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奢侈稅沒能讓台灣豪宅房價開始大幅降價,陸資已提前出場!去年才剛被具有陸資色彩的錶商亨得利集團得標的東區店面,還沒真正開張就已經轉手換人。 撰文‧梁任瑋 去 年十月十一日由錶商亨得利得標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安泰銀行店面,近日傳出以總價十二億元新台幣賣掉了,每坪七百四十五萬元,刷新東區店面成交單價新紀 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筆交易趕在奢侈稅上路前交易,至少省下高達一.八億元的奢侈稅,東區房仲業者聽聞後直呼,「自由行還沒開放,陸資就已經先賺一波 了,真的很會算。」亨得利去年是以九億零五百元,溢價二四%向安泰銀行標下這間一六一坪黃金店面,氣走台灣兩大鐘錶龍頭中美、金生儀,當時市場解讀這是 「陸資插旗台灣房地產」的重要指標。沒想到,才不過六個多月時間,台灣亨得利立刻獲利了結出場,三億元入袋,換算投報率高達三成三。 半年三億元入袋 亨得利省下的奢侈稅,才是這筆交易可以獲利三億元的關鍵所在。由於持有時間不到一年,若是在六月一日以後成交,以成交價十二億元計算,得被台灣政府課徵一五%稅金,也就是高達一.八億元的奢侈稅。因此,據了解,買賣雙方日前已簽約,正在辦理過戶。 據 了解,亨得利去年算是「意外」得標這間店面,主因是得標價超出底價七.二七億元太高,讓公司高層覺得買貴了。因此透過仲介找買方接手,沒想到台灣政府在二 月底突然宣布奢侈稅即將上路,讓亨得利狠下心決定賣掉,否則至少得再等一年半才能脫手,避免高額奢侈稅。因此,才找上去年同場競標另外兩組買家──中美鐘 錶、金生儀及另外一位個人投資客,三組人馬共同以十二億元吃下。 中原地產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余志文分析,在商言商,亨得利提前在奢侈稅上路 前賣樓,與賣方是否為陸資背景沒有直接關係。反而是因為目前東區流通的店面奇貨可居,不怕找不到買方,以香港銅鑼灣出現換算新台幣每坪六千萬元店面行情來 看,忠孝東路東區店面每坪在一千萬元以內的成交價,在港資與陸資眼中都算合理。 對於此交易案,中美鐘錶與台灣亨得利都不做任何回應。 台北東區店面成交價屢創新高 成交 時間 店面 位置 成交價 (萬元/每坪) 買方 2011.5 安泰 銀行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 745 中美鐘錶、金生儀等2011.1 姜太太包子店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 651 黃姓投資客 單位:萬元/坪 資料來源:房仲業者 |
|
||||||
撿破爛、收舊貨,也能成為營收 二、三十億元公司大老闆!金益鼎董事長莊清旗出身農家,當過工友、工廠領班,最後卻以電子廢料白手起家,二○○六年上櫃後營收就翻了四倍,莊清旗如何從庄 腳囝仔變成竹科煉金王? 撰文‧方沛晶 車子沿著西濱快速道路奔馳,我們在尋找傳說中的竹科煉金窟「金益鼎」。金 價狂飆,令我們對這家一年可生產八百公斤黃金的上櫃公司充滿好奇。但是一路上,只見廣闊的藍天之下,聳立著一座座大型風力發電機,帶著鹹味的海風陣陣呼 嘯,怎麼看都看不到一家公司的影子,連計程車司機都狐疑,這裡真的有黃金嗎? 接近新竹香山的海邊,金益鼎終於現身。一進廠區,膚色黝黑、笑 聲爽朗的金益鼎董事長莊清旗,就握著一塊價值近五百萬元的金磚,迎上前來,大方地對本刊記者說,「來來來,你沒拿過重三公斤的金塊吧?感受一下,這可以在 新竹買一棟透天別墅咧!」 「庄腳囝仔」想出頭 帶兒子到處收舊貨 每天工作十八小時以目前金價來看,一公斤黃金賣出價約為一七八萬元,一公斤白銀價值約四.五萬元,金益鼎去年生產八百公斤黃金、近十七噸的白銀,等於 「煉」出了二十二億元的金銀財寶! 有意思的是,藏著這些真金白銀的,不是什麼金山、銀山,而是來自新竹科園學區台積電、鴻海、奇美電等大廠 的電子廢料。 如果說,竹科是台灣經濟的「心臟」,那麼包辦九成竹科廠電子廢料的金益鼎就是台灣經濟的「靜脈」。這些原本被當作垃圾的電子廢 料,經過回收、處理、提煉之後,會變成價值不菲的貴金屬,再依前月黃金均價回銷給電子廠利用。 然而,莊清旗這位坐擁幾十億元貴金屬的「現代 煉金士」,卻是出身於貧苦的花蓮農家,從撿破爛開始發跡。笑說自己出身「艱苦底」,所以身體一直很硬朗,小時候全家只靠著一塊旱地過活,所以從小就得幫忙 家裡種田,後來大哥開始做資源回收貼補家用,他也得幫忙跟著搬運重達數十公斤的廢家電和舊五金。 考上花蓮高工的莊清旗,在當時可算是高學 歷,在村裡走路有風。但是,會讀書對家庭經濟無法有立即的幫助,畢業後莊清旗為了讓家裡有穩定的收入,選擇到花蓮女中當工友。 雖然生活安穩 了,但他不甘於一輩子就在打掃校舍、修理桌椅中度過,自己偷偷地在下班後念書,考上當時還是國營企業的台肥,被分發到新竹廠當作業員。「我這個人閒不下 來,庄腳囝仔也想出頭天啊,所以有空就多賺點錢。」莊清旗一面在台肥上班,一面利用下班時間做資源回收,一到傍晚就帶著念國中的大兒子莊瑞龍到處收舊貨, 每天工作超過十八個小時。 收舊貨的過程中,他發現竹科的電子廢料價值比一般回收物還高,但是對回收廠商的要求也特別高,不僅要有合法執照, 也要交代回收後的處理方法。為了切進這塊堪稱處女地的高門檻市場,莊清旗成立觀鼎企業,經過環保評鑑後拿到廢棄物清除執照,開始專做竹科廠的生意,包括聯 電、工研院電子所的第一次報廢工程,都委由他處理。 辭台肥領班自己創業 為搶料煉金 處理費不到同業十分之一下班後做資源回收,莊清旗也沒有荒廢白天的工作,他在台肥二十年,一路升為領班。「當時月薪就已經有七萬元,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應 該超過十萬元了吧!」他笑說。但當上主管後事情都讓下面人做完了,不忙碌就會心慌,而且他發現回收生意的利潤更豐厚,索性在一九八八年辭掉工作,專心經營 自己的事業。 「當時要把廢料給我們,電子廠還得付我們處理費。」莊清旗笑呵呵地說,這個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收垃圾不但可以向客戶收 錢,還可以拿到東西賣錢,根本是兩頭賺! 觀鼎僅是將電子廢料拆解、分類,轉賣給新加坡廠商,年營業額就能達到上億元,但莊清旗卻在公司發展 順遂時看到了未來的危機。他發現,愈來愈多人進入電子廢料市場,處理費的價錢也愈來愈低。 「要生存,就要升級!」莊清旗決定向上往「廢棄物 處理」發展,他在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金益鼎,隔年取得甲級廢棄物處理機構許可證(目前全台僅發出二十八張),並與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現為能源與環境 研究所)合作,以技術轉移的方式,斥資五百萬元自行研發大型提煉設備,又挖角當時在該所擔任副研究員的宋宏凱(現為金益鼎副總),開始「土法煉金」。 為 了拿到足夠的煉金原料(電子廢料),莊清旗使出「處理費十分之一」的狠招,果然拿到九成竹科廠廢料的訂單。「我們拿到的是全台第二張(甲級廢棄物處理機構 許可證),拿第一張的廠商每公斤收三六○元,我只收二十五元,比人家的十分之一還便宜,客戶當然通通跑來我們這裡。」 品管嚴吸引國際大廠 全 球客戶逾五百家 毛利率比同業高四倍金益鼎的業務量快速成長,同時間也進一步要求品管。「我們從到電子廠載送廢棄物開始,就要上環保署網站登錄,收了多少公斤、到哪一個處 理廠,處理廠收到廢料後再登錄一次,全程用GPS 監控。」金益鼎總經理、莊清旗的二兒子莊瑞元說,資源回收算是良心事業,當時一顆IC市價一百元,廢品只賣三塊錢,如果把廢品賣到市場上,轉眼間就有幾億 元的暴利,但金益鼎就是不賺這種錢。 因為品管嚴格,國際大廠也慕名而來,例如國際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就把全球廢料都交由金益鼎獨家處 理,其他國際級客戶還包括全球最大記憶卡品牌SanDisk、藍牙晶片廠CSR等;甚至連全球最大的廢金屬回收商SIMS,都選擇和金益鼎策略聯盟,引進 Google、北電等國際級客戶,目前金益鼎全球客戶已超過五百家,營收也自○六年上櫃以來,從四.