我們今年操作就一直 比較謹慎,相對來說迴避了一些風險。行業的話就是要深入企業,要把你自己便變成行業專家,掌握這個行業和它整個上下游的產業鏈。企業的話,還是巴菲特所說 的看核心競爭力,比如說蘋果,喬布斯去世以後會不會對整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怎樣去量化,這都是你在分析自下而上的時候要去關注的一些 點。

   問:蘋果你是怎麼分析的?

   嚴雋:我當時的判斷是這樣的,公司的市值以前大概有兩家公司到過五千億上面,後來就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就下來了,比如微軟吧,微軟有一個原因是比爾蓋茨退 了,鮑爾默接了位子以後基本上是以守江山為主,所以我覺得喬布斯的離職長期來說肯定對蘋果公司是有影響的,但喬布斯的離開是遲早的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應該說也為這個事情有過充分的準備,所以中期之內它的競爭力還是存在的,當時有許多人說蘋果能不能去沽空之類的,我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事實上它的 季報出來都是超預期的,也帶動了我們國內蘋果的相關產業鏈,所以對企業的分析很複雜,就算你能夠很容易的提出一個假設,但是這個假設的論證是非常複雜的。

   問:看一個企業的話會看哪些方面?除了剛才說的像喬布斯這樣的領導人,比如說產品的提價能力,比如治理結構?

   嚴雋:這些都是需要看的,一個企業很難說哪一方面特別擅長,但你要知道你自己在押注什麼,這點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人看好任何一個企業的理由在哪裡你一定要非常清楚。

   問:那行業呢?會怎樣去考察行業?

   嚴雋:其實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比如說新興產業和消費類,這些裡面都會有長期值得我們去持有的一些公司股票,關鍵還是在這些行業裡面如何選擇一些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

   問:行業和公司你會更看重公司嗎?很多行業都可以找到好的公司,是這個意思嗎?

   嚴雋:這個我倒是並重的,我希望是一個好的行業,同時是一個好的公司,就像林奇說的在一些不好的行業裡面去選一些沙漠裡面的什麼花,這個我覺得比較困難。

   問:什麼樣的行業是好的行業呢?

   嚴雋:比如說它佔GDP的比例是從無到有,整個行業也是處於一個成長的趨勢,那我就覺得這個行業是好的,但是這個行業已經成熟了或者說…

   問:發展空間可能就有限了。

   嚴雋:對。

   問:這種就很難找到高成長的公司了。

   嚴雋:對。

   問:那好公司的標準呢?

嚴雋:好公司的標準實際上巴菲特也已經說了,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實際應用了。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層,要有一個有長遠發展前景的很穩定的業務,另外要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上,主要是這三點。許多理念上的東西都差的不是太多,難的是對於理念的堅守和實際應用。

方法無所謂,關鍵是找到安全邊際

   問:可能標準大家在認知上都差不多,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怎樣去把這些好的行業和好的公司挖掘出來呢?

嚴 雋:就像巴菲特說的一樣,我們每年只有幾個靈感。有的是你通過自己去挖掘,有的是通過你的團隊,有的是通過你的朋友和外在的圈子,這都有可能,最終都是你 感覺這個有可能是的,那麼再進行調研。什麼方法都無所謂,關鍵就是你是否找到了安全邊際,是否找到了一個有成長前景的公司是最關鍵的,然後你有沒有做好出 現逆境的準備。

   問:談安全邊際的話,首先必須要估值,你會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去給估值呢?

   嚴雋:你剛才也談到了一個現金流的折算,這本身就是巴菲特最認可的,其實就是一個在現貨市場企業買賣的價格。包括林奇的PEG,小費雪的PS也好,這都 可以。就像看一個人一樣,你覺得這個人長的很美麗,是因為他鼻子長的美麗還是因為眼睛長的美麗?都可以,關鍵是你能夠找到你所要的價值。

   問:選好了公司,給出了估值,買入和賣出時機上又怎樣選定呢?

   嚴雋:實際上有幾種方法,一種要結合他的股票和自己所處的狀態,另外一個整體市場也是考慮的一個因素,我們肯定是想買到一個比較好的時點,但是並不一定全部都能買到,所以當你感覺一般的時候你可以分批買,感覺好的時候就買的重一點。

   問:那賣出呢?

   嚴雋:同樣當你感覺這個企業非常不好,比如說已經發現一定性質上的變化,你以前預期的一些東西沒有實現,這個時候你可以賣出的快一些。當一個企業基本符合預期,但是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可以逐步的走,這都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而變化的。

   問:當你買了一個股票以後,你還會關注這家公司的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嚴 雋:還是我剛才說的這三個層次,看公司的經營有沒有在宏觀面上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比如說現在的鋼鐵企業,鋼價跌的一塌糊塗,這不是說企業不好,而是宏觀面 對它來說整體就不好。然後是行業方面有沒有一些最新的進展,公司本身的管理層、人員、新的專利情況有沒有一些新的變化。其實值得關注的信息非常多,沒有說 哪一個重要哪一個不重要,所以巴菲特也說了盡你的可能讀你所有能夠讀到的東西,然後思考一下什麼是在長期之內起作用的?沒有一個像定量投資規定的那樣,這 幾個符合了就這樣,那幾個符合了就那樣,它並不是這樣的,投資是一種充分反映個性的東西。你就說巴菲特會買比亞迪,但是他沒有買蘋果,為什麼?因為他對蘋 果沒感覺,投資是一種有個性有感覺的東西,要順著自己的個性和感覺按照正確的投資理念去做,堅持就可以了。

調研是證實或證偽前期判斷的過程

   問:調研在你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投資過程中會佔多大的份量?

   嚴雋:這也是費雪教我們的,早期通過各方面的渠道瞭解了這家上市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以後對上市公司本身做一個調研。比如我和以前沒有接觸,我通過上你公 司的網站調你個人的資料或者通過你周圍的人已經對你有許多瞭解了,然後形成了一個判斷,然後我如果有興趣投資你這個人,在這個基礎上才進行調研。

   問:就是調研是證實或者證偽判斷的過程。

   嚴雋:對,我剛才說了投資是有個性的東西,是帶有你自己感覺的東西,當你碰上的時候,你覺得這個感覺對了,有的時候一碰上有可能感覺就不太好。

   問:你在調研的時候會關注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嚴 雋:凡是你能夠接觸到的儘量去多看、多聽,對我來說有可能跟個性相關,我非常關注管理層的言談舉止是否真實,他是否比較很實在的沒有帶有一種掩飾或者為了 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目的誇大事實或者隱瞞利潤的表現,你接觸的時候能不能感到確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司,是有一批實實在在的人在做事。

投資最終是你的個性在決定

   問:到現在為止你比較滿意的投資案例有什麼?

   嚴雋:我可能更願意說一些失敗的案例。

   問:哪些案例是失敗的?

   嚴雋:我就說一個商品期貨上面的事兒,2009年所有商品在看多,宏觀上是看對的,當時覺得天然氣的價格比較低,我們就去買,結果是虧錢了,幸好我們及 時認識到錯誤,其實美國當時已經發生了頁岩氣的革命,造成2009年天然氣價格跟原油價格的比價關係已經打破了歷史的比價關係,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等 虧了錢以後再仔細的研究才發現。有了這樣一種認識以後,我們把它帶到股票市場,對頁岩氣板塊的發掘就比別人要早,別人還沒有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已經在 操手挖掘股票,這也是從這個市場上面的失敗到了另外一個市場上,所以我說宏觀跟行業和本身的特殊性,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問:商品期貨這一次投資是因為信息不夠及時嗎?

   嚴雋:因為有一些想當然,覺得宏觀面商品都看漲,天然氣價格比較低,而且在十年的低點。

   問:就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分析它為什麼低,是吧?

   嚴雋:應該是,但也很難說。比如說像現在的銀行股許多人都覺得它低了,一年前就有人說它低了,那不也跌到現在了嗎?並不是說不利的因素肯定就不知道,而是你在當時的時點如何去判斷。

   問:現在關於銀行股不利的因素去年已經有了。

   嚴雋:已經有了,只是你如何去判斷啊?所以我說投資是很個性的東西,信還是不信。

   問:我還是希望您能舉一個例子談一下這個股票是怎樣發現的,從發現它到最後的投資買入,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思考呢?

   嚴雋:我就說我買的第一個股票,金盃汽車,1993、1994年的時候,跌到大概只有五六塊錢,上證指數也從一千四百點跌到四百點。當時我在大學裡瞭解 到股市的一種理論,叫暴漲暴跌理論,凡是大的贏家都是在每一次股市泡沫破滅以後去買入股票才能成為大的贏家,就是這樣一種很樸素的理論。當時上證指數從一 千四跌到四百點,那具體選什麼股票呢?我姐夫他們公司上海廣電集團正好要發一個600637他跟我說他們內部發的股票大概是5.8元,我看了這個股票跟它 做了一個比較,覺得價格也差不多,夠低了,那麼就去買了這個股票,等後來漲到一千四百點的時候拋了。它就是一個對整體的判斷,一個價格的比較,用一個很樸 素的方法選了一個安全邊際,所以其實投資不需要如何的深奧,就是要符合常識。你一直有這樣的一顆心,經歷的市場很多,回頭想想真正的投資精髓還是這樣的, 股票暴跌的時候去買入,暴漲的時候去拋出,就是這麼回事兒。

   問:但是買入什麼還是有選擇的。

   嚴雋:那個時候上海股票還比較少,一共只有十幾個股票,我就選了一個價格比較低的。

   問:大盤是從四百點漲到了一千四百點,那金盃是怎麼漲的呢?

