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企打響年度收官大戰 借力政府紅包沖擊“銀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6580.html

車企打響年度收官大戰 借力政府紅包沖擊“銀十”

一財網 楊海艷 2015-10-13 22:12:00

這一輪的購置稅優惠,是否會收到與上一輪優惠相當的效果,從而在車市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助力車企在第四季度沖刺市場,完美收官?多數業內人士對其保持了較為冷靜甚至是悲觀的狀態。

消費市場向來有“金九銀十”一說,在汽車銷售狀況低迷的今年,9、10月更是經銷商十分看重的月份。

進入10月,最後一季度的年度收官大戰已經正式打響,因而各種促銷政策也是變著花樣登場。相較於往年,從年初就已經打響的價格站其實已經讓廠商和經銷商都備受“煎熬”,因而政府“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不失為一劑營銷上的“解困良方”。

車企借力沖擊“銀十”

政策甫一公布,包括上海大眾、通用等合資品牌都快速的對外發布了旗下車型能享受購置稅減免紅利的相關情況。不僅如此,類似於奇瑞這樣的自主品牌,不僅快速的發布了旗下車型享受政策優惠的情況,還進一步借力政策,展開了新的優惠促銷。以奇瑞為例,據記者了解,在政策發布後,奇瑞就針對旗下瑞虎3、艾瑞澤7、艾瑞澤3、新E3和搭載1.5T發動機的瑞虎5等多款車型,開展了“贈送全額購置稅”的優惠活動。不僅如此,購買瑞虎51.5T車型的消費者,還可額外得到6000元的讓利。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金弋波看來,奇瑞的傳統優勢就是在小排量產品方面,此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奇瑞絕對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為目前奇瑞在售8大車型,有44款車滿足1.6L以下送半價購置稅政策,覆蓋面達到90%以上。以艾瑞澤71.5T為例,在新政之下僅購置稅減免優惠就將近5000元,加之銷售終端的實際優惠政策,綜合優惠均超過1萬元。對於一款價格在10萬元左右的車型來說,這一優惠幅度對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性影響已經不小。

因此,記者從上海多家品牌4S店了解到,這一政策基本上已經成為銷售人員遊說客戶時的話術之一。在一家自主品牌4S店的銷售負責人看來,這一話術對成交的促成作用還是很明顯的,與此同時,借力政策,也能夠適度的將原本經銷商已經在促銷上“透支”的利潤適度填補回來。

廠商看重購置稅優惠的影響,但消費者對這樣的優惠政策到底有多敏感?兩組數據或許可見一斑,一是來自北京亞市的數據顯示,國慶7天亞市的交易量累計同比增長15.83%,其中1.6L及以下進口車銷量同比增長1倍,為增幅最大細分領域。2.1-2.5L銷量同比增長20%,3.1L以上排量進口車銷量同比增長33%。

二是中汽協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當2010年優惠力度減弱(從50%減少至25%)時,1.6升及以下車型市場份額開始下降,7月落至最低點。隨著消費者對購置稅優惠政策即將取消的預期,四季度該類車型銷售火爆,11、12月市場份額均超過70%,全年呈“V”字形態。

不過,這一輪的購置稅優惠,是否會收到與上一輪優惠相當的效果,從而在車市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助力車企在第四季度沖刺市場,完美收官。多數業內人士對其保持了較為冷靜甚至是悲觀的狀態。認為這次減稅的政策效果不僅恐難和當年相比,甚至可能連當時的1/3也達不到。

而從今年大多數企業的市場表現來看,前三季度的銷量業績基本上已經註定了其全年的業績完成情況,僅靠第四季度的沖刺對全年目標的實現作用不大。以長期在銷量排行榜前三之列的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為例,早在今年年初,兩家企業分別提出過200萬和19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但前三季度,二者的完成量分別為131.5萬輛和118.7萬輛,按照這一銷售進展,即便是再加上年底翹尾的因素,要達成上述目標挑戰依然不小。

自主品牌受益更大?

不過,原本這樣一個普惠的政策,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業內人士的預測,其將更多的利好自主品牌。因為1.6L的排量不僅幾乎涵蓋了絕大部分自主品牌A0、A級別的轎車,還包括小型以及大部分緊湊型SUV。也正因如此,在上述政策推出之後,國慶期間,主流自主品牌都將這一新政作為了十分重要的營銷賣點。

從2009年到2010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受惠於購置稅優惠政策,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增長了近1.3個百分點,從此前的44.35%到45.6%左右,年度銷量凈增長170萬輛。而在這一政策取消之後,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開始逐步下滑,由此可見消費者對這一政策的敏感度。不過,世異時移,在6年之後,購置稅優惠政策對自主品牌的市場促進,是否依然如當年那般明顯?

“受新政刺激,國慶長假名爵銳騰的訂單量超過2000張,其中1.5T訂單占比超過了80%。”上汽乘用車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按照政府現行的針對1.6L及以下的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的優惠政策,一輛10萬元左右的汽車,優惠後購置稅可以為消費者節省超過4000元。在上述上汽乘用車人士看來,1.5T訂單在銷量中的絕對占比,正說明了政策對自主品牌市場的刺激。

不過,同樣有觀點認為,這一政策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幫扶相較於09年的時候,效果已經要打折扣了。按照威爾森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雖然自主品牌在售車型已經有超過80%進入上述排量區間,但隨著車企小排量化策略的推進,目前主流合資品牌的大多數車型排量已經進入1.6L及以下。按照該公司的統計數據,自主品牌之外,受益最大的應該是美、韓、歐、日系品牌,其中美韓系有超過60%車型、歐日系進入此區間的車型也高達54.9%和43.5%。

與此同時,據記者了解,包括寶馬、奔馳、奧迪等豪華品牌,今年來也紛紛推出了排量在1.6L以下的車型,這些售價幾乎在20萬元以上的車型,減稅後的優惠幅度可達上萬元,與此同時,一些合資品牌的SUV車型也依靠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搭載進入了上述稅費優惠區間,同樣可以享受超過萬元的優惠。因此,從單純的優惠力度看,合資品牌在這場政府發紅包的過程中,享受到的紅利絲毫不輸自主。

而尤其值得關註的是,目前隨著SUV車型的流行,自主品牌向上走步伐的加速,自主品牌也推出一些大排量的車型,這些車型其實也並不能享受到政策紅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要像09年那樣單純依靠政策實現對合資的“反攻”,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相關】

北京車市起暖回升 經銷商信心漸增

新能源車遭遇糧荒 新政能否救急?