四億元攀升到去年近二十八億元(合併營收),毛利率更 超過一四%,比同業高出四倍。 之所以維持高毛利,是因為同業跨足下游靶材和金鹽製造,需要向外買進黃金、白銀等原料,而金益鼎堅持只做回收 提煉,料源百分百來自回收廢料,等於把進料成本壓到最低。 另一方面,金益鼎的設備成本也比同業低。輔大物理系畢業的莊瑞元,算是金益鼎的 「總工程師」,他知道能從哪些地方取得技術、人才和基礎設備,也能夠把設備組裝成最適合的機組。因此,其他業者要從德國花兩億元買設備,金益鼎的「國產拼 裝貨」卻只要一億元,「你看,我們這台拼裝車,效能不輸德國進口的!」莊清旗指著外形看起來很普通的大型輾碎機自豪地說。 隨著愈來愈多電子 廠到中國發展,金益鼎也開始在九○年代跟著客戶的腳步前進對岸,陸續在浙江、天津、連雲港合資成立廢棄物回收處理公司,即將在第四季正式投產的連雲港榮鼎 熔煉廠,將可產出二萬噸電解銅、一噸黃金、十噸白銀等貴金屬,整廠年產值預估達五十億元新台幣以上,預計後年起中國業績貢獻將會是台灣的一倍。 中 國布局「有錢大家賺」 不設熔爐煉金 委由當地廠商處理不過,相較於其他人追求上下游整合,金益鼎的中國布局卻是「有錢大家賺」。例如天津泰鼎擁有獨家回收執照,就不設熔爐、不提煉貴金屬,將 熔煉生意委由當地廠商來做;而連雲港榮鼎則需要很大的廢料量,也會委託其他回收業者供應。 「為了大家好,自己賺少一點又有什麼要緊?」懂得 留一口飯給別人吃的莊清旗說,別人到中國開合資公司都會遇到問題,但金益鼎的夥伴卻從來沒有給公司找過麻煩,「甚至很多和我們合作的,都從散赤郎(台語: 窮人)變成身價上億!」日前辦理現金增資案時,為了公司更為國際化,莊清旗一改前例,開放讓客戶和碩科技入股達三%,希望藉此引進和碩的管理制度,減低公 司的家族色彩,以當時三十四元的現增價換算成目前股價來看,等於讓和碩現賺超過四千五百萬元。 「有量更有福」是莊清旗的事業觀,也是人生理 念。「卡早(台語:以前),收舊貨是個沒有社會地位的工作,實在沒想到後來可以上櫃,還變成明星產業。」在垃圾堆裡「淘金」三十年,累積超過二十億元財富 的莊清旗,對今天的一切充滿感恩。已七十三歲的他仍堅持每天上班,因為他說企業經營無撇步,認真堅持地做、心安理得地賺,才能「真金不怕火煉」! 莊 清旗 (右) 出生:1938年 現職:金益鼎企業董事長 經歷:台肥 新竹廠總領班 學歷:花蓮高工化工科 身價(估):20億元 金益鼎企業 Profile 成立:1997年 負責人:董事長莊清旗、總經理莊瑞元 資本額:6.5億元 主要業 務:銷售銲錫用錫條66%,錫絲15%、錫球16%、其他3%年產量:金800公斤、銀16.8噸、銅3000噸,及其他鈀、鉑等貴金屬金益鼎「垃圾變黃 金」模式 5.5噸 IC 電路板 =1公斤黃金 ( 市價:178萬元 )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金融界) 2011-08-29 09:53:08
根據正在擬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裝機目標被確定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值得注 意的是,到2015年,屋頂光伏電站規模為300萬千瓦,到2020年則達2500萬千瓦。截至2010年,屋頂光伏電站的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
業內分析指出,近年來國內屋頂光伏市場已逐步打開,隨著政策支持的進一步加碼,建設屋頂光伏電站,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應用將逐漸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流,相關的組件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將從中集中受益。
上述人士還透露,此前一直有所傳聞的第三輪光伏特許權招標今年內暫不考慮啟動。
政策重心偏向“屋頂”
自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一系列例如“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措施,以發展國內屋頂太陽能和光電一體化建筑 的示范推廣。今年以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抓手,國家對於屋頂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繼去年調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補貼辦法后,今年相關部門更 是進一步明確了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政策,近日財政部又宣布啟動了今年第二批24.7萬千瓦金太陽示范項目。
今年初,有報導稱,去年啟動的第二輪280兆瓦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到今年5月有七成未開工。主要原因是項目投資收益預期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確定了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但企業層面仍顯動力不足。在此情況下,屋頂光伏電站由於并網容易、投資成本相對較小,補貼政策相對明確等因素,開始展現更大的潛力。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資深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德國和意大利等國近年來紛紛調整各自的補貼政策,推廣中小型光伏系統,推動建設屋頂太陽能電站,這也顯示出屋頂太陽能產業未來在全球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也將大力推進屋頂光伏電站發展。
產業增長或大幅提升
目前,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國內的推廣仍顯不足。據了解,“金太陽示范工程”(90%項目為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即屋頂太陽能電站)過去兩年啟動的 近60萬千瓦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只完成30萬千瓦左右。“十二五”規劃提出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相當於在目前基礎上增長9倍,而到2020年實現 25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則相當於是目前規模的80多倍。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衍鵬表示,2010年末,屋頂光伏占光伏總裝機容量的28.8%,結合光伏“十二五”規劃總裝機容量的目標看,2015年 光伏屋頂計劃占比與目前基本持平,預計產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到63.5%。而2015-2020年,屋頂光伏產業將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核心,其裝機容量 將達到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52.8%。
分析人士指出,屋頂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或將帶來晶硅和薄膜等光伏電池技術的市場調整。陳衍鵬認為,盡管晶硅是目前行業主流,但由於薄膜電池柔韌性強的 特質,其在BIPV建筑一體化等領域具有優勢。加之薄膜電池成本相對較低,轉換效率不斷提升,未來薄膜電池廠家或將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fatlone:
我個人認為國家跟隨歐洲在太陽能的發展路向, 將重心放在屋頂系統, 是正確的
太陽能最獨特的優勢是架設容易, 安裝空間非常彈性, 安全而穩定, 屋頂正是太陽能最能發揮其所長的場所, 而且適合離網發電的特性令它能夠輕易在耗能沿頭架設, 快速提供能源, 不像以前的風電或者水電, 資源集中在西部, 需要架設龐大電網才可以將能源輸送到負荷中心的東部沿海區域
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同樣在西部, 興建在這個區域的電廠獲利最大, 可是, 這其實是一種的浪費, 浪費了太陽能的獨特優勢之餘, 把電能從遙遠的西方送到東部, 中間在輸送過程的能耗可謂不少(國家正大力發展特高壓電網, 目的是解決遠程輸電問題, 尤其是風電並網困難, 但這不是此次談論的重點)
在早前我說過屋頂是屬於高轉換率模組的市場, 單晶技術應可看高一線, 而這次政策利好是針對光伏市場, 晶硅路線的產業鏈能確認受惠, 個股選擇一定有保利協鑫的份兒, 甚至all-in在3800也可以, 卡姆丹克也是受惠者, 如果我的看法正確, 專注單晶的卡姆丹克的前景更亮麗
這一刻, 市場對這些頗強力的政策利好並沒有太大反應, 證明氣氛非常一般, 此一刻進場要有捱價的心理準備, 不過, 最後要提醒一下大家的是2015的屋頂裝機目標只是3GW, 對目前中國廠商的胃納來說, 只能當「前菜」
keep monitoring…
http://stockalchemis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176.html
|
||||||
當大多數的台灣電子公司,正苦於 二十年來最嚴峻的寒冬,想方設法尋覓轉型方向時,四十歲的老牌電子公司台達電,開出了第一株春苗。 九月二十一日,第九屆台灣二十大國際品牌頒獎典禮中,台達電資深副總裁鄭平站在台上受獎;這不僅是台達電首度入榜,國際品牌鑑價機構Interbrand 更給予它一億三千九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二億元)的品牌價值。Interbrand每年九月公布的全球品牌排行榜,廣為財經媒體引用,也是產業趨勢的 先期指標。 九月十四日,台達電品牌管理部資深處長郭珊珊接獲「入圍」通知的當天,剛好也是該部門成立一週年。然而,時間推回到去年七月,當時的台達電,在主辦單位外 貿協會眼中,根本還不具參賽資格。 郭珊珊轉述,去年,貿協以「你們不是品牌公司」為由,婉拒台達電角逐的機會;今年,貿協不僅主動把台達電列入評選對象,更讚許台達電「對其他B2B(企業 對企業)品牌深具鼓勵作用。」 「不得已」進公司當了近二十年開路先鋒 讓台達電的品牌價值從零到四十二億元,關鍵人物,就是鄭平。 鄭平是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長子。從小,鄭平看到父親沒日沒夜、全心投入在台達電,沒時間陪伴自己與弟弟鄭安,因此他對自己說:「長大了,絕對不要進這家 公司!」 後來,鄭平依興趣,選擇了屏東農專水產養殖科,畢業沒多久就到泰國創業養蝦,「到泰國去才發現,養蝦不容易,而且(治安)很不安全。」但當時他結婚了,責 任重了,別的路走不通,只好到台達電上班,鄭平笑稱:「所以我每次都說,進台達電是『不得已』的。」 轉眼間,鄭平在台達電已將近二十個年頭。兒子在老爸創業的公司工作,要讓台達電全球近七萬名員工服氣、還得讓對台達電持股比率高達七二.五四%的外資埋 單,鄭平,得靠自己的實力。 這近二十年裡,鄭平從生產線領班、物料、生產管理、一路做到廠長。他在泰國廠長任內,處理過大規模的勞資衝突暴動;到東莞設廠時,熬過李登輝時期的飛彈危 機、隨時準備要帶著部屬撤退到東南亞的心慌;也把吳江廠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去年,這個廠才剛歡度十週年。 如今,鄭平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四十歲的台達電轉型。 披上轉型戰袍要讓毛利率重回二○% 鄭崇華早在二○○四年就把執行長的棒子交給海英俊,但從台達電定調去年為「品牌元年」、鄭平擔任品牌長的那一刻,七十五歲的鄭崇華,也把攸關台達電未來的 重大任務,交給了五十歲的長子。 眼見這幾年代工廠彼此競爭激烈,硬體產品供過於求,毛利率從保五%一路落到保三%的窘境,鄭崇華經常憂心,如何避免台達電落入同樣的輪迴。舉例來說,一九 九九年鴻海毛利率高達二五%,當時台達電毛利率約為二○%;今年上半年,鴻海只剩下七.二六%,台達電還有一九.四七%,但如果想站回二○%以上,勢必得 轉型。 鄭平的規畫中,台達電轉型有兩大方向,一個是公司定位從關鍵零組件廠走向系統整合服務商,提高附加價值;另一個就是建立強而有力的工業品牌。簡單來說,台 達電想走的路,就是西門子(Siemens)的成功途徑。 西門子少有消費性產品,但因為承攬大型工程的系統服務,在一般民眾間仍享有高知名度。台達電亦然,它是全球最大的電源供應器廠,家用電腦多內建台達電電源 產品,但它的品牌卻不會出現外觀上。 然而,這樣的轉型,代表著企業文化、業務體系等全盤的改變。該怎麼做呢? 一年多前,鄭崇華找來了宏?砦q腦創辦人施振榮、明基電通副董事長王文燦,替台達電一級主管們上課,告訴大家品牌是什麼。去年九月,又挖角台積電副董事長 曾繁城在公共形象領域的得力助手郭珊珊,組成四個人的品牌團隊,透過繁複的內部溝通、與客戶建立共識,逐漸把十多條產品線統合為三大類。 過去的一年裡,從鄭平以降,台達人都得學著「換腦袋」。「品牌是什麼?以前我一點概念都沒有!」鄭平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說。 但時隔一年,他已能行雲流水,「品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釐清自己的定位。以前(做ODM;委託設計製造)就是埋了頭做,不太講,只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就好, 可是品牌不僅內部要凝聚共識,對外還要取得客戶的共識,如何精確掌握,難度很高。」 「工業品牌最大的問題在於『企業文化』,必須統整研發、行銷、業務、客戶服務等等,牽涉橫向跨部門溝通,因此領導人的決心很重要,」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 代表賴玉琳表示。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也說,台灣零組件電子公司都想做品牌,但做得好的沒幾個;想轉型,要看策略。 端出品牌策略從代工廠走向系統服務 「台達電做品牌,也算是一個覺悟吧!」鄭平說,以前台達電有十多個事業部,各自為政,有些甚至還有自己的產品識別系統;經過內部激烈的討論與攻防後,現在 終於全數統一。過去業務人員只負責銷售單一事業部的產品,欠缺橫向溝通;現在,接單打破事業部的藩籬,可以針對客戶的需求,以台達電所有的產品,組合成一 整套系統。 「以前有事情,ODM客人會幫你擋著,但是做系統就完全不同,」鄭平說:「做零組件是比較安全的。」 拚轉型,鄭平選擇了落腳十餘年的中國當主戰場,兩大利器則是「自動化系統」與「通訊局端不斷電系統」。這兩年中國工資不斷高漲,產業界對工廠自動化的需求 急速攀高,加上中國基礎通訊建設起飛,以及十二五規畫的實行等,給了台達電一個很好的起點。 鄭平表示,台達電目前自有品牌的營收比重約為一五%,未來三年將拉高到三○%;就算明年景氣不好、ODM業務受影響,自有品牌的營收仍會成長。 訪談中,鄭平也不避諱談及虧損中的太陽能。這是台達電圍繞「節能」而生的布局之一,但近期卻因供過於求、殺價競爭,造成台達電持股近六成的旺能光電虧損, 外資也接連調降對台達電今年的獲利預估。旺能更於日前宣布更換總經理,由台積電轉投資、精材科技前總經理陳立惇出任。 鄭平坦言,太陽能須投入大量資本支出,成本、原料的價格波動劇烈,「速度要夠快,策略面也更重要,台達電過去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我還是講,這是一定要 學習的。」鄭平堅定的說,內部正在想策略,會尋找上下游的策略聯盟夥伴,一起爭取訂單、分擔資本支出。 儘管每天已經「7-11」超時工作,鄭平還是不敢懈怠,「感覺責任很重大,」扛著父親、海英俊與股東們的期待,他正色說道。領完獎的週末,鄭平又趕回吳江 廠區督導,「他哪裡有班上,就往哪裡去,」郭珊珊觀察。而台達電的轉型目標能否提前達陣,就看鄭平接下來如何出招了。 【延伸閱讀】鄭平的手表,比別人快了十分鐘 與鄭平的專訪進入尾聲時,意外發現他手上的表竟然比在場所有人的都快了十分鐘,好奇之下詢問原因,他笑笑解釋:「這樣讓我可以早一點準備。」 原來,鄭平從中學時期、習慣每天戴手表後,就一直把時間撥快十分鐘。這三十多年來,鄭平總是比別人提早十分鐘在盤算、準備著。為了建立品牌而跟他開過無數 次會議的郭珊珊說,鄭平永遠是提早到的那一個,這也讓公司內其他與會者不敢遲到。 不過,一個中學生怎麼會有這樣的做法呢?原來是父親鄭崇華的影響。鄭平說:「鄭先生一直都有很高的憂患意識。」這樣的家風,如今也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畢竟,鄭平在中國管理的是六萬人的生產大軍,足足是台達電台灣員工數的十倍,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紀律,才能讓這支大軍平順的往前走,降低出錯的機率。而「守 時」,就是鄭平以身作則、要求大家守規矩的第一步。 |
