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涿州樓市調查:開發商瘋狂封盤 漲價勢頭或難抑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07/1082439.html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提速,環京區域涿州的房地產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關註,某些樓盤一度出現了“瘋搶”的局面。然而正當大批投資者蜂擁而至時,當地政府迅速出臺了限購政策。3月4日,《財經》新媒體記者在涿州實地調查了解到,目前90%的樓盤已經“封盤”,不再對外銷售。原因是,很多樓盤五證不全,而監管部門檢查力度較大,兩會期間“封盤”現象普遍。另外,不排除捂盤等待漲價的可能。

從目前涿州房地產的整體價格來看,每平方米從1.1-2萬元不等,均價在1.5萬元左右,近三年房價翻了兩番。不過就是這樣的價格,與燕郊和固安相比,還是低了不少。那麽涿州房地產目前是什麽情況?是否還有投資的價值?未來受政策影響的走勢如何?《財經》新媒體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房幾無房可售 期房“封盤”現象普遍

從北京西二環出發,開車沿京港澳高速一路向西南行進,不到一個小時便到了涿州北收費站。剛出收費站,就有六七個銷售人員手里拿著一堆樓盤宣傳單圍了過來,他們以為買房客來了,紛紛要帶《財經》新媒體記者去看房,最後一名叫小王的銷售員上了記者的車。

由於是周五,加上剛剛出限購政策,涿州大街上空空蕩蕩,但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售樓人員。面對一棟棟建好的新樓盤,小王告訴記者,這些樓盤幾乎都沒有現房可買了。現在能買到的只有期房,準現房的價格比較高且樓盤比較少。

不一會,記者被小王帶到了京南一品售樓處。記者現場了解到,目前京南一品沒有正式開盤,還在排卡階段,交三萬元可以參與排卡,開盤時三萬可抵六萬。不過,該樓盤五證還不齊全。

多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涿州現在存在大量五證不全的項目,五證齊全的大概只占到十分之一。兩會期間管得嚴,大部分樓盤都封盤了,兩會以後應該會開盤一批。據不完全統計,涿州有90%左右的樓盤現在都在“封盤”,部分可以排卡。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涿州東站最近的樓盤K2獅子城,其銷售員表示,目前只有8號樓在售,屬於尾盤,其它樓盤都已經封盤。距離高鐵站一公里左右的天保綠城也存在封盤的情況,目前也在排卡。除此之外,封盤的還有位於涿州碼頭鎮的金裕花園、鴻坤爾灣等樓盤項目,位於107國道的樓盤項目幾乎全部封盤。

對於“封盤”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一是兩會期間政府查得嚴,證件不齊全是開發商的一大硬傷。二是開發商也在等待下一輪上漲,不排除捂盤的可能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財經》新媒體采訪時分析稱,這個時候要特別警惕部分房企乘機捂盤的做法,因為往往這個時候被認為是房地產市場看漲的一個特點。

“如果房企資金壓力不大,可能會采取捂盤的做法,同時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違規繞過監管的做法。建議地方政府對於現有的房企進行摸底,進而獲得更多的房源信息。” 嚴躍進說。

價格三年番兩翻 限購抑制炒房

據小王介紹,涿州現在幾乎已經沒有1萬元以下的房源,高鐵涿州東站附近的房價較高,在1.8萬元到2萬元之間。每天到涿州看房的人大概有一兩百撥,周六日更多一些。每周成交量在一兩百套,但最近房源很少,兩會以後火爆的情況應該會恢複。

記者了解到,距離涿州東站十公里左右的京南一品,預計開盤價每平米也在1.1萬元左右。而離高鐵站只有一兩公里的天保綠城的價格則要高很多,預計開盤價在每平方米1.5-1.6萬元,甚至更高一些。

