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應對用工難 台灣蘋果供應商自動化浪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MMDAwMDIzMDI4Mw.html

「春盛,你還欠我1000台機器。」3月29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剛剛在台上做完演講的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被一位台灣蘋果供應商的老闆一把抓住。

這是一家給蘋果製造測試、組裝機械的工廠,而研華科技則生產這些設備中的主板和採集卡等工控設備,這個供應商迫切需要研華科技儘早交付產品,以應對蘋果的發貨壓力。

為數眾多的蘋果供應商正在採購大量自動化設備以取代人工,以應對中國大陸正愈演愈烈的缺工現象。

一位台商告訴記者,自去年富士康發生連續工人跳樓事件後,台資企業正試圖大幅提升自動化生產率,例如富士康就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減低對人工的依賴,台資工廠的自動化換裝高潮將在未來2到3年內到來。

蘋果生產線自動化取代人工

上個月何春盛從台北到台中、高雄考察了一圈,「我很驚訝地發現台灣的產業在過去10年有著這麼大的變化。」何春盛回憶道,尤其是工業設備生產、測試的產業,進步尤其明顯。

「在 台中鄉下一片稻田中間,有一家不起眼的工廠。這裡居然生產著iPhone、iPad的組裝測試設備,它可以在28天之內做出一台測試機來,從接單到交 貨。」何春盛告訴記者,這些機器設備生產商的效率令他十分驚訝,他沒想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居然出產這如此高科技的自動化設備。

何春盛告訴記者,他看到一家工廠專門生產iPhone及iPad2上攝像頭的組裝設備,其自動化程度讓人吃驚。

「這些攝像頭是一個非常小的零件,全部用塑膠澆鑄成型,沒有辦法用人工去取出來,完全要用自動化機器手去把鏡片夾到一個盒子裡面,然後再用電鍍鍍膜以提高透光性,又用機器手把這個攝像頭拿起來,最終裝到iPhone手機中。」何春盛向記者描述。

根據本報此前的報導,蘋果的攝像頭供應商大立光宣佈2011年至少投入15億新台幣擴充生產線,包括在台灣地區精密機械園區新建工廠及新增生產設備。

另一家攝像頭供貨商玉晶光的董事會也剛剛通過決議,將增資20億元新台幣擴大手機鏡頭產能。擴產範圍包括計劃將原有兩層樓的台灣地區廠房往上加蓋至3層、4層,並擴增廈門廠生產設備等。

在增設自動化設備後,這些工廠可以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並提高生產效率。何春盛表示,這些工廠會因為提高自動化生產設備而提高生產線良品率,蘋果產品中許多精密部件用手工操作很容易出現損壞的現象。

目前,用來生產蘋果產品的相當一部分自動化設備都在台灣生產,包括iPhone生產中用到的雕刻、檢測、組裝設備,以及觸摸屏、攝像頭生產設備,大都在台灣生產。

何春盛表示,這些生產線設備上大部分都裝有研華科技生產的工業電腦和運動控制卡、影像採集卡,蘋果火爆的訂單直接帶動了台灣工業控制與自動化產業的繁榮,研華科技今年3月份單月營業收入達到8000萬美金,比去年增長了54%。

自動化趨勢

此前有預測稱,蘋果今年會發貨4000萬台iPad和上億台iPhone,按照蘋果一貫挑選供應商的習慣,它通常不輕易增加或者更換供應商,而傾向於要求現有供應商隨著蘋果一同增加產能。

蘋果的組裝廠富士康正在成都和鄭州大幅擴充產能,僅成都就將新建52條iPad生產線,並一口氣招聘25萬名員工。

蘋果的石英元器件供應商晶技正在重慶建設一座新工廠,產能規模將以1億顆規劃,預計2011年三季度投產。iPad2的電池供應商新普科技則正在重慶建設一家新工廠,這一工廠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預計2011年6月建成,8月實現投產。

連接器供應商正崴正在成都、武漢、鄭州等地建設新廠,而同樣生產連接器的連展正投資1000萬美元在江西投資設廠,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我們快被蘋果逼瘋了。」一位蘋果供應商半開玩笑地說道,蘋果今年對外放出了巨額零部件採購訂單,讓幾乎所以蘋果供應商都訂單爆倉,但讓他們頭疼的是,中國正愈演愈烈的用工缺口問題,讓他們按時交貨存在疑問。

「春節之後,我們就有15%的員工沒有回來。」一家在崑山經營了十多年的台商告訴記者,工廠生意正好,但這個時候卻有大量用工缺口,「一些產品的要求很高,新工人還達不到工藝要求,所以熟練工更加缺乏。」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富士康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000台機器人設備,以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減低對人工的依賴。未來自動化生產設備還將是富士康的重要對外銷售來源——這意味著富士康將不僅自己使用機器人設備,還會對外出售類似設備。

上述在大陸台商表示,富士康去年發生的工人連續跳樓事件給在大陸的台商帶來了深遠的觸動,去年以來選擇內遷的台商已經明顯增多,以應對沿海缺工及成本上升情況。與此同時,許多台資工廠選擇提高自動化程度。

從 目前情況來看,許多生產線在2到3年時間內依舊無法完全由機器取代人工,但幾年之後,機器取代人工的趨勢幾乎不可避免,「許多生產線,可以至少減少一半的 用工數量。」上述台商表示,工廠生產效率會反而大大提升,例如蘋果推出新一代產品,未來只需要在現有自動化生產線上換裝新的軟件,就可以達到蘋果新的需 求。

由於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許多台資工廠選擇將新增產能遷回台灣,為蘋果生產攝像頭的大立光和玉晶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家工廠都正在台灣建設新的產能,以配合蘋果出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4

國美「壓榨」供應商現象再現

http://www.eeo.com.cn/industry/it_telecomm/2011/05/08/200842.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麗 石俊 2011年的五一的3天假期對於國美而言,值得振奮。據國美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2日,僅北京國美五一黃金週銷售額同比增長近兩倍。

飄紅的銷售業績,並不能讓國美的供應商們高興起來,甚至有供應商在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的博客中爆料,已經有部分供應商決定五一之後停止給國美供貨2-3個月,其原因就是國美的費用過於高昂,供應商已經無法承擔。

一位國美大家電供應商向本報爆料稱,一直以來,進入國美的渠道,供應商要承受十多種渠道費用,本已叫苦不迭,現又在原有基礎上費用增加了10%左右。增加名目分別是,差異化型號主推費用(將提取銷售額的5%)和單店銷售提獎費用(將提取銷售額的1%)兩項。

供應商們感覺到,現在的國美顯然有回歸「黃光裕時代」的趨勢,態度非常強硬。此前陳曉在的時候,渠道費用問題還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減少一些,但是現在,一分都不能少。

根據國美最近戰略調整,國美將在2011年新開480家門店,優化一線城市,抓住二線城市增長機會。國美的大規模擴張需要資金的支持,供應商們感覺到國美正在將自己壓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沉重的渠道費

五一的大規模優惠活動是國美進行大規模擴張的一部分,國美為五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4月15日,國美電器和三洋彩電簽訂了五年合作協議,並且雙方成為排他性合作夥伴。在五一期間,三洋一款32吋液晶電視在國美僅售1899元,42吋液晶電視價格跌破3000元。

與此同時,國美各個區域的門店也進行了大力度的促銷。

國美總裁王俊洲在4月21日國美開通網上商城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美的採購仍佔具行業優勢,在大規模採購下,國美能夠做到價格最低。

如此大幅度的優惠活動,消費者欣喜不已的同時,卻是供應商的叫苦不迭。

一位大家電供應商爆料說,每當節假日國美要貨量都很大,但是很多供應商都不願意給國美很多貨,因為一是銷售不好就會造成調價虧損,一旦調低 價格,就會給供應商造成很大的損失;二是一旦貨物進入國美,每當節假日國美就會將價格調的很低,這次五一就是例子;三是給國美的貨放進國美倉庫超過2個月 就會造成滯銷,國美除了按天收取倉儲物流費之外,也會繼續打折銷售,要麼強制要求供應商退貨。

據瞭解,為了在此次五一促銷活動,國美在4月初就開始準備貨源,與各廠家談判促銷費用的收取,用於五一的價格戰。以一台創維彩電為例,32 吋LED,供貨價格是4999,國美之前已找創維收取了每台400元的促銷費用並讓供應商簽字確認,但真正五一來臨時國美會繼續在4999減去400的基 礎上再打7折,促銷的這部分費用會在節後找供應商收取,如果供應商不簽字確認這個費用,國美則不給結算回款。

除了在價格上儘量讓供應商讓利,供應商在國美的回款速度也讓供應商有所抱怨。據悉,國美給供應商的回款也並非是將貨物給到國美之後就能拿回款,而是根據供應商賣出的貨物進行回款。很多供應商稱國美不是經銷商,而是代理商。

