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贖回事件 觸發內地債息飈升
1 :
GS(14)@2016-12-16 08:11:24【明報專訊】美國加息翌日,中國10年期國債債息急升至逾一年新高(見圖);10年期國債期貨,在央行出手提供流動性後,仍創下歷來最大單日跌幅。業界擔憂,隨着企業債務違約超預期擴散,可出現金融衝擊。投資界關注央行下一步舉措。昨日早盤,內地國債期貨出現歷史性全部跌停。隨後央行出手救市,從公開市場單日淨投放1450億元(人民幣.下同),國債期貨市場稍有緩和,陸續恢復交易。不過午後跌幅重新擴大,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收跌1.81%,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央行出手 單日投放1450億元
一家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向本報透露,昨日有兩件傳聞驅動債市震動。第一是「代持債券」違約,第二是大型基金被贖回,年底資金鏈緊張,美國加息推波助瀾,釀成債災。前者是國海證券債券團隊負責人失聯,請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浮虧巨大,國海不要這筆債券;後者是一家大基金貨幣基金爆煲,公司要賠6億元,矛頭直指華夏基金。不過,傳聞主角昨日已經陸續回應,廊坊銀行稱與國海證券並無交易往來;華夏基金指「正常運作,無任何特殊情况」。該人士續稱,10月至今債息持續抽升,風險集中爆發。他指,「代持債券」是業界放大槓桿的普遍做法,以債作抵押再買入新債,這種做法積聚行業風險。
投資者人踩人 高槓桿掀連鎖反應
10年期國債孳息單日跳升逾4%,升至3.38厘,為近年最大單日升幅。中環資產投資(CAI)投資總監楊延德指出,昨天債息抽升得太快,很多投資者都是借很高槓桿持有國債,債息爆升而債價暴跌,投資者爭相離場,就像骨牌造成連鎖反應。投資界十分關注央行未來幾日的後續處理。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內地不少機構借短錢炒長債,央行希望降低槓桿;人幣貶值,很多資金用不正規渠道走出來,導致資金面繃緊,釀成風波。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早前指出,期限錯配、加槓桿和風險高容忍令過去兩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增幅巨大,未來可能出現違約超預期擴散,形成一次比較大的類似股災一樣的金融衝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12&issue=20161216
陸振球:美長債息升 影響港樓多過港股
1 :
GS(14)@2016-12-17 23:43:40【明報專訊】美國終於再加息0.25厘,聯儲局並估計明年加息次數由兩次增加至3次,初步對美股影響不大,港股則繼續偏軟,對樓巿有何影響則有待觀察。不過,大家可參考瑞信的統計,該行以相關系數分析自2009年起美股道指和納指,以及30年期債息變化對香港股樓的中長期影響,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原來,根據瑞信的分析,美股的道指和納指變化遠大於美國30年期債券孳息對恒指的影響,而對香港的地產股指數影響也是相同情况,反而美國債息較影響香港的恒生中資股指數。同時,2009年至今,美國30年債息和中原樓價指數的相關系數逾-0.7,即是有關息率下跌,香港樓價多升,而有關債息向上,則香港樓價多跌(圖1),最近美國30年債息升穿了2011年以來的下降軌(圖2),或許大家要小心香港的樓巿。
胡國興批辣招礙市場流動
除以上統計,大家最近也關心梁振英決定不參與連任特首後,將來選出的新特首會對香港樓巿有何影響?如此,大家應留意兩位已宣布會參選下屆香港特首人士,所公布政綱有關香港房屋政策的描述。先看其中胡國興是如何說:
胡國興在政綱指香港的樓房問題是「頭號大事」,同時指出其實我們並不缺乏土地作發展用途,關鍵是如何平衡和化解社會上不同利益和價值觀的矛盾。過去不少關於房屋和土地用途的爭論,最終未能化解,導致有關項目告吹。新界是餘下最有潛力發展的地域,但規劃政策混亂、透明度低、動機不明。
既然規劃為綠化地作為天然屏障減低城市化對鄉村和自然生態的衝擊,為何又改為住宅或物流後勤用途?聲稱尋覓公屋用地有困難,但又將包括是官地的棕地出租作露天貨倉、回收場、停車場,甚至任人佔用。有這些可用地卻提倡先發展郊野公園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動機成疑。
他又認為政府要有遠見地增加商住樓宇的供應,不應依賴未經深思熟慮、扭曲市場的辣招。雙辣招減低市場流動性、令新樓盤延遲推出減低市場供應,亦令投資物業市場呆滯,在供應減慢而需求沒有減少的情况下,租金恐怕會上升,包括劏房的租金。如果雙辣維持不變,亦將影響舊區重建的步伐。