家住獅子城的張先生告訴記者,2014年在涿州買的房子,當時的價格只有6000元/平方米,現在已經漲到了1.8萬元/平方米,不到三年房價翻了兩番。這一點也得到了小王的認可,涿州開發區房價漲的很快,就連老城區的房價也早已突破了萬元大關。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老城區的“公園8090”樓盤。如果和高鐵新城相比,這里多了些生活氣息。五證齊全、70年產權、LOFT等均是它的賣點。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均價在1.6萬元左右,朝南的戶型稍微貴一些,2018年中旬可以交房。該樓盤於2016年10月開盤,開盤均價為1.3萬元左右。

事實上,導致涿州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除了整體房地產大環境因素外,與地處北京周邊的區域優勢是分不開的。加上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規劃,涿州被認為是地產的價值窪地,這也是導致更多投資者前來炒房的原因所在。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財經》新媒體采訪時認為,涿州炒房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投資比例超過50%,如果將部分北京養老等需求計算成為投資,那麽炒房比例將超過70%,自住剛需比例則非常低。

然而“炒房”剛剛開始,便遭遇了政策的限制。從3月1日起,非涿州市戶籍的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並且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涿州戶籍居民家庭購買第2套住房時,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3月2日,河北淶水縣也宣布限購。環京地區尚未限購的只有寶坻、永清和薊縣。

其實,限購政策出臺前,涿州就已經受到廣泛關註,被多數人認為是帶有強烈價值窪地屬性的城市。環顧周邊,固安每平米已破2萬元關口,正在修建地鐵的燕郊更是輕松越過3萬元。

由於廊坊北三縣限購較早,有部分人把投資傾向放在類似固安、涿州等區域。而固安此前上漲過快,自然會分流部分需求到涿州市場。

嚴躍進認為,涿州政策出臺以後,價格方面會有所抑制,市場交易略有下滑也是正常的。但由於涿州和北京相對較近,潛在的房價上漲壓力還是存在的。

張大偉也認為,從市場看,目前公布的政策對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弱。預計這一政策後,市場可能會有短期降溫,但很快會消化。

多因素或令房價難以抑制

值得註意的是,涿州、固安等環京區域此輪瘋漲和京津冀一體化、民航一體化等概念分不開。京津冀是中國的“首都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滄州、秦皇島、張家口、承德、邯鄲、邢臺、衡水等11個地級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為中部核心功能區,京津保地區將率先聯動。

此外,首都第二機場選址大興,涿州距新機場39.8公里。業內人士認為,第二機場將會給輻射區域帶來大型的功能性項目配套,催生新的臨空經濟帶的形成,並推動區域發展進程。同時,從交通來說,涿州是周邊為數不多有高鐵站且離北京比較近的城市,一天有40多趟高鐵經過,到北京西站僅需20多分鐘。

除了交通的便利外,目前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高鐵周圍房價價格比較高,周圍配套設施匱乏,小到餐館、超市,大到學校、商場都不齊全。

亞太不動產學院院長朱淩波認為,所謂的配套有兩種力量,一種是政府的力量,一種是市場的力量。每一個區域,當樓盤、居住人口達到一定的數量和配比的時候,如果政府沒有先前的規劃,開發商肯定會自發地填補這種空白。

“從房地產的基本面來說,一體化能夠帶來產業和其他資源的聚集,從房地產的投資價值角度看,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要警惕市場過度的炒作,比如說過度地透支此類概念而炒房,顯然也是需要積極進行管控。”嚴躍進在接受《財經》新媒體采訪時說。

朱淩波認為,北京周邊地區具備其他城市場不具備的優勢。一方面京津冀一體化的提速,對整個區域來說是一大利好;二是北京在中國的特殊性,高端人群都在往北京流入,北京的限購對周邊區域會有一定的溢出效應;第三就是老百姓的投資渠道並不多,投資股票很多人都賠錢,而10到15年的事實證明,只有房地產的漲幅在10-15倍之間。綜合來看,短時間的房價是不會下降,只會往上走。