一位供應商稱:「舉個例子,我5月發給國美500萬的貨,到了賬期只賣了100萬的貨,那國美的採購只會讓我回100萬的款,這100萬的 款還要扣除月返20萬,國美打價格的費用5萬,這些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如果有退貨的話還要把退貨款減去,其實真正供應商回的款是很少的。」相比之下,供應 商供應給蘇寧電器的貨一旦進入蘇寧倉庫,就能拿到回款。

除此之外,國美管理上的「不規範」也讓供應商頭疼不已。據供應商反映,要想盡快在國美那裡得到回款,要必須與國美的採購、財務搞好關係,而且國美的招待費用驚人,無論是主管還是店長,經常去找供應商報銷費用或者提供支持。

在這種狀況下,很多經銷商開始縮小對國美的授信額度,減少對國美不必要的發貨和壓貨。

擴張回籠資金

除節假日的活動,國美在今年初宣佈的大規模開店計劃也讓供應商心生排斥。因為越多的店面開張,就意味供應商在每家門店的投入越多,而其帶來的回報卻並不令供應商滿意。

3月28日,國美電器(000493.HK)公佈了2010年報。國美CFO方巍總結稱,2010年國美銷售收入增長19.32%。國美共新開門店139家,並關閉39家低效門店,淨增100家門店,門店總數由往年的726家上升至826家。

從黃光裕入獄之後,國美就陷入了黃氏家族與陳曉為首的國美管理層之間的內鬥之中,其中黃氏家族一直排斥陳曉,認為陳曉無法將國美帶入正確的 發展軌道的重要原因,就是陳曉並沒有沿用黃光裕時代的「跑馬圈地」的政策進行大規模擴張,相反陳曉還關閉了很多單店效益不好的門店,這使得國美優先於蘇寧 的門店數量的優勢不再。

黃氏家族一位成員就稱,關掉一家門店,相應的就要開兩家門店,雖然短期看來門店的效益不好,無法帶來業績,但是門店的戰略意義是不容忽視的。而陳曉的關店政策,在黃氏家族看來,正是國美被蘇寧超過的重要原因。

陳曉走後,杜鵑入駐黃光裕之前的辦公室進行辦公,重新執掌大局,並請回了大中電器的創始人張大中作為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

杜鵑回歸後對陳曉時代的發展規劃做出了調整。2010年6月,陳曉為國美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到2014年國美電器的有效門店數將達到 2000家。3月28日,張大中宣佈了對國美之前的五年戰略規劃做出新調整,其中核心意思就是要將門店數量與單店效益並舉,並宣佈將在2011年新開 480家門店。在這樣的調整下,國美在2011年的門店數量將達到陳曉時代2014年的水平。

國美大規模開店,無疑會給國美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國美2010年財報顯示,國美的資本性支出在2010年達到5.55億元,比2009年 資本支出的3.32億元增加了67.17%,主要用於新開門店和門店改造,以及網絡設備購置,和對庫巴網的注資。而2010年,國美僅新開門店139家, 關閉了39家,淨增門店數隻有100家。

2011年,國美將新開480家門店,同時國美又成立了一家獨立的網絡公司——新銳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王俊洲介紹,國美對這家公司的注資將會持續進行。

供應商們感覺國美正在將資金壓力向他們進行轉移。

一位供應商介紹,陳曉時代國美的開店速度在一個地級市是一年最多增加1-2家門店,但杜鵑上台之後一個月會在一個地級市同時新開4-5家門 店,而且不怎麼關心每家店的效益,僅供應商的專櫃製作費用1個月就高達10多萬,導致供應商在地級市所有的渠道利潤都不抵對國美的投入。

陳曉離開後,國美的強硬態度也重新回歸。據供應商稱,本次五一不論黑電白電,國美促銷費根本沒法談,「陳曉時代的費用可以談判,國美會承擔不足10%,但至少減輕供應商10%虧損,但現在根本沒有談判的砝碼。」

除此之外,國美每開一家新店,供應商要繳納的費用也是五花八門,以至於很多供應商對國美大規模開店反映冷淡,甚至排斥。

供應商介紹,國美開480家店,如果供應商每家店都要進駐的話,花費相當驚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例如在深圳一家門店一年的費用大約 是,新店的裝修費用2萬;進店費,好的位置下不來10萬;開店促銷費,一般在3到5萬,如果不給的話,供應商就很難拿回回款;還有一些隱形費用,例如花籃 費等一些雜費,還需要一萬左右。如果一個品牌在國美單店中,一年的收入不到800萬或1000萬,供應商基本上是虧損的。

另外,供應商也介紹說,一般而言,自建渠道的利潤率在10%-20%,但自建物流的投入非常大,一般兩三年內都是虧損的,而通過渠道商的利 潤在8%-16%,但這是賬面毛利,若扣除物流平台費用,促銷員工資等後,利潤大概要減少5%-8%。雖然在國美的利潤很低,但是因為國美佔據了很多供應 商近一半以上的銷售量,所以很多供應商並不敢放棄國美。

除了進店費用原因,供應商因為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家電連鎖門店趨於飽和,大規模開店並不能提高銷售額,反而會降低單店的營收,加大供應商的開支。

對此,記者一直聯繫國美集團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前未獲正面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3

屢改屢犯 蘋果供應商廣州名幸電子違法排污3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1/2413852.shtml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廣州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8月31日)報導了多家環保機構對蘋果供應鏈環境問題提出質疑,並對崑山附近的兩家蘋果疑似供應商進行了調查。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名幸電子(廣州南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名幸電子)是一家日本知名上市公司在中國的獨資企業,主要生產高精度多層印刷線路板(PCB)等電子產品。 廣州名幸電子從2008起連續3年被當地環保部門紅牌或者黃牌警告,它還曾在一年半的時間裡「29次檢查15次超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名幸電子相關負責人處證實,這個連續吃到環保紅牌、黃牌,多次因排污問題遭到居民投訴的企業,正是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之一。
29次檢查15次超標
廣州名幸電子成立於1998年,由日本上市公司MEIKO株式會社投資24億元人民幣興建。廣州名幸電子環境保全課一位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該公司是蘋果等企業的供應商,供應線路板等電子零部件。
8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廣州名幸電子所在地,看到污水處理設施正發出嗡嗡的響聲,裸露在地面上的排污管道依然有水泥的新色。廣東省環保廳 的文件顯示,公司2008年拿紅牌(環保嚴管企業)後已經整改符合環保要求,但是到了2009年和2010年,該公司再次拿到了一張紅牌和一張黃牌(環保 警示企業)。
2009年5月,廣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接到實名舉報信,投訴廣州名幸電子存在多項環境違法問題。廣州市環保局隨即對公司進行 了檢測取證,然而在檢測工廠的污水排放池時,卻發現每項指標都已達標。廣州市環保局多次檢查,最後發現工廠另有一個暗道專門進行排污,之前的污水處理池不 過是用來欺騙檢查人員的。
2009年6月5日,廣東省環保廳下發 《關於發佈2008年度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價結果的通知》,廣州名幸電子獲得紅牌,成為環保嚴管企業。
2009年7月,該公司所在的廣州市南沙區有群眾向當地環保部門反映,有工廠排放氣味刺嗓的廢氣,南沙區環境監察大隊的排查結果表明,廣州名幸電子「一期工廠3個排放口的有機廢氣尚未經活性炭吸附處理直接排放」。
據瞭解,廣州名幸電子最大的污染來自電鍍,其工藝流程極有可能產生有毒性廢氣,且其廢氣處理工藝一直存在不足。
當時,廣州市環境保護局局長丁紅表示,環保部門一年半的時間對該公司進行了29次檢查,結果15次都超標排放。在2009年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價結果中,該公司繼續被紅牌「示眾」。
為此,南沙區政府領導要求廣州名幸電子做好污水管網接駁、生產廢水重金屬治理以及擴大廢水處理等一系列工作。廣州名幸電子隨後承諾,加大治污設備的投入,進行整改。然而整改後,名幸電子仍未達標。
2010年,廣東省環保廳將名幸電子納入當年掛牌督辦的污染企業,認為其存在包括「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建設部分生產線、60萬平方米線路板生產線未經環保驗收,擅自投入正式生產、擅自停運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廢水超標排放」等問題。
2011年5月10日,廣東省環保廳《關於發佈2010年度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價結果的通知》顯示,公司被列入黃牌行列。
菜園旁的臭水溝
上述廣州名幸電子環境保全課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2008年)整改後依然拿紅牌,「都不知道怎麼說好,我們確實是改了,都是小小的問題」。
而經過2009年一系列整改之後,該公司在2010年仍然沒有拿到夢寐以求的綠牌。上述環境保全課負責人分析原因時說,只是一個小問題:「水的pH值超標」。
今年5月,廣東省發佈2010年掛牌督辦企業整治結果,認可名幸電子對污水處理設施改造的成效,決定對其「摘牌」。上述環境保全課負責人表示,經過一系列整改,公司現在確實「已經改好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環保部公佈的2011年國控重點污染企業名單中,名幸電子仍然 「榜上有名」。這意味著,即使目前已經達標,但這家公司依然是環保部門監測的重點對象。
8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州名幸電子工廠圍牆後面依舊能夠看到一條水溝,這條水溝緊鄰一片菜園。水溝裡的水看起來很骯髒,枯枝敗葉夾雜在綠色和紅色混合的污水中,水溝兩旁的雜草一片片枯死。當地一位菜農告訴記者,他們種菜根本不敢用這些水澆地。
這條水溝裡的污水是哪裡來的?記者沿水溝往東北方向欲尋求源頭,不過,剛走了差不多50米,在雜草掩蓋的地方,水溝就已經到了盡頭。不過水溝的盡頭並沒 有水流出,也沒有其他類似排污口的管道。據分析,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就是一條不長的死水溝,由於沒有活水補充,整個水溝裡的水又快干涸,所以 看起來特別髒;另一種可能,根據上述菜農推測,有可能是周圍工廠排污管道里的水滲漏出來了。而根據記者觀察,在這條水溝的附近,只有廣州名幸電子一家企 業。
不過,上述環境保全課人士否認了此水溝同企業排水系統存在任何關係。他表示,公司的廢水全部經過排水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不可能滲漏到這 條水溝中來。順著公司的排水管道,記者沿途確實沒有發現任何廢水滲漏的痕跡。記者試圖沿該管道找到廢水的排放口,但是經過幾百米後,裸露在外的水泥管道潛 入地下,搜尋無果。
上述環境保全課人士稱,現在環保部門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檢測,公司每次都已經達標。
污染物排放已達標
事實上,廣州名幸電子屢屢出現環保問題,同公司的產能擴大有非常大的關係。公司設備更新、規模擴大、員工增多後,相對應的環保處理設施卻沒有及時更新和擴大,導致污水等處理能力無法跟上。
資料顯示,在當初建廠時,廣州名幸電子的污水處理能力是按照每個月3萬平方米的產量設計的,但是隨著企業產能的增加,這個數字早就被突破了。目前廣州名 幸電子在南沙的二、三期工程相繼建成,如果產能繼續擴張,而公司的環保設施建設再次拖後腿的話,依然會面臨環境污染問題。
廣州環保局一位官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廣州名幸電子目前已經投入資金進行了環保改造。廣東省環保廳昨日在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根據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報告,2011年1月~6月,廣州名幸電子排放的污染物已經達標。
但是,連續三四年被各級政府部門三令五申要求整改的這家蘋果供應商,依然名列環保部公佈的2011年國控重點污染企業名單之中。下一步,名幸電子如何徹 底甩掉環境污染的帽子呢?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社會各界都期待蘋果在中國能真真切切地踐行一個外資企業的社會責任。
經本報調查的蘋果供應商污染情況
聯建科技:
該公司是蘋果重要供應商之一。2008年以來公司陸續出現137名員工正己烷中毒事件,中毒員工的傷殘等級從10級到8級不等。
凱達電子、鼎鑫電子:
這兩家公司疑似蘋果的供應商。兩家公司毗鄰幼兒園、居民區和老村同心村。同心社區有20名村民患癌症或因癌死亡。
廣州名幸電子:
該公司承認是蘋果公司的供應商。公司近年來連續遭到省市環保部門的紅牌、黃牌警告,但仍連續3年違規排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7