國家加快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 電動車新商業模式仍在探索

廣州車市金九銀十成色不一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505

唐雙寧梁振英再度“開年晤” 光大走出去欲借力香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812.html

唐雙寧梁振英再度“開年晤” 光大走出去欲借力香港?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6-01-29 11:09:00

1月25日,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在港會晤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也是開年之初的2015年1月26日,唐雙寧同樣在港會晤了梁振英。

從公開信息看,唐梁會晤的內容僅限於相互的感謝與期望,但是唐雙寧連續兩年在開年之初會晤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否意味著在光大內地業務取得超預期業績後,唐雙寧將目光重點放在了香港?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光大的“走出去”戰略是否也在緊鑼密鼓的相應展開,是否意味著光大海外戰略的支撐點將會更多地放在香港?

去年唐梁會之後不久,光大證券斥資40.95億港元收購香港新鴻基金融集團有限公司70%股權,藉此推進該公司走出去戰略;去年年底,光大銀行全資公司光銀國際取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頒發的牌照,批準業務包括證券交易、就證券提供意見、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等。今年唐梁“開年晤”會談些什麽?其後又會有何動作?或可以成為觀察光大海外布局的一個窗口。

光大證券H股上市?

H股上市是光大證券謀劃已久的事。據悉,2010年,光大證券即在港設立了光大證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負責整合光大集團在港的證券類資產,並成立了光大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作為運作實體。2014年,光大證券制定的五年規劃亦表明,積極推進國際化、實現境內外一體化是該公司的重要戰略目標,即以香港為平臺,多點布局海外。收購新鴻基金融集團有限公司70%股權,即為光大證券國際化戰略中的一步。從不久前該公司公布的年報可以看出,收購完成後,光大證券國際業務貢獻度大幅提升,香港業務規模躍入市場中券商第一梯隊。

從自身實力看,2015年光大證券在中國資本市場劇烈波動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70%。營業收入增幅、凈利潤增幅位居國內可比大中型券商首位,體現了極強的盈利能力。光大雲付和光大易創互聯網金融實現良好開局;光證資管、光大富尊、光大資本、光大保德信等各公司實現較好增長;光大期貨行業排名從第9升至第6;監管評級由C類躍升為A類,因8.16事件被停業務全部恢複,公司實力大幅提升,市場地位和聲譽全面恢複。

由此可以看到,光大證券H股上市已經水到渠成,因此猜測,這自然應成為唐梁會晤中討論的話題之一。

光大實業走向海外?

從媒體公開報道看,在走向海外方面光大實業企業已經進行了大量準備。

去年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曾公開表示,過去人們只知道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保險、光大信托……其實光大在社會上做得最好的是環保業務,目前光大的環保業務正通過PPP模式走向“一帶一路”。在今年的工作會上,唐雙寧更對光大的環保業務贊譽有加,稱之為“長期不懈努力打造出的光大業務亮點”。

2014年,光大國際反向收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的國際性水務環境投資和管理集團——漢科環境科技集團,把旗下水處理資產——光大水務投資轉移至漢科,換來價值約9.55億美元的股票。交易完成後,光大國際持有78%的漢科股權,實現了借殼上市。

同年,光大集團旗下光大控股入股新加坡掛牌的重慶發展商英利國際置業,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還是在2014年,光大集團控股的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投資20億美元,在哈爾濱建設全國首個飛機拆解基地。有分析人士指出,從區位上,該區域對於未來俄羅斯等國家業務和市場的拓展無疑具有很大的地理優勢。

今年新年伊始,光大在港動作頻頻。1月22日,光大集團與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涉及到雙方在企業財產保險、企業年金、員工福利保險、電子商務及網絡銀行、海外業務、資金融通及租賃業務的合作。23日,唐雙寧會見中國港中旅集團董事長張學武,商談戰略合作;25日,光大銀行全資控股的光銀國際開業。

從光大集團官網上可以看到,去年以來,唐雙寧及光大集團高管多次考察法國、俄羅斯、瑞士等國家公司,並與相關高層頻頻接觸。接近光大集團的人士表示,2016年工作會議上,唐雙寧對光大國際提出的要求就是:緊緊抓住環保產業的戰略發展機遇,充分利用香港、新加坡資本市場力量,完成綠色環保分拆。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努力在新的區域、新產業鏈有更大的突破,進一步做強做大環保版圖,保持行業領軍地位。

作為光大的發源地和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跳板,香港如何發揮光大旗下企業走向海外的依托與支點功能,光大香港如何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成光大集團國際化發展戰略平臺,為繁榮香港做出貢獻,也應該是唐梁會晤感興趣的話題。

維護香港市場穩定?

今年開年,國際資本做空人民幣,港元和港股大幅動蕩。有報道稱,港元匯率盤中一度跌至接近聯系匯率制7.85的限制,創2007年以來新低;恒生指數也創出42個月新低。匯率和股市動蕩對香港的影響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此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保持香港的金融穩定,定是梁振英此時關註的第一焦點。而作為一家發源於香港、且在港擁有多家上市公司與巨量資產的集團“首腦”,唐雙寧對此亦必有相應關切。目前香港市場的穩定,也是唐梁會晤中一個富有交集點的可選話題。

換句話說,面對一位有著豐富監管經驗、廣泛影響力的金融專家,一家中國內地世界500強企業的 “金主”,特首梁振英“問計”一番,亦無不可。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46

趙雙連上任連簽戰略合作 借力打力迥異寧高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26.html

趙雙連上任連簽戰略合作 借力打力迥異寧高寧

一財網 胡軍華 2016-03-19 11:23:00

新官上任三把火。趙雙連今年1月自中儲糧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僅僅在3月份,這已經是中糧第三次與其他公司簽署戰略合作。

3月18日晚,中糧集團公布,中糧集團、中儲糧總公司、中紡集團三家糧食企業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官上任三把火。趙雙連今年1月自中儲糧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僅僅在3月份,這已經是中糧第三次與其他公司簽署戰略合作。