|
||||||
沒有人天生就懂投資,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得每天看五份報紙,藉以更新所需的資訊,而以五十萬元起步的黃坤儀,幾乎可視為所有散戶的縮影,他做筆記的方 法、選股的邏輯,甚至於投資的體悟都相當值得學習。 撰文‧葉揚甲 投資的道路從來就不是條坦途,有的路段上滿布荊棘,有的則暗藏陷阱。但許多發著一夕致富的夢想者,往往太過於輕率,忘了穩健地踏出每一步,才是邁向最後成 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最初以五十萬元投入股市,如今才三十出頭身價就有千萬元的黃坤儀(化名),所得到的體悟。 九年前,再也無法忍受因擔任銀行催收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夜夜輾轉難眠的黃坤儀,決心帶著工作兩年所積攢的第一桶金,離開銀行業投身於股市,一個門外漢自此 踏上投資之路。 「初入股市的心態轉換很重要,」黃坤儀說,很多人都有從股市致富的嚮往,但真正用嚴肅態度去正視買賣股票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還在起步階段,就覺得選股過於 複雜而在股海中隨波逐流。因此,「在交易前,應該先問股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黃坤儀接著補充,「有些人把股票當作消遣,心態大概與買樂透一樣,而心態 會決定操作的戰果。雖然就我個人而言,股票確實是生財的工具,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對股市持『小玩怡情』的態度,而不多花心思琢磨投資知識,那悲慘的 下場是很容易預見的。」畢竟,股市裡高手如雲,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職業玩家,一般散戶要夾縫求生,「建議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投 資經驗」。 雛鳥摸索期 善用《股市總覽》增加公司熟悉度常聽人說,不做功課就貿然進場是不智之舉,那到底要如何做功課呢?黃坤儀認為,可從廣泛的認識公司起步,在增加對公司的熟 悉度後,投資的視野才會漸漸打開。 「我就曾經向朋友推薦個股,卻遭質疑該檔個股太過冷門。」黃坤儀頗感無奈地認為,「公司當然不會自己來認識你,特別是值得投資的股票。」很多散戶會放心買 耳熟能詳、報章雜誌能見度高的股票,但這樣的公司真的好嗎?對此問題,黃坤儀持懷疑態度,買股票是買公司價值,而不是買公司名氣,公司本質與獲利能力,遠 比公司名號響亮重要得多。 因此,黃坤儀建議初學者熟悉公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準備一套《股市總覽》,並養成翻閱的習慣後,對公司的名稱就不會這麼陌生。這樣一來就可克服在對股票 不熟悉下,進場前容易猶豫不決的心理干擾因素。 但很多人看到超過一千家的上市櫃公司,就萌生退意,等於還沒了解對手,就先鳴金收兵,怎會有戰勝的可能。對此,黃坤儀勸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多認識 一家公司,就又多增加一個機會,而眼前就有一千多個機會在等待被挖掘。」或者,用台灣歷史的進程來看待《股市總覽》,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黃坤儀說,「從 國民政府來台後,開始做基礎建設,讓水泥業躥起;再來經濟慢慢發達,人民講究吃穿,從而造就食品與紡織業的起飛;後來台塑王家發跡,帶動蓬勃的塑化業,一 直到而後占台股比重過半的電子股等。其實把股票與歷史作串聯,就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藉由長期記錄 熟悉公司基本面以翔準為例 漲多、利多見報仍有機會點將公司名稱及其所屬產業在腦海中建立初步雛形後,就可邁向下一階段,讓自己更進一步加深對公司的印象。由於《股市總覽》屬於季度 性刊物,黃坤儀的作法是,看每天的財經新聞來輔助,只要哪家公司發布利多,就將相關訊息抄錄在《股市總覽》相對應的公司旁邊空白處,透過瀏覽新聞,接著動 筆抄下重點,最後再搭配公司財務報表做對照,相信這家公司很快就可烙印在腦中。 「對公司不熟悉而下不了手是很正常的事,但可能因此錯失賺錢的機會。」黃坤儀舉例,像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製程光罩的翔準,今年初公司有利多新聞見報,當時股 價在十一元上下,若從金融海嘯時期最低點二.七九元算起,漲幅已經超過三倍,「不熟翔準的朋友,會問我幹麼還要去推薦這種漲多、利多見報的公司?」黃坤儀 分析,「當然,若只看技術面確實沒有支撐買進的理由,但如果對翔準有稍微基本了解,就會知道這家公司從二○○○年至今,每年都在賺錢,甚至連金融海嘯期 間,獲利都能維持正數。這樣的公司出現利多,其實值得深入了解。」後來翔準的股價走勢,果真印證市占率擴增的利多而連番上揚,上半年在大盤走空頭時,逆勢 上漲超過五成。 從此結果看來,因為對公司不熟,認為股價已經漲多,而將新聞利多一概視為陷阱,這樣摻雜過多的主觀認定,容易讓機會失之交臂,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基本面。 「藉由長期的記錄,熟悉公司基本面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避免太輕易被洗出場的困擾。」黃坤儀說,當買進理由基礎相當薄弱,譬如盲目買進明牌,這時只要碰 到稍具規模的震盪,是很容易被嚇出場的。反之,如果對公司營運熟悉度夠高,或過往經營績效在腦海裡有基本概念,那麼耐心等候多些時間,熬過突發的短暫利 空,股價或許還會有表現。 想在投資道路上走得長久,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絕對是值得花時間打下的基礎。黃坤儀說,「多去了解並記錄公司的長期狀況,才可以認識過往的軌跡,也才有能 力在下一次機會點出現時及時把握。或是,下次聽到有人報明牌時,就能自然在腦海浮現這家公司的財務資訊,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對大部分公司有一定 程度的認知後,就可嘗試從《股市總覽》中,根據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良窳,篩選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名單,並抄錄在空白的筆記紙上,旁邊則仍須留有新聞追蹤的欄 位。在這個階段,除每日新聞瀏覽的筆記要持續記錄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 羽翼漸豐期 簡化選股過程 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黃坤儀說,真的不須把股票想得過於艱深,也絕非像外資研究報告要預估到明後年的獲利水準。