蘋果疑似供應商凱達拒回應搬遷問題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1/2413853.shtml

 《每日經濟新聞》昨日(8月31日)報導了《蘋果崑山兩疑似供應商「排毒」調查》後,居住在凱達電子(崑山)有限公司和崑山鼎鑫電子有限公司附近的居民 反響強烈,儘管崑山市人民政府今年已經明確要求玉山鎮人民政府將凱達電子列入搬遷計劃,但居民們仍十分憂心。有居民表示,只要凱達電子搬遷的時間一天沒有 確定,心裡就沒法踏實,畢竟企業排放的廢氣對自己生活環境的影響很大。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凱達電子和鼎鑫電子,公司工作人員均拒絕回應。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馬天傑對此表示,因電鍍企業排放物的特殊性,企業搬遷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對公司生產工藝進行優化,當地環保部門的控制也要加強,否則治標不治本。
凱達搬遷時間成居民心病
「對於企業搬遷的消息,附近的居民早有耳聞,有消息說3年內搬遷,也有消息說5年內搬遷的。儘管政府要求企業搬遷,但一天沒有明確的說法,誰都不能保證企業會在短時間內搬離。」兩家工廠附近小區萬方水岸的居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也有居民表示,凱達電子若是真的可以搬離,那希望政府也加緊把鼎鑫電子也遷走,這樣的環境污染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大人還可以熬一下,自己的孩子還有周邊居民的孩子都就讀於童心幼兒園,那麼小的孩子在生長發育期一直處在這樣糟糕的環境裡,他們擔心孩子今後的健康狀況。
查閱相關資料後,記者瞭解到,電鍍生產基本要用到的硫酸、鹽酸、硝酸多以酸霧腐蝕環境、傷害人體。
馬天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鍍企業所排放的廢氣和廢水會含有一系列的有害物質,包括云南鉻污染事件裡面的「鉻」。很多電鍍企業都會用到鉻,如果企業的生產工藝處理不好,一旦排放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特別是居民暴露於污染之下,情況最為嚴重。
專家:搬遷不是最好辦法
馬天傑表示,有的重金屬排放會對人的肝臟、腎臟造成損害。因此當地的環保局在監管企業的時候,首先就是要確定企業確實沒有超標排放污染物。一旦電鍍企業排放廢氣超標,居民健康會比正常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差。
馬天傑說,當地環保局應有一個區域的概念,如果區域內的空氣質量達不到保護公眾健康的標準,是不是應該考慮對這個區域的工業佈局作調整?長期來說即使達 到了排放的工業標準,但如果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就說明還沒有達到環境保護的指標。企業遷移不是最好的解決手段,企業遷移到別的地方去還是會有 污染,最好的方式就是執行清潔生產、採用更清潔的工藝,採用更先進的污染控制措施,而不是一般了之。
他表示,搬遷本身並不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企業要提高自身環保的標準和水平,使企業本身就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8

蘋果崑山兩疑似供應商「排毒」調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31/2413775.shtml