3月7日,中糧包裝與奧瑞金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和揭牌儀式,雙方將在技術、產能、營銷、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3月14日,中糧集團、中國石油正式簽署集團層面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糧稱,雙方深化合作、抱團發展邁向新階段,未來將對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中的“食”和“行”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趙雙連上任後,從公開信息來看,拜會地方大員是重頭戲之一,一塊是糧食主產區的地方大員,如遼寧、吉林、黑龍江的黨政主官,中糧在這些地方都有重金投資;另一塊就是糧食主銷區的上海、江蘇領導,上海、江蘇是糧油產品銷售的主戰場之一,兵家必爭之地,誰也不能大意。

趙雙連的前任寧高寧也經常拜會糧食產銷區的地方大員,這點上二人路數相同。

合縱連橫,與其他公司廣結同盟,是趙雙寧與寧高寧的大不同。

寧高寧精通資本運作,用錢說話,巨資收購蒙牛、來寶農業、尼德拉都是代表作。

趙雙連官員出身,在進入糧食央企工作前,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在筆者看來,資本運作不是強項,人脈和體制內的資源動員能力,與寧高寧相比或許更有優勢。

中糧簽的戰略合作,中國石油、中儲糧、中化都是體制內的央企,與這些央企達成戰略合作,稱得上是歷史性的事件,寧高寧時代,這種動作在筆者的印象里,從未有過。

中糧在業務發展上有一些短板,比如銷售渠道影響力和控制力有限,中糧福臨門品牌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份額多年來只有10%多一點的市場份額,要從市場老二的位置上一個臺階,難上加難。其他巧克力等產品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另外在糧食的國際貿易環節,中糧全球運作缺乏平臺,也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在上遊缺乏影響力。

寧高寧時代,對於自己不夠強的業務環節,要麽是買過來,比如投資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要麽是自己投資建設,比如我買網。

趙雙連上任後,中糧的思路顯示出借力打力、一起發財的特征。

據媒體報道,中石油便利店從最初的2974座增加到2015年的1.6萬余座,中糧和中國石油都是體制內企業,如果能充分利用中國石油的便利店渠道,在超市大賣場,福臨門也許打不過金龍魚,如果在加油站的便利店里能實現一枝獨秀,也是很好的。

在收購來寶農業和尼德拉之後,中糧已經沖出國門,走向世界,買全球、賣全球的平臺搭起來了,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貿易商之一,做生意的格局前進一大步。聲名是大振了,但是要賺到錢不容易,中糧收購後,來寶農業並沒有走出低谷,中糧接到的也是一個燙手山芋,如果中儲糧、中紡願意跟著中糧一起闖世界,買賣糧油用一個聲音說話,給中糧助力,那該多好。

除了貿易,中糧在糧油加工上,也遠遠領先於中儲糧和中紡。中糧有數以百萬噸的水稻和小麥加工能力,玉米加工能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儲糧的糧庫現在糧滿為患,特別是玉米,庫存上億噸。中儲糧大量糧食庫存因為成本高,市場愛理不睬,急需加工企業幫忙消化庫存,中糧的玉米加工廠、水稻和小麥加工廠,就等著一聲令下,可以全負荷運轉。

中儲糧也需要中糧和中紡拉一把。2015年,中儲糧累計收購政策性糧食1.75億噸,中儲糧自有倉庫早已經放不下了,放到地方糧食局系統或者民營企業的糧庫里,不知道火山何時爆發,同為央企的中糧和中紡是相對不錯的選擇。

戰略協議已經簽了,各家能否按照協議落實,最後誰能成為最大受益者,還有不少未知數。(完)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02

金恪借力政策優勢 產融結合廣泛布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523.html

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等政策的號召之下,不少民營企業借助產融結合,開始廣泛布局,金恪集團即是其例。

4月26日,金恪集團在上海召開品牌升級發布會,此次品牌升級包括品牌標識、企業核心定位、企業經營戰略等一系列核心商業策略。定位以綜合金融、創新引領、產業協同為三大主線,讓金融盤活產業、以產業反哺金融最終實現“產融結合、雙輪驅動、服務社會”的全面商業升級戰略。

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號召之下,金恪集團於2016年初發布了“大美新疆,金恪墾邊”產業援疆計劃,如新疆罄玉葡萄產業綜合體等已正式開工。

實業是一個社會能夠健康運轉的根基。“無產業不金融”,無論現在和將來,中國金融創新的核心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實業為骨骼、金融為血脈,以金融盤活產業,以產業反哺金融。中國金融創新的核心應該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金恪集團秉持大資產管理和跨界產融整合戰略,以產業+PE+上市公司+PPP為模式,以大數據為媒介,深耕產業,憑借多年積累的產業整合優勢,推動產業鏈上下遊資產和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促進產業與金融雙輪驅動、蓬勃發展,構築強大金融資本支持的跨界產業聯盟。

致力打造自身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金融化更新改造的重要推手和抓手,搭建產融一體化發展的核心載體和中樞平臺,如今已成部分大型民企標配,其產業投資板塊以搭建海內外多元產業服務平臺、產業對接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平臺為三大功能整合體系,以培植中小微潛力企業、海內外各區域優勢項目、政策支持產業項目為契機,構建區域產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和產融服務體系,打造實業企業和企業家成長的樂園,為中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以金恪集團為例,其融匯農業、醫療、文化藝術、養老、地產、旅遊度假、電子商務、工業4.0等產業,用大資管模式將金融服務智能化切入其中,打造千億產融價值鏈。一些產業已經落地生根,並逐步發展。目前生態農業旗下的浙江喜燕集團是中國目前最大最完整的香榧產業鏈項目;位於新疆的罄玉酒莊集農業種植、葡萄酒生產、休閑旅遊和地產開發為一體的綜合體項目;一娘農品為純生態、具有地方特色、全程可追溯的全國性地方農土特產;吉林卓遠農業為最具東北區域特色的生態溫泉農業項目。金恪之家旗下的竹隱養生館系集健康、養生、休閑於一體的新型亞健康管理混合業態的O2O體驗店。

與此同時,金恪集團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公益慈善項目——旗下的上海弘毅生態保護基金會出資500萬元,致力於資助生態保護項目的開展、技術研發,獎勵生態環保技術人才,資助生態保護項目的合作與交流,倡導生態環保,推動綠色科技,傳播綠色文明,促進生態環保建設,構建和諧發展的生態體系,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59

