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通證券:暫停新開兩融賬戶直接影響不足1千萬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4

海通證券19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因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到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公司存在為少數融資融券六個月到期並提出逾期負債暫緩平倉申請的客戶,在維持擔保比例處於150%以上的前提下暫緩平倉的行為,這部分客戶數占公司融資融券交易的總客戶數不到1%。

公司表示,經初步測算,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對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收入的直接影響不足1千萬元人民幣,因此,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不構成重大影響。

1月16日收市後,證監會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檢查情況,提及中信證券等3家證券公司由於存在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的問題,對這3家證券公司采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信達證券表示暫停新開融資融券信用賬戶對相關公司業績影響有限。截止 2014 年 12 月,滬深兩市信用交易賬戶為 587 萬戶,占 1.8億總賬戶的比重為 3.2%;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在 1.1 萬億元左右,占滬深兩市總市值的比重為 2.5%。融資融券相關數據(包括融資融券余額、賬戶數及占比等)在去年年底大幅飆升,但是隨著 A 股行情的變化以及基數的增大,近期已經大幅放緩,融資融券新開戶的需求並不算太大。因而證監會對中信、海通和國泰君安等三家證券公司的處罰對其業績影響不大。 

東莞證券則表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作為資金實力雄厚的券商,存量客戶的兩融業務開戶在2015年後應該是進入了平緩期。而新開戶方面,2015年1月往前回溯3至6個月即2014年8月、9月、10月,這三個月市場新開個人戶數分別是64萬、87萬和82萬,遠遠低於11月、12月的107萬和297萬戶。因此,綜合來看,處罰決定對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的融資融券業務業績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海通證券去年12月宣布將在香港通過私人配售募資299億港元(合39億美元)。

海通2014年12月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當月營業收入204466.67萬元,凈利潤73476.06萬元,11月凈利潤7.33億元,環比基本持平。公司2014年12月31日凈資產6496447.43萬元。

海通證券周一盤跌停並收於跌停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2

證監會:監管部門沒有聯合打壓股市 兩融賬戶低於50萬不用平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8

QQ圖片20150119220219

今日(1月19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周五對12家違規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不存在監管部門聯合打壓股市的情況。此外資產低於50萬的融資融券賬戶不會被強行平倉。

以下是這次采訪的主要內容:

問:上周五,證監會通報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同時央行貨幣政策司官員撰文稱要防止過度“放水”。受這些因素影響,今日股市暴跌。請問,金融監管部門是否有意聯合打壓股市?

答:周一股市跌幅較大,引起各方高度關註。你所提到的幾方面的情況,被市場解讀為監管部門聯合打壓股市,這與事實不符。大家都知道,我會於2014年12月中下旬,對45家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進行了例行檢查,1月16日我會通報了檢查情況。從檢查結果看,目前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運行平穩,整體風險可控。對12家存在違規行為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市場不宜做過度解讀。

問:對證券公司開立融資融券信用賬戶時證券資產低於50萬的客戶是否要平倉?這類客戶是否繼續參與融資融券業務?

答:對證券公司開立融資融券信用賬戶時證券資產低於50萬的客戶,繼續按證監會原有政策和規定執行,不因為這一資產門檻而強行平倉。對這類客戶,證券公司要加強風險評估,切實做好風險提示和客戶服務。

今日早些時候,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2015”時表示,要培養“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契約精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8

一個大戶的自白:我是怎麽被兩融打爆的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59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0 11:14 編輯

一個大戶的自白:我是怎麽被兩融打爆的
作者:股海牧童

這是我的真實經歷,慘痛的教訓,希望給大家一個警示,它發生得不遠,就在幾天前。

我說一下我的賬戶情況,去年3月份26萬,7月份55萬,12月份103萬,2015年1月份80萬。

牛市沒來的時候,資金確實大幅增長,牛市來了,資金卻大幅縮水。怎麽搞的?因為開通了不熟悉的配資業務啊。

原來沒弄過配資,一直靠自有資金折騰,倒也是資金增長了不少,尤其是去年,全年瘋狂翻了好幾倍,關鍵就是做了兩筆牛股,但是從來沒想過要加入融資大軍。到了12月份,覺得大牛市來了,媒體說大家都在融資,我想,既然牛市沒來的時候,都能大賺,牛市來了,還不特大賺?於是也去開通融資業務。

客戶經理告訴我說,配資如果是資金的話可以1:1.2,我說,這比例太低,我聽網友說他們配資比例可以達到1:3甚至1:5。經理說,那違規。我說,你看一下我去年的流水,一個月千萬,你給我想辦法弄到1:2也行。經理說得請示營業部老總。費了不少波折,最後老總拍板同意,不過需要實時監測我的賬戶,看看我管理風險的能力如何。我說,你看吧,管理風險能力不用吹,這兩年資金沒大的損失。老總嚴肅地說,我的意思是說,由於你配資比例不合規,我們要監控你的賬戶,如果不可控的話,我們能隨時平你的倉。

這句話很有點野蠻的味道,我覺得老總在不尊重我這樣的中大戶,因此也有點情緒,就有些情緒化地說,行,如果你們覺得風險大,可以隨時監測。老總說,好,你電話要隨時開通,我們有個預警機制,客戶經理會和你保持聯系。我說,就這麽辦。於是1:2的配資比例就定了。當時我還想,這比例也不怎麽高,還是不夠高啊。

回家的時候我還在憤憤地想,玩了這麽多年股票,資金也有過40萬掉到20萬的經歷,也沒怕過,今天我還怕這一套啊。

回家後沒幾天,客戶經理告訴我讓我轉入擔保品,考慮到盡可能多地融資,我就清倉所有股票,轉入100萬整數,轉個整數,有利於觀察資金的增減情況,容易統計。再過幾天,通知我開通了,可以用用看行不行。

在幾個備選股里選了個最有把握的票,昨天漲停,而且是超過百萬手的封單,一直沒打開,今日集合競價高開3個多點,我事前經過自信分析篩選,覺得這個股票是熱門股,補漲,關鍵是第一個巨單封漲停沒打開,次日高開不多,按照以往自有資金的操作經驗,這種熱門補漲股票機會遠大於風險,今天起碼還有一個漲停,明天出貨就行。集合競價是很關鍵的時點,一般如果是起爆的牛股的時候,這時候會是全天的最低點或者次低點,於是滿倉加融資,考慮到證券抵押要有折扣,於是先用融資額度200萬,再用自有資金100萬,滿倉殺入。結果股票很快漲停,賬戶盈利達到20萬。