 每經記者 陳時俊 陳都 蔣佩芳發自崑山
一份來自環保組織的報告,質疑蘋果公司在華多家疑似代工企業嚴重污染居民生活環境。位於崑山新城的凱達電子與鼎鑫電子被指排放污水和廢氣,造成鄰村居民批量患上癌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兩家工廠廠區周圍調查時發現,日夜轟鳴的噪音、原因蹊蹺的黑污河流以及氣味刺鼻的粉塵顆粒令人感覺不適。
根據這份環保報告,距離凱達電子崑山廠區僅一牆之隔的同心村8組及周邊其他組的居民有百餘人,截至目前已查出罹患癌症的超過20人,青壯年已紛紛搬離。 在凱達廠區不遠處,是另一家蘋果代工商鼎鑫電子高高的煙囪。一位劉姓居民告訴記者:「鼎鑫每天晚上都要偷偷通過下水道往河裡倒廢水、向空氣裡排廢氣,我們 都感覺很不舒服。」
「廠區周圍難聞的味道很厲害,這邊四面都是工廠,把我們村子整個包圍住了」,同心村一位居民說。
凱達與鼎鑫均拒絕回應 「代工污染」的質疑。
同心村的「癌症名單」
凱達電子(崑山)有限公司坐落於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同心村旁的凱達路,與廠區毗鄰的,是一所幼兒園、一個居民區以及老村同心村。不遠處的鼎鑫電子工廠也緊挨著村裡原來的生活用水來源——婁下濱和漢浦塘。加工區和生活區在這裡,涇渭分明又唇齒相依。
崑山市工商部門的資料顯示:「凱達電子(崑山)有限公司所屬行業為金屬工具製造,於2000年12月27日成立,註冊資本1750萬美元,股東為香港企 業凱達控股有限公司,其一般經營項目涵蓋設計生產精沖模、精密型腔模、電子專用模具等。」鼎鑫電子「所屬行業為電子器件製造,於1998年1月15日設 立,註冊資本8000萬美元,股東系外國企業SMARTIDEAHOLDINGSLIMITED,其一般經營項目涵蓋設計、製造、加工計算機、通信、超大 規模集成電路封裝等所需精密線路板等。」
環保報告中20餘人的 「癌症名單」裡目前仍在世且住在同心村的村民已屈指可數。名單顯示,2000年以來,同心社區共有20名村民患上癌症或因癌症死亡,包括8例肝癌類病症,7例胃癌及5例鼻癌、淋巴癌等。年齡從45歲到86歲不等。
記者找到名單上罹患胃癌的同心村村民馮杏仙和老伴朱祖平。破舊的老屋裡,成堆的空藥瓶和厚厚一沓醫藥清單記載著他們的病痛。記者向他們核實名單上的人名,馮杏仙應允著,「他們每個人我都認識。」
「名單上的人,要麼去世了,要麼搬走了」,朱祖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想當初我們是一個有一百多個人的老村,現在留下來的25個村民基本上都是 60歲以上的老人。」馮杏仙是兩年前查出胃癌的,當時她59歲,切除腫瘤花了6萬多元,前後總共花了十來萬,目前每月藥費數百元,對老兩口來說,負擔沉 重。
鼎鑫電子系台灣欣興集團設在崑山的生產基地。此前,多有傳言稱,欣興是蘋果公司在華PCB(印製電路板,重要電子部件)的疑似供應商。
村民指兩工廠偷排污水廢氣
環保報告中援引的污染地圖數據庫內容顯示,「鼎鑫電子於2005年被評為紅色企業,即『作了控制污染的努力,但污染物排放仍未達到國家污染控制標準或發 生過重大污染事故』;2007年該企業被評為黃色企業,即『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標準,但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或有其他違法行為』。」關於凱達的記錄顯示, 「2006年凱達電子擅自延伸作業,廢水未經處理超標外排,曾被崑山市環保局 『責令停止擅自上生產線的生產,處罰十萬元』。」
村民陳建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村邊的河叫婁下濱,村後的河叫漢浦塘,以前村民都喝河裡的水,還在河裡養魚,現在河水也髒得一塌糊塗了。夏天天氣悶熱的時候, 村裡就瀰漫著一股酸氣,凌晨也經常聞到這種氣味。「越來越多的村民患上癌症,肯定與電子廠有關」,陳說。
「鼎鑫排放廢氣一般在晚上七八點,有 時候也在凌晨」。陳建明指著村前路邊的綠化帶告訴記者,「以前這底下就是鼎鑫的污水管道,我看見過鼎鑫在這裡鋪設污水管道並排放污水。」上述劉姓村民也 說,鼎鑫偷排廢水都是直接通過下水道來進行的,外圍一般很難看到。但是夜裡排廢氣之後,粉塵瀰漫之嚴重,用肉眼都能看到馬路是灰濛蒙的。
對於 村民懷疑的刺鼻 「疑似污染物」,這位聲稱瞭解工廠內部情況的劉姓村民表示,主要就是來自於清洗電鍍後的酸鹼廢水。環保報告中援引的一份官方就居民舉報污染的回覆中如此寫 道:「凱達電子主要產品為筆記本電腦外殼及內飾件,廢氣主要是噴塗報工段產生的,噪聲主要是風機、冷卻塔產生的。鼎鑫電子建有三期工程和鍍金生產線,廢氣 主要是酸性廢氣和粉塵。」
申訴無果 搬遷無期
持續向上級部門申訴無果和與廠方交涉不被理睬後,同心村村民每每談及此事都頗為無奈。
「1993年我們村的土地就被劃出去了,地方政府也從未給我們過一分錢安置費,我們村裡集體搞的電鍍廠也沒做下去」,朱祖平說,「這些關於污染的申訴材料,我們送到過環保局、市政府和信訪辦,到現在也沒有給我們任何答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玉山鎮黨委相關負責人,記者拿出癌症患者名單,宣傳科一位丁姓工作人員致電同心社區工作人員,求證名單上的人員姓名,但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答覆,理由是,名單上涉及的村民年份跨度太大,社區負責人已換了好幾屆,一時難以確認。
對於這份癌症患者名單,玉山鎮黨委宣傳委員王云飛也表示,自己不清楚。他告訴記者,五六年前,同心村各組開始動遷時,玉山鎮政府也提出對同心村8組的村 民進行動遷。但是村民認為政府的補償不夠,不肯搬,才一年一年拖了下來。鎮裡實行的是「吃一還一」的動遷政策,用老房子一個平方換新房子一個平方。「但是 村民還不滿意,要求的補償達到了其他地區的雙倍甚至幾倍,所以政府也沒有辦法。」王云飛說。
王云飛表示,為瞭解決企業排污問題,鎮裡一直在建 設污水管網。今年鎮裡將建設18公里的污水管網,屆時污水將全部完成截流,納入管道。他承認,污水管網建成前,凱達和鼎鑫的污水的確都排進了河 中,2007年還出現過超標排放的情況。「但是絕大多數時候,經環保部門檢查,兩家企業的污水排放都是達標的。」
「政府部門也一直在控制兩家企業的規模。2008年,鼎鑫還提出擴建要求,政府部門沒有批准。」王云飛說。
對兩家電子代工廠流出的疑似污染物心懷擔憂的還有鄰近小區「萬方水岸」的居民和童心幼兒園的部分家長。
不止一位家長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凱達電子方圓3公里之內,都能不時聞到刺鼻的味道,但是由於自己住在工廠附近,只能把孩子送到童心幼兒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0

反制低價機 蘋果調動供應鏈大軍

2011-10-10  TCW




我將準備好,,有一天我的機會將 到來。(I will prepare and someday my chance will come.)」

這是去年五月中,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母校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畢業典禮上演講時,引用美國總統林肯的話語。他當時反覆闡述兩個重點:在關鍵時刻相信直覺,以及隨時讓自己準備就緒。

對庫克來說,這一天已經來了,他當上了全球市值最大企業—— 蘋果的執行長。十月四日,他的處女秀登場,介紹新款iPhone問世,地點,從舊金山莫斯考尼中心(Moscone Center)拉回到蘋果總部庫帕提諾(Cupertino);主持人,也從賈伯斯變成庫克。兩個時代正式交接,庫克的處女秀背後,他面對的挑戰,卻越來 越大。

如果說,賈伯斯為蘋果帶來了創新的經營模式,庫克就是蘋果的「成本將軍」,他是iPhone所有零件組裝的最後決定者,也是最了解台灣科技業的蘋果高階主 管。

低價威脅一:亞馬遜攻勢新款平板好「火」,定價僅iPad四成

過去,新一代iPhone總在每年的六月發表,今年卻遲了四個月。這其中,有賈伯斯病情加重因素之外,背後也有著庫克為了敵人,調動大軍的準備。因為,他 最大的兩個敵人已經出現:低價與三星。

時間跳到九月二十八日,美國最大的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發表了它的第一款平板電腦「火(Kindle Fire)」。亞馬遜背後有高達兩億的用戶數,與蘋果一樣軟硬體兼備,更「火」的是它一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的超低售價,只有蘋果iPad的 四○%。

蘋果席捲全球的應用軟體商店經營模式,亞馬遜已經準備好迎戰,而亞馬遜挑戰蘋果的方式,就是最直接的低價戰火。

庫克面對的低價之戰,不僅是由亞馬遜在平板電腦上開火,就連iPhone最大的銷售市場中國,庫克也面對低價智慧型手機的戰爭。

低價威脅二:中國廠分食狂出智慧手機,售價不到iPhone一半

今年六月,庫克為了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通路,飛了一趟中國,與當地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晤談。包含台灣、香港、中國在內的大中華區,是蘋果 一年來增長最快的地區,年增率高達六成,占蘋果整體營收比重超過兩成。庫克曾說過,蘋果全球的直營通路中,人潮最多的前四家門市,統統都在中國。

然而,最近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卻颳起了一陣低價風。八月中,北京小米科技公司發表了一款「小米機」,外型與功能都有濃濃的iPhone影子,但售價只有人 民幣一千九百九十九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五百元),還不到iPhone的一半,開放預購兩天,銷售量就超過三十萬支。

同樣是八月,聯想與中國聯通合力出擊,推出的3G智慧型手機A60,售價更低至人民幣一千元,第一批的五十萬支一下子就銷售一空,反應好到讓中國聯通把十 月以後的低價智慧型手機預估量,緊急拉高到八百萬支。這也間接讓聯想的供應商──聯發科,成為這一波低價手機潮的大贏家,股價也跟著大漲。

一九九八年,當庫克從當時的電腦天王──康柏(Compaq)轉戰到風雨飄搖的蘋果時,第一個任務就是整頓無效率的生產部門,清掉四億多美元的高額庫存。 從那時開始,頂著營運長頭銜的庫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搞定蘋果為數眾多且繁複的全球供應鏈,並且把賈伯斯的「奇想」,變成實際的產品。

在台灣,科技公司也以擠進蘋果供應鏈為榮,「只有各領域的第一名,才能做出蘋果要的產品,」一位蘋果供應商高層說。合作幾年下來,蘋果的高標準,數度逼得 他們自我超越,最後能夠順利達成,事後回想也覺得不可思議。就連全球頂尖的美國晶片公司高層,也因為連續供貨給蘋果而雀躍不已,「這是很大的肯定!」

三星威脅:最大零組件供應商,也是最大勁敵

庫克過去的堅持,為的都是蘋果的品質;對於箭在弦上的價格戰,庫克在兩個月前,已經開始整軍經武,調動他所掌管的供應鏈。一方面準備面對價格戰,一方面與 蘋果最重要零組件供應商三星電子,進行全面作戰。

「明年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大潮勢不可擋,我認為三星會是這個趨勢下,最大的贏家,」大和證券亞洲高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說。論成本,蘋果的勝算,遠遠不如 三星。