朱淩波認為,高鐵因素,周邊的比價效應,以及老百姓的投資渠道一時沒有多元化地解決和疏通,都會使更多的投資湧向房地產的價值窪地。

他表示,雖然受溢出效應的影響環京區域的樓市受到多方關註,但是輻射是有一定半徑的。住在大興、天津來北京上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住在張家口還來北京上班就不太現實。所以這個溢出效應不能太盲目、太樂觀。

那麽被視為調控政策的房產稅是否會出臺?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房地產稅法的確列入本屆人大五年立法規劃,但今年沒有把房地產稅法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安排。這意味著外界關註的房地產稅法不會在本屆人大任期內出臺。

獨立經濟學家、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外面對‘房子是住的’這個問題看得太簡單,缺乏對這個問題在政策配套方面的深入思考,我更擔心一提及‘長效機制’,似乎就是收房產稅。如果長效機制淪為‘加稅’的噱頭,又是對房子是住的這一定位的誤讀和偏離。”

朱淩波認為,從大的形勢來看,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或者說作為老百姓投資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第一個可以借鑒的就是國際上的經驗。在國際上有一個最通用的慣例,當城市化進程達到80%左右的時候房地產會退出支柱產業,包括這種郊區化。第二個就是人口紅利雙雙對沖,負面因素是老齡化和獨一代,而正面因素是城鎮化和二胎政策。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大幅度提升,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現在達到50%左右,如果想達到80%還需要10到15年甚至20年。大家認為在這個區間里,房地產的國民經濟支柱地位可能還會保持。按照投資的慣性,在這個階段應該說還是有投資機會的。當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段差異會很大。

對於未來房價的走勢,朱淩波表示,“就北京而言,其在中國的特殊性是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北京是人口凈流入的,而且流入的高端人口比例很大,低端人口數量更大。所以這個城市跟其他城市不能同類型比較。比如很多大量的三線城市,像東北人口完全是凈流出的,產業也停滯,所以那的房價肯定有些地方會出現下滑、會出現滯脹。但是如果僅僅談北京,包括涿州,只能當作一個特殊城市去看,而不代表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像北京這樣都在上升通道,很多人口凈流出的城市場已經進入下降通道,目前分化已經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81

領展淨資產增長勢頭

近期blogger間多了好幾位領展專家,包括Grassroots O2Link仔Starman兄東昇兄等,對領展有投資相關問題的blog友,應該與他們交流,應能得到更到肉的意見。一年多前收到有blog友問及有關領展的問題,留起來到今天貼出來討論一下,隨時又會有更多得著。



Mike電郵:

止凡兄,您好,最近(指2015年中)一有時間就閱讀您的書和網誌,的確得益極多,對投資的概念及方向開始慢慢清楚及堅定。其中有一編有關REIT的文章《對房託股票的看法(二)》,看了之後的確令我有點不安。

以我現在的知識及財務分析能力,對公司的遠景難有充分的了解。但我就以借貸之資金正是投資於領匯。你的文章令我再次思考自己的決定是否有問題。以下是我當時做這個決定的理據,希望止凡兄可以給一給意見。

1. 我這次借貸投資的計劃為期三年。

2. 借貸與投資領匯的息差。首先,選擇領匯是它容易明白。我向銀行借貸的年利率(總借貨的年利率,不是實際年利率)為3%,而投資領滙每年的股息約為4%,息差為1%。

3. 查過往幾年領滙每年的每股帳面資產總值及增長百分比如下。過往數年之增長都高於10%,如果假設往後每年以10%的股本增值,領匯於2018年的每股賬面資產值會為$68.59左右。以現在大約每股0.8~0.9的折讓計算,2018年的股價可能在$54至$62之間。我的平均買入價為$45,股本增值在21%至31%之間。


4. 以上是股市一切正常的環境下做的估算。其實我總覺得現在的投資氣氛開始升溫,我們正在處於和1973年、1987年、1997年和2008年之前的三四年間的情況相類似,大家正在以懷疑的角度看待股市,但參與股市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看到股市正在慢慢步向另一個高峰。然後大家都認為股市是一個大金庫,人人都可以可以成為股神,賺錢很容易,所有股票會不理性上升。買哪一支股票都可以賺錢。當然希望包括我所投資的領匯及其他股票。我希望到時我依然是清醒的一員,可以在手中股票升到一個其業務不可能支持的價錢時離埸。