這更加讓我後悔沒早開通配資業務了,三倍的收益,如果我早開通了這業務,現在恐怕早就資產千萬了吧?沒到11點,大盤跳水,漲停打開,賣單蜂擁而出,直接打到2個點上橫盤,此時我才註意到,信用賬戶里有個“固定擔保比例”的選項,已經是1.47多點,早晨由於參與集合競價,沒註意這個選項,看到這個擔保比例如此之低,想起了擔保比例低於1.4券商就會要求追加保證金的提醒,心里這才慌亂起來,出了一身的冷汗,手都哆嗦了起來,一個點的損失,盤中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這和自有資金操作模式完全不同。由此我想起了前幾天為什麽券商股盤中動輒十幾個點的波動的原因了。

前幾天券商股每天都拉漲停板,但是奇怪的是,每天盤中都有七八個點甚至十幾個點的波動,我還搞不懂這是怎麽回事,心里還暗自為主力的伎倆而感到好笑:你以為你這麽震蕩就能把我們震蕩出去嗎?太小瞧我們這些股市老鳥了。

現在我才明白,主力資金盤中大幅震蕩,真想消滅的,其實不是自有資金的股民,他們消滅掉的,是一大批超配滿倉融資的貪婪遊戲玩家和機構。今天我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追加保證金,設想如果盤中10個點的波動,超配玩家會怎麽想?一天中從漲停到跌停,次日再低開打到5個點橫盤整理的時候呢?超配滿倉玩家不爆倉而離開的能有幾個呢?想到這,不禁毛骨悚然,心里就開始為自己還沒弄明白融資擔保比例是怎麽回事就蠻幹而後悔不已了!現在心慌意亂,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砍倉,我要砍倉,既然出現操作的大問題,首先要退出來,退出來後好好研究一下。但是T+1,今天不可能止損,明天無論如何第一時間出來再說!

想好了這些,趕緊給客戶經理打電話,客戶經理也很忙,今天也沒顧上監測我的賬戶,也許是沒來得及把我賬戶歸類?我告訴他說,我的賬戶出現了問題,超配滿倉了,現在損失了一個點,我該怎麽辦?

客戶經理聽我語氣急促,也意識到出了大問題,因為證監會傳言要查一批違規的券商,他要是被查到,非砸了飯碗不可,趕緊監測我賬戶,他告訴我說,你現在先鎮靜一下,好在你賬戶里自有資金還不少,明天可以選擇賣出一部分提高保證金比例,也可以選擇清倉退出。我說,你看看盤面,明顯沖高回落而已,主力洗盤頂多洗到20日線是極限了,後市肯定能大漲。

客戶經理想了一會,給我回電話說:我同意你的判斷,你選擇的股票質地很好,屬於主流板塊,補漲,昨天才第一個漲停板,形態也是攻擊形態,但是既然今天回落,而且整個板塊都回落,這種回落是短線回調的特征,那麽明天肯定低開低走繼續洗盤的。

我忙說:對對對,咱兩個想到一起了,主流資金這麽大,不可能一波就完蛋,所以嘛,它回調到20線是極限,必將起主升浪。

客戶經理說:你能追加保證金嗎?

我說:要追加多少?我只有10萬,要是回調到20日線,我還是根本不夠達到證監會要求的1.3以上的擔保比例。

客戶經理說:這很麻煩,現在公司正在落實證監會自查的文件,不可能不接管你的賬戶。這樣的話你根本沒有機會等到主升浪,你滿倉的時候計算過可能回調的點位沒有?

我說:昨天漲停封得那麽堅決,今天又開得不高,我怎麽會計算回調的事?我連回調的可能都沒算到,這種幾率太低了,我又怎麽能想到擔保比例呢?我也是玩了十幾年股票的老股民了,這種牛股形態,大漲的幾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回調的幾率是百分之一!

客戶經理說:問題是這百分之一發生在你滿倉超配上了,我相信這股以後會很牛,但是你倉位控制出了問題,這比你選股更重要一萬倍。你爆倉了以後它翻十倍和你有什麽關系呢?

我徹底絕望了。是啊,選股再牛逼,可我玩的是超配滿倉融資,這和我以前牛逼哄哄的頗為自信的選牛股守倉技能完全不配套啊,你自有資金可以笑看主力回調,可超配滿倉就要被殺了,或者說,我就算明白這是黎明前的黑夜,也必須倒下了。

投資股票生涯里,這真是最痛苦的一天。我看對了,也做對了,可倉位控制卻錯了,結果我面臨爆倉…….

客戶經理發短信說:我請示了老總,明天你可以自己操作,但是必須操作。

聽了這句話,心里總算有了些許安慰,畢竟人家沒說催交保證金的事,更重要的是,人家也沒說接管賬戶的事,還算給我留了些面子。真接管了賬戶,我連止損的選擇權都沒有。人家是讓我自己尋個合適的時機止損,也把斬掉部分頭寸和完全清倉的選擇權給了我。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當天收盤綠了3個點,擔保比例已經到了1.41,於是下定決心,明天無論如何,集合競價逃命,免得爆倉。

第二天開盤不如所料,集合競價就是個低開5個點,整個集合競價是一路下行,完全是我以低價開的結果,結果略漲幾分錢,股價一去不回頭,直接跌到8點。

雖然大虧了33個點,或者說損失了30多萬,但是畢竟不再忍受隨時可能爆倉被券商監管的精神煎熬了。不過我還要看一看這個讓我損失慘重的股票到底是否如我所料後市會回調到20日線然後大漲。

後市果然如此,股價在探低20日線附近後,即大漲20多個點,一舉突破前高,按照我買入的價格算的話,我能獲利8個點,或者說我能獲得本金的24個點。但現在我卻損失了33個點。一出一進,本金的一半沒了,原來自以為已經很有自己投資的理念徹底起了變化,每天都忍受著這件事的折磨。兩融就是這麽殘酷。