攤開iPhone 4的成本結構,就能看到陳慧明的理由。面板顯示、記憶體,加上半導體,就占了整個成本表的五成以上,「這三個領域的全球龍頭是誰?就是三星!」單位成本最 低的,也是三星。

現在的三星,是蘋果iPad的面板供應商、iPhone的處理器晶圓代工廠、NAND Flash與DRAM的主要採購對象。簡而言之,三星是蘋果最大的零組件供應者;根據陳慧明的估算,蘋果的訂單占三星去年營收一千三百八十九億美元(約合 新台幣四兆一千六百億元)的約五%。若只看半導體,蘋果的貢獻度則可能高達兩成。

弔詭的是,三星也是蘋果當前最大的勁敵。根據IDC統計,蘋果第二季雖然以一八.五%的市占率,踢掉諾基亞(Nokia),成為新科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 但三星的市占率只比蘋果少了一個百分點,出貨量也只少了一百一十萬支。

市調機構紛紛預言,蘋果的龍頭地位很可能不保,而三星內部顯然也信心滿滿。在九月底的記者會上,台灣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杜偉昱就表示,三星第三季的智慧 型手機銷售量已經超越蘋果,拿下全球第一。

擔心被吃定,開始轉單減少依賴

為了全面迎戰三星,除了在九個國家,以專利訴訟戰封鎖三星在世界各地的銷售動作外,同時間,庫克也悄悄的把關鍵零組件從三星轉移出來。

九月上旬,台積電派出了四十五人的團隊,到美國與蘋果簽訂合作意向書,和三星同場競逐。蘋果將在明年第一季底,決定下一代的A6處理器代工訂單花落誰家。 由於開發費用所費不貲,被選定者將贏家通吃。如果由台積電出線,將是蘋果「i」系列處理器代工訂單,第一次脫離三星的禁臠。

不僅如此,從去年底開始,蘋果在面板供應商的選擇上,也逐漸從韓系的三星、LGD,往日系廠商夏普(Sharp)、東芝(Toshiba)靠攏,市場甚至 還多次傳言,蘋果將與日商合資設廠。在記憶體的採購上,蘋果也增加對日商爾必達(Elpida)、東芝的採購比重,藉以降低對三星的高度依賴。

蘋果的創新,已經在賈伯斯手中達到頂峰,擅長供應鏈管理的庫克,一手打造出蘋果世界級的供應鏈及成本結構,他正設法擺脫三星的束縛、競爭者的挑戰,以期在 獲利率與低價大潮中取得勝利,走出屬於他自己的「庫克時代」。

【延伸閱讀】庫克開戰!大砍三星供貨比重 ——iPhone4成本結構

記憶體22.8% 增加對東芝、爾必達等日商的採購觸控及面板21.3% 加強與東芝及夏普合作半導體9.3% 計畫由三星轉向台積電機械11.3%鏡頭7.7%應用處理器8.7%其他18.9%

記憶體、觸控及面板、半導體占iPhone和iPad成本超過5成,而三星正是這3項零組件的最大供應源。資料來源:大和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7

上市公司潮涌小贷 打通“供应链”抱团取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0/zOMzA3XzM3MzMzOQ.html

疯狂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下称小贷公司)浪潮中,一批上市公司与众不同。

与借助当地发达的民营经济进行散养式放贷不同,这类上市公司发起设立小贷公司,更多的是为给其上下游或关联企业解资金“燃眉之急”,以保证产业链公司稳定,减少上下游经营风险。

如此“供应链”抱团式的小贷公司投资模式,在本轮信贷紧缩中的遭遇如何?

尽管供应链类小贷公司可以依靠与上下游及股东间的关系抱团取暖,在融资、放贷方面颇具优势,但在目前整体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对困境。“现在我们的贷款利率已达4倍上限,仍然供不应求。公司十多亿资金全部贷光。”某国内大型供应链式小贷公司人士透露。

虽供应链企业的状况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放贷风险较小,但在信贷危机下,困扰其他小贷公司的风险问题,也同样显现。

“下半年,我们加大风险控制,贷款审批日益严格,之前对一些信用额度较高的客户还可以不做抵押直接借款,但现在一切都要从严;此外,也取消了个贷,现在只提供企业贷款。”

小贷力挺供应商

2010年8月17日,友阿股份(002277.SZ)公告称,拟投资1.8亿元发起设立长沙市芙蓉区友谊阿波罗小额贷款公司(下称芙蓉小贷),持股90%。

友阿股份表示,其长沙区域供应商数量已达1600家,在芙蓉区注册的供应商近200家。

针对供应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回笼时间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靠自身资金的自然流转很难满足资金正常需求等问题,该小额贷款公司将满足其经营资金周转需求。

尽管营业不到一年,但2011年上半年,友阿股份控股的芙蓉小贷就取得净利润1294.63万元。

与 友阿股份相似的,还有泸州老窖(000568.SZ)大股东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老窖集团)。2010年3月16日,老窖集团联合和其它经销商 企业、关联协作企业、地方品牌酒类企业及部分社会投资人发起,设立资本金8亿元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兴小贷)。

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曾透露,龙兴小贷主要是为带动泸州酒业园区配套企业的融资。

当地财政局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龙兴小贷通过对酒业园区企业的贷款,扶植其庞大的供应商和上下游供应链网络,在园区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缺时,提供短期借款救急。

“对不同客户提供的额度不一样,要详细参考客户信用情况、与老窖集团关系紧密程度等。不过,一般贷款金额都在数百万左右;而偿还期限方面则多为3个月和6个月,最多不超过1年。”前述人士表示。

“上述类型小贷公司股东多有当地国资背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设立小贷公司有成为政府融资平台重要补充的意味。而当地银行基于其股东背景,愿意给这种信用度较高的小贷公司提供借款,甚至银根紧缩情况下,也可能优先向其提供资金。”该财政局人士表示。

物流股参与小贷

除地方国资性质的友阿股份和老窖集团,凭借零售行业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客户资源发起设立小贷公司外,以怡亚通(002183.SZ)为代表的物流管理上市公司,则成为设立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另一样本。

2009年10月25日,怡亚通发布公告,拟成立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宇商小贷),注册资本1 亿元,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斯时恰逢怡亚通主业陷入低谷期。当天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6363万元,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均下降50%;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5.29个百分点至5.35%。

“由 于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公司供应链上下游的许多客户无法取得银行信用,没有足够资金完成其供应链上的商业行为。而小额贷款公司能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 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多个企业。”怡亚通投资报告如是陈情。

事实上,物流公司依照上下游客户依托,投资建立小贷公司的业务模式在深圳颇为普遍。

按照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深圳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就可通过小贷公司获得融资。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的小额贷款金额为100万到500万不等,贷款期限2-6个月,年利率约18.5%。而贷款具体形式较为多样化,包括货物质押贷款、商业返利质押贷款、应收款保理融资,甚至网吧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等。

前述财政局人士认为,“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多处行业核心地位,熟悉并能对上下游中小企业起到关键影响。基于股东背景,这类的小贷公司发放贷款时可降低风险,既解决中小企业分散的问题,凭借稳定而庞大的客户群体,也能保证丰厚收益。”

2011年上半年,宇商小贷净利1334万元,而同期怡亚通净利仅3930.70万元。宇商小贷对其业绩贡献超过三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9

解密蘋果供應鏈:天價預付款vs壓價潛規則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992320624/

據《商業週刊》網站11月3日消息,蘋果是一個集合了製造,採購和物流的公司,現任CEO庫克(Timothy Cook)正是在這方面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喬布斯(Steve Jobs)的信賴。

蘋 果公司擁有一個緊湊的生態體系,從產品設計到零售商店,在這其中,蘋果掌控著每一個環節。因為蘋果產品生產的規模化,以及蘋果在產品生產上的冷酷,蘋果在 零部件的外包生產和航空運輸上擁有了最大可能的折扣。在蘋果,運營總監和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享有同樣的地位。蘋果在運營上的技高一籌,才使得iPad維持 在一個很多競爭者都難以打敗的價格,但仍能有25%的利潤。

在 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後,蘋果公司就開始重視起產品供應鏈的建立,在供應鏈管理上進行創新。當時很多的電腦製造商都還是選用貨船運送貨物,因為比起航 空運輸來要廉價得多。為了保證公司全新的藍色半透明蘋果機能夠在聖誕節上市,喬布斯花費5000萬美元把所有的假日期間的空運貨艙都包了下來,約翰·馬丁 (John Martin)是物流總監,與喬布斯一起安排運送事宜。喬布斯在物流上的不遺餘力擊敗了諸如康柏電腦這樣的對手,康柏後來也跟隨蘋果公司定製了同樣的航空 運輸。同樣的,當2001年iPod上市,蘋果認識到,一個艙裡能夠裝得下那麼多音樂播放器,即使從遙遠的中國運來,都是如此的經濟划算。當惠普員工在幾 天後買到iPod,在蘋果網站上查看著這個播放器的全球生產路徑後,只剩下感嘆了。