他又稱,在土地和住房短缺的大前提下,不但興建公屋效率緩慢,對發展商補地價建屋的申請亦沒有足夠人手處理,大大減低地產商舊區重建的意欲,亦增加囤積土地情况,使資源不能適當利用。擁有丁權人士依法申請建屋需要漫長的等待,審批的地政總署人手過去十年沒有增加,申請個案不停累積,一個申請要數年甚至十年才能獲批。
葉劉倡新居屋價與家庭收入掛鈎
至於葉太在政綱又如何看香港的房屋問題?她認為,本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土地房屋短缺,並提出短、中及長期的解決方法:
短期政府應檢視現時賣地機制,研究拍賣及招標對地價影響,避免採用刺激樓價的方式賣地,令樓市過熱。同時改善招標機制,公開所有招標價格,提高透明度,令發展商掌握更多市場資訊,毋須再以天價落標,盲目抬高地價。
另外,政府日後在推出基建工程時,應考慮建材供應問題,以免搶高建屋成本,又建議此政府應考慮恢復適度輸入短缺的勞工,增加人手以降低成本。同時,政府應要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放棄利潤最大化的方針,向置業人士,特別是首次置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優惠的按揭保險計劃,而未來居屋計劃,售價應與中位家庭收入掛鈎,而非與市價掛鈎。
中期方面,葉太說要繼續大力推動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加快檢討新界荒廢農地及棕地,盡量釋放可供發展土地,優先興建公營及資助房屋,應付積壓的需求,改善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同時,政府應對市建局作更大的財政承擔,令市建局可以合理價錢推出新住宅樓宇,並鼓勵市建局物色更多可供重建的地區,以增加供應。此外,在維港以外物色更多可供填海的地點,並在不破壞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不影響可持續發展及市民的生活質素下,研究發展接近市區的綠化地、林邊地及郊野公園。
至於長期,葉太建議成立法定的土地發展局(Lands Development Authority),為政府建立「熟地倉」,作長遠的土地規劃,釐定發展住宅、經濟及各類社會設施所需土地,並賦予政府較大權力,在必要時利用土地基金儲備收購土地或私人發展項目。她又認為,下屆政府應主動與鄉議局商討如何解決丁屋問題,達至雙贏。
雖然現在未知最後有多少人會出來競選下屆特首和最終由誰當選,不過,為期3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落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卻在會議中就內地樓市被熱炒問題發狠話,據內地官方媒體報道,習在會議中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習近平嚴控樓市 新特首難鬆綁
習近平針對的雖是內地樓巿,但如此狠話,想獲「阿爺」支持而能獲選下屆特首的,大家認為會放鬆防止香港樓價爆上的力度嗎?其實,香港樓價雖仍高於內地,但以總GDP計,已不斷被內地大城巿追過爬頭(圖3),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漸失向上動力而樓價卻愈升愈有,民怨也只會愈來愈大,新特首也會更頭痛。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71&issue=20161217
美債息向上 港樓價多跌
1 :
GS(14)@2016-12-18 10:26:10【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上周四凌晨決定加息0.25厘,市場紛紛聚焦地產股及樓價走勢,事實上除了留意基準利率的走向,美國長期國債孳息率的走勢亦不容忽視。
美債息與樓價指數負關係高
美國長期國債息率一向被視作市場資金成本指標,在聯繫匯率的機制底下,本港息口亦會受到其走向而出現變化。截至上周五,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攀升至2.59厘,連升六周,累升46%,升至2014年9月水平;美國30年期國債息率亦升至3.17厘,連升三周,累升5.6%。
翻查紀錄,每當債息見底回升,進入上升周期時,便會影響市民入市買樓意欲,樓價均出現調整。2009年至今,美國30年債息和中原樓價指數的相關系數約-0.7(數值由1至-1,愈接近1,正比關聯度愈高),反映有關息率下跌,香港樓價便會上升;債息向上,則樓價便會下跌。目前儲局密謀加息,美國債息由低位回升,歷史又會否再次重演?