5. 下一個股災離現在尚有一段時間,我可以在這數年間不斷學習財務知識,了解不同上市公司,學習選公司、分析公司的能加,再加努力工作,積累本錢,加上這段時間投資所得,在股災後可以以更低價格,買到優質的公司,這樣或者可以幫助我把達到財務自由的時間縮短幾年。

以上是我的基本投資想法,我希望止凡兄可以抽空給一給您實貴的意見。只要您認為有錯,希望止凡兄能直說。


止凡回覆:

多謝Mike兄的分享,我有空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到blog內,讓更多人給意見。

你所做的分析都算有些數據支持,拿淨資產值去作overshoot,也是很好的概念,因為不少人都會拿股價去做。在你所指出我的文章都有提過,我喜歡看看公司未來有否特別事件會發生,又或者這公司過往的成功在未來能否繼續。

從這個思維角度,回看領匯,過去領匯的成功,是接手政府的爛商場,把它逐一翻新以提升租值,這一條增長之路一直走到今天,能否維持呢?不能的話,下一個增長點在哪裡呢?

近年領匯搞工廠活化改商場,又初試投地想做發展商,你對這些方向有否信心成為之後的增長點呢?若你的分析加入這類研究,可能比你因為過去數字而簡單定10%增長來得更有意思,不妨想想。

我沒有投資REITS,所以沒多研究,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後記:

回看當日電郵的日期,大約在2015年7月,因此Mike兄在電郵交流之後正要面對一個大跌市,一直跌到2016年第一季才回穩,不知他今天是否安好。

領展上市至今的股價與淨資產值都非常好,一直穩步上揚,替一眾領展的投資者帶來不錯的回報,這令我的刮目相看,原來一支REITS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增長動力,的確非常優質。

近期不少有關領展的討論,林本利指領展回購的操作大有問題,指管理層為求推高股價而賺取花紅才這樣做。然而,領展投資者又不認為這有問題,企業若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回購是處理太多現金的一個好方法。

未來加息的話,傳統智慧指REITS沒有運行,但又有投資者不相信美國經濟可以支持大幅加息,他們認為即使加息,影響傳統REITS的股價,亦未必影響有增長動力的領展。

我不知道大家對領展的觀感如何,是否都了解過它的好壞因素呢?相信這支股票是不少價值投資者的愛股,不妨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10

國常會: 擴大經濟穩中向好勢頭  推進國資改革

據中國政府網站微博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工,部署落實全年工作。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76

行業供需面改善 煤炭板塊扭虧勢頭超預期

截至4月12日,已有20家煤炭板塊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年年報,僅3家公司當期凈利潤出現虧損。剩余公司中有7家實現扭虧為盈,10家公司凈利同比明顯增長。行業分析師指出,煤炭板塊年報表現主要得益於行業供需面改善和煤價上漲。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價格上漲趨勢,還有望繼續支撐板塊一季報業績,並成為二季度板塊行情的重要邏輯。

Wind數據顯示,申萬二級行業的36家煤炭板塊上市公司中,已有20家披露了2016年報,*ST大有、蘭花科創、安泰集團出現虧損。其中,*ST大有全年凈利潤虧損達19.6億元,較前一年12.9億元的虧損額繼續擴大;蘭花科創和安泰集團2015年均在盈利,去年則分別虧損6.6億元、5.8億

附:截至4月12日煤炭板塊年報數據匯總

停產與大額減值計提是造成部分煤炭企業虧損的原因。以蘭花科創為例,公司方面表示,年內虧損主要是有是部分資源整合礦井中計提無形資產、商譽等資產減值,僅該項損失就有3.53億元;此外整合礦井中部分礦井停產緩建、尿素產品市場售價下滑等都是擴大虧損的原因。增虧 3.2億元。而從業績快報來看,還有鄭州煤電、恒源煤電等公司也均在去年進行了大額減值計提。

