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金被凍結,老板被控制,e租寶接連遭打擊|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0/153179.shtml
導讀 : 調查不斷!國內,e租寶涉嫌違法經營接受調查,風險金已被凍結,董事長也遭控制;國外,高通遇麻煩了。
行業新聞:
1,e租寶關聯方風險備用金遭警方凍結,董事長丁寧已被警方控制
12月9日訊 繼昨晚網易財經報道e租寶稱其在中信銀行有11億元風險備用金後,今日,中信銀行獨家回應網易財經,e租寶在中信銀行並無風險備用金賬戶,僅開立活期賬戶余額0元,不過其關聯方有風險備用金10.71億元已被警方凍結。
昨晚,新華社發布了“e租寶”網站以及關聯公司涉嫌違法經營接受調查的消息後,e租寶官網、APP亦無法正常打開,一度引發了投資人的恐慌。實際上,e租寶目前待收金額仍是謎團,
此外,有消息透露,33歲的e租寶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長丁寧目前已被警方控制,警方還帶走了一批高業績員工。
2. 傳雅虎不再尋求剝離所持阿里股票
12月9日消息,據CNBC報道,有消息人士稱,雅虎將不再推進剝離所持阿里股票的方案,轉而考慮與公司核心業務有關的交易。
激進投資者Starboard Value此前曾要求雅虎放棄剝離所持阿里股票的做法,稱公司應該尋求出售其核心業務。雅虎董事會在上周的會議上曾考慮處理核心業務的方式,於是坊間傳聞四起。
雅虎目前市值超過300億美元,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其核心業務一文不值。在消息傳出後的盤後交易時段,雅虎股價上漲超過2%。
3. 360奇酷開啟全員持股 員工持股達60%
12月9日消息,360奇酷手機CEO周鴻祎昨日通過郵件向內部員工正式宣布360奇酷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正式啟動!據360奇酷手機內部員工透露,此次首次授予力度較大,員工無需出資購買,授予後分五年歸屬。
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股權激勵授予首授比例較大,授予員工總股權的60%作為本次首次授予的比例。同時預留40%做為對業績優秀員工再次授予的資源池,360奇酷公司希望通過該政策鼓勵員工積極投身工作,成為360奇酷的合夥人,與360奇酷共同成長、共赴未來、共享收益。
4. 螞蟻金服將入股郵儲銀行 未透露占股比例
12月9日,螞蟻金服對外宣布,已經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達成戰略合作——螞蟻金服將投資入股郵儲銀行,雙方還將展開戰略合作。
螞蟻金服CEO彭蕾表示,螞蟻金服希望通過與郵儲銀行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更好地發揮互聯網推進器的作用,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的優勢,共同探索農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發展之路。
5. 齊向東擬3億美元收購360企業安全業務
12月9日消息,360私有化動作最近備受關註。繼爆料360最快可能在12月中旬簽署90億美元規模私有化最終協議後,騰訊科技日前又獲悉,360擬將旗下企業安全業務進行MBO(管理層收購)。
一位知情人士日前對騰訊科技透露,主導360企業安全業務MBO的是360總裁齊向東,360企業安全業務MBO價格為3億多美元。
6. 歐盟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稱其擠壓對手
12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高通在歐盟也遇麻煩了。歐盟反壟斷機構日前表示,該部門目前正在就高通是否在銷售策略上存在惡意擠壓競爭對手的行為展開調查。
歐盟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使其正在接受調查的美國企業的名單又增添了一位。目前,包括Alphabet旗下的谷歌、微軟以及英特爾等都正在接受歐盟調查。
根據法律,如果企業拒絕向歐盟認罪,可能會被處以最高全球全年營收額10%的罰金,然而如果企業認罪,並提出修改,則可避免被歐盟處罰。
7. Pinterest收購兩家初創企業改進圖片搜索技術
12月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圖片社交網站Pinterest周二宣布收購兩家初創公司,以幫助其更好地向用戶顯示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圖片,這些圖片被稱為“pins”。
Pinterest收購的兩家初創企業包括社交購物服務The Hunt,以及一個將圖像與用戶生成的“模因(Memes)”相匹配的應用Pext。
Pinterest發言人拒絕透露這兩起交易的具體條款,這是該公司創立以來實施的第八起和第九起收購。
8. 澳大利亞警方今日突襲比特幣發明者住宅
12月9日,國外媒體報道,澳大利亞警方周三突襲了被媒體認定為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住宅和辦公室。
報道稱,澳大利亞10幾名警務人員今日突襲了克雷格·史蒂芬·萊特(Craig Steven Wright)的家中,房門由開鎖公司打開。萊特今年44歲,目前在澳大利亞的公開身份是企業家和學者,但美國《連線》(Wierd)雜誌此前宣稱經過調查已確定他就是比特幣發明者。
融資消息:
1. Lemonade獲Sequoia Capital(紅杉海外) 13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2.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獲摩根大通、Temasek淡馬錫/蘭亭投資、螞蟻金服、騰訊產業共贏基金451億人民幣戰略投資