就拿現階段來說,先用前三季的平均獲利來估 算第四季的獲利水準,再依本益比||股價÷(前三季累計EPS+估計第四季EPS),找出在同產業間評價偏低的公司。「第四季獲利必須是以前三季本業所能 賺得的水準做估算,特別記住要過濾一次性獲利挹注的影響。」黃坤儀提醒。 《股市總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把影響公司獲利最重要的幾個業外項目表列出來。像利息、匯兌及投資收入的資料都有,讓使用者不需要多花時間查詢,就可對公 司的財務結構及獲利來源一目了然。 舉例來說,設備供應商的固緯電子,就因為有處分資產利得,使第二季獲利倍增,如果有多做功課並搭配財報判斷,對固緯後續的股價當然就不會有任何期待。 列出觀察股名單後,就可開始密切關注這些股價被低估的公司,對未來一季是否有展現樂觀的態度,黃坤儀說,「像現在已經年底,就可注意哪些公司對明年的營運 透露出正面的訊息,若有的話,就在相對應的公司欄位旁加以註記。」「神達發布十一月營收將維持在高檔的消息,就是一則值得做筆記的新聞。」黃坤儀解釋, 「首先,很少公司會這麼無聊,在接近營收數字公布前發表落差過大的言論;再來,神達早在十月底第三季財報公布後,就因連續二季合併毛利率逐季轉佳,而被我 列為觀察股。」深入了解後發現,神達合併毛利率能夠持續升溫的原因,在於伺服器比重已經超過五成,甚至第四季有機會創全年最高。明年獲利若能由虧轉盈,股 價就算再往下修到七、八元,只要技術面翻多,黃坤儀認為就可大膽進場。就算之後不是按此預測發展,「每多一次記錄的動作,也可累積經驗,增加獲利機會。」 找出股價遭低估個股加以註記若基本面持續改善 即使跌破面額仍可進場有人會懷疑,股價跌破面額十元,應該代表該家公司問題不小。但根據黃坤儀的長期觀察,其實還是要按個案討論,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很 多股價跌破十元的公司都是機會。」像○八年最低跌到三.○八元的華東科技,在○九年八月底半年報出爐,單季獲利確定擺脫虧損陰霾時,股價已回升到八元左 右。「這時就不要愣著,等到十月底才去看第三季公司的獲利狀況。因為實務上,一家公司若由虧轉盈,股票至少會回到票面價值。」況且華東從○一年起,全年獲 利就未曾虧損過。雖然過去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能保證未來,但至少風險相對較低。 這類長期績優但可能不常在報章上露面的股票,反而是黃坤儀追蹤並納入收藏的口袋好股。 獨立翱翔期 養成自我思考能力 辨別消息面真偽黃坤儀認為,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動筆做記錄,及篩選個股強化對財報的了解後,就會感覺自己明顯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會加快。「當你可以輕易質 疑某些表面看似順理成章的預測,而最後結論確實也印證自己的看法時,這時再開始投資都還來得及。因為,你已經準備好了。」做股票最怕人云亦云,或深信投資 大師的預測。黃坤儀說,專家的結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邏輯推演。只要有助於投資觀念,就值得記錄下來。千萬不要因為某位名師預測錯誤,而 從此對其言論嗤之以鼻,這反倒是自己的損失。 筆記做到最後,其實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即能達到很大的經濟效益。黃坤儀再次強調,「認識越多的公司,獲利機會越多,而認識一家公司越深,獲利機率越大。」 觀察得越多,經驗值累積得越快。對有心想在股市中獲利的散戶而言,他建議,至少先將自己手上的持股底細摸清,包括最基本的財務結構、獲利狀況或未來展望, 搭配此時技術線形是多是空,再想想最初買進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如果當時僅是衝動交易,或是追隨熱門股、明牌股,有獲利當然最好,若是虧損,建議斷然處置。 「投資功力要更上一層樓,靠的還是勤做功課。」不過,就算散戶再怎麼認真,單打獨鬥的能力仍有局限性。為跨越這道障礙,黃坤儀建議,當觀察到一檔個股財報 表現漸入佳境,市場又同步釋出利多消息時,可嘗試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做最直接的溝通,甚至針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企業發言系統具相當參考價值預想完整提問 輔助訂定關鍵性決策公司發言系統是輔助基本面的一環,如果看到很亮眼的財報,不要急著立刻出手,也不須看到報紙利多就一古腦兒栽進去。「問發言人是輔助決 策的重要功能,但大多數散戶並沒有善用這個機制,真的很可惜。」不過有些公司的發言系統,常由不同人輪流對外溝通,或是永遠給予散戶官方制式的答覆,這種 誠意欠佳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應該先打個問號。 另外,若礙於資金有限,只能在觀察股名單中鎖定某幾檔個股的話,這時就可藉由各家公司發言系統了解,哪家發言人回覆相對樂觀,或是明顯對未來較有信心等正 面訊息,這些都是值得參考、而且對決策很有幫助的「內部」資訊。 黃坤儀在六年前買過上櫃公司奧斯特,當時奧斯特的股價大概在十一元左右,而○五年前三季報表公布累計EPS達一.三五元。「那時候我就打去奧斯特,只問發 言人兩個問題,即第四季是否能維持獲利水準?是本業還是業外?」「發言人回答,第四季獲利水準不變,而且確定都會由本業賺得。」那麼一檔全年有很高機率會 賺進EPS二元的公司,目前股價水準卻還在十一、十二元附近徘徊,實在機不可失。「後來奧斯特波段最高漲到二十四元真的很合理。」散戶在股票市場上撿到這 種股票機率不低,但前提是,基本的功課必須扎實且逐步地累積,要靠飆股一步登天,只怕會先摔得鼻青臉腫。 黃坤儀再舉一個藉發言系統輔助成功決策的例子。○九年初時,銅箔基板產業開始有從谷底翻揚的跡象,台燿股價從○八年最低點四.七元漲到○九年第一季財報出 爐時的八元上下,漲幅約一倍。「雖然台燿○九年第一季獲利仍為負數,但虧損已經明顯收斂,買點隱然浮現。」為了確認自己的觀察,黃坤儀當時打到公司,結果 發言人對第二季充滿信心,「基於公司由虧轉盈,股價至少有回到十元的基本期待,我再度抓緊機會。」後來台燿漲勢持續將近一年,波段最高超過十八元。「當 然,與發言人的互動也是學問,建議預先做完整性的提問設想,分階段並循序漸進地請教發言人,在培養良好的互動基礎後,對自己的交易決策才有關鍵性的幫 助。」 黃坤儀 出生:197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銀行催收員 學歷:光武工專 投資經歷:9年 黃坤儀的筆記心法 將每日財經新聞,例如公司研發出新產品、擴充新產能,或對未來展望樂觀的消息,抄錄在《股市總覽》對應的公司旁。 閱讀財經雜誌或書籍,將值得牢記在心且時常拿出來複習的重點,記錄在一本活頁筆記本上,日後可隨時增添頁數。 每季從《股市總覽》中挑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寫在白紙上,特別留意名單上公司,出現有缺貨、漲價,及供不應求的新聞字眼,並搭配技術面做紀錄。 黃坤儀的投資心法 收集轉虧為盈,或持續獲利但股價在10元以下的股票。 找去年因為非本業因素虧損,今年營運可恢復正常的公司。 留意資金流向,找法人持續介入的標的,最好包含整個族群。 股價創新高時,成交量必須適度配合放大,有價無量往往是假突破。 推薦書目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財信出版 推薦理由:將生活和股票做連結,讓枯燥的股價數字幻化為有趣且真實的事物,讓投資人在生活周遭隨時可發現賺錢的機會。 《笑傲股市》 麥格羅‧希爾出版 推薦理由:少數外國作家所寫可直接套用在台股的書,威廉‧歐尼爾所創的選股「CAN SLIM」法則,讓複雜的選股過程能夠化繁為簡。 《股市大贏家》 今周刊出版 推薦理由:一本好的書不單是教操作技巧,讓投資人複製效法,而是成功交易所需的心理素質剖析,及建立對股市所持有的正確觀念。 黃坤儀在筆記上抄錄的名家名句1. 在投資上,只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後貫徹適合自己的方法與紀律。 2. 股市投資要講究策略,而策略建立在趨勢判斷上,其次則是操作技巧,最後才是運氣成分。 3. 得意忘形是投資大忌,虛心觀察並隨時調整,股票投資是綜合知識的結合,必須搭配各種知識互相啟發。 4. 市場不會按任何人的想法走,行情如何解讀也不是重點,最終還是要回歸股價反映,不要固執地要市場按自己的想法走。 5. 所有成就、所有掙來的財富,源頭都只在一念之間。 如何和公司發言人打交道? 基本認識: 1. 先了解發言人及公司經營階層,或大股東的學經歷背景。 2. 找出共同話題後,從談話過程中做進一步的了解或追問。 3. 若長期與發言人保持良好關係,或可直接拋出預設問題。 預設問題: 1. 今年比去年增加多少產能,各廠產能利用率為何? 2. 目前接單能見度幾個月?有其他非本業的損失發生嗎? 3. 今年預估股本最大為多少?有發行公司債嗎? |