蘋果的這種精打細算,為蘋果帶來了持續的利潤--當然,這建立在一整條蘋果供應鏈基礎之上。從一開始的設計階段,蘋果的產品設計大師Ive 和產品工程師們有時幾個月都需要住酒店,為的是,靠近消費者和製造商,幫助理順生產流程,將產品雛形變為批量生產。

對 於新產品配件的開發,比如MacBook的外殼,是從一個單獨的鋁合金上取材,蘋果的產品設計人員和供應商一起研究創造新的工具設備。蘋果的戰略在於專注 於產品線,在產品營銷上不耗費太多精力,這也成為蘋果的一大優勢。蘋果擁有整齊劃一的戰略,而且能夠保證公司的各個部分都能圍繞這一戰略推進。調研公司 Gartner 在IT領域的供應鏈分析師Matthew Davis認為在過去的4年中,蘋果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做得最好。

蘋果目前擁有800億美元的現金流。蘋果表示,在供應鏈投資上明年將是今年的兩倍,達到71億美元,另外對於那些關鍵的供應商,將額外地留出24億美元,蘋果的供應商策略保證了蘋果的按時出貨以及低廉的生產成本,當然有時也打壓了其他的競爭者。

據HTC的一個前部門經理回憶,在2010年6月份,iPhone 4上市前,諸如像是HTC這樣的手機廠商都買不到所需的足夠的觸摸屏,因為生產商們都在忙著做蘋果的訂單;此外,為了加緊生產iPad 2
,蘋果購買了大量的高端鑽頭,經營鑽頭的一個銷售經理介紹說,以至於別的公司必須等6個星期甚至是六個月才能拿到鑽頭

因 為蘋果的生產規模化,蘋果的產品供應商應該是利潤豐厚的,但同樣也是痛苦的。當蘋果觸摸屏徵詢價格時,蘋果需要一份詳盡的描述,製造商是如何得出的這個報 價,是如何做到的,其中包括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預估,以及供應商自己的期待利潤。蘋果要求很多的關鍵供應商庫存兩個星期的產品配件,存放在蘋果位於亞洲的組 裝工廠不超過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有時在使用零備件的90天後都不交付貨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管理人員談到。

並 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會妥協,與蘋果合作過的一名供應商談起蘋果討價還價的技巧。在幾個月的反覆溝通後,這家公司拒絕了蘋果10億美元的預付款,蘋果要求將 他們的大部分生產線都投入到他們的產品生產上。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談到,10億美元的預付款在這個行業裡前所未聞,但他的公司不希望太依賴於蘋果,而 且不想成為蘋果在這個行業壓價的幫兇。


在 過去的幾年裡,蘋果在這條緊密計劃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了Mac,iPod, iPhone和iPad,事實上,在這些產品宣佈上市前的幾個星期,工廠還在加班加點地生產著成千上萬的設備產品。為了監督每個工廠的工作效率,確保提前 上市,蘋果公司配備了電子管理設備,在總部就能隨時跟蹤監督中國工廠的生產情況,這種監督也保證降低了生產漏洞的出現,一名曾與蘋果合作過的工作人員談 到,據他瞭解,蘋果公司至少有一次曾將產品放在西紅柿箱子裡,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害。 據蘋果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當iPad2 首發的時候,產品放在普通的盒子裡,但蘋果的工作人員到場監督著從機場,到卸貨,貨車運輸,以至於分送到每個配送中心,以保證每個產品不受損害。最後,蘋 果的零售店也是高效運營的又一個保證,公司每分每秒對於每家店的銷售狀況進行檢測,每天都調整產品的銷售預期。

上個季度,蘋果的毛利潤達到了40%,而其他設備公司只有10%到20%。蘋果的現任CEO庫克向每個員工下發了「爭分奪秒」的員工手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蘋果的物流總監。庫克用了一句家喻戶曉的話來描述這種效率意識,就是「沒有人會買變味的牛奶」。

如果正如傳聞所說2013年蘋果推出電視機,蘋果就會進入電視機製造領域,在目前電視機製造商利潤率低、分毫必爭的情況下,之前發生在Mac、iPod、iPhone和iPad 供應鏈中蘋果的低價話語權,是否將在電視機領域中重演?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徐琳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

PC廠屋漏偏逢連夜雨 泰國水災沖垮全球硬碟供應鏈



2011-11-14  TCW


一場下不停的暴雨,淹沒了泰國大半城市,浸透八大工業區,更一把沖斷全球硬碟供應鏈。原本就神經緊繃、力抗衰退的PC廠,還沒等到春燕前,要是搶不到硬 碟,恐先面臨斷炊。

撰文‧賴筱凡

「泰國水災對日本廠商供應鏈的影響,比日本三一一地震還嚴重!」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一句話,點明這場泰國史上最嚴重的水災不僅重創泰國經濟,滾滾洪水也流 向台灣科技業,首當其衝就是疲弱的筆電(NB)產業。

斷鏈 洪水扯斷全球硬碟供應鏈「原本上個月一七五○元就可以買到一顆容量一TB的硬碟,現在沒有三千元根本買不到。」買不到硬碟的哀號聲,率先從台北光華商場這 類電腦賣場開始傳出,頓時洛陽紙貴,原本不被媒體注意的泰國水災,開始躍上報紙版面,但NB業大老們才剛開始頭痛。

泰國第二大古城大城府(Ayutthaya),這裡原本充斥佛像古跡,靜謐氣息,最知名的臥佛,雄偉依舊;不同的是,退不去的洪水浸漫祂半身,而這已經是 大城府泡在水裡的第三個月。每年雨季一來,淹水在泰國部分地區,是家常便飯,泰國人也習以為常,總認為雨下個幾天後,天氣放晴,水也會跟著退。原本他們也 是這麼想,只是今年這一等,三、四個月過去,他們大半家園依舊浸在水裡,甚至一場慢性海嘯才正要襲擊泰國。

十月十四日,雨季帶來的洪水還是沒有退,昭披耶河開始滿溢,電視、廣播不停輪播著警示新聞,因為十五日又逢大潮,河水退不去,大潮帶來的潮水又要湧進來, 「公司開始驚覺不對勁了,要我們停工。」日本汽車大廠本田位在大城府工業區的工廠,原本一年可以生產近二十萬輛汽車,早在十月四日就下了停工令。撐了十 天,停工令就像骨牌效應,豐車汽車、索尼相機組裝廠、泰金寶子公司Avaplas等,在大城府各個工業區裡的科技廠,開始要員工撤出工廠,隨之而來的洪 水,占據了整個工業區,然後向外蔓延。

洪水,就像一場慢性海嘯,從北方直下,大城府裡的工業區一個個失守,就在地圖上那距離曼谷僅七十公里處,名為Rojana的工業區,慢性海嘯開始步步沖垮 全球硬碟供應鏈。捱不住煎熬的全球最大硬碟主軸馬達廠日本電展(Nidec),率先向洪水舉了白旗,日本電展在Rojana工業區裡有兩座工廠,負責生產 硬碟用的主軸馬達,還有部分零組件,這一停,泰國九座工廠頓時少了兩盞燈。

危機並未解除。洪水伴隨昭披耶河一路南下,Rojana、Bangpa-in、Navanakorn、Rangsit、Bangkadi,一個個失守,從 距離曼谷一百公里遠、七十公里、五十公里、三十五公里,從Bangkadi工業區到曼谷市中心,只要三十分鐘車程,洪水淹進曼谷市區,已經迫在眉睫。

就在惡水橫流的這一路,日本電展九座工廠有七座停工,大半泡在水裡,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威騰(Western Digital)旗下兩座工廠,全進了水。它們一個是全球最大硬碟關鍵零組件主軸馬達生產商,一個是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兩家大廠一手掐住全世界三分之一 硬碟產能,一場嚴重水患引發的慢性海嘯,將全球硬碟供應鏈沖斷了!