莆田系資本運作圖譜:借力PE攀附豪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52.html

從最初“江湖遊醫”,到控制多家上市公司,並與資本豪門結盟,神秘而低調的“莆田系”,而今儼然已經成為資本高手。

卷入“魏則西事件”漩渦的中源協和,並不是莆田系第一次在資本市場亮相。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2年,“莆田系”就已悄然進入資本市場,至今已經潛行14年之久。在此過程中,PE機構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

盡管刻意保持低調地,但梳理“莆田系”擴張軌跡便不難發現,從最初借助PE坐大,進化到如今的資本豪門聯姻,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其擴張之路呈現出清晰的“借力打力”的痕跡。

在進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莆田系”的運作手法,也日漸成熟、隱蔽。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自身的擴張,部分莆田系企業還以股權為紐帶,與一些金融機構實現深度捆綁,助力其進入資本市場。

潛行股市14年

5月3日,因卷入大學生魏則西之死風波,A股上市公司中源協和緊急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而隨著“魏則西事件”愈演愈烈,“莆田系”相關公司名單也越發詳盡,並引發資本市場上的強烈反響。

然而,這並不是莆田系第一次在資本市場亮相。迥異於外界的印象,向來行事隱秘的莆田系,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進入資本市場。除了A股,莆田系概念股還有香港上市的和美醫療以及華夏醫療、萬嘉股份。此外,2013年在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也屬於莆田系。

在莆田系上述三家港股上市公司中,華夏醫療、萬嘉集團均為莆田人翁國亮控制和美醫療則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而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則由莆田系代表人物林國良一手創立。根據公開信息,林國良曾擔任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執行會長,華韓整形在新三板掛牌時,林國良正是該公司兼董事長。

莆田系民營醫院進入資本市場,最早要追溯到14年前,第一家上市的則是華夏醫療。而罕為人知的是,在莆田民營醫院“四大家族”中並不突出的翁國亮,卻是莆田系資本運作的鼻祖,一手運作了兩家企業上市。

《第一財經日報》查閱資料發現,華夏醫療成立於2001年,但僅僅一年之,就於2002年5月10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由於時間久遠,已無法得知華夏醫療當年上市的細節。

不過,在華夏醫療上市之後,莆田系的資本運作,十多年間一直處於沈寂狀態。到了2013年,再次出現高峰。2013年10月,原本隸屬於華夏醫療的萬嘉集團,經過拆分後,以每股0.01港元的面值,在香港聯交所發行6.48億股。

緊隨萬嘉集團之後,華韓整形、和美醫療也陸續進入進入資本市場。2013年11月6日,華韓整形在新三板掛牌,當時總股本為7020.5萬股,可轉換股份為1841.83萬股。隨後,和美醫療也在2015年7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在資本市場潛行多年,不甘寂寞的莆田系,資本運作也漸趨成熟、隱蔽,手段也漸趨多元化。2015年12月2日,華夏醫療公布,以12億港元的預期代價,向賣方港峰企業收購兩家公司全部股權簽訂諒解備忘錄。華夏醫療的目標是,對兩家公司進行重組。

此外,2015年12月10日,和美醫療也在2015年12月公布,與三家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在中國推進試管嬰兒、遺傳基因檢測、建設智慧醫院等合作。

PE推手

2015年11月,華韓整形進行定增,而8名認購對象,全部來自機構投資者。其中,東方證券作為領投方,認購了其中2500萬元。鼎峰明道新三板匯聯基金、深圳前海豐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分別認購16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

實際上,在莆田系逐步坐大、並染指資本市場的過程中,VC/PE等投資機構,扮演了重要推手的角色,不少知名PE先後與其聯姻。

最早與莆田系聯姻的PE,是國內老牌PE機構鼎暉投資。早在2008年,鼎暉投資就通過兩只人民幣基金,投資了和美醫療。和美醫療招股書顯示,2008年10月,和美醫療控股股東博生醫療與鼎暉一期、鼎暉元博兩只有限合夥基金簽訂協議,後兩者分別以人民幣2.2億元、6204萬元的代價,分別認購博生醫療1226萬股、346萬股,分別持有11.7%、3.3%的股份。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7月上市,鼎暉投資、建銀國際醫療分別持有和美醫療10.25%、6%的股份。

示範效應是無窮的。緊隨和美醫療,更多的莆田系民營醫院,開始先後進入與資本聯手,而和美醫療也非鼎暉投資介入的唯一莆田系民營醫院。2010年9月,鼎暉資本再次出手,向主打婦產醫療的安琪兒進行1億元A輪投資。而這家位於成都的婦產醫院,其實也屬於莆田系。

與莆田系聯姻的VC/PE機構,並不止於鼎暉投資一家。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12月,安琪兒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簽署增資協議,完成B輪融資,增資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而在A輪融資時,安琪兒還引進了清科創投。

隨著莆田系的逐漸壯大,其合作的對象,也不僅僅限於VC/PE等創投機構。據媒體報道,2014年,翁國亮還聯手萬通投資控股董事長馮侖、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共同成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並吸引了陳東升攜泰康人壽等金融大鱷加入聯盟。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有15名會員,控制著上千億資產,覆蓋金融、地產、保險、科研及醫療服務。與萬通、新希望這樣的豪門的結盟,帶來的是真金白銀。據媒體報道,該聯盟成立後,獲得兩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超百億授信。

結盟豪門

從最初借助VC/PE做大,到利用其作為套現、資本運作工具,經過多年的發展,莆田系對VC/PE的運用已經爛熟於胸。

中源協和與柯萊遜這宗引起軒然大波的交易中,PE機構的身影若影若現。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12月8日,柯萊遜原控股股東陳新喜、武寧,已將其所持98%、2%股權,轉讓給已經名為湖州融源瑞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這不過是近年來莆田系的資本運作的一個縮影。在此之前,莆田系與PE聯手上演了“租殼”好戲。2015年5月,林國良將其所持2250萬股的投票權,授權給一家名為凱輝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公司。同時,林國良還將其持有2106萬股華韓整形限售股股份質押給凱輝咨詢,後者持有的2250萬股,占華韓整形總股本的32.05%。獲得該部分股權的投票權後,凱輝咨詢實質實現了對華韓整形的相對控股。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凱輝咨詢法人代表為蔡明潑。而蔡明潑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法國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董事長,於2008年4月,凱輝基金完成首期7000萬歐元資金募集。