而從板塊整體情況來看,去年業績表現超市場預期。12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增速上來看,上海能源凈利潤增速高達3859%,潞安環能和陽泉煤業去年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732%、430%,均位居前列。多家公司強勢扭虧為盈,中煤能源、新集能源2015年凈利潤均虧損超過25億元,但去年凈利潤分別實現20.3億元、2.4億元。

從多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分析中,因去產能而不斷改善的行業供需、去年四季度煤炭價格的迅猛增長,都是支撐全年業績反彈的關鍵因素。

以去年虧損最嚴重的*ST大有為例,公司營收去年仍實現了同比12%的增長。公司稱,主要是得益於去年四季度煤炭價格上漲。蘭花科創也表示,公司整體運營呈現了一季度艱難開局、

二季度小幅趨穩、三季度快速探底、四季度強勁反彈的態勢,市場價格自四季度以來快速回升。

從上市公司單季度業績表現走勢來看,四季度煤價上漲的效應更為突顯。據廣發證券研報統計顯示,在扣除中國神華後,煤炭行業去年四個季度歸母凈利潤總和分別為43.4億元、63.6億元、89.2億元和104.4億元,環比增長趨勢明顯。

上述報告還指出,全年煤炭板塊業績超預期,主要是受益於行業供需面持續改善,各煤種全年平均漲幅在75%至150%之間。同時,全年煤價平均漲幅達20%以上,動力煤和煉焦煤全年均價分別同比上漲21%和23%。至去年12 月時,行業盈利面達九成以上。具體來看,去年12 月份,按煤礦個數來看,動力煤盈利面為78%;按產能來看,動力煤盈利面為90%,分別較2016 年3 月份增加73 個百分點和70 個百分點。而煉焦煤方面,按煤礦個數和產能來看,11 月和12 月煉焦煤盈利面均為100%,分別較2016 年3 月份增加95 個百分點和94 個百分點。

以漲價預期支撐的業績反彈,還有望進一步延續。目前,市場對於焦煤觸底後價格反彈、下遊開工刺激的利好預期較為統一,整體偏樂觀。對於動力煤未來走勢,市場略有分歧。有觀點稱,在經歷今年一季度價格的先跌後漲之後,動力煤後期漲幅可期,並支撐業績彈性較大的動力煤企業一季報超預期。但亦有觀點指出,目前動力煤下遊庫存略有提升,4月份水電出力季節性提升、煤耗路由下降、港口整體采購需求放緩明顯,動力煤價短期難有新的上漲動力,預計4月份動力煤以高位調整為主。

除了煤價上漲的因素外,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表示,去年年報中多家企業均進行了如計提資產減值等操作,利潤規模被壓低;但減值完成後,業績後續釋放空間也有所增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93

收盤分析 | A股反彈勢頭漸弱 滬指挑戰年線再告失敗

周五(5月19日)滬深兩市股指開盤漲跌不一,並分別於此後陷入窄幅震蕩走勢。創業板在經過幾天的反彈,今日在20日線附近遇阻回落。滬指走勢強於創業板指,但盤中沖擊年線後再度失守。至今日收盤,兩市股指漲跌互現,周線均得以收紅,結束了連續四周下跌走勢,兩市成交量較昨日縮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90.63點,上漲0.49點,漲幅0.02%,成交額1,50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70.96點,下跌3.39點,跌幅0.03%,成交額2,03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01.08點,下跌12.43點,跌幅0.69%,成交額599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天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200億元;公開市場本周凈投放1600億元人民幣。