   嚴雋:基本上是同步的,那時候股票的個性不像現在這麼豐富,總共才有十幾個股票,漲的時候一起漲,跌的時候一起跌,有的時候最多漲的幅度超過大盤,或者跌的幅度超過大盤,基本上同漲同跌。

   問:能不能舉一個近期的例子呢?最近五六年的。

   嚴雋:我就說一個股票市場,但是這個例子也不是太好,因為跟證監會現在的口吻不一致,我們參與了一批ST股票的買賣,有一個叫ST昌河,買了比較多,大概是五塊多錢進去,三十多塊錢出來,這個股票應該說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問:買入的理由是什麼?

   嚴雋:講出來都很簡單的,就像索羅斯拋空了英鎊,說起來理由很簡單啊,英國經濟要衰退,貨幣應該貶值,首相和管外匯的部長都口口聲聲說要挺住英鎊,那索 羅斯就不相信啊,經濟不好你需要英鎊貶值來促進你的貿易,你怎麼能挺著呢?那我就去拋,關鍵就是你在這個趨勢出來之前去相信什麼。就像ST的股票,我們以 前就相信大量的ST股票,股本非常小,價格也非常低,管理層要搞股改,要搞活這個市場,這些股票一旦發生資產重組,前景非常好,我們當時就信這個,那麼你 如果今年還信這個就要虧錢了。

   問:但是即便是當時也有一大批ST股票,那為什麼選擇的是ST昌河而不是其他的呢?

嚴 雋:我們選了很多,只是說昌河是裡面表現還算比較突出的一個,ST股票我們看成一個板塊去作分析判斷。現在國家的政策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已經在轉向了。一個 是ST股票有些還沒有重組的就炒到一個很高的價格,遠遠脫離企業本身應該在的價值,跟我們在2007年的時候完全不同。另外一方面管理層的態度發生了翻天 覆地的態度,現在管理層希望的是大家以藍籌股為投資對象,要從制度上重塑中國股市。這個時候如果把它看成一個板塊行業的話,它的基本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所以說一個理由都是很簡單的,難是難在當時你能聽哪個理由?投資永遠是選擇,你在這看多一個企業一二三四五的時候,另外有一個是一二三四五在看空,所以它 是一個很個性的東西,理念要保證你不要出大的偏差,但最終是你的個性在決定。

   問:比如說這種看多看空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你怎樣能夠做出相對更準確的判斷呢?

   嚴雋:首先一點你要有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就是說巴菲特所說的你要有一個符合常識的邏輯框架,這個框架會保證你不犯大的錯誤,在這套框架的基礎上然後你要對行業進行深入的理解。

   問:掌握足夠多的信息。

   嚴雋:最後比如說你在進出場的時候可以創造一些所謂索羅斯的東西,包括他對市場的一些把握技巧,這個時候要把它們綜合起來。

   問:ST股票的投資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嗎?

   嚴雋:你想巴菲特買伯克希爾是在要面臨破產的時候,你剛才提到的段永平,買入網易的時候是要面臨被摘牌的時候,對吧?就是說只是我們國家有一個標誌叫 ST,當企業面臨困境的時候,就像林奇說的困境投資法,危機既是危又是機,實際上你做大盤股票也是這樣,你說如果經濟不好,那股票肯定漲不上去,但是如果 不是經濟不好的話你能買到那麼便宜的股票嗎?也是要從危機當中去買入,就像我舉的我第一個賺錢的例子也是這樣,所以說我們並不是看一些有形的東西叫什麼名 字,像現在的蘋果大家對他奉若神明,當時喬布斯在回歸的時候有誰看好他?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話,為什麼?因為他當時在困境當中。

   問:還存在這種情況,有很多就這樣在困境裡走不出來了,那你怎樣去判斷有的是可以走出來的,有的是不能走出來的呢?

   嚴雋:我想問你一句,你想前陣子默克爾剛剛來中國,溫總理說對他們有信心,然後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進行幫助,那我想問你你認為溫總理覺得歐洲能走出來還是不能走出來?

   問:我覺得他應該是認為能走出來的。

   嚴雋:對啊,所以說實際上是你的一種直覺,每個人的興奮點不一樣,但是不要怕判斷髮生錯誤,判斷會經常性的錯誤,這個索羅斯也說了,重要的是你錯的時候 虧多少,對的時候賺多少,這個是最重要的。你沒有必要強調我一定要抓住這個牛股那個牛股,關鍵是你要在合理的理念上在安全的情況下要能抓住自己能把握的東 西。

   問:每個人能把握住的東西是不同的。

   嚴雋:對。

   問:如果要給個人投資者在財富管理上的建議上你會怎麼說呢?

   嚴雋:首先你要找到一個你認可的一個投資經理,然後在高峰期的時候要冷靜,在低迷期的時候應該增加你的投資,但是你必須要找到一個值得你信任的機構或者基金經理。

   問:不鼓勵個人自己去做投資嗎?

   嚴雋:不是太鼓勵,因為這方面畢竟掌握的信息不夠,簡單的說你到拉斯維加斯去,賭場裡面出來的有幾個人是贏的?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問:但是股市和賭場應該還是有一些差異的。

   嚴雋:差異肯定還是有,但是在概率上面它們有一定的類似性。

   問:關於投資你還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的?

   嚴雋:也沒有什麼補充的了,儘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心平氣和的去做就可以了,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

   問:有沒有什麼推薦的書呢?

   嚴雋:格雷厄姆和費雪,巴菲特兩個老師寫的這些書我覺得都可以去看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74

MI能源(1555)關聯公司參與2個區塊的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11/29/mi_energy_and_shale_gas/

國土資源部11月27日新聞發布會透露將於下周發布第二輪頁岩氣招標中標結果,頁岩氣股又炒上:安東油田(3337)和華油能源(1251)分別漲8.5%及3.4%。其實內地傳媒一早預測中標結果在本周或11月底公布,中標結果 “遲了一星期才公布” 反而有得升,真有點無厘頭。而且假設安東油田2012年每股盈利為0.13元人民幣(HK$0.1625)計算,HK$3.19的收市價是2012年的盈利的19.6倍,股價一點也步不便宜。又假如2013年盈利有四成的增長,HK$3.19是2013年盈利的14倍,也不算便宜。

民企外資 摩拳擦掌
面對頁岩氣逾百億投資盛宴,國內外企業都紛紛有意進軍頁岩氣,其中MI能源(1555)也作了不少準備。

今年五月MI能源全資附屬公司通過收購美國White Hawk Petroleum的50%資本權益以獲取水平鑽探及完井的操作技術,和購入Pacific Energ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PEDCO) 100萬股認股權證。其後,在六月收購Sino Gas and Energy有限公司51%的多數股權,進入中國天然氣市場和獲得天然氣開發技術 (註: 頁岩氣屬非常規天然氣)。

PEDCO參與國內第二輪頁岩氣招標
根據PEDCO的資料,PEDCO 與 Guofa Zhonghai Energy Investment Co., Ltd (國發中海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於9月簽訂具有約束力的戰略合作協議 參與國內第二輪頁岩氣招標。而根據PEDCO的第三季業績報告 “If we a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shale gas award, we believe our relationship with MIE Holdings will prove to be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us as a local operator in gaining access to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 services and labor at appropriate pricing levels.” 大意就是說如中標的話,MI能源會作為夥伴參與頁岩氣的開發。

而綜合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的報告,國發中海能源參與了湖北鶴峰區塊和河南溫縣區塊的投標。

國發中海能源是什麼公司? 筆者沒有資料,不過可以參加投標,注冊資本金肯定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而據說國發中海能源以16.61億元入標湖北鶴峰區塊,是該區塊報價最高的一方。看來MI能源很大機會分享頁岩氣的大蛋糕呢。

展望
MI能源中期每股盈利為0.13元人民幣,現價(HK$2.2)市盈率為2012年盈利的6.8倍,較安東油田的19.6倍低很多,不過MI能源受惠頁岩氣的程度暫時仍然很難說。話雖如此,股價好像沒有反映頁岩氣的潛在利好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77

【新財商 之1】參與性,等比配,授兒以漁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170

我是學財經的,後來做了財經記者,所以看到國內外對孩子的財商教育理念和方法時就會關注多一些。花旗銀行有個前高管,美籍華人,芝加哥大學MBA畢業的,做赤美國國際教育基金會會長。他一次來中國的時候,介紹稱美國父母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時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時認識到我們無法把商品買光,必須在購買時作出選擇;

5歲時知道錢幣的等價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幣電話等。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時能夠找零;

7歲時能夠看懂價格標籤;

8歲時知道自已可以通過做做額外工作賺錢,學會把錢存到儲蓄賬戶裡;

9歲時能夠簡單制定一週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時懂得每週節省一點錢,以備有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時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

12歲時能夠制定並執行兩週的開支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OK,這樣一份list,中國的家長和美國的家長看到後,就算都去踐行,作法是不一樣的。我們習慣了填鴨式的教育,雖然知道其毒害深重,但很多時候不經意間又讓悲劇在孩子身上重演。譬如讓孩子認識硬幣和紙幣,相信不少中國家長是「霸王硬上弓」,要麼直接拿著錢教孩子認數,要麼就是每次買東西的時候給孩子說,乖,這是一塊,五塊,十塊…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你所進行的財商教育,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進行的。

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看問題,尤其是要讓孩子多參與。記得看到過一個網名叫「魔女」的年輕媽媽,移民到美國了,有一個女兒。她一個很好的理念就是,讓孩子從生活中的細節學習經濟學,學習財商。女兒看到家裡某個角落有硬幣的時候(其實有的時候是她故意放的),就會被引導著存起來,這就是儲蓄;然後,到一些特別的時刻,再讓她明白什麼是支出,什麼是合理支出、有意義的支出。

譬如,美國的學校為鼓勵閱讀,常為中小學生舉辦「書展」。書展上的童書都是學校精心挑選的,乾貨多,價值便宜。「魔女」的作法,一是告訴女兒閱讀的意義,二是建議她拿自己的儲蓄外加爸爸媽媽給的錢,來買書。這就好比和大家一起「入股」幹件事,或者有「等比配」的意思——你每拿存的三塊錢買書,媽媽另外再獎勵你三塊錢,這樣就有六塊錢了(上圖為「魔女」女兒的可愛小錢包以及書單)。

我們家小報同學現在不到兩歲。我倒不著急對他進行什麼財商教育。但看久了中外父母作法之別,有的時候仍禁不住感嘆。一句話,授兒以魚,不如授兒以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63

道德勸說管不住國寶人壽參與龍邦改選 保險資金介入董監改選亂象如何解?