在走向資本市場的過程中,“莆田系”還以股權為紐帶,與一些金融機構實現深度捆綁。2015年7月,和美醫療在香港上市,由摩根士丹利、建銀國際金融公司擔任保薦人。而在此之前的5年,建銀國際旗下的參股子公司,就已入股和美醫療控股股東博生醫療。

而建銀國際醫療成立於2009年,成立時共有6家股東。其中,第一股東建銀國際財富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建銀國際財富”)持股41.6%,第二大股東持股30.5%。

實際上,無論是建銀國際金融,還是建銀國際財富,均為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建銀國際的主營業務為投行,建銀國際財富則是建銀國際的國內全資子公司,從事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業務。

如今,以翁國亮為代表的部分“莆田系”,已經進入了資本運作的新軌道,開始全面與資本豪門結盟。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後,新希望集團已經成為華夏醫療的重要股東。該公司今年2月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希望集團持其20.2%%的好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32

英雄互娱,借力电竞铸手游第三极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6/t20160602_772992.htm

  手游市场马太效应凸现,腾讯一家占据半壁江山。英雄互娱凭借移动电竞概念获诸多PE、游戏、娱乐大佬的支持, 成立不到1年,市值突破200亿元。目前,其主要收入依然来自手游,但其创始人、CEO应书岭表示,未来3年,移动电竞赛事的收入有望撑起公司收入的半壁 江山。 张伟靖/文 

  本文原载于《新财富》2015年5月号

  4月20日,英雄互娱(439127)公布其重组完成后的首年度财报,2015年公司净利润1980万元。紧接着第二天,公司披露2016年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高达1.31亿元。 

  4月22日,英雄互娱以160元/股高价完成两笔交易。以该交易价计算,这家成立于2015年6月的公司市值已突破200亿元。2015年7月以82元/股定增价入股的王思聪,手中掌握的市值都已翻番,更别提早期入股的红杉与真格(附表)。

  

  2015年6月,英雄互娱以移动电竞概念吸引了众多PE圈与游戏圈的大佬,借壳完成新三板挂牌。为其投入重金的不仅有中国电竞代言人王思聪,更有红杉资本沈南鹏、华兴资本包凡、真格基金徐小平以及游戏界新贵莉莉丝的王信文,最新又有影视界的华谊兄弟加入。 

  华谊兄弟斥资19亿元成为英雄互娱的第二大股东,并签署了对赌协议:从增资开始到2018年,对每一年的净利润都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年 (2016年)承诺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以后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长20%。在上一波资本游戏热中,上市公司并购游戏企业签对赌协议成为惯例,虽最 终几乎没有能够实现的,但对赌双方在火热的行情中均能有所获益。按照2016年一季报推测,英雄互娱首年5亿元净利完全可期。 

  借移动电竞打破手游垄断局面 

  英雄互娱是移动电竞概念的发起者,其创始人兼CEO应书岭认为,手游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爆发的蓝海逐步成为红海。英雄互娱率先从手游红海进入电子 竞技蓝海,依托对重磅移动电竞产品的支持,全面布局电竞赛事,通过整合移动电竞的优质内容和各渠道环节,打造游戏研发、游戏发行、电竞赛事组织、电竞直播 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游戏公司。公司旗下的“英雄联赛”(HPL)为大东亚地区目前最大的移动电竞赛事。 

  不过,英雄互娱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全民枪战》和《天天炫舞》两款产品,应书岭表示:“2016年还将以游戏产品的营收为主要盈利模 式,2016年二、三季度还将出现很多类似《巅峰战舰》、《抢滩登陆3D》等S级的产品,希望由此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和稳定持续的收入。” 

  2015年移动游戏市场集中度持续增强,渠道、人才、IP等优质资源不断流向大型企业。事实上,自2013年底莉莉丝旗下《刀塔传奇》异军突起 之后,游戏市场再无小企业逆袭的情形,马太效应凸现。据游戏工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15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514.6 亿元,而这其中,腾讯获取的收入高达213亿元,网易的收入则为77亿元。 

  随之,移动游戏领域的投资放缓,而英雄互娱的横空出世,正是基于其在手游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电竞产业概念。在应书岭看来,“未来视频内容的产出 将有超过1/3来源于互联网体育,而移动电竞是互联网体育的核心内容产出,赛事是内容核心驱动力,这将为移动电竞产业带来极大利润贡献。”应书岭表示,未 来3年,移动电竞赛事的收入将有可能达到英雄互娱总收入的一半。 

  2015年10月,英雄互娱集结行业顶尖厂商及电竞行业上下游24家游戏产业领军企业成立“中国移动电竞联盟”,该电竞联盟涵盖了整个移动电竞 生态链,由王思聪出任第一届联盟轮值主席,参与的企业包括昆仑万维、完美世界、巨人网络、莉莉丝以及奇虎360、百度、小米、UC、熊猫TV等,显然是除 了腾讯、网易外行业的最强联盟。 

  电竞产业体育化运营 

  2016年2月,英雄互娱宣布,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游戏视频内容提供商ImbaTV,同时将其更名为英雄传媒。 

  ImbaTV由原游戏风云知名主播伟荣-117、宏圣-BBC、凌翔-海涛等联合创办,是以《刀塔传奇2》游戏为中心的原创性内容供应平台。2015年获得1亿元的B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旗下紫金文化基金领投,普思资本跟投,A轮投资方红杉资本与创新工场继续跟投。 

  根据公告内容,双方将会在移动电竞赛事、电竞手游运营、电竞游戏推广等众多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英雄互娱的全产业链移动电竞生态又向前推进一大步。 

  2016年3月,英雄互娱举办的英雄联赛(HPL)赛季全球总决赛在上海开战,据报道现场座无虚席,线上全平台的观看人数超过500万,创下移动电竞赛事的直播观看史。全球众多队伍角逐四项比赛项目冠军,冠军奖金为十公斤黄金。官方称此场赛事耗费将近4000万元。 