盤面上,采掘、電力、石油板塊受益於可燃冰概念繼續領漲,龍頭股潛能恒信、石化機械封死漲停,但中海油服多次封板被砸開,板塊炒作較昨日顯著降溫。浪潮集團在雄安設立分公司,浪潮軟件和浪潮信息相繼沖擊漲停。深圳國資改革、雄安概念午後拉升,其他板塊如上海國改、深圳國改、燃氣、小金屬鈷等均有異動,但板塊強度較弱。次新股、環保工程盤中領跌。

熱點板塊:

潛能恒信強勢一字板,帶動可燃冰概念股大漲,潛能恒信、石化機械、海默科技、博邁科、中海油服漲停,惠博普漲逾5%。

國產軟件板塊盤中異動拉升,浪潮軟件、浪潮信息封於漲停,常山股份、榕基軟件、湘郵科技、泛微網絡等個股亦有不錯表現。

跌幅榜上,高送轉,黃金,環保工程跌幅居前。

個股監控:

消息面:

1、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三家國內交易所成功收購巴基斯坦交易所股權,開展中巴兩國在經濟金融領域的合作。收購完成後,各方將共同制定《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2017-2019商業發展規劃》,目的是為巴交所未來3年的發展方向提供戰略指引和可行方案。

2、財政部網站最新消息,為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發通知,決定2017年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要求示範地區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0%,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0%。

機構觀點:

華鑫證券認為,監管層後期仍將會對灰色地帶資金摸底加強監管,而宏觀層面的轉弱也逐步得到數據支撐,預計指數經歷修複性行情之後,或又該到了防禦的時候。

東海證券認為,央行上周五進行了4590億元的MLF操作,本周也進行了多日的逆回購操作,市場繼續向下的可能性不大,建議低位吸籌,理性投資,發現價值,不要追漲殺跌。

華安證券認為,A股經過連續下跌,估值壓力已大部分釋放,進入價值區間。在一帶一路會議刺激下,A股情緒邊際改善,但實質性好轉需要看到利率下行,以及監管的徹底轉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12

貿易摩擦難阻中國出口上升勢頭

2018年一季度中國凈出口對GDP的拉動結束了連續四個季度的正增長,轉為-0.6%,創6個季度以來新低。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風險增加,且有從貿易戰擴大到科技戰的苗頭,一時間,對今年中國出口貿易將受到明顯沖擊甚至會拖累經濟增長的擔憂有所增加。然而,4月貿易數據的強勁超出預期。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長同比增長12.9%,進口數據增速達21.5%,貿易順差重回288億美元。

那麽,今年外貿風險到底如何?凈出口是否會從2017年對經濟的強勁支持轉為拖累?

在筆者看來,2017年是全球經濟和貿易的轉折年。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同步恢複,特別是歐洲經濟強勁複蘇高出預期,各國需求的反彈帶動貿易環境迎來大幅改善,也帶動凈出口對中國GDP貢獻從負轉正。2017年凈出口對中國增長拉動為0.6個百分點,顯著好於2015、2016年的-0.1%和-0.4%。

然而,近兩個月來全球增長數據有所分化,4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4.4%,連續兩月環比回落,為貿易前景增添疑慮。然而,從1~4月貿易增長來看,這種擔憂為時過早,以美元計價,1~4月中國進出口累計增速為16.5%,高出去年全年5.1個百分點;出口、進口累計增速分別達13.7%、19.6%,比去年全年高出5.8和3.5個百分點,顯示全球貿易環境積極向好的大趨勢並未發生本質改變,二季度乃至全年貿易對增長仍有很大可能呈現積極的拉動作用。

其實,今年美國經濟向好態勢是明顯好於預期的,1~4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13.9%,也超出平均13.7%的增速。這顯示,當前中美貿易並未受到貿易戰陰霾的明顯沖擊。今年一季度,美國GDP環比增速折年初值為2.3%,高於預期的2%,顯示美國增長還在提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改落地,一季度私人投資增速明顯擡升,同比增速升至0.99%。耐用品訂單增長強勁,3月耐用品訂單初值2.6%,增長明顯好於過去兩年;消費者信心指數走高,房地產市場持續好轉。如果貿易戰風險最終可以避免,那麽美國經濟加速對於改進全球外貿環境是個利好。