另一方面,地產分類指數與中原樓價指數近年的相關走勢明顯,如2010年11月政府首出招推額外印花稅(SSD),地產指數隨即受挫,及至2011年明顯見跌勢,樓價其後見整固;2015年2月,金管局第七次收緊樓按,地產分類指數則反覆向下,樓價指數未幾亦見回調。現地產分類指數由今年9月至今累跌17%,樓市新一輪跌浪或隨時展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02&issue=20161218
滙豐劉紹文料下半年債息跌 資金始返港 港股逢7波動大
1 :
GS(14)@2017-01-09 08:09:34【本報訊】港股有「10年一劫,逢7必跌」之說法,今年正是2017年。滙豐金融服務(亞洲)投資策略主管劉紹文表示,7字尾年份現股災並無科學根據,但過去30年的確逢7、8波幅非常大,而出現股災前之年份均較平靜,與近年情況切合。他預計,上半年環球資金續攻美股,下半年美債息急速回落,資金將回流本港。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然而「10年一劫,逢7必跌」說法,是建基於1987、1997、2007年時,本港均出現金融危機,當中87年紐約華爾街股市急瀉引發全球股災;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並蔓延至98年;07年次按危機及08年雷曼危機亦令港股非常波動。劉紹文上周接受專訪時坦言,難證明是否見7即現股災,而事實上,過去兩次金融危機,均是8字尾才發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動市前幾年,恒指波幅均較為平靜,過去5年波幅率低於歷史平均25%(見圖),「勉強去諗,個市咁靜,儲埋啲嘢,就會有事情發生」。
■劉紹文表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後與各國關係變化,影響深遠之餘,最難猜測。 李潤芳攝
上半年料資金續攻美股
市場人士均預期,今年政治事件不確定性相當高,勢引起股市波動,不過劉紹文則認為,所謂英國正式脫歐、德國和法國總統選舉、中國政府換屆,市場均有準備,反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後與各國關係變化,影響深遠之餘,最難猜測。劉紹文又指出,雖然市場對於特朗普的減稅、基建策略並非全面肯定,但暫時都會疑中留情,今年投資應實行兩段策略,第一段是「無美不歡」,「舊年12月資金大量流入美國,原本基金經理都會鎖倉,但都換馬入美股,做定2017年個部署」。劉紹文預料,標普500指數今年呈過山車走勢,全年上升空間不大,估計會見2350點,現時標指為2276點。
預測美國今年加息兩次
港股方面,劉紹文估今年初段將會被美國牽着走,新資金並不會投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而香港作為中國代理地(proxy)亦不能倖免,「唔止冇焦點,更可以話係冇性格」。然而,美國債息轉升為跌,將會是今年的轉捩點。劉紹文續指出,現時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2.4厘水平,市場估年底將見2.6厘,不過他認為,孳息率經歷首季後將會回落,年底見1.35厘,原因是若果息率維持高位,美國政府債息支出或會佔國民生產總值9%,而達到11%則屬於危機界線,故此債息難再有上升空間。至於美國今年加息預期,劉紹文估今年最多只可以加兩次。在美國債息回落後,資金亦會重返新興市場,劉紹文謂,此時亦可實行第二段部署,本港股市將會受惠,部份板塊將會「鹹魚翻生」,不過若果美股回落過急,市場會認為美國經濟出現問題,香港不能倖免跟隨下跌。此外,人民幣滙價近日貶值速度快,但他不認為金融系統出現不穩定狀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9/19890808
道指早段挫180點 歐元升 美債息跌
1 :
GS(14)@2017-03-23 06:08:56【明報專訊】民調機構Elabe最新的民調顯示,法國中間派總統候選人馬克龍在下月23日首輪首票的支持度為25.5%,是1月以來首次領先,較極右候選人馬林勒龐高出0.5個百分點。在關於次輪選舉的民調,馬克龍亦以63%的支持率,力壓支持率只有37%的馬林勒龐。在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馬克龍亦被認為是「最具說服力的候選人」,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歐元兌美元升0.7%至1.08以上。美元兌日圓跌穿112。美匯指數低見99.7,見2月初低位。