  为体现赛事的公正性,英雄互娱坚持不在比赛中出售专属道具、不做游戏运营活动,而是拉来了数十家品牌赞助商,其中包括统一、康师傅、旺旺、麦当劳、美特斯邦威、红牛、招商银行、春秋航空等大牌,为体育化运营电竞的路线提供了底气。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6/t20160602_77299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82

英雄互娱,借力电竞铸手游第三极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6/t20160602_772992.htm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606/t20160602_772992.htm 手游市场马太效应凸现,腾讯一家占据半壁江山。英 雄互娱凭借移动电竞概念获诸多PE、游戏、娱乐大佬的支持,成立不到1年,市值突破200亿元。目前,其主要收入依然来自手游,但其创始人、CEO应书岭 表示,未来3年,移动电竞赛事的收入有望撑起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 张伟靖/文 

  本文原载于《新财富》2015年5月号

  4月20日,英雄互娱(439127)公布其重组完成后的首年度财报,2015年公司净利润1980万元。紧接着第二天,公司披露2016年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高达1.31亿元。 

  4月22日,英雄互娱以160元/股高价完成两笔交易。以该交易价计算,这家成立于2015年6月的公司市值已突破200亿元。2015年7月以82元/股定增价入股的王思聪,手中掌握的市值都已翻番,更别提早期入股的红杉与真格(附表)。

  

  2015年6月,英雄互娱以移动电竞概念吸引了众多PE圈与游戏圈的大佬,借壳完成新三板挂牌。为其投入重金的不仅有中国电竞代言人王思聪,更有红杉资本沈南鹏、华兴资本包凡、真格基金徐小平以及游戏界新贵莉莉丝的王信文,最新又有影视界的华谊兄弟加入。 

  华谊兄弟斥资19亿元成为英雄互娱的第二大股东,并签署了对赌协议:从增资开始到2018年,对每一年的净利润都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年 (2016年)承诺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5亿元,以后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长20%。在上一波资本游戏热中,上市公司并购游戏企业签对赌协议成为惯例,虽最 终几乎没有能够实现的,但对赌双方在火热的行情中均能有所获益。按照2016年一季报推测,英雄互娱首年5亿元净利完全可期。 

  借移动电竞打破手游垄断局面 

  英雄互娱是移动电竞概念的发起者,其创始人兼CEO应书岭认为,手游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爆发的蓝海逐步成为红海。英雄互娱率先从手游红海进入电子 竞技蓝海,依托对重磅移动电竞产品的支持,全面布局电竞赛事,通过整合移动电竞的优质内容和各渠道环节,打造游戏研发、游戏发行、电竞赛事组织、电竞直播 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游戏公司。公司旗下的“英雄联赛”(HPL)为大东亚地区目前最大的移动电竞赛事。 

  不过,英雄互娱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全民枪战》和《天天炫舞》两款产品,应书岭表示:“2016年还将以游戏产品的营收为主要盈利模 式,2016年二、三季度还将出现很多类似《巅峰战舰》、《抢滩登陆3D》等S级的产品,希望由此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和稳定持续的收入。” 

  2015年移动游戏市场集中度持续增强,渠道、人才、IP等优质资源不断流向大型企业。事实上,自2013年底莉莉丝旗下《刀塔传奇》异军突起 之后,游戏市场再无小企业逆袭的情形,马太效应凸现。据游戏工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15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514.6 亿元,而这其中,腾讯获取的收入高达213亿元,网易的收入则为77亿元。 

  随之,移动游戏领域的投资放缓,而英雄互娱的横空出世,正是基于其在手游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电竞产业概念。在应书岭看来,“未来视频内容的产出 将有超过1/3来源于互联网体育,而移动电竞是互联网体育的核心内容产出,赛事是内容核心驱动力,这将为移动电竞产业带来极大利润贡献。”应书岭表示,未 来3年,移动电竞赛事的收入将有可能达到英雄互娱总收入的一半。 

  2015年10月,英雄互娱集结行业顶尖厂商及电竞行业上下游24家游戏产业领军企业成立“中国移动电竞联盟”,该电竞联盟涵盖了整个移动电竞 生态链,由王思聪出任第一届联盟轮值主席,参与的企业包括昆仑万维、完美世界、巨人网络、莉莉丝以及奇虎360、百度、小米、UC、熊猫TV等,显然是除 了腾讯、网易外行业的最强联盟。 

  电竞产业体育化运营 

  2016年2月,英雄互娱宣布,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游戏视频内容提供商ImbaTV,同时将其更名为英雄传媒。 

  ImbaTV由原游戏风云知名主播伟荣-117、宏圣-BBC、凌翔-海涛等联合创办,是以《刀塔传奇2》游戏为中心的原创性内容供应平台。2015年获得1亿元的B轮融资,由毅达资本旗下紫金文化基金领投,普思资本跟投,A轮投资方红杉资本与创新工场继续跟投。 

  根据公告内容,双方将会在移动电竞赛事、电竞手游运营、电竞游戏推广等众多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英雄互娱的全产业链移动电竞生态又向前推进一大步。 

  2016年3月,英雄互娱举办的英雄联赛(HPL)赛季全球总决赛在上海开战,据报道现场座无虚席,线上全平台的观看人数超过500万,创下移动电竞赛事的直播观看史。全球众多队伍角逐四项比赛项目冠军,冠军奖金为十公斤黄金。官方称此场赛事耗费将近4000万元。 

  为体现赛事的公正性,英雄互娱坚持不在比赛中出售专属道具、不做游戏运营活动,而是拉来了数十家品牌赞助商,其中包括统一、康师傅、旺旺、麦当劳、美特斯邦威、红牛、招商银行、春秋航空等大牌,为体育化运营电竞的路线提供了底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79

借力集團“交叉銷售” 平安信用卡發卡量領跑

隨著銀行業半年業績的披露,平安信用卡以上半年業務規模增長位列股份制銀行前列而獲得市場關註。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曾寬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一組數據:截至6月末,卡中心的今年新增發卡量為450.86萬張,同比增長66.06%,總交易金額為5290.54億元,同比增長47.78%。

有了這450.86萬張新增信用卡的“入隊”,平安信用卡以總“流通卡”的口徑計算,已經增長至2292萬,據平安方面監測,這一數據已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三。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平安信用卡新增發卡量快速增長背後的原因有哪些?在個別同業銀行出於風控考量而在近年收緊信用卡規模的行業背景下,平安信用卡仍然保持快速擴張,背後的風險防範又做得如何?