歐洲經濟似乎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與去年強勁的上升勢頭有所差別,今年以來歐洲經濟出現回落的跡象,1~4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速為12.9%,略低於平均增速。一季度歐元區GDP僅為1.7%,遠低於去年四季度的2.7%。然而,在筆者看來,對待歐洲經濟不宜過度看空。

歐盟委員會認為歐元區經濟開年的疲軟大概率是暫時的,短期內經濟數據有所回調,並不意味著歐元區反彈周期的終結。在筆者看來,雖然部分指標有所回調,但大多屬於高位回調,如PMI、德國IFO指數等數據整體表現並不悲觀。而經歷了2016、2017年兩年反彈的歐元區經濟,如今仍處於危機以來最好的階段,失業率降至危機前水平,債務重塑與改革穩步推進,歐元區整體前景仍然可期。

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進出口增速仍保持較高增速,是當前帶動中國貿易改善的亮點。

前4個月,以人民幣計價,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計進出口達2.51萬億元,增長11.6%,高於整體增速2.7個百分點。當然,近一段時間美元強勁升值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帶來了一定壓力。阿根廷貨幣暴跌,8天加息3次,顯示美元走強與資金流出可能會對基本面並不穩健的新興市場國家造成沖擊,有必要保持警惕。

但重視風險,並不意味著過度悲觀,在筆者看來,階段性的美元走強會給新興市場貨幣帶來一定的貶值壓力,但尚達不到危機的程度。短期內美元反彈並不意味著翻轉,考慮到美國經濟反彈具有強烈的刺激依賴,結構性改善有限,預計美元不會重現2014~2016年強勢升值的態勢。

今年貿易向好態勢能否持續,最大的變量來自於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戰風險加大。不過已經落地的貿易制裁只能算是貿易摩擦,畢竟美國目前落地的政策僅針對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對中國的影響有限。關鍵是美國301條款對中國制裁涉及的500億美元商品增稅會否落地。

而美國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問華盛頓,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顯示出301制裁落地有著很大談判回旋空間。一旦中美之間能夠達成和解,避免貿易戰爆發,那麽對未來全球和中國貿易環境來說都是利好。

(沈建光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明系瑞穗證券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88

騰訊一季度凈利遠超預期,《王者榮耀》勢頭依然強勁

5月16日,騰訊公布2018第一季度財季的財報。財報顯示,騰訊第一季度凈利潤23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12%,市場預期174.2億元人民幣。第一季度營收73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1%,市場預期707.8億元人民幣。

此前,各大投行的普遍預計騰訊業績將保持增長,收入同比增幅介於45%-48%之間,將達到719億元-734億元;對凈利潤的增幅預測則介於23%至37%之間。

活躍用戶方面,微信和WeChat合並月活躍用戶為10.4億,同比增長10.9%,環比增長5.2%;QQ的月活躍賬戶8.055億,同比下降6.4%。

而作為騰訊的明星業務,遊戲業務表現如何一直備受關註。

2018年第一季度財季的財報顯示,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約達人民幣217億元,同比增長68%;網絡遊戲收入增長26%至人民幣287.78億元。

《王者榮耀》仍是中國iOS最暢銷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遊戲,其日活躍賬戶錄得雙位數同比增長,收入同比增長強勁,表現穩健。一季度新遊戲《QQ飛車手遊》成為中國iOS最暢銷排行榜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機遊戲。

中信證券認為,騰訊移動遊戲業務將持續強勁。對於可能出現的波動,騰訊在遊戲業務中已全環節布局,騰訊移動遊戲平臺屬性突出,較傳統遊戲公司項目屬性存在顯著差異,業績表現主要和國內市場整體景氣度相關,單遊戲產品業績波動更多是短期擾動,不影響長期邏輯。