3. 杭州四達獲眾信旅遊戰略投資
4.沙米獲京東商城Pre-A輪融資
5. 遮遮獲聯基金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
6. 唯捷城配獲大海航資本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7. 蘭渡文化獲4000萬人民幣B輪融資
大佬聲音:
任誌強:很多在網上就業的人逃稅漏稅
我現在覺得遺憾的是個人所得稅不知道該怎麽征收,很多在網上就業的人逃稅漏稅。下一步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所有個人在網上進行交易時都能納稅,這個網也許就會培養出企業家精神。如果你連續偷稅的話,不會對實業產生額外的價值創造,也不會讓我們的良心更加純潔。
(在昨日創業黑馬集團舉辦的2015年創業社群大會上,任誌強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
遭醫院起訴 遠大醫藥控股公司資金賬戶被凍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0/996906.html
4月9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官網發布通報,公布了去年6月底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津晶明)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引起不良反應的情況。目前,患者已提出起訴,醫院則起訴了天津晶明。
每經記者 劉燦邦
4月9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官網發布通報,公布了去年6月底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津晶明)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引起不良反應的情況。目前,患者已提出起訴,醫院則起訴了天津晶明。
值得註意的是,天津晶明控股股東是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港股上市企業遠大醫藥(00512.HK)間接控股企業,於2015年1月以1.413億元人民幣(約1.79億港元)完成股權收購。
因失明事件面臨訴訟索賠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發布通報稱,目前,已有一名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向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上述醫院也向法院對天津晶明提起訴訟,法院已經凍結了該公司的資金賬戶及實施財產保全。
出現不良反應的,是2015年6月5日至6月29日期間實施眼底手術的26名患者。據江蘇新聞廣播報道,該媒體聯系上的7人中,2人已失明,2人接近失明、僅有光感,3人出現了嚴重的視力衰退。
2015年6月底,一些實施眼底手術的患者出現了眼內的不良反應,醫院排查後,將原因鎖定在該批次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立即成立“全氟丙烷氣體”事件處置小組,根據專家意見對其中的23名患者分批分次連夜進行了補救手術。
國家食藥監總局於2015年7月9日發出了特急文件,要求在全國暫停銷售使用該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氣體,並對已發出的產品進行召回。7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稱,天津晶明已完成共計8632盒眼用全氟丙烷氣體的召回工作,產品已全部得到控制。經檢驗,上述產品“含量”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江蘇涉事產品和企業召回產品“皮內反應”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根據上述檢驗結果,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已對天津晶明立案調查。
10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辦公廳發布此事的後續處理情況通報,沒收天津晶明違法生產的眼用全氟丙烷氣體,並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但未公布具體金額。
遠大醫藥1.4億入主涉事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晶明專門從事眼科醫療器械及手術耗材研發銷售。其控股股東是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於2002年加入中國遠大集團,2008年成為母公司、香港上市公司遠大醫藥(00512.HK)的核心企業。
遠大醫藥曾在2014年末公布,以1.413億元人民幣(約1.79億港元)收購天津晶明,2015年1月完成收購天津晶明約73.3%的股權。收購原因在於目標病人群組一致,天津晶明的眼科產品、技術和銷售渠道等與遠大醫藥有較強的協同效應,並可以互相補足。遠大醫藥當時提到,部份產品在中國是獨家產品,其中就包括眼用全氟丙烷氣體。
據遠大醫藥2015年報顯示,天津晶明一年為遠大醫藥帶來了2750萬元的收益。如今,距不良反應事件發生也已過去近10個月。然而,作為控股公司,港股遠大醫藥至今仍未披露此事的消息和最新進展。業內人士分析稱,不良反應產品的停用和召回對天津晶明及遠大醫藥而言,業績或許有一定影響。