2013-05-20  TWM
 
 

 

國寶人壽違背承諾,在龍邦股東會中行使董監改選投票權,金管會火速祭出對國寶人壽的處分,止住外界對主管機關的質疑聲浪。不過,長期以來,國內主管機關對公司治理監督的力度不足,一時之間恐怕仍難獲得改善。

撰文‧葉揚甲

紛擾數月之後,龍邦國際興業董監改選總算在五月七日落幕。選舉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公司派在九席董事席位中取得六席,保住經營權;然而,選舉過程中,大股東國寶人壽因違反先前對金管會所做出的「不參與董監改選」承諾,引發爭議。

國寶人壽不僅派員出席龍邦股東會,並且在董監改選中行使投票權,雖然改選結果仍由公司派保住經營權,但市場派卻也取得三席董事,令外界質疑,國寶人壽是否有意藉由壽險保戶資金左右董監改選結果。

雖然國寶人壽在事後強調自己的投票意向是「支持公司派」,但在市場派取得的三席董事裡,其中一席是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另一方面,且不論國寶人壽票投何方,公司違反對金管會的承諾,並以壽險資金參與企業董監改選的行為,被認為已嚴重挑戰公司治理原則,這也是事件爆發後,不僅資本市場譁然、金管會迅速對國寶出手懲處,就連學界人士也重話批評的原因。

主管機關放任 未落實修法壽險公司為何不宜介入企業董監改選?其實早在二○○八年五月間,立法院財委會就曾做出決議,要求金管會修改《保險法》,禁止保險公司對其所投資的公司在進行董監改選時行使投票權。

當時,財委會立委質疑,若不禁止保險公司行使董監改選投票權,一旦遇上經營權爭奪戰,手上透過保險資金而握有大批股權的保險公司,必成為各方爭取拉攏的目標,自然容易引發利益輸送等公司治理層面的弊端。立委賴士葆當時亦曾強調,保險資金來自保戶,當保險公司用這些錢去支持特定董監時,法律上沒有依據,保戶沒有權利過問,金管會更是不易管理。

不過,○八年財委會的決議,金管會當時僅以「必須再做評估」回應,而截至今日仍未落實修法。事實上,在學者眼中,主管機關的長期坐視與放任,就是造成今天這一樁「不甩主管機關」、挑戰公司治理事件的主要原因。

「這一次,主管機關不能再缺席!」針對這次事件,台灣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呂東英如此評論。在二○一二年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的評鑑中,台灣公司治理排名位居亞洲第六,除了落後於星、港,表現甚至遜於泰國、馬來西亞;而在各項評分中最弱的一環,即是得分僅三十五分的「監理機關執行力度」,該項目相較於新加坡的六十四分、香港的六十八分,差距甚遠。

評鑑報告載明「監理機關執行力度不足」的主要案例,是一二年五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中石化董事會經營權爭奪」事件,針對當時的股東會爭議,應該有所表態的主管機關,竟然完全「缺席」。主管機關對公司治理無感,該表態而不表態,正是造成業者敢於對金管會「背信」的原因。

這次事件發生後,顏面無光的金管會一方面重話抨擊,另一方面也迅速對國寶人壽祭出處分。主管機關的快速反應,或許某種程度改善了過去「該表態而未表態」的缺失;然若細看懲罰內容,卻發現金管會似乎還是沒能切中「保險業捲入經營權之戰」問題的「核心」。

不查個人動機 只限縮投資金管會對於國寶人壽的處罰,包括不得再新增投資國內有價證券、除逐項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外,不得新增國外投資,亦不得再因持有有價證券而行使股東表決權。這些懲罰當然會衝擊國寶人壽的未來營運,但很明顯的是,並不能改變國寶人壽參與龍邦董監改選所造成的事實結果。

試問,不顧金管會承諾、在龍邦股東會行使股權投票的這項行為,難道不是事件中最有問題的部分嗎?為何金管會不積極查明這其中可能潛藏的「個人」動機,反而去限制國寶人壽「公司」的資金用途?

而且,金管會只是重申國寶人壽「往後」不得再行使股權參與投票,言下之意,似乎是對於這一回國寶人壽「不甩」金管會的投票結果,有「這次就算了」的感覺。

如果是這樣,台灣公司治理的「監理機關執行力度」,恐怕還是難以避免被質疑,甚至是不被信任。「若龍邦董監選舉的過程有涉及不法,那麼,主管機關可考慮判定違法的部分選舉無效。」呂東英認為,只有這樣做,在公司治理的推動上才有更實質的意義。

在公司治理領域耕耘甚深的交大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則認為,這次主管機關以「函令」的方式祭出行政裁罰,與先前只以「口頭」行政溝通有所不同,可看成是金管會對這次事件的正面回應,值得肯定。不過,金管會更要著眼的是,「該怎麼妥善解決長期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話說回來,在○八年立法院財委會建議修法未果之後,對於保險業在所投資公司股東會中行使董監改選投票權,金管會依然只能「道德勸說」;而事實證明勸說無效,更怕的是,此例一開恐造成未來更多類似亂象。或許,現在該是金管會「硬」起來的時候了。

淨值缺口持續擴大

國寶人壽近三年財務體質變化項目 2010 2011 2012 資產 487 481 534 負債 608 668 743 淨值缺口 121 187 209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保發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89

中國A股個體參與者之現狀 kuhasu

http://xueqiu.com/3046231158/24191698
  現在對於高頻交易普遍存在誤讀,要麼認為非常賺錢,要麼認為擾亂市場。而實際上,大部分高頻策略根本不是賺錢策略,是做市用,提高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的,說白了,是繁榮市場,增強交易所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的。  真正擾亂市場的,跟頻率其實沒關係,就算是低頻,如果市場容量小,照樣影響,比如現在的小盤交易所,現貨,以及之前文交所的情況。反而是隨機單,盈利低不說,還把市場搞的很亂,最後整個市場的盈利水平降低,就跟現在歐美市場一樣。目前公開宣傳的很多人根本沒有高頻交易經驗,所以說話很多都是想當然,不太負責任。

  還有一個令高頻交易飽受輿論詬病的是人們包括很多專家[1]把失誤損失和市場操縱歸咎於高頻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風險管理缺陷和違規交易上,把市場不公平歸咎於高頻交易而不是大機構行為和監管漏洞上。

  人們時常從媒體上瞭解到因為「胖手指」(FatFinger)或某個機構的訂單程序進入了死循環而向市場中發出了巨量訂單,然後高頻交易算法迅速反應,造成市場崩盤或者劇烈波動的情況。很多人會說,如果沒有高頻交易,那麼市場就不會這麼動盪,因為人們不會來不及反應,而且高頻交易在市場波動的時候推波助瀾,加劇了市場波動。而實際上,即便沒有高頻交易,市場參與者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平開倉的決策,當這種決策具有廣泛一致性的時候,市場一樣會出現劇烈波動,這個是市場中一個常態特徵。而且不是所有高頻交易策略都是趨勢跟隨類策略,市場深度的增加和各種各樣的交易行為反而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波動,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和策略對行情的看法並不一致。而很多這類情況中虧損的發生,其根本原因,是參與者的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管理有嚴重缺陷造成的,比如不按照交易規定或者策略設計執行操作,風險敞口過大而沒有留存充足的風險準備金。因此這類託辭,無異於一名依據日線進行操作的交易者抱怨一分鐘線的波動太大。同時,人們往往忽略了一些可能違規的交易行為,如操縱市場。對沖基金和投行自營對市場的壓力測試,很多都被偽裝成了「胖手指」,在市場出現崩盤和劇烈波動之前,往往已經通過主動性策略試驗了很多次,而且有聲譽資源的機構,為了彌補自身算法能力的不足和增強算法效果,往往還會靠資本運作、媒體宣傳的方式造市,比如大家時常看到的一些著名機構的報告。與傳統理解的操縱市場需要大量資金和資源不同,很多這類機構,往往扮演的是對已經走到懸崖邊兒的市場輕輕推了一把的角色,當然他們不會承認其實之前已經推了很多次沒推動,也絕不會承認是他們推的,因為此類主動性交易策略往往伴有合規問題。當然也有算法可以利用此類市場操縱行為實現盈利,因為只是利用而不進行市場操縱,所以也沒有合規問題。而這一切,與高頻與否沒什麼關係。