恒指夜期大跌195點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跌至2.44厘見本月初以來新低。債息下滑,金融股受壓,高盛領跌,道指昨早段大跌180點至1個月新低。恒指夜期亦跟隨下跌,收市報24,415點,較日間期指大跌195點。
高盛昨證實,其應對英國「脫歐」的首階段應急計劃,將有數百個職位從倫敦遷至歐洲,倫敦將削減部分職位,並在歐洲大陸增聘人手。高盛批評目前的「脫歐」方案沒有為金融機構提供過渡期,不得不採取緊急安排。高盛稱,將在18個月內提升歐洲部門設施,增加員工數目。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12&issue=20170322
儲局擬今年拆QE收水專家:債息恐升 港走資或加快
1 :
GS(14)@2017-04-08 11:47:35【本報訊】美國聯儲局日前披露上月的議息會議紀錄,當中除談及加息預期外,亦顯示大部份儲局官員,均同意在今年稍後時間開始改變現時債券到期後、資金再投入債市的做法,意味將正式開啟收縮資產負債表進程,把多年來因量化寬鬆(QE)而注入市場的大批資金,逐步「收水」。有市場人士認為,美國開始「拆QE」或令債息上升,本港資金流走速度料加快。記者:周家誠 賴俊達 陳洛嘉
聯儲局上月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錄提到,如美國經濟增長如預期般持續良好,大部份官員均預期聯邦基金利率將逐步爬升,亦同意應在今年稍後時間,開始縮減目前高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不過,會議紀錄中並未有提及具體開始「拆QE」的時間,反映官員對此進行的方式及步伐仍未達共識。有儲局官員認為,改變資產負債表應考慮利率水平,但有更多官員同意「拆QE」應取決於經濟及金融狀況。另外,有些官員支持一次性地停止債券到期後、再投資買債做法,但其他官員則認為「拆QE」應循序漸進,盡量減低引發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
部署收縮資產負債表
綜合銀行家意見,「拆QE」或會導致本港資金流走加快,但實際影響將視乎執行方法及步伐。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假設美國明年縮減國債和按揭抵押證券(MBS)投資規模,長期利率將會上升約0.3厘,雖不至於立即觸發資金流出本港,但由於此後續有債券到期,故整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動或最終令長期利率上升約1厘。不過,他相信美聯儲局會因應縮減資產負債表,而減慢加息步伐,每年或只加息2至3次,最終息口走勢料與原來市場預期相若,本港資金大幅流走機會不高。但另一方面,長期利率上升意味債價下跌,持有美債的企業會錄得賬面損失。星展香港財資市場(大中華)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美國商業銀行現時超額儲備金近2萬億美元,而該筆資金利率僅1厘。假設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升至3厘或3.5厘,超額儲備金將會湧入債市,屆時債息升勢因而放緩,而在套息預期下,港元滙價或會走弱。
美6月加息機會升至64%
富邦香港資產負債管理及交易部主管張宇翹指,會議紀錄公佈後,美國債價近乎沒有變動,「實際上現時市場資金仍然相當充裕,所以影響不大」,他又舉例即使美國收水,若果內地北水持續南來,持續增加本港流動性,亦未必會令本港資金流走速度加快。「鷹派」會議紀錄公佈後,美股周三由升轉跌,惟翌日早段靠穩。道瓊斯指數上升10點至20658點,標普500指數升1點至2352點;納指升8點至5872點。歐股方面,英股周四尾段下跌0.5%,德股跌0.1%,而法股則升0.3%。昨日亞洲股市亦普遍向下,美元四連升,美滙指數昨漲0.2%至100.75;而10年期美債孳息率則曾升2點子至2.36厘。利率期貨顯示,美國6月加息機會率漲至6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7/19982525
聯儲局﹕減債只會短暫停加息 美債息拗腰倒升 美股一周走資逾千億
1 :