中金認為騰訊即將推出的新遊戲為其註入新動力。該行認為騰訊現時股價受壓只有暫時性,建議投資者耐心等候,相信騰訊即將推出新的遊戲大作,加上小程式後續發展,屆時將重拾增長動力。國金證券預計,PC端遊戲騰訊表現將保持穩定,而手遊表象將遠遠強於市場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14

證監會:外資投資A股勢頭並未減弱

8月10日,證監會發言人高莉回應“外資持續流出中國資本市場”相關言論時稱,今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股票市場投資價值顯現,境外資金通過互聯互通等渠道持續流入A股。2018年1-7月,境外資金累計凈流入A股市場1616億元。6月以來,雖然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但外資投資A股的勢頭並未減弱。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答記者問

問:近期,境外有一種言論,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外資持續流出中國資本市場,證監會對此有何評論?

答:今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股票市場投資價值顯現,境外資金通過互聯互通等渠道持續流入A股。2018年1-7月,境外資金累計凈流入A股市場1616億元。6月以來,雖然全球貿易摩擦加劇,但外資投資A股的勢頭並未減弱。6、7兩個月,凈流入A股市場的境外資金498億元。

證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快落實證券服務業開放政策,完善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制度規則,切實保護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責編: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35

林鄭:「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認同行政主導要受立法機關制衡

1 : GS(14)@2017-06-11 16:00:41

■林鄭月娥昨與梁振英大唱反調,指港獨僅一小撮人言論。何家達攝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2015年首次在施政報告提出要警惕港獨,更多次高調提出防範港獨思潮。即將就任特首的林鄭月娥,昨於訪問中與梁大唱反調,直言對港獨已成「思潮」說法有保留,更指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對於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早前強調香港實行行政主導,林鄭認為不是政府提出事項遭立法會反對,就代表行政主導受衝擊,因《基本法》寫明立法機關有權制衡政府。記者:呂浩然



張德江

林鄭昨於有線電視接受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訪問,曾提及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到近日張德江強調中央對港是授權、有監督權,是否因為本港出現港獨思潮時,林鄭指兩者或有關連,但她對所謂港獨成「思潮」有保留,「我都時常同中央嘅官員或者內地嘅朋友講,呢個所謂港獨係咪去到一個思潮?我都有保留」,她認為港獨「可能係好小撮嘅人,我唔知佢嘅居心係乜嘢,就提出呢種完全不切實際、亦唔應該嘅言論」,又重申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


議員盼上場後言行一致

對於張德江早前在北京重申香港實行行政主導,林鄭則認為,行政主導不代表立會阻撓政府事項,就是衝擊行政主導,「(行政機關)我主動做一啲嘢、我有導向咁去做一啲嘢」,同時「呢個過程裏面如果有啲要法案嘅配合、有啲稅務嘅改革、有啲撥款要做,咁都要受制於立法機關按《基本法》嗰個功能嚟去制衡我哋」,又強調為官多年,對這點的理解很清晰。至於近年日益變差的行政立法關係,林鄭笑言「(行政立法關係)本質上唔會太好」,始終立法機關是負責制衡、監督甚至反對行政機關,不過她希望雙方都以香港的最大利益為依歸,亦表明作為行政機關的官員應該會爭取與立會合作、接受立法機關制衡。林鄭亦被問及,近年北京不時就香港發表意見,被指是收緊對港的控制。林鄭認為「最緊要講嘅內容係咪切合同埋符合原先一國兩制嘅構想同埋《基本法》嘅要求」,社會要認真了解其內容有否偏離一國兩制、偏離咗中央有權參與的事務,「如果有咪大家發聲,如果冇,其實係講清楚件事之嘛」。公民黨黨魁、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認為,林鄭言論或旨在為梁振英管治降溫,故未再指罵港獨,她提出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亦較接近《基本法》設計時的初衷,但盼林鄭上場後能言行一致,如在施政時充份地諮詢立會,而不是數夠票便算,繼而忽略了擁有逾半數選票的民主派。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1/200520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