記者聯系了天津晶明及遠大醫藥,試圖詢問不良反應事件的行政處罰金額及未披露信息的原因,並致電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宣傳與品牌建設處,詢問事件進展和不良反應患者情況。截至發稿,均未獲得回複。
(實習生趙天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欣泰控股股東股權被司法凍結
*欣泰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遼寧欣泰於近日收到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因與遼寧曙光實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糾紛一案,被要求凍結其銀行存款9000萬元或查封其相應價值的財產,導致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47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78%,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00%)被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凍結期限自2016年7月12日起至2019年7月11日)。

徐翔所持東方金鈺2.93億股被凍結 上交所下發問詢函
東方金鈺8月5日盤後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瑞麗金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限售流通股293,154,984股及孳息被凍結。凍結期限從2016年8月5日至2018年8月4日。
公告透露,此部分凍結股份為犯罪嫌疑人徐翔的財產。
截至公告日,瑞麗金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限售流通股293,154,984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72%,此次股份凍結後,瑞麗金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累計凍結293,154,984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72%,以上凍結股份已辦理質押。

隨後,東方金鈺發布《關於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公司股權司法凍結事項的問詢函的公告 》,公告稱,對於中證登上海分公司凍結了公司約2.9億股股份,上交所向東方金鈺(600086)下發問詢函:① 希望公司核實並披露瑞麗金澤自成立以來的股權變動情況,同時說明瑞麗金澤有關股東與徐翔之間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情形,瑞麗金澤及其股東與徐翔之間是否存在產權、協議或其他控制關系及利益安排。② 請公司梳理並說明前期公告及定期報告中關於公司主要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等信息披露是否存在未如實披露情形。

外匯局:“QDII額度凍結"不實 900億美元額度已發完
17日上午,外匯局官方微博發布發消息稱,近日,部分媒體報道“QDII額度遭凍結”為不實新聞。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其官方微博“外匯局發布”上稱,近日,部分媒體報道“QDII額度遭凍結”為不實新聞。目前,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900億美元總額度已基本發放完畢。對符合QDII規定的機構,現有的額度仍可繼續使用。
外匯局公布截至7月27日QDII等審批額度,截至2016年7月27日,我國累計批準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899.93億美元;審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者(QFII)投資總額度813.80億美元;審批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總額度5083.88億人民幣。
萬科:截至6月末鉅盛華所持萬科股份96%質押或凍結
8月21日晚間,萬科A公布半年報,報告中“前十名股東、前十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表”顯示,截至6月30日,鉅盛華直接持有萬科A股票926,070,472股,持股比例為8.39%。但其中,質押或凍結的股份數量是888,713,162股,質押比例接近96%。

報告還顯示,鉅盛華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股票 926,070,472 股,還以控制的法團的權益身份間接對 735,877,445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同時,以資產管理計劃受托人的身份對 1,019,447,807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鉅盛華合計對 2,681,395,724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全部為好倉,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27.57%,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24.29%。 報告期後至本報告披露前,鉅盛華作為資產管理計劃受托人擁有公司 A 股的權益增加 122,501,492 股,合計對 2,803,897,216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全部為好倉,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28.83%,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25.40%。