告急 產能驟降,PC出貨銳減反應快一些的NB大廠,掃貨行動已經開始。「你會看到硬碟價格開始翻倍往上跳,一顆容量五百GB的硬碟,原本賣一三○○元,隔了一 天變一六○○元,半天過去,價格變一九○○元,一周後,沒有二五○○元是買不到貨的。」硬碟通路商不諱言,漲價的品牌廠,不只身陷災區的威騰、東芝,三 星、富士通也都跟著漲了。

三○%,是一年泰國供應全球硬碟的生產量,原本全球一季硬碟產量約有一.七億顆,然而,泰國水災爆發以來,根據摩根大通證券統計,全球硬碟產能只剩下一. 二億顆,一少就是三三%產能。

這三三%產能,除了威騰坐擁大半,其中還包含了像日本電產、全球硬碟磁頭製造商東京電氣化學(TDK)、全球第二大硬碟鋁片基板廠古河電工 (Furukawa Denko)等,全都在內。它們有的是工廠全泡在水裡,像日本電產、TDK與古河電工;有的好運躲過洪水,卻因整個硬碟供應鏈秩序亂了套,也無法順利生 產。

在十月下旬NB大廠法說會,宏碁、華碩、聯想,每家NB品牌廠執行長都在對投資人解釋,到底泰國水災衝擊硬碟斷鏈的影響有多大。像是做足了準備,華碩執行 長沈振來逐一地解釋著:「水災與地震不同,地震是震完當下,你就能夠清點,掌握損害情況;水災卻是每天都有最新災情,洪水不停蔓延,災害也越來越大,大概 要到十一月下旬,情勢才會明朗。」「第四季營收成長,可能會衰退五%至一○%。」宏碁全球總裁翁建仁給了這麼一個數字。

然而,在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看來,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麻煩可能會出現在明年第一季。」他算了算,如果以硬碟占整台 桌上型電腦成本約一○%至一二%、占傳統NB成本約八%至一○%估計,每台電腦價格將上漲一%,而這些成本將全數轉嫁給消費者。

好消息是,今年PC產業旺季不旺,所以硬碟庫存水位將近四至六周,「沒有意外的話,硬碟庫存應該可以撐到十一月。」摩根大通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 (Gokul Hariharan)預估。但萬一意外出現了呢?「麻煩從十二月才要開始。」楊應超不想危言聳聽,事實是工業區洪水未退,即使硬碟廠在大陸、馬來西亞等其 他產地全力增產,但要補上多達三成的泰國產能缺口,豈是一時半刻可達成,「地震只要沒把設備震壞,復工速度可以很快;但水災不同,只要設備進了水,幾乎就 無法生產。」原本就低迷的PC需求,又遇上硬碟大斷鏈,在楊應超的計算模型裡,數據說明了一切:「第四季NB出貨恐將衰退一%,桌上型電腦出貨則季減一 三%。」這對比往年同期NB出貨大幅成長一四%,或比桌上型電腦小衰五%,明顯出現大落差,因為即使三年前金融海嘯肆虐,當年度第四季的NB出貨成長幅度 都有○.一%,如今卻史無前例的首次見到衰退訊號。

惡夢 洪水未退,大潮又將來臨市調機構Gartner推估,泰國硬碟產能受影響,第四季全球PC出貨至少減少一千萬台;斷鏈危機的衝擊,正逐步發酵。「令人擔憂 的是,北方水未退,下一次的大潮又將在十一月十五日到來。」業內人士說,對曼谷這個距離海平面只有兩公尺高的首都,即使逃過前兩次大潮警報,一場動亂警報 已經開始響起。

儘管曼谷已有一周以上未再降雨,但大城府與其他北方城市還浸泡在水裡,想排水就得打開水門,讓洪水排到昭披耶河、湄公河等,從上游宣洩至下游,巨量洪水流 經曼谷,勢必會是另一場災難,這也是泰國政府遲遲不願意開水門的主因,「但水門不開,北方水不退,大潮再來,潮水又倒灌進來,惡夢很難結束。」業內人士 說。

就在你我開始對這場水災稍有警覺時,泰國的水患已經南下淹到曼谷的周圍住宅區,地鐵站開始淪陷,「距離曼谷市中心之近,就如同圓山捷運站之於台北火車 站。」業內人士搖了搖頭,曼谷往北的火車已經全面停駛,泰國境內九大工業區,有八個全泡在水裡,最靠近工業區的廊曼(Don Muang)機場已經停擺,想復工根本遙遙無期。

泰金寶的復工日期從十月二十一日、三十一日,到十一月,不斷往後延,其他科技廠何時能復工,沒人說得準,曼谷市區多的是沒工作、家園又浸在水裡的人。一場 泰國史上最大水患,沖垮的不會只有昭披耶河旁的土堤,還有那道全球PC廠急欲築起的抗衰退城牆。

全球硬碟斷鏈危機警報響起! 單位:%

產品 廠商名稱 全球

市占率 泰國工廠位置 損害情況

硬碟製造 威騰

(Western Digital) 32 Bangpa-in 淹水停工Navanakorn 淹水停工希捷 31 Teparuk 未停工,但供應鏈受創Korat 未停工,但供應鏈受創東芝 11 Navanakorn 淹水停工Bangkadi 淹水停工

主軸馬達 日本電展

(Nidec) 80 Rangsit 短暫停工後重啟營運Bangkadi 部分進水,已停工Rojana(兩座) 淹水停工Wangnoi 部分進水,已停工Saraburi 正常運轉Bangpa-in 淹水停工

美蓓亞

(Minebea) 15 Rojana 淹水停工Bangpa-in 短暫停工後重啟營運硬碟磁頭 TDK 29 Rojana 淹水停工子公司Magnecomp Rojana 淹水停工

鋁基板 古河電工

(Furukawa Denko)40 Rojana(四座) 淹水停工玻璃基板 旭硝子(AGC) — Rojana 淹水停工音圈馬達 信越化工 — Navanakorn 淹水停工相關零組件 銘異 — Rojana 淹水停工泰金寶 — 大城府 暫時停工資料來源:摩根大通證券、各公司;資料更新至11月7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6

現代牧業污染觸目驚心 七成牛奶供應蒙牛使用 董事長鄧九強稱「公眾對企業要求太高」

http://news.time-weekly.com/story/2012-01-05/121677.html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來。」蒙牛黃曲黴毒素事件將低調的現代牧業集團拉進公眾視野之後,2011年12月31日,現代牧業董事長鄧九強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如此感嘆。

現代牧業之所以成為事件的另一個焦點,是因為現代牧業洪雅牧場是發生此次「致癌門」事件的蒙牛乳業(眉山)的主要供應商。資料顯示,洪雅牧場日產鮮奶200噸,全部供給蒙牛眉山公司。

在鄧九強眼中,「萬頭牧場」的現代牧業不可能存在問題,他說:「現代牧業要演繹中國養殖業的大國崛起,在各方面超越美國人。」然而,豪言壯語的背後卻是備受爭議,頻頻被指污染環境。

面對外界質疑,鄧九強無奈地表示:「我要退休,不做企業了。(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然而,無論鄧九強多麼委屈與不滿,只要他一天沒有退休,現代牧業的環境問題以及與蒙牛扯不清的關係,都是鄧九強繞不過去的坎兒。

繞不開的環境污染

安徽省馬鞍山丹陽鎮鎮中心東北方向約5公里處,是現代牧業的總部所在地馬鞍山牧場。記者在牧場內看到標語:「保護環境是建設牧場的基本原則。」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也強調,食品安全、奶牛防疫、保護環境,是公司重點中的重點。但事實上,現代牧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孫志傑家住牧場幾百米之外的山河村。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賺些錢,到其他地方買個房子。「我家小孩現在兩歲,這裡的污染太嚴重了,夏天的時候到處都是蒼蠅蟲子,孩子一被叮咬經常生病。」孫志傑告訴記者。

時代週報記者剛到牧場周圍,便聞到熏人的臭氣。當地村民介紹,夏季時,周圍到處瀰漫熏天的臭味。蒼蠅蚊蟲到處飛,牛叫聲更是此起彼伏。

隨處排放的牛糞更是隨處可見。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奶牛的牛糞會用固液分離機進行分離,固態晾曬後,作為奶牛的臥床。而作為有機肥料的沼液則通過液體車傾倒在周圍的田地,進行還田。

對於現代牧業來說,這是一件惠民的好事,但當地的村民並不這樣認為。到處排放的牛糞不僅嚴重污染了水源和環境,更使村民有田不能種。

時代週報記者在牧場周圍看到,溝渠、河道里充滿了發綠的牛糞。孫志傑介紹,水源基本上都被污染了。「下雨時,牛糞順著水往下流,流到水庫。現在家裡 的飲水都是在外面買的純淨水。自來水不敢吃,只是用來洗衣服拖地。」亂倒的牛糞沼液,使有些農田長滿了雜草,最終莊稼都不能種了。

在牧場的一角,一處約兩米深的坑中躺著三頭死牛,坑外也存放著三頭死牛。當地村民介紹,這些牛都已經死了好幾天了,正等著集中掩埋。按照國家標準, 死牛必須用石灰進行深埋,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建設特定處理場所。對此,鄧九強也向時代週報記者坦承:「我不否認都做到了深埋。我也不好說我們的員工百分之百 做到位,但是我們有這個要求,起碼我想把它做好。」

面對記者提出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種種質疑,鄧九強對時代週報記者說:「味道是村民的味道大還是牧場的味道大,是他們的蒼蠅多還是我們的蒼蠅多?牧場有多大味道,你可以去肥東牧場看一看,夏天是不是蒼蠅亂飛?」

「美國駐上海、廣州領事館的領事和參贊都來過好幾次,誇讚我們說,像現代牧業這樣水平的牧場在美國都找不到。你可以去黑龍江的雙城,或者河北的唐山,看看傳統的養牛到底是什麼樣的。」鄧九強說。

他認為,在環境問題上,不可能做到無懈可擊。但是,在過去傳統養牛模式的基礎上,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環境保護,現代牧業都作出了非常大的改善,不亞於國外牧場。

「如果很多村民都這麼說,我們就搬家。我們的牧場環境是有監測的。」鄧九強如此說。但現代牧業在全國各處的牧場環境污染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政府多年的搬遷計劃也一直未實現。

中國適合「萬頭牧場」嗎?