可惜,同樣是按照兩融規則,我在股價回探到20日線之前的前一天,就該被券商平倉了。

我想起了原來一個做期貨 的朋友的一句話:你做對了方向,卻賠得退出了市場。

融資,尤其是滿倉超配融資,是很容易被主力資金洗掉的。問題是,市場上投資者都認為和我一樣聰明,以為主力的震倉洗盤不會嚇到自己,但是主力比我們更具有優勢,他們以前洗盤是陰謀,用各種花樣百出的騙線、騙量來洗,折騰散戶出局,但是現在是兩融的時代,主力已經改變策略,就是用陽謀來洗盤,就讓你明明知道是洗盤的情況下,也會強行洗掉你,因為你等不到主力拉升的那一天就爆倉了。今年的行情和以往截然不同,投資者普遍開通兩融,主力不會不適應新形勢,加大盤中震蕩和階段性洗盤的力度。

就算不是超配融資,滿倉融資的話,也經不住主力波段性的洗盤,除非我們有更多的後續資金去追加保證金。

兩融,我算真的見識到了它雙刃劍的威力,也更加明白,券商給我們開出的各種業務,不會讓我們更好地盈利,只會更快地消滅自己。包括T+0,包括期權,消滅散戶的手段會層出不窮地退出,直到實現國家領導層強調的----引進戰略機構投資者,全民參與機構投資----的戰略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20

兩融遭監管 展期新政“遙遙無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38

在證監會加大力度監管兩融的背景下,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初會出臺的兩融展期新規恐將延後推出。

16日,證監會通報了2014年四季度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並宣布對12家券商的處罰結果。其中,包括被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的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在內,還有廣發證券、新時代證券、齊魯證券、銀河證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按照目前局面來看,這一市場期待已久的新規實施要延期了。”其稱,證券公司將面臨一段時間的整改期,在此之前展期問題都將難以破題,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規則修訂是大勢所趨。

目前的規定要求,融資、融券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且不得展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一規定顯得不夠靈活,也增加長線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此外,極端情況下合約到期集中也可能對市場造成沖擊。

在2014年底,兩融交易規則修改一事就提上了日程。華爾街見聞曾提到,12月初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及相關業務規則修訂就已經獲監管層內部通過,其中,開戶門檻調整及允許合約展期是融資融券規則修改中的兩大亮點。

開戶門檻方面,融資融券開戶時間擬從現行的在營業部辦理開戶手續6個月以上調整為從事證券交易滿半年即可開戶。

展期方面,根據此前證監會及交易所分別下發的征求意見稿,將維持現行的合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的要求,但允許合約到期後,券商根據客戶的申請辦理展期,但展期次數不得超過2次,且每次展期的期限不超過6個月。這意味著,客戶融資融券的期限將由現在的不超過6個月大幅延長至不超過18個月。

券商此前預期,這一新規可能在今年年初就實施。但在證監會因展期問題對券商開出罰單後,新規何時出臺變成了未知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47

新華網發文力挺股市:規範兩融 牛市健康向前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76

周二,新華網發表了題為《規範融資融券,讓牛市更加健康地向前走》的文章,認為證監會在周一盤後的解讀為暴跌中的股市吃了“定心丸”,市場有望企穩回升,平穩運行。

Ashare

上周五,證監會出手打擊違規資金進入股市,暫停中信、海通、國泰君安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並對民生、廣州、招商等九家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此外,證監會表示要加強對融資監管,加大現場檢查和處罰力度。

同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銀行委托貸款嚴格管理,明確商業銀行對委托貸款不承擔信用風險,對資金來源及用途做出具體限制,禁止將銀行授信資金作為委托貸款資金來源。

證監會、銀監會齊出手,給前進中的股市來了個“急剎車”。周一,滬指盤中暴跌逾8%,股指期貨有史以來首次跌停。大盤所有板塊全線下跌,銀行、證券、保險集體跌停。煤炭、石油板塊跌幅超過9%。兩市超過2000只股票下跌,近120只股票跌停。

面對市場哀嚎遍野,證監會似乎感受到了“壓力”。當天晚上,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周五對12家違規券商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旨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融資業務規範發展,不存在監管部門聯合打壓股市的情況。此外,資產低於50萬元的融資融券賬戶不會被強行平倉。

針對監管機構的兩枚“重磅炸彈”,新華網在文章中稱:

監管層對風險較高的融資融券加強監管有其必要性,尤其在市場出現快漲快跌時,整治違法行為,警示券商更是正當其時。

期待有質量的牛市,2014年在新“國九條”的指導下,中國資本市場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相信在改革的驅動下,A股市場會繼續走牛。

監管應精準發力,在藝術性、細節性下功夫,減少市場誤讀,讓市場更加健康運行,更好地保護廣大投資者。

去年下半年,經歷了數年沈寂,受改革紅利推動,A股終於爆發。11月21日,中國央行時隔兩年再度降息,刺激A股加速上揚。在牛市的號角下,12月5日,A股成交超1萬億元,創中國證券市場歷史新紀錄。12月19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也使得這波行情被稱為“杠桿上的牛市”。

針對“杠桿牛市”,新華網自1月5日起四天連發四文,分別為《之一:投資者為何“虧也心慌,賺也心慌”》,《之二:券商切莫把兩融風險教育當兒戲》,《之三:投資者如何適應杠桿市場?》,《之四:加強灰色地帶監管,且行且珍惜》,警示高杠桿環境下市場可能的風險,呼籲對灰色入市資金加強監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202

一個大戶的自白:我是這樣被兩融打爆的(轉) Julian-Z

來源: http://xueqiu.com/7535271733/35587981

導讀
  投資股票生涯里,這真是最痛苦的一天。我看對了,也做對了,可倉位控制卻錯了,結果我面臨爆倉……
  選股再牛逼,可我玩的是超配滿倉融資,這和我以前牛逼哄哄的頗為自信的選牛股守倉技能完全不配套,就算明白這是黎明前的黑夜,也必須倒下了。
  這是我的真實經歷,慘痛的教訓,希望給大家一個警示,它發生得不遠,就在幾天前。
  