  同樣的,相當多的市場參與者為了盈利也會費盡心思挖掘監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創造市場的不公平。閃單交易就是一個典型。閃單(FlashOrder)的交易模式也是屬於不公平交易的,與高不高頻無關,即便在人工電話下單時代,券商交易員也會根據自己情況抬高、壓低、延遲成交某些投資人的電話委託,這個也就是閃單(FlashOrder)的原型,有券商資質的各個投行一直將其作為穩定收入來源之一,從人工到自動,後來還加入了分析客戶訂單的算法。雖然閃單交易已經因為被曝光而被禁止,但是還有各類不公平的交易模式充斥在市場當中,利用著監管的漏洞,比如前些日子因為BATS閃電崩盤導致服務器故障而暴露出的操縱市場的事情。你可以在高頻交易中找到所有違規交易的影子,但是對應的有效的監管方法卻乏善可陳。有些監管部門會邀請直接的市場參與者對監管方法做指導,這是一個能夠彌補監管者市場經驗不足和提升監管政策制定的有效性的好方法。

  除了上述一些誤解,一些推銷高頻交易的專家有時也會有概念混淆,例如低延時交易和高頻交易就是兩個概念,不少人還分不清,會把低延時交易等同於高頻交易。與我國的券商總部集中然後交易所撮合的訂單路徑不同,歐美市場很多券商和交易所支持DMA交易模式(DirectMarketAccess,直接市場接入),即交易者的訂單可以直接遞交到交易所進行撮合。當然國內期貨市場中上期綜合交易平台(CTP)的出現的確改善了部分非上海總部券商客戶交易上期和中金所標的的訂單路徑。如果我從天津去北京,不坐便捷快速的和諧號動車,而是坐飛機飛香港然後轉首都國際機場,你肯定認為這是一個笑話,但是大多數二級市場的參與者實際上每天都在做這個事情。技術背景專業人士和受媒體高頻交易宣傳熏陶的行家往往會把交易終端放置於離交易所電信運營商中轉節點附近[2],這樣做的確可以降低訂單的網絡延時,可以減少10-120毫秒(1秒=1000毫秒)的交易數據網絡傳輸時間,而且如果足夠專業的話,管理層會驚喜地發現在效率改善報告上,網絡效率提高了80%-90%。儘管看起來相當完美,但是如果你知道一個人看到信號的反應時間,最快需要130-220毫秒,點擊鼠標或者下單鍵盤的速度最快也要214毫秒,交易軟件本身從接收到數據到顯示最快也要10-50毫秒,那麼針對網絡延遲的改善的效果恐怕就遠遠沒有想像的好。而且當你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在這麼折騰後,報價表的價位根本沒有動過,這時候一般多少會有點兒小失望。既然是這樣,從改進交易策略入手,效果會好得多。從專業角度來講,在上馬這類解決方案之前,我們會組成專家組詳細的進行成本收益分析,遺憾的是,絕大部分機構基本沒有做過此類分析就決定參加到「軍備競賽」中去。當然市場參與者追求低延時交易主要還是出於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本身無可厚非。如果在上海能比在北京獲得較多的交易優勢,那麼這個市場是不公平的,這方面我國的監管機構和交易所做的就相當出色,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廣大的投資者,維護了市場的公平性;而歐美市場正因為缺乏這樣的公平性,所以很多機構都是被迫在進行設備升級和高頻改造,伴隨著軍備競賽,其有效盈利水平不是在提高,反而是在降低,這情形與國內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各類補習班極為相似。

  國外之所以玩兒了命的喊高頻,很多根本是硬件廠商,軟件廠商,以及火箭科學家在喊,會把西蒙斯抬出來。但是最早對沖真正搞真正意義的高頻的,是看市場環境的,不是公開的那些知識,公開的知識是學校看準市場推出的培訓,學術研究和靠教學盈利的。這也是二級市場相對公平的方面,不看學歷、學校、年齡、社會背景。所謂的百分之幾十都是高頻單,其實相當部分只是做市和大單拆分而已,對於大單拆分,我國證券的機構版下單軟件從很早就有。在歐美投資諮詢機構中,有相當多的所謂算法交易提供商,主要以訂單拆分策略為主營業務,如果你詳細瞭解了他們用於執行訂單的算法模型,你會驚嘆,原來錢在華爾街[3]是這麼的好賺!

  如果你關注高頻交易的相關信息,你就會發現,上面的真實情況很少有人提及,這是很奇怪的。不說清楚會增加市場的風險,不利於市場完善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且需要明確的是,搞明白不是就一定要大力推廣或者打壓頻率較高的交易行為,任何有利於市場健全和穩定的交易行為都應該被支持,都是市場裡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保持了多樣性的市場環境才有利於經濟穩定。只推崇價值投資或者只崇拜套利投機[4],都是犯了主觀定價錯誤,即便是高級數量專家,使用高級量化模型,也會經常犯主觀定價錯誤,從他開始選擇模型開始工作的時候就開始犯錯誤了。而且在任何一個市場裡,都不可能徹底消除價值投資,或者是投機交易,其根本原因是各種交易方法不過是資本的逐利屬性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的不同行為表現而已。一個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有好處。當然國內對高頻肯定是限制的,這保護了大多數投資者,並且有利於維護市場的公平性。現在的環境也的確沒有高頻環境,這個是事實。政策方面應該還不會放鬆,況且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放開。難道真要每秒20-40萬單,平均一天都1.3-2.5萬單成交一個品種?

    除了對高頻交易有清晰的認知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隨著量化投資理念的深入和高頻交易越來越熱的宣傳推廣,在這個經濟危機的宏觀背景下,現在的國內市場正在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風險。  這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現有風險管理方法的缺陷和正在暴露出來的虛假有效性。對於交易風險管控,大部分現代風險管理方法在高頻交易中都有同樣的應用。從商業銀行到投資銀行自營部門,到正規的對沖基金,基本上採用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和操作風險量化方法還是建立在VaR(ValueatRisk,風險價值)之上的。可是基於VaR的現代風險管理框架本來就是先天不足,後天補還是不足。而各個銀行在風險識別和管理上一直以來就有嚴重漏洞,08年時候只不過是個驗證而已。況且很多使用風險管理模型的從業人員,其實對風險管理模型本身並不是多熟悉,用法也不一定對。這些機構,相當於赤身裸體走在寒風裡,我國的很多銀行、公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信託公司、私募(對沖)基金,也是如此。比如這次摩根大通的「倫敦鯨」事件,儘管限於保密協議我不能披露太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就已經有對沖基金發現相關市場裡一些大機構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而他們的系統風險,也越來越大,加強內控也沒用,他們在當時已經錯過了最好的自我調整機會。這些傳統上光鮮的機構,現在應該很鬱悶或者還蒙在鼓裡,因為他們的資產充足率和VaR報表一直都「表現良好」。雖然從08年開始有不少對沖基金著手研發全新的風險管理框架用以改善風險管理水平並已經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效果,但是這些方法是與核心交易算法受同等嚴密保護的,不太可能公開,也不一定具有普適性。

  另一個重要風險是我們正在經歷又一次的多樣性喪失,多樣性的喪失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積累,而美國前不久剛剛經歷過,那直接導致了本次經濟危機。華爾街僱傭了大量的商學院畢業生和火箭科學家,先不提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科學的合理性的問題,同樣的理論灌輸,同樣的培訓模式,造就了大批缺乏差異性的金融精英。也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是從知識體系和認知層面,對風險的感知整體敏感度下降了。而我們現在,正在做幾乎同樣的事情。如果任意一個新手進入市場,只堅定有效市場假說是正確的,那是十分糟糕的。認知喪失多樣性目前看唯一的好處就是增加了行為的可預測性,如果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教材絕大部分篇幅都是凱恩斯主義,那你閉著眼睛也能知道當面臨金融危機的時候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既然人類的認知水平是相當有限的,那麼也就沒有任何理論是一定能靠得住的,因此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沒什麼壞處。另一個技術層面來看,市場參與者越來越採用趨同的交易技術,增加了市場的劇烈波動和可操縱性,而這個帽子,往往被扣在高頻交易頭上。尤其是隨著國內滬深300綁定的ETF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套利策略被採用,而這些套利策略,往往又基於經典套利方法和算法,那麼當出現相同的交易信號時,除了競速外別無他法,「秒殺」行情自然會增多。通常來講操縱滬深300股指期貨行情是相當困難的,況且國內期貨還有有限單和限倉的規定,但是即便是單交易賬戶,也可以借助算法分析滬深300成份股,以及市場中採取的各類策略類型和比重,利用足以影響市場的大規模同質策略的資金,比如套利策略,實現對滬深300指數的操控從而在期指交易上牟利。首先,操縱者不用去影響全部滬深300的成份股,然後也用不著人們想像的能夠操縱指數的資金規模,在算法幫助下,自有資金扮演的是催化劑和引導的角色,當市場中同質策略越多,其操縱成本就越低。這些並不太難實現,但是卻缺乏有效的監管方法,因為現有的監管方法很難確定「看起來不算大」的資金規模是不是真的在操縱市場。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監管機構不支持在國內股票市場中恢復T+0是相當明智的。這也可以看出來,在制度建設和投資者保護方面,我國的監管部門和交易所很多都要比美國的監管部門和交易所要優秀和先進得多,對於一個深入全球市場的實際參與者來說,很容易分辨這點。