截至報告期末,華潤股份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 1,682,759,247 股,其全資子公司中潤國內貿易公司以實益擁有人身份直接持有公司 A 股股份 6,840,570 股,合計持有公司 A 股股份 1,689,599,817 股,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17.38%, 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15.31%,全部為好倉。
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控制的法團的權益身份間接對 682,583,814 股公司 A 股擁有權益, 有關股份占公司 A 股股份的比例為 7.02%,占公司總股份的比例為 6.18%,為好倉。
兩部委發文:電信詐騙凍結資金將及時返還至被害人匯出賬戶
據銀監會網站20日消息,銀監會、公安部研究制定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幹規定》,從 2016年9月18日起頒布實施。
《規定》明確,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是指不法分子利用電信、互聯網等技術,通過發送短信、撥打電話、植入木馬等手段,誘騙(盜取)被害人資金匯(存)入其控制的銀行賬戶,實施的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是指公安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對特定銀行賬戶實施凍結措施,並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資金。
《規定》還明確了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返還的工作原則、職責,返還條件、程序和方法以及被害人的義務。
《規定》要求,公安機關要按照要求實施涉案凍結資金返還工作。公安機關負責查清被害人資金流向,及時通知被害人,並對權屬明確的被害人財產作出資金返還決定,實施返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及時協助公安機關實施涉案凍結資金返還工作。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督促、檢查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助查詢、凍結、返還工作,並就執行中的問題與 公安機關進行協調。
各地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認真學習、嚴格執行《規定》,對已查明的凍結資金,要按照依法溯源的原則,及時返還人民群眾,減少損失。公安機關要主動與被害人聯系,服務人民群眾,依法辦理資金返還工作,並不得以權謀私,收取任何費用。
公安部和銀監會將加強對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凍結資金返還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依法對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凍結資金返還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擅自返還或違反協助公安機關資金返還義務的單位和人員,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被害人在發現被騙後要及時報警,並根據公安機關的要求,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配合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相應工作。
公安機關提示群眾,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一旦發現被騙,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相關信息。對非法倒賣銀行卡的行為,公安機關將給予嚴厲打擊。
拼多多商城賬戶被凍結貨款被強扣 涉及商家超過200家
電商平臺“拼多多”近期遭遇信任危機。多位商家在“拼多多商城”的賬戶被凍結,貨款無法結算提取,另有部分反映稱貨款被強行扣押,或者被當做保證金作了扣押。
根據初步統計,事件涉及商家已超過200家,涉及貨款金額超過1.4億元。
據環球網報道,一份“拼多多的灰暗”申訴書顯示,毫無征兆的前提下,6月13日開始,多個商家拼多多賬戶里的貨款被平臺以上浮保證金的名義進行了扣壓,另有數十家商家也被平臺以“刷單套券”名義凍結賬戶,無法正常交易。
據報道,“拼多多”存在著多條“霸王條款”,除了隨意上浮保證金外,商家入駐不審核產品質量、扣押商戶可提現貨款(非保證金)、慫恿商家刷單等多個電商網站命門問題也被持續曝光。
拼多多商城涉嫌慫恿商戶刷單。一份“拼多多”商家提供的社交軟件截圖顯示,該平臺工作人員明確要求該商家隨便找店里的五款產品,幫助該工作人員進行5萬的業績刷單。而更加令一眾商家不能接受和憤怒的是,主動慫恿商家進行刷單的“拼多多”,在隨後的幾個月中,陸續以“商家存在刷單”的名義扣押貨款。

用戶在‘拼多多’微信公眾平臺或者APP上購買的商家產品必須先將費用支付給‘拼多多’,支付成功後,‘拼多多’作為平臺服務商,提供發貨信息給商家發貨,在用戶確認收貨或者15天自動收貨期過後,將款項支付給商家。從用戶支付,到平臺支付給商家,至少7個工作日,而這個前提還是商家主動賬戶提現,否則‘拼多多’才不會給商家打款。“拼多多”的做法類似於未拿到支付牌照前美團網的做法,涉嫌“無照經營”。