GS(14)@2017-04-09 10:00:21【明報專訊】美聯儲第三把交椅、紐約聯儲銀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為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解畫,表示雖然減債時或會暫停加息,但只會是「短暫停頓」(little pause),調整息口仍然為聯儲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原本市場預期減債時當局會減慢加息步伐,故近日10年期債息一直下跌,直至周五杜德利講話後從低位反彈,收市倒升。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杜德利周五在美國提到,為免減少資產負債表對市場產生過大影響,有可能需要暫時放棄提高短期利率。目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高達4.5萬億美元,他指完成後應大幅縮小,但指「不會恢復至在金融危機前的規模」,亦即大概9,000億美元水平。
負債不會回至金融危機前規模
他亦提到,聯儲局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為利率正常化,而非緩慢減少資產負債表。由於上月底杜德利曾表示,美聯儲一旦減債會停止加息,導致市場的加息預期降低,債息一度下跌。但這次他強調加息只會「短暫停頓」,在他發表言論前,周五晚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一度跌至2.269厘,收市卻「拗腰」回升至2.38厘(見圖)。
王弼:減債加息可同步進行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創始人王弼認為,縮減資產負債表與加息可以同步進行,金價在杜德利發言後下跌,意味市場亦認為加息的步伐不會減慢。他估計,現時環球股市做好,聯儲局不能如上年再以中國股市震盪為由不加息,減債計劃亦會在短期內展開。
不過,由於周五公布的非農新增職位比市場預期差,故短期內未必會加息。
非農數據較預期差,加上美國向敘利亞發射導彈,但美股周五收市僅微跌,道指跌0.03%至20,656點,標普500指數及納指的跌幅亦不多過0.1%。券商Jeffeires引述EPFR數據顯示,美股基金截至上周三的一周,錄138.33億美元(約1079億港元)淨流出,為1年半以來最大的贖回潮。
澳新:聯儲局減債 新興市場最震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認為,美聯儲減債的舉措對市場影響遠比加息大,參考2013年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退市的經驗,新興市場的震盪將尤為強烈,故預料聯儲局會更謹慎處理。
楊宇霆亦稱,美國國債孳息率長遠而言將會因應市場流動性減少而上升。
路透社的調查顯示,與美央行有直接交易的一級市場交易員預期美國將於年底前開始減債,並認為最終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會減低至2.75萬億美元。交易員亦預計聯儲局會於本年再度加息兩次,並於2018年加息3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67&issue=20170409
中國增持 美長債息續跌 10年債孳息率2.15厘 仍超日英德法
1 :
GS(14)@2017-06-08 08:00:58【明報專訊】人民幣匯價去年持續下滑,令資金外流的壓力加劇,促使中國連番減持美國國債。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隨着人民幣匯價近期回升,中國財政部鑑於美國國債仍比其他主權債務吸引,計劃在適當的時機重新增持美國國債。消息刺激美國國債價格向上,10年期國債孳息率曾跌至2.14厘以下,創去年11月以來低位,昨回升至2.15厘。這回報率已明顯高於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相同年期的國債。
市場預計歐洲央行周四下調通脹預測,歐元兌美元昨跌逾0.6%。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明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創歷史新高,打破1970年的960萬桶日產量紀錄。此外,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出乎意料大增329.5萬桶,令國際油價急跌。紐約期油跌逾4%,跌穿46美元大關。布蘭特期油跌逾3%,在每桶48美元徘徊。兩者價格跌至約1個月低位。標普500能源指數跌約1.3%。美股昨早段微升。
紐油跌逾4% 美股早段靠穩
消息人士沒有向彭博透露中國財政部增持美國國債的具體時機,但表示增持美債的趨勢將會持續。