  我說一下我的賬戶情況,去年3月份26萬,7月份55萬,12月份103萬,2015年1月份80萬。
  牛市沒來的時候,資金確實大幅增長,牛市來了,資金卻大幅縮水。怎麽搞的?因為開通了不熟悉的配資業務啊。
  原來沒弄過配資,一直靠自有資金折騰,倒也是資金增長了不少,尤其是去年,全年瘋狂翻了好幾倍,關鍵就是做了兩筆牛股,但是從來沒想過要加入融資大軍。
  到了12月份,覺得大牛市來了,媒體說大家都在融資,我想,既然牛市沒來的時候,都能大賺,牛市來了,還不特大賺?於是也去開通融資業務。
  客戶經理告訴我說,“配資如果是資金的話可以1:1.2”
  我說,“這比例太低,我聽網友說他們配資比例可以達到1:3甚至1:5”
  經理說,“那違規”
  我說,“你看一下我去年的流水,一個月千萬,你給我想辦法弄到1:2也行”
  經理說,得請示營業部老總。
  費了不少波折,最後老總拍板同意,不過需要實時監測我的賬戶,看看我管理風險的能力如何。
  我說,“你看吧,管理風險能力不用吹,這兩年資金沒大的損失”。
  老總嚴肅地說,“我的意思是說,由於你配資比例不合規,我們要監控你的賬戶,如果不可控的話,我們能隨時平你的倉”。
  這句話很有點野蠻的味道,我覺得老總在不尊重我這樣的中大戶,因此也有點情緒,就有些情緒化地說,“行,如果你們覺得風險大,可以隨時監測”。
  老總說,“好,你電話要隨時開通,我們有個預警機制,客戶經理會和你保持聯系”。
  我說,“就這麽辦”。
  於是1:2的配資比例就定了。當時我還想,這比例也不怎麽高,還是不夠高啊。
  
  回家的時候我還在憤憤地想,玩了這麽多年股票,資金也有過40萬掉到20萬的經歷,也沒怕過,今天我還怕這一套啊。
  回家後沒幾天,客戶經理告訴我讓我轉入擔保品,考慮到盡可能多地融資,我就清倉所有股票,轉入100萬整數,轉個整數,有利於觀察資金的增減情況,容易統計。
  再過幾天,通知我開通了,可以用用看行不行。
  在幾個備選股里選了個最有把握的票,昨天漲停,而且是超過百萬手的封單,一直沒打開,今日集合競價高開3個多點。
  我事前經過自信分析篩選,覺得這個股票是熱門股,補漲,關鍵是第一個巨單封漲停沒打開,次日高開不多。
  按照以往自有資金的操作經驗,這種熱門補漲股票機會遠大於風險,今天起碼還有一個漲停,明天出貨就行。
  集合競價是很關鍵的時點,一般如果是起爆的牛股的時候,這時候會是全天的最低點或者次低點,於是滿倉加融資,考慮到證券抵押要有折扣,於是先用融資額度200萬,再用自有資金100萬,滿倉殺入。
  結果股票很快漲停,賬戶盈利達到20萬。
  這更加讓我後悔沒早開通配資業務了,三倍的收益,如果我早開通了這業務,現在恐怕早就資產千萬了吧?
  沒到11點,大盤跳水,漲停打開,賣單蜂擁而出,直接打到2個點上橫盤,
  此時我才註意到,信用賬戶里有個“固定擔保比例”的選項,已經是1.47多點,早晨由於參與集合競價,沒註意這個選項,看到這個擔保比例如此之低。
  想起了擔保比例低於1.4,券商就會要求追加保證金的提醒,心里這才慌亂起來,出了一身的冷汗,手都哆嗦了起來。
  一個點的損失,盤中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
  這和自有資金操作模式完全不同。由此我想起了前幾天為什麽券商股盤中動輒十幾個點的波動的原因了。
  
  前幾天券商股每天都拉漲停板,但是奇怪的是,每天盤中都有七八個點甚至十幾個點的波動,我還搞不懂這是怎麽回事。
  心里還暗自為主力的伎倆而感到好笑:你以為你這麽震蕩就能把我們震蕩出去嗎?太小瞧我們這些股市老鳥了。
  現在我才明白,主力資金盤中大幅震蕩,真想消滅的,其實不是自有資金的股民,他們消滅掉的,是一大批超配滿倉融資的貪婪遊戲玩家和機構。
  今天我一個點的損失就會追加保證金,設想如果盤中10個點的波動,超配玩家會怎麽想?一天中從漲停到跌停,次日再低開打到5個點橫盤整理的時候呢?
  超配滿倉玩家不爆倉而離開的能有幾個呢?
  想到這,不禁毛骨悚然,心里就開始為自己還沒弄明白融資擔保比例是怎麽回事就蠻幹而後悔不已了!
  現在心慌意亂,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砍倉,我要砍倉,既然出現操作的大問題,首先要退出來,退出來後好好研究一下。
  但是T+1,今天不可能止損,明天無論如何第一時間出來再說!
  想好了這些,趕緊給客戶經理打電話,客戶經理也很忙,今天也沒顧上監測我的賬戶,也許是沒來得及把我賬戶歸類。
  我告訴他說,我的賬戶出現了問題,超配滿倉了,現在損失了一個點,我該怎麽辦?
  客戶經理聽我語氣急促,也意識到出了大問題,因為證監會傳言要查一批違規的券商,他要是被查到,非砸了飯碗不可。
  他趕緊監測我賬戶,告訴我說,“你現在先鎮靜一下,好在你賬戶里自有資金還不少,明天可以選擇賣出一部分提高保證金比例,也可以選擇清倉退出”。
  我說,“你看看盤面,明顯沖高回落而已,主力洗盤頂多洗到20日線是極限了,後市肯定能大漲”。
  客戶經理想了一會,給我回電話說:“我同意你的判斷,你選擇的股票質地很好,屬於主流板塊,補漲,昨天才第一個漲停板,形態也是攻擊形態,但是既然今天回落,而且整個板塊都回落,這種回落是短線回調的特征,那麽明天肯定低開低走繼續洗盤的”。
  我忙說:“對對對,咱兩個想到一起了,主流資金這麽大,不可能一波就完蛋,所以嘛,它回調到20線是極限,必將起主升浪”。
  客戶經理說:“你能追加保證金嗎?”
  我說:“要追加多少?我只有10萬,要是回調到20日線,我還是根本不夠達到證監會要求的1.3以上的擔保比例”。
  客戶經理說:“這很麻煩,現在公司正在落實證監會自查的文件,不可能不接管你的賬戶。這樣的話你根本沒有機會等到主升浪,你滿倉的時候計算過可能回調的點位沒有?”
  我說:“昨天漲停封得那麽堅決,今天又開得不高,我怎麽會計算回調的事?我連回調的可能都沒算到,這種幾率太低了,我又怎麽能想到擔保比例呢?我也是玩了十幾年股票的老股民了,這種牛股形態,大漲的幾率是百分之九十九,回調的幾率是百分之一!”
  客戶經理說:“問題是這百分之一發生在你滿倉超配上了,我相信這股以後會很牛,但是你倉位控制出了問題,這比你選股更重要一萬倍。你爆倉了以後它翻十倍和你有什麽關系呢?”
  我徹底絕望了。
  是啊,選股再牛逼,可我玩的是超配滿倉融資,這和我以前牛逼哄哄的頗為自信的選牛股守倉技能完全不配套啊,你自有資金可以笑看主力回調,可超配滿倉就要被殺了,或者說,我就算明白這是黎明前的黑夜,也必須倒下了。
  投資股票生涯里,這真是最痛苦的一天。我看對了,也做對了,可倉位控制卻錯了,結果我面臨爆倉……。
  