也正是因為未引入第三方支付,“拼多多”才能夠隨意扣壓商家的貨款。投訴無門的拼多多商家紛紛在社交軟件留言稱,數百商家被平臺凍結賬戶,且被平臺以售假、套券等手段罰款(根據商家說法,入駐平臺時並未有任何審核過程,且刷單、優惠券等大多是在“拼多多”慫恿下進行的)。
該平臺被曝售後服務也相當差。其官網提供的人工客服稱,“質量投訴”和“商家投訴”不歸其辦理,平臺客服電話質量投訴也並未轉接人工,只是提示消費者與商家直接聯系。但多位商家證實,任何質量等問題的投訴售後其實均由“拼多多商城”代理。一眾商家反映稱,只是因為在“拼多多”商家群中詢問了一句賬戶凍結原因便立馬被踢出群。僅據記者統計,因詢問凍結和扣款原因被提出群的商家遠已超過200家。
目前,包括上述投訴“拼多多的灰暗”的商家在內的數十位商家已分別向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工商局及12315反映此事。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成立僅一年多,今年7月份剛剛完成B輪1.1億美金融資。在騰訊應用寶公布的“星APP榜”五月綜合榜單中,拼多多力壓唯品會和手機淘寶成為當月女性最喜歡的電商應用。
兩公司同一控股股東股份被司法凍結
豐華股份、隆鑫通用10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隆鑫控股股份被司法凍結。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隆鑫控股所持有的豐華股份6001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31.92%)、隆鑫通用近4.14億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48.99%)采取保全措施予以凍結,凍結期限為三年。


隆鑫系百億股權遭凍結 禍起“地王”項目資本玩家李勇鴻隱現
近百億市值股份遭凍結,兩家上市公司受牽連。一樁頂著“地王”光環的房地產項目,終將信托公司、上司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悉數卷入旋渦。
隆鑫通用、豐華股份於10月16日同時公告,因為重慶一家房地產公司3.7億元信托融資違約,作為融資擔保方,其控股股東隆鑫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隆鑫控股)所持兩家公司股份,全部被法院凍結,而凍結市值總計超過97億元。
雖然涉事房企名為捷程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捷程置業)名不見經傳,但引發其違約的原因卻非同小可。《第一財經日報》查閱2011年初,捷程置業以2.87萬元/平方米,堪稱當時地王的高價,獲得重慶市區一幅土地。此後,捷程置業股權幾經輾轉,2013年獲得中融信托融資,但最終卻出現違約。
為捷程置業提供擔保的隆鑫控股,表面上與捷程置業並無任何關系。但百億市值擔保的背後,隆鑫控股卻與其另一股東重慶新城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城建設)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新城建設及其管理層,則與資本玩家李勇鴻存在聯系。
禍起地產融資
根據隆鑫通用10月16日晚間公告,隆鑫控股所持該公司的股份,被凍結數量為4.14億股,此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市值高達85億元。豐華股份被凍結股份數量則為6001萬股,市值亦達12.22億元,兩者合計高達97億元。
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隆鑫控股共持有隆鑫通用4.13億股,持股比比例為48.99%;在豐華股份的持股數量則為6001萬股,持股比例為31.92%。換句話說,隆鑫控股持有兩家上市公司股權,已經悉數遭到凍結。
隆鑫控股所持兩家上市公司股份被凍結,禍起三年前的一項擔保。公告顯示,2013年1月,捷程置業與中融信托簽署總額8.1億元的融資合同,隆鑫控股則為捷程置業提供擔保。迄今為止,捷程置業尚有約3.7億元本息未能償還。
根據工商登記資料,捷程置業成立於2011年1月,目前註冊資本7億元,共有三家股東,分別為中融信托、重慶新城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城建設)、渝發開,持股比例分別約為85.7%、13%、1.3%,而隆鑫控股並不持有其股權。
僅僅3.7億元未償債務,卻導致近百億市值股份凍結,看起來有些用力過猛。但實際上,包括隆鑫通用、豐華股份在內,迄今為止,已有三家上市公司被卷入捷程置業。而事情的起因,則肇始於五年之前捷程置業名下的一塊土地。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 2011年3月,捷程置業公告稱,捷程置業重慶市渝中區渝中組團C分區C11-1號宗地,宗地面積5.16萬平方米,位於重慶市區渝中區渝中組團C分區C11-1號,規劃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出讓總價為人14.8億元,約合每平方米2.87萬元。如此之高的地價,不要說在近六年之前,就是放在今天的重慶,也堪稱地王。當地媒體此前曾報道,,今年某房企以7614元/平方米的價格拿地,就被稱為“地王”。
2011年4月,渝開發與森源家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森源家具)、新城建設簽訂合作協議,2011年9月20,渝開發作價8.5億元,將捷程置業51%股權及51%的債權,一並轉讓給新城建設。2012年2月、4月,渝開發再次分別以6.88億元、1.58億元的的價格,將所持股捷程置業40%、40%債權,以及9%股權和1.29億債權,轉讓給森源家具、新城建設。