  此外隨著量化交易的推廣,國內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模型風險及操作風險監管難題。實施量化交易的機構,一年需要維護和監管的模型數量少則幾十,多則成百上千。這裡面存在的最大難題在於,交易策略、風險管理、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本身屬於不同模型範疇,各個類型下面又分很多子類,也是不同模型範疇,比如交易策略,基於不同假設、背景、設計原理、採用算法、實現手段五花八門,很多還是黑箱算法,模型代碼的直接可解釋程度很差,即便模型中出現某人的八字作為決策依據也是很常見的,相對的,一般機構人員本身的建模經驗就有限,而且往往缺乏綜合應用和實戰經驗,那麼這種情況下要進行模型風險管理,找到一個有效解決方案來監控各種模型風險,可以說十分困難。這個情況,相信在國內實施過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和巴塞爾資本協議三的會很有感觸。在投資領域,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我見到過和建立過的相當數量的模型都比諾貝爾經濟學獎級別的模型要複雜,有的是模型看起來極為精簡,但是訓練模型的方法卻極其複雜。這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對於相當多的模型算法,使用者是很難瞭解到算法發明者的全部意圖和模型缺陷的,甚至就連模型算法發明者自己,也有相當部分沒有意識到自己模型算法的缺陷,長期資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在相關模型進行部署實施的審查階段,現實中也經常會有非專業業務領域的管理層出於經營和某些利益的考慮,放棄穩定的模型解決方案而採用可能更冒險和欠缺穩定性的解決方案,因為決策者即為監管者,那麼在出現不可挽回損失前,其實際操作和市場風險水平往往會被掩蓋。這一幕在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已經多次上演,並且一直到最近也依舊在上演,根據對各個機構盡職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未來的一段經濟動盪期中,還將會一次次地上演。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量化交易和高頻交易增加了風險,而是這類事物的發展,讓很多原有的風險管理漏洞更快的暴露了出來。據我瞭解到的情況,國內有自營業務的機構,有市場風險管理,操作風險量化稍差,相當數量的機構沒有專門的模型風險管理,但是卻在積極快速地推行算法交易和高頻交易。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量化交易的確促進了券商自營業務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採用量化手段,本身降低了二級市場中交易的門檻,並起到了一定的風控作用,這樣原本需要極高天賦和經驗的交易員的工作變得可以用研究員代替,就連所謂的盤感也可以進行量化。對於券商來說,這雖然增加了業務線,豐富了收入渠道,有助於促進券商向投行或投資集團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不過需要擔心的是,如果自營不獨立成法人機構,客戶的資料就可以作為內部資料被查閱,加之高頻交易方法讓一些操作更容易實現,隨之而來就有可能出現跟單嚴重,客戶訂單被延遲申報,針對客戶的訂單情況(不是單一客戶)派生出算法侵吞客戶的資金卻偽裝成「滑價」,甚至分析客戶情況與客戶對賭,還有很多不公平的交易手段,都會損害客戶利益和影響整個券商行業及金融市場的穩定。而如果自營業務獨立出來,比如成立對沖基金,那麼兩個機構之間如出現客戶信息洩露的情況,無論從合規還是監管的實際操作執行上,都會便捷有效得多。

  最後,高頻交易應用的主要市場之一的衍生品交易在未來幾年極有可能在國內得到推廣,那麼這類金融發泡劑有多少對實體經濟有幫助,有多少又會埋下隱患,需要我們非常謹慎的對待。歐美金融業的衍生品設計現在存在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就是不再秉持有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導向,而是偏向金融機構本身盈利的創收導向。這就使很多金融衍生品存在的實際意義和高頻交易方式被質疑。前幾天獲悉私募債發行的消息,我曾經開玩笑地說過:我們這類人,完全有能力把私募債重新拆分組合、打包定價,僅僅採用不同的定價模型就能讓資產「增值」,還完全合規,然後把私募債的衍生品再賣回給發債方,券商可以盈利、設計者有佣金、交易所有業績、連發債的企業方的財務報表看起來都會有所改善,還做了金融創新,一舉多得。可是這整個過程,除了幾方面可以牟利,其他什麼幫助也沒有,甚至反而增加了發債方和整個市場的風險,那麼這種金融創新,應該抵制。而且針對領導拍板決定製的買方,賣方機構很容易找到突破點和有效方法來進行銷售。需要買方警惕的是,很多衍生品不一定會以成型的產品的形式出現,也有可能是以交易結構設計的形式出現的。而對於已經成熟的衍生品市場,適當促進國內的交易平台發展,反而有助於降低風險。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金融衍生品的確有經濟潤滑劑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全球化進程,國內機構不參與國際衍生品交易基本是不可能的。那麼不論是爭取定價權還是減少參與國際衍生品金融機構因為經驗不足而導致的風險,設立這樣的平台是有必要的。不過在現在全球經濟依舊面臨動盪的時候,還是需要審慎的考量才是上策。[5]

  自從薩老先生(薩繆爾森)不太受哈佛待見而轉到麻省理工,並把大量數學工具應用於經濟學開始,金融業就沒有停止過量化的腳步。於是國人更是對數理分析崇拜到極致,不少從業者更以複雜模型為榮,高頻交易和算法交易恰恰能夠滿足這個虛榮心。可是,金融到底需要哪些數學知識呢?

  第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加法,你要知道你的投資組合是如何分配的,利潤是多少。

  第二個,更加重要的,就是減法,你需要知道你的損失在哪裡,並把它們從你的資產總值中減去。

  第三個,是除法,因為你會發現只有金額和價格是不夠的,你沒法準確判定形勢,所以你需要百分比。

  第四個,是乘法、乘方、以及根運算,因為你需要把你的投資組合收益進行時段化,通常是年化,這樣做唯一的目的,是吸引其他感興趣的投資人的投資。當然你如果只是自營的話,第四個可以不知道。

  也許不少精英會嗤之以鼻,可是據我瞭解,華爾街包括中國的金融業裡,能完全掌握上面的四個/三個知識的人,的確不多。

  2012年5月於中國天津

  註釋:

  [1]High-frequency trading the fast and thefurious,The Economist, Feb 25th 2012.

  [2]原先的宣傳是交易所旁邊,後來有人意識到地理位置近不一定到交易所的電話線就短。而且準確的說應該是交易所撮合服務器所在地,國內因為交易所和撮合服務器在一起,所以地理位置等同;而歐美市場許多交易所的撮合服務器所在地與交易所不在一起。

  [3]事實上很多機構的註冊地和總部已經不在華爾街,儘管美國依舊享有著全球資本給提供的流動性。

  [4]投資與投機都是中性詞,無任何感情色彩,也沒有好壞之分,二者都應是金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5]國內正在準備推出的國債期貨、期權,以及相關的固定收益類衍生品,就十分有益於健全市場生態環境。但是單純的固定收益的專業人員,在衍生品交易方面的經驗是相當欠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93

產品經理雷軍聊小米100億真相:賣的是參與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85.html

最近,互聯網上放出兩個數字炸彈,一個是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一個是小米半年就干出了去年一年的業績——上半年共售出703萬台手機,僅上半年營收就超過去年全年126億,達到132.7億!

一個是資本神話,一個是產品神話。

雷軍經常會遇到求支招的,他一般會拷問對方兩個問題:1、我想問的是你的目標客戶群有沒有跟他的朋友也是目標客戶群的人推薦過你的產品?2、你認識你產品的多少個用戶?

有人回答:不認識多少個用戶。雷軍會著急的繼續拷問:那你怎麼跟他們打成一片呢?你怎麼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雷軍創立小米時,對過去的金山模式有過深入骨髓的反思。一個最重要的反思就是產品思維。「中國很長時間是產品稀缺,粗放經營。做很多,卻很累。一週工作7天,一天恨不得12個小時,結果還是干不好,就認為僱傭的員工不夠好,就得搞培訓、搞運動、洗腦。但從來沒有考慮把事情做少。互聯網時代講求單點切入,逐點放大。」

雷軍是小米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帶領小米的風格就是:在一線緊盯產品。如果確定一個需求點是用戶痛點,就死磕下去,不斷的進行微創新。

他會直接衝到產品一線,雷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發現一個痛點,很多記者用智能手機錄音會遇到電話打斷、錄音時間太長容易中斷等,在MIUI V5中,雷軍以自己大量接受採訪以及和記者們交流來的經驗,做了MIUI 錄音機的產品經理,設計了MIUI V5的錄音機產品,很受好評。

最近,我跟《全球商業經典》一塊合作了「小米的秘密」深度案例,跟雷軍有一個深聊。

雷軍自己總結小米半年過100億的秘密,有六個關鍵因素,也是互聯網手機的核心打法:1、電子商務的威力;2、社交媒體的威力;3、把手機當電腦做;4、發動群眾運動做手機;5、粉絲經濟;6、在中國的一個硅谷式創業故事。

但是,在訪談中,雷軍說,這6條都是表象,他說:說得直白一點,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這才是小米秘密背後的真正秘密。

在金山時期,雷軍的口頭禪是「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願意」,在小米時期,雷軍的口頭禪是「順勢而為」。除了趕上智能手機的大勢,微博勃起的大勢,小米和雷軍背後真正的一股大勢是這種百萬級用戶參與的粉絲經濟學,這也製造了很多讓人看不懂、甚至毀三觀的扭曲力場,他們內部稱之為「用戶扭曲力場」。

看看產品經理雷軍這3年總結的心得和乾貨:

互聯網手機的秘密?

金錯刀:有人說,小米的勝利首先是一個品類的勝利,就是開創一個新的品類——互聯網手機。雖然好多人在追隨,可能好多人其實並沒有理解這個品類的真正意義,互聯網手機的本質是什麼?