|
||||||
林來瘋熱潮,連帶使得尼克隊背後 老闆—— 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兩周內暴漲一○%,總市值增加四十二億台幣,原本被封為全美最爛球團老闆的詹姆士多蘭,也在紐約球迷與華爾街投資人的推波助瀾 下,突然豬羊變色,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撰文‧乾隆來 拳王阿里、搖滾巨星麥可傑克森、流行音樂教父艾爾頓強、NBA球星林書豪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案是:他們都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創造了轟動全球的新紀錄! 麥迪遜花園廣場是位在紐約市心臟地區的大巨蛋,這個可以開演唱會、可以辦拳擊比賽、可以打NBA籃球的多功能中心,每天都在發生令全世界注目的重要活動。 而最新、最引人注目的一場,就是「哈佛小子」林書豪令全世界球迷瘋狂的籃球賽。 一九八八年三月,如日中天的麥可傑克森在這裡舉行「BAD」世界巡迴演唱會,連續三場、兩萬個座位的票全數售罄,麥可傑克森的同名專輯有七首歌,其中竟然 有︽I can't stop loving you︾等五首歌陸續奪得排行榜冠軍,驚人的演出,至今讓紐約客回味不已,並且成為麥迪遜花園廣場官方票選最偉大的音樂會。 辦演唱會、拳擊比賽的活動聖地麥迪遜花園廣場是所有冠軍歌手必須﹁朝拜﹂的聖地,艾爾頓強在這裡辦過六十二場音樂會,所有場次的門票都賣得精光;女神卡卡 在這裡已經辦過七場音樂會,還有貓王、比利喬、滾石樂團都在這裡舉辦他們演出生涯最重要的音樂會,英國華麗搖滾天團「皇后」(Queen)早在一九七七 年,那個還沒有電腦與網路的年代,在這裡的音樂會售票就出現兩萬張門票瞬間「秒殺」的紀錄。 一九七一年三月八日,在職業生涯從未被打敗的拳王阿里,在這裡與挑戰者佛雷澤展開「世紀最偉大的拳擊賽」,除了現場爆滿的觀眾,電視轉播更吸引高達三億人 觀戰,拳王阿里與佛雷澤纏鬥十五回合,最後竟然以點數敗給了佛雷澤,終結了拳王阿里的不敗神話。 麥迪遜花園廣場同時是職業拳擊賽的麥加聖地,幾乎所有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級職業拳賽都在這裡舉行,那塊使用了八十二年的拳擊賽台,一直到二○○七年才退休 更新,上面沾滿了歷任世界拳王的血跡與汗水。 麥迪遜花園廣場可以說是紐約的鎮市之寶,這個大體育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八七九年,當年興建的大聚會所已可容納一萬人。一三三年來,麥迪遜花園廣場重建過 四次,而功能也從早年作為馬戲團表演、拳擊賽場,一路演進到今天的音樂會與職業球賽場地。 麥迪遜花園廣場與紐約尼克隊的歷史緊密相連,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麥迪遜花園廣場的總經理Ned Irish成立了紐約尼克職業籃球隊(當時稱為Knickerbockers),也就在同一天,在波士頓經營職業曲棍球賽的Walter Brown 也與朋友組成了全美籃球協會(BAA),BAA是現在職業籃球聯盟NBA的前身,同一天成立的尼克隊,因此也可稱為美國第一支職業籃球隊。 年營業額逾十億美元的超級企業發展到今日,麥迪遜花園廣場已經是一個年營業額超過十億美元的超級企業,除了一年三百六十場籃球賽、演唱會、拳賽、網球公開 賽之外,它還擁有尼克隊、職業冰上曲棍球隊遊騎兵隊(NY Rangers)、女子職業籃球隊自由人隊(Liberty),外加職業冰上曲棍球隊康乃狄克鯨隊(Whales)。 由於擁有這些職業球隊的經營權,麥迪遜花園廣場也成立了自己的媒體事業,將所有的球賽組合成立MSG電視頻道,將所屬球隊的比賽轉播授權給電視台播放;最 近更將電視頻道事業與音樂會結合,成立了Fuse音樂電視頻道,強調原創音樂與現場製作。 由於紐約大巨蛋的經營成功,麥迪遜也將觸角延伸到其他城市,包括位在芝加哥的歷史悠久劇院「芝加哥劇院」,是座擁有三千六百個座位、經典巴洛克風格的古典 劇場,也交由麥迪遜公司經營,轉型成為能夠舉辦現代音樂會、戲劇表演的新劇院。 位在波士頓市中心的王安劇場,原本也是老態龍鍾的歷史建築,也在麥迪遜的經營之下,展現了現代的風貌。 不過,走過一三三年的麥迪遜花園廣場,也難免背上擺脫不掉的歷史包袱。例如現在的公司董事長詹姆士多蘭,就被紐約的媒體與尼克隊的球迷罵到臭頭。 富二代接班後球隊一蹶不振詹姆士多蘭是家族的富二代,父親與叔叔開創事業,擁有有線電視系統公司 Cablevision與職業棒球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如同許多美國戰後出生的富二代,詹姆士年輕時想要做搖滾歌手,後來被父親賦予任務接掌家族事業, 也長期陷入吸毒、酗酒等問題,被批評脾氣暴躁、胡亂決策。 創設Cablevision的多蘭家族,在不斷地買賣當中成長、茁壯成為紐約最主要的有線系統台,並且將電視網路延伸到東部各州,以及科羅拉多等中西部地 區。 多蘭家族不只對經營硬體網路有興趣,今天最知名的有線電視電影台HBO,也是在多蘭家族手中所創立,只是後來高價賣給時代華納集團,換取現金來擴張多蘭家 族的有線電視網路。 多蘭在一九九四年從好萊塢大片商派拉蒙手中買下麥迪遜花園廣場,又在二○一○年二月九日將麥迪遜花園廣場分拆,以MSG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使得麥 迪遜花園廣場成為公眾持股的上市公司。 詹姆士多蘭從一九九五年擔任Cablevision執行長,開始介入紐約尼克隊與遊騎兵冰上曲棍球隊的經營;但是,曾經是美國曲棍球聯盟冠軍常客的遊騎兵 隊,在多蘭接手經營後就每況愈下,雖然薪水仍是全聯盟最高,卻從九七年到○七年的十年間,連續七年無法打入季後賽,是這支球隊成立以來最糟的紀錄。 歷史悠久的尼克隊也遭到不斷輸球的命運,從一九九九年打入NBA決賽之後,尼克雄風就突然消失。 有長達十年的時間,尼克未曾在季後賽贏球,其中更有連續六年的時間,尼克連季後賽都無法進入,︽運動畫報︾雜誌更票選詹姆士多蘭為「NBA最爛的球隊老 闆」;關於詹姆士奇特、令人嘖嘖稱奇的決策,也經常成為媒體譏笑的話題。 二○一○年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從Cablevision分拆上市,紐約的球迷與華爾街的投資人原本以為尼克隊有脫離多蘭﹁魔掌﹂的機會了,不料多蘭仍然堅 持要擔任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董事長。 林書豪的勝利激勵股價不斷創新高投資人噓聲四起,也只給了這個擁有四支職業球隊、一年三六五天天天檔期爆滿的紐約大巨蛋僅僅十五億美元的股票市值,MSG 上市之後表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股價也一直在掛牌價附近徘徊。 妙的是,原本沒沒無名、被其他球隊釋出、最後輾轉來到尼克隊的林書豪,卻意外將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經營帶向戲劇化的高潮。 