  客戶經理發短信說:我請示了老總,明天你可以自己操作,但是必須操作。
  聽了這句話,心里總算有了些許安慰,畢竟人家沒說催交保證金的事,更重要的是,人家也沒說接管賬戶的事,還算給我留了些面子。
  真接管了賬戶,我連止損的選擇權都沒有。人家是讓我自己尋個合適的時機止損,也把斬掉部分頭寸和完全清倉的選擇權給了我。
  我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當天收盤綠了3個點,擔保比例已經到了1.41,於是下定決心,明天無論如何,集合競價逃命,免得爆倉。
  第二天開盤不如所料,集合競價就是個低開5個點,整個集合競價是一路下行,完全是我以低價開的結果,結果略漲幾分錢,股價一去不回頭,直接跌到8點。
  雖然大虧了33個點,或者說損失了30多萬,但是畢竟不再忍受隨時可能爆倉被券商監管的精神煎熬了。
  不過我還要看一看這個讓我損失慘重的股票到底是否如我所料後市會回調到20日線然後大漲。
  後市果然如此,股價在探低20日線附近後,即大漲20多個點,一舉突破前高,按照我買入的價格算的話,我能獲利8個點,或者說我能獲得本金的24個點。
  但現在我卻損失了33個點。
  一出一進,本金的一半沒了,原來自以為已經很有自己投資的理念徹底起了變化,每天都忍受著這件事的折磨。
  兩融就是這麽殘酷。
  可惜,同樣是按照兩融規則,我在股價回探到20日線之前的前一天,就該被券商平倉了。
  我想起了原來一個做期貨的朋友的一句話:你做對了方向,卻賠得退出了市場。
  
  融資,尤其是滿倉超配融資,是很容易被主力資金洗掉的。
  問題是,市場上投資者都認為和我一樣聰明,以為主力的震倉洗盤不會嚇到自己,但是主力比我們更具有優勢。
  他們以前洗盤是陰謀,用各種花樣百出的騙線、騙量來洗,折騰散戶出局,但是現在是兩融的時代,主力已經改變策略,就是用陽謀來洗盤,就讓你明明知道是洗盤的情況下,也會強行洗掉你,因為你等不到主力拉升的那一天就爆倉了。
  今年的行情和以往截然不同,投資者普遍開通兩融,主力不會不適應新形勢,加大盤中震蕩和階段性洗盤的力度。
  就算不是超配融資,滿倉融資的話,也經不住主力波段性的洗盤,除非我們有更多的後續資金去追加保證金。
  兩融,我算真的見識到了它雙刃劍的威力,也更加明白,券商給我們開出的各種業務,不會讓我們更好地盈利,只會更快地消滅自己。
  包括T+0,包括期權,消滅散戶的手段會層出不窮地退出,直到實現國家領導層強調的----引進戰略機構投資者,全民參與機構投資----的戰略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12

嚴控兩融是否影響券商股成長邏輯?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78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21 11:48 編輯

嚴控兩融是否影響券商股成長邏輯?
作者:劉俊


針對協會公布的2014年券商行業業績數據,【長江非銀/劉俊】認為:

1、業績略超預期高增長,全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603億元和965.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4%和119%,其中兩融收入和自營投資收益分別同比增長1.4和1.3倍,同時行業財務杠桿由2.76倍提升至4.44倍,帶動ROE由5.84%提升至10.5%;

2、在兩融、投資收益等中性假設條件下,2015年的業績增速仍將至少達到50%,主要亮點業務將來自於新三板做市、資產證券化、櫃臺業務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創新業務,因此行業有能力完成十年十倍的長期目標;

3、板塊由於兩融風波,短期調整明顯,我們認為若出現20%以上降幅,可以逢低加倉華泰、西南、國元等經營特色突出且具備安全邊際的個股。

附:1月18日關於兩融風波的電話會議

核心觀點:

1、券商兩融業務野蠻生長的時代將結束,但兩融標的範圍也將持續擴大,不影響業務前景,但短期內影響規模增速,加上銀監會對傘形信托資金的嚴控,市場將進入短期的調整期,本次政策的調整可能類似於07年5月30日,當時市場震蕩了1個月20天,最大跌幅19%。關鍵是調整後如何表現?


2、我們認為除了對兩融業務的監管外,後期還會陸續出臺關於資產管理業務以及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政策。監管層認為加快風險管理才能確保市場改革完成、實現券商大發展。


3、要積極關註監管層對資本市場改革、券商的業務創新、風控的政策、市場將在改革中迎來大發展,券商股也有大的空間,但短期的風控與合規壓力不可忽視,許多券商在人才、制度、資金等方面準備不足。


4、從監管指向來看,互聯網金融業務將成為券商業務創新的創新點,但絕非市場認為的零傭金競爭模式,此模式被嚴令禁止。此外我們認為股權質押、新三板做市、資產證券化、收益權互換等業務成為可比肩兩融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券商的盈利模式革新和業績增長的前景仍將非常值得期待。


本次電話會議主要做關於券商兩融業務和其他創新專題的討論,目前這個階段兩融為什麽會受到這樣的監管政策,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券商未來的基本面會怎樣;短期內沖擊會對市場產生什麽樣的影響,以及市場長期資金面的變化又會怎樣。

嚴控兩融業務對券商股和市場的影響?