雷軍:那回到做電腦就理解了小米為什麼一上來就定位成高性能、高性價比,其實我們做了30年的PC,PC最後勝出的招只有兩條:高性能、高性價比。這個產業剛轉型的時候品牌啊,廣告啊,可能有很大的價值,但是等這個產業一步一步穩定以後就是這兩條,我是從PC工業得到的經驗。

這個思路一開始就很清楚,一開始的思路我們就是把未來的智能手機當電腦來做,你看我們當電腦來做以後你知道我們解決了多少個問題嗎,第一個我們的手機的硬件可以裝不同的操作系統,然後呢我們的系統能刷在所有安卓手機上,這不就是PC工業已經很清晰的軟硬件分離,所以我們第一件事情是一上來就做了軟硬件分離。

第二個,就硬件製造而言的話我們認為夠用適用是永遠不用的,說這個性能過剩,我這個用不著,你跑那麼快什麼用呢?你跑分有啥用呢?兩年前的性能過剩,在兩年後今天可能剛剛夠用,就是在別人的高端手機只有512兆內存的時候,我們率先一上來就是1G內存,在別人1G內存的時候我們一上來2G內存,實際上你覺得我們的決策對不對,這樣我們兩年前的手機今天還能用,這就是電腦業的這個經驗嘛。

金錯刀:這個很關鍵,硬件跟軟件要分開。

雷軍:硬件跟軟件要分離的,硬件工業未來會變成一個微利的工業,就跟PC一樣,所以高性能、高性價比長期能勝出。

金錯刀:小米這3年採取了很多反傳統的打法,哪些創新是最野蠻生長,最接地氣的?

雷軍:我要把小米的創新捋一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第一個你能看得見的創新是什麼?是我們用電子商務直銷的模式,去掉了渠道成本和銷售成本。第二個我們用新媒體和自媒體營銷的方式,包括口碑營銷的方式去掉了營銷成本,我們就比你省了兩道錢。

第三,我們是最早把手機當電腦做的。除了這三點以外,我覺得第四點是小米更強大的,我們用了群眾運動來做手機和操作系統。第五,就是我們獨特的用戶群定位和維護用戶群的方式,就是大家談得粉絲經濟,是不是也是我們最早規模化把這個模式做成的。還有第六個,從創業的角度,小米其實是一個內地的硅谷式創業故事,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一組很彪悍的人,再加很多的錢。是吧,這基本上是硅谷式的干法,一登場就是按世界級的玩法來玩,所以我覺得這是小米給大家的啟發說在中關村你也可以這麼幹。

口碑的秘密?

金錯刀:口碑挺難做的,讓用戶尖叫也很難做,如何讓用戶主動給你說好話?

雷軍:我常舉的海底撈例子,舉到後來連海底撈的老闆都要找我交流交流了,我說我要跟你學習,你別跟我學習。海底撈讓我考慮一個問題,什麼叫口碑?口碑就是朋友跟朋友推薦,什麼東西能產生口碑?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真理,好的東西不一定有口碑,便宜的東西也不一定有口碑,又好又便宜的東西也不一定有口碑,不一定。

我再告訴你很重要的因素出來了,我也去過海底撈,只有一個小地方打動了我,就是他的服務員是真的在笑,是真笑不是假笑。海底撈的服務肯定不會比五星級的酒店服務好,是肯定不會,那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口碑呢?這個口碑的真諦是超預期,就是我去一個很破的地方,我們奢望的一星級服務我們就會覺得好,你在大家都是一星級服務的地方做了兩星級服務就是高口碑,如果在五星級酒店做五星級的服務是沒有口碑了,因為你付了那個錢。你在五星級的酒店一定得做六星級和七星級的服務才有機會,做五星級是沒有機會的。所以口碑的核心是超預期的,就是你做的哪些事情能超越預期。

金錯刀:你的超用戶預期秘笈是什麼?

雷軍:小米在做產品的時候一致在試圖超預期,所以這是個很難的問題。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你一上來就希望小米手機超過蘋果跟三星,您覺得這是個容易的事情嗎?我也從來沒有說小米手機就比蘋果和三星好,我也從來沒有這麼說過,後來我都被他們逼急了,我說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小米應該值八千億美金。你要希望每個面都比別人好是不可能的,如果每個面都比好,理論上他們這兩家公司都關門了,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追求的是對發燒友說在很多的功能上我們比他們強就行了,全部不可能。我們還是做了蠻多超預期的事情,比如說我們以前在每一代產品都追求比三星和HTC跑的快,我們的機器的確比他們快,你不相信一個中國公司做產品比三星做的速度快,咱們不說好了,跑分,可量化的東西真的比你做的好,你不服不行啊,我真的比你跑得快,就算體育運動我就是速度比你跑得快。

所以其實你核心的口碑是要超越預期的,只有超越預期的東西大家才會形成口碑。

粉絲經濟的秘密?

金錯刀:互聯網公司都擅長發動人民戰爭,小米的人民戰爭我覺得最不一樣的是更系統化,用戶和粉絲是分層級管理的,甚至有最高級的「榮組兒」這樣的榮譽開發組,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產品的命運。小範圍的讓用戶參與並不奇怪,像小米這種如此大規模而且給用戶的權力如此大,它的原點到底在哪?

雷軍:出發點很簡單,出發點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極其清晰的定位,就是我們想做一部手機,讓我們每一個人有成就感,你天天用手機你有一堆的想法,你有一堆的抱怨,能改呢?除了小米之外能改嗎?你抱怨三星有人聽嗎?

我原來就給諾基亞提過很多的意見,我也認識諾基亞全球當時負責研發的一個副總裁,我跟他提了很多條意見,他都說有道理,他們最後改了嗎?改不了。當你喜歡一個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其實沒有經濟目的了,你就是覺得這個東西不好,如果能改一下會更好。好,誰來幫忙改,手機這麼複雜,所以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我是一個發燒友,我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判斷哪一點對或者不對。有我這樣想法的人不是少數,比如說就有領導同志給我提了一個需求,你知道領導的電話是24小時開機的,他們就提了一個需求,白天接所有人的電話,晚上只接通訊錄裡的電話,睡覺只接VIP電話。

我們辦小米的目的就是聚集一幫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夠參與的一款手機,你注意啊,我們在網上發動的過百萬人參與,當你真的參與完了以後,你提的這個建議被我採納了,我手機有這個功能,再有人抱怨晚上被誰吵醒的時候你說改用小米,這個功能我設計的,你看我自己多牛,你看小米按我這個改了吧,就是我設計的,這種榮譽感是他們推銷小米很重要的動力。說得直白一點,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

金錯刀:參與感很重要,現在不是實用第一,是體驗經濟。

雷軍:後來他們延伸到參與幹什麼呢,他們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同城會,以前我們泡論壇,經常還舉辦網友見面會,後來這種網友見面會不可持續,你知道小米的同城會經常舉辦一群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說我們今天去哪玩?撿垃圾總可以吧,環保啊,我們與眾不同啊,我們明天組織一個植樹行嗎,後天組織去孤兒院看望孤兒。很多小米之家都有米粉在那裡,義務幫著別的米粉服務的,他覺得很有成就感,他覺得我比你懂,我能教你。我們滿足了很多人這種成就感,所以這就是小米的真正的精髓。

剛才跟你講的六條創新都是表象,本質就是我們自己熱愛這個東西,我們很鑽研這套東西,然後我們把有相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小米的群體我們分了兩個群體,一個叫發燒友,一個叫泛發燒友。泛發燒友就是我這個可能不專業,但是我得有專業設備。所以小米就是給你貼了一個標籤就是說你不一定真正專業,但是你有專業的想法。

金錯刀:講講你是如何做產品的,如何發掘用戶痛點?比如小米耳機

雷軍:你經常用耳機嗎?不經常用吧。我以前退休的時候做專職天使,我每天要打四個小時電話,太多的電話,公司上一次市你會知道開多少電話會,因為各個公司的董事會一打電話就是四五個小時,肯定用耳機,用耳機的人就明白耳機第一個痛點是什麼?就是耳機線拿出來纏成一團,無論是什麼漂亮的耳機,在口袋裡都髒兮兮的,拿出來以後那個耳機線得理半天,我說的是實話吧,只要用耳機的人就一定有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用。

耳機原來線是圓線,你知道他們為什麼用扁平線嗎?就是因為扁平線不容易打結。你知道我們用什麼嗎?我們用的凱夫拉的線,就是尼龍線,裡面是銅線,銅線音質好,你揣在口袋裡是不會打結的。這個都是很貴的耳機才會用尼龍線的,因為成本很貴。

第二個痛點是在口袋裡一團,我想了無數種辦法去收容,是用袋子還是皮套,後來我們用了橡膠的繞線器,而且繞得很優雅。

第三,我們再怎麼攻克音質、工藝等。當你天天用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痛苦,所以這些痛苦我說給誰聽呢,說給天天打電話用耳機的人聽,你要不用耳機就不會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20