由於股權轉讓未能獲批,2013年1月,捷程置業引入中融信托,向其增資6億元,持股85.7%,新城建設、渝開發則分別持股7.3%、7%,增資款的5.8億元,用於償還渝開發對捷程置業的股東借款。當年年底,渝開發又將其所持捷程置業5.71%股權、8145萬元股東借款,以1.77億元轉讓給新城建設。
從公開披露信息來看,渝開發顯然已經全身而退。按照上述數據測算,通過三次股權轉讓,渝開發共計收回16.1億元以上資金,但接盤方如今卻深陷其中。
蹊蹺的是,按照市值計算,隆鑫控股被凍結所持股份的市值,已經達到捷程置業所欠中融信托債務的26倍以上。而作為控股股東,向子公司提供借款,居然需要第三方擔保,堪稱咄咄怪事。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從隆鑫通用、渝開發披露的情況來看,中融信托所持捷程置業股權,並非真的是入股,而是以股權形式進行的債權融資。渝開發歷史公告顯示,中融信托以受托人身份,成立信托計劃,並以其中優先級資金6億元向捷程置業增資。
根據中融信托2013年初發行的“重慶中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資料,該信托初始規模12.07億元,優先級6.07億元,次級6億元,資金用於向捷程置業增資,增資後持股比例為85.7%,信托存續期限為36個月,預計年化收益高達9.5%—11%,隆鑫控股及其實際控制人塗建華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由此可見,中融信托入股捷程置業,其實是以股權投資的名義,向後者提供信托借款,本質還是地產信托。
誰的“地王”
從表面上看,隆鑫控股與捷程置業並無關聯,但實際上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工商資料顯示,捷程置業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高曉東,《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曾報道,2008年12月,高曉東任職的新城建設,就已入股隆鑫控股關聯方隆鑫地產,持股比例51%。而隆鑫控股、隆鑫地產均為隆鑫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隆鑫集團)子公司。
根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資料,高曉東此前還曾擔任隆鑫控股關聯方隆鑫地產法定代表人,2014年7月才變更為雷曉陽。在隆鑫地產2013年年報中,新城建設還是其股東,出資金額為10億元,持股比例100%。但奇怪的是,2013年8月,隆鑫地產股權變更,重慶愛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愛普)、隆鑫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股東,但持股比例均為100%。
高曉東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的新城建設,在人事上也與隆鑫地產可能有所交叉。資料顯示,捷程置業的經理也名為雷曉陽,與隆鑫地產現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同名。此外,隆鑫地產有一名董事名為張劍鋒,與捷程置業監事會主席同名。
根據上述信托資料,新城建設也為捷程置業上述融資提供擔保。在中融信托入股本質屬於借款,渝開發所持股權幾乎全部轉讓的情況下,新城建設無疑是實際持股最多的股東。但單此前媒體報道、網上宣傳資料中,隆鑫地產卻稱重慶中心為其名下項目。究竟誰才是捷程置業的實際控制人?目前仍舊顯得撲朔迷離。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捷程置業股東的新城建設,其實際控制人高曉東,與資本玩家鮮言、李勇鴻可能均存在某種聯系。除了捷程置業、新城建設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等職務外,根據天眼查資料,高曉東目前還是重慶愛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愛普科技)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2011年底,李勇鴻控制當時的多倫股份之後,隨即推動對新疆東平焦化的投資,擬以1.8億元入股和增資新疆東平焦化,交易完成後公司持有東平焦化45%的股權,但此次投資遭到多倫股份股東大會否決。
根據多倫股份當時披露,李勇鴻曾於1997年至2005年任重慶愛普科技(下稱重慶愛普)總經理。多倫股份投資東平焦化失敗後,重慶愛普、新城建設先後出現在前者投資人名單中。2012年4月,新城建設第一次出現在東平焦化,成為該公司出資2.1億元、持股70%的股東。
此後,上述東平焦化的股份,便在新城建設、重慶愛普之間反複騰挪。“天眼查”資料顯示,2012年8月,重慶愛普取代新城建設,成為東平焦化持股70%的股東。2015年11月,上述股份再度轉回新城建設手中,持股比例仍為70%。
與此同時,曾擔任東平焦化法定代表人的馮多倫,目前仍在新城建設、重慶愛普任職。2012年4月,馮多倫取代吳明月,成為東平焦化法定代表人。目前,馮多倫還是重慶愛普的董事、經理,新城建設監事會主席。此外曾隨李勇鴻進入多倫股份高管團隊的廖克難、蔣躍中也在重慶新城開發任職。
【相關新聞】
潛行A股五年攜手鮮言:李勇鴻資本玩法似曾相識
除了已更名匹凸匹(600696.SH)的多倫股份,李勇鴻的身影還在數家上市公司出現過。但出入資本市場多年,李勇鴻卻一直藏影匿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除多倫股份外,包括中歐體育在內,李勇鴻染指A股上市公司並不直接現身或持有股權,而是通過種種方式隱身幕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