(1)從監管政策的實施效果的話,其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大於資金面的影響,券商的兩融業務在10月份以前已經有一定的規模的增長,這里面的大部分客戶是符合標準的。


(2)本次對未來新開戶的客戶重提50萬的門檻,高於此前提出的10萬底線的說法,我們判斷近兩周在上次檢查後,監管層提高了兩融的底線。對老客戶而言,如果不足50萬的,要求補齊,或者清倉,加上市場暴跌,我們認為未來幾周內市場持續調整,至少上漲的動力不足。


此外,需要註意的一點是銀監會對委托貸款的治理,例如銀監會對傘形信托這樣的資金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打壓。大家覺得證監會和銀監會在聯合打壓股市,這個情況可能存在,因為證監會近期要求——嚴禁其他場外的資金和券商營業部的員工合作為其他客戶提供融資服務。

   但如果從長期看,總體來看對資金面而言沒有大的影響,原因是兩融的標的範圍還有比較大的擴容空間,對2015年的股市財富效應的預期也還存在,而金融市場內資金的流通、居民資產的重新配置等因素,都會為市場提供足夠的資金。監管層也不可能把市場管死,否則資本市場改革的任務無法完成。

   我們這次會議一個很重要的討論基礎是我們近期對券商監管政策的跟蹤研究。在2014年末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深圳開了一個很重要的關於風控方面的會議,會議定調了在今年對券商的監管的思路和創新的發展方向,同時本周六肖主席在會議上也提出加強券商監管。近期提出的2015年監管和行業創新的思路,和市場此前對券商股的認識是有偏差的,因此我們本次電話會議將這個角度解讀一下券商到底面臨什麽樣的情況。兩融政策只是有一個短期的階段性的影響,對市場心理有一定的幅度的沖擊,至於是20%還是30%的調整意義不大,因為市場還有其他的因素的疊加,我們會分析後續還有哪些政策會持續出臺,不管其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本次電話會議我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兩融為什麽會受到這樣的監管政策?


與兩融相關的檢查在12月份基本完成,根據我們對政策的持續跟蹤,所有的結論在12月中旬的時候基本出來,包括此次點名批評中信等券商(順便提一下我們對中信的看法,雖然監管層對其有點名批評甚至有相應的處罰政策,但這並不意味著中信在證監會的地位下降,在12月底的風控會議上,證監會還是表揚了中信,還是把它作為行業龍頭的地位來對待),所以對券商長期發展方向影響不大,這只是起到一個敲山振虎的作用,對別的券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監管層近期對對兩融業務提出了6條監管方面的要求,分別為:控制兩融業務的規模,要和自身的資本實力、風險管理水平相適應,適度控制好經營杠桿;對兩融業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對整個流程要進行統一,包括文本、標的券、擔保物等;強化對標的券的管理(在證監會看來,很多擔保券是接近風險線的,據說有1500只股票接近監管層認為的風險邊緣,要求券商進行相關的動態管理,增加擔保品);加強對客戶風險管控機制的建設,真正做到風險系數最小;投資者適當性教育;嚴禁市場非法融資進入券商(我們認為這些資金不是來自小貸,可能更多的來自銀行資金);嚴禁為不適當的客戶進行融資, 50萬是一個硬性的指標。有人可能發現雖然券商這幾天在通過其他的融資渠道,但是這些更多的是股票質押式融資,這和兩融是完全不一樣的,業務本質上不一樣,為客戶帶來的杠桿不一樣,其適用性比兩融窄。


那麽兩融到底還有沒有空間呢?有些人根據從wind里導出的數據發現持股市值50萬以上的客戶比例只有6.3%,認為兩融的規模達到一個天花板,很難再增長上去,雖然賬戶數比較少,但是並不意味這客戶的資產只有這麽少,從07年市場來看,只要市場有賺錢效應,整個保證金規模和持股市值規模都會快速增加,因此這不會成為一個很大的門檻,大部分的客戶還是會符合兩融的標準的。


從美國相關的指標來看,不管是從交易的余額,還是從杠桿的倍數來看,券商達到1.5萬億的規模並不為過,完全符合監管的標準,也符合市場的需求。1.5萬億也不會是一個最高的門檻,隨著券商的資本規模擴張,兩融的規模還是有可能繼續增加。而從兩融的標的券範圍來看,目前有1000多只,相對比較少,如果其能進一步擴大,擴大到中小板活躍性個股上,可能引來新的增速。從過去三年的經驗來看,標的券的擴容會帶來兩融規模的大幅增長,正如14年6、7月標的擴容帶來了兩融業務的高規模。

2、除了兩融業務未來還有哪些業務會受到監管的壓力呢?還有哪些風控相關的政策會推出?


(1)資產管理業務


現在監管層正在梳理,資管的規模從兩、三年前的3千多億(主動型資產管理)增長到8萬億的規模(絕大部分是通道式的),那麽就要看結構性產品有沒有利益輸送的問題、與資產負債相關的合同有沒有漏洞,此前提出了8條要求、因此這一塊會有相關的政策出來。從今年市場流動性角度來看,對於房地產和實體融資,如果貨幣政策不是很寬松,那麽這些業務鏈還是會暴露出一些風險,這些風險會從信托、銀行傳遞到券商,造成階段性影響。


(2)更加註重流動性風險管理


此前流動性風險管理提的比較少,因為券商不是一個金融機構,沒有負債(除了保證金),通過創新把券商由簡單的中介通道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介機構,流動性風險管理就要求券商不要指望監管層或者股東的幫助,券商是有可能破產倒閉的。從去年剛開始提出了幾個新的流動性指標,包括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現金流,目前來看券商這兩個指標比較好,符合要求。
    提到這個是因為在過去兩年有些券商在擴張的過程中流動性不是特別好,所以監管層認為貨幣政策等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券商的危機。因此證監會在風控提出了很多舉措。很重要的一點是券商的經營杠桿率目前設定的目標是5倍,我們認為券商杠桿的上限短期內不會突破太快,因為超過5倍杠桿的公司都需要經過證監會的特批,最優秀的也不會超過8倍。同時證監會也要求券商大規模的補充資本,雖然大而不倒不可能,但也要求券商把資本金打的很紮實,至於流動性壓力帶來一些利好性的舉措,比如負債的渠道或者資本補充渠道會更多一些,我們認為資本補充政策可能會出臺的更快,而不是以前的負債補充渠道。杠桿率限制也意味著券商股上漲不是此前所謂的簡單加杠桿的邏輯,後續一定是盈利模式優化帶來業績和估值的提升。


3、券商還值不值得看好?未來還有沒有看點?如果出現了20%下跌還值不值得配置?