30萬投資者參與兩融交易 66%浮虧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4522854
來自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的數據顯示,由於大盤下跌,今年上半年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客戶中,近三分之二賬面出現浮虧,另外三分之一賬面浮盈。上半年,全市場僅有226位客戶被強制平倉,合計平倉金額不足9000萬元,僅佔同期償還額的萬分之一。
  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約30萬位投資者進行了融資融券交易,佔融資融券開戶客戶總人數的32%。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客戶中,66%的賬面出現浮虧,34%的賬面出現浮盈,平均計算有一定的浮虧。
  雖然融資融券客戶受市場走勢影響出現一定浮虧,但小於指數的下跌幅度。據初步統計,上半年融資融券客戶人均浮虧率為3.5%,整體浮虧率好於市場指數。
  客戶賬面盈虧與大盤指數走勢緊密相關,5月,上證指數上漲了5.6%,賬面浮盈的客戶人數佔到全體客戶的88%。而在6月,由於上證指數下跌了14.0%,賬面浮虧的客戶人數佔到全體客戶的93%。
  6月份市場出現「錢荒」,對市場信心造成了一定影響,帶來了有關融資融券客戶虧損與爆倉等方面的疑慮。據瞭解,雖然今年上半年融資融券客戶出現了被強制平倉的現象,但被強制平倉的數量、規模有限。
  數 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場僅有226位客戶被強制平倉,合計平倉金額不足9000萬元,僅佔同期償還額的萬分之一。即便在大盤指數下跌的3月和6月,也僅各 有35位和107位客戶被強制平倉,金額分別為1300萬元和5500萬元。其中,在市場波動較大的6月24日、25日和26日,各有2位、45位和20 位客戶被平倉,涉及金額分別為7.3萬元、930.2萬元和2139.7萬元。
  據悉,上述被平倉的客戶買入標的證券數量過於集中,加大 了持倉集中度,從而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其中,被平倉金額最大的客戶僅持有3只股票,持倉最大的股票市值佔其持倉總市值的比重達到41%。總的來看,被 強制平倉的客戶數量有限,平均負債規模也有限,證券公司及時通過強制平倉釋放風險,沒有對融資融券業務造成大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66

今夏最夯推理實境遊戲 吸引萬人參與 兩個大學生用密室遊戲 玩出百萬獲利

2013-08-12  TWM
 
 

 

今年暑假瘋什麼?答案是推理。一場兒童樂園的逃脫遊戲,一個為日本人氣男星福山雅治量身打造的密室,竟然讓台灣上萬人瘋狂,到底他們在玩什麼?

撰文‧賴筱凡

台北市八德路上的一戶老公寓裡,依照指示往二樓走,映入眼簾的是日本男星福山雅治的新電影海報,如果不說,外人可能很難發現,這裡的一個小住家,卻吸引了將近三千人到訪。

只見屋裡裝潢得就像一般辦公室,少數兩個小房間特別布置過,唯一能看出端倪的,是寫著「逃出四○四號房」的大紅色海報——這就是今年暑假最熱門的推理實境遊戲現場。

什麼叫推理實境遊戲?簡單來說,當我們看福山雅治在推理電影裡,尋找線索、解讀、破案而津津有味,在這個小公寓裡,你也可以親自享受找線索、邏輯判斷破案、逃脫密室的快感。

於是,一場兒童樂園的逃脫遊戲,也能夠吸引超過五千人參加;為福山雅治推理劇量身打造的密室逃脫遊戲,「逃出四○四號房」,也有超過三千人購票;就連正在上映的電影《名偵探柯南:絕海的偵探》,也都有配合的推理實境遊戲。

只想玩遊戲

兩個月、八十萬 拚出好口碑一個二十三歲的男孩,與一個還在念書的二十一歲女孩,他們能玩出什麼把戲?「這一年來,有近萬人來玩過我們辦的推理遊戲活動。」說起話來有條不紊,她是邱宥琳,台大工管系大三學生,也是「謎題工作室」創辦人之一。和她一起搭檔的,是張晉瑋,一樣也是台大工管系畢業,對推理遊戲有著一股狂熱。

一切,是這麼開始的。「那時,我想在系上辦一個推理遊戲,設計一些邏輯關卡,讓系上同學玩。」憑著平時線上玩推理遊戲的熱忱,從設計遊戲、故事背景、布景道具、宣傳海報,邱宥琳幾乎全都自己來,簡易的推理遊戲,卻吸引了超過三十人來參加,也在系上引起討論。

這也讓張晉瑋注意到她,「我自己參加過日本公司舉辦的真實逃脫遊戲後,就一直想自己做推理實境遊戲,覺得很多地方都能再做得更細膩。」張晉瑋的滿腔熱血,遇上小試水溫的邱宥琳,兩人就這麼一拍即合,決定來搞一場大的。

從決定要一起舉辦一場大型推理遊戲,到真正做出遊戲,其實只有兩個月的時間,這中間,兼具學生身分的他們還得處理期末考、畢業事宜,卻一邊把想做推理遊戲的夢想越弄越大,他們要做一個同時讓一百人玩的推理遊戲,一天可以做四場,總共五天,目標人數是吸引兩千人來參加。

場地租用費、道具成本、布景成本……,他們一一列出所有費用,張晉瑋算過,光是一場大型推理遊戲,就需要八十萬元。問他錢從哪裡來,張晉瑋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是父母的支持。」一口氣要父母拿八十萬元出來支援,其實不容易,張晉瑋花了不少力氣,從解釋推理實境遊戲到介紹這塊市場,「我那時候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其他推理遊戲做得很陽春,都可以吸引到大批玩家,我們做得這麼精緻,一定可以打出口碑。」所謂的精緻,指的就是遊戲真實感,「如果我們的遊戲裡,需要一位賣菜的小販,我們不會只是在他身上貼著一張紙,就代表他是賣菜的小販,從服裝、道具到應對回話,我們都要他就是一位菜販。」邱宥琳說,為了讓遊戲玩起來更真實,他們還找來表演科班出身的學生當臨時演員,背台詞、做訓練,就是希望讓玩家融入推理之中,而不只是一場遊戲。

那個暑假,他們幾乎都在咖啡廳、同學家度過,「需要會議討論時,我們就找咖啡廳;需要做道具時,就聚集在某個同學家。」若將那段日子稱之為「魔鬼閉關日」,一點也不為過,邱宥琳說,除了外出吃飯,長達一周的時間,他們都關在同學家做道具,「累了就躺下來睡,睡醒了就繼續做。」十人不到的小團隊,從木工、設計到製造,所有道具都自己動手。由於一開始就把投資成本設定在八十萬元,每天都在燒錢,看著資金一天天的減少,讓張晉瑋與邱宥琳備感壓力。

多人更好玩

千人瘋逃脫 推理遊戲暴紅一張票要賣五五○元,能吸引到多少人來?張晉瑋與邱宥琳都沒有把握。「我們的經費有限,不要說打平面廣告,連網路廣告我們也買不起。」邱宥琳說,當時他們只能用最「學生」的作法,就是用雙腳做宣傳,他們請工讀生裝扮成遊戲裡的角色,假日直接在台北西門町發傳單、做遊行,意外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若真要說我們下了什麼猛藥,應該就是打出首周優惠價!」邱宥琳說,第一周就來玩的人可享折價五十元,意思也就是原價五五○元的門票,只要五百元就可買到,「沒想到這招讓我們的遊戲在博客來一上架,第一周八場遊戲門票,幾乎被掃光。」第一周門票的熱銷,讓他們對於後續票房的銷售也越來越有信心,但他們沒預料到,第二周卻來了颱風攪局,讓原本每場都能賣出八成門票的盛況,瞬間只剩不到五成,「可是,兩周累積的玩家評價,加上颱風攪局沒玩到的人潮,統統在第三周擠爆。」張晉瑋說。

三周下來,吸引玩家超過兩千人,而這只不過是他們第一次籌辦的推理實境遊戲,只花了一個暑假準備,兩個大學生卻玩出近百萬元的商機。「遊戲結束後,我們算了一下,嗯,是賺錢的。」邱宥琳不諱言,他們一開始其實不敢想能不能賺錢,只是憑著傻勁去做,沒想到初試啼聲就開紅盤。

其實,早在「謎題工作室」之前,日本最大的真實逃脫遊戲廠SCARP,就已經來台探路,完全複製他們在日本製作大型真實逃脫遊戲的經驗,直接將大型真實逃脫遊戲搬到台灣來,就連張晉瑋也是玩過他們的遊戲才萌生靈感。

企業來敲門

遊戲也能作為員工訓練

「SCARP在台灣做第一個遊戲『逃出狼人村』時,北、中、南加起來,就有五千位玩家。」真實逃脫遊戲的台灣代理商說,也是他們打下台灣推理遊戲的基礎,成功替「謎題工作室」開路。難以想像的是,一年下來,光是相關的推理實境遊戲、密室逃脫遊戲工作室,就有十家之多,其中又以SCARP與「謎題工作室」為前兩大,今年暑假更是搭著福山雅治與柯南的電影,讓全台灣颳起推理遊戲熱,光是SCARP與「謎題工作室」舉辦的三大場推理遊戲,吸引人數就超過上萬人。

「其實,是威視(電影)先找上我們的。」張晉瑋說,從第一場華山的推理遊戲「闇黑童話」,到後來陸續籌辦的咖啡廳密室逃脫「試宴」,吸引超過六千名玩家,成功讓「謎題工作室」闖出名號,更讓電影公司找上門指名合作,包括《腦男》、《破案天才伽利略:真夏方程式》在內,一口氣就有三部推理懸疑電影要合作。

還有像是台灣雅虎的大企業來敲門,「希望我們替他們設計推理遊戲,作為員工訓練,透過遊戲去培養team building(團隊合作)的默契。」邱宥琳說,這些五花八門的合作方式,都是他們從未想過的。