林書豪的拚勁鼓舞了全世界,連華爾街的投機客們都興奮不已,當林書豪投進一個又一個三分球的同時,華爾街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也拚命上漲。 從林書豪第一場勝球的二月五日起算,他帶領尼克隊七連勝,到二月十七日敗給黃蜂隊為止,MSG股票也不斷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價,兩周之內暴漲一○%,股票總 市值增加一億四千多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四十二億元。 賺了四十多億元的尼克隊股東,才付給林書豪七十六萬二一九五美元、不到新台幣兩千三百萬元的年薪,真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原本被封為全美最爛球團老闆的詹 姆士多蘭,突然豬羊變色,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篤信上帝的「林來瘋」,讓麥迪遜花園廣場的兩萬個座位再度爆滿,而且門票立刻漲價,華爾街的分析師估算林書豪出場的比賽,光是門票收入每場都逼近三百萬美 元,相當於新台幣九千萬元。原本死氣沉沉的尼克隊恢復了生氣,甚至連兩個月前還深陷在球員罷賽薪資風暴中的NBA職業籃球,也因為林書豪而再度吸引了球迷 的注目。 意外解決MSG與時代華納的爭執更驚奇的效應是,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原本與美國最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時代華納吵得不可開交,MSG公司要求時代華納付給它 們頻道節目的價格必須上漲五三%,時代華納則堅持只願意漲價六.五%。今年元月一日雙方五年前簽訂的合約到期,時代華納索性將MSG所有頻道下架,結果紐 約一大半的家庭都看不到尼克與遊騎兵的比賽。 林來瘋狂掃NBA球場,意外給了老闆一個下台階,所有紐約人都在罵,這兩家公司的老闆為了一點鈔票,竟然讓紐約市的居民看不到尼克的球賽,大家得擠到又吵 又熱的酒吧去看球。 群眾壓力隨著林書豪贏球的場次越來越高,最後驚動紐約檢察總長出面做公親,協調兩家公司重啟談判,並且達成至今尚未公告的口頭協議。二月十七日尼克與黃蜂 的球賽現場轉播終於重新上線,紐約球迷與華爾街投資人一片狂熱,也造成MSG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MSG如今竟然展現「成長股」的態勢,股價距離去年十月低點每股二十一美元,已經大漲了五成;林來瘋的狂飆期間股價更以四十五度的仰角上攻,目前總市值超 過二十四億美元,本益比更高達三十一倍。 投資人感受到林書豪帶來的生氣,加上時代華納有線電視系統恢復播放,華爾街的分析師一致認為MSG今年的全年營收將會突破十億美元,明年可能再出現二○% 的增長。 同樣位在城市的心臟,同樣提供體育賽事、音樂會表演的台北小巨蛋,加上未來的松山大巨蛋,是不是能從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的發展中,得到一點啟發? 一座好的巨蛋,不只提供場地,更可作為職業運動產業的龍頭火車,進而發展成為橫跨娛樂與演藝事業的大企業;而在不斷吸引人才的過程中,就會不斷出現類似林 書豪這樣的明星,給大家心靈鼓舞,更給股東帶來難以計算的豐厚利潤! |
|
||||||
中國經濟不再「保八」,首要衝擊就是過去十年展現出大牛市的國際原物料價格,而去年飽受大宗物資大漲且轉嫁不易的食品業,壓力將獲得紓解;至於LED、中 概內需、自行車、環保回收,因十二五規畫開始進入執行階段,預料會跟著受惠。 撰文‧張弘昌、葉揚甲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目標下修為七.五%,雖然引發全球股市震盪,不過在投資氣氛恢復平靜後,反而獲得不少的肯定,資金重 回市場,顯示中國務實地面對現狀,不再迷思經濟成長率的數字,對全球經濟是長線利多。 全力鞏固內需 增加人民所得不過,這項長線利多,卻因為「調結構」而有新的見解,從GDP比重觀察,內需消費部分仍然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重心;至於投資,包括基礎建設和汙 染性重工業,以及對外出口,則出現小幅衰退或持平,其中甫公告的二月貿易逆差高達三一四.九億美元,更凸顯中國靠製造加工出口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勢必全 力鞏固內需、增加人民所得。 在這樣的轉變下,原物料將首當其衝,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早已領先反映,過去一年總計下跌了一二%(至三月九日),而二月底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鐵礦 石會議」,與會專家多半認為國際鐵礦石供給已經過剩,並預測未來一至兩年內,鐵礦石價格的跌幅可能高達三○%以上。過去幾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 國,進口量往往占全球貿易總量的五成以上,且時常和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供應商在價格談判時出現爭端。如今風水輪流轉,像鐵礦石這樣的商品,短期內 很難再看到昔日的榮景。 因此,倘若在投資上和中國連結,也必須跟著其經濟質變而轉向。原物料價格回檔,受惠的自然是其下游產業,包括紡織下游的成衣、輪胎、食品及其包材等等;尤 其是食品業,去年在北京官方的壓力下,儘管國際大宗物資價格節節高升,但為了打擊通膨,被限制不能調漲價格,康師傅、旺旺、統一中控去年發布財報時,毛利 率紛紛下滑,造成股價出現大跌。 不過,這樣的情況已經開始改觀,二月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降到三.二%,讓過去深受上游原料成本之苦的食品業可以喘一口氣。三月六日旺旺公告去年 財報,全年營收增加三一%來到二十九.四七億美元,獲利四.一九億美元,年增率達一七%,換算EPS︵每股稅後純益︶為三.一七美分。 食品業將有正面訊息傳出 其中,市場最矚目的毛利率則是三四.八%,雖然較前一年減少二.八個百分點,但卻超乎市場預期,也較去年上半年三三%增加,激勵股價從港幣七.五二元,直 奔港幣八.八七元,連續四日漲幅一八%;而在台股交易的TDR,三月十三日來到三十三.八五元,創下掛牌以來最高。預料接下來隨著財報公告和公司發表營運 展望,統一、康師傅、味全、佳格、聯華食、聯華等,應該都有正面訊息傳出。 除了原物料價格下跌受惠股外,還可留意十二五規畫的相關產業。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指出,「十二五」政策扶植的焦點鎖定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 預計二○一五年新興產業規模將提高到GDP比重的八%,五年內將獲得十.八兆元人民幣的投資挹注。換句話說,未來十年的長期「結構性」投資機會皆聚焦於 此,不僅陸股、港股均有相關產業可布局,台股科技及傳統產業股均可能受惠,例如中概消費、節能環保及新能源等族群。 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劉宇衡認為,今年二月起,中國陸續推出「十二五」的細部綱領,包括工業節能、電子信息製造,或是集成電路等產業,顯示中國即將擺脫過 去以商品原物料為主要發展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將是更為「精緻的中國」。從投資角度看,寬頻光纖、智慧手機、網通、電子材料等產業,都是台灣廠商有機會切入 的領域。 聚焦中概消費、環保及新能源另外像是LED照明,因為中國大陸補助政策已經啟動,讓LED產業的甜蜜點提早到來,雖然台股中相關類股近期短期漲幅不小,但 絕非無基之彈,中長期台廠有望挾著領先的技術,進一步分享中國龐大的需求。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李正和則強調,隨著中國許多城市過度都市化發展,類似水資源、資源回收產業將逐漸浮上枱面。