中國早前動用大量外儲抵禦人民幣的跌勢,使其外儲規模由2014年中近4萬億美元的高位,降至今年5月底的3.05萬億美元。作為中國外儲重要部分的美國國債亦遭到減持。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減持美國國債近2000億美元,減持力度創紀錄。
隨着人民幣回穩,中國財政部已改變策略。截至今年3月,中國已連續兩個月增持美國國債。
人幣回穩 連續兩月增持美債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於3月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增加279億美元,至1.09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按月增幅是2015年3月以來最大。被視為中國托管帳戶所在地的比利時,同期所持的美國國債也增加37億美元,增幅是2014年以來最大。
星展銀行分析稱,人民幣回升令中國外匯儲備有機會增加。買入美國國債可增強市場信心,表明市場對人民幣疲軟過分憂慮,政府不希望匯率大幅升值或貶值。
分析:冀抵消縮表影響
中國重新增持美國國債,適逢美國債價反彈,逆轉美國11月大選以來的美債沽壓。部分分析認為,中國增持美國國債或跟「特朗普交易」退潮有關。鑑於特朗普政府遲遲未能推出稅改和刺激經濟措施,令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下調,促使投資者回歸債市。也有分析認為,聯儲局稍後將縮減買債規模,料將令美國國債價格下跌,中國政府增持美債,以抵消部分影響。
法興美國國債交易員Anthony Cronin不認為這是買入美國國債的理由,但認同中國在今年餘下時間可能繼續增持美債。利率期貨數據顯示,聯儲局下周加息的概率達九成以上,令中美息差可望進一步收窄,增加美債的吸引力。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79&issue=20170608
摩通:日本或藉壓低債息減買債
1 :
GS(14)@2017-06-17 12:37:57【明報專訊】聯儲局部署縮表之際,日本央行或已開始減少買債。雖然日本央行宣布貨幣政策不變,維持每年80萬億日圓的買購規模,但摩通認為日央行可能藉着把10年期國債孳息率曲線維持在零水平附近的手段,暗中減少買債。只要孳息率接近零,央行就可減少買債。
根據摩通數據,日本央行5月僅買入價值7.89萬億日圓(約合716億美元)的國債。若不計到期債券,購買量是2014年10月以來的最小。摩通以此買債速度推算,全年買債規模只有55萬億日圓(3874億港元),購買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全年買債規模料減三分一
目前日本央行可從私營機構購買的日本國債減少。央行已買入43%的國債,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GDP的90%。
不過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昨表示,目前難以為「退市」提供具體方案。他表示,目前距離2%通脹目標仍然很遠,討論退市會引發混亂,現階段將維持購買額度。日本近期通脹率略高於零。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19&issue=20170617
央行大合奏 環球債息急升
1 :
GS(14)@2017-07-02 13:46:46【明報專訊】美國核心通脹增速減弱,消費者信心指數亦見近月新低,經濟數據雖然未如預期,但在各國央行的「收水」大合奏下,各國債息仍普遍上揚,資金流入債市的趨勢或將扭轉。
美國上周五晚公布的核心PCE價格指數增幅僅1.4%,是1年半以來最低。通脹遲遲未達標,據利率期貨顯示,本月加息機會微乎其微,9月加息機會率亦只有12.8%,加息預期減弱,全周美元指數累跌1.68%,跌至95水平。
然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大幅上升,全周累升7.5%,重上2.3厘水平。歐洲債市的波動更大,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上周三表示,未來幾個月內加息的理由可能增強,英國10年期國債息全周升22%。
另外,歐洲央行長德拉吉對通脹前景表示樂觀,更令德國10年期債息全周勁飈八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29&issue=201707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