隨著越來越多工作室推出推理實境遊戲,也讓他們更愛惜自己的羽毛,雖然邱宥琳還是學生,張晉瑋也還在等當兵,但一年做了四場推理遊戲,吸引近萬人,讓他們創辦第一年的獲利就逼近百萬元。「我們會本著自己也喜歡玩遊戲的熱情,在品牌經營與兼顧品質的堅持下,做更多遊戲,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玩。」比起快速擴張賺大錢,他們更願意把馬步蹲低,做出更有品質的推理遊戲,那才是他們的初衷。

謎題工作室

成立時間:2012年

負責人:張晉瑋、邱宥琳

主要業務:推理實境遊戲

主要成績:一年四款遊戲,吸引近萬名玩家,獲利破百萬元邱宥琳、張晉瑋的創意煉金術1. 遊戲精緻化,鞏固品質從場景、演員、道具都講究真實感,讓玩家有彷彿置身案發現場的感受,而不是單純一場遊戲。

2.促銷做口碑,抓住回流客創業初期以價格優惠做促銷,吸引新客人上門,打口碑,讓玩家回流率高達八成。

3.拒絕成為「蛋塔」,力求差異化由於同類型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擔憂形成蛋塔效應,力求差異化,針對不同客層推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1

報告稱用戶對Facebook廣告參與度穩步增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24.html

Kenshoo為「數百家」在Facebook投放廣告的企業客戶提供相應服務和幫助。過去兩個季度期間,Kenshoo對超過750億條的Facebook廣告投放效果進行了追蹤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廣告主在Facebook網站上投放廣告不但有效,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廣告投放的價值實際上已被低估。Kenshoo被Facebook認定為「優先營銷開發者」(PMD),即該公司已被Facebook認定為能夠「帶來巨大正面影響」的營銷者。換句話說,Kenshoo正同Facebook密切合作以迎來雙贏格局。

與Kenshoo存在合作關係的Facebook廣告主,包括美國西爾斯(Sears)百貨公司、Ticketmaster票務公司以及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等。這些廣告主聲稱,今年第二季度期間各自廣告點進率比第一季度增長了18.5%,而來自Facebook網站上所投放廣告的相應營收則增長了近30%。廣告點擊率增長了16%,用戶與廣告的互動活動(如給予「贊」(like)按鈕、與好友分享廣告內容以及發表評論等)則增長了57%。

該報告上述結論並不是針對Facebook上的所有廣告主,而僅僅體現了同Kenshoo存在合作關係廣告主的相應情況。但考慮到Kenshoo追蹤調查的Facebook廣告樣本高達750億條之多,因此該報告的相應結論,也給我們瞭解Facebook所有廣告的表現情況提供了一個窗口。

Kenshoo首席營銷官(CMO)亞倫·戈德曼(Aaron Goldman)表示,雖然Facebook廣告的各項指標有所上升,但對於那些使用「最新點擊—轉化」指標(該指標僅注重Facebook用戶點擊了廣告後而直接到廣告主網站購買產品)的廣告主而言,他們所投放的廣告價值被低估了30%。原因就是該指標沒有將用戶觀看廣告後可能會遲一些再作出購買決定的價值考慮在內:這部分營收實際上仍是受廣告影響,只不過沒有馬上從Facebook廣告體現出來而已。

除Kenshoo外,其他一些數字營銷公司也認為社交廣告的價值被低估。Monetate是一家向廣告客戶提供基於云計算營銷技術的營銷公司,該公司在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第一季度電子商務報告中,也得出了同Kenshoo報告類似的結論。Monetate報告稱,社交媒體的「粘度」很強,正是用戶廣告點進率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用戶不願意離開當前正訪問的社交網站頁面,於是他們就將頁面上的廣告信息記在頭腦中以備後來之用。

戈德曼認為,Facebook廣告投放活動的明顯成功可歸結於兩大因素。首先,廣告主已逐步掌握了如何縮小各自廣告目標的範圍,並對目標廣告內容隨時加以調整,從而使這些廣告內容對於目標用戶更有吸引力。其次,Facebook的廣告投放算法也在改進,也就意味著Facebook能夠根據廣告主的投放內容,而更有針對性地找到目標用戶。

另一家獲得Facebook「戰略優先營銷開發者」稱號的營銷公司Ampush,也同數十家Facebook廣告主存在著合作關係。Ampush同樣表示,相應追蹤調查結果顯示,Facebook用戶對於廣告的參與度正在增長。在Ampush看來,移動用戶的增加、頁面廣告的增長以及移動應用廣告數量的增加,也是成為用戶參與廣告活動量增長的另一個因素。Ampush聯合創始人兼CMO克里斯·阿莫斯(Chris Amos)說:「移動用戶量的總增長,無疑與Facebook廣告參與度增長有著正相關,並促進了Facebook廣告整體指標的上揚趨勢。」

Salesforce旗下Marketing Cloud服務部門前不久也發表了一份報告。該部門曾對Facebook廣告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效果表現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表現,Facebook廣告效果在不同地域中有著較大差異。與美洲市場相比,歐洲和亞太地區的Facebook用戶廣告點進率要更高一些,而亞太用戶的點進率高出全球用戶平均水平60%以上。

Salesforce同樣獲得了「戰略優先營銷開發者」稱號,該公司尚未發佈其第二季度Facebook廣告效果的研究報告。在被問及是否認同Kenshoo及Ampush所得出Facebook用戶廣告參與度上升結論的問題時,Salesforce一位發言人拒加置評。

(本文由騰訊科技 中濤 8月18日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715

好生意的試金石:用戶參與效用建設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5065389
好生意,是價值投資者嘴邊長掛的「術語」,究竟啥時好生意,詮釋多樣。二元的理解,好生意大致可以理解為具有護城河的生意。

M群一場關於「數字化」和「模擬化」的探討對於如何尋找好生意很有啟發,其將模擬和數字定義為:「模擬,我們可以認為可以比較的,但是不能計數的一切概念,用經濟學的屬於描述就是相對效用;而數字基本上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計數的,絕對效用。」根據定義,二元將可以標準化複製的產品或服務引申為數字化,將不能完全複製的概括為模擬化。即數字化就是0和1的組合,流程複製。而模擬化,是無法完全詮釋為0和1,也就無法全複製。

關於護城河,巴老給出了「低成本」第一要素:「多數人都認為(各家公司的)服務基本上是相同的或接近的,所以成本是他們的決定因素。所以,我就要找低成本的公司,這就是我的護城河。」從數字與模擬化的角度,低成本的要素實質就是完全複製,即數字化。

巴老給出的護城河另外一個要素為「重置」:「給我10個億,我能對競爭對手有多少打擊?給我100個億,我對全世界的可口可樂的損失會有多大?我做不到,因為他們的生意穩如磐石。」這裡闡述的又是好生意不可完全複製,即模擬化!那究竟什麼樣的生意不可以通過金錢完全複製呢?看看以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蘋果的IPHONE和IPAD,其系統由機器和軟件APP組成,硬件是標準化複製的,即已數字化。但每個用戶的APP卻是不同的,即系統的整體效用建設加入了個性化,這是模擬化。你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山寨出類似蘋果的機器,卻無法組建用戶的APP系統,前者是低成本,後者是重置可能。

有人說這個好生意不是早就有嗎?微軟?!是的,二十多年PC機的飛速發展,可持續確定性賺錢的就是微軟,它是用戶參與效用建設的平台商鼻祖。做硬件的就是搬運工,比爾·蓋茨位列全球富翁三甲是個必然。

第二個案例為宜家。遍佈世界各地的宜家家居賣場,具體到每個產品是那麼的一致,標準數字化。而聚焦到每個用戶的家裡,卻又是那樣的繽紛多彩,很難看到一致,這就是數字化基礎上的模擬。這是宜家好生意的巨大利潤來源,是其寬廣護城河的根本:可以複製單一家具,但無法複製的是用戶個體參與的家居建設,模擬化部分。

第三個案例看淘寶。抽絲剝繭,淘寶最難複製的是什麼?點評下的信用體系,這是淘寶存在的基石。複製或是擊敗淘寶,就必須超越一個個由用戶和商家彙集的龐大信用生態圈以及內在的消費大數據。有木有可能?超越信用生態圈,微信似乎可能,它比淘寶更牛掰的要素在於平台基於線下的熟人圈,其信用權重大於淘寶,可能以少勝多。但超越消費大數據,卻只有時間的積累了。

人類的經濟史是需求發現和創造與滿足的發展史。效用最大範圍的複製是其極致的目標,千方百計法將個體的滿足轉化為多數人的滿足是工業化的追逐,這就是數字化,賺取規模的利潤。但大工業過程中,逐利者又發現規模化產品或服務帶不來持續的高利潤,數字化意味著低成本後的利潤消失,一價定律填平價值窪地。養豬、養雞,能賣高價的卻是小規模放養的土豬土雞。於是又折返模擬化,以非工業化尋求高毛利。

模擬是否就很好?複製和傳承的困難。以私房菜為例,好吃因為大廚。大廚今天拉肚子,二廚的菜就走味,因此私房菜開連鎖店是斷然不行的。但資本永遠想著的是賺大錢,賺規模化的錢,這是模擬再次走向數字的必然。人類的經濟發展史就是在模擬、數字化中螺旋上升。

那有沒有辦法既能賺取模擬化的高毛利,又能獲得數字化的規模效益呢?數字化基礎上的模擬!即建立複製基礎上的個性化產品或服務,這是個好生意。而由用戶參與完成的效用就是最好的體現!這個參與完成的積累就會轉化為好生意的護城河。

尋求投資好生意難不難?核心在於有沒有掌握方法論。「判斷用戶是否參與了效用完成」,一個可能的試金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