雖然我們認為券商短期進一步上漲動力不足,需要更多的業績增長和業務創新的驅動因素,但是我們對其未來還是保持堅定的信心,短期的調整會帶來更好的配置機會。


原因如下:



1、從監管的基調來看,整個行業的管制走向放松,按證監會的要求,行業的5大基礎性功能會全部實現,此後會進一步推很多新的業務,整個創新的空間就像《證券法》的修改空間一樣還是很大的。監管層的態度很明確,在證監會的年度監管工作會議,肖鋼主席作了關於監管轉型的深入講解,對風控提了很多要求,有很多利好的舉措,包括“法不禁止即可為”的口號。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監管層不可為,監管層執行國務院簡政放權的號召非常好。

2、除了兩融業務還有哪些業務成為驅動點。按照我們1月初的電話會議,券商下一階段很重要的收入來源,第一個是新三板做市和融資服務相關的業務,新三板現在掛牌的企業家數是1600多家,其中600多家符合IPO的條件,這些企業的市場活躍度指日可待,證監會也希望把社會上能夠承受風險的資金引入到這個市場來。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券商投入100億或者200億做市,那麽這一塊的收益率不低於50%,從後期的角度看,隨著PE價格,企業估值提升,做市成本升高,但是其貢獻點還是很高的,場外業務能夠帶來一半以上的收入,這一塊給行業帶來的利潤提升幅度應該在10%以上,僅次於融資融資的重要程度,利潤規模應該會超過100個億。第二個就是資產證券化,隨著中央和地方融資結構的調整,也能夠帶來資產管理產品的需求,資產證券化這一塊業務,包括收益權互換等有很大的提升,這一塊的規模應該能超過5000億,而且並不包括新的資產證券化。第三個就是將推動券商大力進軍互聯網金融。監管層的角度和市場想的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對券商真正有意義的是互聯網創新,要求行業抓住機遇,不管是股票還是金融產品銷售,通過互聯網渠道對接券商的櫃臺市場,能夠有50%以上的通道或渠道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而不是通過傳統的營業部或銀行渠道來實現。互聯網金融的類型比較多,包括眾籌、網上支付、網上經紀、網上資管,網上理財、網上投資。現在互聯網方面已經批了35家券商,下一階段還會批更多的機構來參與,提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逐步開展相關互聯網金融業務。互聯網業務作為全新的業務,差異化也更明顯。


最後一點就是今年出臺的期權業務。證監會提出了很多要求,包括資本、人才、風控管理。未來還將推出量化投資,鼓勵券商做高頻交易、對沖交易,券商需要人才儲備和風控,從境外經驗看,業務發展的速度非常快。

4、券商大規模進行資本補充會怎麽樣?


資本補充相關的要求遠超過市場預期,監管層希望達到10年10倍的目標,要求個券商每年制定資本補充計劃,要求所有的證券公司15年之內至少補充一次資本, 因此行業凈資產從7000億的規模達到1萬億的規模指日可待。融資會帶來券商股對市場有更多的訴求。但是也會有不好的影響,融資短期壓力可能在某個階段爆發。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從行業創新的速度上看,完全不用擔心。即使某個階段因為市場預期(比如證券業創新大會沒有召開帶來的)的原因造成調整,其反而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買入機會,券商15年的估值水平近期可能回到20倍的水平。券商即使會調整,也不會是調整幅度最大的,受到沖擊最大的還是沒有估值支撐,只有概念炒作的階段性的個股。下一階段證監會可能會重點檢查只炒概念的個股。我們建議還是積極的調整倉位機構,對券商保險創投持股比較少的,我們認為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買入時點。持續看好業績改善較好,未來也有國企改革動力的西南、國元、華泰等券商股,並關註興業證券的創新情況。(來自長江劉俊說金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31

春風吹又生 兩融余額再創歷史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30

監管層加大力度收緊兩融業務的舉措未能打擊杠桿投資者的熱情,市場融資融券余額再度刷新了歷史新高。

此前證監會對部分大券商開出罰單,但市場兩融資金僅僅在下滑兩天後就出現了反彈。據彭博數據,1月26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升至創紀錄的7714億元人民幣,高於1月20日的約7510億元人民幣。

1月23日的數據還顯示,當日兩融余額達到了11188.39億元,這是繼1月16日之後兩融余額首次刷新歷史新高值。當日的融資余額為11120.17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

中證網報道還提到,

從申萬二級行業來看,保險子行業融資凈買入額為19.95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行業。其中,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均位居個股凈買入額排行榜前六位,凈買入額分別為10.86億元、7.46億元和2.67億元。同時,計算機應用、船舶制造、互聯網傳媒等也獲得了超過4億元的凈買入。

相反,銀行和證券行業則均處於融資凈償還狀態,銀行板塊的凈償還額為7.37億元,位居倒數第一,券商為8680.88萬元,也位居榜單末端。中國銀行、民生銀行、海通證券、興業銀行等凈償還額均高於2.5億元。同時,房地產開發、電力、黃金、運輸設備等也處於凈償還狀態。

1月16日,證監會暫停三大券商新開兩融賬戶並強調不得向資產低於50萬元的客戶融資融券,此消息令滬指在1月19日暴跌7.7%,創出200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但隨後幾天A股快速反彈,1月26日,滬指刷新五年高位。

彭博援引交銀國際策略師洪灝表示,融資余額還在快速增長,可能與監管機構意願相悖。監管當局既希望市場穩定,又在試圖設法抑制投機,可謂進退維谷。

今天(1月27日)A股出現大跌,當前滬指跌近2%,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跌幅居前。市場有傳言稱,銀行收緊傘形信托,降低杠桿。光大銀行將自己的杠桿比例從1:3降到1:2.5最高。招商銀行將1:3杠桿比例的劣後起點,提高到劣後方出資金額1億起。

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立強、許榮聰表示,今天大跌是部分銀行理財去杠桿傳聞造成,以下傳聞被證實:

某股份制自下周起

A)傘形新增子單元最高比例1:2.5,預警止損修改為0.93/0.88

B)觸及止損需要在T+1日上午10:30前補倉,否則平倉

C)本周1:3不受影響

D)下周起客戶簽署信托合同+補充協議後才可操作

但招商證券認為不必過於慌張。因為:①銀行融資余額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低,杠桿不高;②之前做配資多的股份制銀行降低配資比例屬正常行為;③目前大行基本不做配資,預估傘形信托的規模為3000-4000億元,總體規模不大。

QQ圖片2015012713574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26

洪灝:兩融監管會更多 A股“牛頭”會落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41

昨日中國證監會證實,在兩周前通報45家券商融資類業務檢查情況後,近期將啟動對剩余46家公司這類業務的檢查。當天稍早路透即傳出監管層再查融資融券業務(兩融)的消息,同日滬指未能攻上3400點,收跌1.4%。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證監會兩周前處罰中信等券商及市場對此的脆弱表現意味著,風險已經增加,必然會引起監管方關註。

洪灝預計,隨著杠桿加大,未來A股波動會增加,監管層的行動會增多;股指期貨與現貨的成交量之比正跌向歷史低位,這預示會出現A股上漲的阻力;金融與房產等領漲A股的權重板塊會開始落後;在踏上攀登4200點的征途以前,滬指必須先有說服力地突破3400點。

昨日證實查融資時,證監會強調不宜過分解讀,但洪灝並不像一些人看到證監會澄清後那麽寬心。其分析認為,中國違規的融資交易風險越來越高,已累積到足以引起監管層關註的水平。其提供的下圖展示了目前的融資余額占比、融資買入占成交量比例,以及這類交易的市值占比。

兩融,融資,融券,證監會,A股,中國股市

如圖所示,金融、制造、礦業和房產這類權重板塊融資交易盛行,金融與房產板塊的融資買入占成交量比例分別達到24.1%和18.6%。洪灝指出,這樣的比例幾乎相當於國際股市同類板塊融資交易的巔峰期水平,甚至還高於一些市場的巔峰水平。

過去幾年,在全球央行大寬松的壓制下,全球市場波動性低,股指衍生品交易爆炸式增長。投資者由此利用杠桿增加收益。洪灝稱,交銀分析顯示,主力期貨合約的交易者都很高明。他們通常在市場處於低谷時交易最活躍,市場處於高位時偃旗息鼓。

如下圖所示,股指的反向指標——股指期貨與現貨成交量之比(棕線)正一路下行,趨向歷史低位。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已經回到了2010年的上次高位。洪灝指出,這種極端的表現應該足以讓交易者謹慎。

兩融,融資,融券,證監會,A股,中國股市

有“投機之王”稱號的華爾街傳奇交易者Jesse Livermore曾在他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How to Trade with Stocks)一書中提到追蹤市場領漲股的重要性,稱如果不能利用這類股的波動賺錢,那也不會從整個股市里賺到錢。洪灝稱,交銀發現一些跡象也能印證Livermore這種觀點:當前A股的兩大領漲板塊——金融和房產相對強勁的漲勢正在減弱。這是市場遠期回報不佳的征兆。

下圖所示了房產板塊相對強勁表現勢頭在減弱。這預示著會面臨強大的上漲阻力。

兩融,融資,融券,證監會,A股,中國股市

與金融板塊的巔峰期表現相比,NDIRS(人民幣無本金交割利率互換)正直線下滑。這意味著市場在體現中國央行貨幣寬松的預期。
兩融,融資,融券,證監會,A股,中國股市

去年12月的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洪灝預計今年中國市場可能出現一些有別於主流預期的意外,其中包括中國央行寬松的力度可能不及市場預期。去年12月上旬,一年期NDIRS急劇下挫,同時A股的金融板塊大漲。這種劇烈波動表明,市場在體現中國央行未來進一步寬松的前景。一旦中國央行的舉措令市場失望,交易逆轉將產生巨大破壞。

去年市場的確打破了很多有效的歷史關聯,但洪灝認為,做投資切記這五個最危險的字:這次有不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94

證監會唱罷 保監會登場:計劃開展險資兩融檢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51

201401264851390699871010

據大智慧通訊社,多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表示,周四(29日)收到保監會《關於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督導的通知》,稱將開展險資兩融業務檢查,日期未定。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開展兩融檢查應該是為了確保業務合規,此外險資兩融業務規模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

一位大型保險資管投資經理表示,險資的兩融業務在市場占比中非常小,即便是禁止開展也難以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影響,而且此前保監會也對禁止險資參與兩融業務進行了辟謠,因此,保監會只是希望業務合規,完善風控。

華爾街見聞網站1月11日援引《中國保險報》介紹過,保險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目前相關業務正常運行。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處於試點階段,截至2014年末,實際規模387億元。

截止1月28日,滬深兩市兩融業務規模達到1.13萬億,險資兩融業務占比不到3.5%。

近期證監會也將開展對第二批證券公司的融資類業務檢查。

路透周三援引三位消息源稱,中國證監會將於近日再次啟動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檢查。消息人士還透露,多家銀行接獲監管層通知要求加強信貸管理,嚴控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證監會當晚證實了將對券商融資類業務進行現場檢查的報道,但表示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新聞辦昨日向新華社記者表示:

1月16日,我會曾向市場通報對45家券商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根據整體安排,近期將對剩余46家公司融資類業務開展現場檢查。這屬日常監管工作,不宜過分解讀。

證監會表態後, 新加坡交易的A股期貨新華富時A50指數跌幅大幅收窄,此前一度暴跌5%。

廣州萬隆指出,從監管層一次比一次快的澄清公告可以看出,減杠桿是為了防範未來更大的風險,政策面上並沒有轉"熊"的意圖。不過當前市場的壓力在於,雖然場內資金有惜售意願(縮量),但增量做多資金卻十分匱乏。短期內難以大幅推高股指,先震蕩蓄勢再繼續上行或是後市概率較大的演變方向。

因此策略上,該機構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在短期的震蕩調整階段內,宜避免重倉,留意在震蕩上下軌之間的波段交易機會(目前參考3100-3400)。但是另一方面值得強調的是,當前市場仍普遍對改革推進存在較強烈的預期。因此對於受益改革推進的個股,仍然有望受到大資金關註。同時眼下正值年報預告期,投資者可重點關註行業成長前景廣闊、增速超預期的白馬股,特別是與政策結合明顯的穩增長預期(核電、PPP)等政策題材,在震蕩中逢低關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7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