想當集團“第二張名片”

對於發卡量“領跑”的原因,曾寬揚告訴本報記者,其中一大原因是“憑借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進行交叉銷售的成果。從數據來看,在該行逾2200萬多張信用卡中,有約40%的獲客來自集團渠道。

“平安集團積累了1.1億個人客戶,擁有百萬銷售大軍。”曾寬揚說,“不少客戶最初只是通過平安保險渠道購買保險產品的優質客戶,經過集團綜合金融的交叉銷售推薦,他們成了平安信用卡的客戶。”

這種“交叉”同時還是內外部雙向協同的。據曾寬揚介紹,平安信用卡嵌入了平安保險權益、銷售保險產品、同時也向集團其他子公司遷徙卡客戶。2015年的數據顯示,平安集團新增雙卡客戶(同時持有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客戶)超過300萬,通過信用卡向平安零售銀行遷徙的客戶量大幅增長,同時持有信用賬戶和借記賬戶的雙卡客戶占信用卡總客戶的40%。

“我們的策略是將信用卡作為零售獲客的入口和抓手,當客戶遷徙至銀行後,又會增加客戶用卡黏度,反哺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在曾寬揚的戰略定位里,平安信用卡應當是平安集團的“第二張名片”。

對於風控,曾寬揚回應稱,平安信用卡至今已有11套客戶評分準入系統進行風險識別和把關,進行差異化風險定價。平安銀行半年報中顯示,平安信用卡通過應用評分模型等科學工具優化了風險管理策略,有效改善新戶獲客結構。

此外,新技術的運用還包括全國應用的人臉識別、實時交易偵測等運用。人臉識別在辦卡過程防範欺詐,準確度據平安的數據已可高達99%。

今年6月末,平安信用卡不良率由去年末的2.50%降至2.15%,下降0.35個百分點。

走向“輕資本”

對於下一步的戰略展望,除了繼續做好集團的客戶入口以外,曾寬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還提及了一個關鍵詞:輕資本管理模式。

曾寬揚表示,輕資本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包括:第一,使平安信用卡成為客戶金融和非金融需求的服務平臺,利用集團內外部資源打造連接線上線下不同場景,在引入客戶的同時獲取交叉銷售收入;第二,打造中小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咨詢平臺,為他行提供發卡解決方案,獲取咨詢服務費等收入;第三,擴大收單規模,加強商戶增值服務與營銷合作,獲取服務費收入。

“與其他機構開展征信、營銷等方面的數據合作,也將是開拓中間業務收入的一條路徑。”曾寬揚補充稱。

此外,曾寬揚還表示,平安信用卡每年產生10億級別的客戶行為數據、超過5000個變量,這些數據的輸送,也可應用於集團內保險定價、征信評分、精準營銷等方面,助力子公司業務發展。

跳出平安信用卡縱觀平安大零售版塊,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介紹稱,目前該行正處於“三步走”戰略規劃的第二步階段。2012年底,平安銀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規劃:即第一步,在3-5年內,以對公業務為主,同時構建零售業務快速發展的強大基礎;第二步,在5-8年內,以對公和零售業務並重,實現各項業務快速協調發展;第三步,8年後,使零售業務成為銀行的主導業務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根據平安銀行半年報,截至6月末,該行零售存款余額為2789.65億元,較提出“三步走”戰略規劃的2012年底增長了54%,零售貸款余額為2937.18億元,加上信用卡應收賬款1630.15億元,即大零售版塊貸款余額為4567.33億元,較2012年末的增速為102%。

其中信用卡的應收賬款較之去年末,短短6個月,已增10.34%。

據曾寬揚介紹,平安信用卡的收入在大零售版塊中占比約36%,凈利潤占比約33%,正在成為平安銀行大零售業務的重要利潤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8

借力互聯網 生豬產業開始站上風口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豬”真的站在了風口上。

9號,在首屆中國農牧行業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中國豬產業“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2016)》(下稱《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整個生豬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74萬億,但是存在生產效率低、消息不對稱、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這為互聯網+生豬產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將倒逼傳統的生豬產業鏈,在推動規模化養殖的同時,促使生豬養殖、流通、屠宰等各環節實現標準化、規範化,拉長豬周期減緩波動,並且推動生豬產業金融服務體系完善。

十年四輪豬周期

多年來,我國的生豬和豬肉價格呈現出明顯的波峰與波谷交替的周期性特征,簡稱“豬周期”。通常情況下,一個完整的豬周期會經歷3-4年的時間。同時,在每個周期過程中,還有生豬疫情、政策調控、季節性消費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每個周期特征各具特色。

《報告》顯示,最近十年內,我國豬價經歷了四輪周期。

第一輪是2003年4月到2006年5月,歷時38個月,本輪周期豬價主要受“非典”疫情和農業優惠政策的影響。

第二輪從2006年6月持續到2010年6月,歷時48個月,本輪豬周期豬藍耳、高熱病、豬瘟等疫情頻發,因此當期的育肥豬大幅減少,導致市場生豬供不應求,從而帶來生豬價格的提升。

第三輪從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歷時58個月,豬價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在時間上長於以往豬周期。

第四輪從2015年3月開始至今,目前處於本輪生豬價格的上行階段,由於散戶養殖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而抗風險能力仍然很低,因而大量散戶退出了市場。而規模化的養殖場擴充產能又受廠房、場地、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不可能迅速大規模增加產量。與此同時,2015年《新環保法》的實施,大量禁養、限養,導致大量豬場被強制拆除,因此導致即使豬價上漲生豬存欄仍然下降的局面,因而本輪豬周期明顯長於以往。

“互聯網+”變革豬產業

豬肉是我國居民的主要肉類蛋白來源。其中,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的肉類有6成左右來自豬肉,而農村則為7成左右。生豬產業鏈包括養殖環節,上遊育種、飼料加工、獸藥疫苗環節,下遊屠宰加工消費環節。