根據過去歐美先進國家經驗,當經 濟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用水、垃圾處理、環保、交通等,一定成為首要解決的都市問題,其背後隱藏的商機十分可觀。且在中國人民所得增加後,會開始注重休閒生 活,因此自行車產業長期趨勢同樣看俏。 事實上,觀察過去兩次「五年規畫」實施期間,受到政府扶植的產業,其股價表現往往可獲得超越中國股市指數的報酬,以「十一五規畫」為例,包括有色金屬、醫 療保健、電器設備及食品飲料等類股,超額報酬高達一七○%至二○○%不等,股價表現呼應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因此接下來的十二五規畫內容,將是未來投資人必 須長期追蹤的「黃金產業」。 從台股相對應的個股來看,內需消費的潤泰新、潤泰全、麗嬰房、遠百、全家、統一超、益航、好樂迪,LED的晶電、璨圓、廣鎵、隆達、光鋐、艾笛森、東貝、 億光,環保回收的崑鼎、金益鼎、佳龍,以及自行車的巨大、美利達、利奇、日馳等,都有機會分食十二五規畫的商機。 潤泰新和潤泰全轉投資的高鑫零售,公布去年營收和獲利為人民幣六八○.九億元和十六億元,分別較前一年度成長二一%及五五%,EPS達人民幣○.二元,由 於獲利略低於預期,造成股價出現急跌,但很快又回到港幣十元以上,顯示投資人仍然看好中國內需的發展。 至於要暫時避開的族群,則是原物料概念股、水泥、鋼鐵,以及具有高汙染性產業和人工成本比重較高的公司。 中國「調結構」 五大產業未來表現備受關注 類別 股票 代號 公司名稱 2011年前三季稅後EPS(元) 股價 (元,3/13) 食品 1201 味 全 1.10 34.55 1216 統 一 1.70 42.95 1227 佳 格 4.17 103.50 1229 聯 華 1.43 19.95 1231 聯華食 2.41 39.45 910322 康師傅 N/A 45.10 9151 旺 旺 *3.17** 33.70 內需通路 2601 益 航 1.94 43.50 2903 遠 百 1.12 38.80 2911 麗嬰房 1.08 35.10 2912 統一超 5.25 156.00 2915 潤泰全 1.15 57.00 5903 全 家 3.83 145.00 9943 好樂迪 4.25 47.10 9945 潤泰新 1.21 39.20 LED 2393 億 光 2.87 63.20 2448 晶 電 1.29 78.90 2499 東 貝 0.42 36.85 3061 璨 圓 0.02 29.80 3591 艾笛森 1.89 68.60 3698 隆 達 -0.34** 40.15 4956 光 鋐 2.26 41.10 8199 廣 鎵 -1.05 16.50 環保回收 6803 崑 鼎 7.70 145.00 8390 金益鼎 2.76 44.50 9955 佳 龍 -0.12 32.00 自行車 1517 利 奇 1.03 13.75 1526 日 馳 0.76 9.01 9914 美利達 5.10 92.50 9921 巨 大 6.18 130.50 註:(*)貨幣單位:美分 (**)全年獲利數字 |
|
||||||
掌握總資產十二兆新台幣的中行行長李禮輝,文革時期失學,窮到種田、養蜂貼補家用,晚了好幾年才上大學。憑藉﹁早一小時上班、晚兩小時下班﹂的工作哲學,一路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重要人物,更使出霹靂手段,讓老行庫脫胎換骨,變身為經營海外市場最成功的銀行。 撰文‧周岐原 坐落於台北市信義區的中國銀行(以下簡稱中行)分行六月二十七日開幕,台灣金融業重量級人士幾乎到齊,台上一位西裝筆挺的男人掩不住微笑,雙眼瞇成一條縫。 他就是搶下大陸銀行在台灣開分行頭香的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雖然只是一家小分行開幕,他背後代表的是五十六兆新台幣的力量。 成立一百年後,中國銀行首度登陸台灣,對中行及李禮輝個人而言都是重要的里程碑。 市值是鴻海的三倍 台灣金融界對李禮輝並不陌生,早在一九九六年到台灣參加金融學術研討會開始,十六年來他來台超過十次以上,都是維持低調風格。 這次來台為台北分行主持開業儀式則頗為高調,不僅動用禮遇通關,見到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還獲邀參加幾場研討論,可說是近日台灣最紅的大陸人。 台灣人陌生的中國銀行,到底有多大?和台灣同業相比,中行簡直是一隻龐然巨物!它的總市值達三.二兆新台幣,為鴻海市值的三倍;中行的資產總額達五十六兆新台幣,也遠高過台灣金控的四.二六兆元。 中行同時還是中國最大跨境人民幣清算銀行,每年金額高達八三○○億人民幣;有權調度這家擁有二十九萬名員工、全球一萬一千間分行的世界級金融銀行的指揮官,就是李禮輝。 中行總部位在北京市最熱鬧的宣武門大街上,而由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香港分行,造型更是中環最醒目建築之一。但李禮輝奮力向上爬的人生傳奇,卻是從窮苦農村裡展開。 四十年前,熬夜搬運蜂箱的時候,青年李禮輝不敢想像未來,他只希望多賺幾塊錢,並不知自己將會像這群嗡嗡飛舞的蜜蜂一樣,為了工作輾轉千里,最後甚至當上中國最大海外經營銀行的領導者。 文革窮知青 種田養蜂維生一九七○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全中國一片混亂,生長在福建莆田鄉下的李禮輝高中畢業,找不到就業或升學的機會。為了貼補家用,他到附近興建水庫的工地當建築工,又在家裡闢地種田、養蜜蜂。 由於蜂群習慣於白天外出採蜜,李禮輝一方面必須四處尋找開花的蜜源,在夜裡搬移蜂箱、摸黑完成所有工作。同時還得兼顧田裡的作物,日夜顛倒、蠟燭兩頭燒的生活,每天耗盡李禮輝的心力,他不敢幻想有一天能脫離這片土地。 好在命運之神並沒有遺忘李禮輝,一九七四年,他進入廈門大學主修財政金融,這是他人生最大轉捩點,從此與金融業結下不解之緣。 儘 管遲了好幾歲才念大學,李禮輝仍順利取得文憑。一九七七年,他被分發到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就職,李禮輝回憶求職經過時感慨:「在我們那個時代,能找到 工作已經是非常大的運氣了,很多同學必須從軍或是當工人,我能分到這個工作實在很幸運。」早到晚退 將時間用到極致體驗過日出而作的辛勞,再也不必靠耕田維生的李禮輝格外珍惜機會。有別於其他作息固定的公務員,他將閒暇時間運用到極致,習慣比規定早一小 時上班、晚兩小時下班,利用安靜的辦公室閱讀書籍;同時也在假日抽空到大學主修英文,靠苦讀再拿到一個外語學位。 在海南省擔任兩年副省長之後,○四年李禮輝再被指派為中行行長(職位相當於執行長)。這位曾經窮到靠種田、養蜜蜂過活的「知青」,不僅沒有被大時代的風浪吞沒,反而憑自己的力量駕馭趨勢,成為中國金融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上級給李禮輝的任務是改革中行,儘快完成公司改革、掛牌上市。 三大驚嚇 成功改革老行庫儘管有多年經驗,李禮輝一進中行就遭遇嚴厲挑戰:冗員充斥、效率低落,組織結構疊床架屋,不改造就絲毫沒有上市機會。 李禮輝這時使出霹靂手段,為所有員工上緊發條。 「上 任第一周,他穿著便服走遍總行周邊十多個據點,列出一長串缺失;第二周,他親自站在大樓門口,一一記錄員工上班時間;第三周,無預警召開主管會議,時間一 到鎖門開會,遲到者全在外面罰站。」一位資深員工透露當時的震撼心情:「所有人都稱之為『三大驚嚇』!他還發文批評某些部門中午不關燈、浪費能源,原來他 連午休也在巡邏!」李禮輝憑著雷厲風行的改革手腕,八年來讓中行脫胎換骨,除了公司順利上市,由暮氣沉沉的老行庫,搖身變為全中國海外觸角最廣的銀行,海 外分行多達五八六家。 他自己淡淡地說:「經歷過農村艱苦生活的鍛鍊,再坎坷、 再瑣碎的事都難不倒我!」在李禮輝的指揮下,中行以超高效率奪下台灣分行的頭香,展現出六十歲金融老將的強烈企圖心。這位福建出生的閩南人在台灣銀行界的一舉一動,都值得關注。 李禮輝 出生:1952年 現職:中國銀行行長 經歷:海南省副省長、工商銀行副行長學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