三聚氰胺之後,各奶業巨頭紛紛加入萬頭牧場的建設行列,悄然之間,「萬頭牧場」的陣容愈發強大。現代牧業成為了其中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現代牧業已建成運營的萬頭牧場16個,在建牧場4個,擬建牧場10個。2015年前,現代牧業將完成30個萬頭規模牧場的規模與經營,奶牛存欄超過26萬頭,日產高品質牛奶3000噸以上,成為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和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與現代牧業發展相伴隨的,是背後飽受爭議的擴張速度與規模。「中國有幾萬個牧場,現代牧業才建30個,不快,非常慢。要說我們快,不如光電發展快。」鄧九強認為,奶源集約化應該更快一些。

事實上,大多數專家並不反對規模化生產。分散的奶農、小規模牧場的飼養方式,導致交叉感染比較多。而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對安全問題更可控,或較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的經驗與教訓。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能解決好中國乳業的問題。

但規模到底應該多大,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萬頭牧場究竟是不是牧業發展的合適之道,還是一場作秀?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在美國參觀了很多萬頭牧場,說美國沒有萬頭牧場的人都是不瞭解情況的。但西部乳業秘書長魏榮祿認為,中國不適合搞萬頭牧場,太超前,在污染、防疫、疾病等方面很難做到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牧場,並看不到想像中的綠油油的草地,也看不到奶牛悠閒地甩著尾巴在草原上自由行走。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告訴記者,奶牛每天從棚舍到擠奶廳、待擠的過程就是活動時間,其他時間只能待在牛舍裡。

一位乳業專家批評,養牛不是流水線,奶牛是獨立的個體,它需要活動的空間。中國的牧場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牧場,準確地概括是養殖場。

其實,業內專家對萬頭牧場的反對聲也不絕於耳。在2011年的第二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一位發改委官員就表示:「規模化養殖,值得支持,但是需要適度,萬頭牧場是作秀。」

國家對養殖業的發展有一定的補貼政策。鄧九強也介紹,國家對規模化、養殖設施化進行補貼,對奶農用地進行優先審批等。中央政策是一頭好的奶牛補貼1500元等。2011年,現代牧業共從國家獲得補償四五千萬。

因此,雷永軍認為,不排除一些牧場把「萬頭規模」作為宣傳口號,其實就是幌子,目的是為了獲得政府的支持。即使經營虧本了,政府每年也會補償幾千萬。建立牧場,不僅僅是為了養牛,更是被其背後的土地私有化、租賃化的利益所誘惑。

「政府希望發展企業,企業也希望獲得政府支持。雙方投其所好,只要能生產好,也是件好事。但最擔心的是一些企業不好好生產,甚至產生一系列問題。」雷永軍不無擔憂地說道。

事實上,萬頭牧場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經凸顯出來。

牛根生的影子

提到現代牧業,很難不讓人想到蒙牛。現代牧業的發展軌跡與蒙牛相伴相隨,但兩者卻漸行漸遠。

2005年9月,領先牧業(現代牧業前身)在馬鞍山註冊成立。股權結構為鄧源(鄧九強女兒)25%、高麗娜15%、蒙牛(馬鞍山)10%,其餘50%的股權分散在11位個人股東中。目前,至少有十位個人股東曾任職於蒙牛。

現代牧業背後更有牛根生的影子。2008年鄧九強接手現代牧業後,接連引入KKR、鼎暉投資及Brightmoon的四輪股權融資。其中Brightmoon屬於恆鑫信託公司。恆鑫信託成立於2010年7月30日,是一家慈善信託公司,該公司的財產授予人為牛根生。

鄧九強介紹,現代牧業當初成立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為蒙牛提供奶源,是要解決中國的奶源安全問題。「現代牧業和蒙牛隻是上下游,兩家是非常獨立的企業。」

但至少,現代牧業成立之初,是打著蒙牛的招牌,利用蒙牛的知名度為自己開路。當時代週報記者在丹陽鎮詢問現代牧業時,當地村民第一反應是「蒙牛牧業」。後村民介紹,當初現代牧業落成之時,公司牌子上寫的是「蒙牛現代牧業」,在2009年左右才將名字改為了「現代牧業」。

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在乳業中,只要和蒙牛有關的,都會在名稱前掛上蒙牛兩字,但實際上與蒙牛沒有任何產權關係,只是上下游的關係。後來因為要上市,再加上已經不是蒙牛的專用牧場,七成供蒙牛,三成供給其他乳企,所以把蒙牛兩字去掉。

一直以來,外界對現代牧業的評價是「神秘」、「低調」。直到上市之時,外界從招股書中才對這家企業略知一二。從招股書中可知,現代牧業與蒙牛有著相似的創始團隊。因此外界認為,現代牧業極有可能會複製另外一個蒙牛。事實證明,現代牧業的發展模式與思路與蒙牛極為相似。

不過,鄧九強極力否認。「從奶的理念上,完全不一樣。蒙牛是加工業,我們是農業養殖業。但是,倒可以給我們啟迪。中國創造出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司。牛根生太偉大了。那麼現代牧業是不是也可以做成世界性的企業?」

現代牧業的雄心也正一步步顯現。其實許久之前,便有業內人士猜測,現代牧業不可能甘心只做蒙牛的奶源供應商,早晚它會有自己的品牌,與蒙牛形成競爭。

目前,現代牧業已推出自主品牌,包括保鮮奶、純牛奶、酸牛奶,共有兩個工廠進行生產,不過並未作任何廣告宣傳。鄧解釋,現代牧業的產品是要依靠品牌宣傳,堅決反對做廣告,要讓老百姓自己去體會。

至於成品奶規模是否會擴大,進而成為下一個蒙牛?鄧九強反問記者,「你說老百姓是否願意喝高品質的牛奶呢?如果老百姓願意,我們就能做到,這是一個趨勢,市場優勝劣汰進行選擇。」

低調的現代牧業有著更大的野心。但它需要記住的,現代牧業七成的牛奶供應給蒙牛,並且雙方當時簽訂協議,原料奶不能銷售給兩名競爭對手。儘管鄧九強自信地認為,蒙牛不會傻到連現代牧業這麼好的奶源都不要,但其對蒙牛的高度依賴性潛藏著巨大風險。雙方的一場博弈將不可避免。


「哪個企業沒出過問題」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致癌門」權威結果出來之前,一切奶源都成為外界懷疑的對象。「『致癌門』事件出在奶源上,對奶源進行質疑我認為很正常。但是,每個牧場都沒有設立 獨立的奶源檢測系統,包括中國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牧場自身不做牛奶檢測,均由採購方進行抽檢,這是全世界通行的規則。」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

奶源檢測設備昂貴,小牧場不具備檢測條件。因此接收方對其進行檢測,並根據相關標準給牛奶進行定價與定級。只有當供應商對抽檢結果產生質疑時,才會引入獨立第三方進行再次檢測。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11年10月國家公佈了牛奶標準,現代牧業也正在嘗試建立自己獨立的牛奶全項指標檢測體系,投資接近2000萬,這樣的設備在全世界的奶戶中基本沒有。

在時代週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禁感嘆在中國做企業難。「我不能說黃曲黴素不是問題,也不能說不是嚴重問題。但是它沒有出廠,也沒有造成嚴重 後果。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任何好的企業是不是都沒有出過問題?」鄧九強舉例說明,「可口可樂與麥當勞在美國都發生過問題,但並沒有很多人罵它。」

他認為,在美國企業家很受尊重,但是在中國,企業家卻最不受尊重。「只要一犯錯誤,一概全盤否定。一代人否定一代人,可能這就是中國的文化。」

「我們養牛很辛苦,出問題很多人來指責。我對自己非常失望,做了那麼多努力,一片質疑,一片反對。蒼蠅亂飛,污染水源,現代牧業不盈利,讓那些能做企業的人去做吧。」言語中,鄧九強難掩其中不滿。

令他疑惑的是,外國人高度讚揚的現代牧業為什麼得不到中國人自己的認可。「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 來。這個社會做好事都難,我為什麼要去做。壞事我不會去做,好事我也不想做了。讓市場淡忘鄧九強,好事壞事都與我無關。」鄧九強如此告訴記者。

面對是否認為外界缺乏對企業的寬容,鄧九強說:「社會沒問題,媒體也沒問題,只是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太高,我這樣的素質不具備企業家的條件。我要退下來,回家靜靜地拉二胡。社會不需要你,公眾也不需要你。」

「我要退休了,不做企業了。我錢夠花,為什麼要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在中國我不想做企業了。做好事我又不能增加樂趣,因為我本來就想做好事。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停地感慨,在中國做企業太難了,沒意思。「作為企業家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把企業做得更好。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使你做到最好。」

他說,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在銀行,一個在稅務局,希望她們安安穩穩地當公務員一直到老,絕不介入企業。「做企業不是人做的事情,需要超人,不是我能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