《報告》提到,以2014年國家統計局數據估算,整個生豬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74萬億。其中占大頭的是養殖環節和下遊屠宰環節,前者對應銷售額1.07萬億,後者對應銷售額1.19萬億。這兩個環節占產業鏈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2%。

隨著“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互聯網+生豬產業結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終端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將信息資源、數據資源作為主要生產要素參與到生豬產業各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報告》稱,互聯網的應用將給生豬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變傳統的產品思維為信息和數據思維。

目前,豬產業“互聯網+”整體上正處於起步期和摸索期。市場上出現的很多利用互聯網+生豬產業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比如,在行業資訊方面,主要是降低獲取信息的成本,為客戶提供行業資訊,了解各地的價格變化,從而做出生產決策;在豬場管理方面,通過管理軟件為管理者制定生產決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損耗,提升每頭豬的盈利水平;在電子商務方面,打破農資購買及生豬銷售環節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產業金融方面,將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技術與生豬產業供應鏈結合,為產業鏈內相關主體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加快生豬產業的資金周轉效率。

《報告》提到,不論是傳統農業企業借助“互聯網+”的東風,還是互聯網企業大舉進軍農業,都正在根據本公司的資源和特點開展豬產業互聯網相關的部署和實踐。不過,目前進行“互聯網+”生豬產業的主力軍是傳統的生產資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原因在於傳統農牧企業有深耕行業,積累大量產業經驗和客戶資源等優勢,而新進入的互聯網公司在業務推廣、營銷、業務運作的成本上比較高。

大勢所趨的豬產業“互聯網+”

豬產業“互聯網+”不但為行業帶來變革,還帶來了良性的社會價值。

《報告》提到,豬產業“互聯網+”將建立生豬產業的大數據,隨著豬場采購、生豬養殖、出欄、價格等數據的積累沈澱,並結合GDP、人口、消費水平等外部數據進行分析,將有效地幫助各個環節的生產經營主體,如生產資料生產企業、養殖戶、屠宰場等制定生產和銷售決策,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同時建立完善的生豬溯源體系,保障豬肉的食品安全。此外,生豬產業大數據的日益完善,能夠建立生豬疫情和價格預警機制,分別用於指導生豬養殖和各個主體進行生豬交易,以及政府的決策制定。

目前,在生豬產業“互聯網+”的推廣和落地過程中,也遭遇了初期推廣難度大、智能設備普及率低、生豬標準化程度低、產業金融創新難度大等系列難題。但是“互聯網+”豬產業乃大勢所趨,生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政策、科技等都在不同程度推動其逐步完善。

由於散戶和中小規模的養殖場是我國生豬養殖主體,但是在豬周期的影響下,以及日益嚴苛的環保法律要求下,散戶養殖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而被逐步淘汰,促使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預計到2020年,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的規模化豬場將提供52%的生豬。

值得關註的是,“互聯網+”的介入將拉長豬周期、減緩波動。

原因在於,生豬養殖規模化進程的加快和生豬大數據的不斷完善,使得豬場存欄量的大規模補欄和減欄將更加科學和有據可依。另外,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可以為生豬疫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和預測預警,大幅降低疫情引發的生豬數量的非正常減少和消費者因恐慌而減少豬肉購買的現象。這就有效地平抑了生豬供給和需求的波動頻率和幅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409

借力場景應用重塑動產信用   物流企業圈地物流金融 

物流企業在金融領域跑馬圈地,傳統金融機構也紛紛改變自身的業務模式。借助場景應用、數據分析,物流企業、金融機構之間的競合,正在快速改變物流金融的格局。

近日,物流巨頭順豐宣布“下鄉”。其旗下順豐速運與中國供銷集團下屬企業簽訂協議,雙方將在縣域物流體系合作、倉儲物流建設與管理輸出、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農村電商物流培訓、物流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合作。

在此之前的2015年,順豐集團就已介入物流金融,以供應鏈為基礎,組建了金融服務事業群,推出了倉儲、訂單、保理等金融業務,為其客戶提供額度在100萬元~3000萬元的融資服務。

“順豐金融的定位是,在為合作夥伴提供倉儲、配送等物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商流方面的深度合作,實現業務互補,並能為合作夥伴提供B端信貸、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上的支持,打造合作共贏的供應鏈金融生態。”9月23日,在參加2016中國物流金融創新高峰論壇時,順豐供應鏈金融負責人劉英華說。

物流公司進軍金融,已非個案。實際上,除了順豐集團,菜鳥網絡也在近期殺進物流金融。9月18日,菜鳥網絡與網商銀行一起,正式上線供應鏈金融產品,為商家和合作方提供單筆最高3000萬元的貸款業務。而其客戶定位則瞄準淘寶、天貓等阿里電商用戶。

曾與平安銀行合作的感動公司總裁宋屹東說,重複質押、監管問題,使動產融資面臨較大風險。在有效解決監管的前提下,物流金融將會大大降低動產融資風險。而動產融資市場潛力巨大,目前規模達16萬億元左右,而未來可能達到35萬億。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一個平臺能夠形成資金、資產、業務相互促進的動態閉環,那就應該去做金融業務。在平臺之下物流金融具有場景真實性、數據精確性、平臺增值性、雙邊擴展性四大特性。

在物流企業蜂擁開展金融業務的同時,金融機構也看到了物流金融的巨大市場空間。早在2013年8月,平安銀行就成立了交通金融事業部。2014年,該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出面向貨代企業的互聯網貸款產品。

此外,2015年,平安銀行還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重力傳感器、定位、3D掃描等技術,實時采集貨物重量、存放倉庫位置、貨物輪廓等信息,實現重塑動產融資信用環境,在能源、建材、礦產品、化工、農產品等多個行業,大力開展動產融資業務。

看到機會的並不只是平安銀行。平安產險近日也與國內一家整車運力平臺合作,雙方將在業務、數據和服務層面合作,建立保險服務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支付結算體系以及信用體系。目前,合作已進入系統對接與產品測試階段。

“我們也很早專註商貿物流,通過整合各類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降低行業運行成本。並積極推動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打破信息壁壘,引導物流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鄭州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張明艷說。張明艷同時指出,以去中間化、中心化、邊界化為特征的各類物流平臺正在興起,並已成為物流業發展趨勢,但物流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稅收政策不完善、“信息孤島”仍制約著行業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